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转化工作措施十篇

时间:2023-03-14 08:04:17

差生转化工作措施

差生转化工作措施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板式转换层;优势;技术应用

一、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的优势

随着人们对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转换层位置设置较高时,转换层对结构抗震性能不利的认识,从而提出了转换层位置较高的框支剪力墙的抗震设计概念,并且限制转换层下大空间结构的层数。板式转换层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转换层以上随意布置结构型式和轴网,特别适用于建筑物上下部轴网错位复杂甚至互不正交的情况。但转换板传力路径不清晰,受力状态复杂,结构分析计算繁冗。由于抗剪和抗冲切的需要,转换板厚一般在2M以上,这一方面造成转换层质量和刚度的突变,在地震作用时结构反应增大,转换层上下相邻层更成为结构薄弱层,不利于建筑物抗震;另一方面由于自重和地震作用的增加,下部竖向构件的荷载明显增大,设计难度大。研究表明,转换厚板的内力和位移分布严重不均,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相差可达几十倍。从整体上看,板式转换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指标均较差,在实际工程中应慎用。当上下轴网变化但仍正交时,可采用正交主次转换梁的结构型式来实现转换。

二、建筑工程板式转换层的施工要点

1、混凝土工程

在进行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新浇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目前实际工程中采取的措施有:

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预计的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三维有限元温度分析程序(3DTFEP),对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整个过程中的温度状况进行模拟计算,掌握混凝土在浇筑后一个月内的各部分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的施工提供科学的预测分析和依据。

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度差小于15℃,实际工程中可采用下列方法:a.蓄热保温法,即常规保温方法。混凝土的养护要把握两个关键,即在升温阶段以保湿为主,在降温阶段以保温为主。b.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升降低,减少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差,然后在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的表面及其底面采取保湿措施。c.蓄水养护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2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水高度一般为100mm。

浇筑厚大的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在选用水泥方面可采取下列措施:a.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b.掺用沸石粉代替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使水化热相应降低。c.掺入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少。

浇筑厚大的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在施工方法上可采取下列措施:a.采取先施工转换结构周围结构或墙体,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b.变冬季施工的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减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夏季高温气候施工时,采用冰水搅拌,以减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c.采用分层次施工,每层厚300mm~500mm,连续浇筑,并在每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D.采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结构按叠合构件施工,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度应力过大,对控制裂缝发展有利。

2、钢筋工程

转换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梁柱节点区钢筋“相聚”。因此,正确地翻样和下料,合理安排好钢筋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关规定。翻样时考虑好钢筋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确定制作尺寸和绑扎次序。一般转换层结构主筋接头全部采用闪光对焊或锥螺纹接头连接、冷挤压套筒连接;对于两端做弯头的钢筋,采用可调伸螺纹接头解决钢筋旋转的困难。当转换梁高度或转换板厚度较大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操作。

3、模板工程

该工程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浇筑一次性完成,施工速度快,但模板支撑数量大。选择模板支撑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保证转换层混凝土的结构质量,满足结构设计要求模板支撑体系稳定可靠,确保高大模板施工的安全:选材方便,降低工程成本。

(1)底模板及支撑

选择定尺的48×3.5mm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通过计算确定模板支撑体系立杆的间距、步高及剪刀撑的间距。立杆下铺垫板,上端设可调顶托,主楞骨为100mm×100mm方木,密排50mm厚木方作次楞骨,选用12mm竹胶合板模板,胶合板模板上面铺设一层0.6mm厚的塑料薄膜,用以对混凝土底面的保温、保湿养护。支撑采用双立杆布置的方法,除满足荷载要求外,还应考虑操作方便。纵距为550mm,双立杆间距250mm,间隔布置(即La=550 mm ),步高(h)为850mm,横距为400 mm。设置双向扫地杆,每3600 mm设置双向剪刀撑。

边梁部位转换层厚度3.1m,且较三层外挑1080mm,竖向支撑在三层楼板上布置[16#槽钢@800作挑梁。槽钢外挑1300mm,内压1700mm,遇墙时在墙上穿孔。在悬挑槽钢上通长布置6根槽钢,立杆按设计要求布置在上面,支撑边梁底部,边梁900mm高混凝土先行浇筑后与梁底支撑系统共同作用,支撑2.2m厚板式转换层的施工荷载。

(2)侧模支撑

转换层在15.65m标高上,为了防止出现胀膜现象,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侧模采用了全钢大模板。模板高度3240mm,设锚固螺栓固定侧模,螺栓与支撑系统、竖向及水平混凝土结构连接固定。二、三道螺栓在有柱的部位焊接在柱的钢筋上,在无柱的部位,第二道螺栓焊接在梁上的预埋筋上,第三道螺栓焊接在10槽钢上。

由于钢大模板散热较快,混凝土侧表面与环境的温差极易超过25℃。为了满足温差要求,及时采取了拆除钢模板,覆盖、保湿、保温的措施。

(3)楼梯支模

由于楼梯及预留孔洞的承载力比其它部位低,所以采取了槽钢和斜撑辅助加固的措施。调整三层楼梯板的设计,增大其承载力,脚手架支撑从一层开始加固,以确保该部位支撑的稳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建筑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板式转换层必须较高的技术水平,只有这样确保建筑工程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各种因素的长期影响,转换层往往会出现大量问题,进而影响到了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性。基于此,做好板式转换层施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充分了解板式转换层优势的同时,做好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施工作业,才能促使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才能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成志;王威娜;;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2]阳芳;;高层建筑转换层钢结构支撑体系的设计要点[J];山西建筑;2010年30期

