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战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21:31:37

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战略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在国家、省、市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下,从的实际和产业特点出发,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能力为目标,对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进行总体战略部署,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以国家、省战略为指导,总体发展与突出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体现创新与注重实用相结合。

三、实施目标

(一)知识产权拥有量明显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500件,年均增长30%,其中发明专利占年申请总量的30%以上,企业专利申请占年申请量的7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专利扫零,国际专利申请取得零的突破,专利授权量逐年上升,到2015年,授权量占申请量80%以上;积极做好省知识产权试点县(市)的各项工作,力争进入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市)。商标注册申请年均增长20%以上,拥有有效注册商标1000件以上、中国驰名商标2件以上、省著名商标10件以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达到2件以上。

(二)知识产权贡献率逐步提高。以三湾工业园和儒溪化工园为知识产权试验区,择优建立1个知识产权服务平台,重点培育5家以上知识产权试点优势企业,辐射培育2个以上知识产权试点乡镇;每年培育2家以上基础条件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加大专利大户培育力度,培育一批累计申请专利30件以上的专利申请大户,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集群。

(三)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培训计划,确保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市直单位有2名以上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规模企业有1名以上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和2名以上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人才;通过加强在职人员学习教育和选送优秀人才进入高校深造,培养5-10名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人员,3名以上具有省以上专利代办证的专业人才;培育1家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

(四)知识产权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市知识产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知识产权局,协调市知识产权工作,合力推进全市知识产权工作。

四、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创造自主知识产权。

1、大力推动我市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国家、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政府各类专项资金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基地,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项目,组织我市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优先支持具有或可产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

3、积极开展市内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做好省级知识产权战略试点、优势企业、示范企业以及工业园区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和示范园区的申报工作,争取1家以上企业进入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个工业园区进入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三湾工业园和儒溪工业园)

4、做好省、市著名商标的初审工作,推进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管理和运用,扶持各类经济主体发挥商标品牌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市工商局)

5、做好农业商标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工作,积极引导和支持农业企业和农户注册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帮助涉农企业运用商标战略开拓市场,扶持我市名、特、优产品,打造我市农业品牌。(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6、实施民间文艺等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与价值开发促进计划,提高对县域传统知识资源的传承、开发、利用的保护能力,做好嗡琴戏等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和龙窖山瑶族遗址等省、国家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

7、继续开展国内专利申请、国内授权专利和国(境)外发明专利的资助工作,积极组织我市企业申报中国专利奖、省专利奖。继续实施“规模企业专利扫零工程”,园区所有规模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注册商标,并每年申报1个以上专利。(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

(二)加强引导培育,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1、贯彻执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协助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从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扶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

2、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中介支撑、社会参与”的新型标准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推广和运用。(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

3、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化工作,积极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培育工程”,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培育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有机结合的骨干企业。(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知识产权局)

4、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正确使用企业名称、包装装潢、注册商标,避免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和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

5、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好技术保密和专利保护的关系,强化企业专利申请和专利保护。(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知识产权局)

6、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引导其建立和完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机制,形成行业保护合力。(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

1、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假冒专利、商标、版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恶意侵权、群体侵权、反复侵权等案件的打击力度;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的商标侵权假冒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集中力量查处情节严重、影响重大的侵权案件。(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公安局、市人民法院)

2、加强和规范专利、商标执法工作,重点开展对大型市场的监管试点工作,减少商标侵权行为;积极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大正版软件使用的执法力度,维护版权所有者的权益,促进软件产业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

3、打击流通领域非法出版物和盗版等违法行为,保护文化领域的知识产权。整顿和规范印刷复制业;清查出版物市场,取缔无照经营;开展打击光盘走私贩私行动。(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工商局)

4、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完善重大案件会商和通报制度,形成联合执法协调机制、纠纷快速解决机制和诉讼调解联动机制。(责任单位:市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

5、严格执行省知识产权重大案件汇报制度,及时上报重大知识产权案件,特别是知识产权涉外案件,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依据。(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

(四)强化知识产权宏观管理,营造良好内部环境。

1、进一步健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协调,组织、指导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体系,充实基层知识产权执法力量,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知识产权局、市编办)

2、各项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要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倾斜。政府财政资金应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实施和产业化发展。(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3、将知识产权的创造、拥有、运用、保护及管理情况作为各类科技立项,科技奖励,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复审的重要条件之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4、坚持日常宣传与专项宣传相结合、普及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活动,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营造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

5、加强对技术创新型企业技术秘密保护工作的宣传与指导,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秘密管理制度。(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

(五)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1、组建1家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知识产权的专业展示交易平台,贴近企业搞好专利、商标服务,健全知识产权的检索、咨询、评估、交易等功能,促进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交易。(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

2、组织同类型企业组建行业知识产权联盟,制定实施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知识产权自律、纠纷处理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

3、认真落实临发〔〕5号《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的决定》精神,设立专利申报奖励基金,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财政局、市知识产权局)

(六)加强培训与教育,建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1、加强专利、商标、版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专家型”执法人才。(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

知识产权战略范文篇2

制定知识产权战略,首先应对知识产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有自然法权和工具主义两种不同的哲学观。自然法权的法哲学模式,承袭法哲学家关于一般财产权的论述,从劳动或人格的角度立论,论证知识产权伦理上的正当理据。其要旨在于确立知识产权的自然权利地位,认为知识产权合乎自然理性,具有不可剥夺的属性。依照这种观点,知识产权即是一种伦理上的善,其正当性具有先验的品格,具有某种天赋人权的特征。而工具主义的知识产权观,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国家政策工具,其价值视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或阶层利益而定。如果知识产权制度能增进社会福利,实现特定的功利目标,则为善的法律制度,具有正当性;否则,就是“恶法”。换言之,制定知识产权政策,应完全以自己的国家利益或阶层利益为导向。

在国际知识产权谈判中,西方发达国家总是强调知识产权的劳动价值属性或人格关联性,有意无意地推广自然法权的知识产权观念。如微软,为保障自己的知识产权利益,以“知识产权海盗”比喻一些侵权行为,在伦理上丑化发展中国家形象。这就迫使发展中国家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护其既有优势的知识产权,维护其国家或产业集团的经济利益。

我们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时,应坚持工具主义的知识产权哲学观念,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实现民族复兴、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种系统化的政策手段。要对知识产权有个“去魅”的过程,注意西方国家在知识产权上的双重标准,警惕西方国家采用外交、法律等手段把不合理的义务加诸于我。同时我们要采取“适度保护”的原则,在切实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的前提下,摈弃那种知识产权保护越高越好的看法。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以有利于维护本国产业利益、消费者利益,有利于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为依归,制订能平衡各关联方权益的均衡的知识产权法律。

二、坚持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导地位

在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最终的动力来源于企业的国际和国内竞争需求。政府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包办一切。

笔者认为,应坚持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导地位。怎样激发我国企业、学校、科研院所乃至个人等知识生产主体在发明创造、作品创作、品牌培育上的积极性,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目标。如果不能保护知识产权,防止侵权行为,必然损伤知识生产的积极性。为此应对具体的司法制度、行政执法制度进行调整,使之能更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也避免给外国以批评的口实。

政府的作用,不是越俎代庖,替代企业去做知识产权工作,而是引导和服务。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制订和修改法律,提供制度供给,为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法律保障;二是采取措施切实保证法律的实施;三是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专利、商标、版权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四是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升民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企业、科研院所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五是通过高校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知识产权战略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的层面。宏观层面有中央政府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微观层面各企业可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在中观层面各地方区域,一省或者一市,可以制订各自的区域知识产权战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各司其职,三个层面的战略相互补充,协调一致,才能使我国的知识产权建设得到切实推进。

三、注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富集地。高等植物有30000余种,脊椎动物有6347种,分别占世界总种数的10%和14%。我国生物物种不仅数量多,而且特有程度高,生物区系起源古老,成分复杂,并拥有大量的珍稀孑遗物种。我国有7000年的农业历史,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为适应形形色色的耕作制度和自然条件,形成了异常丰富的农作物和驯养动物遗传资源。这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生化、基因资源和与遗传资源有关的传统知识。另外,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传统文艺表达形式也十分丰富。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传统文艺表达正是我国比较优势之所在。我们应该善加利用,充分发挥自己的长项。在WTO、WIPO、FAO等国际法律框架下,以印度、巴西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反复提出保护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传统文艺表达的诉求,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1992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就是集中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保护遗传资源要求的国际法文件;发展中国家并力求将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传统文艺表达的保护问题纳XWIPO和TRIPS框架内。目前,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争论已经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谈判的焦点;发展中国家的抗争正是为了维护其具有比较优势的知识产权利益。我国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加入发展中国家阵营中,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

