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发言稿十篇

时间:2023-03-15 06:25:12

差生发言稿

差生发言稿篇1

根据委党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下面我就围绕“讲述初心故事,畅谈使命担当”,紧扣“守初心、担使命”的主题,结合个人分管的工作,就如何践行初心使命抓落实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在“守初心”方面存在的差距,主要有两个方面不足。一是理论学习有待深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迫切需要,对照前阶段个人自学情况,理论学习上离上级党委的要求还有差距,分管工作面广、繁多,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较重,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往往认为学习是“软指标”,可以往后推一推,从而导致学习自觉性不高,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的精神。同时,学用结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在理论体系把握上和运用理论体系指导实际工作上有所欠缺,导致理论学习不能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宗旨意识有所淡化。我们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守初心就是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县区到市直单位后,面对工作岗位的调整,直接和基层群众打交道的机会更少了,宗旨意识也就有所淡化,为企业、老百姓服务办事做的还不够。

二、在“担使命”方面存在的差距,主要有三个方面不够。一是面对新任务,敢于担当不够。本人多年在县区基层工作,经常面对一线群众,切实帮群众解决具体问题,自认为具有一定的担当精神。到市发改委工作后,自己没有能很快进入角色,习惯按部就班地做工作,做事存在一定的畏手畏脚,没能像其他班子成员一样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在这一点上,我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地方。二是面对新岗位,主动作为不够。虽然能按照委党组的要求部署,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但是总体感觉很多时候是被工作推着走,而不是自己主动围绕工作走。在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方面还不够。三是面对新发展,驾驭水平不够。在县区往往解决的是具体问题,到发改委工作后,角色不同,工作领域有新的变化,主要是综合协调、牵头服务职能多了,宏观微观的事情更具挑战性,这对我这个新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基层上来的干部,不能像委其他班子成员一样在工作上驾轻就熟,拈来就是。如何更好地落实工作任务,尽快适应岗位、进入角色都有待我进一步学习提升。

三、对照差距,认真“抓落实”。一是深化理论学习。对照“守初心、担使命”方面的差距,要深入的学习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个人的素质与能力。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着力把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增强“四个意识”,做到 “两个维护”,更好地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个人成长的每一步,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通过主题教育找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梳理在放管服改革、政务窗口服务、营商环境制约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效,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三是务求工作实效。通过 “守初心、担使命”主题教育查找差距,最终体现在“抓落实”上,要发挥大干实干快干精神,把上级的部署贯彻执行到位,做好实事,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差生发言稿篇2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句话既是对文学接受主体阅读体验的趋向性概括,又是对文学创作本体提出的技巧要求。有论者将这句话的主旨概括为“波澜”。我本人则更愿意将其视为“变数”。以文本为中介,从而实现创作本体与接受主体互动的文学创作领域离不开“变数”;以课本为媒介,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为最终目的的现代课堂则更需要“变数”。现以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课文词《采桑子•重阳》①的课堂操作为例,具体阐述在诗词品评课中“变数”的设计与运用。

二、课堂“变数”设计实录

(一) 导入

“这首诗的原稿与定稿存在着较大差异。具体差异在哪儿?请看黑板上的板书。”

(二) 板书

杨勇:男 湖北宜昌人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省级示范中学)教师 中教一级 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01

(四) 比较差异

用词:原稿用“无”,定稿用“难”

用句:原稿“黄花”充当“但看”的宾语,采用动宾结构;

而定稿则用“战地”修饰中心词“黄花”,采用偏正结构。同时,定稿用“分外香”替代原稿“不用伤”,借此诉诸情怀。

用篇:原稿的上下阕与定稿的上下阕位置完全换位倒置。

(五) 讨论差异

讨论方式:确立板块,分组协作:第一大组讨论用词差异;第二、三大组讨论用句差异;第四大组讨论用篇差异。每一大组成2个小组。

讨论要求:每个讲座小组的成员以鉴赏的眼光,从表情达意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客观评价,并形成书面文字,确立发言代表。

(六) 代表发言:

分两轮进行:代表发言 自主发言

发言精彩要点辑录:(略)

三、课堂“变数”设计动因思考

“变数”之一:切入点的选择

我翻阅了公刘编纂的《诗词鉴赏词典》、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诗词全编鉴赏》,还进行了电子备课以及网上查阅等相关环节。无论是翻阅还是查阅,我都能明显地感觉到这首词在定稿前后存在着显性的不确定性变化。乍一看去,似乎只是无关痛痒的缝缝补补;细一揣摩,词句篇均有变数,致而让词风、境界迥异。我寻思着,原稿与定稿的这些变化,势必会拉动学生兴奋的焦点,致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诗词原委的热情,从而在根本上扭转诗词课堂“波澜不惊”、“枯井无波”的沉闷场面。

“变数”之二:时代背景的导入

传统的诗词解读课堂最大的一个颓势在于对接受本体(学生)的认知知心理能力把握不当。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也正在于此。教学大纲是有规定的教学任务是要完成的,考试内容是要涉及的,在“时间紧”、“任务重”、学生“推不动”等诸多自我安慰之词中,执教者俨然成了包治百病的妙手神医,依我愚见,“满堂灌”这种做法,“治标”的意义寥寥,“治本”更无从谈起。所以,执教者琢磨的重点还得放在让学生全体参与的前提下主动潜能的激发上,因而诗词教学课堂程序的精心设计就显得举足轻重。针对这节课而言,我觉得让自己最满意的是关于时代背景的导入。我们往往把时代背景的导入放在新课之始――这本身并无让人指摘之处,关键问题在于,这是否演变成了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铁律”?对诗词鉴赏而言。尤其是对学生有一定陌生感、距离感的诗词而言,要对这条“铁律”不。当时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的引述不能让学生在“山穷水尽”之际产生“柳暗花明”般地顿悟时,这样的背景介绍就彻头彻尾地沦为了习惯性的“跑龙套”,而这样的背景介绍是会令学生不值一哂的。还是回到这节课上来,将时代背景导入的时机选择在分组协作讲座这一环节上。帮助二、三两大组的同学更好地把握将“不用伤”改为“分外香”的真正内涵,从而降低他们在分小组讨论时思维陷入死胡同的可能。应该说,学生比较容易从“但看黄花不用伤”的诗句中体会到作者起初写这首词的处境与心情,可该句有多少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作者后来将此句改为“战地黄花分外香”,便将原来的“消沉”痕迹一扫而光,也使这首词的格调更加激昂,此处修改,无疑是关键性的一笔,该句后来也作为人生哲理名言,为千百万人所铭记……学生经此点拨,又势必带着这些信息去品味修改的妙处所在,讨论的效果也势必达到最佳。

差生发言稿篇3

【关键词】夜班编辑;把关人;消灭差错;公信力

报纸的夜班编辑,大多属出版部门,出版部门是新闻“半成品”到“成品”的总装部门,负责选择稿件、构思版面、修改稿件、制作版面、制作标题等工作,将记者采访、写作成形的新闻稿准确表现在新闻纸上。所以夜班编辑工作是报纸组织宣传的“总合成”“总把关”的工作,是报纸组织宣传的最后环节,各种问题和差错高度集中到这里,一旦差错见报,造成的后果难以补救。因此,夜班编辑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修改、消灭可能在报纸上出现的差错。

