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十篇

时间:2023-08-02 17:33:26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篇1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气质性格的塑造;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31-01

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美术教育在教育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因为其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部也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教育中对艺术教育的忽视,会导致人的思维、人的知识结构的不完整、不健全。著名教育家就说过:“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正体现了艺术教育其重要性。

美术教育其重要性表现在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作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道德文化素养,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人才的主要途径。思想品质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的最终因素。而培养品德素质的最佳时期是少年儿童阶段。我过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儿童时代形成概念之力尚弱,则尤倾于直观,故无论是开智、陶情均以利用美术为适宜。”因此美术更容易被少年儿童接受。

一、美术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在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方面,美术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观察是绘画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绘画的一个必要阶段。欲想绘画,必先观察。不论是素描、速写、水彩抑或是临摹、写生、创作、欣赏都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并且需要老师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这便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美术教育在记忆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学习绘画的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要求在观察中记忆。绘画中的记忆是一种视觉记忆。绘画是看着物体或是书本临摹,这就要求我们记住某些结构,轮廓,肌肉,光源等。绘画又是眼、脑、手并用,这样也就更有利于记忆。所以绘画在对学生记忆的培养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美术教学中的速写、写生、默写、记忆等的练习,更是培养学生形象记忆的好形式。

3.美术教育在对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方面的作用:美术教育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情绪、性格倾向。儿童更是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更应要求他们独立思考,从而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会使他们的想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得到提高。

二、美术教育对学生气质,性格的塑造

气质是受先天因素影响,并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较稳定的外在特征。气质发展有着相当强的可塑性,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敢于想像,敢于实践等对气质的培养有很大作用。

(一)学生自信心、自信力的气质的确立。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毛笔、彩笔等需要肯定落笔,不能涂改的工具来绘画。画画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不需犹豫也不需害怕。教师对此进行肯定和赞扬,使学生从中树立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在绘画上我们可以不用橡皮改掉缺乏自信心因素的习惯。国画就是一门很好的训练课程。

(二)学生气质的锻炼。经常给学生开设撕纸画、剪纸画、版画、手工制作等课业。拿出一些小模型让学生欣赏,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想象,用各种材料制作。让他们发散思维,自己创造。这样学生就不会被固定单一的表现手法所限制,培养学生敢于设想,勇敢尝试,勇于创造的良好气质。

(三)培养学生竞争向上,不甘落后,互相帮助和群体意识的良好气质和性格。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一幅画,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这种群体活动可对学生尤其是对目前众多的在父母过分的关怀下养成的娇宠、依赖性强、不合群自我意识严重的独生子女性格的重塑,改正是很有益处的。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欣赏时能够完全陶醉,整个心情,精神都非常的愉快和满足。这种美以唤起人们的审美,追求的美感作用正是美术的美所决定的。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这就应该先培养人的审美的“眼光”。而要把普通人的眼睛训练成艺术家的眼睛,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统一等规律的感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达到身心健康、协调和美化社会的效果。审美能力,是人的素质发展的核心。在新世纪倡导素质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可见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应该加强美术教育,改变它一贯不被重视的地位,努力把美术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摸索好的教学方式。使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篇2

【关键词】美育;高校美育;素质教育;美育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K82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49-01

一、美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中,美育与德育的目标一致,二者相得益彰;但二者又不能划等号,不能互相取代。德育是通过政治课和各科教学以及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美育则侧重于以优美的艺术形象和事物去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思想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如果说德育主要是从认识上塑造学生的道德人格,美育则主要是从情感上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美育不仅能够提升人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以更好地实现德育的功能价值。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一些有现代意识的教育工作者,自觉地把美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利用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等形象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例如,有的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阅读悲剧作品,让他们在审美中去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所经受的苦难,以此提高他们勇于面对挫折并超越困境的心理能力。再如,有的教师利用参观雕塑展览的机会,让学生接受道德教育。比如一些纪念性的人物雕塑,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革命先驱、思想巨人的浩然之气,会慢慢地融入学生的精神情感之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