在国内法层面,我们对《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现行法律法规虽然对遗传资源的法律保护有一些零散的规定,但对基因资源、传统知识、传统文艺表达尚缺乏基本的法律规范;《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的“国家主权原则”等重要内容也没有明确的国内法宣示。这些法律漏洞给发达国家的“生物海盗”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我们在制订知识产权战略时应该高度重视、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公约》,尽快规划制定统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落实公约关于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的内容。另外应促使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条例尽早出台。在怎样利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传统文艺表达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上,我们可以大胆地进行法律制度创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知识产权战略范文篇3

一、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总量,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和产业、企业综合竞争力为重点,紧密结合我市创建全国专利试点城市工作,重点围绕我市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以及履行WTO有关知识产权协议的要求,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促进知识产权制度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紧密结合,抓试点、抓重点,以典型示范引路,逐步推进,进而辐射带动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商贸城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营造环境。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健全我市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申请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培育一支基本能满足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主要产业和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知识产权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二、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对全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

把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作为科教兴市、科技兴区(县)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七区一县和两个开发区都要设立知识产权办公室。**市作为全国专利试点城市和自治区知识产权试点地市,成立以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知识产权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市知识产权局、工商局、新闻出版局、科技局、经委、贸发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加强对这一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共同研究制定具体实施贯彻意见和相应政策措施,推进这一工程健康开展。大力引导和促使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内设知识产权工作机构,有领导负责知识产权工作,配备专(兼)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自觉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技术创新全过程。扶持和培育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健康发展,鼓励和扶持知识产权、信息咨询服务、无形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提高其服务水平,发挥其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强化政策导向,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实施和转化。

执行并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贯彻中央关于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战略方针,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专利工作政策法规,落实自治区扶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实施的优惠政策。制定《关于**市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和《关于**市专利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对我市科技计划的引导、保障和激励作用,在计划项目的申请、立项、评审、检查、执行、验收鉴定和成果奖励以及监督管理等各个阶段,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凡是实施有效专利都应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意见》(新政发〔20**〕64号)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技术创新要以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及其产业化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对我市专利工作试点企事业单位,有关部门在计划立项、专利申请资助、知识产权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科技计划优先支持技术含量高、产业前景好的发明专利的实施。

(三)开展企事业单位专利试点工作,引导和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抓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深入、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方针,取得经验,培养典型,在全市示范推广。我市将选择部分企事业单位开展专利试点工作。在继续抓好我市的已被列入自治区的专利试点企业的基础上,再选择5-10家企事业单位开展这一试点工作,全面提升试点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能力,推进试点单位做到知识产权工作机构、领导、人员、制度、经费“五落实”。扶持和培养试点企业成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健全、能自觉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技术创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具有一定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引导企事业单位在研究开发立项时,对专利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对于研发新成果,要及时取得专利权保护,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专利产权管理制度;对专利的申请和专利权的维护、运用进行全面管理,建立企事业单位内部合理的专利利益分配与奖惩制度,落实有关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把专利申请量、拥有量和实施效益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晋升等方面的重要评价标准。协助企事业单位建立工作机构,建立管理制度和制定专利战略,提高企业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应用开发研究成果,凡需申请专利的,应先申请专利、后验收鉴定和评奖;在计划、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引导项目承担单位做好专利信息跟踪;在项目验收时,要把专利、知识产权产出数量和质量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四)加快专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发挥专利制度在配置技术创新资源中的作用。

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的支持,建立**市专利信息网站,建立专利文献及相关产业技术领域专利信息数据库,为社会各界充分、有效利用知识产权信息提供便利条件。利用专利文献检索,促进专利技术信息的传播和运用,帮助立项单位研究分析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确定重点研究开发的技术、产品和二次创新的重点,使我市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建立在高起点上,切实引导有限的技术创新资源集中投向高起点的研究开发项目中。

(五)积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研究。

引导行业、企业在优势行业或重点领域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对研究中取得的工作经验和成果进行推广和有效利用,以培育和形成优势产业领域的科技优势。

(六)开展专利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社会对知识产权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列入全市普法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普及教育工作。加强对行政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专利宣传与培训,把知识产权知识列为行政学院、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培训内容,在继续教育中增加知识产权内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报道运用专利制度,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好的典型,以案说法,进一步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将知识产权培训列入市科技培训年度计划,并从组织、资金、人员上给予落实。加强我市专利人才队伍建设,加紧培训一批懂得知识产权管理的人才,解决现有的急剧增多知识产权工作量与承担工作人员太少造成的极不均衡的比例失调问题。为提高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提升我市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我市根据自治区20**年开始实施的“知识产权万人教育培训计划”,制定**千人教育培训计划,将在5年的时间内,每年培训一千余人,其中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200人,知识产权管理人员400人,科技及营销人员800人。通过实施这一计划,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七)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健全我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和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支持和鼓励建立我市知识产权自律和维权性组织,逐步建立健全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监督体系。充实力量,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强化执法手段,严格依法行政,重点抓好生产、流通、进出口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侵权和假冒行为的查处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八)建立激励机制。

认真落实《专利法》中“一奖两酬”的规定,鼓励发明创造和保护科研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对有关鼓励创新的奖励政策,对成果完成人、职务发明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设立“**市专利申请及实施资金”,资金为专项经费,每年由市财政单列,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属于自治区及我市重点发展技术领域和行业的专利申请,扶持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鼓励、支持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新疆著名商标”和“**名牌商标”,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鼓励知识产权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切实保障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的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

(九)加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头屯河、水磨沟工业园区的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在企业专利试点、专利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帮助,使之成为我区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的示范和知识产权产出的重要基地。

**市创建自治区知识产权试点地市工作方案

根据《自治区知识产权区域试点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国家、自治区和我市关于促进技术创新的一系列部署,重点围绕我市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以及履行WTO有关知识产权协议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专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以知识产权宣传为先导、保护为核心、管理为基础、体系建设为保障,以促进技术创新、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为重点,全面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机制和环境三大建设,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商贸城创条件、打基础、造环境。

二、试点目标

(一)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构,成立**市知识产权协调指导小组;各区(县)政府、两个开发区要设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分管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科技兴区(县)考核指标中;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设有知识产权工作机构,有领导负责分管知识产权工作、配备专(兼)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形成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网络体系;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合力。

(二)落实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我市有关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将知识产权工作与我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工作有机结合,完善有利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推动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三)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优化专利申请结构,力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特别是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年增长率高于全疆平均水平。

(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通过重点扶持和培育依靠知识产权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数量较试点前有明显增加。

(五)知识产权保护成效好。依法、公正、高效地调解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严肃查处各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公安、工商、质监、版权、专利、海关等部门协作配合,严厉打击知识产权领域侵权行为,重点打击技术贸易、商品流通和广告传媒领域里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市场环境中的作用。

(六)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广泛开展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各级领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意识。

(七)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得到加强。加快知识产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和专利信息数据库,使公众及时了解并利用知识产权信息,为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我市特色经济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

(八)专利统计工作步入正规化。将专利统计列入我市统计体系,将各区(县)、企事业单位专利相关数据统计列入统计指标,为我市专利工作发展规划的制定、政府有关决策以及各级政府科技进步考核等提供依据。

(九)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得到加强。通过强化政府政策引导、制度规范、加强服务等手段,大力开展企事业单位专利试点工作,调动企事业单位开展专利工作的能动性、积极性,引导各企事业单位把专利管理贯穿于科技、经济工作的全过程。

(十)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发展战略研究。引导企业在优势行业或重点领域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对研究取得的工作经验和成果进行推广和有效利用,以点带面,促进我市优势行业和重点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取得明显增长,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决策依据。

(十一)设立“**市专利申请及实施资金”。主要资助属于自治区及我市重点发展技术领域和行业的专利申请,扶持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

三、试点内容

(一)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提高对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和宏观管理水平。

明确区(县)分管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在七区一县及两个开发区分别设立知识产权办公室,配备专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将执行知识产权制度和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绩效作为考核各级负责人的重要指标。

引导和促进企事业单位加强专利管理,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

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指导,鼓励、引导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评估、咨询等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全面、快捷、合法、有效的服务,推动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利保护条例》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坚持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协调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措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严肃查处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对反响强烈、涉外的、标的额较大的案件,适时曝光,公开处理;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咨询和举报电话,保持联系畅通,便于监督;推动知识产权执法信息上网,对本市召开的有关商品、技术、投资、贸易洽谈会、展览会等,进行知识产权信息的监控;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建立专利大案、要案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案件能及时得到处理,为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

