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实证分析十篇

时间:2023-07-13 17:31:07

统计学实证分析

统计学实证分析篇1

关键词:社区卫生事业管理;实证研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303-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不断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5%[1]。 由于慢性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并且可能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和国家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慢性病的医疗费用增幅已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与1993年相比,2005年我国的医疗费用中:脑卒中增加19倍;糖尿病增加24倍;癌症增加15倍;心脏病增加11倍。2005年我国由慢性病所致的经济负担为15345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8.4%[2]。课题组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江宁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江宁区卫生行政部门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科学合理的实施慢性病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来探讨影响江宁区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的因素和被调查者人口学特征。被调查对象以户为单位,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监测对象,第一阶段抽样按照城区和农村分类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江宁区随机抽取城区和农村各两个街道(农村A、B;城区C、D);第二阶段抽样采用完全随机的抽样方法从上述样本街道中各抽取2个居委会/行政村;第三阶段从每个居委会/行政村中随机抽取30户家庭,该家庭户中符合调查要求的全部常住人口均作为调查对象,预计调查户数240户。

1.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基本信息、健康行为测量和社区居民健康影响因素等。

1.3 质量控制 主要涉及问卷设计质量控制、调查员质量控制、调查实施阶段质量控制和资料整理阶段质量控制。本次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所有调查员由医学院校研究生组成,经统一培训与考核后全程参与调查;规范调查员的提问方式,对问卷每一选项都制定出判断标准;调查员在调查当日审核所有调查问卷,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后交由质控员审核;质控员对当天所有问卷进行核查,将结果记录在质量控制检查结果记录表上并签字;调查数据运用Epidata2.0建立数据库,每份问卷双份录入,经过严密考核,剔除缺失值。

1.4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准α=0.05。

2 分析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涉及240户,回收967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512人,占52.9%,女性455人,占47.1%,性别比例为112.31。慢性病患病率为101.34‰。抽样的四个街道慢性病患病率情况分析见表1 。

2.2 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主要因素

2.2.1 城乡差别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样本中农村街道B的慢性病患病率为117.37‰;样本中城区街道D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7.84‰,反映出江宁区农村街道和城区街道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也表明在江宁区农村街道更需要加强对慢性病治疗、康复和保健干预。

2.2.2 性别差异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江宁区城乡地区不同性别慢性病患病率情况见表2,其中男性合计患病率占87.72‰,女性合计患病率占113.07‰。城乡区分性别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性别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之一。

2.2.3 年龄组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江宁区城乡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慢性病患病率情况见表3。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递增趋势,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年龄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之一。

2.2.4 文化程度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江宁区城乡不同文化程度的慢性病患病率情况见表4。江宁区慢性病患病率随文化程度的提升呈递减趋势,处于农村的街道社区居民患病率较城区街道社区居民为高,且文化程度之间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定文化程度也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之一。

3 结论与展望

3.1 江宁区慢性病卫生服务需要城乡差异明显 本次调查发现南京市江宁区慢性病患病率受城乡差别、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明显。农村街道社区居民总体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城区街道,新医改施行以来江宁区政府向辖区内的农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重点倾斜,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和效果已经得到质的提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江宁区整体慢性病患病率为101.34‰,其中男性合计患病率87.72‰,女性合计患病率113.07‰,均低于2008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3]。从城乡街道横向比较来看,农村街道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较城区街道为高,表明农村社区居民存在较高的慢性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需要,更深层次的说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格局影响依然存在,江宁区农村街道慢性病防控压力依然存在,在下阶段医疗资源布局时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农村街道基层倾斜。

3.2 江宁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社会学指标因素有关 本次调查发现江宁区居民中女性慢性病患病率高于男性,高年龄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低年龄组,低文化程度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高文化程度组。表明在今后慢性病社区干预方面要特别重视对女性人群、高年龄人群和低文化程度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要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方面明显标注危险人群范围,指导社区全科医生有效开展工作。

3.3 江宁区居民的健康状况逐步得到改善,社区健康管理重点面临新的变化 从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来看,江宁区城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稳步得到改善,慢性病患病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社区居民参保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慢性病患者病程较长、终生治疗和预后恢复生命质量不高的客观现实,都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显现而给新医改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在今后的慢性病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借鉴“健康管理”经验,分别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4],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健康治疗和健康数据库管理等环节;另外,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应该融入祖国中医学“治未病”的丰富思想,力求用中医药调养来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创新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健康管理新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R].2006.05.

[2]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改框架下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面临的新挑战.[ER/OL](2009-07-30)[2011-01-24]..

统计学实证分析篇2

关键词:宏观经济;统计方法;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22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1

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什么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个相对全面的解释,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主要是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指导国民经济运行为目的,对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过程进行分析的一种实证经济。在国际上,宏观经济这个词语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由恩格斯提出理论知识,我们国家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产生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增加,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通过对宏观经济统计方法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制定经济政策进而实施宏观调控,刺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内容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类别及特点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事前分析、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2)状态性分析、规律性分析和预测性分析;(3)专题分析和综合分析;(4)定期分析和不定期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特点主要包括应用性、数量性、对比性、综合性、实证性五个特点,从真务实,用数据和事实说话,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宏观经济问题。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课题和内容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按照经济活动来进行课题划分,可以划分为国民收入分配、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进出口需求、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分析、宏观市场运行等多个课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其现实背景的差异,宏观经济分析角度都会有不同的研究课题,描述我们宏观经济的变化过程、特征、以及变化规律等问题,揭示影响事物变化的关键因素,探索其因果关系,并积极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供决策者选择。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

