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十篇

时间:2023-07-31 17:43:17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1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健康教育方式 口腔卫生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227-0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文化里幼儿园由家长填写完整合格调查问卷的幼儿220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1.2 研究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 ②家长及孩子口腔卫生习惯、刷牙起始时间、刷牙次数、刷牙方法、刷牙时间 ③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幼儿龋危害、幼儿龋预防方法、口腔保健知识获取渠道等。

1.2.2 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作菌斑指数检查并做记录:根据Quigley和Hein(1962年)提出,并由Turesky改良的牙菌斑指数记分标准记分,所有检查全部由同一位检查者完成。

0=牙面无菌斑;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牙颈部连续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在牙面1/3以下;4=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牙面1/3,但不超过2/3;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或2/3以上。

菌斑显示法所用染色剂主要成分为酚红、乙醇和水。

牙周病流行病调查中每位受试者均检查6个指定牙齿(即16、11、26、36、31、46),每个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平均值,每个人的记分为6个受检牙记分平均值,其为衡量口腔卫生状况指标。

1.2.3 干预措施及资料收集方法:①对220名幼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牙菌斑指数检查(世界卫生组织牙周病流行性调查标准)记录菌斑指数,瞩其刷牙后再次进行牙菌斑指数检查并记录,全部调查工作由同一检查者完成,期间无一人退出。

1.3 统计学处理:将口腔健康教育前后所得到的数据做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一般情况:家长年龄:25-35岁;母亲161人,父亲59人;国企职员125人,私企49人,自由职业46人;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63人,大专74人,中专以下83人,他们所受教育不同,家长口腔卫生习惯、口腔保健意识各异,随之幼儿口腔卫生状况出现显著差异。

2.2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比较:

3 讨论

3.1 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具有重要意义:控制菌斑可以减少和预防口腔疾病,正确有效的刷牙是控制菌斑与消除软垢的最佳方法,刷牙给予牙周组织适当的接触刺激,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粘膜上皮角化程度.增加牙周组织抵抗力[1],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牙龈上皮薄、角化差,受细菌感染后易发生炎症[2]。

3.2 学龄前儿童更需要保持口腔卫生:学龄前儿童所进食物精细,粘稠性强,含糖量高,易于发酵产酸;加之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少,自洁作用差,牙齿钙化程度低,龋齿发病率为71.97%,87.73%儿童有不同程度睡前进食不良习惯。

3.3 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提高有赖于家长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调查发现保健牙刷知晓率只有29.09%,家长为孩子所带牙刷合格率只有23.19%,存在刷头过大、刷毛过软、刷毛过尖等误区:只有15.90%家长知道自孩子出牙起开始刷牙。

3.4 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宣教:我科口腔医师每半年到甲级幼儿园做一次免费口腔检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龋齿发病率为72.66%,而就诊率只有13.38%,说明广大家长对乳牙龋认识程度不够。

4 结论

健康教育涉及到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应采取直观化、形象化、多样化、具体化、反复强化等措施,另一方面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及幼儿园老师的配合及监督,加强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家庭幼儿口腔保健[3],但他们绝大部分没有任何社会医疗保证,卫生保健完全靠自费[4]。建议政府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增加一些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农民家庭社会福利项目。

参考文献

[1]卞金有 预防口腔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177-178

[2] 石四箴 儿童口腔医学 人民卫生教育出版社,2003,12(2)130

[3] 沈家平,朱维建,孙志达,等。江苏省居民口腔健康行为调查 [J] 口腔医学研究,2006,22(5):549-551

[4] 袁菁华,卫生公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公共政策选择 [J] 卫生经济研究,2004,20(6):13-16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2

