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设计方案十篇

时间:2023-07-11 17:50:20

商业建筑设计方案

商业建筑设计方案篇1

关键词:商业建筑,方案设计,消防疏散

中图分类号: TU3文献标识码:A

1、大型商业建筑的特性

大型商业建筑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居住建筑相对稳定而单一的诉求相比,商业建筑更需要建筑师的智慧。一个优秀的商业建筑不仅是设计创新的体验,更是价值实现的过程。

设计中的区别是基于商业建筑的自身特点:首先是其功能性,商业建筑是为商业服务,任何商业都是以商业赢利为目的的。商业建筑的空间营造亦应该为商业的这个目的服务,应该与商业的定位和商业的策划相适应。商业建筑设计其实就是在商业营建过程中为甲方做一套动态的经营体系( 企业的一套经营盈利模式) ,是一个过程,图纸是结论。

其次是综合性,现在商业建筑的发展趋势是向综合性发展,现在的商业建筑大多以商业综合体或城市综合体的形式出现。综合体内的各种功能体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由于前两个特点就形成第三个特点,人员密集性,大型商业建筑,特别是商业综合体,功能多样,交通路线错综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安全疏散设计就成了商业建筑中的重要问题。

鉴于以上的特点,商业建筑在设计中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人流和使用分析,从而设计出最适合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和使用方便舒适。因此,消防疏散和商业空间的营造是商业建筑设计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2、消防疏散问题

2.1 存在的消防疏散问题

消防疏散问题,是某项目特别是商业部分工程进度停滞的主要原因。某工程的商业部分在方案设计阶段,甲方要求按着消防性能化设计的方法进行设计,未按现行的消防规范要求设置防火措施,未按规范要求设置相应的疏散宽度。后来,因为甲方的更换,和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消防部门未能同意按着消防性能化设计的方法进行设计,从而导致在项目消防报批过程中遇到了麻烦,消防审批未能通过。具体问题如下:

1)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3条,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超过20000m2 时,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如需要局部连通时,应采取规范要求的措施进行防火分隔。东直门交通枢纽工程地下一层商业面积3.5万m2,在方案设计阶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防火措施。

2) 商业的疏散宽度。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7条,商业疏散人数= 商业营业面积×面积(折减)系数×疏散人数换算系数,再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按每百人1m计算疏散宽度。

按此原则计算,原设计中疏散宽度严重不足,其中地下商业南区现有宽度26.2 m,缺少76.6m; 地下商业北区现有宽度29.5m,缺少50.5m; 地上商业南区现有宽度7.5 m,缺少21.6m; 地上商业北区现有宽度29.5m,缺少38.6m。

3) 疏散楼梯在首层的位置距离室外安全出口或安全区域太远。

2.2 解决消防问题的措施

消防问题的解决困难较大,经与甲方以及消防部门的多轮沟通后,采取以下措施解决以上消防疏散问题:

1) 在南北商业区之间采用在平面内以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一个下沉式室外庭院分隔。下沉式庭院设在北区范围内,避开首层的公交站场,在已完成的主体结构上,拆除楼板,并加设了8部室外楼梯,增加了疏散宽度58.8 m。使下沉式室外庭院与南北向的商业主街联系; 在垂直方向通过下沉式室外庭院的8部室外楼梯将地上地下商业贯穿,同时使地上、地下、南区、北区成为一个立体的、多功能、大规模、室内和室外交融的商业空间。

2) 依据规范计算商业的疏散人数,地下商业疏散人数= 商业营业面积×0.7(面积(折减) 系数)×0.85(疏散人数换算系数) ,地上商业疏散人数= 商业营业面积×0.5( 面积(折减)系数)×0.85(疏散人数换算系数) (三层按0.77,四层以上0.6) 。再按每百人1 m 计算疏散宽度。

在南区地下商业加设9 部防烟楼梯间,在北区地下商业加设8 部防烟剪刀楼梯间和1 部防烟楼梯间。其中下沉庭院为南、北区地下分别提供43.6m和15m的疏散宽度。南区地上商业在朝向屋顶花园平台立面加设楼梯,疏散至花园平台。

3) 北区商业的占地面积较大,约133m×158 m,部分楼梯在首层距安全出口距离30 m ~ 40m,鉴于现状,消防部门建议将前室扩大,使前室门口距安全出口距离30m 内。

3、商业空间的营造

商业建筑方案设计之初,应该仔细考虑商业业态介入后的使用方便,运用以往商业建筑的工程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为商业空间的营造创造便利条件。

某项目商业部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历了甲方商业业态策划设计、商业招租阶段的可行性判断以及商业招租后对设计引起改变的修改等阶段。在与甲方及商业策划部门callion商业顾问公司的沟通中,更加印证了上述观点。在商业空间的营造创造方面应注意的设计要点如下。

3.1 合理的商业空间租售率

商业空间的空间租售( 使用) 率即实际租售面积所占商业总面积的比例,是商业策划阶段衡量商业经济收益的一项重要指标。空间租售率低于50%,是开发商不能接受的极限。在本项目中,商业策划部门一度将空间租售率设计成48%,使开发商高度紧张,后来改变了一部分空间的使用性质后才使空间租售率达到51%。在提高商业租售率的过程,参与设计的各方都很痛苦。现在总结,设计中若想提高商业空间租售率,应将主要的商业空间尽量做大,使空间方整,避免琐碎,将交通部分和辅助用房部分整合,使主要的商业空间连成一个较大的连续空间。

某项目地下商业原方案为大空间的商业形式。经与甲方多轮沟通后,地下商业南区确定了一主一辅双通道的商业形式,因此造成了部分空调机房位于主通道旁,与甲方以及设备专业沟通后,将这些空调机房全部移走,使得商业主通道两侧的主要空间利用更充分。地下商业北区的空间受条件限制,空间较为琐碎,除去交通空间和辅助空间,剩余的空间较难利用,与南区地下商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南区地下很容易就达到了租售率53%,而北区一开始的租售率是48%,经过努力后才达到了51%。

3.2 商业的业态对商业空间有较大的影响

如商业部分和餐饮部分,两者对消防和辅助用房的要求有很大的区别。餐饮部分厨房如果放在地下,则须考虑排烟和泄爆。某项目地下商业南区,在商业顾问介入后,餐饮面积比方案阶段有所增大,导致餐饮部分的通风机房面积增加,在通风井面积无法增加的前提条件下,反过来限制了餐饮部分的面积。又因为南区地下无法设置泄爆窗井,限制了南区不能设置燃气餐饮厨房。北区地下商业只能部分设置泄爆窗井,北区虽然可以设置燃气餐饮厨房,但是因为泄爆窗井却限制了厨房的面积。

3. 3 商业氛围的营造

通过与商业策划部门及甲方沟通,以及相关项目的设计经验,对于一个商业主要空间氛围营造的重要手段为中庭结合自动扶梯,通过中庭这样一个上下贯穿的空间,达到解决人流上下交通,汇聚人气,营造商业气氛的目的。某南北区的中庭设计和自动扶梯的形式在结合商业修改设计过程中,是甲方比较关心,改动比较多的,南北区都涉及了结构拆改,商业中庭的方案改动了很多轮。所以在方案设计阶段,中庭和自动扶梯对于商业空间来说必不可少,而且在设计中应该着重考虑,在人流组织、空间形态、氛围营造、视觉设计等方面重点研究。

3.4 商业空间与汽车停车库的连接

停车库对于商业空间必不可少,对于商业汇聚人气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应该联系紧密,有便利的交通设施,且应使交通设施的服务半径均匀合理。

某项目地下车库与商业空间有3组电梯直达,但相对集中,对于如此大面积的商业来说,显得略少。甲方商业顾问和交通顾问多次提出加设电梯连接地下车库与商业,因现状的原因,能够加设电梯的部位非常有限,实施的难度非常大。后来经过多次协商后,寻找到的位置也不是很理想,还花了很大的经济代价。

结语:

反思整个设计过程,从方案设计、方案深化、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再到施工配合修改,虽然说市场的变化是建筑师无法预料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修改,如果在方案设计阶段仔细分析,应用我们的设计经验采取合理的设计手法,是可以避免的。特别是涉及消防的问题,在方案设计阶段,应该严格遵守规范,这样既可以避免设计走弯路,又避免反复修改,给甲方造成不好的印象。消防的问题,在方案阶段考虑,会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如地下商业

的疏散,通过下沉庭院,商业部门介入后带来的修改,虽然每个项目都不尽相同,但在方案阶段,我们通过设计经验有些修改也可以避免。设计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从以前的工程实践中总结设计经验,这样我们会设计出更好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 国际建筑设计机构: 四大路径引领商业建筑创新[N]. 北京青年报,2010-03-05.

