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科论文十篇

时间:2023-08-17 18:12:52

初中生物学科论文

初中生物学科论文篇1

在目标的要求达成的层次上有差异。在促使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方面,小学科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初中生物课程侧重于对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倡导探究性学习方面,小学科学课程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生物课程则力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见这两门课程的关系,既是一种传承,又包含了发展,体现了相互相承、螺旋上升的特点。那么如何把握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策略上合理的衔接呢?

二、初中生物和小学科学在衔接方面的一些尝试

1.设计梯度合理的内容设计根据一些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比起小学生思维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思维由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到抽象思维,抽象的思维虽已有很大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直接作支持,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学生思维仍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根据初中生心理发育的特点,遵循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逐步到抽象,从易到难,从部分到整体的递度合理的设计。例如,“尿的形成”这个知识点,我是这么设计的:我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组织学生由表及里的观察真实的猪肾脏,形成对肾脏真实完整的宏观认识,再由颜色启发学生猜测肾脏内部形态结构,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展示肾脏中肾单位显微结构,再将肾单位显微结构转换为模式图进入肾单位结构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微观认识。最后利用一个组装游戏强化肾单位结构。完成肾单位结构教学,实现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然后指导学生观察肾单位中两处毛细血管,根据学过的知识毛细血管利于物质交换,那么血液在流经这两处毛细血管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合作分析表格资料,通过指导学生横向比较不同结构中液体成分,依次得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及肾小管对原尿有重吸收作用的结论。在分析数据的同时,利用自制演示实验(带网眼的小盆过滤大小不同的豆子)帮助学生理解过滤的含义,再通过过滤动画明确血液过滤的成分,用数据原尿180尿液1.5的巨大差异凸显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突破肾单位功能这一重难点,实现从结构到功能的认识过程。通过这样有梯度的内容设计,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把课本当作传授生物学知识的载体,更通过对初中生物课本的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方式,获得启迪和教益,提升学生的生物素质。

2.开展多种多样教学形式,激发、保持和巩固学生的生物兴趣如上文所说,因小学科学因其内容和目标等原因,故其教学活动多采用形式多样的各类游戏及趣味探究,而初中生物因为其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知识的密度有很大增加;所以,课堂信息内容大,教学节奏快,同时比较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也在有意渗透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何延续学生小学科学课中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也是初中生物与小学科学衔接的一个问题。为了激发、保持、巩固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应当开展多样的教学形式。根据教学类型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选用不一样的方法,即使同一节课,也不能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具体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开展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各种学习方法的指导。就这样,在各种教法和学法的相互配合中,学生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获得各种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自然参与到生物学习探索之中。

初中生物学科论文篇2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冬.关于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版),2011(1).

[2]杨茜.浅谈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8).

[3]马淑霞.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14).

[4]刘闯,陈娟.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10).

[5]邵永刚,赵林川.构建互动生物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6:54-56.

[6]杨滨,任新英.基础教育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06:71-77.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蒋丽丽.浅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说”[J].新课程导学,2014(20).

[2]张俊梅.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11).

[3]赵晓君.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之我见[J].关爱明天,2015,(1):161-161.

[4]赵秀娟.浅谈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5):343-343.

[5]钱顺虎.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3(5):173.

[6]郭荣满.关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与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60-61.

[7]田庆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浅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1):285-285.

[8]杨美晶.边疆地区初中生物学实验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生物学教学,2009,34(8):53-54.

[9]刘宏.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

[10]黄胜.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

[11]孙炳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策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2).

[12]曾瑞清.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83).

[13]刘欣.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2(57):148-149.

[14]谭启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b,2011(12):28-29.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徐芳英.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69.

[2]黄敏.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1).

[3]黄鹤.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王飞.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

[5]黄月欢.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2).

[6]谢小荣.重视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9-10,17.

