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影像行业分析十篇

时间:2023-07-27 17:01:57

医疗影像行业分析

医疗影像行业分析篇1

【摘 要】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得出目前影像专科生的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为了更好的就业,毕业的影像专科生要看准医院的发展前景及给予你的发展空间,不要盲目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要求,一味的追求效益及医院规模,更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为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 

【关键词】 就业;发展空间;前景;对策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前景还不明朗,医疗体制政策还不完善,较多医疗卫生单位严重差人也不愿或不能进人,导致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医疗事故频发,同时,部分专业的医学毕业生明显供过于求,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纷纷提高进人门槛;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 就业情况的随访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31 个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生9 人,占35.8%,女生22 人,占64.2%,已工作或已签约县级、区级及市级医院或同等级医院的共19 人,占61.3%,其中女生13 人,男生6 人,县级以下医院7 人,占22.6%,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占16.1%,;其中从事超声工作的14 人,占45.2%,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8 人,占25.8%,同时从事放射诊断及技术工作的4 人,占12.9%,均在县级以下医院工作;通过以上调查,得出影像专科生近几年的就业率达到83.9%,加上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就业率达到100%。 

        2 就业前景分析 

        2.1 医学影像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 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 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 

        2.2 医疗技术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1970 年代,电子计算机x 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 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越来越强,能够对大量的来自高度检测仪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迅速成像;20 世纪后期,世界上掀起了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医疗技术革命,出现了许多以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学,通过最新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肿瘤和其他许多早期病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医生越来越倚重仪器设备的检查,另一方面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各项仪器检查结果成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的重要法律依据,此仪器检查使用率必然提高,导致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医学影像科室的迅速扩张,出现医学影像人才短时间内的相对匮乏。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个人医疗服务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同时国家也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如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政府提出在2015 年前重庆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将达到30 所,以上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高端影像设备不断普及到县及县级以下医院,导致目前中国较多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西部医疗卫生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增大;在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但又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员编制,很多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以招聘影像专科生来解决这种矛盾。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专业也越分越细,主要分为影像诊断及影像技术两个专业,目前设有影像技术专业的医学院校相对较少,毕业生也较少,特别在西部省份的毕业生就更少,那么他们的就业情况就相对较好。 

        2.3 医院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都靠自我创收维持发展,床位越多,病人越多,设备越先进,创收就越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同级及同区域医院还互相开展“军备竞赛”,不断要在医院规模上压倒对方,同时还在先进仪器设备数量上压倒对方,先进仪器设备中大部分为影像设备;同时,部分区县级医院没有专门的影像技术人员,为了医院的发展,必须新招收专业的影像技术人才;以上几方面也是导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3 就业对策 

        3.1 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实习的信心。充分估计实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在医学知识方面,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必要重温与影像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影像科室的有关医疗制度,为今后圆满实习做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习、思考、提问、总结,尽量将所学书本知识与临床实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有意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3.2 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着重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技能 

        影像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注重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影像检查手段,知道何种疾病应首选何种检查方法,如何识别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反复让学生将学到的影像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中来,围绕问题、病例进行影像实习带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日常的工作、读片和病例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带教老师要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更多的典型临床病例,设置更多形式的自我测试、教学考试等形式,多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将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检查资料等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书写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影像报告。总之,带教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 

医疗影像行业分析篇2

关键词:《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56-02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动物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基本目标,分析和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该课程在兽医临床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本课程的需要,我们组织全国十几所高职院校共同编写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一书,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本课程实践性很强,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为1:1(30/30),为配合该课程理论教学,我们临床教研室积极申报了校级教研项目:动物医学专业《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录像课件(光盘)制作。从而对该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现报告如下。

一、《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录像课件整体思路

整个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录像课件可分四部分: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检验技术;影像技术和临床治疗技术。每一部分内容要求从兽医临床实际出发,有选择的进行项目筛选,使之更加贴近临床实践要求;每一项技术要求操作方法标准规范;配音语言简练准确;设备仪器使用要求先进实用,代表当代兽医临床诊疗水平和发展趋势;实验动物要求全面(马、牛、猪、羊、犬、猫),根据情况所有内容每种动物都应做一次,以利于实践教学需要;所有操作人员都要穿戴整齐,老师和学生穿白大褂;录像环境要求美观、整洁。努力使整个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录像课件制作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更好的为兽医临床和教学服务。

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录像课件具体内容

(一)临床诊断技术部分

各项临床诊断技术按照本课程计划要求,将各项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内容在不同动物身上按照要求操作一遍,进行实时录像。

(二)实验室检验技术部分

以上五种实验室检验技术打破以往学生在实验室靠手工操作模式,考虑到实际临床需要,除少数项目外,一律采用实验室仪器操作,如血球自动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以便与临床保持一致,有利于学生进入动物医院工作。

(三)影像学检查技术部分

影像学检查所有内容均在我校动物医院进行。

(四)临床诊疗技术部分

每一个临床诊疗技术操作项目整个过程要求内容完整、操作到位。

三、《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录像课件后期制作及刻录光盘

以上四项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录像初步完成后,我们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以及临床教研室老师进行观看,征求大家意见,对一些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录,请有关专家进行剪辑和后期配音工作,最后刻录成光盘。这套光盘配合教材发给每位学生,配合理论教学进行观看学习。

医疗影像行业分析篇3

颠覆性改变

由于医院数据具有数据量总体偏小,并以结构化数据为主,以及管理工具以ORACLE、SQLserver等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等特点,使得医院信息系统仍然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精细管理和优化诊疗流程为主,医疗质量主要体现在对医疗过程的环节控制上,真正以提高诊断水平和诊疗技术为目的的信息系统还屈指可数。另外由于医院管理总体上还比较粗放,对于这些有限的数据利用率也还不够高,因此有人得出医院没有大数据的结论。

但作者认为尽管大数据目前在医院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却已越来越表现出大数据的特征。首先区域医疗的发展使得一个地区的医疗数据完全达到PB级,即使是在医院内部,10多年的数据也接近乃至达到PB级。其次医疗数据越来越多样化,临床的深入应用必然要采集包括数值、文字、影像、文本、语音等各种类型的诊疗数据。另外,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基因治疗、大型影像设备的发展让医疗领域快速积累了大量蕴含极大价值的诊疗数据。这些海量数据依靠原有的数据库或数据仓库技术已经难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须引入新的技术才能解决。

利用这些“大数据”将对医疗服务模式产生巨大影响。首先在临床决策支持上,通过全面分析同类型患者的体征数据和疗效数据,比较多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找到最佳治疗途径。精确分析包括患者体征数据、费用数据和疗效数据在内的大型数据集,帮助医生确定临床上最有效和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法。

