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十篇

时间:2023-07-28 17:50:03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篇1

反思是指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批判地审视和分析自我对化学,对学生学习化学的规律,对化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对经验的认识,发展自我专业水平,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反思不能只停留在对教学实践行为、教学经验的反省,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教学实践经验活动。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不仅要对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目的、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内容进行反思,还要在设计前、设计中、设计后,实施后进行多层次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和重组,对教学模式进行重新构建,对教学的组织形式再编排,对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改造重构的过程,是教学设计更加优化的过程,也是实现教学设计创新的过程。它能更加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增大教学效益,还能促使教师从“经验性”教学走向“合理性”教学。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示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要转变。教学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获取知识本身和知识价值的真正理解。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的“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1 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家庭、学生个性、兴趣、爱好,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变化发展进行反思,教师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够被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教学中才能取得实效,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教师就取得了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尊重,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前的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2 教学中反思

师生在校时间的80%是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度过的。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师在教学教程中,面对超出教学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捕捉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按照新课程的预设目标,以变应变,对症下药,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期生成超出课堂预设的教学效果,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潜能,都可以发展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教育的作用就是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反思解题思路的程序性,反思解题过程的条理性,反思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反思解题结果的规范性。

3 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也是一个学习者、发展者,与学生一起成长。教师要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从事一些与自己的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强化内功,提升素质。教师要具有探讨问题的意识,注意收集资料,善于发现和反思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勤总结,总结自己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教师通过研究、实践和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经和办法,才能不断提高解决复杂教育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匪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篇2

关键词: 反思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 实训项目 《蒙台梭利教育》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基本理念和专业能力中均提出对教师反思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1],反思型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职前幼儿教师教育作为反思型幼儿教师培养的初始阶段,应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实训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对学生在“真实场景”下模拟从事未来职业情景的重要途径。实训质量取决于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为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用型能力,使其符合当前社会及职业发展的要求,笔者以《蒙台梭利教育》实训课程为例,开展基于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训项目设计的研究,对实训项目的设计思路、内容体系、实施方案及考核等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实训项目的设计思路

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设计,主要以培养符合专业人才及未来职业素养要求的反思能力为课程目标,探索和挖掘反思能力内涵、需要反思的内容、结构等,再以此为框架,结合实训课程的核心内容,设计适合专业实训的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项目。就《蒙台梭利教育》课程而言,其设计思路具体包括:第一,明确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反思能力的要求,明确“反思能力”这一目标的界定。第二,结合《蒙台梭利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对照反思能力培养的目标,进行典型实训项目的梳理,并确定各实训项目对应培养的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等。根据具体的实训项目主题、目标等,规范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人员等硬件,并制定符合专业班级特点的实训项目进度与要求。

二、实训项目的内容体系

笔者通过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在对一线蒙台梭利幼儿教师的走访调查中,发现蒙台梭利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反思能力: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反思,对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反思,对蒙台梭利教育经验的反思等。笔者将本课程反思能力的目标,具体化为:培养学生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及儿童成长发展理论的反思,对自身或其他蒙台梭利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及儿童学习实践的反思,对自身或其他蒙台梭利教师教育教学经验及儿童学习经验的反思等。对照本实训课程的反思能力培养目标,结合核心课程内容,笔者构建出以下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内容体系。

表1 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训项目内容与其课程核心内容对照表

由上表1可以看出,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蒙台梭利教育》课程实训项目主要包括:1.蒙台梭利人生历程的回顾与启示;2.国内外教育家的教育观与蒙台梭利教育观、儿童观、教师观、家庭教育等的比较;3.蒙台梭利教师素养要求及自身反思与发展规划;4.蒙台梭利教育过程中儿童观察与评价实操及反思;5.蒙台梭利教育过程中班级管理、家长工作实操及反思,6.蒙台梭利教育活动设计(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主题、整合教育)、实操及反思等。其中第1、2项实训项目主要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及儿童学习理论的反思,第6项实训项目是对蒙台梭利教学实践的反思,第3、4、5项是对蒙台梭利教育教学经验及儿童学习经验的反思。

