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十篇

时间:2023-08-01 17:40:00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问题设计;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250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优化问题设计,从而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变得活泼主动,善于发言。

一、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现状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虽然教师设计了很多的课堂提问,但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经常会出现“教师问,生不动”的现象,故而难以显现出课堂提问的教学优势。许多教师的提问设计要么比较简单,要么难以解答,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问题类型不太符合学生的思考模式,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考学习的积极性。面对学生被动听讲及被动参与课堂答问的现状,优化问题设计工作迫在眉睫。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的策略

1.设计引发式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教师进行新的地理知识讲授时,可以采用引发式提问,优化新知识内容导入环节,带动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来活跃课堂气氛:1.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2.天空中的云在晴天和雨天时有什么不同吗?3.天气预报里播报的天气状况都有哪些?这些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这些题的答案不存在对与错,教师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日常知识储备及大胆猜测来回答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及自己的答案进入到本堂课的内容学习中,加深对重要天气系统的理解,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设计递进式问题,锻炼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的顺序很重要。为了调动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采取递进式的提问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度。递进式提问主要要求教师在提问设计中要注意问题由易到难,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还能够均衡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答问。例如在“交通运输布局”一课中,教师将问题设计为:1.目前的交通运输方式以什么为主?2.在当初设定的4套预选方案中,选定青藏铁路的理由是什么?3.青藏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这样的问题设计由地理基础逐渐过渡到地理综合知识分析,引导学生逐渐深化自己的思考深度,这样在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3.设计探究式问题,引导合作学习

教学改革提倡探究式教学,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也要注重探究性。探究式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设计探究式问题。例如在“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课中,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城市化问题的表现有哪些?是如何造成的?2.城市化的危害有哪些?治理措施又有哪些?3.有人提出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衰败的表现这一观点,你怎么看?这些问题具有很高的探究价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让学生分工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在合作学习中,充分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4.设计开放式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篇2

【摘要】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的基础工作是优化教学设计,整个教学工作都是按照教学设计的框架与基调开展,教师应当明晰思路,确定优化设计的基本路径与关键举措,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优化分析

一、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思路的优化,应当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落实,以及建立在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发展状况分析基础之上的一次优化与改进。其基本思路应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定位好师生角色关系。教师应当以课程改革为引领,正确定位师生关系,从而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要钻研吃透教材的内容。教师应当从地理教材的编辑意图入手,构建地理教材知识点与能力培养要求的框架,从而整体上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与精髓,站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设计,才能够保障教学设计的全面与深入。三是要吸收借鉴成功的经验。既要深入研究自身的教学实践,同时也要抬头望天,从别人已经成功的经验中汲取技巧,将其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快的进步。四是要立足学生的能力发展。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应当建立在学生地理学习基础与能力之上,只有认真全面地分析学生实际状况,才能够对教学工作形成准确的定位与思想认识。

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路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以课改理念为指引,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教学差异的兼顾等方面着手,全面优化和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首先,地理教学的目标设置应当体现全面、科学原则。地理教学目标应当体现情感、能力与知识的三维要求,既要对地理教学的知识点提出明确要求,同时也要对学生地理分析研究能力做出具体规定,还要灌输和渗透对学生的地理情感教育,三个方面的目标都要在教学设计中予以体现,缺一不可,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原则。例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上细化为知识、能力与情感三个目标,知识性掌握要求方面侧重于要求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成因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危害程度;能力培养方面侧重于提高学生对图表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环境问题成因的表达;情感方面则强调环境意识的培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维理念。通过三维立体教学目标体现对地理教学素质化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科学,要依据教学目标要求科学定位难度系数,要基本接近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否则就会与学生的学习实际能力相脱节,不利于整个地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地理教学的方式方法应当体现自主、创新原则。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应当全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应当成为教师设计地理教学过程的主要方向。为了体现这一要求,教师应当对学生课前预习活动提出明确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搜集地理学习相关的资料信息,尤其是针对所学内容搜集地理基本信息,以及相关联的知识,这样的活动能够为课堂地理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在课堂教学组织环节,重点应当体现对学生思维的引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和载体。学习载体原则上以合作学习小组为主,学习线索则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活动。例如在《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中,笔者专门设计了一组思考题来引领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意义和典型特征、发展动力是什么?工业农业和三产对城市化的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有何差异。”这样的思考题基本涵盖了教学的重点与要点,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显著的引领作用,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活动更为活跃,理解效果与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创新还应当体现在保护学生思维积极性与创新性方面,教师向学生提出开放性的思考问题之后,应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观点讲述出来,不要有所拘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重点进行补充完善以及纠正,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还要组织学生对存在的不同观点进行研究,在辨析之中深化认识与提高理解效果。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而且对提高学生地理思维水平与学习探究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地理教学的评价评估应当体现立体、激励的原则。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成绩如何,并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指标,教师在地理学习评价评估过程中,既要重视结论性指标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过程性指标的评价。还要进行分层评价以及全面评价,只要达到了规定层面要求的,都视同为学习达标,以这样的差异性评价保护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还应当多开展鼓励和表扬,以这样的积极情感提高地理学习氛围的和谐程度,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地理教学设计的优化,对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准确定位,无论是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学生的全面分析还是方式方法的选择,都应当体现精炼、科学、高效原则,在此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模式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等等,从根本上解决地理教学成效低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有道.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J].池州学院学报.2008(02)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样导入;促进

