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现状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管理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管理咨询概述
1.1.1管理咨询的概念
在文献[1]中,明确了管理咨询的定义:管理咨询是与相应的组织依照合同提供的咨询服务。这些服务的提供者是独立于该组织之外的,接受过特殊训练并且素质较高的人员。他们分析组织的问题,如果需要还会帮助组织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学者认为[2]:管理咨询公司用组织知识指导咨询顾问利用自身的经验为顾客提供知识产品,并将顾问的个体经验转化为有形的报告等。可见,在中国和外国文献中,关于管理咨询的定义基本相同。
1.1.2管理咨询的服务内容
Chitakornkijsil[3]给出了关于管理咨询的服务内容:管理咨询关系到企业的很多个部分,包括基本目标、战略、商业策略和建设、组织的整体规划和控制。这些问题都与某些方面的专家所关注的问题有所不同,因为某些领域的专家可能只关注某一项活动(如财务、信息系统)。而管理咨询顾问关注的问题是技术、生产、市场、组织,并且关注这些问题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即管理咨询顾问关注的多为综合性问题。叶继红等[4]指出:管理咨询公司专门提供各类企业的管理咨询活动,这种活动是由训练有素和经验丰富的顾问为客户所提供的一种专业知识服务,以帮助客户组织和辨识管理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推荐切实可行的方案。
1.1.3管理咨询的研究方法
KentP[5]简要给出了咨询项目实施的3个阶段。即:取得项目—咨询实践过程—汇报结果,咨询项目的相关工作均要围绕这3个阶段展开,根据不同项目阶段的具体需要,灵活选择研究方法。王革飞[6]报导,咨询人经常用到企业分析的各式诊断工具包括宏观环境分析的PEST工具,企业竞争优势和内外环境分析的SWOT工具,行业结构分析的FIVEFORCES工具,行业中战略群体分析的SGM工具,市场问题分析的BGM工具,产品问题分析的TLP工具,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PLC工具以及市场占有率分析的PIMS工具等。这些工具以分析模型为主,主要满足对项目进行简单初步分析及研究框架制定时使用。
1.2知识管理概述
1.2.1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的定义为:在组织中构建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1.2.2知识管理的意义
由于管理咨询行业核心的产品就是知识本身,因此知识管理对于该行业有着特殊的作用。同时,管理咨询行业的知识来源于客户交付的任务,而其他行业从其行业经验中收获知识,这使得知识管理对于管理咨询行业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只有将从客户那里得来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记录和管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利用这些积累得到知识。从知识管理给公司带来的收益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基于人的和基于系统的两个方面。对于人来说,进行知识管理可以提高咨询顾问的工作效率,减少咨询顾问犯错的可能性,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对于系统来说,进行知识管理可以使咨询工作更加独立于固定的地点,减少信息冗余,并且能够对咨询企业内部顾问拥有的知识进行维护,使其他咨询顾问也能共享到这些知识。
1.2.3知识管理的思路
结合Ambos等[7]提及的知识管理的相关内容,知识管理主要包含三个子过程:即组织学习、知识生产、知识分享。其中组织学习就是组织获得信息或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信息来源比较多样,通过该过程收集到大量的知识,可以为以后的两个阶段打下基础;知识生产则是将初步获得的信息进行再加工,经过总结提炼之后,生成新的可以利用的知识或者相关的结论,以便能够利用其解决商业问题;知识分享是使组织所有成员能够获取和利用经过加工之后的知识。通过这三个子过程完成知识管理工作。
1.2.4知识管理的方法
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8]可以看出,知识管理系统是咨询企业(尤其是大型国际咨询公司)进行知识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必备条件。知识管理系统应该包括数据库、电脑网络和软件等部分。但这样的知识管理系统并不是单纯的关系数据库或者功能强大的邮件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对于输出的知识有着特殊的要求,即作为原材料的信息相对无结构,而产出的知识则是高度结构化的,知识管理本身就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过程。管理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通常分为三层。系统的第一层,其功能最为基础,所有员工都可以使用。系统的第二层,提供了以往客户项目资料,部分管理咨询顾问可以访问。系统的第三层,存储了企业的机密信息,这一层的权限最高,仅有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才能使用。利用这样的三层系统进行知识管理是大多数咨询企业采用的手段和方法。该类系统的优势是市场导向,人的作用要高于技术的作用。
2中国内资管理咨询行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内资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借鉴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和理论,并经过长期实践发展起来的[2,4,6,8]。三十多年来,中国咨询行业的发展渐入佳境,比较著名的企业有北大纵横、和君咨询等。咨询服务的领域涉及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企业战略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当然,中国的管理咨询服务有着自身的特点和问题。但随着咨询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管理咨询企业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人才稀缺、地区发展和行业发展不均衡、应用新技术和新理论的意识及能力薄弱、缺乏知名品牌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等。近年来,中国的管理咨询企业虽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与国外成熟的咨询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外咨询企业对知识管理的研究非常具体,对知识管理系统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比较成熟,大部分公司都采用了知识管理系统来进行知识管理,明显提升了咨询公司信息收集和利用效率。而国内的咨询公司,对知识管理体系结构框架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很少将知识管理系统应用于工作实践。中国内资管理咨询企业知识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6,9]。首先是咨询企业很难在咨询项目开始和项目进行过程中做到知识已知的理想状态,即专职知识管理部门无法满足项目需求,不能很好地收集整理重要的项目背景信息,让项目顾问在项目开始之初就对相关领域有所了解,使得知识收集整理在项目后期占了很大的工作量,不得不利用项目上的其它人力资源,如实习生等进行辅助的知识收集整理工作。其次是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与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绝大部分的管理咨询企业都购买了第三方的数据库,一些咨询企业在信息系统中还可以查到之前案例的解决方案。从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从事了大量知识搜集工作可以看出,这些信息并不能很容易地从信息系统中得到。而信息系统中经常利用的资源仅仅是一些上市公司的年报和针对行业的研究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其它统计数据等信息利用率较低。最后是咨询企业中,不同项目之间的沟通比较被动,项目咨询顾问需要联系其它团队的顾问来找寻可能的背景信息。经常遇到咨询顾问求助团队外的其它顾问,而且在联系过程中,并不十分清楚对方究竟掌握了哪些信息,因此可能会辗转联系多位顾问才能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这些都说明,在中国,内资管理咨询企业中缺乏主动的信息交流分享机制,团队之间并不清楚彼此掌握了哪些背景信息,沟通上存在缺陷,比较被动。