差错的几种类形

导向性差错、政治性差错。这类差错是指稿件中一些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背党的宣传政策、宣传纪律的看法、观点,它的负面效果极大。所谓把关,当然首先要把好政治关和政策关。报纸的步调、声音要和党的步调、声音完全一致。如果编辑不熟悉党的方针、政策,怎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呢?一些稿件片面理解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这样就会给相关部门的工作造成极其被动的局面。

报道失实。部分记者采访作风不严谨,容易出现报道失实的情况。有些记者通过电话了解或上网截取某些信息或道听途说得到的消息,自己再“加工改造”一下,便成了“新闻稿”,这类稿件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有些甚至是记者拿来相关单位的简报断章取义地乱抄一气;有些是记者在采访或收集资料时只看局部忽视全局,结果以偏概全,新闻见报后,引起有关单位和个人的不满;还有一些稿件是记者夸大事实,如报道好人好事夸大被采访对象的先进事例,搞得被报道对象在单位没法正常工作,身心压力陡增。

标题错。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标题错一般有同音字打错、同形字打错,另外一些是标题的语法错,还有一些是领导人名错、领导职务错、题文不符、数字和时间与文内不符等。

重稿。重稿即重复发稿,就是不久前刚发过的新闻又一次见报。报社已经有记者写过的事,另一个记者不看自家的报纸又去写,审稿人也没看出来,新闻事实相差无几,让读者看了反感,觉得报纸在嚼剩饭。有时,一个新闻事实记者写了、发了,通讯员没看报纸又写稿,来投稿,新闻部主任没注意就放出去了。还有一种重稿,是记者不负责任所为,比如一些具有节点性的稿件——清明节、冬至、“3·15”维权、供暖等,去年记者曾经写过,存起来,今年到时间了他又拿出来,勤快点的会稍微改动一下,有的干脆原文照搬。

民族宗教问题差错。稿件中有与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相矛盾、相抵触的内容。涉及少数民族的稿件要注意内容是否有与民族风俗、民族禁忌、宗教教规教义相违背的地方,不能伤害少数民族人民的感情。尤其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报纸更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稿件内容有影响民族团结的称呼,如把回族称作“回回”、把维吾尔族称作“老维子”都有歧视意味,不能见诸报端。负面报道中涉及民族身份的旁白,如一些涉枪、涉毒稿件中说出犯罪嫌疑人马××后,又加上“回族”两字,要把所属民族成分删去。还有一些稿件在交代新闻背景时,过分强调少数民族地区愚昧落后,此类语句也不能见诸报端。

综合类差错。比较常见的有数字错、人名错、性别错、地名错、单位名称错、时间错、成语错、引用他人讲话或文章时出错、引用文件报告错、引用法律条文错等,这类差错多是由于记者未仔细核对,仅凭印象就写在稿件上了。

图片错。新闻图片画面是否清晰,图片背景是否与文字说明一致,图片边缘是否截留不该出现的画面,图片人物服饰上的外文字母是什么意思,有无反动标语,如果图片中有标语、横幅是否与文字说明一致,时间要素是否准确,图片是否有反季节、反地域因素出现,图片上对重要领导的拍摄表情、拍摄角度是否到位,在调取资料图片时,是否有侵权行为,是否注明图片来源,还有,资料图片与文章内容是否搭配、是否合理都得仔细把关。尤其是负面报道的配图要格外小心。此外,当天版面里有没有同一类型、不同地点的图片,注意不能张冠李戴。

技术性差错。记者、编辑在写稿、改稿时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或由于输入法的原因打错、误打现象频出;另一种技术性的差错是编辑在连续报道中标错序列、挂错刊头,在下转上接文章时接错文字或标错版序;还有一些是编辑改稿删稿时不细心,没把文章排完,或者一句话没说完,造成断句断文现象。技术性差错中有一类纯属夜班编辑的水平不高造成的,就是版面安排不合理、不妥当,该放的稿件没放,该配合在一起(一组)的稿件没配合在一起(一组),该重点处理的稿件没重点处理,容易造成调版、改版,耽误出版时间。还有一类是涉及某种自然科学领域或社会科学领域内的业务术语的文字、名词,记者没弄懂,编辑也不懂,造成差错,但内行人一看报纸就知道错了。

语法修辞、逻辑类差错。语法修辞、逻辑类差错就是指语言文字功夫不到家。语言混乱、说不好话,叙述时间条理不清、次序混乱;几种新闻文体不熟,消息语言通讯语言混用,口语书面语乱用;修辞手法单一,逻辑思维混乱。

新华社电稿、外来稿件错。新华社电稿、外来稿件一般都是校对好了的稿件,夜班编辑及夜班校对对这类稿件比较放心,编校起来比较省力。但有时电稿本身就错了,编辑不看新华社改稿,或者新华社也没来改稿,编辑不留心,校对一大意,差错就见报了。文摘版稿件、国内国际版稿件有一部分是引用其他媒体的稿件,有些稿件有差错,编辑把关不严,容易出错。

以上列举了一些差错类型。夜班编辑要有“人在阵地在”的把关意识,头脑里千万不敢有“反正有老总、主任、校对把关,哪会有那么多的差错”的想法,要尽自己最大力量来防止和消灭差错。夜班编辑是报纸把关的最后一道防线,要牢记安全生产、安全出报。

防止差错的几种方法

分析法。稿件如有差错,难免会露出破绽或疑点。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稿件所写事实、叙述方法、采访条件、采访环境等的逻辑分析,发现其中的疑点或问题。如某记者一个上午跨三县了解某个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并呼吁有关部门及时解决问题。作为编辑,要想一个记者一上午跑了三个县来回路上要多少时间?每一个县又待了多少时间?采访了多少对象?采访工作扎实吗?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吗?稿件内容经得起推敲吗?首先可以确定,这个记者行程匆匆,采访过程不扎实。那就应该给带班主任和带班主编反映、建议换稿,让记者重新了解、核实事件内容。稿件如果出现上述差错,就不能自圆其说,难免露出破绽或疑点。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稿件所叙述的事实和叙述方法、写作条件等的逻辑分析,发现其中的破绽和疑点,从而判断稿件所叙述的事实哪些是可靠的,哪些是值得怀疑的。分析法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一、前后矛盾。即稿件在叙述同一事实时,前后不符。根据逻辑学的“矛盾律”,编辑就可以判断,其中一个肯定是错了,或者两个都错了。稿件中的某些前后矛盾,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往往需要思考分析才能发现。如报道某个小微企业在市政府政策扶持下走出困境,文中通篇都是同比增长百分之多少的数据,没见对企业“困境”的描述,给读者的印象是:企业本来就不错,还有必要扶持吗?