(一)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一分析方法认为各种变量在综合分析的情况下最终会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就供给需求理论而言,均衡分析理论认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在一定的价格和数量条件下,这两种曲线就会达到均衡,这种理论在马歇尔将图形引入宏观经济学以后一直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主导地位;非均衡分析方法是相对于均衡分析方法而言的,认为市场上的供求不可能相等。非均衡分析方法更加贴近生活,它认为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由于信息的短缺和不对称以及信息成本的提高,所以市场的供需总是会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其中不完全竞争将是非均衡分析方法的研究重点。

(二)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作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的一个分支,由于其缺乏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人们更多的还是倾向于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主要运用在金融领域,其中数学依据主要是计量和统计,在经济学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又分为5小种,分别为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相互对比法以及数学模型法,在这5种分析方法中,比率分析法是所有分析方法的基础,趋势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法、相互对比法是分析方法的延伸,数学模型法则代表了定量分析方法将来的发展方向。

(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横截面分析,是相对侧重于分析经济变量的均衡条件,而动态分析则引进了时间维度,比如较为流行的时间序列分析,相对侧重于随着时间发展经济状况的发展,这两种分析方法都是不全面的,需要两者相结合来看待,以长泰县为例,不仅仅要对长泰县现有的经济状况、发展水平、发展特点以及问题作出分析,还要在时间维度上来作出整体把握,充分考虑内在条件和外在因素的双重作用,从而制定出相对的经济改革策略。

三、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有什么的意义?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研究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有利于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化趋势,在证券投资领域是离不开宏观经济分析的只有把握住了整体的经济发展方向,才能把握证券的整体变动趋势;2.利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这里的证券市场泛指整个证券交易市场,从狭义角度来说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就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长质量与速度的体现,当然对于长泰县这个小整体而言也是这样的;3.通过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证券市场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息息相关,认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证券市场的运行趋势和价值变动方向,对投资者、证券业本身,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方面在实证分析中,各类分析方法通常综合起来,多种分析方法共同作用,解决相关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实证分析方法也和规范分析方法相结合,实证分析方法为规范分析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提到“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因此在我们研究宏观经济学问题的时候,要用多种分析方法来综合考虑,研究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的内容、方法以及意义。长泰县作为一个城市近郊县,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也要秉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制定严谨的经济发展路线,带动经济的腾飞,希望本文能对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14.

[2]杨海琴.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作用[J].现代国企研究,2016.

统计学实证分析篇3

一、选好命题,主导思想要明确

统计分析的“实招”必须是企业经营者或管理人员感兴趣的领域,能够直击企业发展的瓶颈,引起他们的注意及采纳,因此,选择合适的题材成为“实招”发挥作用的关键一环。统计分析能否成功,选题是第一位的,选题的主导思想要新,思想不能陈旧,观念不能落后。不能用历史的、陈旧的经验来对待已经发展变化了的形势。选题时首先要明确服务对象,即明确给谁看,然后“换位思考”,选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才是确定内容,针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善于提炼内容,精准选题。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分析的针对性,善于捕捉领导的“关注点”。分析报告的目的在于应用,对统计部门来说,就是要将研究成果转换为领导决策。为了实现这种“转换”,应增强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选择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避免简单罗列,避免数字文字化,瞄准影响当前企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选题要大小适中,题目不要太大,要切实可行,考虑客观条件,尽量“小题大做”。研究角度要有新意,要从新的角度去研究、研究以前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研究过探讨过但说法不一的问题去分析论证,才会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才会见出新意。。

二、打牢基础,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失去准确性,再精心准备的“实招”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统计分析报告要坚持客观公允态度,发扬唯实精神,讲实话,报实情,在保证数据准确的基础上,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当前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状况提出恰当的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和理论依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情况真实,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三、增强逻辑,应用合适的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是由数字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是依数成理,论据就是统计数据,而统计学的不断发展为统计研究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法,将各种经济学、统计学知识应用在统计分析中,更加透彻地研究经济现象。判断是以准确的统计数字为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是统计分析成本一个整体的纽带,是产生“实招”的顺延。统计方法要为统计分析结论服务,不能因形式而伤害要义,一切为了“实招”的产生及合理性为目的,切忌为哗众取宠而罗列深奥的数理公式,“先进”的数据模型,从而使统计分析“产品”不明所以,导致统计分析面目可憎,让人敬而远之。合适的统计方法可以为“实招”得到认可、推广及应用增加可信度。但是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必须保证推理是以充分的依据为前提,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就是要有合乎事实的逻辑性,判断推理的结果前后不能矛盾,不能脱节,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统计分析报告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四、注重时效,发挥统计分析的实用性

“想实招”要把统计分析定位于为管理者服务。统计分析报告有着明显的目的性、针对性,只有统计人员在拟定统计分析时,时刻牢记“想实招”,把统计分析定位于为管理者服务,才能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企业统计分析,首要目的就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帮助管理者正确认识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自身的生产经营秩序,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行,提高全单位的经济效益。这就决定了企业的统计分析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瞬时万变经济形势,决定了统计分析及时性的重要。统计分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越强,就越要快速反映,适时为领导送上“及时雨”。统计分析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统计人员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感,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兵贵神速,充分利用丰富的统计信息和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优势,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分析报告的撰写,迅速及时地向领导发送各种新鲜动态信息和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以便领导及时掌握情况,指挥全局,争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

五、立足实用,增加建议的可操作性

统计分析在在“新”字上下功夫,分析要有“新鲜感”。切忌没有自己主见的“对策建议”,不能过多重复一般概念和别人说过的话,对问题的研究要与时俱进,有新角度,要有独到见解,不仅立题要“新”,而且见解更要“新”。对策建议要增强针对性,提高可操作性。对策建议要具有可操作性,就是把“想实招”落到实处,统计分析报告不只是简单的提出问题和局限在数字文字化的表述上,要在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有一定量化依据和可操作的具体实施意见,针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吃透国家政策方向,追踪产业政策导向,研究企业发展策略,落足于统计分析的实招,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使统计分析成果迅速得到应用。

