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十篇

时间:2023-07-20 16:39:58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篇1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老年;呼吸道疾病;护理效果

哮喘是常见的老年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亦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吸入治疗是其首选给药方式,有研究显示[1]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和复发率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而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又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密切相关,本文对比分析了我社区25例老年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哮喘患者均符合2008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中的哮喘诊断标准[1],并用糖皮质进行吸入治疗,且认知能力正常,可完成量表调查,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重症者;慢性代谢性疾病及肺部疾病者;吸入治疗过敏或不能耐受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男26例,女24例;年龄62~75岁,平均(65.1±5.6)岁;病程19~48年,平均(26.8±7.6)年;病情程度:轻中度41例,重度9例;临床表现:咳嗽、反复发作性气喘及呼吸困难。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5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参考组,每组2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但参考组不干预,观察组则加强健康宣教,方法如下:①向患者介绍哮喘的相关医学知识,如胸闷、气憋、鼻痒、流涕等。讲解哮喘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副作用等,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哮喘治疗、保健、康复知识宣教,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感冒,避免重复感染。强调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指导患者正确掌握干粉吸入剂和气雾剂的使用方法。②鼓励患者提问,并对未掌握的知识进行再次讲解,保证患者对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技术熟练掌握,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管理能力。③在做好患者健康教育的同时,为患者建立健康教育护理档案,定期统计并考察患者对相关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病情的重视程度,以及治疗效果。此过程中除了要求患者定期到医院检查,还可采取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的方式进行,以便让患者体会人性化服务的魅力,体会社区健康教育的温暖,促使疗效。

1.3观察指标 对不两组健康知识、治疗依从性、哮喘症状积分及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采用自制健康调查问卷进行,如对哮喘知识的了解,对吸入激素治疗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对雾化吸入器、常用吸入装置的使用等,均为选择题,100分满分。治疗依从性:完全按照医师、药师用药指导,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为完全依从;有超过或不足剂量用药、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的为部分依从;自行停药、增减药量或间断用药的为不依从。依从率不纳入不依从患者。症状积分均昼夜两种,均为0~3分,评分越高,则症状越重。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100分满分。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哮喘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参考组,昼夜的哮喘积分明显少于参考组(P

3 讨论

目前,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直接导致哮喘病的高发病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影响。基于哮喘疾病长期性、周期性及反复性的特点,临床上所呈现出病情往往较为复杂,而若有效控制,关键在于长期吸入。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其通过有计划、有组织、规范而系统的教育活动及评价体系让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进行全程解析,对患者建立并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有着积极的作用[2]。本研究对25例社区哮喘患者加强健康教育的结果显示,患者在哮喘健康知识得分、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调查均显著高于未干预的参考组,哮喘积分亦显著低于参考组(P

总之,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社区老年哮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篇2

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疾病知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重视健康、配合医护治疗,提高生命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它主要包括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和出院教育。

近几年来,我科开展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通过手术治疗解决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现将2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简介如下。

1 疾病简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睡眠呼吸系统紊乱疾病,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停止≥10 s,低通气(通气不足)是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动脉血氧饱合度下降≥4%,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而胸腹呼吸运动存在。

2 手术的必要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引起多系统并发症的常见病,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上气道解剖异常是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睡眠时上呼吸道部分或完全阻塞,部分患者因咽喉完全阻塞而发生睡眠时猝死,因此OSAHS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附合手术指征者应采用手术治疗。

3 手术前的相关宣教

向患者宣教,采用整夜多导睡眠仪监测的注意事项和目的、术前检查、术前各种准备工作。

4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优越性及工作原理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借助于加速的带电粒子,使组织分子键离解,被消融的组织体积减少,是一种微创缩积技术,其手术过程在50%~70%低温下完成,出血少、治疗时间短、较少的不适和副作用、易于患者接受,可重复治疗。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教育内容

5.1 疼痛宣教

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即出现疼痛,一般持续3~7 d,多在术后1~4 d内最为剧烈,多数患者可耐受,少数患者需用镇痛药,可在术前术后1~4 d内应用镇痛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5.2 饮食宣教

向患者宣教饮食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术后1~2 d因咽痛、吞咽困难在术后3 d给予温热的流质饮食,4~10 d进半流食,10 d后进普食。

