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资产审计专项审计十篇

时间:2023-08-17 18:12:51

净资产审计专项审计

净资产审计专项审计篇1

一、涉及货币出资的事项分析

事项1:自然人甲、乙、丙、丁共同出资组建a有限责任公司,合同规定甲、乙、丙、丁分别出资人民币25,000元,各占注册资本的25%。注册会计师实施了必要的审验程序,即向银行函证,核对函证、银行对账单和进账单是否一致,检查进账单真伪和要素是否完备,并审验了注明投资款10万元的进账单。

分析:注册会计师对该事项的审验符合《独立审计实务公告1号一验资》及其规范指南的要求,但为了避免:(1)各个自然人之间代为出资而引起的权责纠纷。注册会计师取得的进账单上显示的是各出资者缴款的汇总金额,不能反映各个投资人实际出资情况,如果某个出资人如丙方没有资金,私下协议由其他出资人代为垫付,这在注册会计师取得的证据中没有办法得知,并且在各个出资人拟设立公司的良好关系下,他们也不会把实情告诉注册会计师。但一旦出资人之间出现矛盾,其权责无法私下调和需要司法介入时,代为出资方可能会控告注册会计师验资报告不实,因为实际情况是丙方没有出资;(2)出资人用借款出资,取得验资报告拿到营业执照后,立即抽逃资本还债。注册会计师还应关注和取得以下证据:(l)证明各个自然人经济状况的资料;(2)由各个出资人、被审验单位签名盖章的“出资人货币出资清单”。如果某一出资人的经济状况不能保证其货币出资,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出具验资报告;如果存在代为出资的情况,注册会计师还应取得由出资方、代为出资方共同签名的“委托受托代为出资协议”,并关注出资方和代为出资方的权利义务,尤其是代为出资款的偿付条款的规定。

事项2:甲、乙、丙三方共同出资组建a外商投资公司,注册会计师审验三方投入a公司的货币资金时,发现一张3月2目的300万元的转账凭证是b公司转入a公司,a公司提供了一份由b公司出具的“b公司转入a公司的货币资金300万元是b公司欠乙、丙两公司的款项”的证明材料,要求注册会计师把300万元验证为乙、丙两公司对a公司的货币出资。

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审验证明3月2日确有300万元的货币资金进入 a公司,但对于 300万元货币资金的权属及其是否属于投资款尚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证据,注册会计师遇到这种事项必须小心,因为我国尚没有关于代为投入出资款的法规规定,而且代为投入出资款的双方串通弄虚作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注册会计师最好不审验这种情况的出资。但如果现实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这种事项进行审验,注册会计师还应关注和取得以下证据:(1)乙、丙公司和b公司之间的经济业务行为及其所欠款项的原始凭证的复印件;(2)乙、丙公司和b公司共同签名的“委托受托代为投入出资额的协议”,并得到a公司和甲方的同意;(3)乙、丙公司共同签名的“货币出资声明书”,主要注明300万元货币出资各占的份额;(4)乙、丙公司财务状况及其资料。如果不能取得以上证据或根据取得的证据表明b公司欠乙、丙公司的款项不可信,注册会计师不能确认此货币出资。

事项3:注册会计师一进驻被审验单位s公司,s公司就给注册会计师提供了完整的验资证据和相关材料,其中包括出资方甲方货币出资的银行进账单、银行对账单以及向银行询证函回国。

分析:在验资实务中,被审验单位能够提供出较完善的验资相关资料,对注册会计师来讲,是一件幸事,但验资应是注册会计师主动取证的过程,“主动取证”不是被审验单位提供什么资料,注册会计师就验证什么,而是注册会计师根据验证目标的需要,设计适当的审计程序,在有效控制审验程序实施中获取有力的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对货币资金进行验证时,不仅要谨慎地审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进账单和银行对账单的真伪,还应亲自寄发和收回、分析向银行函证出资款的回函,询证函不能让被审验单位一并办理,以避免被审计单位和银行的串通作弊而提供虚假证据。

二、涉及非货币资产出资的事项分析

事项个甲方以一新建的房屋建筑物投入被审验单位a公司,并提供了建筑房产的决算书、付款凭证,以及该房屋所占土地的租赁协议,土地租赁期为20年。

分析:虽然造房屋确实为甲方建造,但由于它建在租赁土地上,不能取得土地证,其权属问题容易发生经济纠纷,注册会计师不能确认甲方以此实物出资。

事项5:甲方以一批抵债收回的存货投入被审验单位a公司,不能提供存货的发票,仅提供了某具有资格的评估机构对存货所做的评估报告。

分析:由于存货价值、存在性和权属的变动性大,因此以存货投资的验证本身风硷性大,初果被审验单位原合同、章程中没有规定以存货作为出资,被审验单位只是为了凑够足额出资而准备修改合同、章程以存货出资,这时在没有购买存货的发票表明存货的归属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最好不要确认此存货投资。但如果合同章程中明确规定以存货方式出资,表明存货为

生产经营所必需,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地关注和取得以下证据,验证存货投资:(1)实物出资清单。注册会计师应把实物出资清单镇列的存货品名、规格、数量、作价、出资日期等内容与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相核对,并实地观察、监盘存货的数量及其品质状况,在出资清单上记录审验情况;(2)评估报告;(3)投资各方及其被审验单位对存货评估的确认书,如为国有资产,是国资部门的确认文件。注册会计师应关注投资各方确认存货的价值是否以评估报告为基准,如果与评估结果悬殊大,注册会计师应建议被审验单位重新考虑对存货的确认;(4)财产交接清单;(5)存货发票的复印件,如果是抵债收到的发票,由于其购货方不是投资者,还需要检查债务重组协议及其相关凭证,获取投资方对该存货的所有权证明。

事项6:注册会计师承接了a公司变更验资业务。a公司原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甲方投入的工业诀窍2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50。a公司运营几年后的其无形资产一工业诀窍的账面价值为10万元。这时,a公司增资扩股,其注册资本为200万元,甲方以某一专利权40万元投入a公司。

分析:注册会计师对于无形资产的投入验证,除检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出资清单中的名称、有效状况、作价等内容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检查无形资产的评估情况及其投资各方的确认情况;检查无形资产的权属证书以及无形资产交接手续和交接清单外,还应关注无形资产投入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即演算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投入占变更后注册资本的比例是否超过20%(如果是省部级高新科技部门认可的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可达35%)该事项中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投入所占比例为(25+40)/200=32.5%,超过了20%,注册会计师应建议a公司增资时把专利权中价值25万元确认为甲方的资本投资,专利权其余不可分割的价值15万元经投资各方的协商确认为a公司对甲公司的负债或资本公积。

事项7:注册会计师承接了对a公司的设立验资业务,了解到甲方投入到a公司的机器设备、货币资金会计数额超过甲公司净资产的50%;乙方对a公司投入的房屋建筑物、专利技术合计为100万元,而己公司近年来报表确认净资产均为负数。

