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成本十篇

时间:2023-04-03 04:57:56

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篇1

关键词:直接人工成本 柔性管控 研究方法

直接人工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的最主要构成,与产品的成本、企业的利润息息相关,这决定了需要在一定的时机,需要对人工成本进行管控以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对直接人工的有效管控,不仅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力杠杆,同时服务于企业效益提升和持续的发展。

本文提出的直接人工成本柔性管控的概念,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柔性管控方式有管理技巧在里面,把内在的、心理的管理融入其中,焕发生产单元和生产员工的内在动力。直接人工的柔性管控不只单纯从成本角度,而是一项人力资源的全模块的系统实践。比如:通过前移工作及早与生产计划部门沟通做好人员需求预案;进行技能培训,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人工组合的运用(特别是多能工);通过季节性用工或非关键工序的外包等,这些均是进行柔性人工成本管控的有效手段。本文着重对微观的人工成本模版进行阐述。

一、直接人工成本的概念与分析指标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目前企业中核算的直接人工成本范围主要包含从事产品生产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福利费用。工资总额包含技能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费、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职工福利费用包含社会保险费用、员工住房公积金、员工福利费用、员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

直接人工成本分析的指标主要有:直接人工总量指标、直接人工成本结构指标、直接人工成本效益指标。

第一,直接人工总量指标指反映企业一线员工人工成本总量水平。由于不同企业的员工人员不同,因此常用人均直接人工来衡量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劳动者的吸引力。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总额÷职工人数×100%

第二,直接人工成本结构是评价直接人工投入构成的情况与合理性的指标。主要有两个指标:直接人工占总成本费用比(选用指标)和直接人工成本的构成。

直接人工占总成本费用比=直接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费用总额×100%

直接人工成本某项的构成=某项总额÷直接人工成本总额×100%

第三,直接人工效益指标反映了一线员工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常常使用的指标有:直接人工产值比、劳动生产率、劳动分配率等。

直接人工产值比=直接人工÷当期产值×100%

生产人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生产人数×100%

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总额÷工业增加值×100%

不同的成本分析指标是对不同经营情况的评价,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息息相关。合理有效地直接人工成本指标分析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规划,制定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二、直接人工成本柔性管控方式与研究方法

1.利用标杆法分析法,进行成本管理

标杆分析法是将本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状况和环节与竞争对手或行业内外一流的企业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是将外部企业的持久业绩作为自身企业的内部发展目标并将外界的最佳做法移植到本企业的经营环节中的一种方法。

根据标杆分析理论,一般情况下,实施标杆分析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确定目标;内部分析;选择标杆企业,分析比较差异;提出构想与实施方案。T公司在对直接人工成本进行标杆分析时的具体步骤为:

利用标杆分析法,我们可以列出与直接人工成本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其中与标杆企业的比较为分析的重点,也是进行人工成本指标管控的关键。根据行业的最佳指标,分析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公司需要完成的理想目标值,并制定实施目标的方案。下图为T公司针对直接人工成本的五个指标,分析了在行业里与国际最佳指标的差异,通过校正,制定了理想指标,并把差距最大的指标1作为长期标杆,服务为公司的长远战略。

企业与同行业中强大的对手或伙伴进行成本比较的持续过程。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同优秀企业的成本信息及其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找到标杆,树立标杆,从而达到优化成本的目的。

2.利用回归分析,建立直接人工成本定额模型

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利用人工成本指标体系的很多指标,各项指标与企业的经营生产的各项活动密切相关。本文仅从各项指标中选择与直接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直接相关的指标,即直接人工产值产值率,作为柔性管控的参数进行举例。

以T公司某一生产部门产值与直接人工成本的比例为例,充分参照利用历史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说明:样本进行过处理为模拟数据)

年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产值(C1) 54102 55490 60365 61498 85052 92000

直接人工(C2) 2871 2988 3442 3546 4018 4242

建立一线回归模型:

利用软件进行分析如下:

回归方程为:C2 = 1350 + 0.0318 C1

自变量 系数 系数标准误 T P

常量 1350.5 366.5 3.69 0.021

C1 0.031833 0.00526 6.05 0.004

S = 190.867 R-Sq = 90.2% R-Sq(调整) = 87.7%

根据分析,可以看出,直接人工成本与产值之间的拟合度R-Sq = 90.2%,有很强的拟合度(R-Sq值越接近1表示模型拟合度越好),建立的一元回归方程为:C2 = 1350 + 0.0318 C1。根据回归方程和年度预计的产值,模拟当年的人工成本总额,同时根据外部市场情况、新设备应用情况、工艺改进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宏观的接近。从而测算出年度的直接人工产值比,同时参考标杆法分析达成的理想状态的指标,作为部门年度人工成本控制目标。

3.建立生产单元独立人工成本核算机制

在控制劳动力投入,合理定岗定编的基础上,根据上文提到的核定直接人工成本的方式,利用宏观接近法将人工成本指标分解至生产单元。同时采用微观接近法预测生产部门和一线员工年度的薪酬水平,再将数据汇总。通过总量控制、微观分解两种预测方式结合,制定各部门与产值和效益挂钩的年度人工成本控制指标。这种生产单元独立人工成本核算机制,相当于直接人工承包的方式,是产出效能为维度的激励机制,可以改善生产部门经济运营的效果,激发内部成本控制意识和经营意识。

直接人工指标的设置需建立相应的柔性调节机制,避免陷入机械管理、教条管理的“陷阱”,挫伤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对于指标的制定坚持适度原则,即不能宽松,造成浪费,也不能太紧,难以达到。

4.建立直接人工成本柔性管控体系

制造企业对直接人工成本的控制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起点,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人工成本柔性管控-绩效考核-人工成本兑现-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通过直接人工的柔性管控,将企业经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生产单元,促使生产单元根据产量、产值、绩效、质量等考核指标将目标分解到个人,从而实现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紧密挂钩。因此,建立激励考核和监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1)建立直接人工成本柔性管控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根据部门对年度指标的控制情况进行奖励考核。激励考核机制直接关系着该政策的执行和效果。通过指标完成结果的评估发现人工成本柔性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进行及时而有效的修正和调整,最后通过人工成本管控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支撑。

(2)建立柔性管控的监督机制,执行过程监管。过程监控包含了总额的监控和分配公平性的监控。在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现人工成本失控或超标的现象,应立刻反馈,采取对策。直接人工柔性管控将指标下发至生产单元,生产单元是实现管控指标和进行内部分配的主体,因此一定要加强过程监管,督促生产单元制定明确的分配原则,防止内部分配不公,引发矛盾。T公司的监控模型如下图:

三、直接人工成本柔性管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1.优化资源,合理定编,着力抓手作用

通过直接人工的柔性管控,把人工成本的“蛋糕”分配至生产部门,则会充分调动直线经理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合理配置资源,盘活资源,提高人均劳效成为直线经理管理工作的重点。直接人工成本的总额不再完全依据部门的人数,而与产生效益挂钩,可以有效发挥合理定编的杠杆作用。

在人工成本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冗员,员工收入会下降,大量冗杂的人员和低下的工作效率,浪费了企业资源却无法创造出应有的价值;相反的,若减少员工人数,员工收入水平就能提高,能吸引到一些效率高的劳动力,高效率的劳动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样生产部门与员工就会达成一致,在提出增员需求申请时考虑也更为谨慎,这有力地缓解企业人工成本空间与部门人力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步实现减员增效。

2.优化考核机制,彰显推手效果

在核定的部门直接人工成本范围内,各部门所需要的显然是业绩优秀、工作效率高的员工,对于效率较差的员工其贡献价值与所占用人工成本的比值较低,从资源配置最优化的角度来看各部门调整或退出这部分员工也是必然的。同时部门会积极地优化内部考核,推动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机制。