5.3 有关疾病知识宣教 护士作为一名施教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康复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发生此病的原因,结合此病的特点把医学原理用生活化的逻辑向患者宣教,让患者及家属明白,此病多数是由于肥胖、脂肪蓄积过剩、增加呼吸和循环系统负担,入睡后肌张力低下,因咽腔缩小而发生鼾声、憋气,导致嗜睡、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因此OSAHS患者在术后应控制体重,减少摄入量,防止此病的复发等知识的宣教。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篇3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5-0038-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慢性不可逆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COPD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慢性病,在世界上COPD的病亡率排第四位,且有逐年增加之势。有研究显示,至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多数患者由于健康知识缺乏,不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急性发作的次数增多,我院从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对COPD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系统化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身心教育,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护和促进身体健康[2]。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认知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2007年12月~2008年11月收住院的120例COPD患者随即分为2组,观察组61例,对照组5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治疗方法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案。

1.2.1 健康教育方法 按照护理程序,由责任护士、护士长、经治医师共同制定护理计划,通过口头宣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床头演示,定期讲课等教育方式,对患者针对性的实施具体健康教育,让患者由认识―了解―掌握,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1.2.2 健康教育内容

1.2.2.1 COPD基础知识教育 COP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吸烟、遗传、肺脏的老化和血管的改变有关。吸烟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吸烟时间愈长,吸烟量愈大,COPD的患病率愈高。

1.2.2.2 心理教育 COPD病程一般呈慢性复发性进行性加剧,患者因此常感到悲观失望或因丧失工作能力而情绪低落,或因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而自责,使患者消极因素增加,缺少战胜疾病的信心,甚至导致放弃治疗、抑郁症状、焦虑情绪非常明显[3]。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及其家庭对疾病的态度,关心体贴患者,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3 生活方式 ①饮食:呼吸功能的增加可使热量和蛋白质消耗增多,导致营养不良,应制定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计划,避免在餐前过多饮水,餐后避免平卧,有利于消化。腹胀患者应进软食,细嚼慢咽,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如汽水、啤酒、豆类、马铃薯和胡萝卜等。避免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②戒烟: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化学成分损伤气道上皮细胞,气道净化功能减弱。③避免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④避免和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在呼吸道传染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⑤指导患者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1.2.2.4 康复锻炼 使患者理解康复锻炼的意义,充分发挥患者进行康复的主观能动性,注重预防急性发作呼吸康复训练,其具体措施:①放松练习。取坐位或立位调整呼吸,进行胸、腹式呼吸,缩唇呼气练习5min,并在室内放轻音乐。②呼吸操练习。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③上肢肌力训练。进行上肢体操,做上举动作,每次2~3min,2次/d。④有氧耐力训练,即步行30~60min。⑤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1.2.2.5 药物治疗的教育 告之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作用时间、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1.2.2.6 家庭氧疗 一般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提倡进行每天持续15h以上的长期家庭氧疗,同时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到注意用氧安全,供氧周围严禁烟火,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清洁、消毒。

1.3 评价方法

1.3.1 两组患者入院治疗2周后,采自行设计的COPD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COPD疾病基础知识(COPD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生活方式(饮食、戒烟、运动),康复锻炼,家庭氧疗四项内容。康复锻炼掌握情况由责任护士现场考评,其中三项均采取提问式方法,内容及分值,COPD疾病知识问卷调查表(表1)。其表1中3项内容中每项分值≥3分为掌握。

1.3.2 统计学方法 各项资料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表2)。

2.2 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控制效果比较(表3)。

3 讨论

3.1 促进患者掌握知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单纯依靠治疗技术来促进人类健康是不够的,通过对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增多,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而常规化健康教育由于缺乏系统系,内容不全面,不利于患者及家属掌握。从表2可以看到它在这方面的积极作用。

3.2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相关疾病知识,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的需求,能有效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减少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其经济负担。从表3中可以看出,系统健康教育组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明显少于常规健康教育组。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呈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48.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篇4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COPD患者70例,病例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男性48例,女性22例,年龄55-75岁,我们对70例COPD患者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受到了满意效果。

1.2 方法

1.2.1 随机进行健康教育 随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教内容,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1.2.2 书面形式的健康教育 发放COPD的健康教育单,介绍疾病的易患因素及预防、注意事项,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

1.2.3 群体式健康教育 每周利用半天的时间,将COPD的患者集中在一起进行健康教育,并利用患者间相互学习、相互介绍经验的机会来巩固教育内容。给每一位患者或家属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平时面谈宣教,入出院时反复强调,使患者家属充分掌握COPD相关知识的介绍,呼吸功能训练的内容等。