统计学实证分析篇4

【关键词】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

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这两门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充分顺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以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各种统计计量软件对现实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准确地判定经济形势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本文主要思考如何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相互融合补充,结合漓江学院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以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用各种定性、定量统计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与预测,进而对经济学理论进行实践检验的能力。

1.教学目标

1.1基本目标

旨在培养学生在充分理解经济学相关原理与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用各种定性、定量统计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与预测,进而对经济学理论进行实践检验的能力。

1.2具体目标

1.2.1理论目标

掌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2.2能力目标

实践调查的设计和实施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理论知识转化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领导与沟通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2.教学依据

时刻围绕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特色,以“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在大一大二从经济理论和数学基础方法的讲授开始抓,将实践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大学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基础理论时强调与现实经济问题的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用数字去研究经济问题的兴趣。在大三大四以“重技能、显特色、强素质”为主。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讲授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如何解析现实经济问题,如何寻找和整理经济数据,同时学会用各种功能丰富的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将整个大学课程教育整合成一个紧密的体系,有目的有计划的灌输实践教学理念和执行实践教学过程。

3.教学思路

4.教学实践方案

4.1课堂教学实践

4.1.1环节一:理论教授,思维渗透

本环节主要在大一、大二实施,重点围绕学生经济学理论的学习、经济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结合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角色扮演、调查与访问等方式进行课堂实践,逐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思维。

4.1.2环节二:理论与方法的整合,将经济现象具现化、简单化

本环节主要在大三上学期实施,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数字化,同时从数字表现出的关系、特点、变化趋势中了解和认识经济发展的现状。具体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以统计年鉴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内在结构特点的分析、数据的测算为主线,针对《统计学原理》课程中包括的内容理论性偏强而实践性薄弱的特点,以《中国统计年鉴》、《经济统计年鉴》、《旅游统计年鉴》、《交通统计年鉴》等各类型统计年鉴作为研究的范本,将年鉴的主要模块、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各模块包括的主要经济指标的内容和测算方法以及所反映的经济现实作为研究案例,有针对性地将课程中涉及的公式、原理对照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的不是枯燥的数字、公式和理论,而是一些生动的现实的经济数据和经济事实。在讲解的同时穿插Excel、SPSS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统计年鉴的分析,既能让学生将理论进行实际转化,也能解决同学在写毕业论文时关于数据难找难分析的问题。

第二,以实践调查研究工作所涉及的准备、实施、整理、分析、撰写报告等环节为基线,结合《统计学原理》的相关章节内容,将整个学习过程分解成六个学习任务,具体有: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设计与实地调查、调查数据的统计与汇总、研究对象的历史数据汇总分析、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同时以学习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和带动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和实践中,强化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自主领悟和学习统计学的有关内容和方法。

4.1.3环节三:实证分析,检验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象

本环节主要在大三下学期实施,旨在让学生掌握两三个计量分析软件,能够用环节二中掌握的数据结合计量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进而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象。

(1)针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在讲解理论的同时重点专注于计量软件在实证研究中的使用,结合现实经济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软件进行计量操作分析,并理解计量结果所表示的经济学意义,从而将计量结果用于验证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实践。

(2)针对实际运用方面,结合政府、金融机构、公司等所涉及的计量领域,以案例说明、角色扮演、情景设计、专题研讨等方式向同学们介绍相关的知识和使用的方法,让学生在出校门前对本门课的应用领域有所认识。

4.2课后实践教学

4.2.1课后辅助练习

以学习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和带动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和实践中,强化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自主领悟和学习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有关内容和方法。

4.2.2暑期实践调查

组织大二、大三学生在暑期进行实践调查活动,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方法联系调查实施的过程,切实在实践调查中掌握调查工作的准备、实施、整理、分析、撰写报告等各个环节所涉及到的理论、方法,最终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认识某个现实经济问题,学会如何将理论见诸于实践。

5.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

课程评价是保证理论和实践性课程实施质量的的一个重要方面,介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计划改革传统理论考试模式,设计创新性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采用按工作任务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并根据学生写的学习实践日记进行平时成绩的考核,其成绩纳入总成绩,结课后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在成果展示汇报时,每个学生们走上讲台,通过演讲的形式,把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工作过程展示给大家。考核没有统一答案,通过学习成果的评价表,学生自评、互评,学生参与评定成绩的做法,可以更加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教师教学的质量。具体评价指标有:第一,调查问题、对象选择的新颖、时效性;第二,调查实施方案的完整性;第三,调查问卷设计的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第四,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第五,实践调查参与的主动性及贡献;第六,调查团队协作能力;第七,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第八,Excel、Eviews、SPSS等软件的操作能力;第九,数据的总结分析能力;第十,文字的组织和文章的撰写能力;第十一,成果汇报的现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真.计量经济学——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结缘[J].科技与经济,2006(13):16-18.

[2]郑红玲.对经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29-230.