初中生物学科论文篇3

基于对初中学生的生理发育和智力发展特征的充分关注,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初始阶段的物理学科知识内容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生动直观性,以及趣味性,帮助初中学生在最初开始接触并学习初中物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时点。就建构起对参与物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活动的充足而稳定的兴趣。物理学科作为典型的实验性自然科学学科,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实验性教学内容在教学呈现过程中的完整性,清晰性,以及透彻性,教师要在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向学生完整展示物理探究实验的实施过程,在帮助学生切实感知科学知识探究发现过程中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要严谨细致的科学探究精神。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效改观了我国初中物流学科实验演示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路径,有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实物演示与多媒体演示比较展开简要论述。

1.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课的特点分析以及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1.1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课的特点分析。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课具有生动、直观的基本特点,能够有效诱发初中学生参与物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初中参与物理学科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在日常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向学生直接呈现特定物理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学生对抽象化物理学科概念,以及物理科学规律的理解感知水平,而且部分操作步骤和实现条件简单的物理学科演示实验,还可以作为学生课后演示练习环节过程中的应用项目,并以此促进初中生基本动手操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1.2 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的学生,本身处于十四岁和十五岁的特殊年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状态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混合发展阶段,同时在思维认知层次,存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混合并存的特征,因而教师在开展实际化的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直观经验作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基点,要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增加演示实验的引入数量,并不断提升演示实验的质量。

2.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实物演示与多媒体演示的差异比较

2.1 学习接受者角度的比较。照而言,实物演示比多媒体演示具备更加充分的直观性和真实性,能够给初中学生在开展物理学科基本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展示更加客观真实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而且学生在完成演示实验过程的观察实践之后,往往会对观察过程中感知的现象,以及动态变化过程,建构及其深刻的内在认知印象,即使是教师演示实验过程中未能成功取得预期的实验结果,往往也能在教师的理论启发以及原因分析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帮助学生清晰认知演示实验活动未能顺利取得预期效果的基本原因。并以此提升学生针对物理学科探究实验误差现象,以及实验失败原因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科实验演示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多媒体演示教学方式的大量运用,极易引起学生在长期的音视频内容的收看体验过程中,产生较为严重的视觉疲劳以及心理倦怠,因为在多媒体演示实验的教学呈现过程中,物理学科实验探究活动在初中生的视觉观感,以及心理认知接受层次都是虚拟的,而且在虚拟化演示模式的应用背景下,无论是实验者的操作步骤,还是实验过程中取得的具体实验结果,都堪称完美,因而也就给初中学生开展实验误差分析,以及实验失败性原因分析,带来了严重的观念认知阻碍。

2.2 演示效果的角度比较。从演示活动实际取得的效果层次展开比较,在多媒体演示模式下,实际展现的实验现象往往更明显。而实物演示教学模式相对具备更加充足的直观性,因而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切实将多媒体演示与实物演示模式实现有效结合。在实物演示教学模式之下,由于本身需要实施一定程度的人为因素操作参与行为,因而难以避免地会遭遇实验现象不够清晰,以及实验误差表现程度较大等不良局面,与此同时,受初中班级教室空间环境特征因素的直接限制,在实物演示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只有教室中的前排学生能够看清楚实验的演示现象,给班级中处于后排位置的学生造成了明显的阻碍,而在多媒体演示的条件下,势必能够有效改观上述不利局面,为所有学生实现对演示实验现象的直观感知构筑充足的支持条件。

初中生物学科论文篇4

摘要:初高中物理教材的衔接对于师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司南版”初高中物理教材为例,从教材编写的理念、内容和体系的设置、教学策略的延续以及版式和栏目的安排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在传承、扩展上凸显着教材衔接的螺旋上升性。

关键词:教材:衔接: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2)2(s)-0001-4

初、高中物理教材的衔接一直是一线教师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近年来物理教材的选择更加自由,经常出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在不同的学段使用,导致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把握教材的变化,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本文以“司南版”物理教材为例,希望从该套教材的衔接出发,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1教材理念的衔接

从教材的编写理念上,“司南版”初高中物理教材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材设计的出发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体现教材的设计。无论是八年级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中,对三维目标从“走进神奇”到“探索之路”,继而“站在巨人肩膀上”一一的展示:还是必修绪论中“撩开物理学的神秘面纱”里,“物理学与自然规律”、“物理学与社会发展”、“怎样学习物理学”、“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无不体现着对新课程下物理课程理念的充分融人。

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初高中教材都体现着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促进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初中八、九年级的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专门的一节以科学探究做为节名,体现着新课程下对科学探究的注重。高中教材中,虽然在节名上不再出现“科学探究”的文字,但是在对关键概念和规律的解析上,仍然凸显着对科学探究的重视,其主要以“实验探究”的段标或“实验与探究”的栏目来呈现。总的来说,“司南版”初高中教材一以贯之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追求。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物理的时代性。既融人了现代科技的内容,又讨论了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还探究了物理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呈现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如:在八年级第三章第三节“超声与次声”中,不仅有“蝙蝠发出的超声导航”,同时也包括“超声探测鱼群”、“超声诊断仪观察母体胎儿情况”等关于学科渗透、sTS的内容。同样,在高中必修2教材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三节“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中,就从“古希腊人的探索”、“文艺复兴的撞击”、“牛顿的大综合”、“对太空的探索”等内容设计上体现着该套教材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总的来说,在理念上该套教材较为统一地实践着新课程对物理学科的要求,在物理知识与技能、探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科技进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终身发展以及科学观等方面有着统一的设计和延续。