3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研究[2,4,6,10],可以看出中国内资管理咨询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知识管理系统本身无法为企业带来价值,必须当人、系统与业务流程很好地结合起来才可以带来收益。咨询顾问必须通过有效率地与系统进行交互,才能够提升管理咨询企业的效率,达到引入知识管理系统的目的。(2)由于管理咨询企业项目的多样化,知识管理可以利用知识结构化的优势在企业内部推行知识管理系统。但是在推行知识管理系统时,必须要明确该系统的边界,对系统的功能和权限作出细致的规划。(3)对于知识管理系统来说,内外部信息的交换成为一大挑战。一方面,信息是咨询公司的竞争优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封闭信息的现象;另一方面,咨询企业销售的产品就是知识,而客户也可能拥有与咨询服务项目相关的信息,是否应该与客户共享自身拥有的信息,在咨询项目结束时输出加工出的知识,也是咨询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4)知识管理在咨询项目发挥作用的阶段正在发生变化。负责知识管理(系统)的人员并不是直接参与项目的顾问,他们掌握很多知识,但是并不知道如何提供解决方案,提供的信息能否被项目更好地利用变为未知,因此应加强咨询顾问与知识管理人员的沟通,发挥知识管理人员的优势,才能提升整个咨询项目的效率。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知识管理 高校教师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207-0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从企业到教育领域,教育的来临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知识型社会”,使知识的产出指数倍增长,对于引领知识前沿的高校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大力提高了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推进中国的现代化是不可避免的选择。在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大学教育改革的浪潮。高校传统、单一、程序化的管理体制,与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背道而驰,各种新的管理理念开始渗透到高校的各个领域,在管理、研究和教育创新上寻找新的契合点,以促进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化高校管理改革。在这种情况下,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已成为高校管理创新和新的战略选择的新视角。如何有效地捕捉、保存、共享和应用知识已经成为大学教师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1 知识管理的涵义
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源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知识管理概念。随后十几年,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快速发展。知识管理是一个用系统的方法来寻找、选择、整理、获取信息,并向需要的人传递有用的信息。基本的知识管理,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显然,知识管理不是一个传统的信息化管理,其重点不在于技术和信息的发展,而是要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创新与创造。知识管理不是一门技术,但是所有可行的解决方案相结合,通过知识共享,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的使用和创新。
知识管理在学校的使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二是学校层次的知识管理。个体知识管理专注于积累与反思,而学校层面的组织知识管理侧重在共享。组织知识管理的基础是个体知识管理,要保证学校知识管理的推行,教师必须实施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教师的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管理,信息技术理论为教师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动态管理的一种辅助手段,使显性知识系统化,加快传递或明确教师的显性知识,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提高教育和培训的效率,培养优质毕业生,从而不断提升整个学校管理活动的核心竞争力。教师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2 高校教师开展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它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学肩负着前所未有的重要历史使命。教育与技术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育呈现出形式多样的特征,学习风格多样化。再加上知识管理对教育领域的渗透,因此,教师作为传输,分析及创造知识的工作者需要研究利用知识管理工具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学校,存在着的大量信息,如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等需要管理;同时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与个人工作经验长期积累的相关知识也需要管理。所以,学校,特别是大学迫切需要知识管理。
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高校组织知识管理的基础,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深化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能够为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指明努力的方向。个人知识管理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注入新的知识,尤其是获取学术前沿知识,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和科研中。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知识,从个人知识需求出发获取新知识,把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进行正确转化,实现知识的沟通交流。知识管理与教育信息化密切相关,在教育活动中提取教育信息,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进行信息化管理。深化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研究,在实践中能为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提供出路和办法。
3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现状
3.1 高校教师缺乏教学知识管理的自主意识
首先,现在很多高校以科研成果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绩效的标准,从而使教学工作与科研活动产生了冲突。在实践中,教学与科研相冲突,相矛盾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科研工作中,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将教学与科研并重,在教学工作上多花心思,多动脑筋。其次,大学教师对日常教学工作缺乏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总结。大多数大学教师缺乏自主的知识管理意识,忽视了对教学工作的知识积累和开拓创新精神,更遑论寻求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分享。
3.2 隐性知识开发不够,知识创新力度不大
教育中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的专家已经总结和归纳的种类和范围,更多的知识和才能聚集在教学和教师的教育经验中。但一直以来,教师的个人和集体隐性知识的开发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很难通过语言传递隐性知识本身,而且大多数学校目前的管理系统、组织文化与管理方式也对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产生阻碍。教育存在大量的隐性形式的知识,为教师创造隐性知识表达和传播的环境并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不断地总结、反思自身的显性知识,把自己的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个性化总结并清楚表达,促进个性化知识的形成和传播。
3.3 缺乏交流与共享知识的平台和条件
官僚化的管理模式应用到学校管理中,统一要求、行政命令和其他专制统治的方式在学校日益流行。学校对教师的业务需要和情感要求顾及较少,不能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教师缺乏参与发言的权利,对教师的话语权缺乏尊重,从而使教师在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收到了限制,阻碍了教师自主决策和主人翁精神的发挥。
4 提升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对策
4.1 学校领导给予支持与重视
