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最新个案护理十篇

时间:2023-08-24 17:41:25

手术室最新个案护理

手术室最新个案护理篇1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突发事件

手术室火灾极少发生,一旦发生会出现严重后果。随着安全意识不断增强,预防手术室火灾的发生已经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美国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的各类医疗单位每年发生20次~650次的轻微伤害型手术室火灾[1]。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主要是导致病人伤残或者容貌受损[2]。对于手术室火灾关键措施为预防,只要定期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火灾分类应急预案的规范化培训,同时模拟现实的火灾情景进行实战演练,就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手术室火灾事故的发生。即使未能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也可以利用培训所学到的防火知识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的伤害程度。近年来,医院管理层非常重视手术室工作人员火灾分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并严格要求考核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3]。相关研究显示,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效果显著[4]。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在临床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培训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地培训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工作的92名手术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名。观察组:麻醉医生、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分别为10名、21名、11名、4名;本科22名,专科24名;对照组:麻醉医生、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分别为10名、21名、12名、3名;本科20名,专科26名。参与本研究的护士均为女性,医生均为男性。两组性别、工种、级别、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主要做法是制作多媒体进行集中理论讲解,之后现场演示手术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随后由学员自行体会。观察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按照“确定导向目标、制订导向计划、实施导向任务、导向考核”4个完整的行动实施应急预案培训。实施过程中重视“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调动全科医护人员的主动性、参与性,通过有目的系统化地组织培训人员在模拟的手术室火灾分类环境中,实施应急预案,体验应急预案演练全过程,最终获得相关专业知识和防火安全能力。具体做法如下。1.2.1确定培训导向目标1.2.1.1成立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专项小组科主任1名作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的运行及监督管理;护士长1名作为项目具体负责人,负责项目运行中的协调与指导。培训成员共46名。主管护师为组长,按职称、工作年限分为2组,每组各23人。1.2.1.2应急预案项目选择在以往制定的火灾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本科室情况重新进行预案的修订,并经小组人员讨论通过后最终定案。由科主任、护士长提出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培训项目,并将项目分配到各组,包括4项应急预案:第一项气道火灾应急预案、第二项非气道火灾应急预案[2]、第三项可控性的小火灾应急预案、第四项难控性的大火灾应急预案[1]。1.2.2确定培训导向计划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专项小组,制定培训方案,对2组培训成员进行分类火灾应急预案的理论培训,用现场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进行分类火灾应急演练。1.2.3实施培训导向任务1.2.3.1灾应急预案的理论培训内容通过远程授课形式对培训人员开展灾害护理学及心理救援知识教育,获得灾害救援新知识、新方法,掌握心理干预技能;通过幻灯片进行理论授课,讲授手术室火灾发生时各人员的职责;发生火灾时应遵循救援(R)、报警(A)、限制(C)、灭火和疏散(E)原则[5];手术室消防设施的类型、具体放置位置及使用方法;手术室的总电源、氧气的开关及压缩空气总阀门的位置及正确的关闭方法;消防通道的位置及正确的逃生方法;铲式单架的使用方法;紧急疏散后的集合地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1.2.3.2现场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相结合进行火灾应急演练①设计火灾模拟情景。人为设计两种手术室发生火灾的情景:一是手术过程中患者身上发生火灾,此时手术工作人员应及时根据火苗的大小及着火面积评估火灾等级,根据等级分类确定启动第一项或第二项应急预案;二是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环境发生火灾,此时手术室工作人员也应及时根据火苗的大小及着火面积评估火灾等级,若等级分类为3min即可扑灭的小火灾,则启动第三项应急预案即可,不需要报警[6]。若等级分类为不能扑灭的大火灾,则启动第四项应急预案即可,并立即报警,同时应急预案指挥部应迅速组织患者及工作人员撤离,撤离过程应严格遵循医院的相关制度,确保病人生命安全,事件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②现场教学法和情景模拟训练。由护士长讲授火灾应急预案分类及具体流程,发放应急预案流程图,通过提问了解学习情况。分组演练:对培训人员进行情景模拟演练,组长为该组的负责人。由护士长、科室教学团队、消防中心专业人士分别辅导并组织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不断纠正并制作相关视频播放。手术室培训人员模拟演练四项分类火灾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对火势的评估、火灾现场患者紧急救护、火灾信息通报、火灾现场初级灭火、人员安全撤离、设备安全撤离、火灾后期患者的评估及急救措施。1.2.4培训导向考核1.2.4.1理论培训部分采用试卷形式进行理论部分的考核,100分为满分,80分为合格分,不合格的成员需重新考试。培训小组全体成员的平均成绩为85分,无不合格者。1.2.4.2情景模拟演练部分1.2.4.2.1考核标准依据自行制订的手术室分类火灾演练考核标准进行实践能力的考核,主要评估各组人员的心理素质、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4个方面[7]。1.2.4.2.2考评人员的组成由手术室科护士长、护士长、各组组长及应急小组成员组成主考人员,依据标准进行打分,同时对每组完成情况进行现场点评、分析。用影像资料记录其演练考核的过程,并保存入档[8]。1.2.4.2.3考试结果演练考试以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为合格,不合格的小组需重新考试。演练部分平均成绩为92分,无不合格小组。评出优胜奖1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1.2.4.3培训人员归纳总结:由参训者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分2组进行,包括对手术室分类火灾应急预案的掌握,演练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应急预案流程图的思考讨论等。培训人员通过自己实战、查找、讨论、分析、总结。

