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十篇

时间:2023-08-07 17:39:57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新课标;教学观

中图分类号:D412.62

理念是个体的认识、经验、行为在其头脑中的系统反映。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个人对教育的理解、经验和行为的理性概括和信念。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面对着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参,不得探寻新的教学理念。可以说,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为适应新课改的新形势,新时代地人民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真正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根据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性质和理念,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初中思想政治课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就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立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将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活逻辑为主线,选择、安排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尊重、关怀、对话",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切实提升教学的人文性。

"以学生为本"和"以育人为本"是统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德育课程,必须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力求学生个体生活知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理想目标的社会化,实现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学生个体思想和国家意志的统一。为此,教学要鲜明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方向引导,用明确的语言表达思想政治的要求,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使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相对于教学实践,任何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都有一定的滞后性。社会生活在飞速变化,理论在不断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也应不断调整、充实。与时俱进地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要求。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充分开发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使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我国的社会进步、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结合起来,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结合起来,反映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以显示马克思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教学内容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客观、全面、辩证地表达教学基本内容,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可信度和实效性的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学,无疑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现实问题,但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思想方法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客观、全面、辩证地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为此,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对知识意义的引导,不能片面化,不能顾及一点不及其余。对有关价值标准的表述,在确保规范、正确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介绍多元价值标准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引导学生在多元价值标准的背景下、在价值标准的现实冲突中,通过比较和鉴别,认识主流价值观,做出正确的选择。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能力,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为此,教学中要鲜明地给学生提供基本价值标准,有力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学习的同时,给一些生活现象和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去判断;给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交流;给一些典型案例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给一些价值冲突情境,让学生自主去比较选择;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实践、锻炼,实现知行统一;创造较大空间,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放飞智慧,以促使学生成长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第四,促使学生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课程目标的意义。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通过活动设计,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主动收集资料、寻找答案、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在积极思维过程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观点,掌握基本的价值标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进行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升华情感,提升思想政治觉悟。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力求实现学生现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互动,书本知识与实践体验的互动,教学活动设计与提供基本价值标准的互动,学生发展需要与基本观点教育和价值取向引导的互动,信息资源给予与学生积极寻找的互动,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与教师点拨、指导的互动。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篇2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索性,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如在初三思想品德课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因素的影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向学生提出:①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熟悉并经常使用的家用电器?②你还了解哪些电子产品?比如交通工具方面,办公用具方面,教学设备方面的。③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劳动带来了哪些影响?这样通过设疑,在学生认识知识系统中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了解学情,检验效果,纠正学习中的缺陷和不正确的思路,可以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思想政治课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1. 开设热点评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既不是自由放任,也不是独断专行的情景,让学生在宽松、充满情趣的教学环境中,增加教学活动的“主角”。由学生自己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热点,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热点问题得到了科学的评说,又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增加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 指导学生读书,培养思维能力。读书方法是学习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理解知识、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的读书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读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提出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 将辩论、小品、表演等形式引入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中。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使得学生听得枯燥无味,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如果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辩论、小品等形式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才能和能力的舞台,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将知行统一起来,完成教学目标,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篇3

【关键词】活动课 初中思想政治 实践 自主

一、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特点及重要性

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实践性,加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更加偏向基础性和实用性,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本身具有更贴近生活、更具实践性等特点,活动课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显现。相比其他课程理论性强、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特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更加注重实践与传统教学形式并重,尤其是新课标实施以来,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学科体系及理论知识都得以淡化和简化,而课程教学中的时代感及实用性逐渐得以重视。另外,从近年来的思想政治课程考核体系构架也可看出,活动探究考核内容占到整个考核内容10%的比重,可见,当前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不仅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上重视活动课教学,还要求学生对活动课教学内容的实际掌握和参与。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程中活动课教学形式的兴起和广泛采用,为我国思想政治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新课程标准亦明确规定,要将活动课作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看待。唯有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及新考试大纲对活动课探究教学的要求及考核标准、充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积极探索活动课教学,才能切实提升活动课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实践