1.2.4 随访教育 延伸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定期随诊,进行持续、全程教育,使患者能够坚持家庭氧疗,自觉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恢复情况,并给予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1.2.5 家属教育 对于老年COPD患者,加强家属和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选择经常在老人身边的照顾者,进行重点教育。给每一位患者或家属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平时面谈宣教,入出院时反复强调,使患者家属充分掌握COPD相关知识的介绍,呼吸功能训练的内容等。提高患者依从性,建立良好饮食、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通过向70例老年COPD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COPD,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地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延缓了COPD的发展。经过1年的随访,70例患者坚持长期呼吸康复训练,长期家庭氧疗后,患者的肺功能逐渐得到了改善,运动耐力时间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改善,住院次数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所以我们认为在COPD缓解期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心理指导 由于患者病史长,随着病情的发展,自理能力逐渐丧失,患者常对病情和预后有顾虑,甚至对治疗丧失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应及时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允许患者提问和表达恐惧心理,让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多加关心患者,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等缓解焦虑的办法,鼓励患者用乐观的态度,愉快的情绪去克服各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最好的疗效,以尽量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帮助其正确认识该病,鼓起战胜疾病的勇气,树立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

3.2 预防感染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诱发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因素。因此,指导患者:(1)戒烟:戒烟是防治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关键;(2)注意避免受凉、过劳等感冒诱因,气温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3)吸入氧气要充分湿化,湿化有助于保护气管、支气管黏膜,增强纤毛运动的能力,防止气道内分泌物干涸、结痂,对于防治呼吸道感染有重要作用;(4)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的吸入;(5)坚持力所能及的运动锻炼,锻炼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宜,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3 加强营养 老年COPD患者由于进食减少,消耗增加,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等原因常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引起呼吸肌疲劳,免疫系统功能减退,且随着营养不良程度的加重,患者的病情会逐渐加重,所以COPD患者加强营养至关重要。应指导患者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多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辣和易于产气的食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控制盐的摄入。

3.4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方法如下

3.4.1 腹式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取舒适体位,全身放松,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吸气时用鼻吸气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度,缓慢深呼吸,增加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呼吸7~8次,如此反复训练,每次10~20分钟,每天2次,熟练后逐步增加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不自觉的呼吸习惯。

3.4.2 缩唇呼气训练方法 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距口唇15~20CM处同一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熄灭为宜。缩唇呼气可配合腹式呼吸一起应用。

3.5 长期氧疗

3.5.1 长期氧疗的重要性 长期氧疗目前被认为是COPD缓解期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法能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缺氧状态,使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明显改善,运动耐力提高,病情得到缓解[2]。

3.5.2 方法 一般主张氧流量为1~2L/min,氧浓度为24%~28%,每日吸氧时间大于15h,对患者加强正确的氧疗指导,注意安全用氧,避免出现氧浓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氧疗效果。

3.6 保持呼吸道通畅

3.6.1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 病人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未屏气,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

胸部叩击方法:叩击方法为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呈空心掌,腕部放松,迅速而规律地叩击-从肺底到肺尖、从肺外侧到内侧,每一肺叶1一3分钟。叩击同时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咯痰,并询问病人的感受。

3.7 用药指导 指导病人家属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勿滥用药物,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4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针对老年人应采取多种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使健康教育更生动形象,易于记忆,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水平,增强患者自我健康意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了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强化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推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篇5

Keywords:COPD; Health education; Lung function;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以气道阻塞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它包含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同时也存在严峻的社会经济负担,因此我社区开展COPD的健康教育护理,对患者能了解该疾病及健康教育知识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社区治疗的80例COPD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将我社区80例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及常规组各40例,教育组中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5.9)岁,平均病程(15±4.3)年;常规组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2.8)岁,平均病程(16±1.8)年。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合并症、年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常规组予一般的护理知识讲授。主要是生活护理,不进行深入疾病知识介绍及各种注意事项的解释和指导。

1.2.2 教育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

1.2.3 健康教育内容

(1)心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常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患者可能失去劳动能力,精神压力大。要时刻鼓励和辅助患者减轻痛苦,避免病人情绪过于悲观,以免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提醒病人需静养,勿急躁,同时教育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情感关怀,理解并支持患者。

(2)戒烟是关键  临床观察,戒烟后能防止慢支及肺气肿的发生、发展,能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戒烟是目前唯一可以改善并缓解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方法。

(3)食疗提高营养  30%~7O%的COPD患者合并营养不良【2】。因为缺乏能量和营养,导致呼吸功能下降,气道阻力升高。饮食营养需营养丰富易消化,宜少吃多餐;避免进食生冷、辛辣及油腻之品。