1.3评价方法

1.3.1突发事件应急能力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分类火灾演练应急能力评分表,从反应迅速、团队协作、分工有序、应对及时、沟通能力、操作有效、处理有序、执行规范、行动力迅速、最终效果评价等10项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越强。1.3.2消防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能力采用百分制的形式,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能力的考核。1.3.3分类火灾应急预案培训的满意度调查以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对所调查的内容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3个等级进行调查。涉及此次培训的目的、培训内容的设置、培训的方式、培训人员的培训水平、培训考核的方式5个方面。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进行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手术室最新个案护理篇2

关键词:创新型工作;基层手术室优质护理;应用

创新是发展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作方式的过程,创新服务意识水平的高低是体现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1]。2010年初卫生部提出了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示范工程"活动[2]。为深入落实这一核心工程,我院手术室结合其工作特点的特殊性,积极创新,自2012年3月以来从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手术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12名。学历:本科3人,大专9人;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护士7人。

1.2方法

1.2.1管理创新 ①完善排班模式,满足护士的合理需求,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因为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我们改革采用弹性排班模式,既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建立了一线、二线、三线人员,以应对各种突况的发生。②建立了护士需求登记本,护士可将休假或者工作安排上的特殊需求提前记录并告知护士长,护士长可根据具体工作情况予以回复,进一步完善了护理管理,也使得护士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③建立了手术医生习惯、意见登记本,每一位护理人员在结束手术配合工作后都可以及时将手术医生的各种合理意见、建议、手术习惯和特殊需求记录下来,在护士之间传阅,有利于加强医护协作,构建良好的医护关系。④改革绩效考核方案,实行同工同酬。科室根据实际情况改革了薪酬分配方案,将工作质量、工作量和工作年限、职称相结合,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同工同酬。⑤设立了手术室室长,将每一间手术室的管理责任到人,调动人人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⑥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制作了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随机悬挂,为护理人员尽快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提供了方便。

1.2.2服务创新

1.2.2.1将人文关怀贯彻到整个围手术期护理中,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对病员来讲是一种压力源,会对病员身心方面产生影响。手术室全期护理旨在通过手术前、中、后期的各项专业及持续性的护理活动,为病员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1.2.2.2改变访视模式,提高访视工作质量 ①耐心的做好术前访视 。我们针对术前访视工作作了集中的培训,广搜众议,将访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统一规范,要求术前1 d下午到病房访视病员,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解答患者最关心和最担忧的问题,让患者感觉到手术准备是充分的,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手术。针对部分访视时不在病区的患者,我们通过电话告知其注意事项,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重视。这项工作的实施保证了术前访视率和提高了工作效率,严把了质量安全关,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②细致的做好术中护理工作。做好微笑服务,做好患者的低温管理,尊重患者的隐私,保护患者的安全。③做好贴心的术后回访工作,主动反馈提升服务内涵。由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术后3~4 d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真实心声以及对我们工作、服务的满意度;手术室护士长不定期的参与术后回访工作,真实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护理工作质量。

1.2.2.3温馨的后勤服务 手术接连台间隙,手术医生由于长时间手术工作,易疲惫,手术室积极采取关爱措施,为手术医生准备好可口饭菜及各种生活用品,融洽了医护之间的关系,让医生在手术后以清爽而愉快的心情离开手术室。

1.2.3技术创新 ①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入手术室的工作年限将护士分为新护士(1年以下)、3年资以下、3年资以上3个层次,采取分层次的培训带教方法,并分别制定每个层次的理论和操作学习重点,以进一步提高带教工作质量,有利于年轻护士更快成长。②实行责任组长制,将全科护理人员分为普外、腔镜、骨科三个专业组,由组长负责各组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且护士长尽量安排专科人员配合专科手术,保证了手术配合质量。

2结果

2.1开展创新型工作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见表1。

2.2开展创新型工作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见表2。

3体会

护理创新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品质的提升[3]。手术室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程序,树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强化了护理人员优质护理服务意识。科学的管理方法激发了全科护理人员业务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增强了医护间的协作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与利益。

参考文献:

[1]韩蔚,吴益芬,樊慧红.医院文化在创新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52-1753.

手术室最新个案护理篇3

六层手术室的建筑面积是3500O,其中公共空间建筑面积800 O。设置9间手术室,其中万级手术室8间,正负压切换手术室1间,还包含有3间德国手术室单元。另外设置有男、女更衣室、预麻间、复苏室、麻醉科办公室、护士办公室、学术报告厅等辅助用房。

七层手术室的建筑面积3500O,其中公共空间440O。设置手术室共21间,百级手术室6间(包括DSA手术室、关节置换手术室、1间全进口手术室等);万级手术室15间(包括6间腔镜手术室,6间铅屏蔽手术室,3间普通手术室);包含3间德国手术室单元。

把新建大楼的平面比作“雄鹰展翅”

张强告诉记者:青海省人民医院的设计思路是“洁污流线分明,便于疏散,做到了功能流程的合理布局。”而平面布局特点则是“洁净流线为外周回收型,术前、术后的医护人员、患者、无菌器械及相应的辅助用品从中央洁净走廊进出,术后污物从外周走廊运出,从而达到洁污分流,使医护人员流线、病人流线、洁净物品流线都非常便捷,有利于提高效率及安全。”