三、实训项目的实施方案的设计

在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反思能力”的内涵,构建出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训内容体系后,要逐项对每个实训项目主题设计实施方案,包括实训时间、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人员、实训步骤、实训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在实训项目实施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以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发展为中心的原则。即实训项目的主题、内容、要求、步骤等均需围绕“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进行。以此为中心,指导具体实训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如实训步骤与要求要转变传统的“听—看—做”的实训模式,注重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形成“听”理念、理论、讲解—质疑—“观摩”教师示范、操作—内化理解—“实操”体验—对比、“交流”得失—成长的新实训模式。

第二,多元资源整合的原则。即在实训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整合校内外各项有助于学生反思能力发展的课程资源,包括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指导人员、实训辅助人员等,特别是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情景模拟训练场的效用,积极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全真场域”参与实训的机会;高效利用课上实训时间,通过QQ、邮箱、博客等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开展辅导;切实激发学生个体及小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潜能。

第三,可行性原则。即在设计实训项目方案时,要注意符合学生学习风格的特点,切实调整好实训时间、校内外实训资源、实训内容与要求等与学生、实训教师、学校、校外实训基地之间等实际矛盾。

四、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参与实训项目的考核,是验证实训目标及效果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励和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蒙台梭利教育》实训课程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及群体在实训过程中和实训结束后的成长与发展,在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后,均融入个体反思评价、小组反思评议、教师评议等多元主体参与实训考核,充分发挥参训学生在蒙台梭利教学体验过程中对自身学习及教学等的反思能力。此外通过《实训项目报告册》及学后感等多种途径督促学生及时进行实训后的反思与记录,进而完整地记录自身的进步与成长,最终实现培养反思型蒙台梭利幼儿教师的目标。

反思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及未来就业影响巨大,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经验进行分析、整合,对提高其有效学习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克服学习障碍及自身专业发展桎梏,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职前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有助于促使其积极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教学背后的得与失,提高反思的有效性,有助于提升未来从事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力和敏感力[2]。关于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56.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篇3

0引言

在高校课改的大环境下,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程序设计课因为其具有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特点更是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再通过反思结果进一步改进及推动教学是提高程序设计课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1反思教学法及其特点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的教师教育与教学研究中受到关注的概念,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种反思过程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该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对教学情境进行感知,又要对自身认知过程进行反思。反思性教学实际上体现了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图1:教学反思的循环过程

反思性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的教学,而是教学主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

(2)反思性教学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

(3)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道德感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责任感,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反思性教学既注意教师教学的技术问题,又把教学伦理与道德问题摆上重要日程。

2高校程序设计课的反思式教学

在反思式的程序设计教学中,要求教师将过去更多关注的是程序设计知识的传授而很少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思维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发挥和自主能力的培养转变为着重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上来。要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要关注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和练习,更要具备自我发燕尾服的动力和能力,通过实践与反思的不断循环,最终达到专业化素质的水平。

程序设计课进行反思教学一般经过三个阶段:

(1)课前反思,即备课时的反思,教师在备新课时更多地考虑学生掌握有多少程序设计知识的实际情况,不断对旧课进行反思,特别是在导入新课时,要精心设置教学情况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思考引入深处,为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一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展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不是很高;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一个班的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精心设计课堂,启发每个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有效地参与课堂。

(3)课后反思,教授完毕根据学生学习反应及教学效果特别是对学生上机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反思自己教学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要注意的环节,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的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以期后面的授课中进行改善。

除此之外,程序设计教师还可以根据以下反思教学法策略进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相互听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程序设计的年轻教师可以听资深教师的课借鉴其身上宝贵的授课经验,包括有效的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等。或邀请别的教师来听自己的课,评估自己的课堂教学,课后互相交流,反思一些教学细节,探讨改进措施。

(2)反思日志,教师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可适当抽时间记下教学体会,总结当日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外和不足,并对其进行分析对并以改进运用于下次的教学中。

(3)信息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敏锐地提取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馈,并对之进行调查研究反思。也可定期从学生那里取得反馈信息,从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得到真实的反馈信息就需要教师平时与学生坦诚相待,互相尊重,建立民主融洽的教学环境。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篇4