3.开发和利用富余人力资源,培养技能能手

部门通过合理的定员定额,进行内部调整,将企业各岗位上的富余人员抽出来,组织培训达到任职资格后再重新竞争上岗;同时,通过对多能工、技能“能手”的培养,不但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可根据生产任务不同进行部门的调剂,有效地节约人工成本。

4.创新优化,做持续发展拉手

对直接人工成本的柔性管控是管理模式的一种微调整,是以提升人工效益为基点的。部门为有效地使用人工成本的资源,会进行一系列的持续优化,比如新设备的运用、新工艺的开发、高效规范的流程等。同时,部门会更重视“蛋糕”内部分配的公平性,工时定额的准确性会更受重视。总之,生产单元会去采取更多的优化措施去赢取人工成本的剩余空间。

总之,做好直接人工成本管控,无论是对企业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行人工成本管控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人工成本的绝对支出水平,不能简单靠降低一线员工收入来控制人工成本来实现利润增长的目的,而应该通过一套完整的直接人工柔性管控体系,关注人工成本产生的效益,以达到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最优化,实现利润、成本、人力投入与产值良性循环,从而保证企业效益与员工收入共赢。

参考文献

[1]陈晓东.初步探索我国国有企业控制人工成本对策[J].知识经济,2011(18)

[2]乔治・T・米尔科维奇,杰里・M・纽曼.薪酬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程延园.薪酬制度设计管理与案例评析[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3(5)

直接成本篇2

关键词:桥梁工程 工程造价 费用控制 合理采购 定额领料 变更索赔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桥梁是一种具有承载能力的架空建筑物,由上部结构即桥面、桥梁栏杆等,下部结构即桥墩、桥台和基础,支座,附属设施等组成。桥梁按桥梁上部结构的建筑材料分有木桥、石桥、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有时三者统称混凝土桥)、钢桥和结合梁桥等。钢桥用结构钢制造,现常用于实腹梁桥及大跨度的桁架梁桥、拱桥、斜张桥和悬索桥。相比其他结构桥梁而言,其主要优点是施工速度较快,跨越能力大,资源可回收。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桥梁工程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交通事业和经济建设水平也日渐提高。然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预计投入资金超支或建筑施工企业无法盈利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众所周知,建设工程具有施工时间长、资金投入大、资源消耗多、未知因素多等特点,这使得造价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造价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情况。因此,要把握好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体桥梁工程的造价控制。 一、钢结构桥梁工程直接费的构成

根据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组成,直接费分为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在整个工程费用中直接费是工程实施过程中最主要也是占据比例最大的费用,因此在造价形成过程中直接费应严格遵照设计和施工方案并参照市场价格和企业施工定额进行计价。

1、直接工程费(形成工程实体的项目):

1.1材料费

材料费的主要组成为:材料原价、材料运杂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其中形成工程实体的主要材料费(钢板等),形成工程实体的辅助材料费(焊材及防腐涂料等),形成工程实体的低值易耗费(焊口修磨砂轮等),材料和构件的检验试验费为是材料费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直接工程费中材料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权重,钢结构桥梁中主要材料为桥板和防腐涂装材料,因此在确定这两项费用之前必须依靠充足的技术参数和精细的数据计算。材料采购量的确定要根据精细排版合理安排的原则。而防腐涂装材料的采购则要根据桥梁内外结构涂装系统的差异、各种涂料的涂布率、以及涂装现场条件造成的涂装损耗率等因素及参数尽可能精确的计算其采购量。主要材料的采购既要减少因采购量不足二次采购造成的费用增加,又要避免采购量过剩造成的费用超支。

1.2人工费

人工费的主要组成为:一线操作施工人员的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生产工人辅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其中形成工程实体的主要及辅助工的工资和劳动保护费(下料、焊接、修磨、涂装等)是人工费的主要构成部分。

人工费的合理确定是工程能否盈利的关键,因为施工组织设计的变化几乎不对材料费造成影响,因此在构成造价时要充分结合企业内部的施工定额尽量准确的确定各种工种的工日数量,以便预算准确合理,结算不超支。

1.3机械费

机械费的主要组成为:折旧费、大修理费、经常修理费、安拆及场外运费、人工费、燃料动力费、养路费及车船使用税。其中形成工程实体的主要及辅助机械折旧费、人工费及燃料费(板材切割机、焊机、吊装、运输等)是机械费的主要构成部分。

2、措施费(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生活、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非工程实体项目):

2.1通用措施项目

安全文明施工(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临时设施)、夜间施工、二次搬运、冬雨季施工、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施工排水、施工降水、地上、地下设施。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设施、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

2.2非通用的可计算工程量的措施项目

2.2.1材料费

该项费用与施工组织设计相关,报价时要充分考虑方案的合理性,如为多个施工方法应该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为经济的方案报价,以便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做为措施项目中的主材费最主要的部分包括:厂内制作胎架、现场拼装胎架、现场临时支撑的主材费(角钢、型钢、钢管等)。制作上述措施的辅助材料费(如焊材等)。

2.2.2人工费

制作上述措施的主要及辅助人工费(下料、焊接等)。

2.2.3机械费

制作上述措施的主要及辅助机械费(材料切割机、焊机、吊装机械、运输机械等)。

二、钢结构桥梁工程直接费的成本控制

1、直接工程费成本控制点及控制方法

1.1材料费

桥梁板材是材料费中的主控制点,板材的费用控制应集中在技术下达的材料采购计划上,技术相关部门应认真合理的根据设计施工图中各种材质、板厚合理的进行计算机排版计算,合理的根据板幅确定需采购的钢板定尺尺寸,以避免料耗过大造成的采购费用增加。此外在板材的采购环节还应注重货比众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购费用最低的产品。即使再合理的钢材采购计划也不可避免钢材使用中料耗的产生,所以定额领料,按计划回收废料也应作为费用控制的关键环节。合理的安排采购批次,避免短时间内占用过多的资金而增加资金成本,造成采购费用增加。

辅材费用控制中的重点应为焊接材料和防腐涂装材料。桥梁施工中一般使用的焊接方法为埋弧焊和二氧气体保护焊,技术人员要合理的根据焊口形式和板材厚度科学的分配焊接方法,以便合理的控制重要辅材的使用成本。在防腐施工时施工单位也要根据设计涂装系统结合加工现场涂装环境、温度及湿度等具体情况确定最合理的采购和施工领出量。

1.2人工费

根据施工进度合理的安排人员的进场和撤场,根据施工阶段合理的安排各工种之间的人员配备数量,根据季节合理分配因季节差异造成的人员增减,如需劳务分包人工费最好采用一次包死的方法确定人工费。

1.3机械费

随着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施工机械使用日益增多,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加强项目施工设备的配置、使用及核算的管理,明确专人负责制,把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与经济利益联系起来,提高机械设备的产出效益,同时通过降低消耗费用和保修费用,降低总的机械使用费已成当务之急。2、措施费成本控制点及控制方法

措施项目的主要控制方面为:厂内制作胎架、现场拼装胎架、现场临时支撑的制作安拆(角钢、型钢、钢管等)。其主控方法与直接工程费中人、机、材的费用控制方法大体一致。但本质性的不同在于措施项目不形成工程实体,材料可收回今后工程中仍可利用,因此在措施项目中最重要的是措施项目能够尽量完整的进行回收。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建筑工程直接工程费的计算和成本控制在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和最终经济效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降低施工成本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03〕206号

[2]袁方,桥梁工程估算及概预算编制实例,2000

直接成本篇3

一、直接工程成本组成

(一)人工费用。系指为实施工程项目所需使用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费用的总和,包括标准工资、施工津贴、副食品及粮油价格补贴、地区津贴、夜班津贴、节日加班津贴、工会经费、职工福利基金、劳动保险基金、待业保险基金、劳动保护费。影响人工费用的主要因素为:施工组织水平和地区差别。前者主要反映承包商的组织能力,因管理和生产人员数目、管理能力和机械化水平密切相关,且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二)材料费用。系指为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所使用的工程材料总费用,包括材料市场价、材料包装费、材料运杂费、材料保险费、采购及保管费。在土建工程项目中,材料费用占有很大的比重。故对直接工程成本有较大影响,而且可塑性很小。