二、美育在智育中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智育承担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任,同样,美育在这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要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我们认为必须尽快扭转忽视美育的偏向,把美育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因为美育与智育同样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美育是美感形象教育,它对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着智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对于促进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敏锐的感知力。人的智力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感知力的强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条件之一。敏锐的感知能力往往是人在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感知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培养感知力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自然世界和艺术世界。美育是审美形态教育,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丰富的、形象鲜明的自然形态和艺术形态,学生通过对这些形态的长期感知,定能使自己的感知力变得敏锐。

(二)培养形象记忆力。在人的认识能力中,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记忆,大脑就不会留下任何信息,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那么学校的智力教育就不应该忽视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然而,学校以往的智育只注重训练学生对概念、数字、逻辑推理方面的记忆,而忽视形象记忆的训练。美育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形象教育,它提供的审美形象既鲜明生动,又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此外,美育向学生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视听形象,如一个个鲜明的画面,一首首动人的乐曲,它们都饱含着情感,因而易于引起学生的感知兴趣,并牢固地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三)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培养想象力,审美教育是最佳途径。一方面,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大量的包含着审美感情的形象涌入主体的心灵,内化为表象,为想象提供材料;同时感情的积累又为想象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审美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主体面对审美的世界时其想象力空前活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的想象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中,美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随着美育的全面开展,它在培养人的想象力等方面的作用定会日益突显出来。

(四)促进直觉思维的发展。直觉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并具有直观透视、瞬间判断的特点。由于直觉不靠逻辑的分析和综合却能直接洞察事物的本质,因而它就能使人在短暂的时间内,从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得出有价值的预见和设想。因此,许多科学家把直觉看成是创造的起点,是打开自然奥秘大门的钥匙。

三、美育对体育也有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因而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教育也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了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使其富有成效,我们认为,应该把美育与体育结合起来,使美育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莹.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4(11).

[2]吴媛.略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0(08).

[3]韦有贤.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界,2010(13).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篇3

美育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智力。人们认识世界,既需要科学的方法,也需要艺术的手段。美育能使学生接触广泛的具体鲜明的形象,尤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现实生活图景,使得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从而获得关于自然及社会的多方面知识,并且能使学生学会运用艺术的形式去认识世界的方法,在美育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留意具体生动的形象;要求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理解、欣赏艺术作品;运用创造想象进行艺术构思以死早典型形象等,因而美育过程也同时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创造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首先,美育对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世界观有着特殊的作用。正如郭沫若所说的:“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得改造应当是从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鲁迅说过:“美术之目的是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这些都说明,美育和道德是十分密切的,美育虽不同于德育,但对德育有很大促进作用。我们要培养社会的新人,更应当重视美育的作用。

其次,美育能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开阔人的事业,增长人的知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是青少年,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通过形象思维获取知识就更为重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孩子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即使有人想强迫他们凭借其他方法来思考事物,那么,他便是无理的、有害的胁迫孩子的天性。”这说明,青少年接受知识是离不开形象思维的,只有富于形象思维,善于驰骋想象的人,才会成为富有创造精神能力的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是少不了知识的。教学知识和发展形象思维是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铺路的。这些都是属于教学过程中的智育范畴。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得在教学过程中把德、智、体、美、劳各教育结合起来。在特定情况下,美育同其他教育相比,更为重要。因为艺术是靠形象思维来表现的,缺乏想象力,便不可能创造出艺术形象。而想象力正是艺术家所擅长的思维能力。

例如,现代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丰富想象力,是人所共知的。他在这方面的发展,是跟他酷爱音乐分不开的。他本人就是一个出色的钢琴和提琴手。他常常在研究工作之余,弹奏贝多芬的乐曲,让思维任意驰骋。他能创立相对论,是与他平时注意开拓思路,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是分不开的。美育和智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篇4

高中教育中主课的任务很重,学校往往只重视主干课程,而对于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美术类等课程,不加理会,草草带过,使得很多学生错失了美学教育的机会以及其他情操类知识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兴起,同时也迫于社会对人才的全方位要求,学校开始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尤其是艺术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学生教育的一个独特现象。因此,中学美术教育逐渐受到了教师的重视,成为一门教育必修课程。中学美术教育可以为学生审美修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小培养其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以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从身心修养方面促使其全方位发展,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素质教育的魅力,使其各项潜力能够在艺术的熏陶中得到提。

