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制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5:00:37

集中制

集中制范文篇1

敬爱的党组织:

党的十四大党章第一次提出民主集中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在十六大党章中又进一步将其完善,规定:“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为何我党乃至世界上所有的无产阶级政党都如此重视民主集中制?那是因为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能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关系到无产阶级政党的兴衰成败。列宁、斯大林以及戈尔巴乔夫从不同侧面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党的成长历程中同样也是有着血的教训:民主革命时期,陈独秀、王明、等人在党内的个人专断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个人崇拜、独断专行思想在党内的滋长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党和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

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来说,民主集中制也能运用到对班级的建设工作中。在班内发扬民主,让班上同学自由提出自己意见,同时在民主的基础上统一大家的思想,让全班同学齐心合力为班级建设而努力。这里所说的民主绝不等于自由涣散,这里所说的民主是有集中作指导和归宿的。作为学生干部,就要把握好民主与集中的度,不能走向极端,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班上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员他们都来参加班级建设事业,一起为班级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又要求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在布置工作,不仅要让同学知道怎么去做,更重要的是要让同学知道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好的学生干部,应该是思想上的积极调动而不仅仅是命令的生硬传达,要让大家从心里愿意去做,而不是因为应付形式出于任务的要求而去做。当然另外一点就是还要尊重同学、以身作则。只有班干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了,才能调动全班的参与热情。

在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基础上,还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绝不能对任何一方有所偏重。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和前提,同时集中又是民主的指导和归宿。只有正确把握好了两者的辨证关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才能将班级建设工作开展好。

集中制范文篇2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和根本制度。几年来,我们在加快脱贫解困、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始终把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不断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立足县情,尊重民意,在创新实践中准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精髓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实践过程。兰西在加快民众脱贫、财政解困进程中,不断深化了对民主集中制精髓的理解和把握。一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发散思维,赋予时代内涵。民主集中制虽然是党内生活的一种制度,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没有刻意追求简单地机械执行。在兰西,我们是从广义的民主集中和具体过程的民主集中两个方面加以体会的。广义的民主集中就是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营造大势。几年来,全县上下对兰西的发展定位、工作思路、主攻方向认识非常明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营造了谋大事、造大势、干实事、抓落实的工作氛围。具体过程的民主集中就是集思广益,不局限于对某一问题的单一讨论,而是在广泛征求意见、多层面听取建议的基础上,把广大民众的意愿转化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2001年,我们在研究全县“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时,就是采取“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的办法,汇集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明晰了“面向哈市对接市场,发展市郊型经济,走‘四强两化’之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几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组织实施这一发展思路,把哈市作为目标市场,抢抓发展机遇,释放地缘潜能,实现了与哈市市场的双向对接。二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求真务实,反映县情民意。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中体会最深的一点,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必须充分体现并反映县情民意。1997年—2001年,兰西连续五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之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状况是广大民众的强烈愿望。为此,我们把谋求全县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行为宗旨,在体现民情、民意、民声的过程中,班子成员勇于和善于实事求是,发扬民主,集中民意,把加快民众脱贫、财政解困作为发展定位,用足、用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十弱县政策,主动赢得国家、省、市支持,推进亚麻、畜牧、医药化工和绿色特色四大主导产业升级,改善、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质量,营造了全民创业态势。三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做大发展成果。几年来的脱贫解困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工作成果来体现,没有发展,民主集中制也就失去了意义。几年来,我们紧紧咬住发展第一要务,树牢经营理念,以市场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把贫困劣势转化为政策优势,把分散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和优势,把被掩盖的地缘潜力转化为地缘优势,把粗放低效的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充分体现了全县上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实践效果,推进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激活内力,高效为民,打通民主集中制实现途径

我们在打通民主集中制实现途径上,始终坚持工作研究与方法研究相结合,当前脱贫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加快经济建设与推进社会进步相结合,激活内力,高效为民,着力在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方法研究和载体研究上大胆尝试。一是集民智、聚民力,推进科学决策。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加强学习,蓄积实现民主集中制的知识底蕴,增强超前决策的思维能力;尊重和发掘群众首创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可行性和不可行性分析确保决策不失误;严格按程序办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例如,我们做出的举全县之力推进“中国亚麻城”、“中国东北民猪之乡”、“滨北兰西经济带”、城市经营和基础设施五大类项目开发建设的决策,做出的自下而上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实施整村推进的决策,做出的以民营化办学、高中扩招、贫困生救助、中小学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策,等等,都是充分尊重广大民众意愿、调动了发展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结果,做到了不通达民意不决策。目前看,五大类项目的拉动作用凸显,兰西的亚麻行业中心地位初步确立,东北民猪品牌优势已经形成;分两批启动了36个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已有9805个农户基本实现脱贫;三年来累计救助贫困生10772人,扩招高中生4600名,改造中小学危房42所8.5万平方米。广大民众对县委、县政府决策的支持和拥护,体现了科学决策源于民众、还利于民众,过程服从效果的客观实在性,是实现民主集中制的重要途径。二是重效果、求共识,实施集体领导。实现民主集中制,最关键的是实施集体领导。在实施集体领导中,我们把经济社会发展、大事大项推进、干部选拔任用作为重点,宏观上把握,微观上放手,在战略上达成共识,在战术上提高成效。水制约是束缚兰西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这件事拿到全委会、党代会上进行研究,达成了“不解决不行、不快解决更不行”的共识。两年多来,我们多元化融资2775万元,完成了城镇应急水源一期、二期工程,8万多城镇居民结束了“饮无可饮”的历史;打机电井382眼,增加坐水种面积93万亩;260个村屯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得到缓解。三是给空间、搭平台,释放个体潜能。实现民主集中制,既要有集体领导,又要讲究分工负责。我们把发挥个体优势作为实现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手段,建立了班子成员抓产业、联企业、包项目责任制,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抓战线又突出重点,给任务,压担子,激活了工作内力,营造了班子成员谋事干事的更大空间,充分释放了“乘方效应”。今年,兰西承担了全省全部免征农业税试点任务,在改革难度大、矛盾错综复杂、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制定了工作方案,并把全部免征农业税十项配套改革任务逐一分解,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克难而进,实现了试点工作的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为全市、全省铺开探索了路子,摸索了经验。