[3]邱剑雄;;高层建筑梁、板式转换层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2期

差生转化工作措施篇2

【关键词】影响;机械加工;精度;解决措施

就目前来看,我国现代化工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机械制造技术在工业化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机械加工精度,实质上就是零件在经过加工之后理想几何参数与现实几何参数之间的相符程度,而加工误差指的就是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机械加工精度的高低,可以通过加工误差的大小反映出来,同时与机械加工工件的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工艺系统热变形

各种热源会对工艺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一系列变形状况的发生,最终导致工件误差状况。工艺系统热变形对机械加工精度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件热变形。外部热源与切削热是造成这种热变形的主要热源,这些热源会导致不同尺寸、结构以及材料的工件出现变形;②刀具热变形。切削热是造成这种热变形的主要热源,主要在于刀具的大部分热量均聚集在切削部分,因此切削部分的热度十分高,导致加工误差状况的发生;③机床热变形。机床的结构较为复杂,多种热源均会对机床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机床每一个部分的热量会发生的不同程度的变化,造成机床部件变形,破坏机床的几何精度。

(二)工艺系统受力变形

机械加工过程中,重力、传动力以及切削力等一系列力会对工艺系统加工产生共同作用,因此难免会造成变形状况,变形一旦发生,必然会影响工件与切削刃所处的位置,导致加工误差。

(三)工艺系统几何精度

主要从刀具几何误差、调整误差、机床误差以及加工原理误差等方面,对机械加工精度受到工艺系统几何精度的影响进行探究。

1.刀具几何误差

刀具几何误差,实质上就是指刀具安装、刀具切削部出现的误差以及装夹部制造误差。普通刀具,对于加工工件精度造成的影响主要是依靠刀具的制造精度;成形刀具,对于加工工件精度造成的影响主要是依靠刀具的形状;展成刀具,对于加工工件精度造成的影响主要是依靠刀刃形状精度;定尺寸刀具,对于加工工件精度造成的影响主要是依靠其尺寸精度。

2.调整误差

调整误差,实质上就是调整工序的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加工单个机械加工零件在调整工序时所产生的误差并不会对零件产生太大影响,但是在加工成批机械零件的时候,需要调整多次,而每一次调整之后的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从全部机械加工零件来看,每一次调整产生的误差均为偶然性误差;所以,调整误差可以定义为加工零件尺寸分布曲线中偏移状况最严重的一个。

3.机床误差

机床误差,主要有传动链误差、导轨导向误差以及主轴回转误差。传动链误差,实质上就是机床内转动链初始位置与机床末端传动原件之间在处于运动时出现的误差;传动链运动时出现的磨损状况与装配误差,是导致传动链误差的主要原因,对于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较大。主轴回转误差,实质上就是理想回转轴线与回转轴线的偏移程度,轴承间隙与轴承间同轴度误差是导致主轴回转误差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的机械加工方式所产生的误差影响程度也不同。

4.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主要是采用了相类似的成形运动进行机械加工,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误差。虽然加工原理误差对于加工工件的质量会产生一些影响,但是有利于简化刀具结构或者机床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二、机械加工精度影响因素的解决措施

(一)配作法

在制定的工作位置将工件安装完成之后,对其进行合理的精加工处理,例如:安装好平面磨床工作台面后,对其进行“自磨自”精加工。

(二)误差转移法

误差转移法,主要是采取合理的措施,转移热变形、受力变形以及几何误差等引发的机械加工精度问题,将其转向对机械加工精度不会造成任何影响的方向。例如:一些具有转位或者分度的多工位机械加工工序,一旦转位、分度产生误差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机械加工精度,若是垂直安装刀具,就能够有效转移转塔刀架在转外时重复定位造成的误差状况,向加工零件内孔加工表面转移,主要在于加工零件内孔加工表面的敏感度较低,对于机械加工工件产生的影响比较小;所以,误差转移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械加工精度。

(三)误差补偿法

人为刻意的制造一个原始误差方式,与工艺系统中的误差状况进行抵消,以此降低机械加工过程中误差发生率,提高机械加工精度。

(四)直接减少误差法

直接减少误差法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次数非常多,主要在于操作简便;直接减少误差法主要是将分析、研究误差产生原因作为前提,选取直接减少或者直接消除误差的一种方法;例如:多种热源与作用力对细长轴车削产生影响造成加工工件出现变形状况的时候,应用“大进给反向切削法”,再利用弹簧后顶尖,能够有效处理热伸长状况。

(五)误差平均法

误差平均法,实质上就是相互比较误差,并且相互消除误差的一个过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加工过程中,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工艺系统热变形、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工艺系统几何精度;其中工艺系统几何精度包含了四项误差,即刀具几何误差、调整误差、机床误差以及加工原理误差;这些误差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针对这一实际状况,应当仔细分析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机械加工精度影响因素,选取合理的防范与解决措施。解决影响机械加工精度因素的措施主要有五种,即配作法、误差转移法、误差补偿法、直接减少误差法以及误差平均法,机械加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机械加工精度影响因素,选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降低加工误差发生率,保证机械加工工件的整体质量,对于机械加工精度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差生转化工作措施篇3

关键词:市政工程;RTK技术;优化措施

GPS-RTK技术因为其测量精度高、动态性好等特点,近年来在测量工程中应用较多。市政工程作为关系到民生的一项重要工程,其测量工作也应该做到尽可能的完善,利用该技术可以很好的辅助实施。随着实时动态差分GPS-RTK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该方法在市政工程测量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GPS-RTK的原理

GPS-RTK的全称是Real - time kinematic,意为实时动态差分法。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突破。

