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

篇1

一、我国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我国许多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把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纳入有效的制度建设范畴。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没有法律保护意识,无形资产开发后,不懂得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品牌保护意识淡薄。技术创新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若不加以保护,就会使企业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发明创造被其他企业所侵蚀。任何忽视和低估无形资产价值的行为,都必然导致无形资产流失。自加入WTO以来,从DVD、彩电、摩托车、数码相机到MP3、芯片、汽车、电信的开发与研制,我国企业由于对无形资产管理认识不足,使其造成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有些纠纷甚至对有些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二)无形资产评估缺乏真实性。在我国最早实现股份制的企业绝大多数没有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现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同样也没计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和外商的合作合资中,对商业信誉、经营资质等无形资产没有计价折股,使企业丧失了许多竞争机会。另一方面,无形资产的评估也不规范。评估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顺应被评估单位需要作出的评估,也造成了无形资产流失和经济损失。

(三)无形资产缺乏价值量化标准。目前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理论上应包括企业为取得这些资产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但是无形资产的计量在实际操作中较困难。我国会计制度规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记入无形资产,而对于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和自创商誉则费用化处理,使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不能得到准确的确认,价值不能得到全面地体现,影响了对经营者业绩的公正评价,进而导致投资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四)忽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有效地使用能增加其价值。但是,由于企业缺乏无形资产增值的有利氛围,许多企业没有充分有效合理地使用无形资产,而是过度使用,或长期闲置不用。在企业合资过程中,许多优秀品牌通过折价入股后,被企业闲置不用,使其价值丧失殆尽。另外,企业长期不参与有利于提升自身形象的竞争,也削弱了其无形资产的价值。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举措

首先,加强无形资产权益管理,防止无形资产侵权行为。WTO总协定中的《知识产权协定》和相关条约以及我国《商标法》均采用注册在先原则,即谁先申请商标注册,商标权就授予谁。我国企业要保护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必须及时准确把握和运用优先权原则,享受优先权以增加商标注册的成功机会《巴黎公约》规定,一个商标在本国已获得合法注册,则在其他成员国注册也就不应被拒绝。因此企业要及时在国内外申请注册商标来保护企业商标,以防止国外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侵权行为。目前我国企业对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协议还不够了解,对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仍然很淡薄,商标注册滞后于外国,因而在进出口贸易中常常发生因出口产品侵犯外国专利而遭索赔现象。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无形资产权益,加强无形资产权益保护,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保护我国无形资产不受侵犯,同时防止无形资产侵权行为。

其次,加强无形资产营运管理,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无形资产的有效营运,是无形资产管理的根本目标。企业通过对所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运筹和谋划,可使其价值实现最大增值。无形资产的运筹和谋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利用延伸品牌价值。充分利用现有品牌、商誉研发、生产其他产品,帮助新产品顺利上市,减少风险,品牌的延伸可进一步扩张和增加品牌价值。二是建立融资策略。运用无形资产的影响力和信誉度,拓宽融资渠道,吸收资金。三是建立扩张策略。企业要利用名牌效应、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联合、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资产扩张。四是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企业可通过无形资产的投资合作,用品牌参与投资,与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实行强强合作,优势互补,通过产品技术的高科技含量使无形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

篇2

1.1问题

知识产权重新划定各国陆海疆界之外的利益版图之后,中国损失巨大。永煤公司迅速崛起过程中,零专利问题影响企业形象,影响对外合作发展。在与巴西淡水河谷集团、香港华润集团、上海宝钢集团合作之初,这些国际性的企业将知识产权作为谈判内容之一。为了弥补企业这一短板,永煤公司责成技术信息中心全面负责此项工作,从此开始了永煤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的持续创新。

1.2论据

欲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必须要搞清楚什么是知识产权,内涵有哪些。研究后得知:知识产权除了本身概念之外,还有传统和延伸之分。传统知识产权包括工业知识产权中的专利权、商标权、实用新型设计、工业品外观设计、原产地标记等,以及相关联的邻接权如:文化、音乐、艺术、摄影等。延伸知识产权则包括一些新领域、新范畴。中国入世后,深感知识产权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对企业发展的障碍。怎样掌握其游戏规则,为我所用,变制约障碍为助推发展、安全屏障,成了科研以及制造业的攻关方向。资源企业一度认为知识产权属于软约束,离自己很远,不需紧张。但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跃升,知识产权同样挤压资源企业发展空间、效益空间。特别是永煤公司迅速扩张后,成为融资源、煤化工、盐化工、机加工为一体的大型资源型企业,迫切感受到知识产权不可小视。2005年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以来,感受到了知识产权的发展推力,感受到了知识产权管理不创新,在资源企业中存在价值危机;没有知识产权,企业存在生存危机。为此,永煤公司提出了“资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创新和效益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课题。

1.3目标

永煤公司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两年后,人们对专利发明申报提出了质疑:专利转化困难、实际效益差等言论四起,严重打击了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发明人员的积极性。怎样实事求是地面对专利转化率低、现场应用量少、专利质量不高、专利效益不明显的现实,发挥出知识产权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专利效益,成了知识产权管理的难题,也成了知识产权工作的主要目标。

2第一次方案设计与实施

任何工作必须做到计划先行、实效开展,才能收到最好的预期效果。永煤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决定从宣传培训、组织管理、制度激励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1)宣传培训。邀请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到公司给管理者、机关部室负责人办讲座,让企业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建立起具体认识,并对其在国家发展、企业生存过程中的巨大意义进行了解;邀请知识产权专家为一线、机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热爱发明创造的员工进行专利知识普及,打消专利神秘感,改变专利是专家学者所专有的错误认识。最终实现员工大胆创新,专利发明成为“新常态”。(2)组织管理。建立了精干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公司成立领导小组,技术信息中心具体负责,公司大小单位均照此建立体系,制订体系运作规则,形成管理闭环。组织通过年季会议,网络知识产权管理要点、专利主攻方向。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不留漏洞,常态化。专利申报层层把关,确保质量,使得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企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3)制度激励。企业适时出台《永城煤电集团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对知识产权范围、权利归属、管理体系、管理与保护、申请与实施以及奖惩事宜作了明确规定。下发《关于规范和加强永煤公司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公司及下属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宣传普及、内部交易、工作目标,如:消除“零专利”,企业年专利申报数达10件以上,年申报成功率在50%以上等作了制度规定。