张强说:“我们把新建大楼的平面比作‘雄鹰展翅’,两边鹰翼部分全部为手术室,鹰嘴部分设置带前室及预麻间的高效率手术室。预麻间的设立充分体现了‘效率原则’,在手术间清理、手术台消毒、自净过程的同时,在预麻间就可以对病人实施麻醉诱导和实质性麻醉,缩短了手术准备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对于记者好奇的关于洁净手术室材料及设备的特色,包括:节能、耐用、性价比、稳定性的问题,张强副院长解释说:“我院的手术室全部采用模块化,利用工厂化集成生产的建筑单元件和功能单元件进行模块化手术室的构建。将来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升级改造,使手术室装饰工程寿命延长至少5年以上,实现医院手术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而“艺术化钢化玻璃手术室,耐酸抗腐,有效保证洁净度要求,利于洁净空间使用,便于清洁,降低了后期的使用成本及人力成本。饰面采用强化防爆钢化玻璃,防撞防爆,增加了手术室的安全性,适合手术室的未来发展。”

洁净手术部配置方案安全、节能、环保

配置方案一:德国手术室单元按照医护人员、病人、污物及相关洁净物品耗材,进行独立流线设计,利于手术室的运转流程,提高了医疗安全,符合医院院感要求。

配置方案二:全进口手术室采用模块式设计、工厂化生产。设备均采用嵌入式安装,可根据使用要求,随意拆装模块,消除人为不可控因素,便于施工,降低成本,有效的使用了洁净空间,提高手术室使用效率,符合未来手术室的发展要求。墙体材质颜色可按需求多样选择,便于清洁。符合欧盟绿色环保要求,完全无污染,均可回收再利用。

配置方案三:百级手术室区域6间手术室的墙面材质选用钢化玻璃。钢化玻璃墙面色彩艳丽,搭配自由,持久恒新,多样选择,可突出个性设计,能凸显医院文化,做到以院为主。钢化玻璃墙面有防撞防裂,耐酸抗腐,超高强韧,不产尘、不积尘、防静电,便于清洁。而且钢化玻璃墙面全部材料无污染,可回收,绿色环保,可降低后期使用成本及人力成本。

配置方案四:七层百级手术室区域配置5个进口复合型刷手池。其盆体采用优质环保矿物复合材料,可抵抗所有清洗消毒剂。盆体采用壁挂式,背壁凸起,最大深度250MM,防水飞溅,便于清洁。盆体低部的前端可拆卸,便于维修。

配置方案五:全进口电动气密门、全进口气密单开门 ,其门体、门机、导轨及门框采用一体化整体设计,避免出现门体变形下垂、剐蹭地面、破坏手术室地面等现象,保证了手术室气密性,符合医院院感及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要求。

数字信息化影像管理系统是青海省人民医院配置的第六套方案,这套方案实现了以下四大系统的无缝对接:一是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二是医院信息系统;三是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四是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

张强说:“数字信息化是未来医院的发展方向,数字化手术室系统不仅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实用管理工具,是医院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标志性工程,而且通过该系统使病人的信息及时传输,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实时、有序、系统的医院监督管理,并且还提高了医院设备资源的利用率。”

张强告诉记者:“现在我院手术部智能化建设包括院内的PACS(影像传输存储系统)、HIS(医院信息系统)以及EMR(电子病历系统)的接入,在手术部整合和共享院内全部信息和资源的同时,实现了全面操作和整合医疗服务。我们的智能数字信息影像管理系统,可以在手术部中完成各项远程医疗服务,从而全面地为所有病人提供高质量、更惠民的智能医疗。”

对话张强医院洁净手术室设计及工程管理

记者:如何实现现代医院的洁净手术室设计规划、定位,而且既经济、适用,又个性化与创新设计兼容?

张强:手术室是医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洁净手术室设计规划、定位一定要切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大上”,更不能脱离群众,从本院(青海省人民医院)自身病患、医护角度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还要接受新产品,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新的产品稳定性固然是个问号,要具有敢于创新的精神,才能建设个性、创新的手术室。

记者:如何构建全面、科学的医院洁净手术节能系统?您所在医院的洁净手术室都采用了哪些节能措施?

张强:洁净手术部最大的耗能在净化空调,要建设绿色的手术部,需解决净化空调能耗问题。我院从最初投资到运营维护全工作链都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始终秉承净化空调节能的设计思路。从初期建设开始,一直到运营售后,做到了分区设置、整合供应、回收处理,基本实现了全工作链的较大节能化。另外在节电方面,我们合理采用节能新产品,立足医院具体情况,达到我们初期的设想。

记者:洁净手术室工程最应该注意的、或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有哪些?

张强:洁净手术室工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院内的系统融合性、实际使用的便捷性和实用性;其次就是手术室的高效利用率。同时,上述问题设计中往往被重视,但在实际应用中容易被忽略,不能发挥应用的作用。

记者:为什么大部分洁净手术室材料都选择进口的?国内没有专项材料、设备可供选择吗?

张强:材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设备,我们医院手术室的材料90%选用国产品牌,只是在主要的、重要的、核心的产品上,选用了进口设备,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最利于医患人员、最能提供高质量的惠民服务是根本。

记者:基础建设,最实用、最有利的方法才最受欢迎,您认为呢?

张强:的确最实用、最有利是关键。立足医院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人为本,保证病患、医护人员的安全。

记者:如何有效运用洁净手术室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

张强:洁净手术室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平台,做到了多专业、多系统的协同配合,降低能源能耗,节省各项成本,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我院的数字信息影像管理系统实现了同一平台管理控制手术室,实现了医生工作站、麻醉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的功能整合,并实现了在手术室内部的智能化控制。

记者:建成的洁净手术室有改扩建的先例吗?如果有,那么如何避免遗憾呢?

