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的方式十篇

时间:2023-07-18 17:35:14

直接融资的方式

直接融资的方式篇1

关键词:直接融资模式 比较研究 借鉴

一、前言

企业的直接融资主要是指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作为资金直接提供方介入的一种资金融通的方式,企业在直接融资的模式下,在一定的时期内,资金盈余方以直接交流沟通的方式与资金需求企业达成协议,或是通过资金盈余方在金融市场购买资金需求企业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再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企业使用的一种方式。

二、我国企业发展直接融资的意义

直接融资作为一种媒介储蓄与投资,促进资本形成的有效机制,企业发展直接融资对深化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我国企业发展直接融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缩减企业投资成本、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

(一)健全金融市场体系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和扩大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将会对证券市场的完善起到推进作用。

(二)缩减企业投资成本

我国的企业长期以来大多采用间接融资的模式,当企业经济效益处于低谷时,往往因间接融资带来的还本利息等债务而产生极大的负债压力。而采用股权直接融资的方式,企业一般只需支付红利与股息即可,由于不用还本,也有效缩减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并降低企业资产的负债率。

(三)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如果企业融资仅仅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融资渠道单一,资金风险集中。贷款市场由于限制因素比较多,尤其是在信贷政策调整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畅,严重时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直接融资模式可以逐步摆脱短、中期融资单纯依靠银行贷款的局面,提高融资灵活性,增强企业融资的稳定性。

三、企业直接融资模式的比较研究

企业直接融资模式作为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一种资金融通的方式。直接融资主要是指企业以债券、股票、证券等作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根据我国的政策及融资方式的不同,达到上市标准的企业较容易在资本市场中获取直接融资。

(一)以股权为主导的融资模式

股票IPO的上市已经成为了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从国内现状来看,大型企业大多已经上市或正在上市,因此采用股权融资已经成为此类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新股的发行可为企业创立一个可持续的融资平台,当企业上市之后,只要IPO资金的使用情况与盈利能力符合相关要求,便可以配股、采取增发等方式来筹集股本。例如,对需要通过资本扩张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资产重组的上市企业而言,其可通过定向增发收购母公司、同类企业、关联企业的优质资产而实现直接融资。企业采用以股权为主导的融资模式时,必须要根据资本市场的融资要求来严格履行相应义务,对制度完善、信息披露、收益复利增长等加以重视,并全力维护股东的利益,保护良好的信誉,促进可持续的融资能力。

(二)以债券为主导的融资模式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大多通过发行债券(含债务融资工具)的形式进行直接融资,如上市企业可通过证监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或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国有企业也可通过发改委发行企业债。

上市企业或国有企业的企业债、公司债融资主要是用来补充项目建设资金,一般需要对项目适用产业政策等进行严格审核,期限多在5年以上。中期票据可用于生产经营、归还贷款、项目建设等方面,期限一般在3―5年之间。短期融资券大多用于归还短期贷款或生产经营,使用期限大多在1年之内。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在注册通过后在两年有效期限内循环发行,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还可分别计算净资产40%的注册额度。

以债券(含债务融资工具)为主导的融资模式,债券发行利率与发行企业的行业发展状况及主体信用评级相关,评级AA+级以上的企业往往能够拿到央行基准利率下浮10-30%左右的优惠利率,而银行贷款的利率较高,融资额度小,因此企业采用以债券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性。

(三)以资产证券为主导的融资模式

将企业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在货币与资本市场发行证券进行筹资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将自身优质资产进行处理,以向市场发行证券的方式进行交易,从而实现直接融资的目的。如企业的应收账款、销售收入、抵押债券、商业票据等具有稳定现金流性质的资产均可作为发行证券。

企业的资产证券化实际上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一种产物,通过对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的合理使用,有利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还可增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采用以资产证券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时,相关的监管部门需严格控制和防范金融系统风险,保障其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稳定。

四、企业直接融资模式的借鉴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模式的发展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近年来才开始发展以股权、债券、证券等为主的直接融资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直接融资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直接融资模式具有长期性、集中性、直接性、流动性等特点。我国一些大型企业以股权、债券、证券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均可为国内其他企业的融资结构、融资模式提供理论性依据与借鉴。

基于我国未采用与发展直接融资模式的企业,一般是还未上市或将要上市的企业,以及一些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与我国大型企业相比,由于主体地位尚不稳定、融资环境不宽松、融资渠道较狭窄等因素的影响,直接融资的理论与经验还不能够完全应用于其企业的融资体制与改革实践当中。因此,以上企业在借鉴大型企业直接融资模式的同时,也要对照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选择出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融资模式。在对直接融资模式合理选择的基础上,也需调整本企业的的融资结构、完善融资机制、发展资本市场,以利于直接融资模式的有效发展。

(一)调整融资结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资金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在对大型企业直接融资模式成功发展的借鉴当中,也应根据这些企业的融资结构对本企业融资结构进行合理地调整。

(二)完善融资机制

针对我国现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企业自我积累能力严重弱化,内部融资匮乏,这与我国的融资机制和经济体制的不完整有关系。为能更好地发展直接融资模式,应通过规范企业融资行为、确立法人财产权、规范内部资金补偿制度等方式来完善企业内部融资机制,为企业能够顺利取得外部融资打好基础。⑶发展资本市场。为缓解企业的资金困境,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对资本市场机制的充分利用,促进社会闲置资金向资本性资金的转变。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采取直接融资模式也代表了国内企业融资的趋势与走向。我国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外部经济与金融形势的变化,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直接融资模式,并通过对融资模式的合理应用,促进企业的长效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钢.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三大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2012,71(71):43-45

[2]姜宁,唐品.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金融依赖省际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80-84

[3]陈双,王庆国.直接融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基于对不同融资业务的成本比较[N].湘潭大学学报,2012,36(2):93-97

直接融资的方式篇2

关键词:企业 融资方式 选择

    一、企业融资方式的类型

    1.内源融资方式。即将本企业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无需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发生融资费用,其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通常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资金需要时企业才考虑启用外源融资方式。

    此外,笔者也赞成一些学者的观点,即相当一部分表外融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融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融资行为,表外融资可分直接表外融资和间接表外融资。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属直接表外融资。其资产所有权虽未转入融资企业表内, 但其使用权却已转入, 故此融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的资金结构。间接表外融资是用另一企业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从而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限度内的一种融资方式。此外,还可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方式把表内融资转化为表外融资。

    2.外源融资方式。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本,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企业的外源融资一般分为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两种。(1)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是一种通过初级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初级证券包括非金融性支出单位的所有负债和被他人持有的股票。具体来说是指资金盈余方和资金短缺方相互直接进行协议,或是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一般来讲,直接融资主要以股权融资为主。(2)间接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间接进行证券融资的一种融资方式。即资金盈余方通过存款方式或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闲置的资金现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这些金融机构再以贷款、贴现或通过购买资金短缺方发行的有价证券等形式,把资金提供给使用单位,从而实现资金的融通过程。其代表方式是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根本区别在于资金融通过程是否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