(4)氧疗指导   COPD患者常处于缺氧状态,持续吸氧可以减轻气促症状,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指导患者吸氧时要用鼻呼气,掌握观察口唇、甲床及皮肤粘膜等处颜色判断缺氧情况。氧流量和浓度必须由该住院医院的医护人员按其血气分析结果来调整,不能自行随意调整。

(5)呼吸功能指导  要求患者行腹式呼吸或缩唇式呼吸,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能减少肺泡内残余气,提高机体抵抗力。

(6)用药指导和及时处理气道分泌物   告知患者服药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同时口服多种药物时,祛痰剂应后服。长期卧床患者需定期翻身、拍背,多饮水,有利于痰液引流。

(7)患者日常指导  每天持续低流量吸氧,时间超过15小时;需预防呼吸道感染,气温变化时,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可以肌注卡介苗提高免疫力等;坚持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进,不疲劳为宜。

1.3  观察指标   对我院社区80例COPD患者进行随访1年,以入组时间起,记录患者1年内再次住院的次数,以及两组患者观察前后肺功能指标前后变化情况。

1.4本研究全部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凡计数资料的比较都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予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者,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用非参数检验,P<0.05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过1年随访,教育组患者1年内再入院率为45.0%,共住18次;常规组患者再入院率为72.5%,共住29次。两组患者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1年前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教育组肺功能指标FEV1和SaO2%均优于常规组,经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前后变化情况(X±S)

3 讨论

COPD是属于难治的慢性呼吸道疾患。研究表明,抗氧化失衡是COP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氧化应激损伤了气道上皮,导致气道炎症反应加重,从而使蛋白酶失衡而出现气流受限【3】,从而出现COPD,而改善缺氧是治疗COPD患者的关键,所以患者要坚持每日持续低流量吸氧。

COPD目前无较好的根治手段,但患者通过积极行为可以有效应对它。比如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抗病及保健的积极性,了解疾病的知识、用药情况、提高营养及掌握锻炼方法等手段。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篇6

关键词: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该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阻为特征,其气流受阻常呈进行性加重,这与肺组织对吸入的有害气体和颗粒产生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较为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一种,通常并不为人所重视。慢阻肺患者由于病程迁延和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呼吸功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可导致病人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加强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对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主要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一般护理

1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食易产气食物,指导病人选择食物要易嚼、易咽,进餐时要细嚼慢咽,每日宜少量多餐,并保证每日饮水量要在1.5L以上,保持足够的营养。

2观察咳嗽、咳痰的情况、痰液的颜色、量及性状,咳痰是否顺畅;呼吸困难的程度,能否平卧,与活动的关系,有无进行性加重;病人的营养状况、肺部体征及有无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产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

3指导病人采用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减轻呼吸困难,保持口腔清洁,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支气管舒张药、祛痰药物,注意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如需氧疗,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2ml/min,密切注意病人吸氧后的变化,如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的频率及幅度,有无窒息或呼吸停止和动脉血气复查结果。

4慢阻肺患者均存在因疾病反复发作而致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悲观心理,有的患者甚至出现性格方面的改变,如烦躁、易怒。应关心体贴病人,了解病人心理、性格、生活方式等方面因疾病而发生的变化,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二、运动指导

运动训练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而异,要从运动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等方面计划。运动方式包括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耐力训练是指持续某种强度的运动,主要包括快走、慢跑、健身跑、骑自行车、游泳、登山,也可以做原地跑、上下楼梯、跑台阶等。力量训练主要包括各种持器械体操和抗阻力训练,间歇性运动训练是将高强度运动与休息交替进行,可减轻运动时呼吸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常使用运动训练中要达到的目标心率即靶心率(THR)来掌握运动强度,通过监测脉搏来实现,一般将症状限制最大运动试验获得最高心率的70%~85%作为靶心率。目前,关于慢阻肺患者运动的时间和频率尚无固定标准,美国胸科学会建议运动训练计划应持续8~12周,每周2~5次,每次至少20~30分钟,运动强度为最大耗氧量的60%。慢阻肺患者可以采用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联合的运动训练方式。

三、康复训练

1.有效排痰技术训练:目的是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降低气道阻力、减少感染。

(1)胸部叩击:指导家人或照顾者将五指并拢,掌心呈杯状,用前臂带动腕部力量在引流部位的胸壁上叩击30~45秒,按压病人胸部嘱病人深呼吸并进行震颤,连续3~5次。如此反复2~3次,主要是利用震颤方法促使粘稠的痰液脱离气管壁。

(2)咳嗽训练:嘱病人先缓慢深吸气后,。屏住气道使气体在肺内得到最大分布,前倾躯干,屈曲手臂向两肋下加压,突然咳嗽2~3声,咳嗽时使腹壁内陷,咳嗽后缩唇将余气尽量排出。