教学导入是进入新教学内容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愿意采取以复习前一课所学的内容来导入新课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对地理新课堂便没有了期待,学习热情也逐渐降低,难以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地理教学导入模式,而应结合学生兴趣和地理学习需求,引进多样化的导入方式和方法,以新颖、多变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带动学生参与,使地理课堂教学更为和谐、生动,在确保课堂教学各环节顺利开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

一、漫画导入,点燃学生兴趣之火

幽默、诙谐是漫画的固有特点。然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漫画的形式导入课堂学习,以生动的漫画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地理课堂。运用漫画导入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漫画与地理学习内容的衔接,并要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中“资源及生态保护”一课内容时,我以漫画导入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开始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漫画,以漫画刺激学生眼球,促进学生思考。漫画下方显示着“我想有个家”。漫画内容主要由哭泣的小鸟、拿着砍伐工具的人们、被砍伐的树木构成,被砍伐掉的树木以漫画人体形式呈现,并大声呼喊:“抗议人类乱砍滥伐。”生动的漫画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漫画中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漫画中的小鸟为什么哭泣?资源为什么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在山区,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后,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学生能够围绕漫画内容和地理知识认真讨论。显然,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漫画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二、话题导入,引导学生互动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地理学知识相关的话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尽量选用一些学生熟悉且能有所感悟的话题来导入新课,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设计话题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地理课堂教学的需要,巧用话题,促进学生互动讨论,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课内容时,我设计的话题导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我以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为例,引导学生对城市进行积极探讨。师:“以中国上海为例,你认为什么是城市?上海城市化具有什么特点?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出现‘逆城市化’,你认为什么是逆城市化?上海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了吗?”学生对这样的连环话题非常感兴趣,从城市到城市特点,再到逆城市化,问题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被这些话题牵引着。话题引入后,我再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参与到学生的互动……………………………………………………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想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引领地理课堂逐渐走向精彩与高效。

三、问题导入,诱发学生自主思考

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要更多地思考各种地理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原因,借助地理问题导入课堂学习是最能诱发学生对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提出问题时,需要注意其起点要恰当,过于简单的发问和起点太高的问题均难以促使学生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地思考。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内容时,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是由西方国家提出的。中国目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吗?(3)如果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解决人口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设计难度适宜,并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易于引起学生思考和交流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接呈现以上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并深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互动交流。在思考交流结束后,教师再以抽查式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逐步深化教材的学习内容。

四、广告导入,带动参与欲望

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将广告与地理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利用广告方式导入地理课堂教学,从而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一课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则有关海洋保护的公益广告,播放结束后,再引出保护海洋的广告标语“海洋是广大资源的依托,是生命的摇篮,让我们全力以赴保护她吧!”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你知道这些广告宣传的用意吗?”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的污染情况,激发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通过广告导入的方式,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明显高涨,课堂参与度也有所增强。

五、时事导入,彰显新鲜气息

时事导入法是指将国内外大事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以教材为中心的做法,使地理教学资源更为丰富,也更具新鲜气息,从而满足学生的“尝鲜”需求。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布局”一课内容时,我以“合福高铁”这一时事导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合福高铁”的时事内容,再切入“交通运输布局”的学习中来。利用多媒体展示合福高铁开通的情况,深化学生的知识,引出与之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师:“合福高铁的开通具有什么意义?你知道合福高铁途径的城市有哪些吗?其建设意义又是什么?”这些内容设计新颖,与社会实际相关,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由此可见,时事导入能够让地理学习更具时代气息,也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谜语导入,活化地理课堂