    一、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学生的反思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两方面:第一,应试教育在人们的思想中仍然根深蒂固,物理实验课的评价方式不利于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形成。物理实验课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实验的探究性,会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所以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在的物理教学中,实验课常常被上成说实验,或者是演示实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初三的理化生实验操作,占30分,由自己的教师为其打分,一般升学有望的学生成绩高些,而不管实际做的怎样。这样为提高升学率,而进行的功利性评价不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第二,教师的无奈。首先,物理课的课时数比较少,初二物理一周是两节课,而初三物理最多也不超过四节,做实验不如教师讲学生听进度要快一些,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物理反思能力的形成的;其次,没有专任的物理实验教师,都是谁教谁领着学生去做,包括仪器的准备、仪器的修理都需要教师的准备,尽管知道实验对学生各种能力包括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但有时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二、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在实验探究的各个阶段,如果不加以反思,就不会学习得很深入,更不会真正地“学会学习”,所以要在实验探究的各个阶段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对学生进行反思的训练,所以在科学探究中,到底应该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学生都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在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训练学生每一步做完以后,应进行有计划的反思引导。

    1.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中的反思。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让学生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可做以下反思:能否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自己头脑中总是想着所见到的现象与物理学有关吗?能从中提出什么问题吗?能用书面或口头准确地表述这些问题吗?提出问题也就是培养学生凡事问个“为什么”,那么要想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就需要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中的反思。实验设计是做实验的依据,没有好的实验设计也就不能顺利地做好实验,做实验时也就没有了方向。但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学生在设计实验的时候没有思路,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实验设计的前后没有反思的习惯,不注意总结规律而造成的。学生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对实验设计的思路进行反思,对设计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反思,对实验步骤进行反思,对实验的记录和观察数据进行反思,并注意总结设计规律。①对实验设计思路的反思。就是说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怎样想到这一思路的。首先要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然后根据所确定的实验原理确定需要测量的量,接着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再根据所设计的步骤去选择所使用的实验器材。比如:测一个小石块的密度,确定了原理ρ=m/v后,明确需要测得的量为小石块的质量m和体积v,可以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小石块的重力,求出它的质量,再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小石块将小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测出其示数,然后用浮力原理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最后用密度公式求解。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是否还有其它的测质量和体积的方法。②对实验设计中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反思。在物理实验的设计中要想确定思路,有时还要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比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要想使学生会熟练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教师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将这些方法不断地加以提示,还要靠学生在物理实验的设计过程中不断地自己去领悟、吸收和运用,因此,当实验设计完成后应引导学生做如下的反思:在实验设计中运用了哪些物理研究方法?它们是如何运用的?这样的研究方法以前在哪些地方用过?③对如何得出实验结论的反思。在物理实验的设计中,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反思在实验中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论的,也就是反思实验设计和记录的数据,比如,在焦耳定律的探究中,怎样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呢?这就牵涉到了实验现象的问题。在课本中很巧妙地通过煤油吸收热量,再通过温度计的示数来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所放出的热量的多少。再比如,在研究电磁铁时,我们通过电磁铁所能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判断其磁性的强弱,而不是凭空地无原则地去判断。也可进一步地让学生反思一下这里用到了什么研究方法。④对实验步骤设计的的反思。把前面的三步考虑好以后就要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了,当实验步骤设计好以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设计的步骤合理吗?实验操作可行吗?在做实验时需要先做哪一步?比如:前面的测小石块密度的实验,在测量的过程中,到底是先测质量呢?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也就是说,当步骤设计好后,要反思一下步骤的合理性,包括测量的先后顺序,实验的可行性等问题。

    3.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中的反思。实验过程既是观察实验现象,提高观察能力的过程,也是检验设计的实验步骤是否合理的过程,又是验证猜想是否合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①在实验操作开始前,可反思以下内容:实验设计合理吗?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在实验中需要观察哪些现象?还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是否已经阅读了仪器说明书?②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反思:所选择的器材合理吗?实验操作合理吗?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设计时所预想的现象一样吗?还有哪些现象是没想到的?在实验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问题,有了问题,小组的同学之间是否相互解答,相互提示?比如: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时,有的学生选用了15V的量程,显然是不合理的,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学生就会对这一问题引起注意。比如光学方面的平面镜成像实验,有的学生就提出平面镜如果放倾斜了,这个实验为什么不会成功。③在实验操作完成后,应反思:这次实验成功吗?所记录的数据正确吗?实验中的现象合理吗?实验设计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整个实验过程安全吗?在实验中有哪些地方是在设计实验时没有想到的?出现了哪些没有预想到的现象?

