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1:38:34

财富

财富范文篇1

尊敬的××先生、尊敬的各位宾客,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出席中国××银行“非凡财富××中国行”的演讲活动。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银行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相聚在六朝古都南京,聆听国际投资大师××先生的演讲,我们一起把握非凡财富的脉搏,畅谈中国的投资机会。大家知道××先生是世界投资界的一个传奇,他曾经在财富管理领域创造过无数的神话,昨天下午××先生刚刚抵达南京就亲临南京××银行的网点,并现场办理了××的贵宾卡。开立了个人帐户,并且存入了第一笔存款,在××银行拥有了金融资产,成为××银行尊贵的贵宾客户,从今天起××先生和我们千千万万的××银行用户一道体验××银行的专享服务,我们全体××银行员工将十分珍惜××先生和各位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将帮助大家体验非凡的人生。

中国××银行飞速发展的十二年和在座各位贵宾客户长久支持和信任分不开。我们一直致力于零售业务的改革,08年我们在更高层面推出了全面的管理财富服务。推出了非凡的财富品牌,通过打造专业团队为各位提供非凡专属产品,帮助客户实现财富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期待与我们尊贵的客户一起分享财富的增长,一起感受经济发展的脉动。今天还要特别感谢南京××报以及长久以来对××银行给予高度关注的新闻媒体,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见证××银行分享非凡财富管理成果,预祝本次××中国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财富范文篇2

中国人求财富,向来如此,且向来不讳言。春节拜年,首要说的就是“恭喜发财!”旧时交往中,如果彼此不是问“您在那里高就”,一定是问“先生在什么地方发财?”时至今日,“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副对子,总是和“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并驾齐驱的。所以,不管在什么社会体制下生活的中国人,都自动会想到这样存在我们语言定势中的对财富的向往,都自动会表达这样的向往而不会有丝毫不好意思。

财富之为物质形态,还只是人们心向往之的对象。而人们心向往之形成了可以涵盖一个社会不同阶层,跨越同种文化人们生活地域的共同文化符号,这就已趋近于“形而上”了。再进一步,对使用、改造、更新这样的共同文化符号不但毫不讳言,且孜孜不倦,津津乐道,那就为说明与探讨中国在经济改革过程中的某种文化“底蕴”,提供了社会心理的基础,毕竟使用、改造和更新财富符号,不但在“形而下”的意义上,而且在“形而上”的意义上,成为中国改革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一部分,我暂且称它为“身份经济与身份成本”的过程。

身份作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彼此辨别的最初也是最有力的符号诠释,在任何人的社会都必不可少。在中国,身份长期以来始终是和政治好恶联系在一起:工人是领导阶级,一时,工作服成为人们身份的象征;农民具有深厚朴素的感情,对襟褂子也曾上过台面;解放军当过“全国人民的榜样”,当时,有多少人为了一身“四个兜儿”的军装四处奔波呢?在经济改革成为一切事情向所谓“好”的方向“转变”的象征的今天,一切身份自然也就和经济、财富、代表财富的金钱及其一切衍生产品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其中,财富符号就显得尤为重要。买什么东西,利用它的什么特性,在追求财富乃至追求财富符号的过程中,退居其次。买香烟,吸香烟,谁都知道其中的弊大于利,甚至很多人也知道在健康层面上,这样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吸烟,特别是吸某种牌子的香烟,代表了和“财富”有关的价值,所以有某种时刻要贿赂某人,必须起码附带赠送相应品牌的香烟的社会现象存在;明明城市当中的街道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轿车,开轿车不但费时,而且费钱,并且还要担心被偷被破坏,但“财富”的符号不但包涵而且主要通过是否拥有轿车乃至是否拥有什么品牌的轿车来表现,所以,整个汽车行业,希望通过汽车行业来带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政府加上渴求“财富”符号的“身份消费者”的集团,就要不断制造和更新这样的符号,使其成为整个社会认可的“身份”;现在的“房地产热”中,有多少人是因为自己果真需要利用200平米居住空间给他提供的物理生物心理上的好处,对其价格令人越来越瞠目的“豪宅”趋之若鹜呢?

推而广之,在自有传统基础上,在政治经济精英的努力号召之下,现代中国社会中,几乎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在不断地努力使自己成为“财富符号”,印证由此被人所推崇的身份:大吃大喝是“富有”的象征自不待言;一时间,上海知识分子创造出来“知本家”的说法,又何尝不是在把知识通过诠释变成“资本”,变成可以制造财富,因此可以制造令人们尊重的“身份”呢?富有的贪官们未尝不考虑自己的政治生命,未尝不考虑老大一把子年纪,能否禁得起夜夜狂欢的负担,但一旦拥有年轻漂亮的女性,哪怕仅只是形式上的拥有成为和“财富”,“财富符号”和它们构成的“身份”标志的时侯,有那个贪官肯善罢甘休呢?文化教育自然也未能幸免。一纸文凭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令人不惧法律的惩罚,不断造假,不惜重金贿赂,难道不是因为人们对文凭与财富乃至财富的符号的期待使然吗?

因为制造、改变、更新财富符号以适应新的社会认可的需求成为如此广泛的社会运动,所以,这样的活动形成了社会经济本身,也为这个社会制造了许多额外的“成本”。说求“财富”符号成为经济活动,这不难理解。看看“房市”、“车潮”、“金银首饰热”,就可以明了其中的“不可抗力”了。但这样的经济活动会制造社会成本,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这样的社会成本会成为社会不堪承受的,这一点国人却并不体会,也不愿体会。

且不说追求富人人手一车,会给中国的有限能源造成何种压力,给环境带来何种破坏;也不必深究文凭泛滥,已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诚信危机与压力;只是看看为了装饰自己“繁荣”身份,中国金融界投入了多少再难回收的资金,就足以令人不寒而栗:明明北京上海广州的空房率已不但超过国际警戒线,而且事实上也超过的银行贷款的最终底线,明明这样制造的潜在坏账已经足以摧毁现存中国整个银行体系,但这个号称实行“市场经济”,要利用“看不见的手”来制衡“看得见的权力”的改革国度却迄今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勇气,去制止,哪怕是去降低如是现实危机的压力。这其中理由很简单:房地产商要的是“财富”,炒作“房地产”的买家要的是吹起来的房地产背后的巨大“财富符号”和这种符号代表的“身份”,而政府要的是大众消费繁荣的表象,换句话说:政府要的是“群体财富符号”和其中蕴涵的“集体繁荣”的身份,也保有自己的执政合法性资源。为保持这样的符号与身份不致破灭,不致失去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效力,再多的“身份成本”也顾不得了。

财富范文篇3

关键词科技革命经济增长民间财富增长协调发展

1科技革命促进了民间财富增长

1.1生产力大发展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主要工业相继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以工厂取代作坊制和手工工场制。结果,这些部门的生产量和劳动生产力均有较快的提高。以纺织业为例,1785~1850年,英国全国棉织品由4000万t增至20亿t,增加49倍。尤其重要的是,原料投入与成品产出的增长是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为前提的。据埃利森计算,到1812年,一个纺织工人生产的棉纱数量相当于珍妮机发明前200个纺织工人在相同时间里所生产棉纱数量的总和;另外,纺织品生产力的提高还表现在成本的降低。据埃利森等人估算,19世纪20~40年代,纺纱和织布业的单位产量成本分别减少一半以上。

1.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有人曾经谈论工人阶级的贫困化,这只是相对于资产阶级而言的。然而,历史证据显示,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收入在稳步增长。1830年,英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比1780年提高了50%,1790~1805年间,就广大城市和工业工人来说,工人的工资额提高约40%。有资料记载,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的半个世纪当中,穷人的人数略有减少,而那些处于贫困状态的人平均收入比50年前多了两倍。城市为民众提供了种种公共物品,其中包括医疗和公共卫生设施,人们的寿命在延长,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数目空前增多的一代代的孩子不仅没有死亡,反而吃的、穿的比以前更好,也有工作可做。