商业建筑设计方案篇2

【关键词】商业策划;商业动线;人性化;设计价值

引言

商业建筑有自身的特有规律、特有的要求,不同于住宅建筑功能相对稳定而单一。商业建筑是市场的产物,是社会的综合。商业建筑设计师应全面掌握商业项目所在地域的地理条件、社会人文情况、消费特点和发展趋势、经济、技术及城市规划等各方面基础资料,熟知商业的各种模式和与之配套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建筑师应从项目初始阶段积极参与商业建筑的前期策划,与商业策划团队和投资商一起制定合理合适的商业策划方案,而后综合考虑和整合投资商、策划师、营销师、结构、设备、室内、景观及其他各专业人员的意见,引导各专业人员完成建筑设计工作。

一个完整的商业建筑设计应包括两方面工作:商业策划和建筑设计。

1 商业策划

商业建筑一般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经营成功的回报也大,不同商业形态决定不同商业建筑的形态。商业策划主要研究和确定建设项目的商业形态,即通过研究项目的规模、性质、空间内容、使用功能要求、环境、趋势等影响建筑设计和使用的各种因素,准确找到项目所面向的市场,为建筑师提供建筑设计依据。投资商和策划师达成共同的策划方案,建筑师根据策划方案有效组织商业建筑各种功能、物业、设施,不同的商业策划方案产生不同的商业建筑设计作品,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异较大,甚至事关商业项目的生死。因此,成功的商业建筑设计首先要拥有优秀的项目商业策划。

1.1 市场调查

商业策划方案必须依据市场调查得出定位结论。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系统地对项目所在区域文化特点、经济条件、城市发展规划、消费趋势、商业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进行充分的搜集、记录、整理,为市场预测和定位提供客观正确的资料。详尽的市场调查报告是策划方案的基础,是商业建筑设计的基石。

1.2 可行性研究

不管商业建筑是出租,出售或租售兼营组合,最重要的是确定业态。

可行性研究是策划工作进入分析阶段,依据市场调查成果,结合对项目具体情况,对项目的运营方式、运营周期、阶段计划进行分析研究。策划人员通过研究地段、街区、商圈、商业功能演变、不同类型物业与地段的经济效果,甚至要研究物业建成后物业与街区发展的互动关系,帮助投资商进行业态的选择、组合、分布,确定商业建筑中区域和楼层功能、铺位划分原则,提出建筑形态要求、项目环境及配套设施的需求等提高商业运营质量和水平的建议。设计师根据策划建议对项目进行前期规划设计,推导出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建筑技术指标,分配比例对项目投资进行估算,策划团队也作出相应的收益预估。

对提案目标及内容的详尽阐释,并通过合理客观的分析和正确计算方法得到的项目收益(利润、无形资产或其他),如果达到投资商的预期值,可行性方案才能获得认可。

1.3 执行方案

商业策划中,执行方案是最具个性化的,即便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所采用的执行路径也是不同的。其计划性和实务性的特点,要求执行方案需把总体目标分解成可逐一实施的具体工作,并且使每一个执行者工作的步骤和执行的方法不偏离总体目标这个主轴。

商业策划执行方案是量化可行性研究的成果,决定项目的客户定位、建筑定位、形象定位和价格定位,并对项目前期、项目实施、项目销售招商的策略、步骤和时间节点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合理安排,使每个项目参与人员能向同一个方向努力。

2 建筑设计

2.1 商业空间

商业建筑一般由营业空间、配套空间和共享空间构成。建筑师应根据前期的规划定位、招商、经营管理的策划方案,从建筑的基本功能和实际应用出发,明确功能、空间、商业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业态的需要,合理、清晰地安排整个空间功能需求,主动地引导客流,制造商机。建筑师应创造丰富、灵活多变共享空间,功能分区合理、楼层分布适宜、铺面分割准确的营业空间,高效节约的配套空间,以及其他组合空间来包容不同层面的商业需求。

因此,建筑师随着商业地产项目招商销售进程推进,需要不断改进完善项目设计,利用各种空间组合形成的商业流线,构筑商业地产价值链,打造更加符合商业需求的最佳设计作品。

2.2 动线组织

外部接口是引导人流到达商业的方式方法,包括公共交通、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通过巧妙的规划布局,注重建筑出入口与城市广场、轨道交通、公交场站紧密结合,运用立体交通手段(天桥、地下通道、自动步梯等)加强对步行人流的引导;注重合理规划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停车区域和停车数量,规范车流流线,避免流线交叉。

内部流线包括正常的客流动线、后勤流线和消防疏散。主客流动线以中庭为核心的共享空间结合内街两侧商铺形成的带型空间构成,可利用环境诱导、功能组合、秩序塑造等动线设计方法,达到连接业态单元、衔接交通、激发公共活力、吸纳客流,以保证商业复合功能和谐共生。后勤流线应与客流动线分离,实现员工流线、货流动线、客流动线等人车出入口互不干扰,各种流线互不交叉或能实现分时控制。理性分析设置消防疏散流线,合理划分防火分区,精确计算疏散宽度和距离,尽量利用公共交通空间抵达疏散楼梯,避免商业面积的浪费。

通过整合内外部流线,提高不同商业的聚合效应,达到商业空间组织导向清晰、经济高效、系统整体的目的。

2.3 配套设施

除了传统商业建筑所必备的中央空调系统、自动扶梯系统等硬件配套设施,人性化设施也日益重要起来。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和进化,商业建筑越来越偏向时间消费型模式,人们愈发注重购物环境和体验。拥有便利的无障碍服务设施、温馨的母婴服务设施和随处可及的休憩场所,注重细节、体现人性化的商业建筑才能使商业氛围更加友好和吸引人。

2.4 建筑风格

商业建筑在不同城市拥有不同的风格,建筑师在使用自己建筑风格和手法的时候,需要深入了解城市商业文化特征,提炼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设计使商业建筑要有文化特色、地方特色,更要突出业态特色、空间特色、人文特色在商业建筑中使用,不仅有着可以感知的物质外壳,也表现出强烈商业建筑风采。

3 结 语

商业建筑设计方案篇3

【关键词】商业建筑;中央空调;节能;冷热源;优化

1.引言

商业建筑是现代建筑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建筑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大型商业建筑为业主、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购物环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商业建筑中几乎都要配有空调系统、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以及智能化系统等。所有子系统的设计都需要配合建筑设计,进行合理布局,准确计算,以提高子系统的应用效率、建筑系统的整体利用率。商业建筑中的中央空调系统是建筑能源消耗中的大户,做好空调设计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对商业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特点入手,结合案例提出优化方案,以提高中央空调的设计质量,降低商业建筑空调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中央空调系统概念

商业建筑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为了给其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其中央空调系统多采用室内与室外隔绝的方式设计。商业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主要有冷、热源,空气调节与分配系统、控制系统等几大部分。冷、热源主要是对系统加热与排热,从而有效控制周围环境的温度。空气调节与分配系统则是从热量上、化学成分上对空气进行调节,把较高质量的空气在商业建筑内部形成分配与循环,从而提高中央空调的利用率。[1]空气调节主要是把室内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指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对人体造成危害。控制系统目前多采用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对空调的运行、环境进行实时自动监控与自我调节,确保中央空调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舒适与节能。

3.商业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特点

现代商业建筑风格不断现代化,采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术与材料。玻璃幕墙是一种典型的外墙体系组成方式。这样的建筑热容量较小,对于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对于建筑的不同朝向、高度处受到的影响有所不同,对于空调的负荷也有较大的差异;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决定着空调设备会对建筑的立面形成一定的影响。[2]中央空调的冷却塔、新风口、排风口等都需要在商业建筑外、顶布置,甚至直接从商业建筑的外墙处进行开口,对于建筑本身的立面造成一定影响;一般购物商场等商业建筑高度不会太高,而写字楼、SOHO、办公楼等多较高。在高层建筑外侧,风对空调系统的影响也较大,室外风速会在高层外随着楼层的不断提高而增大,高层建筑外侧的渗透风压与放热系统也不断增大,给中央空调造成了较大的负荷;由于商业建筑的功能较多,制冷机组、空调机组需要根据建筑设计的不同安排在不同的位置,一般有地下层、设备层、建筑楼顶等位置,不同的位置在空调效果、维修养护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由于高层商业建筑的空调负荷较大,所以需要尺寸更大的管道才能满足需求,这就需要占用较多的建筑空间。商业建筑设计者需要在对层高进行确定时,根据不同的空调系统特点来进行空调布局设计,充分利用建筑有有效空间,满足预期设计需求。换新风功能是目前中央空调系统中一般都有的功能,在高层商业建筑的外墙上设置风口时,需要注意新风口需要在上风向位置,避免取得被污染了的空气,如果附近有有害气体排放口,则需要远离。而排风口则需要设置在下风向方向,与新风口保持一定的距离、高差,避免空气倒灌。[3]

4.现代商业建筑中央空调系统优化趋势

随着现代商业建筑的功能不断强大,其系统设计功能也不断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我国早期就已经提出智能化建筑的概念,它是指对建筑内的设备、办公系统、通信系统以建筑本身为平台实现系统集成、管理与服务的最优化组合,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近年来现代商业建筑更加注重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以及公共安全系统等设计与功能的实现。从概念趋势来看,信息化将会成为未来商业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进行优化的方向与趋势。[4]