三、完善体系,凝心聚力,建立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长效机制

集中制范文篇3

一、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思想

列宁是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的第一人。1906年3月20日,列宁在为社会民主工党拟定的一份策略纲领中提出:"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现在一致公认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一种组织制度是从1927年6月政治局会议开始的。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第12条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遵义会议后,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民主集中制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初步论述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提出了"四个服从"的组织纪律,在民主集中制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晚年的逐步偏离了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正确轨道,特别是在""中,这一原则遭到了极大破坏。

鉴于党的历史上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的沉痛教训,也鉴于改革开放的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指出能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前途命运,并反复要求全党要恢复、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我们需要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4页)在对民主集中制重要性的认识上,邓小平指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也是可以变质的,个人也是可以变质的。"(《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3页),把民主集中制能否得到贯彻执行提到有关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在阐述民主集中制的地位和作用时,邓小平强调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一个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揭示了民主集中制对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根本意义。当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时,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0页)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要不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问题尖锐地提到中国共产党面前。对此,邓小平坚定地回答"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我们传统的制度。坚持这个传统的制度,并且使它更加完善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凡是违反这个制度的,都要纠正过来。"邓小平同志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党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一系列基本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二、深刻揭示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

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开展活动的,但是在建党的最初年代里,党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不够,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论知之不多,执行起来也不自觉。在党的历史上,陈独秀和王明把集中推向极端,压制党内民主,实行"一言堂"和"家长制",致使党的事业遭受了重大挫折。"左倾"错误结束后,党内民主集中制有了较大发展,党对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的理解也日益深入。同志指出"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著作选读》下册第762页)1945年七大通过的党章,把民主集中制概括为"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标志着我们党对民主集中制科学内涵的认识有了突破。然而从1957年底至结束,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等现象不断滋长,党的民主集制原则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对此,邓小平深刻地指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的教训和党的现状,邓小平重申"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并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指出:"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一方面,集中是以民主为基础的,没有民主也就没有集中;另一方面,民主是在集中指导下的,没有集中就没有真正的民主。只有广泛地发扬民主,正确地进行集中,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阐明了民主与集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表明了民主与集中同样重要,强调了二者的辩证统一。这一提法,写进了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党章。在总结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时,邓小平多次强调必须坚持"四个服从",而"四个服从"中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必须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问题集体讨论,严格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办事;必须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必须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决不允许党内存在特殊人物和特殊党员。这一系列论述,深刻揭示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坚持,也是对民主集中制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三、提出了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根本途径

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也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邓小平同志不仅大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而且十分重视党的制度建设,提出了制度建设对于全党来说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样一个崭新的思路。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从总结历史经验的深度,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制度问题不解决,党的民主集中制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坚持和完善。从着重思想上建党到邓小平注重制度上建党,标志着在执政党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成熟和进步。

集中制范文篇4

民主集中制建设是领导班子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地方党委换届后,必须切实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各级党委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地方党委工作条例,抓紧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确保领导班子团结协调、高效运转。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领导班子的根本工作制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是领导班子团结协调的根本保证,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领导班子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才能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说,民主集中制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永恒主题。这次换届,各地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这既为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也给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提出了新的课题。各级党委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的高度,深刻认识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意义,把民主集中制建设摆上领导班子建设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深刻认识、全面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原则和要求。各级党委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新进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重要论述,学习我们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历史经验,学习有关文件和制度规定。通过学习,熟悉和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根据领导班子换届后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各级党委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根据党章和有关文件要求,抓紧制定和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规则。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不同议事形式的职责权限,明确议事决策的范围,紧紧围绕议题确定、酝酿、讨论、表决等重要环节,严格规范议事决策程序,保证新班子从一开始就能够规范运行。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决策前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在畅所欲言、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努力避免决策失误。健全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特别是要根据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新情况,认真实行和逐步完善常委分工负责。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明确每名常委的工作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权限,使他们有职有责有权。针对党委副书记减少后面临的新情况,明确专职副书记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专职副书记的作用。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对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要敢于独立负责;切实增强全局意识,自觉着眼全局、着眼领导班子全面工作考虑问题,积极参与集体领导,防止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倾向;切实增强合作意识,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主动“补台”,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工作合力,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这次换届,适当增加了党委组成人员数量,全委会组成结构进一步优化。要充分发挥新体制的优势,发挥全委会在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决策和重要干部任免中的作用。进一步理顺全委会与常委会之间的关系,认真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制度。适应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的新情况,进一步理顺党委和政府的关系,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要正确处理党委与同级各种组织的关系,既要加强领导,及时研究、统筹解决人大、政府、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又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要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班子内部的沟通协调机制,保证领导班子协调高效运转。 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一个领导班子能不能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把手。一把手要摆正自己在领导班子中的位置,模范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自觉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要切实增强民主意识,带头发扬民主,认真倾听各方面意见,包括各种不同意见,防止独断专行和个人说了算,努力在领导班子中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要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善于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正确的集中,把一班人的思想、意志和行动有效统一起来,防止议而不决、各行其是。对其他领导成员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支持他们独当一面开展工作,充分调动每个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仲祖文)