利用规则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给出药物过敏重点人群、慢病患者等各类警示信息以及重复检查检验提示,提醒医生防止潜在的错误,降低医疗事故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挖掘,能给医生提供诊疗建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

其次,基于海量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数据、信息与知识的整合与分析,个性化医疗逐渐进入临床实践。通过高级算法和分布式计算加快基因测序计算效率,加速基因序列分析,让疾病的发现过程变得更快、更容易和更便宜。根据基因信息,制定专门的疾病治疗方案。考察遗传变异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对特殊药物的反应的关系,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诊疗方案,提供个性化治疗服务。

另外,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能力更加强大,以此可以发展智能化诊疗技术。比如可以使用图像分析和识别技术识别医疗影像(X线、CT、MRI)数据,或者挖掘医疗文献数据建立医疗专家数据库,从而通过操作计算机就基本可以对大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做出诊断。另外大数据分析、海量医学影像检查、三维重建技术和机器人手术等将颠覆手术模式,未来医院的手术也许将按如下路径展开:智能诊断->海量影像检查->三维重建->手术导航->机器人手术。

同时,大数据采集管理结合可视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医疗效率和质量。如西雅图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通过使用iPad上的数据可视化和分析工具Tableau来分析遍布医院各处的服务器和数据库里的数亿TB数据,并以数据可视化方式展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可视化数据分析不但帮助医护人员减少医疗事故,制定临床试验计划,而且还帮医院节省了供应链成本。

此外,在健康管理和流行病检测以及疾病预防方面,大数据也将大有作为。通过对健康传感器采集的如睡眠质量数据、日常活动数据,以及大量公共卫生和健康行为数据,还有来自社交网络上的各种相关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提供一个可针对个人的健康行为分析平台,协助将健康传感器和移动数据转换为个人健康建议和指导。

另一方面,公共卫生部门可以通过覆盖全国的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库,快速检测传染病,进行全面的疫情监测,并通过集成疾病监测和响应程序,快速进行响应。大数据帮助确定哪些人是某类疾病的易感人群,如应用高级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哪些患者有患糖尿病的高风险,使他们尽早接受预防性保健方案。这些方法也可以帮患者从已经存在的疾病管理方案中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案。

总而言之,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利用,不仅能够改变诊疗模式,还会使患者服务、决策方式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都发生质的改变。

积极应对

面对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者认为首先要转变对大数据的态度。现在业内对新技术往往存在不正确的认识,一种是盲目追随,不管是否符合实际,不管是否能够产生效益,盲目引进新技术,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另一种是盲目拒绝,觉得大数据还很遥远,高挂免战牌。

对待像大数据这类新技术,一定要树立大数据意识。首先要热情拥抱,不要排斥,要跟进、学习和体验,并思考大数据与行业的结合点,努力应用创新。其次是要科学对待,思考并创新应用新技术解决现实问题。

之后,还要有效组织大数据。大数据不是凭空而来的,医疗大数据完全是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可穿戴设备等深入应用到医疗行业各个领域后聚集而来的,应用大数据还必须学会有效组织大数据。医疗领域的信息系统不少还是离散的、垂直的业务和单一的应用。通过云计算可以搭建一个扁平化的信息云平台,在此之上可以把原来离散的信息系统整合起来,进而促进业务的有效协同。可以把离散在各个系统、各个机构甚至各个医疗器械中的健康信息提取出来,形成完整的诊疗信息,从而形成完整的临床诊疗数据中心。

医疗影像行业分析篇4

关键词:重视影像技术;成像方法;研究

近年来,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革新以及相关技术的升级,影像设备的功能也较以往强大很多。纵观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沿革,总体影像技术成像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情况之下,从事医疗影像技术工作的相关人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临床医学知识与影像技术知识、技能,跟上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1 影像技术成像方法概述

1.1影像技术成像方法及其研究背景 从技术原理的角度来分析影像技术成像方法有一定的实践价值,能够帮助相关的影像技术操作的医疗工作者更熟悉该技术应用的机理,从而依据影像技术得出更加精准的诊断结论。近几年来,我国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体系当中已经涌现出很多种类,包括X射线、超声、CT以及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技术手段,为医疗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从总体情况来看不同的影像技术在成像原理及其方法方面存在着一些异同,因此,将其应用到不同医疗诊断科室之中,有着一定的理论依据。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作为从事医疗机构影像诊断工作的医务工作者,需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各种类疾病在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中的异常表现及其诊断要点,从而进一步了解和比较不同成像技术的应用优势,明确将各类型影像技术成像方法作为诊疗依据的优势与劣势,进而得出更精准的医疗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检查服务。这样一来,便极大地突显出现代影像技术成像方法的实践价值与社会意义。

1.2影像技术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也可以称其为医学影像学,它指的是专业的内科或外科医生用来诊断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身体部位的技术,从而提升临床医疗诊断的精准度。通常我们所熟悉的影像技术为X光、超声等,这些技术的成像方法及其原理有所不同。在进行X-射线成像时,实际应用到的成像方法是"平面"和"断层",其基本技术模式为"模拟"与"数字",而核医学成像方法还需要用到"正电子湮灭成像"模式,超声成像的原理为"杜普勒成像",往往通过黑白以及彩色两种方式来成像的。就以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来看,当该类型射线穿过某一具象化的物质时,部分光子被吸收,其强度呈指数趋势衰减,此时,未经吸收的光子穿过物体后被检测设备所接收,这样便形成了图像[2]。

在以往,菲林影像技术是利用感光材料银化学感光物成像的,现代的医学影像技术是基于以往的技术手段之上升级而来的,尤其是数字化成像设备的出现,使得基于先进技术方法的放射科室无需在暗室之中进行影像操作。实质上,普通的X线的摄影经历了诸多借鉴的演变,最开始的影像成像技术方法是"屏-胶"体系,并在技术升级后,转换为暗室技术,后来,直至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了数字化摄影技术以及激光打印胶片技术等等,这些不同种类的影像技术成像方法为现代医学注入了活力[3]。医学成像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极佳的医疗辅助手段用于诊疗以及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相关技术方法也可以被应用于生命科学项目的研究过程之中,促进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2 不同的影像技术成像方法的实践特征及其优势研究

在医疗诊断临床过程中了解到,针对不同的人体系统以及解剖部位,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影像技术成像方法。实际上,由于各种类型的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图像特征较为不同,所以在利用其给出医疗诊断结果的依据也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根据所要诊断的医疗项目,来选择诊断价值较高的影像技术成像方法来辅以临床医疗决策。