谜语导入法主要是教师以竞猜谜语的形式,促进学生思考,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通过设计谜语,引导学生竞猜谜语的导入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够活化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内容时,我以谜语导入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猜一猜谜语,比一比谁猜得又快又准,大家都做好准备了吗?”学生大声回答:“准备好了。”师:“‘一块蓝布无限大,日月星辰全包下,五湖四海全包罗,世间万物皆容纳。’猜一猜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地回答:“宇宙。”进而引出与宇宙相关的问题“什么是宇宙?”学生再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由此可见,猜谜语这一喜乐见闻的导入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地理课堂教学。

总之,导入设计不能单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地理学科特点,丰富导入设计,从而达到以“导”促进教学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控制导入的时间,不能生搬硬套导入的方式和方法。

作者:王端玲 单位: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学

参考文献

[1]丁无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1(3).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篇4

在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宏观背景下,当人们因收入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把希冀的目光再度投向教育,注视学校的微妙时刻,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就成当今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主旋律!

作为一名有近三十年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的地理教师,我也在辗转腾挪扬弃吸纳之中探寻着自己的高效课堂之路。面对一茬又一茬的新生学子,尤其是经过新课程改革洗礼的高一新生,怎样使他们学业达标,学得精彩,单靠传统方法技艺已经远远不够!他们要的不是偶尔一节两节课的精彩。不想单靠自己刻苦努力获取优异成绩,他要的是每一节课堂上都有的欢乐,受益与美轮美奂般愉悦的心情,你若不给,他们的兴趣会义无反顾地转向他方!

鉴于如些严峻而全新的教学生态环境,撷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精华,用科学系统、新颖时尚的手法来重塑全新的地理课堂,是我目前正在尝试探索的目标。其中“基于高中地理教材重难点处理的教学设计探究”,是目前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高中地理教材重难点梳理

以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必修Ⅰ为例,全册五章十六节二十二课时。参考教学大纲要求,筛选出的教学重点三十八个,教学难点三十四个。再根据关联分类,重难点完全一致(即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的)有六个课时。重点包含难点,难点只是重点的核心或一部分有十三课时,剩下的就是难点与重点关联不大的为三课时。

实际上,在日常备课过程中,对教材重难点的完全一致、兼容并包或者关联不大等关系往往忽略。主要是它对单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影响较小,只有对全册教材统备时,它才能显示出模式化处理的优势!而正常备课中关注更多的是重难点的属性分类,我校地理教研室,根据多年实践将其分成认知类重难点、理解类重难点和应用类重难点。由于它来源于教学实践,经过多轮应用反馈升华而成,所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效果一般都很好!

仍以前面的标准为例,全册五章二十二课时中,属认知类重点有二十一个,难点五个;属理解类重点七个, 难点是十二个;属应用类重点九个,难点十六个。

很明显,这样的划分是基于教学设计对教材重难点的实用性处理,不妥之处肯定存在。但是,在课堂教学设计探索中,在高效课堂应用创新中,性效则果非常明显!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处理建议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教学方案有效性并做出想应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因此教学设计又可称为教学系统设计。一般的教学设计分为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和检测评价设计。其中,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而对教材重难点问题的处理设计又是教学过程设计的核心!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怎样围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而设置的情景、问题是否科学合理,是决定这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 , 我们将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重难点分析归类,针对不同类型的重难点,进行不同的材料搜集,问题情境设置,组织不同的学生课堂活动,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探索高效堂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课后题设计;要点

我国现阶段大部分高中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对于地理常识有着初步了解。生活旅途中丰富的地理现象和图书电视中的风土人情使其对地理也有广泛的涉猎和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更多的是需要记诵的名词定义和现象解释,其夹杂在高中繁冗学习生活和升学紧张压力之间,很容易被学生忽视或失去兴趣。因此高中课后题的设计要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中心,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同时渗透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要点,让课后题不是一种摆设,更不是一种负担。实现以下要点将有利于使高中地理课后题科学合理化。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与高中其他学科相比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大自然的雷雨闪电与地理中气候和水循环是紧密相连的,在云南旅行看到的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特征,当今给人们带来深深困扰的雾霾问题的形成需要用到地理知识分析……这样的现象不胜枚举。因此课后题的设计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地理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也不是一块通往大学校门的垫脚石,更不是与生活完全割裂开来,而是一门对于生活和生存至关重要的学科。