functionImgZoom(Id)//重新设置图片大小防止撑破表格 { varw=$(Id).width; varm=550; if(w

集中制范文篇5

一、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党的组织原则和政治制度上的集中体现。民主集中制既是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和制度,也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原则和制度,我们党就是按照这一原则和制度实施领导和开展工作的,也是按照这一原则和制度组织和发展壮大起来的。

民主集中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从自由解放发展到民主自由,再从民主自由到高度民主集中的历史进程。在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彼此之间过着平等的生活,人与人的关系贫乏而又单调,人们过着近似于动物式的生活,人的自由受到自然力严重束缚,实质上是极不自由的表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人类从此进入阶级社会,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人从自然力中争得了一定的自由,而且表现在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野蛮状态。但是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压迫是残酷的,奴隶连最起码的人身自由都没有,可以被奴隶主当牲口一样地买卖。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使历史发展进程又获得重大进步。这种进步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而且表现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农民同“会说话的工具”的奴隶相比总算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但是封建社会的农民对地主仍然有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受着经济的和超经济的残酷剥削,终日被束缚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但所得无几,他们的这种自由和解放是极其有限的。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使人类的解放和自由获得了全面发展,它不仅使人们对自然力争得了更大的自由,而且也加速了人从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进程。人的权利得到了一定的尊重,无产者出卖劳动力和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是双方自愿的平等交易,在这点上双方是自由的。尽管这种平等和自由,是建立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残酷剥削工人基础之上,但它说明了社会更替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在整个人类解放的过程中,从自然力控制下获得解放是人解放的基础,思想解放是人解放的前提,从社会关系的压迫下解放才是人解放的根本。自然和社会对人的压迫与束缚,必然伴随着反映在思想上的禁锢与奴役。种种陈旧思想观念犹如精神枷锁,统治着人们的头脑。随着人们从自然和社会中的解放,特别是随着各个历史时代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日益战胜愚昧、偏见,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关系制约着人们征服自然的程度和效果。人们只有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才能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从而实现思想上的彻底解放,获得对于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的意志自由,成为精神上自由的人。有了自由才能有民主,没有自由就没有实现民主的可能。人从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自由,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它总是伴随着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存在发展的。从民主自由到民主集中,都是通过人的价值来实现的。人的价值就整个人类来讲,就是人类对世界的改造及其成果能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程度和状况;就个人来讲,则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以及个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在抗日战争时期,首先在党内建立了民主集中制,并迅速在各抗日根据地推广。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从战争年代打败日本军国主义,打败蒋家王朝,推翻三座大山,到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再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一条最基本的历史经验,就是不但充分发扬了民主,而且建立和实行了民主集中制。

二、省直机关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海南省直机关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总体来讲是好的,许多机关的党组(党委),具有很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已成为团结、带领本部门干部群众,出色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的领导核心,是全面建设海南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但也有一些机关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怎么好。主要表现:

(一)对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在理解上存在偏颇。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行动上的失误。主要是对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理解太窄,把它仅仅看成班子内部的民主。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制度和政治纪律,其中的“民主”不仅是党组织内部的民主,还包括广大群众的民主,即在充分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基础上的班子内部的充分民主。是两个民主的结合,即班子内部充分民主和广大群众的民主的结合。有的机关执行民主集中制,但效果不太好,同对“民主”的理解不广泛不深刻有关。有的党组(党委)书记只重视班子内部的民主,认为决策是领导班子的事情,普通群众不懂决策,或者怕麻烦、图省事,不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决策。当然,班子内部的民主是重要的,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首先而且很重要的是班子内部的民主,没有班子内部的民主就没有民主集中制可言了。班子内部没有民主不行,民主不充分也不行,由个人说了算,或者走走民主的形式更不行。但这样理解还不够,还应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刻的意义上来理解这个“民主”。班子讨论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应在党内、群众中充分听取意见,有一个更广泛的民主。决策前,班子成员应深入到群众中,调查研究,必要时还应发动群众讨论,收集党内外各种不同意见,再在班子内部深入讨论,这样班子内部的民主才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把班子内部的民主建立在充分的党内民主和广泛的群众民主的基础之上,这才是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的真正含义。只有在这样的民主基础上形成的决策才能称得起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决策,也只有这样的决策才可能是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决策。

