财富管理投资策略十篇

时间:2023-08-29 17:18:36

财富管理投资策略

财富管理投资策略篇1

关键字:证券市场 淡马锡 挪威全球养老基金 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09)06-058-04

一、问题提出

随着财富基金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一个日益活跃的参与者,其具体的投资策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般根据财富基金投资策略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类:战略型投资基金(strateglc Investment Fund)和组合型投资基金(PortfelioInvestment Fund)。实施战略型投资策略的财富基金一般对目标企业实施相对或绝对控股的投资,典型代表是新加坡的淡马锡;而采用组合型投资的财富基金偏向持股比例较低的参股型投资策略,例如挪威全球养老基金,该基金投资了全球约3500家公司,每家公司平均持有股权比例却低于1%。

2007年中国成立了自己的财富基金一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简称CIC),此后围绕着其投资策略的选择,学术界一直纷争不断。那么,对于一国的财富基金来说,采取战略型的投资策略还是组合型的投资策略更为有利呢?采取战略型投资和组合型投资的具体区别又有哪些?本文将对两个典型的财富基金-淡马锡和挪威全球养老基金进行比较分析,试图通过找出两种投资模式的异同,以期对中国财富基金的投资策略选择有所借鉴。

二、两支财富基金的简介

(一)战略型财富基金――淡马锡简介

淡马锡的全称是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TemasekHoIding(Prlvate)Limited),成立于1974年6月25日,直接向财政部负责,是世界上典型的国有控股的资产经营公司,目前资本金约为1080亿美元。从成立到1996年间的20多年里,新加坡政府赋予淡马锡的目标是发展本国能源、运输等事业,并且从事社会公共事业投资和建设;淡马锡始终坚持投资于国内,实现了每年18%的持续高增长速度。进入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淡马锡旗下的本地企业大多表现欠佳。面对这样的经济形势,淡马锡提出了两项改革目标:打造一流企业和实现海外扩张。淡马锡借鉴通用电气的投资经验,在分析工具,评估机制,后期追踪、风险管理上都采用一流的西方投资公司的模式。淡马锡全面转型的标志可以从2002年何晶出任淡马锡的执行董事兼CEO开始,此后淡马锡的发展显现出两个新的特点:一是透明度增加,二是拓展海外投资。2004年开始,淡马锡开始向外界年度财务报告,改变投资策略,进行一系列的内部改革。截至2008年底的20年里,淡马锡的年投资回报率约13%。

(二)组合型财富基金――挪威全球养老基金简介

挪威政府养老基金一全球(the Government Pension Fund-Global,简称GPFG)成立于1990年,其资本来源于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产生的外汇盈余。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该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挪威财政部于1990

年设立挪威石油基金(The Pe-traleum Fund of Norway),并在2006年1月将基金更名为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下面简称为GPFG)。

截至2008年3月31日,GPFG的市值为19.458亿挪威克朗(约合3.891亿美元),在财富基金规模上跻身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二。自1996年第一笔资金注入以来,其平均年实际回报率为4.57%。股票和固定收益投资在1998-2007年期间的平均名义年收益率分别为5.12%和7.00%。这种较稳定的年收益率与其阶段性改革的经营策略是分不开的:

1990年,挪威议会批准成立政府石油基金,以提高政府石油收入的长期收益。

1996年,第一笔3亿美元的资金汇入,并被投资于海外固定收益产品。

1998年,允许股票投资,投资组合开始包括股票和固定收益工具(仅包括政府债券)。

2002年,允许投资于无政府担保债券。

2004年,成立道德监督委员会(Council on Ethics),投资需遵循制定的“道德纲领”。

2006年,基金更名为挪威政府养老基金一全球。

基金成立之初,管理运作完全由挪威财政部直接负责,投资保守,集中于政府担保债券等低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到1998年,挪威议会批准成立挪威央行资产管理部(Norwegian BankInvestment Management,简称

NBIM)具体负责该基金的经营运作,此后GPFG在投资范围和管理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其机制也逐渐趋向于完善和成熟。在NBIM接管的十年来,投资的企业约有3500家,扣除管理费用后该基金平均年收益率为4.3%,总共为挪威财政部创造了约1000亿美元的投资回报,对国民福利事业的贡献意义重大。

三、两支基金经营管理的比较分析

尽管都被视为成功的财富基金的代表,淡马锡和GPFG的投资策略选择却是截然不同的。通过比较分析,二者除了在经营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形似度外,在管理方式、投资组合、透明度水平和风险偏好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基金经营管理的相似之处

在经营目标上,淡马锡和GPFG有着一些相似之处。淡马锡的经营宗旨是“以投资者与股东身份,积极参与成功企业的建设,确保股东的最佳长远利益”。一方面淡马锡要帮助旗下的公司建立核心优势,使其能在未来稳健发展,另一方面,要求淡马锡能为新加坡政府争取更多的利益回报,同时在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间作出平衡。挪威成立GPFG的目的是将石油收入转化为金融资产,形成稳定的收益,惠及后代。随着挪威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挪威人口中有1/4领取养老金,而且比例还在增加),养老金支出不断增长,因而GPFG的经营目标是:在适度的风险下,追求投资利润的最大化,满足当期养老金支出的需要。不管基金盈利被用于何种目标。获得投资利润最大化都是两个财富基金最直接的目标。

(二)基金经营管理的主要区别

1 管理方式的差异

虽然淡马锡和GPFG都隶属于两国的财政部,但是对基金的管理上,两国财政部却采取完全不同的方式。淡马锡在投资决策、资金使用等方面享有完全的自,新加坡财政部对其采取的是一种“放养式”管理,不参与淡马锡的日常管理,只关注于重大决策和董事会人员的选择,淡马锡只要定期交纳各种

财务报表供审核即可。而GPFG的投资并不是通过自身经营运作的,是由NBIM具体负责。在GPFG的管理运作中涉及到了三个机构:挪威财政部,挪威议会和NBIM。具体来说,财政部负责制定GPFG的基准投资政策。包括基准的投资组合、基准投资回报率和风险上限,并报挪威议会申请批准。之后NBIM对照这个基准的投资政策,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达到预期的高回报率。财政部和NBIM之间的权利关系是:财政部只是制定关键性限制{如股票和固定收益工具之间的投资配置比例、在所投资公司中的持股最大限额以及对挪威央行主动管理的限制等),但是并不干预具体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等细节。NBIM依据基准的投资政策,可以灵活地选择投资对象,而且其实际的投资组合可以和基准投资组合有所背离,只要在财政部规定的最大差距尺度内。

2 投资组合的差异

(1)总体投资战略

在投资战略方面,淡马锡专注于通过股权投资,控制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行业:GPFG则善于进行持股比例较低的财务型投资,其资金60%投资于股票,40%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

具体而言,淡马锡主要进行直接投资,通过淡联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本地企业与新加坡经济直接挂钩。一般而言,淡马锡会相对较长地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并争取做大股东,在回报率变低或者想增加投资对象的流通股时,会沽售或减持。在金融资产的选择上,淡马锡主要进行股权投资,有很少部分的商品、固定收益产品,信贷产品和不良资产投资,但并没有规定各部分的比例上限。对淡马锡来说主要通过跨地域投资和高增长性行业投资来分散风险。