(三)机械费。系指用于工程施工并且属于承包商的各种机械的总费用,包括机械基本折旧费、大修理费、经常性燃料费、水费。机械费用是直接工程成本中伸缩度和影响程度最大的费用,是涉及经营方针和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直接工程成本的因素分析

对于物化成本(是指为本工程实施所购置的设备和所消耗的材料的总费用)而言,其价格构成要受市场价格条件的约束,我们把这种约束归结为市场因素。也就是说这方面的费用主要取决于市场价格条件。影响因素主要是选择好的供货商和好的采购时机。自身因素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因素,另一类是经营因素;这两种因素对直接工程成本影响都很大。

(一)技术因素对直接成本的影响

工程实施的本身就是一项技术工作,因此在承包工程中应用以技术工作为基础;而承包商实现工程项目只是一种手段,通过实施工程项目获得利润才是承包商的最终目的。施工措施对直接成本的影响面很广,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方法的选择。这对于直接工程成本的影响最大,因为施工方法的选择是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选择,它制约于施工设备和人力的选择。施工方法的选择原则是:(1)应符合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2)应尽量选择企业自身有较大把握的施工方法;(3)根据工程情况和总体经营指导思想,选择机械化程度高、又能保证适用的施工设备;(4)密切注意投标项目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气候条件;(5)在进度上应尽量做到均衡、连续生产,降低高峰强度和减少高峰期的设备数目。

2、施工设备的选择。对于直接工程成本也有较大的影响;施工设备的选择与施工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例如洞挖石方,选用多臂钻进行开挖,其优点是施工速度快,但机械费用大;如选用手风钻进行开挖,则速度慢但机械费用小。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权衡各种利弊,一切施工方案及方法的选择,应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直接工程成本,以提高利润。如施工方法与施工设备选择不当,轻则将使直接工程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控制,重则将导致工程项目亏损。

3、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工程进度的实施对某些工程来说,将会对成本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时就尽量避免出现施工高峰,尽可能使施工强度平稳地进行,以减少机械设备的投入并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在施工时各个工序和各单项之间相互占工作面和相互干扰的情况是常见的,如果安排不当就会出现较大的施工强度。高峰过后出现机械设备忙闲不均的情况。为了合理地处理各工序的关系,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最好使用关键路线法。

4、使用定额水平的高低。这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设备及人工的数量,从费用方面讲将会影响到直接工程成本的高低。在投标编制报价时,可以参照省、部及地方颁布的有关定额,但不可迷信(因为在该定额中,相应子目的编制是综合考虑了不同的工程性质、工程环境等因素所确定的综合定额水平);针对某个工程项目来说,该定额中的有关子目有可能不适用。因此,必须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综合考虑,来确定适用于本投标项目的实际水平。

技术能力是承包商参与竞争的主要能力,必须先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才能开始计算直接工程成本;绝对不可以在没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十分粗糙的情况下,简单地套用所颁布的定额来计算直接工程成本。

(二)经营因素对直接工程成本的影响

1、施工机械的品质选择。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机械费用一般只占工程成本的20%~35%左右。对于承包商来说,不是选用机械性能最好的设备,而是应选择性能创造最大利润的机械设备。选择施工机械型号的选用,应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2、施工机械折旧标准的选用。在现代施工中,工期呈短向发展趋势,因而施工机械化水平日益增高,机械费用(包括购置费)在直接工程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而对直接工程成本影响较大。

直接成本篇4

关键词:成本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

成本是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必须考虑的,同样也是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进行的一项重要因素。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成本目前还没有一致的定义,多见于国内外学者的一些研究文献中。异质性企业理论分析中假设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固定成本不同,FDI虽然没有贸易的运输成本,但其固定成本要大于出口成本,往往是在国内建立分厂的两倍。希尔施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成本主要包括在国外生产投入成本、管理和协调国外经营活动的额外成本,其中国外生产投入成本包含Helpman等所说的FDI固定成本。

对于贸易成本而言,Anderson and van Wincoop(2004)认为贸易成本除传统意义上的运输成本外,还包括天然和人为设立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消除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支出和货币兑换的费用,克服国与国之间法律差异的费用和执行地区贸易协定的成本。据Anderson and van Wincoop(2004)的估计,贸易成本相当于贸易从价税的170%,而这其中运输成本就占到21%。通常,贸易成本越低,商品流动的阻碍就越小,贸易就越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在过去五十多年中,作为贸易成本重要组成部分的运输成本的下降,极大的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Hummels,2007)。因贸易成本是高的和复杂的,使其成为国际宏观经济的重大难题之一。

成本的度量

就贸易成本测度的实证研究来看,可以将其分为直接度量法和间接度量法两种,其中直接分析法包括中间部门分析法和引力模型分析法,间接分析法主要表现为交易效率分析法(刘向丽,2009)。

(一)直接度量法

目前,大多数学者都是通过直接度量法来测度贸易成本的。在实际的测度过程中,研究者广泛采用引力模型,通过构建一个双边流量贸易模型来推算贸易成本。国际贸易中引力模型最简单的形式是,任意两个贸易伙伴间相互出口的规模都是他们的国民收入的增函数,是他们之间距离的减函数。其中国民收入的大小反映的是贸易伙伴间相互吸引力的大小;距离的长短反映的是贸易伙伴间排斥力的大小。引力模型在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将其用于实证分析时,结论也基本一致,即贸易流量与参加国的GDP成正比关系,而与经济距离成反比关系。

(二)间接度量法

间接度量法是指根据实际贸易的流量度量贸易成本。此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任何贸易成本的存在都会影响到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实际的进出口数量。因此,通过适当的方法剔除影响贸易商品供给和需求的其他因素之后,能够推算出包括贸易壁垒在内的实际贸易成本。与直接度量法相比,此种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各种贸易壁垒,并且能够定量的测算出实际的贸易成本大小。但是,在实际推算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对企业的贸易成本进行度量的确难度比较大,

成本对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

(一) 成本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机制

在成本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中,希尔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比较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希尔施认为成本是决定跨国公司选择出口还是直接投资的重要依据。他把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的变量分为四大类:公司生产投入成本P,这包括厂房、设施等固定成本,以及原材料、工资等变动成本;公司专有知识及其他无形资产应获取的收益K,这些资产是由公司在研发、广告、促销与管理技能上的投资而带来的;出口销售的额外成本M,它包括运输、包装、装卸、保险、关税等费用,以及由于语言障碍造成的额外的国内销售成本。用Mx表示单位出口销售额的销售成本,Md表示单位销售额的国内销售成本,则有M=Mx-Md;管理和协调国外经营活动的额外成本C,它包括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由于面临不同的外国法律、社会、经济等新环境而额外增加的管理成本,以及母公司对其进行协调控制而增加的成本。若用Cx和Cd分别表示跨国公司国外和国内经营的管理及协调成本,则有C=Cx-Cd。

假定世界由A、B两个国家组成,A国的一跨国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供应全世界,Pa、Pb分别代表该公司在A国和B国的生产成本,如果Pb+C< Pa+K或Pb+C< Pa +M,那么A公司就会选择向B国直接投资。

以上不等式表明,如果该公司拥有的知识等无形资产应获取的收益K超过了其为跨国公司经营而承担的额外管理成本C,该公司就会对外直接投资;而如果该公司在B国的生产成本与额外管理成本之和小于其在母国的生产成本与出口成本之和,那么它向B国进行直接投资就是有利可图的(张小蒂等,2004)。

该理论从微观角度对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经营成本进行分析,但没有说明企业跨国经营成本高低由什么因素来决定。对此,异质性企业理论作了较好的回答,认为成本由企业的生产效率来决定,只有生产效率高的企业才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二)成本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