分析:此事项的问题在于出资方违背了公司法关于对外投资的规定,以及出资方长年亏损、资不抵债时,注册会计师是否可以接受验资委托企业。虽然《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在投资后,接受被投资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其增加额不包括在内。”但没有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公司不能接受出资方长年亏损、资不抵债或出资方出资额超过其净资产的50%时的出资。因此,只要注册会计师取得被审验单位有关管理部门设立或变更的批准文件,以及其合同、章程、相关协议,注册会计师可以接受此种情况的验资委托,但应注意这样的验资风险大,容易出现出资方虚假出资、出资后抽逃资本以及出资方逃废债务等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地关注出资方的财务状况,并在验资报告的意见段后加解释说明段予以充分披露出资方长年亏损、资不抵债或出资方出资额超过其净资产的50%等情况。

三、净资产出资事项分析

事项8:注册会计师承接了a股份有限公司的变更验资业务。a公司是由a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改制前a企业执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在改制审计和评估时,净资产的确认都是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确认的价值为基础,改制后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时,a公司的净资产因计提各项减值而减少。

分析:注册会计师在验资时根据改制审计和评估确认的净资产折股确认改制企业的出资,与改制后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之间资产的差额,容易被社会公众或其他股东认为是验资不实造成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接受改制企业变更验资业务时,应建议被审验单位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会计处理进行改制审计和评估,确认净资产,否则,注册会计师应在验资报告的意见段后的说明段说明该事项。

事项9:a国有企业2000年7月31日为改制基准日,把其净资产1,200万元折股设立a股份有限公司,期间其生产经营没有间断,在2001年2月3日a公d委托注册会计师对此作变更验资,截止到2001年a公司的净资产为对万元。a公司向注册会计师提供了截止到2000年7月31日的改制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以及截止到2001年1月31日a公司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账簿。

分析:此事项的问题在于根据改制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确认的验资基准日与验资外勤工作日的间隔太长,而且期间业务活动不断变化,验资的风险增大,如果注册会计师根据相关情况的了解认为验资风险不能承受,可以拒绝接受业务委托;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和承担此验资风险,除执行一般审验程序外,还应考虑对2000年7月31日至2001年1月31日a公司的财务状况实施必要的审计,关注期间引起净资产变动的明细情况,并形成相应的审验工作底稿。同时,在验资报告的意见段后增加说明段,充分披露该净资产的变动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验资基准日和注册会计师审验日期一般不应间隔时间太长。

净资产审计专项审计篇2

一、涉及货币出资的事项分析

事项1:自然人甲、乙、丙、丁共同出资组建A有限责任公司,合同规定甲、乙、丙、丁分别出资人民币25,000元,各占注册资本的25%。注册会计师实施了必要的审验程序,即向银行函证,核对函证、银行对账单和进账单是否一致,检查进账单真伪和要素是否完备,并审验了注明投资款10万元的进账单。

分析:注册会计师对该事项的审验符合《独立审计实务公告1号一验资》及其规范指南的要求,但为了避免:(1)各个自然人之间代为出资而引起的权责纠纷。注册会计师取得的进账单上显示的是各出资者缴款的汇总金额,不能反映各个投资人实际出资情况,如果某个出资人如丙方没有资金,私下协议由其他出资人代为垫付,这在注册会计师取得的证据中没有办法得知,并且在各个出资人拟设立公司的良好关系下,他们也不会把实情告诉注册会计师。但一旦出资人之间出现矛盾,其权责无法私下调和需要司法介入时,代为出资方可能会控告注册会计师验资报告不实,因为实际情况是丙方没有出资;(2)出资人用借款出资,取得验资报告拿到营业执照后,立即抽逃资本还债。注册会计师还应关注和取得以下证据:(l)证明各个自然人经济状况的资料;(2)由各个出资人、被审验单位签名盖章的“出资人货币出资清单”。如果某一出资人的经济状况不能保证其货币出资,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出具验资报告;如果存在代为出资的情况,注册会计师还应取得由出资方、代为出资方共同签名的“委托受托代为出资协议”,并关注出资方和代为出资方的权利义务,尤其是代为出资款的偿付条款的规定。

事项2:甲、乙、丙三方共同出资组建A外商投资公司,注册会计师审验三方投入A公司的货币资金时,发现一张 3月2目的300万元的转账凭证是B公司转入A公司,A公司提供了一份由B公司出具的“B公司转入A公司的货币资金300万元是B公司欠乙、丙两公司的款项”的证明材料,要求注册会计师把300万元验证为乙、丙两公司对A公司的货币出资。

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审验证明3月2日确有 300万元的货币资金进入 A公司,但对于 300万元货币资金的权属及其是否属于投资款尚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证据,注册会计师遇到这种事项必须小心,因为我国尚没有关于代为投入出资款的法规规定,而且代为投入出资款的双方串通弄虚作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注册会计师最好不审验这种情况的出资。但如果现实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这种事项进行审验,注册会计师还应关注和取得以下证据:(1)乙、丙公司和B公司之间的经济业务行为及其所欠款项的原始凭证的复印件;(2)乙、丙公司和B公司共同签名的“委托受托代为投入出资额的协议”,并得到A公司和甲方的同意;(3)乙、丙公司共同签名的“货币出资声明书”,主要注明300万元货币出资各占的份额;(4)乙、丙公司财务状况及其资料。如果不能取得以上证据或根据取得的证据表明B公司欠乙、丙公司的款项不可信,注册会计师不能确认此货币出资。

事项3:注册会计师一进驻被审验单位S公司,S公司就给注册会计师提供了完整的验资证据和相关材料,其中包括出资方甲方货币出资的银行进账单、银行对账单以及向银行询证函回国。

分析:在验资实务中,被审验单位能够提供出较完善的验资相关资料,对注册会计师来讲,是一件幸事,但验资应是注册会计师主动取证的过程,“主动取证”不是被审验单位提供什么资料,注册会计师就验证什么,而是注册会计师根据验证目标的需要,设计适当的审计程序,在有效控制审验程序实施中获取有力的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对货币资金进行验证时,不仅要谨慎地审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进账单和银行对账单的真伪,还应亲自寄发和收回、分析向银行函证出资款的回函,询证函不能让被审验单位一并办理,以避免被审计单位和银行的串通作弊而提供虚假证据。

二、涉及非货币资产出资的事项分析

事项个甲方以一新建的房屋建筑物投入被审验单位A公司,并提供了建筑房产的决算书、付款凭证,以及该房屋所占土地的租赁协议,土地租赁期为20年。

分析:虽然造房屋确实为甲方建造,但由于它建在租赁土地上,不能取得土地证,其权属问题容易发生经济纠纷,注册会计师不能确认甲方以此实物出资。

事项5:甲方以一批抵债收回的存货投入被审验单位A公司,不能提供存货的发票,仅提供了某具有资格的评估机构对存货所做的评估报告。

分析:由于存货价值、存在性和权属的变动性大,因此以存货投资的验证本身风硷性大,初果被审验单位原合同、章程中没有规定以存货作为出资,被审验单位只是为了凑够足额出资而准备修改合同、章程以存货出资,这时在没有购买存货的发票表明存货的归属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最好不要确认此存货投资。但如果合同章程中明确规定以存货方式出资,表明存货为生产经营所必需,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地关注和取得以下证据,验证存货投资:(1)实物出资清单。注册会计师应把实物出资清单镇列的存货品名、规格、数量、作价、出资日期等内容与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相核对,并实地观察、监盘存货的数量及其品质状况,在出资清单上记录审验情况;(2)评估报告;(3)投资各方及其被审验单位对存货评估的确认书,如为国有资产,是国资部门的确认文件。注册会计师应关注投资各方确认存货的价值是否以评估报告为基准,如果与评估结果悬殊大,注册会计师应建议被审验单位重新考虑对存货的确认;(4)财产交接清单;(5)存货发票的复印件,如果是抵债收到的发票,由于其购货方不是投资者,还需要检查债务 重组协议及其相关凭证,获取投资方对该存货的所有权证明。