传统的建筑已经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一起并称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户。随着居民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耗能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加。在建筑能耗中建筑采暖与空调占到其总和的一半以上,最高达到近70%。为切实降低空调能耗,促进我国现代建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保持空调区域舒适度的前提下进行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化,以降低空调能耗,提高利用率。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一些从事建筑能耗评估、建筑能耗监测、建筑节能技术服务的企业数量会不断出现、增多,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现代空调系统优化主要是对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生产、输送与需求三个环节进行评估、提效。在进行系统优化前要对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进行评估,对消耗能源数量进行监测,实现更多应用场合的数据采集与传输要求,通过数据中心对硬件网关与软件网关进行配置与管理,如远程配置、权限管理、网关状态、数据流量与在线率等,对数据采集类型、方式、频率进行配置。冷机群控是充分利用自动控制技术来对冷热站系统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阀门等多种设备进行自动化监控,根据客户需求加载或卸载相关的辅助设备,使其应用效率不断维持在较高状态,实现节能管理。另外对冷热站、空调末端等设备进行持续增效也是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优化的必要步骤之一。[5]从设备、管理、监控多角度入手,使中央空调系统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更加高效、环保、优化。

5.商业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案例

5.1工程概况

某商业建筑工程,地上五层,高度24米,地下二层,地下第2层为车库以及制冷机房、热交换站、配电室等设备房。建筑地上为高档商业商铺,如餐饮、银行、购物商场等,第五层为办公区,整个建筑的占地面积为16000平米,总建筑面积为76000平米,副楼两层。

5.2中央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5.2.1冷热源的选择

商业建筑冬季采用市政换热站供暖为最合理、经济的方式,空调冷源一般有电制冷离心机组、螺杆制冷机组;冰、水蓄冷制冷机组系统;高温冷冻水机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等方式。[6]

5.2.2系统优化设计分析

在目前的热湿联合处理中存在着以下问题:热湿联合处理的能源存在着严重浪费的问题;不能够对热湿比变化进行适应;室内的空气品质不佳;室内末端装置有吹风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使用者对空调的舒适性要求中对于湿度并不敏感,即使湿度较大,也不会产生严重的闷热感,所以需要进行实际综合分析系统的适用性。所以对于空调季的平均室外空气含湿量、人员新风量大小、湿负荷所占空调总负荷的比重以及溶液调湿空调机组的选择因素都应该具体分析。但同时对于系统中的自控水平如何才能确保末端维持在干工况运行;低负荷时,系统是否也能够节能等问题,需要在空调系统应用中进行全面考虑。[7]

5.2.3节能设计分析

中央空调制冷实际是一个热量逆向传递过程,它涉及到空调的末端装置、冷水机蒸发器、冷凝器、冷却塔等装置,涉及到的循环主要有室内空气循环、冷冻水循环、冷水机组制冷剂循环、冷却水循环与室外空气循环等,另外根据实际的运行工况复杂情况,涉及到的制约因素也较多。在上述商业建筑中,如果把主楼、副楼并入同一空调系统,在物业管理、系统控制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二者在营业时间与负荷峰值时间基本无异,但还是需要在主副楼各设一个冷源,制冷机组使用离心式与螺杆式冷水机组。

5.2.4冷却水系统设计分析

目前行业内对于中央空调冷却水泵的变频问题研究较少。低负荷率是冷却水泵是否变频的主要因素,当主机低负荷率、冷却水泵功率占主机功率比例较大时,冷却水泵变频才有意义。[8]一般大型商业建筑需要多台主机组成的主机群控系统,单台主机低负荷率很小,利用机组群控系统对主机启动台数进行控制,已经能够对冷却水泵的能耗进行控制,再采用变频控制方式对于节能没有太大意义。

5.2.5风系统的设计分析

大型商业建筑基本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空调风箱全年运行,机电消耗比重最大,浪费问题最为严重,也存在着很大的节能潜力。对于风系统的设计分析优化是未来商业建筑中央空调系统优化方案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空调系统多采用定风量系统,风机没有根据商业建筑中的负荷变化而进行调节。而商业建筑中会在不同的时间、场合,负荷出现一定的变化。采用风机变频控制调节策略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节能管理模式,把定风量系统优化为变风量系统。利用风机变频PID控制调节时,在确保送风温度与室内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室内负荷为最大负荷的一半,风机的风量可以降低到额定风量的一半,风机耗能降低到额定功率的1/8,节能明显。大型商业建筑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发,新排风系统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过渡季与冬季在室外引入新风作为免费冷源,满足过流季新风用量,使风量平衡,实现全新风,减少空调的开启时间。[9]

5.2.6自控系统优化分析

在自控系统优化方案中,要明确暖通空调系统的控制逻辑关系,明确感测元件、执行机构的位置与精度要求。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多变量复杂系统,自控设计要有效控制这种复杂性,其矛盾主要集中于末端设备的主动性调节,而并非在机房之内考虑就能解决系统的全局控制问题。

6.总结

大型商业建筑是未来城市建筑发展方向,其中央空调系统能源消耗数量巨大。在现代社会可待续发展、能源节约的政策背景下,需要不断进行系统优化,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与应用性。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央空调系统概念,阐述了商业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特点,分析了现代商业建筑中央空调系统优化趋势,最后引入商业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案例,根据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优化方案,主要包括冷热源的选择、系统优化设计、节能设计、冷却水系统设计以及风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优化,进而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充分结合现代商业建筑本身的层高、高度、材料、管理等问题进行不断优化,也可以提高中央空调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代焱,苏虎山,荣庆兴.商业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节能途径探讨[J].机电信息,2010,10:44-47.

[2]胡曙敏.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3]彭小磊.中央空调系统优化及水系统节能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

[4]郭红军.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设计综合能效比计算方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

[5]陈珊珊.中央空调自控系统设计[D].安徽理工大学,2013.

[6]温晓航.智能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分析[J].山西建筑,2005,11:133-134.

[7]李明海.中央空调水系统的优化控制与节能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商业建筑设计方案篇4

关键词:人本体验;综合;丰富;多样;趣味

Abstract:Currentcommercialactivitieshavenotonlyconfinedtomereshopping,butwillbeshopping,leisure,diningandentertainment,avarietyofactsintoone,paymoreattentiontopeople''''sleisureexperience.Intheideaofthisprogramme,theexperienceofthepeopleonthebasisofdynamicopenspace,sothatcustomersshoppingatthesametime,toexperiencemorecomfortableandpleasant,stylishfeel.

Keywords:humanexperience;integration;abundance;multiplicity;interesting

商业是城市中最活跃的经济元素,亦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商业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并且现在的商业活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商业活动,而是与购物、休闲、餐饮、娱乐融为一体。与之相适应,商业建筑也表现出专门化、多样性、高效便捷、综合集聚的特点,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消费成为一种文化,商业建筑变为城市活力的重要源泉,它是人们认知、评价一座城市的重要参照标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水平。

1工程概况

该项目是对旧城的改造以及小范围的重新规划。地块位于阜新市火车站北侧,西南与东南为阜新火车站

前两条宽阔的主干道以及站前广场,西北、东北两侧为住宅小区,地块内西南侧为两座宾馆建筑。本项目用地近似为一长150m,宽105m的矩形,参与平衡用地面积为18171m2,可建筑用地面积为12531m2。商场、餐饮及休闲娱乐会所布置在群房部分,办公商务布置在高层塔楼部分(图1)。

2设计构思

在设计中把与商业相关的各种功能,集中于群房的大空间中,包括综合性商业、餐饮类、文化娱乐类,

使该商业中心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均能保持较高的使用效率,形成购物、休闲、餐饮、娱乐融为一体的人性化商业建筑空间(图2)。

2.1人本体验式商业环境

目前的商业开发模式很少做到人性化,很多商业中心虽然面积大、业态种类丰富,但是让人逛着觉得很累。在本方案中,初步探索了如何在一个商业建筑设计中寻找它的创新点,寻找商业建筑空间与人的体验最切合的方式,使建筑对人呈现出关怀的姿态。

2.2功能整合与空间营造

要设计出人性化的商业建筑,首先要根据使用者的心理和使用习惯,进行合理的业态规划和商业空间布局,适应不断更新的使用要求。

现今商业营销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销售、仓储及管理功能,餐饮、娱乐乃至展示、表演等看似与商业无关的内容,越来越成为现代商业的重要部分。所以在本方案中更多地考虑了室内外空间的构建,以及商业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的整合,在空间结合以及建筑与环境景观的结合等方面达到丰富性、多样性、趣味性的综合协调,促进人与建筑及空间环境的互动。

对于使用功能的整合没有采用同一平面内机械的拼接,而是在立体空间中使其互动融合,营造具有包容性与流动性的空间氛围。此外,项目中体验性及休闲性空间的设计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采用了一些艺术及技术手段,营造空间效果,烘托商业气氛。

2.3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和生态

本设计中考虑了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达到建筑设计价值、商业价值、城市价值及环境价值的多方共赢。设计中使用玻璃天顶,强调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节能和生态的元素。

3建筑设计

3.1建筑与地形

由于基地的面积限制,不能形成有规模的商业街,于是本方案选择了较完整的体量,充分利用现有场地产生尽可能多的使用面积,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2建筑体量与立面设计