3第二次方案设计与实施

3.1管理新瓶颈

企业专利申报数量连年递增,专利申报费,维护费大幅提高。支出额从每年5万元递增到20多万元,每年专利总量20%放弃维护权,这给企业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企业管理者不免产生疑问,资源企业是否有必要继续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对专利申报激励政策,专利申报工作产生保留态度。给知识产权工作蒙上了阴影,知识产权管理出现了瓶颈。

3.2管理新措施

面对知识产权管理瓶颈,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省市知识产权活动,深刻广泛学习知识产权知识,了解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实例。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了专利申报,质量提升、专利效益最大化的工作计划。(1)市场化。①基层单位调整原来申报专利的激励倾向,将原来不论发明还是外观、新型专利均奖励2000元,均作为晋升职称、分房、评先要件,改为发明专利奖励10000元,仍为晋技术职称的要件,其他不做要件。②鼓励企业内部、外部专利转化,转化分成比例远高于省政府的专利管理办法规定。③申报成功的专利挂在公司内部科技创新网上,供企业内部单位随时查询使用。这样企业专利申报工作出现了戏剧性变化,好的有市场价值的专利很快走红,没有市场价值的专利,专利发明人不再申报或不以职务发明名义申报,提高了企业专利申报质量。(2)效益最大化。笔者经过对专利质量和效益关系的状况调研后认为,永煤的专利质量存在着诸多问题,但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凡事都有个渐进过程,没有最初的“水货”专利,就没有大家对专利“正品”的深刻认识,更没有高水平专利的产生。其实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技术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例如:“钢丝绳全自动除尘环”、“矿井防弹防坠物罐笼”、“掏槽式截割高块煤率的采煤方法及专用大截深采煤滚筒”,前者为安全效率作出了巨大贡献,后者创出了年增产值3亿元效益。为此,永煤公司提高了专利申报门槛,创新了专利申报程序、奖励政策、激励办法、市场转化、效益分成等管理手段。由原来的专利发明人直接申报,改为单位审查、公司分管部门审查,有市场前途,有实际应用价值者方可按规定申报;调整奖励政策,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采取不同奖励标准;专利申报纳入科技创新考核内容,对所属单位下达最低专利申报指标,用双向激励制约来提高专利质量,保证数量;纳入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凡有内部单位使用的专利,外部转化的专利均给予发明者优厚的利益分成。大大刺激了员工的创造发明积极性,专利效益也大幅提升。

4效果

(1)改变了资源型企业认为效益与技术创新拥有专利多少关系不大、利益的增长点仅在资源市场的观点;改变了企业员工认为专利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事、是专家学者的事的固有观念;改变了企业认为专利对个人发展、对企业生存无关紧要的认识。2005年以来永煤公司一改零专利现象,由当年申报量46项跃升到2012年212项,企业对专利申报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后,仍然保持着年申报200项以上,并且发明专利数量、质量均明显提升。(2)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永煤精煤“永龙一号”完成了商标注册,汇龙水泥获得省级名牌产品。永煤连续3年获得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表扬,获得2006年省工业企业专利申请前20强,2007年省第二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09年省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荣获知识产权保护先进企业。对永煤与上海宝钢集团、香港华润集团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3)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技术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永煤公司开展专利工作以来,共申报成功各类专利1005件,专利转化7件7家企业,总收入达 50多万元,现在转化到徐州祥云电器、山西长治防爆电器厂,鹤壁煤质监测仪器厂、黑龙江佳木斯煤机厂等7家企业的专利,转让效益良好。(4)间接效益明显。专利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安全系数。“遥控式气动自动复位阻车器”、“可控制信号同步启动真空磁力启动器开关”、“综采机组提高块煤率技术”,既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技术效益,又为企业提升了安全管理能力。

5结语

篇3

论文摘要:谷歌版权事件和我国数字图书馆版权纠纷,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大的挑战。通过数字图书知识产权的立法内容和立法理念上的完善,解决数字图书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潜在危险,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1.谷哥版权事件和我国数字图书馆版权纠纷引发的问题

2004年,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哥公司提出了号称阿波罗的数字图书馆计划,该图书馆被建成以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图书馆,读者可以在该图书馆内免费搜索到里面所有的书籍,对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可以付费下载或购买。该计划提出以后,谷哥公司开始大量扫描图书,在随后的几年里,谷哥将近收录了全球近千万种图书。可是谷哥的收录行为遭到了众多出版商和著作权人的反对,不得不走上了诉讼的道路。2005年9月,美国作家协会和五家出版商发起集团诉讼将谷哥公司告上法庭。在诉讼中,原告称谷哥公司在扫描书籍和图书数字化过程中存在大规模的侵犯版权行为,为此,他们要求谷哥公司为每一次侵权行为支付赔偿,并请求法院禁止该公司未支付费用就自行复制受版权保护的图书内容。阿波罗图书馆计划—打造全球最大的图书馆计划也不得不搁浅,等待法庭的裁决。目前,在我国目前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从2002年北京大学教授陈兴良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到500多名博士、硕士状告北京某股份有限公司。国内众多的数字图书馆遭遇到过版权诉讼。我国数字图书馆虽然没有因为版权纠纷而绊住发展的步伐,但发展中潜在的风险时刻存在。那就是如果大规模的侵权诉讼一旦被提起,那么数字图书馆又该如何面对,我国的数字图书馆需要健康发展,面对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和现实的困境,数字图书馆人和社会的法律界人士对这方面问题做出相关的探索是对应有之义。