解决专利行政执法手段尚不具备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多相矛盾的现实问题,完善、齐备执法设备。

(三)广泛深入地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工作。将《专利法》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列入全市普法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普及教育工作。根据自治区知识产权万人教育培训计划,制定我市千人培训教育计划,并从组织、经费上加以落实。加强对行政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把知识产权知识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培训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程,在继续教育中增加知识产权内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报道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好的典型,以案说法,进一步加大宣传、普及力度。积极开展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激发广大群众发明创造的热情。将知识产权培训列入市科技培训年度计划。加强我市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加紧培训一批懂得知识产权管理的人才,解决急剧增多的知识产权工作量与承担工作人员太少,造成不均衡的比例失调的问题。

(四)加快知识产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发挥专利信息在促进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的支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市和两个开发区的科技、专利信息网站,建立网上技术市场,建立专利文献及相关产业技术领域专利信息数据库,为开展技术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我市特色经济提供信息支撑,为经济、科技、产业部门制定产业政策和科技发展战略,提供专利、信息服务。发挥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利用专利文献检索和查新,促进专利技术信息的传播和运用,帮助立项单位研究分析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确定重点研究开发的技术、产品和二次创新的重点,使我市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建立在高起点上,切实引导有限的技术创新资源集中投向高起点的研究开发项目上。

(五)引导和推动企事业单位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加速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推进企事业单位做到知识产权工作机构、领导、人员、制度、经费“五落实”。按照国家科技部《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的要求,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对我市科技计划的引导、保障和激励作用,在计划项目的申请、立项、执行、验收以及监督管理中全面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磨沟、头屯河工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优势,培育专利试点企业,引导企事业单位在研究开发立项时,对专利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对于研发新成果,要及时取得专利权保护,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专利产权管理制度,对专利的申请和专利权的维护、运用进行全面管理;建立企事业单位内部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奖惩制度,结合企事业单位专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引导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切实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意见》中“关于加强专利技术产业化,促进有自主专利权的技术创新成果的实施和转化”的规定,通过奖励做出贡献的人员,调动发明创造和保护科研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建立“**市专利申请及实施资金”,由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用于资助专利申请,实施有市场前景且科技含量高、能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拥有自主专利权的专利项目。

(六)制定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知识产权工作政策法规。组织和引导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制定扶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实施的优惠政策;制定《**市贯彻落实自治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的意见》、《**市专利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市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等政策、规章和制度,为我市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和指导,组织我市优势行业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开展专利战略研究,通过对国内外专利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选择技术创新、科技攻关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为我市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的发展及关键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提供战略参考。

知识产权战略范文篇4

1、以全面提升我市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2、在市级财政单独设立知识产权(专利)专项资金,且额度较上年翻番的基础上,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市知识产权(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明确专利资助导向,提高专利资助效能。同时指导各市、区和开发区也相应建立稳定的专项资金投入增长机制。

3、在市政府设立专利奖的基础上,围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价与激励制度,着眼于严格条件和规范程序,研究制定《市专利奖评选办法》,并组织好首届市专利奖评审工作。

4、完善专利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对各市政府考核指标,明确全市2013年专利工作目标计划:在保持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争取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0%和15%,所辖各市区、开发区均有pct专利申请。并结合《市2013年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工作实施细则》,设定考核指标为: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与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幅度。

二、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营造

5、借助“4·1专利法实施纪念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专利周、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重大活动,充分发挥报刊、电台、网络、电视等载体作用,扩大知识产权宣传范围,扩大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影响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工作氛围;以省科技厅开展的科技政策宣讲活动为契机,深入市区、企业、高校开展好《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宣讲和解读,深化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对科技工作和专利工作相关政策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引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开辟和占领市场;为全市专利示范企业、中国专利明星企业等专利工作突出的企业免费订购《中国知识产权报》和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文件汇编》;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报告会、培训会等时机,加大对专利优势企业的宣传力度,选择典型企业推广经验。

6、加强常态监控和执法力度,联合相关执法单位开展纵向和横向的专利执法行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继续做好2013年中国渔具制造业基地()国际博览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会展上设立知识产权办公室,开展展会专利宣传和执法活动;加强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遏制恶意抢注和“傍名牌”,充分体现专利、商标和版权保护的法律导向。

7、严格按照行政执法程序,及时有效地对专利侵权案件予以查处,有效地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联合媒体共同对涉及民生、重大项目和优势产业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给予曝光。

三、推动知识产权运用的质效提升

8、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引导推动的良性机制,鼓励各类主体通过购买、许可、转让、特许经营、知识产权联盟等方式运营知识产权,有效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流动和转化。同时择优扶持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的重大专利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9、整合驻威高校资源,鼓励校企间开展技术转移和合作,召开2次以上驻威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获得专利权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现场观摩和经验推介会。

10、根据出台的《市专利权质押融资管理暂行办法》,积极争取市政府设立专利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并逐步扩大试点银行范围。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和评估机构的联系与合作,规范贷款流程,多点协同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的开展,着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四、推动知识产权培育工程的优势拓展

11、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启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推行工作的通知精神,围绕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从政府引导、分类指导和市场导向入手,选择10—15家企业先行一步推行实施国家标准,尽早达到贯标。

12、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通知》要求,协助省知识产权局推荐1家企业(省内唯一)申报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配合国家局督导企业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和信息交流制度,并实施跟踪动态管理。

13、培植10家左右创新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给予政策支持,力争实现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年增长30%以上。

五、推动知识产权服务能力的提升

14、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扶持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资产评估和风险投资等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完善区域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报考专利人和在威创办服务机构,对取得专利人资格、创办机构的单位分别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力争在年内有3名以上人员取得专利人资格,创办2家专利服务机构,电子申请率达到80%以上。

知识产权战略范文篇5

制定知识产权战略,首先应对知识产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有自然法权和工具主义两种不同的哲学观。自然法权的法哲学模式,承袭法哲学家关于一般财产权的论述,从劳动或人格的角度立论,论证知识产权伦理上的正当理据。其要旨在于确立知识产权的自然权利地位,认为知识产权合乎自然理性,具有不可剥夺的属性。依照这种观点,知识产权即是一种伦理上的善,其正当性具有先验的品格,具有某种天赋人权的特征。而工具主义的知识产权观,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国家政策工具,其价值视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或阶层利益而定。如果知识产权制度能增进社会福利,实现特定的功利目标,则为善的法律制度,具有正当性;否则,就是“恶法”。换言之,制定知识产权政策,应完全以自己的国家利益或阶层利益为导向。

在国际知识产权谈判中,西方发达国家总是强调知识产权的劳动价值属性或人格关联性,有意无意地推广自然法权的知识产权观念。如微软,为保障自己的知识产权利益,以“知识产权海盗”比喻一些侵权行为,在伦理上丑化发展中国家形象。这就迫使发展中国家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护其既有优势的知识产权,维护其国家或产业集团的经济利益。

我们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时,应坚持工具主义的知识产权哲学观念,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实现民族复兴、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种系统化的政策手段。要对知识产权有个“去魅”的过程,注意西方国家在知识产权上的双重标准,警惕西方国家采用外交、法律等手段把不合理的义务加诸于我。同时我们要采取“适度保护”的原则,在切实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的前提下,摈弃那种知识产权保护越高越好的看法。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以有利于维护本国产业利益、消费者利益,有利于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为依归,制订能平衡各关联方权益的均衡的知识产权法律。

二、坚持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导地位

在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最终的动力来源于企业的国际和国内竞争需求。政府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包办一切。

笔者认为,应坚持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导地位。怎样激发我国企业、学校、科研院所乃至个人等知识生产主体在发明创造、作品创作、品牌培育上的积极性,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目标。如果不能保护知识产权,防止侵权行为,必然损伤知识生产的积极性。为此应对具体的司法制度、行政执法制度进行调整,使之能更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也避免给外国以批评的口实。

政府的作用,不是越俎代庖,替代企业去做知识产权工作,而是引导和服务。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制订和修改法律,提供制度供给,为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法律保障;二是采取措施切实保证法律的实施;三是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专利、商标、版权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四是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升民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企业、科研院所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五是通过高校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知识产权战略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的层面。宏观层面有中央政府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微观层面各企业可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在中观层面各地方区域,一省或者一市,可以制订各自的区域知识产权战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各司其职,三个层面的战略相互补充,协调一致,才能使我国的知识产权建设得到切实推进。