    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任何企业都会面临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但是,每个企业在融资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 情况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并保持资本结构一定的弹性。一个企业是 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合适,还是选择债务融资方式合适,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一家企业都有其各自的行业特点、资产结构特点和具体的财务状况,所以每个企业都应以其现实的和今后几年预计的净资产收益率为基本标准,同时考虑本企业的财务结构、资金使用率等情况来综合选择融资方式。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应主要关注如下几点:

    1.由于净资产收益率在考核企业业绩和评价投资收益方面具有特别意义,因此,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企业增加投资者和追加投资的基本指标。这样,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 业,可能选择债务融资方式较为“合算”;而效益不佳、前景不甚明朗的企业,则可能选择权益融资方式较为合算,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其财务压力。当然,究竟采用哪种方式,还应根据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直接融资的方式篇3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几乎每年均以超过GDP近多个百分比的速度高速增长,而储蓄率更是年年高居不下。居民储蓄的大量增加,一方面放大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使得央行实现“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目标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在国内金融压抑,即金融市场效率低下、金融产品不发达、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高储蓄使得信贷资金无处可用,银行无选择地多贷款,尤其是流动资金贷款。而企业过分依赖贷款,势必加大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引发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另外,由于储蓄高增长而形成的以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格局也极不利于金融体系储蓄与投资转化机制的良性循环,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融资渠道的不畅。因此,适度、合理地分流储蓄资金势在必行。高储蓄如何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关口,投融资渠道的拓宽已迫在眉睫。于是,几度搁浅的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再呈呼之欲出之势,有关部门一再强调:“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扩大直接融资”,力求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的“单腿”支撑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并举的“双腿”支撑,加大融资结构调整的力度,从根本上化解金融风险。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规模发行股票,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呢?在目前的中国能否依靠“政策市”过急地去推动直接融资?这些问题很尖锐,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回答。如果说股市因为扩容而调整,这还只是股票市场的问题,而在加快直接融资的名义下大量发行股票,如果客观上对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产生不利的影响,那问题就大了。况且,我国的资本市场似乎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证券市场已经到了危局的境地。目前市场的交易量极度萎缩,日成交量不足百亿;券商经营状况再度恶化。“当务之急应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的看法似乎已越来越受到实践的挑战,急切加快直接融资的比例不得不让人深思。

在此,将运用实证建模技术,对我国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协整分析,以探析适宜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融资方式,并对未来的融资决策进行一定的经济思考。

2融资方式、结构及其演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的内生金融发展模型在理论上清楚地说明了一个运行状况良好的金融部门,通过动员储蓄并将储蓄有效地配置到高效率的生产部门、金融技术收益的增长、金融发展对企业生产性技术选择以及证券市场外在性等方面的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金融体系完成这种促进职能的中介方式有两种,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所谓直接融资是指一个经济中的盈余部门与赤字部门不通过金融中介而直接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而间接融资则是指盈余部门与赤字部门通过金融中介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是否通过金融中介是区分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的根本依据。更准确地说,金融中介可以区分为简单中介和复杂中介,定义是中介显然是指诸如银行之类的复杂中介。

融资方式提供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和质量,所以融资方式的选择不仅是微观企业关心的问题,它对宏观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从理论上说,直接融资在融资公平、风险承担、流动性等方面具有优势,而间接融资则有利于调动储蓄、扩大信用规模,便于宏观经济调控等。不同的融资模式具有不同的功能,运行机制和不同的经济绩效,特别是对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融资者的约束具有不同的影响,因而很难给予具体的量化评价。从实践上说,各国具体融资模式的选择更多的是商品经济和货币信用、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储蓄、收入分配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及发展的产物。对于金融结构或者说融资方式或融资模式的发展和演变,戈德史密斯做出了重要的开创性工作。戈德史密斯通过考察世界各国金融结构的演变历史,发现各国的金融结构变迁呈现出一些惊人的共性,如金融资产总量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迅速增加,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逐步形成并存格局、金融工具的流动性逐渐增强等,这些共性特征的出现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成长相伴随,而金融体系由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地演变为直接融资的相对地位迅速上升乃至占据相当比重则构成了各国金融体系演变的主线。

从我国金融业和融资结构的发展来看,改革开放到1990年,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银行以外的金融市场几乎没有,发行的国债、企业债券的规模也很小。1990年以后,证券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直接融资的发展。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证券化的发展,中国的融资结构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融资方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选择合适的金融发展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3融资方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31数据以及经济变量的解释

第一,我们通过统计年鉴,收集了GDP、INDIRECT、DIRECT、PRICE连续15年的数据(2000―2015年),并利用SAS统计软件将所采集的数据转化成一个统计分析数据集。

第二,在SAS/INSIGHT环境下打开该数据集,点击数据表左上角的功能按钮,选择define variables,在弹出的窗口中按提示定义变量名、标签及属性。将年份设置为字符型,其他均为数值型。

第三,解释经济变量。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价值。Price:价格指数,是关于平均价格水平的指标。RGDP: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从名义GDP中剔除了价格变化并以固定价格表示的GDP。其中RGDP=GDP/PRICE。Indirect:间接融资,是筹资者通过银行间接获得储蓄者资金的一种形式。Direct:直接融资,是企业自己或通过证券公司向金融投资者出售股票和债券而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

32相关分析

321绘制散点图,考查变量之间的关系

进入SAS/INSIGHT环境,同时打开数据集GDP选择菜单analyze到scatter plot(y,x),在弹出的窗口中选中变量RGDP作为散点图中y变量,选中INDIRECT和DIRECT作为散点图中x变量。由此得到,这些观测点随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增加,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也相应增加,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322计算相关系数

散点图已直观的表明了变量间的关系,为了考查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可以通过SAS软件计算其相关关系。在SAS/INSIGHT环境下,打下该数据集,选择菜单analyze到multivariate(y’ s),在变量框中选中变量,生成相关系数矩阵表。可以看出变量RGDP和INDIRECT的相关系数R=09926,RGDP和DIRECT的相关系数R=09566,INDIRECT和DIRECT的相关系数R=09815,均为正值,表明变量之间呈正相关,同时由于相关系数均接近1,说明变量两两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中RGDP和INDIRECT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

33回归分析

331回归模型

从上述的相关分析可知RGDP和INDIRECT,DIRECT之间都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要进一步考察其数量关系,建立其多元回归模型为RGDP=β0+β1INDIRECT+β2DIRECT+ε。进入SAS/INSIGHT环境下,打开该数据集,选择菜单analyze到fit(x,y),选择变量RGDP作为y变量,选择INDIRECT和DIRECT作为x变量。

参数β0=118668,β1=05415,β2=-10598。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间接融资每增加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415%,直接融资每增长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降低10598%。

332显著性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将自动生成拟合回归直线的汇总说明。从中可以看出统计量决定系数(R-square)为09937,校正的R^2(AdjR-sq)为09927。说明RGDP的变异有9937%可以归因于INDIRECT和DIRECT 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有063%是未能解释的。R^2接近于1,说明其拟合优度较高。