(一)活动课准备及整体构架设计

活动课教学不同于常规课堂教学方式,活动课的教学更需要教师充足的准备和精心的设计规划,只有在准备充分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来,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应端正活动课教学思想,明确活动课教学目标及主体,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既不能过度“代劳”,又不能过分放任学生“自由发展”,笔者在活动课准备及规划之时,根据班级学生成长及学习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并切实调研和总结当地及周边政治思想及地方习性,选取贴切、适当的教学内容及主题,并根据教学主体确定活动课教学组织形式。对活动课实际教学中的小组组织形式、小组分工、活动计划、组织及评定标准、资料参考方向、教师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另外,对活动课教学后期的动员及考核进行合理的设计,根据活动课的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主体确定调查报告、小组调研、专题探讨等不同形式的课后反思及考核方式,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和深入思考,真正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合理、灵活的活动课形式

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活跃学生思维,活动课形式则相应地更加多样化、活跃化。笔者在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角色扮演、小组调研、辩论比赛、主题班会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根据班级学生成长及学习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并切实调研和总结当地及周边政治思想及地方习性,或引导学生模仿人尽皆知的《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既贴近生活又关乎思想政治的电视栏目,开展和进行活动课教学。

例如,在“青春期成长”内容的活动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以大家都熟悉的《实话实说》栏目的组织形式开展了有关青春期成长问题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更加放松、更加真实地发言和讨论,大胆质疑,独立思考,说事实谈体会,尽情表现个性,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个性化的过程。进而把思想品德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快乐而充满活力的课堂。为帮助学生认知社会、感受人生的重要责任,笔者在课前利用一小段时间进行“生活播报”活动,安排和组织部分同学进行最新的国内外时事播报,全体同学进行补充和纠正,并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对踊跃发言的同学应及时鼓励,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的理解,并能很好地引入课堂教学知识。

又如,在“竞争合作求双赢”第一节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全体同学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了一个个关于“合作与竞争”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再组织学生分组提问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和交流,在整个活动课中,笔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引导的过程中应悄无声息地把品德塑造、能力培养、应试训练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也提升了教学效率。

总之,要将活动课作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看待,唯有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及新考试大纲对活动课探究教学的要求及考核标准,充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积极探索活动课教学,才能切实提升活动课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静娜.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9):64.

[2]焦红周.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之我见[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4):254.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篇4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小学德育工 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 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建设。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原国家教 委分别于1996年6月7日和1997年4月1日印发了《全日制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和《九年义务 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并决定依据《课程标 准》组织编写一套示范性试验教材。高中教材1997年秋季起在江西、山西和天津二省一市试用,修订后自1998 年秋季起供全国高中学生使用;初中教材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需要,经报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同意,采 取特殊的“审读”方式,提前一年于今年秋季起在全国试用。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将于1999年秋季起在全国试用 。同时,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用)》、《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 课教学大纲(试用)》以及依据该大纲编写的教材停止使用。

    这次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的改革,是本世纪末重要的一次政治课改革。

    一、这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原因和思路

    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是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的教学大纲确定的,至今已使用了6年。教 学内容和教材相对稳定,教师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积累了经验,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 治课的建设。那么,为什么还要修订现行两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前,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形势与90年代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1992年10月召开了党的第十 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要求“全党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根据青少年的特点 和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学习和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是思想品德课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国际 上,苏联东欧剧变以后,两极对峙瓦解,冷战结束,多极的世界格局已基本形成。中国经受住了90年代初期西 方敌对势力妄想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颠覆的考验,广大青少年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信心。同时,世界经济正在发生一次深刻的变革。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在世界兴起,一种全 新的经济——知识经济正在形成和发展,它对现在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都提出了新的 挑战。1992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形势发展变化在实践和理论上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问题 ,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编的教材中都需要正确反映。这样,我们的课程在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上才 不会脱离实际,才能具有活力。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同年,国家教委颁发《小学德育纲要》。19 94年,江泽民、李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抓紧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年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接着又印发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学习和贯彻这两个重要文件的通知。《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 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要求两课教学要“根据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 化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编写出相对稳定、具有规范性的教材”。1995年,国家教 委颁发《中学德育大纲》,下达《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对课程建设全面 提出要求。1996年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中 央和国家教委制订和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向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 和整个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所有这些要求,必须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得到贯彻落实。

    (三)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也向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提出了重要的新课题。一要研究和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 精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十分鲜明地提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教育改革 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并且尖锐地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 轨道”。以德育人乃大根本,实施素质教育,如果忽视了德育,则是丢了根本。因此,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 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素质教育的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处理好两课自身基础 知识与育人功能的关系。二要考虑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将初中学段与小学学段联系,统一考虑教育要求、教 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这是体制上的一个重大改革,要求统一安排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 。三要研究实行五日工作制、减少学时以后的新情况。由于总学时减少,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 实践活动等方面均需作相应调整,进一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四)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自身深化改革的需要