三、注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富集地。高等植物有30000余种,脊椎动物有6347种,分别占世界总种数的10%和14%。我国生物物种不仅数量多,而且特有程度高,生物区系起源古老,成分复杂,并拥有大量的珍稀孑遗物种。我国有7000年的农业历史,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为适应形形色色的耕作制度和自然条件,形成了异常丰富的农作物和驯养动物遗传资源。这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生化、基因资源和与遗传资源有关的传统知识。另外,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传统文艺表达形式也十分丰富。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传统文艺表达正是我国比较优势之所在。我们应该善加利用,充分发挥自己的长项。在WTO、WIPO、FAO等国际法律框架下,以印度、巴西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反复提出保护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传统文艺表达的诉求,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1992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就是集中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保护遗传资源要求的国际法文件;发展中国家并力求将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传统文艺表达的保护问题纳XWIPO和TRIPS框架内。目前,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争论已经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谈判的焦点;发展中国家的抗争正是为了维护其具有比较优势的知识产权利益。我国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加入发展中国家阵营中,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

知识产权战略范文篇6

一、序言

(1)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区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双加速阶段,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居民消费类型、消费行为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知识与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面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新形势,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作为实施“科教兴宁”、“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基点,作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建设创新型宁夏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知识产权是自然人或法人对其智力劳动成果依法确认并享有的权利,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以及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等特定领域产生的权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采取适应区情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对于提高我区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内陆开放新格局,推动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适应知识产权快速发展的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区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知识产权拥有量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初步建立,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我区各类知识产权质量还不高,重大自主知识产权偏少,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尤其是知识产权人才缺乏,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比较突出。抓紧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推进知识产权发展,全面提升我区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是适应当前和未来竞争的迫切需要。

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4)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为重点,以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为方向,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创新型宁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战略目标。

(5)远期目标:到2020年,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深入人心,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明显提升,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特别在特色优势产业拥有一批核心与关键技术,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沿黄经济区进入全国知识产权工作先进行列,有效支撑创新型宁夏建设。

(6)到2015年的目标:

——专利:全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15%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30%以上,申请国外专利的数量明显增长。特色优势产业申请2000件以上发明专利,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量比2010年翻两番。

——商标:商标申请量年增长率10%以上,总量达到2万件以上;注册量年增长率13%以上,总量达到1.2万件以上;中国驰名商标年增长率13%以上,总数达到25件以上;宁夏著名商标年增长率10%以上,总数达到400件以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达到25件以上。

——版权:作品自愿登记和计算机软件自愿登记保持年增长10%以上。版权产业快速发展。

——植物新品种:培育研发一批农牧、林业优良植物新品种。植物新品种授权总量达到30件以上,争取将具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单个属种列入部级新品种测试基地。

——商业秘密: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建立商业秘密管理制度,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及所有大企业、大集团全部建立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特定领域:地理标志、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等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三、战略重点

(一)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明专利和知名品牌拥有量。

(7)煤电化产业。以服务宁东基地建成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化工产业基地为目标,在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大容量高参数大型坑口电厂、超高压直流输电、智能电网、煤制烯烃、煤制油、煤炭液化、煤制天然气等关键领域,从研究实验、公共服务、技术开发、企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服务五个层面,推进知识产权基础能力建设,构建以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为重点的知识产权创造链条,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培育,形成一批发明专利和自主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适应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新趋势,引进一批关键专利技术,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8)新能源产业。重点围绕高纯硅、多晶硅、单晶硅、光伏电池、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领域,积极研发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发明专利,促进新能源产业从原材料生产、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转变。

(9)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发挥钽、铌、铍、钛等稀有金属材料的专利优势,强化自主创新,在生产技术和系列产品深度开发方面形成一批发明专利,形成专利集群,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钽铌铍钛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基地。以铝镁合金及轻金属材料、碳基材料、复合材料为重点,立足自主创新,加大产学研联合创造力度,在金属材料及深加工技术领域联合创造一批发明专利,推进产业链向下游高端方向延伸。

(10)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围绕数控机床、仪器仪表、大型铸件、精密轴承、智能化成套输电设备等关键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形成一批包括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与计算机软件版权在内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动知识产权在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中的应用,形成持续创新机制,促进新型装备制造产业不断升级。

(11)生物医药产业。在巩固生物发酵、生物医药、生物制剂等已有专利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重点在有效成份提取、分离和纯化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强知识产权自主创造,实现重大突破,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干细胞分离及干细胞产品研发领域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和PCT国际专利。在优势道地药材、回族药物及其制剂的工艺创新、新药研发方面,保护奠基性、首创性的发明创造和改进后的发明创造,形成专利保护网,赢得专利竞争主动权。

(12)现代农业。以服务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在新品种选育、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等方面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推进旱作节水、土地综合治理等科技创新。引导支持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形成核心技术专利。加强商标注册,培育一批宁夏著名、国内驰名、国际知名品牌,使更多绿色、有机农产品打入国内外高端市场。大力实施特色优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鼓励申请地理标志,支持企业加强地理标志保护。

(13)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围绕宁夏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设计中心、认证中心、博览中心、加工中心、物流中心建设,研究开发适宜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市场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制定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国家标准,构建国内统一、国际认可的哈拉相互认证机制,推动宁夏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认证向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转化,努力把宁夏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基地、中阿特色优势产业对接基地、中国面向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人才培育基地,使宁夏建设成为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进入穆斯林世界、世界穆斯林产品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

(14)文化旅游产业。结合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和旅游精品战略,引导旅游企业和有关方面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培育一批旅游服务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加快各级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景区、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申请旅游服务商标。大力开发回族穆斯林文化,建立具有浓郁穆斯林特色的休闲度假区,推进回族穆斯林文学、音乐、舞蹈、服饰,以及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刺绣、雕刻、编织、乐器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文化品牌,促进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大发展。大力发展出版业、新闻传媒业、广播电视业、影视制作业、文艺创作与表演业、文化娱乐业、动漫制作业、广告业等核心版权产业,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设知识产权密集区和示范区。

(15)以沿黄经济区为依托形成知识产权密集区。发挥沿黄经济区的区位、人才、科技和产业等优势,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集团;以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为依托,加大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力度,使知识产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积极培育部级、自治区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县(区)。力争在沿黄经济区形成若干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知识产权密集的县域经济区。

(16)以各类园区为依托形成知识产权示范区。大力推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吴忠农业科技园区、银川农业科技园区等园区(基地)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推动园区(基地)发展的驱动力从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向知识产权优势转变。建立园区(基地)知识产权联盟,鼓励园区(基地)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交叉许可,促进产业配套。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企业集团,壮大一批拥有密集知识产权产品的专、精、特、新中小科技型企业,消除零专利企业,促进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园区(基地)知识产权创造、孵化、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引领带动,促进全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四、专项任务

(17)专利。以自治区战略需求为导向,在全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超前进行专利布局,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的专利。大幅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的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创新成果向企业集聚、转移,推动专利实施和产业化。建立健全专利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与自治区主要产业相对应的专利数据库,加强专利分析,促进专利开发,推动专利运用,提高专利利用率。加强对企业专利工作的支持和引导,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将专利纳入标准,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建立有利于激发职务发明人创新积极性、有利于专利技术实施的利益分配机制。

(18)商标。引导企业增强创建自主商标的意识,支持各类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使用自主商标。鼓励企业丰富商标内涵,形成一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严厉打击假冒等侵权行为,切实保护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商标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大力挖掘具有地理标志特征的农副产品,促进农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

(19)版权。扶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动漫创作、文化娱乐、广告设计、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版权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支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作品的创作,扶持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的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以打击侵权盗版为重点,定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打击盗版行为。搭建版权贸易平台,支持版权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类文化版权产品展销活动。

(20)植物新品种。扶持高产、抗病、抗逆等优良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推动育种创新成果转化为植物新品种权。扶持一批在植物新品种权获取与运用方面成效显著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完善资源提供者、育种者、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机制,使品种权人、品种生产经销单位和使用新品种的农民共同受益。加大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力度,完善品种权行政执法相关制度,切实保障植物新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

(21)其他领域知识产权。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建立商业秘密管理制度,依法打击窃取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依法普查地理标志资源,扶持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具有我区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协调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利益关系,防止遗传资源流失和无序利用。加强对传统知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挖掘民间文艺作品,加强民间文艺保护。加强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保护和利用。

五、战略措施

(一)激励知识产权创造。

(22)组织和引导知识产权创造。将知识产权创造和拥有情况作为项目立项、科技奖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重要条件,纳入科技计划实施评价体系和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与认定制度,明确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考核与认定标准。完善知识产权奖励制度,对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级知识产权奖项的单位、人员给予奖励。

(23)强化企业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提高企业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支持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知识产权产出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专利,打造知名品牌,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产品开发、技术研究、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积极培育核心知识产权,增加知识产权储备。