1.3社会结构和观念发生变化

随着国民经济日益商品化,封建社会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近代社会的结构特点开始显现。首先,英国社会日益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社会的各阶层,随着经济的变动而比较自由地流动于各个经济部门,从而使得各社会阶层,特别是社会上层彼此开放。社会结构上的这种开放性和流动性促使工商业活动的全面展开,加快了生产资料和资本的积累和流动,从而使得经济更加活跃起来。其次,在开放性和流动性发展过程中,工业社会的三层结构开始显露出来。在上层贵族和下层人民之间,中产阶级日益成长和壮大起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发明家和革新家大部分来自中产阶级。再次,在农村,由地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雇工所组成的三层结构开始出现,这种结构加快了农业的近代化和资本主义化,促进了农村社会的深刻变化。同时,社会日益形成重商、务实、敢于冒险、敢于进取的风气,许多人从事实业活动,渴望赚钱,潜心追求利润。

2民间财富增长的社会稳定功能

2.1民间财富增长带来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项改革措施适应了新科技革命的需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多年来,我国GDP平均每年以9.5%的速度增长,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长8.1%,人民生活进入初步小康。

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近5年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增加就业、提高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加速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多项措施,使民众的“钱袋”逐渐鼓了起来。各项改革措施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建设,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苏联工业化模式,适应了新科技革命的需要,加快了新科技革命成果的转化力度,使我国的经济连续多年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发展,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加。以南京为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2年以前的不足500元发展到1995年的5000元左右,以后每年以500~1000元不等的速度持续增长,农村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前后的300元左右发展到2002年的4579元,增长速度非常快。

民间财富增长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自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与期间的动荡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切致富的道路都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一个较低的生活水平当中,吃不饱穿不暖,日用商品供应紧张,社会动荡不安。可以说是民间财富增长保障了改革开放20多年的稳定和发展,而稳定和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民间财富增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2.2没有财富增长,社会不稳定

没有财富增长,民众对政府和社会失去信心,对个人前途失去信心。他们可能采取各种行动来抵触甚至破坏现有的社会经济结构,最终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苏联解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战后,由于苏联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新科技革命那种快速、灵活、多样的变化,从而使得科技革命转化不畅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不能及时采用科技革命的新成果来改善工农业生产,致使苏联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见附表)。

从附表可以看出,原苏联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是呈下降趋势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各项指标的增长率几乎为0,甚至为负。传统的苏联工业化模式,以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科技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与国防和军事有关部门或项目,但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工农业部门的研究、开发、转化工作的经费很少。虽然在国防及重点工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一般的工业技术及农业技术却十分落后,科技革命不能转化了生产力。日用品物资匮乏,物价高涨,人民生活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连年下降,民心逐渐丧失。经济的崩溃和民心的丧失,最终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总体上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功,是由于各项改革措施适应了新科技革命的需要,经济高速发展,民间财富稳步增长。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没有适应新科技革命的需要,使得科技不能转化为生产力,经济得不到发展,民间财富没有增长,最终导致民心不稳、社会动荡。.1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展教育,减少贫困

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农民增收的问题。当前,农民增收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农业人口多、粮食价格低、土地流转难。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一些养殖大户希望扩大经营规模,需要成片开发或搭建临时生产用房等,但审批手续繁琐、土地流转困难。

其次,要发展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当前,我国农村中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的只有0.5%。懂得如何使用农药的农民不足1/3。在农村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过程中,依靠这样素质的农民群体来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是很困难的。要让土地的使用和农业的经营更有效率,按照市场规律生产和改善农产品,让农民从专业化、大规模的农业经营生产活动中获得更高的收入,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尽快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大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推动工业化进程等等,无一不与农村人口素质有关。因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

再次,应把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放在统一的整体中通盘考虑,实行城乡平等待遇的就业政策,把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之间保持更加和谐的气氛。

3.2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发展民营经济是加快发展的最根本、最直接的途径。要积极鼓励民众投资,使得广大民众形成敢于冒险、敢于进取的社会风气,形成投资创业的风气。政府要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要使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得到延伸,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难、规模小、竞争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通过发展非国有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促进其发展速度的提升、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提高。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加速其国际化进程。

3.3改变就业结构,实现充分就业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一个沉重的话题摆在人们的面前,这就是就业。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应成为提高居民收入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能就业,才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才有可能缩小与高收入者之间的差距。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对扩大就业的作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旅游、教育环保、医疗保健和社区、家政服务、社会管理等就业岗位,支持多种就业形式,还可以采取扩大闲暇劳动时间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等,鼓励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此外,对有条件的行业或企业,推行弹性就业、阶段性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再就业援助体制,加强对下岗和失业职工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安置好复员转业军人。

3.4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

当前,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面临着就业、养老、医疗等一系列社会保障问题,使城乡居民的生活风险加大。城乡居民后顾之忧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即期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要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出发,实施多渠道、多层次、范围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关系的继续服务,帮助解决弱势群体在医疗、住房、子女入学、水电气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3.5调整相关税制

首先要进一步改革个人所得税税制,在适度提高起征点的同时,减少级次、扩大级距、降低税率,特别是5000~8000元这一区间内的收入应采取低税率政策,因为这一收入区间是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界限,税率过高会影响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抑制消费的扩张,反过来削弱经济增长。其次要逐步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全面落实出口退税改革的各项措施。在房产税方面,可考虑在把房产分类的基础上,把中高档私人住房纳入征税范围。当然,这要以进一步规范房产交易、清除不合理收费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觉飞.近代英国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阎照祥.英国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财富范文篇4

一天,机会来了。村里决定雇两个人把附近河里的水运到村广场的水缸里去。这份工作交给了柏波罗和布鲁诺。两个人都抓起两个水桶奔向河边。一天结束后,他们把整镇上的水缸装满了。村里的长辈按每桶水一分钱的价线付钱给他们。""我们的梦想实现了!"布鲁诺大喊着,"我简直无法相信我们的好福气。"

但柏波罗不是非常确信。他的背又酸又痛,提那重重的大桶的手也起了泡。他害怕明天早上起来又要去工作。他发誓要想出更好的办法,将河里的水运到村里去。

"布鲁诺,我有一个计划,"第二天早上,当他们抓起水桶往河边奔时,柏波罗说,"一天才几分钱的报酬,而要这样来回提水,干脆我们修一条管道将水从河里引进村里去吧。"布鲁诺愣住了。

"一条管道?谁听说过这样的事?"布鲁诺大声嚷嚷着,"柏波罗,我们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我一天可以提100桶水。一分钱一桶水的话,一天就是1元钱!我是富人了!一个星期后,我就可以买双新鞋。一个月后,我就可以买一头母牛。六个月后,我可以盖一间新房子。我们有全镇最好的工作。我们一周只需工作五天,每年2周的有薪假期,我们这辈子可以享受生活了!放弃你的管道吧!"