在以往高中教学中,课后题通常偏重于对专业知识的生硬提问,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在地理学科上的学习时间,致使其综合人文素养降低。在大学校园中经常出现一些学生对于我国省份省会等基本信息都不甚了解的可笑可叹的现象。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教学中着重让学生学习对于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后题设计与学生课余生活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联动互助的有效系统。如观云识天气、推测天气变化、分析地理现象成因等这样的课后作业,涉及到多项训练,且富有生活性,有助于不同基础、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地理思想。[1]例如人教版中地理资源这方面的知识略显枯燥,需要记忆各个地区盛产资源和各种资源的主要出产地,在授课中可能会造成学生混淆或困惑。就可以设计这样一道课后题:绘制世界资源图。让学生自己绘制一幅中国地图,标明每个地区蕴含的各种资源,并由老师进行批改,优秀精准作品予以展示。通过这样的方法相信学生可以更生动形象的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学习地理将大有裨益。

二、结合故事案例,丰富地理教学

地理知识包罗万象,其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特点使其与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交互影响与渗透。在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世界未解之谜中都有地理知识的存在。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影响与方向一直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学生难以对其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三国演义》中曾提到,军师诸葛亮北伐时试图利用大火袭击魏军,但是却突降大雨,使魏军侥幸脱逃。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幸运使然,然而用地理知识解释其实那是大火高温使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形成气旋,由气旋带来的降雨。如果在气旋课后题的设计中将这一故事纳入其间,将地理与文学及历史结合在一起,会使地理课堂异彩纷呈,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气旋知识的印象。

选用综合性强、地理知识丰富的案例进行设问,层层嵌套,关联性强,可以实现对多个地理要点的考核与练习。这种提问类型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激疑激趣提出问题,而学生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突破新的知识点而非直接把知识以讲述的形式灌输给学生。[2]进而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发散思维。例如楼兰古国的覆灭这一案例就包含了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土壤、地质和自然灾害等多个地理知识,在此案例上设计的课后题逐步渗透,使学生掌握相应地理理论,还可以为日后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更让学生收获了楼兰古国这一历史知识,可谓一举三得。

三、形式梯度科学,着重探究开放

高中学生虽然对于地理常识有初步了解,但是在地理知识掌握方面还是良莠不齐,层次不一。因此在课后题设计中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梯度,至少有简单,一般和困难三个等级,这样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后题中实现对自我的检验、练习和提升。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拔高提升,基础一般的学生也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不至自暴自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后题设计针对的主要对象。梯度设置问题,充分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让每位学生都收获地理知识。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让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纽带。[3]

实践证明以往的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授课培养出的人才难以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而思维活跃、创造性强才是大势所趋,更是教育的重点。在地理课后题的设计中,同样要围绕这一目标。增加探究和开放题目的比重,减少标准答案的单一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使其进一步发掘地理科目学习的精髓,提高收集资料和全面考虑的能力。由点及线,以线到面,形成自己独有的地理思维,更为系统的全方面掌握各种知识。例如在上文提到的绘制资源地图的课后题,每个人的答案一定不同,但是可以看出每个人对于资源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空间感,在绘制的过程中收集的大量资料还可以扩展视野。再例如一些假设题目:如果你是当地政府人员应当如何治理水土流失。这样假设问题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究开放的作业可以使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地理学习。

总结

在教育中,善教者,必善问。地理教学中利用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后习题,以学生为中心梯度设问,激发学生完成作业和学习的兴趣,进而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人文素养储备充足的知识,为全面发展付诸不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显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后作业的设计策略[J].新课程研究,2009,(157):60-61.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篇6

一、高中地理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地理实验教学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有力地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能锻炼和培养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此外,还能够培养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逐渐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地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的步骤

下面以“海陆热力差异”为例子来说明高中地理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过程。

1、提出问题。高中地理中讲到气候形成因子、季风形成原因时,经常提到海陆热力差异。学生对海陆热力差异感到迷茫,经常要问:“什么是海陆热力差异?”,“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解决呢?”

2、让学生设计实验。取两个烧杯,一杯放水,一杯放等量的细砂,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过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收集整理数据。在阳光下晒30分后,当时细砂的温度为 45℃,水的温度37℃,移到室内10分钟后,细砂温度为31℃,而水温为35℃。水温度变化是2℃,而细砂的温度变化是14℃。

4、结论。水的温度变化比细纱小,说明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5、交流合作。引起温度变化不同的原因是水和细砂的比热不同。水的比热大,而砂石的比热小,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水温度升高的就比较小,而细砂升高的就比较多。

三、地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类型

1、教师探究性演示实验与学生探究性实验

(1)教师探究性演示实验。这类实验一般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或和学生共同进行探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学习印象,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地球的自传和公转、月相成因、地转偏向力等都可以设计成教师探究性实验。