    4.在分析、论证和评估中的反思。在实验数据的分析过程中主要反思以下内容: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实验结论的?进行了怎样的推理过程?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发现了哪些新问题?实验设计方案可以做哪些改进?能从实验中得到哪些教训?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篇5

一、在教学中,认清学生和教师的

角色

教学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教师要摆正角色正确引导学生,不要把学生当成容器强行灌输,进行填鸭式教学.一个教师即使你知识如何渊博,也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不能改填鸭式教学为全方位放权,把课堂的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去当观众,沦为放羊式教学.初中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若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最终会导致课堂混乱,学生收获少,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所以教师一定要摆正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转变成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近科学,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学会观察、实验的学习方法.教师要能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突发的疑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教案,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认真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

实效性

1.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备课

要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认真备课是关键.(1)必须吃透课程标准、熟读教材、充分了解学生.(2)要考虑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学法指导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

2.栩栩如生的新课导入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起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要能省时高效,能促使学生情绪的高涨,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进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有趣的故事、新奇直观的课堂实验、科学家简介、物理学史故事、歌曲、谜语、经典题的练习以及复习已学相关知识等作为新授课的引言,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3.课堂提问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精心构思和设计问题,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宽度和深度.对难度较大问题的设置,解决时采取铺垫递进式,先易后难,保持学生活跃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到新知识.

4.及时反馈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反馈是解决学生目标达成障碍,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根据每节物理新授课特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来提供测试材料,组织测试.许多教师非常注重课堂练习,将本节的知识内容渗透到练习题中,对本节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教会学生怎样应用.这种有目的、有意识、有反馈的有效学习,能使学生在尝试性学习过程中积累顿悟的经验,增强个体认知能力,以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

三、注重探究教学

物理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但探究教学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形式,如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独立探究学习相结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教学,明确探究的主题,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的探究问题.

四、重视课后反思

首先是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使师生沟通更加有效,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

其次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剖析,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从而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篇6

一、 反思性教学设计的内涵

反思性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反思性教学与教学设计两种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思维模式。反思性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学主体根据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以及评价等环节进行详细地计划和设计,预先制定出一个教与学的系统方案,并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此方案不断进行反思、完善和提高,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终极目标。

二、 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设计的特征

1. 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和多变性

生成性和多变性是课堂教学的特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的交际性本质和当前信息交流的便捷化以及文化的融合都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更多的变化性。随着信息化的提高,学生通过报纸、电影或新闻媒体对英语语言或文化的某一方面的了解可能会超出老师的知识储备;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可能会出现中西方文化碰撞和冲突的问题。这样,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就变成了师生在不同的时空里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演绎的一个生成性过程。

2. 教学效果的多维性

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才是最佳教学效果,这一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是知识本身,有人认为是技能和方法,有人认为是情感态度,还有人认为是思维方式。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交际性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但并非唯一功能。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以上几个方面都应该是英语教学所达到的效果和目标,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侧重点不同,或者说,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出现显性影响。例如,对于纯知识性的学习效果,学生会即时感受到,但对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在学生走向社会若干年之后才会显现。

3. 教学设计内容的多样性

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教学设计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前面已经提到,在单纯的知识层面,对英语的教学实践必须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展开。因此,教学内容设计也必须紧紧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在更高层次上,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英美文化、情感态度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或者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当中,或者作为专题来讲授,但毫无疑问的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上述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已经不可或缺。