统计学实证分析篇5

一、ADDIE模型

ADDIE模型是教学系统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组织框架,包括五个阶段: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评价(evaluation)。这五个阶段都包含了一些成分,而且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其他模型中受到不同的重视。模型中说明了每一个阶段是如何与其他阶段相互联系的。实线表示从分析到评价的流程。虚线表示反馈路径,评价活动可以揭示出其在其他四个阶段中何处需要修改。整个模型以系统的问题解决模型为基础,但问题解决活动可发生在每个阶段中,而且整个过程也不是以严格的线性方式进行。

二、基于ADDIE模型的证券投资专业教学系统设计

1.分析(analysis)阶段第一,必须明确需求,即利用教学解决什么问题。本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证券行业培养适应的人才。证券行业需要的人才一般应具备以下能力:个人行为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熟悉基本业务流程;掌握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定性和定量分析股票价值的能力;传达股票观点,使他人采取行动的能力。这也是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具备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针对此进行教学系统设计。第二,进行教学分析以确定课程的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方面的目的。证券专业的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独立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以及与客户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适当的实践或情景模拟,最终的考核也应该注重此问题。第三,确定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初级技能以及哪些技能会影响对课程的学习。这就是在开设专业课程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对证券专业而言,良好的演讲能力和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如PPT设计等,以及基本的礼仪知识都是必须的,这些都应该放置在通识课程中。第四,分析可利用的授课时间、活动时间以及在这些时间内可以实现的目的有哪些。由于高职学生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必须有重点的选择其必须掌握的知识,既不能“满堂灌”,使学生没有复习和实践的时间,也不能让需要老师讲解的内容欠缺。

2.设计(design)阶段第一,把课程的最终结果转换成可观测的结果与主要的教程目标(单元目标)。这一成分的目的是定义课程最高水平的学习结果。第二,确定所涵盖的教学课程或单元以及用于每一个课程或单元上的时间。例如在进行证券业务讲解时,希望学生能够独立处理业务并能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那么就必须留下相应的时间来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教学,保证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动手时间的充足。第三,依据课程目标安排各科课程顺序。例如问题解决技能与规则使用技能要求是以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那么必须确保学生在学习前要掌握基本概念。第四,充实教学科目,确定每一个科目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需要细化每个具体的目标。如,在证券基本法律法规教学中,必须明确《公司法》和《证券法》是重中之重,需要记忆掌握,而一般解释性条款和法规则是简单掌握。第五,确定每一个课程的教师授课与课后实践活动。将课程明确分为教师讲授和学生动手两个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主动反应与建构。在证券分析教学中,学生自主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将是整个课程必须实现的。第六,开发出评价学生已习得课程水平的具体标准。学生间的竞争能使学生具备更大的动力,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依靠期末考试或分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证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这里面包含很多无法定量的因素,如衣着搭配、表达等等。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更为有效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采取现场场景模拟,多位专家教师现场打分的模式。

3.开发(development)阶段第一,确定教师授课和学生课后实践活动与材料的类型。由于证券行业是一个信息传递快速的行业,需要一定的电子设备相配合,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硬件保障和相匹配的软件系统,保证学生能够尽快接受信息。第二,起草课程材料或者课程活动规划。教师必须根据金融市场信息和政策的变化,及时总结和整理相关的教学材料,这对本专业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三,在目标学生中进行材料与活动的试用并观测结果。教学材料和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经过一定的试行以确保其效果。第四,修改、精炼材料与活动。在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材料,使教学效果更佳,并减少无效教学时间。第五,开发教师培训或附加材料。由于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知识时效性极强,课程体系又比较庞杂,需要一个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共同备课以及相关的培训必须同时开展。

4.实施(implementation)阶段第一,购买课程所需材料以便为教师或学生使用。在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中,我们需要准备的是一个能进行情景模拟的学习管理系统。需要即时在线行情和信息传输系统以及对应的模拟炒股系统和评价系统。同时,这些系统也应考虑到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信息传输与反馈。第二,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有力的帮助或支持。包括系统的维护,各类实践评价结果的收集和利用,监控教学内容的正确性与合时宜性等等。

5.评价(evaluation)阶段第一,实施学生评价计划。在进行学生评价计划时,应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通过基本考试,情景模拟和研究报告等内容进行。第二,实施教学评价计划。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重点考核教学是否完成教学目的,是否完成必要单元的讲解,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干中学”等等。第三,实施课程维护与修改计划。在进行维护和修改之前,必须对教学中使用的材料进行评价,包括使用的软硬件系统的有效性、教学所用素材的实用性等等。还需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评价整个教学系统课程设置的有效性、整个教学完成的效果与效率等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的修改与维护。

三、结语

统计学实证分析篇6

概率统计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扩展。同时商业化统计软件如SAS、S+及SPSS广泛应用,给数理统计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和新的要求,对此应该在教学中有所反应和体现。

1.1数理统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学习

对统计思维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基本概念与原理的准确把握。虽然不同统计模型的具体方法不同,但均由样本容量确定、随机抽样、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统计推断、统计预测、模型验证等一系列环节构成。由样本、统计量、抽样分布、置信区间、弃真概率α、取伪概率β、检验效力(powerofatest)、P值等概念所表达的统计思想在不同统计模型中是完全一致的,因而在条件允许时,应该用统计模拟方法进行直观化教学,以加强对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把握。

1.2统计模拟方法辅助教学

随机模拟试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统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例如,对显著性水平为α置信区间的正确理解应该为:(1)由两个随机变量(上下限)所确定的一个随机区间;(2)在同等条件下无限多次反复抽取相同容量的样本时,随机区间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概率为1-α。对此抽象概念的直观教学,可以用统计软件如S+简单完成。对于其他概念,如抽样分布、假设检验中弃真和取伪错误概率、检验效力、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抽样分布、预测误差分解、离差平方和分解等,均可利用统计模拟进行直观化教学。另外,统计模拟还可以取代部分定理和结论的证明,通过模拟试验进行经验性验证。