(2)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将自动生成方差分析表。从中可知,F统计量的值为9481041,与其相应的P值=00001,表明原假设成立的概率仅为00001

(3)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将自动生成参数估计表。从中可看到,3个参数β0,β1,β2的T统计量分别为18198,12249,-4002与T统计量相应的P值分别为00001,00001和00017表明原假设(参数为零)成立的概率均小于005=a,应拒绝原假设,即参数非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显著的。

333回归诊断

(1)是否符合模型的基本假设

在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中,假定随机误差项具有相同的方差,而在经济问题分析中有可能违反这种假设。SAS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会自动生成残差预测值的散点图。从中可看出残差有大体相同的散布,它表明等方差的假设没有问题。

为了验证残差为正态分布的假设,可拟合后残差图和参考线。残差图表明,数据点散布在参考线附近,近似于一条直线上,可以认为残差的分布与正态分布差异不大。

(2)共线性问题

由于经济变量往往随时间存在共同的变化趋势,就使得它们之间容易出现共线性,即自变量之间有着严重的线性关系。具体可计算DIRECT和INDIRECT之间的可决系数R^2以及方差膨胀因子来判定。可以得到R^2=09633,接近于1,方差膨胀因子为27284>10,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共线性。

解决方法一:在存在共线性的变量中剔除一个F检验值较小的。从回归模型可知INDIRECT的F值为1500323,DIRECT的F值为161777远远小于INDIRECT的F值,可剔除变量DIRECT重新假设回归模型为RGDP=β0+β1INDIRECT +ε。根据上述SAS的步骤重新得到回归方程为RGDP=13757+0367INDIRECT-DIRECT可决系数R^2为09852,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F值为867366,与其相应的P值=00001

解决方法二:由于R^2与样本容量有关,样本较小时,容易引起共线性(R^2 容易接近1)。该样本数仅为15,因而可以扩大样本容量再进行分析。

4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起推动作用,而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则与经济增长呈较小的负弹性关系。市场化的间接融资规模较之市场化的间接融资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中股票市场的不完善和企业债券的严格限制是削弱直接融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主要原因。对融资方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41自然倾斜的金融战略

对融资方式及其结构演变,绝大多数国家都顺应历史发展,顺应和维持这种金融倾斜局面而不人为推动或抑制,即自然金融倾斜发展战略。反之,通过政府自觉的法律约束或政策行动积极推进或抑制直接金融的发展,从而缩小或增大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倾斜度就是人为金融货币发展战略。从我国实际看,间接融资的市场化融资程度有待加强,证券市场化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因此,当前不应刻意去发展直接融资或扩大间接融资规模,简单地变换融资方式可能会增加而不是减小金融风险。因此,应当推行自然倾斜的金融发展战略,健全和完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体系。

42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强化间接融资市场化程度

作为间接融资的主体,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直接决定了间接融资的规模和市场化程度,商业银行的贷款决策和项目选择直接决定了间接融资的效率。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加快真正商业化进程,将国有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彻底的分离,建立与市场经济的国际竞争环境相适应的严格的经营责任制、完善的内控制度、完备的考核制度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间接融资真正做到以市场化为基础。

43规范证券市场发展

金融发展是质与量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单纯的规模扩张,走出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发展的误区,应当首先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择优标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其次是建立完善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加快与《证券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再次是提高监管部门对证券市场监管的力度和效率,加大对证券市场中介违法操作的监察和惩罚力度;最后是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使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从行政方式转向市场方式,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44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完善直接融资结构

直接融资不等于股票融资,在规范证券市场发展的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债券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债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首先放弃企业银行债券发行规模总量的限制,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决定筹资的方式和数量;其次强化发债企业资产抵押和担保人制度,建立企业债券受托人制度;再次要健全企业债券评级指标体系,树立中级机构信誉,完善对企业债券的评估机制。最后是开展金融创新,实现企业债券的上网发行,加强企业债券二级流通市场建设。

直接融资的方式篇4

[关键词] 企业 融资方式 选择

一、企业融资方式的类型

1.内源融资方式。即将本企业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无需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发生融资费用,其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通常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资金需要时企业才考虑启用外源融资方式。

此外,笔者也赞成一些学者的观点,即相当一部分表外融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融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融资行为,表外融资可分直接表外融资和间接表外融资。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属直接表外融资。其资产所有权虽未转入融资企业表内, 但其使用权却已转入, 故此融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的资金结构。间接表外融资是用另一企业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从而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限度内的一种融资方式。此外,还可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方式把表内融资转化为表外融资。

2.外源融资方式。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本,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企业的外源融资一般分为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两种。(1)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是一种通过初级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初级证券包括非金融性支出单位的所有负债和被他人持有的股票。具体来说是指资金盈余方和资金短缺方相互直接进行协议,或是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一般来讲,直接融资主要以股权融资为主。(2)间接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间接进行证券融资的一种融资方式。即资金盈余方通过存款方式或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闲置的资金现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这些金融机构再以贷款、贴现或通过购买资金短缺方发行的有价证券等形式,把资金提供给使用单位,从而实现资金的融通过程。其代表方式是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根本区别在于资金融通过程是否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

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任何企业都会面临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但是,每个企业在融资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 情况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并保持资本结构一定的弹性。一个企业是 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合适,还是选择债务融资方式合适,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一家企业都有其各自的行业特点、资产结构特点和具体的财务状况,所以每个企业都应以其现实的和今后几年预计的净资产收益率为基本标准,同时考虑本企业的财务结构、资金使用率等情况来综合选择融资方式。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应主要关注如下几点:

1.由于净资产收益率在考核企业业绩和评价投资收益方面具有特别意义,因此,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企业增加投资者和追加投资的基本指标。这样,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 业,可能选择债务融资方式较为“合算”;而效益不佳、前景不甚明朗的企业,则可能选择权益融资方式较为合算,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其财务压力。当然,究竟采用哪种方式,还应根据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2.从财务结构来看,如果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很低,就应当适当考虑减少股权融资比例,增加债权融资的比重;反之,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则应考虑增加股权融资的比重,同时减少债权融资的比重,从而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

3.融资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企业的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率的波动上,众所周知,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呈现周期性起伏。利率杠杆作为央行的政策调整工具随着国民经济在周期性运行中所处状态不同而相应地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在国民经济处于繁荣滞胀时,为降低通胀的压力, 防止经济恶化,政府会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调高利率, 抑制资金需求;而在国民经济处于低谷时,为刺激消费与投资需求,政府会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多次的调低利率以刺激经济的发展。由于中长期投资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客观上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获利空间和避开利率风险的机遇。企业可以通过对国民经济周期的分析, 判断所处的经济环境所处的景气状态及政府的政策取向,在决定融资决策时“ 顺势而为”,降低融资成本。其机理在于,中长期贷款利率是一年一定,而债券发行利率是一定多年,不受利率变动之影响。这样,在企业通过对经济的分析,预期利率将走高时,宜选择债券融资方式,避开利率风险,不因利率走高而增加融资成本。在企业预期利率将走低时, 则宜选择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融资, 顺利率下调之势降低筹资付息成本。