但柏波罗不是容易气馁的人。他耐心地向他最好的朋友解释这个计划。柏波罗将一部分白天的时间用来提桶运水,用另一部分时间以及周末来建造管道。他知道,在岩石般硬的土壤中挖一条管道是多么艰难。因为他的薪酬是根据运水的桶数来支付的,他知道他的收入在。开始的时候会降低。而且他亦知道,要等1、2年,他的管道才开始产生可观的效益。但柏波罗相信他的梦想终会实现。于是他就去做了。

布鲁诺和其他村民开始嘲笑柏波罗,称他"管道人柏波罗"。布鲁诺赚到比柏波罗多一倍的钱,·炫耀他新买的东西。他买了一头驴,配上全新的皮鞍,拴在他新盖的两层楼旁。

他买了亮闪闪的新衣服,在乡村饭馆里吃可口的食物。村民尊称他为布鲁诺先生。当他坐在酒吧里,为人们买上几杯,而人们则为他所讲的笑话开怀大笑。

小小的行为等于巨大的结果

当布鲁诺晚间和周末睡在吊床上悠然自得时,柏波罗还在继续挖管道。头几个月,柏波罗的努力并没有多大进展。他工作很辛苦二-比布鲁诺的工作更辛苦,因为柏波罗晚上和周末都在工作。但柏波罗不断地提醒自己,明天梦想的实现是建造在今天的牺牲上面的。一天一天过去了,他继续挖,每次只是一英寸。"一英寸、又一英寸成为一英尺,"他一边挥动凿子,打进岩石般硬的土壤中,一边重复这句话。一英寸变成一英尺,然后10…20…尺……100尺……"

"短期的痛苦等于长期的回报,"每天完成工作后,筋疲力尽的他跌跌撞撞地回到他简陋的小屋时,他这样提醒自己。他通过设定和通过每天的目标来衡量工作成效。他知道,终有一天,回报将大大超过付出。"目光盯在回报上,"每当他慢慢入睡,耳边尽是酒馆中村民的笑声时,他一遍遍地重复这句话。"目光盯在回报上。"

时来运转

一天天、一月月过去了。有一天,柏波罗意识到他的管道完成了一半,这意味着他只需提桶走一半路程了!柏波罗把额外的时间用来建造管道。完工的日期终于越来越近了。在他休息的日候,柏波罗看到他的老朋友布鲁诺在费力地运水。布鲁诺比以前更加驼背。由于长期劳累,步伐也变慢了。布鲁诺很生气,闷闷不乐,为他自己注定-辈子提桶而愤恨。他开始花较少的时间在吊床上,却花更多的时间在酒吧里。当布鲁诺进来时,酒吧的老顾客窃窃私语:"提涌人布鲁诺来了。"当镇上的醉汉模仿布鲁诺驼背的姿势和拖着脚步走路的样子时,他们咯咯大笑。布鲁诺不再给别人喝了,也不再讲笑话了。他宁愿独自坐在漆黑的角落里,被一大堆空瓶所包围。

最后,的大日子终于来到子--管道完工了!村民们簇拥着来看水从管道中流入水槽里!现在村子源源不断地有新鲜供应了,附近村子的人都搬到这条村来,村子顿时繁荣起来。管道一完工,柏波罗便不用再提水桶了。无论他是否工作,水源源不断地流人。他吃饭时,水在流人。他睡觉时,水在流人。当他周末去玩时,水在流人。流人村子的水越多,流人柏波罗口袋的钱也越多。

管道人柏波罗的名气大了,人们称他为奇迹制造者,政客们称赞他有远见,恳请他竞选市长。但柏波罗明白他所完成的并不是奇迹,这只是一个很大、很大梦想的第一步。知道吗,柏波罗的计划大大超越了这条村庄。

招募他的朋友帮忙

管道迫使提桶人布鲁诺失去了工作。看着他的老朋友向酒吧,老板讨免费的酒喝,柏波罗心里很难受。于是柏波罗安排了一次于布鲁诺的会面。"布鲁诺,我来这里是想请求你的帮助。"布鲁诺挺起腰,眯着他那无神的眼睛,声音沙哑地说:"别挖苦我了。""我不是来向你夸耀的,"柏波罗说,"我是来向你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意机会。建造第一条管道花了我两年多的时间。但这两年里我学到很多!我知道使用什么工具、在哪里挖、如何排管。一路上我都做了笔记。我开发一个系统,能让我们建造另一条管道,然后另一条…另一条…

"我自己一年可以建一条管道。但这并不是利用我的时间的最好方式。我想做的是教你和其他人建造管道…然后你教其他人…然后他们再教其他人…直到管道铺满本地区的每条村落…最后,全世界的每一条村子都有管道。""只要想一想,"柏波罗继续说,"我们只须从流进这些管道的水中赚取一个很小的比例。越多的水流进管道,就有越多的钱流进我们的口袋。我所建的管道不是梦想的结束,而只是开始。"布鲁诺终于明白这幅宏伟的蓝图。他笑了,向他的老朋友伸出他那粗糙的手。他们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像失散多年的老朋友那样拥抱。

财富范文篇5

[论文内容摘要]财富有着十分丰富的人学内涵,在历史规律性语境中,财富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存在;而在人的主体性语境中,创造财富是人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应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财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而人的实践主要表现为人的劳动。同时,人的劳动结果表现为劳动产品,也称作社会财富。社会财富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学意义,它体现着人的主体性及其历史发展。本文力图从财富的人学定义、历史规律与人的主体性、和谐社会等方面勾画出人学语境中马克思财富理论的一个轮廓。

一、“财富”的人学定义

西方经济学家们常用纯粹“物质”的方法定义财富,如乔治·拉姆赛曾将财富界定为“那些为人们所必需的、有用的、适合于他们需要的,而且不是由自然界自发地、无限丰富地提供的物质。”①重农学派认为社会财富就是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而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就是农业。

马克思认为,财富就是“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②。可见,财富就是具有有用性,从而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或使用价值。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马克思在这里所讨论的,是物质生产过程,财富的承担者是物质产品,因而把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看作财富的物质内容。这里所说的使用价值,并不只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还包括非商品的物品的使用价值。马克思还指出,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说:“以物的形式存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既包括肉,又包括书籍。”③马克思对精神财富的具体形式有过细致的阐述,他认为有两类精神产品,即物质产品形式的精神产品和活动形式的精神产品。

二、财富的历史规律性隐喻

历史规律性与人的主体性是辩证统一的,要确证人的主体性离不开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而财富的物质运动必然性体现着历史的规律性,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财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存在。人的自由和自觉的活动不仅是因为活动本身有目的,还因为它有现实的财富作为根据。人们生产和占有的财富,是人的活动所实现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客观化和物化。主体性是相对于自然的限制而言的人的活动的超越性,而人的自觉就是其已经意识到自己活动的意义。历史并不只是由人的自觉活动构成,历史规律的作用也不只是自然实现的,但是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历史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我们的活动。马克思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发现历史规律的。在这一阶段,历史规律与社会的财富形成了片面的必然联系。因为人的劳动必然愈来愈依赖财富,而财富又愈来愈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存在,所以财富与劳动更具有某种本质上的同一性,在财富的范围内活动就可能是合规律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的财富是历史规律存在的根源,所以,历史规律只能在“财富的社会”中起作用,有什么样的财富存在就有什么样的历史规律起作用。

三、财富的人之主体性意蕴

如果说在历史规律性语境中,财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存在,那么在人的主体性语境中,创造财富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方式。马克思认为,就财富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而言,人用劳动来创造财富并不仅仅是为了创造财富本身,而是由此实现其自身的发展;财富不仅是人的实践本质的确证,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载体。

1.财富交换使人的需要和才能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一方面,人们在持续的和反复的劳动中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从而不仅满足了人的需要,而且激发了人的新的需要。马克思认为:“社会需要即从社会生产和交换中产生的需要越是表现为必要的,现实财富的发展程度便越高。财富从物质上来看只是需要的多样性。”④另一方面,财富促进了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人的对象化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改变外部世界和获得劳动产品,最根本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财富就成为人们展示自身能力和确证自身发展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一个人所创造的财富越多,他的发展就越自由和全面。

2.财富是人对自然力量的主体性地位的确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由自然界长期演化而来,因而人所具有的实践本质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人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实践中、在创造财富的活动中,促进了人的自然的实践本质力量的充分发展,促进了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本质的生成,进而使得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3.财富是人发挥创造天性的结果。人通过劳动将自然界的事物改造成为劳动产品,这本身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性是人的实践的根本特征。因此,财富作为人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人的创造天性的发挥。而且,这里的创造不仅仅是一种天性,同时是一种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愈强,他的创造能力就愈强。所以,人们发挥其创造财富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一种确认和证实。在马克思那里,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这样,马克思的财富理论就内藏着一种更深的生产力本原。