二、市政工程测量的特点

市政工程测量意即为市政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放样及竣工等所进行的测量工作。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阶段性规模化建设基本完成。现阶段市政工程的建设大多以改造完善居多,具有工程规模小且分散、工期要求紧的特点市政工程测量的工作范围通常为狭长的带状,位于城区或城区周边,建筑物密集,流动障碍物多,无线电干扰源多;位于地面的测量控制点常遭破坏,位于楼顶的高等级控制点又常常被后来建设的微波源所干扰,或因受阻挠浪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关系协调。这样的外部环境与作业条件,很大程度上会制约RTK测量技术在市政工程测量的应用,影响RTK的作业效率。

三、RTK测量技术的优缺点

(一)RTK测量技术的优点

1、作业条件要求较低。RTK受地形和植被的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影响和限制较小,不要求两点间通视。

2、作业效率高。一般作业环境下,RTK作业半径为10公里,大大减少已知点的需求,减少仪器的搬迁次数,需要的作业人员少,劳动强度低,作业速度快。

3、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采用内装式软件控制系统,测绘功能强大,无需人工干预,辅助测量工作大大减少,减少人为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

4、定位精度高,没有误差积累。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而且RTK测量成果都是独立的观测值,不会像常规测量一样造成误差积累。

5、操作简便,数据处理能力强。只要在设站时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边走边获得测量结果(坐标数据或点位)。数据输入、存储、处理、转换和输出功能强大,并能方便快捷地与计算机、其它测量仪器进行通信,大大减少人工的工作量。

(二)RTK测量技术的缺点

1、受测区环境的影响。RTK作业过程中,受周围的无线电、高压线、通信线以及反射环境的影响。

2、受卫星状况限制。若没有足够的卫星数或卫星分布不均匀,会使RTK初始化不能完成;城市高楼密布区卫星信号被遮挡时间较长,作业时间受到极大的限制或容易造成失锁;RTK测量与卫星分布以及数据链的性能有关,而且结果为独立观测值,缺乏外部兼容性的检核。

3、受天空环境影响。RTK作业过程中,受电离层、对流层的干扰;共用卫星少的情况下,甚至不能初始化。

4、存在高程异常问题。RTK作业模式要求高程的转换必须精确,我国现有的高程异常图在有些地区,尤其是山区,存在较大误差,这使得将GPS大地高程转换至水准高程的工作相当困难,精度也不均匀。

5、数据链传输受干扰和限制。RTK数据链传输容易受山体、高大建筑物等障碍物和各种高频信号源的干扰,在传输过程中衰减严重,严重影响作业精度和作业半径;在地形起伏高差较大的山区和城镇密楼区数据链传输信号受到限制。

6、稳定性和精度问题。由于RTK容易受卫星状况、天气情况、数据链传输状况的影响,稳定性及精度均不及全站仪;不同质量的RTK系统,其精度和稳定性差别较大,可靠性也无法达到100%。

四、RTK测量技术的优化应用

综合上述分析,在同等的作业环境条件下,在避开电离层、对流层活跃程度较大及中午的时间段进行RTK作业外,为使RTK测量技术在市政工程测量中发挥其最大效能,最主要的是削弱多路径效应对测量成果的影响,以及提高已知控制点的精度与转换模型精度问题。

(一)削弱多路径效应对测量成果影响的措施

1、选择性能良好的接收设备,如选择具有Pinwheel技术的天线。

2、基准站选择在卫星高度角开阔、能避免无线电或高压线强烈干扰、周围无影响GPS信号的反射物(如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的地区,便于进行全天作业(如进出方便、关系协调容易等)的高点。

3、采用GSM或CDMA拨号连接作为基准站与流动站间数据传输的载体。

4、基准站附近铺设吸收电波的材料。

(二)已知控制点优化的措施

在一个城市中,保存下来的高等级的控制点,成果大多为平面与高程分离,往往是不同技术方法、不同时期施测的成果,存在系统性的误差(有些相容性较差),附带有高程的也大多为三角高程或GPS拟合高程。为使RTK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市政工程测量中,有必要对已知控制点进行优化后加以应用。

1、控制点的点位选择优化

由于RTK作业不受两点间相互通视的限制,作为RTK作业使用的控制点,从以下方面进行筛选优化:点位具有良好的天空开阔度;能避开无线电或高压线强烈干扰;能避开GPS信号反射物;作为基准站的控制点易于全天作业,且是某一区域范围内的相对高点。

2、控制点的布局优化

控制点的布局要求分布均匀且能覆盖整个测区。优化的措施为:根据上述筛选的控制点,结合地势高低(平原地区可不考虑,因高程异常相差很小),分片确定基准站点、校正点。基准站点满足作业半径不大于10公里并与相邻基准站具有一定的重合的覆盖面的要求;校正点满足覆盖整个分片区,并以能代表分片区的正常高的一点(具有水准高程成果)作为该分片的高程原点。

3、控制点等级优化

控制点等级的优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已知控制点的精度,确保基准站点、校正点的WGS-84坐标之间相对矢量关系的准确性。优化的措施为:对上述筛选后的控制点实施GPS静态测量。

差生转化工作措施篇4

中国目前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一般在二十至五十层之间,其中尤以二十至三十五层居多。中国国内己建成的这个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占全部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80%左右,可见这个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是与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和需求水平相适应的,因而应用最多。在建筑功能的要求上,高层建筑中很少是功能单一的住宅、写字楼或宾馆,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多是地下部分是停车场,地上1-7层左右为商场、娱乐场所等,上部小开间的使用部分可以设置住宅、宾馆、或办公室。有统计表明,高层建筑中有转换层结构的占80%左右。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转换层部分,由于梁、柱或板的尺寸较大,所以从模板的支撑系统,钢筋的绑扎、钢析架的安装或预应力的张拉顺序,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等方面在施工技术要求上都有极为严格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转换层施工是高层建筑的“瓶颈”,如果说一幢高层建筑在支撑系统选择,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预应力张拉,机械设备的选择等方面做到方案科学,现场施工组织合理,定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建筑工程板式转换层的施工要点