GPFG则采取的是组合型投资策略。根据投资法规,NBIM对单一公司总股本的最高持股为5%,对单一公司内有投票权的股份持有比例也不能超过5%(2008年增加到10%)。GPFG的比较基准组合则是具体化的投资战略,明确了预期收益和风险值。目前比较基准组合来源于富时(FTSE)27个国家的股票指数成分股和雷曼全球总计债券指数的成分债券,组合中40%为股票投资,其余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基准政策中的资产等级和地区比重随着基准的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每个月基本都会有新的资本注入到基金中来。资本被投资于不同等级的资产和地区,来尽可能接近基准政策。

(2)投资领域

在投资领域方面,淡马锡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和电信传媒行业:而GPFG的投资行业却是多样化的。淡马锡的投资方向始终围绕四个主轴,即转型经济,中产阶级、竞争优势,业界冠军。目前淡马锡所涉及的行业大致可归为金融服务、电信传媒,交通物流、设施工程与科技,能源资源、房地产等6个类别。其中金融,传媒及电信是淡马锡近年来重点关注和投资的领域,从2005财年至今每年的投资比例都在60%以上(表1)。其未来五年的投资计划将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投资于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如通讯,水源;二是参与高风险但有成长潜能的行业,如生命科学;三是培育以本国为业务基地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相反,作为财务型投资者的GPFG,对投资却无任何行业偏好,只要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GPFG更乐于使投资更加多元化。

(3)投资地域

在投资地域方面,淡马锡除大力投资本国市场外,也重视对亚洲地区的投资;GPFG只进行对外投资,而且更偏爱欧美市场。自2002年改革以来,淡马锡提出在未来十年内,按照“三三三”的原则将其投资分布于新加坡,亚洲和OECD地区。根据淡马锡截至2008年3月31日的数据统计,在过去的四个财政年度内,淡马锡不断通过调整,优化区域间的投资比例。其在新加坡国内投资比例从2004财年的49%减少到2007财年的33%,而在亚洲(除日本)的投资比例则由19%增加到2007财年的41%。在表2中不难发现,在各地域的投资中,尤以对亚洲的投资比例最高。这也与亚洲近些年良好的经济增长形势密不可分。在2006年淡马锡提出“与亚洲同步成长”,以分享亚洲经济增长的利润。之后,淡马锡加大了对亚洲市场的投资力度,并在北京、孟买、胡志明市建立办公室,以利于在亚洲的投资。

根据挪威财政部制定的基准投资组合,欧洲市场是GPFG的投资重点,欧洲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占据了组合中股票投资的一半份额,而固定收益的60%也集中在欧洲。具体来说,在基准的投资组合中:股票占基金基准投资组合的60%,基准的股票构成:欧洲市场50%、美国和非洲占35%,亚洲/大洋洲地区15%;固定收益占基准投资组合的40%,基准的固定收益构成:欧洲债券60%,美国债券35%、亚洲债券5%(见表3)。

3 透明度水平的差异

在透明度水平方面,GPFG要明显高于淡马锡。淡马锡从2004年开始才每年一次向外界其年度财务报告,包括公司本年度的新近投资,盈利和投资地域变化等对比数据。由于被视为战略型财富基金,淡马锡一直标榜自己采用纯商业化运作模式,并不代表国家意志。但是,其控股型的投资风格和透明度不高的原因,使其海外投资往往受到被投资国的关注与阻碍。而同样作为财富基金的GPFG却从没遇到过类似事件。因为GPFG是目前财富基金中透明度最高的一支,具有极好的口碑。自从NBIM接管了GPFG的运营管理之后,每个季度都会在挪威央行的网站上公布最新一季的投资明细公告,包括每一笔投资和具体的盈利。

4 风险偏好程度的差异

在投资风险方面,淡马锡的风险要远高于GPFG。在投资组合中,淡马锡主要进行股权投资,只有很少比例用于购买固定收益类债券。在投资行业选择上,淡马锡也倾向于向高威长型,高回报率,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投资。但是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而为了降低风险,淡马锡会选择这些行业内综合排名最靠前的公司进行投资。挪威财政部制定的基准投资组台中规定了GPFG的投资风险上限。作为稳健型投资者,GPFG使用资本金的40%购买固定收益类的债券(2007年之前60%的资本金用于购买债券),用以保证基本的收益水平。随着投资管理经验的积累,近几年GPFG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不断加强,2007年之前GPFG投资中的60%用于购买债券,目前这一比例已降到了40%;同时,GPFG对某一公司的持股比例也由5%增加到10%。尽管如此,GPFG的投资风险相比淡马锡而言并不算高。

财富管理投资策略篇2

国际银团的实践经验

目前欧美领先的私人银行已经摒弃了各自为政的业务单元模式,着力于建立内部一体化协作的经营模式。例如,瑞银集团和瑞信集团均将整个集团整合为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三大业务线,并统一了中后台支持,调集各个业务部门的产品专家,在统一的平台下从事产品开发、销售支持与执行。

在组织架构一体化的基础上,领先私人银行还力争在管理上进一步整合,形成真正的业务一体化模式。这一模式作为欧美领先私人银行管理的核心,具有以下优势:通过一个高效整合的组织,综合利用全公司的业务能力开发投资产品并进行服务;成功地在财富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搭建起良好的内部伙伴关系,这比各自为政的业务单元更能创造价值;将法律、人力等整合成一个团队,共享资源,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可以消除大量冗余的基础设施、管理和控制,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欧美领先私人银行通过众多精于投资、风险管理、税收筹划、财富转移和慈善规划等方面的专家顾问协助,为私人银行客户制定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方案,几乎涵盖了财富管理活动可能面临的所有问题。在提供全方位服务方案的同时,欧美领先私人银行均设置了严谨的服务流程,确保高水平的服务质量。

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是欧美私人银行业务成功的关键,成功的私人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客户细分。欧美领先银行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在服务中挖掘客户为银行创造价值的能力,根据不同资产标准对私人银行客户进行了严格的分层,并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如瑞银集团的客户分层见表1)。

目标客户不同,利润率也不同。一般来说,小于100万瑞士法郎的客户一般可获得59个基点的利润,大于1000万瑞士法郎的客户可获得14个基点的利润,中间客户为36个基点,这主要是因为高端客户的客户规模大,因而议价能力也相对较大。

除了将客户根据资产规模进行细分,有些私人银行还确立了更为明确的客户目标,以更好地针对客户特点进行集中化、专业化的服务。

重视提供综合服务。各家机构除了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定制性资产组合报告与专业团队投资服务,还提供全面综合性的业务。例如,瑞银集团所管理资产的40%来自于超高净值客户,对这些客户服务包括:一是通过专门客户顾问实现业务覆盖,投资银行渠道、环球资产管理渠道以及24小时不间断的交易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支持;二是通过领先的市场及策略研究能力、家庭财富管理平台、企业咨询业务团队及慈善业务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服务。

此外,这些银行还拥有严谨的投资策略和开放的产品体系,以确保客户资产获得高回报。一般情况下,私人银行确立一个投资方案需要经过以下3个阶段:1.由公司层面的投资委员会统一制定投资组合策略;2.由专业投资团队设计若干投资组合模型,并由投资委员会审定,投资组合模型的回报一般依次递增,风险级别也相应递增;3.在遵循总体投资策略的前提下,财富经理结合客户需求、风险偏好、回报偏好、投资目标等综合信息,确立投资组合解决方案,并提交客户经理,由客户经理与客户沟通并达成共识后,接受客户委托,执行投资策略。这种严格的投资策略保证了客户资产的安全性和高回报。