(24)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要作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构与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和基础优势,围绕我区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原始创新,形成一批原创性知识产权,并与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形成研发与生产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

(25)鼓励群众性发明创造。激发全社会的发明创造热情和艺术创作积极性,推动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广泛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观念,鼓励开展各种发明创造活动。

(二)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26)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制定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政策措施,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自主知识产权进行政策及资金扶持,重点对取得重大突破的核心技术给予支持,促其规模化、产业化。支持重大专利技术的后续开发、工业设计以及生产等相关活动,促进专利技术转化运用。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开发和运用专利技术,支持企业通过转让、独占许可、专利联盟、特许经营、版权转让、兼并重组等方式获得我区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产权,并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新的知识产权。

(27)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获得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在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中的龙头引领作用,带动非优势企业向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转变。

(28)建立知识产权流转机制。发展知识产权交易机构,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知识产权流转。引进建立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制定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和质押融资办法,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将知识产权流转情况纳入科研绩效评价和考核内容,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应用和产业化。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29)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提升执法效率。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与调查等制度,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联合执法机制,完善重大案件会商通报制度、行政执法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案件移送、信息通报、配合调查等工作机制,合理配置执法资源,提高执法水平。

(30)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打击假冒专利、假冒商标、盗版等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情节严重、影响恶劣案件的查处力度,维护权利人和公众的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止侵权货物进出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外贸秩序。加强展会的知识产权监管。

(31)建立知识产权预警与维权援助机制。及时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发展态势报告和商标保护报告,对可能发生的知识产权侵权提出预警,对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知识产权纠纷、争端和突发事件,制订预案,妥善应对,控制和减轻损害。发挥中国(宁夏)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的作用,帮助市场主体依法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对维权确有困难的知识产权权利人给予法律援助。

(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32)制定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和规章。制定完善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和规章,积极探索地理标志、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等知识产权地方立法,构建合理的资源获取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利益分享机制,防止资源流失和无序利用。

(33)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协调指导。建立自治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统筹规划全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协调解决重大知识产权事项,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相互配合、行业协会协同、社会公众参与的知识产权工作格局。建立知识产权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考核评价,促进全区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34)加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依托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程等,推进各类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制定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重大事项预警等制度,加强技术引进、合作研发等环节的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提高利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将取得知识产权的数量、质量及转化运用情况,纳入科技奖励、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评价指标,促进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建设。

(35)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查制度。对政府投资或支持的重点项目、关键技术、装备引进、技术改造等重大经济活动进行知识产权审查,防范知识产权风险,避免资源浪费。对涉及国家利益并具有重要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并购、改制、合资以及技术出口等活动,进行知识产权监督和审查,避免知识产权流失和危害国家安全。

(36)建立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对重点科技研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分析和论证,以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重点进行全程跟踪服务,避免无效研究和侵权。加强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将科研立项、验收、认定等纳入知识产权管理全过程。

(37)强化知识产权导向作用。在制定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等相关扶持政策时,充分体现知识产权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新产品开发、重大技术改造、知名品牌培育、科技支撑计划等专项资金要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事业单位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

(38)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大财政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力度,推进各类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程、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知识产权强县(市、区)工程、知识产权实施与产业化、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等工作。设立发明专利申请与维持专项资金,促进我区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提升。各市、县(区)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资金投入,为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建立知识产权奖励机制,对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利技术、专利产品以及专利发明人给予奖励,对荣获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驰名商标、版权创意金奖等全国知识产权奖项的单位给予奖励。企事业单位要相应建立知识产权利益分配与奖励制度,对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推广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发明人、设计人及推广服务人员给予奖励。

(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39)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运用,为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技术引进、应对纠纷等提供服务。建立特色优势产业专利数据库,支持企业建立专利专题数据库。开展以专利文献信息为主的信息检索分析,提出专利预警,避免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专利侵权。

(40)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制定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化发展。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建立中介机构诚信信息管理、信用评价和失信惩戒等诚信管理制度,规范知识产权服务。

(六)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41)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统筹规划我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人才、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人才、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人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知识产权、评估、交易、咨询、诉讼和专利信息分析等专业人才,加快培养一批懂专业、懂法律、熟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42)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依托我区相关高等院校,联合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通过自主培养与合作培养、系统培养与分类培养、长期培养与短期培养,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根据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引进知识产权高层次创新人才,带动提高我区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43)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环境。将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纳入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人才评价标准和专业技术评价体系,把知识产权获得数量和运用知识产权取得的经济效益,作为评审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重要依据。

(七)加强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

(44)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建立政府主导、部门推动、新闻媒体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机制,推动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将知识产权法制宣传纳入普法教育、科普宣传计划,作为法制宣传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新闻公开制度,及时我区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等,树立我区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形象。坚持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通过“知识产权宣传周”、“世界知识产权日”等主题活动,编发知识产权刊物资料,组织媒体开展专题宣传和典型案例、重点事例宣传,形成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知识产权知识广泛普及、知识产权价值充分认同的社会环境。

(45)实施在职人员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将知识产权知识列入各级行政学院培训课程,列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列入科研开发、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广泛开展对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

(46)加强对青少年的知识产权教育。在中小学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引导学校开展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增强青少年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八)扩大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与交流。

(47)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建立涉外知识产权应对机制,做好涉外知识产权工作的协调与管理,保护企业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的合法权益,保障经济安全。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对外信息沟通交流机制,畅通知识产权对外信息和沟通渠道,促进优势互补。在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框架下,创办中阿知识产权高峰论坛,开展知识产权交流活动,搭建中阿双方知识产权合作新平台。

六、保障和评估

(48)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尽快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办法。自治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全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各项工作,落实本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相关部门要完善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切实推动本战略纲要有效实施。

(49)加大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的投入。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增加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资金投入。鼓励现有的科技、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运用各种财税手段和政策机制,引导支持市场主体加大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资金投入力度。各市、县(区)政府要保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必需经费,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知识产权战略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提高区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努力开创我区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科技”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支持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对知识产权政策的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提高保护水平。通过政府和企业的互动,多方吸纳知识产权人才,实现企业的自我保护,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知识产权现代服务体系,形成全社会良好创新氛围。

2、坚持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原则。

搞好全区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推动、实施和监测体系建设,坚持整体推动、环节衔接、突出重点、率先突破,尤其是围绕我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以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提高我区经济发展的科技竞争力。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市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引下,促进区域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3、坚持保护与转化相结合的原则。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法规,同时对技术成果尤其是专利技术予以重点推广,加速促进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三、总体目标

根据区内实际情况,力争到2015年,建立与本区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相适应的、现实有效的知识产权工作运行机制。围绕本区的主导产业,培育和吸纳知识产权创新人才,提高区内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建立并完善本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全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推动全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使我区成为全市乃至环渤海地区创新活跃度最强的地区之一。

四、工作重点

1、推进纲要实施,把握政策导向。

推进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是区知识产权工作的核心。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领域相关政策与措施,在制定政策中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能力。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鼓励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建立与政府之间长期的工作交流机制。

2、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水平,专利质与量同步提升。

加大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发明创造,资助好项目、好技术、好产品,鼓励企业积极申报著名商标、争创品牌,促进区域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围绕“巩固、调整、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保持区域内年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保持区县前列。

3、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保护措施。

突出开展每年一次的“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并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利用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本区的知识产权工作进程,使群众尊重和自觉维护知识产权,提高全区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由政府引导,支持重点支柱产业,以掌握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为龙头,积极开展维权活动,围绕技术领域,提升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4、注重教育培训,提高企业意识。

继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区科技特色学校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积极开展发明创造等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积极推行研究性课程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要注重在企业、社区、学校、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单位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和知识产权普及工作。要有针对性的定期培训政府、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干部与工作人员,对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干部与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商标法和专利法的培训。

5、积极开展交流,共同促进发展。

积极促进我区与其它辖区以及外省市知识产权部门,机构的交流和合作,立足本区情况借鉴其它区和外省市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创造区知识产权工作的特色。定期组织企事业单位与专利、商标、版权等相关区政府部门的研讨会,为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遭受侵权的应对能力提供对策。

6、坚持专利资助,鼓励发明创造。

积极推动区内科技创新,提高企事业单位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单位。根据市知识产权局每年下发的资助办法及相关政策,定期开展专利资助工作,鼓励区内各企事业单位提高专利申请数量,加快创新发展速度。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的体制机制,实现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集约化发展。在理顺关系、提高效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形成支持创新的强大合力。全区各单位、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知识产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增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大投入,及时足额拨付和匹配相关专项经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常抓不懈,扎实推进,开创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