二、不合情理。不真实的稿件并非真有其事,而是主观想象出来的,多半夸大其词,有悖于情理。比如一项工作刚刚展开,来稿就已经在全面介绍成绩、推广经验了,对于这种“预制”的稿件的真实性,夜班编辑要多留个心眼。

三、超越采访可能。记者的采访并非万能,总是受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因而并非任何事实都可以采访获得。对于报道中所写的超越采访可能的“事实”就得多加推敲。有些记者喜欢用通讯员的稿件,加上自己的名字就算完成任务。有的通讯员稿件里的事情发生了很长时间甚至是去年的事,硬拉出来谈现在的问题,而见过类似报道或知道实情的当地或原单位的读者一看报纸就知道事情不是报道的那样。

四、文艺色彩浓、任意想象发挥。新闻稿件毕竟不同于文学作品,有些巧合、夸张、模糊的描述不宜出现在新闻稿件中,尤其是人物通讯里揣摩人物心理的描述,不能任意发挥,读者看了会问:“你怎么知道他是这么想的?”有些模糊的写法如“大家认为”“他们都说”“在场的群众都表示”等,这种统一认识、统一观点的写法报纸上很常见,许多细心的读者认为“大家”“人们”“他们”并不代表所有当事人的想法,不应该轻易统一口径,最多也是“一些人、另一些人”“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有些群众、另外一些群众”。

核对法。分析法的主要依据是稿件本身,核对法的依据则是权威性资料,包括主管领导审核通过的新闻通稿,已见报的重要党政会议、报告原文,重要法律法规原文,权威部门提供的可供公开发表的数字数据,等等。还有一些稿件,没有提供核对材料,夜班编辑有疑问,可选择打电话向记者进一步核实,或者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如果解决不了,再向带班主任或带班主编请示。不怕问,就怕没看出来,或者看出来了也不去解决、不去问。核对资料最好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最好是第一手的,而不是转手多遍的。所谓权威性资料,即它本身的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不正确的资料不仅无助于消除原稿的错误,而且还可能据此将原先正确的改成错误的。因此夜班编辑在运用核对法的时候要格外留意,有时网上对一个问题的解释有很多条,它们之间又互相矛盾,那么即便要上网核对,至少也要上权威的官方网站,不能随便浏览一下就下结论。

重点盯稿法。每个版面的头题稿、二题稿是该版面的重要稿件。重要稿件就要重点盯防,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数据、观点、提法、引用语等各方面仔细过目、认真思考,看其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是否有疏漏。另外,盯稿法还要注意某些记者的采访、写稿作风,有个别记者会在一两个问题上反复出错,这跟他的采访习惯、写作习惯有关,开始就是错的,一直没有改观,老毛病常犯,夜班编辑就得留心他的稿件。

积累法。夜班编辑平时要多积累。比如开部门例会时,经常提到的有关宣传报道注意的事项,什么该报什么不该报,近期宣传哪些是要点、重点等,夜班编辑要记录下来,工作时心中有数。夜班编辑每天要看评报,浏览各版所评出的差错,看到把握不住的一些差错,最好记在本子上,养成积累的习惯,当积累若干年之后,自己的把关水平也就提高了。有一位退休的老校对,在没有激光照排前,他的资料就装了好几个柜子,历届的中央重要会议、省里的重要会议、国家及省里出台的法律法规、各类字典词典他都收集,他校过的版面谁都放心。平时他抓的差错最多,奖金也最多。现在的报纸都是电脑排版,人人都可以上网查资料,但许多编辑还是三天两头出错,是水平问题吗?我觉得是敬业精神、学习方法、工作方法的问题。

请教法。夜班编辑中,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碰到问题,应多向他们请教。每晚上夜班的带班主任、带班总编都是好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多问问,对自己帮助很大。不能遇着问题就躲,或自以为是地乱编。老同志里有许多人都积累了宝贵的从业经验,他们的业务水平、为人处世都是在报社圈子里有良好口碑的,年轻编辑要养成多请教提问的好习惯,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帮扶。

以上是我对报纸差错上的一点认识,还希望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多完善、多提高,只要夜班编辑都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养成人人把关的好作风,安全出报就会有保障。

差生发言稿篇4

在我大学的时候我一般不看什么都市类报纸,更别说什么三秦都市报。就如美国历史上的廉价报纸一样,这类报纸的适应人群都是些社会上想知道社会发生了什么的人,而很少去关注这样的事件背后意味着什么或是事情的根源何在。相比而言我更喜欢新闻背后的新闻,我仅仅是在三秦上看到了中国的春运来临,而对于其后的时事分析却不得而知,所以说当我在写新闻稿的时候总是想要掺杂些时事的分析,却一再不被记者认可。我坦言自己不是新闻学的科班学生,而一个学过新闻的人和一个未曾学新闻的人他们的差距到底会在写新闻时何以体现出来,在此的思考或许有些牵强作罢。

今天去西安市政府参加一个会议,遇见一位师大的新闻学师姐,毕业已经三年,现在在中国食品质量报驻陕西记者站。她见我就说你一看就不象个记者,是学生吧。我说自己是实习生,本专业学的是法律业余修的是新闻。我又说:但我发现现在大多学新闻的女生都不搞新闻或是搞不好新闻。她说可能吧,再者她问我,你觉得女生和男生在搞新闻的时候差距在那里呢,我说,要说差距吧,其实没什么差距的,只有所谓的专长而已。我举了一个例子说明问题,假如说,南方周末让你做一个关于矿难的专题报道,男生会怎么做呢,一般情况下,一个男生先会自己搜集关于矿难的历史回顾介绍,以权威的专家言谈方式做一深入访谈,再比较中国和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发生矿难几率和死亡人数上的差异,并从中找出中国发生此种问题的社会根源和制度背景,再做一前瞻性的展望与合理制度设计,以此再结合具体的矿难实例采访受害者家属和矿主他们对此的个人看法,再去采访或暗访国家的管理机构是否在此次事故中有失职的嫌疑。就此站在一个宏观的制度背景下去深入思考矿难问题的历史沿革和现行根源,这样的报道于一个女生而言可能有些牵强吧。但是,你让女生去做某一问题的细致报道的话,她们可能会在考虑问题时想得很细微。这也就是我所认为的女生和男生在新闻学上的差异吧。

只是我很少看什么三秦报,所以说记者说的不符合报社用稿的要求我也只能以他们所认可和期望的那般去写。而我在想要是一个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不说自己是中国青年报的好记者,换在了三秦报工作的话,那会有稿件不被采用的可能吗?这个问题我也仅仅是做一猜想,我想很可能会有。和我一起实习的那个好朋友,他给我说,我在吉林日报都发了四十多篇稿子了我还不知道怎么写稿子吗,而我们共同的感受就是每一个报社都有他的用稿标准和评判体系,我们在某一个被别人认可的标准下做得很好不一定就一定可以在其他方面做的很好。

而关于新闻的自由度而言,我已深切的体会出,去做了一个关于房屋漏水而房地产公司迟迟不见维修的采访,回来本来说是要写稿子就可以发,没想到半路接到报社广告部的电话说那个暴光的单位是我们的客户,不要发稿了。我仅仅以一个实习生的名义是无法去抗衡三秦报社的,所以只能向那个采访对象说明缘由。在那时就如我经历的司法不公一般,内心无比气愤却又无从解决。也许这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会面对社会难以调解的问题一般,在法院实习时料想法律可以解决所以问题,在报社实习时又遐想新闻的舆论监督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最后自己的一厢情愿总是让自己难以释怀。 〖1〗