关键词:吸烟;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种植手术

牙列缺损及缺失患者最理想治疗方法便是口腔种植,通过种植义齿方法改善患者咀嚼功能,继而提高患者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多位学者针对口腔种植患者心理状况展开研究[1-2]。结果显示,一部分患者对种植手术心存畏惧,存在比较明显心理和行为障碍,还有患者选择延期治疗甚至其他修复方案。近年来,随着医疗观念转变,种植手术患者的口腔卫生意识和健康教育水平普遍备受关注。本文选取吸烟患者临床资料106例,探讨强化口腔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行种植义齿手术的吸烟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牙列缺失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手术禁忌证。对照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19~76岁,平均(46.82±4.39)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11.28±2.47)年;前牙缺失20例、后牙缺失33例;学历水平: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或中专18例、大专及以上11例。观察组男38例,女15例;年龄20~74岁,平均(45.37±3.51)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10.97±2.15)年;前牙缺失22例,后牙缺失31例;学历水平: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或中专20例、大专及以上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①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包括基础口腔卫生指导、种植牙的基础护理、讲解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按时复查。②观察组给予强化口腔健康教育:通过问卷了解患者牙缺失、咬合力、口腔卫生习惯、饮食结构和习惯、全身健康状况、运动习惯、营养状况等基本情况以及对种植牙、种植手术、牙缺失的修复方法、手术费用等义齿种植的认知情况;询问患者心理状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了解每位患者个体情况,并制订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采取一对一的口腔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讲解种植手术流程、方法、注意事项;用临床治疗成功案例增强患者信心。种植手术前,详细了解患者对手术的预期效果、是否承受治疗费用等情况,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帮助其选择最理想手术时机,以减少不良症状。术前含漱复方氯己定,杀灭口腔细菌。强调戒烟戒酒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刷牙,2次/d,每次刷牙至少3min,有效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向牙周炎患者讲解牙周序列治疗方法,若患者夜间长时间磨牙,应该在了解磨牙原因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治疗[4],叮嘱患者注意补钙,调整饮食结构,健康饮食。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口腔健康行为及个人口腔卫生情况。口腔健康行为包括正确刷牙方法掌握情况、刷牙时间、每天刷牙次数、牙线使用率、定期洁牙率、戒烟率等。个人口腔卫生情况包括牙龈出血、牙结石、种植体松动及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口腔健康行为比较:观察组刷牙时间和刷牙次数比对照组规范,正确刷牙方法、牙线使用情况、定期洁牙率、戒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个人口腔卫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牙龈出血、种植体松动、牙结石、种植体周围炎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3

【关键词】 口腔保健;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健康教育;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81.2 R 788 R 7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92-02

龋病、牙周疾病及其继发病给儿童健康带来很大危害。WHO已把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1]。学生时期是口腔疾病的高发期。中学生既处于容易患龋时期,又处于牙龈炎发病的高峰时期;学生时期也是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通过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可为保持终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2]。为了解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分别于2008年2月27日和2008年6月20日对郑州市第二中学的139名学生进行了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郑州市第二中学为目标学校,再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年级分层,随机选取初一到初三年级各1个班,共抽取139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初一学生47人,初二学生46名,初三学生46名;男生71名,女生68名。年龄为12~15岁。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进行2次问卷调查,2008年2月27日发放调查问卷139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为99.3%;2008年6月20日发放调查问卷139份,收回有效问卷13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参考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的调查表,结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集中问答式方法进行调查,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各调查1次。问卷包括3个部分:口腔保健知识12项,态度2项,口腔卫生行为5项,调查内容主要有牙釉质能否再生,龋齿病因和危害,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和窝沟封闭的作用,饮食护牙,牙间隙的清洁,牙刷的选择和更换,定期口腔检查;刷牙出血和发现龋洞如何处理;牙膏的使用,刷牙次数、时间和方法,进食后漱口情况。

1.2.2 干预方法 由专业医师对该初中年级的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口腔保健知识培训,然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3个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2个部分:第1部分为口腔健康基础知识,包括乳牙和恒牙基本知识,牙齿的结构,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病机理、危害和防治,牙菌斑的形成及其在牙病发生中的作用;第2部分为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和保健态度,包括牙刷和牙膏的选择,刷牙方式、次数和时间,进食后漱口和含氟漱口液,多吃健康的食物,少吃含糖食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牙病及时就医。使用健康教育处方,采取授课为主,并结合卡通挂图、电视动画和游戏的形式定期、定时开展健康教育。

1.2.3 质量控制 对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培训结束后统一考试,合格后才能开展健康教育。每次开展健康教育时应提前通知学生,参加者要签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加所有健康教育课程;使用统一宣传资料,按相同进度进行健康教育。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后进行复检,发现错误及时修改。

1.3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利用Excel 2003将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用VFP 6.0构建数据库,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过程中运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的比较 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12项内容健康教育后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健康教育前后中学生态度的比较 中学生口腔保健态度2项内容,健康教育后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健康教育前后中学生口腔卫生行为的比较 中学生口腔卫生行为5项内容,健康教育后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口腔健康教育前中学生对口腔保健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就医态度优于王琳等[3]2005年的调查结果,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养成率高于冯奕文[4]2005年的调查结果。这与近些年来重视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口腔卫生知识宣传,推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关,尤其是对儿童和婴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视,从小做起,保护牙齿。