三、 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设计策略

1. 前反思教学设计阶段

前反思教学设计阶段主要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及教案进行设计和优化。现结合人教版《Good Friends》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朋友”,涉及好朋友的涵义,以及对朋友和友谊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掌握相关词汇、句型等。在warming up部分,通过问题的引导完成学生对“好朋友”的品质的描述,引入正文。 Listening部分则是关于朋友之间产生矛盾的对话。设计的目的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听力,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Speaking部分则是几个朋友在谈论自己的爱好,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掌握有关兴趣爱好的表达方式。 Reading部分则主要是培养掌握新的词汇、句型和阅读技巧。 Language Study主要涉及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交际中的运用。可以看出,本单元包含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对能力的训练和要求也非常清晰。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设计一个具有完整性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前反思设计阶段的教学设计是一种理想状态,而教学过程的非完全可控性决定了最初的设计必然有不足之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临时反思并做出决策,这就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在本单元实施口语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有些同学不能投入到口语练习任务当中或不敢开口的情况。教师应根据这一情况迅速做出调整,并采取小组合作或者“一帮一”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训练当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思具有突发性特征,教师应具备快速判断和反映的能力,这一点尤为重要。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篇7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中地理;课堂魅力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在于有效教学,只有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而有效课堂也是赢得学生青睐、保持课堂教学魅力的关键。为此,教师要紧紧抓住教学的有效性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学模式。下面就此谈谈几个相关要求。

一、创新教学设计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设计,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设计呢?首先,《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设计的指导性文件,是地理教学的框架与依据,教师只有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并按照要求去构思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设计不走偏,不做无用功。目前,很多教师眼中只有教材,围绕教学开展所有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种缺乏整体思维的片面行为。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将教学与教材结合起来,把握教学与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文字、图像与训练等有机结合,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进行地理思维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同时,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多设计一些能够激发与吸引学生兴趣的活动与素材,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学习地理知识。

二、明确目的任务

高中地理教学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教学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等情况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同时,教学目标与任务设计要具体化、明确化,在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要非常明确。比如,可以通过地图与部分数据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获取信息的能力等技能任务,这个任务提出了就要可行,不能泛泛而谈。

三、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强烈的兴趣,学生才能够快乐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才能够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爱上地理课堂。目前,不少教师只是在课堂导入过程中重视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在教学中对兴趣的引导是乏力的。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对课堂导入进行趣味化的设计,更要把兴趣的引导深入到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来。同时,教师还要学会把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来做,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热情,能够对所有新的地理问题都能够去主动探究,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要善于设计各种新的问题去激发叙事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乐趣。例如,在地理教学中引入时事新闻,生活实例,各种谚语、漫画等,这些内容要长期坚持去做,学生一定会逐步爱上地理科目,有了兴趣,地理的魅力与效益就会逐步提高。

四、做好巩固练习

有效的教学不仅仅依靠课堂45分钟,有效的课堂与课后练习题是有效教学的保障,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教学内容落实情况的检测,通过联系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巩固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来精心设计练习题,防止一些机械的、重复的试题。同时,练习题一方面要使得课程标准得以落实,另一方面要适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要求与学生情况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有时候为了达到这一点需要给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一步。另外,练习题的设计要精挑细选,数量与层次要适度,狠抓地理基础知识与原理的学习,让学生的知识从感性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鼓励教学反思

目前,有效教学与魅力课堂的打造还处于探索与锤炼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所以这里强调“反思”两个字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不断进行反思,不断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学生掌握的效果如何?为什么学生不够积极?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真如我看到的那样吗?我如何去解决这种问题?”等等,不断反思的教师一定能够在短期内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也会快速赢得学生的青睐。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形成课后与课堂反思的习惯,给予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与要求,让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去反思,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去互动,让学生互相帮助,寻找问题、激发问题,促进学生互助反思等等,一个学会反思的学生,地理学习效果是不会差的。

总之,高中地理课堂的效益与魅力是相辅相成的,高效益的课堂能够赢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产生魅力。有魅力的课堂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进而也能够促进效益的提升,我们教师有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去提升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梁亮峰,高中地理课程有效教学刍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2).