1.3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同步提高

首先应加强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一种常用统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SAS由于数据结构简单、功能强大、运算速度快而应成为首选。另外,S+具有强大的、可编辑的图形功能和易于编程特点,可用于统计模拟。共享统计软件R有与S+几乎完全一致的语法,为S+的使用提供了方便。虽然学生可以用统计软件快速完成统计运算,但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而无法正确地提取和解释软件输出结果。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一方面保证一定的实验学时,加强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和统计模拟实验的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的观点,在学时压缩的前提下与一些学者的观点相左[2]。我们认为统计软件的使用,一方面减轻了时间负荷使学生有更多时间用于理论学习,另一方面也对理论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利用软件分析结果。在有限学时内,加强理论学习的核心在于精讲式和概论式教学的有机结合。

1.4精讲式和与概论式教学的相互结合

数理统计的内容极其广泛,不加选择的教学使学生难以抓住重点。应在数学基础允许的前提下,重点地讲解核心内容。例如单一正态总体统计分析虽然简单,但涉及了所有核心统计概念,应作为重点内容讲解。根据统计模型间的区别与联系,应注意将核心结论自然地扩展到相近或相似的统计方法中去。如简单线性回归向多元线性回归、协方差分析、方差分析乃至非线性回归的自然扩展。与精讲相对应的,可以进行一定学时的概论式教学,对专业领域内的常用分析方法进行一般性介绍,并以典型案例分析的形式拓宽学生的眼界,做到点面结合。

1.5典型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指对科技论文中常用统计方法的剖析和讲解。典型案例分析可以使:(1)学生体会到统计方法在实际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培育学习兴趣;(2)实际案例基本上包含了统计分析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体会统计分析的内涵。对典型案例的进行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建立统计分析的系统观念;(3)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学习科学研究的内涵与方法,并融会贯通地掌握统计分析在本专业的应用。概论性地介绍一些统计方法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不必苛求对统计方法和理论的深刻理解,仅要求学生体会具体案例中随机抽样、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统计推断、统计预测、验证模型等环节所体现的统计思维方法,及对具体案例和所用统计方法的感性认识。同时,应该抽出一定的学时(如2学时)对高级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概论式介绍。

1.6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及考核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永远无法包含将来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因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激励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学指南。典型案例分析、模拟研究项目、统计模拟验证、课堂讨论、概论式介绍应用现状和前景都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课后作业是督促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和检验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精心设计的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理解和消化课堂所学知识,而且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将简单的理论证明和一部分教学内容以作业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逐渐培养自学能力。平时作业成绩、分段考核成绩、实验成绩、课程设计应在总评成绩中占50%左右的比例,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以上教学环节的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还可以减轻期末考试时的学习压力。考试可以采取分段多次考核的方法,以2~3次为宜。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减轻终考压力,以免一次考试决定成绩和突击学习应考的现象。

2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的思考

虽然数理统计内容庞大,但在本科阶段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均为基础统计方法。对生物学而言主要包括与正态分布相关的统计模型,如单一正态总体的统计模型、线型回归、协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等,及与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相关的统计模型,如二项分布的统计分析、逻辑斯第回归以及关联表等。根据以上内容的区别与联系,我们考虑按照如下顺序实施教学。

2.1单一正态总体的统计模型

指的是对一个正态总体的统计分析,包括参数点估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两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对比分析等。虽然在概率论教学中有所涉及,但强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建立统计思维方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准确把握样本、统计量、抽样分布、置信区间、假设检验中弃真概率α、取伪概率β、检验效力、P值等重要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增加QQ图的原理与应用教学内容,即可以使学生了解这一简单而广泛应用的图形判别法,又可以强调在统计分析中必须对模型所依赖的假设进行验证的统计思想。

2.2线性回归线型

简单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参数估计量的抽样分布以及参数假设检验等内容的推导证明仅涉及二元函数极值、数学期望和方差的基本性质、以及简单的代数运算,因而在学时允许时应尽量加以证明,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应介绍用图示法判断线性回归模型的IID假设是否满足。由于对非IID数据的广义线性回归方法已经成熟,故无需对非IID模型的传统矫正方法多做介绍。对于线性回归中的统计预测,应着重使学生掌握预测误差的来源,即参数估计量和模型内在随机误差项两个因素对预测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在基础统计学中占有核心地位,是衔接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纽带。由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推导涉及随机向量和随机矩阵,而不宜进行详细的推导。可以首先将简单线性回归主要结论用矩阵表示出来,并推广到多元线性回归。在多元回归阶段应强调:(1)应客观地评述预测变量数目对确定系数R2的影响作用,避免在模型评价时对R2的过度依赖;(2)应使学生理解回归模型中的方差分析是对多个参数同时为0的假设进行检验,以便于和以后试验设计与分析的学习衔接起来;(3)离差平方和的分解的意义及参数子集的F检验;(4)对拟合残差的图形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对IID的假设满足与否进行判断;(5)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2.3协方差和方差分析

通过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引入离散型的回归变量而介绍协方差分析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构造虚拟变量,并通过虚拟变量将离散型的回归变量加入到回归模型的方法。虚拟变量的理解和使用,对逻辑斯第回归、方差分析、非线性回归的假设检验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在理解协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关系后,自然而然地将多元回归过过渡到方差分析,即全部回归变量均为离散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即方差分析模型。可通过对虚拟变量加以限置的方法(使数据矩阵满秩),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方差分析。由于方差分析数据矩阵的特殊性,可以方便地推导出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公式。通过以上学习,应该使学生建立回归分析、协方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属于同一类模型的概念。

2.4非线性回归

可以简单介绍如何用泰勒多项式对非线性函数线性化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迭代方法估计参数。由大样本理论,参数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和统计推断等均与多元线性回归相同。

统计学实证分析篇7

关键词:SPSS软件;实训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45-02

SPSS简称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the Social Science),是最常用的统计数据处理应用软件。SPSS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SPSS软件操作简便,大部分统计分析过程可以移动鼠标选择菜单命令即可完成。