4.融资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企业的规模和融资规模。由于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受制于企业的净资产规模和已发行债券的规模等,而贷款融资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办理抵押担保的资产的规模,也受企业的获利能力、商誉等因素影响。因而在企业确定中长期投资的融资方式时,如果企业资金缺口不大,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付息成本差异影响较小时,可选贷款融资。在资金缺口较大,符合债券发行资格和条件限制,且预期利率将走高时, 则宜择债券融资或债券与贷款混合融资策略。

总之,一个企业的融资方式是否合理,筹资成本是否最低,投资者财富是否达到最大化,企业价值是否提高,对于不同的企业,要根据他们的经济环境、行业特点等情况进行具体的 分析。同样的资本结构、融资行为,对一家企业可能是合理的 ,但对另一家企业就不一定合理。同时,由于每家企业的资本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根据变化了的经济环境 、经营状况采取合理的融资方式,不断调整资本结构,尽量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化,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胡勇士: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甘肃科技,2006(3)

直接融资的方式篇5

关键词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德国银行制度;支撑体系;改革

目前,我国的企业融资大部分是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比例非常小,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非常不协调。据统计,2011年我国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约75%,同期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占比为14%。因此,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比例的呼声不断增大。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都是民营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由于没有条件进行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很大的障碍。国内的很多学者建议,要不断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学习英美等国家相关方面的经验,充分发挥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作用,缓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然而,德国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金融体系由银行所主导,却在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与德国的金融体系十分相似,都是由银行主导,资本市场都不发达,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同时,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德国间接融资模式的经验,尤其是在德国银行制度的建设方面。从而充分发挥我国银行的融资作用,使我国在资本市场规模较小,资本市场不可能一步发展到位的情况下,较好地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内涵,分析了这两种融资模式所依赖的制度环境;第二部分分析了德国间接融资模式的发展状况,说明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在解决德国企业融资问题方面成果显著;第三部分分析了德国间接融资模式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找出这一模式的支撑体系;第四部分对我国改革融资制度提出建议。通过对德国间接融资模式的分析,说明并不是只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才可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只要制度建设合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能解决好企业融资问题。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今后对银行制度改革,充分发挥银行的融资功能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借鉴。

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风险及其管理

1. 风险配置——融资的本质

金融是指资金的融通,即资金从供给者手中流转到需求者手中。这个过程可以用直接的方式实现。比如,企业上市募股集资或发行企业债券集资。也可以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比如,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等。但不论哪种方式,融资的过程都是一个有风险的过程。当资金需求者通过银行贷款或者发行股票和债券得到资金后,有可能发生违约现象,即资金获得者无法按约定的期限偿还贷款或者支付股息、红利。这种违约风险始终伴随着融资这一过程,作为融资的一种本质特征存在着。

一般来说,资金的需求和供给不会相等。大部分情况下,资金的供给要小于资金的需求。有限的资金如何以最佳的方式配置到需求者手中是金融体系值得研究的问题。资金的配置伴随着风险,如何以最低的风险合理配置资金是金融机构的任务。说到底融资过程就是一个风险配置过程。一个合理的金融制度就是将有限的资金以最低的风险配置到需求者手中的制度,从而达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

2.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风险与管理

作为两种不同的融资模式,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风险大小也不相同。直接融资,一般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等方式,直接从资金供给者手中获得资金。这种融资方式风险相对较大,因为资金供求双方往往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尤其是一些小额资金供给者,没有能力监督资金如何被使用。如果资本市场不完善,投资人面临的风险将会更大。一旦发行股票或债券的企业经营不善,投资人将面临直接损失。而间接融资,一般是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是一个将储蓄间接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会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专业的监督。很多国家都有存款保险机制。因此,资金供给所面临的风险较小。但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也面临着风险。一般来说,当企业发生违约行为,无法偿还贷款时,银行会遭受损失,储户不会遭受损失。总的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要远远大于间接融资的风险。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面临的风险程度不同,两者的风险配置效率与成本也因各自的不同而不同。直接融资,以股票市场为例,企业想获得资金,需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或评级部门的评级后,才能获得上市许可,发行股票,进行挂牌交易。而这个过程所依赖的资本市场的制度和评判标准是否完善,是否合理决定了风险配置效率与成本的高低。而间接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例,企业的融资成本主要为项目的建立、论证、报批以及银行对企业的信用,经营能力,行业发展前景等一系列问题审查的费用。间接融资风险配置效率的高低依赖于银行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合理。比如,银行贷款是否有合理的担保机制等。对这两种融资模式的风险配置效率进行简单地对比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效率的高低依赖于一个经济体的具体的金融制度。两种融资模式的融资效率也会因为金融制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一样的结果。

总的来说,两种融资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要能够合理设计制度,有效进行风险管理,都可以达到资金的优化配置。

二、德国的间接融资模式及其发展

1. 德国主银行制的融资模式

德国的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即银行是全能的银行,不仅办理商业银行的业务,也办理投资银行和保险业相关方面的业务。不同于美国银行实行的分业经营制度,即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独立经营。德国的银行业务领域充分多元化,加上各个业务之间信息共享,互不保密,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德国的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十分密切。比如,德国政府对企业的资助不能直接发放给企业,而要经由往来银行执行。往来银行负责调查其企业客户资质和抵押物,然后向资助银行提出申请。所以,资助银行与往来银行的合作是德国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想要获得贷款或申请上市,必须向往来银行提出申请。企业得到贷款后,担保银行最多为80%的贷款提供担保,往来银行承担其余20%的责任。往来银行和担保银行会对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估,这就使得银行在金融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实行严格监督。德国法律规定,银行可以对企业持股,所以企业的日常经营始终在银行的监督之下,企业获得的贷款发生违约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因此,银行贷款成为了企业进行融资的最主要方式,企业的发展也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

2. 德国选择间接融资模式的原因

英美等发达国家有着发达的资本市场,大部分企业通过上市等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德国企业以间接融资方式进行融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⑴德国银行的混业经营制度决定了银行具备足够大的能力为企业进行融资。德国银行是全能型银行,可受理金融行业几乎所有的业务,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德国的银行与企业之间具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企业申请贷款或者申请上市都必须向往来银行提出申请。所以,企业融资必须经过银行,加上德国的银行规模较大,资金充足,联邦政府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补贴,所以银行贷款能够基本满足企业的融资要求。

⑵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一种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充分发挥了银行的作用,使企业的发展与银行相结合,有利于市场竞争在良好的秩序下进行。联邦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常支持,通过银行这一中介可以有效地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方便中小企业进行融资。这也体现出通过市场经济保障下的市场公平竞争的理念,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⑶德国的企业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家族企业,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是一个人,强调对企业的掌控权。家族企业在德国中小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达到约95%。家族企业如果进行股权融资,会使企业的所有权分散。所以,德国的家族企业更倾向于通过银行进行贷款,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而不是通过上市融资等其他直接融资方式。