1.贸易成本与贸易流量。关于贸易成本对贸易流量影响的研究,目前在学界广泛使用引力模型来解释,从而较好地证实了贸易成本对贸易流量的影响确实是显著的。Howard J. Wall使用1996年85个国家的进出口数据对美国贸易保护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是:如果算上墨西哥和加拿大,美国的贸易保护使其进口减少10.4%,而这85个国家的保护政策使美国的出口下降17%,即没有贸易保护政策,美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将增加约2400亿美元。杰克布·贝克尔使用一个扩展的引力模型,对80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证明经济距离对贸易流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骆许蓓(2003)使用引力模型对运输成本与贸易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运输成本对出口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总之,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贸易壁垒、运输成本与经济距离等贸易成本与国际贸易流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

2.贸易成本与贸易模式选择。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到产品内贸易或公司内贸易,国际贸易的分类越来越细,品种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变化过程中,成本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过程既反映了贸易成本降低对国际贸易模式产生的影响,也体现了贸易主体为适应国际竞争主动降低贸易成本而付出的努力。一般而言,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到产品内贸易或公司内贸易,反映出为降低贸易成本而对贸易模式作出相应的选择。与产业内贸易相比,产业间贸易的交易程序相对复杂,交易规则的制定成本较高,成本分摊也不公平,因此产业间贸易成本要高于产业内贸易成本。至于后来出现的产品内贸易或公司内部贸易,主要是由于贸易主体为适应竞争,控制体现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主动降低成本而对贸易模式作出的变迁。由于中间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的,特别是技术、专利等中间产品有特定的使用领域,为搜寻特定的交易对象,降低不确定性,企业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通常企业为避免市场的不完全并降低交易成本而采用公司内部贸易的模式。

3.贸易成本与贸易结构。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国际贸易模式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导致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发生变化(刘向丽,2009)。其一,贸易成本与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成本的降低,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增加;反之,产业间贸易比重增加。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国际贸易模式逐渐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从而导致贸易的商品结构从不同产业不同商品间的贸易转向同一产业内部同类产品的贸易。其二,贸易成本与贸易地区结构。贸易成本的降低,国际贸易更加集中在贸易成本下降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区域特征表现的更加明显。此种情况的典型例证便是欧共体和欧盟国家。在欧共体建立之前,西欧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具有如今这样典型的区域特征。在欧共体和欧盟先后成立以后,随着贸易壁垒的降低,成员国之间贸易得到很大增长,区域集征明显。

国际直接投资对贸易影响问题分析

成本是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开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的开展也会对成本因素产生影响。因此,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开展将会对贸易成本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国际贸易的进行。

(一)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制度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保证。为了促进投资发展,各国政府都相应地进行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便利于投资的进行。但是,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为投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的同时,不可能仅仅调整与投资有关的制度,往往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和创新,包括与贸易相关的一些制度。因此,一国政府通过放松相关的经济制度降低投资的制度成本来促进贸易开展的同时,与贸易相关的一些成本也通常得到了调整。随着与投资相关的制度调整与改革,涉及贸易的制度必然得到放松,贸易的制度成本便会下降,因此将会促进各国贸易的开展。所以说,国际直接投资的开展可能会通过制度成本因素间接促进贸易的发展。

(二)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模式

当今的国际直接投资,大多都是由跨国公司通过垂直一体化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形式进行,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垂直一体化更加频繁。随着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其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便是便是对贸易模式的影响。随着跨国公司垂直一体化的发展,很多原先的贸易是在企业外部通过市场交易来进行的,现在转变为跨国公司内部不同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即由原先的产业间或产业内贸易转变为公司内贸易。这种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变成为当今的主要贸易模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推动。这种直接投资的发展,把很多原先需通过外部市场进行的交易转变为公司内部交易,可以有效降低贸易的成本,推动贸易的发展。所以说,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也会通过影响贸易的成本进而影响贸易的开展。

(三)国际直接投资与中间产品贸易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尤其是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国际直接投资的开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跨国公司希望通过垂直一体化变外部市场交易为公司内部交易,降低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过高的交易成本,以克服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正如内部化理论中所述,类似于技术这类典型中间产品,由于具有外部性和较高的交易成本特征,其交易的市场是不完全的。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进行垂直一体化,变外部市场交易为企业内部交易,克服中间产品市场的缺陷,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实现对核心技术的控制,获得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因此,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可以有效地解决中间产品进行外部市场交易所引发的问题,大大促进了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

结论

成本直接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开展,从投资方面来说,成本决定了一项投资能否进行,以及其利润如何;同样,成本会对贸易流量、贸易模式和贸易商品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成本也影响着一个企业国际化路径方式的选择。现有的国际直接投资及国际贸易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对此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支持了其对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但是,对于国际直接投资开展如何通过影响贸易成本进而影响国际贸易的开展这一问题涉足较少。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会影响贸易成本,从而对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的开展通过对贸易成本的影响作用于国际贸易主要体现在贸易制度、贸易模式和贸易商品结构几个方面,即国际直接的开展由于会使贸易的制度进行调整,贸易模式的选择发生转变,同时会使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直接成本篇5

关键词:直接工程成本 技术因素 经营因素

承包商进行投标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以业主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工程性质与范围、工程量清单与工程量清单说明、计量与支付和投标须知等为基础,结合调研和现场考察获得的情况,根据承包商企业自身的实际定额水平计算投标报价,投标报价的合适与否,不仅关系到投标的成败,更会对今后的整个经营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投标报价的核心是直接工程成本,因此如欲求得正确、合理的投标报价就必须认真研究如何确定直接工程成本。

在此,我们重点分析如何来控制直接工程成本。

一、什么是直接工程成本

在为经营目的完成一项工程时,为组织工程实施需要付出的施工机械费用,建筑材料、施工材料费用,和所需使用人工费用的总和构成直接工程成本。(直接工程成本构成表附后)

在此我们先对直接工程成本构成表中各项费用的涵义加以说明:

直接工程成本:由工程本身确定的总费用称之为直接工程成本。对直接工程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三个:工程对象本身、施工方法、工效水平。后两者反应承包商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人工费用:系指为实施工程项目所需使用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费用总和。影响人工费用的主要因素有二个:施工组织水平和地区差别。前者反映承包商的能力。人员数目密切于管理能力和机械化水平,是具有比较大的可塑性的费用。

材料费用:系指为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所使用的工程材料的总费用。在土建工程项目中,材料费用占有最大的比重,对直接工程成本有较大影响,但它的可塑性很小。

机械费用:系指用于工程施工并产权属于承包商的各种机械的总费用。机械费用是直接工程成本中伸缩度和影响程度最大的费用,是涉及经营方针和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

直接工程成本的构成表:

二、对直接工程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

对于物化成本①而言,其价格构成要受市场价格条件的约束,我们把这种约束归结为市场因素。就是说这方面的费用主要取决于市场价格条件,留给承包商的活动余地充其量只有选择好的供货商和好的采购时机。因此它不是投标阶段研究降低直接工程成本措施的主要目标。

需由承包商自身能力组织实施的费用,主要取决于承包商自身的状况,我们把它叫做自身因素。这是直接工程成本研究的主要对象。

自身因素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因素,另一类是经营因素。这两种因素对直接工程成本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1、技术因素对直接工程成本的影响

实施工程的本身就是一项技术工作,因此在承包工程中应以技术工作为基础,承包商实现工程项目只是一种手段,通过实施工程项目获得利润才是承包商的最终目的。

承包商在进行直接工程成本计算时,必须以施工组织设计为计算依据,选择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最经济的施工方法。

施工组织设计是多种技术实施的综合,因此正确选择每一种技术,以及它们的组合都很重要。

施工措施对直接工程成本的影响无处不在,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方法的选择对直接工程成本的影响最大,这是因为施工方法的选择是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选择。它制约于施工设备和人力的选择。施工方法选择的原则是。