个人知识管理与学校教师,学校的政策的制定息息相关。学校领导必须认识到知识管理具有的重要引领作用,才能在学校改革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理念。知识管理,如果想在高校中得到推广并产生重要影响,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领导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参与知识管理的所有老师,鉴别、获取、传输、分享和创造知识。
教师知识管理系统,通过对知识的标准化与结构化,将它们保存到组织的知识库,以便组织用户不需要接触知识的原始来源就可以实现知识的重复使用。教师必须使所学知识有效地访问和搜索,知识可以方便地修改和编辑,数据库中知识的一致性和的完整性可以进行检查。
4.2 教师要提高知识管理意识,改变惰性思想
个人知识管理本身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过程,教师个人知识的构成中大部分的都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所占比例比较小。如果不积极地管理知识,将导致大量信息流失,知识系统难以形成,难以形成自身知识体系,教师间难以分享优秀成果。教师知识管理的过程伴随着知识积累,也是个人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4.3 教师要主动地进行知识反思,促使知识转化与创新
知识的获取,整理与储存是不断进行知识反思的过程,知识的反思也会带来知识的转化与创新。教师要对教学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反思,对日常教学生活和文化假设进行反思,深入思考日常教学活动的一些假设。教师要借助各种手段,把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用显性概念来命名,将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概念描述或归纳。这种概念化使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解释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教师与他人能就隐性个人教育观念进行交流。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时代,教师通过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能对知识资源进行更好地利用和进行知识创新,使知识增值。当教师将自身知识转化成“能力”和“智慧”的时候,才能真正彰显出知识的价值,教师本身也因参与知识的创造和价值的增值而焕发出新的活力,真正实现教师知识管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长印.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初探[J].太原大学学报,2009,27(1):28-30
[2] 许艳.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8,12(2):27-29
[3] 孙芳芳,任永祥.高校教师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研究[J].软件导刊,2009(6):50-51.
[4] 陈列,赵虹元,靳玉乐.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导刊,2009(4):38-40.
[5] 朱桂琴.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J].教学管理,2006(12):17-19.
篇3
本文试图将知识管理理论应用于政府管理,在较为系统的梳理知识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知识管理的内涵,并从政府能力角度分析了政府知识管理的作用,提出运用知识管理来提升政府能力,构建了政府知识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完整政府知识管理模型,系统的分析了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包括政府知识管理战略,政府知识共享,知识管理在政府中的应用以及政府知识管理的技术平台。重点论述了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并建立了知识共享的实施模型。接着在分析政府知识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型,并根据模型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结构,最后对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政府知识;管理知识;共享电子政务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世界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流动的速度和广度及由此而产生的整个社会运作的效率越来越快,知识己经成为新时代下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伴随知识经济浪潮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思维和管理模式。知识管理的提出为组织的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政府,作为社会的综合管理组织,其使命是向整个社会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而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钝等弊端。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化和复杂化,政府角色从被动的社会公共服务提供者向主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者转变,公众和企业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政府组织和业务模式逐渐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对于政府来说,如何解决其固有问题,使其能够胜任知识经济时代的这些新要求,就成为现阶段摆在政府组织面前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将知识管理引入政府,使得政府从过去老一套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找出新的对策,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为政府谋求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思路。
1.2选题意义
信息时代已经演进至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对于信息的追求持续不断,丝毫没有减缓的迹象。放眼未来,各组织单位都在积极发展新的I T应用形式,例如: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企业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商务智能、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等,以进一步加快自身的发展,提高竞争力。新的经济体系正以史无前例的惊人速度产生信息,并在业务伙伴、员工及顾客间传递。但是随着信息量的暴涨,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辨识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择精去芜,进而采取对组织有利的行动。
在知识经济阶段,知识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越来越成为各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何一个组织如果对知识管理的浪潮视而不见,他们就将错过探索商业和技术前沿的良机。
篇4
论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个人知识管理,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博客
1教师专业发展与个人知识管理
1.1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实现自身专业成长,提升自我,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内在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二是教师在一种积极的、支持的氛围中不断自我反思,在反思中个体专业成长,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1]。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提法不尽相同,但整理各个观点后教师专业发展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在此,我们采用叶澜教授的观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含:专业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2个人知识管理