该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某些问题正确率较低。首先可能与家长自身有关。家长缺乏必要、系统、准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致使传递给儿童的信息不全面、不正确;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监督不够,致使儿童形成不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应注意自身的口腔卫生态度和对儿童的影响。其次,学校口腔卫生工作不到位。学校对中学生口腔保健工作不重视,参与力量薄弱,导致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效果不强,这也是学校口腔卫生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中学生开展为期3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疾病就医态度和正确口腔卫生行为实践情况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改善,因此要提高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水平,改善中学生口腔保健态度和口腔卫生行为,应该重视健康教育的作用,联合多方面的力量,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5]。在学校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有效刷牙指导,可提高学校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加强儿童的口腔保健意识[6]。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的口腔卫生状况[7],经过有计划地开展系列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意识,还可以纠正以前不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行为[8]。提示口腔健康教育在学生口腔保健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离不开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口腔健康教育的投入,制定正确的口腔健康教育指导方针,规范口腔健康教育的执行程序,明确口腔保健的发展方向,监督口腔保健工作的进展;另一方面各级口腔医疗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通过与社区、学校的合作,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推动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的开展;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与区域内医疗单位的联系,系统、全面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4 参考文献

[1] 李刚,主编.口腔预防与社会医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1-134.

[2] 卞金有,主编.口腔预防医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1.

[3] 王琳,林居红,刘渝嘉,等.重庆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调查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1):91-94.

[4] 冯奕文.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知识、行为的影响.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 621- 1623.

[5]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9.

[6] 韩晓兰,马燕,颜雨春,等.12岁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 557-3 559.

[7] 何冰冰.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 594-1 595.

[8] 武剑,阮世红,彭绩,等.深圳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7,23(8):604-605.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4

【关键词】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1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口腔健康列为评价人类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口腔卫生保健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具有受教育者数量庞大,容易集中,有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资源和手段等特点,应当以循序渐进,根据年龄由浅入深,传授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内容应包括:口腔生理解剖知识,口腔常见病、预防措施、健康饮食等。有效促进中学生从知识、态度、信念到行为上的转变,达到实施口腔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2原因

2.1目前我国的学校编制中只有普通校医,缺乏专业口腔医生,缺少最基本的口腔预防及治疗手段,使学生在龋齿和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没有及时接受窝沟封闭、龋洞充填等防治措施,从而导致许多乳牙和年轻恒牙的严重龋坏、早失甚至牙颌发育畸形。

2.2学校的教育体制都以优化教学为主,基础教育中缺少口腔健康知识和干预不健康的行为的普及。

2.3对学校口腔保健的三项任务,①口腔健康服务:建立学生口腔保健卡、定期检查,有计划地进行治疗。②预防龋病、牙龈炎和其他疾病。③口腔健康教育,增加口腔健康知识与培养口腔健康的良好行为,落实不到位。

2.4学生的餐饮结构单一化、简单化,从根本上忽略了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的统一性。

3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的现状

3.1牙病的危害性

3.1.1由于牙病可以造成牙痛、牙齿的缺损、牙齿及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最终导致牙齿的脱落或拔除,由此造成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形成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从调查资料看,中学生恒牙的龋病部位与中老年的失牙部位有明显的联系。

3.1.2由于牙齿的缺失,影响面部的美观,造成乳恒牙替牙期的恒牙萌出紊乱,而形成错合畸形,也可以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的紊乱,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3.1.3口腔疾病是列于普通感冒之后,人体最易得的疾病之一。早期易被忽视,但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全身感染、心肌炎、肾炎等。

3.2牙病防治工作的必要性:中学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学生在校期间便于组织和管理,故学校是口腔保健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积极、迅速行动起来,将口腔健康教育与学生所接受的普遍教育同步进行,使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的新观念。

校医对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作全面的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口腔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的系统追踪观察,监测与评价。提高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为保持终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4提高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的对策

4.1制定口腔健康教育目标: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进中学生口腔健康水平,应根据本校口腔卫生保健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规划目标。制定长远规划,设立目标,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网络化,将其纳入教育卫生工作总体规划之中,建立口腔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即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爱牙五部曲)知晓率(%)、中学生保健牙刷使用率(%)、中学生恒牙龋齿充填率(%)等。

4.2建立健全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3项基本原则,即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消除学生健康的不利环境因素。对学校校医应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教程培训。

4.3开展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学生时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形成期,抓好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通过学生家庭促进整个学校的口腔卫生保健。

4.3.1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由市教委、市卫生局、学校和校医的共同参与,定期开展学生口腔健康检测评价、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爱牙日”活动,并推行牙病预防措施(如使用窝沟封闭剂,局部使用氟化物)。重点抓好龋病和牙周疾病等各种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

4.3.2根据卫生部门对学生口腔健康的要求和龋病、牙龈炎防治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口腔保健计划。

4.3.3传授学生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和技能,并在校医的指导下有一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4.3.4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切实落实狠抓到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增加宣传力度,认识口腔疾病的危害性,掌握口腔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的知识。