2数字图书馆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

谷歌的阿波罗计划的搁浅,其最主要的原因的莫过于其国内民众对谷歌侵权行为的强烈反对,民众的维权意识高,版权保护制度的完善。而我国数字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侵权行为虽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仍然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是由现行的法律规定和现实社会中大多数公众的法律意识状况决定的。①被数字图书馆收录的作品著作权人的信息匾乏。如果数字图书馆的运营商一个个地与著作权人取得联系并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其可操作性极低。②我国大多数公民对著作权的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其实在国内,遭遇版权侵权的绝不仅仅是这些提讼的原告,还有更多的被侵权的人都处于一种不自知的被侵权状态中。也许这种侵权对他们来说,作品未经允许而被收录,即使是侵权,但由于对自己没有造成任何的不辆影响而不加理睬;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被侵权,而听之任之。甚至有的被侵权人觉得自己的作品被收录、被传播而自喜。③著作权人的维权成本高,维权需求不强烈。著作权人本身对自己的作品是否侵权信息的获得途径并不是很充足的,可能还需要相当的成本。被侵权人对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也同样需要相当的成本。由于著作权的特殊性,在作品被侵权时,著作权人的损失是隐形的,还不能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在维权需要高成本的情况下,维权似乎也没有必要。

3立法上的建议

篇4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 Managers and Investors

A Guideto Evaluating,Protecting

and Exploiting IP

2006,170pp.

Hardcover USD60.00

ISBN 0-521-85106-8

知识产权(IP,IntelligenceProperty)是在知识实现的过程中确立的权力,例如在写作、艺术、音乐及发明的过程中,IP是由法律创造的所有权的捍卫者,它是由政府专业行政部门自动授与或者判决的。尽管它是无形的,但IP和银行户头及国籍一样是实实在在的。只有那些属于一定范畴的智力表现方式才受到保护,允许所有者防范未经授权的使用。而其他不属于独创的东西是不能受到保护的,它们是属于公共的。大多数创造性的努力将有资格在某些范围内受到IP保护,如专利、商标、版权以及待业秘密。1980年美国最高法院颁布了它的里程碑式的Chakrabarty裁决,它宣布了一项概括地解释专利的政策。1978年美国给予软件以版权保护,日本在1985年也做了同样的事情。

尽管技术人员拥有独创性思想,而律师知道如何按照规则将这些独创性思想变为可受法律保护的产权,但是对于商业管理人员和投资者而言,规则与思想并不能很容易地结合,形成一个战略视野。对于大公司而言,IP不仅仅是一项必须的花费,要想在当今的商业界进行竞争,并且获得成功就要求把IP当作一件武器,一个保护物和一件可以货币化的资产加以深入了解。在一个由于IP资产己成为公司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里,人们仍然充满了对进入这个神秘的不熟悉领域的犹豫。

本书的目的是使得管理人员熟悉基本的IP概念,获取和利用IP的策略,以及怎样有目的地评估IP的含量,以及向风险投资者说明怎样估算IP的含量与竞争价值。

本书共有7章。1.IP的前景展望;2.做出策略选择;3.建立一个IP策略;4.实施;5.经受IP争端;6.给予勤奋以公正的待遇;7.颁发许可证及相关协议。

作者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是波士顿一家法律事务所的合伙人。他专长于IP以及涉及IP的商务。本书所说的管理人员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的,包括了研究小组的领导、公司的发起人、技术企业的投资人、公司高层以及工业界首脑和各种各样全知的有预见性的人们。由于本书面向结果的观点以及国际化的聚集,它对于那些身处商业与创新的交汇之处,同时又具有决策责任人来说是必读的。

胡光华,高级软件工程师

(原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

篇5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煤矿资源整合中的风险和对策研究 资源整合中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资源整合风险与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对策 知识产权贸易中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SWOT分析法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研究 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论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行业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基于数字资源整合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地理知识表达 浅论信息资源数字化传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浅析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析与对策 知识产权文化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中信息组织方式的调查分析与优化策略 知识产权质押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 科技档案资源在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张百成. 博物馆藏品的著作权归谁享有[N]. 中国文化报,2013-07-30(11).

[4] 陈一, 冉从敬. 面向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创造保护的知识产权制度[J].图书与情报, 2014 (6):120-126.

[5] 余跃飞.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09(5):29-31.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EB/OL].[2011-02-25].http:///flfg/2011-02/25/content_1857449.htm.

[7] 吴汉东. 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112-113.

[8] 汤雪梅. 内容为王时代,数字侵权何觅“避风港”[J]. 出版广角,2012(7):40-42.

[9] 吴汉东. 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78.

[10] 周玮.“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的六项主要任务[N].光明日报,2015-07-14(1).

[11]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EB/OL].[2015-07-19].http:///zwgk/2008-06/10/content_1012269.htm.

[12] LIBER[EB/OL].[2015-07-19].http://libereurope.eu/blog/2013/12/17/liber-releases-copyright-position-statement/.

[13] E线图情[EB/OL].[2015-07-19].http:///ArticleInfo.aspx?id=367367.

[14] The Hague Declaration on Knowledge Discovery In The Digital Age Launches[EB/OL].[2015-07-21].http:///2015/05/06/the-hague-declaration-on-knowledge-discovery-in-the-digital-age-launches/.

[15] 冯晓青. 试论著作权限制之正当性[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31(3):14-21.

[16] 王英. 澳大利亚著作权法与图书馆[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 29(3):10-11.