2.呼吸训练:肺气肿病人常呈浅快呼吸,呼吸效率低。做深而缓的腹式呼吸可减慢气体流速,呼吸阻力减低,潮气量增大,死腔通气比率减少,气体分布均匀,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改善。

(1)腹式呼吸训练:取坐位或半坐位,双腿屈曲,上身略前倾,使腹肌、呼吸肌放松,嘱病人用鼻子吸气,经口呼气,吸气时腹壁放松,腹部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下陷,呼吸要均匀缓慢不可用力,胸廓要尽量保持最小活动度,频率为7~8次/分,开始训练时可每日训练2次,每次时间为10~20分钟,以后可逐渐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并可采取各种训练。

(2)缩唇式呼气训练:先缓慢的深吸气后,将口唇缩成吹笛子状,用力将气体自口中缓慢呼出,呼吸时间比为2~3:1,频率为7~8次/分,每次10~20分钟,其作用是提高支气管内压,防止细支气管提早闭合,利于肺泡内气体排出。

四、健康教育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7-0040-02

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社区诊断报告》是在今年慢性病基线调查的基础上汇总分析出来的,对本辖区慢性病基线调查资料和历年疾病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努力,最终完成。

1 居民健康状况

1.1 主要非传染性慢性病患病与管理状况

1.1.1 慢性病患病状况

1.1.1.1 本中心于2006年对原火车街社区50岁以上居民进行慢性病普查,采用现场体检和询问方法,其中心肌梗死、脑卒中、恶性肿瘤的诊断来源于二、三级医院;高血压、糖尿病诊断来源于二、三级医院及查体检出。共普查1500例,检出慢性病患者314例,其中高血压患者240例、糖尿病86例、冠心病2235例、脑卒中495例、恶性肿瘤37例。见表1。

1.1.1.2 2007年街道重新划分后,中心于4~6月对荷花池街社区60岁以上居民进行普查,方法同前,共普查23602例,检出慢性病患者1539例,其中高血压患者574例、高脂血症290例、糖尿病238例、冠心病181例、慢性支气管炎131例、白内障107例、脑卒中3例、恶性肿瘤77例。见表2。

通过疾病统计,表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是主要病种,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2 居民健康危险因素状况

2.1 吸烟状况 2007年3月按照抽样方法抽取了我社区15~74岁居民共计23602例,进行了吸烟、运动、膳食等方面的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其中吸烟3406例,吸烟率为24.3%。

2.2 体力锻炼状况 调查23602例最近一年的锻炼情况,剧烈运动包括快跑、球类等活动,经常坚持体育锻炼的尽占38.71%。

2.3 饮食习惯 本次调查23602例社区居民的膳食行为, 其中个人饮食口味调查结果, 经常喝酒占6.67%,吃菜喜欢咸的占10.21%。

3 社区主要卫生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本社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为15.10%,已经成为老年型社区。人口老龄化相应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与卫生问题。

死因统计与疾病资料统计结果一致显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应是社区重点预防与控制的非传染性慢性病。

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是吸烟、摄盐量过高、缺乏运动、中度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通过调查,居民对健康知识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知晓率尚需提高,应加强健康教育。

4 干预计划

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妇女、儿童和高危人群为重点干预人群;针对社区主要卫生问题,以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为先导,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开展疾病三级预防。改善环境,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预防和控制危害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病。不断提高居民生命、生活质量,实现人人享有保健,实现居民健康在社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1 中心与街道、社区居委会积极配合,发挥健康促进组织的协调作用,中心由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定期讨论研究,将改变居民不良生活习惯纳入小区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并制定标准。

4.2 中心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了解了居民的需求。

4.3 以全人群为对象,利用大众媒介开展健康教育

各居委会利用宣传栏、服务站利用健康教育室、中心利用健教室开展宣传、讲座。

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社区服务场所开展宣传。在楼群、小区悬挂印有卫生宣教内容的布标及健康教育壁报。

中心和服务站无偿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和健康教育处方,中心候诊大厅设立电脑触摸屏和健康教育咨询台。

在中心和服务站候诊区、各楼层设立健康教育橱窗。专人负责,每两月进行更换。

4.4 开展社区居民良好生活行为和方式的健康教育 利用大众媒介宣传。每月在社区组织健康教育活动,针对不同人群请专家讲座,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实施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

4.4.1 平衡膳食教育 参照国家营养膳食指导标准,结合该社区调查的分析结果,对食盐摄入过多、喜食油炸食品和脂肪摄入过多等危险因素,在社区进行平衡膳食指导,门诊和住院患者开据健康教育处方。