    1992年以来,按照中央和国家教委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积累了不少新鲜 经验。特别是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方面,许 多好的、比较成功的经验都需要在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中得到反映。总之,为适应面向21世纪学校德育工作的 要求,制订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并按照新制订的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是必要的。这是思想品德课和思 想政治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

    这次修订两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

    根据中央《若干意见》,这次修订两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整体规划,分层要求;总体目标,一以贯 之。《若干意见》指出,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文明的行 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通 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这里,既提出了德育的总目标(同样是政治课的总目标),又明确实现总目标是一个 逐步形成的过程。《若干意见》还指出:“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 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说,既要整体规划小学、 初中和高中两课的课程体系,又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及学习阶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划分层次,具体 确定这种教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逐步提高。因此,小学、初中、高中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阶段,需要将整 体规划与分层次要求科学地结合起来,保证两课的总体目标一以贯之。

    原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在现行两课教学大纲基础 上,根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按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分别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 目标的总体思路,并具体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再划分为一、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年级三段;七至九年级( 即六三学制初中一至三年级)一段;共四个教育教学阶段。整体规划教学内容体系,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整体 规划,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分别是以下几点。

    1.小学重点进行以“五爱”为中心内容的公民道德品质教育。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确定小学思想品德 课一、二年级和三至五年级的章节题目,以清晰地反映“五爱”教育在两个年级段中的循环上升、逐步提高的 过程和教学的内在联系,解决现行品德课教学中内在体系不清的问题。六年级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 活、社会公共生活和国家民族生活等方面,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要求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典型 事例具体指导学生分辨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道德现象的是与非,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小学阶段的“爱社会主 义教育”是与“爱祖国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小学阶段的“热爱共产党”的教育主要是情感教育,它是通过讲 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进行的。

    2.初中重点进行公民的健康心理品质和正确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教育和我 国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们对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能 够有正确的认识,逐步树立起社会责任感。

    3.高中重点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 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为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这次中小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意义和特点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篇5

1.增强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反观世界各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十分重视“人文件”和“渗透性”教育。它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政治课的名称,也没有强调政治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学生容易接受。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牛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牛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问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2.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囚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标准将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第二,新课程标准充实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公德教育的内容;第),新课程标准将初中思想政治的名称改为“思想品德”;第四,将小学中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整体,高度重视切中思想品德课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衔接。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现改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打破了原来的一些框框,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在道德教育方面,新课程标准新增和突出了下列内容:(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门)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事情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3)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4)知道每个行为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6)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7)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为善;(8)知道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9)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宽容和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10)懂得以平等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1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平等意识;(12)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高度重视初中生逐步扩展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人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调整了一些与青春期成长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如删去了“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将它放到《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去,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而且将宝贵的时间集中到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篇6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小学德育工 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 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建设。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原国家教 委分别于1996年6月7日和1997年4月1日印发了《全日制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和《九年义务 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并决定依据《课程标 准》组织编写一套示范性试验教材。高中教材1997年秋季起在江西、山西和天津二省一市试用,修订后自1998 年秋季起供全国高中学生使用;初中教材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需要,经报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同意,采 取特殊的“审读”方式,提前一年于今年秋季起在全国试用。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将于1999年秋季起在全国试用 。同时,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用)》、《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 课教学大纲(试用)》以及依据该大纲编写的教材停止使用。

这次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的改革,是本世纪末重要的一次政治课改革。

一、这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原因和思路

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是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的教学大纲确定的,至今已使用了6年。教 学内容和教材相对稳定,教师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积累了经验,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 治课的建设。那么,为什么还要修订现行两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前,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形势与90年代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1992年10月召开了党的第十 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要求“全党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根据青少年的特点 和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学习和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是思想品德课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国际 上,苏联东欧剧变以后,两极对峙瓦解,冷战结束,多极的世界格局已基本形成。中国经受住了90年代初期西 方敌对势力妄想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颠覆的考验,广大青少年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信心。同时,世界经济正在发生一次深刻的变革。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在世界兴起,一种全 新的经济——知识经济正在形成和发展,它对现在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都提出了新的 挑战。1992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形势发展变化在实践和理论上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问题 ,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编的教材中都需要正确反映。这样,我们的课程在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上才 不会脱离实际,才能具有活力。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用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同年,国家教委颁发《小学德育纲要》。19 94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抓紧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年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接着又印发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学习和贯彻这两个重要文件的通知。《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 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要求两课教学要“根据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 化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编写出相对稳定、具有规范性的教材”。1995年,国家教 委颁发《中学德育大纲》,下达《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对课程建设全面 提出要求。1996年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中 央和国家教委制订和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向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 和整个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所有这些要求,必须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得到贯彻落实。