1、混凝土工程

在进行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新浇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目前实际工程中采取的措施有:

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预计的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三维有限元温度分析程序(3DTFEP),对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整个过程中的温度状况进行模拟计算,掌握混凝土在浇筑后一个月内的各部分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的施工提供科学的预测分析和依据。

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度差小于15℃,实际工程中可采用下列方法:a.蓄热保温法,即常规保温方法。混凝土的养护要把握两个关键,即在升温阶段以保湿为主,在降温阶段以保温为主。b.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升降低,减少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差,然后在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的表面及其底面采取保湿措施。c.蓄水养护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2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水高度一般为100mm。

浇筑厚大的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在选用水泥方面可采取下列措施:a.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b.掺用沸石粉代替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使水化热相应降低。c.掺入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少。

浇筑厚大的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在施工方法上可采取下列措施:a.采取先施工转换结构周围结构或墙体,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b.变冬季施工的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减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夏季高温气候施工时,采用冰水搅拌,以减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c.采用分层次施工,每层厚300mm~500mm,连续浇筑,并在每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D.采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结构按叠合构件施工,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度应力过大,对控制裂缝发展有利。

2、钢筋工程

转换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梁柱节点区钢筋“相聚”。因此,正确地翻样和下料,合理安排好钢筋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关规定。翻样时考虑好钢筋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确定制作尺寸和绑扎次序。一般转换层结构主筋接头全部采用闪光对焊或锥螺纹接头连接、冷挤压套筒连接;对于两端做弯头的钢筋,采用可调伸螺纹接头解决钢筋旋转的困难。当转换梁高度或转换板厚度较大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操作。

3、模板工程

该工程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浇筑一次性完成,施工速度快,但模板支撑数量大。选择模板支撑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保证转换层混凝土的结构质量,满足结构设计要求模板支撑体系稳定可靠,确保高大模板施工的安全:选材方便,降低工程成本。

(1)底模板及支撑

选择定尺的48×3.5mm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通过计算确定模板支撑体系立杆的间距、步高及剪刀撑的间距。立杆下铺垫板,上端设可调顶托,主楞骨为100mm×100mm方木,密排50mm厚木方作次楞骨,选用12mm竹胶合板模板,胶合板模板上面铺设一层0.6mm厚的塑料薄膜,用以对混凝土底面的保温、保湿养护。支撑采用双立杆布置的方法,除满足荷载要求外,还应考虑操作方便。纵距为550mm,双立杆间距250mm,间隔布置(即La=550 mm ),步高(h)为850mm,横距为400 mm。设置双向扫地杆,每3600 mm设置双向剪刀撑。

边梁部位转换层厚度3.1m,且较三层外挑1080mm,竖向支撑在三层楼板上布置[16#槽钢@800作挑梁。槽钢外挑1300mm,内压1700mm,遇墙时在墙上穿孔。在悬挑槽钢上通长布置6根槽钢,立杆按设计要求布置在上面,支撑边梁底部,边梁900mm高混凝土先行浇筑后与梁底支撑系统共同作用,支撑2.2m厚板式转换层的施工荷载。

(2)侧模支撑

转换层在15.65m标高上,为了防止出现胀膜现象,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侧模采用了全钢大模板。模板高度3240mm,设锚固螺栓固定侧模,螺栓与支撑系统、竖向及水平混凝土结构连接固定。二、三道螺栓在有柱的部位焊接在柱的钢筋上,在无柱的部位,第二道螺栓焊接在梁上的预埋筋上,第三道螺栓焊接在10槽钢上。

由于钢大模板散热较快,混凝土侧表面与环境的温差极易超过25℃。为了满足温差要求,及时采取了拆除钢模板,覆盖、保湿、保温的措施。

(3)楼梯支模

由于楼梯及预留孔洞的承载力比其它部位低,所以采取了槽钢和斜撑辅助加固的措施。调整三层楼梯板的设计,增大其承载力,脚手架支撑从一层开始加固,以确保该部位支撑的稳定。

差生转化工作措施篇5

关键词:转换层;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一、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部分竖向构件在转换层处被打断,使竖向力的传递被迫发生转折,而转换层就是实现转折功能的大型水平构件。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是一受力复杂、不利抗震的结构体系,该结构及其支撑系统有自身的特点。

(一)结构尺寸大,楼面支撑荷载重

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是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实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水平剪力顺利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刚度有严格要求规范一般要求楼板厚度不小于,故一般转换层的结构构件尺寸较大、楼面荷载较重。

(二)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

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一般呈现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三)结合下部结构,灵活布置支撑系统

为减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发生刚度突变和剪力突变,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时可以结合下部结构进行灵活合理的布置。

(四)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

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结构设计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工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在施工阶段比一般竖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的传力构件。

(五)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

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设计模板支撑时可以利用己经成型的水平钢骨或预应力平衡部分或全部施工荷载,极大改善支撑受力性能,这种措施适用于转换层与上部结构没有形成整体工作的情况如上部采用的是小柱网框架或开口剪力墙、壁式框架等结构形式。

二 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基于混凝土转换结构的上述特点,在确定施工方案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换板的自重、施工荷载以及所承受的上部结构荷载往往非常大,所以应选择合理、可行的模板支撑方案,并根据转换板的结构特点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

(二)设置模板支撑系统以后,转换结构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与使用阶段的不同,应对转换层及下部楼层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转换板本身受下部支撑体系的作用或混凝土施工方法的影响,在板中易产生设计时未考虑到的附加内力,故需对转换板在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做具体的分析和计算,必要时可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来抵抗这些附加内力。

(三)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板,施工时应考虑采取减小混凝土温度差值、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措施,防止新浇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四)转换板承受的荷载很大,其配筋较多,而且钢筋骨架的高度较高,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