(2)学生探究性实验。学生探究性实验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进行的试验,同时,也可以教师在旁边指导。学生探究性实验是地理实验教学最理想的状况,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是多元的。如在学习了潜水和承压水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自流井模型探究自流井、承压井和承压水的关系等。

2、课内探究性实验和课外探究性实验

(1)课内探究性实验,实验所需要的时间比较短,在教室内就能够完成的实验。如在学习沉积作用时,可以用下面的实验进行探究自然界的沉积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例3:沉积物分选的实验。将同样比例的碎石、粗砂和黏土完全混合,放入一只玻璃瓶中(不超过容量的一半)。将玻璃瓶用水注满,盖上瓶盖,剧烈振荡,然后让瓶子平放,使瓶中物质自然沉淀。让学生观察沉淀成分的排列顺序,是否是大颗粒在下部,黏土细粒在上部。在这个实验中,所用材料以及沉积过程与自然过程基本一样,只是缩小了规模,放在玻璃瓶里进行的。

(2)课外探究性实验,一般是实验进行的时间比较长的或必须在野外才能进行的实验。如月相的观测、正午太阳高度的测定等。前者需要时间比较长,后者必须要在教室外面才能完成的,这样的探究性实验一般放在课外进行,因为课外的时间比较充裕。

四、地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原则

1、探索性。科学规律往往隐在较深层次并有不确定性,需要学生采用不同流程和方法去挖掘和感悟。从中领略科学的方法,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并从中学会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2、过程式原则。其注重过程。它包括从问题的引出,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分析与处理,评价与交流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参与,锻炼学生推理、思维、实验的能力。

3、民主性。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究的环境,形成和谐、愉快、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敢疑、敢探索。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张扬个性。

4、发展性。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重视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质的发展。多留给学生继续思维,思考探索的时间、空间。拓展、深化已解决的问题,创造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心理境界。

5、自主性、开放性。对学生活动能自主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形成在老师指导下能独立感知和理解实践活动,求异创新;不光指活动空间形式可以从学校延伸到校外,还从内容材料,求知方法和结论,时间上向课堂外延伸。

五、高中地理探究性实验的注意事项

1、实验选材要方便。实验过程中的材料要求学生身边能够采集到的,或者理化实验室本来就有的。如果实验材料很难找到,则学生设计实验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2、实验设计过程要避免老师自己过多地参与设计,而是让学生自己多动脑设计。实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要学生学会做实验,因为物理化学的实验已经比较多了。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 新课标;理念;高三地理;复习课;问题;设计

新课标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是一项新的教学理念,正因为新,因此并不存在现有的经验作为借鉴,只可以通过过去的经验,再同现实的状况相结合,实行具体分析,运用具有代表性的应对方法,才可以在高考中获胜,获得优秀的成绩。最近几届的高考当中,大量的能力型、应用型的文综试题逐渐增加。高考更加关注于实践性和创新性。在高三地理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将新课标的理念渗入进去,让地理课程具有独特的魅力,让地理课的课堂可以大放光彩,让平静的课堂教学可以变得有趣,并且让地理课不再成为一门留有遗憾的学科呢?

一、对于新课标理念下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当进口课程准则

高三地理复习课的教学应当严格依照地理课程的准则进行,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一切问题的设计都要通过课程准则的结构进行,这也使确保复习工作不会远离高考需求的关键环节。对新课标理念下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问题,不但是常规教学里要求处理的问题,也是对于高考复习备战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高三地理复习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里对于地理问题关键来源于教材、资料、试题等,最主要来源于本身的教学,通过教学发现问题并采取原创的适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地理问题比较少见。我们通常遇到的状况是,老师详细讲解教材或资料里的每一个关于地理的问题,反复的印制试卷、试题,可是却忽略了必要的研究,促成复习备战里有关地理的问题远离于课标以外,最后错过了提升能力的良机。

地理教材作为编制教材的工作人员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释才进行教学文本编写的,教材版本的不同对教材中相关的内容展现出编制工作人员对课程准则的理解均不相同。因为某些原因,新课标没有规定的内容却经常出现在某些教材当中,所以,课标规定的内容也会不出现在某些教材当中。因此,教材里的某些问题的设计或许是脱离了课程准则的需求。源于教材的教学辅助资料同实体也具备了相关的问题,老师只有更加仔细的研究课程准则为基础,再次对资料进行选择,才可以正确的展现适合课标需求的地理问题,让老师可以通过有效的问题最大程度的让学生了解考试的要求。