2.1深入了解各类型影像检查技术成像方法的特点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不同的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较为关键,因为往往一种影像技术成像方法并不能精准地判断出患者的疾病种类及其病变的特征,所以,需要凭借临床经验以及技术诊疗方法来进一步确定医疗结论。多项影像技术成像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提升临床诊断的效率及其质量。事实上,选择科学的影像检查方法是在了解各类型技术手段的基础上而来的,就比如,呼吸系统疾病检查最恰当的医疗检查方法则是X线胸部摄影结合CT扫描,选择最佳的影像检查技术,不仅能够节约检查时间,还能够降低患者疾病医疗检查的经济成本。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需要医疗机构当中相关技术人员的助力,技术人员不仅要不断吸收新的技术知识、理论知识等,还要深入研究成像技术的成像方法,进而提升医疗诊断的精度,使其诊断结果更具价值。

2.2关键影像技术的成像方法及其实践效能分析 从临床诊疗以及影像技术操作的工作经验来看,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所得出的诊疗结果更为精准,因为这种技术是应用于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是一种具备划时代意义的医学诊断技术。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手段的应用过程中,融合了快速变化的梯度磁场的应用,从而提升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速率,使得"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手段更广泛地应用在医疗临床诊断以及类似项目的科学研究领域之中,促进我国医疗科学诊断方面的快速发展。此外,以"CT成像"方法的原理来分析,该技术手段的检查较为快捷,将其应用在CE结肠成像诊断等项目中,具备较高的实践价值,因其不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较为精准地显示出患者肠管病变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及时进行病患诊疗处理。

总之,通过针对影像技术成像方法的深入了解,能够明确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对于医疗领域而言,某一疾病的临床检查处理,需要确定所应使用的成像技术后,在进一步选用恰当的检查方法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临床诊断的准确度要高很多,这样能够保证所给出的医疗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我国医疗健康服务质量的提升。另外,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要不断补充自身的临床知识以及影像诊断知识,掌握必要的影像技术成像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不同类型的技术方法,从而更好地驾驭影像技术手段来为现代医疗领域服务。

参考文献:

[1]武林会,赵会娟,易茜,等.用于提高成像灵敏度的区域DOT/FMT混合成像方法[J].光学学报,2013,10(10):109-113.

医疗影像行业分析篇5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BiomedicalEngineering,简称BME)是一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它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最大的特点即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与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生物医学工程学这个名词最早是出现在美国。1958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医学电子学联合会,1965年该组织改称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后来成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工程学除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外,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广阔,是目前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技术之一,现今市场规模可达1000~2000亿美元。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学科内容包括了生物信息学、生物力学、各种医疗仪器装备、医学物理学以及医学材料等,它的发展将随着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如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的发展而得到长足进步。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高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为此,我国有大量的医科、药科大学、综合大学和理工科院校都设置了生物医学工程从本科到博士的专业及领域。在2008年4月北京举行的“亚太生物医学工程国际会议”上,各种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建设等问题被提出并进行探讨,对于交叉学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创立进行了研究,说明这一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色、对医科药科、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办学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在各类院校中设置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色建设进行阐述。

1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内容特色概述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了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探讨敏杨禹陈国明刘盛平(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1.1医学影像技术

即通过X射线、超声、放射性核素、磁共振、红外线等手段及相应设备进行成像的技术,现还有正在兴起的阻抗成像技术等。

1.2医用电子仪器装备

分为诊断仪器和治疗仪器两大类。诊断仪器主要是用以采集、分析和处理人体生理信号,现在使用较多的是心脑电、肌电图仪和多参数的监护仪等,而通过体液来了解人体内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生物化学检验仪器也已逐步完善并走向微量化和自动化。治疗仪器设备则是采用X射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超声、微波和红外线等仪器设备,如X射线深部治疗机、体外碎石机、人工呼吸机等。手术设备如γ刀、激光刀、呼吸麻醉机、监护仪、X射线电视等。现代化医疗技术中还将设备功能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1.3生物力学

主要是研究生物组织和器官的力学特性,人体力学特性和其功能的关系。其中包括生物流变学(血液流变学)、软组织和骨骼力学、循环系统动力学和呼吸系统动力学等。

1.4生物材料

即人工器官、组织工程所需要的物质与材料,其大多数是需要植入人体,需要具备耐腐蚀、化学稳定性,需要具有与机体组织的相容性、血液相容性、无毒性。作为材料,根据所需还应满足各种器官对材料的各项要求,包括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挠度及表面特性等各种物理、机械等性能。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艺条件和表征、成型制备、性能等。

1.5生物效应与生物控制

生物效应是指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光、声、电磁辐射和核辐射等能量在机体内的分布、变化等作用。而生物控制则是机体自身的调节控制现象。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这些情况加以认识。其他还有介入式诊断、治疗等。生物医学工程最为竞争激烈的领域在医学成像技术上,其中以图像处理、阻抗成像、磁共振成像、三维成像技术以及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为主。而对医学信号的处理分析,包括心脑电、五官、语言、心音呼吸等信号和图形的处理与分析,以及神经网络的研究处理也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与学习的热点。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将从业于该领域的研究、设备研发及制造、使用、维修养护等。所具备的知识体系是从物理化学基础、工程学到医学,十分广泛,仅四年内进行如此庞大的知识学习,学生将会呈现基础知识欠缺而专业知识也不深入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医科大学、理工科大学、综合性大学各自特点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学习建立特色课程体系的见解。

2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的研讨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分别在医科类大学、综合大学与理工科类大学中均有设置。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具有典型交叉特性,该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运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医学信息学技术等在医院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有运用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更多的是运用工程技术进行医疗器械、设备装备的研发、制造与维护管理等。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庞大的知识体系,无法由某一个从业人员掌握,需要各方向的协作与合作,由此认为,设置于医科类大学、综合大学与理工科类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有各自的特色。

2.1医科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2.1.1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医科大学,其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医学特色与优势。医科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的人才,其就业方向更多应以进入医院从事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等的操作及计算机操作,运用各种影像、信息等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或治疗,所以其培养的人才首先应学习并具备医学的专业知识,然后才是具备基于医学专业领域需要的现代医疗仪器的研发与使用、管理能力的知识体系的学习,成为拥有工学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医学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后所从事的仍是医药卫生领域工作,在医院设备使用、维护、管理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其课程的设置应该与工科类生物医学工程侧重点不同。如在一般医科大学中都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信息学专业等,其培养目标就应以“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如影像学、信息学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诊断、治疗(或信息管理等)和医学成像(或医学信息等)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相应的培养要求应在于“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或信息学、医学超声学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核医学影像学、信息学、医学超声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超声治疗和介入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基本的仪器(装备)维修保养能力”上。#p#分页标题#e#