我国的市场现状

与国际先进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相比,我国私人银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从2007年3月中国银行联手其战略伙伴苏格兰皇家银行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至今,已有16家中外资银行在我国22个城市开设了超过150家私人银行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元。

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私人银行相比差距巨大,还没有一家私人银行从本质上达到发展的成熟阶段,主要问题包括:产品结构单一、趋同现象严重、专业人才匮乏、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等。同时,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着以下挑战:一是虽然中国富人阶层不断增多,但目前的主要趋势是富人的财富不断外流,更多的富人选择将资产转移至国外或选择外资银行进行财富管理;二是持续波动的资本市场给私人银行业务带来了冲击,客户的需求也更为苛刻,在保持资产流动性、安全性的前提下要求更高的回报;三是国内财富管理的高端人才稀缺,人才争夺将愈发激烈;四是监管环境不断严格,例如,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和流动性的要求提高,国内将来在对金融消费者提品的适当性、定价的透明度等方面的监管也将不断提高。

因此,商业银行要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首先要建立符合银行自身特征的私人银行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应从董事会层面,思考本行是否发展、如何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从业务战略、运营战略及支撑这些战略的后台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慎的思考。

其次,要从客户管理、产品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支持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战略。

财富管理投资策略篇3

关键词:房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影响因素

财务管理是房产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它是房产企业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房产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房产企业的总目标。要实现房产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必须考虑影响房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各种因素,房产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受到房产企业本身管理决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房产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内部因素

1、管理决策固素。项目投资和资本结构。这是决定房产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而房产企业实施科学严密的投资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项目的风险。多年来,不少房产企业陷人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大都是由于投资失误所致。因此,应结合房产企业实际,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规范和约束投资行为,对投资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原则、责任、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便尽可能地提高房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2、投资报酬率与风险。房产企业的盈利总额并不反映股东财富,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股东财富的大小要看投资报酬率。因此,为提高投资报酬率,必须对“货币的时间价值”有所研究,找出适合于对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和回收进行研究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如采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决策质量,实现房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3、股利决策。股利决策的重要性是基于以下主要原因:一是影响融资计划和资本预算;二是股利减少了留存盈余,会引起较高的债务权益比率。一般来说,房产企业的股利决策一方面应使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为房产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当房产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强时,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决策;当房产企业的收益超过投资者投资于别处所能获得的收益时,房产企业应保留盈余而不是分配,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二、外部环境因素

房产企业外部环境是房产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对房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1、法律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手段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将受到法律的具体规范,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与房产企业外部发生经济关系。目前与房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休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房产企业组织法规、财务会计法规、财政税务法规等等。财务工作人员应该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做到有法可依,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房产企业理财的职能,实现房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经济环境。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体制改革的相关措施也对房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房产企业能够正确地预见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对理财决策大有好处,国家对经济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房产企业如果认真加以研究,按照政策行事,就能趋利除弊。正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实现资本大众化,分散经营风险。房产企业要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对于还未上市的房产企业,要争取公开发行股票,从证券市场筹集资金,促使房产企业价值有市价可循,这也将有利于实现房产企业财富最大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房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出发点和要求实现的目的不同,对房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会各有偏差,但目标只有一个,即“房产企业价值最大化”,概括起来,对房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还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紧密配合房产企业战略总目标,做好财务计划。房产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房产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财务管理首先要根据房产企业总目标的要求,配合房产企业战略的实施,认真做好财务计划。计划并非一个资金问题,还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以思考,以提高房产企业对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增加有利机会带来的收益。财务计划确定后,要将计划具体化,进行财务预算,进一步细化各种现金收支、长期资金筹措、短期资金信贷等预算,使财务预算成为房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控制标准和考核依据,在实现房产企业价值最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2)促使房产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成本控制是房产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但单纯以成本最低为标准,只局限于降低成本本身,一般不能改变风险。因此,房产企业在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证券管理、筹资管理等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利润,便房产企业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另一方面要以利润换效率,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以求达到股东投资报酬率最大。

(3)合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房产企业的资产不是无限的,房产企业获得的利润不仅仅表现在降低成本和降低资产消耗方面,还表现在提高资产利用率方面。改变资产用途,利用有限的资产多生产盈利更高的产品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对于存在明显资产闲置的房产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即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产品产量、调整产品结构、销售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商品来增加数量收益,不仅是一种市场策略,有时也是一种成本利润策略,从房产企业战略意义上讲,提高资产利用事也是实现房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财富管理投资策略篇4

香港私人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是管理体制科学严谨、内部运转协作高效。香港私人银行在体制上实行完全独立的事业部体制。机构设置上一般设立前台,、后台等部门。前台部门负责管理客户关系,包括客户关系管理部(或客户拓展部),客户服务部及销售规划与业务开发部等。部门负责制作与管理产品,包括投资管理部、产品管理部。业务管理部(绩效管理、法规管理、通路管理)等。后台部门负责处理交易与行政管理,包括作业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审计部、风险管理部,科技部等。

二是技术上有先进、功能强大的系统支持。香港私人银行除拥有为客户数据大集中,集团内部单位问的系统联结,产品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系统联结等提供支持的系统硬件外,还为客户使用系统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如汇丰银行提供客户使用的创富智囊系统,主要功能有:目标策划,投资组合策划、产品搜寻,市场透视及投资表现。

三是营销团队专业高效、训练有素。特殊的任职条件。在学历上,大学毕业,若同时具备工商管理硕士(MBA),特许财务分析师(CFA),特许财务策划师(CFP)、特许公共会计师(CPA)、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或律师等专业更佳。年龄,一般在30岁以上,资历,一般要求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如资产管理、证券投资,法律、税务、客户关系管理等,个人背景,最好是出自富裕家庭或拥有成功创业的经验。另外,每名新入职的私人银行家最短要接受为期34天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产品知识、销售技巧、财富管理技巧等。

四是产品创新与市俱进。香港私人银行的产品服务体系有下几个特点一是顺应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不断推出多元化投资产品与服务,让客户在任何市场情况下均能掌握财富增值的机会;二是紧抓市场机会,不断适时创新产品。

五是营销策略新颖高超、富有特色。香港私人银行家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营销经验。一是客户分层营销策略。按财富金额分类,资产100万美元以上的为一般富裕人士;资产3000万美元以上的为超富裕人士或富豪。按客户对理财的参与度分类,可分为全权委托者,参与者,挑选者、自主者。按职业分类,可分为企业高管人员、企业业主,专业人士与科技人才。还可按财富来源,生活形态、顾客价值,地域分布,理财复杂度等分类。二是交叉销售策略。如对客户销售按揭贷款时,可同时销售贷记卡(按揭贷款客户终身免年费),装修贷款、车位贷款,业主备用信贷(月薪的3~5倍)等其他信贷产品,也可同时销售保险、网银、基金、信托等其他金融产品服务。三是奖励营销策略。如花旗银行2008年4月向新开户者提供:存入资金达100万美元,即可获赠一定额度的美元现金券;展示其他银行本月结清单达100万美元及完成理财分析,可获赠一定额度的美元现金券。四是方案营销策略。五个性化营销策略。六是服务营销策略。七是品牌营销策略。