事项6:注册会计师承接了A公司变更验资业务。A公司原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甲方投入的工业诀窍2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50。A公司运营几年后的其无形资产一工业诀窍的账面价值为10万元。这时,A公司增资扩股,其注册资本为200万元,甲方以某一专利权40万元投入A公司。

分析:注册会计师对于无形资产的投入验证,除检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出资清单中的名称、有效状况、作价等内容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检查无形资产的评估情况及其投资各方的确认情况;检查无形资产的权属证书以及无形资产交接手续和交接清单外,还应关注无形资产投入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即演算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投入占变更后注册资本的比例是否超过20%(如果是省部级高新科技部门认可的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可达35%)该事项中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投入所占比例为(25+40)/200=32.5%,超过了20%,注册会计师应建议A公司增资时把专利权中价值25万元确认为甲方的资本投资,专利权其余不可分割的价值15万元经投资各方的协商确认为A公司对甲公司的负债或资本公积。

事项7:注册会计师承接了对A公司的设立验资业务,了解到甲方投入到A公司的机器设备、货币资金会计数额超过甲公司净资产的50%;乙方对A公司投入的房屋建筑物、专利技术合计为100万元,而己公司近年来报表确认净资产均为负数。

分析:此事项的问题在于出资方违背了公司法关于对外投资的规定,以及出资方长年亏损、资不抵债时,注册会计师是否可以接受验资委托企业。虽然《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在投资后,接受被投资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其增加额不包括在内。”但没有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公司不能接受出资方长年亏损、资不抵债或出资方出资额超过其净资产的50%时的出资。因此,只要注册会计师取得被审验单位有关管理部门设立或变更的批准文件,以及其合同、章程、相关协议,注册会计师可以接受此种情况的验资委托,但应注意这样的验资风险大,容易出现出资方虚假出资、出资后抽逃资本以及出资方逃废债务等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地关注出资方的财务状况,并在验资报告的意见段后加解释说明段予以充分披露出资方长年亏损、资不抵债或出资方出资额超过其净资产的50%等情况。

三、净资产出资事项分析

事项8:注册会计师承接了A股份有限公司的变更验资业务。A公司是由A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改制前A企业执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在改制审计和评估时,净资产的确认都是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确认的价值为基础,改制后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时,A公司的净资产因计提各项减值而减少。

分析:注册会计师在验资时根据改制审计和评估确认的净资产折股确认改制企业的出资,与改制后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之间资产的差额,容易被社会公众或其他股东认为是验资不实造成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接受改制企业变更验资业务时,应建议被审验单位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会计处理进行改制审计和评估,确认净资产,否则,注册会计师应在验资报告的意见段后的说明段说明该事项。

事项9:A国有企业2000年7月31日为改制基准日,把其净资产1,200万元折股设立A股份有限公司,期间其生产经营没有间断,在2001年2月3日A 公d委托注册会计师对此作变更验资,截止到2001年A公司的净资产为对万元。A公司向注册会计师提供了截止到2000年7月31日的改制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以及截止到2001年1月31日A公司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账簿。

分析:此事项的问题在于根据改制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确认的验资基准日与验资外勤工作日的间隔太长,而且期间业务活动不断变化,验资的风险增大,如果注册会计师根据相关情况的了解认为验资风险不能承受,可以拒绝接受业务委托;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和承担此验资风险,除执行一般审验程序外,还应考虑对2000年7月31 日至2001年1月31日A公司的财务状况实施必要的审计,关注期间引起净资产变动的明细情况,并形成相应的审验工作底稿。同时,在验资报告的意见段后增加说明段,充分披露该净资产的变动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验资基准日和注册会计师审验日期一般不应间隔时间太长。

净资产审计专项审计篇3

注册会计师受托实施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往往会遇到两种偏向:一是被审计单位为了粉饰经营业绩、夸大当年利润或少报当年亏损,不提或者少提按规定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二是被审计单位为了调节年度利润和均衡股利分配,计提的减值准备高于预计损失数,也就是所谓计提秘密准备。这两种偏向的结果都使报表不实、会计信息虚假。为了保证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注册会计师必须对企业年终计提或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以下简称减值准备)实施重点检查;同时,审计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的正确性。

一、减值准备计提的审计

减值准备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经营者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实施审计工作。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专家工作,比如请专家对关键设备、成套设备和重要建筑物的销售净价或使用价值进行鉴定等。以下就审计中几个关键概念的把握阐述笔者的观点。

1.关于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对减值准备计提数进行审计认定的前提,只要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的帐面价值,其差额就是减值准备的应提金额。可收回金额,《企业会计制度》解释为:“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中称为“使用价值”,本文为叙述方便,也将其简称为“使用价值”。

对于如何处理可收回金额中销售净价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提出的一些主张,可以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可收回金额时的参考:(l)“如果资产的销售净价与其使用价值中的任何一项超过其帐面金额,资产没有减值,因而没有必要估计其他金额”。(2)“如果没有理由相信资产的使用价值远远超过其销售净价,则资产的销售净价可视为其可收回金额”。(3)“有时候不可能确定资产的销售净价,……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的使用价值可视为其可收回金额”。

同时,除销售净价和使用价值外,“可收回现金净流量现值”也是可收回金额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应收款项、委托贷款、长期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一般不宜用销售净价或使用价值表述,而以“可收回现金净流量现值”表述为宜。

对于可收回金额与应计提减值准备的认定,根据《制度》规定和会计惯例,可按下列原则处理:(1)短期投资以市价作为可收回金额计提跌价准备;(2)存货以可变现净值为可收回金额计提跌价准备;(3)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使用价值为可收回金额计提减值准备,如果条件许可,也可以销售净价为可收回金额计提减值准备;(4)应收款项、委托贷款以预计可收回金额与帐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5)长期投资以可收回现金净流量现值,或销售净价与帐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6)在建工程以已经发生的减值计提减值准备。

2.关于销售净价。销售净价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的相关原则进行审计认定:(l)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成交销售合同价的平均值扣除预计的直接销售费用后的金额,作为计提减值准备时的销售净价;(2)如果没有成交合同价,但存在活跃市场,则销售净价为市场价格扣除应分摊销售费用后的金额;(3)如果当前的市场价格也不易获得,则最近时期的交易价格可以为估计销售净价提供基础,如果交易日与估计日之间经济环境没有重大变动的话。被审计单位取用的销售净价符合以上三条的任何一条,审计人员可以对其计提减值准备时取用的“销售净价”予以认定。