(五)应及时做好转换板施工期间板的变形、混凝土施工温度的监测,及时掌握各种对施工质量不利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纠正。

三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分析

高层建筑的转换板,一般厚度较大,而且体积较大,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除了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外,主要就是如何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发生和开展。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并设法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减小其内外温差。而温度应力的大小,又涉及结构物的平面尺寸、结构厚度、约束条件、含钢量、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的特性等多种因素。所以,必须采取温度差和温度应力双控制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一)原材料要求

(1)水泥: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低热或中热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发热量270-290Kj/kg),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2)骨料

粗骨料碎石和卵石均可,应采取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控制增加水泥用量。骨料中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其含泥量应小于等于1%。

细骨料宜选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应小于等于3%。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其粗细率以2.6-2.8为宜。控制细砂以0.3二筛孔的通过率为15%-30%;0.15mm筛孔的通过率为5%-10%。

粉煤灰为了减少水泥用量,可掺入水泥用量10%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粉煤灰的烧失去量应小于15%,SO3应小于3%,SiO2应大于40%,并应对水泥无不良反应。

外加剂为了满足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

(二)混凝土用料设计

差生转化工作措施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 原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开裂会使混凝土内部的钢筋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砼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甚至会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应对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并在施工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1、水利施工中砼裂缝产生的原因

1.1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会逐渐散热和蒸发,这是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大体积的混凝土。如果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外界环境的约束,就会自然的形成收缩应力,当这种应力超出当时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裂缝是混凝土建筑物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裂缝是材料的不连续现象,属于物理性病害,是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首要影响因素。裂缝的出现,多数在施工期就存在,有的虽然在施工期以后,也多在运行初期5~10年以内,不是由于运行期长工程老化问题,而是早期的问题。裂缝的存在直接导致混凝土抗拉性能的降低,裂缝也会引导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造成钢筋锈蚀,甚至混凝土结构破坏。对于水库蓄水发电和灌溉来说,挡水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会直接引起渗漏,如果渗漏量达到一定程度,就直接危及工程的蓄水能力;对于混凝土重力坝来说,如果裂缝达到一定贯穿深度和宽度,会引起坝体扬压力的急剧增长,削弱坝体的抗滑能力,对结构抗震非常不利、甚至会对整个坝滑能力,对结构抗震非常不利,甚至会对整个坝体的结构稳定和安全造成威胁。

1.2温差裂缝

温差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之间产生温差所引起的,温差产生的原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在温度正负交替过程中,混凝土微孔中的水成为结冰或过冷的水,体积膨胀产生冻胀压力,过冷的水迁移产生渗透压力,当两者的附加作用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遭受破坏。温差裂缝主要有三种情况:(1)水工混凝土在施工初期,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内外的温差使其产生裂缝;(2)混凝土拆模前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会急速下降,裂缝产生;(3)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极限,但是热量散发慢,而产生温差裂缝。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由于温差产生裂缝,诸如水工大坝、分洪闸、拦河坝等体积水工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

1.3安定性裂缝

安定性裂缝主要是龟裂,通常是因为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引起的。另外,钢筋因为外界的腐蚀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

2、水工砼裂缝的防治措施

2.1优化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

采集原材料进行试拌,尽可能地减少水泥用量,添加I级粉煤灰,将水胶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粗骨料采用二级配。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温升、减少收缩、提高抗侵蚀具有良好的作用。在裂缝易发生部位如孔洞周围以及转角处布置一些斜筋,从而让钢筋代替混凝土承担拉应力,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裂缝的发展。为了避免裂缝的出现,在设计中利用中低强度底水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在工程结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降低结构的约束度。对于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当尽量取较小值,因为保护层的厚度愈大愈容易发生裂缝。

2.2加强混凝土养护措施

在混凝土拆模后要挂草帘或铺草浇水,以便养护保湿。初浇注的混凝土就好像初生婴儿,要加倍的关心和爱护。混凝土的保养不仅是为了预防初期产生裂缝,还能促进混凝土后期的稳定,保障其承压能力和强韧度。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由于钢筋锈蚀是氧化反应,氧化是产生锈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混凝土的密实度,防止空气进入,加强混凝土表面的保护层厚度,预防氧化。在混凝土表面喷涂或涂刷聚合水泥砂浆、沥青、环氧树脂等防腐层。选择抗腐蚀性强的钢筋材料和混凝土材料,避免使用碱骨料等措施,对防止混凝土裂缝有较好的效果。碱骨料化学反应对结构的耐久性影响很大,为控制碱骨料的化学反应,最好选择优质骨料和低含碱量的水泥以及中性拌和水,在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同时合理降低水灰比。

2.3避免混凝土基础不均匀沉降

解决方法有减轻结构的重量,合理安排施工的工序,改善混凝土结构等。如果只简单的依靠减轻结构重量来控制沉降,只会使整个结构的自身重量加大,稳定性不强,会加重不均匀的沉降。在工程实践中,应以抵抗不均匀沉降为主要保护措施。

2.4塑性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一般选用干缩值较小、强度好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水灰比例,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水和水泥的分量。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要及时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一层薄膜,保证混凝土的湿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如果在高温和大风天气施工的话,最好设置防风和遮阳的设施,积极保护混凝土结构。

2.5沉陷裂缝的预防措施

要保证地基的稳定,对松软土的地质结构在施工前要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要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有较强的支撑力,保证地基的受力均匀。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不能被水浸泡,模板的拆除要控制在一定的时间以内,还要注意拆模的先后顺序。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2.6施工管理措施

首先,要增加技术含量,加强技术管理。技术是贯彻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的重要工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可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因此,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立技术交底责任制,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质量;严格依照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建立健全质量检测机构和检验制度。其次,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它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3、结束语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荷载引起的应力裂缝、有地基沉降不均引起的沉降裂、温差或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裂缝,养护不善引起的收缩裂缝等。为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必须从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温度控制、混凝土养护、施工管理等方面采取系统措施。