2教材体系和内容的衔接

初高中物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中物理的学习以义务教育物理为基础,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物理进行延伸和拓展,再通过选修模块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获得螺旋式的发展,最终建构其知识框架。

在体系和内容上,“司南版”教材的衔接也很注重螺旋式的发展。初中教材根据课标按照“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设置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多彩的光、熟悉而陌生的力、力与运动、密度与浮力、压强、机械与人、小粒子大宇宙、从水之旅谈起、内能与热机、了解电路、探究电路、从预测家庭电费说起、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电从哪里来、走进信息时代、材料世界、能量和能源”等二十章。从体系来说,基本上延续了光、声、力、原、热、电的结构划分,也融人了主题式体系的特点,有一定的学科内和学科间综合。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材在必修模块中。主要从“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这五个二级主题来组织教材内容。包括“撩开物理学的神秘面纱、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与运动、功和功率、能的转化与守恒、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相对论与量子论初步”等十二章的内容。从内容来说,高中物理在知识水平、内容深度及难度方面较初中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从对初高中教材体系设置上的比较(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该套教材在编写体系上基本上进行了传承。从运动展开整个力学的研究,进而描述力、再将力与运动联系起来,再到机械和能量,这种初中铺开、高中升华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体现着认知心理学从实践到理论再到思维的飞跃过程,更能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的深人和层次。

从对该套教材知识体系的梳理可以发现。在教材内容上,初高中之间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高中扩充了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量子论等新内容。但是这种差异依然存在着紧密连接,分层递进,高中内容是初中内容的扩充和深化。从现实对比中,可以看出该套教材在内容体系上的衔接非常自如。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初高中教材都有该节内容,初中八年级以“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为节名,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两个段标的内容,主要希望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而在高中阶段则直接以“牛顿第一定律”为节名,包括“力与运动状态、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的惯性”三个段标,从段标的设置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初高中内容的传承。也能体会到初高中内容的衔接,高中主要从运动状态变化的角度去反思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体现着力与运动相结合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高中物理对力的矢量性的要求。

总的来说,从对“司南版”初高中教材编排体系的研究可以看出,高中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螺旋性,是一种往复提升的创设,而这种衔接更适应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

3教材在教学策略上的衔接

“司南版”物理教材非常关注师生的教学策略问题,在教材的编写中体现着目标教学策略、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

“学习是知识的建构”的观点是当前教学理

论中一个比较主流的观点,其强调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复杂性等。因此,在“司南版”初高中物理教材上延续着对学生问题解决与推理分析能力、记忆与构建知识的结构能力的要求。

3.1重视探究学习

科学探究是建构主义学习方式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这种以问题解决为基础的学习是当前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极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司南版”教材中,对科学探究的关注尤为突出。在八年级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专门的一节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各种能力――“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培养学生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的能力、“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则以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为主、“科学探究:摩擦力”以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为重、“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培养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在每章节的科学探究中,教材渗透着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要求,充分体现着探究教学问题、情境的核心要素。

在高中必修物理教材中,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也非常突出,比如在“动能的改变”一节中需要通过“实验与探究”去认识“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教材中就以“设计实验、实验方案、记录并分析数据、由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等环节来体现探究的内涵。

虽然与初中科学探究中以探究的要素来进行设计有所差异,但是更体现着初高中教材的衔接性。高中探究的整合和深入,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本质,使他们获取科学探究的能力,但是该能力的获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初中探究要素的掌握上深化,所以这种基于问题的探究学习策略,在“司南版”的教材上非常明显。

3.2重视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这也是当前物理教学中非常受人关注的一种学习方式。“司南版”物理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无论是初中阶段的“交流与讨论”还是高中阶段教材中的“讨论与交流”栏目,都体现着讨论式合作学习的要求,这种让学生对某一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实施自我教育,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目的的教学策略在整套“司南版”教材中也反映得较为明显,比如:九年级教材中让学生交流与讨论“什么情况下蒸发快”、“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节水的方法”等,充分体现着对初中生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交往意识的培养。此外,高中必修2教材中讨论与交流”重力做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有关吗?”、“跳水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问题”等则从更高要求的思维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演绎、分析等思维能力。而这种以栏目的形式体现教学策略的方式,也体现着该套教材教学策略衔接的巧妙性。