(二)对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理解不全面。有的机关把“集中”理解为仅仅是集中一把手或一二个主要领导人的意见。表面上是执行民主集中制,实际是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把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变成“你民主我集中”,把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变成“按照我的意志来民主”,使民主成为一种愚弄人的工具,实际上同专制主义别无二致。还有的机关把“集中”理解为每个人的意见都要集中,开会讨论来,讨论去,就是集中不了意见,形成不了决议,把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无原则,无休止的讨论中。事实上要求集中每个人的意见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能走到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状态的歧途。这不符合民主集中制的要求。还有的机关在决定重大事项时,不经充分酝酿和讨论,大家的意见还没有充分发表出来,就简单地来表决,搞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这也不是正确的集中。“集中”既不是仅仅集中一把手或一两个主要领导人的意见,也不是简单的集中多数人的意见,更不是集中每个人的意见。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就是要求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把正确的意见集中起来。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的也是集中的,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这就决定它既区别于专制主义的集中制,又区别于极端民主化的无政府主义。“集中”是要集中多数人认为比较正确的意见,是在充分发扬民主基础上的少数服从多数,而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的少数服从多数。

在执行民主集中制中,既要集中正确意见,又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民主集中制和少数服从多数并不是可以简单地划上等号的。集中正确意见和少数服从多数都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二者都是为保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服务的。我们党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为了在党内和领导班子中,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了使党的领导机关制定和贯彻执行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指导上作出符合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意志的决策和部署。民主集中制首先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需要充分发扬民主。而在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意见,有的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意见,而且许多意见都是分散的而不是集中的,零碎的而不是系统的。这就有一个不仅需要集中而且集中什么的问题,因而也就有一个区分正确与不正确、适当与不适当、适时与不适时、全面与不全面、可行与不可行的问题,有一个判断是否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邓小平同志强调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问题。这就不是简单地来一个少数服从多数能够解决问题的。这就需要同时坚持集中正确意见和少数服从多数这两个原则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在集中正确意见的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少数服从多数来集中多数人认为比较正确的意见。如果只讲少数服从多数,而不讲集中正确的意见,那个少数服从多数就只是一个形式,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为了把那些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意见,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意见,充分地表达出来,集中起来,并以此为据作出决策,把事情办好。

(三)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少数人的意见。在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听取多数人的意见,而且要特别注意听取持不同意见的少数人的意见,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有的机关在研究讨论重要事项时,大家还没有充分发表意见,就仓促的表决,作决策,轻率地对待少数人的不同意见。有的机关党组(党委)书记认为:真理掌握在多数人的手里,少数人保留个人意见,是思想僵化固执,有意与组织顶牛,闹别扭,他们不但不尊重少数人的意见,而且还给持少数意见的人穿小鞋,这是严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一般来说,多数人的意见正确性比较高,特别是在充分发扬民主,大家都把真实的意见说出来之后,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的集中意见或决策,是比较正确的。但有时候多数人的意见也不一定正确。这是同主观和客观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关的。主观因素就是认识上的局限性,这对于多数人来说也在所难免。客观因素就是事物的复杂性,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局限性加复杂性,有时还要加上从外界的一些非正确因素的影响,这就难免出现这样一种可能性,那怕是多数人的意见,有时也会不全面、不正确。因此,我们要谨慎的对待少数意见,保护少数人。不仅要保护少数人发表意见的积极性,主要是为了保护某种可能是真理性的意见。由于立场、观点、学识、才能、阅历、经验、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原因,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有时少数人的意见比多数人的意见更带正确性,更能反映客观实际,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是完全可能发生的。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多次。有的单位为什么按多数人的意见做出了不适当,甚至于错误的决定呢?并不是因为完全没有不同意见,而是少数人的意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所谓多数少数,只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不变的。在一个班子里少数还只能说是狭义的少数、简单的少数,还不能说就是事实上或真正意义上的少数。如果把它放到班子以外更广的范围,扩展到班子所在的整个党组织、整个单位、整个地方,那么这个少数就不见得一定是少数了,就有可能呈现出另一种或者根本相反的情况。在一个班子内,如果多数人的意见是从群众中来的,听取了广大群众的意见,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呼声,那么这个多数可说是事实上的多数。如果相反,那就不能说是真正的事实上的本质意义上的多数了。只有当少数人的意见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得不到人民的拥护,那才是真正的少数。如果少数意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代表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那么,这个少数实际上是代表了多数。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少数,实际上是保护多数。当然,在执行中,要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来检验决定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那就要重新审视少数人的意见;如果认为还是少数意见比较正确,那就要按少数意见纠正过来。

三、与时俱进推进省直机关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

同志在纪念建党78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作为讲政治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到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面前。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民主集中制坚持好、贯彻好。笔者认为要抓好三项工作:

(一)加强任职前的培训工作。要组织党组(党委)一班人学习有关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提高其党性修养和领导艺术;特别要举办培训班,对新任命的党组(党委)书记,进行专门的学习培训。首先要帮助党组(党委)书记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当好班长。民主集中制是保证实施集体领导的制度,要求领导班子在决定重大问题时实行一人一票的原则。能否执行好,班长是关键,班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书记是一班之长,在讨论问题时起主导作用,班长的意见举足轻重。特别在班长威望较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就需要班长特别注意做到:(1)自觉地防止和克服唯我独尊的心理,不能听不得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和口味的意见,而是要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包括反对自己的意见;(2)善于启发和引导委员们充分发表意见,特别是发表不同意见,细心听取委员之间各种意见的讨论和争论;(3)不要轻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要深思熟虑地发表意见,最好是在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之后再发表意见,而且要善于根据大家的意见来修正、补充自己的意见;(4)防止委员们根据自己的意见来发表意见,更不能有意无意地暗示大家要服从自己的意见。如果能做到这么几条,民主集中制就比较好贯彻了。