参 考 文 献 :

[1] 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建筑与发展,2013(5)

差生转化工作措施篇7

关键词: 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施工

中图分类号:F4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开裂会使混凝土内部的钢筋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砼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甚至会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应对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并在施工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

水利施工中砼裂缝产生的原因

1.1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会逐渐散热和蒸发,这是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大体积的混凝土。如果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外界环境的约束,就会自然的形成收缩应力,当这种应力超出当时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裂缝是混凝土建筑物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裂缝是材料的不连续现象,属于物理性病害,是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首要影响因素。裂缝的出现,多数在施工期就存在,有的虽然在施工期以后,也多在运行初期5~10年以内,不是由于运行期长工程老化问题,而是早期的问题。裂缝的存在直接导致混凝土抗拉性能的降低,裂缝也会引导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造成钢筋锈蚀,甚至混凝土结构破坏。对于水库蓄水发电和灌溉来说,挡水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会直接引起渗漏,如果渗漏量达到一定程度,就直接危及工程的蓄水能力;对于混凝土重力坝来说,如果裂缝达到一定贯穿深度和宽度,会引起坝体扬压力的急剧增长,削弱坝体的抗滑能力,对结构抗震非常不利、甚至会对整个坝滑能力,对结构抗震非常不利,甚至会对整个坝体的结构稳定和

安全造成威胁。

1.2温差裂缝 温差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之间产生温差所引起的,温差产生的原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在温度正负交替过程中,混凝土微孔中的水成为结冰或过冷的水,体积膨胀产生冻胀压力,过冷的水迁移产生渗透压力,当两者的附加作用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遭受破坏。温差裂缝主要有三种情况:(1)水

工混凝土在施工初期,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内外的温差使其产生裂缝;(2)混凝土拆模前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会急速下降,裂缝产生;(3)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极限,但是热量散发慢,而产生温差裂缝。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由于温差产生裂缝,诸如水工大坝、分洪闸、拦河坝等体积水工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

1.3安定性裂缝 安定性裂缝主要是龟裂,通常是因为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引起的。另外,钢筋因为外界的腐蚀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

2、水工砼裂缝的防治措施

2.1优化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 采集原材料进行试拌,尽可能地减少水泥用量,添加I级粉煤灰,将水胶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粗骨料采用二级配。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温升、减少收缩、提高抗侵蚀具有良好的作用。在裂缝易发生部位如孔洞周围以及转角处布置一些斜筋,从而让钢筋代替混凝土承担拉应力,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裂缝的发展。为了避免裂缝的出现,在设计中利用中低强度底水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在工程结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降低结构的约束度。对于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当尽量取较小值,因为保护层的厚度愈大愈容易发生裂缝。

2.2加强混凝土养护措施 在混凝土拆模后要挂草帘或铺草浇水,以便养护保湿。初浇注的混凝土就好像初生婴儿,要加倍的关心和爱护。混凝土的保养不仅是为了预防初期产生裂缝,还能促进混凝土后期的稳定,保障其承压能力和强韧度。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由于钢筋锈蚀是氧化反应,氧化是产生锈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混凝土的密实度,防止空气进入,加强混凝土表面的保护层厚度,预防氧化。在混凝土表面喷涂或涂刷聚合水泥砂浆、沥青、环氧树脂等防腐层。选择抗腐蚀性强的钢筋材料和混凝土材料,避免使用碱骨料等措施,对防止混凝土裂缝有较好的效果。碱骨料化学反应对结构的耐久性影响很大,为控制碱骨料的化学反应,最好选择优质骨料和低含碱量的水泥以及中性拌和水,在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同时合理降低水灰比。

2.3避免混凝土基础不均匀沉降 解决方法有减轻结构的重量,合理安排施工的工序,改善混凝土结构等。如果只简单的依靠减轻结构重量来控制沉降,只会使整个结构的自身重量加大,稳定性不强,会加重不均匀的沉降。在工程实践中,应以抵抗不均匀沉降为主要保护措施。

2.4塑性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一般选用干缩值较小、强度好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水灰比例,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水和水泥的分量。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要及时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一层薄膜,保证混凝土的湿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如果在高温和大风天气施工的话,最好设置防风和遮阳的设施,积极保护混凝土结构。

2.5沉陷裂缝的预防措施 要保证地基的稳定,对松软土的地质结构在施工前要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要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有较强的支撑力,保证地基的受力均匀。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不能被水浸泡,模板的拆除要控制在一定的时间以内,还要注意拆模的先后顺序。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2.6施工管理措施 首先,要增加技术含量,加强技术管理。技术是贯彻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的重要工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可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因此,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立技术交底责任制,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质量;严格依照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建立健全质量检测机构和检验制度。其次,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它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3、结束语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荷载引起的应力裂缝、有地基沉降不均引起的沉降裂、温差或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裂缝,养护不善引起的收缩裂缝等。为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必须从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温度控制、混凝土养护、施工管理等方面采取系统措施。

参 考 文 献 :

[1] 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2002,(05).