在进行体量设计时,考虑到火车站的位置对各个使用功能有不同的影响,所以对建筑各功能部分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方法。对于商场部分,火车站是人流量最大的部分,于是主入口设置在正对火车站的南面,这个方向通过体量切割,形成了入口处巨大的尖角空间,这种视觉冲击使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将建筑体量朝向西南面和东面以减弱火车站的嘈杂喧闹对于高层办公部分的不利影响,这样产生的三角形高层体量,使建筑显得更加挺拔,并且与商场部分的体量也有了一定的呼应。在处理高层体量时使其与群房交界处进行小体块的切割、穿插,产生一种玻璃与实体互相咬合的嵌入感,避免了完整建筑体量的呆板,并且使建筑沿街面产生一系列有韵律的凹凸与虚实变化,以打破平整立面的沉闷感。

立面设计上采用简洁、完整的立面效果,预留了大量的广告位置。广告、灯光、环境装饰的综合作用以营造更浓郁的商业气氛(图3)。

3.3内部空间的营造

为保证商业空间使用上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商业中心采用8.1m×8.1m的柱网,并把垂直交通放置于公共开放空间内,将商业人流高效地组织到交通中。商场中贯通四层的室内中庭不仅成为整个建筑的交通枢纽,也是创造别致商业气氛的重要场所。其中结合了游乐活动、文娱设施、文化展示、休息交流等多种功能。在中庭四周布置了开放的购物空间、形形的精品商铺、开敞的餐饮空间以及娱乐休闲中心,并对各部分进行有机整合。在中庭上空设置了几条空中连廊,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更增添了中庭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由于基地周边建筑底层大多为商铺,所以本方案中的一层也布置沿街店铺,既保持了原有商业立面的连续性,又能更好地吸引顾客(图4~图6)。

高层办公部分采用尺度稍小的7.2m×7.2m的柱网。办公空间利用了建筑形体的变化设置了较私密的空间和自由灵活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办公性质的需求(图7)。

4交通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是联系顾客与商业设施的媒介。现代商业要求方便的交通和大量的停车位,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在商业中心的四周均设计了机动车交通的环路和停车位,并在地下一层设置了大型停车场(图8)。

方案中各个沿街面均设置出入口,并在每个入口前都采用了环境设计元素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5环境设计

商业建筑的外部环境一般不参与直接经营,也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其对吸引人流与聚集人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商场主入口处的广场上设置小型喷泉,让人和水可以亲近,并形成中心广场主景。对商业建筑环境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广告系统,所以在方案中设计了醒目与适宜的广告位置,并装饰了与其相辅相成的灯光系统。此外,室外的休息空间、绿化景观及铺地系统,更加完善了商业空间的氛围和整体性(图9)。

商业建筑设计方案篇5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安全疏散

中图分类号: TU28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商业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在社会经济水平与科学进步的前提下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传统的商业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商品、娱乐、休闲、餐饮等的多种需求,因此现代的商业建筑发展为能为消费者提供多种体验的服务性建筑,备受喜爱。因此商业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它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业要不断地完善,才能保证发生火灾是能最快的将顾客疏散转移,确保安全。

二、地下商场建筑火灾的危险性

1、发生火灾概率较大

地下商场内部建筑结构一般较为复杂,用电设备繁多,存在着多种隐形火源和大量可燃物,人流量较大,如管理不善,很容易发生火灾。特别是一些建筑面积较大、有多层结构的地下商场,情况就更为复杂,存在大量的火险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2、烟气大温度高

地下商场空间封闭,排气通风条件较地上建筑较差,且易燃商品多,一旦发生火灾,商场内烟气很难及时向外排出,使得地下商场内烟气浓重,C0,SO:等有毒气体含量剧增,氧气含盆降低,商场内温度急剧升高,人员生存可能性降低。

3、疏散困难

地下商场通道多而窄且安全出口较少。疏散距离长而且容易出现拥堵情况。根据调查显示,当地下商场危险发生时,很容易找到出口的人仅占17%,而能在3min以内逃出去的人仅占13%,市民对地下商场逃生知识认知较低,给疏散工作加大了难度。

4、扑救困难

地下商场发生火灾时,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扑救的难度很大。火灾现场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蔓延的速度快、途径多,商场内的浓烟流向与消防人员扑救方向完全相反,消防人员难以到达着火点实施扑救且人员扑救的危险性很大,这些原因都给扑救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5、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大

地下商场是人员和商品都十分集中的地方,有很大的人流量,加之疏散和扑救十分困难,发生大型火灾后的生存环境严竣,一旦发生火灾便会严重危及到很多人的生命安全,而且地下商场内堆满了各种易燃的小商品,发生火灾后的财产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

三、地下商业建筑中的安全疏散与防火设计存在的问题

为向顾客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多样的服务,现代商业建筑无论是在规模性方面还是在复杂性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同样为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带来的更大的困难。总结来看,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相关内容设计与部署存在如下几方面特征。

1、建筑规模大、功能复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内容更多更复杂。为容纳更多的功能和服务,现代商业建筑必须提供更大的建筑规模,这些建筑规模的增大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疏散与防火设计难度。

2、建筑空间设计与交通组织复杂。为向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体验,现代商业建筑中大量采用了中庭空间设计、共享空间设计、复杂交通组织设计等方案,这些设计方案虽然提升了顾客的消费体验,增强了人们购物消费的趣味性,但是却极大的提升了安全消防设计难度,使得疏散出口、防火设施等与现行规范出现冲突。

3、火灾负荷较大。现代商业建筑中使用了大量的装饰材料,这些材料大多属于易燃物品,这就大幅度提升了火灾负荷,对商业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的要求。对于某些隔断的、独立的商铺,其所使用的隔断材料和家私装饰同样具有易燃易爆的属性。

四、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虽然商业建筑中的空间分割与规划是复杂多样的,但是整体来看其空间仍旧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防火及安全疏散通道时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特点,把握设计重点,使得安防设计与规范要求向匹配。

一方面,在相对独立的、有限的空间内,人们易于识别和发现的是门窗和走道等位置,但是对内部空间的方位辨识度不高,故在设计时需要抓住和掌握辨识度相对较高特征信息进行安防设计。

另一方面,商业建筑中更多的体现为以满足商家的使用需求为主的区域分割方案,但是这种分割方案通常会与建筑防火疏散相关规范产生矛盾。为同时满足商业运作需求和防火疏散相关设计规范,需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设计,如采用防火卷帘等。

五、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

1、防火分区设计

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空间单元)。当地下商场建筑某部位发生火灾后,火势会因热气对流等作用,慢慢蔓延扩大,最后引起整个商场的火灾。此时,在地下商场建筑内划分防火分区,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火灾的蔓延,有效地将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火灾损失,同时也为人员的安全疏散、消防扑救提供有利条件。

在防火分区的划分中,要注意采用防火墙进行分割。防火墙上的门窗,宜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并能够自行关闭。对于防火分区的面积不得大于500。如果有自动灭火系统,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则可以增加一倍。

2、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

商业建筑具有跨度大、体量大、面积广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同时借鉴现有的避难走道设计方法可以对安全疏散通道进行设计:在建筑的首层做好完备的安全疏散通道设计方案,确保建筑各个位置的安全疏散楼梯都能够在首层完成与室外的直接连通。

商业建筑中的安全疏散通道与安全疏散楼梯中还应该适当的设置可控制火灾蔓延和扩大的自动关闭式或常闭式防火门。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的设计与考虑。(1)疏散出口数量、方向以及连接位置的设计应符合安防规范,数量不应少于2个,并向多个方向辐射;(2)各防火分区与通道人口之间的前室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前室中应该按照要求设计正压送风方案;(3)疏散通道内不应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疏散通道的宽度和人流容量应该与建筑人流量相匹配;(4)建筑各区域还要做好排烟、灭火装置的部署。

3、疏散楼梯的设计

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楼梯的疏散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楼梯的设置是设计的重点内容,也是设计的主要难点。地下商业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问,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问的要求设置。考虑到经济性,一般尽可能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设封闭楼梯问,既节省了防烟楼梯前室的面积,又避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节约造价。

4、建筑排烟相关方案设计

统计数据表明,火灾发生后所产生的烟气和热量相对火灾本身而言危害性更大,其排除速度和排除量对安全疏散和消防灭火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而,在商业建筑中必须进行有效的排烟设计,将火灾发生后的烟气层控制在一定高度,避免人群疏散过程中吸人大量的烟气。可以在商业建筑中设计使用机械性排烟设置来减缓烟气的沉降速度,提升烟气外排的速度,避免烟气沉降所造成的疏散困难。在现代大型商业建筑中还可以综合应用通风系统、空气调节系统以及机械排烟系统来进一步提升火灾后的排烟效果。

六、结语

鉴于地下商场火灾的众多危险性,建筑的防火设计成为地下商场的建设时必不可少的步骤。而且设计时要将相关规范与商场防火设计相结合。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多种设计的功能,并将其合理的运用。这样,才能保证防火设计达到真正的防火效果。此外,为了提高防火效果,还要注意人员安全意识的宣传、做好对相关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潘阜成:《浅谈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科技资讯》,2010年03期