篇6

    现就房地产抵押权变更登记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建设部《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第37条规定:“抵押权可以随债权转让。抵押权转让时,应当签订抵押权转让合同,并办理抵押权变更登记。抵押权转让后,原抵押权人应当告知抵押人。”根据上述规定,对于已办理抵押登记的房地产,抵押权人将其债权及抵押权转让给第三人时,应当在抵押权转让合同签订后,到原登记部门办理抵押权变更登记手续。由于抵押权转让无须事先征得抵押人同意,因此,应由抵押权人和受转让的第三人到原登记机关办理抵押权变更登记手续。抵押权人和受转让的第三人办理抵押权变更登记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1、抵押权人原持有的房地产他项权利证书;

    2、抵押权人和受转让第三人的身份证明;

    3、原抵押合同;

    4、债权及抵押权转让合同;

篇7

摘要 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率,还能提高其经济效益,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有很大好处。本文从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着手,分析新形势下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 企业 无形资产管理 知识产权法

一、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

企业的无形资产指的是企业所实际控制或拥有的不能以实物来衡量的那一部分资产,无形资产可以做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包括了企业的应收账款、货币资金、金融资产、股权投资、商标权、专利权等,通常对无形资产做狭义的理解,即企业的商标权、专利权、商誉等知识产权。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化为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息息相关,企业的各项专利技术、商标、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取胜的决定性因素。无形资产管理水平,影响着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二)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随着企业竞争态势的变化,企业资产管理的重心也相应发生了转移,由传统的有形资产管理转变为对企业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管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三)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的发展越来愈重要。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才能在发展中不受制于人,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的不重视,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受到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企业管理主要为有形资产的管理,对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再者,企业在经营中,由于不正当的手段致使企业的无形资产受到侵害,如采取虚假广告的方式欺骗消费者,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不良影响,对企业的社会影响非常不利。

同时,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对其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没能以法律途径进行保护,商业机密的保护力度不够,被一些不法分子窃取,不仅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也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严重不良后果。再者,企业人才的流失,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利的情况下,企业人才的流失,导致企业的专利技术、商业机密等的流失,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二)无形资产的利用效率比较低

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有重要作用,但从目前企业经营的情况而言,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利用率比较低,没能充分挖掘其潜能,在品牌打造和企业融资中没能发挥出无形资产的真正价值,没能将无形资产转变为企业可供利用的财富。在无形资产的管理中,由于无形资产的管理不力和市场化程度不够等因素,无形资产没能成为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不合理

目前,我国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为简单罗列:先列出无形资产的项目,分别评估其价值,价值之和为无形资产总的价值。企业的各项专利技术和商标等在会计账目上不能真实反映出来,评估方法和程序的不当,可能造成评估失真,企业的账面资产会大大减少,在交易中对企业不利。

(四)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无形资产的保护立法并不完善,无形资产的管理主要以《知识产权法》进行保护,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企业的商标注册、专利技术的申报和商业秘密的保护,虽然都有所涉及,但法律的保护力度不够,惩罚力度较轻,犯罪成本较低,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

三、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方法分析

(一)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以法律途径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

企业的管理者应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重视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将无形资产的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实现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同时,应加强法律意识,以《知识产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商标、商业机密等进行保护,对企业的各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按照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予以登记注册,防止他人的恶意注册行为,在他人使用专利技术时,采取法律途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商标的管理要防止他们以近似的标志登记注册,避免对企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再者,要减少因人才流失而对无形资产造成危害,企业应对员工的职务发明的归属进行确定,以保证企业的权利。

(二)提高无形资产的利用效率,完善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

企业要提高无形资产的利用率,以无形资产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要不断加大无形资产的比重,重视无形资产的创新,实现企业增值的目标。同时,要不断完善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加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保证企业资产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健全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无形资产的管理要建立在健全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之上。在无形资产的管理中,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不仅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也要将法律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切实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结束语: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财富,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在无形资产的管理中,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和管理不到位等情况,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不合理,无形资产的利用率较低。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以法律的途径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完善评估方法,提高无形资产的利用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荆龙姣.企业间无形资产的战略管理.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0(3).

篇8

1.1共同的管理基础———信息管理

高校数字资产同时具备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含义。从本质上看,高校数字资产就是高校数字信息资源的资产化。也就是说,对高校数字资产的管理过程实际上是实现高校信息资源向数字资产转化的过程。因此,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控制、集成和利用的信息管理过程是高校数字资产管理的基础。信息管理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了以印刷型文献为管理对象的文献管理时期、以管理信息系统为象征的技术管理时期、以信息资源为对象的信息资源管理时期和以知识创新为出发点的知识管理时期。信息管理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而知识管理综合了信息管理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说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升华与发展,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

1.2管理的客体都聚焦于有价值的智力资产

高校数字资产是数字信息和其知识产权的组合。高校数字资产以教学和研究内容为主体,其中蕴含的文字、图像和符号等内容是高校成员智慧和知识的具体体现。这些数字信息资源之所以被称为资产,不仅因为它们的所有权归属于高校和其成员,或能够被其控制,而且高校数字资产能够给相关主体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即具有价值。尽管由于高等教育的性质和规律,决定了高校的资产一般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且不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高校的数字资产并不一定像会计学中资产定义的那样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但是它同其他的有形资产一样能够产生价值。这种间接性的经济利益并不影响高校信息资源作为资产的本质属性。高校数字资产的价值实现主要通过用户使用数字资产所得到收益。例如可用它来支持高校的管理控制和科学决策;高校师生通过使用数字资产得到知识的增加等。认为知识是一种有价值的智力资产,这并不新鲜。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知识具有价值。但是由于创造知识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与它们所产生的服务的价值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知识的价值限度并不明确。但在信息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下,知识资产本身已经被当作经济产品,例如能够带来收益的智力资产或业务活动产品如版权、知识产权或专利。

1.3管理的实施都对信息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由于数字资产是以二进制格式存储、人们有权使用的任何文本或媒体条目[4],是存储在电子计算机中,并能通过网络传播的文字、图像、声音、色彩等事物的概括性描述和表达[5]。因此,只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地对高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才能为高校信息资源的向数字资产的转化创造条件。高校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过程、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构建、数字资产的传播与共享都对信息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是密切相关的,虽然知识管理不是一项技术活动,或者不只是能通过信息技术解决,但是知识管理的实施通常是以机构拥有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前提。知识循环的各个环节———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交流和共享以及知识使用和创新中涉及的数据挖掘、智能、知识库、知识地图等技术使得个人和团体的知识能够被提取和结构化,进而被高校中其他成员甚至是外部人员应用。