差生转化工作措施篇8

【关键词】双层;可呼吸;弧形;玻璃幕墙;转接件

0.引言

双层可呼吸式弧形玻璃幕墙外形美观,结构坚固,节能环保,不易污染,具有施工快捷、节约能源、抗噪音、防沙尘等诸多优点,改善了建筑物的隔音、隔热、遮阳、通风和采光性能,增加了室内舒适度。但是由于采用新的施工工艺,目前尚无相关的施工工艺标准,施工难度较大,出现的质量问题或缺陷较多。

1.双层可呼吸式弧形玻璃幕墙施工质量现状调查

1.1工程概况

某调度指挥中心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九层,砼砌块和双层幕墙围护,总建筑面积23000m2,其中双层可呼吸式弧形玻璃幕墙面积5500m2。

该玻璃幕墙全部采用电脑设计,要求精密设备加工,具有标准化程度高、造价高和新颖造型等特点。它的设计主要考虑建筑造型、环保节能、抗风压、水密性、气密性、隔热、隔声、防火、防雷、防震、防玻璃炸裂等。

1.2幕墙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⑴幕墙组成:双层可呼吸式弧形玻璃幕墙由外层单元玻璃幕墙、内层铝合金断热窗、遮阳系统、检修通道及通风装置组成。

①外层单元玻璃幕墙,采用钢化夹胶玻璃,无龙骨,是由车间加工成单元板块,现场以层承插安拼而成。

②内层铝合金断热窗,幕墙采用中空玻璃,与普通幕墙安装方法一致。

③遮阳系统,为可调节角度的遮阳百叶系统,电动控制,设于内层幕墙的外侧。

④检修通道,采用热浸镀锌钢板,检修幕墙等。

⑤通风装置,由进(出)气口、虫网组成,用于通风、换气。

⑵工作原理:与传统幕墙相比,除具有传统幕墙的全部功能以外,它的最大特点是由内外两层幕墙之间形成一个通风换气层,由于此换气层中空气的流通或循环的作用,使内层幕墙的温度接近室内温度,减小温差,因而它比传统的幕墙节约冷、热能源。

⑶经济性:平均可节约冷、热能源40~50%。

1.3现状调查

通过对已竣工类似的工程进行随机调查,共得到质量信息180条,不合格率达90%,主要缺陷项目有拼缝外观质量差、相邻板面高低误差超标、接缝渗水、单元板块外观质量差、密封胶外观质量差、其他缺陷,不合格项所占的频次分别为55.5%、22.2%、5.6%、5.6%、5.6%、5.6%。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双层可呼吸式弧形玻璃幕墙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拼缝外观、相邻板面高低差,占总量的77.7%,在施工中只要控制好这两项工序,就能有效提高双层可呼吸式弧形玻璃幕墙的施工质量。

1.4影响双层可呼吸式弧形玻璃幕墙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

针对影响双层可呼吸式弧形玻璃幕墙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拼缝外观、相邻板面高低差,利用关联图进行分析,找出了9条末端原因,分别是质量意识淡薄、仪器未在有效期内、转接件安装质量差、缺乏双层弧形玻璃、幕墙施工工艺、施工为冬季、挂耳就位不准确、半成品加工规格不统一、夜间施工条件差等。

通过现场调查,现场试验、验证等方法,对9项末端原因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影响双层可呼吸式弧形玻璃幕墙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如下:

⑴转接件安装质量差:没有精确放线定位,35%下料不准确;

⑵缺乏双层弧形玻璃幕墙施工工艺:目前尚无相关的工艺标准;

⑶半成品加工规格不统一:加工设备的磨损度大、设备陈旧。

2.双层可呼吸式弧形玻璃幕墙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2.1针对“转接件安装质量差”的控制措施

控制目标:横平竖直,缝均匀,缝宽度差≤2m;相邻板面高低差≤1mm;渗水试验达到不渗水;框料、玻璃擦伤总面积各均≤500mm2;表面平整、光滑、密实,无裂缝,接口处厚度和颜色一致;通风、防火、防雷等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1.1转接件的安装精度控制

幕墙的承载力部件为转接件,其表面为热浸工艺镀锌,安装的精度要求较高,在水平面内实现左右、进出、上下的三维精确定位,测量点要统一,对测量的结果,需进行整理、分类,绘制测量成果图,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对误差大,需调整的位置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最终实现幕墙与结构主体间的可靠连接。

2.1.2转接件的安装方法

选定幕墙两侧转接件做为本层的基准转接件,当两个基准层的转接件施工完毕后,就可拉设钢琴线准备安装两基准层间各楼层的转接件,各楼层的转接件需逐个转接件拉设竖向钢线,钢丝的张紧程度应适宜,拉力过大,钢丝易断,否则,其受风力影响较大,转接件调节精度受影响。

2.1.3转接件安装精度标准

安装精度标准,严格执行《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平面位置偏差不超过1mm,上部水平度偏差在1mm/100mm以内,垂直度偏差小于1mm/100mm。

2.2针对“缺乏双层弧形玻璃幕墙施工工艺”的控制措施

控制目标: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符合相关幕墙各项质量标准,技术措施详细,施工程序具体,验收数据完善,责任明确,奖惩到位。

⑴结合工程特点,制定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案。以《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及《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为依据,参考、借鉴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分析,确定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案如下:

即先安装、调整控制好最下、最左两排单元板块后,再由下至上逐行逐层施工,每玻璃板块初装完成后就对板块进行调整,调整后应及时予以固定,调整的标准为横平、竖直、面平,缝宽度差≤2m,相邻板面高低差≤1mm;最后打胶成活。

⑵对方案进行全面交底,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方案,加强各类措施的落实和检查力度,完善并落实奖惩制度。

2.3针对“半成品加工规格不统一”的控制措施

控制目标:提高产品加工质量,半成品进场验收合格率达到95%以上

⑴依靠设备的精度:不使用陈旧、磨损度高的设备,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参数调整,保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⑵原材料质量控制:材料采购时,多考查几家,慎重选择材料供货商,选择对象为规模大、行业地位高、口碑好的企业,有考察、评审过程记;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复试,合格的才能进入加工环节,不合格原材料及时标识、退场,防止误用造成损失。

⑶加工、检验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对每道工序的加工质量进行控制,严格按照三检工作制进行,有书面文字记录。

⑷装运质量控制:半成品材料一律用木板条装箱保护,防止运输中损坏、变形。

3.结束语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使难掌握的弧形三维空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双层可呼吸式弧形玻璃幕墙的安装质量,增加了立面的美观效果,确保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刘永强.双层可呼吸式弧形玻璃幕墙安装施工技术.[J].陕西建筑2010,08.