六是服务工作清晰规范、质量卓越。据波士顿咨询公司调查,客户在考虑选择私人银行的因素中,服务质量被列在首位,其次为私人关系,现有客户推荐、印象、投资运作,产品范围,安全、第三者介绍、灵活性,网络分布与地点便利。因此,香港私人银行非常重视服务工作。如在服务流程方面就作了严格的规范,寻找目标客户,包括营销与推动、内部推荐(公司银行,零售银行,投资银行部门),已有客户挖潜、中介等渠道;收集客户资料,客户现状分析:风险分析;资产管理目标分析:客户资产预测与评估,财务目标的确认,提出与完善投资组合方案;实施投资计划,定期检讨与绩效评估,客户维护。在售后服务方面,私人银行则从以下几个方面高质量跟进:按业务性质及客户分层分设服务热线;网上实时查询市场信息,投资组合的现值;每日市场简报,每周市场分析与投资专题报告,定期发送专家分析与投资建议报告,定期举办投资研讨会;定期投资组合评估与检讨:私人银行家经常按拟定的联系方式与客户沟通。由独立单位专门负责处理客户的投诉事故,并及时反馈客户。对客户的投资由客户设定止损点,由银行的财富管理系统自动监控,定期提示,在止损点时由客户做出决策选择,每半年复检次。

七是风险管理全面全程、科学制衡。私人银行的风险种类及控制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为洗钱等资金来源不合法而产生的信誉风险损失。这类风险监管部门最为关注。这是因为私人银行家均是客户利益的维护者,客户多重开户,资金的快速大额流动,加之严格保密的企业文化,都容易为洗钱提供条件。因此,香港的私人银行均制定了严格审查客户资金来源的办法,对新开户客户审查非常严格。二是私人银行的能力风险。因为私人银行的业务能力导致客户的投资亏本,或者金融衍生品价格大幅波动也会带来风险。为此,许多私人银行配备首席分析经济师专门研究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为私人银行家的投资决策提供有力地支持。私人银行的法规部门还对私人银行家与客户的投资咨询流程进行规范,并通过法律文件的形式对银行与客户双方的权利,责任约定清楚。三是私人银行家的道德风险。香港私人银行曾发生私人银行家利用职务之便盗取客户存款的案件。为此,他们十分注重对私人银行职业操守的教育,并在账户管理资金交易等方面采取了机器加人员的风险双控措施,不允许私人银行家直接为客户办理交易手续。还有在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等方面,香港私人银行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对内地商业银行开办私人银行业务的建议

财富管理投资策略篇5

众所周知,以改革开放为契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了30年,GDP年平均增速达10%。在此背景下,私人财富也得到快速积累。

与美国富豪主要是集中在IT等科技行业、零售业和能源业不同,中国富豪榜前10名财富人物的行业分布较为单调,40%从事房地产行业,30%从事与制造业相关的行业(2009年11月福布斯数据)。房地产和以出口为定位的制造业,正是前期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双引擎。

然而,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调结构已是迫在眉睫。

过去10年,得益于低劳动力成本和加入WTO等有利因素,中国出口经历了年均23%的超高速增长,而商品房在低住房拥有率和城镇化的推动下,销售面积的年增长率接近20%。但这两大引擎今后不可能维持原有的高速运转状态了。

而且,创富过程中伴生的社会利益分配问题也异常明显:中国基尼系数从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0.28已上升到2009年的0.47,目前仍在继续上升,这是社会利益共享机制发生严重断裂的显著信号。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超过美国。

因此可见,今后10年,中国GDP增长率将从10%的水平明显下降(可能降至7%左右)。而调整税收政策和加大社保支出,以确保社会稳定,可能会成为调结构的重点。

那么,财富管理将面临策略性的难题:是应继续进取,还是趋向稳健?

过去创富是主调,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已基本完成创富的高资产净值人群,应适当把财富管理策略从“进取创富”调整到“稳健守业”。

首先,风险控制须成为财富管理的重点。面对超高房价、创业板炒作、股指期货投机等诱惑,建议能以“隔岸观火”的心态与这些击鼓传花式游戏保持距离。虽然,这些游戏现在实在热闹,参与博傻的人,都抱着“没有最傻,只有更傻”的信念而乐此不疲,不过,财富不会在炒作中产生,懂得拒绝诱惑,是确保自己辛勤劳作得来的财富不被“重新分配”的关键。

其次,须设立合理回报预期。以过去经济高速增长为背景(10%的年GDP增长),各种投资长期回报不俗。以股市为例,上证指数从1990年底设立至2010年5月31日的近20年间,平均年回报16.77%(根据彭博资讯的数据)。今后,如长期的GDP年增长下降到7%,预期股票市场的长期回报率也会相应下降,假设由16.77%降到10%,根据复利计算中的“72法则”,就是用72除以年收益增长率,可以得出资金翻番时间,投资者的资金会每7年翻番。假设35岁开始个人财富管理,以100万元起步,28年后,财富翻了四番到1600万元,如果通胀不失控,财富的增值足以使人安享晚年。

再次,须把握长期投资主题。要使财富增值的速度高于通胀,承担风险类的投资基本上是必不可少的配置,而把握好长期投资主题是成功的关键。今后的宏观经济政策会从保经济高速增长调整为确保社会稳定,而可能把大部分支出用于社保、低保、扶贫、教育、保障性住房、医疗保障等,以真正实现合理的财富分配。这就令保险、医疗、医药等相关行业在未来长期受益,静待估值合理之际,介入这些行业应为良策。

财富管理投资策略篇6

身为一名爱好高尔夫的银行家,叶迪奇显然不仅仅对赛事兴致盎然。“目前我们零售业务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达到20%的目标已经实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叶迪奇透露了这一最新数据。面对国内市场旺盛的财富管理需求,他定下的目标是:把交行打造为国内最佳的财富管理银行。

差异化服务策略

《理财周刊》:交行在零售业务中所实行的差异化服务策略,在中资银行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您能谈一谈,交行如何在满足不同客户多方面的财务需求与实现银行利润之间达到平衡?

叶迪奇:交行目前拥有5000多万名客户,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我们所实施的策略是分别开发出相应的品牌与服务内容。

比如针对大众金融的客户,我们设有“交银理财”的服务,这是一个一站式金融服务的平台。不仅综合了人工网点与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多个渠道,利用交行自身的业务优势,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基金、保险、理财产品等多种金融理财服务。在个人理财产品方面,交行的“基金超市”以及去年所推出的QDII澳元系列理财产品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目前,交行为中高端客户所提供的“沃德财富”品牌,针对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客户交行则推出了“沃德财富”品牌,并且不断加大对这一财富管理品牌的投入。如在上海地区,交行上海分行在市区所有的中心支行网点都开设了沃德财富服务中心。与“交银理财”业务相比较,“沃德财富”不仅提品,更注重的是为客户打造综合的理财规划服务,我们不仅整合了全行最优的渠道、服务、产品等资源,也加强了客户经理的培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交行系统的客户经理已经达到了6000名。“沃德财富”侧重于一对一的服务,在客户经理的背后,我们提供了优秀的智囊团队作为支撑。智囊团队作为一个有力的后盾,提升了“沃德财富”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金融服务之外,“沃德财富”也着力于提高客户在其他领域所获得的便利。像我们所举行的高尔夫邀请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不仅仅限于金融领域的“管家”。

在“沃德财富”现有客户的基础上,我们的私人银行业务也在积极的开展中。针对私人银行客户占比小、需求个性化的特点,交行希望通过更新的服务模式推动优秀财富管理银行的进程。

私人银行业务已起步

《理财周刊》:今年以来多家中外资银行都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相比之下交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显得较为低调,能介绍一下目前交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情况吗?