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也有不同观点。例如,美国Paul A.Dorsey教授曾提出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是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2]”田志刚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体应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论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方法。我们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指个体以自身兴趣或工作需要为出发点,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进行获取、存储、应用、共享和创新自身知识的管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博客,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持续推动,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相互循环的。我们可以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看做是一种手段、方法或策略,而教师专业发展是目的、结果或目标。
2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情况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此次调查问卷发放的地区包括宁夏、陕西、重庆、河南四省,共发出160份问卷,回收160份,有效问卷160份,问卷有效率100%。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表1
您了解知识管理吗:
人数
所占百分比
很熟悉,还使用过相关工具
25
15.6%
了解,但没有使用过相关工具
58
36.3%
听说过,但具体是什么还不清楚
60
37.5%
没有听过
篇5
1.我国图书馆人事管理体制现状
由于我国图书馆人事管理体制的限制,高技术人员的缺乏,不能及时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带入实践中,即使有高技术人员也很难留住,导致目前图书馆管理人员普遍减少、老弱病残现象严重、图书借阅登记工作方式老化、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的出现,导致读者与管理人员缺乏有效沟通,常常产生冲突,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形象。多数图书馆没有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没有严格的责任划分,分工不明确,往往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人力财力消耗过大,管理效率也达不到理想状态,阻碍图书馆的发展。
针对图书管理中产生的问题,为了使当代图书馆紧跟新时展,创新改革已成为摆在图书管理人员面前一项棘手的问题。无论从服务态度出发还是从管理机制出发都必须围绕“人”这个基本点。只有“人”具备更高的管理素质,才能服务更多前来获取知识的“人”进而将更多的知识带给更多的“人”
对于图书馆来说,服务是第一位,即使是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使命依然没有改变,数字技术绝不可能替代人员服务。而管理人员作为连接信息资源与读者的媒介变得尤为重要。便捷的信息技术提高了知识获取的效率,使得知识构架异常庞大,这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实际操作的工作经验。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上导航员”“网上信息员”这使得现代图书馆中必须有精通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这是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信息技术使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人和机器的适应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快、更新、更广泛、更方便的优质服务。数字图书馆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知图书管理知识,还要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知识、网络知识以及维护网络安全的意识,这使得管理人员必须成为复合型人才。
2.图书馆应健全人员管理机制
为网络科技专业人才提供优惠的待遇,保护其应有的权利,为其提供便利的工作环境,吸引更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服务人员投身于图书管理中。当管理团队中注入高素质血液后,就应该想办法提高整体素质,即组织各种形式上的业务学习,从知识储备上到服务态度上,从技术提升上到制度变革上都应形成文章编号:专业的培训体系,这样才能提高图书馆整体的文化氛围,才能全面的为读者服务。
做好服务,要端正服务态度,接待读者主动热情、不冷落、不轻慢;解答读者的问题不急躁、耐心和气。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获取文化知识的权利都应该是平等的。杭州图书馆在2008年起实施借书免押金,外来务工人员所在单位出具证明也可享受这一待遇。杭州“零门榲”阅览政策实行以来,偶尔也会有乞丐和流浪汉光顾,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法接受,于是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敬,楮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人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杭州图书馆这一举措一夜之间红遍网络,杭州图书馆也被人誉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杭州图书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也体现了图书馆在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服务核心。杭州图书馆为乞丐开启了一扇获取知识的门,像一盏明灯温暖世人的心,只有尊重众生平等,改革才能前行,而社会才能真正走向成熟。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利,阳光不会因为乞丐和拾荒者的身份而拒绝给予他们阳光,而图书馆的服务就如阳光一般普照每一位读者。
除了“服务”这一软件,服务硬件也必不可少。所谓服务硬件当是指阅读环境。整洁舒适的阅读环境是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人也不愿意在污浊的环境中展开知识的汲取。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员加强馆内卫生的打扫及维护,建立健全的卫生服务机制,明确每日的打扫分工,明确奖罚政策。在维护图书卫生的工作中需要管理员和读者共同配合协作,管理员应耐心向读者宣讲图书卫生的注意事项,并在馆内醒目处悬挂卫生知识讲牌,使维护图书卫生的意识深入读者。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连接知识与人的媒介作用。
在图书馆改革创新的道路上,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应该进行创新,我们在遵循为读者服务的同时更应该提升读者的参与和支持,不能仅限于“有事儿才解决”的被动服务模式。
3.应该建立由读者参与的互动管理机制。
3.1 建立由学生参与的管理模式
光顾图书馆的大多数人群来自学生,学生来自读者,又回归到读者中去,可以起到一个连接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作用。如果学生可以参与到图书管理工作中来,可以由他们将图书馆的制度、信息及图书检索知识带到读者中,这样传播面广、信息量大且具有针对性,读者也易于接受。图书馆应定期走进校园,与学生读者进行交流,定期进行图书管理知识的讲座,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向广大读者宣传更多的管理知识,提高全民读书管理的意识。
3.2 建立由专家参与的采购模式
图书馆藏书是图书馆开展服务读者工作的物质基础,馆藏图书的质量直接关乎服务质量,现代图书馆在采购藏书的过程中应听取教育部门多方面的意见,多邀请专家教授参与到图书采购中,并根据科研和教学的需求,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扩充图书馆藏书规模,使图书馆藏书质量更具学术性、教学性、专业性。
3.3 建立读者培训机制
图书馆除了对管理人员进行服务培训外,应定期对读者进行培训宣讲,读者培训工作是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通过宣传培训,与读者建立对接,这才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关键。首先从图书馆的历史发展到图书馆新时期的变革创新,从图书馆的基本构架到图书检索的基本常识,从图书阅读的方法到图书卫生的维护,从服务礼仪到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多方面进行学习。其次,面对信息化图书馆,大多数读者不能熟练掌握实际操作,针对技术的缺乏,图书馆应组织读者进行实践操作的培训,使读者能够正确利用计算机自动检索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准确便捷地获取阅读资源。
3.4 组织意见听取会,集良好的社会资源