2高校数字资产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差异性

2.1管理的目的不同

高校数字资产管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高校信息化进程中产生了大量分散的校园数字资源亟待有序的管理。高校作为知识密集型机构,所产生的信息资源是高校教学、科研等活动成果的重要载体,一旦转化为数字资产,其作用和价值将会更加突出。通过数字资产管理这一管理活动,一方面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存储平台将这些数字资产集中的组织并管理;另一方面,能够为高校科研成果等智力资产的共享创造良好的条件,具有提高学校声望,促进成果传播等一系列优势,进而实现数字资产的增值。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目的是为了通过对知识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6],即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动创新。这里说的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高校及其成员想把一种好的想法变成其教学或科研成果产出,新的知识就产生了,通过对这些知识进一步研究开发从而产出更多的知识。这一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就是要加强知识的流动和共享,为高校的知识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2.2管理的范围不同

高校数字资产按照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来划分,可分为信息、知识、数据、文件、档案等类型,其中知识资产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按照文献类型划分,可将高校数字资产分为电子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件、工作文档、演示文稿、设计图纸、预印本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数字资产是由文字、图形、符号等方式表达的文献,这些文献记录的是对显性知识的记录。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而且还包括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也就是说,知识管理还包括对存在于人脑中的,未能用文字、图形、符号等方式表达的隐性知识的管理。对于高校这个特定的组织来说,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的管理,还包括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他们是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同时也是知识的使用者和创新者。知识存在于人脑中,知识通过人的工作得以体现。

2.3解决方案的不同

由于高校数字资产通常以数字信息的形式体现,因此,数字资产管理的解决方案通常是以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形式呈现。按照开源程度可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分为两大阵营:商业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和开源软件。商业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有:AssetBank、CorporateGraphics、TheDigitalAssetLab、FilmFlip、WebDAMSolutions等。开源软件有:①基于网络的开源软件,例如Activae、EnterMedia;②企业内容管理系统中具有数字资产管理模块的软件,例如Alfresco、Cynapse、Nux-eoDAM;③面向保存的数字资产管理软件,例如Concerto、DSpace、FedoraCommons。目前,大部分国外高校数字资产管理使用的系统是开源软件,是对机构知识库及其服务的扩展,也有少数的高校采用商业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的解决方案包括管理显性知识的知识管理系统和管理隐性知识的实践社区。知识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软件的框架,其中蕴含着从知识获取到知识创新的整个过程,包含存储显性知识的知识库,对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挖掘的知识地图等。实践社区最早是由布朗和杜规德对施乐公司的知识管理所提出的,专指企业成员间的非正式工作群体,充分利用这些社区去激发人们共享知识的热情、降低知识的难度,从而最终促进知识管理价值的体系。除了施乐公司之外,许多跨国组织机构,如世界银行、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均采取实践社区的组织形式,成功地实现了组织战略、提高员工专业技能、解决难题、迅速传播最佳实践、开创组织新业务,并在帮助公司招聘和留住人才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7]。实践社区在于为隐性知识显性化建立一个环境,降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难度。同知识地图、知识库等信息技术相比,实践社区能够更有效的把人、知识以及过程三个要素结合起来,通过人们之间的交流、问答、碰撞,人们更容易整理自己的思路、激发创新、从而能够整理自己的想法,产生出有价值的内容。因此,由实践社区产生的内容也是知识库内容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也可以建立机构的专业地图和人物黄页等知识库的基础功能。

3高校数字资产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关系

3.1高校数字资产对知识管理的促进作用

3.1.1高校数字资产管理有助于知识的积累、传播和交流知识资产是高校数字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数字资产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高校数字资产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服务。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校数字资产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只有通过一个统一的存储平台,才能将这些数字资产集中的组织并管理。另一方面,只有实现数字资产的共享才能为数字资产的再利用创造条件。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为高校的知识交流提供了平台。为了避免数字资产提交和录入的过程中出现的信息重复问题,高校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通常需要实现与高校其他部门和管理活动系统的信息交互,如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位论文系统、档案系统等。系统之间信息的交互与共享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和高校各部门之间的隔阂。同时,论坛、电子邮件等网络交流手段使高校机构和成员间的知识探讨和交流成为可能。数字资产的共享不仅有利于高校成员共享教学科研中产生的知识成果,同时数字资产在高校之间以及互联网的共享还有助于展示高校科研水平,提高学校声望,促进成果传播等一系列的优势。3.1.2高校数字资产管理有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信息资源和知识共享的一个棘手问题,因信息传播政策和机制的不完善引起的版权纠纷屡见不鲜。高校数字资产同时具备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含义。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数字资产的内容和其所有权的归属组合表现为一种资产。因此数字资产表现为数字化形式存在的内容及其知识产权的组合,其资产性质由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来体现。因此,知识产权管理是数字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区别于数字资源管理的一个主要特征。在高校数字资产管理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知识产权管理的经验和技术。通过电子签名技术、电子认证技术、数字水印技术等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可以控制数字资产的访问及其使用。同时,一些较为成熟的期刊版权管理措施,也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例如,美国HathiTrus项目[8]采取了严格的版权管理措施,建立了专门的期刊版权数据库。同样,SHERPA/RoMEO项目[9]是英国联合资讯系统委员会(JISC)为了解决机构知识库自存储的版权问题所成立的项目,该项目供期刊论文的作者查询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出版商的版权转让协议的相关信息。我国台湾地区国立清华大学也在其机构典藏库的基础上建立了学术期刊出版社著作权查询系统[10]。