作者简介: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篇8

关键词 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26-02

现代教育提倡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教学的效率要保持在一定的空间与平均水准以上。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需要不断地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反思。但是,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低效现象,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观念陈旧,既使有新教材,还是按以前的教学方式去教;教师缺乏创新性;只是关注教师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教师反思少或者不反思。叶澜教授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常反思,他就会成为名师,只有在教学、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老师才能成长,教学质量才能提高。下面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做好反思,笔者谈几点认识。

1 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学习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并不是教师跟着自己的感觉随意进行,而是需要一定的实践为基础,还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有了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教师就会进步更快。由此看来,对有关教育理论的不断学习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之一。就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而言,教师进行反思,要做的就是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深入研究,领会其精神,把这种精神转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特别是研究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对于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2 课前教学设计的反思

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前要进行认真的准备,包括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写教学设计等。教师要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为了使教学更有效,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树立反思观,边反思边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但是,在一般的教学反思时,教师只是停留在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反思,这是一种表面现象。自己的教学反思固然重要,但不能不考虑其他的因素,很少有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背后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与理论支持。反思时过于片面,比如只是简单地就一件事而论,就一种教学方法去反思好不好,该怎么做。没深入研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如果不好,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上的失误不是唯一的,导致方法上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观念上的误导,观念错了就给方法产生错误指向。要多听听专家的教学指导,听听他们的教学经历,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学活动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断反思。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技术能力,让自己的专业成长步伐更快。

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做到全面了解信息技术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什么方法把教学重点突出出来,用什么方法解决难点,根据本年级的学生认识规律与原有基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要注重集体备课,定期参与讨论教学,在集体备课中解决自己的教学疑惑,倾心听取别人的好方法,以运用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中的核心环节,知识的传授都是课堂上传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设计可能与教学生成有一定的不协调之处,要及时调整。

反思教学情境的运用合理性 好的情境能迅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比如,在动画制作内容的学习时,为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动画,让学生观察所看到的两个动画有什么不同。学生认真观看这些动画之后感觉很好奇,问从哪里找来的。时机成熟,告诉他们动画是从网上找的,他们也可以去找,Flas也可以自己动脑动手去做。学生听了都想自己也来做一个,这样,学习欲望被调动起来,接下来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好起来。

反思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达成的程度 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质量好坏要看目标的达成与否。目标既要有知识的目标,也要有体验情感目标,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推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形成。比如,在进行“常见的网络设备”教学时,很多学生对交换机与路由器这两个设备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概念。交换机其实按英文来翻译就是“开关”,可以通过这个设备把电信号转发出去,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而路由器是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是互联网络的枢纽,起到交通警察的作用。路由器能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达到最优化路径。

第二步提出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大家观察一下机房内用的是哪种设备?校园网连接外部的设备是哪一种?看一看家庭用的路由器,它能不能直接接入计算机呢?学生可能无法回答,可以让他们通过研究来解决,也可以带领他们认识学校的各种设备,看一看机房电脑的接入情况,记住设备的外观和形状。这样,前两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交换机可以直接连接电脑,交换机与交换机可以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机房的一个整体,称为局域网;而路由器则可以把校园网与外部连接起来,而且只能由路由器来完成这个任务;路由器还可以与交换机直接连接。最后一个问题也自然解决了,然后让学生做一个实验,本来是好好的机房,电脑都可以上网,把其中一台的网线拔下来连接在路由器上,再看还能上网吗?结果是能。这说明路由器将电脑与局域网连接起来,电脑就可以上网了,所以就很容易理解家里的路由器为什么可以使电脑上网了。

4 信息技术课后反思

在一节课快要结合时,或者在一节课的一个知识点结束时,都要进行总结反思,对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把经验写在教案上,改正不足,以完善教案,使教学法更得体。进行课后反思,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理论联系起来,把教学方法成功或者失败的例子记录下来,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相联系进行合理反思。

对精彩片段与遗憾的地方进行反思 把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好的教学方法或者机智处理的问题记录记来,并对这些精彩部分进行分析。当然,教学难免会有疏漏之处,也对其进行分析改正,并在下次教学中改正。

反思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中心 虽然自己在教学设计时想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使教学效率降低。所以,要及时地关心学生的学习。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发展,也没有进步。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时兆慧.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5).

[2]纪旭英.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电教,2010(1).

[3]卢明各.浅议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J].教书育人,2006(20).