2、坚持奖励制度。

由区政府建立专利奖励制度,拨出专款,定期对区域内专利工作成绩突出的大专院所、企事业单位、发明人进行奖励,并且,加大专项经费的投入,用于支持科技奖励、建立专利试点单位、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专利资助申请等工作,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3、创新发展措施。

把专利与科技企业及项目的培育工作紧密结合,建立专利、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项目相互支撑的协作机制,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等核心技术的企业向上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

4、扶持引导措施。

以促进专利创造为重点,对每年区内开展的专利试点工作给与专项资金支持,通过政府层面的扶持引导,鼓励区内企业的专利申请、促进专利产业化,提高我区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知识产权战略范文篇8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增长迅猛,2002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达1504亿美元,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24.2%;2006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达5288亿美元。但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的增强和在全球范围内国际竞争的加剧,技术壁垒所导致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高新技术产品近几年不仅遭遇发达国家反倾销的诉讼,而且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成为产品出口的一大障碍。知识产权纠纷的增多,表明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外国的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关注我国企业可能对其构成的威胁。发达国家以其在相关领域内所拥有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和对技术研发路径的封锁,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设立陷阱,运用法律诉讼手段达到干预市场的目的,增加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成本。后发国家无论从政府还是企业层面,都可能会因为技术引进所带来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而形成一种惰性,影响制度模仿、建立和改革的积极性。从频繁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可以看出,在知识产权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已影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在高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被政府和企业所忽略,与发达国家产生了巨大差距。

(一)缺乏对国内知识产权市场的保护制度。在知识产权竞争领域,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和垄断性,控制产权就是控制市场。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就已有计划、有规模地申请专利,在华专利申请量以平均每年30%的幅度高速增长。到2006年底,国外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累积已达524368件,占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发明专利申请总数的48.5%。其中,日本企业专利申请量最多,其次是美国、韩国。这些专利申请多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其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少数跨国公司手里。如,诺基亚、西门子等少数几家跨国公司掌握了80%以上的通信专利技术。

(二)缺乏对滥用各类技术标准的防范制度。近年来,跨国公司借助技术标准的特殊地位向我国企业发难已成为一种新动向,即出现所谓“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趋向。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原本是分属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知识产权属于一种合法的垄断,任何人未经权利人许可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成果。根据知识产权地域性原则,知识产权只在授予该项权利的国家有效,如果没有获得他国的知识产权,则不能控制该国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利用;即使在该国取得了知识产权,该国的企业依然可通过自主开发相关技术来生产相关产品,不必仰仗他人的知识产权。就技术标准而言,它是对一个或几个生产技术设立的必须要达到的水平以及为达到这一水平而实施的技术。现代市场是由标准控制和垄断的市场,达不到技术标准的产品属于不合格产品,不能进入市场。在实践中,如果标准涉及的技术没有控制在个人手中,而是为大众公知公用,标准化将和人们预期的一样,成为推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而不会构成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障碍。不过,当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技术标准涉及的技术被特定的主体以知识产权的方式合法控制时,情况则发生根本性变化。任何人要使用标准化技术,就触及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此时,使用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以昂贵的代价使用他人享有知识产权的标准化技术,生产标准化产品,获得知识产权使用费后的残羹冷炙;要么因不甘心知识产权人的宰割而放弃市场。如,中国DVD企业在6C联盟(由东芝、三菱、日立、松下、JVC、时代华纳六公司组成,以后IBM也加入联盟,习惯仍称为6C联盟)收取15美元专利费后,生产一台机器的利润不过1美元。因为标准化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首要条件,不按标准就不可能被市场接受,而采用标准就必然使用他人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需要取得许可、支付报酬。我国由于存在严重的知识产权制度实施上的缺陷,在防范国外滥用各类技术标准方面,缺乏有力的武器。

(三)缺乏对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企业的保护制度。跨国公司与外国政府利用知识产权指责的我国企业,几乎都是成长性好、国际竞争力强的企业。其产品市场份额高、跟随主流技术但专利累积差,经不住国外跨国公司的围追堵截,常被他们分化瓦解并各个击破。面对国外向我国进行知识产权诉求越来越趋于集团化、官民一体化的趋势,我国缺乏理论准备和策略准备。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制度准备。

我国加入WTO后,很多企业对保护知识产权有了新的认识,对侵权、盗版和假冒商标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所警惕。但对西方企业利用不同国家科学技术的差距,滥用法律上享有的独占权或垄断权,特别是对技术转让采取限制性贸易和设置知识产权陷阱缺乏应有的识别和防范,这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路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将知识产权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并把知识产权战略与国家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我国,只有尽快制定符合国际规则,与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相适应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才能取得经济和贸易的长远发展。

(一)制定科学、系统、严密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应使知识产权的确认、行使与保护有法可依,减少和弥补制度上的空白。在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之初,基于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知识产权立法在根据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主要考虑知识产权国际标准,着重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忽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法定垄断权的合理保护问题,在不少制度上甚至出现对国内的保护弱于对国外的保护,未体现公平竞争、平等保护的法律原则。如,微软公司Windows98正版软件在美国、日本的售价均折合人民币不到1000元,而在中国的售价竟高达1998元,显然损害了我国消费者利益。这种价格歧视现象尽管在当初对我国建立国际认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积极作用,但其消极作用也很明显,偏重保护外国企业的垄断收益,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经济技术特权。这与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协调,必然难以有效施行,法律的权威也会因此降低。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企业对跨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优势,以价格歧视、过高定价、搭售、拒绝许可等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对我国相关产业构成巨大冲击的行为,难以像西方国家一样进行有效规制,使我国有关产业的发展面临很大危机。因此,应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等国际条约要求,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现实的科技经济状况,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立法。

(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评议和制定工作。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是了解国际标准发展趋势,反映和合理保护我国产业利益,提升我国产品国际地位和形象的重要途径。首先,要积极参与WTO与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评议工作,必须很好地利用我国加入WT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获得的发言权,否则,发达国家就会利用技术优势和在标准领域里的经验优势来控制国际市场。但对此,我国许多部门和企业都没有兴趣,或者没有相应的人才。因此,制定标准需要有人才、资金和体制的保障。其次,要在评议的基础上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应鼓励研究机构及重点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要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力争把我国的标准化意图和标准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并推荐为国际标准,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再次,对标准之争和由技术性措施造成的贸易摩擦,要积极利用双边或多边协调机制加以解决,努力避免和化解贸易冲突。但无论是参与评议别国标准,还是推荐本国的标准,都要以可靠的科学依据和风险评估为基础。

(三)建立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保护措施。第一,建立信息资源检索机制。不要毫无价值地重复他人的创新过程,也不要花大量金钱去购买已是社会公有财富的技术,更不要花大量精力物力去申请已无保护价值可言的“专利”。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对新产品或工艺设计的产生、引进、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保护的过程中,都必须用足够的精力去检索已有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文献,了解目前该技术国内外的状况,熟悉目前该类产品生产制造者各自采用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综合性的特征和价格分析,确定只能通过购买才能得到的专利技术,明确自己占领市场的优势、主攻方向,并超前介入未来起主导作用的技术领域,从而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和策略。

第二,培养人才,提高技术创新素质。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高新技术的竞争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中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员素质有明确规定,显示了对人才的重视,但还远不够。

知识产权战略范文篇9

关键词:企业管理知识产权战略

2004年9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在国内率先出台了地方性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成为我国确立知识产权战略的先导,标志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新的发展。“入世”以来,我国面临了诸多跨国知识产权争端,从2002年DVD产品在欧洲遭海关扣押,到2003年思科在美国起诉华为软件和专利侵权、日本丰田诉吉利公司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等,反映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代价。对此,企业管理中确立知识产权战略成为当务之急。

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构架

在现代管理中,企业战略是企业基于未来内外部条件变化作出的预先安排。不同企业,战略层次不同,一般分为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运营战略三个层次。公司战略是公司高层指导和控制公司行为的纲领,解决公司经营理念、产业范围、资源分配和国际化等问题。竞争战略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运营战略指上述两大战略的贯彻或流程。因此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构成企业战略的框架。

公司战略是总战略,可表现为:稳定性战略,指企业持续性地向同类型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增长战略,指提高销售额,扩大顾主和市场份额等。收缩战略,是减少经营规模或范围。组合战略,是指同时实行上述若干战略。以上战略由企业利用已掌握的资源,分析优劣而确立。