叶迪奇:交行目前主要是从“沃德财富”客户中挖掘私人银行客户,“沃德财富”现有的客户数量为30万名,私人银行业务则适合金融资产更多的客户,我们现在设立的门槛为客户可投资的金融资产达到200万美元,但不限于本行的资产。

私人银行业务中心隶属于总行的个人金融部门。私人银行业务运行以来,已经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杭州五个城市开展了服务。今年4月份,交行私人银行被《欧洲货币》杂志评为“2007年度中国内地最佳私人银行”。

《理财周刊》:国内大部分私人银行业务的门槛设置在100万元美元或是800万元人民币左右,交行对于客户200万元美元资产的要求是不是也体现了差异化的市场竞争策略?

叶迪奇:不完全是。与其他银行经营的私人银行业务模式所不同的是,交行在国内首家推出了“海外全权委托投资”服务,主要面向在海外已经有资产的私人银行客户提供服务。因此,我们设立的门槛高出100万美元,但不限于在交行的资产。

不少高端客户在海外拥有一部分资产,他们只需要与在香港的交银信托签订委托合同,就可以委托汇丰投资管理公司进行全球的投资组合。投资的市场会包括欧洲、美国等成熟市场和亚洲、中南美、拉丁美洲等一些新兴市场,投资的资产涵盖股票、债券和其他另类资产。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将由交银信托对第三方机构的投资行为进行监督和监控,在平衡市场风险的同时达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财富管理投资策略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全部理财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明确现财思想、建立现财方法和措施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为此,本文就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确立、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一浅析。

一、各种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分析

(一)关于股东权益最大化

以美国为代表。在美国,企业股东以个人股东居多,这些个人股东不直接控制企业财权,只是通过股票的买卖来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职业经理的报酬也与股票价格直接相关,因此,股票市价成了财务决策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而股东权益也是通过股票的市价得以充分体现。因此,股东权益最大化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

事实上,股东权益最大化有其不足之处:其一,股东权益最大化需要通过股票市价最大化来实现,而事实上,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不仅包括企业经营业绩,还包括投资者心理预期及经济政策、政治形势等理财环境,因而带有很大的波动性,易使股东权益最大化失去公正的标准和统一衡量的客观尺度。其二,经理阶层和股东之间在财务目标上往往存在分歧。其三,股东权益最大化对规范企业行为、统一员工认识缺乏应有的号召力。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不仅实现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而且实现了企业财富分配原则从货币拥有者向财富创造者的转化,这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

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样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第一,营造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第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利益,培养职工的认同感;第三,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与,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第四,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此外,还要重视客户利益,以提升市场占有率,讲求信誉,以维护企业形象等,显然,以上利益相关者都有可能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表决决定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董事会直接任免企业经理甚至财务经理;债权人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以及按合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提供劳动必然要求合理的报酬;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也要通过税收分享收益。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企业利益制衡机制,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面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诸如股东抛售股票、债权人拒绝贷款、职工怠工、政府罚款等不利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损害了企业的价值。

那么何为企业价值?通俗的说,企业价值就是企业值多少钱。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企业总资产价值,即已形成的价值;另一种是指企业的潜在获利能力。我们认为,后一种看法更为科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为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代价,不仅考虑该商品的成本是多少,而更看重该商品将能带来的报酬。在财务管理的概念中,企业资产的历史成本,属于沉落成本,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成本。我们更关心的是未来现金流量。

二、我国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一部分,其目标是使全社会财富增长。不仅要有经济利益,而且要有社会效益;在发展企业本身的同时,考虑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有时甚至为了国家利益需要牺牲部分企业利益。并且,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来确定“股东权益”。把“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既不合理,也缺乏现实可能性。而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则是显得更为科学。

但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何计量便成了问题。为此,现在通行的说法有若干,其中,以“未来企业价值报酬贴现值”和“资产评估值”具有代表性,这两种方法有其科学性,但是其概念是基于对企业价值的一种较为狭隘的理解。企业是社会的,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人构成的,企业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企业本身增值的作用上,而且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表现在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贡献。所以企业财务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那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

广义上说来,企业的相关利益者包括存在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但是,在确认财务管理目标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时,这样说无异于推卸责任,将这个目标放到一个只能在理论上讨论,而在现实中无法运用的地步。因此,在这里,只将“相关者”局限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职工(包括经理人员)和政府。至于与企业有密切联系的供应商和企业客户(消费者),在假定他们是理性的人的前提下,其利益由其本身的选择与那个企业交易得到保证。

那么,如何计算相关者利益呢?在这里,我们借用王化成老师提出的“薪息税前盈余”的概念,它包括薪、息、税(所得税)和薪息税后盈余(即财务会计中通常所说的净利)。薪即职工工资,代表了职工利益;息即利息,代表债权人的利益;税在这里特指所得税,代表国家利益;企业的净利,代表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很明显的,这个概念充分体现了上面所述狭义的“相关者利益”。在理论上便于理解,在实际中,有确定的数字,也具有可操作性。

不过,单纯的“薪息税前盈余”不过是薪、息、税和净利的简单相加之和。这个指标有其缺陷,即它不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相关程度的差异与各对象所冒风险的大小。事实上,谁与企业关系越密切、为企业提供越为关键的资源,谁对企业的影响力就越大;另外,谁为企业经营所冒风险越大,其要求就应该越大程度地被满足。

因此,有必要对这个指标做出修订。一种可行的作法是为薪、息、税各按其重要性设定一个权数,权数依据各相关利益者的相关程度和其所冒风险的大小而定,并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客观环境进行适当调整。当债权人的对企业的控制较大的时候,利息权数可以大一些;相反,可以适当提高税前盈余的权数而降低利息的权数;而在一些高科技企业,职工个人的劳动能力和成果对企业影响较大甚至于有时会对企业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这时,就必须提高职工薪金的权数。在企业偿债能力较强的时候,债权人的风险较小,利息的权数可以设定得低一些;相反,可以加高反映所有者利益的净利的权数。修订后的指标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资源情况及各相关者对企业的贡献,并且体现了高风险、高报酬的思想。

三、实现目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管理决策因素

1 项目投资和资本结构。这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而企业实施科学严密的投资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项目的风险。多年来,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大都是由于投资失误所致。因此,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规范和约束投资行为,对投资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原则、责任、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便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具体操作时还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确定项目方面,实行“统一规划、民主集中和专家评审”的可行性论证方法;二是在使用资金方面实行投资预算、总量控制和封闭追踪的专款专用办法。

资本结构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资本结构不当,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增加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使企业的总价值最大,就是要寻找一种最佳的资本结构,揭示资金成本、财务杠杆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所采用的工具应该是“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用该方法可检验各项融资计划在不同的息税后盈余(ebit)水平上对每股净收益(eps)的影响。当ebit数额超过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强的计划将产生较高的eps,反之,当ebit数额低于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弱的计划只能带来较低的eps。另外,未来增长率和销售的稳定性、商业风险、管理当局的控制能力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态度,也将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也应一并考虑。