2.1.2课程设置

基于医科大学的特色,其主干课程应注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同时开设基于医学特色的工学、工程学课程。具体如基础类的基础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计算机类,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基础和临床医学类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药学、中医学、中药学、卫生管理等课程,然后按照各高校侧重设置传统生物医学工程的工学类、工程类课程,如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用仪器原理、医学影像仪器、检验分析仪器、临床工程学、人体形态学等,部分专业可设置如力学类、机械工程类、有机材料或金属材料类课程。虽然是同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但需要按照本校特色来设置课程,切忌大而全无特色,或各高校均设置同样课程。这是违背了生物医学工程高度交叉学科的学科特色的。

2.2综合性大学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2.2.1人才培养目标

现今综合性大学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学基本上都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如北京大学工学院、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各具特色。以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为例,其前身是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创建于1984年。学院的科学研究及学生培养方向就是强调生命科学与电子信息科学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应用电子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解决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科学问题,发展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掌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掌握分析与健康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问题的方法,并具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健全人格和远大理想的工医结合复合型优秀人才”。即更加注重于培养工程与医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专业人才的从事的工作更多是在用于医学诊断、治疗的仪器设备的设计、研发及制造、维护等上面。而四川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其特色制定为“以工程为主,以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教学科研的相关学科为依据,培养从事生物力学、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的高级专门人才。”,偏向于材料工程学。由此可知,在综合性大学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学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更注重工学、工程学内容,其培养目标就应以“培养具有现代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如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在医学中应用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设备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设备(或装备)设计研发、制造、维修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为主。相应的培养要求应更多的学习工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医疗装备、设备等设计、研发、操作、维护维修、管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并具有相应能力”上。

2.2.2课程设置

基于工科特色,其主干课程应注重工科基础理论的学习,了解医学基础知识,同时学习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应用于医学中而派生的专业课程。如将特色定在医疗设备制造等方向上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基础类课程更加强了基础数学、物理的学习,设置了较多学分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及实验等,医学类课程设置了基础医学与实验,涵盖人体解剖学知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了生物医学数学基础、电路及模拟电子技术及实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及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及实验、VisualC++程序设计及实验、信号与系统、EDA技术、计算机硬件控制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医学成像原理、医学影像系统、生理信号检测、生理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仪器设计与实现、医学传感器、医学光学、医学超声、医学材料等,同样,课程设置也应按照本校特色加以取舍。

医疗影像行业分析篇6

4月17日,GE医疗以“关爱先行”为主题,携十款体现“关爱”理念的创新成果亮相第6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新产品涵盖了磁共振、X射线透视、血管造影、影像解决方案、患者监护、生命关爱、彩超及其处理软件等多个设备技术领域,一经亮相便成为本届CMEF上引人瞩目的明星。这也是GE医疗中国推进全新“关爱先行”市场战略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GE医疗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表示:“GE医疗结合领先技术,凭借对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在本届CMEF上推出了十款具有‘关爱’理念的创新产品,这是刚刚的‘关爱先行’市场战略的进一步落实。GE医疗将秉承关爱之心,以增进患者安全、舒适度和精准诊断为基础,以积极应对重大疾病等行业难题为使命,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及公众健康意识,服务大众医疗卫生事业,助力中国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拥有独特高端成像技术的X线透视摄影系统Discovery XR656,具备独特的容积成像技术Volume RAD,可消除重叠影像为诊断带来的障碍,其配备的新一代无线平板探测器FlashPad在提高X线图像质量的同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离床摄影的可能。另一款X线产品数字乳腺X射线机Senographe Essential ,能够以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低放射剂量,更精准、更早期地探测出乳腺癌,可广泛用于对乳腺癌的筛查防治中。

在超声领域,彩色多普勒超声LOGIQ C5 Premium采用突破性的TruScan超声技术,并配备一系列移植于高端平台的先进技术,在全身应用领域内提供优异的图像品质。超声设备软件超声工作站Viewpoint,集成了4DView离线分析软件,可对LOGIQ和Voluson系列超声机的三维数据进行再处理和离线分析。此外,Viewpoint可实现与各种品牌的超声设备和医疗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有效整合信息资源,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除先进的影像设备外,精准、高效的图像信息处理系统能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病患信息,对医师的精准诊断与评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一代的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Centricity PACS 3.2 AW附带的AW SERVER软件包内置了包含从低端到超高端各种影像诊断设备的高级后处理软件,在PACS环境中建立了一套集报告书写、图像浏览、图像重建、数据分析与数据输出的一站式整体工作流程。Centricity PACS-IW基于100%的web技术的系统架构,用户可以通过web进行网络直接访问,实现在任何地点对系统进行管理。临床人员还可通过网络,方便快速地访问病人图像与数据,并立即与病人历史检查图像进行比对。该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丰富且高速的可视化图像处理工具,极大程度地优化影像诊断工作流程,帮助实现精准诊断,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医疗影像行业分析篇7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流程改进、电子病历

一、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护理信息管理,临床检查信息管理,临床检验信息管理,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

医嘱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医师的医嘱为主要管理内容的计算机系统。医嘱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自动生成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等处置单,减少核对的工作量和差错。同时将医嘱信息通过网络传往收费处代替手工进行自动划价,传往检查科室代替手工申请检查项目。

医嘱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医嘱数据的输入与核对处理;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检查申请和医嘱病历的自动生成处理;根据医嘱、治疗单、检查申请、护嘱生成每天的收费记录处理。

(二)护理信息管理

1.护理信息子系统:是在搜集大量的医疗信息的基础上,按标准化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要求整理成护理信息。护理信息主要包括:护理分级记录;病人状况记录;入院护理记录;出院护理记录;病房护理记录。

2.护理管理子系统:完成护理活动中对护理资源管理、护理人员管理以及护理实践中的文秘等工作。

3.护理支持子系统:用于责任制护理,辅助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计划,以及为护理科研和教学提供有关的医疗信息等。主要包括:辅助护理诊断、辅助制定护理计划、检索各种医疗信息、护理科研、护理教学。

(三)临床检查信息管理

临床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用计算机采集、存贮、传输这些检查的结果记录。充分发挥出辅助诊断治疗的作用。临床检查信息系统不仅解决了医疗中的问题,同时也为收费等管理工作提供了原始数据。临床检查信息系统通常由:申请处理、结果采集、报告生成、结果存贮与传送和结果查询等几个部分组成。

(四)临床检验信息管理

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1.检验申请的输入。当病人需要进行各种检验时,医师能够在计算机上选择所需的项目,由计算机将这些申请单传往检验科室。2.标本采集与编号处理。在采集样本时从计算机中调出检验申请并对将进行的检验项目进行编号,如果使用了条形码,此时将条形码贴在试管上。3.检验与结果数据采集。将检验结果录入计算机系统。目前很多检验项目已使用自动分析仪进行处理,分析完成后能自动将结果传回计算机。4.检验结果的传输。5.检验工作登记。计算机将上述检验申请和结果记录下来,既能够作为检验科室的工作登记记录,又能够根据这些记录进行自动划价并传往收费处。6.检验科室的质量控制。通过计算机记录下质量控制的数据,使检验科室能够随时掌握检验设备的工作情况,计算机绘制出的质控图形使质控情况一目了然。7.检验结果的查询与打印。主要是使临床医师能够很方便地查到所需要的检验结果。