张强:目前还没有建成的洁净手术室改扩建现象。

记者:已经建成的洁净手术室留有哪些遗憾?如何减少遗憾?

张强:在洁净手术室建设中存在许多选择题,顾此失彼,由于场地的限制,遗憾在所难免。在顾全大局、把握整体的同时,把遗憾降到最低,影响降到最小。

记者:您有哪些经验是可以让同行或后来者借鉴的?

张强:智能BIM系统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控制以及跟踪,在未来医院建设中值得运用。

记者:您对现代医院建筑的建筑设计理念、总体规划、以及改扩建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张强:合理的整体布局、关联的科室建设、科学的就医流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医疗产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云技术将是世界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采用云技术就是为了建设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医院。

个人简介

张 强

张强:青海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手术室最新个案护理篇4

关键词: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应用方法

现代手术室重视治疗与护理的一体化建设,从多个方面为患者建立优质手术室环境,以免客观因素对患者病症康复造成的不利影响。从患者实际手术需求来说,除了建立有效手术机制外,临床必须强化护理力度,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引导其树立病症治疗信心。因而,积极推广人性化护理方案,讲成为手术室优质护理改造重点,医院要从多个方面采取人性化护理方案。

1深入学习人性化护理内涵

“人性化”是一种服务理念,是基于人的行为需求与心理需求而开展的活动。人性化护理是围绕患者治疗与心理需求开展的护理活动,能够为疾病治疗创造优越的服务。手术室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关键在于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人性化护理的本质是“以病人为中心”,其思想内涵是“我能为病人做什么”,在病人的身心及社会需求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因此,要求临床护士深入地学习和认识人性化护理的实质和内涵,改变施护观念及行为,走出那种被动等待和执行医嘱、一切以方便操作为前提的误区,应该主动去和病人进行深入地交谈,了解病人、询问病情,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护理建设是医院管理重点内容,为了全面推进医院服务模式改革,各医院广泛开展“人性化护理”主题活动,为护理服务模式改革做好充分准备。本文分析了“人性化护理”核心内容及践行意义,从理论教育、实践活动等双方面,为医院护理工作提出可行性对策。为了强化医院改革建设,号召护理人员参与“人性化护理”教育活动,对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医院是社会医疗服务的主要基地,面对政治化改革趋势下,医院也要全面贯彻“人性化护理”思想,从实际教育活动中开展主题实践,构建更具先进性的护理服务团队。

2积极转变早期护理服务思想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中,要充分尊重病人的尊严和对治疗、护理操作的自主选择权,做到知情同意,学会换位思考,适时表达出对病人的理解与同情和必要的告知,为患者提供医疗费用日清单,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开展和深化人性化护理的关键,也是赢得病员、提高护理效益的关键。保持护理服务的“先进性”,这是医院改革建设重点,对护士人才培养具有先进的指导作用。医院护理工作中,倡导先进思维是理论创新需求,以先进护理思想为中心实施护理方案。为了改变早期优质工作模式的不足,医院应积极开展护理服务管理转型活动,共同构建符合广大患者需求的护理平台。从现有人性化护理来说,思想成就主要集中在哲学思想、价值观思想等两个方面,这些都展现出了对人生价值观念的研究成果,对当代护士护士群体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回顾思想研究与发展历程,其不仅体现了个人先进思想意识,也说明了社会时代变迁产生的主观意识变动,对当代人生价值观念形成了更加有利的指导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日趋完善,融入先进安全意识辅助日常管理,体现了企业政治化改革的新方向。“人性化护理”与“优质化服务”是国企护士应当深入学习的先进理念,只有努力实现两个梦想,才能建立更加和谐的企业发展机制,帮助企业构建政治化的市场经营模式。

3加强手术室护士培训教育力度

号召护士人员参与护理活动,为护士建立更具特色的职业学习平台,以护理服务价值观为中心思维,跟随时代步伐不断调整与革新,积极参与护理改革活动中。引导护士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护理建设中体会人性化护理深刻内容,为人生发展与职业规划做好充分准备,为医疗服务建设做出贡献。“人性化护理”为我国护理工作提出新要求,面对新时期党组织建设遇到的调整,必须全面落实“人性化护理”指导思想。医院作为社会医疗服务的主要机构,更应该积极培养积极知识分子,号召医院党员、干部、群众等三大主体,共同参与到“人性化护理”学习活动中,以科学价值观为引导实现个人的职业价值。理论是一切实践的指导,医院开展“人性化护理”主题活动必须符合时代特性,坚持与时俱进为中心原则,实时调整现有的临床护理工作方案。为了改变早期护理服务教育的不足,医院需发挥组织的宏观调控力,以“创新思维、时代思维、护理思维”为指导建立优质护理平台。随着护理体制深化改革,护理服务教育活动也呈现了多元化趋势,医院护理服务管理有了新的指导方向。“人性化护理”是当代护理服务工作新思想,利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等,体现护士在医疗中的服务价值;以优质管理为中心培养护士人才,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4全面落实手术室安全护理制度