4.3.5定期开展中学生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对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并实施相应口腔健康服务项目,如治疗计划、预防项目,并能追踪观察、监测与评价。

5结论

现代随着口腔医学的进步, 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专业人员的预防措施相结合,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或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共同促进学生口腔预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规划》打下牢固的基础,对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刚.临床口腔预防医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

[2]熊世江,王青.谈口腔健康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J].中国健康教育,2009,15

[3]卞金有,胡德渝,主编.预防口腔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31

[4]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4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5

【关键词】口腔健康;健康教育;大学生;口腔卫生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4月间,选取我校在校大学生200名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一组为常规组,对其免费发放牙刷、牙膏的同时,给予简单的刷牙讲解(刷牙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刷牙),一组为健康组,对其免费发放牙刷、牙膏的同时,给予口腔健康知识讲座以及一对一的健康教育会谈,每组各100名。常规组:女生45名,男生55名,年龄20岁~24岁,平均年龄(22.62±1.02)岁;健康组:女生47名,男生53名,年龄20岁~24岁,平均年龄(22.75±1.21)岁,将两组的基本资料进行比对,得出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对大学生发放统一的牙具,并指导其正确的刷牙知识。健康组:(1)展开口腔健康教育讲座,使大学生积极参加,对口腔卫生知识、口腔的常见疾病以及正确有效刷牙的必要性告知大学生,并将实际的技术操作进行规范的示范,并在讲座结束后进行考核,由考核合格的大学生建立健康宣传小组,对考核不合格的大学生进行延伸性的口腔知识健康教育,并对该组的每位成员统一发放与常规组相同的牙刷和牙膏,同时将用餐后需要进行的口腔清洁、牙线的正常使用方式以及常见的口腔疾病的基本预防和日常护理知识告知给该组的大学生,并对大学生存在的口腔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2]。(2)进行简单的一对一的交谈,在大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牙齿护理后,对其口腔的健康进行简单的评估。(3)针对于出现的口腔问题进行集中的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3观察指标

分析2组在入选时以及6个月后的口腔卫生知识得分。对2组观察对象在入院时以及6个月后进行口腔健康知识调查问卷的发放,调查问卷包括:口腔卫生与饮食、刷牙的意义与方法、口腔卫生的态度与观念。每项分值均为50分满分,分值越高表明对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得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t值检验对本文的入选时以及6个月后的口腔卫生知识得分进行整理和分析,t值检验选自SPSS24.0统计学软件中,并以(x±s)表示对比的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入选时以及6个月后的口腔卫生知识得分比较。入选时,两组的口腔卫生知识得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的口腔卫生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入院时,且健康组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6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80.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4-0374-01

【关键词】 口腔保健;知识;学生

克拉玛依市位于中国西部边陲,是在1958年发现克拉玛依大油田后成立的。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地级市,下设克拉玛依、白碱滩、乌尔禾、独山子4个区。全市总人口25.4万,汉族人口为19.0万,少数民族人口为6.4万。维吾尔族为主要少数民族。每个区均设有数量不等的民族中小学校。

龋病是学生常见病之一。中小学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是评价学校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创建全国牙病防治先进区和落实《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克拉玛依市各辖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笔者于2005年9月16日至23日进行了此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克拉玛依市每个区抽取1所民族小学和1所汉族小学(由于乌尔禾区只有1所小学,学生主要为蒙古族和汉族且总人数不足300人,在抽样时予以剔除)。共抽取6所小学,收回问卷3 792份,有效问卷3 309份。其中维吾尔族学生963名,汉族学生2 346名;男生1 671名,女生1 638名。

1.2 方法 使用全国统一的《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问卷》,共计10题。该问卷由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办公室制定,供全国各地使用[1]。维吾尔族学生则使用译成维文的《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人员为各调查学校校医,调查前均经统一培训,特别要求调查人员在调查时不得向调查对象提供标准答案。

1.3 统计分析 知晓是指答对《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问卷》任意9题或10题全部答对;知晓率=知晓学生人数调查有效学生人数×100%[2]。规划目标[2]指《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规定的城市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

2 结果

2.1 不同辖区学生知晓率比较 3个辖区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不同,从低到高依次为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3,P<0.01)。见表1。

2.2 不同民族学生知晓率比较 维吾尔族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显著低于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44.2,P<0.01)。见表2。

2.3 不同性别学生知晓率比较 男生和女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P>0.05),见表3。

3 讨论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7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06~2009级在校本科生600人进行调查,收回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54份。其中,男生233人,占42.06%,女生321人,占57.94%;城市163人,占29.42%,农村391人,占70.58%;年龄18~24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学生的一般情况;②刷牙次数、时间、方法,牙刷、牙膏类型,是否喜吃甜食等;③龋齿防治知识知晓情况;④口腔卫生保健态度。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自行填写调查问卷,当场发卷并收回。