商业建筑设计方案篇6

关键词:建筑规划; 商业建筑; 建筑设计

Abstract: commercial building has now become except residential building beyond, most of the attention, to the city vigor and landscape have the biggest impact on building types, commercial building planning design will face is more widel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uilding business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reasonable and appropriat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so as to create a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lanning; Commercial buildings;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综合性是现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趋势,建筑师在设计商业建筑的方式和功能都在发生着改变,不同的策划定位、商业特色和地方人文都影响着商业建筑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我们的项目产品,打造更加符合商业需求的最佳策划方案和设计作品,最终让投资者和消费者感到持续的价值,让商户感受到持续经营的优越组合空间,让客户感受到购物消费的愉悦,感受到生活和世界的美丽。

一、商业建筑策划

商业建筑一般投资规模大,风险大,周期长,经营成功的回报也大,不同商业形态决定不同商业建筑的形式,而商业形态又取决与市场的定位,而定位的准确性,建筑师才能对商业建筑各种功能、物业、设施要求有充分了解和有效组织,而且不同的商业建筑策划思路产生不同的商业建筑设计作品,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异较大。好的建筑策划已经决定建筑设计的成功或失败。

(1)市场调查商业建筑设计必须依据市场调查得出定位结论。对外通过对消费特点和趋势,经济条件,交通状况,周边商业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发展规划,商业现状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对内通过对项目本身的业态选择、业态组合、产业链分布和面积占比例,业种选择、分布和面积占比,对商铺划分、建筑形态、区域和楼层功能、人流导向系统、项目环境及配套设施等进行预先设定。为建筑师设计提供充分的设计依据。

(2)模式需求不管商业建筑是出租、出售或租售兼营组合,最重要的是确定主力业态,对于商业建筑来说,不同业态决定模式的不同,其业态规模、功能流程、设计等都是由它自己来确定,不同业态有自己不同的功能要求,这些使用要求与设计是由商家决定而非发展商自行主张。缺乏定向设计的依据,所做设计看似通用性强,实则无的放矢。一旦功能与店家冲突,设计必然从头。言目的规划设计只能增加前期不必要成本和后期的招商难度。因此建筑师应根据不同业态设计不同的建筑空问模式来分析和建议。

(3)在进行商业建筑策划的过程中,商业地产专家与建筑师是把握全局的关键人物。商业地产策划师要具备多学科人才协同组织能力,根据项目所处区域历史文化特点,特别是根据当地消费者偏好,设计项目开发的总体理念,确定文化定位与市场定位。当前,商业地产项目一般由发展商组织总体策划,在投资立项中需要与商业经营专家、商业业态店经理人员、商铺营销策划师、建筑规划师、景观规划师、建筑师等进行沟通。在实施建筑策划时,还需城市规划师、计算机人才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完整的建筑策划方案。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包办代替,建筑设计就是包容和消化这些意见、方案和专业价值的物化劳动,才能形成完整的建筑策划和设计方案。

(4)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商业建筑是公共场所,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建筑一般在5-6 年就要重新做一次装修,简洁和耐久的品质,尽可能地少需要维修与保养,而同时,根据不同的项目环境和商业内容进行了灵活的适应,最终让投资者和消费者感到持续的价值。功能齐全、业态丰富、空间多姿、特色鲜明,设计必须富有时代感,同时又需超越时代趋势,在各种文化和不同年代间引起共鸣。

二、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建筑设计的目的是让建筑项目产生良好的、持久的经济效益,建筑师在商业建筑设计里面是要实现项目达成一套动态的投资回报模式,是完成一件被消费者最终接受和持续使用的建筑产品。前期的规划定位,招商,经营管理,每种情况都是非常复杂,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建筑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建筑师进行商业建筑设计就是包容和消化这些意见、方案和专业价值的物化劳动,才能形成完整的建筑设计作品。

(1)业态组合设计

商业综合体的构成是由商业本身产业的价值链决定的,什么样的业态组合更有利于经营。首先建筑师应根据前期的规划定位,招商,经营管理的策划方案,从建筑的基本功能和实际应用出发,明确功能、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设计不仅要求符合时代新气息,还要求合理、清晰地安排整个空间功能需求,主动地引导客流、制造客流,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空间和位置,合理的分布面积,楼层的分区铺面分割及配套设施设计能避免各类商品混陈,人流混杂的情况,建筑师应创造丰富,灵活多变,符合业态组合的合适空间来包容不同层面技术的需求。要做成一个综合体,一定要做产业链,产业链出来之后,价值链就出来了,就能产生各种效益

(2)模式设计

商业建筑的策划、设计在不同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下,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只出租不销售,重点考虑经营与商铺增值就可以了,如果考虑兼营时,还要考虑商铺购买者的偏好与要求。商业建筑因招商要求不同而功能布局不同,同种业态也因品牌不同而布局不同。受此限定的商业建筑,或开发周期不同,或经营效果不同。那些不符合商业规律的商业建筑设计,虽然空间造型丰富,却已隐含了不良经营的隐患。因此,满足商家需求,消化各种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筑师在设计中采用灵活的空间组合,提供不同的模式设计作品,要对多种业态使用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做充分的考虑。商业建筑本身的功能组合十分复杂,对于商业、居住、办公相互混合的综合体项目,处理的难度会更大。商业及公寓部分经常布置于建筑低端,办公和酒店放在高端。这种设计的好处可以便于楼体管线的布置;低端平层中让出的核心筒位置有利于卫生间的设置;高端部分的景观优势更有利于项目高价值的产品。但在具体项目中,还应充分考虑建筑本身的竖向交通效率对商业产生的影响。在建筑平面布局的设计中,空间的使用效率也要同建筑形式、结构做法相结合。例如很多高层项目在设计时采用了转角的做法,按照经济性的测算,这种做法可以增加大约 30% 的经济回报,但在具体的项目中要注意不要对街角形成破坏。

(3)引导系统设计

人流、物流决定功能布局合理的引导系统是商业建筑设计成功的关键。先确定人线,物流,出入口,通道形式,再作商业功能的布局,今天消费群体有着广泛的兴趣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提供丰富多姿的建筑空间,集购物、娱乐、休闲等需要为一体的综合商场是他们的需求。尽可能丰富功能来满足这类顾客的要求时,同时还要满足购房者(铺面投资者、商业投资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便捷的物流通道。并在建筑细节上表达更多趣味。进而创造新的商业环境。让消费群体感受到购物消费的愉悦,感受到生活和世界的美丽同时,为商场经营者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绿色建筑和特色

绿色建筑一方面可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其带来的的可持续收益将远远大于前期的投入从而达到整体的价值实现,绿色建筑赋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更换改造的可能性,所以建筑师在设计商业建筑时没有必要做得最好,要做得合适,并不是要做的多豪华多气派才能体现是商业建筑,要强在恰到好处。商业建筑往往是城市商业文化的中心,不同城市有不同的风格,因此,建筑师在使用自己建筑风格和手法的时候,需要深入了解城市商业文化特征,提炼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设计使商业建筑要有文化特色,地方特色,更要突出业态特色,空间特色,人文特色在商业建筑中使用,不仅有着可以感知的物质外壳,也表现出强烈商业建筑风采。

商业建筑设计方案篇7

关键词: 表皮比例尺度材料商业标识节点照明

中图分类号:J914 文献标识码: A

商业建筑的外观形象往往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建筑形象除了体型特征外,其外表皮的比例尺度、各部件连接的构造方式及材料的选配等均可作为独立的商业细部要素创造丰富的建筑形象。对一个商业建筑作品而言,比例是否恰当、尺度感是否合适、标识广告系统是否有序而明显,材料的选择及不同材料之间的关系等这些细部设计,都会直接影响建筑的视觉效果。目前,国内多数商业建筑在外部造型的设计上充斥着特意追求新奇夸张的不良心态而忽略了建筑细部的设计,从而造成建筑建成后效果走样等现象。这些现象已引起设计师对建筑“细部设计”的呼吁。那么,如何在商业建筑立面创作中体现细节设计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在扬州三盛国际广场项目中,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细部设计探究。

三盛国际广场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总用地面积39813平方米,容积率4.0,力图打造包括商业、五星级酒店、SOHO、住宅等于一身的商业综合体。在对商业广场外立面的设计中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建筑细部进行推敲。

一、表皮与尺度

现代商业建筑的表皮衍生于生物学的“表皮”概念,如今它已经被借鉴到建筑学领域。所谓建筑表皮就是指建筑和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方式。在对商业综合体外表皮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表皮构件的形式和比例尺度是特别重要的一环,设计过程中如果一味的只考虑造型的夸张而忽略了人的尺度感,建成后的作品在使用过程中一定会显得比例失调。设计中,我们在表皮形式选定后,又对构件的尺寸和比例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最终选定了最佳的表皮方案。

我们对尺寸和比例分三步进行研究(过程如上图):1、先对表皮构件本身的尺寸进行比例的推敲,形成几种可行方案;2、对每种表皮形式进行剖面推敲,加入人的尺度,研究剖面尺度关系;3、在三维模型中对每种方案的人视角度进行比较。通过上述三步的综合评定才能选择出最合适的表皮尺度方案。

二、材料选择与材质搭配

商业建筑,尤其以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例,是城市中的重要公共建筑,它对城市的开发建设,对城市面貌和环境的塑造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外立面的选材要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整个项目的地理位置、周边建筑及环境。在选材过程中尽量选择有当地特色的材料和与周围环境相和谐的颜色。