“安全护理”肯定了护士群体的社会意义,要求护士努力学好个人的专业知识,并且注重思想道德品质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更多与手术室的相关的知识内容。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护士思想文化及道德品质将会有很大的提升,树立了良好的护士形象。护士是医院医疗服务的主体构成,做好护士护理服务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医院应实时调整护理服务管理方案。随着“人性化护理”思想普及推广,医院护理工作也要走向多元化,坚持以“人性化护理”为核心理念。既要专注于护理体制改革,也要联系临床护理实际开展护理服务工作,构建“和谐、有序”的医患关系。基于人性化思想普及推广趋势下,医院护理服务工作要重新调整方案,按照预定护理规则展开相关工作。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利用人性化护理指导实践性工作,体现护理思想对护理服务管理的引导性作用。护理体制建设是国家长期生存与发展的保障,护士队伍建设必须遵循时代性原则,才能构建更加和谐的医疗环境。无论是护士人才培养,或是护理思想教育,医院都必须坚持创新准则,以创新角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才能实现护理工作体系的优化升级。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以创新体制为中心实现劥服务革新发展。医疗事业发展是社会关注焦点,护理服务受到了各界人士普遍关注,强调了护理服务对社会医疗建设的重要性。护士护理服务教育中,需将人性化护理与日常护理服务、医疗改革、服务建设等有效结合;引导护士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正确价值观引导实际工作。

5结论

总之,为了实现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目标,严格筛选符合医院发展要求的护士人才,为手术室建设提供足够的后备力量。引导护士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个人未来规划与发展具有先进的指导意义。从专业培训、思想引导、安全改革等方面,为手术是构建新型护理方案,以免护理不良事件引起的危害性。

作者:李桂英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董文平,丁万红,徐建芳.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01).

[2]王玉珍.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0).

[3]于晓红.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36).

手术室最新个案护理篇5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12例手术患者,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38.41±19.26)岁;以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9.52±19.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①建立规范章程。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病人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等。对于考核优良的护理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则应对其进行再培训。手术病人的核对制度是指术前详细了解清楚病人的姓名、房号、床号、手术名称等。术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核对,使用之后应先毁形,再消毒。手术过程中给患者输血应执行“十对”制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②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护理工作人员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③还应加强模拟操作,提高护理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自己。④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量大、病人较多且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白班/夜班交替,因此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⑤应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状况,提供最人性化的护理。如在术前访视时,可同时了解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多关心患者,以利于后期交流;在术中护理时,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圆满完成手术护理;术后随访时,应耐心提醒患者须注意的事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室术前空气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术后空气菌落数仅为(70.25±28.10)cfu/m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0±80.50)cfu/m3,而此过程中,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2.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下降,仅为(35.60±4.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5±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1.67%,较对照组的69.23%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代护理技术得到了提升,但作为特殊的护理单元--手术室护理,仍有较大的挑战。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仅要为主刀医生提供优质的手术配合,使整个手术工作顺利完成,还要为患者提供周到的人文关怀。因此,手术室护理质量就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治疗效果,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目前,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任务量重、压力大、时间不确定等问题,使常规护理不能完全胜任。而通过实施整体护理和规范化管理,一方面可以明确护理定位,强化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本研究通过分析112例手术患者,其中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而对照组为92.31%;且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说明实施整体护理和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4总结

手术室最新个案护理篇6

根据近两年来介人手术病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人、物品、(高值耗材)先进仪器、专业技术、环境、制度及流程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系统识别、评估,对介入手术室工作各个环节中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归纳以下几方面:

(1)手术量逐年增多而复杂,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与2007-2009年相比,手术量增加1.5倍,其中危重病人手术增加55例,新开展手术3种、250例,节假日急诊手术平均增加37%.以上手术量增加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护理人员仅增加1人,未达到1张手术台配备2名专业护士标准。

(2)工作量忙闲不均,工作忙时有些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护理安全隐患。

(3)突发事件,介人手术室特点极易发生突发事件,2007~2009年术中心跳骤停6例,失血性休克1例。

(4)并且高值材料多,先进仪器使用增多。

(5)同时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对涉及自身的医疗和护理过程尤其关注。

2、护理风险控制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2.1.1提理风险管理知识及安全知识培训护理管理者组织修订护理质量标准,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各种风险管理组织。科室每月以提问,考核等形式进行一次护理风险测评,为完善介入手术室工作制度和再造流程提供依据。

2.1.2专业技术培训按照护理部的要求科室第月组织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对术前、术中、术后的规范操作及相关业务知识每月考核1次,成绩季累年计,内容纳入护理部年终考核范畴,对新开展的手术及新仪器设备的使用。必须先由医师向科护士长讲授主要配合内容,护士长制定操作规程后再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在工作中对业务能力差的人员护士长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业务指导,避免出现责任及技术风险。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科室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近两年来,我科护士成功配合医院开展的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经股动脉置管腹主动脉带薄网支架置入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等。

2.2规范化管理,提高应急能力及安全手术环境根据介入手术特点,制定各种风险项目的应急预案及防范风险的操作流程,如制定术中大出血及心跳骤停、交叉感染、防导管脱出堵塞,预防坠床,坠车(交换车)等应急预案。

根据专科手术特点完善急性脑造影,急性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中大出血,心跳骤停等抢救操作流程,建立急救小组,实施责任制的管理。护理管理者要熟知病区内的高危环节,避免出现责任及技术风险,危重患者抢救方面制度包括药品、物品、各种仪器性能是否完好等管理者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对手术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管理,如地面潮湿应给予提醒,极力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降低环境风险的发生率。

2.3加强重点制度执行落实的管理介入手术室主要护理风险的种类为高值耗材开错封、异物遗留体腔、输错液、用错药、意外事件和医院感染,前4种均与查对制度的执行落实与否密切相关,最后一种与消毒隔离制度执行落实关系密切,因此加强查对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是化解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非常重要的措施。