我不期望自己的思考是多余的,不期望自己的这点想法是幼稚的,而仅仅是在经历了才会做这样的独立思索,也许我们都无法一个人去完成这个世界所赋予我们的使命,而需要的是很多人在一起努力,在一起朝着我们期望的那个方向努力。

差生发言稿篇5

过硬的政治素养

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根本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纪律,做到守土有责,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是我国新闻出版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新闻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新闻宣传工作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在实际出版工作中,迷失方向,违背准则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宣扬错误的政治观点,表现错误的思想倾向,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内容低俗化等。防范这些政治性错误,是校检工作的重要职责。而要防范政治性错误,防范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所以,政治素养是校对工作者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

扎实的业务技能

新闻校检工作是新闻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延伸。校检工作专业性强,分三校一读检查、清样、核红等环节,实施集体交叉校对与责任校对等制度,倡导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精神。校检人员是出版中最后的把门人,校检是出版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后防线。它不仅是技术性工作,而是一门学问。

1.语言文字能力

同志说,要打好新闻业务根底。新闻工作,无论编辑、采访,都需要有业务能力,特别是要有很好的文字功底。

语言文字是校检人员的基本功,每个校检人员都必须练好这个基本功。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多认识字;必须掌握现代汉字使用规范,包括简化字规范、异形词规范;必须掌握标点符号、数字、量和单位用法的国家标准;学好语法、修辞和逻辑;掌握书面语言文字出错的规律。

新时期校检工作没有原稿可以核对,工作重心由校异同向校是非为主转变。校检工作有了更多的文字编辑属性。统计数据表明,出版物差错中百分之八十是语言文字错误。语言文字差错的主要表现,就是用字错误、用词错误、语法错误以及标点符号、数字、量和单位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造成这些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编辑工作紧张粗放、校检投入不足、质量管理混乱,等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编辑、校检由于语言文字功力不足,对一些语言文字错误失去辨识力,甚至指瑜为瑕,改正为误。

校检工作必须多总结,多思考出版物出错类型和规律,搞清常见语言文字错误的辨析。还要认真汲取经验教训,不犯同样的错。在校对地名人名时,必须前后统一,这时主要校异同,要多方求证,有把握后再改。在校对事实性知识性政治性内容时,以校是非为主,这时要发挥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改错为正。

2.清样检查能力

三校之后是清样核红的工作,必须把值班负责人的大样和三校样改动的地方核对一遍,看是否有漏改、误改的情况。清样必须认真细致,有的值班负责人改动多且字迹潦草,或改动不当不全面,这时要请教商榷。有的三校改动由于疏忽签错地方或改动不正确,这时必须与三校人员沟通,重新更改过来。清样环节还必须看题文是否相符,标题中的人名、地名、数据、提法是否与正文相符,每条稿件是否行文完整,图片说明和标识是否正确。检查是清样后的最后把关工作,每一个细节都要根据经验能力检查一遍。要核查稿件放置的位置是否恰当,报眉日期星期版次是否正确,最后一版是否有报脚,图文是否相符,栏题是否放错,连续报道期次是否连续,标题关键词在文中是否有交代,等等。

3.规范统一能力

一张报纸,除标题吸引人,稿件可读性强,版面大气美观外,还要注重细节规范化。版式、相关体例统一,报眉形式,文章字体字号疏密,标点符号规范,数字在标题中大小写规范,一些常用字词规范等。言论、图片说明及作者、文中小标题等是否变体,转文字体字号与正文一致,等等,这些细节的完美都体现出报纸的品位。

良好的沟通能力

校检在出版流程中处在承前启后的环节,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因为是出版的最后环节,不能绕道走,必须与相关人员沟通衔接,解决问题。校检工作中涉及细节多,头绪复杂,矛盾集中,很多疑问需要核对,处理,落实,这时候,不能怕麻烦,怕耽误时间,不能放过任何疑点,需要运用良好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

1.与值班领导沟通

涉及重大问题的差错,需要请示值班领导。如重稿,重要稿件放置不当,领导人职务、姓名、排序错误,重要会议的重要表述等。这时不能擅自改动,而要向值班领导汇报,认可落实后再修改。有的稿件是特殊时期的安排,与常规处置不同,有的领导人职务发生了变动,第一次见报,涉及类似的改动要慎重,要汇报,避免以讹易正。

校检人员与记者编辑一个在白班,一个在夜班,可能没有见过面,但在电话中却是熟人。涉及人名、地名、数据等事实性问题,无论多晚,尽可能与记者编辑联系,说清疑问处,寻求解决之道;自己不懂的专业术语也要请教他们,辨正误,长知识。

校检与版面编辑联系是最密切的。沟通能解决很多问题,做到又好又快。常有文配图没有文字说明,一定要与版面编辑沟通,查一下原稿中图片是否带有说明,如没有看看是否要加上。有的标题表述不完整,这时也要与版面编辑沟通,有的是版面编辑根据美观所需,而删节不当。还有的时事版提炼的标题不当,也要商量沟通。有的稿件放置不当,图文不符,要负责地提出来。版面编辑要认真负责,当看到校对人员笔误或明显签错或改错的地方,不能完全按三校照葫芦画瓢,必须与三校当事人或清样人员说明,哪些地方得再斟酌,做到相互保护。有的三校后,稿件有临时改动,版面编辑也要与清样人员指出来,需要重看三校。版面编辑清样后有改动,要与校检人员通气,需要再清样检查,做到万无一失。

4.与同事之间沟通

同事之间要团结互助。有的稿件中发现一些疑问,应主动虚心请教一下这方面专长的同事,尽快弄清疑问,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还有转文、导读标题可以与相关责任校对沟通衔接。一些连续报道期数,也可以问问三校当事人是否已核对,做到每一个环节不疏漏。

平稳的工作心态

报纸对社会影响重大。作为报纸的最后把关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校检是个苦差事,寂寞,单调,枯燥,艰苦。校检工作的特殊性,对校检人员心理素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校检良好心态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心:耐心、静心和适心。

耐心,就是耐得寂寞,不烦不躁,工作有韧性。校检工作的对象是校样,工作方法是一字一句审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寂寞难耐,枯燥乏味。因此,校检工作者首先要耐得寂寞,心态平和。没有耐心,没有韧性,是不能做好校检工作的。

静心,就是排除杂念,心静如水。校检工作的职责是猎错改错,要在字里行间猎获差错,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如静不下心来,是做不好校检工作的。

适心,是一种乐业的内心体验。如果热爱校检工作,全心全意去查错改错,以发现差错为乐事,就不会感到寂寞、枯燥,这样,校检工作不再是被动的负担,而是主动的创造;不再是痛苦,而是一种享受。这是校检人员心理修养的最高境界。