(五)医学影像信息管理

医学影像信息的管理是医院辅诊检查信息管理的一种。但由于医学影像的数据量比一般文字信息大几个数量级,这给医学影像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技术问题,主要是影像的存贮、传输、显示都与一般文字信息有很大的区别。系统建成后,医院的影像检查设备可与计算机管理系统联网,临床医师可以在每个病房中使用联网的微机显示出所需的图像,包括: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超声图像、内窥镜图像、病理切片和电镜图像、血管造影图像、核医学检查图像、X光图像等。

二、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一)正确无误的综合信息统计分析是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决策依据

医院医疗信息通常可归为二类:一类是效率管理指标,一类是质量管理指标。效率指标包括伤病员流动情况,床位周转和使用情况等。质量指标包括治疗情况、手术情况、床位周转和诊断符合情况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真实反应一定时期内医院的收治情况、伤病员的人员结构情况、床位周转使用情况,同时从管理上掌握目前治疗水平高低和病种分布情况,经过计算和统计分析,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可根据这些信息和数据作出一系列相应调整措施,出台一些适应当前情况的政策,使医院在收治上适应病人分布,在经费使用上减少流失和浪费,药品采购上少占资金,技术力量调整上渐趋合理。因此,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反馈及综合分析是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依据。

(二)医疗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计算机是医疗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涉及钱、财、物等环节的管理,对这些数据的流向从根本上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各级管理部门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这些重点环节实施监控。因此,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是对管理环节实时监控的重要手段。

(三)病案信息是科研、教学、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的最好资料

病案是病人住院期间的全部检查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病案信息的管理既为科研教学提供原始信息资料,又为医疗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也反映了医疗质量水平的高低。

(四)提供优良的医学期刊信息服务也能为提高医疗水平和业务技术建设发挥作用

医学期刊是医学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道科研成果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可以推动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交流,而且在医院业务建设上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因为医学期刊是传播新技术、新创造、新信息、新科研设计及医学发展新动向的主要媒体,它为科学研究的交流和推广提供了园地。

医疗影像行业分析篇8

一、计算机化病历

计算机化病历是医学信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是指存在一个系统中的电子病历,这个系统可支持使用者获得完整、准确的资料;提示和警示医疗人员;给予临床决策服务;连接管理、书刊目录、临床基础知识以及其他设备[2]。电子病历的优点如下:完整的电子病历存储系统支持多个用户同时查看,保证个人医疗信息的共享与交流。通过网络,医师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随时获得患者的电子病历。同时可根据不同的用户给予不同的资料查询权限,从而保证了病历的安全性。授权用户在适当时间才能查看合适的病历。

此外,电子病历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医疗记录。论文通过与图像信息的整合,可提供实时医疗监控,药物剂量查询等多种功能。电子病历已成为新兴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的基础。

电子病历目前可大致分为单机电子病历和网上电子病历两种。网上电子病历的优点是采用了ASP服务器提供全球,安全性与数据完整性则由ASP供应商解决;缺点则是数据不在医师所工作的计算机上。

虽然医疗界投入巨资,电子病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3]。首先,病历数据的输入界面仍不够简单;其次,电子病历需要统一的医学用语标准。目前,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已制定出统一医学用语系统(unifiedmedicallanguagesystem,UMLS),这一系统包含了近一百万个术语描述医学概念。一旦该系统得以推广,将极大地促进全球医学用语的标准化。

二、医学信息系统

医学信息系统与其他工业系统有很大的不同。毕业论文不同的部门对信息的要求不同,这是对医学信息系统最大的挑战。例如,信息系统用户可分为基本用户和二级用户,基本用户包括医师和其他护理人员;二级用户则包括医疗保险公司、政府医疗保险机构等。不同用户需要的信息不同,导致信息管理的复杂性。同时,如何有效地利用不同的信息系统解决不同的医疗管理也日益成为人们重视的课题。

信息系统包括实验测试系统、医疗设备订购与维护系统及影像图片存储与交换系统等,存储于不同的计算机和不同的信息网络中。对于特定的用户来说,前端界面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后端数据必须是一体化和标准化的。

医学信息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患者关系管理系统(patientrelationshipmanage—ment,PRM)、数据挖掘及决策支持系统等|4J。ERP技术在商业领域取得巨大成功,近年来,其在医疗机构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其特点是将企业信息整合为一体(整合的数据库),所以各系统都提供一致的数据。一次输入,多次使用,有效地降低了输入费用,并保证各系统得到完整、实时、一致的数据。其次,ERP系统可用来决策医疗设备订购、管理和维护,例如通过一个整合的数据库,根据病床的使用率,ERP系统可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时间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PRM是侧重于患者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PRM记录患者生活习惯、个人病史、家庭病史以及过敏反应等,医院从而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PRM,患者也可向医院询问医疗方案。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管理上也日益重要,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降低成本,为医师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医疗诊断的质量。Bresnahan[5]指出,上千种的服务、多种治疗方案以及相互关系使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而这种复杂性推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上的使用,已远远超过其在银行业和零售业的应用范围。

三、医疗决策系统

医学实践最重要的是作出正确的医疗诊断,因此医学信息学将研究重点也放在决策系统上。硕士论文决策系统不仅需要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和工具,而且需要理解医师如何利用推理知识作出医疗判断。

当前决策系统主要基于两种方法论:着重于统计分析的定量分析法,以及侧重于逻辑推理的专家系统法。定量分析法产生于上世纪50和60年代,主要用于解决心脏疾病和异常疼痛等临床问题。早期系统以概率决策理论为解决问题的依据。最新的此类系统以美国Stanford大学PANDA项目最为著名[6]。PANDA项目使用了决策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胎儿期诊断,根据概率分析方法对胎儿期中的问题作出最有利于患者的选择。专家系统法以逻辑推理为解决问题的核心。最著名的第一代专家系统是MYCIN系统[7]。此系统主要用于对多种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的医学知识不是包含于工具中,而是存储在规则中。第二代专家系统则以Asgaard系统最为成功[8]。系统大大扩展了MYCIN的功能,并补充了一系列的推理方法,其中包含了所有相关领域中的复杂知识。通过与数据库的连接,系统可自动提取带有时间标志的数据,而这种功能则使系统可针对某个患者作出特定阶段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另外通过反溯法可比较不同的医疗护理,并作出相应的质量报告。