2 投资报酬率与风险。企业的盈利总额并不能反映股东财富,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股东财富的大小要看投资报酬率。企业为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在面临众多投资机会时,往往通过资本预算来作出长期计划决策。“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从量上分析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评价投资方案的基本标准。因此,为提高投资报酬率,必须对“货币的时间价值”有所研究,找出适合于对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和回收进行研究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如采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决策质量,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收益和风险是直接相关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收益,收益面向未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企业决策时,要在报酬和风险之间作出权衡, 研究风险、计量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风险报酬率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回避态度和风险程度(可用变异系数计量),因此,企业可采用多角经营和多角筹资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多经营几个品种,可以在盈利和亏损产品之间相互补充,减少风险;多种渠道筹资,可以把投资的风险(当然也包含部分报酬)不同程度地分散给债权人,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财富。

3 股利决策。股利决策的重要性是基于以下主要原因:一是影响融资计划和资本预算;二是股利减少了留存盈余,会引起较高的债务权益比率。一般来说,企业的股利决策一方面应使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当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强时,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决策;当企业的收益超过投资者投资于别处所能获得的收益时,企业应保留盈余而不是分配,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二)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更多地适应这些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

1 法律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手段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将受到法律的具体规范,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与企业外部发生经济关系。目前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休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企业组织法规、财务会计法规、财政税务法规等等。财务工作人员应该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做到有法可依,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企业理财的职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 经济环境。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体制改革的相关措施也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企业能够正确地预见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对理财决策大有好处,国家对经济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企业如果认真加以研究,按照政策行事,就能趋利除弊。

商业竞争、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等外部因素,都将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存货库存、设备添置、债券投资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之目标,企业必须及时调整生产经营,适应经济政策,以迅速提高应变能力。

正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实现资本大众化,分散经营风险。企业要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对于还未上市的企业,要争取公开发行股票,从证券市场筹取资金,促使企业价值有市价可循,这也将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

四、相关问题的考虑

(一)紧密配合企业战略总目标,做好财务计划

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财务管理首先要根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认真做好财务计划。计划并非一个资金问题,还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以思考,以提高企业对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增加有利机会带来的收益。财务计划确定后,要将计划具体化,进行财务预算,进一步细化各种现金收支、长期资金筹措、短期资金信贷等预算,使财务预算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控制标准和考核依据,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促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

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但单纯以成本最低为标准,只局限于降低成本本身,一般不能改变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证券管理、筹资管理等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利润,使企业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另一方面要以利润换效率,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以求达到股东投资报酬率最大。

(三)合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企业的资产不是无限的,企业获得的利润不仅仅表现在降低成本和降低资产消耗方面,还表现在提高资产利用率方面。改变资产用途,利用有限的资产多生产盈利更高的产品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对于存在明显资产闲置的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即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之一。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产品产量、调整产品结构、销售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商品来增加数量收益,不仅是一种市场策略,有时也是一种成本利润策略,从企业战略意义上讲,提高资产利用率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四)正确进行财务分析

财富管理投资策略篇8

【关键词】纳什均衡;绩效评价;管理者薪酬

制定合理的管理者薪酬是现代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良好的薪酬管理计划可以协调企业目标与管理者目标,引导企业朝着战略目标健康发展,从而增加所有者财富,提升企业价值。期望理论为管理者薪酬的设计提供了管理学角度的理论指导,而纳什均衡理论又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管理者激励薪酬的设计。

一、管理者激励薪酬及其业绩指标的特点

企业是由多层级的委托关系构成的,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使得冲突、利益冲突在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不可避免。二者在企业管理目标上必定存在着差异甚至背离。在委托关系的链条中,为了防止利益冲突和非均衡性,保证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意志,应在激励机制方面设计一套科学的方案,制定的企业管理者薪酬契约应使出资者利益、经营者利益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协调与统一。期望理论为设立合适的企业管理者薪酬契约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望理论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反映为: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薪酬)个人需要。

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关系:努力和绩效的关系;绩效与奖励的关系;奖励和个人需要的关系。可以看出,只有设立合理的激励薪酬机制,协调管理者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升企业价值。

如何计划管理者薪酬,对于激励管理者,协调所有者利益与管理者利益,提升企业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合理的管理者薪酬计划应以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为基础。合理的,能起到激励作用的绩效评价指标应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绩效评价指标应当明确、具体,设置的目标要考虑到被激励者的能力,让他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第二,要考虑组织目标和被激励者的需要,被激励者对自己看重的目标会努力奋斗;如果企业管理的目标落后于时展,与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不相协调,就不能起到激励员工士气的作用。第三,对管理者绩效的评价指标必须符合整体性和长远性要求。另外,合理的绩效指标必须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发展,避免在经营过程中因企业的短期行为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利益。第四,为管理者设立的绩效评价指标必须具有可行性。第五,制定的绩效评价指标应使成本尽可能低,使利益各方的目标达到协调一致。最后,企业不同的决策活动应有不同的细化的绩效评价指标,而不应该仅仅笼统地采用利润率,每股收益或EVA指标来衡量企业整体绩效。

二、管理者激励薪酬的纳什均衡分析

合理的管理者薪酬计划的作用之一就是协调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利益,但是由于二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信息不对称,实施监督的困难性等原因,二者之间永远存在利益冲突,从而产生成本。成本包括:对管理者的激励薪酬成本;监督管理者行为的成本;管理者行为偏离所有者利益的成本。合理的管理者薪酬应该使成本尽可能低。从管理者的角度看,管理者因自己的行为给所有者带来的收益不会全部归管理者,因此,他有动机减少此类能带给所有者利益却不能满足它自身期望利益的决策行为,同时也有将公司资源转移给自身消费的动机。这形成了很大的成本。管理者薪酬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能将所有者利益与管理者利益统一起来,股东财富的变化应能影响管理者财富的变化。

管理者薪酬可以通过纳什均衡理论来设计。用G表示一个博弈,如该博弈有n个博弈方,每个博弈方可选择的策略的集合为Si(i从1-n),Sij表示博弈方i的第j个策略,P表示博弈方j的得益,是各博弈方策略的多元函数;在博弈G={Si,Pj}中,如果由每个博弈方的各一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略组合{S1,S2,…,Sn}中,任一博弈方i的策略Si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的组合的最佳策略对策,则(S1,S2,…,Sn)为G的一个“纳什均衡”。在企业的委托关系中,主要存在委托人(所有者)和人(管理者)两个博弈方。设人有机会成本O,其努力水平E分布在一个连续空间,其产出(业绩)P=P(E),努力的负效用C=C(E),此外,由于与人的努力水平无关的不确定性风险R的存在,委托人需向人支付固定薪水F(R),F(R)相对于E来说,是个常量。则:

委托人支付的薪酬W=W(P)=W[P(E)]+F(R);

委托人的得益函数为P-W=P(E)-W[P(E)]-F(R);

人的得益函数为W-C=W[P(E)]+F(R)-C(E)。

当人的得益不小于其接受委托的机会成本O时,才愿意接受委托,即,W[P(E)]+F(R)-C(E)≥O。在人接受委托的前提下,委托人则希望支付的薪酬越小越好,则约束条件为W+F(R)=C(E)+O。因此,委托人的得益函数为P(E)

-W[P(E)]-F(R)=P(E)-C(E)-O。因此,委托人必须找出一个努力水平E*,对于任意E,使他的得益函数P(E*)-C(E*)-O

≥P(E)-C(E)-O。

但人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来行为,其努力水平不一定选E*。要使人自觉选择努力水平E*,必须使W[P(E*)]+F(R)-C(E*)最大,即,对于任意E,W[P(E*)+F(R)-C(E*)≥W[P(E)]+F(R)-C(E)