1.2.2口腔科检查及诊断标准

对调查的每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按照1997年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3]。诊断标准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中龋齿的诊断标准。

1.2.3指导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宣教

①利用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每年大学新生健康教育课增加了口腔保健的内容;②在校园网上加强口腔健康行为的指导,在校医院网站上开辟口腔病防治专栏,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随时解答,并予以健康指导;③对每位就诊的同学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并要求其向同寝室的同学传授并监督;④通过板报宣传,张贴宣传海报,造出宣传态势,提高宣教效果。

1.2.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地区及性别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1显示,本次调查大学生龋齿检出率为46.39%;城市学生龋齿检出率为53.99%,高于农村学生的4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61,p<0.05);女大学生龋齿检出率为52.34%,高于男大学生的3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2,p<0.01)。大学生龋齿充填率为35.19%;城市学生龋齿充填率高于农村学生(χ2=9.493,p<0.05)。

2.2各年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2显示,4个年级间龋齿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0,p<0.05);一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低,其次是二年级,三、四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高,各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5,p<0.05)。

2.3对龋病的认识

有54.87%的学生不能较全面的回答龋齿的发生原因,其中86.84%为低年级学生。有8.12%的学生认为龋齿是由缺钙所致;4.87%的学生认为是由口腔炎症所致;47.11%的学生认为是口腔卫生差引起细菌产酸所致;13.00%的学生认为由遗传因素决定。对于龋齿是否引起心脏、肾、关节等主要器官疾病,88.27%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其中低年级学生占88.96%。

2.4对刷牙的认识

被调查者中,99.28%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龋齿作用;70.22%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口臭作用;79.2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保持牙齿洁白作用;51.4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治疗口腔炎症作用;15.16%的学生认为使用牙线与刷牙同等重要,仅有12.09%的学生使用过牙线,71.84%的学生不知什么是牙线。其中高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85.2%)高于低年级的学生(65.4%)。

2.5刷牙的次数和方法

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学生有347人,占62.64%(高年级占41.23%,低年级占21.41%);1.26%的学生偶尔刷牙;36.10%的学生每天刷牙1次,其中有89.00%为早晨刷牙,11.00%为睡前刷牙。48.38%采用竖式刷牙法,48.92%采用横刷法。刷牙每次持续3min以上者仅占11.19%,有24.01%的学生少于1min,用餐后即刷牙仅占7.40%。35.74%的学生非常喜欢吃甜食,其中女生占70.70%。仅有10.46%的学生能够在吃甜食后立即漱口或刷牙。

2.6牙膏、牙刷的选择及牙刷使用时间

本次调查中,有31.23%的学生选择含氟牙膏,48.01%的学生选择保健牙刷。在牙刷使用时间上,40.61%的学生使用3个月左右,26.53%的学生使用半年或半年以上。各年级中,含氟牙膏、保健牙刷的选择率、3个月左右更换牙刷率3项指标均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半年以上更换牙刷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

3讨论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8

【关键词】 口腔卫生;龋齿;因素分析,统计学;健康知识,态度,实 践;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61.5 R 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00-9817(2007)07-0588-02

Oral Health Condi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Freshmen in a Medica l University/WANG Hai-lin*, SUN Ying, TAO Fang-biao.* Department o f Oral Medicine,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230032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ral health and the 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in freshmen of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or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Dental caries and periodont al diseases were a ssessed strictly by national survey table of dental caries and periodontal disea ses for 2 557 school student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carie s was 39.7%, the a verage decayed was 1.51, caries activity teeth accounted for 39.0%, the c aries missing teeth accounted for 3.7%, caries filled teeth accounted for 9.7%. Materia alba average zones were 2.07±0.92, the incidence was 85.2%. Dental calculus average zones were 2.24±0.75, and the incidence was 81.2%. Gingivitis average zones we re 2.72±0.92, and the incidence was 78.4%. The students had poor knowledge abou tdental carie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s or oral health care. Conclusion The prev alence of carie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 is high and the treatment percentage wa s lower in those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oral health care b ehaviors in freshmen.