竞争战略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ichaelPorter提出,他认为,管理的成功取决于选择正确的战略,而正确的战略与组织和产业的形势相适应,也就是能建立起保持高于产业平均生产水平的竞争优势。他总结道:管理必须选择一种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战略,诸如成本优先、别具一格或专一化战略。成本优先必须是成本的领导者;别具一格战略强调高超的质量、非凡的服务、创新的设计技术专长或不同凡响的商标形象;而专一战略则集中在成本专一化和差别化的空间。不管采用何种战略,要保持竞争优势,一方面要跟上产业演变的步伐,另一方面必须阻挡来自竞争对手的侵蚀。企业建立某些障碍使仿制者难以得手,可利用专利或版权减少仿制机会,或与供应商订立专供合同来限制其向竞争对手供应渠道等。因此,竞争战略体现了公司战略的动态变化,也是公司战略确立和调整的核心。知识经济条件下,拥有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战略是21世纪企业战略的先导,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利器。

知识产权战略要求企业考虑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并将其上升为战略来设计,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知识产权对经济的增长不会自然产生,它要通过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造热情,保持竞争力来实现。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是知识产权特有属性在管理行为中的具体化,成为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的新形态。

通常,知识产权管理可从下列几方面展开:制定战略。根据不同的知识产权类型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如专利战略要求确立专利开发、调查、申请或实施等制度;商标战略要求商标设计、注册、使用和保护常规化;版权战略把握版权的使用和保护。设立管理部门。在组织构成上按不同知识产权类型进行分组,并将其归属相关的部门,如将其隶属于研发部门或法务部门等。管理制度的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可细化成几个部分:新员工的知识产权背景调查制度;知识产权资料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奖励制度;知识产权培训制度;知识产权审检制度,包括产品、合同等的审查和检验;保密制度,如与员工订立保密协议,在规章制度内确立保密条款等;评估制度,主要指知识产权评估的标准和程序。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架,是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的要义。

知识产权战略的迫切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是用更先进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的产品。谁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谁就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集中表现为知识产权的掌握量和先进度。其特征是创新导致价格倍增,资本追逐知识,知识对价值的贡献比重增加。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创新的产生和成长依赖知识的滋养和孵化。企业为追逐利润在此表现的更为突出和迫切。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世界五百强企业发展的进程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在国内,且看各跨国集团在我国的跑马圈地,占山为王,多半凭借知识产权优势占领市场。如,早在1994年,百事可乐与四川天府可乐合资,百事以参股60%控股,并停用“天府可乐”,使被认为民族饮料象征的天府可乐悄然退出市场,而百事可乐行销市场。1999年,北京亚都科技集团被微软以侵犯软件著作权为由起诉;继而思科公司对我国著名软件企业华为公司提出侵犯知识产权指控。微软则利用其技术优势,形成在我国软件行业的高端市场。2004年初,德国汉高公司收购上海轻工集团“熊猫”品牌,启用汉高牌并停用“熊猫”。这些案例凝聚了我国自有品牌痛失市场的教训,也是跨国企业成功发展的惯用模式。这种模式的背后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支撑。在知识产权战略的引领下,这些企业在新兴市场的开发上循序渐进,先是放水养鱼,继而步步为营,最后达到市场通吃的目的。

我国企业要立足于市场,不断提升竞争力,必须确立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是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新要求,是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必然。就国内企业而言,海尔集团不断发展之路就是很好的证明。海尔借助自有知名品牌和不断创新的技术,研发不同市场的产品,将市场拓展于全球不同的地区,使其成为中国知名品牌的一面旗帜。相反,急功近利的模仿与复制,除了遭受侵权之诉之外,永远只能给别人做嫁衣,替他人打工。

此外,确立知识产权战略,也是市场的呼唤。“入世”以来,国际知名品牌大举进入我国。2001年,世界五百强企业对我国投资达468.8亿美元,其中已有400多家进入中国。世界五百强是代表了全球先进生产力水平及企业组织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的强势企业群体。这些企业在对我国进行投资的同时,大量申请取得知识产权,企图建立和维持对相关领域的独占。但是,近年

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一大批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壮大。这些企业重视技术创新,致力于发展自己的品牌。他们利用劳动力和原材料方面的优势,日益成为跨国企业的有力竞争对手。跨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采用综合战略措施,用商标、专利、版权及商业秘密立体交叉地展开对我国市场的争夺攻势,使我国企业面临诸多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争讼。我国企业要在此环境下生存,必须寻求包括知识产权战略在内的各种途径,确保市场地位。在国内外企业云集的我国市场,市场呼唤企业尽快建立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保护我国经济良性发展,更为企业赢得一份竞争的席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定位

在纷繁复杂的知识产权纷争面前,我国企业只有建立多方位、立体化的知识产权战略系统,才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此,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着力定位于知识产权的研发、取得、合法有效的利用和保护若干方面。具体概括如下:

品牌战略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品牌战略要求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确立全面的品牌意识,打造自有品牌,制订和采取保护品牌的制度与有效措施。

首先,强化商标意识,着力打造民族品牌,争取市场;同时,落实自有品牌的合法使用和法律保障制度,建立一套商标开发设计、申请和保护机制。将品牌的开发和利用列入企业目标管理的项目之中,并由企业研发部门、法务部门等职能机构将其制度化进而监督实施。

其次,洞悉市场竞争动向,尤其是竞争对手的发展状况,掌握跨国企业在华的商标战略,修正自己的商标战略。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进行跨国经营,使品牌向全球发展,以商标的国际化带动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是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在我国,长期对知识产权缺乏了解,对商标的保护往往被忽略。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数百年来历炼了众多的民族品牌、字号,成为赢得市场的金字招牌,如“五粮液”、“同仁堂”、“吴良材”等等。其中一些是未经注册的驰名商标。一些投机取巧者在国内、外抢先注册,使这些品牌本应有的市场受到限制,甚至被扼杀。企业对驰名商标管理,一是形成制度化的使用机制;其二在遭遇被抢注时,快速反应,熟练运用驰名商标保护制度。

技术创新战略

创新才有发展。企业若要长远发展,首先要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开发研制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思路上,将跟踪和模仿为主的初级模式调整为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发展模式;在资源分配上,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开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完善研发机制,突出研发与技术升级的地位。

另外,在专利已经划地为牢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对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开发围绕核心专利的应用性专利技术,形成对原核心专利的包围,利用交叉许可,谋求自身的发展空间。企业还可以采取企业跟随战略,把握市场技术动向,注意新技术对市场的潜在影响,分析新技术与企业产品的延伸可行性,认为有市场价值时跟随开发。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公有技术,结合企业特点进行技术改造,特别是注意追踪了解新近失效的专利技术,发现有应用价值的及时利用加以开发。总之,技术创新可以有多种途径,但确定创新战略是第一步。

专利、商业秘密保护战略

“入世”以来,美、日等技术大国屡屡利用知识产权大棒对我国提起专利侵权之诉。据报道,近三年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圆。面对跨国企业来势凶猛的知识产权策略,实施专利保护成为企业发展的护身符。

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开通专利文献检索渠道,了解最新专利信息;对相似技术由专业人员进行侵权分析,避开侵权技术;了解本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确保企业技术研发的方向和合法性。

普及知识产权常识,增强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遵守列入员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项目,使之成为日常的工作规程。

加大专利申请力度,对专利及早申请,并在基本专利四周设置大量技术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权利要求范围的权利,以增加专利申请的数量,扩大专利保护的权利范围。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就2003年,华为公司申请专利达1551件,中兴通讯达640件,占了我国IT行业专利申请的半数;在数字电视行业,康佳和创维也突破跨国企业的专利围困,申请一批核心和专利。

商业秘密往往不被重视,一般只在发生损失时,才仓促应对。事实上,商业秘密的分布非常广泛,不仅指技术秘密、技术诀窍,更大范围地存在于企业商业运作中的各种经营信息,如客户名单、货源渠道等;而且,在创新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初级技术尚不足以专利来保护的,往往成为商业秘密保护对象。如软件企业的源代码等。

近年来,因企业员工流动而造成商业秘密泄露案件时有发生,显示出企业的战略盲区。首先,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制定严密的保密制度,订立保密协议;并将商业秘密保护作为企业保卫工作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项目之一。其次,强化对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落实泄密后的处置方案,构建企业安全防范网络。同时,在引进人才时,除了解其教育、技术等背景外,还应审查其带有的技术或秘密的知识产权状况,在掌握其合法性的条件下再决定是否引入,也是商业秘密战略的内容之一。商业秘密保护战略更大限度的构筑起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网。

总之,知识产权战略成为21世纪企业的鲜明特征,是知识经济对企业提出的客观要求。知识产权战略要求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树立品牌意识,洞悉发展趋势,立足技术创新,健全保护机制,构建起立体化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参考资料: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尤建新、雷星辉等著,《管理学概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知识产权战略范文篇10