如果委托人按这两个条件设计薪酬函数,就可以使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利益,即,对E求导,使:

P′(E)-C′(E)=0

W′[P(E)]-C′(E)=0

即,当W′[P(E)]=P′(E)时,达到了两个博弈方的均衡。可以看出,为了达到这个纳什均衡,关键是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P(E)和以此为基础的管理者薪酬W[P(E)]的合理设计和分析。

上述分析中,为了简化明了,隐藏了债权利益。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管理者薪酬W[P(E)]尽管只是企业绩效P(E)的函数,但也包含着债权人利益这一隐函数对管理者薪酬的影响。

三、不同资本结构下管理者薪酬的均衡分析

(一)无负债企业管理者薪酬的纳什均衡

无负债公司由于没有债权人,此类企业的成本就是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冲突成本,包括管理者的激励薪酬成本,监督管理者行为的成本和管理者行为偏离所有者利益的成本,不含债务成本。从这个角度讲,管理者的任何决策都只会影响所有者和管理者两方的利益,不会涉及第三方利益。即企业的绩效与所有者利益是统一的,管理者的薪酬应该和公司的绩效高度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债权人利益,管理者的薪酬W[P(E)]只需考虑企业绩效函数P(E),就可以达到纳什均衡。

以投资决策为例,假设公司有两个投资机会,一个是无风险项目,一个是风险项目,投资额相同。无风险项目的投资回报的现值为I。风险项目可能有高回报,也可能有低回报,获得高回报的现值为H,概率为p;获得低回报的现值为L,概率为1-p,则风险项目的投资回报现值为p×H+(1-P)×L。其中,H≥I≥L。

当p×H+(1-P)×L≥I时,投资风险项目会增加所有者财富,反之,应投资无风险项目。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管理者选择何种投资只会考虑自身利益,而不会关注所有者财富是否会增加,这种情况下,管理者的薪酬应该按如下方法设计,才能使管理者的决策符合所有者利益。管理者的薪酬应该包括固定薪酬F,如果投资风险项目获得高回报H,则管理者取得激励性薪酬а×H,а相当于绩效的提成比例;如果获得低回报L,则受到失职性惩罚β;如果投资无风险项目,管理者的薪酬为F+а×I,а同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满足条件:(1)p×(F+а×H)+(1-p)×(F-β)≥F+а×I,管理者就会选择风险项目。而这同时应满足条件:(2)p×H+(1-P)×L

≥I。对条件(1)进行整理,得p×H+(1-p)×L(-β/а)≥I,与条件(2)结合,得出结论,只要(-β/а)≤L,管理者就会选择符合所有者利益的决策。即,在设计管理者薪酬时,考虑投资失败时的惩罚性额度β,投资成功时的奖励提成比例а与投资失败的回报L时三者的关系满足(-β/а)≤L即可约束管理者行为,使其作出的决策符合所有者利益。

(二)有负债企业管理者薪酬的纳什均衡

当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包括负债时,企业存在两方面的成本,其一是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权益成本;其二是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的成本。前者的成本内容上文已分析,不再赘述。后者的成本主要是来自所有者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即,所有者财富的增加可能建立在债权人利益减少的基础上。权益性成本和债务性成本二者此消彼长。当企业制定的管理者薪酬合约将管理者利益与所有者财富相统一时,管理者会采取增加自身利益(同时增加所有者财富)的行为,从而减少权益成本。但这种行为有可能损害债权人利益。理智的债权人意识到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在债券市场上采取行动,迫使公司发行的债券价格下降,从而产生主要的债务成本。所以,当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包括债务时,最优的管理者薪酬合约应该是在所有者财富、债权人利益和管理者利益之间达到一个“纳什均衡”。

仍以上述投资决策为例,由于增加了博弈方债权人,企业在制定管理者薪酬计划时,须考虑债务成本,表现为向债权人偿还的本金和支付的利息,设其现值为ф,当,①p×(H-ф)+(1-p)×(L-ф)≥I-ф时,应满足条件:②p×[F+а×(H-ф)]+(1-p)×(F-β)≥F+а×(I-ф)。整理条件②得出结论,只要(-β/а)≤(L-ф),就会使管理者利益与所有者财富一致。而要使全部成本最低,还应满足权益成本与债权成本之和最低,所有者财富才能达到最大。二者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坐标的横轴表示管理者利益与所有者财富的一致程度,纵轴表示企业成本,L1是权益成本,随着管理者利益与所有者财富一致程度的提高而降低,L2是债务成本,随着管理者利益与所有者财富一致程度的提高而上升。L1与L2的交点P是所有者财富最大的点。即,企业制定的管理者薪酬应该使债务成本与权益成本相等,这时二者之和最小,所有者财富最大。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晓春,徐岩.博弈理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会计之友,2004年第2期.

[2]唐建新,方靓.谈股东价值创造导向的管理工具——EVA.财会月刊,2003年第11期.

[3]姚启强.基于价值的业绩评价指标.现代管理科学,2002年第10期.

[4]杜胜利.CFO管理前沿.中信出版社,2003.10.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芮明杰.管理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财富管理投资策略篇9

因此,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负责人在新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一种何等的地位,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怎样建立一个反应灵敏、分工明确、监控严密、规范高效的内部财务管理系统,如何面对新世纪向企业发展战略提出的挑战等,都是亟待讨论的问题。鉴于这些问题的提出与世纪之交要不失时机地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将所有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即怎样塑造面向新世纪的企业财务总监。

一、世界级的财务总监与财务管理

我们发现,不同的财务总监因其所处的公司各异,或国家、区域的不同,对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和主要职责范围的认识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数认为,美国的财务总监在设计和实施公司战略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成本已经降低至最低,他们的压力主要集中于为公司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良机及其相应的财务问题上;不少欧洲国家的财务总监看上去更象是在扮演主计长((Controller)的角色,控制成本乃为首要任务。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诸国,却与欧美国家的情形有所不同:公司追求营业收入增长的本能,使得财务总监忙于基础性工作,多数扮演的是一个专业理财幕僚的角色。但是,就国际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而言,世界级的财务管理正在发生这样一种变革:财务总监将其关注的焦点由交易的过程和控制,转向提供决策支持和更深入地参与制定全球战略。普华国际会计公司的一项主题为“财务总监2000年展望”的调查显示,全球领先的前300家跨国公司的财务总监们均充分肯定了这一变革趋势;其中3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过去的三年里提供决策支持已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74%的人认为在未来的三年里提供决策支持将成为其工作中首选的任务②。

那么,财务总监如何为公司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呢?从国际上成功的案例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经验:

1、财务总监应该参与公司发展战略的设计,并力促公司发展战略与投资者的期望相致。

2、财务总监应该具备这样一种技能:将不断增加股东财富的理财过程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3、财务总监应该把自己视为企业家队伍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战略设计和战略管理方面,应该比他人具有更强的高瞻远瞩和运筹帷幄的能力;在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方面,具有更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监控能力。

4、财务总监在解决问题的指导方针上,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令人信服的、能为战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的新的财务理念;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上,能够创建一个切实可行的、足以使公司实现战略目标和获得持续发展能力的新的财务支持系统。