[4]李永胜.为信息技术课插上腾飞的翅膀[J].中小学电教,2011(4).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篇9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充分的精力,但教学的结果却是低效或者无效的。这并不是因为该教师不具备足够的学科知识,也不是因为他缺乏充分的教学准备,而是缺乏有效的对课堂管理的能力。怎样才能避免教学中的低效、无效、负效而变得有效,进而高效呢?本文将从充分的课前准备、科学的时间安排、适时的学法渗透、有效的管理督促、认真的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探索实现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的途径。

1 充分的课前准备

备课这是老生常谈,不想赘述,但我认为在课前准备中应注重三点,一是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媒体资源),用好教材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点。二是要了解学情,这样才能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三是设计适当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目标过高,难以通过教学达到;目标过低,在教学中学生感到没味道。所以,目标的设计要适当,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这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

2 科学的时间安排

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摒弃“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师对新授内容包括各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优化“学讲练”策略是“有效教学”的效益点。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3 适时的学法渗透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有效教学”的着力点。尤其要注重指导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教师树立学生可以学会,每个学生都能学会的观念,帮助学生制订自学方案,解答学生疑难。对于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以课堂作业、来回巡视等手段督促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质疑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4 有效的管理督促

有效管理包括有效的课堂管理、有效的作业管理。

有效的课堂管理,指的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预见和计划,是对教学活动的对象、内容、方法、手段、时间、作用等方面的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有的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意发问,可以随时展开自由讨论,可以采取自己所喜欢的任何一种方式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表面上呈现的是一种现代的教育理念,而实质上是一种放任式的管理。不是真正地尊重学生的个性;这里个性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基础上的,而不是与众不同就是个性,个性的发展也是理性的发展、健康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理性或健康的个性,但对那些表面意义上所谓的个性是要制止并纠正的。事实上,传统的教学管理往往偏重对教师课堂外教学行为的管理,而忽视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管理也即学校管理的主阵地,课堂管理得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率就高。而且我们要清楚,课堂是任何一位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了解的最主要的场所。所以,赢得课堂这一环节才赢得了一切。

有效的作业管理,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数量适当、难度适中与有趣是课内外作业应该遵循的共同的原则,作业布置不应该很随意,更不能发张卷子应付了事。如果能针对学生层次,针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检测实际而主动地设计一些练习,效果肯定比就题论题效果好很多。虽然我们不得不面对期末检测和升学质量或效益的压力,但我们也必须从盲目的“题海战”中摆脱出来,关键在于质而不在于量。所以,我们不妨尝试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切实有效。如:突出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小组合作或练习设计;趣味性练习设计;综合性练习设计;开放——活动性练习设计;差异性练习设计;自主性作业的创造性设计;“亲子共读”练习设计等。这样灵活的练习设计肯定会让学生有针对性、有兴趣,这样的练习肯定起到了练习的目的。

重视课后的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5 认真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包括“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坚持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生长点:教师自己审查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可生长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原来的教学走向“有效教学”。

“教”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写好课后记、单元后记、学期总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每学期开学后,教师要根据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并且要细化到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要进行详细认真的质量分析,寻找前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进度,改进方法,提高课堂效益;每学期结束,每个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并形成书面材料。教师要整理自己的反思内容,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篇10

【关键词】教学设计原则; 课堂实施策略; 课后反思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7-02

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平常、最基本的细胞,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开放性地规划教学过程,以达到生成性实施课程的目的。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教学首先要按一定的原则搞好教学设计。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化学教师对化学教学的总体结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是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高中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研究并合理使用化学教材的教学设计原则

教材主要指教科书而言,还可以包括教科书以外的教学文字材料、教学音像资料以及学科图表等教学资料。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是化学教师把握、领会和组织教材以便有助于教学展开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教学准备的首要工作。其主要步骤包括:

1.1认识和理解中学化学教材。认真阅读教材,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2确定教学目标,构思教学策略。高中化学教学在课程理念上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课程目标上强调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

1.3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这项工作既是教师制定课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计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分析研究教材的关键步骤。

1.4提倡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认真研读,大胆、合理使用教材。?教科书编写时,在内容编排体系、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有较大空间,使之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是每位教师的才华和艺术的生动体现。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化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