3.2高校知识管理对数字资产管理的作用

3.2.1高校知识管理可以为数字资产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与知识管理相比,数字资产管理产生较晚,高校数字资产管理这一术语的产生,是当机构知识库的存储内容由学术预印本扩展到能够容纳高校产生的一系列的格式和资源时,于是有学者采用“数字资产管理”这个概念来包含高校范围内产生的任何格式数字内容的管理活动,是对机构知识库内容和服务的扩展。且其相关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实践方面,理论研究尚未完善,尤其是在高校环境下的实施可参考借鉴的理论更是少之又少。相比而言,知识管理的理论则已经比较成熟。因此,知识管理理论能够为高校数字资产管理提供指导。其中,知识共享的理念对高校数字资产的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外,知识组织、知识地图以及知识挖掘等技术也应用于高校数字资产管理。3.2.2高校知识管理可以扩展数字资产管理的领域知识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在管理文字、图像、音频等信息的基础上把知识的创造者———人,纳入到管理的内容之中。而高校数字资产管理是对已产生的文献资源进行管理,但是这种管理忽略了对存在于高校成员脑中的隐性知识的挖掘,然而这些隐性知识往往在促进科研进步、推动知识创新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知识管理理念中,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恰恰弥补了数字资产管理目前的这种不足,能够大大丰富高校的知识交流体系。本文认为在当前的高校数字资产管理中应当充分融入知识管理的进步和精华,借助网络虚拟知识实践社区已有的技术和平台,促进高校数字资产中知识的生产和利用。目前的网络虚拟社区并非局限于简单的论坛形式,可以包括以下多个功能:论坛(BBS):信息交流工具,特点是围绕问题展开;博客(blog):简单的信息和知识出版工具,特点是围绕人展开;维基(wiki):轻量级的机构知识库,特点是围绕知识展开;社会性书签(SocialBookmarks):共享对信息和知识的评价,信息和知识评价工具;掘客(digg):信息和知识的挖掘功能,信息和知识评价工具;RSS:简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信息和知识获取工具;SNS:社会化网络系统,集成的人际交流环境,涉及信息流、知识流等,促进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建立。3.2.3高校知识管理可以促进高校信息资源向数字资产的转化高校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机构,高校开展其职能活动既需要大量的知识资产提供支撑,同时从各项活动中也产出知识资产。知识资产作为生产力增长的一个内生变量,是市场价值增值的根本动因和知识经济形态下价值形成的基本要素[11]。由此可见,高校数字资产中很大一部分是知识资产,对高校数字知识资产的管理尤为重要。高校信息资源向数字资产的转化是将高校拥有的数字资源进行加工、提炼、析出和重组,使其产生价值增值的过程,称为“资产化”过程。资产化的过程是对数字资源“内容”的重新“组合”,以形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由于这种“组合”体现了对数字资源的“创意”,因此具有其特殊意义,可以视为“资产”,需要加以保护和控制。而这一资产化过程可以通过信息化、知识化、数据化和档案化来实现[12]。其中知识化过程就是通过对高校数字信息资源的知识管理,从而体现信息资源的资产价值。

4结语

篇9

无形资产是企业长期投资积累的技术知识、顾客的认知和信任程度,包括商标、专利权、非专利权、商誉、商业秘密、优惠合同、特许经营权、营销网络、良好的公共关系等。论文 由于无形资产是集经济、技术、法律为一体的重要资源,因而其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法律上或契约赋予企业、或由企业创造并拥有的一种权利;其次具有价值,能给企业带来长期收益,即企业超额获得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再者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形态,是一种具有资产特征与功能,但又不具有实体形态的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打破了传统的范畴,形式愈来愈趋多样化,如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ISO 9000 质量认证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人力资源、注册的域名、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等,使无形资产的内容变得日益丰富,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具体而言:(1)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类经济的发展,始于自然资源,再到金融资本,最终参与社会竞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以有形资产为主导的竞争格局,形成了智力资源逐步取代自然资源并参与社会竞争的局面。(2)无形资产的开发能增强企业自生能力。企业自生能力是指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只要有着正常的管理,就可以预期这个企业可以在没有政府或其他外力的扶持或保护的情况下,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率。企业自生能力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前提,在一些竞争激烈的特殊领域,在高科技领域和高附加值产品行业,企业自身能力往往通过自身不断的知识积累,并长期加以扩张、增值和利用,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杠杆作用,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我国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我国许多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把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纳入有效的制度建设范畴。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没有法律保护意识,无形资产开发后,不懂得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品牌保护意识淡薄。技术创新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若不加以保护,就会使企业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发明创造被其他企业所侵蚀。任何忽视和低估无形资产价值的行为,都必然导致无形资产流失。自加入W TO 以来,从D V D 、彩电、摩托车、数码相机到M P3、芯片、汽车、电信的开发与研制,我国企业由于对无形资产管理认识不足,使其造成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 亿美元,有些纠纷甚至对有些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二) 无形资产评估缺乏真实性。在我国最早实现股份制的企业绝大多数没有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现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同样也没计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和外商的合作合资中,对商业信誉、经营资质等无形资产没有计价折股,使企业丧失了许多竞争机会。另一方面,无形资产的评估也不规范。评估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顺应被评估单位需要作出的评估,也造成了无形资产流失和经济损失。

(三) 无形资产缺乏价值量化标准。目前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理论上应包括企业为取得这些资产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但是无形资产的计量在实际操作中较困难。我国会计制度规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记入无形资产,而对于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和自创商誉则费用化处理,使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不能得到准确的确认,价值不能得到全面地体现,影响了对经营者业绩的公正评价,进而导致投资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举措 首先, 加强无形资产权益管理, 防止无形资产侵权行为。W TO 总协定中的《知识产权协定》和相关条约以及我国《商标法》均采用注册在先原则,即谁先申请商标注册,商标权就授予谁。我国企业要保护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必须及时准确把握和运用优先权原则,享受优先权以增加商标注册的成功机会《巴黎公约》规定,一个商标在本国已获得合法注册,则在其他成员国注册也就不应被拒绝。因此企业要及时在国内外申请注册商标来保护企业商标,以防止国外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侵权行为。