二、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关注能力和知识

能力作为文综测试的主因,它的出发点是通过考察的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命题,研究使用知识解析真实问题的能力。外表体现了高考试题经常以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实际问题的意境,通过问题的需求,用某种主要知识作为核心问题进行展开,来测试学生解析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透过向弟子进行启迪式的提问方法促进教学;大约也是这个时期的西方,位于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教育过程里构成了闻名遐迩的“产婆术”,也就是要不断的提问、追寻、渐渐出现学生回答里的不足,仍学生在长期的思考中,明确自身结论里的荒谬,并让学生自身去寻求正确的答案。

在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中对于问题的设计,要根据课程准则来进行,加入相对不足的行为动词,完全将教学目的要求的行为动词考虑进去,让学生通过不断地了解掌握这些行为动词的指向和意义,确定具体的复习力度,也就是能力的要求,这样才可以在高考中明确方向,这也是寻求地理问题设计价值的意义。

三、问题的设计要将思维的定律打破

很多教学案例都可以证明,思维定势对处理问题具有的不好的影响,如果新的问题环境出现,它会有效防止学生出现新解题的思路或者出现新的创新思维来处理新的问题。

所以,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不要依靠书本上的习题、资料上的习题来进行,而是要运用被你法进行,所有创新的挖掘性能云因,要对思维定势负责。

四、问题的设计要多注意其他样式

学生在通过高考的测试题时会经常遇到棘手的事情,既觉得熟悉,也觉陌生。新的习题状况,会无法远离新问题及典型性,没有办法把貌合神离的新问题同具有特点的问题进行概括,这样才更容易感受出卖方的主人。

学生提出的问题展现出教师教学的问题,获取的知识道路,更加不够清晰,待到抽象,他运用的面积也就会越来越大。比如说:可以将自然界、背景灯进行创造,可是创造出相同的地理问题;可以通过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把地理图像里的地理元素改掉,再展现出更新的地理情境。

综上所述,新课标理念下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要完全运用生活里的地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地理课程对学生终身受益。在课堂教学过程里,老师要经常创新教学情景,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出来。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体会到地理复习课教学的独特魅力。老师要积极改变教学理念,强化自身的理论学习,让学生进行指导性学习,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来。教学的法则不可以是固定模式的。要不断进行创新、实践,才可以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渗入到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当中,地理课不再成为一门留有遗憾的学科。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程设计 新课标 对策

教学设计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落实课程理念的基本条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设计的研究在当前更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三维”教学思想的提出,为目前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研究定下一个基本的思路。经过10年不断的探索研究,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整体模式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但仍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需要高中地理老师继续研究。

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基本内涵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

(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概念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和教学心理学、传播学、地理学、构建主义、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办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

通过对地理教学设计概念的分析,我们看出其基本内涵强调的是:(1)教学设计的宗旨在于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服务,在过程中,教师酱油“领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引导者”。同时强调服务的对象是所有学生,而仅仅是老师喜欢的学生;(2)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强调以系统的方法为指导。教师必须通过系统的方法整体来考虑地理教学的设计,防止设计的遗漏;(3)地理教学设计要求必须从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教师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以促进有效教学的生成,实现教学的优化;(4)地理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虽然教学的整体思路定了,但在生成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时,应该预设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

二、 加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注意点

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大家已经相当熟悉,本文就不在多做论述,下面就本问认为重要的几点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拟定全面、合适的教学目标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已基本采用“三维”模式。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老师之间教学目标设计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及教学目标内容量二个方面。

教学目标难易程度的定位,要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最佳。目标太高,学生难以达到,就会产生挫败心理,丧失信心;目标太低,学习毫无压力,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所谓教学目标内容量,是指是否包括了“三维”教学模式所要求每一个部分,特别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部分的设计是否全面。

(二)协调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老师都会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即有了预设也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生产,所以,这种预设是不是需要还是个未知数。有这种看法,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预设的作用。预设的目的首先是一种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是为目标的生产服务的;其次,预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并不是所以的预设都是教学必须进行内容,它建立在所以可能发生的基础上的,是保证教学过程始终处在预设的范围内,确保教学内容顺利完成的前提;最后,预设是确定学习方式的重要保证,预设的内容不仅要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更要预设学生的学,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方法的选择等进行预设。

(三) 重视对学生的了解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分析学生的需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思想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计划

(四)合理选择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性格爱好,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情趣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包括:探究性学习、实验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等教学形式。