(三)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也向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提出了重要的新课题。一要研究和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 精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十分鲜明地提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教育改革 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并且尖锐地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 轨道”。以德育人乃大

根本,实施素质教育,如果忽视了德育,则是丢了根本。因此,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 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素质教育的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处理好两课自身基础 知识与育人功能的关系。二要考虑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将初中学段与小学学段联系,统一考虑教育要求、教 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这是体制上的一个重大改革,要求统一安排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 。三要研究实行五日工作制、减少学时以后的新情况。由于总学时减少,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 实践活动等方面均需作相应调整,进一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四)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自身深化改革的需要

1992年以来,按照中央和国家教委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积累了不少新鲜 经验。特别是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方面,许 多好的、比较成功的经验都需要在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中得到反映。总之,为适应面向21世纪学校德育工作的 要求,制订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并按照新制订的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是必要的。这是思想品德课和思 想政治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

这次修订两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

根据中央《若干意见》,这次修订两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整体规划,分层要求;总体目标,一以贯 之。《若干意见》指出,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文明的行 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通 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这里,既提出了德育的总目标(同样是政治课的总目标),又明确实现总目标是一个 逐步形成的过程。《若干意见》还指出:“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 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说,既要整体规划小学、 初中和高中两课的课程体系,又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及学习阶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划分层次,具体 确定这种教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逐步提高。因此,小学、初中、高中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阶段,需要将整 体规划与分层次要求科学地结合起来,保证两课的总体目标一以贯之。

原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在现行两课教学大纲基础 上,根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按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分别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 目标的总体思路,并具体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再划分为一、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年级三段;七至九年级( 即六三学制初中一至三年级)一段;共四个教育教学阶段。整体规划教学内容体系,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整体 规划,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分别是以下几点。

1.小学重点进行以“五爱”为中心内容的公民道德品质教育。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确定小学思想品德 课一、二年级和三至五年级的章节题目,以清晰地反映“五爱”教育在两个年级段中的循环上升、逐步提高的 过程和教学的内在联系,解决现行品德课教学中内在体系不清的问题。六年级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 活、社会公共生活和国家民族生活等方面,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要求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典型 事例具体指导学生分辨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道德现象的是与非,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小学阶段的“爱社会主 义教育”是与“爱祖国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小学阶段的“热爱共产党”的教育主要是情感教育,它是通过讲 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进行的。

2.初中重点进行公民的健康心理品质和正确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教育和我 国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们对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能 够有正确的认识,逐步树立起社会责任感。

3.高中重点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 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为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这次中小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意义和特点

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调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改革。建国以来,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 思想政治课大约每隔五六年调整一次。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之所以更新较快,是由这两门 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即由这两门课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 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 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这两门课 更直接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性质,需要更直接地更及时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意志与要求。

回顾历史,两课适应形势变化,更新较快的特点比较明显。建国初期,教育部1950年颁布的《中学暂行教 学计划》(草案)确定,全国中学各年级按老解放区的经验均设置政治科目的课程。1957年正式规定了各年级 的课程设置以及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要点。这以后又按照教育部先后颁发的教学大纲和教 学计划不断地调整课程设置方案。截至“”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共设了22种课名。“”后,教育部总 结了我国开设思想政治课20年的情况,提出了改革和加强中学政治课的意见,把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基本稳定在 《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等5种课程。1986年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原国家教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改革学校思 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精神,决定再增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和《政治常识》两门课。 《法律常识》不再单独设课,而是采取相对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有机渗透法律常 识内容。为适应这个变化,特将初一的课程改名为《公民》。同时,高中一年级在保留原《辩证唯物主义常识 》中有关方法论的内容的情况下,增加了人生观的教育内容,并将课名改为《科学人生观》。1992年,国家教 委分析研究了多年来思想政治课分列课名设置课程的利弊以及实际教学情况,决定今后各年级不再分列课名, 统称《思想政治》,以利于综合考虑教学内容。