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三本院校的金融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处于基础核心课程的地位。教育部已经发文要求,三本院校的培养方向要向应用型本科转变,这就更加突出了开展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很多学者对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重视实践性教学课程的安排和设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论知识,并对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在我校,学院各级领导非常重视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学院投入资金购置相关的金融软件和建立证券模拟系统,建立了能够容纳四、五百人的实验室,实现教学过程的网络化。技术化。同时,在我们经济贸易系,拥有一批金融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学团队,为卓有成效开展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借助于统计软件SPSS软件的优点,结合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证券投资学知识,同时也是对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改革的一次很好的实践。本文结合《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教学》课程教学的实际经验,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手段进行探讨,以期构建基于SPSS软件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处理数据的教学平台,提升金融类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运用的教学理念和内容体系设计

(一)课程的设计思路

传统的《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内容牵涉的数据较少,对数据的处理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手工操作处理数据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大量的数据是无法用手工操作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度发达的社会,在金融行业,每时每刻都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传统的《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内容与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体现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强大功能,使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在SPSS软件的帮助下顺利的进行。在教学方法上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把理论融于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强调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理念。教师事先设计好实训教学的流程、实训教学的内容;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会如何把理论和生活中的实际结合起来,并随时解答学生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动起手来,进行实践操作。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设计

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来进行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基本形成讲授、上机实训、实训总结三大环节来进行,由于实训的时间安排是每个学期的第十四、十五周,因此三大环节的内容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

第一环节,讲授环节。这一环节实训教学的内容为:SPSS软件学习;SPSS软件的介绍;SPSS软件的安装;SPSS软件显示品质数据-柱状图、饼状图;SPSS软件显示数量数据-直方图、线图;SPSS软件计算分配数列的均值、众数、中位数;SPSS软件回归分析;SPSS软件时间序列分析。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

第二环节,上机实训环节。这一环节实训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在实验室上机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上机安装SPSS软件;学生打开模拟炒股软件,在软件中查找,记录关于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处理这些数据,并且分析这些数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利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

第三环节,实训总结环节。撰写实训报告。要求:学生汇报实训的心得体会;呈现利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结果。撰写实训报告。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的教学手段

(一)讲授教学

讲授教学重点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讲授给学生,操作过程简明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借助SPSS软件将手工操作需花费大量时间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让学生不仅学会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也让他们体会SPSS处理、分析数据的巨大功能。

(二)实践操作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是在讲授完《证券投资分析》基础理论知识、SPSS软件基础知识后,要求学生互联网收集与《证券投资分析》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并运用SPSS软件对实际问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根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决策。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互动教学

本课程在讲授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在老师对软件操作完成后,走上讲台把软件操作再演示一遍,其他学生都能在的屏幕上清晰地看到该组同学的演示,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学生双向交流,能有效提升所教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贯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四)学生实践成绩考核

学生考核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实际操作能力排名。学生利用SPSS软件处理股票价格、市盈率等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做出买入的决策。然后通过模拟炒股软件进行交易,按照实际收益率进行相应的等级评定。第二,教师在实训报告中设置了相关的问题,学生按照要求认真作答。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实训报告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应的等级。

三、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检证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学效果,我们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向参加了实训的132同学派发了调查问卷,在统计问卷中设立了14个问题,要求被调查的学生如实客观的回答其中的问题。收回调查问卷132份,有效问卷132份。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80.3%的同学认为“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实验教学中提高了证券投资分析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认为该实验教学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的人数占了75.7%;90.1%的同学认为在该实验教学中提高了实践操作、动手的能力;81.1%的同学认为SPSS软件处理数据比传统的方法方便,而且有76.5%的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了综合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82.3%的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对毕业以后从事金融相关行业的工作有帮助,有86.4%的同学认为课程将对其马上要进行的毕业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同学们圆满地完成了实践任务,形成了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得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报告对实践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学生认为这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非常有帮助。

2.通过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效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找到了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的结合点,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撰写报告和汇报,锻炼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4.运用先进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设备,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以实验室先进的多媒体实验设备作为平台,可以清晰地描述和展示一些光靠语言或者板书等无法表示的概念、操作过程,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实时交流。

四、结语

在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相结合,把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突破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创新空间,而且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也丰富和拓展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加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同时通过“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的教学,能够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利用比较先进的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还可以拉近理论教学与学生毕业以后在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等实际业务中的差距,提高学生从事金融行业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清清.《SPSS应用实践》实验课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

[2]赵静.《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0).

[3]王愚.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仿真实践教学设计[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

统计学实证分析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 高职院校 电算化会计 课程内容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学习者具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顺利就业。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分析学习者的特点,其次是分析学习内容的性质和属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接受职业教育就是要学习职业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方法、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应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在对电算化会计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

二、电算化会计工作过程分析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是一个客观分析与主观设计相结合的过程,分析和描述工作过程是确定学习情境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电算化会计是以适应会计工作需要和相关法规要求而开发的财务软件为工具,借助于计算机完成会计核算、分析与管理工作的过程。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设计

通过学习,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有关知识和方法,了解常用的会计软件及其应用。熟练地进行软件的初始化设置及帐套的建立,工作流程及各系统之间的业务关联,熟练地使用软件完成各类经济业务。