当然,该套教材也体现着重视自主学习和STS学习策略的思路。比如:“请提问”这个栏目就体现着需要学生自我监控、自我管理的元认知培养要求,对于学生来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一种开放性的设计,并没有太过统一的要求,这种模糊的要求反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丰富多彩的STS内容学习也是该套教材非常凸显的部分,比如:“能量和能源”一章中“能源与社会”、“开发新能源”;“走进信息时代”一章中“让信息飞起来”、“踏上信息高速公路”:“内能与热机”一章中“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从水之旅谈起”一章中“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等内容无不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新理念和新策略。

总的来说,在教学策略的延续上“司南版”教材非常协调,这也为学生和教师的学和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通过不同学段教学方式的衔接更能帮助学生体验新课程下对其进行三维目标培养的要求,也有助于其形成学和教的新策略,从而达成教学相长的目的。

4教材栏目和板式的衔接

教材的板式是教材的外观呈现,美观、新颖的版式设计应该体现艺术性,这样才能给学生视觉和美感的冲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司南版”教材在板式设计上非常统一。首先它们都有统一的“司南”图标,模式上较为一致的精美图片,板块栏目的分割,这些都能让人感觉到从外设上物理学习的统一性。

需要强调的是在栏目的设置上,初中教材设置了如“探究点拨”、“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迷你实验室”、“信息窗”、“加油站”等丰富多彩的小栏目。这些栏目的内容具有强烈的互动性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有趣、有用的物理。

而在高中教材上,设置的栏目有“讨论与交流”、“方法点拨”、“信息窗”、“作业”、“迷你实验室”、“拓展一步”、“例题”“请提问”、“实验与探究”。这些栏目与初中教材中的栏目有的完全相同――“信息窗”、“迷你实验室”、“作业”、“请提问”、“例题”;有的似曾相识――“交流与讨论”、“方法点拨”、“拓展一步”。其实,这些都说明它们存在一定的传承和改革,这是因为有的栏目如“加油站”和“拓展一步”,其实从功能上较为接近,但是从语言上他们各自更具有针对性,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别占主导地位的不同学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具有其语言风格的教材,所以这种栏目上的衔接对教材的整体性发展而言是非常有益的。总的来说,初高中物理教材的衔接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课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材的衔接来减小学生初高中学习之间的坡度,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这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物理8年级[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

初中生物学科论文篇5

初试参考书和复试参考书相同。复试参考书目::《国际关系史》(上,下)王绳祖、何春超著,法律出版社;《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国际关系评论》朱瀛泉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第4、5、6辑《国际关系史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不接受单独考试。A组(01方向-05方向)招生5名;B组(06方向-12方向)招生19名。 02 美国对外关系 03 亚太国际关系 04 当代国际问题研究 05 国际关系理论 06 英国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64 德语 或 265 法语③647 世界史基础 复试科目:1013 世界史(含专业英语);1014 综合面试

初试参考书和复试参考书相同。复试参考书目:世界史》(6卷本)吴于瑾,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或《世界史纲》(上、下)马世力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或《世界通史教程》(3卷本)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不接受单独考试。A组(01方向-05方向)招生5名;B组(06方向-12方向)招生19名。 07 美国史 08 欧洲学 09 现代化比较研究 10 英联邦发展研究 11 欧洲文化史 12 犹太文化史 13 南海周边国家研究 060200中国史  34       01 先秦社会与历史文化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43 中国古代史基础 复试科目:1005 中国古代史;1006 综合面试

初试参考书和复试参考书相同。复试参考书目:《中国通史教程》,姜义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新编中国通史》第一、二册,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不接受单独考试。A组(01方向-09方向)招生11名;B组(10方向)由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负责招生,单独排名,招生3名,联系电话:83592758;C组(11方向-17方向)招生21名。 02 秦汉史 03 魏晋南北朝史 05 宋元史 06 明清史 07 历史地理与地名学 08 中外关系史 09 海洋史与海图史 10 中国思想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44 中国思想史基础 复试科目:1007 中国思想史;1008 综合面试 初试参考书和复试参考书相同。复试参考书目:《中国思想史》张岂之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不接受单独考试。A组(01方向-09方向)招生11名;B组(10方向)由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负责招生,单独排名,招生3名,联系电话:83592758;C组(11方向-17方向)招生21名。 11 中国近现代社会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45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 复试科目:1009 中国近现代史;1010 综合面试