从1995年开始的这次调整,是改革开放以来多次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次。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

1.它是回答历史新课题的一次尝试。这次改革是在新形势 下,中央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更明确的意见之后 进行的。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了《若干意见》。这个《若干意见》总结了以往的德育经验,根据新形 势的要求,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纲领性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面临的“五个如何”的历史 新课题,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要研究和回答的重大问题。因此,这次“两课 ”的调整对在课程内容中渗透“五个如何”的教育作了积极的探索,是一次回答德育历史新课题的尝试。

2.它是一个跨世纪的工程。这次调整恰逢世纪之交,历史赋予它跨世纪的意义。《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要 编写相对稳定、具有规范性的教材。现在编写的教材,按进度到全国铺开使用时,实际上已是下世纪。它是为 下一世纪初的中小学生编写的,是要把他们培养成适应21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 说,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调整和教授承担着跨世纪的重任。

原国家教委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工作。根据中共中央《若干意见》 确定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品德)课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任务”,1995年3月国家教委正式委 托人民教育出版社协助基础教育司开展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调整工作。同年4月成立了小学思想品德课和 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编写工作小组,拉开了这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课改革的序幕。1995年12月20日, 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教基[1995]23号),把制定《九 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与《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作为落实《 若干意见》的一项重要措施。当时课程标准编写组有19人,集中了各方面的专家。工作程序大致分三步:先整 体确定教学内容结构;然后拟定各年级教学内容要点;最后将要点转化为课程标准。工作中,编订小组多次直 接听取原国家教委领导和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政治学科审查委员的意见,广泛征求了各省、市、区教育行政 部门、思想政治课教师、教研员的意见,并专门听取了各省、市、区党委宣传部和人大、政协的意见。

原国家教委领导对“两课”的调整工作都十分关心,给予指导。从原教委领导对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 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点的批示中,可以领会到一些重要精神。朱开轩同志有以下四点批示。1.这项工作十 分重要,拟抓紧,但又需仔细沉着。2.主要是把体系先理顺,力求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大学、高中及九年义务 教育阶段,要相互衔接好。总的讲应当少而精,有些要深入(高年级),有些不强调深入(低年级)。3.义务 教育阶段的大纲内容标题一样,可能会重复,希望由浅入深。4.教师要培训好,课程观点要靠他们把关。柳斌 同志的批示,讲了具体意见:劳动观点、爱惜劳动成果及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等内容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要 有所安排,爱护公共财物也要有所体现;公民的义务要加强。周远清同志批示两点意见:1.小学的思想品德课 要寓教于故事中,高年级可多讲史实;2.要有实践观点,日本的中小学都有学军学农。原教委领导就九年义务 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批示的意见,对做好这次“两课”调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次思想政治(品德)课改革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这次改革的基本原则非常明确,突出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这次改革的原则是:根据中央《若干意见》 ,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符合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教育要求、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为目标,以两课教学大纲和多年教学实践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公民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初 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2.这项改革采用了课程标准。以往课程都用教学大纲,这次采用课程标准,对指导教学和教材编写更加具 体、明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都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现行教学大纲不能对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 目标要求,不能对每个教学内容要点讲授到什么程度提出具体标准;课程标准则是从确定教学内容讲什么和讲 到什么程度的要求上规范教学的,因此优于现行教学大纲。世界上多数国家使用课程标准。目前中小学其它各 科都沿用教学大纲,但同意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采用课程标准。因为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体现了和教学大 纲的区别,这是给思想政治(品德)课的一个特殊政策。

3.在高一课程中突破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框架,改成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来写,使经济常识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这是一个从实际出 发的改革。

4.教学的内容结构作了重大调整,强化了心理品质、法律意识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没有规 定心理品质的教育要求,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教育则分散在各年级进行。课程标准根据客观形势和学生的实际 需要,强化了心理品质和法律意识教育。初中一年级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 确思想方法的教育。初中二年级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 、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法律知识的教育相对集中地安排,比教学大纲的规定充实 得多。

5.编写示范性试验教材,小学、初中、高中都组织编写。原国家教委关于成立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的文件中 明确要求编写一套高水平的示范性教材。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国家应有一套高质量的示范性教材,准 确而充分地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和要求。