差生转化工作措施篇9

关键词; 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开裂会使混凝土内部的钢筋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砼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甚至会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应对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并在施工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1、水利施工中砼裂缝产生的原因

1.1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会逐渐散热和蒸发,这是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大体积的混凝土。如果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外界环境的约束,就会自然的形成收缩应力,当这种应力超出当时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裂缝是混凝土建筑物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裂缝是材料的不连续现象,属于物理性病害,是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首要影响因素。裂缝的出现,多数在施工期就存在,有的虽然在施工期以后,也多在运行初期5~10年以内,不是由于运行期长工程老化问题,而是早期的问题。裂缝的存在直接导致混凝土抗拉性能的降低,裂缝也会引导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造成钢筋锈蚀,甚至混凝土结构破坏。对于水库蓄水发电和灌溉来说,挡水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会直接引起渗漏,如果渗漏量达到一定程度,就直接危及工程的蓄水能力;对于混凝土重力坝来说,如果裂缝达到一定贯穿深度和宽度,会引起坝体扬压力的急剧增长,削弱坝体的抗滑能力,对结构抗震非常不利、甚至会对整个坝滑能力,对结构抗震非常不利,甚至会对整个坝体的结构稳定和安全造成威胁。

1.2温差裂缝

温差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之间产生温差所引起的,温差产生的原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在温度正负交替过程中,混凝土微孔中的水成为结冰或过冷的水,体积膨胀产生冻胀压力,过冷的水迁移产生渗透压力,当两者的附加作用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遭受破坏。温差裂缝主要有三种情况:(1)水工混凝土在施工初期,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内外的温差使其产生裂缝;(2)混凝土拆模前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会急速下降,裂缝产生;(3)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极限,但是热量散发慢,而产生温差裂缝。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由于温差产生裂缝,诸如水工大坝、分洪闸、拦河坝等体积水工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

1.3安定性裂缝

安定性裂缝主要是龟裂,通常是因为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引起的。另外,钢筋因为外界的腐蚀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

2、水工砼裂缝的防治措施

2.1优化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

采集原材料进行试拌,尽可能地减少水泥用量,添加I级粉煤灰,将水胶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粗骨料采用二级配。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温升、减少收缩、提高抗侵蚀具有良好的作用。在裂缝易发生部位如孔洞周围以及转角处布置一些斜筋,从而让钢筋代替混凝土承担拉应力,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裂缝的发展。为了避免裂缝的出现,在设计中利用中低强度底水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在工程结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降低结构的约束度。对于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当尽量取较小值,因为保护层的厚度愈大愈容易发生裂缝。

2.2加强混凝土养护措施

在混凝土拆模后要挂草帘或铺草浇水,以便养护保湿。初浇注的混凝土就好像初生婴儿,要加倍的关心和爱护。混凝土的保养不仅是为了预防初期产生裂缝,还能促进混凝土后期的稳定,保障其承压能力和强韧度。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由于钢筋锈蚀是氧化反应,氧化是产生锈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混凝土的密实度,防止空气进入,加强混凝土表面的保护层厚度,预防氧化。在混凝土表面喷涂或涂刷聚合水泥砂浆、沥青、环氧树脂等防腐层。选择抗腐蚀性强的钢筋材料和混凝土材料,避免使用碱骨料等措施,对防止混凝土裂缝有较好的效果。碱骨料化学反应对结构的耐久性影响很大,为控制碱骨料的化学反应,最好选择优质骨料和低含碱量的水泥以及中性拌和水,在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同时合理降低水灰比。

2.3避免混凝土基础不均匀沉降

解决方法有减轻结构的重量,合理安排施工的工序,改善混凝土结构等。如果只简单的依靠减轻结构重量来控制沉降,只会使整个结构的自身重量加大,稳定性不强,会加重不均匀的沉降。在工程实践中,应以抵抗不均匀沉降为主要保护措施。

2.4塑性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一般选用干缩值较小、强度好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水灰比例,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水和水泥的分量。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要及时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一层薄膜,保证混凝土的湿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如果在高温和大风天气施工的话,最好设置防风和遮阳的设施,积极保护混凝土结构。

2.5沉陷裂缝的预防措施

要保证地基的稳定,对松软土的地质结构在施工前要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要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有较强的支撑力,保证地基的受力均匀。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不能被水浸泡,模板的拆除要控制在一定的时间以内,还要注意拆模的先后顺序。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2.6施工管理措施

差生转化工作措施篇10

 

一、对增强责任心和执行力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开展“找不足、寻差距、定措施、转作风” 自我反思,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自身对职责的履行力度,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财务管理中心良好形象,为2018年开展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全面完成公司各项计划目标任务提供重要保证。

二、个人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自我剖析,我清醒的认识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一是精神面貌有一定的差距,容易自我满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工作激情明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不断提升。二是却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总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付诸实际行动一直是我需要加强的方面。三是做事缺乏条理性,当很多项工作集中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会显得有点手忙脚乱,完成工作也就不会那么顺利, 有些力不从心。四是遇到困难容易退缩,虽然我也努力尝试,但是却很容易在一两次失败后就放弃了,存在较为严重的畏难情绪,难以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经过上述对自身能力的不足和问题的剖析,如何理顺工作的主次,及早圆满完成各项工作是我亟待学习和解决的问题。我需要深入学习,增添措施,树立目标, 切实改善自身的不良作风。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