应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招标文件中常常对重要部位提出了较具体的要求。

应尽量选择企业自身有较大把握的施工方法。

根据工程情况和总体经营指导思想,选择机械化程度高,同时又能保证适用的施工设备。

密切注意投标项目的工程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

在进度安排方面应尽量做到均衡、连续生产,降低高峰强度,减少高峰期的设备数目。

(2)、施工设备的选型对直接工程成本也有较大的影响。

施工设备的选型与施工方法的选择息息相关。例如:洞挖石方,选用多臂钻进行开挖,其优点是施工速度快,但机械费用大;如选用手风钻进行开挖则速度慢但机械费用小。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权衡利弊来选择,但必须注意到,节省不是目的,一切施工方案及手段的选择应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直接工程成本,以提高利润为准绳。

施工方法与施工设备的选择不当,轻者将使直接工程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控制,重者将导致工程项目的亏损。而这两者的构架确定之后,直接工程成本的活动余地就大大减小了。

(3)、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对某些工程来说,将会对成本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时应尽量避免出现施工高峰,尽可能使施工强度平稳,以减少机械设备的投入,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在施工时各个工序和各单项工程之间相互占压工作面,相互干扰的情况是常见的,如果安排不当就会出现较大的施工强度。为了合理地处理各工序的关系,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时最好使用关键路线法。

(4)、使用定额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设备及人工的数量,那么从费用方面来讲,它将会影响到直接工程成本的高低。

在投标编制报价时,我们可以参照有关省、部及地方颁布的定额,但绝对不可迷信所颁布的定额,因为在颁布的定额中,相应子目的编制是综合考虑了不同的工程性质、工程环境等因素所确定的综合定额水平。针对某个具体的工程项目来说,所颁布定额中的有关子目就有可能不适用,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及使用设备的状况等综合考虑,确定适用于本投标工程项目的实际定额水平。

技术能力是承包商参与竞争的主要能力,必须先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才能开始计算直接工程成本。绝对不可以在没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十分粗糙的情况下简单地套用所颁布的定额来计算直接工程成本。

2、经营因素对直接工程成本的影响

(1)、施工机械的品质选择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机械费用占直接工程成本的35%~50%左右,施工机械购置费将是占用资金的主要开支。因此对施工机械品质进行合理的选择就非常重要。对于承包商来说并不是机械性能越好的设备就越好,而是能创造最大利润的机械设备才是最好的,对施工机械品质的选用应以这个思想为前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效果。

(2)、施工机械折旧标准的选用

由于现代施工中,工期呈短向发展趋势,因而施工的机械化水平日渐增高,机械费用在直接工程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施工机械购置费用也越来越大,施工机械折旧的快慢直接影响机械费用,从而对直接工程成本和资金构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结语

总的说,承包商只有通过投标竞争才能获得合同定单,而价格是参与竞争最主要的条件,因此在计算直接工程成本时工程造价人员不但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技术实施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这两大影响因素中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其不利的一面,真实、准确地反映承包商在投标项目中所需的直接工程成本,为投标的最终决策提供充分、有利的数据,这样才能避免在工程项目中标实施过程中留下隐患。

注:名词解释:

物化成本①—是为本工程的实施所购置的设备和为构成本工程主体所购买的材料。

直接成本篇6

一、短期险业务发展情况

截止到 20xx 年 5 月末,我公司个险渠道共收取短期险 保费 2273.86 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 45.94%。其中短期 意外险保费 1682.76 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 52.92%;短 期健康险保费 591.10 万元,完成全年预算指标的 33.40%。 意外险占比 74%,与上个月意外险占比 79.22%有所降低。

二、短期险直接销售成本情况

截止到 20xx 年 5 月末,我公司个险渠道短期意外险直 接销售成本支出 288.13 万元,实际支出率 17.12%,与省公 司批复预算 370.21 万元相比节余了 82.08 万元;短期健康 险直接销售成本支出 82.06 万元,实际支出率 13.88%,与省 公司批复预算 94.58 万元相比节余了 12.52 万元。整个渠道 短期险直接销售成本一共节余 94.60 万元,与截止到 4 月末 节余的 99.55 万元相比降低了 4.95 万元。

经过认真分析, 节余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系统维护比例原因

短期险直接销售成本实际支出不仅包括系统中产生的 直接佣金支出,还涉及到分摊的基本制度支出。省公司批复 我公司的短期意外险直接销售成本比例是 22%,短期健康险 直接销售成本比例是 16%。20xx 年 1-3 月份我公司在系统中 维护的短期险直接佣金率是 10%,从 4 月份开始将短期意外 险直接佣金率由 10%提高到 15%。1-3 月份短期意外险保费 914.17 万元,因系统维护比例原因直接佣金支出就节余了 45.71 万元(914.17*5%) ,同时分摊的基本制度支出也相应 减少。总之,系统维护比例原因导致节余很多。

(二)账务处理错误原因

经查, 月份长安支公司有 12.22 万元的短期险直接销 5 售成本误记入团险渠道,导致个险渠道短期险直接销售成本 多节余了 12.22 万元。

(三)部分团单不能计入考核原因

因系统原因,短期险团单直接佣金支出可以计入直接销 售成本,但是团单(国寿综合意外伤害保险种除外)不能参 与考核,也就是说其不能参与计算基本制度支出。截止到 5 月末,我公司除国寿综合意外伤害外团单保费收入 438.70 万元,其中意外险为 220.68 万元,健康险为 218.02 万元。 这样也会存在一小部分节余。

(四)保费收入数据计算区间原因

2 短期险保费收入是根据财务系统按照自然月提取的,即 取数区间为 20xx 年 1 月 1 日至 20xx 年 5 月 31 日;而短期 险直接销售成本支出是根据 AMIS 和 SZIS 系统提取的,计算 保费收入区间为 20xx 年 12 月 21 日至 20xx 年 5 月 20 日。 据统计,我公司在 20xx 年 5 月 21 日至 5 月 31 日期间短期 险保费收入 116.22 万元,20xx 年 12 月 21 日至 20xx 年 12 月 31 日期间短期险保费收入为 121.75 万元,相差 5.53 万 元。在计算短期险直接销售成本预算时少计了 0.79 万元, 对节余影响不大。

(五) 直接销售成本数据提取原因 现在《5 月个险渠道短期险直接销售成本反馈表》中的 直接销售成本支出反映的是 1-4 月份的实付数据和 5 月份的 计提数据。既然 5 月份当月的直接销售成本是计提的,肯定 会与实际支出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以后工作措施及建议

直接成本篇7

除了专事股权投资的公司,一般公司都会有自营业务。与对外投资业务不同,自营业务直接涉及多种物质形态变化和各种内部流程周转,变化频繁,不太容易看清目前的财务状况,而因其比重较大,又是不可忽视的。本文拟从总赚钱的角度,对自营业务作现金流诊断。这便于公司高管瞄准赚钱总目标,作有效的内部管控。此外,潜在的外部投资者在获得授权,可以查阅相关的明细账记录时,本文介绍的分析思路也是切实可用的。

一、对自营业务现金流的调节

在完成了投资过程,开始营业以后,怎么知道今天赚没赚钱?假设公司没有增资或撤资,银行借款没有变动,没有外汇存款,没有对外投资,长期资产也没有变化,那么所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都是因自营业务而发生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从今天的全部现金流入减去全部现金流出,可以直接得出结论吗?

