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采购管理细则十篇

时间:2023-07-12 17:40:34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1

管道工程采购模式优化管理的内涵是在集团公司集中采购思路的指引下,完善组织机构体系和制度体系,搭建二级物资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服务供应平台,实施集中采购,优化供应商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和智能物流等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积极推行框架协议采购、过程控制和采购策略研究,从而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如图1所示。根据集团公司集中采购要求,将物资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物资全面实行集中采购,二级物资逐步推行集中采购一级物资是集团公司一级物资采购目录中列明的物资,由集团公司授权组长单位组织实施集中采购。二级物资是局二级物资采购目录中列明的物资,由集团下属各单位自行组织集中采购。集团公司自2008年底起推行物资分级集中采购管理,物采部组织实施一级物资集中采购工作,各地区公司组织实施二级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管道局是一级物资通信设备、专用电视机的集中采购授权组长单位,管道局不仅加强了一级物资集中采购的管控,同时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涉及一级物资采购的组织协调力度,实现了一级物资的供应链优化管理。管道局按照”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思路,将物采部定位为全局物资采办的管理机构,借助集团公司和管道局推行集中采购之力,组织二级物资集中采购工作,以实现二级物资的供应链优化管理。

二、优化管理实施对策

1.建立健全采购组织体系

物采部作为集中采购物资管理部门,负责集团公司、管道局集中采购的持续推进工作,应在全局各二级单位设置物采部分管部门,建立上下一体、高效运转的采购组织体系。

2.搭建优化物资采购制度体系

为了在采购质量、招投标、供应商、仓储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形成完备的配套制度,体现集中采购工作思路,应组织管道局相关部门对物资管理系列的关键性制度、办法进行优化,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物资招标管理实施细则》、《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物资供应商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物资仓储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电子招标实施细则》、《管道局一级物资网上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等,形成统一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体系。

3.优化供应商结构,建立全球化供应资源体系

管道局要达到世界一流管道工程总承包商的目标,就必须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来评价和挑选供应商。按照《供应商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应逐步提高供应商准入门槛,按准入资格的通过比率进行有效控制,建立以生产商为主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同时加大进行全球寻源力度,建立全球性的供应资源体系。物采部应不断完善供应商业绩考核体系,每年定期审核供应商的资质、资金、税务、生产许可证、银行信用和供货业绩等经营状况,结合供应商履约情况,建立供应商信誉档案,制定供应商违规、违约处罚管理条例,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

4.实施“三集中”采购原则,做实二级物资集中采购

对于管道局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大部分二级物资,如管道压重袋、警示带、裸铜线等,可以将1年或更长时间的物资需求量计划进行集中招标,有助于降低供应商的销售成本和需求单位的采购成本,缩短采购流程,以量的优势获取优惠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为了提高集中物资采购工作质量,可以从方案拟订、标书条款设定、招投标环节等进行细致的研究。集中招标能使二级物资采购实现3个层次的“集中”,即决策集中,采购方式集中,开评标和谈判主体集中。这是集中采购的最佳实现模式,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

5.提升监造管理水平,加强采购过程控制

为了提升监造服务的专业化管理,保证管道工程的优质高效,监造服务应进行集中化管理,实施集中采购。设置监造管理岗,监造管理人员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集团公司、业主及管道局有关规定整理物资监造目录,并随时更新监造目录,及时。加强对监造商的管理,根据不同项目的需求编制监造周报模板,要求监造商按时、定点提交详细的监造日报、周报和月报,将质量把关的关口前移。

6.推进框架协议采购,打造立体化、多样化采购模式

框架协议采购改变了传统的“一单一办”的采购业务模式,大幅减少了询比价、谈判、签合同等重复性工作,显著提高了物资采购效率。应以物采部名义进行通用材料框架协议的谈判和签署,同时加大框架协议采购力度。焊接材料、阴极保护材料、监造、第三方检验等都是管道上的常用物资项目,每个项目的单独招标或者谈判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应加快这些通用材料框架协议的签署,避免多个项目分散操作。由于采购量不集中无法拿到优惠价格,设备监造一般要在主体监造设备招标确定之后才能明确工作量和工作地点,再进行招标或者谈判,这样较容易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且各个项目分散监造使监造单位比较分散而无法集中管理,不能拿到优惠价格,优选有实力的监造商签署框架协议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7.开发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升采办管理水平

为了适应管道工程建设高峰期和集中采购的新模式,物采部于2009年11月开始采用现代主流信息技术建成了一套与国际接轨并符合中国国情的物资采购与物流服务电子商务信息系统,见图2所示。电子商务平台投入使用后,横向满足了60大类物资采购的管理需求,纵向满足管道局及局属单位和供应商等用户的业务要求,实现管理、交易一体化,降低了运营成本,完善了阳光采购体制,提升了管理水平,支撑“集中采购”建设。此系统分两期建设。

(1)一期电子招标系统,实现了全程数字化。在招标项目中具备电子招标操作条件的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工作,目前已累计使用招标项目近200项,电子招标系统上线运行提高了集中采购的运作效率,推动了招标业务的知识化和标准化。此项自动化采办交易业务流程的实施,实现了多项目的集中采购管理与监控,标志着项目采购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2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政府采购 改革

政府采购是指通过特定的组织部门根据各部门的需求进行统一的、大批量的采购,尤其是大型办公设备以及日常办公用品。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公共资金进行政府采购行为,采购行为是否规范、对供应商的选择是否以市场机制为准则、采购物品是否为必需品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了公共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对公共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和管理必须从规范政府采购做起。《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正式实施以来,对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行为的规范性和完善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政府采购工作进入了现代科学的管理轨道上。依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在各机关部门共同努力,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不断创新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也逐步趋于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研究和解决。

一、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进展

各行政事业单位把政府采购工作作为改革财政支出、强化廉洁政府阳关政府的重要举措。

第一,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政府采购以及政府集中采购模式的出台,政府采购在数量上有了很快的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前半年较2011年的的政府采购金额同比上升了10%左右;并且采购的种类也有所扩展,货物种类从通用逐步具体到专用种类,一般性的采购扩展到了服务类采购,这些大大丰富了政府采购内容。

第二,管理制度有所完善。为了配合《政府采购法》的实施效果以及补充采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则,各单位又制定了相关的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集中采购管理实施细则等内部管理制度,形成了以《政府采购法》为主体,以细则和方法为辅助指导的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的采购模式有序运行。

第三,监督约束机制的形成。为了提高政府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从采购源头上降低腐败效应,有必要推进采购监督机制。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形成了对政府的采购行为进行财务监督、预算执行、监察审计等多管监督和约束的体系,有效地发挥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和效果。