(一)学习情境一:建立账套和系统初始化

每个独立核算的单位都应为本单位建立一个核算账套,具体可设置如下5个任务:建立与修改账套。设置管理账套的基本信息,如账套号、账套名等。设置操作员及权限。包括根据企业实际人员分工情况,增加操作员,并分配权限:若人员或分工有变化,修改或删除用户及重新划分权限。公共基础档案设置。主要完成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往来单位的设置,这些信息被各个子系统所共享,实现信息的及时沟通,资源的有效利用。总账系统初始设置。主要包括会计科目、凭证类别、结算方式、开户银行的设置及总账期初余额的录入,以确保会计数据的连续完整,并与手工账簿数据衔接。购销存业务初始设置。主要设置存货分类及档案、仓库档案、收发类别、采购类型和销售类型及期初数据的录入。

(二)学习情境二:日常会计业务核算

初始化设置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日常业务的处理。具体可设置如下6项任务:总账日常业务处理。主要包括凭证填制、凭证审核与记账。记账凭证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的唯一数据源,必须确保记账凭证输入的准确完整。工资管理与核算。包括工资管理系统初始化、工资日常业务处理及期末对账结账,并将工资分摊、发放、扣缴个人所得税生成转账凭证到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包括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化、固定资产业务处理及期末对账结账,并将固定资产增加、减少、计提折旧生成转账凭证到总账系统。会计数据查询与账簿管理。根据记账后形成的会计账簿,可随时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并实现凭证联查。总账系统期末业务处理。主要包括转账定义、转账生成、对账和结账。会计报表生成。主要包括报表格式设计及数据生成,其中以格式设计中公式设置为重点内容。

(三)学习情境三:购销存业务管理与核算

购销存业务属于供应链管理,将企业的经营过程与整个供应链中的各个参与者都紧密地联系起来,具体可设置如下6项任务:采购业务处理。主要包括填制并审核采购订单、填制入库单、采购发票、进行采购结算,确定采购成本。应付款管理与核算。主要包括根据采购业务办理付款结算、生成转账凭证到总账系统和期末对账结账。销售业务处理。主要包括填制并审核销售订单,填制并审核销售发货单、销售发票,进行销售结算,确定销售收入。应收账款管理与核算。主要包括根据销售业务办理收款结算,生成转账凭证到总账系统,期末对账结账,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坏账准备计提及冲销。日常库存业务管理。主要是对存货的出入库管理,即根据采购、生产完工验收入库进行入库业务管理:根据销售、生产领用进行出库业务管理。存货业务核算。根据采购业务、销售业务、库存业务从资金角度进行存货的出入库管理,核算入库成本、出库成本及结余成本。

(四)学习情境四: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既是对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具体可设置如下5项任务:基本指标分析。包括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率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等常用指标的分析。报表分析。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收入明细表、费用支出明细表等报表进行分析。预算管理分析。包括对部门、项目、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预算的常规分析。现金收支分析。因素分析。以上5个任务属财务软件中的财务分析子系统分析内容,是从总账子系统中提取数据。因此,本课程的财务分析是按照常规的方法和指标进行的。

(五)学习情境五:系统管理

利用财务软件中系统管理功能完成的主要任务是账套数据备份与恢复。备份是利用系统管理中账务系统的输出与引入功能对账套进行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以防备意外事故造成的数据丢失、非法篡改和破坏。恢复是指数据一旦被破坏后,可利用备份数据使系统数据得到尽快恢复以保证业务正常进行。

上述五个情境中前四个情境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过程,每前一个情境是后一个情境的基础,业务处理的难度递进上升,内容也逐渐复杂,要求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综合性越来越高:第五个情境贯穿于前四个情境中,不仅要求学生能正常处理相关业务,还能够解决异常操作,以保证业务处理的正常进行。这样的课程内容设计符合实际工作任务要求和真实工作过程,且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难度梯度,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参考文献:

[1]姜金鑫.浅谈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J].今日中国论坛,2012,(11).

统计学实证分析篇9

我校统计学专业是一个新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综合性大学背景下省属院校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思考,确定了我院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为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决策提供量化的依据,熟练地运用常用的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本文在综合性大学背景下,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对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一、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为目的,调整重组专业,优化整合课程结构,拓展强化实践技能,注重实施创新教育,将整个课程体系构建为“四个平台,八个模块”,即通识教育平台、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平台;进一步细化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模块、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模块、学科基础选修课程模块、专业方向必修课程模块、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实践性教育模块、素质教育模块.

主要课程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应用随机过程、应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金融数学、风险理论、抽样调查、统计计算等.

根据专业发展将课程分为数理模块、应用模块;根据能力和兴趣将学生分为提高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分别培养,强化学生的应用统计软件能力和各种资格证的职业技能,按照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层次、课程模块,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二、优化教学内容,重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根据学生能力和兴趣将按照提高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分别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由此整合教学内容,统筹兼顾.具体如下:

优化整体课程结构.按照提高型和应用型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逐步修订教学计划,从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内容、实践性环节上,全面构筑新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发展构建层次、课程模块,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模块;从教学内容上揭示各课程之间相互关系,从必修课、选修课、限选课等设置上科学安排模块课程,实现多种课程形态有机结合,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培养方案,认真研究各学期的课程安排,本着“拓宽知识,保证基础,提高素质,重在应用”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统筹考虑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讲哪些内容,讲到什么程度,从而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性.

强化基础,突出应用.在大学二年级,为学生开设SPSS统计软件课,这样在后面的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统计理论和方法,用SPSS、SA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和统计软件应用能力,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调查公司、统计局等企事业单位合作,作为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重视统计学与其他一些学科的融合.统计的理论与方法来源于各种学科领域数据分析的需要,统计学作用的发挥及地位的提高也取决于统计方法对这些学科领域的应用.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以说,没有与专门学科的相结合,统计学就失去生命力.因此开设一些边缘学科课程,如统计模型、运筹与优化、实验设计、计量经济学、保险统计、会计学、证券与期货投资分析、金融管理原理、应用统计专题等,同时让学生用统计方法及统计软件解决生物、医学、林学、教育、心理、体育等其他学科的问题.