4.4.2 控烟教育 利用多种载体和手段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教育。提倡在公共场所设立禁烟标志,与街道、居委会开展评选无烟居委会、无烟家庭活动,定期请有关专家讲座,特别是吸烟与呼吸疾病的关系。

4.4.3 加强运动教育 充分发挥社区健身设施的作用,与街道、居委会配合,结合全民建身活动,指导不同人群开展有效的体育锻炼,中心康复室有计划的指导残疾人、慢病肢体、职能康复。

4.4.4 根据季节特点,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预防肠道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季节特征明显的疾病。

4.5 开展临床预防 早期发现患者,利用三诊(门诊、急诊、转会诊)、三床就诊时进行一对一的患者健康教育。

4.5.1 早期发现患者 按居民小区管理划分,设立居民血压测量点;门诊35岁以上首诊患者常规测量血压;患者就诊、社区义诊、体检以及疾病报告等各种渠道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建立个人与家庭健康档案,纳入慢性病管理。

4.5.2 门诊教育 全科门诊采取一对一形式健康教育,诊对不同问题的就诊患者采用不同形式。对慢性患者及老年人的就诊记录,录入微机管理,向高危患者方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用药,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4.5.3 病床教育 对家庭病床患者进行一对一入户健康教育。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及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正确指导用药,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护理、心理卫生咨询,每周有病历记录,每月有检查。

4.6 对老年人、慢性患者、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干预措施

4.6.1 加强对慢性患者的管理,每季对高血压患者、每半年对糖尿患者随访一次,管理内容一是了解病情动态,进行临床处理;二是进行咨询与健康指导。同时将管理记录全部及时输入微机管理。

4.6.2 对60岁老年人进行有组织的健康照顾。利用社区活动场所和中心及服务站健康教育室,普及保健知识;中心和服务站每周以团队组织的形式,到居委会为老年人免费查体,指导用药和心里咨询;对空巢老年人、残疾人登记造册,定期入户、免费查体、免费送药。以居委会配合指导老年人,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养成健康卫生习惯。

4.6.3 根据民政部门、街道、居委会提供的低保人群情况,制定医疗救助优惠措施,建立档案,建立救助记录,对其中慢性患者加强管理。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篇8

【关键词】 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行为; 康复

Application Value of Self Management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Health Behavior and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PD/ZHI Yu-yu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4):127-13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elf management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health behavior and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PD.Method: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75 cases of COPD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had 37 cases,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38 exampl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which was a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mplemented the self-management and health education,which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for patient education,the education projects mainly include disease correct understanding,symptom management,emotion management and daily life management.All the patients were intervened 3 months,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the measurement of health behavior scale(HPL) and self care ability measurement scale(ESCA) on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Result: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the respiratory symptoms,disease impact,restricted m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1.01±7.72),(40.93±9.04),(44.25±8.96),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47.31±9.26),(48.26±9.34),(51.26±10.49),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本次研究对患者加强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活动、健康责任感、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压力管理以及健康行为总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COPD控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的自我管理[15]。国内有关研究人员对自我护理能力的解释为:不断对自身需求进行满足以维持和改善正常的生命进程,属于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可受个体身心状况及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一种能力[16-1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自我护理能力更高的患者健康行为也更高,同时良好的健康行为又有利于自我护理能力的养成。

对COPD患者开展康复治疗,第一步便是对其进行健康教育[19]。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康复效果[20]。为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促进其更好地自我管理疾病,护理人员需首先对患者开展检测和整体评估以预防及避免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21]。通过采取系统化、个体化、多方位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有效地开展自我管理[22]。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帮助患者最大化地自我管理以更好地适应心理及生理变化[23]。据有关资料显示,对COPD患者开展自我管理与教育可以有效缓解其呼吸困难症状并显著提升其运动耐力,提升其生活质量[24-25]。

综上所述,加强COPD患者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其有效实施健康行为,对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高赞美,楼仙,蒋亚芬,等.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COPD患者健康行为及康复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2):165-168.

[2]林静娟,蔡美玲,~顺英,等.情感智能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4,16(4):220-222.

[3]何良爱,栾晓嵘.健康教育应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4):51-54.

[4]王丽君,曾冬新,栾秀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29):62-66.

[5]赵琳,崔妙玲,王自秀,等.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5):14-16.

[6]邹继华,王丽萍,崔玉凤,等.系统健康教育对大庆社区COPD稳定期患者知信行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31(15):80-83.

[7]李岩.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的效果[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7):652-654.