校检工作是个重复性的工作,有的稿件必须交叉看多次,这时不能有依赖思想,也不能有厌烦情绪,这就必须敬业乐业,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有为人作嫁的奉献精神,对作者、读者、社会负责。这是校检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校检人员要有敬业爱岗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

守土有责。责任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有了责任意识,才能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形成意志和品格,凝聚出正能量,创造出一流的业绩。

自觉的学习意识

由于社会和科技进步,导致个人知识、技能、经验的相对老化,而不适应出版工作发展的要求。校检人员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定期进行业务培训,自我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积极应对挑战。校检人员应因人制宜,扬长避短,主动营造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优势,确定自我发展方向。校检的功能之一是校是非,即发现并帮助记者编辑改正原稿中的错误。原稿中的错误,有一类是知识性错误。要发现知识性错误,首先自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知识积累是校检工作者自我修养的内容。

要打好知识根底,就必须自觉学习。学习是新闻工作者永恒的主题。首先要努力掌握与自己的业务工作直接有关的知识,同时,还要博览群书,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籍都应读一些,科技知识也应尽可能多学一些。知识就是力量,这样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也会提高工作效率。

差生发言稿篇6

常言道“有钱难买回头望”,把这一做法运用到新闻媒体的编校工作上来很有必要。令人欣慰的是不少新闻媒体在搞好“回头望”上不吝下功夫,做到“回头”在关键时,用心“望”出效果来,尽可能避免差错排除险情。近读《人民日报》夜班编辑通过“回头望”排除一起险情的消息,感到他们搞“回头望”的做法很实在,可操作性强,可资兄弟报借鉴。

2006年11月15日凌晨两点左右,《人民日报》夜班走完最后五分钟流程,夜班工作全部完成。就在此时一版值班主编杨义提醒值班编辑仔细校对一遍转活,值班编辑詹勇立即打开栏目稿件库,仔细校对一版和接转活的二版最后样,没有发现问题,詹勇想到一版老编辑朱伟曾经说过,校对转活不能只校对栏目稿库里的稿子,也要和新华社原稿对一对。于是詹勇又打开新华社稿库,再次校对转活。当他打开《贾庆林与全国宗教团体领导人研讨班全体人员座谈》这篇新闻稿时,发现《人民日报》二版转活比新华社稿少了最后一段文字。他立即和在场的另外三位值班编辑再三认真核对,确认该新闻稿漏段。经向相关领导请求后,当即决定追回二版修改,在值班副总编辑米博华的指导下,迅速补上二版被漏段文字,重新压版传输。这样,一起险些引起政治性差错的险情被排除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闻媒体的采、写、编、校越来越与科技发生密切联系。《人民日报》此次排除险情后,按照社长、总编辑、值班副总编辑对这次排除险情情况报告的批示,第二天,该报总编室、发行出版部科技处和印刷厂三方一起查找产生险情的原因,排查隐患。经反复查验,认为这次稿件丢尾是新华社稿隐含的特殊字符造成的。该稿是新华社电讯稿,最后自然段与其上一段连接处隐含不显示的特殊字符,导致该篇稿件上版时,自动把最后自然段过滤掉。报社及时向北京大学方正软件开发人员反映这一情况,请他们从科技上分析,查找原因,希望早日拿出纠正的技术措施。

根据此次排除险情暴露出的问题,为了防止电脑和传输环节等技术隐患引发政治性差错,人民日报总编室决定对该室《最后五分钟工作流程》补充三条规定:一是对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稿件,夜班须打出纸样,加送校检,增加校检程序。二是编辑要仔细核查同一报道的本报记者稿、新华社稿、中办国办传真稿。三是编辑一人一稿,分工把口,从标题到转活全程负责。

《人民日报》在编校的最后环节坚持搞“回头望”,对发现的问题不仅及时解决,而且举一反三,既治标又治本,持续保持和发扬编校严、细、深、实的优良作风,长期保持报纸良好的质量,在国内外受众中树立起中国第一大报的良好形象,这是值得称道的。

差生发言稿篇7

关键词:新闻新闻播音内蕴语技巧

平时所说的“话中带话”“弦外之音”即是“内蕴语”。在新闻播音的实践中,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新闻稿件看似平淡无奇,细加推敲却蕴味深长,有些表面浅显的文字语句,背后却蕴义深刻。这是由于性别性格、语言习惯等因素,或是地位身份、环境场合、策略礼貌的需要,新闻播报的表达语言会出现某种婉转含蓄的特征。

一、新闻播音的“内蕴语”

新闻播音中的“内蕴语”,是指语句的关系和本质在新闻播音中不便、不能,或没有完全表露的意思。新闻播音员可以在新闻播音中利用“内蕴语”把新闻稿件的语言进行转换,调动自己的感情,运用自己的思想,找到恰当的表达语气。内蕴语对新闻播音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揭示语句的本意和语言的联系。

语句的本意,是指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深层内在含义和情感态度。在新闻播音实践中,新闻播音员在全面理解新闻稿件文本含义的同时,根据语言环境准确把握语句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即形成内蕴语。新闻稿件文字的表面意思,即语句的表层含义,与其深层含义存在向度和质感的差别。有的语句基本上同向同质,但在语义上却有细微差别。就整体而言,有的新闻稿件的语句表意和内蕴意是同向同质的。有的则不同,需要新闻播音员通过语句中文字的线索,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语义指向,从而确定内蕴语。

语言的联系,是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新闻稿件文字句、段、层次构成了全篇的整体。新闻稿件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有的通过短语或关联词表示出来,有的则没有明显的文字标识。通过补设潜在的语意关联词,新闻播音员把稿件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搞清句段间的层次是如何衔接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而获得转折、并列、让步、递进、因果、分合、因果、假设等逻辑感受,从而理解新闻稿件的承转脉络。针对语句不通顺,段落层次转接生硬的地方,可以使用内蕴语进行衔接过渡和铺垫转换,赋予语言以动作感、形象感,使叙事状物、议论抒情更具色彩和感染力。对于需要交流并唤起注意、引发回味和思考的地方,使用恰当自然贴切的语气,把新闻稿件播得衔接顺畅、转换自然,增强语言表现力。

二、内蕴语的特征

1.发语性

发语性是在起始处用适当的词语开头,与新闻稿件开头的词语自然衔接,将之带出。作用是帮助新闻播音员把握好开头。例如,在呼台号之前加发语性内蕴语: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云南人民广播电台!