三、为什么当前要统一编写和使用“两课”新教材

为了加强“两课”教材编写的领导,原国家教委决定成立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领导 小组。从历史上看,原教育部对政治课教材编写也是十分重视的,“”前,政治课教材编写由副部 长任主编。1985年原国家教委设立了政治课教学研究中心,领导政治课教学实验。1991年编写教材,原国家教 委党组决定成立以吴铎同志任组长的编写领导小组。这次编写教材,原国家教委于1996年3月15日正式发文,宣 布成立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五位同志组成,由吴铎任组长。这个文件明确 了领导小组的任务是:依据国家教委制定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及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结合中小学生思想实际,组织编写出一整套高质量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和 中学思想政 治课教材,从1997年秋季起陆续供各地中小学使用。

关于当前统一编写和使用新教材的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编写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示范性教材

第一,这是中央和国家的要求。中央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编写稳定的规范性教材的任务。原国家教委 关于教材编写领导小组成立的文件中明确要求要编写一整套高水平的示范性教材。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 ,国家应当有一套高质量的示范性教材,准确而充分地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和要求。

第二,是执行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标准的需要。课程标准是一个新的尝试,如何按照课程标准 编写教材,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需要国家统筹组织力量,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示范性教材。课程标准与大纲有区 别,以前的教材是按大纲编写的,如何按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需要作出示范。

第三,是指导地方编写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的需要。从当前看,地方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在取 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材编得很厚,有些内容不适当。从今后发展看,地方上不论编 写课本还是乡土教材,都需要借鉴示范教材的经验。

(二)关于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示范课本的特点

编写领导小组关于示范性教材提出五个要求或者说要有五个特点,从内容到形式作了规定:1.体现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2.基本上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3.较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有比较完 善的学科理论知识,又有比较明确的思想和行为要求;4.基本上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发展规律,内容、 分量和难易程度适度;5.语言文字规范,力求生动活泼,版式新颖,印刷装祯质量要高。

(三)示范性教材与“一纲多本”的关系

“一纲多本”是教材建设的重要方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以来,在教材建设中提出的“一纲多本”,应 当说是一个突破。这个方针推动了教材建设,繁荣了教材建设。“一纲多本”的“多本”是指编写具有地方特 色和高质量的“多本”,而不是不同形式上的“多本”;如果许多教材内容大体相同,没有更多的地方特色, 不是真正的“多本”。根据“一纲多本”的方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编写思想政治( 品德)课教材。但从实际运作看,在国家示范性教材推出后,各地都可能在一个阶段使用示范性教材,了解示 范性教材是怎样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了解国家对两课教材的质量标准要求,这有利于地方编出质量更高的教 材。

总之,地方编出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和质量高的教材,应当允许地方使用。这将由国家教材审查制度宏观调 控。国家教委关于教材编写、审查、使用制度规定,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教材,在地方初审的基础上,要报国 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方可使用。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都属于国家必修课,即使是地方使用 的教材,也要报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规范审定制度,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可以更好地实行“一纲多本” ,更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建设和发展。

四、“两课”教学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重强调两点:一是坚定信心,二是避免片面性。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篇7

一、与时俱进,把握初中政治课改新思想

结合社会的发展现状,根据新课改下的新标准,认真履行政治教师的职责,认真研读新课改的要求。要求教师实施科学的教学方式,不要死板教学,枯燥教学,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把握学生兴趣动向,实施政治教学。教师应认真学习和吸取最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在教学中树立以下观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要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遵循四个原则: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同时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新课改的标准,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认真实施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与健康身心的培养。

二、重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初中政治的热情

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基于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感受到基于生活与知识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初中学生逐步扩展了生活实践,这是思想品德课程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再以学科知识的死板掌握为主,而是按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成长中的困惑,把心理、观念、法律、道德、情操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为统一的整体。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知识之间的互融,并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和生活中的各种情景,使学生明确感受到,政治就在身边,真正体现了政治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知识化的相互获得。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提高解读、分析、整合、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中活动要精选巧用,灵活处理,合理、有效地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开发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联系和融合,以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之目的。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政治知识,树立正面的人格力量,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为学生建构和谐、积极、正面的政治学习环境,树立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观。是初中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创新教学,在初中政治学习中培养学生能力

实施创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政治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思索,并在政治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因此新课程要求,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以及学生创新思维、独立能力、合作素质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创新教学,不仅体现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与时俱进,极富创意,还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主体的重视程度的考量。例如,重视政治活动课,可以有利于学生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凸现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在教学要进行了尝试不要使教学活动流于表面、成为形式,阻碍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充分利用资源,增强初中学生的政治素养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篇8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堂;课堂效率