4.马克思财富理论的最终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是其目的本身,人的财富创造实际上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假若说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目的和手段相统一的活动,那么财富创造就是一种手段,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目的。换句话说,人类创造财富为的是其全面的发展,财富是人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载体。这样,财富的创造就“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人们创造财富就“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改变的东西上面,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这种运动就是不断追求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

四、财富的和谐价值

在和谐社会语境中,马克思的财富理论在当代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财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财富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的财富观,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在谋取财富,支配财富和看待财富的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坚持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上的荣与耻。因此,只有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财富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财富观要求人们合理合法地谋取财富。马克思在论述生产的目的时曾指出:在未来的新社会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⑤。邓小平1986年9月2日在回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提问时说:“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致富不是罪过。”但这还不是全部,“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我们的政策不能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不能使“富的越富,贫的越贫”⑥。这实际上是对“致富光荣”口号的肯定,意味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致富在伦理和道德上是正当的。当然,这种正当也是有条件的。一方面,这种致富必须是合法的劳动致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本身要求创业者必须是遵纪守法者,否则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财富观要求人们劳动致富时要诚实守信。在以分工与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主体之间是通过各种合同、合约、协议等形式相互联系起来的,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必须建立在守信的基础上。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财富观要求人们合理合法支配财富。从本质上说,支配财富是一个道德问题。在消费者的消费依据和消费方式中,始终贯穿着消费者的道德价值观念。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总体结构和民族文化演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不只是社会经济行为,还交织着各种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财富观为导向,树立健康的消费观,邓小平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⑦因此,树立合理消费与勤俭节约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财富观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注释:

①[英]乔治·拉姆赛:《论财富的分配》第6页,李任初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65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52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财富范文篇6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WealthFunds,SWFs)’又称主权基金,与私人财富相对应,是指一国或地区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并没有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定义形成共识。IMF认为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种基于许多宏观经济目标而建立的政府所有的基金,通常靠投资于长期海外的外汇资产转移形成。

主权财富基金机构对它的定义为:一种国家所有的投资基金,通常由股票、债券、房地产或其它金融工具所组成的金融资产,外汇资产为其提供资金。这些外汇资产包括,国际收支盈余,官方外币运作,私有化收入,财政盈余以及商品出口收入。摩根士丹利的StephenJen认为:主权财富基金有5个特征,即主权性、很高的外币暴露、无负债、高风险容忍度、长期投资。美国财政部对其的定义为:一种由外汇资产融资的政府投资工具,它(SWFs)管理那些从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储备相关职能)的官方储备中分离出来的那部分资产。

在现实中,目前没有哪个国家的类似基金取名为主权财富基金,有的叫投资公司,有的叫控股公司,有的甚至叫养老基金。因此,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类活跃在国际社会里的以国家或地区为所有者的投资基金的总称。尽管各支主权基金在投资管理、投资渠道、资产来源等方面都有不同。在本文中,笔者所指的主权财富基金应具有以下方面的共同特征,即所有权归政府所有、资产来自拥有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或自然资源出口、无负债、致力于长期投资,杠杆化较低、追求可容忍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

二、当前的规模

截止到2009年8月,全球已有约40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了自己的主权财富基金,总规模约为3.7万亿美元,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协会(IFSL)(2009)认为总规模为3.9万亿美元,新建立的主权财富基金抵消了原有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损失。但需要指出的是,该数据也只是一个估计值,其原因在于许多主权财富基金的不透明性。

目前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分布具有下列特点:①半数以上的主权财富基金都来源于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收入;②资产集中度较高,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国就拥有4支大型或超大型的主权基金;③主权财富基金的主体以一国的中央政府居多,地方政府只占少数;④从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经济体性质来看,既有发达经济体也有新兴市场经济体,但以新兴市场经济体居多。来源于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主权财富基金占据了数量和规模上的绝对优势。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当今主权财富基金主要集中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归其原因,可发现绝不是偶然,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包括:

第一,汇率制度缺陷。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同黄金挂钩,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样的制度安排对除所有国家的货币都有约束,各国不能随意采取汇率政策以调节本国宏观经济。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下,对发达国家而言,浮动汇率取代了固定汇率。很多时候,一国货币汇率并不是根据一国经济和贸易发展情况来确定的,各国央行经常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竞争性贬值或竞争性升值的情况时有发生,汇率的决定并不完全是市场决定的结果。

第二,国际储备主要依赖于外汇储备。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一国的储备资产包括货币用黄金、特别提款权(SDR)、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外汇储备。其中,特别提款权和储备头寸是IMF按照一定的份额比例分配给成员国的,但IMF并没有根据世界经济金融运行的现实对这两种国际储备资产进行适当调整。有约90%的份额属于外汇储备。因此,增加外汇成为一国增加国际储备的主要手段。

第三,外汇储备币种以美元为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宣告了美元作为全球基础货币地位的崩溃,欧元诞生以后,有分析家认为欧元会对美元的地位形成挑战。但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并非如此,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始终维持在2/3左右。

财富范文篇7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人只要生存于世,就无法回避几个带有终极意义的人生问题:生和死、贫和富、爱和恨。一个人终其一生,其行为实际上就是对这几个问题的不断解构和回应。大多数人的解构都平淡无奇,只有少数具有大智慧和深沉之爱的人才能将自己的回应化作地球上最美的思维之花,润泽人类的心灵。随着人类历史的延伸,上述几个问题被不同的学科分解为不同领域的话题,生和死成为宗教垄断的基本问题,爱和恨化为文学诗歌中永恒的主旋律,贫和富则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也是现代社会)中最基本的思考主题。

其实,翻检世界历史就会发现,流氓致富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点。而对待财富与贫困的态度,也就成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思考主题之一,并且也是检验历代思想哲士人格的试金石。这方面最有意思的例证是19世纪两位思想家有关财富与贫困的思考,这两位哲人一位是斯宾塞,一位是凡勃仑。前者的思想让当时美国的富人们欢欣雀跃,而后者的《有闲阶级论》出版后,却迫使美国的富人们开始检讨自己的公众形象。

比较这两位思想家对其所处时代有关财富与贫困的思考,颇觉意味深长。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一生刚好与维多利亚女王相始终。他的一大主要思想往往被后人误解为达尔文的思想,那就是“适者生存”。据他自己说,他只是将达尔文解释动物王国中死亡与生存的“适者生存”观点用来说明充满挑战的人类经济世界:“所有生物都必须接受''''生计日艰''''的事实,而这个压力造成了普遍的进步,因为''''只有能够进化的物种才能生存'''',并且''''能够生存的又必定是生物中最优秀的种类''''.”他这样解释富人产生的合理性:贫富差距形成是自然力无可避免的结果,富裕者之所以富裕,是他们高度适应能力所带来的成就,富人只是自身优越性的受益者。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富有,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强、更优越。有了斯宾塞对财富形成的这种解释,富人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自己的财富以及财富为他们带来的种种乐趣。这一观念也有力地保护了财富,没有任何人或任何政府能对富人们获得及扩充财富的方式加以干预,如果要干预,就等于干预了人种改良的基本规律。

对穷人的冷漠是斯宾塞思想的一大主要特点。斯宾塞是这样看待穷人的存在:帮助穷人,就等于要中止一切的社会进步,因为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对自己生存环境无知,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下来的结果。斯宾塞的思想出现,在19世纪的美国有如天启福音,因为他的思想完全符合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的需要,因为过去从未有任何国家能有这么多的富豪可以这样充分地享受他们的财富。所以他的《社会学研究》(TheStudyofSociology)一书自1860年出版后的40年间,在美国总共销售了36.8万多册。