2.寓意性

寓意性是蕴含在语言内的潜在意义,结合上下文语言环境提炼出来的语句。在意图指向、色彩程度上,与文字表面意义有细微差别的语句具有寓意性。播报是需要参照语境,结合稿件特点、习惯用语,主题思想、写作目的、创作背景,人物思想、性格情感、身份心理、语言特征、人物背境等关系分析把握寓意性,有时,需要从整体角度把握。

3.关联性

关联性是语句间存在没有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关系,存在体现语句逻辑关系和语法意义的隐含性关联词和短语。“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而且、结果、那么”等关联词,可使上下文自然衔接起来,过渡好前后段。运用关联性内蕴语可使语句衔接自然顺畅、符合逻辑、表达准确。关联性内蕴语是新闻播音的路标,是表达语气的依据,是新闻语言逻辑力量的所在。

4.提示性

提示性内蕴语用于语句、段落、层次之间,也是为了解决上下句语气衔接的问题。它是新闻播音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赋予新闻稿件的,内容更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在语句间,特别是一些语气不顺畅、上下句过度生硬、语境不好贯通的地方,恰当地使用提示性内蕴语,可以较为柔和地过渡到下一句,使语气连贯自然。如果说,关联性内蕴语重在使语句的逻辑关系更加严密,那么,提示性内蕴语则更重在使表达语气富于灵动的活力。有些新闻播音员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作思维,施展创作个性,会使用提醒关注、表现情态、感叹强调、设问呼应、展示过程等具有提示性的内蕴语,从而使表达更加丰富。

5.回味性

回味性内蕴语,是在新闻稿件文字段落、层次和全文结尾处设置相应词语,可以起到提示主持人、新闻播音员语气转变的作用,包含回味、思考、想象、憧憬等意味,给人以意犹未尽、无限遐想的感觉。它的形式主要有:寓意式回味,用内蕴语把前句的深刻寓意体现出来,并造成一种耐人寻味的氛围;反问式回味,用在结尾处对前句语意或全篇结论有肯定和强调意义,并对前句句尾语势所表现的色彩有引申、指向和推送作用;意境式回味,营造某种意境和氛围,引人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憧憬、有所遐想;线索式回味,有些新闻稿件中,在一些段落、层次和全文结尾处重复出现相同的句子,对这种线索式出现的句子,应结合上下文和主题,设计相应的回味性内蕴语,找到恰当的语气,以达到调动受众的想象,深化主题,加深印象。

6.反讽性

反讽性内蕴语体现语句表面含义与深层意义的对比或对立关系。语句深层内在含义与文字表层意义相对立的叫对立型反语内蕴语。通过反问来表达确定意思的内蕴语叫反问型反语内蕴语。利用语音或语义的关系,使语句同时兼顾两种事物的内蕴语叫双关型反语内蕴语。语句的本意与表层意思同向同质,但在表达语气中却需渗入一定的、与语句意义有别的甚至是相对的色彩,这就是非对立型反语内蕴语。

由此可见,对新闻稿件整体的把握和体会是通过内蕴语这种表现形式来传达的,会随着语境变化和表述目的而改变。所以,不能以就句论句的方式来确定内蕴语,而应当从主题思想、播出目的、语言环境和整体基调来分析内蕴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语境的变化、表意的转变,在表达时,不必字字再现,要精准、简洁、富有力度地将新闻稿件表达出来。

三、内蕴语的使用技巧

通过对语言材料、新闻稿件进行内蕴语分析、挖掘乃至表达练习,可以对内蕴语内部技巧的认识和掌握有所帮助。

1.段子和短文由于篇幅短小,内容亦不复杂,内蕴语的样式也较为单一,分析把握起来相对容易。目的是让练习者对内蕴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内容、结构完整的新闻稿件和新闻稿件内蕴语句难度相应增加,有的新闻稿件中几种样式的内蕴语并存,需要练习者准确地理解内容、把握语境。特别是对几篇评论新闻稿件内蕴语的把握,能够更加体现内蕴语的丰富性、综合性,以及在揭示语句内在逻辑方面的巨大力量。

四、内蕴语的练习技巧

1.结合讲义和讲授的理论内容练习消化,用理论指导练习。同时,在练习中印证理论,消化理论。

2.切忌僵化。练习之前的提示是一个大致的线索,并不能代替练习者自己的思维,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练习者要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3.内蕴语主要是在对新闻稿件分析、理解、感受的准备阶段显示功效,有些内蕴语,没有必要在新闻播音时具体重现。

4.内蕴语练习内容的安排顺序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应根据教学计划和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新闻稿件。

差生发言稿篇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修订稿”)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以及附录等各个方面,都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实验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与完善。改善后的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实现了进一步的融合,将对今后的语文课程改革起到更积极的引领作用。

一、平衡性:语言文字的运用和思想文化修养提升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修订稿在“课程性质”中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段描述进一步清晰了语文课程的定位,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不是知识性课程,也不是理论性课程,而是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学习不在于掌握静态的语文知识,获得知识的“带宽”。语文也不是单一性课程,或语言学、或文字学、或文章学、或文学,而是综合性的基础课程,因此,语文学习不能只顾及一方。语文学习的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培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两者密不可分,高度融合。

因此,我们绝不能片面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随意曲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观点。工具性一旦和思想文化绝缘,语文教育必是死的,最终将只剩下躯壳;人文性一旦和语言文字脱钩,语文教育必是虚的,最终只能使语文不像语文。

这属于本体论范畴,它应当是语文教师的思考基础与认知背景,如果缺少对这一点的正确认识与基本理解,就会影响日常教学行为。但前些年,不少教师过于注重人文性,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对内容的理解感悟,注重拓展延伸,注重旁征博引,忽略了对语言的含英咀华,忽略了文本形式。很多时候,语文课偏向了文学课。而近些年,在强调“语文味”的背景下,有的教师教《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仅要求学生体会主人公答辩的机巧睿智和文章层层推进的写作手法,字里行间弘扬的民族志气、民族自尊和对文化认同的坚持,则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或者只成为一种点缀和装饰。还有的教师上公开课不愿教《清贫》,即使勉强教之,也只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上,不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方志敏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去感受其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以为这样的教学会缺失“语文味”。可以说,在今日的部分语文课堂上,人文精神枯萎、终极关怀泯灭、工具理性泛滥的情况又开始占上风。①

修订稿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当前,社会上时有人批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道德教育,怀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语文教育,对欧美的母语教育也羡慕不已。其实,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历来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化、思想的陶铸,当前世界各国的母语教育也都极其重视德育因素。修订稿的价值取向是继承了传统的,也符合全球教育趋势。修订稿进一步理清了语言文字运用和思想文化修养提升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使我们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必须兼有,必须统一,万不可偏废于一方。任何改革,最怕的就是走极端,课程改革也是如此。语文课程的“双性统一”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教育思潮逐渐靠拢的大趋势。

二、时代性: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未来公民素养培养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修订稿在“前言”中有这么一段话:“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面对这一“新的课题”,修订稿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作了强调:“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在实验稿中已被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课程理念,体现出语文教育必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整体发展与和谐发展,体现了语文水平高低是学生多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思想。

修订稿中的“语文素养”,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其内涵和外延比实验稿中有所扩展,涵盖了科学技术普及所带来的新要求。如修订稿“总体目标与内容”的第十条明确指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这一要求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有更具体的描述,此处不作引用。

“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这一修订稿中新增的内容,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教师应适当改变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技术素养,使他们成为跟得上时代节拍的21世纪合格公民。

就媒体素养看,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早就把媒体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之中;台湾、香港也已在21世纪到来之时,在语文课程中纳入了媒体素养。美国基础教育界于2007年推出了“21世纪技能”计划,该计划期望以核心学科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还有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②