2.4重视危重病人手术、新开展手术、大手术及节假日的安全管理如病人为择期手术,责任护士到病房查看病人,评估风险强度,护理安全管理做到四有:有责任护士,有手术护理计划,有安全防范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有完善的手术护理记录,以最大限度在降低此类手术风险,节假日为高危时段,做好应急突发事件准备,合理安排人员在岗,抢救设备、急救物品药品是否充足完好处于应急状态,手术环境、无菌物品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2.5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在介入手术室导致医务人员职业危害为x线损伤、血源性疾病感染、化疗药物的侵害等,其中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利器损伤,尤其以针刺伤最多见,为体现以人为本,加强防护工作,规范安全操作流程,化疗、X线损伤和针刺伤害是可以避免的。2007~2009年介人手术室医护人员体检(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无职业危险因素造成的任何损害。

手术室最新个案护理篇7

【摘要】 介绍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及方法,供从事手术室护理管理和护理培训的人员探讨及参考。

【关键词】 手术室;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工作是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体现了护士自身价值和护理专业的科学性、严谨性,使护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系统的岗前培训有利于新护士更快地适应手术室环境,熟悉手术室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更好地投入工作为患者服务,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本文旨在介绍我科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探讨新护士的培训方法。

1 早期岗前培训模式

新护士入科后,即分配至各教员一对一跟班带教,无系统培训计划和课程。以往操作考核由教学组长负责,无评分标准。

2 现行的岗前培训模式

2.1 确定分层管理理念 采用分层管理的理念,即护士长副护士长教学组长专科组长,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2 制订培训计划 包括培训目标、时间、课程的设置、教员的选择及考核等。

2.2.1 选择教材 手术室护理涉及内容繁多、教科书中的内容分散[1],随着手术室器械仪器的快速更新、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室环境流程的改善,很多手术室专科技术书籍中的内容已落后。鉴于上海市护理学会对“手术室护士适任证书”的考核教材为2005年出版、周嫣主编的《实用手术室护理》,所以此次选择的教材与其一致。

2.2.2 培训时间 新护士入科后,利用每周六的休息时间集中培训,为期3个月。

2.2.3 培训课程的安排 刚毕业的护士工作热情高,一方面要保护其积极性,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以期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2];另一方面抓好基础培训,注重无菌观念、配合意识和慎独意识的培养。重点要求护士掌握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熟悉手术体位的安置,熟练配合各科常见的中、小型手术以及常见手术与麻醉的配合。所以,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及专科理论三部分。基础理论包括手术室规章制度、各工作人员职责、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整体护理等;操作技能包括刷手、穿无菌衣、铺无菌台、各种手术体位的安置、穿针等;仪器设备的培训包括手术床、无影灯、电刀等常用设备的使用。专科理论包括各手术组常见的手术配合及仪器设备。共分为六个专科组,即普外组、泌外组、脑外组、骨科组、腔镜组、心胸外科组。此外,还增加了素质教育的课程,邀请前辈讲述我院手术室发展史及手术室护士素质要求。共计 18次课程,33学时。

2.2.4 培训教员的选择 担任岗前培训的教员为工作8年以上的全科护士,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基本为各专科手术组的组长,组织及表达能力强。对教员的要求:担任理论授课的教员需准备教案,制作幻灯片,准备本次授课内容的试卷及答案一份,上课前一周交电子版至教学组长。担任操作示教的教员制定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上课前一周交电子版至教学组长。授课教员应明确授课内容和时间,重点突出,且做到理论充分联系实际工作。

2.2.5 培训方式 形式多样化,采取理论授课和操作示范、护士练习的方式;组织安排培训基地参观,学习各种设备器械的制作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2.6 考核方式 一周授课内容在次周组织考试,考核形式为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在培训期间,除单科考核外,还安排了中期考核、终末考核及操作竞赛活动。

2.3 反馈与评估 制定岗前培训调查表,内容包括:对岗前培训的课程安排,如组织形式、时间安排、授课内容,最佳课程及可以调整的课程内容,授课教员的评价等。

2.4 制定学分卡 培训期结束后,对每位护士在培训期间及试工期3个月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以了解新护士岗前培训的成效及试工期的综合表现,评定项目包括:出勤时间、参与岗前培训次数、培训考核成绩、手术配合笔记、护理质量考评六个方面,总计360分。260分为合格,260~220分,延长试工期,延期轮转,奖金相应下调,小于220分为差,实施末位淘汰制,300分为优秀,酌情奖励,奖金相应上调。

3 培训结果

经过此次岗前培训的护士共计28人,所有护士理论与操作考核均达到合格标准。其中优秀为22人,占培训总数的78%。所有培训的护士均具备了独立的上岗能力。

4 讨论

4.1 制订培训计划的必要性 随着护理队伍的不断壮大,护理操作流程的不断完善,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由教学组长负责,培训考核难度大,结果不是很理想,存在主观性、片面性。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培训课程,对新护士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4.2 培训时间的保证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分散工作多,集中训练机会少,护士又承担了大约26%的非护理专业工作[3],如:维护器械设备、打包、处理一次性物品等,培训时间难以保证。以往的培训时间弹性大和随机性强,学习一般采取上班之前或下班后进行,缺乏计划性和连续性。新的岗前培训模式采取每周六集中授课的方式,弥补了以上弊端,不仅时间上能得到保证,也便于管理者排班。