初试参考书和复试参考书相同。复试参考书目::《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编中国通史》第四册,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不接受单独考试。A组(01方向-09方向)招生11名;B组(10方向)由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负责招生,单独排名,招生3名,联系电话:83592758;C组(11方向-17方向)招生21名。 12 中华民国史 13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4 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史 15 中国现代化研究 16 当代中国研究 17 台港澳事务 060100考古学  12       01 古文字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63 考古学基础 复试科目:1001 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1002 综合面试

初试参考书和复试参考书相同。复试参考书目:《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新中国考古五十年(1949-1999)》文物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初中生物学科论文篇6

关键词 教学;化学;生物知识应用

在一线学校调研期间,发现教师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导入较为生硬,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新课中部分内容在生物课中已经学到过,为什么不可以用生物知识作为桥梁导入新课呢?通过后续调研,又进一步发现有许多化学知识点与生物学相联系。所以,将研究方向锁定在生物化学两学科的联系上,为便于研究进行,以调研地区使用的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和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为研究对象,从两者知识联系出发作对比研究。

通过网络搜索及资料库查询发现对生物和化学两科目的知识联系研究集中在应试备考领域,而在教学领域,对生物、化学知识联系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试图通过研究得出新的化学备课新模式。

一、初中生物学与化学的课程编排联系

调研地区义务教育阶段采用“五四制”教学模式。“五四制”与 “六三制”相比较,其优势在于可以将大量知识点分散到四年教学时间中去,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优化学生知识基础,对于化学教师而言,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新教学实践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初中生物课程按照要求利用初一到初三三个学年的时间进行授课,在初三下学期进行总复习,准备结业考试。而初中化学课程则要求在初三初四两年授课,在初四下学期进行总复习,准备中考。

众所周知,化学与生物、物理、地理这三门学科之间的知识都有互相关联的地方。仔细分析,生物和地理同时在初一开设;化学与物理同时在初三开设,想要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化学有很大难度,例如:化学第一单元学习天平的使用,物理却要到初三下学期才学习质量及物体的称量;化学第二单元学习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却要到初四才学习热学知识。初中地理与化学联系最为紧密的只有水循环和环境保护,而且地理课在化学开设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结业考试。所以在生物、物理、地理三门课中,对初中化学最具有铺垫作用、可以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去的只有生物学科。

现在的新课程标准教材与课改前相比,知识的系统性降低、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不论是生物教材还是化学教材,知识体系编排都脱离传统编排逻辑,趋向于社会中心的课程观。

需要做出说明的是:在开设化学课之前生物科已经学完了第五章,即生物前五章内容均可直接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去,生物第六章的教学与化学第一、二单元的教学同步进行,部分生物知识也可以应用于化学教学。

二、初中生物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应用

毫无疑问,在理化生这三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生们最先进入的是生物实验室,也是在生物实验室最早接触到实验室注意事项。自从我国引入西方的科目划分体系以来,“生化不分家”的提法一直延续至今,生物通过显微镜探究生物的亚微观结构,化学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实验室是生物和化学两个学科不断发展的基础。初中生物知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走进实验室,认识实验室的布局,了解实验室学生安全守则等;

(2)进行实验前的准备、试验后的仪器及材料处置;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的注意事项及步骤;

(4)生物第二章第一节所涉及的显微镜的使用在化学初三第二章水的人工净化部分的应用……

2.在化学理论教学方面的应用

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逻辑顺序,化学方面: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生物方面:物质组成细胞器,细胞器组成细胞,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生物圈。两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生物学中,构成细胞的物质,种子的组成等均涉及化学物质的分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涉及到了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内容;人体消化系统部分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分。诸如以上的例证不胜枚举,为便于阅读将研究结果列入下表。

表格以鲁教版初中化学(54制)目录为底本,在章节后列出了联系到的初中生物学章节编号。与生物知识练习较少的化学章节未显示在下表,为便于数据分析:按“章号.节号”编号,例如第四章第二节编号为(4.2)。

初中三年级化学教学中可以应用的生物学知识

初中四年级化学教学中可以应用的生物学知识

三、初中生物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溶液“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是化学学科第一次涉及到计算,将该节课与生物学知识点“质壁分离”相结合,导入案例如下: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一点生物学的知识。(“化学课上复习生物?真的么?”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板书:植物细胞)谁可以告诉我植物细胞的结构?