(五) 加强老师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包括多个方面,一是老师的专业基础知识,二是老师的职业道德,三是老师的教学风格,四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平时教学过程,地理老师就主动加强自己在这几方面上的培养。

三、结论

本文从理论角度对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述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教学设计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说,对其教学设计的研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芒.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刘彩凤.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创建教学设计书[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109-110.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创新实验;趣味性

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发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完善。高中物理教学要坚持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强化实践操作能力,保证学生的综合水平稳步提高。在创新实验的设计上要符合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明确学生的实际状况。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理论应用水平。

一、高中物理教学创新实验存在的问题

高中物理教学创新实验的开展对于设计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物理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取的,传统物理教学主要是采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阐释理论知识,简单地讲解不能够使学生明确繁琐的物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丧失学习兴趣。物理教学需要在生动活泼的情况下开展,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的兴趣逐步提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但是在高中物理教学创新实践设计中还没有针对实验开展研究,在创新实验设计上缺乏必要的新意,只是简单地将物理知识点进行操作,还不能满足高中物理实验要求,这样严重浪费了教学资源与时间,不能保证教学效率及水平的提升,高中物理教学实验目的没有达到。

高中物理实验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能够主动对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并且根据教学要求对物理实验进行自主设计,这样才能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够体会到乐趣,并且对理论知识概念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对于实验的内容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设计,只是简单地进行物理实验讲解。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上学生缺乏自由感。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学为主体,学生只是在简单模仿教师。在物理实验的设计上以教师为主导,实验过程中没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参与感不强,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也停留在表面,学生不能够直接参与其中。在传统观念中学生参与高中物理实验设计将会影响教学进度。

二、高中物理教学创新实验设计应用效果

在思想上提升对于高中物理教学创新实验设计的认识,明确创新实验设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注重教学进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完善。创新实验设计能够减少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教师应该正视创新实验设计的优势,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对创新实验设计的研究,在保证高中物理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使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学生在对重力加速度的相关概念进行记忆的时候,在教学实验的设计上可以设置铁球单摆,这样能够通过直观的感受理解重力加速度,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且能够利用铁球单摆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创新实验设计中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创新实验设计对学生的自主性进行引导,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研究碰撞不变量的实验中,需要学生进行碰撞实验设计,使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并且根据实验获取的信息进行理论总结。

教师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承担者,能够充分发挥高中物理教学实验的重要性。只有积极地配合高中物理实验设计要求,才能够以积极创新的态度开展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工作,保证学生物理成绩的根本性提升。教师在创新实验设计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并且在实验设计中发现学生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正视自身的缺点,并且深入思考。只有保证创新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才能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高中物理教学创新实验能够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创新实验设计的应用将会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提升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会进行渗透式设计,精心安排教学任务,保证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实验设计能够增强教学效果,保证学生物理成绩水平的提升。创新实验设计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在一起,是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从根本上能够改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操作能够提升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思想与实践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韦叶平.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物理实验,2012(3):20.

[2]铁艳军.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9):28.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育理念 创新思维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飞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各行业的发展,急需一大批艺术设计人才,一些高校为了适应社会之急需,开办了一批艺术设计专业,弥补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落后于现代社会需要的不足,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的,起步较晚,可以说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因而教育理念还不完全成熟,培养的人才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思维;二是,招生院校迅速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有一定的盲目性。设计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其教师教育方法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也相对出现了新的问题,面对如此的发展速度,高校的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严重不足,教学设施不全,加之生源质量较差,严重影响着设计人才培养队伍的质量。其结果是一方面社会缺乏设计人才;另一方面设计专业学生就业难,迫使许多设计学生改行从事其他工作。三是教育质量不能达到时代要求。设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沿用传统艺术和美术教育的方式,在教学中“重技轻道”,强调技艺训练,忽略了设计教育应有的理论知识的探索,后果是学生在思想上很难达到一个高度,意识不能提高,毕业生质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出现的问题与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快速的发展,需要应用创新型设计师,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型设计师,是当前艺术设计教育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的,起步较晚,可以说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因而教育理念还不完全成熟,培养的人才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思维。

1.艺术设计教育观念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很多让人思考的现状:一是培养大纲基本沿用绘画美术专业教学的培养方式,没有完整的设计教学大纲,有的高校制订的设计教学大纲没有和当下社会接轨,培养出的人才不能用。二是受计算机绘图软件使用的影响,形成设计教育的一个误区,认为艺术设计都是应用计算机制图。在设计实践中,不重视设计作品的观念,往往追求设计效果的形式和视觉冲击力,缺乏正确的设计理念,因此,设计的作品大同小异缺少个性化的创造,没有自己的设计思想,设计语言。