四、影像信息学技术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医学影像学随着数学、生物物理学和工程模型学蓬勃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各类学术会议侧重于影像,而忽视了信息学,导致医学影像信息学科发展缓慢。

直到近年,界面友好的医学影像数据库与二维、三维结构及可视化的结合将医学影像信息学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于1990年的“可视人”项目提供了大量的人体模拟图像,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各类解剖学教育软件的开发,更为重要的是引发了关于模型、摸拟及大型数字化图像搜索等一系列的信息学问题。同一时间开始的“人类大脑”项目则直接导致了大量关于大脑数据图谱登记、分ShanghaiMedJ,2004,VoI27,No9区等课题的开展。新的信息学、生物计量学、计算图像学的结合,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影像信息与模拟学的重要性。

现代影像信息学研究的重点包括图像传递标准、传递规则、医学术语、信息压缩、图像数据库索引及图像病例传递安全等。从“虚拟细胞”[9]到“虚拟人”[10],当前影像信息学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到个体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医学信息学面临着更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影像信息的完整化需要更深层的科学、技术和医疗实践的结合,包括对二维和三维图像自动分区与注册的新技术;数据抽象与概括;图像数据库中生物多样性来解释群体图像数据和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开发医学信息数据注释语言整合高级图像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等。

五、远程医疗与互联网

随着宽带网进入千家万户,远距离传递诊断和患者管理信息成为可能,远程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通过网络电视和无线技术,使医师及患者能随时传递相应的医学相关信息,从而为远程医疗开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远程医疗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其现阶段只限于特定的人群。

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图片和文字传输的介质,而且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数据。英语论文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医师不仅可以全球共享医学资源,而且可以针对某一特殊病例进行广泛的交流。例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提供医药在线(MEDLINE)数据库,其成员可查看、打印各类文献资料;医学网(CLINICWEB)则提供所有临床信息的索引,是医学界常用的搜索引擎。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为一些身患相同病症人群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可能,此类患者交流组织的形成有利于自我寻找最合适的治疗。

六、数据标准的重要性

电子病历和病案的大量应用、医疗设备和仪器的数字化,使得医院数据库的信息容量不断地膨胀。然而简单存储信息只是数据库的低端操作,数据的集成和分析以及医学决策和知识的自动获取才是信息学研究的重点。要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数据必须以特定的结构方式来存储。数据结构允许计算机轻易地传递符号和像素,并大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然而,这种数据结构不是仅由输入来决定的,医护人员必须有一约定俗成的数据标准,并为社会所公认。这一数据标准明确了数据库中存储的特殊符号所具有的涵义。其作用正如字典一样,起到咨询和定义的功能。数据标准又可分为文字标准和信息标准。

文字标准是指标准必须以文字形式表示,而不能以图像形式表达,国际上称为医疗数据系统,它包括一系列有特定涵义的单词。意识到标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医学和信息组织参与到此标准的制订中来。其中最著名的为美国病理协会制订的人类与兽类医学系统术语标准SNOMED和英国健康中心制订的医学系统术语标准ReadCodes。

信息标准则同时定义文字和图像数据。当今最通用的信息标准称为HL7(HealthLevelSeven),也可称为标准卫生信息传输协议,其中又包括医学数字化图像和传递标准(DICOM)。HL7标准确定了数据库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顺序和格式,涵盖了实验测试术语、药品设备采购术语、收费术语、出院转院术语及电子监护术语等,并提供了一种类似于数据库的结构,利于患者信息在电子病历系统、实验室系统等多种数据系统中传递。

DICOM可明确图像在数据流传递过程中压缩和加密的格式,并确定CT图像或B超图像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方式。

七、结语

医学信息学是计算机技术、生物物理学、统计学等与现代医疗结合的新兴学科,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的必然结果。这一学科需要多领域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的大力合作。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医学信息学将在医院管理、教学和科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带动整个医学界的革新。

参考文献

1GreenesRA.ShortliffeEH.Medicalinformatics:anemerginga-cademicdisciplineandinstitutionalpriority.JAMA,1990,263:1114—1120.

2SteadWW.HalrlmondWE.Computer-basedmedicalrecords:thecenterpieceofTMRMDComput,1988,5:48—62.

3McDonaldCJThebarrierstoelectronicmedicalrecordsystemsandhowtoovercomethemJAmMedInformAssoc,1997,4:213—221.

4SiauK.Healthcareinformatics.IEEETransInfTechnolBiome-di.2003.7:1-7.

5BresnahanJ.Dataminging:adelicateoperationCIOMag(on-line).1997.

6OwensDK,ShachterRD,NeaseRF.Representationandanaly-sisofmedicaldecisionproblemswithinfluencediagrams.MedDecisiMaking,1997.17:241—262.

7YuVL,FaganLM,WraithSM,eta1.Antimicrobialselectionbyacomputer:Ablindedevaluationbyinfectiousdiseaseexperts.JAMA,1979,242:1279—1282.

8ShaharY,MikschS,JohnsonP.TheAsgaardproject:ataskspecificframeworkfortheapplicationandcritiquingoftime-on-entedclinicalguidelines.ArtifIntellMed.1998.14:29—51.

医疗影像行业分析篇9

关键词:大数据;医疗;大数据挖掘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海量的数据被产生出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能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反应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被认为是一笔重要的战略资源,与自然资源等可以相提并论。有统计显示,一般的医疗机构每年会产生1TB到20TB的数据,一些大医院甚至可以产生300TB到1PB的数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处理数据的能力和技术也不断增强。从前,人们只能看着这些宝贵的数据白白丢失;现在,这些数据有望被运用到智慧医疗方面,即让患者就医更方便、疾病诊断更加高效,以及医疗信息更加准确。

一、大数据概述

(一)大数据的定义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各式各样传感器的涌现,数据源呈现指数级增长,信息数量迅速扩大。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已经成为战略性发展和要求。大数据可以通过在海量数据中提取的有用信息,挖掘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从而改变市场关系和组织机构。

关于大数据的定义,目前学术界仍然没有获得统一共识。一般认为,大数据指的是巨量数据结合,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和软件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能力才能加以挖掘和应用的数据。大数据不是单纯的海量数据,而是大量种类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要求快和实效性要求高的数据的集合。目前,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大数据的特征

通常,用4个V(即Volume, Variety, Value, Velocity)来概括。

一是体积巨大。截止到目前,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300PB,大企业一年生产出的数据量大多处于TB量级。

二是数据种类繁多。对此,人们把这些数据分为结构化稻莺头墙峁够数据。结构化数据多以文本为主,非结构化数据则包括音频、视频、地理位置信息等。这些数据为数据的挖掘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价值密度低。在大量不断生产的数据流中,只有极少数的数据是有价值的,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挖掘真正有用的数据,进行数据“提纯”成为大数据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四是处理速度快。据统计,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35.2ZB。在如此海量的数据面前,各国政府及企业能否加快处理数据的效率,将成为成败的关键。