2.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

2.2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上才能有的放矢。

2.3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在备课时要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设计突破这些困难和障碍的教学策略。

3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设计原则

新课程教学重视教学过程,提倡“以问题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地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是关系整个教学成败的关键。要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基础上,合理安排好问题的梯度,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对错,只有观点”。 2.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创设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揭示铁生锈的原因,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提出铁生锈的可能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可能的原因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最后讨论得出结论。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他们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

4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这只是为达到课时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化学课堂教学才是使教学方案得以实施,使课前的设想和准备能够变成现实的重要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教时要有一定的策略:

4.1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新课程要求通过问题探究来组织、引导和调控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这就提醒我们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采取问题探究法:

4.1.1激疑。教师对于自己在教学设计中涉及的问题要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产生科学的问题。

4.1.2探究。探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或指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尤为必要。

4.1.3释疑。让学生通过所设计选择的方案,进行逐步探讨得出结论。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造新成果的过程。

2实施教学时,把握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

2.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教师在新课程面前,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用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讲解时,师生先共同进行原理(铵盐与碱的反应)学习,然后师生共同设计实验,并找出注意点,由学生自己寻找装置,然后亲自操作,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与讨论,总结出实验结论。由于这更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牢牢地掌握了实验室制气体的学习方法。

2.2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新的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应努力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把握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生成知识。

3动态地实施教学设计

动态地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案进行,应该辨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关系。教学本质上是师生之间交往的过程,学生会不断产生新的学习需要,课堂上会出现各种现象和问题,有时在课堂上还会出现一些没有想到的偶发事件。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能机械地执行既定方案,而是在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选择教学策略,修订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措施,动态地实施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4课堂教学时用适当适度的评价策略帮助学生提高

4.1评价要关怀学生的成长:评价要从“甄别选拔”到“育人为本”促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而不是制定等级,扩大差距,强化选优功能。评价要理解和体谅学生、真诚地帮助学生。

4.2评价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主体参与的评价,促进自我意识的成熟和主体精神的觉醒,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增强发展信心、形成发展的动力。

4.3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课堂教学就是在学生的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深入的。

4.4提倡即时、即地、即兴的评价。

5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方法

教学反思的内容很多,它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也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各个阶段,而课后反思更是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学能力提高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手段。课后反思就是教师上完课后,对该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它是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完成升华的过程

5.1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许多学生极具个性,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经常有自己的看法、思考和评价,也有自己的感悟,他们在某个具体问题上有时会有独到的见解,这种见解往往最有价值和意义,是教学反思的好材料。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5.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作为教师而言,我们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课后我们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和教材内容的具体处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5.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学生动手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例如:我在讲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时候,学生当堂练表现出丢三落四,错写和漏写的情况,学习效果较差。下课后跟学生探讨怎么才能更有效地掌握这个知识点时,有学生说,如果有象数学上的几何模型一样拿来看看多好。这句话提醒了我,在下一个班的课上,我拿了球棍模型,让学生反复组合、拆分、组装碳链异构,学生借助直观的模型,再次书写同分异构体时,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5.4既反思课堂上的不足和失误,还要反思成功得意之处,提高教学能力: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一节课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是在所难免的。比如:问题的提出是否适合时机,学生的回答是否给予了及时适当的点评,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演示实验的操作是否有不规范的地方,课后作业是否有过多过难的问题等等,贵在及时反思总结这些疏漏和失误之处,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我们不但要反思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当的地方,还要反思成功的地方。教师每节课的教学都有成功和独到之处,都有自己感觉满意的地方,如独到别致的教学引入,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有趣的语言,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直观形象的演示实验,及适量而恰当的课后作业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将这些成功之处及时反思回顾,整理、总结、记录供以后教学中参考使用,长期以往,不但会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还会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的形成。

课后反思,不是亡羊补牢,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利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总之,对于任何一名化学教师来说,化学教学设计、实施与课后反思都是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要更好更快的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科学并切合实际的教学设计是基础,合理有效的课堂组织实施是关键,及时反思总结是升华和提高。只要我们把这三个方面都扎实有效地作好了,何愁我们的教学水平不能提高,何愁创造不了高效课堂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