当今时代,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技术素养,已不再是某些专业人员所特有的素养,而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提高学生的这些素养,语文课程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这一点,修订稿已发挥了风向标的功能。如何让生活在数字化信息世界中的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客观地分析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是每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实践的新课题。

修订稿还有一处新的表述,同样是一盏导航灯。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在2009“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中,上海学生在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为564分,位列全球第一(比第二名的韩国高出26分),达到6级和5级水平的分别为3.6%和20.1%。但是,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为539分(比韩国低3分),达到6级和5级水平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9%和12.8%。可见,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与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成绩差异高达25分,在总成绩高于OECD平均值的参与国家和地区中差异最大,说明上海在不同文本形式的课程内容上分布不均衡。③尽管这只是上海学生的表现,尽管非连续文本不仅仅出现在语文课程的阅读中,但随着非连续文本,如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在生活中日益重要,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已成为未来公民的素养之一。

此外,修订稿对综合性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未来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

三、累积性:学段目标、内容的设置与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尊重之间的进一步关注

修订稿和实验稿一样,仍是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呈现“学段目标与内容”的。相比实验稿,各学段中各板块的目标与内容,梯度更明显,层次更清晰,内部一致性更强,学段间的衔接更紧密,更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例如,关于“现代文阅读”,第一学段针对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提出相应阅读要求:“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针对叙事性作品,提出能“复述……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针对叙事性作品,提出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针对说明性文章,提出“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针对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提出“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针对文学作品,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简单议论文,提出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对新闻和说明性文章,提出“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对科技作品,还提出“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对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提出“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可见,每个学段的阅读要求,都建立在该学段学生的阅读基础、认知规律、思维特征之上,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阅读的内容随着学段的增高而呈现出多样化,阅读的要求也随着学段的增高逐步提升。譬如,同样是叙事性作品,第三学段的要求就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同样是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等,第四学段的要求明显高于第三学段。

写作同样如此。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三学段定位于“习作”,第四学段定位于“写作”。概念的变化,带来的是理念的变化、目标的变化和要求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呈现了不同学段的特色和差异,也体现了对写作过程的重视。而有些要求则在不同的学段反复强调,并螺旋式上升。如对想象力的培养,第一学段明确“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第四学段强调“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泰勒曾提出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项基本原则,强调每一个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在加涅看来,人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推进的,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④

修订稿的目标与要求以累积性的方式组织安排,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有利于提醒教师去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切不可不顾学生实际,一味拔高教学要求。只有避免了这样的“好心办坏事”,才有可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此外,修订稿适当降低了第一、第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降低要求,也许是更多地考虑到全国各省市教育的均衡,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学科课程标准在有些国家是最低标准,在有些国家是最高标准,就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看,则是基本标准。如果课程标准要求过高,且偏重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的话,会造成教育方针与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因此,类似识字量这样的调整,体现了对每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关注。

修订稿新增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明确了“先认先写”的300个字。同时,在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中强调,“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强调,“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去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也强调了这样的理念与要求。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意义就在于它的非物质性,在于书法所积淀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所以,这样的要求不为过,完全符合书法的价值取向。我们要通过教学彰显这样的价值取向,让写字的过程,让整个语文教育的过程,成为育人的过程。

除上文所涉及的各方面体现出了修订稿在实验稿基础上的改善之外,修订稿在“实施建议”部分也作了相应调整,尤其是针对近些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强化了某些要求,如“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等。可以说,修订稿在对课程静态结构的设计和对课程动态教学的引领之间也实现了进一步的融合。

就目前世界各国母语课程标准来看,有些国家提供了“内容标准”,有些国家提供了“学习水平分类”,修订稿中尚未有这方面内容,这恐有修订组专家们的立场。确实,标准不是圣诞树,不必什么东西都往上挂,一切都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基于标准的教学,亦应如是。

注释:

①谭轶斌《语文:须立“现代文明人”》,《语文学习》2010年第10期。

②靳昕,蔡敏《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及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差生发言稿篇9

这样的“软文”对企业、产品极尽夸张、吹捧,令读者不忍卒读,因而经常出现的结果是客户十分满意的稿件,却不被媒体(特别是核心、主流媒体)买帐,无法刊登在新闻版面。最终只能通过“软文”购买渠道,同时被迫贴上“AD”、“市场部企划”等标签,抑或刊登在二、三类媒体,最终石沉大海,无法引起业界、读者的关注,纯属“自娱自乐”。

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企业在向媒体提供“内容”的同时,也僵化了“形式”。企业完全站在自身的角度,丝毫没有考虑到媒体的需求,这样的文章自然会被媒体所抛弃。我们都知道,其实媒体本身就有“内容”的需求,而企业提供的信息就是一种“内容”,这两者本来是可以和谐、统一的。改进之道就在于企业要多站在媒体的角度考虑问题,提炼诉求,把广告味降低。那么,如何撰写厂商、媒体双方都满意的“公关稿”呢?

撰稿方式千人千面,在此,笔者重点从“去广告化”的角度考虑,把相关要点总结为PRNEWS法,由以下几个核心单词的首字母组成:Point(提出观点)、Report(引用报告)、News(事件切入)、Example(举例说明)、Writing(合适文风)、Specialist(专家证言),现以前面提到的文章为例,与各位分析、探讨。

>Point(提出观点)

将企业、产品的卖点上升成市场观点。《×××某产品6大系列新品全面上市,技术领军优势尽显》一文的小标题“优势一:安全无隐患”、“优势二:高效又节能――达到国家一级节能标准”、“优势三:设计人性化――更智能,更便捷”,虽说是提出了观点,但是充其量只是将产品的卖点罗列了一下,没有上升到市场高度,广告意味太强。如果将标题改成《某产品选购三部曲,技术实力是根本》,副标题:“第一步:安全无患是关键”、“第二步:高效节能重环保”、“第三步:智能便捷人性化”,这样就会更便于媒体接受。

不过,这仅仅是做了一个角度的转换:将企业想推销的,转为消费者所需要、行业所关注、市场所认可的,自然就会引发媒体的关注。当然,这些观点必须要真实、可信,没有了这些,是站不住脚的。

>Report(引用报告)

引用权威的报告、数据,以提升文章的公信力。此文的一个缺陷就是自说自话,没有引用任何市场数据、报告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文中这样的语句随处可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直坚持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出发点,本次上市的新品,全部采用了全新技术……”告痕迹十分明显。

如果在文中加入类似的段落,感觉会大不一样:“据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某产品市场发展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零售量将会由去年的1415万台增长至今年的1500万台,零售额由166亿元增长至198亿元。市场前景看似诱人,实际行业竞争也异常激烈,其中节能高效、健康舒适是该行业发展新方向。”这样就可以相对提升文章的可信度、说服力。

(小标)News(事件切入)

以新闻事件、合适时机切题。也就是说,给媒体一个报道的理由,给读者一个阅读的理由。一般来说,放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而该文章是这样开篇的:“随着中国某产品行业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中国消费者长久以来的观念将有望改变……近日,×××系列新品的隆重上市,加快了这一改变……”。