这一为富者进行伦理辩护的思想被萨姆勒(WillianmCrahamSumner)加以发展,遂有了下面这些“名句”:“百万富翁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因为他们就是经过精选的,所以财富在他们手中会累积起来……他们很可以被看作是选来担任某种特定工作的社会人,因此他们能获得高薪,生活奢侈。不过这种交易对社会是有益的。”而生存竞争正好是对穷人的鞭策,使穷人以努力工作来克服天生的劣势。美国的资产阶级对这两位哲人的思想非常之欢迎,在积累财富的竞争中大获全胜的约翰洛克菲勒,就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述自己优胜劣汰的观点:“美丽的玫瑰花只有在将它周围环绕的小芽苞牺牲掉以后,才能给观赏者带来芬芳。”同样在商场上,也只有牺牲别人才能给洛克菲勒家族带来荣耀,“这并不是商业上的罪恶现象,而只是自然律或上帝旨意的具体化而已。”而萨姆勒执教的耶鲁大学,成为当时富家子弟接受教育的首选名校。

这种观念被当时许多人视作理所当然的道理予以接受,“天择”观念对于贫穷问题是一种相当合理的说明,但它衍生出来的观念却与欧美社会的宗教信仰发生剧烈的冲突,因为当时的牧师们说教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困难”。这种宗教精神对斯宾塞这类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以在美国历史上,尽管在斯宾塞之后也还有一些思想家对资本主义进行过辩护,但那种辩护词通常都不怎么理直气壮,只能重复“尽管资本主义有缺陷,但没有制度比这更好”一类的词语。

但美国早期资产阶级在接受斯宾塞礼赞的同时,却在另一个经济学家(也是社会学家)那里遭到了激烈的批判和尖锐的嘲笑,制度学派的始祖凡勃仑写了一本《有闲阶级论》(1899年出版),使美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发现除了财富之外,世界上还有别的更有价值的东西。

凡勃仑的《有闲阶级论》问世有着特殊的背景。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以后的125年当中,经济学家们几乎探访了所有与经济学有关的领域:这个世界的辉煌壮观与它的污秽贫困,它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就或是它在人性价值上的缺点。金融界互相残杀得你死我活的竞赛,被描述为“节约与资本累积”的过程;最无耻的骗局被称为“自由企业”,挥霍无度被目为是正当的消费。

而这一时期的经济学著作却根本无法反映美国的经济生活。克拉克的《财富的分配》根本不能反映美国已成为充斥着许多百万富翁的国度;陶西格的《经济学》也不能让人知晓美国垄断的股票市场;劳芙林在《大西洋月刊》所写的文章告诉人们,当时美国还是以牺牲、努力和技艺作为赚钱的不二途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去尽情享受其努力的成果”,简言之,这时美国的正统经济学是现状的维护者,因此它们没有发现问题的锐利眼光,对当时美国景况的本质---放纵无度与极度奢华完全熟视无睹,只以形式上的线条与没有光泽的色彩去描绘一种“原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学家们“囿于情势与利益的不自觉偏见”,它需要一种异乡人的眼光,这种眼光有一种独特的清晰性与透视性,而凡勃仑正好具有这种眼光。他的《有闲阶级论》甫一问世,立即造成轰动,成为当时知识分子人手一册的风行之作,当时一位社会学家告诉凡勃仑:“这部大作引起了东海岸的震惊。”这本书引起广泛的震惊与其独特视角及行文风格有关系,因为过去从未有过一本书以如此尖酸刻薄的用语,对社会作如此冷静的剖析。

这本书的内容一如书名所指出的那样,是针对有闲阶级的存在而发。在理论探究的终端,凡勃仑阐明了这样一个主旨:什么是经济人的本质,社会为什么会产生有闲阶级,“有闲”本身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对于经济人与有闲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们其实也一直在探究。在他们笔下,人类被描绘成一群理性化的人,在生存竞争中,有些人上升到峰顶,有些人下沉到谷底,成功者能充分享受他们的财富与闲暇,失败者因自己的无能而忍受贫穷,这都是十分合理的事情。但凡勃仑却认为这种人类观没有多少道理,他在某种程度上否定将社会束缚在一起的力量是出于“理性自制力交互运作”,他更不认为闲暇本身比工作更为人所喜好。他考察了美洲印第安人等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发现在这种原始的单纯经济形态下,似乎完全不存在有闲阶级,在这种社会里,生存的代价就是劳动,每一个人必须工作,不管他们的工作是什么性质,社会皆不视为低贱。这种原始民族经济的内在驱动力不是盈亏上的考虑,而是一种自然的敬业精神及对后代的一种长辈关爱。人人都力求在他们份内的日常工作方面出人头地,偷懒(闲暇)虽不会受到责备,但却绝不会赢得社会尊敬。

凡勃仑还注意到另一种前工业社会,即古代冰岛、日本幕府社会。这种社会中存在一种明显的有闲阶级,但这种阶级却不是无所事事的懒人,而是社会上最为忙碌的人群,但他们的工作却是掠夺性的,他们凭着武力或狡黠地掠夺财富,本身并不靠技艺或劳动从事工作。虽然这些有闲阶级取之于社会,而且也没有贡献出任何生产性的服务以作回报,但是他们的行径却得到社会默许。因为这些社会富裕得足以养得起一种不事生产的阶级,而习俗中的尚武精神又使一般人对这种阶级格外推崇,因此这种阶级不但未被视为寄生虫,反而被奉为能者与强者。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工作的态度便有极大的改变。有闲阶级的活动即用武力赢取财富就被视为一种荣誉而为社会所推崇。相反,依靠出卖劳力的穷苦劳工却遭到社会鄙视。自亚当斯密以来的古典经济学家们一直认为好逸恶劳是人类的天性,而凡勃仑却认为,这是人类生活方式在掠夺精神影响下堕落的一种表现,因为一个崇尚武力和掠夺的社会,根本不可能尊重人类劳动。

凡勃仑的眼光继续往前延伸,他在现代生活里看到了人类劣根性的久远遗传。现代社会里,有闲阶级改变了它的职业,改良了它的方法,但是它的目标---不事工作而专事掠夺却同样不变,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往它们专门寻求女色或战利品,而现在代之以起的是追求金钱和积累财富,而炫耀财富或穷奢极侈却成为挂在印地安人帐篷上的人头皮的现代仿本。有闲阶级不仅因袭着古老的掠夺习性,他们个人的劫掠力量也仍然如以往时代一样备受社会推崇。凡勃仑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为求在社会上受尊重,一个人必须要获致某种标准以上的的财富;正如同较早先的掠夺性阶级一样,野蛮人必须要获致部族里体力、武艺与狡黠的标准。”同样地,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亦必须以力服力,才能赢得其他人的敬畏,而在这种“力”的竞赛过程中,凡是从事于非掠夺性工作的人,往往自觉低下。

凡勃仑的贡献不仅止于此,他的关于现代人只是未十分开化的野蛮人的观点,不仅说明了有闲阶级存在的现实,而且暗示了一种社会内聚力的本质。因为早先的经济学家并未能十分清楚地说出当社会组成阶级的利益发生重大分歧之时,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社会束缚在一起,按照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观点,当无产阶级毫不妥协时,是什么力量消解了革命?凡勃仑对这个问题给予了自己独特的解答。他认为,下层阶级与上层阶级并不是针锋相对的,他们受限于一种看不见但十分坚牢的共同态度:工人阶级并不企图取代他们的管理者,他们只是试着去模仿他们。他们本身皆默认,他们所做的工作,比他们主人的工作要不“体面”得多。但是他们的目的并不在于除掉较高的阶级,而是设法让自己成为较高阶级的一员。正是这种心态,使社会得以保持平衡稳定。