第四,基础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在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同时,政府部门不断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和硬件设备,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辅导工作,使得采购工作在统计和信息整理等过程变得十分便捷。各单位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采购专员,对单位内部采购相关人员进行政府采购工作人员组织专业性培训。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而且对于政府采购过程中部门之间的衔接和档案管理工作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出现的问题

尽管政府采购工作有所进展,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漏洞,认识这些问题和漏洞,对改进和提高政府采购效果和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不科学。根据《政府采购法》以及其他相关制度规定,政府采购行为必须做好计划和预算,预算申请下来后才能实施采购行为,对于基本建设计划的要求,是在本单位基本建设计划批复以后,及时对该项目中的政府采购部门补报政府采购预算,然后才能执行采购任务。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行政事业类项目,尤其是日常办公用品在采购过程中预算的申请和报送工作较为严格,然而对于基本建设项目中的政府采购预算申请和补报执行的并不规范,造成了实际工作过程中时常发生无预算、无计划的采购行为。

第二,政府采购模式选择不规范。政府采购模式主要分为政府集中采购、分散采购以及两种。相关法律法规对政府集中采购的物品种类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如: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定点保险、定点印刷、会议定点服务等。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本应该交由政府集中采购的物品可能部门内部选择了自行采购,这种行为违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使得政府采购行为无组织、无纪律,并且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整体的采购任务进行分析和控制。

第三,政府采购信息透明度降低。政府采购信息主要包括:采购预算、采购计划、招标公告、采购方式的中标公告、供应商资格预审条件、投诉处理决定、政府采购统等数据和资料。一般的,这些采购信息需要在制定的媒体上。实际工作过程中,大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任务在单位的门户网站上,而且只招标公告,对中标公告以及采购预算和计划并没有公开,这种低透明度的信息不利于公众和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

第四,基础管理工作有待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基础管理工作起点低,进度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门单位对于本级的政府采购工作较为重视,对直属单位的采购行为缺乏管理和监督机制。其次,采购项目资料和文件保存不完整。自行采购的项目档案不完备,会出现缺少资料和文件的情况,导致统计工作不准确。再次,政府对采购机构的管理和要求不够具体和明确。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过程中有制定的政府采购商,在工作过程中对商的资质要求以及需要提供的服务质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采购风险。

三、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改革的建议

1、构建完备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3

【关键词】物资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物资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风险内控机制建设的热点和难点所在。加强物资管理风险控制,对完善企业机制,降低企业成本,推进企业廉政建设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划风险与控制措施

物资需求计划是企业制定采购计划和实施物资采购活动的主要依据,是物资采购的前提和基础,影响着涉及物资采购的全过程,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的主要控制目标是确保计划的合理与准确,避免需求不准确性和谎报、误报;集中采购招标计划制定所控制的目标就是为了形成规模效益,确保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1、物资计划风险

1)需求计划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在于计划不准确和谎报、误报计划。计划不准确,会直接导致采购的设备物资数量、质量不能满足生产施工要求,造成资源和资金浪费、供应短缺、工期延误、成本失控等风险。以东台沼气项目为例,整个工程所用各种钢管采购量不足20吨,由于物资需求计划制定的不准确,在工程完工时剩余了7吨,所幸的是钢管,而不是其它不常用的物品,但还是造成了资金浪费和物资积压;谎报、误报计划,则可以给掌握着一定的资源支配权的人以借机采购挪做它用、中饱私囊的机会,造成企业资产损失。

2)集中招标采购计划中的主要风险在于,对已达集中采购招标额度应纳入集中招标采购的物资采购计划进行拆分,不按规定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导致物资采购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可能造成采购成本增加。

2、物资计划控制

1)需求计划控制。首先要严格依照工程图纸和生产施工实际情况,参考工程材料预算单价和数量编制需求计划,确保采购计划真实准确,做到数量精准、型号规格相符。采购计划制定部门对项目部上报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仔细审核,并及时与项目部物资需求计划编制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相关情况,避免多报或少报。在综合考虑生产需要、资金状况、材料价格行情和供应商供货期后,再确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和采购时机;其次是需求计划和采购必须经项目部生产技术、主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确认,以防止不按规定进行集中采购招标和谎报误报计划,借机采购挪做它用情况的发生。

2)集中招标采购计划的控制,首先必须明确采购权限,严格按照各级权限进行采购。采购计划必须向上一级物资主管部门提交,由上一级物资主管部门根据项目主合同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形成互相监督制约机制。对除采购权限允许范围内的物资需求经批准后自行采购外,将其它已达集中采购招标额度采购计划纳入集中招标采购范畴,并按权限和程序开展采购策划,组织实施集中采购,或再向上一级主管部门上报集中招标采购申请。以避免对采购计划进行拆分,不按规定进行集中招标采购的现象。

二、物资集中招标采购风险与控制措施

物资集中采购所控制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杜绝所需物资未经审批擅自采购,确保招标文件中技术要求的符合性和商务要求的合理性,并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确保开标、评标、定标符合招标文件和评标细则的要求,实现技术与商务的分离、决策与执行分离;确保合同条款符合工程技术、商务和法律要求。

1、物资集中招标采购风险。未经审批擅自采购可能会产生重复采购或不必要采购,可能会造成资金、资源浪费;招标文件及评标细则不符合规定,可能导致采购的设备物资不符合工程需求、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开标、评标、定标不符合规定,技术与商务、决策与执行未分离,会导致招标的不公平、不公正;合同条款不符合要求,可能存在技术、安全、质量、商务和法律方面的风险。

2、设备物资集中采购控制措施。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对设备物资集中采购进行分权审批,分权采购;由物资管理部门与专业技术部门按要求编制招标文件及评标细则并报审;开标、评标、定标过程实现技术与商务的分离、决策与执行分离,监察部门对设备物资集中采购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决策者只对采购权限、招标过程和具体采购过程进行整体符合性和有效性控制,不直接针对供应商实施具体采购活动,不对采购部门的具体采购活动进行干预;合同谈判时,由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形成会议记录,对定稿的合同草案分权限报送相关部门及主管领导评审会签,合同谈判与合同草案公开、透明。

三、供应商选择风险与控制措施

供应商选择的控制目标,是为了能够公开、公平和公正地选取供应商,优化供应商选择机制。确保所使用的设备物资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防止不符合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的设备物资的非预期使用。

1、供应商选择风险。供应商无有效执业资质证明,提供的产品不能满足国家有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状况,可导致采购的设备物资不符合工程需求等风险。采购人员在充分了解市场状况以及各合格供方各自特点及经营优势的情况下,有意进行差别选择彼此共赢、利益互通的供应商或上级推荐供应商参与投标竞价,都可能形成不公正的中标结果。