【摘要】中部崛起战略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中部崛起的关键,但是中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法治环境建设有待加强。为此,中部地区必须提高法律意识,完善中部地区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加大行政执法与协作执法力度,建立中部地区知识产权维权体系。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中部地区;法治环境

2008年是迎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全面实施的一年,知识产权战略重点涉及优化知识产权制度资源配置、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制知识产权滥用、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等五个方面。[1]

国务院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中指出,我国出台五项政策,加大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以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其中之一是: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我国中部经济的发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关键。中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就是指中部地区在考虑到中部六省(湖南、湖北、江西、山西、河南、安徽)地域特征、资源优势和知识产权现状的基础上,为了响应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通过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资源,专门针对中部地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知识产权问题(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人才等问题)而制定、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

1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法治环境内涵

法治(Ruleoflaw),是指“法的统治”,即法居于国家与社会的统治地位,而不只是国家用法来治(Rulebylaw),更不能说只是国家用法制来统治社会与人民。[3]环境是一个空间概念,指的是一定范围内的情况和条件。法治环境个什么概念?“真正的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国家机器本身也是受法的统治,即受法的制约与监督的,而人民作为主权者是法治的最高主体。社会也不只是处于受治的地位,而且也可以是法治的主体”[4]。法治环境,一般而言是指一定范围,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法治的情况和条件。即在一定范围内是奉行法律之上还是权利之上。有学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构成法治环境的要素至少有四个方面:善法、恶法价值标准的确立、法律之上地位的认同、法的统治观念的养成、权利文化人文基础的建立。[5]在当今社会,法治环境的要素应当包括执法情况。

法治环境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同样,法治环境关系着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进程。

涉及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法治环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公民法治观念的强弱;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条文科学性、合理性;主管人员对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条文的理解程度,解释合理性;政策的稳定程度,影响到法律的执行;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执法人员的素质高低,影响公正性;对有关知识产权的国家惯例、国际公约等了解程度;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效率;知识产权维权体系的建立等。

2中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法治环境现状分析

知识产权战略从层次上看,可以分为国家层次、区域层次、产业层次或行业层次和企业层次。无论哪个层次,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

中部的知识产权战略的性质特点上与国家层次的知识产权战略有相似之处,但要受到国家层次知识产权战略的制约。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区域层次的知识产权战略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在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中,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地方行政部门也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力量,对地方知识产权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二,随着我国的行政分权化改革和市场化的深入,已经成为获取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其三,我国地区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因而,根据区域的具体实际制定实施符合区域自身发展特点的知识产权战略是必要的。

2.1中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法治环境建设的成绩。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的不断加快,中部经济建设的法治环境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仅中部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法治环境而言,有以下成绩:

2.1.1人们对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在不断提高。

注:该表的数字来源于调查结果。

2.1.2实施中部知识产权战略的软硬件环境基本具备。

首先,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中部六省政府也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法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其次,国家政府部门对知识产权的日益重视和宣传教育以及中部六省各部门积极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均加强了人们知识产权的意识,重视和珍重知识产权的氛围正日益形成。

2.1.3中部地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正在形成。通过多年的建设,专利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不断发展,他们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了技术服务支持,丰富了知识产权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另外,中部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知识产权局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将有关知识产权的知识要闻、统计信息、专利查询、申请程序、有关链接等内容公布在网站上,网络平台基本搭建,政务公开已经启动。

2.2中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法治环境的有待改进的方面。

2.2.1中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法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部地区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虽已建立,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知识产权的维权体系还没真正建立。主要表现有:①法律体系不够明晰,各法之间或各级法规之间存在交叉和彼此矛盾的地方,从而导致对于同一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可能出现不同的审判结果;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时有发生,知识产权具体政策落实不到位,知识产权法律监督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③中部六省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没被彻底打破,对待省内、省外知识产权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双重标准,甚至放纵、包庇本省企业;④知识产权管理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知识产权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协作水平不高;⑤知识产权维权特别是跨省跨地区的维权,成本过高,周期过长,致使一些侵权行为往往不了了之;⑥社会各界对建立知识产权维权体系的参与兴趣不大,政府应对国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支持力度不够等。

2.2.2中部地区多数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专利技术、商标必须经过法律的授权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内部完善的制度建设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一些优秀的企业已经建立起一套有关知识产权的制度、规章,但这样的企业在中部还相当少,大多数企业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方面还是空白,知识产权没有一个良好的内部运作环境。

2.2.3人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法律意识虽然逐步提高,但整体知识产权意识还有待快速普及与加强。特别是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较弱。

2.2.4从事知识产权司法工作的专业人员较为匮乏。

目前,中部地区对于知识产权的案件,有管辖权的中级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庭,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的人员所占的比例不足2%。这虽然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的起步晚、规模小等,造成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缺口很大。

3中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建良好法治环境的建议和思考

3.1正确的法律意识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前提。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观点、思想的总称,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现实社会中,不论是法律的制定,还是法律的执行和遵守,乃至违法和犯罪一切涉及法律生活的行为,都要受到一定的法律意识支配。有没有一个良好的法律意识将会影响法律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发挥。因此,加大力度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尤其是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

3.2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中部地区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良好的地方立法是中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建良好法治环境基础。一国的法律环境是所有主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尤其是国家用以调整市场主体行为方式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说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首先应当通过立法,确认并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应有的权利。只有权利得到法律保护的认可和保障,企业或个人才有动力去创新,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为了适应世界贸易和国内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在立法宗旨、权利内容、保护标准、法律救济等方面更加突出了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进步与鼓励自主创新的作用。必须认识到法律不仅是用来惩戒违法者的,更是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创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

中部地区各省的地方立法工作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但同时,还存在着立法选项不准确,有些经济发展急需的法规未能出台;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立法还比较薄弱;为实现河南在中部崛起的战略服务还不自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中部地区应该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适时制定和完善与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相衔接、与中部地区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与政策,尽快建立、完善中部地区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具体而言,在法律内容方面,需要进一步按照国际准则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统一、规范有关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的描述、鉴定和奖罚等;在法律层次结构方面,需要积极推进各级政府的地方性知识产权立法工作。

3.3加强知识产权司法工作队伍建设。

目前,中部地区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高学历、高水平并具有专业基础的审判人员。通过开展执法专项实践活动培养、锻炼一支训练有素的执法队伍;鼓励执法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加强政策制度以及业务理论的学习,提高其针对新形势下的新执法环境的适应能力;积极提供知识产权执法中的经费保证、人员保障、工具保障与环境保障,强化执法机关的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水平并减少知识产权执法的难度与成本;出台《知识产权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知识产权执法的相关工作与行为规范化,并形成对执法人员的有效监督等。

3.4协调知识产权行政执法。

仅仅建立中部地区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提高行政执法的水平,加强行政与执法的协调配合,提高跨省跨地区行政执法的效率。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担负着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和有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任务,发挥着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改善引进外资环境,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建立诚信社会的重要功能。为此,必须建立跨地区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机制,为中部地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协调中部地区知识产权执法体系主要包括:建立中部地区联合对专利违法行为的打击和防范机制。对各省已经处罚或处理并发生法律效力的处罚或处理决定,应同时通报相关各省,有关省市要在管辖区域内的流通领域中予以清除,或防止进入流通领域,避免假冒和侵权行为的蔓延。建立案件受理接收与转移制度,请求外省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处理专利案件的请求人,可以先向本地知识产权局递交请求书及相关证据材料,并由本地知识产权局初步审查请求内容和材料,对符合受案条件的请求书,再由本地知识产权局向外省有管辖权的知识产权局转交。两地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在案件处理过程中要加强必要的沟通,对案件处理的结果也要报送移送局备案,从而互相监督,增加案件透明度,最大限度避免地方保护及减少当事人维权成本。

3.5建立中部地区知识产权维权体系。

3.5.1要求中部地区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能够始终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公平对待,不搞地方保护主义”的执法方针,不断提高办案能力与办案水平。执法过程中要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日常执法与专项整治、重点打击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抓好科学研究、商品流通、技术贸易、作品创作传播等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要重拳出击,深入调查,力图从根源上彻底铲除,对构成犯罪行为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5.2中部地区知识产权维权体系的建设要求加强协作执法的力度。这里的协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行政部门与司法机关的协作,他们之间只有加强沟通,通力协作,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具体可以成立如联合执法小组和专案调查小组等形式。另一方面,就是中部六省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中部六省在知识产权执法方面加强合作,不但可以提高办案的效率和效果,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彼此的资源,显著提高中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