三、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程,调整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和学时分配.结合理论知识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内容,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训练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根据专业技能需求适当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掌握一定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设实验设计、生物统计学、统计预测与决策、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市场调查与分析等一系列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实践性课程.

统计学实证分析篇10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统计学在证券期货市场中的应用,其中包括作者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如:证券期货市场指标体系的研究;新华财经指数的编制;证券投资组合的研究与应用等。

关键词:统计学 证券市场 期货市场

分类号:o212 c8 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566(2000)01-0054-04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s on securities and futures markets

li cong-zhu,ding shao-fang,wang ling-hua,sun da-n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100041)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s on securities and futures markets is introduced,author's many new achievements are included in it,such as study of index system on securities and future markets;study of xin hua index number of securities;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investment in bond and so on.

key words:statistics securities markets futures markets

一、序

我国自九十年代初建立证券期货市场以来,短短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方兴未艾。仅拿股市来看(截至1999年07月13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境内公司已达900家,沪深市场的a,b股股数是981只,上市公司900家,其中沪市501只(461家),深市480只(439家),沪深a股股数874只,b股股数107只。这与1991年沪市8家深市6家上市公司相比,可见发展速度之快。市价总值21083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5%;开办证券90家,兼营证券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237家,下属证券营业部2400多家;现有43家境内企业海外上市,累计筹集资金100多亿美元;已有107家公司成功发行了b股,筹集资金近50亿美元;股民已达4000多万。自1999年五月十九日井喷式行情以来,沪深两市的日成交量猛增,至六月二十五日高达800多亿(1998年8月18日香港股市一天的成交量为790亿港元),创下空前的天量。证券市场的作用愈来愈大,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统计学及其相关学科在证券期货交易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从世界范围谈起。

据有关报道,当今华尔街最抢手的不再是传统的mba,而是有统计背景、数理能力强的人才。一些在美国获得统计或数学博士学位的

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数学给经济界带来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抽象的数学工具一旦准确地切入金融市场,就显得非常实用和有价值。二十多年来,指导期权交易的理论—定价模型得到广大投资者的一贯遵循。没有统计基础、不懂定价公式含义的人要想在市场有出色表现将是十分困难的。

证券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是个永恒的话题,投资者都想寻求收益回报,但又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损失可能。市场到底存在哪些风险,如何确定风险的大小,如何才能实现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历来都是受人关注的焦点和难点。自从1952年美国学者马柯威茨运用数量方法创立证券组合理论以来,市场风险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不再变得那么可怕和不可驾驭。

马柯威茨组合理论的立足点是全面考虑“期望收益最大”和“不确定性(即风险)最小”。它通过总结投资损失的概率分布和可能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偏离程度(即我们统计学上的方差),发现投资者应该同时按适当比例购买各种证券而不是一种证券,进行分散化投资,其收益才尽可能是确定的。通过数量分析得出的这种结论,迎合了投资者避风险的需要。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基金的蓬勃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随着量化研究的不断深入,组合理论及其实际运用方法越来越完善,成为现资学中的主流工具。由于马哥威茨证券组合选择理论给金融投资和管理思想带来革新,199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众所周知,量变引起质变。数量关系的背后,牵扯着市场的稳定与发展。金融业的现代化推动了统计与数理方法的应用研究,反过来,当今世界的金融管理特别是防范金融风险,也越来越要量化研究。早在1995年9月,美国斯但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刘遵义就通过实证比较,数量分析和模糊评价等方兴,预测出菲律宾、韩国、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有可能发生金融危机。后来的事实果然如此。这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没有完整、科学的分析预测工具,就可能在国际金融竞争中蒙受重大损失。只有加强对作为金融信息的各种变量的研究,才能提高对金融运行规律的认识,才能把握市场的发展动向。

经济理论的数学化和统计分析,使各种经济行为也越来越数量化。在金融领域也不例外。定价公式和组合理论地位的确立,就证明数量工具已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有统计显示,在西方金融市场,三分之一的人运用组合理论来投资,三分之一的人靠技术分析管理头寸,另外三分之一的人仍在坚守基础分析。虽然运用何种手段来指导决策是投资者个人偏好、观念的问题,但组合理论和技术分析所运用的统计工具逐渐被认同,说明理性投资将成为市场的宠儿。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华尔街选才的动机。

主观意见和直觉判断有很大的随意性,显然与现资决策的要求相去甚远。对市场和价格进行定量研究,从而揭示客观存在的数量依存关系,成为投资和管理决策的一项基础工作。用统计工具处理各种证券金融数据,可以比较全面地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力度。其主要表现在:

1 结构分析:证券市场与汇率、利率变动和国民经济发展有多大的关联度;单一证券与整个市场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市场指数设计是否合理;证券与期货价格走势是否相互制约;同一类证券有没有一定的连动关系。

2 价值预测:分析未来证券发行和上市价格的理论定位,确定金融衍生证券的价格,分析预测证券期货的价格走势,进行投资决策等。

3 政策评价:研究市场系统风险的预警及控制,探讨不同的组合投资效果。

4 理论检验:证券价格能否反映所有的信息,市场的有效性实证检验;各种技术指标的适用性和优化处理,周期效应的对比分析。

从以上可看出,量化研究有助于搞好风验管理,设计投资组合,选择交易时机,评估市场特性。统计工具在证券金融市场的大量应用,对交易技术的升级换代,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特殊贡献。现在,电脑交易系统在国外大行其道,依据不同要求设计的模型软件层出不穷,只要把数据输入电脑中,投资者根据分析结果随时制订和调整投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