3.关于使用价值。与销售净价比较,使用价值的认定比较复杂,审计难度也较大。审计时的测算方法为:(l)测算持续使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可以用能产出现金的资产最小组合的完全成本比例法计算某项资产消耗应分配的收入。比如计算某项成套设备的使用价值时,可按每期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日费用占产品生产完全成本的比例计算产品销售收入中折旧费用应分配的收入金额。(2)测算通过资产持续使用产生现金流入而必须发生的现金流出。如为了持续使用某项固定资产而必须开支的维修保养费用。(3)在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该项资产而收回(或支出)的现金净流量。(4)采用适当的折现率分别对上述本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5)计算使用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净额。

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以上方法测算资产的使用价值,也可以通过审查企业计算使用价值的程序、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来审核企业对资产使用价值的认定是否适当。只要审查企业计算使用价值的程序、方法基本正确,就应当对企业计算的使用价值金额予以认定。如果对某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可以用销售净价计量,而且计算出的金额大于其使用价值,应建议企业改用销售净价作为可收回金额计算提取减值准备。

二、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税收处理的审计

1.基本会计处理的审计。审计减值准备会计处理正确性的要点如下:(l)检查计提或转回减值准备的分录编制是否正确,对应帐户的使用是符合《制度》规定;(2)检查计人会计分录的金额是否符合初次提取、补充提取或多提转回的相应要求;(3)检查资产价值恢复时应转回的减值准备是否已办理转回的帐务处理;(4)处置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实施债务重组的应收款项,按《制度》规定应同时转销相应的减值准备事项,审查其是否已按要求转销。

2.税收处理的审计。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颁行的国税发[2000]84号《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除坏帐准备可以在应收帐款的5%。以内计算扣除外,其他按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各种准备金,均不得在税前扣除。这样,企业当年计提或转回、转销的减值准备,年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以下简称纳税所得)时必须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法如下:

(1)首次计提减值准备的当年年终,应按年末各项减值准备的余额合计数,调整增加当年的纳税所得,以调整后的纳税所得计算应交所得税。

(2)从计提减值准备的第二年开始,每年年终应按各项减值准备的年末余额合计与年初余额合计的差额计算调整当年的纳税所得。如果各项减值准备年末余额合计大于年初余额合计,应按其差额调增纳税所得;如果各项减值准备年未余额合计小于年初余额合计,则按差额调减纳税所得。

上述调增调减纳税所得中,均应扣除按税法规定可以按应收帐款的5‰比例计提的坏帐准备。

3.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审计。由于减值准备引起的纳税调增在以后时间内可以转回,属典型的时间性差异,所以应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将因计提或核销减值准备而多计或转回的所得税款在递延税款中核算。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l)首次计提减值准备的当年年终计算所得税时,如果帐面尚未发生所得税费用,年内亦不存在其他适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纳税调整,则应:按税前利润加减适用应付税款法计算的纳税所得和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按当年年末减值准备余额合计和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借记“递延税款”科目;按以上两项合计,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净资产审计专项审计篇4

一。重要性水平合理确定判断的基础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12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根据这一规定,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有资产总额等四项,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例如,当被审计单位净利润接近于零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当被审计单位波动幅度较大时,不应将当年的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而应选择近年的平均利润;当被审计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时,不应将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

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变动比率两种:

1。固定比率法。采用固定比率法的计算公式:

判断基础×固定比率=重要性金额

如资产总额(期末)1000万元×重要性水平1%=10万元,则确认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为应查的重要性金额,10万元以下即为非重要性金额。

固定比率的参考标准:(1)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可用10%,较大时可用5%);(2)资产总额的0。5%-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0。5%-1%。

对亏损企业或微利企业,选用重要性水平指标时应慎重。

对负债事项重要性金额的确认,可通过分配方法;

如企业期末负债总额为12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00万元,会计报表整体重要性金额确认为:资产总额1600万元×1%=16万元;则负债重要性金额为16万元×1200万元/1600万元=12万元。

各项判断基础适用范围,“营业收入”、“净利润”一般适用于流通企业;“资产总额”一般适用于生产企业;“净资产”一般适用于其他行业。

2。变动比率法。采用此种方法时,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小;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大。

如某著名国际会计公司根据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性水平(按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中较大的一项N计算)。

某公司当年的营业收入1398。40万元,资产总额2134。80万元,或确定按资产总额2134。80万元计算,经查对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性水平的金额为8。55万元+[0。0046×(2134。80万元-1000万元)]=13。77万元。为此,以整数14万元确认为重要性水平的金额。

又如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的重要性水平的计算原则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两项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假如某公司期末资产总额为5800万元,当年营业收入为6000万元,确定重要性水平金额为90万元(6000万元×1。5%)。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15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判定账户可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从这条准则规定可以看出,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同时第16条又强调指出,“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重要因素:(1)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2)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1。分配的方法。通常采用资产负债表的分配方法,分配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各账户。

如注册会计师判断企业重要性水平金额。期末资产总额14000万元,重要性水平为1%,重要性金额为140万元,即资产账户可容忍的错报和漏报金额140万元。

说明:

表三甲方案按1%比例分配。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要对其进行修正,由于应收账款,存货错漏报收的可能性较大,故重要性水平要高些。

净资产审计专项审计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函数;模型

人员带来了工作上的极大便利,本人通过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建立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模型,以此为会计、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一些方便。

一、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涉及的Excel函数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可采用论文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和工作量法等,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但一经采用就不得随意变更。对于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而言,在Excel中均有相应的财务函数,会计、审计人员可利用其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与复核,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工作。

(一)直线法计提折旧函数SLN()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相等的。1.功能:返回某项固定资产每期按直线法计算的折旧数额。所有的参数值必须是正数,否则将返回错误值。第22卷第5期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ol.22No.52008年10月JournalofJilinProvinceEconomicManagementCadreCollegeOctober2008·70·第四年折旧额公式=SYD(50000,2000,5,4)第五年折旧额公式=SYD(50000,2000,5,5)

二、利用Excel折旧计算函数建立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模型在掌握了上述有关Excel的折旧计算函数后,我们就可以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模型了。

(一)建立模型格式在一张空白的Excel工作表中,将其重命名为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模型,具体格式如下图所示:

(二)输入公式在每种折旧计算方法下的单元格中输入折旧计算函数的公式,如在B7、C7和D7单元格内分别输入的每种折旧计算方法的函数公式如下:B7=IF($B$3-A7<0,0,IF($B$3-A7=0,$B$2-SUM($B6:B$7)-$B$4,IF($B$3-A7>=2,DDB($B$2,$B$4,$B$3,A7,2),($B$2-SUM($B6:B$7)-$B$4)/2)))C7=IF($B$3<A7,0,SLN($B$2,$B$4,$B$3))D7=IF($B$3<A7,0,SYD($B$2,$B$4,$B$3,A7))在这里,用条件函数来控制折旧年限是否超出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然后我们利用填充柄功能(选中需要复制的公式单元格,将鼠标放置在该单元格的右下角,指针形状变为黑的细“十”字状时,往下拖动到需要填充公式的单元格中)将公式复制到每列的其他单元格中。在B5、C5和D5单元格内利用求和公式求出每种折旧计提方法的折旧合计数,具体如下:B5=SUM(B7:B60)C5=SUM(C7:C60)D5=SUM(D7:D60)(三)输入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相关资料数据输入相应的公式后,会计人员或审计人员就可根据企业每项固定资产的原值、净残值、使用年限等相应资料输入到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模型中的相应位置,模型就会自动计算出每种方法下的各年折旧额了。例如,某企业有一项固定资产,原值为¥600000元,净残值为¥1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则会计人员可将有关数据输入到相应的单元格中,则模型就会自cost为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salvage为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结束时的预计净残值。life为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数。period为所要计算折旧的期限,period必须与life参数采用相同的计量单位。factor为选择性参数,默认为2,即为“双倍余额递减法”,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此参数,可以为3倍、4倍余额递减,等等。例如,企业购买一生产线,价值¥5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8年,预计净残值为¥500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函数计算各期的折旧额,后两年改为直线法计提折旧。第1年折旧额:¥12500000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DDB(50000000,5000000,8,1)第2年折旧额:¥9375000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DDB(50000000,5000000,8,2)第3年折旧额:¥7031250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DDB(50000000,5000000,8,3)⋯⋯第7、8两年的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为:SLN(账面折余价值,残值,2)

(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函数SYD()年数总和法也是一种加速折旧法,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1.功能:返回某项固定资产按年数总和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金额。2.格式:SYD(cost,salvage,life,per)3.参数说明:cost为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salvage为固定资产报废时的预计净残值。life为固定资产可使用年数的估计数。per为指定要计算第几期折旧数额。life与per参数应采用相同的单位,且per应小于或等于life。例如,某企业有一数控机床,原值为¥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则各年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第一年折旧额公式=SYD(50000,2000,5,1)第二年折旧额公式=SYD(50000,2000,5,2)第三年折旧额公式=SYD(50000,2000,5,3)·71·动计算出各年的折旧额,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模型的应用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模型设立之后,有关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如下具体应用:(一)帮助会计人员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有财务软件的公司,可以利用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模块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而对于一些无财务软件的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人员来说,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可采用综合折旧率法、分类折旧率法等方法来简化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有了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模型后,可以轻松地做到按每一项固定资产来计算其折旧额,这样在不增加会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可使企业折旧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为企业和其他相关利益关系者提供更真实的企业会计信息。(

二)帮助会计人员进行纳税调整的计算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的采用上,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可以采用适当的折旧方法来计提折旧,当企业所采用的折旧计算方法与税法上要求不一致时,企业应当按税法的要求对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并进行计税。如企业对某一项固定资产采用了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而按税法上规定,该项固定资产要按直线法进行计提折旧,于是在期末纳税时,会计人员就应将两种方法计算的折旧差额作为纳税调整项目来进行税前调整。因此,当企业计提折旧的方法与税法上要求不一致时,可利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模型很快地解决两者之间的差额问题,及时进行纳税调整,为会计人员节省了时间与精力。

(三)帮助审计人员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审计的验算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在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审计时,为了验证其固定资产价值是否正确,必须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进行重新验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模型可以很方便地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进行重新计算,将其计算的数额与企业提供的会计凭证加以核对,以验证其计提数额是否正确,从而帮助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分析。总之,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来协助会计、审计人员的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其工作量,也为企业提供精准的会计信息提供了捷径,是会计、审计人员掌握的必备专业技术知识。对于会计、审计人员来说,只有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其本职工作。

净资产审计专项审计篇6

【关键词】企业 财务报告 审计

一、了解企业虚假财务报告特点确定审计重点

企业的虚假财务报告是以假文件、假评估资料、假合同、假单据,作为其造假的原始根据,企业造假最终要在财务报告中反映出来。在了解虚假财务报告特点的基础上,抓住财务报告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以确定审计重点。下面就营业收入、资产项目的审计重点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审查有无多列营业收入,虚增经营成果。产品销售收入,目前仍是考核企业的一项重要指标,企业因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企业财务信息披露时,可能会硬性扩大销售额,以虚增经营成果。

第二,审计有无利用资产项目,隐报企业财产损失。企业的财产损失包括固定资产损失和存货损失。固定资产损失除自然磨损以外,还包括维修保养不及时而造成的提前毁损和报废。存货损失是由于管理的不善以及长期积压等原因,而造成的损失。

二、执行虚假财务报告的审计程序发现财务报告的舞弊

为了能够在接触财务报告的时候选择正确的审计方法、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审计人员有必要在审计工程中高度关注可能导致企业虚假财务报告的有关信息。下面以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一)深入了解企业及行业的背景资料

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是舞弊的主要原因之一。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有赖于审计人员对企业及其行业两方面的了解。以下与行业有关的问题将会增加虚假财务报告的可能性。

(1)企业的背景资料。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其主营业务是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2006年11月,绿大地第一次闯关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以失败告终。2007年12月绿大地终于通过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核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发表公告称其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逮捕。

(2)行业的背景资料。据云南省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2月至今年2月上旬,云南省平均降水量31.94毫米,比以往同期偏少逾五成,比历年同期偏少12.1%,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域差异十分明显。截至目前,造成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亿元。

(二)密切关注企业虚假财务报告的预警信号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财务报告存在舞弊,往往会出现一些征兆。比如:资金短缺已经影响营运周转;主要客户经济困难,造成坏账可能性加大;迫切需要有力的盈余以维持股价。

下面是云南绿大地虚假财务报告的预警信息:

(1)频繁变更业绩。2009年10月—2010年4月,云南绿大地披露的财务报告由之前的净利润预计增加过亿,变更为最后的巨额亏损过亿元。2009年10月,绿大地2009年财务报告,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20%—50%。2010年1月,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较上一年下降30%以内。2010年4月30日最终2009年年度报告,披露净利润-15123万元。经过多次变更后,绿大地2009年的净利润由最初的盈利1.04亿元变为最终的亏损1.5亿元。

(2)高管变动频繁。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由2007年的何学葵、赵权、胡虹蒋凯西等人更换为如今的郑亚光、胡虹、岳健、等人;监事会成员由2007年的高中林、石廷富等人更换为张健、王晓东等人。企业上市以来四任总经理、三任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更是变更四次,再加之其董事会、监事会的频繁变更,为公司发展带来了不稳定信号。

(三)虚假财务报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单位独立性不强。由于执业竞争更加激烈,无序竞争加剧。有些事务所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招揽业务,比如恶意压价、给回扣、付佣金等办法。更有甚者,有的事务所为了不放走业务,竟有意迁就委托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出具虚假不良的审计报告。

(2)审计程序欠规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审计单位为了争取客户以及为了在低廉的收费中保持利润空间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往往减少或者省略重要的审计程序,弱化谨慎性这一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原则。

三、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审计提出建议,以提高虚假财务报告审计的效率及效果

(一)加强中介机构审计的独立性

在现行的财务报告审计的委托关系中,理论上是公司股东来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而实际上是公司的管理层在控制着注册会计师的选择。管理层占明显的优势,这成为审计人员保持审计独立性的最大障碍,从而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地发表意见。因此,我们可以让企业不再直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是向保险公司投保财务报表的保险,保险公司从而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决定承担保险的金额和保险费率,并由保险公司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对其付费,因财务报表的不实陈述而造成的损失,应由保险公司负责对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进行赔偿。这样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审计报告的质量,从制度安排上来解决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受损的问题。