(三)大数据的意义

大数据最重要的意义是预测。比如,商业公司对消费者日常的购买行为和使用商品习惯进行汇总和分析,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改进已有商品并适时推出新的、消费者很可能会满意的商品。知名互联网公司谷歌对其用户每天频繁搜索的词汇进行数据挖掘,从而进行相关的广告推广和商业研究。

由于大数据的处理迫在眉睫,近年来各国政府和全球学术界都掀起了一场大数据技术的革命,都在积极研究大数据的挖掘技术和分析手段。很多国家都把大数据技术研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大数据技术研发计划,从而推动政府机构、学术界、相关行业和各类企业对大数据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

可以说大数据是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其潜在价值和增长速度正在改变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可以想见,在未来,各行各业都会积极拥抱大数据,积极探索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从而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当然,大数据并不能主宰一切。大数据虽然能够发现“是什么”,却不能说明“为什么”;大数据提供的是一些描述性的信息,而创新还是要人类自己来实现。

二、大数据对医学研究的影响

(一)大数据改变医学诊断手段

大数据分析为许多医学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改变了一些疾病诊断方式。大数据可以挖掘出大量以往的相似疾病案例,通过分析这些诊断数据,对疑难杂症进行快速判别。如,在心脏病的诊断过程中,首先采集心脏数据并转化为心脏图谱,然后根据图谱进行建模,模型中的变量包括压力、张力、僵硬度等,最后根据这个模型分析心脏疾病病情,并作出相应的诊疗方案。此外,还可以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将心脏数据建模成为一个虚拟实体,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模拟观察各类手术或者药物对心脏机能造成的影响,从而在诊疗之前就对诊疗后心脏疾病可能的走势做出预测,为获取疾病诊治方法提供了手段。

(二)大数据可预测病情的扩散趋势

当流行病发生时,可以对疾病已有的扩散趋势和感染人数进行建模,对每一个时间节点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对流行病进行统计研究,预测病情的扩散趋势,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同时,当下一次疫情发生时,可以调出往年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规律,从而有望抑制病情的进一步扩张。

(三)大数据有望决定现代医药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当前在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有限,患者往往需要争抢医疗资源,才能获得一个宝贵的治疗机会。然而,患者个体差异巨大,疾病种类繁多,且仍然有很多现代医疗技术无法解释和治疗的疑难杂症,使得诊断很难标准化和自动化。同时,医生在治疗时,治疗手段和方法、治疗进度等并不公开透明,缺少病人的主动参与。此外,医生工作强度大,医疗资源不足,误诊漏诊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医患矛盾不断加剧,医患关系已经在近年来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大数据医疗则可以使患者主动参与到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在海量数据中找到病人的既往病史、体质特征、健康数据等资料作为辅助,从而更好更快地为病人做出准确的判断。

此外,以往医院的医疗数据都是独立的,病人若首次在某家医院就诊,医生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既降低了诊治效率,也增加了病人就医的时间成本。大数据使得医院之间互通数据成为了可能,可避免患者在多个不同的医院之间进行重复诊治而付出高昂的医疗费用。大数据医疗有望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平台,为患者提供疾病治疗、疾病管理、挂号预约、健康数据查询等多方面的服务,充分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需求,协调不同专业的医疗服务。可以说,大数据有望带来医学研究、临床决策、疾病管理、医疗卫生决策等方面的改变甚至革新,从而带来整个医疗模式的转变。

三、大数据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一)疾病预防

大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了解健康影响因素。有统计显示,大约只有10%到15%的健康影响因素已经被现代医学确定,而剩下的85%到90%的影响因素,包括基因、健康行为、自然和社会环境均未被确定。利用大数据,研究者可以将患者的家族病史、医疗记录等与平日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收入、教育等方面联系起来,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研究这些健康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关联。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评选,筛选健康相关危险因素,并制作健康监测评估图谱数据库和知识库,提出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计划,以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降低患病风险。这样一来,大数据可以显著提高医疗和健康服务,且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干预措施和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大数据还可以整合和分析公共卫生数据,提高疾病预报能力,加强对疾病的监测。例如,Asthmapolis公司为哮喘患者研发了一种追踪器,记录患者吸入器的使用,并⑹据传输到中央数据库进行分析,用来了解个人患者的疾病进程和使用习惯。将这些数据与疾病预防中心的哮喘危险因素数据结合,能够有助于医生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预防、治疗计划。

(二)临床应用

在医学临床方面,大数据有着广泛的应用天地,包括相对疗效研究、医疗资料的透明化、病人病历的进阶分析、药物副作用分析和远距离监测病患。

1.相对疗效研究

信息时代使得电子病历的普及成为可能。目前,电子病历结构化数据已逐渐成熟,通过大数据分析海量的医疗数据,比较分析不同的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这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参考信息。在医疗护理系统中利用大数据实现相对疗效研究,将大大提高疾病诊疗的效率,减少过度治疗以及治疗不足。

2.医疗资料的透明化

大数据分析可以对不同医院的治疗费用、治疗质量与绩效进行评估和比对,并快速呈现出来,让患者一目了然。此外,大数据有望精简业务流程,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并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就诊体验。

3.患者病历的进阶分析

目前,电子病历系统包括三部分数据,即电子病例数据、医学检验数据和医学影像数据。电子病历是病人自述病症、医生记录产生的以文字标书为主体的数据,是一种非结构化的数据。医学检验数据来自于医学检验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数据,具有标准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是一种结构化数据。医学影像数据则包括X光片、B超影像等来自医学影像设备的数据,由于这些数据以图像为主,因此是一种非结构化数据。构建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演进情况。大数据可以对海量的患者病历和档案进行进阶分析,确定哪些人是某类疾病的高危感染人群,并按照不同患者的既往病史为其提供不同的治疗模式和不同的预防性保健方案,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药物副作用分析

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药物使用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会导致药物不能发挥原本的作用,治疗效果减弱,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同时不合理的用药也可能大大集中患者的经济负担。来自美国的统计显示,每年美国有70度万人因为药物副作用受到伤害或者死亡。通过对产生药物副作用的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挖掘出不同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产生的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疾病的治疗质量,指导临床用药,减少药物副作用或不当用药对患者的伤害,并指导新药研发。

5.远距离监测病患

随着传感器的进步和物联网的发展,大量可穿戴设备、各类App等出现,能够实时获取病人的健康信息。许多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在家中测量的血压、心率、体重、血氧、吐气流量等健康指标和数据都可以传回医院或健康管理中心,给医疗人员提供诊断参考,便于给患者提供饮食和生活建议。