凡勃仑对富人社会行为的研究颇为辛辣,《有闲阶级论》就是围绕富人因自己的财富而产生的优越感以及他们为了炫耀自己的优越而采取的种种行动而写的。凡勃仑认为,在19世纪,富裕的最大问题就是阶级结构的不良,富人的精神特质总让人感到荒谬。富人要炫耀自己的财富,才能显示出自身的优越,而只有两件事情才能让他达到这一目的,大量的闲暇和大量的消费。在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工作的世界中,大量的闲暇是富人所能造成的唯一与众不同的特点:富人自己也许需要工作,但他们的妇女却可以享有闲暇,而表现他们有不同的身份。他们进行大量消费时,总是强调购买物品所支付的高昂“价格”来加深大家的印象,而购买时的鉴赏力却非常粗俗。与此同时,财富被大量花费在“官能娱乐”---美食、饮酒和各式各样的性关系上。但是一个人的饮食作乐有一定的生理限度,这种限度也一样适用于。经历过一定时日以后,暴饮暴食逐渐地不再为人所赞赏,反而成了人们批评的对象,同样,一度被认为最能显示财富所带来的乐趣---性杂交最后也成为大众的娱乐,甚至成为一种“保健疗法”,这时候富人在官能上的娱乐终于不再是令人羡慕的“专利”,于是富人开始尝试用财富创造尊敬,下列两种方法通常是最为便利的手法,一是购买爵位,如理发学徒阿克莱特(DickArkwright)因发明了旧式纺织机致富以后,他便花了大量金钱购买爵位,让自己摇身一变成为理查爵士(SirRichard),混迹于贵族之中;二是通婚,到1909年,美国已有500位富豪之家的女继承人,为了改善她们家族的声望而被远嫁外国,与她们一起嫁出去的是2亿美元。其中最有名的是凡德别特家族与马波罗公爵的联姻,这次联姻花了1000万美元左右,而联姻的“成就”也非常圆满:凡德别特家族抛弃了他们的强盗传统,他们的后代也从此变成极有声望的上层人士。这种情况表明,尽管这个世界多姿多彩,但它毕竟仍然与欧洲世界有着血缘关系,欧洲社会的传统依然起着作用,一个人仅仅有钱还不能创造尊敬,世界上有一种比单纯凭财富所获致的东西更高的荣誉。

自凡勃仑的《有闲阶级论》一出,再没有富人能够自由挥霍浪费而不遭社会讽刺。凡勃仑本人也博得巨大社会声誉,不过这种声名是以讽刺家而不是以经济学家著称。社会激进分子与知识分子们推崇他,而其他经济学家则不断探问他是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仍在怀疑他所说的一切是否值得严肃对待。不过越到后来,人们越认识到凡勃仑的研究的确触及到他所处时代的中心过程,而在同时期经济学家的探测之中,这一各种矛盾暴露得特别充分的过程却出奇地受到忽视,可以说只有他,也唯有他有别于同时代其它的经济学家,以一双新的眼睛看世界,这里且不说他在别的方面的巨大贡献,只以他对有闲阶级的刻画为例,资本主义财阀是强盗大王这一点虽然令人不寒而栗,但却接近真实。他的学生---另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威斯雷米歇尔曾对他的先师作过如下评论:“凡勃仑给世界带来了一种令人困惑的影响---他象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访客,以超然的眼光,冷静地剖析时下司空见惯之物,他平常思想里所熟悉的一切,就象外力在他身上炼成的奇妙产物一样。在社会科学的领域里,没有其他一个心智的解放者,能象他一般地摆脱环境的微妙箝制,而在思想探究的领域里,我们几乎再也找不到一个象他一样锲而不舍的人。”距离凡勃仑《有闲阶级论》出版的时代已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这期间美国资产阶级自身的素质已发生了巨大改变,造成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准也一直在改变,如今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地方,财富的简单炫耀已经不再象过去一样获得社会尊敬。现代政治家就比富翁有更特殊的社会地位,根据官方的统计,许多富翁愿意花一笔相当数目的钱去担任驻小国的大使,以获得社会地位。除此之外,一个人的尊严必须与音乐、艺术或慈善事业相结合。富人除了钱之外,必须在某些领域创下相关成就,否则根本无法获得社会尊敬。

观念本身往往是既得利益的试金石,人们往往会用观念来证明社会行为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里曾写下了有关金钱的千古名篇。自他以后,也不断有人在批判拜金主义和金钱迷幻症。但其实仔细深究,就会发现一点,历代哲士对金钱的不满,其实并不是对财富本身的不满,而是对富人们致富方式的不满,对他们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无视穷人苦难的不满。每每翻看历代哲人有关财富与贫富差距的讨论时,我常常感到他们那种对人类那种深沉的爱,感受到他们那种深刻的学理自信和道德自信。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与恩弗列罗夫斯基《俄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两本书,体现了两位大思想家深厚的人文精神。马克思曾给予两本书极高的评价,后者的问世,他认为对当时的欧洲来说,“是一位严肃的观察家、无畏的战士和批判家、杰出的艺术家所作出的真正的发现。”在财富与贫困已成为困扰当代中国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时,我国的思想界又是如何诠释“财富与贫困”这一人类的基本问题呢?

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已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历史在这20多年的脚步是如此匆忙杂乱,几乎浓缩了整个20世纪的百年忧虑,即便是最有心的人也来不及思考这20年当中所发生的一切问题,有关财富与贫困的思考基本上被摒弃在知识界主流人士的视野之外。但到了今天,谁也不能再无视中国当代富裕阶层的存在:他们的行为方式已构成以消费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市场意识形态;他们那种巧取豪夺的致富方式早已使勤劳致富等观念成为过时的价值观;他们的居住方式已从各个层面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布局;他们的消费方式、婚姻家庭模式等等无一不对社会行为起着风向标的作用,贫困者与富裕者之间那种巨大的差距无处不在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官。统计数据和各种事实已确切无疑地向社会表明,最多再过5~10年,私营经济将成为中国社会占主导形态的经济形式。在财富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诗人、艺术家、专家、学者等都没有办法反抗金钱的优越性。而政府官员们无法反抗金钱优越性的结果,就是贪污贿赂公行,权钱交易成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大景观。这些富人们唯一没有拥有的就是真正的知识。但他们中的某些人也确实以为金钱可以购买知识,于是开始以他们的方式污染着圣洁的知识殿堂,如购买文凭与博士、硕士学位,花钱找人作写书之类。

世态变化已是如此,不容任何一个睁大眼睛看现实的人忽视这些现象,但有关财富与贫困的基本思考在中国目前还处于缺位状态。目前已有研究中国的贫困和反贫困问题的学术专著出现。但没有包括财富理论的贫困理论是不完整的理论,直到如今,富裕问题只是在少数作家笔下以漫画形式出现,始终未能成为学者们的专题研究对象,财富与贫困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也一直缺位。仅以最基本的问题而言,不少富裕阶层的致富方式,即他们的“登龙术”一般也处于秘而不宣的状态,人们除了从那些不断被曝光的贪污腐败分子们的劣行中,想象富裕阶层的“登龙术”之外,真还没有办法对当代富人们的致富之道进行深入的研究。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至少有几个基本问题还没被纳入考虑范围:富人们究竟是根据什么道德法则进行生活?这种道德法则如何影响财富的攫取和使用?他们是用什么思想与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财富?

财富范文篇8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WealthFunds,SWFs)’又称主权基金,与私人财富相对应,是指一国或地区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并没有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定义形成共识。IMF认为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种基于许多宏观经济目标而建立的政府所有的基金,通常靠投资于长期海外的外汇资产转移形成。

主权财富基金机构对它的定义为:一种国家所有的投资基金,通常由股票、债券、房地产或其它金融工具所组成的金融资产,外汇资产为其提供资金。这些外汇资产包括,国际收支盈余,官方外币运作,私有化收入,财政盈余以及商品出口收入。摩根士丹利的StephenJen认为:主权财富基金有5个特征,即主权性、很高的外币暴露、无负债、高风险容忍度、长期投资。美国财政部对其的定义为:一种由外汇资产融资的政府投资工具,它(SWFs)管理那些从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储备相关职能)的官方储备中分离出来的那部分资产。

在现实中,目前没有哪个国家的类似基金取名为主权财富基金,有的叫投资公司,有的叫控股公司,有的甚至叫养老基金。因此,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类活跃在国际社会里的以国家或地区为所有者的投资基金的总称。尽管各支主权基金在投资管理、投资渠道、资产来源等方面都有不同。在本文中,笔者所指的主权财富基金应具有以下方面的共同特征,即所有权归政府所有、资产来自拥有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或自然资源出口、无负债、致力于长期投资,杠杆化较低、追求可容忍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