4.3 加强师资力量 严格对教员的选拔,教学组通过对教案及幻灯片的审核及试讲,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教案,把握好教学质量。对教员提出要求,如准备试卷及答案,既形成了岗前培训试题库,又减轻了教学组的工作量。教学内容要讲求实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一般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注意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讲课方法上要因人因地而异采用重复法、现场教学法、操作演示法、讨论法等[4];教员用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和成功经验来激发新护士的兴趣,指导年轻护士实践性学习,与新护士进行资源共享,增强沟通,提高培训质量。传统培训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以经验教学为主,师徒式带教,带教老师不固定,带教内容比较随机、散乱,缺乏系统性[5];且不同的培训教员存在差异和不规范等缺点;培训中只注重手术配合的实践,忽视理论知识的培养,手术相关知识缺乏。

4.4 培训方式及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提高了护士的学习兴趣及热情,避免了以往培训模式的单一和枯燥,使考核更加公平公正。我们岗前培训理论考试共计17次,操作考核2 次,竞赛3次。合适的培训方式能提高受训者的兴趣,达到教与学双赢的效果[6]。

4.5 建立反馈与评估表 通过反馈的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以后的岗前培训工作课程设置、时间安排等更合理。

4.6 建立学分卡 对护士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定,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培养了主人翁精神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培训中,始终贯穿素质培养,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较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等综合素质[7];多运用激励机制,善于发现护士的优点,及时表扬,对于缺点,也应及时指出、纠正,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快地提高业务水平[8]。

4.7 降低了管理难度 充分调动了组长的积极性,合理利用了现有的人力资源,锻炼了其能力,使手术室形成了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队伍。

5 小结

新护士的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也是随着医学科学发展不断改进的教育工程[9]。手术室护理有特殊性,岗前适应期较长,新护士上岗一般需3个月左右[8]。这种岗前培训模式合理的利用了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对护士进行了系统、规范、全面的培训,降低了管理难度,使培训效果更符合预期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茅金宝,吴静,朱丽霞,等.三期目标护理教学在手术室的实施.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728.

2 Hohler EH.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conductive to adult learning.AORN J,2003,77(4):833-835.

3 吴欣娟,沈宁,刘华平,等.我国临床护理工作范畴岗位设置的初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4.

4 包丽梅.如何提高手术室护士素质及护理质量.黑龙江医学,2003,27(8):619.

5 毛晓萍,戴红霞,常后婵,等.手术室新护士三年阶梯式培训模式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6,4(21):316-317.

6 刘军,谭仁琼,向华居,等.手术室护士培训现状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7,7 (3):24-25.

7 陈爱初.新编医院手术室护理.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28-29.

手术室最新个案护理篇8

一、档案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

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现代化的核心与主导,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是今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档案资源信息化作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是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信息化将成为各项档案工作的重要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出路在于信息化,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将不断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二、档案保护的创新与发展

传统意义上档案保护主要是指档案库房、档案设施设备及档案载体保管保护。随着新型存储介质的不断出现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如机读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这些档案信息的记录和存储载体有磁性的和光学性的,磁性的有磁带、磁盘、光盘等不同形式。新型载体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在形成介质、利用方式、存储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以新型档案载体为对象的档案保护创新与发展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而且,它不仅要研究有效保护和保管档案载体的方式、方法,还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护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真实性与完整性。

三、管理手段创新与发展

档案管理手段包括理论手段和技术手段,即档案管理的各种管理方法、管理理论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技术成果,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具体体现,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之一。首先是要利用局域网,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充分利用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其次是要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第三是要实现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第四是要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第五是要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目前到档案馆(室)查阅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六是要强化档案现代管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通过借鉴和利用当代管理学中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档案科学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与档案工作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指导档案管理实践,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和发展,最终形成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第七是要是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要不断地将当代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和技术成果引入档案管理中,实现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自动化。

四、档案管理标准化

档案管理标准化也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严密的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档案标准化通过制定和贯彻各种标准、规范,使技术应用和分工协作有了统一的科学准则和依据,保证了档案各项工作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在档案的管理中取得最佳的效益。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共享与网络的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如各种档案数据的交换、档案信息的传递、档案资源的共享、网络平台的链接等,都需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来实现,必须通过制定和建立各类档案管理标准,形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来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各项工作的有效实现。

档案管理创新与发展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新发展,就必须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以适应持续、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要立足于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从全局性、战略性的发展高度。做出规划,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二是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现代化的管理需要现代化的人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先进科学管理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人是决定因素。要培养和引进一批专门从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工作人员,如软件开发、网站管理、系统维护人员,使之既掌握各种现代技术知识和技能,又了解档案业务,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效用。要通过技术培训手段,培养一批精通档案信息技术的管理人才,造就一支能胜任档案信息技术监督指导工作的管理队伍。