【Key words】 Oral hygiene;Dental caries;Factor analysis;Statis tical;Health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Students,medical

监测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为制订口腔保健教育规划提供 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组织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部分医务人员为新入学的2 557名 大学生进行了口腔健康检查,同时对口腔卫生习惯、卫生知识及口腔预防保健意识等进行了 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9月某医科大学新入学学生2 557名,年龄16~25岁,平均 年龄(18.88±2.73)岁。其中男生1 370名,女生1 187名;农村学生1 433名,城镇学生500 名,城市学生624名。

1.2 方法 口腔检查依据WHO推荐的龋病检查标准评价龋齿状况[1] ;软垢、牙石及牙龈炎评价参照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2],检查记 录6个指定牙面,即右上第一磨牙(16)、右上中切牙(11)、左上第一磨牙(26)、左下 中切牙(31)的颊面或唇面、下颌左侧第一磨牙(36)和右侧第一磨牙(46)的舌侧。

参考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18岁组口腔调查问卷进行调整与修改[2] 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2)口腔卫生习惯;(3)口腔卫生知识 ;(4)口腔卫生预防保健意识。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填写、回收。

1.3 质量控制 参加调查的人员均为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执业医师。调查前经 过学习与培训,使用统一器械和染色剂,进行交叉重复试验检验,符合规定后,正式进行调 查。调查结束后,随机抽取5%的受检者进行复查,结果相关系数达0.85。

1.4 统计方法 各项数据由专人负责输入,采取双录入方法。数据经SPSS 1 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新生龋患情况 由表1可见,在2 557名受检者中,检出龋病者1 00 0人,因龋失牙者95人,补牙者249人,龋失补总计1 016人,患龋率为39.7%。男生患龋率低 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龋齿3 236颗,因龋失牙148颗,补牙483颗,龋失补牙总 数3 867颗。表2的结果显示,2 557名大学生龋均为1.51,男生龋均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患龋者龋均为3.81。

2.2 大学新生牙周疾病患病情况 软垢检出率为85.2%,平均区段(2.07±0 .08)个;牙石检出率为81.2%,平均区段(2.24±0.75)个;牙龈炎检出率为78.4%,平 均区段(2.72±0.92)个。由表3可见,牙石、牙龈炎检出率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软 垢检出率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生龋齿充填治疗情况比较 表4显示,被调查 患龋大学生中,龋齿充填治疗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镇和城市学生龋齿充 填治疗率高于农村,3组学生龋齿充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齿是否得到充填治疗在父母 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患龋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将性别、是否经常吃零食、是否睡前刷牙、是 否睡前进食、是否定期检查、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与是否患龋齿进行单因素χ 2检验,结果显示,是否定期检查、父亲文化程度、是否睡前进食在龋齿发病上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31,8.490和1.978,P值分别为0.104,0.075和0 .160)。将患龋与否作为因变量,将性别、经常吃零食、睡前刷牙、母亲文化程度作为自变 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Forward法)分析,结果表明,女性、经常吃零食、睡前不 刷牙是大学生龋病的危险因素,见表5。

2.5 学生的口腔卫生知识及预防保健意识 口腔卫生知识共14题,答对一题 评1分,答错评0分,平均得分(10.12±1.66)分。经Pearson相关分析,口腔卫生知识得分与 龋齿补牙数、软垢、牙石、牙龈炎牙数无统计学相关性(r值分别为0.009,0.010, 0.008,0.012,0.008和0.028,P值均>0.05)。结果还表明,入学新生对多吃甜食 易患龋、刷 牙可预防龋齿发生等基本常识有所了解,24.5%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其牙龈出 血的倾向与正确刷牙方法成明显的负相关。入学新生获取口腔卫生知识的主要途径有:相关 书籍的占63.8%,新闻媒体(报纸、电视广告)的占27.8%,医务人员宣教的占8.4%。对专 业性较强的知识,如窝沟封闭防龋,全口洁治术防牙周疾病等,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某医科大学新生患龋率为39.7%,龋均为1.51,略低于2000年安徽省学生体 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3],也低于全国同一年龄段人群检测结果[4]。男生 患龋率和龋均明显低于女生。可能由于女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较好,食用致龋食物较多, 而生长发育时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口腔保健宣教还不够普及,没有口腔预防保健意识, 导致女生龋患明显偏高[5]。因此,现阶段龋病治疗仍是口腔医生的工作重点之一 。

结果还显示,软垢、牙石、牙龈炎检出率和平均区段均高于全国同年龄组[4]。提 示应对安徽省大中小学生加强口腔卫生宣教,普及口腔卫生知识。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 方法,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

调查发现,龋齿充填治疗率(23.1%)远低于陈德风[6]2002年的调查结果,且龋 齿充填治疗在性别和城乡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女生充填治疗高于男生;城镇治 疗率高于农村。调查还发现龋病充填治疗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有关,说明龋齿充填治疗与家庭 成员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状况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保健的需求也在增 加,这就要求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要加大口腔卫生事业的投入,合理分配口腔医学 资源,使口腔疾病得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不仅与口腔健康和全身健 康有密切关系,还体现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7]。