前言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有着决定性作用。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者单项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老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垄断者,在课堂上处于主动地位,然而学生却处于被动位置,只能被动的、机械的去接受知识,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思维方式的锻炼方面存在很大缺陷。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也要深化改革,积极寻找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效果。本文顺应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情感价值观三个课程目标,结合这三个目标,为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率提出方法和措施。

一、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面临的问题

1、学生过于被动,无法进行深入思考

课堂上,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太过被动,课堂上只有少数的尖子生同学紧随着老师的速度进行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大多数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对所学知识进入深入思考。然而,思想政治是一个需要学生积极进入思考的学科,如果知识被动的就收知识,所受到的教育和感悟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此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对问题不太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学生回答问题时很少用“我想、我认为”这样的词语,甚至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少之又少,学生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欠缺自主学习的意识。

2、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欠缺

思想政治学科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现象。时事政治有机的结合起来,然而当前的中学生习惯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很少主动将所学知识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较差。

3、师生之间欠缺沟通

课堂上,老师只是按照课本的知识结构框架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很少和学生做互动与交流,交流也只仅限于提问问题请学生回答,很少做知识的探讨,和标新立异的交流。师生之间欠缺交流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而影响了课堂效率。

二、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效率的措施

1、扩展课堂内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社会问题,解释社会现象,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效率的措施之一。思想政治老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对社会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善于将国内外重大的时政信息和热点问题应用于课堂中,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此外,教师要有良好的感知生活的意识,留心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有效的将这些社会现象运用于课堂,把社会问题以及自己的评价判断纳入课堂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和观察。思想政治是具有浓厚生活色彩和实践性质的学科,它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地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将具体的理论知识点的阐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把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融入素材,这样更好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拉近课堂纪律,提高课堂纪律。

2、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便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如今的学生思想独立性越来越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也不断增强,他们对亲身体验和独立思考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他们不能满足传统的单项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必须顺应形势,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老师引领学生、学生被动听讲的传统模式,让学生积极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和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多媒体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的信息量和信息传播速度。有利于引人入胜、活灵活现的将教学内容引入良好的教学意境中,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造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在课堂上,老师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以此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多留给学生思考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不同的意见。

3、加强课堂评价环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考试为主,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仅仅凭借一张考卷一锤定音,这样就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有些学生虽然考试成绩很好,但是平时并不进行积极的思考,只是在考前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而有些学生平时思考较多,但是由于抓不住考试技巧,或者拥有独创性的意见但是跟唯一的标准答案有偏差导致成绩不尽人意。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传统的考评方式太过单一和片面,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积极学习习惯的养成,此外还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效果和效率。其次,每个学生都会存在尚未被挖掘的潜力,教师应该创新评价机制,运用正确的方法挖掘学生的潜力,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和交流方式,通过完善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客观的指导。进而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结语

面对新课标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进行理性思考,结合新课标的新目标,从课堂改革着手,积极寻求方式上的创新,理论上的实践联系,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习惯。

参考文献:

[1]哈春平.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2(05)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篇9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方法;现状;教学创新

【中国分类号】G633.2

初中政治教学是一个整体过程,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要求都较高,要求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综合实力,要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要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要转换新的教学理念,屏弃旧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目标。本文中笔者就以创新教学方法和现状教学进行详细分析。

一、初中政治现状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课堂氛围沉闷压抑,造成学生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必定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单板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地传输过程,特别是政治学科,其需要情感的融入。学生只有将具体知识点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起来,才能内化知识,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知识点与考点,而忽视了学生生活经验与知识的联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知识的迁移,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教学内容的脱节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制定了相关的教学计划,经常精简一些与考试关系不紧密的环节,一些实践活动也会因此被取消,这会导致学生思想与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经验的脱节。

二、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方法

1、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初中政治教学的要素包括教师和学生,二者缺一不可,且相互依存。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着将教师的作用模式化,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模式还不成熟,知识水平与人生阅历都非常有限,如果课堂教学完全学生的主观意识进行,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与教学质量,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应摆正自己的态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交流与互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有较大关系、或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为例子,以此引起学生的关注,而且这个例子还能引起学生的探讨。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将例子与课本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并从中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觉得学习更有动力、更有激情,学习成绩也就会随之提升。