其次要帮助党组(党委)成员准确定位,积极主动配合,当好配角。班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成员的作用也不能低估。如果只有班长的积极性而没有党组(党委)成员的主动配合,民主集中制也不能真正贯彻好。因而党组(党委)成员要注意做到:(1)克服盲目服从和随意从众的心理。自己不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认真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愿望,班长说好就说好,大家说行就行,这样也不能执行好民主集中制。(2)敢于发表意见,特别是要敢于发表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同意见,还要善于坚持和阐明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意见,不要怕人家说你固执己见,也不要怕伤了和气、影响团结,而轻易放弃自己的还没有被别人说服的意见。(3)善于在尊重集体决定的前提下保留意见。一旦自己的意见没有被吸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了决定,有权放弃或保留自己的意见,但行动上必须坚决执行集体的决定,不得有任何反对的表示,在执行过程中检验哪种意见更正确,而确定对所保留的意见的取舍。(4)如果班长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不高,就要有敢于冒得罪班长的风险,坚持从大局出发,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提出善意的批评,努力在班子内部营造一种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良好气氛。只要班长和委员都能注意从各自的角度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就有了组织上的保障。

(二)建立保障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程序和制度

坚持民主集中制,需要提高认识和觉悟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程序和制度作保证,否则自觉性也难以提高,提高了也难以坚持。党内在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之所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缺乏具体制度的规范和能够实际操作的程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强这种制度和程序的建设比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觉悟,更重要、更带有长远的和普遍性意义。因为有了这样的制度和程序,执行起来就有了具体的参照和遵循,有利于上级机关进行督促和检查,也有利于班子内部成员和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在建立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程序方面,许多专家学者和从事实际领导工作的同志,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笔者认为在操作程序方面,至少要规定如下几点:

1、提出议题。领导班子在讨论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决策时,事先要提出议题,预先告之,不要在大家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提出重大议题进行讨论,更不要草率作出决定。

2、调查研究。班子成员应围绕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情况,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并准备好发言材料。

3、开会讨论。会议要在班子中的大多数成员都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之后进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要在大家都没有经过调查研究、没有做好准备时就开会。开会讨论时,每个人都要发表意见并把话讲完,对自己的重要主张或主要观点,要作出必要的说明和论证。

4、进行表决。这要在经过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主要问题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的情况下,在会议上进行。如果在主要问题上有重大意见分歧,就暂不表决。

5、再调查,再讨论。班子成员要围绕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分歧,再到群众中去听取意见,必要时将不同意见在一定范围内的群众中进行讨论。在经过再次调研之后,再次召开班子会议,对分歧意见再进行充分讨论,必要时进行充分辩论,尽可能达成共识。

6、最后表决。在对分歧意见经过反复讨论或辩论之后,在会议上付诸表决,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同时,要允许有不同意见的少数人保留意见。

(三)建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监督制度。我想监督制度至少也要有以下几点:

1、重大的决策,重要的人事任免,决定任何重要的事项,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都必须符合民主集中制执行程序,都必须坚持充分酝酿,集体讨论,会议决定。不符合民主集中制的执行程序不能形成决议。对没有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经过酝酿和讨论的决定决策,应宣布无效,班子成员应坚决抵制,拒绝执行,并有权提出召开会议,重新决定。

2、在讨论重大问题时,如果发生原则分歧,要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上会议讨论才能付诸表决,做出决定。如果未经两次以上会议讨论就付诸表决,班子成员可以拒绝参加,应宣布这样的表决结果无效,不予执行。

集中制范文篇6

把贯彻民主集中制作为提高领导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核心问题,是我局领导班子认真总结本局历届班子运作的经验教训所取得的共识。基于此,我们在创建“四好”班子和带领企业前进的实践中,积极探索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有效途径,牢牢把握理论修养、制度建设、执行推动、强化监督、持续改进五个环节,不断提高了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能力。使班子成员素质得以升华,整体功能较好发挥。