一、中学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每一个学科、每一门知识的进步都需要想象力的驰骋和创造力的实践。而艺术的精髓在于想象和创造,中学美术教育是一个为学生创造力勃发打基础的课程,学生通过中学的美术教育后,能够为其美学思想、审美观念以及艺术修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培养其在艺术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创造实践能力,提高其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如在美术鉴赏课上,我们可以为其展现美术大家的作品,中国山水、花鸟,西方写实、象征等众多作品,使学生能够在众多大家的熏陶下,有一个充沛的想象创作力,学生拥有了想象力对其长远的发展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起着重要的

作用。

二、中学美术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美术教育是一种国民素质的教育,而美术素养是作为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叶朗教授说过:“我们的艺术教育应当超越技术的层面和功利的层面,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追求审美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素养的提高,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中学美术教育一直不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其效果发挥并不理想,素质教育体制下,逐渐的改变了这一弊端。美术教师进行了教学方法改进,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你了学生,使其能够自由的去学习、去感知美术的魅力,在美术课堂上充分享受艺术的陶冶,以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自己的美术教养和综合素质,这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创造性教学方式。中学美术之所以无法发挥其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游离状态,皆是由于教学方式的差异。只有主动的、自由的学习氛围,才能够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想象创造力勃发而出。这是中学美术教育改革的重点,不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习美术基础知识,还能够有余力使其艺术视野和艺术修养得到教育和发展。

三、对中学美术教育几点建设性的思考

第一,应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教学方法也需要随之进行改革和变动。传统美术教学方法的死板并不适合素质教育下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据其要求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作品创造,以心去感受美得食物、思考美的事物、发掘美的事物。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放权给学生,使其能够站在一个主动的角度上,去学习和感知艺术和美,使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中良好的心态,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以更好的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发展。

第二,应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中学生由于年纪限制,对美术的感受力还不是很好,所以要使其对美术

转贴于

产生兴趣,还需要教师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在各个方面起到指导作用。那么作为中学美术教师,我们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改变对美术的学习观念,能够以一颗趣味的心,去认真的、主动的学习美术,要有技巧的引导学生能动的去观察、去实践、去学习。

第三,应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伟大理念,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丰碑。在当今中学美术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教育理念的作用,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使其能够在美术教育课程中收获大知识、大智慧,使其能够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本质,使其能够根据自己对艺术的见解以及修养,进行创造和实践,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规律。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篇5

关 键 词:美术鉴赏 高校 素质教育 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主编《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篇6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的“美”就包含于美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阐明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即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大多数儿童喜欢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他们可以在对周围世界做了观察以后产生新的感受,去对自己的想象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不管画得好与不好,这是一种自我表现,只有满足少年儿童这种自我表现的要求,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才能真正得到平衡发展。另外,学生还会因为美术方面的兴趣自己督促自己去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在以前曾把美术课看成副科,每天只是语文、数学枯燥乏味地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美术课来调节情趣,培养兴趣。如果美术课的形式开展得多样化,会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成绩不但跟上去,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浓起来。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发展学生智力

1、充满好奇心是少年儿童的一大特点,很多学生通过美术课学习以后,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周围产生兴趣,因而会更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得出更新的内容。这些新内容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这样一来,少年儿童的观察力会得到提高,并不断发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更主动深入地观察了解,并进行写生,写生时学生感觉到事物是这样的美,就会把这些美的印象深藏在心里。在作文课上,有的学生就会将美术课上观察到的东西带到课堂,并进行语言文字的描述,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2、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美术重在创造、求异。越表现出和别人不同的就越有自己的特点,越有个性,这就产生了创造性。而美术作品的这一特点又来源于思维,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多提几个“为什么”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添?为什么要这样构思……这些都是一个创造过程,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具体途径。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美术”是一种表现美的活动,如果不美就达不到目的。要表现美就得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美和发现美。在了解美、认识美的过程中,美会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你的心中。另外,前面提到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中明确指出了美术课具有审美功能,美术教育过程是审美活动,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热爱美、表现美的愿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比如在上欣赏课时,学生既认识了我国的各种画种,又了解了我国从古到今的一些著名画家和作品当时的历史背景,每一幅画的特点以及这些画家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对这些画家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并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4、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可以发展学生全身心的协调能力。在美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中,观察、记忆、想象和理解能力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在眼、脑、手、体相互协同作用下,集中注意力才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美术课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的基本活动,能使学生的脑、眼、手等多器官协调并用,锻炼和提高学生观察力、判断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陶冶儿童的性情,塑造美好心灵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篇7