在排除了上述各种变化后,将自营现金流入与自营现金流出直接对照,由于两者从出纳的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账就可以得到,显然是最直接有效的想法了,但是还不够严密,因为经过这一天的经营,可能发生一些要考虑到变化。

我们从一家小酒楼的例子开始分析。首先,在现金流入里,要剔除酒楼预收的款项,如顾客还没有前来消费却预交了酒桌预订金等。提前收到现金,可以用来参与周转,当然是好事,但无论如何,酒楼还没有提供相应服务,目前这些款项还不能算是已经赚到的。

本日收入=本日现金流入-预收款项增量 (1)

至于现金流出,需要调节的项目就更多了:

1、可能会有“签单消费”的顾客,吃完饭签个字就走了。本店虽然已经提供服务,但要待以后定期结算时才能收到钱。如有可能,这些签单消费的直接成本是需要另行记录下来的,却不能算是今天的开支,必须从现金流出里剔除。不失一般性,我们称之为“预付服务直接成本”;

2、每天打烊时,或多或少会有剩下的食材、酒水等,实际上是属于“存货”。存货每天会有变化,所以还需要“以存定耗”,把这个变化作为现金流出的调节项。也就是,对于现金流出,要减去存货直接成本的本日增加量,或者反之,要加上存货直接成本的本日减少量。为了得到存货成本,有时还需要组织专门的成本计算。例如,过年之前,酒楼制作了大批年糕,导致存货大量增加,就需要有成本核算,才能知道这部分存货直接成本增加了多少,这就是存货和成本核算的关系,下文将会提及;

3、在现金流出里,要剔除酒楼预付的款项,例如向供应商预付了食材款,实物却还未收到。这和本日的经营无关,不能算是本日的费用;

4、除了实际的现金流出,可能还有些款项应当算是今天的费用,但是还没有支付。例如,已经收到食材供应商送来的货,却还没付钱。推迟支付现金,当然也是好事,这部分款项可以临时性地参与资金周转,但总是要还的,从推算赚钱的角度,要作为今天的费用,也要纳入调节,加到现金流出上。

这样,就可以通过对现金流出的调节来确定本日费用:

本日费用=本日现金流出-预付服务直接成本增量-存货直接成本增量-预付款项增量+应付款项增量 (2)

(1)和(2)两式中的各种“增量”代表本日的变动数,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总之根据公式作代数和运算就对了。综合两式,就可以知道今天赚多少钱了:

本日自营业务总赚钱

=本日收入-本日费用

=(本日现金流入-预收款项增量)-(本日现金流出-预付服务直接成本增量-存货直接成本增量-预付款项增量+应付款项增量) (3)

二、几个可操作性问题

上文虽然以小酒楼为例,实际上也适用于各类公司,已可大致代表对自营业务作现金流诊断的基本模式,解决了共性问题。用到不同类型公司上时,只需要针对其业务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已。例如,工商企业还需要核算“发出商品直接成本”,在调节计算式中,与“预付服务直接成本”的作用是完全类似的。此外,从可操作性来看,还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说明。

1、适用期间

本例中是以“本日”作为分析期间的,实际上以“本周”、“本月”、“本年”等,同样是适用的。

2、假设如果不成立

如上所述,我们作了一系列假设,即“公司没有增资或撤资,银行借款没有变动,没有外汇存款,没有对外投资,长期资产也没有变化”,以便对纯粹的自营业务现金流进行分析。如果假设不成立,上述情况全部发生了或个别地发生了,那么,只要根据其实际发生金额,去反向地调增(或调减)对应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就可以回到自营业务现金流上的。例如,股东增资100万元并已到账,只要对总现金流入调减100万元;购买了长期资产50万元,只要对总现金流出调减50万元……结果就和这些业务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3、直接成本核算

先说明“直接成本”的概念。直接成本是被认定为和某项现金收入直接有关的费用开支,或者说为了取得这笔现金收入而明确需要支付的成本,就是其直接成本。一笔业务是不是赚到钱,赚到了多少钱,常识告诉我们,要从现金收入里减去直接成本以后才能知道。所以,我们组织成本核算的目的就很明确了,现金收入是怎么计算来收取的,所提供的直接成本就应该尽可能地迎合该收入模式,这才便于分析。

直接成本篇8

【关键词】 医疗服务项目;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一、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一)医疗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2011年重点实施方案提到,要“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在这一形势下,医院要始终保持一定的经济效益,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占有成本优势,而针对医疗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则是控制成本和获得成本优势的前提条件和有效途径。

(二)探索减轻病患医疗负担的有效途径

通过项目成本核算,可直观发现是否存在收费标准比项目开展所耗成本过高的问题,从而为调整项目的收费标准提供理论支撑。此外,成本核算还可以为分析和优化项目的成本支出结构以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提供依据,从而有效避免医生为扩大收入而盲目开单、强迫病患接受不必要的检查等问题的发生。

(三)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可有效检验医院是否存在资源使用效率不足以及配置不合理(如医疗设备的重复、盲目购置以及医疗人员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从而为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有力依据。

(四)有利于推动成本控制和挖掘效益增长点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医院经济管理的逐步细化,以科室为中心的全成本核算由于只能体现整个科室的创造力而无法反映某一科室单个项目的经济效益,使得科室在成本控制以及提高经济效益上遇到了一定的瓶颈,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医院采用更为细化的成本核算。

虽然医院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核算体系却一直未建立起来。一方面我国医疗项目的价格是由相关部门根据项目申报单位所提供的较简单的成本测算针对本区域内同等级医院的平均水平而制定的,属一种限价行为,因此,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并无相关会计和财务制度的严格规定,更无成熟的经验可循;另外,医疗项目所提供的是一种无形的服务,其所体现的更多的是高技术含量,这就加大了成本归集的难度。同时,由于病患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作出诊断及检查等耗时差异较大,加之医疗项目种类的纷繁复杂等现实问题,都对成本核算所需大量的基础数据的获取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是,随着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已经具备了很大的可行性。

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一)成本的归集

医疗服务项目具备较强的特殊性,其成本归集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既有类似又存在较大的差别。这里,按医疗项目的成本是否与成本计算对象直接有关或是否便于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将其分为直接计入成本和间接计入成本两大部分。

第一,医疗项目的直接计入成本除包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外,还应包括直接设备成本,即项目执行所使用的专业医疗设备。其原因在于实行一项医疗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治疗或诊断结果,而该结果则直接依赖于所用专业医疗设备,即该设备的价值是直接体现在项目结果中的。因此,笔者认为应在医疗项目的直接计入成本中加入直接设备成本,其核算内容包括该项目所用专业医疗设备的折旧以及维修、维护费用。

第二,直接人工成本不仅仅指检查检验人员,还应包括为促使该项目完整实现的所有相关人员,如问诊医生、检查检验人员、门诊收费人员以及直接辅助人员(如医生助理以及出报告人员等)的工资、津贴以及奖金等职工薪酬。因此应根据特定项目的具体流程来确定直接人工的组成。

第三,根据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很多项目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特别是卫生材料是在项目之外单独计费的。因此,对于这部分单独收费的材料虽然对于患者而言是接受该项目的互补品,但对于医院而言则应根据该部分材料收入的归属来确定其是否应计入直接材料成本。

第四,根据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应计入特定医疗项目的间接成本包括该项目执行科室所发生的业务费(如水、电、气等消耗)、公务费(如办公费、差旅费等)、房屋折旧、一般设备折旧(含办公设备、通用设备和家具设备等)、一般设备维修费用以及该执行科室管理人员薪酬等(参见图1)。

(二)成本的分配

医疗项目由于其成本核算的多样性及复杂性,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因此必须借助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不断更新的医院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首先,医院应组织各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全面的资产清查与资源调查工作,以获取各具体项目所消耗及占用资源(如人力、材料、设备及房屋等)的基础信息。然后,建立医院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数据库,并将上述基础信息按具体项目全部录入到数据库中,这是医院项目成本核算的重点也是难点工作。最后,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确定需重点进行成本核算的项目,如医院主要创收项目、严重亏损项目以及大型医疗设备所开展的项目等。