手术室最新个案护理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5年7月开展规范化管理新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现随机抽取规范化管理前(2015年1~6月)10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规范化管理措施后(2015年7~12月)1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72岁,平均(40.34±10.23)岁;其中首台手术48例,接台手术52例;产科手术63例,妇科手术37例。观察组10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73岁,平均(41.02±11.65)岁;其中首台手术51例,接台手术49例;产科手术60例,妇科手术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包括业务水平、操作规范的管理等。1.2.2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模式。制订严格管理细则,如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方案、术前术后访视制度、手术室安全核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士值班制度、护士各班工作职责等,让其做到在工作中有据可查,有章可依。为充分调动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高效且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我们制定了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2.2.1手术室工作质量考核工作质量占总分的40%。考核标准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包括护理部检查、科内护士长及科室专项工作负责人检查、护士长夜查房等。每月的科室护理质量分析会议认真总结护理质量的不足,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1.2.2.2手术室工作量考核工作量占总分的40%。①以每人每月手术站台赋予分值:诊刮,宫腔镜检查,外阴赘生物切除,胚胎移植,肿块活检等手术每例0.5分;剖宫产,无痛人流,宫外孕,开腹输卵管切除,卵巢囊肿切除,子宫肌瘤剔除,子宫次全切除,全子宫切除以及腹腔镜下的输卵管切除,宫腔镜下的电切割等每台手术每小时1分;广泛、次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切除术以及腹阴联合术等每台手术每小时2分。②对难度大,风险高的工作给予额外补助。宫腔镜手术每台补助8元;教授手术、腹腔镜等新开展手术器械士补贴10元,巡回士补助8元;安置特殊、使用高频电刀手术巡回士补助2元;抢救危重患者,每台巡回护士补助8元、器械士补贴10元。1.2.2.3职称考核职称系数占20%。对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赋予不同的职称系数,职称系数自取得人事部门颁发职称证书次月起进行变更。其中,副主任护师1.4,主管护师1.2,护师1.0,护士0.8。赋予不同的职称系数,职称系数自取得人事部门颁发职称证书次月起进行变更。

2讨论

护理人员每天承担着大量的工作,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并且不固定的工作时间等因素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处在高危的状态中,致使手术室中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5]。在手术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有必要采取规范的管理办法,以确保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高低对患者有重要影响,高效率的护理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进而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手术室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促进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质量,进而提高护理服务水平[6,7]。手术室护理人员依据规范化管理中的各项服务规章制定和各项规定及时自我调整和改正,尽最大可能提高其自身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同时定期组织规范的专业知识、技能考核与培训活动,采取竞争和奖励机制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等。本研究总结妇幼医院手术室实施规范化管理新模式,采用能级原则与记分制,体现了对人的肯定、尊重与信任,经济利益直接同记分制挂钩亦是按劳分配的体现,利于让被管理者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与新模式开展前对比显示,开展后首台手术的准时率、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显著增高,手术的接台时间缩短,每天手术间台次增加,实现有限人力物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综上所述,影响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较多,在手术过程中应给予充分重视及制定相对应的规范管理制度让护理人员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从而解决护理人员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提高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护理水平,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医疗形象。

作者:潘明

参考文献

[1]刘文峰,熊果平,宋伶俐,等.妇幼医院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安全管理方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0):161-164.

[2]贾志阳,李红霞.郑州市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抑郁和健康相关工作效率低下的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20):2874-2875.

[3]董丽敏.妇科门诊手术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度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1):9-11.

[4]谢婉花,周军,刘莉.追踪法在妇幼医院JCI认证中的实施与案例分析[J].护理研究,2014,10(28):3690-3692.

[5]张可.腔镜手术护理管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5):1-6.

手术室最新个案护理篇10

【关键词】 循证护理;手术室;实习护士;带教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65-01

循证护理(EBN)模式具体指的是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现有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者个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临床经验,结合被护理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的一套完整的护理服务方案[1]。该项护理服务方案的核心内容是运用现有的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广大临床患者提供服务[2]。本次研究对92名我院手术室实习护士在带教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8月――2011年10月抽取92名我院手术室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护士均为女性,护士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8±0.5)岁;大专生29名,中专生17名;实验组护士均为女性,护士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6±0.4)岁;大专生31名,中专生15名。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学历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带教方式 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带教。

1.2.2 实验组带教方式 采用循证护理理论进行带教,主要被容包括:(1)教学准备;(2)教学过程:①指导实习护士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寻找临床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②师生共同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检索相关文献,寻求理论追求;③以小组形势进行共同讨论,根据循证的具体依据,对护理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判断,将所获得的有关术前插导尿管的护理研究系列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对各项研究的设计方案、统计学方法、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系统评价;④将所得实证与临床护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应用最佳证据与患者的实际相结合,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⑤协助护理人员实施有效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动态监测;⑥与实习护士之间共同总结此次护理过程中所获取到的一些知识,对其优点给予肯定,发现不足之处,循序渐进的进行改进处理[3-4]。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理论和实践考核的平均得分、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带教期间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χ±s)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P

2 结 果

2.1 理论和实践考核的平均得分 对照组实习护士理论考试得分为(85.07±3.68)分,实验组实习护士理论考试得分为(93.16±4.25)分,两组理论考试得分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 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带教期间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对照组实习护士中有39名对带教模式感到满意,满意率为84.8%;实验组实习护士中有45名对带教模式感到满意,满意率为97.8%。两组实习护士带教模式满意度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临床传统的护士带教方法,通常情况下只重视教好和学好,忽略可对护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循证护理打破了传统的护士带教思维和模式,要求护生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和不断的临床反馈中不断的学习,使使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对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程序、方法和思路和应急处理方法有整体掌握。在带教过程中应该鼓励护生提出各种问题,并寻根溯源地回到其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护理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对新的护理观、综合素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其成为符合社会和临床需要的新型护理服务人才[5]。

参考文献

[1] 王志霞,赵玲.对手术患者术前留置导尿时机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1(15):123-124.

[2] 孙海玲,赵岩,郭清阳,等.老年男性患者术前留置导尿时机的选择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0(11):133-134.

[3] 赖梅,陈少娟,黄西妹,等.手术室开展麻醉后留置尿管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院,2010,14(19):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