3. 间接融资在德国的实践结果

间接融资作为德国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方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企业融资的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德国得到了比较成功的解决。加上联邦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目前,德国所有企业中约99.7%都是中小企业,约70%的雇员效力于中小企业。德国人将中小企业视为经济的基石。在融资方面,德国政府主要通过“欧洲复兴计划”的特别基金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融资计划为中小型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作为政策性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从1948年成立开始就一直致力于为德国中小型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这两个融资工具共为德国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164亿欧元,帮助了7.25万家企业,中小企业80%的融资都是来自于银行信贷。德国的中小企业创造了超过50%的GDP,并为创造就业岗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12年,超过1500万员工与中小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目前,德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约有8000家,在欧洲占局领军地位。

由此看来,虽然德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方式是银行贷款,但是德国的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这就说明建立合理的融资制度,充分发挥银行的融资作用,是可以解决好企业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

三、德国间接融资模式的支撑体系

1. 主银行制的风险配置机制

德国的银行进行混业经营,业务领域多元化,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分业经营的风险。如果一项业务经营不善,则可以从另一项盈利的业务获得资金,降低了银行经营的风险。同时,混业经营也使得银行资金来源广泛,银行具备充足的资金,能够应付各方面的资金需求。所以,德国银行的规模都比较大,他们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对于企业贷款来说,德国银行制度充分地做到了降低贷款风险的目标,使得风险能够合理配置。如上所说,企业一般会有合作比较紧密的银行,称为往来银行,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督,代表企业提出贷款请求。德国的担保银行为企业的贷款进行担保,并同时对企业进行相关的监督,也进一步降低了贷款违约的风险。除此之外,联邦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不会直接发给企业,而是发给银行,银行对企业的经营进行评估后再发放补贴。这些制度都保证了以最低的风险发放贷款,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督,使资金能够以最小的风险得到利用。

2. 联邦政府的风险分担制度安排

德国联邦政府在市场经济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金融领域进行监督,在保障银行能够正常运转和降低金融风险方面有着良好的制度安排。德国中央银行和联邦金融监管局在对大银行的监管中,除了要求各大银行必须建立内部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监控体系,以防范风险外,还要求各大银行将国内外各分支机构及银行集团的资本、资产及负债进行汇总,从整体上对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抵御风险的能力、债务清偿的能力、资产的流动性等进行定期的分析评价。一般来说,给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比较高。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是联邦政府为了扶持中小企业专门设立的政策性银行,由联邦直接出资,贷款违约风险由政府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政府广泛立法,对企业的经营进行严格监督,再加上银行对企业经营的监督及银行与企业的紧密关系,都使得银行给企业的贷款以最低的风险得到使用。在这样的条件下,只有企业经营信息公开,财务透明才可以得到贷款,资金的使用在严格的监督之下。

3. 基督教文化的信用促进机制

德国作为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宗教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影响非常大。作为一个思辨力非常强的民族,德国人的理性精神和法治观念非常强烈。德国人办事遵守法律,服从制度的安排,做事非常认真,守时等等。直到今天,传统的宗教文化依然深刻影响着德国人的行事风格。这是信用文化能够在德国深深扎根的重要原因。企业贷款违约的风险比较小,这与企业经营过程比较规范,严格按照制度安排来办事,弄虚作假的概率较小有很大关系。德国人办事按照“法,理,情”的顺序,而不是东方文化的“情,理,法”顺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企业信誉都比较好,经营比较正规,信息能够及时公开,有效地保障了间接融资模式有着良好的信用基础,良好的信用文化作为支撑,大大降低融资风险。

四、结论与启示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模式虽然融资方式不同,但只要通过制度的合理设计,都可以有自己适用的空间。直接融资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并且,企业要进行现代化管理,做到财务透明,信息公开。一个运行良好的间接融资市场需要银行能够准确获得企业的经营信息,了解企业的发展潜力,需要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有效监管的制度。说到底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模式都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才能运行。

2012 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157631亿元,其中企业债券融资和非金融企业融资分别为22551亿元和2508亿元,这两者占社会总融资的比重为15.9%。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的直接融资比例非常低,大部分企业都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所需资金。从德国发展间接融资的经验来看,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要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政策不能一味地偏向国有大型企业,忽略中小企业。应该把力量更多地用在发展中小企业上,使中小企业能够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有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比如,我国可以成立专门用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银行,扶持其发展。可以学习德国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使银行能够了解企业的经营,对企业进行财务监督。这样,银行可以为企业进行贷款,同时又降低了风险。其次,我国银行可以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充分发挥我国银行的力量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担保机构分担风险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担保机构发展很落后,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必须完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制度,同等看待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不断加快发展我国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同时,企业要不断进行现代化改革,做到正规经营,信息公正、公开。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为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清河.金融结构与金融效率[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李鹏.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较分析[J].企业导报,2009(11).

[3]史世伟.德国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原则、制度和创新[J].国际经济评论,2004(6).

[4]王莉.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J].大连干部学刊,2005,21(5).

[5]陈柳钦.德国金融业经营及其监管[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4).

[6]戴群中.德国全能银行体系与混业经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税务与经济,2007(2).

[7]李小菊.美国、日本、德国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借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

[8]陈柳钦.美国和德国金融制度变迁分析及其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5(75).

[9]文英.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效率的比较分析[D].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2011.

[10]林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德国扶持中小企业之借鉴[D].厦门大学,2012.

[11]Norden, Lars& Weber, Martin. FundingModes of German Banks: Structural Change?sand their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Services Research, (2010) 38:69-93.

[12] Allen F, Capie F, Fohlin C, et al. How impor?tant historically were financial systems forgrowth in the UK, US, Germany, and Japan?[J].US, Germany, and Japan, 2010.

直接融资的方式篇6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其中,外源融资因为在筹资环境上的差异使得筹资方式也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是主要有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两种。在资本市场的不断繁荣的情况下,企业逐渐采取更多的融资方式,不少企业在筹资时开始采用直接融资的方式,这将成为企业获取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直接筹资方式一般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种,前者属于私募,在企业未上市的时候做好融资工作,这样就能够为企业上市成功提供更大的把握。后者主要是指在一定期限满后企业连本带息一起偿还的融资方式。债权性融资包括向金融机构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因为是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无须还本付息,投资者的风险比较大,这样他们就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不管是在经营业绩上,还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希望能够有所作为。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进行的融资活动。间接筹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兼并和重组以及租赁融资。银行贷款则是间接筹资方式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很多企业的资金主要都是来自于银行。近些年很多的企业出现了兼并、重组的情况,在间接融资方式中,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从现在的市场经济状况来看,企业正在不断的走向集约化、大型化,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生产的规模性是一个重要条件。企业采取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可快速筹集资金的同时,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更迅速、效率更高[15]。租赁融资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要求融资购买设备,然后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及时交予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在租期内向出租人支付租赁费的使用业务。这种融资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在于租赁灵活,不仅能够融资还能融物。它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较高的融资成本。现在国内的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但是这些中介会对中小企业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不容易筹措到资金,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给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启示