[8]于成琦,吴志娟,朱蓉,等.健康教育现场会结合家庭访视对COPD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12):1131-1132.

[9]范静,李婷,杨玮,等.自我管理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9(5):340-344.

[10]应少聪,周向东,刘益琼,等.康复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5):333-336.

[11]张璐,乔建歌,解薇,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6):4079-4081.

[12]张鸿,梁立荣,林英翔,等.简短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4):335-337.

[13]关丽婵,陈美珠,暨铭坚,等.教育与管理及效果评价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肺康复的有效性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21):3209-3213.

[14]柴云花,杨辉,李变娥,等.应用德尔菲法编制国内COPD患者护理结局评定量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0):94-97.

[15]晏东波,王岚.网络健康教育方式对康复期COPD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5,23(4):332-334.

[16]郑迓姝,王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 DOSE 指数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1):823-825.

[17]李丽蓉,傅桂芬,胡琼燕,等.PDCA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1):157-159.

[18]刘保萍,盛艳玲,唐健滨,等.授权教育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7):113-116.

[19]张京轶,唐丽华,李硕,等.PDCA循环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和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5):63-64.

[20]菅丽,,吴柳,等.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在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517-519.

[21]王小芳,李惠萍,何代兰,等.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8):1254-1256.

[22]戴小燕,黄敬云.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2):136-138.

[23]黄仕明,袁莉,邓仁丽,等.多形式健康教育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49-51.

[24] 黄心蔚,成俊芬,吴格怡,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COPD稳定期患者CRP、血气分析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2):43-46.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篇9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感;卫生状况;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1]。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唾沫,人之间的接触或者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来传播。临床症状为:身体突然出现高热,全身疼痛,并伴有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等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因该病引起的并发症相当严重,且死亡现象时有发生[2][3]。手足口病和流感均为传染性疾病,卫生状况等则显得尤为重要。故此,本文针对手足口病与流感人群的卫生状况和健康教育的需求做了一定研究,得到一些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手足口病和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手足口病组(53例)和流感组(52例)。包括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43例;平均年龄(18.7±6.0)岁。手足口病组平均年龄为(17.8±7.2)岁,男31例,女22例。流感组平均年龄为(19.6±4.8)岁,男31例,女2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况等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知识需求和健康教育两大类。知识需求主要有:①患者对疾病的常识了解;②患者的消毒措施;③疾病的预防。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有:①“一对一”授课;②电视、网络讲课;③宣传栏,宣传小册。将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发放至105例参与研究的患者手中,填好后由统计调查情况。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需求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1.4统计学方法以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需求的情况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手足口病组和流感组的患者及其家属在对疾病的了解,消毒措施以及疾病的预防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对知识的需求了解较少,是导致患者患病的因素之一。见附表1。2.2两组患者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附表2数据表明,无论是手足口病组的患者还是流感组的患者对教育方式的需求量大,且“一对一”授课的教育方式最受欢迎。见附表2。

3讨论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篇10

山东省济南医院护理部,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 目的 探讨PM2.5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山东省济南医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PM2.5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有效率及心理状态。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较分别为(1.24±0.34L、52.37±6.83%、51.29±5.07)对照组(1.09±0.33L、46.03±6.06%、46.38±6.11%)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2.68、3.21,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优于对照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35.34±1.95分、40.42±2.17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9.83±2.36分、52.56±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3.68,P<0.0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提高PM2.5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PM2.5;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c)-0156-03

[作者简介] 何青秀(1964.8-),女,山东济南人,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护理管理,老年病护理工作。

根据统计,我国的PM 浓度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其中东部沿海地区PM2.5污染尤其严重,特别是我国华北平原的PM2.5污染为全球最高值[1]。2013年开始,全国多地PM2.5值高达300 μg/m3以上,处于严重污染级。在2013年年初的重污染日中,该院因呼吸道疾病就诊比例明显高于平时;随着雾霾天气的频繁到来和PM2.5记录的不断被刷新,各类媒体对PM2.5报道频繁,污染天气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其中不少是症状轻微的“患者”,PM2.5已经造成市民的恐慌[2];该院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间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针对PM2.5的专项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再次证明健康教育在应对公众卫生事件时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省济南医院内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述有长期PM2.5环境居住史,并且出现了咳嗽、咳痰、喘息等不适症状,其中慢性支气管炎58例,支气管哮喘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自2013年11月起开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将100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2013年1月-10月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0.54±2.75)岁,病程1月~1年,平均5.25±1.23月;2013年11月—2014年4月期间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2.51±2.69)岁,病程2月~1年,平均(5.68±1.51)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包括原发性疾病治疗、氧气治疗、纠正酸碱平衡。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记录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深度,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心率、心律、痰量及性质。同时注意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同时医生处理。自2013年11月起,该院针开展针对PM2.5的专项健康教育,重点关注山东及全国PM2.5的相关报道,收集各类论文及PM2.5相关疾病治疗研究进展,总结健康教育从中起到的作用、暴露出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来院就诊的病患发放并指导填写调查问卷,针对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区别统计,分析健康教育在不同年龄段、文化层次、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等不同人群中的效果差异。向来院就诊的病患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利用各种手段对患者面对面宣讲PM2.5的危害及正确应对措施。分类汇总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求不同人群对健康教育的接受情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1.3 观察指标