龋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母亲不同文化程度在龋齿发病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Okada 等[8]的实验性研究表明,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可直接影响其子女的口腔健康状况 , 或通过耳濡目染,影响子女的口腔健康行为而间接影响子女的口腔健康状况。家长的行为对 子女存在持续的潜在影响。家长的健康观念、受教育程度可以影响子女的口腔卫生习惯。因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生活模式,可能是导致此次调查父亲文化程度在龋齿发病上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的原因之一。家长的口腔卫生行为与子女的龋指数呈直接负相关[9]。调 查结果证实,经常吃零食这一不良习惯是龋齿的好发诱因,而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有效 地预防龋病。

(致谢:感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江崇英老师,感谢公共卫生学院的苏虹 、王静老师在研究的实施、数据分析中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4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Basic methods.4th ed,Geneva ,WHO,1997:1-21.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68-413.

[3] 安徽省教育厅体卫艺处.2000年安徽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资料汇编.合肥: 安徽省教育厅,2002:43-49.

[4]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 99:92-360.

[5] 庄润涛,罗京群.北京交通大学2002级新生口腔健康调查报告.北京口腔医学,2003 ,11(4):218-219.

[6] 陈德风.850名新入学大学生口腔常见疾病状况调查.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 :818-819.

[7] 李刚.临床口腔预防医学.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出版,2000:222-268.

[8] OKADA M,KAWAMURA M.Influence of parents' oral health behaviour on oral he alth status of their school children:An exploratory study employing a causal mod eling technique.Int J Paediatr Dent,2002,12:101-108.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9

【摘要】 目的:对口腔门诊患者基本口腔保健知识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普及口腔保健知识提供借鉴。方法:2008年1月1日―2010年月12月31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口腔患者 ,共15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再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150例患者中,平均得分为(63.45±11.53)分。 男性患者平均得分为(60.55±10.65)分,女性患者平均得分为(62.89±11.08)分,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过大学教育的患者平均得分为(78.66±13.54)分,未受过大学教育的患者平均得分为(71.05±11.22)分,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患者基础口腔保健知识欠理想,男女无差别,但教育对口腔保健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着重加强低文化水平患者的口腔基本保健知识的普及,为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作贡献。

【关键词】 口腔门诊患者;口腔保健;口腔疾病;知识调查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牙齿健康是指牙齿、牙周组织、口腔相邻部分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异常。 并制订出口腔健康标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疼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口腔健康是指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全的口腔功能及没有口腔疾病。 本研究选取 2008 年 1 月 1日―2010 年月 12 月 31 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口腔患者150 例 ,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再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拟为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作贡献。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8 年 1 月 1 日―2010 年月 12 月 31 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口腔患者 150 例, 其中男性患者为 90 例,女性患者为60 例, 年龄 18~66 岁, 平均年龄为 (32.55±10.55)岁,大学或以上学历患者 65 例,其他 85 例。1.2  试验方法

对 150 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再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15.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取 P=0.05 为检验标准,当 P<0.05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150 例患者中,平均得分为(63.45±11.53)分。 男性患者平均得分为 (60.55±10.65) 分, 女性患者平均得分为(62.89±11.08)分,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过大学教育的患者平均得分为(78.66±13.54)分,未受过大学教育的患者平均得分为(71.05±11.22)分,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1。

表1. 不同性别患者得分情况统计结果

注:两组比较,P>0.05。

表 2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得分情况统计结果

注:两组比较,P<0.05。3  讨论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10

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龋病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3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生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儿童乳牙患龋率已达很高水平,卫生部和全国牙防组2005年报告5岁组城市儿童乳牙患龋率是61.9%。2006年程睿波等[3]调查沈阳市儿童患龋率3岁组为48.43%,龋均2.00。要想从根本上降低乳牙患龋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和WHO在“2010年5~6岁儿童90%无龋”的目标,就必须在孕妇和婴幼儿阶段(0~3岁)采取干预措施[4]。此次对3岁组散居儿童龋病防治干预前后对比,患龋人数、治疗人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龋均也明显降低,说明散居儿童防治龋病措施,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防龋效果显著,儿童口腔保健意识以及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儿童口腔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乳牙的发育从母亲怀孕第4~5周开始,乳牙的硬组织是在胚胎时期形成,母亲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胚胎时期乳牙的发育,关系到孩子出生后乳牙的健康。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致龋菌存在母婴传播,因此儿童防龋干预应从母亲孕期开始,良好的口腔卫生、合理的膳食,会促进儿童乳牙矿化,减少母婴传播机会,降低儿童患龋率。