其次, 加强无形资产营运管理, 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无形资产的运筹和谋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利用延伸品牌价值。充分利用现有品牌、商誉研发、生产其他产品,帮助新产品顺利上市,减少风险,品牌的延伸可进一步扩张和增加品牌价值。

二是建立融资策略。运用无形资产的影响力和信誉度,拓宽融资渠道,吸收资金。三是建立扩张策略。企业要利用名牌效应、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联合、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资产扩张。四是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企业可通过无形资产的投资合作,用品牌参与投资,与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实行强强合作,优势互补,通过产品技术的高科技含量使无形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

篇10

地处繁华地带的湾仔胡忠大厦,香港知识产权署所在的大楼并不太起眼。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百来人的机构,却让香港成为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净土。

对香港而言,保护知识产权已有百年的历程。它的商标注册始于1874,版权保护于1912,外观设计保护于1928,发明专利注册于1932。但这多是英国法治的功劳,因为回归之前,除商标法外,香港没有单独的知识产权法律,都是通过英国的枢密院令和香港法例,使英国相关法律直接延伸到香港,相关的普通法判例也援引至香港。

直到1990年,香港知识产权署成立,虽然依然在英国治下,但他们已经开始为回归后筹备知识产权法律的起草,到1994年底,香港知识产权法律的修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那一年,香港在还制订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朴图)条例》,这是亚太地区较早的此类法律。这一具有相当前瞻性的法律也被称为知识产权署“初出茅庐第一功”,而这正是香港知识产权署第一副署长张锦辉一手操办的,他认为知识产权对香港的未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1997年7月1日前,香港立法局相继通过了《专利条例》、《版权条例》、《注册外观设计条例》。《商标条例》于1998年开始着手修订,最终形成了具有香港特色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张锦辉在自己的办公桌上贴了一张座右铭,“多快好省”,在他看来,这虽然是内地五六十年代“”的过期口号,但是用在知识产权事业领域,恰到好处。

张锦辉口中,常常出现“知识管理”一词“知识管理”正是此次访谈的关于知识产权署的新角色、知识产权新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学学哲学,后来获得大律师资格的张锦辉感到香港目前的繁荣很大部分是楼宇经济造成的,它并不是最可持续的产业,所以他利用一切场合为知识产权战略鼓与呼,他认为这是自己作为政府官员的职责所在。

同时,他也承认这些观念可能比较超前,以至于知音太少。

禁之于微

《南风窗》:香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被外界评价为“非常到位,甚至苛刻”,因为许多规定比国际条约都还要严格,尤其是2005年掀起全球首例BT侵权入刑案。香港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呢?

张锦辉:其实,1997年的香港版权条例就已涵盖互联网,那时,互联网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以至于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Dr.Bogsch也惊讶香港政府动作快速。这样做是因为香港是一处充满创意的地方,正是由于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才使得香港电影制作、电视制作、录音制作、书刊、时装以及珠宝和平面设计闻名遐迩。

香港既然充满创意,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们也需要创意,需要与时俱进,努力应对在传统和新兴领域盗版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在网络环境下)。全球首起BT案的查处,说明我们的执法机构能够紧跟与版权有关的新技术发展,对新兴盗版行为能够迅速做出应对。同时,尽早查处和打击利用新技术的盗版案件,对于促使该技术不被广泛用于盗版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南风窗》:网络技术没有国界,始终在不断进步,甚至一些专门突破既有法律规定、绕开既有保护手段的软件已经开发或正在开发,香港方面要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张锦辉:全球首例利用BT点对点链接技术的网络侵权案在香港得以顺利查办,不仅对利用互联网从事侵权盗版的未发人员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而且净化了网络环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目前,香港海关实行24小时髦监控互联网,随时应对查处在香港利用互联网从事侵权盗版的刑事案件。

当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新技术侵权盗版的现象肯定会有增多的趋势。为应对这些问题,除在这方面要继续加强执法力度和网络技术革新外,我们也会及时检讨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加强版权作品的保护。如在2006年12月19日,政府发表咨询文件,就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如何在数码环境中更为有效地保护版权作品征询社会公众意见。目前已收到意见600余条。

《南风窗》:历史上,香港对知识产权是否也经历了一个从不重视到重视的过程,这种转型是如何实现的?

张锦辉:香港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始于1912年,1997年回归后实现了本地化,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香港特区政府重视香港市民包括青少年的守法诚信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和守法意识,由此还让公众对法律有一种普遍的敬畏感。我们还根据宣传对象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宣传策略,比如根据在校学生、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我们多采取的是以其最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如制作公益广告、开设网上教材、开发电脑游戏等);甚至邀请施瓦辛格、成龙、Twins等明星出演香港知识产权宣传片或代言知识产权保护。同时,从1997年起,我们还推行了“中学探访计划”,为他们举办一系列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讲座,还推广青少年打击网上盗版大使计划等活动,充分培养青少年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此外,我们明白打击盗版一个最佳方法是“禁之于微”,因此在1998年率先制订《防止盗用版权条例》,2001年对其修订,其中规定细致到“把在戏剧院和音乐厅盗录列为刑事罪行”,后来又规定,凡在复制服务业务过程中,企业最终用户使用盗版软件用于商业目的,都属刑事罪行,这大大压缩了盗版的生存空间。

香港的重视是把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采取严厉的执法措施和进行持续不断的公众教育宣传等三方面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使社会公众能深入了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保持和推动香港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要知道,严刑峻法只可取得短线的压抑,长线的计划是要市民尊重知识产权,继而利用知识产权作为创富的工具。因此在回归后开展了知识产权的公民教育工作,通过校访及各种媒体的推广将有关信息全方位送到香港每个角落,计划开展得越来越大,反应亦越来越好。

从制造到创造

《南风窗》:内地近来正在如火如荼地探讨如何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路,香港也有类似经历,你认为知识产权部门该起什么作用?