直接融资的方式篇7

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它的作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同,不过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融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也开始得到更多人的重视。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的融资通道过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存在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 2003 年 8 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 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 1.3%。由于我国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影响创业投资的退出,中小企业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

2.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银行放款也难。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取得银行贷款难。主要表现是:一是抵押难;二是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三是一些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繁琐。

3.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而长期负债则占很少的部分。主要由于银行一般只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而由于各种原因一般不会提供长期贷款。

4.中小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申请贷款。一旦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则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若短期内急需资金,中小企业之间会互相拆借,或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解决。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造成融资困难。刚刚成立的中小企业因为没有很长的经营时间,参与的交易活动相对也比较少,在此基础上,财务历史也不会很长,并且在刚成立的时候,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能够作为信用记录的资料并不是很多,这些资料不能使投资方有更多的信任,较难获得外部融资,一般采用内部融资的方式筹措资金。但内部融资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必然要寻求外部融资。但中小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多样化,产品的品种和供销渠道变化较大,增加了银行的审查成本,所以银行往往减少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另外,中小企业在申请担保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固定资产较少,无形资产在其资产组合中的比重较大,导致银行维护债权的难度较大;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中小企业自身财务制度存在缺陷,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信息披露可能存在部分虚假,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

2.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国商业银行为避免呆账、坏账,将信贷管理权限上收。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不仅对中小企业接受基层商业银行放贷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它的主动权也会有所减弱,从而造成基层商业银行逐渐降低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能力。与此同时,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金融机构都针对信贷员第一责任制、终身责任制进行全面推行,在对信贷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的同时,使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强。若是发放的贷款不能及时收回,对信贷员的收入也有直接的影响,甚至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影响,这样的话,信贷员在发放贷款的时候就会越来越谨慎。这些情况都使金融机构出现了“惜贷”、“慎贷”的状况。

3.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资本市场是进行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与此同时,在资本市场行融资通常都会有一个最低发行量,而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需要的资金与这个最低发行量是不相符的;就算是在市场上进行公开发行,因为没有太大的发行量,所需的发行费用也会使资金的单位交易成本过高,直接融资本身的成本优势根本体现不出来,最终造成规模不经济。

三、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模式分析

1.内源融资模式。内源融资是指经济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在自身内部进行的资金融通,如企业通过自身的利润留成和折旧进行的融资。内源融资是中小企业初期启动时最主要的融资模式。在中小企业的持续经营中,内源融资虽然比例逐渐减少,但是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财务理论上看,内源融资由于减少了企业的对外融资费用,也不用对外支付利息、股利等,所以不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出,缓减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对中小企业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内源融资方式也有其缺陷性,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数量受限制,中小企业的性质决定了这一点,必须从外部进行融资,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

2.外源融资模式。外源融资同时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1)直接融资。所谓直接融资是指企业不经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用直接面对资产供应者借款或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在直接融资过程中,资金的供求双方借助于融资手段直接实现资金的转移,无须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它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①股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在我国,发行股票和债券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股票发行额度和上市公司要受到企业规模限制,如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为 1000 万元,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 5000 万元等要求。中小企业很难达到这个要求,所以股市融资和发行债券不可能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来源。

②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模式是当企业需要筹措资金、添置设备时,不是以直接购买的方式投资,而是以付租金的形式向租赁公司借用设备。这种方式对企业来说负担不大,较为可取。但是也存在融资方向太单一的问题,企业只能融入机器设施一类的固定资产,而企业想筹措用于科研开发、市场拓展的资金就有些无能为力了。

直接融资的方式篇8

随着新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国初具雏形的金融市场渐进缓慢发展的时期,而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也受到较大影响,还没从经济风暴中缓过神来,去年的全民性股灾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恐慌,经济不景气已经成了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阴影,然而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讲,是充满挑战的。本文主要从金融投资的概述、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以加深对金融投资的了解。

【关键词】

金融投资;衍生金融工具;发展;风险管理

一、金融投资概述

金融投资是一个商品经济的概念,它是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投资概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基于实物投资而形成的,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追捧的投资行为。它是对虚拟资本的一种融资手段,并不与实物等价,它是运基于实物产生,运用杠杆效应,放大数十倍的虚拟资本,它主要是通过信用机构的间接投资的资金供应者。它不会带来社会总财富的增加,而金融投资是为了实现金融资产的增值,是一个资金流动和炒作的环节,有人增值,就一定有人亏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一)直接投资形式直接投资是一个获利相当直观的投资方式,它是指投资者将现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形成实物资产或者购买现有企业的投资。对外投资不仅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且其直接目标就是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直接投资包括股本资本、再投资收益及其它资本。直接投资有多种分类方式,按投资者投资的参与方式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投资者开办独资企业,直接开店等,并独资经营。②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办合资企业或合作企业,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营企业的权利,并派人进行管理或参与管理。③投资者参加资本,不参与经营,必要时可派人员任顾问或指导。④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买入现有企业一定数量的股票,通过股权获得全部或相当部分的经营权,从而达到收购该企业的目的。例如,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电力生产、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制造、采矿、金融等领域都属于直接投资,东盟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四大经济体。

(二)间接投资形式间接投资(FII)也是属于金融化的投资形式之一,它是指投资者通过金融渠道投入资金,以获取利益的经济活动。投资者不参与对拥有股份或债权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经营无控制权。所获利润由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构成。企业对外间接投资途径常见的有国债、基金、股票、认购新股、联营、特种存款等几种方式。

(三)直接投资于间接投资的区别与联系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同属于金融投资,是预期能带来收益的资产的购买行为,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①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本质区别是对筹资者的经营活动有无控制权,直接投资对筹资者的经营活动有控制权,而间接投资则没有;②从资本形式上来看,直接投资涉及货币资本、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的转移,而间接投资一般只涉及资金的转移;③直接投资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投资回报与项目的生命周期、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通常周期较大、风险较大,而间接投资更具流动性,风险也相对较小。除了区别,二者也有紧密的联系,通过间接投资,为直接投资筹集所需资本,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如果仅从直接投资来筹集资金,很难为企业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开展正常的业务经营活动,而利用间接投资,集中我国小型散户的小额闲散资金,积少成多,成为稳定的初始资金,是生产经营和利润再分配的重要途径,而再进行直接投资,直接投资的收益保障了间接投资的收益,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二、金融投资现状

我国金融行业较西方来说兴起落后,且发展缓慢,金融又是一个集技术与眼光于一身的行业。我国的经济波动与我国的金融体制和经济价值观密不可分,体制的不完善,包括国家公务员的谋取私利、利率的降低、舆论误导经济前景、以及熔断机制的推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出台,实行前期总会损耗自己原有的力量,人们对中国的经济持有怀疑之心,转而把目光投向国外,根据羊群效应的原理,越是对中国经济没有信心,越是资本外逃加剧,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为中国经济的恢复增加了壁垒,原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慢慢建立起来,但是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完善的经济价值体系,在金融局面中显得比较被动,一出现较大经济动荡,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能站住脚跟。