治疗开始前后采用肺功能分析仪测定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采用临床症状量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除,临床症状评分减少≥95%。显效:咳嗽、咳痰、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大部分消除,临床症状评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临床症状评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甚至有所加重,临床症状评分减少<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患者入院前、出院前进行评定。评定标准: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心理焦虑进行评定,>50分判定为焦虑,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进行评定,>53分判定为抑郁,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肺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2.68、3.21,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优于对照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析

经护理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经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3.68,P<0.05),见表3。

3 讨论

公众事件应对要果断、及时,处理预案应合理、有效。媒体及网络不应单纯为“博眼球”而大肆负面报道,有时甚至出现虚假报道,这往往会给市民的恐慌情绪火上浇油。患者文化水平偏低,医疗知识匮乏,轻信谣言,是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重点、难点[4]。PM2.5的治疗绝不只是政府的事,需要全民齐心协力,才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5]。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积极参与绿化等方式是患者对抗PM2.5最有效的武器。

从统计数据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看,市民对PM2.5经历了从不重视到恐慌,又转到正确应对的变化。而后期的有益转变,正是健康教育的直接结果。随着雾霾天气的日益增多,呼吸道疾病患者随之增加。该院自2013年11月1日起,对来就诊的病患发放PM2.5预防资料和调查表;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针对病情的指导;在诊治过程中对患者面对面宣讲PM2.5的危害及正确应对方法;在医院公示栏中张贴PM2.5的宣传材料;经过近1个月的密集宣教,收效明显。

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诊疗时的对症讲解及医院内宣传等多种方式,结果表明:①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相对恐慌心理较弱,是实施健康教育最容易且效果最好的群体。②文化水平偏低的群体,医疗知识贫乏,接受起健康教育也比较困难[6]。相对有效的办法是发放容易理解、操作简单的应对方案,或集中力量对重点人员(接受力、影响力较强者)实施健康教育,再由他们影响周围的同伴。这个方式需要健康教育的实施人员对管片患者有充分了解,目前尚存在一定难度;通过居委会对医院患者进行宣教往往更有效。③老年患者是健康教育的重点[7]。他们多数是慢性病患者,抵抗力弱,比年轻人更容易受到伤害。他们容易轻信各种信息,但也愿意接受正面引导。相比外面的杂乱信息,他们更愿意接受医院医生的专业建议。所以,针对老年人,多频次、面对面的指导是健康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杨宇轩等[8]研究指出,针对暴露个体,积极开展PM2.5人群健康危害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人们了解PM2.5的健康危害效应,掌握基本的健康防护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焚烧,使用低排量、环保型汽车,加强个体防护,避免PM2.5高污染时段出行,如见日常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在15:00~17:00时PM2.5浓度最低时段进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儿童及体质较弱群体,在PM2.5污染较严重的冬季,尽量避免PM2.5污染高峰时段进行户外活动,以规避日常生活中PM2.5的健康危害。

通过该临床研究发现,经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经过心理交流沟通,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 张衍燊. 2013年1月灰霾污染事件期间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的人体健康损害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4):2707.

[2] 赵坷,曹军骥,文湘闽.西安市大气PM2.5污染与城区居民死亡率的关系[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4):257-262.

[3] 曲凡,丁文军,伊硕,等.PM2.5对肺泡11型上皮细胞MLE12的毒性研究[J].毒理学杂志,2010,24(l):19-23.

[4] 贺擎,丁文军,苗魏,等.冬季和夏季PM10和PM2.5对人肺上皮细胞A549毒性的比较[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29(3):324-331.

[5] 王欣,邓芙蓉,吴少伟,等.北京市某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对儿童肺功能的短期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2010,42(3):340-344.

[6] 王秦.我国雾霾天气PM2.5污染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4):2691.

[7] 孙志豪.崔燕平.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J].环境科技,2013,26(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