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师:回答的非常好。我们还学过质壁分离,谁又能告诉我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什么?

生:浓度差(引导学生回顾浓度的概念,将生物学知识成功前移到化学课堂上来)

师:很好,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如果100g水溶解10g食盐所得的溶液刚好可以使一个细胞处于发生质壁分离的边缘。同学们考虑一下:细胞质的浓度是多少?(仍然是生物学内容,但已经引出了课题“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鲁教版初中化学(54制)教材和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54制)教材的对比研究,从课堂编排和学科知识结构出发论证了将生物学知识引入化学课堂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无论是从新课的导入方面还是知识点过渡方面都可以引用生物学相关知识,弥补单纯使用化学教学法的不足。另外,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引用化学知识,如上文案例: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求知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展示出教师博学的一面,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增强教师自信,从而提高教师的授课热情。

另外通过对两部教材的分析,两门学科知识虽联系紧密,但相互之间缺乏照应,在进一步的课程改革、学科融合方面需要加以调整。通过对化学教材的分析还可以看出,前后只是逻辑性不强,从知识中心到社会中心的过渡略显形式化,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应加以改进。

要将生物学知识成功的运用到化学学科教学中去,需要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生物知识储备,在教学之余,多与生物教师交流,互通有无,阅读基础生物教材,提高授课水平,遵循并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贡炳臣.化学教学中和生物学联系的探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06):61.

作者简介:刘志彬(1989-),男,山东滨城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化学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科论文篇7

【关键词】初中学生有效学习物理教学

一、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上学习低效的原因

1.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脱节

物理学科兼具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特点,缺少任一部分都会使教学过程不完整,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大多数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往往比较关注理论知识的传输,在教学中不断要求学生读、背各种物理概念或者公式,却忽视了物理实践的重要作用,没能将具体的概念或公式形成过程在实践中演示出来,甚至会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直接跳过一些必须讲解和参与的实践环节,致使学生的脑海中普遍缺乏具象的物理思维,在进行实践操作时也总是瞻前顾后、丢三落四,以至于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起步阶段,不能获得有效的发展。

2.物理学科难度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初中物理学科是学生们面临的最具抽象性的一门课程,再加上学生都会有畏难心理,如果教师没有给予正确的疏导,学生们很难跨越心理障碍,进行有效学习。物理学科本身的难度和教学方式的单一、无趣,对学生的学习自信无疑是一种打击,学生们常常会觉得从课堂上得不到任何与自身有关的信息,也无法从中收获成就感,即便再努力也克服不了心理上对物理学科的排斥,大大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二、在物理课上促进初中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

有效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个人的进步与发展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自主探究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收获到学习的成果、感受到学习的趣味,产生深入学习的心理,并能够在之后的学习活动中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效果。

1.引进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翻转课堂是将课上和课下的学习环节进行了调换,有利于学生在课下预习的同时明确学习目标,把握重难点知识,并借助其他资料的帮助来理解和认知物理知识,并在消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初中物理课上采用翻转课堂的策略,教师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真实体现,有助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讨论、反思和总结等行为来深化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在课下学习和课上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物理眼界可能会随着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转变,通过查找资料、探究实验、分享经验等完善自己的认知,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和联想思维,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的挖掘,形成科学严谨、格物致知的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有效性。

2.增加实验环节,引导学生领略科学魅力

物理实验能够将某种现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增加物理学科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去感受物理世界的美妙。在初中物理课上,教师可以将公式推导和概念讲解的过程简化,按照其具体内容增加合理的实验环节,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操作流程、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不断优化和完善本组的实验过程,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将物理现象的形成过程熟记于心。实验环节不仅让学生走进了科学实验的世界,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其思维的缜密性也是一种锻炼,且完善的实验流程需要学生不断反思和改进,这又为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提供了契机,使得学生充分掌握物理学科的核心内容,促进有效学习。

3.关注合作学习,优化物理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的最佳途径,能够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习的成效。在设计初中物理学科的课后作业时,教师要遵循“精”、“简”两个原则,即物理题目既要精确、精细、精妙,又要简短、简洁、简明,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因此,物理教师要在作业上体现教学的亮点,可以采用图文结合、实践性强、角度多样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一起集思广益,不断发散思维来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这期间互相学习和借鉴,将多种思路有效融合,遵照最佳的解题路径。在完成有内涵又充满妙趣的物理题目时,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也越来越好。