张锦辉:一般而言,政府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此外,国内企业也要积极向国外企业学习,在企业内部尽快建立起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研发、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要及时将自主创新成果、核心技术、名优产品在国内外申请相应的知识产权,以期得到有效保护。在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积极应对跨境产权纠纷。

香港也走过从制造到创造的路,但是香港知识产权署也还是像上面一样被动地在起

作用,所以,最近我主张知识产权署应该扮演一个新的角色。表面上看,我们和内地的版权局、专利局差不多,负责登记、注册等事务,好像和银行只坐柜台一样,等着别人上门来,我给你提供服务。这样的工作太被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便是银行,它也有对外投资的功能,它也有赚钱还利息,但是我们却没有这样积极主动,守着一大堆知识财富却无所作为。

《南风窗》:那么香港知识产权署的新角色究竟是什么呢?

张锦辉:目前,香港在知识产权方面主要都是外观设计方面的专利,很少发明专利,虽然其在集成电路、纳米技术和生物科技也有领先的地方,但是成果很少,主要集中在外观设计方面。我们外观设计专利1997年申请960件,注册170件;2006年申请5724件,注册5356件,分别增长了4764件和5186件。现在广东和香港都比较重视这一块,希望能够联动打造这块产业。

我举一个例子,就是iPod,拆下来看,里面没有一件东西是自己生产的,关键就是外观设计、一种概念,一种感觉。他卖给你,让你拥有一种时尚、潮流的感觉,还有文化,有创新的意识。当然它的质量也值得保证,它的最大效果或者最成功之处就是让你觉得不买不行。

自第一台iPod在5年半前的2001年11月售出开始,苹果公司已经推出了超过10代新款式的iPod,到今年其销量超过1亿台,成为全世界销售最快的音乐播放器。香港在高新科技方面很难全面赶上欧美,保持与他们同步都需要花很大代价、很长时间,何况赶超。但在外观设计上却可以比较快赶上,这是我们要走的路,知识产权署可以在这方面推动产业的发展。

《南风窗》:你的意思是香港需要很多像苹果这样的公司?

张锦辉:对,但这只是一部分。在没有“苹果”之前,香港更应该成立很多为苹果这样的公司提供无形资产管理的服务公司,去发掘和帮助那些有可能成为苹果的公司。这些提供服务的公司就像探宝者,去发现公司既有的知识财富和能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良好管理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标准普尔曾对500家企业的价值成分进行测算,其中80%是无形资产管理带来的财富,另有20%是房地产方面增值的财富,这是有形资产的管理。香港需要通过无形资产管理重塑一个新鲜、充满活力的经济,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房地产上。

《南风窗》:无形资产管理需要怎么做?

张锦辉:无形资产管理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层是知识管理,也就是最现有知识资源的搜集、保存、取得和使用,前面说的服务公司就要先做这个方面,知道自己有什么“宝贝”或优势。第二层是创新管理,分析和预测未来的趋势,始终保持创新的理念,比如现在香港的产业有资讯科技(信息科技)、生化科技、纳米科技几大优势领域,但是,我们知道资讯科技和生化科技都已经发展到很高的层面,冲击这个领域不太明智,纳米科技则方兴未艾,大家起跑线接近,这就是我们的首选。香港现在强调外观设计专利的重要也在于此,我们在这方面的实力不逊于人。

第三层境界就是知识产权管理,其中又包括制定策略、整合优势、主攻一面,通过考察香港已有资源,我们知道自己在外观设计上有优势,那么就把重点集中在这。而且要独辟蹊径,比如内地的老品牌“恒源祥”开始把品牌开发延伸到人们的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上。

给内地的建议

《南风窗》:与香港处境不同,内地知识产权现状在国际上备受压力,你怎样看待内地这种窘境?

张锦辉:内地近几年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盗版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多、强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取得成效也很明显。但同时也得承认,内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任重道远。

我的建议是,第一要继续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和政策扶持力度;第二继续强化知识产权执法,依法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第三,要进一步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理念和氛围,他们会明白保护知识产权的好处。

其实,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关键不是法律健全不健全,而是法律能否有效地执行。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和执法是相辅相成的,当受众看到权利人的利益得不到维护,违法分子得不到惩处,盗版制品依然明目张胆地充斥于市场时,宣传攻势就不再有任何效果。因此,只有侵权盗版行为受到严厉打击,法律尊严得以维护,才能增强守法者的信心。所以,对于大多发展中国家而言,除了要继续加强知识产权立法的进度,加强对民族产业的保护研究之外,更需要在宣传教育、行政执法、刑事制裁上下功夫、抓实效。

我还想举个例子说明,法国的鳄鱼品牌闻名全球,但是全球各地都有“鳄鱼”(即其产品很容易被侵权)。有一次,我和法国鳄鱼品牌的第三代掌门人交流,这位掌门人说他知道有法国的鳄鱼、香港的鳄鱼、大陆的鳄鱼,还有新加坡的鳄鱼。针对这些问题,他的回答是“需要耐心”。我觉得很有道理,很有启发性,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他明白做生意的真谛。

《南风窗》:内地知识产权管理涉及众多部门,知识产权局管专利、工商局管商标、出版署管版权,还有文化执法总队、广电局、公安局、科技局、教育局、海关等众多部门参与其中,有时会造成权责混乱,你有什么建议?

张锦辉:内地的行政执法、刑事执法和现有法律制度、法律环境都有别于香港地区,不能照搬香港的做法。香港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主要是两个部门,一个是知识产权署,主要负责立法、注册、宣传教育等工作。另一个是香港海关,主要负责侵犯知识产权的刑事执法工作。内地可尝试大部门管理体制,整合现有的专利、版权、商标等部门资源,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合力。

《南风窗》:目前跨国跨境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比较多,香港与内地是否多有合作,具体是怎样操作的?

张锦辉:合作确实不少,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通过授权的形式,委托内地民间组织向内地专利、版权、商标等职能部门投诉,通过行政处罚、调解或向当地法院提讼,以维护香港知识产权拥有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第二,与内地警方合作,共同打击跨地区的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今后还将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南风窗》:是否可以总结一下香港的知识产权策略,以及对内地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