图书管理工作终究服务于大众,这就决定了管理工作需贴合大众读者的需求,如果只是闭门改革,那么创新只是空谈。资源服务于大众,当然也应来自于大众,只有听取大众的良好意见,改进我们的管理机制,便可创出社会资源集约优化,推进图书馆文化服务双赢格局。国外的一些图书馆常常通过汲取大众意见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理念,扩充图书目录检索,更新浏览信息,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结论
篇6
【关键词】管桩地质胶结块引孔沉桩土方开挖
一、仔细阅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充分分析地质勘察报告,了解本场地地质状况,明确对沉桩影响较大的地层,以及确定土体对桩身摩擦力最大的地层、会产生负摩擦的地层和沉桩破坏土体后各地层土体重新固结的快慢、难易程度,了解土壤及地下水中对桩身是否有腐蚀性物质,认真分析从而判断是否对桩身进行防腐处理,协助施工单位寻找最合理的施工工艺,提供详细的压桩工艺、施工状况,依据试桩情况做好工程桩施工组织设计。
通过对工程地质报告的认真分析,可以协助施工单位针对不同地质状况采用不同类型桩靴。桩靴类型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开口平底桩靴。其打入土层中较易保持好进桩直线性,容易穿过厚砂层,构造简单(可利用端头板作桩靴),挤土效应较小;第二种是封底十字刃桩靴。此类型桩靴较易保持桩直线性,穿进硬层性能较好,适用于打穿坚硬地层,如卵石层以至强风化岩层;第三种是闭口钝圆锥形桩靴。这类桩靴适用于一般砂地层。因而,经过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桩靴,再针对各种技术条件选择相应型号的静力压桩机进行压桩施工,尽量避免采用引孔措施,完成既定的施工目标。
二、预应力管桩静压施工的事前控制
1、认真查看桩位平面布置图、桩基结构施工图,领会设计意图及要求,掌握设计要领,了解工程施工的控制点。
2、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1)施工机具、仪器仪表标定、施工方式、沉桩顺序。(2)确保沉桩质量的技术措施。(3)操作人员的操作证、上岗证。(4)材料进场后的成品、半成品保护及堆放。(5)人员配备情况、施工进度计划。(6)材料、机具、人员的布置安排情况。(7)质量保证及安全施工措施。
3、组织图纸会审,明确沉桩质量标准,明确桩顶标高。
4、检查预应力管桩的制作质量。(1)明确制作标准、图集。(2)查看管桩出厂合格证、出厂测试报告。(3)检查钢筋笼制作主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是否符合要求。(4)检查预应力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是否符合要求。(5)检查主筋接头位置、钢筋、预应力筋以及钢筋焊接接头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分析报告。(6)检查桩身保护层厚度。(7)检查桩身钢箍的位置、间距是否符合要求。(8)检查桩身中轴线的垂直程度以及端板的倾角是否满足要求。(9)桩身的砼强度、浇筑密实度是否符合要求。(10)桩身砼浇筑后的养护情况及拆模时间。(11)对桩身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是否达到“国标”或“行标”要求。
三、预应力管桩静压施工的事中控制
1、检查测量放线、桩位、标高以及测量控制点。
2、查看管桩进场堆放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加强自检,不合格桩限期清理退场。
3、沉桩过程中,检查桩身垂直度、接桩数目控制、桩身有无断裂等。
4、检查接桩焊接质量,上下两节桩中心位置、偏差,节点弯曲失高以及点焊停歇时间。
5、沉桩过程中,检查桩身每米进尺的压力值、最后成桩的压力值以及沉桩途中的压力值变化情况,要特别注意压力值的突变状况。
6、沉桩过程中还要定时查看已施打的桩有无异常,是否侧移、回弹、冒桩或急剧下沉等情况。
7、经常复测桩的中心位置偏移偏差。
8、通过水准仪控制桩的压入深度和桩顶标高。
9、复核施工单位沉桩记录。
10、沉桩过程中检查桩身是否有破坏情况。如出现桩身外表皮破损,要及时进行修补。由于桩身表皮受损而不及时进行修补,桩压入土体后,桩身预应力筋因砼保护层的缺失,而被地下水腐蚀,使局部预应力筋预应力减弱甚至丧失,造成局部区域应力不平衡,从而改变了桩身色承力状况,在水平力作用下桩身容易被破坏。因而,对桩身表皮破损处的修补是不能被忽视的。
11、送桩时,严格送桩垂直度,送桩深度并检校送桩器。
四、预应力管桩静压施工的事后监理
1、认真监控施工单位土方开挖工作。现阶段压桩施工方式多是先打埋头桩,后进行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不当,土体滑移或基坑隆起,将导致工程桩挤偏、挤断、上浮。挖土引起基桩的倾斜,直接起因是挖土方法不当,挖土一般采用挖掘机,有时操作人员贪快图便,老在一处挖,将基坑挖得太深,而且将挖出来的土堆放在基坑边坡附近不运走,因而产生侧向压力,加上淤泥本身流动性大、土体中未消散的超孔隙水压力乘机向开挖方向释放,加剧了土体向开挖方向流动,而桩基抵抗水平力能力小,于是随土体的位移而向开挖方向倾斜,造成桩顶大量位移,位移过大的桩下部被折断。所以,土方开挖时,应严格按照规范十六字原则“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严禁边打桩边开挖基坑;开挖宜在打桩全部完成并至少相隔15天后进行;宜分层均匀进行取土且土体高差不宜大于1m;应制订合理的开挖施工方案和程序,注意保持基坑围护结构或边坡土体的稳定;基坑顶部周边不得堆土或其他重物。在机械开挖时,要在桩顶50cm以上留设人工清挖土层,不能机械开挖至桩顶,防止土方超挖、扰动持力层,避免机械臂碰触桩顶,造成桩身损坏。由于土方开挖不当造成桩身倾斜、断裂、上浮及桩身因挖机臂碰触造成桩身出现裂纹,在沿海城市、云南施工中都曾经发生过,因而,合理的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对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是一个好的保障措施,可以避免资源浪费。
2、检查管桩中心桩洞涌水、涌土情况。如个别桩涌水、涌土情况严重,有可能此桩桩身出现裂缝或断裂,在以后小应变测试时作为必检桩进行检测;如果涌水、涌土情况较普遍,有可能是场地状况如此,可在小应变测试时,重点检测此部分桩。
3、管桩竣工验收时,督促施工单位提供竣工资料。(1)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及材料代换通知单等。(2)桩位测量放线图,桩位复核签证单。(3)管桩出厂资料。(4)沉桩记录、试桩记录。(5)桩位偏移图和桩顶标高图。(6)桩位竣工平面图。(7)冒桩、桩顶下沉的处理方案。(8)成桩质量检查报告。(9)桩的静载荷试验和动荷载检测报告。(10)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检验批质量验收评定表。
4、成桩质量检测、承载力检测合格后,及资料齐全后,办理桩基工程整体验收工作。
五、预应力管桩静压施工的堆载测试
深搅引孔对土体破坏较大,对沉桩也有一定影响,从成桩终压力来看,引孔情况不同,压力值均有差异;土体在重新恢复固结时,不同地层重新固结时间不同,相应对桩周摩擦力恢复程度也不一致;地质状况相似的桩,桩周土体受引孔情况不同恢复固结也有差异。
六、结论
篇7
关键词:智能建筑;特点;管理;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施工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质量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做好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当前施工企业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智能建筑的特点
1、强大的智能化功能
智能建筑是建筑艺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的完美结晶,它与一般建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拥有强大的智能化功能,如建筑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等。当然,实现这些功能靠的是一系列的自动化设备(硬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与管理程序(软件),将这些硬件和软件通过优化合理的设计、安装,就构成了智能建筑与众不同的智能化系统,它在智能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设备投资比例加大
各类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不尽相同,这与项目总投资额、使用功能要求以及建设标准等有密切关系,智能化系统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大约为20%-30%,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几乎与结构工程的投资相当,而在智能化标准比较高的建筑中,两者已可平分秋色。
3、安装施工任务繁重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智能化系统施工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众多子系统的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工作、各子系统的竣工调试以及中央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不仅内容多,而且工期长、质量要求高。一般而言,智能建筑可能占用总工期的一半,而智能化系统的施工任务则分布在总工期的一半还多的时间里。而且就目前情况看,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及控制系统大部分是国外进口的,技术性强,施工要求高,除需要土建方面的密切配合外,各子系统之间的安装、联网、调试等也需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二、当前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1、对智能化认识不深刻,不能够将其完全理解