2、供应商选择控制措施。对供应商的选择进行控制,首先是要加强供应商资质审查,对供应商执业资质证明等各项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提供的设备物资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其次是加强合格供方管理,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注重其综合绩效评价。第三是要加深对市场的了解,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尽可能的多选择实力强、优势突出的供应商参与投标,加大供应商之间的质量、价格竞争,对拟选供应商的实力与所能提供的产品性价比进行核查,以避免供应商的差别选取、不公平竞价和利益互通局势的形成,实现最佳资源配置的目标。

四、结束语

物资管理风险控制,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但关键点仍在人的廉洁自律与品德修养和严格的监管。只有规范有资源支配权人的用人机制,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实行融入式和全过程监督,推进权力运行的程序化和公开化,让设备物资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在阳光下操作,才能真正有效防范企业物资管理风险,促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4

要对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表现、影响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治理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应完善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建立全方位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建立政府采购执行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完善政府采购程序,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关 键 词政府采购;寻租行为;经济学分析;治理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加强行政监督和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为了开展日常或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以法定方式、方法和程序,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和政府贷款,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消费行为[1].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关于政府采购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时有发生。在经济学中,所谓寻租是指凭借政府权力优势和保护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资源流失和浪费。正确分析和认识寻租行为存在的原因,有利于有效防止寻租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一、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

1、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表现

政府采购中寻租的途径和形式多种多样。最典型的情况是某个公司向决策委员会的某一个或几个成员行贿,使自己中标。这种情况很普遍,但是并不是唯一途径。政府寻租的另一个途径是,不告诉其他人有关项目采购的意图,从而使“朋友”得到合同。政府采购者还可以有意制造时间紧迫的气氛,以至于没有时间竞标,从而使“唯一”的可选方案被采用。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制定只有某供应商才能满足的技术细节,尽管有时候,这种细节要求是无关紧要的。在评估的环节,评估者由于得到了行贿者的好处,有意的向某些技术细节倾斜,得出有利于行贿者的评估结果[2].

2、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危害

寻租行为是一种社会交易成本极高的“负和博弈”,会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负外部效应。(1)社会资源的浪费。首先,供应商为了获得供应特权或合同, 需要进行游说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以及为疏通层层关系而支出的礼品和金钱;其次,政府采购相关官员为使寻租者支付的租金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以及为了保护自身而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再次,政府为了对付寻租者的游说与贿赂而进行反寻租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资源。(2)供应商的市场竞争力下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导致经济效率低下。通过寻租活动获得供应特权或合同的供应商往往没有动力去改进技术,提高其商品、工程或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由于寻租活动的存在,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生产活动的低效率。(3)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和信誉。政府采购相关官员的设租行为,腐化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的正当价值观念,破坏了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破坏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给政府部门形象和信誉抹上了一层阴影。

二、政府采购中寻租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性而带来的委托问题,在政府采购中同样客观存在。政府采购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委托过程。[3]纳税人作为政府采购资金的供给者,将政府采购资金委托给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政府,形成了纳税人———政府的初级关系。政府将采购资金委托给财政部门,形成了政府———财政部门间的二级关系。财政部门在其内部设置专门职能机构负责政府采购的管理和协调,并负责向采购人进行采购资金的拨付,从而又形成了财政部门———采购人的三级关系。采购人委托集中采购机构或其他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采购活动,从而形成采购人与集中采购机构及其他机构之间的四级关系。最后,具体的采购活动是由具有专门知识的采购人员来执行的,从而形成了集中采购机构或其他有资质的机构———采购人员间的五级关系。

按照上述分析,在传统的政府采购过程中,一般会形成纳税人———政府———财政部门———购办———采购执行机构———具体采购人员这样长长的委托链。政府采购执行人员是最终的代言人,链的另一端是初始委托人即政府采购资金的供应者———纳税人。在这个委托链中,作为初始委托人的纳税人实际并无行为能力,因为它既不能在市场上进行决策、签订契约,也不能从中获得利益。政府采购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是产生寻租的基本原因。

在政府采购委托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各级政府官员。官员是理性人,它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它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规,不折不扣地保证政府采购职能的实现。正是由于委托人和人不同的利益取向,天然地会产生委托人和人激励不相容的问题。相反,出于自身利益的追求,采购执行人员、采购机构甚至采购监管部门和供应商的利益极易趋同,这是产生寻租行为的重要原因。

另外,委托人和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即由于政府采购的专业性很强,人特别是政府采购监管人员和执行人员,他们是政府采购方式的审批者和执行者,一般拥有比委托人更多的私人信息,委托人除非付出很高的成本,否则无法获得相应的信息。由于搜寻有关信息需要付出成本,因此,在政府采购中委托人的决策往往受到提供信息人的左右。可见,这种信息不相容有可能成为人偏离委托人委托目标的现实表现。再加之我国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无限扩大且监管乏力,考核机制不完善,责任不能直接量化到个人等是产生寻租的直接原因。

三、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治理路径

1、完善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

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要制定大量的配套法规,如对供应商资格的规定、招投标中介组织管理的规定、评价标准和程序的规定、采购从业人员资格的规定、仲裁程序的规定等,健全政府采购运行机制,使得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集团,包括政府在内,都能在法律程序和框架内追求自身的合理、合法的利益,以形成一种有度、均衡、恰当的社会机制,保证决策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2、建立全方位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可见,权力如果不被控制和监督,就极易走向腐败,无法避免,权钱交易。因此必须对政府采购设置监督力量,政府采购不但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还要积极配合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加强监督,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形成有效而严密的内部和外部的监督网。首先,在加强对集中采购监管的同时,加大对分散采购的监管。可以通过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建立分散采购项目申报制、公开信息、抽取专家、采购合同备案、信息报告、采购资金集中支付等制度和程序加以约束和牵制;同时制定和完善分散采购监督管理体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分散采购行为的规范;其次,在组织机构和操作流程上建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监管机制,实行监管、采购分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做到采购、付款、验收等环节相分离,逐步形成有关各方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再次,坚决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透明度原则,在信息公开、采购流程、采购结果公告、采购纠纷仲裁等实行全面彻底公开;第四,对集中采购机构,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严肃人员工作纪律,建立岗位考核体系。

3、建立政府采购执行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加强采购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要制定政府采购执行人员从业准则和岗位标准,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专业技能。各级政府采购每年的采购量少则几百万元,多则数以亿元计,这么大的采购量,完全由少数人掌握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变成权、钱交易。据有关报道,南方某城市行政机关采购一批办公电脑,单价竟然高达25000元,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因此,除了要有相应健全的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求执业人员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采购人员一旦丧失职业道德,势必会侵犯他人的正当权益,损害政府采购形象,殃及采购工作质量等等。