美术鉴赏课大学生素质教育经历了素质教育改革以后,高等教育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化趋势,学生不再单纯地仅仅关注于自己的本专业的学习,而是全方位发展,学校为学生创造了多样条件,让学生在丰富的知识的熏陶下,会得到新的收获,美术鉴赏课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艺术美学知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涵养,一个具备艺术涵养的学生才会呈现出更大的魅力,才能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了素质教育的意义,由此可见,美术鉴赏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高度重视高校美术鉴赏课的作用和意义。

一、美术鉴赏课在高校中的普及现状

首先,没有对美术鉴赏课形成充分的重视。在当今大多数校园里,美术鉴赏教育依然限制在专业学生范围内,对于那些偏理工科目的学生来说,仍然没有足够的机会涉入其中,进行深入鉴赏,只是怀着一颗好奇心在左右遥望,一方面,是因为主观方面他们在以往的教育中迫于升学的压力,没有精力深入对美术的研究,没有形成足够的艺术鉴赏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对于面向非专业学生的美术公开课的开设时间不长,没有形成科学又完善的教学体制,在美术课的开设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单纯注重技能方面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设置,轻视人文素养的偏颇等等,这样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和老师未能认真对待这门课程,把美术鉴赏课当成一个娱乐性质的科目。

其次,美术课程设置不科学。课程设置不均衡,表现在:不同的学校设置的课程的种类数量存在很大差异,门类不全时,学生就没有足够的选择空间,一些学校的美术学时过少,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达到学生学习的目标。也有一些学校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欣赏一部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美学的鉴赏,还关系到作品的作者、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等方面,如果美术课时设置不能达到一定要求,就无法全面把握教学,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也停留在肤浅的认识阶段,无法深入对作品深入的分析,失去了学生学习的意义。

此外,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缺乏综合性,很多美术鉴赏课都强调的是美术史的研究,这就导致了一些专业外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美术作品内部蕴含的不仅仅是艺术知识,而且应该将这种鉴赏扩展到历史、政治、社会等方面,达到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意义,吸引不同学科的学生投入到美术鉴赏中来,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为学生提供宽阔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熏陶,让他们在更高层面,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美术鉴赏课对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首先,美术向学生展示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为我们放眼望世界提供了一双慧眼,因为在美术作品中通常呈现的是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不仅是外在的自然或者人文景观,更重要的是美术作品中渗透这任务的情绪、愿望以及理想等内心世界的表露,美术作品打破了文字描述的局限,人们能够通过视觉来感受人物情感、体验精神世界,不断开拓眼界,丰富人们的知识面。

例如,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就是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人们通过观察能够感受到蒙娜丽莎心境,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能观察出蒙娜丽莎的不同的微笑,得出不同的观赏效果,从中领悟到蒙娜丽莎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如果深入了解这部名作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心境,等等,就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丰富了自身的知识,正是在这种鉴赏中人们获得了与他人产生共鸣的经历和感受,用全新的感觉和态度来审视周围的一切事物,获得全新的洞察力和领悟能力。

其次,美术鉴赏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都有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大学生处于青年时代更是无限地追求美,要想具备审美能力,就要经过大量的实践锻炼,美术欣赏课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这样的空间,学生通过大量欣赏艺术作品,就能提高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在美学的熏陶下,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道德修养而且也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优秀的美术作品对于学生的品德以及修养方面的影响是逐步渐进的,在这些美术作品的熏染下,学生就会养成对美的追求,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美化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一种全新的状态下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