本项目中,由于表皮形式为梯形的空间几何体,所以材质选择上我们倾向于当下流行的金属铝板。它可塑性强,重量轻,非常适合作为大片幕墙塑造商业建筑的表皮。颜色选择时,由于整个城市建筑风格上偏白灰色,在保持和谐城市风貌又不失商业建筑吸引眼球的特质前提下,我们选择了偏灰的香槟色。灰色调恰好符合城市整体基调,而略带金属质感的黄色又能体现出商业建筑的靓丽和不同于周边建筑的一面。

材料的选择并不只是对主要材质的判断,而是一个搭配和选择的过程。建筑的每个部位都离不开材料的选择,窗框、玻璃、入口、材料之间交接处等都需要选择和搭配才能使得建筑在整体上达到和谐美观。这就要求建筑师在一定基础上掌握对色彩、色调和对比度等的美学常识。除了颜色外,材料还具有材质这项重要的特性,它有表面不同的肌理和质感,所以材料质感也和色彩一样需要在设计中进行细致考虑。

三、标志物与广告

商业建筑中外墙标志物对吸引顾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商业设施的广告宣传。在设计时,既要注意标志物的式样规格、材料、色彩、安装位置等,还要注意与整个外立面的协调问题。商业建筑的标志物与广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广告位,它具有吸引顾客的作用,同时它又是墙面的重点符号;2、墙面装饰物,如电子、液晶动画广告屏幕。此类液晶动态广告一般设置在人流车流密集的交叉口,具有吸引人流注意力的决定性作用;3、店面橱窗,虽然橱窗内部设计分属各商家,但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先对安放广告的位置及橱窗分割方式等进行统一划分,才能使得后期立面在保证整齐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设计。早期的很多商业建筑忽略对广告标识的设计,导致实际使用时广告随意安放,破坏了原有的建筑面貌,也给城市形象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项目过程中我们对广告标识也做了详细的设计,最大程度上控制立面的完成效果,同时也为商家和开发商解决一大难题。(广告标识展开立面设计如下图)

凌乱分散设置的广告位会使立面整体性遭到破坏。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广告位来说,除了预留巨幅广告招贴以外,集中商标的综合广告位会对立面的整洁带来很大的好处。同时集中的商标广告比分散排列更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四、细部与节点设计

一个建筑的精致程度基本取决于它对细部和节点的设计。商业建筑设计过程中都有哪些需要仔细考虑的细节设计呢,针对此项目,我们着重阐述以下几点:

1、门窗划分。门窗的划分一般应尽量以柱子轴线为基准,每块玻璃的宽度控制在相同的模数。如果出现不符合模数划分的情况,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得肉眼观察时判断不出其中差距。相同的模数加上与柱子精确的对位关系才能使建筑门窗看上去整齐又与室内空间有良好的呼应。

2、建筑的收边。建筑的收边存在于建筑的每个角落,如门窗洞口、建筑与地面的交接处、女儿墙顶部、挑檐、雨棚等构件、不同材料的交接处等等。这些部位的构造做法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针对项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处理手法,才能更好的体现建筑的精致感。

3、材料对缝。因为跟材料和后期施工有关,所以这个问题很容易被忽略,但它直接影响建筑外立面的整齐度和精致性。如,商业立面的门窗洞口及划分尺寸确定后,表皮构件在进行幕墙深化设计时,应尽量使构件交接处和商业门窗洞口边线或窗框对齐。这些材料的交接一旦在立面上形成对齐对位的关系,立面自然会干净整齐提升品质感。

五、商业建筑的夜景照明

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不可缺少的一环就是夜景照明。照明色彩和形式的选择可以丰富大胆一些,造成热闹、繁华、活跃的气氛。色彩的搭配应合理协调,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总体夜景效果。在本项目中,我们对商业外立面的夜景效果也做了多方案的探讨。方案一是在表皮构件上固定点光源,形成群星璀璨的夜间效果,同时控制灯光颜色的变化,形成不同颜色的夜间立面。方案二是结合表皮构件,将每个构件作为一盏灯,通过电脑控制不同位置的灯光亮灭,形成不同的图案。两种方案思路提出后,再交由专业灯光设计团队进行深化和实验,才能确保建筑的夜景也在建筑师的细节设计掌控之中。(夜景方案一、二如下图)

商业建筑设计方案篇8

7月中,“VR+建筑设计”行业的创业公司“光辉城市”宣布完成1200万元Pre-A轮融资,由上市公司中衡设计领投,盛景网联集团跟投。

光辉城市是Bang Camp孵化器第二期学员,专注于“VR+建筑设计”行业,旗下开发的Smart+设计平台是一款简单易操作的VR转换工具,建筑设计师只需将自己创建的3D模型一键上传到Smart+平台即可在云端快速转换生成VR虚拟现实场景。

除了融资,光辉城市还与英特尔、华硕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出了VR Designer PC主机,专注解决设计师前期设计与VR成果展示的需求,支持主流VR硬件设备,如HTC Vive、Oculus Rift、大朋E2等,可在单机上实现VR内容生产转换与效果呈现。光辉城市创始人沈力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解决设计师呈现方案耗时长、费用高等痛点

建筑设计行业有一个典型痛点就是设计师在呈现设计方案时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和成本去做效果图、3D动画,每个设计方案做一套效果图往往需要几万元的成本,而动画则需要十几万元,且需要半个月时间。

针对这一痛点,光辉城市借助VR技术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设计师只需把方案模型上传至Smart+平台,就可通过云端的方式将其免费转换为VR场景,耗时大约30分钟。

Smart+可以帮助设计师“走进”自己的设计方案,感受自己设计的建筑建成后的真实面貌,实现360度无死角的审视和实时修改。

此外,Smart+平台还可以直接面向地产开发商提供一种几千元的轻量级VR展示方案。购房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体验建筑的设计细节,享受到一种类似玩CS游戏一般的场景体验,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视角切换。

与此同时,光辉城市平台还能为地产商监测该方案在各个媒体渠道的广告宣传效果数据,包括购房者在哪些户型停留时间更长等。

不止是工具,未来将打造VR内容平台

目前Smart+针对设计师免费,向地产商提供收费的VR解决方案,这也是其现阶段的盈利点。

但关于未来的商业模式打算,沈力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Smart+设计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表现工具,光辉城市的目标是要将它打造成VR内容平台。通过Smart+,设计师可以深度参与到VR内容的创造中,设计各种各样的VR场景,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

目前,VR游戏和影视领域都存在内容欠缺的痛点,而光辉城市平台能沉淀丰富的场景设计方案,同时也聚集了大量的建筑设计师资源。沈力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未来将有一批设计师不再从事物理建筑的设计,而是专注于虚拟空间的营造。

目前Smart+平台已拥有7万名精准建筑设计师用户,平均每月完成数万个VR项目的转换生产。

团队聚集建筑设计、建筑表现、VR三方面人才

沈力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Smart+提供的这套解决方案的核心是3D模型一键上传云端并免费转换为VR场景的功能,以及平台所提供的各种精美的材质和资源,目前在“VR+建筑设计”领域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光辉城市创始人沈力

商业建筑设计方案篇9

关键词:建筑物;无形资产;知识产权

建筑物不仅仅为我们遮风避雨,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是许多艺术形式的载体。建筑作品的创作者享有著作权,而且在商品经济时代,这些艺术作品还可以在获得著作权人许可的条件下,注册为商标。可是,建筑师被认为是“修房子”的工匠其智慧成果的结晶——建筑物的知识产权没有充分得到利用和保护。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产价值的重心逐渐由有形的物质资产转向无形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有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

一、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

(一)建筑物上的著作权

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能享有著作权的保护只有建筑物成为建筑作品时,才能享有著作权。但是中国对建筑物进行著作权的保护只是最近几年的事。1991年著作权法没有明确将建筑物纳入受保护的范围,但实施条例在定义“美术作品”时,却列入了“建筑”等造型艺术作品。这实际上是以美术作品的方式提供了对于建筑物的保护。2001年修订著作权法时,则在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了对于建筑作品的保护。在实践中,已有建筑作品的司法案件,例如,2003年北京枫丹丽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北京爱立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诉北京天龙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案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不仅要问,建筑“盗版”能界定吗1372008年审结的保时捷股份公司诉北京泰赫雅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案被认为是确定建筑作品侵权的第一案。

对于什么是建筑作品,按照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1)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构筑物形式表现”的作品,也就是说,在我国著作权法中,建筑作品不包括建筑设计图和建筑模型。(2)建筑作品是有审美意义的作品。但这里所说的审美意义应当只是一种笼统的或中性的说法。因为美的概念总是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

可见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并没有揭示出建筑作品的实质,即著作权法保护的建筑作品的客体是什么?建筑作品与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的区别是什么?建筑作品取得著作权保护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没有回答。