4、完善政府采购程序,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1)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是否科学、规范,采购项目是否完善、细致,直接关系到整个政府采购活动的质量。首先,要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要求各采购单位及时做好全年采购计划,详细列出年度采购项目和资金。政府采购预算一经批复,要严格执行,对无采购预算或超预算采购的,财政部门不予支付采购资金,以增强政府采购预算的刚性,硬化政府采购预算的约束。其次,优化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从预算编制入手,细化采购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计划,增强采购的计划性,减少随意性[4].(2)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采购工作效率。一是继续深入推进管理职能与操作职能分离工作,逐步建立财政部门、集中采购机构、采购人职责清晰、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二是规范集中采购行为,优化集中采购程序和采购方式,在供应商资格审查、采购文件的制作、评标环节等方面尽量缩短时间,从而达到提高集中采购效率的目的;三是优化内部岗位设置,建立协调高效运转的内部工作机制。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质量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内部工作规程、人员工作守则、档案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并对每个采购项目实行量化管理,明确时间要求,从机制上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四是创新采购方式,积极推行协议供货制度。对于配置标准、价格透明的通用设备实行协议供货制度,可以有效减少重复采购、小批量采购的次数,提高采购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 媛,牟建江 浅谈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2):79-80

[2]祁芳芝,薛良华 浅谈预防政府采购中的职务腐败[j] 经济师,2006,(2):254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5

一、上半年的工作

1、规范了采购流程,严格控制采购程序。采购部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在各部门同事的监督下,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关于物资采购相关的规章制度,细化采购管理流程,从而全面提高公司采购管理水平。

2、加强了采购人员的自身要求,坚持采购的原则。廉洁奉公,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 。

3、制定采购预算合理分配采购资金。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项目采购行为之前对项目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项目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以便于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项目管理中的资源调配,从而更好的控制采购成本。

4、加强了供应商的管理,了解每个供应商的资执并索要资执证明。在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时即要避免单一资源,寻求多家供应同时要保证所选供应商承担的供应份额充足,以获取供应商的优惠政策,降低物资采购的价格和采购成本。

5、做好采购合同跟踪制度,其中包括何时汇款、何时到货、何时到票,做到心中有数。

6、建立了采购账目的管理系统,定期与仓库、财务及供应商对帐。

7、加强了采购市场的调查了解,时刻掌握原材料价格的动向。

8、加强了成本管理,以性价比为原则,在满足生产、技术需要的前提下控制成本。

二、工作业绩

1、上半年完成采购合同86份,采购物资的总金额约为370万元。

2、工作任务完成率100%。

3、采购物资质量安全事故为零。

4、资金合理利用率100%。

5、采购物资质量合格利用率99%。

6、为公司节约成本在8%以上。

三、工作中的不足

1、工作经验不足。

2、工作细致度不够。

3、与各部门的沟通不够。

四、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1、细化采购管理流程。企业管理水平的差异最明显的体现在流程管理上的差异,流程管理成熟度,是衡量企业是否进入规范化的主要标志,公司从规范化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最重要的前提是建立强大的流程管理体系。细化采购管理流程,从而全面提高公司采购管理水平。

2、加强采购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质量与价格永远是采购工作的主题。采购人员的技术能力与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6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管理模式 物资供应 

 

物资供应管理体制,是指为保障 企业 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仓储活动进行的管理,其职能是供应、管理、服务、经营,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为企业提供物资和服务。 

现代 企业为了追求经营的目标,实现最大的利润,必须建立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实行“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和统一结算”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大大加强了物资供应专业化管理的力度,促进了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及 经济 效益的不断提高。物资采购供应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在生产运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单位对物资供应体制实行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改革,有的单位推出了“两集中,六统一”制度,即:物资采购资金集中和物资供应集中,实行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调度、统一配送、统一管理,探索出一条物资管理的改革新路,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 科学 合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加强了采购工作的执行力,使业务流程整体走上了良性运转、持续 发展 的轨道。这就要求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面向基层、服务一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阳光招标采购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为目标,严把经营管理入口关,努力构建现代化物流管理体系,实现了物资的保质、保量、按时供应。按照“两集中,六统一”的整体工作部署,具体实施了如下改革方案。 

 

一、完善机构,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能 

 

用改革的办法理顺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用改革的思路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聘用技术管理人员,充实管理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在此基础上,完善机构,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能。 

 

二、精心组织货源,严把质量关口,为物资集中管理统一采购奠定坚实的基础 

 

1.保质保量服务基层 

把工作标准定位在及时、准确、质优、价廉这八个字上;把工作职能定位在:指导、协调、服务这六个字上。始终把握服务基层、面向基层的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在服务好全公司的基建和生产上,时刻牢记“岗位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理念。对二级单位报送来的计划,不论数量多少,路程多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送达。 

2.抓好火工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针对私藏爆炸物品事故多发的状况,为防患于未然,需要定期组织供应、安监、公安等部门对所属煤矿进行了易爆物品管理专项检查,督促各单位认识到加强民爆器材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本单位和系统进行检查督促,并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层层负责、责任到人、不留死角,建立健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事故隐患追究制度,将日常安全管理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极大程度消除事故隐患的发生。尤其是仓库、油库,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更新监控设施。 

3.搞好仓库标准化管理验收工作 

仓库管理历来是供应工作的重头戏。每年定期抽调各二级单位供应科长和有关专业人员,对所属单位的仓库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年度大检查和标准化验收。 

 

三、从严考核,降低成本,促进供应系统物资管理工作水平逐步提高 

 

降低采购成本,加速资金周转,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先进的企业物流管理手段,取道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低成本扩张,构造现代物流管理企业是集中管理模式下的供应系统的工作宗旨。需做到:计划管理上及时、准确;质量管理上货比三家、质优、价廉;采购管理上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化、动态化、集约化、 网络 化;物资管理上两集中,六统一;消耗管理上节能降耗、回收复用、降低成本;仓储管理上两极储备;仓库管理上确保供应、消除积压、加速周转。 

1.强化材差考核,降低采购成本 

针对计划管理模式,应积极制定相应的改革配套措施,实行材差率考核的办法,并要把材差考核指标分解到采购小组,并与奖金挂钩。在强化考核的同时,多方面搜集市场信息,分析物资价格趋势,超前安排采购计划,争取用最低的价格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对有降价趋势的物资尽量保持零库存,减少积压。在招标时间、采购批量上,因市场而定,主动采购,合理使用资金,达到降低材差率,控制采购成本的目的。 