(一)金融创新业务的突破性进展世界金融发展史上,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重头戏。金融业务创新是指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管理领域的创新,是金融机构利用新思维、新组织方式和新技术,构造新型的融资模式,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使用,取得并实现其经营成果的活动。金融业务创新主要包括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创新与金融市场创新等内容。目前,金融创新主要是融入了互联网,多在网上交易,尤为突出的是网络借贷,去年的余额宝以及借贷宝,都对传统银行业务起到了一定的冲击。

(二)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随着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发展改革,数十年来,外汇期货、国债期货、股指期货等交易都经试验后由于种种原因又都被取消了,虽然在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上郑州、大连和上海三个商品期货市场在经历了1994年和1998年两次整顿和规范后,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慢慢步入正轨,但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推进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的策略如下:①深化改革,形成真正的市场均衡价格②扩大现货市场规模③提高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能力④加强风险防范的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开度⑤提高金融衍生工具参与者素质普遍不高。

三、金融投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业发展尚未成熟,存在许多的漏洞,要了解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必须要清楚金融现在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加以改进,使我国金融慢慢步入正轨。

(一)投资原动力不足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是投资,而投资的原动力是消费。改善民生,促进消费是促进投资的源头。而近几年来,钢铁、煤炭、房地产等行业过热,以至于大家一拥而上,炒的越来越热,而最终由产能过剩这个大问题带来的经济危机,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原因。集聚泡沫越大,其所运用的杠杆比例越高,而人们的消费能力不变,没有新的东西来刺激消费,那么经济停滞不前,随后爆发后的经济危机也越大。然而,中央说要去产能化,消除泡沫,所以投资的原动力目前不足,但慢慢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二)外部投资条件不成熟经济的发展除了内因,还离不开外因的推动,从外部投资条件来看,其条件也不成熟:①投资产品五花八门,选择投资时抉择困难。②我国主要投资主体是中国散户,规模小,实力较弱,不具有规模优势。③暗箱操作难以预测,风险厌恶者不愿冒险。④缺乏专业指导,盲目跟风现象严重,导致股市在遇到经济风波时更容易陷入更大的危机。外部投资条件的不成熟,对我国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挑战,问题的存在,也正是需要我国亟待改善。

四、我国金融投资发展趋势

金融行业的发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当它的发展处于一个稳定的阶段,代表已经处于一个较完善的金融体系,而我国目前的金融行业还尚需完善,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金融投资的发展趋势。

(一)对外投资发展趋势对外投资的发展,存在着几个优化如下:优化投资主体结构:目前我国对外投资主体仍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应采取个体分散投资与联合集团投资相结合的策略,是对外投资的主体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益不高,中小型企业对外投资比例尚小,但不容忽视,一旦优化投资主体结构,中小型企业的对外投资形成规模化可能在带动我国出口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优化投资地区结构:我国各地区发展严重不均衡,北上广人山人海,经济也引领前沿,而有的省市经济落后,这与地区有关,对于沿海的城市,投资力度大,对于贫穷的地区,投资力度越小,形成两个严重的两极分化,虽然一直在强调地区均衡发展,但是富和贫的两个趋势也代表了商机和机会,所以优化投资地区结构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优化投资行业结构:我国对外投资的行业主要是贸易性行业,而目前我们减小效贸易型投资的比例,对已建设生产基地为主的非贸易型行业扩大投资,并且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应加大投资,国家不能封闭,应该多学习世界的先进科学,学以致用,再对我国技术性行业加大投资,还有一方面是,我国传统文化与特色源远流长,我们也要加大对我国特色产业的投资,使我们的文化在世界更加流传。

(二)对内投资发展趋势对内投资发展也从以下几点分析:从环境上:第一点,过去的中国人,环保意识非常薄弱,环保类的法律也不甚健全,我国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到了危急关头,北京雾霾严重的人都不能正常的出门了。讲投资,讲经济,必须是在可持续下发展,所以解决环境问题是当务之急。在中美合作中,我们承诺减碳排量,这在外交中明显为中国加了分。第二点,从国内来看,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定为“新常态”中重要的一步,早就说过,“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由此可见环境的的确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所以投资更趋向于与环保有关的,例如绿色新能源。从政策上:地方政府变化很大,打击“反腐”导致“官不聊生”,基础建设也很难单独发展,目前的经济构架下,“地方官员不作为”对经济影响很大,财政资金的下滑,导致计件的资金来源更吃紧,而基础建设项目很多是公益性的,且为中长期,而现在我们面临的经济问题时债务风险,所以,这也会直接制约未来的基础建设,并且我国经济更加不景气,也会影响对国内的投资。

五、完善金融法规建设

金融投资对投资者来讲是一种理财手段,对投机者来讲是一种盈利手段,然而我国金融法规的不健全,会使金融行业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一旦爆发,不可收拾。之前有争议的一个议题,“关于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是采取混业经营还是分开经营”,如果一旦采取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不再有界限,现有的金融法规将有更多的漏洞,我国金融界将混乱不堪。金融业就像一个大的网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更要充分利用信用信息优势,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和信用危机处理机制,引导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懿.我国金融投资的现状与发展.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41)

[2]杨朔.探析我国金融投资的现状与发展.中国集体经济,2014(5)

[2]范建民.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探讨.中国经贸,2015(21)

[2]张贵有.企业理财的七种金融创新业务.安徽财会,2002(9)

[2]颜成东.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

[2]廖文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智富时代,2015(3)

直接融资的方式篇9

1 研究的意义

通过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能够较好地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有利于:一是能够保持中小企业的数量稳中有升;二是能够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三是能够大量增加就业岗位;四是有利于地方社会治安稳定;五是促进地方外贸出口。

2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分类

2.1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根据资金构成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主要包括留存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外源融资分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

2.2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按照融资手段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形式有:买卖有价证券,预付定金和赊销商品等。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2.3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按照股权融资过程中形成的产权关系,可以把企业融资方式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企业的股东愿意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的融资方式。所谓债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钱的方式进行融资,债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首先要承担资金的利息,另外在借款到期后要向债权人偿还资金的本金。债权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用途主要是解决企业营运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不是用于资本项下的开支。

3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低,缺乏较强的融资意识和能力

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资金缺乏、信用水平低、往往没有系统科学的企业规划、倒闭率较高、贷款偿还的违约率高。中小企业对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认识不足,主动出击的意识不强,而且由于缺乏较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对金融市场和融资工具不够熟悉,不懂得很好地树立和宣传自身金融形象,从而束缚自身开拓融资渠道的可能性。

3.2 融资渠道比较狭窄

作为首选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和自身投资占到近九成。中小企业中仅有少数企业为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融资渠道很少被使用。

3.3 过于依赖非正规金融渠道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范,这种非正规融资渠道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4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