建筑作品与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一样,享有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思想的表达,不过,对建筑作品而言,是建筑设计思想的表达。例如《美国版权法》第101条规定,“建筑作品指以任何物质表达方式体现的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物、建筑规划或图纸。建筑作品含设计的总体形式以及设计中的内部空问构成,但不包括个别的一般特征”。也就是说,建筑作品是通过不同形式对建筑的设计的表述,换句话说,著作权法所要保护的是建筑设计——建筑思想的表达。建筑物、建筑规划或图纸等只是建筑作品的有形载体方式。因而把建筑作品简单理解为三维的建筑结构、建筑设计图、建筑模型等,都是错误的。建筑作品可以通过不受保护的构筑建筑的要素如砖瓦木材等进行选择、协调或编排,而体现其建筑思想,从而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二)建筑物上的商标权

从时间上看,世界上最早在商标法中明确规定保护立体商标的是法国(1857年),但是直到1991年1月4日法国新商标法才对立体商标和颜色商标进行了补充规定,并编入法国知识产权法典L711—1条,其中规定“商标是指用以区别自然人或法人的商品或服务并可以用书写表示的标记。尤其可以构成这样的标记,包括:……图形标记,例如外形,尤其是商品或包装的外形,或者标示服务特征的外形……颜色的排列、组合及色差”。标示服务特征的外形可以作为商标保护,从而填补了一个法律上的空白。尽管司法判例早就承认对服务商标的保护,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那就是,建筑物的外形,是否可以作为在该建筑物内所提供服务的商标。法国最高法院认为,只要建筑物的外形相对于所提供的服务足够明确且没有关联,那么将该建筑物特殊的外形作为商标注册,在法律上是完全可能的。

在美国,商品的包装和外观设计‘可以作为商标,餐馆和其他的零售店的装饰可以作为商标外观而受保护。从目前笔者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到,美国是最早对建筑立体商标提供法律保护,而且也是建筑注册为立体商标最多的国家。早在1937年,第六巡回法院在白塔连锁公司(WhiteTowerSystem,Inc.)诉白色城堡饮食连锁公司(WhiteCastleSystem ofEat—ingHous

[1] [2] [3] [4] 

esCorp.)一案中就指出被告在相同地理区域,用一个白色城堡模型,是为了搭原告的“便车”,利用他人商标上的商誉获得利益,是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在年GrifsofAmerica,Inc.一案中,法院认为一个三维建筑的外形如果能作为一个标志就能够注册为商标。到目前为止,美国将近座建筑物已经注册为商标。

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将很多独一无二的建筑(这些建筑往往被认为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作为商标注册或申请。这些建设物登记注册为商标的很多,在美国有花旗集团大厦(theCiticorpbuilding)、克莱斯特大厦(theChryslerbuilding)、洋基体育场(YankeeStadium)、洛克菲勒广场(RockefellerPla.za)、帝国大厦(theEmpireStateBuilding)、海峡花园(theChannelGardens)、古根汉姆博物馆(theGuggenheim Museum)、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House)等。在英国有马尔伯勒公爵的布莱尼姆官(Blenheim Palace)、德文郡公爵的查茨沃斯庄园等作为三维立体商标登记注册。在委内瑞拉有加拉卡斯“LaPrevisora”保险公司的建筑和钟楼作为三维立体商标登记注册。

我国在年修订《商标法》第条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这是我国首次将三维标志,也就是通常所指立体商标,列入可申请注册商标的行列。目前,我国还没有以建筑物申请体商标的案例,但是根据我国《商标法》并没有排除建筑物立体商标,只要一个建筑物的外形能够标示相关的服务,具有显著性,就可以注册为商标。

(三)建筑物上的外观设计权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条第款规定,专利法所称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该条款规定了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客体的范围,只有符合上述属性的外观设计才能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

一个建筑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它的外形,通过建筑的外观感受它的内涵。尼尔森·占德曼在《哲学在艺术中的地位》中说:“建筑物只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标识、传意、象征功能时,才是一项艺术作品。”而建筑设计师往往通过建筑的外观表达自己的建筑意象。例如勒·柯布西耶在提出将朗香教堂设计为“上帝的听觉器官”后,充分选用自己从平时积累而来的经验和感觉,较感性地确定了初步的建筑意象。盖里在设计某“监狱”时,凭借其对自然形态的积累和想象,把建筑意象形象化为“鱼和蛇”,使得建筑形象具有了象征意义。这些建筑外观,改变了以往传统观念中的教堂和监狱的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也许有人认为,建筑物不足动产,也无法批量生产,所以不适合当做工业产品来保护。我们认为,首先用工业品的判断标准,不是以是否动产,而是以能否用工业的手段生产制造出来为标准。建筑物显然是可以用工业的手段制造搭建出来的。其次,能否批量生产也不能成为建筑物受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障碍。表面上看,建筑物由于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不能够大批量的生产,但是,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又决定了许多大的设计正是由多个细节共同组合而成的,而这些组成部分并不受大环境的制约,完全可以用在许多不同的场合,这一点,在建筑师进行窗、门、楼梯、装饰图案等的设计时,尤为明显。因此建筑物不仅可以受到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而且保护起来还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二、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的权利人

(一)建筑作品的权利人

商业建筑设计方案篇10

论文关键词:建筑物;无形资产;知识产权

建筑物不仅仅为我们遮风避雨,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是许多艺术形式的载体。建筑作品的创作者享有著作权,而且在商品经济时代,这些艺术作品还可以在获得著作权人许可的条件下,注册为商标。可是,建筑师被认为是“修房子”的工匠其智慧成果的结晶——建筑物的知识产权没有充分得到利用和保护。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产价值的重心逐渐由有形的物质资产转向无形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有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

一、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

(一)建筑物上的著作权

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能享有著作权的保护只有建筑物成为建筑作品时,才能享有著作权。但是中国对建筑物进行著作权的保护只是最近几年的事。1991年著作权法没有明确将建筑物纳入受保护的范围,但实施条例在定义“美术作品”时,却列入了“建筑”等造型艺术作品。这实际上是以美术作品的方式提供了对于建筑物的保护。2001年修订著作权法时,则在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了对于建筑作品的保护。在实践中,已有建筑作品的司法案件,例如,2003年北京枫丹丽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北京爱立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诉北京天龙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案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不仅要问,建筑“盗版”能界定吗1372008年审结的保时捷股份公司诉北京泰赫雅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案被认为是确定建筑作品侵权的第一案。

对于什么是建筑作品,按照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1)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构筑物形式表现”的作品,也就是说,在我国著作权法中,建筑作品不包括建筑设计图和建筑模型。(2)建筑作品是有审美意义的作品。但这里所说的审美意义应当只是一种笼统的或中性的说法。因为美的概念总是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

可见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并没有揭示出建筑作品的实质,即著作权法保护的建筑作品的客体是什么?建筑作品与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的区别是什么?建筑作品取得著作权保护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没有回答。

建筑作品与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一样,享有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思想的表达,不过,对建筑作品而言,是建筑设计思想的表达。例如《美国版权法》第101条规定,“建筑作品指以任何物质表达方式体现的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物、建筑规划或图纸。建筑作品含设计的总体形式以及设计中的内部空问构成,但不包括个别的一般特征”。也就是说,建筑作品是通过不同形式对建筑的设计的表述,换句话说,著作权法所要保护的是建筑设计——建筑思想的表达。建筑物、建筑规划或图纸等只是建筑作品的有形载体方式。因而把建筑作品简单理解为三维的建筑结构、建筑设计图、建筑模型等,都是错误的。建筑作品可以通过不受保护的构筑建筑的要素如砖瓦木材等进行选择、协调或编排,而体现其建筑思想,从而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二)建筑物上的商标权

从时间上看,世界上最早在商标法中明确规定保护立体商标的是法国(1857年),但是直到1991年1月4日法国新商标法才对立体商标和颜色商标进行了补充规定,并编入法国知识产权法典l711—1条,其中规定“商标是指用以区别自然人或法人的商品或服务并可以用书写表示的标记。尤其可以构成这样的标记,包括:……图形标记,例如外形,尤其是商品或包装的外形,或者标示服务特征的外形……颜色的排列、组合及色差”。标示服务特征的外形可以作为商标保护,从而填补了一个法律上的空白。尽管司法判例早就承认对服务商标的保护,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那就是,建筑物的外形,是否可以作为在该建筑物内所提供服务的商标。法国最高法院认为,只要建筑物的外形相对于所提供的服务足够明确且没有关联,那么将该建筑物特殊的外形作为商标注册,在法律上是完全可能的。

在美国,商品的包装和外观设计‘可以作为商标,餐馆和其他的零售店的装饰可以作为商标外观而受保护。从目前笔者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到,美国是最早对建筑立体商标提供法律保护,而且也是建筑注册为立体商标最多的国家。早在1937年,第六巡回法院在白塔连锁公司(whitetowersystem,inc.)诉白色城堡饮食连锁公司(whitecastlesystem ofeat—inghousescorp.)一案中就指出被告在相同地理区域,用一个白色城堡模型,是为了搭原告的“便车”,利用他人商标上的商誉获得利益,是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在1968年grifsofamerica,inc.一案中,法院认为一个三维建筑的外形如果能作为一个标志就能够注册为商标。到目前为止,美国将近100座建筑物已经注册为商标。