2.加强对供应系统工作的考核,使整个物资管理系统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考核是管理的一种手段,是一个标杆,是一种引导。严格的考核是使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需加强考核工作本身的精细化,使考核工作更加细化量化;另一方面,需维护考核的严肃性,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奖罚分明,并竭力协助二级单位解决,尤其在降低主材消耗上严格考核,把消耗降到最低。如果有哪家单位的材料消耗超标,供应主管单位有关人员应深入基层,查找原因,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努力降低消耗,有力地促进系统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做好市场调研,严格规章制度。推行阳光作业使采购过程透明化 

 

1.加大阳光采购力度,严格采购程序 

在具体操作中,严格执行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和相关的规章制度,10万元以上招标采购,10万元以下比价议价采购,并在具体工作中逐步规范和完善工作制度,力争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实现真正的“阳光作业”,使采购工作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应着重对供应商的 企业 经营状况、生产能力、产品用途、性能、质量、价格、销售业绩、资质情况、售后服务等因素进行了详细考察,建立商务档案、准入制度,选择优秀供应商。并组织严密的招标、评标工作,在采购价格的确定上采取“中标价不是采购价”,还要以中标价为基础继续与厂商协商,努力使价格降到最低。在与厂商协商中要求必须有两名以上业务员参与谈判,还要货比三家,把好质量关。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堵塞采购过程中的漏洞 

注重抓好物资队伍的廉洁自律,发挥各职能科室的作用,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制度,在采购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二是在工作程序中坚持“五个分离”即计划与采购分离;招标比(议)价与询价分离;签订合同与审签合同分离;验收与入库分离;出库与入库分离。为了避免采购手续的拖延,采取集中办理招标、议(比)价、签订合同、索要发票、出入库等项业务,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三是不断强化监督机制,价格委员会、询价委员会、质量验收委员会、考核委员会、资金平衡委员会和运作对招标比价、市场调研和物资价格质量咨询及货到后质量数量的验收进行全过程监督。每月初领导班子和各委员会成员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本月招(议)标项目和采购资金的流向。与此同时,坚持重大决策集体研究签字制,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四是加强对职工队伍的廉政 教育 ,提高职工的廉洁、守法意识,并结合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杜绝违法事件。五是进一步推行企务公开。每月或每季度公开一次,其他的重大事项也进行定期公示,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六是推进 网络 化管理,使物资采购管理逐步向 现代 化、网络化、 科学 化迈进。 

五、认真组织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杜绝违规操作,加强廉政建设 

成立治理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阐明政策,正面引导。同时加大对二级单位供应科物资管理采购办法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有效治理物资、设备采购领域商业贿赂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实施物资集中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趋势,相对于“分散”采购,集中采购有以下优点:①集中采购可以使采购数量增加,提高对卖方的谈判力量,较易获得价格折让与良好的服务。②只有一个采购部门,因此采购方针与作业规则,比较容易统一实施。③采购功能相对集中,可以减少人力浪费,便于人才培养与训练;推行分工专业化,使采购作业成本降低,效率提升。④建立各部门共同物料的标准规格,不仅可以简化种类,互通有无,而且可以简化检验工作。⑤可以统一安排供需数量,避免各自为政,产生过多的存货,各部门的过剩物资亦可相互转用。 

只有集中才能降低采购成本,只有集中才能加速资金周转,只有集中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内部物资的合理调配,实现共利双赢。进一步规范物资采购供应管理行为,努力减少物资储备,降低采购成本,将精细化管理渗透到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全面提升物资管理水平。 

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在严格执行阳光采购的基础上,在细节控制上做文章,在降低物流成本上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减少中间环节、物资代储等办法提高统一采购量、压低采购价格、减少库存积压,杜绝管理漏洞,从而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供应系统应以“细节突破、不断改进、创新提高”为指导,赋予精细化管理“精心管理、精致操作、细节控制、细化考核”新的内涵。培养供应系统的员工精细管理的意识,形成精细的工作作风,使精细化管理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参考 文献 :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7

【关键词】煤炭企业;集中采购;物资管理

一、集中统一采购管理的充分优势

在煤炭企业中,集中采购管理模式就是由煤炭物资供应部门对企业需求的所有生活矿用物资进行的集中统一采购管理与物流配送,其具有完善的管理优势。首先集中统一的采购管理可以形成涵盖广泛的大批量采购管理形式,这样会令产品的采购价格具有绝对的优势,令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占取先机与主动权,同时有效的规避分散采购造成的物力、人力与财力的不良消耗与浪费,最大化的降低了采购进货与物流运输的管理成本,并有利于煤炭企业获取良性采购带来的巨大规模效益。同时集中采购管理可令企业有效避免因多方向的多头采购而形成不良卖方市场,尤其会在物流物资短缺时刻,会有效规避供应商一方借此机会哄抬物价,造成对整体煤炭行业效益的不利影响。再者该集中采购方式可有效强化煤炭采购企业与供应商形成坚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促进两者之间的稳定发展,使供应商在整个商品流通环节为采购方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履行科学的贷款结算并提供良好完善的售后服务。由于集中采购环节中涉及的物资与金额量一般均较多,因此我们应科学的采取公开招标及计提评议的透明管理方式,这样可令整体集中采购环节进行的科学有序,进一步防止暗箱操作等不法采购行为的发生。在集中的采购管理中煤炭企业集团中重复设置的管理环节将被进一步简化,因此生产单位不必耗费更多的经历而只需要依据现实生产需求编制采购计划并上报物资采购部门后专心从事生产工作即可。

二、开展集中采购实践中应综合考量的标准因素

集中采购管理方式具有其特定的通用性优势,即在使用物资单位其需求物资的通用性越高,在集中采购环节企业从中获得的优势与好处便会越多。同时该采购方式还具有完善的潜在节约性。即一些特有类型的物资原材料,其价格与采购数量紧密相关,采购该物资的数量越多其成本就越低,因此十分有利于用集中采购的方式有效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再者,倘若物资的成本价格敏感受到政治与经济调控的影响,那么集中的采购方式自然会受到企业青睐。另外,选择集中的物资采购方式我们还应本着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减少采购管理层次、加速企业资金的良性周转,科学简化采购手续与流程,从而有效提升采购物资的综合使用效益,并切实保障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与持续发展。

三、切实发挥集中统一采购优势,有效降低采购费用

1、夯实物资采购基础管理,完善建立集中物资采购制度体系

为了有效夯实物资采购的基础管理,煤炭企业物资采购人员在日常业务与计划管理实践工作中应努力钻研与学习相关采购业务知识、完善熟悉国家的政策与法规,并对各类丰富的市场信息进行综合收集,深入市场做好实践调查工作与预测计划管理工作,合理拓宽物资采购渠道,从而有效节约物资流通管理费用。同时我们应依据煤炭企业的管理特色与现实需求制定各个采购管理环节的科学、统一制度体系,例如物资供应与采购管理办法、管理细则、物资采购计划与现场管理制度、物资保管、发放与储备管理制度等,并完善各个管理环节的相关管理记录。