(三)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的发展与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使得在线医疗成为了可能。在互联网医疗网站上,患者提供病症相关数据,医生根据这些病症数据,对患者的病症情况进行初步判断。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环节医疗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情况,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由于常常有非专业人员给出诊断答案以及缺乏详尽的病理数据,通过互联网医疗网站很难得到准确的医疗治疗。此外,网络药房也在近年来逐渐兴起。通过网络药房,患者可以购买非处方药,或是提供医生的处方购买处方药,等待药品送货上门的。这种方式减少了患者去药房或者医院的时间成本,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四、大数据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

将大数据全面应用于医疗领域中,构建医疗大数据系统,除了国家政府从政策层面鼓励支持和加强引导之外,各级政府及医院等相关机构也需要行动起来,积极迎接大数据。

(一)推广电子病历,实现数据标准化采集

各级政府应鼓励医院使用电子病历。在使用电子病历的医院中对医生作出一些规范性的要求,使电子病历记录规范。此外,医学检验数据和影像检验数据的采集和存储也需要规范,同事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存储系统来分门别类的存储这些信息。在推广电子病历和构建医疗大数据系统中,数据标准化十分重要,是技术实现的关键问题。

(二)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

病历是患者的个人隐私。将这些隐私信息被转移到线上时,应该注意数据库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个人隐私。技术部门要持续更新病毒库,定时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查漏补缺,同时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加强数据库的安全性,确保患者隐私信息得到保障。

(三)大数据挖掘分析方法

要想真正将大数据为己所用,适当的大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必不可少。大数据挖掘的核心内容是数据的特征与属性提取,并依据特征和属性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属性的数据类型进行关联分析,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目前,大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包括分类、估计、预测、聚变等。大数据相关从业人员有必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在实践中积累大数据挖掘分析经验,从而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

五、结语

大数据分析是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热点。各个领域都认识到了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好处,获得大数据并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对于领域发展十分重要,也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医疗领域,大数据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可以用在包括疾病预防、临床应用、互联网医疗等方面。可以说,医疗大数据是未来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目前,在医疗行业应用大数据方面,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医院及数据挖掘技术人员需要共同努力,才能让大数据在医疗领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邹北骥.大数据分析及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4(7):25-27

[2]周光华,辛英,张雅洁,胡婷,李岳峰.医疗卫生领域大数据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4):74-76

医疗影像行业分析篇10

随着医改进行的深入,医院之间收购、整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很多传统大型三甲医院在业务上扩张的需要,使原有的硬件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所以很多医院选择在一个城市的新区或者郊区建新的院区,把业务重点和资源重点向新院区进行倾斜。由此,集团医院以及同一套行政体系的多院区逐步成为医院发展的新方向。同时,在这些“巨无霸”集团医院还有可能兼并和整合一些地区级别的职工医院及社区医院,形成真正的以一家医院为龙头的集团医疗机构。

GE公司始终在研究市场,并针对市场需求研发出多样的产品满足多层次应用需求的变化,以服务于广大医疗机构,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发展需求,其中多院区的RIS /PACS系统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集团医院多院区应用需求分析

目前在集团医院的解决方案中,特别是基于集团医院内部各数据流程的模型在国内还不是非常成熟,需要依赖于各地区的政策法规及医疗管理模式的不同而不同。但是通常来看,我们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种模式(见图1)。

模式一:“一家写片、审片”,“多家拍片”的模式,这种模式非常适用于一家大医院托管很多小的乡镇和社区医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许多基层医院医疗设备以及医疗诊断水平的限制。病人在基层医院登记后检查拍片,通过网络传输至集团医院的数据中心,由集团医院的医生写片并审片。病人无需流动到集团医院,只需要在原基层医院,等待报告和胶片。

模式二:“一家审片”,“多家拍片、写片”的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规模稍大的基层医院,他们有一定的医疗诊断水平和医疗检查设备,但是在部分医疗诊断环节,还缺少足够医疗水平把关和最终确定医疗诊断结果,需要由更高级别医院的资深医生进行诊断。

模式三:“一家拍片\写片\审片”,“多家预约”的模式,此种模式非常适用于基层医院设备非常简陋以及可能有些基本的医疗设备都不具备的情况,基层医院仅负责预约病人,相关的检查、写片、诊断等就医环节还需要到大医院进行的情况。另外,还适用于某些不具备某些高尖端检查设备的下级医院,普通的X线检查在本院内部检查,对于一些高端的检查,可以通过此平台预约信息到其他更高级的医院去做检查,比如:CT或者MRI等检查。

模式四:“少数几家拍片\写片\审片”,“多家拍片”的模式。这种情况看起来应该是目前很多医院集团应用得最多的情况。少数几家医疗水平相当的第一阶梯的医疗机构能拍片、写片、审片,而多数的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仅充当拍片的角色,诊断的大部分工作还需要由更高级的医院去处理。

技术方案设计及实现

一般而言,在多院区的解决方案中,无论院区数量的多少,客观上都会存在“某一个院区为主,其他院区为辅”的业务结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主院区和辅院区处在不同的阶段,其对应的定位可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会选择在主院区设计一个类似于影像数据中心的场所,理论上所有院区产生的影像数据都会实时或者周期性的上传至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集中存储。

场景一:分散读片阅片场景(见图3、图4)

由图3、图4可以看出,各个院区主要处理本院区影像和报告的情况之下,各院区的医生只分别处理本院产生的影像及签发本院病人的报告。

1. 各院区有自己的存储管理归档,但RIS服务器统一由主院区的主RIS服务器分配病人编号及数据匹配;

2. 各医院的客户端优先从本院的归档设备中调阅图像,如果发现图像不存在,则本地的归档服务器会通过DICOM的规则从中心调阅图像路由到本地EA,然后RA600客户端从本地的EA获取图像;

3. 此模式中,分院的图像最好是选择晚上空闲的时候,通过定期路由的规则,全部归档到中心的归档服务器中。

场景二:集中阅片场景(见图5、图6)

1. 适用于在多院区的环境中只有一个院区集中阅片,所有的诊断医生集中在一个院区;

2. 分院产生的影像需要实时传输至主数据中心;

3. 分院只获取影像不写报告。

场景三:网络中断异常处理设计(见图7、图8)

我们在设计阶段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多院区之间网络链路发生故障或者中断的异常处理机制。此时,在各分院的RIS服务器就发挥了灾备的作用。由于在正常情况下各分院的RIS服务器的数据库是实时和数据中心的数据库进行同步的,所以即使在网络故障发生时,各分院的数据库也是实时和最新的数据库将RIS的各客户端切换至联入各分院的RIS备份数据库。待网络恢复之后,再通过系统同步机制,同步至总院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