二、当前的规模

截止到2009年8月,全球已有约40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了自己的主权财富基金,总规模约为3.7万亿美元,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协会(IFSL)(2009)认为总规模为3.9万亿美元,新建立的主权财富基金抵消了原有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损失。但需要指出的是,该数据也只是一个估计值,其原因在于许多主权财富基金的不透明性。

目前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分布具有下列特点:①半数以上的主权财富基金都来源于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收入;②资产集中度较高,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国就拥有4支大型或超大型的主权基金;③主权财富基金的主体以一国的中央政府居多,地方政府只占少数;④从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经济体性质来看,既有发达经济体也有新兴市场经济体,但以新兴市场经济体居多。来源于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主权财富基金占据了数量和规模上的绝对优势。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当今主权财富基金主要集中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归其原因,可发现绝不是偶然,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包括:

第一,汇率制度缺陷。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同黄金挂钩,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样的制度安排对除所有国家的货币都有约束,各国不能随意采取汇率政策以调节本国宏观经济。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下,对发达国家而言,浮动汇率取代了固定汇率。很多时候,一国货币汇率并不是根据一国经济和贸易发展情况来确定的,各国央行经常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竞争性贬值或竞争性升值的情况时有发生,汇率的决定并不完全是市场决定的结果。

第二,国际储备主要依赖于外汇储备。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一国的储备资产包括货币用黄金、特别提款权(SDR)、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外汇储备。其中,特别提款权和储备头寸是IMF按照一定的份额比例分配给成员国的,但IMF并没有根据世界经济金融运行的现实对这两种国际储备资产进行适当调整。有约90%的份额属于外汇储备。因此,增加外汇成为一国增加国际储备的主要手段。

第三,外汇储备币种以美元为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宣告了美元作为全球基础货币地位的崩溃,欧元诞生以后,有分析家认为欧元会对美元的地位形成挑战。但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并非如此,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始终维持在2/3左右。

财富范文篇9

近期,有关网络虚拟财富失窃的案件接二连三发生,我国司法部门也开始受理了此类案件。有关网络世界虚拟财富保护的话题再一次成为热点。

2月12日,朝阳区法院受理了2004年第一宗虚拟财富失窃案,原告李旭光称其在网络游戏《千年》中价值5000元的武器装备被人盗走,但却被游戏运营商封存,在多次讨要未果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诉讼;无独有偶,去年2月份,《红月》网络游戏的玩家李宏晨一夜之间从虚拟世界中的“百万富翁”沦为“街头流浪者”,他在游戏中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修炼来的高级装备不翼而飞。为此,李宏晨将游戏运营商告上法庭,这起案件被业界称为首例虚拟财富失窃案。虽然一审法庭宣判游戏运营商在游戏安全方面缺乏有效保护,应恢复原告虚拟装器装备,但运营商却仍以法院认定安全职责不当为由提起上诉,至今此案仍在审理当中。

除了网络游戏存在大量的虚拟财富被盗的事件外,一些上网帐号、银行帐号等虚拟财产被盗的事件也不在少数。2003年12月26日,北京宣武区检察院逮捕了首例通过网络窃取他人银行卡号和密码,并将卡上的人民币转换成虚拟货币准备进行网上购物的犯罪嫌疑人。据新华网报道,我国自1986年发现首例计算机犯罪以来,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数量迅猛增加。1986年全年我国网络犯罪发案仅9起,到2000年已剧增至2700余起,2002年全的突破4500起。涉案金额从数万元发展到数百万元,其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其实,同类事件也随着我国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而呈几何数级增长。2003年,我国近7000万网民中,约有4000万为网络游戏玩家,其中经常玩游戏的人以2000万计算,如果每人每年在网络游戏上付出300元,那么这个市场每年就有60个亿的空间,如果有20%的人有过帐号和虚拟财富被盗的经历,造成的直接经济损件就达到12个亿,以每个人在网络游戏上付出的时间为100个小时,那么因此造成的时间上的损失为45662年!虚拟财富被盗者除经济受损,情绪低落,有人甚至因为自己顶级的虚拟财富被盗而轻生,更有甚者,产生以恶报恶的思想,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网络盗窃缘何如此猖獗

《黑客帝国》影片从黑客一到黑客三,几乎每次影片上映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票房收入是一涨再涨。影片中黑客们的形象也成了现实社会中许许多多青少年的偶象。在青少年眼中,网络具有巨大吸引力,能够精通网络技术的人是他们心目中神通广大的“大侠”。

2003年6月,新华网在一篇文章中分析指出,对于信息时代广大的青少年来说,电影中“黑客”高超的手段和娴熟的技术是他们向往的目标。对于那些懂得网络知识,掌握一些网络技术的青少年,各种网络攻击、入侵行为更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和炫耀自己技术水平的方式。这些都为网络犯罪的产生提供了温床。事实上,很大一部分网络犯罪者并没有直接造成社会危害的本意,他们把自己的行为看做是一种高智商的游戏,或者是对自己技术的挑战。而实施成功后,他们也并不会产生负罪感,反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助长更多数量的犯罪行为。据统计,每年企图闯入美国五角大楼计算机系统的“黑客”多达几十万人,但其中大多数并没有特殊动机,而只是想打败高度防卫的计算机,并以此为荣。网络犯罪手段的隐蔽性给查处这类犯罪带来困难,而犯罪屡屡得手大大增加了作案者的胆量。绝大多数有明显犯罪意图的网络犯罪都经过周密计划,而且犯罪者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和超常的耐心与毅力。从目前我国网络犯罪的现状看,作案者中有70%以上是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专业人员,而其采用的入侵手段更是不断翻新。

据公安部统计,目前已发现的黑客攻击方法就多达上千种。与单纯为体现自己技术水平的作案方式截然不同的是,具有窃取或侵财性质的网络犯罪者会尽量缩短入侵他人计算机的时间,并想方设法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以隐蔽自己。一台计算机、一部电话、一个调制解调器,凭这简简单单的三样东西,网络罪犯就可以轻松进入四通八达的网络空间,“隐身”网络,从任何地方对其目标发起攻击,而不留作案痕迹。执法机关要想凭蛛丝马迹去追踪罪犯,可谓大海捞针,其难度可想而知。

据一项统计显示,网络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而且只有大约4%的案件会被正式进行侦查。很大一部分犯罪行为根本没有被受害者发现或并未报案。这使网络犯罪者更加胆大妄为,而实施这种犯罪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实施侵财犯罪,比采用传统的盗窃、抢劫手段能获得高出成百上千倍的利益,而被捕入狱的可能性相对来讲却要低得多。

产、供、销一条龙的网上交易黑市

非法的虚拟财富交易已形成一种无形的黑市,买方卖方各有市场。有人专门负责研发盗号木马,在盗取了帐号以及虚拟装备后,再由专人通过网络向外转卖。目前各种各样转让游戏帐号以及装备的网站允斥网络,在这些网站上,你根本很难辨别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盗窃来的。

今年1月9日到12日,江民反病毒小组一周之内连续截获七种专盗传奇帐号的木马病毒,这种被称为“武汉男生”的木马利用了最普及的实时聊

天工具,发送一些带有诱惑力的信息,引诱网友去点击包含该木马的网址,一旦点击这个网址,那么木马病毒运行后,会给用户的qq网友发送同样的信息,盗取传奇密码并以邮件形式发给盗密码者。