(二)审计人员要具有专业的审计判断

审计判断是指审计人员根据专业标准对有关审计事项作出的专业认定的过程和结果。它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根据执业标准与自身的经验对被审计事项进行鉴定、分析,来确定其是否具备某种审计特性的过程。专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注册会计师基本素质的体现,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职业敏感性和执业经验的综合反映。因此,在审计过程中需要通过专业判断,来确定审查范围的深度和广度,以便有充分的依据去发表具有可信度的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净资产审计专项审计篇7

一、目前常见的会计处理

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收到的创新基金的账务处理五花八门,有的将收到的科技创新基金计入“专项应付款”,同时,把发生的科技创新相关费用包括购置固定资产费用直接冲销科技创新基金,结果使科研扶持项目的研发费用及国家专项拨款的实质未在企业账表上正确反映,没有真实反映会计事项;有的将创新基金计入“专项应付款”,不管是购置固定资产还是科研费用,均计入管理费用,待验收后创新基金全部冲销管理费用,未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购置,影响企业损益及净资产的正确核算;有的企业将收到创新基金直接作为国家拨款,计入资本公积;有的企业将收到创新基金拨款直接计入当期收入。WWW.133229.cOm没有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直接影响创新基金使用效果经济指标的评审结果。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确认与计量

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对政府补助的定义为:“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因此,上述对企业以拨款资助形式、贷款贴息形式发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属典型的政府补助项目,应按照第16号政府补助准则确认与计量;至于国家投入资本金形式的扶持方式,则是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资金的方式,按照一般投资准则确认与计量。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一般实行合同化管理,按照立项申报的项目核算管理,项目主管部门要进行项目的立项和验收管理,对不符合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该补助资金或基金使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项目主管部门有权做出撤销或更改补助金额,补助资金将予全部或部分收回。因此,对企业的拨款资助形式、贷款贴息形式的科研补助属于附条件的政府补助。

下面按照新会计准则分别探讨这三种形式创新基金的确认与计量。

1、拨款资助形式

拨款资助形式的创新基金一般含科技部的创新基金及地方配套基金。创新基金的管理部门在拨付基金前要与企业签订协议,要求创新基金使用在与指定的研发项目相关的固定资产购置费用,研发及中试费用,及与项目直接相关的其他支出,并要求企业在项目执行期完成诸如销售收入、净利润、缴税、创汇等经济指标及相关技术指标,在项目执行期后,创新基金管理部门将组织专家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验收评审,若验收不合格,将收回基金。因此,拨款资助形式的创新基金是典型的附条件的政府补助。

按照第16号政府补助准则,对政府补助采用收益法确认与计量。当企业能够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所附的条件,并且能够收到政府补助时,可在账上确认该补助收入。

当企业取得的创新基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或直接取得国家无偿拨入的长期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时,即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则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取得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外的政府补助,则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该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则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则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因此,当企业收到拨款,尚未确定是与资产相关的补助或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只能是一项暂收款,或理解为递延收益,按照实收金额,暂挂“专项应付款”;项目执行期间,企业用该基金购置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应计入“固定资产”;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计提折旧等,按照规定计入“管理费用”;期末,原用于购置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基金,按照使用寿命平均分配,转入“补贴收入”,而非转入“资本公积”;原用于研发费用的,直接转入“补贴收入”,而非抵消“管理费用”。

项目执行期后,经过项目验收合格,不作账务处理。“专项应付款——科技创新基金”期末余额反映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递延收益,在长期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每年平均摊销。

若项目验收不合格,需要缴回创新基金的,则“专项应付款——科技创新基金”有余额的,先冲减,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这样,在“专项应付款”的贷方可反映该创新基金的来源,借方可反映该创新基金形成资产逐年转入收益部分及未形成资产直接转入当期收益部分。创新基金的来龙去脉在会计核算上很清楚。

另外,如果国家是以非货币性资产(如无偿拨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形式给予企业补助的,则要按照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如果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则以名义金额计量,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情况下,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贷款贴息方式

即国家对企业进行科研开发的贷款利息进行补贴,则收到时,计入“专项应付款”;期末,按照当期贷款利息部分,转入补贴收入,而非抵销所发生的“财务费用”;若该项利息费用计入相关购建资产的成本,也是转入补贴收入,而非冲减相关购建资产的成本。

这样,企业的会计账表上可真实反映企业研发支出的实际成本费用或购建研发设备的实际价值。按照资产负债观,政府补助会引起当期净资产的净增长额,但又不是直接来自股东的资源(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符合收益的确认原则,因此,把政府补助作为扶持企业已发生的科研费用的补贴,直接确认或分期确认为企业的收益,与相关费用或损失相配比,符合会计核算的配比性原则。

3、资本金投入

国家以资本金投入方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补助,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其他资本的投入,数额一般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20%,原则上可以依法转让,或者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在规定期限内依法收回投资。

若国家以投入资本金的方式进行补助,则不是“政府补助准则”规定的事项,不按照该准则处理,而按照一般投资准则处理,企业在收到资本金投入时,计入“实收资本”。

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经济指标评审结果的影响

创新基金项目合同签订的经济指标,往往包括执行期企业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税收、净利润、创汇等,项目验收评审,根据的是企业实际完成的经济指标与合同指标进行对比与评价,而企业实际完成的经济指标又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专项审计报告认定,如果专项审计报告对企业关于创新基金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没有统一的口径,而是就企业提供的数据确认,则对评审结果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评审结果是不准确的,对企业也是不公平的。

采用何种账务处理方法是正确的,首先应明确创新基金是否计入企业的应完成的经济指标,含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税收指标等。创新基金的目的在于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对项目执行结果评价的经济指标应该是该基金投入使用后产生的实际结果,应该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的结果评定,创新基金计入补贴收入而不计入销售收入,影响企业净利润及所得税指标,同时影响资产总额指标,但不影响流转税与创汇指标。

以下对此问题举例说明:

例:某科技型小企业原有资产总额为100万元,负债50万元,所有者权益50万元,a项目得到科技创新基金40万元,其中,用于购置固定资产15万元(使用年限5年),用于研发费用25万元,企业自有资金投入研发费用30万元。项目执行期应达到的经济指标为:资产总额150万元,销售收入50万元,税收7万元,净利润10万元。该项目执行期的实际销售收入为35万元,税收6万元。

则按照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资产与净利润的确认结果不一样:

1、按照新准则(16号)确认与计量的结果:

科技创新基金40万元的投入,形成固定资产15万元,折旧3万,则固定资产净额12万元,专项应付款12万元,补贴收入28万元,管理费用28万元(研发费用25万元,折旧3万元)。

项目运行结果:

企业增加资产17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2万;货币资金5万元〕,增加负债12万元(专项应付款余额),净利润为5万元(35+28-55-3,不考虑所得税因素),即增加净资产5万元。验收时,企业资产总额为117万元,完成合同78%;销售收入35万元,完成合同70%;净利润5万元,完成合同50%;税收6万元,完成合同86%;负债62万元,净资产55万元。