这种方式的说服力是有限的,以“×××公司推出新品”作为事件切入,新闻性不够。一般来说,行业性事件是最好的(如行业协会重新制定新标准);或者由一个不达标产品引发的安全事件作为切入;再者可以季节变化,进入了该产品的使用旺季,从而引发如何选购的话题等。总之,切入点要事件导向、媒体导向、市场导向。

(小标)Example(举例说明)

以举例的方式,传播企业信息。现在的许多软文,通篇只吹自己,不谈市场,不提竞争对手,让媒体很难接受。如文中说道:“我们这次的新品全部达到国家一级节能标准……其中有几款已经比国家标准低20%......我们拥有独创的优化、节能专利……本次上市的新品全部采用最新技术……”

其实用心把握一下,是可以做到“双赢”的。关键是把握各类信息的比重,如企业信息:市场信息:竞争对手信息=5:3:2 ,这样,整篇文章中企业的信息就占了50%,远大于竞争对手的20%,企业的优势是很明显的。而且竞争对手还可以选择多家,这样每一家所占比重又进一步下降。在选择竞争对手时还有个技巧:尽量选择与企业冲突不大的,或是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这样既不会影响企业形象,反而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可信、可读。这些包装过的市场、竞争对手信息,就好比“炮弹”外所包裹的“糖衣”,让整篇文章更具“杀伤力”。

(小标)Writing(合适文风)

要根据不同的媒体类型,来撰写不同的文章。现在稿件难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稿多投”。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媒体会不断提升内容的质量,以保证其影响力。因此,今后的传播会越来越难。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类型的媒体往往有不同的角度,如大众媒体会关心消费选购、财经媒体会关注市场产业、时政媒体会探讨国家政策、时尚媒体会注重生活方式、行业媒体会透析行业影响、网络媒体会聚集内幕噱头等,不一而足。所以对不同类型的媒体,需要准备差异化的稿件。这种差异化绝不是换个标题这么简单,而是要真正的了解、研究媒体的报道风格之后,度身定制。

(小标)Specialist(专家证言)

用专业人士的话,为企业证言。例文中,出来介绍×××公司产品的全是自己人,包括产品经理、营销总监、公关总监、分管老总等,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十分热闹,整个一公司内部会议发言记录。这样的推介,可信度是很低的。要知道,同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完全不一样。

长期以来,企业传播习惯了自说自话,误以为说得越多,越能打动消费者。孰不知,这样的效果实际上是很差的。因为企业天然的推销立场,让媒体、读者很难相信你所说的。公关区别于广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信度”,如果一味的自卖自夸,那就是打着公关的幌子在行广告的事。其实,如果能请到行业专家、意见领袖、媒体高层、资深用户等,由他们亲口说出来对企业有利的言论(哪怕只是只言片语),都会大大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撰稿能力始终是公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稿件发不出时,大家的第一反应通常是认为媒体关系不行,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笔者一直主张的“全面媒介体验”认为,媒体有四大核心需求:内容、价值、情感、便利,四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内容,这是媒体的首要需求。而PRNEWS撰稿法的核心是:站在媒体的角度来写公关稿。同样,可采用的“公关稿”,也满足了媒体“便利”的需求,让他们不至于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浪费在改稿上,这自然会大大提高发稿机率。

差生发言稿篇10

发言稿的写法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小编在此献上竞选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竞选班长后发言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我可以站在讲台上和同学们一起竞选班长。我以前是一个普通的组长,我觉得这个职位不错,但我一直想做的不是组长,而是梦寐以求的是班长,所以今天我想竞选班长这个职位。

我的优点是自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这次竞选班长是因为我见老师平时忙,没时间管理许多繁杂的事,什么同学不交作业,同学不扫地,同学上课听课。这让我都觉得烦,还用说老师。所以我要做老师的好助手,帮老师的忙。要知道一个班,如果没有了个‘头’,不就是群龙无首吗?所以我要带好这个头,也要以身作则。让我们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如果我当上了班长,我会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是那么容易,写作业是那么地好玩。考试一百分是那么简单。作为班长的职责是多么地大。正所为“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是以身作则;第二是带领全班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三是做老师的好助手,让老师减轻负担。只要我能当上班长,多大的责任我都义不容辞。我一定会努力的。

听了我说的话,是不是有些心动,如果是的话就赶快把你手中的神圣的一票投给我吧,谢谢大家!

小学五年级竞选班长演讲稿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___,是_年级_班的一名学生,今天我之所以敢于竞选班干部,是因为我对自己有信心,我认为我自己有能力胜任宣传委员。

走进___小学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在老师们的教育与帮助下,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个环境,让我消除了刚进校门时的陌生。在课余时间里,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外参加舞蹈和钢琴学习班。这两样,可以说是我的特长了,因为我学习舞蹈已经有4年半的时间了,而且我曾多次在少年宫以及区、市里参加表演,并获得了老师和家长们的好评。

在社区里,我是一名社区活动积极分子,经常参加居委会组织的各项社区活动,为社区出一份力,使我们居住的环境更加美好。

如果我竞选成功,我一定会为班级出谋划策,尽心尽力的工作,努力做好老师的得力小助手,还会全心全意地为同学们服务。并且改正自身存在的种种缺点,做好同学们的领头雁。

如果我竞选失败,我也不会气馁,这说明我与这个职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会静下心来去找差距,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拼搏,缩小差距,争取下一次竞选成功。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论谁当上了班干部,他们都是在为班级服务;都是在为班级带来快乐;都是为班级增光添彩;都是在为班级创造辉煌、创造美好的明天!但是,我更期望这个人能是我,所以,希望大家能把你手中那一张最珍贵的选票投给我,我绝对不会让你们感到后悔与失望!谢谢大家!

五年级竞选班长发言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带着愉快的心情竞选班长。希望大家投我一票,为我加油!

我叫熊铭瑶,今年11岁,我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小女孩,擅长舞蹈。在来这个学校两年以来!我学会了怎样体谅、忍耐、帮助别人,也是在这个学校里从一个中等生变成了接近优等生的行列。我很荣幸和这几位同学竞争,我也很荣幸成为这次改选班长的候选人!我先申明一点!不管谁被选上,谁落选了,大家也都是好朋友,好同学!

我如果当上班长,我会带领大家积极向上,互相帮助,为五(1)班争光!我知道成绩不好的同学也会行动起来,你们要好好学习,也要快快提高,不用怕没人搭理你们,没有帮助你们,我会动员全班的同学来教你们,帮助你们。同时,我要举行一次联欢会,每位同学都要表演,小品、相声、唱歌、背诗、猜谜……要让大家都要学习中体会快乐!都爱上学习!

我也要让男生女生们变得友好!近期看来,不是男生和男生打架多,而是男生和女生打架的多。我如果当上了班长我要办一次活动:让心都纯洁,天真起来!让男生女生们也团结互助,友好相处,相互学习,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学习环境吗?

但如果我没有被选上!我也不会气馁,我会好好改正缺点,更上一层楼!下次继续努力!

最后,我真心希望你们能投我一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