我们经常在各种各样的游戏论坛或个人游戏网站上看到这样的帖子,声称自己开发了一款针对某某网络游戏的外挂,功能如何如何强大,可以使菜鸟一夜之间成为大侠。于是,许多游戏初级玩家信以为真,纷纷去点击下载,殊不知其实在玩家点击下载这款外挂的时候,木马已经无声无息地入驻计算机,玩家的爱机也成了可以任人宰割的“肉鸡”。一旦玩家的机器被种了木马,那么黑客随时都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程序入侵这台机器,只要黑客高兴,随时都可以偷取你的游戏装备,如果你侥幸没有被盗,那只能说明你的玩家级别和装备还太初级,引不起偷号者的兴趣,一旦你辛辛苦苦,花费大量时间、金钱炼到了一定的级别,或获得了什么顶级装备,那么噩梦将随之来临。

网络安全厂商虽责无旁贷观念与立法更需完善成熟

以前的杀毒软件,只担当保护计算机正常运行、防止病毒和恶意代码破坏的职责,但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网络虚拟财富已经成为实实正正的财富,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十分令人担扰,反病毒厂商如何加快自己的角色转变,从一位只治病救人的“医生”过渡到保护社会安定的“警察”,这对于反病毒业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可喜地看到,以北京的瑞星、江民为首的国内杰出反病毒厂商率先在保护虚拟财富上拿出了具体措施和产品。瑞星于去年底推出的“瑞星2004”杀毒软件里面首次设立了“网络游戏防盗功能”,一经推出,迅速在市场上赢得了用户的青睐。江民公司也在去年12月推出了kv2004防盗先锋产品,从隐私信息保护和网络游戏保护两个方面保护网络用户的虚拟财富。这些软件的共同之处是在隐私信息方面,无类是上网帐号、信用卡号、qq密码、邮件密码、网络游戏帐号,设置了保护实时监控,软件会自动提醒用户是否允许向外传输已被保护的信息。同时,如果某些未知程序如木马或是恶意网页向外传输信息时,软件也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并将木马或恶意网页自动清除。

然而,指望网络安全厂商的技术显然还不能更有力地保护网民的虚拟财富和网络利益。最终还是要靠司法的健全和公安、司法部门对黑客犯罪行为的执法重视。目前,我国还仍然没有专门针对网络虚拟财富(包括对网络游戏、点卡乃至电子商务虚拟货币)的保护、判定和执行的法律,而只是按照一般刑事、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来处理这类案件,这与it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照。由于针对性法律的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也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有一个被侵害权利或损失网络虚拟财富的的网民赢得官司。

此外,目前我国网民对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讨回损失也还不踊跃,对公安机关的办案重视程度与能力心存疑虑,因此,很大一部分犯罪行为根本没有被受害者报案,即使报了案也不报什么告破的希望。比如在今年春节前国内一家大软件厂商的价值数十万的网络游戏点卡连同主机一起失窃,但迄今公安机关也只当一般失窃案处理,只认定被盗的价值仅千把元的主机是被窃物,而对失窃的虚拟点卡不太关心。出于这样的重视程度,怎能投入精力进行追查和侦破?

种种这些,使得我国的网络虚拟财富保护还任重道远。但首当其冲的还是整个社会尤其是执法部门对于网络虚拟财富存在的认可。此外,保护虚拟财富必须被提升到保护产业发展和维持社会秩序的高度,才是开展保护的前提。

财富范文篇10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长征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斗志和信心,保存和锻炼了革命力量,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都军区部队驻守的西南地区,是当年红军长征的主要途经地。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对于成都军区广大官兵来说,就是要继承前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使命和任务。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军魂意识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基础。在长征中,红军面临国民党的重兵封锁围剿,面临党内“左”倾错误和分裂主义的干扰破坏,面临雪山草地、急流险滩的恶劣自然条件,但广大指战员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正是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红军才拖不垮、打不烂,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同样面临许多挑战和考验,需要广大官兵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把理想信念作为立身之本。历史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也是我军履行使命和任务的政治基础。当前,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但敌对势力仍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妄图改变我国的社会制度和我军的性质。从国内看,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社会矛盾有所增多。因此,只有坚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广大官兵的立身之本,才能使我军经受住新形势的考验,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坚决服从党的领导的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断强化军魂意识,始终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认真落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权威,自觉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确保政令军令畅通,保持部队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需要大力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广大官兵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打牢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辨别是非、美丑、荣辱的能力,保持坚贞的革命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强化部队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部队的全面贯彻落实。

确保“三个稳定”维护人民利益

我军自诞生之日起,就把自己肩负的使命与人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长征中,红军以对人民无限忠诚的政治热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边行军打仗,一边帮助群众,与各族群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结下了鱼水深情。现在,环境变了,但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永远是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成都军区是祖国西南的门户,担负着捍卫西南边疆安全、维护西南地区稳定的任务。广大官兵要把确保边防稳定、维护社会稳定、保持部队稳定作为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在履行使命中切实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确保边防稳定。西南地区与6个国家接壤,边防线长达7000多公里,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周边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势力的颠覆破坏活动直接影响到祖国的安全和边境的稳定,捍卫边疆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广大官兵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思想,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有效管控,抓好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边防信息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捍卫边疆安全的能力。

确保社会稳定。西南地区民族和宗教问题敏感,“藏独”分裂活动始终没有停止过,“黄赌毒私”问题比较突出,加之深化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人民内部矛盾增多,处理不当容易激化矛盾。广大官兵要站在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维护西南地区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守一方领土、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感,根据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制定和完善反恐维稳预案,有针对性地搞好研究和演练,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确保部队稳定。确保边防和社会稳定,部队稳定是前提。只要部队坚如磐石,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应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官兵在国家和军队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顾大局、讲奉献、守纪律,经得起利益得失的考验,保持思想稳定。同时,积极帮助官兵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积极因素,融洽内部关系;加强管理,防止各种精神垃圾和有害信息对部队的影响;加强经常性的教育管理,认真落实条令条例,严格规章制度,以部队的稳定带动和促进边防稳定、社会稳定。

树立大局观念密切内外团结

长征的胜利,是红军在党的领导下,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胜利。新形势下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仍然要高举团结的旗帜,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为履行新使命、完成新任务提供坚强支撑。

进一步密切官兵关系,不断增强部队的凝聚力。长征中,严酷的斗争环境使红军指战员深深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大家以高度的阶级友爱和革命责任感,自觉维护部队内部的团结,同志之间、官兵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如兄弟、情同手足。继承红军优良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就要进一步密切官兵关系,维护部队内部团结。应把依靠官兵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推进部队建设发展、忠实履行使命任务的根本立足点,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尊干爱兵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应端正对士兵的态度、增进对士兵的感情;健全民主机制,畅通民主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关心官兵疾苦;端正部队风气,公道正派处事,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良好军营氛围,激发官兵爱岗敬业、献身国防的热情。

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为部队搞建设、打胜仗积蓄强大力量。长征中,红军紧紧依靠和团结各族群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和强大敌人。这揭示了一个真理:兵民是胜利之本。在新形势下,部队现代化水平提高了,武器装备更新了,战争形态变化了,但紧紧依靠人民办国防、建军队、打胜仗这一战略思想和基本原则丝毫不能动摇。应从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全局出发,广泛深入地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和军民共建活动,自觉尊重地方党委和政府,热爱人民群众,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积极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进一步巩固新形势下的军政、军民鱼水情。

进一步密切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尤为重要。在长征中,红军所过之地多为少数民族聚居的穷乡僻壤,民族隔阂较深。红军之所以能够顺利转战大西南,就是因为模范执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群众工作纪律。在新形势下,广大官兵要像当年的红军那样,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真诚热爱少数民族,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积极支援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

长征中,各路红军以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翻越皑皑雪山,走过茫茫草地,革命的洪流始终滚滚向前。长征中所形成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我军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传家宝。在新形势下,广大官兵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永葆我党我军的政治本色。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长征精神是一种革命创新精神。红军高举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旗帜,开创了史无前例的伟业。历史昭示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和军队永葆生机的源泉。继承红军优良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用创新的理念解决新问题,努力做到在思想上有新解放、工作上有新思路、实践上有新创造,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军队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带头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边防,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应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端正工作指导思想,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多做一些得民心、暖兵心的事,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坚持工作高标准,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争创一流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