此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思想境界甚至历史背景等等丰富的内容,这样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获得美学熏染的同时也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启迪了人生智慧,提高了审美情趣。

再次,通过美术欣赏,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经典的美术作品的艺术气息的熏染下不仅能够收获舒服快乐的好心情,而且通过观察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等的变化会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人们会不禁产生联想,无论是中国画还是现代派的抽象作品都能让人们产生一种视觉上的满足,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蕴含悲剧性质的作品,会让欣赏的人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也许是悲悯也许是忧伤,人们的情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宣泄,伴随着情感的变化,人们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在继承人们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以饱满的热情深入到艺术创作中。

此外,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还能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人们的情感体验能力,提升人的人格魅力,实现人们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进展,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黎林.校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理论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2008,(5)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篇8

第一,加强美育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需要。

1.美育可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像力。大家知道,审美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创造活动。审美活动有很多特点,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创造性,因为审美活动的核心它要创造一种审美意象。所以审美活动能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的冲动,培养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像力。

2.自然界的任何事物本身是有规律的、有秩序的,它又有一种形式美的特征,这种美主要是形式美。譬如说简洁、对称、和谐等等。所以在科学发明活动中,科学家常常因为追求美的形式而走向真理。科学家追求美的形式,但结果就走向了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由美启真,由美到真。

第二,加强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就是发现,发现就是创造。任何发现都是一种创造。审美活动的核心是要创造一个审美意象。第三,加强美育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开阔、平和的胸襟。美育能够培养人的同情心。而人有了同情心,就能互相爱护,互相扶助。所以,审美教育对于人的精神最高的影响,就是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二、学校应该如何加强美育教育

第一、要在引导学生倾心赏美上下功夫。美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自我教育能否发生,是否有效,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发生情感。美感不能强加于人,却可以引导。引导学生发生美感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首先,帮助学生感知对象的美。例如,帮助学生欣赏《红楼梦》,就需要介绍有关的社会历史知识和文学艺术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进步的道德观念和历史观念,否则,学生是不可能真正进入《红楼梦》的艺术境界和欣赏心理的。又如,欣赏齐白石的国画,也需要让学生了解齐白石以及他生活的时代。了解国画的有关知识,包括流派和技巧,否则,他们也很难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其次,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理解力和想象力。这里也涉及某些知识的传授。例如,美术中关于色彩的知识,水墨画以墨代色的知识等。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去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这些能力。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来说不是对象”。再次,要从多方面帮助学生进入欣赏心理。例如,根据美的对象的特点,创造适当的环境等,就有积极的意义。当学生进入美感心理之后,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帮助他们深化美感。如,介绍前人的经验,同学之间互相启发等,都是有益的。不过,要充分尊重美感的个性差异性,不要简单地推广美感的样板,更不要搞强加于人或强求一律。对美感教育效果的期望和检验,要长远一些,开放一些,切忌短视、呆板和狭隘。应当相信,只要学生发生了美感,他们倾心赏美,即是在乐心受教。至于受教的程度,只要美育持之以恒,一定会获得丰收。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篇9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和共同的培养方面,那就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其提供了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技巧,有着其富有个性特色的教育内容,愈来愈受到教育者的青睐,是最有活力的一种素质教育方式。本文就针对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希望艺术教育会为更多教育者所接受。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落实和实现素质教育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教育在德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含有这道德教育的内容,具有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艺术教育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一样,有着共同一致的教育目标,都是着眼于完善人的的伦理结构,而相对于道德素质教育的刚性教育,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柔性教育,充分体现了人类的主体性,它的实行更有利于人的伦理结构的完善。以艺术为思想道德的教育媒介,改变了思想道德教育讲授式的抽象说教形式。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概念化,成为令人欢喜的积极活跃的接受形式,更具有形象性和愉悦性,将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抽象概念和道理进行情感的形象化和生动化,更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唤起受教育者的共鸣感,促使他们受教育的自由和心理意向的明朗,更有益与促发受教育者的接受积极性,更有利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力。