1.直接人工成本:通过项目各实施人员的时均薪酬及完成单次服务所花费的平均时间加以计算。这里应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病种,医生问诊的时间差异较大,故可区别病种分别统计其平均问诊时间。 

2.直接材料成本:可直接计入材料成本的则直接计入,其余部分按各项目受益程度加以分摊。

3.直接设备成本:首先应按照医院会计与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专业医疗设备的折旧方法。因同一专业设备所开展的项目可能并非一种,因此应以不同项目的接受人次为权重确定分配到每一项目中的直接设备成本。专业设备小的日常维修可在当月计入,大的维修以及为大型专业设备所购买的保修合同支出则应按受益期限加以分摊。

4.间接计入成本的分摊:对于能够直接统计到各项目的间接成本应首先直接统计,其余的间接成本再参照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中的一些原则及方法对项目成本进行分配和计算(参见图1)。如固定间接成本、科室管理人员薪酬、办公费等的分摊可按照服务项目的当期收入或所耗用直接计入成本为比例进行分配;业务费可直接统计的则直接统计,其余纳入分摊范围的则可按照项目开展所用仪器设备的运转时间为比例进行分配。

三、医疗服务项目的效益分析与成本控制

对特定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后,通过对比单位项目实施所耗用的总成本与该项目的收费标准进行对比,可以考核项目创造效益的情况。

(一)效益显著的项目

这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应区别其效益显著的原因是由于收费标准制定过高还是医院具备明显的技术或成本优势。若为后者,则说明医院在科研能力方面占据优势地位;若为前者,则应做好积极应对的准备,以避免因项目收费降低对医院效益造成较大影响。

(二)效益不足的项目

效益不足的项目即业务收入完全无法抵补成本支出的服务项目。其原因主要有:

1.直接人工成本过高:可能的原因是相关人员的收入过高或工作效率不足。

2.直接材料成本过高:应重点考察是否存在浪费以及材料进货渠道欠佳的问题。

3.直接设备成本过高:因设备支出以固定成本为主,因此接受项目的患者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分摊到单位项目中的成本。而导致直接设备成本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很多大型医疗设备主要依靠进口,这不仅大大增加了购置成本,更因技术垄断等原因使得维修维护变得极为昂贵。

4.间接成本过高:间接成本由相对固定和相对变动的间接成本构成。对于固定间接成本的分析可参考直接设备成本,而变动间接成本过高则表明科室管理效率不足,应缩减不必要的管理支出。

如果在不加大患者负担的前提下,已无力降低此类项目的成本,医院就应切合自身发展需要考虑是否将其淘汰,以推动其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移。但是,医院毕竟不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故还应考虑此类项目的公益性及社会效益。

(三)中间项目

中间项目即处于收支相抵边缘的项目。此类项目的收费标准一旦降低,则可能收不抵支,对医院效益产生重大影响,但若成本控制得力,也将有力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因此,可将其与效益显著的项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通过对各项成本构成的分解,查找出成本过高的症结所在,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如人力成本过高的,可通过提高人员工作效率或人员的重新配置等加以解决。

四、结语

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是医院作出科学决策的依据,也是查找自身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其核算过程的系统性及庞杂性,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医院各级人员的观念转变,更需要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各部门间的积极配合和通力协作。另一方面,一个完备的医院信息系统直接关系到核算所需基础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其对医院的项目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3-146.

直接成本篇9

【关键词】工期;成本;优化;关键线路

1引言

工期成本优化就是把所要做的工作按照先后顺序、占用的时间以及工程费用的关系等运用网络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网络图的基础上寻找到一条关键线路,并对关键线路上的工期进行压缩,使工期缩短的同时造价也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2 工期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工期与建设成本之间密切联系。如果工程施工工期缩短那么投入的人工,材料,机械量增加,导致直接费用增加,由于工期缩短,管理等费用相应减少,因此间接费用也减少。

在最短工期和最优工期之间,随着工期的延长,工程费用逐渐减少,在最优工期和正常工期之间,随着工期的延长,工程费用逐渐增加。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直接费变化率和间接费变化率有所不同。随着工期的增加,间接费用也相应增加,而直接费用却逐渐减小,由于二者的费率变化不同。

直接费用相对工作持续时间的变化为一条曲线,为了简化工程计算,直接费与工作持续时间的关系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近似的看成是一条直线关系。在这期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直接费用减少,当工期超过正常点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直接费用开始增加。当工期压缩至临界点以下时也会导致直接费用的猛增。临界点是指当工期不断压缩至一个极限值时不管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也无法再次压缩工期,反而会导致直接费用不断增加,因此临界点所对应的工期又叫做极限工期。因此对于工期的控制要使其处于临界点与正常点之间,在这期间,直接费与工作持续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Ki-j=(C1-C2)/(t2-t1)

Ki-j―――工作i-j的直接费变化率。

C1―――工作i-j持续时间缩短为最短持续时间后,完成该工作所需的直接费用。

C2―――工作i-j在正常持续时间完成所需的直接费用。

t2―――工作i-j的正常持续时间。

t1―――工作i-j的最短持续时间。

3 工期成本优化的原理和方法

3.1工期成本优化原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成本的优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在既定的工期约束条件下,当施工工期超过既定工期时需要对工期进行优化。但是在优化网络计划图的过程中会出现非关键线路转化为关键线路的情况,因此在对工期压缩时要确保预期关键线路工作不发生改变。由于在关键线路上面不存在有时间储备,因此关键线路上的时间决定了整个工作所持续的时间,正是由于对预期关键线路的控制,决定了在工期优化过程中对于造价的影响。工期成本优化就是要满足在控制关键线路的条件下对网络计划图不断压缩,同时确保在这过程中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的要求。

3.2工期成本优化方法

通常是指不改变在网络计划图里面的各项工作之间相互的逻辑关系,用压缩关键线路来实现目标优化。压缩关键线路是通过压缩关键工作,通过增加劳动力,增加机械设备,提供更多的资源来满足条件,但要尽可能的节约工程费用,往往需要找对正确的关键工作。工期成本优化步骤如下:

(1)列表确定各项工作所需要的费用以及极限持续时间。

(2)根据各项工作的正常持续时间绘制网络优化图,标注好时间参数,计算出关键线路。

(3)找到各项工作正常持续时间下所对应的直接费变化率。

(4)找到关键线路上直接费变化率最小的工作,并压缩,求出压缩后的总费用以及总工期。

(5)重复进行上一步工作直到关键线路上的时间无法再进行压缩为止,每次压缩都要计算工期和费用。

(6)将每次压缩后的工程费用进行对比,找到总成本最低点和最佳工期。

4 实例分析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分析在施工工期成本优化过程中关键线路对于成本控制的作用。

某办公楼由六项工作组成,该工程间接费变化率为160元一天,正常工期间接费用为4000元,各项工作参数见表1:

表1 工作参数

工作编号

正常工期

极限工期

直接变化率

持续时间

直接费

持续时间

直接费

1-2

4

700

3

850

150

1-3

6

1200

4

1510

155

2-4

6

900

5

1060

160

3-4

7

1050

5

1300

125

3-5

8

800

5

1280

160

4-5

3

1100

2

1260

160

合计

5750

正常工期为16天,间接费用为4000元,直接费用为5750元,所以总体费用为9750元。

下面进行工期-成本优化第一次优化:

在优化过程中首先确定工作的一条关键线路,可以将3-4进行压缩两天,压缩过后增加的直接费用为125*2=250元,间接费用减小为160*2=320元,工程成本为9680元。

将工作3-4压缩两天后,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关键线路不发生改变,可以将关键工作的1-3进行压缩,压缩一天,由表格数据可以知道直接费用增加155元,间接费用减少160元,总体费用为9675元。