虽然建筑施工智能化系统已深入到建筑业中,为建筑商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其毕竟是新生产物,大部分建筑开发商对其认识并不深刻,甚至出现理解偏差。这一问题使得我们非常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而阻碍了智能化系统施工项目管理的完善。
2、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
由于在国内没有专业的智能建筑培训机构,仅在清华大学与西北工业大学的建筑学专业中增开过智能建筑的选修课,这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所谓的技术人员,都是对各个分领域比较熟悉的,而不是对智能建筑整体了解的人员。
3、信息量不足,市场并不明确
我们现在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信息都充斥在我们的身旁,其中这些信息的大部分是垃圾信息,不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如何筛选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对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至关重要,这一点在智能化项目管理系统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应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并结合本身开发项目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其实,此过程不仅会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还为奠定企业地位、打造企业自己的管理模式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4、设计不合理,对设备的选取不当
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专业性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方案,例如,对一些图纸进行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标准,还有选择一些设备时,一定要弄清规格要求,满足使用性能。
三、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市场定位
智能建筑是消费品,只有销售了,企业才能够盈利,智能建筑也才能将自身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起来。为了能够使销售更好的进行,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这一点,要考虑准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以及该建筑是否能够与当地的环境浑然一体,如何能让业主入住之后觉得舒适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功能限额
根据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在设计智能建筑的过程中,不要空而全,一些不实用的功能尽量不要设计,这样既可以使建筑简洁美观,又可以有效的减少建筑成本,降低销售价格。
3、防止技术陷阱
注意各个系统的兼容性,有的厂商为了占有市场份额,会将自身的产品设计一些技术壁垒,比如德国某公司,设计节能灯十分著名,但其厂生产的节能灯一定要搭配该厂生产的集成吊顶才能正常使用,而集成吊顶又价格不菲,遇到这种情况,开发商要本着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尽量采用整套设备。
四、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项目管理的策略
1、准确定位,培养专业人才
企业要取得发展,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有积攒成本,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这是每个企业奋斗的目标。
1)确定好企业方向,不能盲目追随潮流
从实际出发,根据公司的具体事宜,确定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的建设标准。这一般需要大量的考察和数据统计,这样才能满足大部分人们的需求。比如,在不同的地段建立不同星级的酒店,一般在比较繁华地区则其酒店也比较豪华,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要求,符合实际情况。
2)加强人才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在生产中应用日益广泛,人才的作用也更加明显。企业要想发展壮大,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因此,我们要重视人才的培养,给他们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现在很多建筑企业都采用智能化施工的项目管理,但如何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更是我们专业人才研究之处。只要我们重视人才,这个企业便有了宝贵的财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做好制度建设
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能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产生错误。反之,如果我们制定了统一的基准,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出错率。
2、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专业技术准备工作
专业技术准备是智能化承建商容易忽略的地方,由于智能化系统还处于一个持续发展阶段,其主流产品和系统、规格、种类繁多,功能和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别,客户对智能系统的了解也只是表面的或概念性的。作为智能化承建商,有责任让客户全面了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点、功能以及将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取得客户的信任,顺利地开展后续工作。
3、以设计公司为主导,加强控制力度
1)基于我国建设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的发展状况,政府有明确规定,智能建筑的设计一定要重视,它必须有专业的设计公司设计,并且还要有该设计公司进行负责,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不少建筑项目的设计出现大包大揽的现象,避免了许多不合理的的设计。
2)在进行建筑实施过程中,从进行设计方案到工程竣工,需要我们精心严格的控制,当设计方案制作完成时,一定要通过专家的论证,确保可行度。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控制好加工质量、工程进度等情况。
五、结语
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对施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智能化项目施工管理中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理念,努力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锦锴,杨一伟,张守军.专家论证制度与施工安全状况的改进[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
篇8
关键词:高校;实习实训;档案管理
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建设、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实用型、操作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快速适应岗位能力的培养,无疑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灵魂和优势所在。实习实训档案也因此成为记录和反映高校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档案,它是衡量学校实训教学管理与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教育特色的集中体现。加强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档案管理,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影响明显。
一、加强实习实训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有助于搞好实践教学的监控和管理