初中生物学科论文篇8

【关键词】教学特点;中学物理;物理教学

1 中学物理教学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从物理概念转变为物理量开始,它利用种种数学表述手段为理论与实践开辟道路,使物理学的结论可随时加以严格检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如果有人问:“人靠什么能力来解决问题?”回答肯定是:“靠逻辑思维能力”。在思维品质的诸多能力中都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的辅助,它是其它能力结构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思维品质的核心。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既存在于客观事实,又有高度的抽象性、精确性、逻辑性和严密性。比如在力、物体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章节中,其逻辑思维形式是指逻辑中的“物体受力”、“物体运动”、“受力与运动”两者的关系,在这几章中,二者之间的关系贯穿整个力学知识。事实上是关于逻辑思维统率着二者之间的技能与技巧,由此我们不仅是要让学生体味到物理逻辑思维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物理逻辑思维的过程,使物理思维达到自由的升华,也是产生物理美感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文化知识,提高了科学素质,而且学会了辩证法,这些极大地激励了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既要着眼于知识的传授,也要看到传授学习方法的重要,对培养学生具有今后自我发展和永远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起到“点金术”的作用

2 物理教学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主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等三个维度来实现课程目标,这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一种飞跃。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清晰完整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善于通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为了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改变学生过多地被动学习,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在物理教学中应十分重视科学探究活动。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与技能,体现其中的曲折与乐趣,体验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与科学的结果相比,教学中的探究更重视的是科学过程,因为探究活动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物理课改新理念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习物理一定要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

学生感到物理是亲切、实在、有用的,从而用心去探索和认识物理规律,并尽量把认识到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体会物理学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并追求二者的初步融合,是初中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核心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应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始终,甚至是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当然在教学组织方面要尽量做到恰如其分,巧妙严谨、润物无声,不能生硬和造作。

参考文献

[1] 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 1 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 2003.4

初中生物学科论文篇9

论文摘要: 初中物理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能够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实现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目标,改变被动的教学方式,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从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出发,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经历,达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终的培养。

物理课是八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而的一种新奇,“热”的时间是短暂的,如不及时深化学生们的兴趣将慢慢淡化。这就要求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收到的效果也不相同。本文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探究性学习是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并通过主动的探索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探究”可以看作教或学的过程。探究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课堂探究式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谈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强调以教材中的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

二、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要素

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包括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交流与合作。某些探究过程可能只包括其中的几个要素,而且也不一定按上面呈现的顺序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方法与过程的理解。

三、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技能的发展

施瓦布曾解释说,通过探究教学涉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它包括如下五方面探究技能的发展:确定和界定问题、建立假说、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并作出有意义的结论。需要遵循以下基本程序:(1)给学生呈现调查研究的领域和方法;(2)明确问题,确定研究中的困难,困难可能在于数据的收集和解释、实验的控制和推理等;(3)思考问题,提出假设;(4)思考解决困难的途径、办法或是重新设计实验,或用不同方式组织数据;(5)导出结论。

作为探究的科学则涉及使人对科学的认识超越仅是事实的集合,从而把科学作为人类认识的一种手段来对待。作为探究的学强调科学也可能出错,处在不断地自我修正与完善过程中,而不是不可能出错,永远正确,封闭保守。也就是说,作为探究的科学是怀疑性的而非教条式的,是不断变化而非僵化静止,它不是关于世界的终极真理而是在特定时间里对世界的最充分的解释。

四、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物理模式的建立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一个已经实现高度量化、能把具体的物质同抽象的数学有机结合起来的分支,它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所具有的完备性是自然科学的其他的分支所没有的,也是纯数学所没有的。物理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取信息,自主处理信息,从而得出物理规律。但是,我国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从城市学生的角度出发,涉及到与农村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内容很少。从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来看,许多经验材料的积累和物理学发现都是来自大量的科学实验,并且越来越依靠实验方法。物理理论的重大突破,归根结底都是来自物理实验上的重大发现及新事物和旧理论不断产生矛盾、不断斗争的结果,物理学主要是在理论和实验事实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人们在进行物理研究时,总要“建立和运用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的运用和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过程。