二、艺术和教育在智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人的情感对人的认知具有着组织和瓦解的影响力,痛苦愤怒的情绪有损于人的智力操作,而高兴愉悦的情绪则更有利于人的智力发展。而艺术教育则重视形象性的感性体验,能够有效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受教育者认识和改造世界。对于艺术教育来说,其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熏陶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受教育者从中获得非常多的美感,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刺激他们的感知,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使得美感成为受教育着进行智力活动的内部诱发因素,激发受教育者接受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强化受教育者的各项心理活动和大脑能力,提高受教育者的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教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情绪效能。而且,艺术教育还包含着异常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艺术教育通过艺术这种媒介,生动具体地将人类传承下来的知识经验最大程度地传授给受教育者,有效地提高了受教育者智力素质中对知识质量、水平层面的构造,并将其内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素质,经久不忘。

同时,艺术教育对受教育者智力的开发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右脑智力的开发。人的左脑主要负责文字、语言、计算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算,偏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人的右脑则主要负责空间、图形、雕塑等鉴赏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形象思维。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还必须是创新型人才。人的右脑是想象创新的大本营,主宰着人类智慧的发挥,关乎着人是否才思敏捷。因此,重视艺术教育,促进受教育者右脑智力的开发,有利于激发受教育者的接受主动性,更有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培育出来的新世纪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更好的促进我国更高更远发展。

三、艺术教育在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和感官的增强,也有利于人的审美心理的构建。因此,受教育者的体质结构作为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能够直接影响教育的功效。而艺术教育在体育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完善受教育者的心理结构,有利于增强受教育者的体质和体能。

重视体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在于锻炼受教育者的体质体能,增强受教育者的体魄。而加强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修养,激发他们按照美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自身塑造,而且可以将建立的美的形式应用于体育技能上,通过展现优美的动作和灵巧舒展的身姿,更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达到动作美、造型美和谐美,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发展。

并且,在艺术教育中,蕴含着百折不挠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一种形象参考,能够激励受教育者进行自身身体素质的培养,达到艺术教育中所富含的审美自由、审美创造和审美超越,有利于受教育者健康体魄的发展,进行活力四射的生命追求,将美感洋溢于坐立行走等所有的行为中,凸现个人的教养和精神。

四、艺术教育在美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落实和实现审美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形式。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艺术作品作为美的教育媒介,往往会激发受教育者对美的特殊感受。当美的客观对象对受教育者产生作用时,就会引发受教育者的美感,产生一种激动愉悦的情感反应,能够产生一股强烈的力量侵入人的心灵深处,升华为一种美化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通常情况下,艺术教育所包含的审美素质有两个层面:第一,心里层面。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受教育者通过对美的特殊感觉对事物的辨别形成一种自由把握的能力,进而运用其创新思维进行客观世界的形式创造;第二,精神层面。艺术教育可以通过艺术作用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运用其富有个性特色的艺术言语来告知受教育者对美丑的辨别,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超越,陶冶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怀。这两个层面关系到受教育者对审美性情的塑造和审美心灵的构建,在人的审美素质教育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艺术教育在劳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在艺术教育中,艺术教育中包含着丰富的劳动精神品质和劳动技能知识。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自由创造和自由超越精神,促使受教育者从艺术教育中更好地接收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劳动经验,为劳动素质的培养提供精神支持,有利于受教育者劳动素质的提高和劳动技能的掌握。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融合了多元化的教育因素,能够涉及每一项教育形式,起着一种支撑和融合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是其他教育形式所能够替代的。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篇10

【关键词】美术教育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创造力 教学模式 教育体制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首要问题就是要消除贫困,改变落后,而要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然而,正如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也面临这样一些问题: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文化相对落后,经济不够发达等形成了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现实,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社会发展对人才急需的状况与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现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矛盾。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素质教育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教学模式,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及其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和特点

众所周知,今天的美术教育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技能训练。我国新《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运用美术手段,感染培养受教育者的一种社会工作和社会文化现象。它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学校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照上述教育总体要求,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其他辅助性美术教育活动,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项工作。” ①