2、合理加强物资的采购成本控制

煤炭企业物资的采购成本包含物品的买价、运输杂费以及相关采购的保管费用等,因此基于量价科学分离的原则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合理控制煤炭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首先我们应科学控制煤炭物资的购买价格,以在本区域的物资价格为指导依据,选购既符合生产质量要求标准同时又价廉物美的物资,应本着相同价格比质量、相同质量比价格,价格与质量相同则论费用的管理原则合理选择物资货源,严格控制对价高物资的任意采购。接着我们应合理控制物资材料的采购保管投入费用,从有效降低物资在库存管理中的损耗入手,健全对物资入库的手续审批管理,从而有效合理的履行物资储备环节,防止因不良货源积压造成物资在库存环节产生不必要的损坏、发霉、变形或变质现象。再者我们应切实提升库存保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令他们强化对物资储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令物资管理的账目、卡片、物品与资金进行完善的对照,从而有效降低不良库存管理造成的费用损失。在物资采购的招标评议环节,我们应强化管理力度,通过合理的招议标进行物资的质量与价格比较,从而有效降低物资采购费用。尤其对于煤炭企业需求物资数量庞大,采购资金较多的环节,我们应事先做好对市场物资供应与需求的情况分析,做到对市场行情细化了解、心中有数,从而在物资采购谈判中掌握主动权,而后我们可邀请多方生产及煤炭销售单位上报相关物资资料,履行良好的资格预审与全面调查控制。强化采购计划的高度准确性管理与单位物资使用消耗的定额管理,是有效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价格的科学措施。因此煤炭企业相关物资使用部门应有效提升对生产消耗环节所需物资量的预测管理能力,进行科学的需求物资测算,切实保障提报物资需求计划既合理满足企业的生产消耗,同时又不铺张浪费、令物资不良闲置。在保障物资流畅供应的同时,我们还应重视对物资的节约管理,严格履行定额供料管理体制,切实做到供料发料有据可依、物资消耗定额完善,标准核算,并做好对各类物资材料的综合消耗分析,合理控制煤炭企业的材料消耗总量,当发现不良消耗及使用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切实降低煤炭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

四、结语

相对于管理效能不强的分散采购管理,集中的采购管理是科学的建立在企业核心管理层面的体系机构,对企业所涉及的一切采购业务需求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该采购模式是企业经营主体赢得广泛的市场份额、控制企业投资管理节奏,有效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并使之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战略化科学管理制度。因此,在未来的煤炭企业发展中完善履行集中采购的管理模式可为其营造良好与健康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高彦清.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行为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0(22).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8

此后,政府采购理论探讨、制度建设及工作实践,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随着2003年1月1日《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政府采购在基本制度、管理体制、采购方式、采购程序、资金管理办法、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我国的政府采购进入全面推进和施行阶段。各地区在贯彻实施采购法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采购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我国政府采购中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

采购规模的大小表明了政府采购的成熟程度,也决定了政府调控经济的力度。只有规模上去了,政策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按照“稳步发展,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实施政府采购活动中因部门制宜,因时制宜,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

首先,要抓好工程、服务和节能环保方面的政府采购工作,拓展服务采购的范围,将培训、会议、接待以及政府购买劳务等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采购的具体模式和机制。其次,有效整合政府采购资源,采取上下联动,实现供应商库、评审专家库等采购资源的共享,积极推动县级政府采购工作开展,扩大其政府采购实施范围和规模;第三,在大力推行协议供货采购形式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探索其他有利于扩大采购规模和范围的采购方式。

二、加快政府采购法制建设的步伐

政府采购上规模,制度规范是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出台,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是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迈出的关键一步,但仍需继续努力。可遵循借鉴国外有益做法,建立一个多层次、系统性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基本法,即《政府采购法》,是政府采购工作的最高层次的规范,是指导政府采购工作的根本法,也是制定其它政府采购法规的依据。

第二层次是要尽快制定《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增强《政府采购法》的可操作性,以利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第三个层次是地方性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主要是指地方各级政府在不违反《政府采购法》的前提下,制订的适合各地情况的采购政策、条例。此外,还应有大量的配套法规:对供应商的资格要求,采购程序和评标标准的规定,采购机构的管理规定及采购人员的行为规范等。

近日财政部出台了关于自主创新的三个办法即《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评审办法》、《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办法》做到了“源头抓预算,过程抓评审,落实抓合同履约”,使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的制度体系有了基本框架,具有很强指导性和操作性,是政府采购法制化建设的有益实践。

三、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采购效率

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工作。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是否科学、规范,采购项目是否完善、细致,直接关系到整个政府采购活动的质量。

一是在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同时,尤其要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要求各采购单位及时做好全年采购计划,详细列出年度采购项目和资金。政府采购预算一经批复,要严格执行,对无采购预算或超预算采购的,财政部门不予支付采购资金,以增强政府采购预算的刚性,硬化政府采购预算的约束;

二是优化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从预算编制入手,细化采购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计划,增强采购的计划性,减少随意性。

三是对未编入政府采购预算的采购项目,原则上当年不能采购;对确需追加的采购支出,必须按法定程序报批。在实际运行中应克服忙于零星采购和无计划采购的弊端,实现规模采购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也应避免个别采购单位以本部门工作要受重大影响为借口,而要求自行采购,进而减少可能发生的商业贿赂环节。众所周知,“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素有财政支出改革的“三架马车”之喻。其中部门预算是基础,没有了严格的部门预算管理体系,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就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刻不容缓。

四、逐步推进政府采购人员的职业化改革

政府采购与一般的商品采购不同,专业性很强,从业人员既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操作程序,又要有一定的采购知识。加强采购队伍建设,提高采购从业人员的采购执行能力。这就要求尽快建立政府采购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制定我国政府采购人员作业准则和岗位标准,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培训考核制度,逐步做到政府采购人员持证上岗。另外,还应加大对现有政府采购人员的培训力度,一是加强对采购从业人员的培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采购管理。另外,还要熟知法律知识,包括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二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服务理念和大局观念,在服务中树立政府采购的形象,在服务的过程中赢得理解与支持;三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强化采购人员廉洁自律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使政府采购工作真正成为体现效率和效益的阳光工程。