这种核算结果真实反映企业销售收入及补贴收入,反映实际研发费用的支出,而政府补助部分则作为投入研发费用及新增折旧部分的弥补,增加企业的净利润。

2、几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结果(设销售收入35万元,税收6万元不变):

(1)如果将固定资产购置也计入研发费用,而将研发费用40万元在发生时即直接冲减专项应付款-创新基金,则结果是净利润为20万元〔35-(55-40)〕,完成合同200%;资产为120万元,完成合同80%;负债50万元,净资产70万元。

(2)如果将创新基金40万元直接计入当期收入(补贴收入),则企业净利润为20万元(35+40-55),完成合同200%;资产为120万元,完成合同80%;负债为50万元,净资产为70万元(与(1)结果一样)。

(3)如果将15万元购置仪器设备计入固定资产,提折旧3万元,将该部分创新基金15万元转入资本公积,而将研发费用25万元在发生时即直接冲减专项应付款-创新基金,则结果是净利润为2万元〔35-(55-25)-3〕,完成合同20%;资产为114万元,完成合同76%,负债为50万元,净资产为64万元。

(4)如果将创新基金40万元直接转入资本公积,未形成固定资产,则企业净利润为-20万元〔35-55〕;资产为120万元,完成合同80%;负债为50万元,净资产为70万元。

(5)如果将创新基金40万元挂账“专项应付款”未处理,将15万元购置仪器设备计入固定资产,提折旧3万元,研发费用25万元计入管理费用,则企业净利润为-23万元〔35-55-3〕;资产为117万元,完成合同78%;负债为90万元,净资产为27万元。

可见,对该创新基金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结果的反映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对企业项目执行结果的验收评价也是大不一样的,不统一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指标评价就失去可比性,变得毫无意义。

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核算及使用效果预测的建议

净资产审计专项审计篇8

(一)重要性原则的概念

在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但对重要性原则的定义并未明确,世界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对重要性原则都给出了明确的解释。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作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重要性可能在整个会计报表范围内、单个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单个项目中加以考虑。”由此可见,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对重要性原则定义的把握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会计人员在反映会计信息的时候,应针对会计报表对相关决策人的影响程度来进行考虑。事实上,由于账户与会计报表有密切的联系,还应考虑重要性对账户、交易层面的影响。

2.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角度充分考虑。考虑重要性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涉及到重要性信息的反映上,始终应以有利于使用者的决策为立足点。

3.重要性的判定不能脱离特定环境而存在。对于不同的企业、事业单位,同一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同时期,重要性的判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要求信息提供者应具备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针对客观实际适当地判定重要性水平。

(二)重要性水平的提出

实际工作中要应用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重要性与其说是信息要有用所必须具备的质量特征,倒不如说是提供了一个门槛或取舍点。实际工作中要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怎样进行重要与否的取舍,涉及到特定环境各信息具体的“质”与“量”。“质”是什么,“量”是多少,需要会计人员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立场施以判断。判定的时候必须明确质的标准、量的标准。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逐项颁布,专业判断的标准越来越多,在已经颁布的具体准则中多个准则涉及到了重要性标准,较之以往操作性明显有所增强,因此运用的前景也日见光明。但事实上,由于企业各自所处的特定环境的不同,会计准则不可能对所有的会计事项给出明确的标准,这给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需要会计人员根据自身所处的特定环境,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确定符合特定环境的具体标准。本文仅就重要性的数量判定标准,即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作一探讨。

二、确定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应借鉴独立审计准则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

(一)借鉴基础

会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重要性水平是一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其区别导致了应用于不同专业领域,其联系决定了对重要性水平的相互借鉴。会计重要性水平能借鉴审计重要性水平确定方法的原因在于:

1.工作对象相同。都是针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这决定了根据同一工作对象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应大致相当。企业财务会计根据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记录,作出各种会计处理,包括取得或编制凭证、账、表。所有这些会计报表及形成会计报表编制基础的各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及总账以及会计报表附注,构成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对象——会计资料。审计的直接对象是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但是,要验证会计报表数据,就必须审计会计报表的各项编制基础,审查相关凭证、账簿及其反映的经济业务。所以,二者工作对象的一致性,决定了重要性水平大致相当。

2.二者所站的立场相同。即都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角度来判定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由于所站的立场相同,以同一角度来观察、处理同一对象的结果应该一致,偏离的可能性较小。

3.从重要性的内涵来看,独立审计与会计包含的内涵基本相同。这是审计实践得出的结论,决定了会计重要性水平可以借鉴独立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是:“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比较上述各国会计重要性概念可以看出:我国的审计重要性完全就是会计重要性的翻版,只是专业角度不同而已。并且以上各国在审计实务中沿用的重要性概念均依赖于会计准则。

4.审计实践中,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较为成熟。这也为会计重要性水平确定的借鉴提供了先决条件。

综上所述,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完全可以借鉴独立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

(二)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会计人员提供会计信息时应当考虑两个层次的重要性,即会计报表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①会计报表层。此时重要性水平被用来评价反映于会计报表的结果。它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②账户交易层。由于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各具体的账户或交易,只有考虑各账户、交易的重要性水平,才能进一步支持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判定。此时重要性水平被看作某一账户或交易所允许的错报或漏报限度。

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①与独立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一样,先应确定判断基础。独立审计中常用的判断基础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会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如果企业净利润接近于零,就不能以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应以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判断基础;如果企业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最好以近几年平均利润作为判断基础。②确定固定百分比,与确定的判断基础相乘,求出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但这个百分比是多少,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都没有规定。以下是审计实务中用来判定重要性水平的一些参考数据:税前净利润的5% ~ 10%;资产总额的0.5% ~ 1%;净资产的1%;营业收入的0.5% ~ 1%。

净资产审计专项审计篇9

2007年是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做好新准则实施工作不仅关系到上市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和贯彻中央“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意义重大。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和监督检查机构、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注册会计师协会,均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切实防止上市公司2007年净利润和净资产同比出现非合规波动现象,确保新会计和审计准则实施到位。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和监督检查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跟进和督导本地区上市公司年报编制工作

(一)确保在上市公司实施好新准则是财政部2008年会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财政部已成立了新准则实施情况工作组(名单附后),制定了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工作的方案,密切关注每一家上市公司公布的2007年年报,继续采用“逐日盯市、逐户分析”的方式,跟踪分析每一家上市公司的2007年年报,全面、准确地掌握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的情况。对于在年报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非合规问题,财政部将对有关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项检查。

(二)各地财政部门2007年年初成立的新准则实施情况工作组,应在熟悉新准则及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做好上市公司年报工作的方案,对本地区上市公司年报相关工作,做出统筹安排。随时掌握本地区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披露时间和进度,做好每一家上市公司年报的跟踪分析。

(三)各地财政部门应督促本地区上市公司认真学习、全面把握新会计准则以及准则后的相关文件规定,要求对于新会计准则首次执行日的期初数在2006年年报提供的数据基础上认真核实,同时按照有关衔接办法的规定对比报表的数据进行调整。对于2007年净利润和净资产同比变动幅度较大的项目,要督促上市公司认真查明原因,属于新准则执行不正确、不到位的,应当予以更正,除此之外,应当做出说明。