一、把理论修养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先导

**年8月省公司调整我局领导班子后,第一次班子成员会即把如何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能力列为重要议题。两年多来,始终把增强理论修养、统一思想认识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先导,深入开展了民主集中制理论的学习教育活动。采取党课、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自学等形式,系统地组织大家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通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论党的建设》、**大报告、党章等重要文献和省公司印发的《基层“四好”领导班子检查评比办法》、《基层党委工作考评办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并相继举办了“新时期党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全面理解和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等专题讲座;召开了学集中制理论心得交流会、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专题分析会。通过学习教育,使班子成员提高了民主集中制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集中统一、发挥班子整体功能、抵御腐败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准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原则;明确了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少数与多数、集中领导与个人负责、班子内部相互关系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我局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历史经验教训,找出了当前存在的差距,理清了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思路;澄清了模糊观念,强化了民主意识、集中意识、群众意识、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和纪律意识,提高了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从而为我们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把健全制度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使之具体化、制度化,才不会因领导者的变动或认知和注意力的改变而走样。为此,我们在认真落实上级规定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的同时,着力于民主集中制具体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创新。一是坚持和健全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和调研制度。以此促进班子成员思想理论和领导水平的提高。二是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坚持和完善了班子议事规则、党委工作细则,对党委会、局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的议事内容、议事程序(包括议案的酝酿与形成、集体研究、决议的形成)、决议的执行与督促检查等作了明确规定,以此促进班子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三是坚持和完善联系基层和职工的制度,努力拓宽民主渠道。四是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不断提高了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五是逐步健全干部聘用管理制度,做到用好的作风选人,促进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六是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局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七是坚持和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监督制度,促进班子成员自律,防止执行民主集中制出偏差。八是贯彻ISO9001质量标准,在生产、经营、多经系统建立并落实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物资采购、城农网建设与改造等项工作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置于程序文件的强力约束之下。提高了管理水平,限制了违纪违法。通过制度的坚持与完善,力求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得以具体的规范。

三、把执行力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点

抓制度落实比制订制度更为重要。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制度,但要靠执行力才能落到实处。为此,我们在深化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增强民主集中制观念和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性的同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执行力:一是用共同的目标激励执行力。在创建“四好”班子的过程中,狠抓共同目标的教育。班子成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经过充分的调研,制定了企业的“十五”发展战略和阶段目标。在**年获得国家一流供电企业称号后,把目标锁定在创学习型企业、创国际一流供电企业和数字化电力系统上。在班子内部形成了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使每个班子成员自觉把工作职责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坚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企业目标实现为检验标准来处理各种事务和各种关系,促进了班子的集中统一。二是以民主集中运行程序控制增强执行力。为实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的最高原则,我们对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具体控制。凡属“三重一大”和涉及职工利益等重要问题,都按会前准备、会议决定、贯彻执行三个阶段办理,每个阶段又有详细的程序控制。坚决杜绝了违反程序和缺漏环节的现象,防止了民主集中等形式上走过场而实际上不落实,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如在中层管理干部配备方面,严格执行了规定程序:真正把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贯穿其中,保证了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质量,在全局形成了勇于竞争、积极进取的浓厚氛围。三是以建设步调一致、团结战斗、统一和谐的领导群体为己任调动执行力。目前我局班子中年龄最大的53岁,最小的38岁,梯次明显,性格有刚有柔,文化、气质、经验等方面都有差异。建立和谐的内部关系对于贯彻民主集中制并最终树好整体形象、发挥整体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十分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1)党政一把手关系。党政一把手在团结和协作过程中,坚持做到了两个依靠,三个不争,四个一起,五个互相。两个依靠是:行政一把手要坚定地依靠党委,作为自己工作的坚强后盾;党政一把手要依靠集体领导下的成员分工负责制。三个不争是:不争中心核心,坚持企业领导体制新“三句话”的原则;不争地位高低、权利大小;不争功诿过。四个一起是:重大问题一起决策,中心任务一起完成,人事安排一起商量,热点问题一起解决。五个互相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谦让。党政一把手的团结带动了班子团结,被职工誉为“最佳拍档”。(2)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班子成员自觉按照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摆正个人与组织的位置,不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分清个人意见与班子集体决定的界限,对班子集体作出的决定,个人不擅自改变;分清重大问题不能由个人决定同工作中敢于负责的界限,对班子已决定的问题或者属于业务、技术上的问题,应大胆负责处理;班子没有作过决定,紧急情况下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果断处理,事后及时报告。(3)处理好集体讨论重大问题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凡属重大问题,都做到了集体讨论决定,在作出决定时严格遵守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班子成员分工担负的具体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认真负责,积极工作,提倡敢抓敢管,有问题及时解决,不放任自流;有困难积极克服,不上交矛盾。(4)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班子在研究处理重大问题时,让每个成员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认识,形成符合实际的决策。(5)正确处理党政工之间的关系。做到职能上分,思想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党委积极支持局长依法行使职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四是以严格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和群众纪律保证执行力。吸取历届班子的经验教训,班子内部作了“十不准”的规定,并得到认真执行,促进了民主集中制执行力的提高。

四、把监督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保证

我局班子把监督检查执纪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保证环节,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督:一是教育班子成员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名利观、地位观、权力观,正确行使职权,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监督。二是加强班子内部监督。运用谈心、通气、提醒、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是加强下级组织的监督,定期征求基层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四是加强群众监督,深化局务公开,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述职述廉,接受群众评议,倾听群众建议和意见。五是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在完善监督制度的同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财务、人事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前移监督关口,营造大监督的环境。从而,及时纠正和有效防止了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偏差。

五、把持续改进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动力

集中制范文篇7

“两推一述”由第一次民主推荐、第二次民主推荐和个人陈述三个方面组成。第一次民主推荐是指在所在单位召开干部大会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确定拟新进班子考察对象初步人选。第二次民主推荐是指召开所在单位党委扩大会议,从考察对象初步人选中推荐考察对象。个人陈述是指通过第一次民主推荐产生的考察对象初步人选在第二次民主推荐会上进行口头述职。经过这些程序,确定拟新进班子考察对象的建议人选,经县(市、区)委常委会研究、报市委同意后确定拟新进班子考察对象人选。