五、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应强调的几个方面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中应强调:(1)情境性。教师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达到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实现教学目的。(2)激发性。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经验联系起来,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建构新的学习内容,面对新的问题能够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建构起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结构。(3)交互性。鼓励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学习者的相互交流,达到对新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全面的理解。(4)民主性和协调性。某些情况下,如果几个人对同一事物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观点,教师就应带领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讨论、探究。(5)统一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统一的理解。

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优缺点

一些学者对探究教学的优缺点开展调查研究。部分研究表明,这时的探究教学也存在着种种不足:教学进度缓慢、耗时、需要大量的教学材料和设备、课堂教学秩序混乱、仓促完成教学任务、探究本身具有模糊性难以实施、结果难以控制,再加上大多数测验重视对事实的记忆,而忽视科学方法和技能以及调查研究策略的考核。

总之,运用探究式教学还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心得和视野,加深了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对当前物理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11

[2]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3]张崇善.课堂探究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4]李善彪.物理教学中认知建构模式的思考与探究[J].青海教育,2003

初中生物学科论文篇10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科学;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93-01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最为活跃、行为最为叛逆的阶段,同时,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使他们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科学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它同工业、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密切联系,对我国的四化建设能否迅速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初中科学课作为初中生入门理科的基础课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让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气氛活跃,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而不应该只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知识的单一传授。

1.初中科学教学问题分析

1.1教学方式单一。当下,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常常只重视对科学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忽略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倡导探究、合作与互动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注重备课和面向全班讲解,强调按部就班地学习和通过做习题反复训练;学生则主要是听教师讲解,注重个人领悟和记忆,缺乏互动、合作与交流。在某些初中的科学课堂中,教师注重学生是否能过记住科学知识,而没有对学生的理解、学习过程加以重视;另外,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教师在提问,学生在回答。这样的教学是枯燥的,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的分层教学未实行,对于优差学生一概而论,极大地损害了差生学习科学的信心与积极性。

1.2教师思维难以适应。传统的初中理、化、生、地教学内容,涉及到的自然关系基本上是因果关系,使用的方法基本上是单因子分析,呈现给学生的理论基本上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出现。科学课程则不同,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综合的、千变万化的自然图像,由此出现了许多不确定性的问题。特别是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和设计方案、收集证据、作出判断、进行评价和表、达交流。而这,也对教师思维能力的转变提出了新的挑战。

1.3学生问题意识不强。在某些科学课堂中,教师几乎一直在讲,学生没有机会来提问,或者说学生不敢提问。在一些没听懂或者没学会的问题上,学生往往因为不敢提问而造成知识点的错误或者遗漏,导致学生的科学学习积极性下降。长此以往,学生将会越来越不会提问,不敢提问,这是及其不利于学生的科学课程学习的。

1.4教材墓础性不强。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初中科学使用的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这套教材的表格和图片比较多,而文字信息太少,许多关键性的结论都以留白的方式出现。编者的意图是好的,想充分体现科学的探究性。但由于过于强调探究性,而忽略了教材的基础性,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2.1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物质和变化,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着大量与科学内容有关的素材,如燃烧和燃料,溶液、酸、碱、盐、有机物和各种材料等;又如:在做馒头时,为什么面发酵了要使用纯碱,而面不发酵要使用面起(小苏打),/新购买的铝壶在烧水时,为什么水接触的地方会变黑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科学教学的素材。将这些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教会学生对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2.2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育人理念。教师要站在提高民族素质和加速四化建设的高度,确立新的教育思想,转变育人理念,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与教好科学课结合起来,并把这种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将育人作为自己搞好科学课教学工作的立足点。服务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热爱学生,做到教为学服务;其次,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着眼于学生的会学和学会,给学生以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最后,教师要运用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观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实验和各种教具,课余时间积极辅导学生,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3融合式课堂教学。当今社会讲究可持续发展,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同样可以渗透可持续思想,促进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在融合式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巧设学习榜样,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与竞争意识,争相向榜样学习。这样,学生将会跟随教师的脚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另外,还可以利用游戏和创新型实验来帮助学生学习科知识。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依托的学科,教师可以创新地利用游戏与实验来帮助教学。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治简易的传声装备,便于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在讲解生物链问题时,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生物,进而理解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教师要不断充实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关注初中科学教学领域的研究动态与成果,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不断总结和丰富教学经验,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科研)创造型的高素质教师。参考文献:

[1]张晶莹,胡兴昌. 提高初中科学课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A]. 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大学工作委员会.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大学工作委员会:,2009:4.

[2]钱彩凤. 关于初中科学课教学的思考[J]. 考试(教研版),2009,07:6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