五、建立完善、规范的采购信息机制

加强信息公告规范化运作,提高信息的合理性。第一,合理选择媒体,增强信息的有效性。政府采购信息公告应当遵循信息及时、内容规范统一、渠道相对集中,便于获得查找的原则。

一方面要在合法的指定媒体,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所要采购的项目特点,合理选择其他信息媒体。例如,某类产品在某一地区形成了大的产业群,并且在相当大的区域内具有竞争优势,则我们在政府采购信息的时候就可以在制定媒体的同时,在此类产品的产业群所在地媒体进行,提高这一地区生产企业的知情度。另外还要注重网络、杂志和报纸的合理搭配,其选择的原则主要是瞄准目标受众的阅读取向。第二,明确公告内容要涵盖的基本内容:采购人、采购机构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招标项目的名称、用途、数量、简要技术要求或者招标项目的性质供应商资格要求、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地点、方式及招标文件售价、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及地点、采购项目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第三,实行定岗定责。鉴于政府采购公告在实现“三公”原则过程中的作用,应该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员岗位,负责政府采购信息的收集和,明确违反信息公开规定的处罚制裁措施。

六、管办分离、强化监督约束机制

做好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集中采购机构的分离工作,进一步明确集中采购机构的职能定位。逐步建立财政部门、集中采购机构、采购人职责清晰、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集中采购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证各项采购活动的规范化,并自觉接受同级政府采购管理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政府采购不但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还要积极配合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加强监督,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形成有效而严密的内部和外部的监督网。

首先,在加强对集中采购监管的同时,加大对分散采购的监管。可以通过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建立分散采购项目申报制、公开信息、抽取专家、采购合同备案、信息报告、采购资金集中支付等制度和程序加以约束和牵制;同时制定和完善分散采购监督管理体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分散采购行为的规范;

其次,坚决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透明度原则,在信息公开、采购流程、采购结果公告、采购纠纷仲裁等实行全面彻底公开,严格遵守《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等规章,促进全社会对政府采购的监督。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9

关键词:政府采购;项目管理;原则;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政府采购在一般意义上是指公共采购,是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或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1】。但是从采购运行的实践来看,还存在不完善、不规范的现象,其效果无论从采购规模上还是从行为的规范上,还没有达到预期监督的目的【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政府采购项目管理的原则与措施。

1 政府采购项目管理的原则

1.1 公开原则

公开原则是指政府采购机关或其委托的政府采购业务机构,应当依据法定的条件和要求,向作为投标人或潜在投标人的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真实、全面、充分、及时地披露与政府采购行为有重大关系的相关信息,即政府采购活动的信息公开【3】。在建立政府采购项目管理过程中,充分落实公开原则,是确保政府采购过程的透明性、保证廉洁采购的前提。

1.2 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政府采购活动中,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内容应当是大致对等的。公平原则既适用于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关系,也适用于采购方与采购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坚持了公平原则,才能调动采购方特别是供应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最大作用【4】。

1.3 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指采购方及其人相对于作为投标人、潜在投标人的若干供应商而言,政府采购的监督部门相对于作为被监督人的若干当事人而言,应当站在公允的立场上,对所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都一碗水端平,才能使供应商自由、平等地进入充满商机的政府采购市场;才能使采购者在众多充满竞争力的投标者中挑选最佳的合同当事人【5】。

1.4 效益原则

建立政府采购项目管理时要充分体现效益原则,确保政府采购过程自身的微观效益与政府采购效果的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节约政府和纳税人的资金,用好纳税人的钱,减轻纳税人负担,增进纳税人福利,让纳税人和消费者享受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

2 加强政府采购项目管理的措施

2.1 完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2002年我国制定了《政府采购法》。但我国目前的关于政府采购的法律基础还面临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修改原有与《政府采购法》不适应或冲突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二是制定政府采购法的实施细则以及配套的规章制度,尽快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三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基本法,以适应新的情况;四是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宣传,严格执行,完善质疑和投诉制度。为此我们认为, 现行政府采购法是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观基础上诞生的,这种发展观在处理公共问题和政府作用问题上,更倾向于引用市场的办法。而科学发展观提出后,政府的职能有了转变,政府要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因此建议,应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提高《政府采购法》的可操作性。其次,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政府采购法》。再次,要理顺《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的关系【6】。

要规范和发展政府采购市场,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力度,推进采购方式变更审批、进口审核及有关采购政策执行结果的公开化;加快研究建立针对采购人、供应商、评审专家和采购机构的分类监管机制;坚决打破地区分割和行业垄断,防范和制止阻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市场竞争的行为。

2.2 明确统一的政府采购机构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采购中的集中采购项目应该由一个专职机构如政府采购中心统一组织采购。比如政府采购委托社会中介组织承办的委托项目。采购中心的人员应以专业人员为主,要特别重视吸纳工程设计、工程预决算、工程管理、国际贸易、经济法、质量监管等方面的人才。确保采购队伍的专业化,提高采购效率,保证采购质量,减少不同方向、不同条块的多头采购。将国际招标采购及重大工程的招标等统一归属到政府采购中心集中组织,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风险。同时优化内部岗位设置,建立协调高效运转的内部工作机制。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质量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内部工作规程、人员工作守则、档案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并对每个采购项目实行量化管理,明确时间要求,从机制上提高采购工作效率。

2.3 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工作

《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是否科学、规范,采购项目是否完善、细致,直接关系到整个政府采购活动的质量。因此政府采购预算在编制和执行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细化采购项目,建立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备案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预算编制改革,要从预算科目设计、部门预算编制内容、预算编制时间及部门预算的批复等方面,反映政府采购需求,使预算单位编全编实预算。切实规范预算执行中的调整和追加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对确需追加预算的,采用追加预算听政会的形式,确保“阳光操作”。(2)采购单位应增强预算意识,按照规定编制并执行预算,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和超标准采购。摸清家底,建立完善的物品动态信息库,避免无预算采购、重复采购、盲目采购等浪费行为。

2.4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

透明度原则是世界各国政府采购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的基本原则之一。为取信于商家和签约人,保证采购业务公开、公正地进行,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努力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一是加强对政府采购的宣传教育的力度,使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和供应商明确知道该怎样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二是进一步拓宽政府采购信息的公布渠道,使采购信息在更广阔范围内传播,尽量保证供应商获得的信息能够对等;三是明确规定对商家的评估办法,让各参与竞争的供应商能准确把握自己的竞争地位,使之能做到合理报价,而不是恶意竞争。四是建立商家的诚信评价机制,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五是在进行采购时候,实行“三分离”制度(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采购执行、项目验收三个重点环节实行责权分离)。

总之,政府采购项目管理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而逐渐成熟。

参考文献:

[1] 徐深义.财政部门如何加强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J].政府采购指导,2009,(12):58-60.