(四)各地财政部门应督促本地区上市公司在执行新准则及编制2007年年报中贯彻稳健性原则,确保其资产的价值反映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能力,对于出现减值迹象的资产,通过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要求上市公司足额计提减值准备;督促上市公司对于因或有事项产生的义务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必须确认费用或损失;对于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要求其确定的公允价值应当具有可验证性,除自活跃市场取得的市价外,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的,应当要求上市公司充分披露所采用的估值技术方法和各项参数;密切关注上市公司披露的关联交易,对于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应当敦促上市公司更正;提醒上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担负起《会计法》赋予的责任,对本公司出具的2007年年报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五)各地财政部门应密切关注本地区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情况的宣传报道和媒体反映,经常性地组织专稿,向媒体提供本地区上市公司实施新准则的客观信息、资料和正确评价;发现不实报道的,应当及时与有关媒体进行沟通和更正,严防不实报道对新准则实施造成负面影响。

(六)各地财政部门应严格监控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工作,选择有代表性的公司进行现场跟踪,全面掌握本地区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切实了解上市公司在年报编制过程中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无法解决的,应当立即上报财政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结束后一个月内,各地应形成本地区该项工作的总结上报财政部。

二、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在安排2008年会计监督工作时,要将关注上市公司年报作为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的重点

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要充分利用注册会计师业务报备网络系统和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渠道,对本辖区内上市公司年报及相应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进行跟踪分析和监控。在开展2008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时,必须将上市公司作为检点,对异常的上市公司年报要及时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发现上市公司年报存在问题的,必须延伸检查为其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同时,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检查应侧重于新审计准则的执行情况,并将具有证券业执业资格的事务所作为检点。各地专员办还可根据本地情况,深入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新会计、审计准则情况的专项调查,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上报财政部。

三、各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应随时掌握本地区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审计情况,关注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是否恰当、合规各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重点监控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按照新审计准则的规定履行职责,以及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过程中是否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并保持足够的职业谨慎,特别应当关注会计师事务所对特定类型业务的审计如对公允价值的确定、资产减值损失的认定、不具商业实质的交易的判断、关联方交易及异常的长期资产处置等,是否符合新会计、审计准则的规定。同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要认真抓好新审计准则的贯彻落实,确保新准则的理念、原则和内容贯彻到年报审计和风险控制的各个层面。按照业务报备的要求,认真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报备工作。各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及时研究新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要及时跟进,密切跟踪在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审计工作中出现的“炒鱿鱼、接下家”行为,对于恶意“接下家”行为实施重点监控。

四、各有关方面应当从大局出发,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强协同配合,共同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工作

净资产审计专项审计篇10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1.审计定位的双重性

经济责任审计复合了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是一种“对事又对人”的独特审计模式,其双重性特征在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上体现充分。在审计对象上,承载了对经济事项或活动的审计检查,对主要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任期履职情况的审计评价。在审计目的上,既体现了对干部的监管,又促进了干部提高效能,经济责任审计发挥了监督经济、考核干部之功效。

2.审计职能的综合性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宽、风险责任大,兼容审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国资监管和财政监督等职能的综合监督形式。为有效开展审计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均已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求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在重要的工作环节或处理重大问题上形成合力,相互支持,协调配合,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3.实施启动的法定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启动有清晰的时间界定,领导干部、主要负责人任期届满,或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也可在任期内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4.审计程序的特定性

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项目相比在程序上相应增加了一些特殊规定。例如在审计立项方面,按干部管理权限和审计管辖范围,经干部管理部门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托、授权后,由审计部门列入审计项目计划组织实施,是一种“受托”、“被动”的审计行为。

5.结果用途的多样性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一果多用”,是各级政府、干部管理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国资监管和财政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对干部考核、奖惩、任免及做出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决定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的关系

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可谓源自一脉,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正确认识三者的关系,才能切实发挥各自在经济监督中的作用。

1.审计依据

《审计法》修改前,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五部委的要求,按中办、国办文件精神和审计法规的规定进行的审计活动;修改后,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审计类型,与财政财务审计同属依法开展的常规审计项目。而管理审计则是组织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目前缺乏公认的管理审计准则,缺乏系统规划和方法体系,开展工作随意性较大。

2.审计目的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客观、公正评价责任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为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依据,旨在加强干部监管。财务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查错防弊,以维护资产安全,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管理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深入剖析经济管理行为,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防范经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三类审计目的各不相同,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人事、经济监督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着眼于明确责任、监督过程、评价结果;财务审计是对会计资料及经济活动的纠偏查证,强调真实、合法;管理审计是对管理活动由表及里的评判,突出效率和效益。

3.审计内容

以医疗卫生行业为例,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是“经济活动应履行的职责义务”,审计内容有:(1)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2)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有效情况;(3)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运作机制的建立与执行,以及决策程序和决策效果情况;(4)专项资金(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5)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情况;(6)任期运营业绩状况以及相关的经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7)对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8)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等。财务审计以财务记录为范围,审计内容有:(1)预算执行和决算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2)各类收入、支出、结余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3)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等真实、合法、有效情况。管理审计以某项业务或某一职能为范围,深入剖析评价组织结构、组织目标和战略规划、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经济(经营)活动的组织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适当、合法、有效情况。从审计内容看,经济责任审计是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为基础,以组织目标、运营业绩、管理效能及守法尽责为主线,对责任人权利运行过程及其效果做出责任界定和评价的一种特殊审计形式,蕴含了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的相关内容。

4.经济业绩评价指标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评价应围绕审计目标、范围和内容,结合行业特征、责任人的职责范围确立,并仅限于经济责任。医疗卫生行业经济业绩评价指标主要有:(1)反映预算管理指标,包括预算执行率、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等;(2)反映增值能力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和任期年均净资产收益率、收支结余率等;(3)反映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等;(4)反映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5)反映发展能力状况指标,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和任期年均总资产增长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和任期年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收入增长率和任期年均收入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等;(6)反映社会贡献状况指标,包括工资总额增长率和职工人均工资收入增长率、次均门急诊费用、每出院人次平均费用等。管理审计涉及经营业绩评价定量指标,主要有:(1)反映财务效益状况指标,即净资产收益率、经费自给率等;(2)反映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即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3)反映偿债能力指标,即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4)成本管理指标,即每门诊人次支出及门诊收入成本率、每出院人次支出及住院收入成本率、万元业务收入能耗支出、万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支出等;(5)收支结构指标,即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比率、管理费用率、药品和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等;(6)反映成长能力指标,即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收入增长率及其三年平均增长率等。此外,还有反映资产效率、人力效率及经济规模效益等指标。财务审计一般不需运用经济技术指标对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评价,但是在财务审计基础上,经审计鉴证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通常为经济责任审计和管理审计的评价提供有效支撑。从上述量化指标看,经济责任审计和管理审计的经济评价指标有着本质的联系,都包含效益水平、营运管理、债务风险和发展能力等方面,但是各有侧重,经济责任审计从国有资金绩效评价的角度,突出评价资产的安全、质量及保值增值情况,对任期各个年度的业绩状况均有所反映;而管理审计则对投入产出的效率和效果,以及管理能力进行相应的比对,强调实现效益最大化和组织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