(1)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对此出现的艺术设计教育问题,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更新观念,在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制订出适合各个地方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延安大学,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在注重地域特色的培养的同时,吸收其他高校的设计理念,发挥学生个性化的创造;第二,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改革教学内容,使课程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接轨。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符合培养创新性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2)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设计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的能力是个人文化修养的综合体现。高校重技术的设计教育长期下去是行不通的,它是设计教育的实施手段,但不是我们高校培养方案的目标,这样的重技教育所培养的设计人才,很难跟上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脚步。如今已步入信息网络化时代,社会已向设计教育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大纲上反复思考,慢慢摸索适合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模式以及高校专业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求。

(3)更新观念大胆创新

在西方的教育设计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在我国的设计教育中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随着新时代市场经济化的冲击,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成为主导。但教学观念还相对落后,综合院校的培养方案杂,学生学的杂,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艺术设计教育的观念在传统的基础上需要经过创新与改革,才能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

2.师资队伍和教学问题与建议

(1)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育要想搞好,首先应有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具有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念,又具有现代设计专业知识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保证。就创新思维教学的内涵来看,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有关课程的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有关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强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授课中,让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机会。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联想思维,多角度思维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很关键。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是学生整个综合能力的培养,每位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起责任,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布置有关雾霾环保主题的宣传海报作业,教师可对当下的环境作一个分析,让学生自主地去设计,注重多角度引导学生,有学生就在画面中展示的是人肺形态,一半肺是绿色基调体现,一半肺是褐色基调体现,背景整个是灰色的色调,整幅海报传达出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很直观地就能让我们感受到雾霾危害人类健康。

(2)艺术设计的教学分析

在高校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如在专业理论课上,《艺术设计史》的教学和其他专业史的教学完全不同,虽然是史论课,但因为书中有大量图片显示,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史论书的兴趣,那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大量搜集相关资料、图片,丰富史论书,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从图中学到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如果教师光讲理论,没有图片的讲解就太枯燥了,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听课也没有效果,教师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把艺术设计史与现代艺术设计实践之间的联系结合起来去传授,不仅学生愿意去学,教师也会越讲越有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上好史论课。

鼓励艺术设计学生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设计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地建立学生设计团体,教师建立设计教研室,在每次上完设计专业课之后,举办设计作业展览,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兴趣自由参加,形成高校设计艺术教学特色,从而推进艺术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组织学生到外地经常参加大型设计展览,参与各种绘画展览,提高学生欣赏水平,推进高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3.学生缺乏理论修养的问题与建议

高校艺术设计学生注重了实践能力的训练,忽略了理论知识,这是高校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如学生在上艺术理论课上时,一般都表现出不认真的学习态度,对这门课从心理上不重视。但在艺术设计专业课上,学生们又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思想意识不能提高,结果在设计实践中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以至于发展到在设计创作中,学生都去模仿,没有自己的个性语言,这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严重问题。

(1)加强艺术理论修养

加强艺术理论修养,这是做好设计的前提条件。如《艺术设计史》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设计学生都必须认真去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此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修养与审美欣赏水平,以便于在后期的设计实践中有理论知识的支撑,做出的作品才更有内涵。现代艺术设计和绘画一样,多种风格与流派一起存在。但现代设计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继承传统之时找到发展之路。培养学生理论修养与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相关设计课程还有《设计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广告史》等,都是提升设计思想的重要理论课程。

(2)加强了解民族艺术历史文化

现代设计虽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它与设计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却并不矛盾,相反,设计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正是设计创新与个性化的发展。广泛了解各民族的艺术历史文化,这是设计家的必备课。将绘画、书法、设计、电视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如“二胡皇后”宋飞,用胡琴诠释了《清明上河图》。将演出与舞蹈、书法、绘画、多媒体、电影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艺术是相通的,设计也是如此,我们在设计的阶段,要扩宽知识层面,广泛了解各民族的艺术历史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创新。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校设计教育出现的问题是令人深思的,这是一个局部的问题,但也是我国大多数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艺术设计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领域,要办好艺术设计专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多方面改进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上质量、上水平,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余雁.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之探究[J].文艺评论,2005,11:15.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1世纪中国教育展望[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袁熙肠.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盖尔哈特・马蒂亚斯. 1990-2005 年的中国设计教育[J].中国设计在线,2005,08.

[5]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1999,03.

[6]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装饰,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