“量化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比例,以百分制的形式,对干部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分为基本素质、民意情况、工作业绩三项内容。基本素质的评价分为基本条件、德、能、勤、廉五项,民意情况的评价分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三项,工作业绩的评价分为工作思路、履职情况、工作落实情况、工作成效四项。以上各项分别以一定的比例进行评价。

“数量线型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我们把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细化为13项指标,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勤政敬业、工作实绩、廉洁自律、品德作风和公众形象。在领导干部会议上,与会人员对测评对象的13项指标作出评价,填写专用机读卡。评价分优(A)、良(B)、中(C)、差(D)四个等次。分值分别为:优(90分)、良(75分)、中(60分)、差(45分)。在此基础上,运用光标读卡机和分析软件,读取机读卡上的原始数据并完成数量分析,形成分析结果,生成线型分析图及得票统计表和转化分值表。根据线型分析图,对被测评的党政领导干部进行评价、比较,分层次、分类别作出相应的结论。

为了准确识别干部,选准用好干部,防止用人失察失误,我们切实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一是扩大干部推荐人员范围,体现民主的广泛性。二是适当增加知情人的打分比例,提高民主的真实性。在县(市、区)领导干部会议和个别谈话中,对拟新进班子考察对象初步人选进行推荐时,均分为A票和B票进行填写,其中A票由参加会议的在职县级领导干部填写,比例占60%;B票由参加会议的其他人员填写,比例占40%。为了使推荐结果更加客观、公正、真实,在个别谈话推荐时,我们采取署名推荐方式,并把领导干部会议推荐得分、个别谈话推荐得分按4∶6的比例相加,计算出每人第一次民主推荐的得分,按分值进行排序,确定拟新进班子考察对象的初步人选。三是增加民意调查步骤,拓展民主的渠道。由考察组召开民意调查会议,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掌握拟新进班子考察对象的工作作风、工作成效和公众形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考察对象实行百分制量化评价、采用“数量线型分析”的办法进行民主测评、实行差额考察选任、扩大考察公示的范围、发扬党内民主等措施,为选拔任用干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扩大民主的基础上,我们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着力完善和健全党委集体决策机制,保证由党委掌握干部选拔任用的最终决定权。一是充分发挥全委会委员在推荐考察对象人选中的决策作用。为此,我们增加了由县(市、区)委委员、候补委员等参加的第二次推荐大会,对经第一次大会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确定的初步人选,在个人述职后,以票决的形式再次进行推荐,决定拟新进班子考察对象的建议人选,实现了全委会票决党政正职的做法向票决考察对象建议人选的延伸。同时,在对拟任人选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时,按工作思路、履职情况、工作落实情况、工作成效四个方面分别由干部群众、分管领导、考察组确定档次。其间,我们注重发挥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了解情况更多的优势,突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评价意见,较好地体现了党管干部原则。二是由县(市、区)委常委会确定考察对象。在拟新进班子考察对象人选经市委组织部研究并报市委主要领导同意后,由市委考察组向县(市、区)委常委会反馈关于拟新进班子考察对象人选的民主推荐情况,只反馈推荐位次,不反馈票数和得分,以利于全面考虑人选的整体素质。在此基础上,县(市、区)委常委会根据反馈情况和班子结构要求,进行充分酝酿,确定考察对象人选。三是由市委常委会确定新进班子人选。在组织部门详细介绍拟任用人选的个人情况、拟任岗位和任用理由的基础上,市委常委会进行深入讨论,每位常委会成员对同意、不同意或者缓议明确表达意见,集中大家的意见,形成干部任用决定。对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人选则实行票决制,由全委会成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决定,赞成票超过到会委员半数后才能形成任用决议。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采用以上方式方法落实民主集中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扩大推荐人员范围、增加民意调查程序等措施,使更多的干部群众参与到干部选拔任用中来,这就使市委能够在更广的范围了解干部的德才素质。在实施集中过程中,市委常委会始终把德才放在首位,努力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体现了良好的组织行为导向。这就促使有志成才的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到提高修养、提高能力上。

二是有效地防止了“拉票”现象。“两推一述”等方式方法的运用,使更多的领导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发挥作用,这就让一些想拉选票的人增加了“拉票”的担心和顾忌。同时,通过增加推荐次数和扩大群众的参与范围,加大了“拉票”者的“拉票”成本。又由于干部群众参与的范围比原来扩大了,想拉选票的人感到无从下手,增加了“拉票”的难度。此外,新提拔人选主要是通过县(市、区)领导的评价、干部群众民意的反映以及考察组根据考察情况的认定,这种“三维定位”,解决了“少数人说了算”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拉票”者的成功率。

集中制范文篇8

把民主集中制等同于党内民主、甚至认为高于党内民主的有之;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来冲淡甚至代替发展党内民主的亦有之;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把“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混为一谈、进而把党内民主简单归结为民主集中制的一部分。这种观点认为: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先民主、后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上,强调先群众民主,后领导集中;二是在党委会内部的关系上,强调先委员民主,后书记集中。这就把“民主”和“集中”的关系看成是一前一后两个阶段的关系,把民主集中制变成了“群众民主,领导集中”、“委员民主,书记集中”一前一后两个过程的机械相加,从而使领导者和书记个人成了“集中”的主体,其个人意志成为统一意志。