[2] 房子健,吴学飞.论中国入世后的政府采购项目管理改革[J].商场现代化,2008,5:364-365.

[3] 郭旭红.WTO下完善我国政府采购项目管理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5,5:172-174.

[4] 李亚平,陈斌.政府采购项目管理的国外经验及国内问题分析[J].经济论坛,2008,12:102-103.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10

摘 要:文章针对新时期高等学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采购工作逐渐突显的问题,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作为研究对象,对采购的方式、组织、操作流程进行了研究,从中得出采购前期准备工作还有待加强、系统性规划亟须完善、采购方式需要合理配置的结论。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1-0089-02

收稿日期:2014-12-16

作者简介:皇甫军(1969―),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1 《指南》概述

《指南》是结合《教育部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所制订的符合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工作的工作指南。目的是使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购工作符合当前政府对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规定与要求,提高采购经费的使用效益,规范高校的文献采购行为,为我国高等学校集中采购管理部门和图书馆处理文献事务提供参考依据,保证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科学、有序的进行。从现行《指南》看,其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高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遵循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作为高校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对将来教学及科研水平起到直接的影响。因此,《指南》中制定了进行图书馆文献采购时需遵循的几点原则。①文献采购应该充分考虑到文献类型的不同以及文献资源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最适当的集中采购方式,以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采购质量。②高等学校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也是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的主体,因此,采购工作最好由高校集中采购管理部门主持,也可委托图书馆组织主持,最好不要交给校外采购机构承办,以免出现中饱私囊的现象。③在实际的图书馆文献采购工作中,必须要遵循集中采购的原则,以便节省高校图书馆的经费和推进资源共享[1]。

1.2 高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的方式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的集中采购方式主要由竞争性谈判、公共招标、邀请招标、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等几种。此外,根据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的实际情况,还可选择采购备案制,全权授予图书馆自行决定采购方式,其在采购时只需根据规定在学校管理部门登记资料备案即可。

1.3 高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的组织

首先,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需在学校集中采购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所制定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开展。其次,各高校最好成立由校图书馆、校相关职能部门等组成的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委员会,以便对详细的采购项目、方式等进行讨论。最后,高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管理部门需负责集中采购工作的组织,包括接受采购申请,审核采购相关资料,确定采购方式,组织招、开、评、定标,组织竞争性谈判,进行采购询价、采购资料的整理与归档等工作。

1.4 高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的操作流程

高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的操作流程主要为: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采购备案(见图1)。

图1 高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的操作流程

2 基于《指南》相关问题的分析

通过对《指南》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该《指南》对规范高校的采购工作,促进采购效率的提高与采购经费的合理使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其在采购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文献质量低、馆藏文献难以满足教学科研需求、文献购置经费不足、馆藏文献缺乏整体性等诸多负面现象。究其原因,这些现象的出现与《指南》应用的不合理有着直接关系。

2.1 图书馆集中采购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

在高等学校图书馆集中采购过程中,采购前期的走访、询价等环节,对后期采购的经济效益与采购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采购工作中,却存在着前期采购走访、询价工作未能深入,随意性较大的问题。如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使用对象绝大多数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因此,采购人员为保证文献资源采购的合理性,应该重视对师生的走访,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文献资源。但在实际采购中,却普遍存在走访对象不够全面、详细,不具代表性,走访信息无重点等问题,最终影响到图书采购的质量。

2.2 图书馆集中采购工作缺乏系统性规划

由于《指南》中对图书馆文献采购的一些主体性原则表述不清,容易使高校图书馆集中采购工作缺乏系统性规划,从而出现图书馆文献采购过于盲目、采购原则不科学、采购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对于高校馆藏文献的整体建设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图书馆文献采购人员大多不具备深厚的学科性与专业性知识,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懂采购、会计、财务等相关知识,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知识与要求一知半解。图书馆文献采购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他们不能准确把握师生的需求。此外,《指南》中也未能详细描述图书馆文献采购人员的监督权、管理权与具体责任,这样容易出现所采购的文献资源无法适应学校学科与专业发展需求的现象。

2.3 图书馆集中采购方式应用不合理

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普及的当今社会,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方式也渐渐突显出诸多弊端。如在一些高等学校图书馆,采购人员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不够娴熟,虽然高校为满足师生需求,加大了对图书采购经费的投入,但由于《指南》本身的文献采购规律不合理,再加上对先进性技术使用的不合理,最终使其无法有效满足高校图书馆大批量采购图书文献的需要。

3 加强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配置的建议

3.1 认真贯彻执行《指南》中相关的采购要求

首先,通过分析可见,《指南》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从整体来看还是比较科学的。因此,只有认真学习和贯彻《指南》相关内容,才能保证整体文献资源采购配置的合理性。其次,图书馆应建立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采购能力强的队伍,并在采购工作中严格执行招标合同,做好前期工作,为后期采购奠定基础。最后,针对当前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的不合理之处,配合相关部门及时寻求解决与完善方案,为文献集中采购中的谈判、询价等工作提供依据。

3.2 加强图书馆文献采购工作的系统性规划

高校图书馆进行文献采购时,应考虑以下因素。①专业设置特点。图书馆文献资源规模应根据学校的招生情况与学科专业来决定,切勿统一按照一个标准采购图书文献。如针对招生较少的专业,图书复本量最好控制在2―5册之间;针对招生较多的专业,复本量应控制在10―30册之间;针对高校公用课图书,复本量应控制在30―50人之间。②学科建设特点。文献资源配置还应根据学科建设特点,遵循“层次性”配置原则,如学科建设层次主要为:部级重点省部级重点校级重点重点发展一般性学科,而文献资源也应该以这种层次进行合理配置。③构建合理的文献管理机制。应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需求逐步积累,最终达到优质图书文献的配置目标。④推广电子文献资源的应用。大力推广电子文献资源的应用,弥补纸质图书文献存在的不足,保证文献资源均衡发展[3]。

3.3 科学合理地落实文献集中采购方式

首先,合理选择供应商。对图书馆文献资源供应商的服务、折扣、信誉度、资质、供货质量、责任心、价值取向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与评估,选择综合实力良好的供应商,从而达到学校图书馆与供应商之间互惠互利的目的。其次,加强监督与管理。为保证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工作合理、顺利、高效开展,还需要利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采购人员的行为工作进行约束、监督与管理,进而使采购人员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与自律能力,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为保证采购经费的合理利用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小琼.高校图书馆财政专项文献采购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J].图书馆论坛,2013(5):135-138.

[2] 王海花,刘艳民.高校图书馆采访模式现状分析及新思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