在第二次优化后基础上可以同时将关键工作压缩一天,直接费用增加305元,间接费用减少320元,工程总体费用为9660元。再进行工期成本第三次优化。

第三次优化后网络计划图的关键线路依然为三条,分别为1-3,3-4,4-5和1-2,2-4,4-5和1-3,3-5。再同时将3-5和4-5工作段压缩一天,直接费用增加320元,间接费用减少320元,工程总费用为9660元。

通过此次网络图优化过程可以看出,在优化过程中是以关键线路为根本,缩短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作,使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不断与工期进行调整,逐渐接近图表上面直接费与间接费用之间的结合点。在流水施工过程中,成本的优化与关键线路的控制密不可分。控制好关键线路的重点在于要合理的分工好人材机的搭配,使得能够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压缩相应工作段上的工作时间,从而保证工期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不会对成本造成过多的浪费。

5 结论

通过此次优化可以看出,优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次的择优压缩的过程,以直接费变化率为主要对比对象,在不断压缩工期的过程中,逐渐压缩工程成本,从而寻求到最优方案。然而此方法尽管具有可行性,但实际状况却是这项技术在工程实际中未得到广泛应用,究其原因是技术人员相对较少,相关工具还不够普及。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该对网络计划技术不断地的完善,以现实条件为基础,大力推广其在实际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陈建国,高显义.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2

直接成本篇10

关键词:直接融资;优化资本结构;中国式构想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9-0113-02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著名财务学家詹姆斯・范霍恩教授等曾断言: “我们有无数的理由相信,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优资本结构。根据各人对不同资本结构和行为缺陷的理解差异,这种预期中的最优资本结构迟早会伴随着可能的债务股本比率出现。”上市公司的投融资活动与资本市场联系紧密,许多投融资活动均在资本市场中完成的,具有一定的通过资本市场调节资本结构的能力,而资本市场的波动,将会导致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重大变化。资本市场是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的金融平台,在资本市场中,直接融资市场即证券市场发挥着银行信贷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上市公司之所以成为上市公司,直接融资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没有直接融资市场就无所谓公司上市。直接融资市场以其独有的融通资金、资产定价、投资获利、资源配置、产权界定、监督警示、约束管理、信息激励、风险规避等功能组合作用于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探讨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促进直接融资市场的良性发展,使中国公司较为理性地筹集公司所需资本,为最终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便是本选题的目的。

二、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笔者以2007年沪市上市的制造业共计459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的样本,为消除异常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先对这些样本进行筛选,排除本年度上市的样本37个,排除ST与*ST的样本33个;又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为不受市场分割等问题的影响,排除发行A股的同时发行B股或专发B股的样本公司29个。对最终余下的360个样本公司,笔者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来分析这些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资金来源的总体情况。所有财务数据均来自这些上市公司2007年的财务报告,共采集样本数据360组。笔者首先对所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按照负债融资、保留盈余、股权融资的计算公式分别求出各样本公司各年度的负债融资、保留盈余、股权融资的数额,在此基础上,求得本年度各样本公司的融资结构,公式为:Yi k =

式中:Yi k为第k家公司2007年的第i个融资指标占该公司当年融资总额的比重;Xi k为第k家公司2007年的第i个融资指标绝对数额;q为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构成要素的要素数目。

1.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统计特征

为了系统反映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总体特征,我们利用EXCEL数据分析软件包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处理。

由于某些异常数据得到有效删除,较好地消除了资本结构的异常现象,从标准误差、标准偏差、峰值、偏斜度等指标数值来看,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正常状态得到客观反映。负债融资为76.54%,占公司全部融资比重的绝大多数,其次为保留盈余20.77%,股权融资所占的比重最低,为2.66%,根据我们对公司融资项目的概念界定,这一结果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债务,同时公司的留存收益成为另一融资渠道。

2.上市公司现行资本结构的症结

从笔者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症结在于:

(1)赢利能力低下导致内源融资过低

在发达国家成熟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下,内源融资在公司融资结构中占50%以上。而中国公司则是以外源融资为主,内源融资在企业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低,而那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公司几乎是完全依赖外源融资。造成中国公司内源性融资比例过低的主要原因是:自我积累和赢利能力差,内源性融资来源匮乏。

(2)公司规模扩张推动资产负债率上升

在上市公司纷纷追求规模效益的今天,保留盈余的内在不足,企业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的外在约束,限制了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企业规模扩张的融资渠道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银行信贷融资的肩上。其结果是企业规模的扩张伴随着负债水平的上升。

(3)资产负债率过高且行业变化幅度小

我们一般认为公司保守的资产负债率应不大于50%,马苏里思(Masulis,1983)认为,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应该在23%~45%之间,而样本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60%,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上市公司具有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因此具有过大的财务风险。

(4)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水平偏高

分析样本公司的负债结构,发现流动负债过多,占了86.40%;长期负债较少,仅占13.60%,即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具有期限短但风险大的特点,过多的流动负债直接造成公司很大的还债压力及很高的偿还风险。

三、中国公司融资模式对资本结构理论的偏离

分析显示,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没有遵循优序融资模型,上市公司的全部融资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一条腿短,一条腿长”,一方面表现为近年来上市公司在直接融资市场上融资困难,直接融资成“短腿”;另一方面表现为近年来公司更加依赖间接融资。统计显示,近年国内非金融企业的贷款融资比重接近90%,而股票融资不超过5%,企业债券融资更是微乎其微,不超过1%。

导致上市公司现有的资本结构非优的原因很多,有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不理想等直接原因,更主要的是直接融资市场的不规范不完善。分析中国直接融资的现状和上市公司的融资条件,可以看到,上市公司与其他非上市企业相比,虽然有更多的融资渠道,但不规范的直接融资市场,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使上市公司不能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

四、中国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效率分析

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许多问题和矛盾,其市场机制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行政干预、上市公司治理问题、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等。这些问题,有的是中国特殊国情和转型经济的特定条件引起的,有的是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直接融资市场遇到的共同的问题,还有的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的共同问题。

1.量方面的效率分析: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与构成

(1)直接融资市场规模偏小

虽然近几年来中国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但中国直接融资占社会总融资的比重仅为25%,扣除国债部分,直接融资在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中只占10%左右。而在美国,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占企业外部融资的比重高达50%以上,日本也在50%左右,由此可见,中国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还是过小。

(2)直接融资市场结构失衡

直接融资市场内部,股票市场发展较快,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过慢。从1987―2007年这二十年来,企业债券市场虽在初期经历过快速发展,但总体规模仅增长1倍多,而股票市场规模增长210多倍,结果使到2007年企业债券融资的规模只有股票融资规模的4%。

2.质方面的效率分析:直接融资市场的运行

中国直接融资市场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尚未达到真正意义的弱型效率,这主要体现:第一,市场交易信息质量差,价格波动明显;第二,市场结构不协调,融资成本高;第三,市场竞争水平低,约束力弱;第四,产出弹性小,与间接融资变动相背离,没有发挥经济活动“晴雨表”的作用;第五,出现了资本流动的“体内循环”。

五、以直接融资为突破口,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的根源在于传统的经济体制,要解决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只能通过市场经济的途径即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来解决。利用直接融资渠道,上市公司可以大规模地筹集债权资金和股权资金,自主确定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直接融资具有内源融资和间接融资不可比拟的优点,完善、发达、高效的直接融资市场是上市公司形成和调整资本结构的基础,上市公司要实现较佳的资本结构,必须要以高度发达的债券和股票市场为依托。只有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建立一个高效的直接融资市场,公司融资才能真正地比较判断融资成本、选择融资方式;只有当资本的使用者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真实的社会成本,才能更好地选择资本结构,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

可以说,中国的直接融资市场正在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肩负着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经济改革的重任,处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中的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具有“新兴加转轨”的特点,同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复杂性和特殊性,而在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内部联系,对于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是中国企业中效益和治理相对较好的一部分,直接融资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直接融资市场的规范完善,不仅可以优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而且可以较好地解决困扰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许多问题,从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来考虑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才能使上市公司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正飞,等.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融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