正因为如此,“实行民主是为了集中,集中是目的,民主只是手段”、“既是手段,就表明民主的从属地位,就表明集中高于民主;为了集中,就可以抛开甚至牺牲民主”等模糊和错误认识就出现了。这些认识割裂了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内在有机的联系,并且由于把领导者个人和书记个人看成是“集中”的主体而极易导致民主集中制扭曲变形为个人集权制。同时,这些认识又把“民主集中制的民主”等同于“党内民主”,进而把“党内民主”看作是民主集中制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民主集中制的一半是民主,而另一半是集中。这种看法相当普遍。这就带来了不适当地夸大民主集中制的作用,相应地贬低党内民主的作用的问题,导致了民主集中制功能的泛化,使得民主集中制的地位高于党内民主了。

事实上,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集中制范文篇9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教学;人民代表大会;政治生活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三层两面式”剖析法的疑惑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作为必修2•政治生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课的教学难点,多数教师习惯于在讲解时将课本列举的三层表现分解为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在人民与人大的关系上,人民民主选举、代表民主决策体现民主;人大统一行使权力体现集中。在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举其他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各司其职体现民主;权力机关集中行使国家权力体现集中。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地方充分发挥积极性体现民主,遵循中央的统一领导体现集中。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讲解方式存在误区:将民主集中制分为“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似有将二者人为割裂之嫌,有悖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真谛。

二、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民主的丰富形式

党史专家、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先生曾在《民主集中制正误》一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在对民主集中制的解释上,往往把它解释成是‘民主(制)’和‘集中(制)’两个实体构成的,然后再说它们是对立统一的或辩证统一的。这就有想当然地贴辩证法标签之嫌。”按照王贵秀先生的考证,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与“集中”是“属性”与“实体”的关系。“‘民主的’这种属性是内在地规定‘集中(制)’这一实体的性质的。具有了‘民主的’这种属性、性质或规定性,‘集中(制)’就成为‘民主的集中制’;不具有或失去了‘民主的’这种属性、性质或规定性,‘集中(制)’就不是或不再是‘民主的集中制’,而成为‘非民主的或专制的、官僚的集中(制)’”。因此,“民主集中制是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基础的集中制。”[1]不难看出,这个定义更强调集中制的民主属性,也更符合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没有民主的过程,就不可能有集中的意志。因此,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主集中制时,可把民主集中制具体化为两个过程,即在民主基础上最后达到人民意志集中的过程和在业已形成的集中意志指导下进一步推进民主的过程:1.从人民与人大的关系看,直接的民主形式是选举民主。这层关系的重点是强调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基础,也即只有经过法定民主程序选举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也正是因为经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才必须坚持民主议事的方式,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离开了民主选举这一过程,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这层关系体现的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已故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中心主任蔡定剑先生特别指出:“民主的本意就是多数人的统治,少数人要服从多数人的意志,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的表现形式,而不是集中的表现形式”。[2]2.从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看,直接的民主形式也是选举民主。这层关系的重点是强调其他国家机关的产生基础。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代表民主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这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而“一府两院”必须在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法律框架内活动,其权力不能“越雷池一步”,则体现了在法律这一人民集中意志指导下的民主。3.从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看,直接的民主形式是分权民主。这层关系的重点是强调地方国家机关的活动基础是遵循中央的统一领导,强调的是中央集权型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比如上下级人大之间的关系是工作指导关系,地方人大的民主活动必须在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指导下进行。因此这层关系主要体现了一种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过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民主集中制的教学应突出其时代意义,特别是其在今天所折射出的民主法治理念: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它是最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国家性质的证明。借民主集中制的准确剖析,引领学生走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误区,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魅力,树立高度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参考文献:

[1]王贵秀.民主集中制正误[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8(1):66-67

集中制范文篇10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领导班子的根本工作制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是领导班子团结协调的根本保证,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领导班子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才能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说,民主集中制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永恒主题。这次换届,各地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这既为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也给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提出了新的课题。各级党委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的高度,深刻认识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意义,把民主集中制建设摆上领导班子建设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深刻认识、全面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原则和要求。各级党委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新进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重要论述,学习我们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历史经验,学习有关文件和制度规定。通过学习,熟悉和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根据领导班子换届后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各级党委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根据党章和有关文件要求,抓紧制定和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规则。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不同议事形式的职责权限,明确议事决策的范围,紧紧围绕议题确定、酝酿、讨论、表决等重要环节,严格规范议事决策程序,保证新班子从一开始就能够规范运行。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决策前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在畅所欲言、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努力避免决策失误。健全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特别是要根据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新情况,认真实行和逐步完善常委分工负责。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明确每名常委的工作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权限,使他们有职有责有权。针对党委副书记减少后面临的新情况,明确专职副书记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专职副书记的作用。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对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要敢于独立负责;切实增强全局意识,自觉着眼全局、着眼领导班子全面工作考虑问题,积极参与集体领导,防止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倾向;切实增强合作意识,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主动“补台”,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工作合力,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