4.1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拓展中小企业客户是金融机构持续经营的重要措施,但中小企业自身条件不完善的局限性使得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方面较为谨慎,因此,中小企业努力改善自身融资条件成为化解难题的重点。

4.2 大力发展地方中小银行和信用担保机构,扩展融资渠道

金融体系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金融排斥性,中小企业难以从主流金融机构获得合意的、低成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型金融机构天生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更要从整个金融体系着手改善。

4.3 强化政府部门的支持保障作用

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好中央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在不断完善政策环境的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便利措施。除产业集群内企业互助融资担保模式之外,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与其他出资人共同出资设立担保机构,或者由行业协会牵头组建或中小企业自主组建互助担保机构,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应积极促进各种融资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建立具有独立性、按市场化方式运转的资信评估和项目评估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优质的中介服务。

4.4 制定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渠道

金融体系还不健全,金融市场还很不发达,金融监管还较滞后,如果任由非正规金融无限制发展,很容易引发金融风险。鼓励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机构投资或建立民营中小企业,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形成多元化、多层次体系,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部分地区闲置资本的出路问题。目前,银监会已经允许民间资本开办小额贷款公司,已经在很多地方收到良好的效果。

4.5 建立“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

“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是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创新,该模式为地方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渠道和有力抓手,可有效实现直接债务融资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能够帮助大量中小企业及低信用等级企业实现首次直接债务融资,拓宽其融资渠道,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通过“区域集优”全面开拓地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局面,为地方经济发展配置资金资源。“区域集优”的主要参与主体是市政府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中债公司、商业银行、企业、反担保公司、评级公司等其他中介机构。

(1)对于符合发债基本条件的企业和主体,可提供以下产品:①单体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信用增进服务: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含城投债、市政债)、公司债的增信服务;②中小企业集合债务融资工具的信用增进服务:包括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集合信托的增信服务;③其他信用增进服务:通过在私募发行、理财、信托、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和领域的信用增进服务为企业和其他机构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支持。

直接融资的方式篇10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融资模式 开发性金融

一、引言

1、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概念,还没有形成共识,本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对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民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这类产业具备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密集、投资风险大周期长、发展国际化且国际竞争激烈等特征。我国一般把表1所示的七大产业认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2、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本文没有采用传统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的四阶段产业周期分类方法,在目前还无法准确划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的情况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正式提出作为起点,自该时间点至今,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处于开始发展的阶段,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

3、融资模式及开发性金融。本文认为,融资模式指的是在对于具有共同融资特性的某类融资项目进行融资活动时可供融资主体选择和重复使用的一套完整的方案。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融资模式则指对处于发展初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融资主体进行融资时可供其选择和重复运用的方案。开发性金融是单一或国家联合体通过建立具有国家信用的金融机构,为特定需求者提供中长期信用,同时以建设市场和健全制度的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实现长期经济增长以及其他政府目标的一种金融形式。

二、基于开发性金融的产业初期融资模式目标体系

基于开发性金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融资模式构建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现有金融资源进行合理、充分的调动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金融创新,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成熟阶段过渡,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稳健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融资模式的目标体系予以进一步的分解和明确,该过程如图1所示。

三、开发性直接融资模式

开发性直接融资模式是指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融资主要的资金来源,通过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体系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开发性金融机构还扮演着类似于商业银行中介的作用,以政府背景作为信用优势向社会募集资金以壮大直接投资的资金总量。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最为本质的区别在于开发性金融实行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市场化动作,因此开发性金融以直接融资的方式进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领域,实际上就是一种以特殊的商业化手段从事的金融业务,其要义在于特殊和商业化。这种模式的特殊指的是它不是一般的以逐利为目的商业动作,而是需要附加一些特别的条件以及特殊的历史使命(例如提高公共福利、完善资本市场等);该模式的商业化是指它与纯粹执行财政政策的政策性不同,对于开发性金融资金的使用不是无偿的,而且还是需要产生必要利润的。开发性直接融资模式如图2所示。

在开发性直接融资模式下,融资活动的起点源自于政府。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建设的规划,向开发性金融机构发出明确的指示,请求开发性金融机构发出贷款。就文的研究主题,政府需要协商开发性金融机构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必要的资金支持。

对于无特定投资目标情况,开发性金融机构在收到政府对于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的贷款请求之后,有两种投资方案可供其选择。一是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直接投资,二是将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完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在这两种选择之中,开发性金融机构实际上扮演了风险投资者的角色。在这类投资方式下,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了追求自身业绩,会对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和管理,这既加快了企业的成长速度和产业的成熟程度,又有获得风险投资成功所带来高额回报的可能。可供开发性金融机构选择的第二种投资方案是将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使非特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来融入自己的提供的资金。这种方案相对于前两种方案而言风险更高,其原因在于缺少了政府所提供担保的同时由于是利用资本市场投资,资本市场的各类风险以及企业的委托风险都是开发性金融机构所必须要面对的。但是,这种方案也有其优势。资本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在中国也已发展了20多年,已经逐步形成了包括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和场外市场等在内的多层资本市场体系,利用开发性金融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当然离不开资本市场。不过在此方案下,开发性金融机构一是需要注意审慎选择投资项目,保证投资项目在风险和收益上的合理匹配;二是需要注意将投资目标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保证政府的产业规划目标得以实现。

四、开发性间接融资模式

开发性间接融资模式是指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融资的非主要资金来源,通过以信贷市场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一融资模式与开发性直接融资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开发性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资金并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参股或贷款的形式与社会资金的投资方向,从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融资拓展更多的融资渠道。同时,开发性金融机构与社会资金共同承担投资风险且以社会资金作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开发性间接融资模式的起点与直接融资模式相同,其源头都是自于政府。开发性金融机构在收到政府做出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的贷款指示之后,选用开发性间接融资模式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选择向有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提供资金或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提供资金,并在投资的过程中积极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领域,最终实现以融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

在开发性金融机构选择通过投资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投资的情况下,可供开发性金融机构选择的投资机构除了具有一定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还可以与国内外的风险投资公司等其他民间资本进行合作,再由这些投资机构完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进行投资的工作。这种模式也能激发商业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投资的热情,因为:第一,有政府背景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投资基金的重要股东,这向商业银行传递了政府决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增强了商业银行对产业进行投资的信心;第二,在这种方式下由于商业银行不是唯一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出资的投资方,投资风险不再仅仅由银行承担,降低了投资风险;第三,由于负责该投资基金日常运营的是商业银行自身,因此委托风险和经营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也是可控的。基于对政府信用和商业银行投资专业性的信任,其他社会资金的投资信心也会得到加强,因此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处于发展初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通过与商业银行建立混合基金的方式,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地调动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注资从面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结语

经研究得出,开发性金融是比较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的一种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可通过现有金融资源进行合理、充分的调动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金融创新,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成熟阶段过渡,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稳健的发展。在现实操作中,可以根据不同融资项目特点选择开发性直接融资模式或开发性间接融资模式。

【参考文献】

[1] 柯季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N].科技日报,2013-01-07.

[2] 李志辉:开发性金融理论问题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