2、创新教学理念,与时展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垄断教学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从教师的课堂教授中被动地汲取知识。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者,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而初中政治是一门强调塑造学生思想的课程,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教学目标。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适应新形势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要求,切合时展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同时,教师还应将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灌输到学生群体,让学生体会到先进教学理念对于提升自己的重要意义,从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愉悦的心态进行政治学习。

初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活动时,应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教学要求相结合,培养学生课堂主人的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有趣的情境,或是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并让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展示出来,再进行自我评价。再次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很强的学习欲望,通过积极的讨论,解决问题,主动进行学习。

3、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政治课程涉及许多对学生有重要意义的话题,只有将这些内容以生动灵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才会对这些话题感兴趣。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树立与学生平等相待的意识,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亲和力后,就能从思想层次征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根据课程内容的相关要求合理利用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有趣的互动、讨论环节,从而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知识学习方面都能真正认同教师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在政治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讨论环节,为学生构建讨论、探究及质疑、合作的机会。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自发组织讨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给予鼓励,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提升政治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其思维模式也没有正式形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初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他们的政治素质对祖国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初中政治教学还应重点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将提升政治素养与培养创新思维贯穿于课程中。此外,由于初中学生还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行为模式经常出现走极端的情况,因此教师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在培养学生养成独特个性的同时,提升其学习竞争意识,养成与时俱进的思维习惯,养成高尚情操

结语:初中阶段属于学生性格形成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时期,若出现任何偏差,都会对学生的未来造成不利的影响。而初中政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帮助学生塑造品行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与思维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对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视。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与创新思维,以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爱国情操与道德情操,为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坚持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篇10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在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改变传统的政治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政治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等因素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效果;优化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中小学课程提供了发展方向,在新课程保障实施过程中,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方法和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在初中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思想,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要努力践行全新的课程标准。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需要通过不断调整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通过调整、优化初中政治课程教学,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现阶段,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与“主导”地位颠倒教师和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任何一方的缺失和不同程度的失语都会使教学过程产生缺陷。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但是,一旦教师出现“喧宾夺主”的状况,就会背离教学理念、影响教学效果。由于初中政治的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政治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的被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出现颠倒。在全面践行新课程标准过程中,也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教师主讲、学生倾听的政治课程教学模式。这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频度,形成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是相背离的。

(二)“灌输”与“死记硬背”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等教学参与要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提倡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主体学习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初中政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师的知识传授主要以“灌输”的方式完成。“把某某知识点记住就可以了,考试必出”等等言语经常的出现在政治课堂上。由于“灌输”、“照搬书本”式传授方式也造成了学生不听讲、“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成为了学生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即使在新课程标准广泛实行的环境中,“灌输”与“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依然普遍的存在于初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

(三)“应试”与“成绩”依然是重要的课程评价方式初中政治课程是中考的学科之一,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重要学习目标,成绩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政治课程教学重点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都依据考试来定。应对考试,以考试为中心和指挥棒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是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成绩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评价方式直接影响了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一味的强调成绩和以考试为中心的课程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政治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优化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具体措施

(一)案例激趣,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也应该是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所涉及的。造成学生对初中政治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理论性较强、实践性太差。传统的政治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年龄和生长环境缺乏交集,不能够和学生的心理产生共鸣。单纯的政治课程基本知识传授枯燥、乏味,令学生产生不了学习兴趣。因此,贴合学生实际的案例教学法应该成为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方法中的常态。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和合作更加频繁,思维碰撞更加激烈,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才会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巧妙选择案例促进基本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程教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案例主动的走入到政治课程教学情景中来,对政治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反馈,提高了政治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知和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二)情境导学,营造浓厚的政治课程学习氛围营造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学习情境是改变现有初中政治课程“灌输”与“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利用“微课”、“翻转课堂”、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手段丰富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方法,营造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思考、反馈的学习情境。使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悦,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把枯燥的政治知识内容以富有娱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音乐、视频中引感共鸣,从而迅速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时政促学,利用时事政治热点提高学习效果时事政治和政治热点问题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时事政治和政治热点问题的实时性和新鲜感,结合所学知识把时事政治和政治热点引入到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来,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对时政的分析和思考,巩固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分析、辩证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政治书本知识的同时,把书本知识与时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关注时政的意识和能力。

三、结束语

在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时代背景下,要不断创新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要通过政治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政治敏感性,帮助学生数量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平.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