通过对当今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这些跨国公司最新的财务理念和财务支持系统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越来越强调现金流量在公司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已有大量的证据显示,按财务报告披露的利润所分配的收益与股票价格变动之间缺乏联系,而一些国际大公司的股价与其现金流量之间却存在着显著的高度相关性③。欧洲的一项研究显示,股价变动与每股收益的相关度为-0.01,而与资本现金回报率的相关度则是0.77。因此,欧美国家的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价更多的是基于所报告的现金流量,而非盈利情况。这一趋势在日本也已出现④。有人甚至提出“现金流量至尊”之理念。许多跨国公司将其经营重心转向那些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回报超过其资本成本的投资组合⑤。可以看出,基于现金流量的投资回报已经成为与股东财富或公司价值密切相关的新概念,并已成为公司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的战略规划融合点。

随着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如投资者、财务分析师、公司管理当局等)对公司现金流量和自由现金流量(Free cash flow,FCF)⑥的高度重视,美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深深地感到,会计对现金流量的反映不能只是停留在编制现金流量表上,历史的发展趋势正在迫使会计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利用现金流量的概念改善会计计量⑦。

2、将资源有效配置的观念贯穿于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为了使公司的发展战略按照不断增加股东财富的目标去设计,并且将这一设计要求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得到落实,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将有效配置资源的观念体现于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因为资源的有效配置无疑是增加股东财富的源泉。近几年的跨国购并浪潮显示,企业购并动机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短期高额利润,而是站在战略高度,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实现技术和资本密集产业的升级,以求能够持续不断地为股东创造新财富。在成本管理方面,近10多年的经验表明,随着以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为基础的传统的制造成本制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注重资源配置的、以作业基础管理技术为核心的成本控制系统,将成为跨世纪的成本管理之主流。成功的财务总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将资源配置与每一项作业的成本动因紧密联系起来,毋庸置疑地为增加股东财富开辟了新的空间。

3、建立适应战略管理需要的财务支持系统。随着财务总监不断介入公司发展战略的设计过程,公司的财务管理也将因此而发生重大变革。这主要表现在,由于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逐步向战略管理方面倾斜,因此必须建立适应战略管理需要的、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财务支持系统。这个财务支持系统不仅为企业建立了新的财务理念和财务运作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帮助那些有进取心的、有所作为的财务总监不断地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怎样通过建立一流的财务支持系统以适应公司的战略管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怎样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去制定宏伟的财务规划?怎样促使自己在制定财务战略、增加股东财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使这一作用的发挥通过投资管理和预算控制不断得到加强?怎样将被动的财务监控理念转变成为预先的积极干预与渗透?怎样建立一个合理的财务支持系统,以协调、规范不同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流程,引导企业兼并或集团组建?

4、树立价值创造新理念。如前所述,确保公司内部每一个层面的决策过程都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原则相吻合,是一流财务总监必须具备的技能。从成功的经验来看,当股东财富最大化成为公司追求的目标之后,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VBM)已经成为财务总监必须具备的财务理念。因为VBM涉及对自由现金流量、风险和时间的调整与分析,可以促使公司的财务管理从短期的利润视角到长期的价值创造之观念更新;可以引导公司管理当局直接面向股东,从而对整个公司的财务支持系统之运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关键之处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清晰地把握价值动因,即股东财富之价值=公司价值—负债,而公司价值=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贴现率;发现价值增减之动因;进行以价值为基础的决策。“财务总监2000年展望”的调查显示,近70%的公司认为它们在战略规划中运用了VBM。

可见,VBM把公司及其设计者—财务总监引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促使公司的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初步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财务管理模型:

(1)从增量评估转变到以价值为基础的战略评价;

(2)从追求单一的利润目标转变到与股东财富价值和公司价值有关的每一价值动因的目标;

(3)从对传统的职能结构进行管理转变为以价值为中心进行管理;

财富管理投资策略篇10

关键词:内外影响因素;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它是企业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要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必须考虑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各种因素,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受到企业本身管理决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内部因素

        管理决策固素。项目投资和资本结构。这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而企业实施科学严密的投资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项目的风险。多年来,不少企业陷人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大都是由于投资失误所致。因此,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规范和约束投资行为,对投资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原则、责任、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便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在确定项目方面,实行“统一规划、民主集中和专家评审”的可行性论证方法。

        .在使用资金方面,实行投资预算,总量控制和封闭追踪的专款专用办法。

        .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资本结构不当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增加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使企业的总价值最大,就是要寻找一种最佳的资本结构,揭示资金成本、财务杠杆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投资报酬率与风险。企业的盈利总额并不反映股东财富,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股东财富的大小要看投资报酬率。企业为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在面临众多投资机会时,往往通过资本预算来作出长期计划决策。“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从量上分析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评价投资方案的基本标准。因此,为提高投资报酬率,必须对“货币的时间价值”有所研究,找出适合于对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和回收进行研究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如采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决策质量,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收益和风险是直接相关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收益,收益面向未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企业决策时,要在报酬和风险之间作出权衡,研究风险、计量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风险报酬率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回避态度和风险程度(可用变异系数计量),因此,企业可采用多角经营和多角筹资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多经营几个品种,可以在盈利和亏损产品之间相互补充,减少风险;多种渠道筹资,可以把投资的风险(当然也包含部分报酬)不同程度地分散给债权人,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财富。

        .股利决策。股利决策的重要性是基于以下主要原因:一是影响融资计划和资本预算;二是股利减少了留存盈余,会引起较高的债务权益比率。一般来说,企业的股利决策一方面应使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当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强时,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决策;当企业的收益超过投资者投资于别处所能获得的收益时,企业应保留盈余而不是分配,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法律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手段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将受到法律的具体规范,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

  

利润分配,都要与企业外部发生经济关系。目前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休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企业组织法规、财务会计法规、财政税务法规等等。财务工作人员应该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做到有法可依,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企业理财的职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经济环境。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体制改革的相关措施也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企业能够正确地预见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对理财决策大有好处,国家对经济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企业如果认真加以研究,按照政策行事,就能趋利除弊。

        商业竞争、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等外部因素,都将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存货库存、设备添置、债券投资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之目标,企业必须及时调整生产经营,适应经济政策,以迅速提高应变能力。

        正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实现资本大众化,分散经营风险。企业要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对于还未上市的企业,要争取公开发行股票,从证券市场筹集资金,促使企业价值有市价可循,这也将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出发点和要求实现的目的不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会各有偏差,但目标只有一个,即“企业价值最大化”,概括起来,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还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紧密配合企业战略总目标,做好财务计划。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财务管理首先要根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认真做好财务计划。计划并非一个资金问题,还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以思考,以提高企业对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增加有利机会带来的收益。财务计划确定后,要将计划具体化,进行财务预算,进一步细化各种现金收支、长期资金筹措、短期资金信贷等预算,使财务预算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控制标准和考核依据,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促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但单纯以成本最低为标准,只局限于降低成本本身,一般不能改变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证券管理、筹资管理等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利润,便企业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另一方面要以利润换效率,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以求达到股东投资报酬率最大。

        ()合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企业的资产不是无限的,企业获得的利润不仅仅表现在降低成本和降低资产消耗方面,还表现在提高资产利用率方面。改变资产用途,利用有限的资产多生产盈利更高的产品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对于存在明显资产闲置的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即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产品产量、调整产品结构、销售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商品来增加数量收益,不仅是一种市场策略,有时也是一种成本利润策略,从企业战略意义上讲,提高资产利用事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正确进行财务分析。为改善企业内部管理,财务管理往往要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筹资结构、利润分配进行分析,以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改善决策。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并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