本院儿保负责辖区0~6岁散居儿童系统管理,因3岁以上儿童已大部分入托,婴幼儿是本院工作的重点,而人的一生口腔保健的基础在婴幼儿期,即防龋关键期。此时疾病、营养偏差会使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钙含量不足,会导致牙齿发育缺陷,抗龋能力降低。因此把儿童防治龋病措施贯穿儿童系统管理的始终。通过儿童来院健康检查,开展对儿童口腔保健个体化指导及对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健康促进,提高家长自身口腔健康水平和关爱儿童牙齿健康的意识和责任。在提倡良好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营养的同时,重点宣传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因为致病菌的滞留和菌斑的形成是龋病发生的条件,而正确刷牙不仅可以机械性去除菌斑和软垢,还可以按摩牙龈,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上皮角化程度,增进牙周健康,预防龋齿的发生[5]。指导家长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竖刷法刷牙,用含氟牙膏,对抗牙面酸解,干扰菌斑形成,促进牙面重新矿物质化。

此次调查,患龋儿童治疗比例从2003年8.93%至2008年62.16%有了较大幅度上升,但还有近四成未接受治疗。乳牙龋齿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治疗目的是为了终止病变的发展,保证乳牙处于正常的功能状态至替牙期。儿童年龄小,常因紧张和畏惧而不愿接受治疗或拒绝治疗,还有个别家长认为“乳牙能换,不用治”,加之口腔治疗费用较高,造成口腔治疗比例不高,因此还应大力宣传教育,增强家长的认识,提高治疗率。

散居儿童龋病预防性干预是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强化儿童家长及全社会对儿童口腔保健重要性的认识,帮助监督训练儿童早晚刷牙及饭后漱口,养成口腔卫生好习惯,定期口腔检查,早诊早治乳牙龋。在以后工作中会逐步完善,长期实施。

【参考文献】

[1]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

[2] 杨志龙,吴建妹,朱惠琴,等.氟化泡沫对幼儿园儿童龋齿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8742875.

[3] 程睿波,张晓芳,张颖,等.沈阳市5375名3~6岁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6,15(6):596660.

[4] 寇艳松,张运平,胡丽萍.0~3岁儿童口腔保健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1):3940.

[5] 黄薇,台保军,杜民权,等.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口腔医学研究,2003,19(3):226.

转贴于 【摘要】 目的 检查5年来对散居儿童龋病预防性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3岁散居儿童进行龋病调查,2006年、2008年分别与2003年干预前对比。结果 2006年、2008年散居儿童患龋率与2003年干预前相比都有明显降低(P

【关键词】 龋齿/预防; 龋齿/流行病学; 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 儿童

随着国内卫生事业的发展,口腔保健逐渐被人们重视,儿童龋病预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本院于2003年开始对管辖社区0~6岁散居儿童进行龋病预防性干预,并抽取2006年和2008年3岁组进行效果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在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进行系统管理的3岁散居儿童(总体的95%)。从2003年开始本院对管辖社区内散居儿童,实施龋病防治干预措施,于2006年和2008年对3岁组散居儿童龋病发病情况进行检查,2006年检查133人(男69人,女64人)、2008年检查165人(男86人,女79人),并将检查结果与2003年干预前检查的3岁组儿童143人(男75人,女68人)龋病患病情况进行对比。龋病诊断依据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1],由经口腔专业培训的医生,在光线充足条件下,进行视诊、探诊(一次性口镜、探针)检查。

1.2 防治模式

1.2.1 开展健康教育 对孕妇提供孕期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对家长每年4次以上进行个体化0~6岁口腔保健知识教育,内容有乳牙特点;乳牙龋病的病因、危害、防治、检诊;口腔不良习惯的危害与纠正;乳牙外伤处理;有效的刷牙方法;食物对牙齿健康影响及儿童合理饮食等。发放口腔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单,宣教普及率95.0%以上。

1.2.2 预防性干预指导 儿童在婴儿期2个月1次、幼儿期3个月1次、学龄前期1年1次体检的同时,均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检查及个体化指导,如发现儿童患龋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及乳磨牙存在深窝沟时,及时通知家长,嘱其到口腔儿科进行治疗或窝沟封闭,并电话回访,掌握治疗情况。

胎儿期:孕妇注意口腔卫生,饮食合理,妊娠后期补钙和维生素D。婴儿期:提倡母乳喂养,科学添加辅食,防治佝偻病。小儿出牙后,每次哺乳结束再喂一二匙水,母亲每日早晚2次用洁净纱布或指套牙刷清洁牙面。

幼儿期:每餐后漱口,少吃甜食,2岁以后,指导儿童开展刷牙训练,晚间睡前刷牙,刷牙方法由家长监督帮助,使用儿童牙刷和儿童含氟牙膏。学龄前期:坚持每日早晚刷牙,儿童牙刷每季度换1次(牙刷变形及时更换),饮食多样化,不吃零食,培养口腔健康意识。

2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