我国的教育体制经历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究其根源在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应试教育本应是一种旨在为社会培养、选拔优秀人才的学校教育活动。问题出在,当升学竞争日益激烈时,应试教育会偏离初衷,走向其反面,将考试绝对化,惟分数是从。自然,其负面效应会随之而来,从而背离教育的根本目的。而这个时候,一种旨在培养个体社会生存能力,塑造个体健康人格,为社会输送真正有用人才的素质教育就应运而生。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

素质教育,是指国家强制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②“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素质教育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③

素质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其目的集中在人格的培养上,注重智力为知的素质,气质为情的素质,性格为意的素质,能力为技的素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各方面有着学科独特的优势。

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1、美术教育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

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规律性与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④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曾有过这样的表述:“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的失职,并将会给它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⑤ 而一个社会是否有利于其成员创造力的发挥,最重要的是通过其教育表现出来的。所以到了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美术家,如罗恩菲德等人,甚至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至独一无二的高度。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也都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

2、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我们知道,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美术能影响人的文化、修养、品位、情绪,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一直感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严肃紧张有余,宽松和谐不足;这样沉闷的环境,对教师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无疑是一种伤害。

2001年7月份,我参加了广东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在支教单位——韶关市曲江县犁市镇中学,我担任了初一级和初二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平时古板的教学活动已经让这些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倦,如果我还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话,效果势必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创建较好的学习气氛,我利用学生们常见的物品,如黄豆、绿豆、红豆等作为作画的材料,先在纸板上用笔画了简单的图案,然后借助胶水,运用美术造型知识,拼贴起自己喜爱的图案来。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而且想象力也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3、美术教育与各学科的教育相辅相成。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却绝不是孤立的。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各科教材中,有许多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只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而且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了美的教育。譬如,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教学中,为课文绘制插图,教师通过图文的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配合化学实验课,用试剂绘制山水画,通过喷染不同试剂进行化学反应,显现出使人变幻莫测的绚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还可以密切结合学校的开展的各项活动,绘制大量的图画、海报等,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作用。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即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即思想、感情、道德、兴趣、意志、性格、毅力、信心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基本内容。美育有助于智力的发展。艺术美感作为自由感受具有自由直观的因素,有助于创造心理的形成。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由认识走向创造的过程,仅仅靠科学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艺术教育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共同完成。

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三、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本质相同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使他们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在学校各学科的教育中,强化美术教育,有利于对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丰富想象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视觉形象的阅读能力;更有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它自身的实现,也有赖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要进步,就得依靠先进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美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正好给其他学科带了个好头。

随着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严格按照社会短期需求进行“订制”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经愈发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由专才培养向通才培养的转变,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而在实现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比系科设置改革等措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培养的转变,而日趋僵化的应试教育模式难以适应这种转变,受到普遍的质疑,也就在情理之中。虽然在如何实现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方面,还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和长期的探索,但是,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至少使人们看到实现上述转变的可能。同时,人们的自主意识、自我实现、自我认同的意识和愿望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普遍增强。过去那种对人才进行工具化理解的观念受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质疑。以进行单纯的知识学习,甚至以应试训练为手段,以实现逐级“攀登”的功利性“成材”教育,已经很难继续满足受教育者自我实现的要求和人格养成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办学的方式还是教学的体制,就亟需转变了。

广州市执信中学在美术教育方面就有一个很值得推崇的举措,即通过对陶艺课的重视和推广,进行特色教学,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致,并以此带动其他学科的全面发展,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结束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素质教育离不开学校的艺术教育。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人格境界、智力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因此,重视艺术教育同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全面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美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育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

我们相信,随着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地被社会认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将不再是一个难题。 21世纪的科学教育一定是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

【参考文献】

① 周 岩,《未来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及其观念更新》,《中国美术教育》,原国家教委委托南京师范大学主办,1995年第五期,1995.10.5出版。

② 《素质教育研究》,戚建庄、金 法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③ 彭显宏,《试论素质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及审美教育》,《中国美术教育》,1999年第三期,1999.6.5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