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将很多独一无二的建筑(这些建筑往往被认为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作为商标注册或申请。这些建设物登记注册为商标的很多,在美国有花旗集团大厦(theciticorpbuilding)、克莱斯特大厦(thechryslerbuilding)、洋基体育场(yankeestadium)、洛克菲勒广场(rockefellerpla.za)、帝国大厦(theempirestatebuilding)、海峡花园(thechannelgardens)、古根汉姆博物馆(theguggenheim museum)、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house)等。在英国有马尔伯勒公爵的布莱尼姆官(blenheim palace)、德文郡公爵的查茨沃斯庄园等作为三维立体商标登记注册。在委内瑞拉有加拉卡斯“laprevisora”保险公司的建筑和钟楼作为三维立体商标登记注册。

我国在2001年修订《商标法》第8条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这是我国首次将三维标志,也就是通常所指立体商标,列入可申请注册商标的行列。目前,我国还没有以建筑物申请体商标的案例,但是根据我国《商标法》并没有排除建筑物立体商标,只要一个建筑物的外形能够标示相关的服务,具有显著性,就可以注册为商标。

(三)建筑物上的外观设计权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条第3款规定,专利法所称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该条款规定了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客体的范围,只有符合上述属性的外观设计才能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

一个建筑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它的外形,通过建筑的外观感受它的内涵。尼尔森·占德曼在《哲学在艺术中的地位》中说:“建筑物只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标识、传意、象征功能时,才是一项艺术作品。”而建筑设计师往往通过建筑的外观表达自己的建筑意象。例如勒·柯布西耶在提出将朗香教堂设计为“上帝的听觉器官”后,充分选用自己从平时积累而来的经验和感觉,较感性地确定了初步的建筑意象。盖里在设计某“监狱”时,凭借其对自然形态的积累和想象,把建筑意象形象化为“鱼和蛇”,使得建筑形象具有了象征意义。这些建筑外观,改变了以往传统观念中的教堂和监狱的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也许有人认为,建筑物不足动产,也无法批量生产,所以不适合当做工业产品来保护。我们认为,首先用工业品的判断标准,不是以是否动产,而是以能否用工业的手段生产制造出来为标准。建筑物显然是可以用工业的手段制造搭建出来的。其次,能否批量生产也不能成为建筑物受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障碍。表面上看,建筑物由于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不能够大批量的生产,但是,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又决定了许多大的设计正是由多个细节共同组合而成的,而这些组成部分并不受大环境的制约,完全可以用在许多不同的场合,这一点,在建筑师进行窗、门、楼梯、装饰图案等的设计时,尤为明显。因此建筑物不仅可以受到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而且保护起来还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二、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的权利人

(一)建筑作品的权利人

不管是1991年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还是2001年修订的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都没有规定建筑作品的作者是谁。因而有人就认为,建筑作品的作者是所有的参加者(建筑师、其他专业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如有人认为:“建筑作品与影视作品相比,无论在物权关系还是创作人员的组合上都有惊人的相似。在物权关系上,建筑作品的所有者是业主,影视作品的所有者是制片人。业主和制片人与其他创作人员的关系实际上是委托与被委托或雇用与被雇佣的关系。在创作过程中,业主和制片人都位居于‘总体策划’的地位,其下分别形成了以建筑师和导演为中心的创作集体。”诚然,以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形式表现的建筑作品是由建筑师设计、施工单位建筑、房产开发商投资然后转移给业主的,业主取得建筑作品的所有权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建筑师、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房地产开发商谁有权取得该建筑作品的著作权呢?像众所周知的悉尼歌剧院,从策划兴建到国际建筑设计竞赛选定方案,从破土动工到工程最后的完成,历时14年,耗费巨额资金,其问多少复杂而困难的技术难题,都是在建筑师、其他专业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而且如果没有房地产开发商的参与、调度和资金保障,仅凭建筑师,也难以通过建筑物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其他专业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房地产开发商就享有著作权呢?下面分别进行分析:对于其他专业设计师,如果他的设计在概念上与建筑物是分离的,并且不是建筑物的功能性及建筑元素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那么它可对自己的设计享有著作权保护,例如建筑师设计一栋大楼,请园艺师设计了大楼顶部的花园阁楼,如果此花园阁楼具有原创性,园艺师可对此花园阁楼申请著作权保护;但是如果花园阁楼是建筑物功能性及建筑元素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不能享有著作权的保护。对于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他只是运用其建筑技术把建筑设计以建筑物或构筑物形式体现,没有原创性,不能对建筑作品享有著作权。至于在建设过程中,对技术难题突破的贡献,可通过专利法来保护。房地产开发商对建筑作品不享有著作权,虽然没有他的投资,就不可能以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形式表达建筑师有创意的建筑设计,但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智力成果而不是投资。对于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世界各国的著作权法有不同规定。但有一点类似,即制片人掌握影视作品的发行权与复制权,原因在于制片人对影视作品的投资,不是要占有影视作品,而是通过其发行获得利益。但是房地产开发商对房地产的投资,其目的是要占有建筑设计的表现形式——建筑物或构筑物,通过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经营来获利。建筑师才是建筑作品的作者,因为是他的创意才使建筑物具备了原创性的没计元素进而能够取得版权,所以美国版权法一般都不认为建筑物是雇佣作品,而是直接认定建筑师或他的事务所为建筑作品的作者。此外,美国建筑师协会所制定的标准建筑合同文本中明确地指出了建筑师为建筑作品的版权所有者,而房地产开发商得到的是一个非专属性的许可使用权。

在建筑作品著作权人的认定过程中,还涉及到著作权人是单位还是个人的问题。依照我国建筑师职业制度,建筑师的创作活动是以设计单位为依托的。在设计过程中,单位的组织协调和创作意志是各不相同的。我国的设计单位的改革正在进行中,故应分别对待。一部分设计单位,只负责工程的承接和图纸的规范审查,就很难说具有组织协调和创作意志;还有一部分设计单位,对方案进行集体创作,这一创作模式甚至已成为其创作风格(这种现象在某些国外的知名事务所比较常见),这种情况下,单位应被视为作者(著作权人)。

(二)建筑立体商标的权利人

商标是将某一厂商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厂商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标记。商标的权利人是商标的注册人或者使用人,建筑立体商标的权利人不是该建筑的设计师,而是把该建筑和一定商品或服务联系在一起,使该建筑能标示某种商品或服务,体现其商誉的该商晶或服务的提供者。贝律铭是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摇滚音乐名人堂的设计者,但他不是名人堂立体商标的拥有者,其拥有者是博物馆的经营人。

建筑立体商标的所有人与建筑的所有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有些情况下,一个建筑的所有人和该建筑立体商标的所有人是相同的,如克莱斯特大厦(thechryslerbuilding)的所有人和该建筑立体商标的所有者都是克莱斯特汽车公司。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建筑立体商标的所有人与建筑物的所有人是分离的。建筑物往往是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筑物的所有人不能阻止对其建筑物的无形资产的利用。

例如在美国cecerev.r.j.reynoldstobaccoco.一案中,法院认为建筑物的所有人和居民不能阻止一家烟草公司利用其建筑提高某一烟草的品牌…。

(三)建筑外观设计的申请权利人

专利申请权是专利法的特有概念。只有享有申请权的人,才有资格获得专利权,因而专利申请权主体的确定是专利权主体确定的前提和核心内容。

根据我国2008年新修订《专利法》第6条规定,原则上,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单位,但是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做出约定的,从其约定。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第8条规定,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依照我国建筑师职业制度,建筑师的创作活动是以设计单位为依托的,因而建筑外观设计应属于职务发明创造。

虽然绝大多数的建筑物都是房地产开发商委托设计单位设计,但如果没有约定,该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人应为设计单位。在申请通过审查后,该外观设计的专利权人就是设计单位。

三、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的利用

1.加强宣传,知道权利的存在

虽然我国《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并没有否定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但是日前对其利用并不充分。一方面,权利人不知道权利的存在,例如,我国建筑业对建筑师的署名权不重视,往往建筑物的介绍中没有提到建筑师的名字,建筑物的铭碑上刻有施工单位,即使有设计栏,只有设计单位,而没有设计者的名字。另一方面,企业没有重视无形资产的利用。例如,对建筑物只是作为固定资产登记入账,没有开发建筑物的无形资产,没有把其上的无形资产登记人账。

目前中国对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的忽视,造成大量建筑作品的抄袭和仿造,导致建筑式样的贫乏,没有创新的建筑设计充斥着建筑领域,极大挫伤了建筑师没计创造的积极性,也妨碍了建筑设计业和建筑开发业的发展。

2.重视建筑物上的无形资产权利的申请

在知识产权中,除著作权是作品完成以后,作者自动获得外,目前,按照中国法律,商标和外观设计要经过注册或申请才能获得。而且建筑注册为立体商标后,可以涵盖其平面商标。例如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operahouse)登记注册时,就包含该剧院外观的二维形象。如果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只是作为遮风避雨的场所,没有把其外观与商业紧密联系,就有可能被他人注册为平面商标。许多平面商标的主要内容就是著名建筑古迹和地标性建筑。例如在德国,一些商标是由平面的著名建筑纪念碑或地标构成被注册登记,包括kyfhauser纪念碑、克莱斯勒大厦、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自由女神像和中国的长城等。在美国,超过50个商标以埃菲尔铁塔为主题,而在联邦登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