实习实训档案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它准确、真实地记录了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评的参考依据。及时收集整理实习实训档案,注重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按时归档、保存实习实训档案材料,有助于对高职院校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二)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构建“产学研结合、课堂与实训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习实训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能为教学研究提供系统、真实、完整的素材,能第一时间准确地获得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动态,从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并按各个专业的特点,更科学、合理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有利于充实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队伍
加强实习实训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有助于实践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和专业学习。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较少,而实习实训教师更为缺乏,管理部门可通过每年各专业实习实训教师档案的对比和统计,掌握各专业实习实训教师的缺乏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和引进需要的专业教师。年轻的老师也可通过查阅优秀的实习实训案例,找不足、学先进,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当前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责任分工不明
高职院校的实训场地主要由教务处统管、各系部分管,由于管理部门不同,在实训场地管理模式和要求上也各有千秋,再加上实验管理人员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经常出现重复工作的现象。
(二)档案资源流失
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场地包括校内的实训室和校外的实训基地,由于场地相对分散,实训管理人员对档案资料的归档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实训完毕后形成的资料无法集中,从而造成资料存在着不同程度地丢失或残缺不全的现象。
(三)业务素质偏低
实习实训档案管理队伍参差不齐、综合素质不高。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只能聘请临时人员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并兼职管理档案资料收集、保存工作。这些管理人员相当一部分没有实验系列、档案系列的职称和相关业务技能,管理能力也相对欠缺。
(四)规章制度缺位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实践教学并未被重视,将其摆在次要地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制定规范的实习实训档案管理制度,即使有相应的实习实训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但是还有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很好地落实贯彻制度要求,致使实习实训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处于被忽视、低效率、流于形式的状态。
三、强化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领导重视是做好实习实训档案工作的重要前提。相关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实习实训档案管理工作,认识实习实训档案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在实训教学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实习实训档案所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大力支持对实习实训档案的管理。不仅要把对实习实训档案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纳入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和实践性教学工作计划中去,而且要在人力和物力配置方面加大对实习实训档案的规划和投入。比如,引进擅长档案管理和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鼓励管理人员进行档案、计算机专业知识研究,让这些实习实训档案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机遇参与职称评聘,使实习实训档案管理队伍业务知识精、综合素质高、服务能力强,让实习实训档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财力上也要加大投入,让实习实训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取代传统手工操作的纸质文件档案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便捷性、安全性,达到操作简单、存储量大、利用便捷的效果。
(二)健全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档案管理制度
靠制度管理实习实训档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实习实训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切实解决实习实训档案管理无章可循的混乱状况,使实习实训档案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保证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档案管理工作朝着科学、规范化方向发展。可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实习实训档案工作,规范实习实训要求,督促并指导系部老师和学生按要求完成实训任务。每间实训场地都应明确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管理人员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规定时间将整理好的实习实训资料按要求移交相关部门(教务处、系部)进行存档。以图表化的方式,明确各项工作流程更加直观。
(三)打造实习实训档案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要想使实习实训档案发挥更大的利用价值,满足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就要建立一支业务知识精、综合素质高、服务质量优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实习实训档案管理人员可采用外出参加档案专业知识培训或以会代训,或与其他兄弟院校开展工作交流,通过学习探讨,寻不足、找差距,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学习计算机、互联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用档案管理软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存档,让档案资源实现网络化,使广大师生能更好地便捷利用。使用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在档案的利用上更好地让各种档案资源之间形成关联。如需查阅某次职业技能大赛的档案,利用档案软件综合查找功能,应能出现上级部门下达的方案通知、高校拟定的大赛文件、学生奖励情况、相关新闻报道等档案资料,以不断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
综上所述,实习实训档案是对实践性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它既是反映高职院校实际教育办学能力,也是反映教师实训质量和学生实训成果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档案,加强实习实训档案的管理,有利于对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性教学过程进行综合考评,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提供准确依据。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实习实训档案的管理,加强实习实训档案价值的开发,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实习实训档案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程娅.宁波市高校实践教学档案归档范围思考[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杜爱平.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档案的作用与建立[J].图书与档案管理,2011(11).
篇9
【关键词】军革 士官能力素质 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35-02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特色军革在不断推进,这就对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要求军校要紧紧围绕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认真分析当前士官队伍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训练工作,不断探索新时期士官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培养出大批适应新时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合格军事人才。
一 当前士官队伍能力素质分析
当前基层士官队伍的政治素质是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是合格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与军队建设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1.文化素质偏低与建设信息化军队不相适应
士官的文化素质虽然较以往有所提高,但文化基础还比较薄弱。由于文化程度偏低,造成他们认识能力、自学能力较弱,士官骨干在分训中很难达到“四会”要求,在连队的思想、管理、组训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从而给连队的组训工作带来了难度,同时也牵制了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此可见,当前士官的文化素质与军队信息化建设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2.专业素质欠精与保障有力的要求不相适应
部分士官军事专业素质欠精,只求过得去,不求过硬。究其原因,一是军事专业技能从学到精,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精通,许多选改士官的专业技能还不过硬,还需要长时间的磨炼,而在基层连队士官队伍中初级士官较多,中、高级士官占有比例大约在30%,从而造成部分士官的专业技能还不是很精,还不能适应保障有力的要求;二是培训渠道和途径少,部分士官专业技能得不到系统的培训和提高;三是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强。通过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士官只顾埋头干活,不注重学习研究。
3.社会压力直接影响士官作用的发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来自社会、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竞争压力,直接影响着士官作用的发挥。一是为选改高一级士官而忧虑。特别是农村籍士官表现比较突出,每到士官的套改期,思想异常活跃,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当年的选改形势,千方百计为能留下来“铺路搭桥”,从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工作。二是为二次就业而担心,部分士官参与就业竞争的信心明显不足。特别是中级士官常常因为过多考虑“转业后就业难”直接影响着士官骨干作用的发挥。三是为家庭困难而焦虑,在与士官座谈中,他们普遍反映“家庭困难多”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部分士官家庭的住房、生活、子女入托入学等问题是士官心理上的重重困扰。
二 构建士官教育新体系
针对当前士官队伍建设的现状,结合军事任职教育的特点,必须进一步深化教改力度,坚持以单位需求为牵引,以提高能力为目的,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1.构建士官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突出能力培养
培养目标自身是一个具有多维结构的系统,应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士官人才的培养要求,重在提高士官分析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将培养目标从顶层设计开始,逐层往下分解。具体而言,构建士官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要从三个方面有所创新。
第一,依据士官岗位任职需求,构建各专业士官人才培养目标模型。针对某一岗位或岗位群需求,从各专业人才特点和岗位任职需求出发,建立各个专业的士官人才个性化培养目标模型,并依此确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具体的内容要素,使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更加科学化、专业化和个性化。
第二,突出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确立士官岗位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尽早着手,积极主动地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合理划分各专业、各类岗位士官任职培训班的课程模块,通过优化组合,使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更加适应各类士官培训对象的需求,提高士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大装备实际操作训练的比重,确立科学可行的培养目标。
第三,注重整体性,系统筹划培养目标。士官教育任务类型和层次的增多,要求搞好各级各类培养目标的衔接。在逐级培训中,既要实现能力和素质的逐级提高,适应岗位任职和新装备操作的需求,又要避免简单重复,提高培训效益。
篇10
【摘要】医院医疗优质服务在临床实践中直接影响和决定医疗质量。进行细化分解至最基本的元素和便于医务人员的考核,其目的在于查找影响诊疗质量的薄弱环节,以便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 现状 措施探讨
一、医疗优质服务环节现状
1、医疗诊疗服务环节
我院属于慈善医疗机构,根据省二级医院十大指标管理考核,将医疗服务分为门诊、慈善门诊、急诊和住院医疗四种类型,医疗过程分解为检查、治疗、用药三个环节。其急诊医疗服务管理分为院前急诊医疗和院内急救医疗管理两部分内容。探讨我们将平时院前急救服务分解为:医疗人员接通电话至接听电话听用的时间)、从接受电话者发出指令到急救人员接受指令需要的时间、接到急救电话能派出救护车次数占总需求量的比重、地址准确率四项考核。从医技科室发报告时间看,影像科各类急诊检查按规定时间发报告率,检验科各类检查项目均能在规定时限内发出报告。
2、医疗法律法规制度:
医院医疗等环节都需要有严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合理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可以确保医疗统计数据受不良方因素的干扰,才能保持其客观性、真实性。为了避免虚报、伪造、瞒报、篡改、多次迟报、甚至拒报医疗统计信息,等违法行为,更需要建立健全医疗统计法规制度。
3、医疗体现技术规范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并将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由好到差进行了排序,其中落实较差的制度有病房医疗制度中的病人随访、手术等级、术前讨论和手术审批、手术核查、病人陪送、陪检制度,医疗制度中的会诊、转诊和转院制度,医护人员提前10分钟上岗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麻醉管理中的重大手术麻醉前参加临床科室讨论、术后随访制度。业务查房制度以及实习、进修人员管理制度。
4、医院感染管理
(1)医院感染管理分为医院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生素两方面,能够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有关要求。但因我院属于特殊慈善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落实较差,主要表现为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80%,超过卫生部规定的标准要求,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工作制度落实好的次序分别为供应室、手术室、监护室、检验科、慈善血液净化救助中心。
(2)强化对全院职工及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使每个职工、医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和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其重点是传染病的院内感染知识。要加强对医院感染易发人群、重点科室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医疗的规章制度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密切观察院内感染要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掌握医院感染动态,发现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为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指导、整改和领导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二、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与改进并完善相关各项制度,使其可追溯性,及监督、评价和改进机制。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发挥各类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 。制定新的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废弃一些过时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同时,随着医院现代诊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改进,对原有或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持续改进,以适应现代医院质量管理模式的需要,一旦终末质量出现差错,能够根据制度的逻辑链追查出差错的原因。须建立起制度的监督、评价机制。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反馈。根据反馈的问题,对每个医疗服务环节,须及时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和原因,整改医疗质量服务环节内不断完善提高。
2、制定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技术规范
对临床用药,坚持“三线”用药的原则,加强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和合理治疗的规范教育,加强技术考核。对医技检查,应制定合理临床路径病种管理及实验室和功能检查标准,在适宜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医疗优质服务。务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医院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如何能较好地利用现有的医疗技术,建立起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体系至关重要。经过探讨以后提取出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统计反馈现状信息、措施,成为新形势下做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
此外,加强院内感染,还要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同类抗生系不重复使用,减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最后,加强院内感染,应作好院内感染者的调查、消毒、隔离等医疗质量控制工作,预防感染的扩大和传播,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秀明·浅谈如何提高统计工作质量[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 17(10): 1236·
李君明.用质控点管理医疗过程质量.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l,16(2):114
[2]胡立民·浅议卫生统计工作[J]·卫生政策, 200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