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的界定十篇

时间:2023-07-10 17:19:50

教学策略的界定

教学策略的界定篇1

[内容]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改革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减轻学

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 质量。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

堂教学,主导思想是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 人,独立地、主

动地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而教师教的策略也是基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基础之上的。

为此,当前中 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分外重要。

    "条条道路通罗马"、"教无定法"。有些人常用这些话来说明外语教学用

什么方法都无关紧要,人们都 能达到目的。问题是条条道路通罗马所花的时间、

付出的代价、达到目的的程度却大相径庭。英语学习如何减 轻负担、提高质量,

最根本的问题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

立高效地 学习英语的能力比任何其他规定的目标更为重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

的效率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显示:

    "英语学习的最高效率=时间、教学内容、负担量、成本和成绩的函数

    具体地说,英语学习的最高效率是指学生所花的学习时间最少、学习内容最

多、学习负担最轻、成本最低 和学习成绩最高。这是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追求

的目标。"( 章兼中主编《小学英语教育学》P292,19 96年)国内外

研究成果证明,学习效率与学习策略的使用有着正相关。为此,探索并总结积极、

有效的英语 学习策略就成了减轻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的重要途

径。

    一、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兴起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大脑是一个黑箱。在黑箱中人的学习思维活动是不可测

的,它看不见、听不出、摸不 着,难以观察、感知。有时学生学习时会出现一

些外显学习行为,一方面这些外显行为并不能完全正确反映思 维活动的内隐因

素,另一方面仅凭这些少量的外显行为也难以揭示学习思维活动的内隐因素和本

质特征。五十 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人们开始

研究“不可测”的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和认知 过程。由此,学生英语学习策略

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Brun-ner在A study of

    Thinking (1956)中研究了人工概念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聚焦策略和扫描策

略。Aron Carton 在The Method o f Inference in FL Study (1996)中研究

了用不同的推理方法学习外语的策略并在1970年进一步区别了三种 推理策略:

一是语内线索推理,用外语知识推理;二是语标线索推理和语外线索推理;三是

用客观世界知识推 理。Flavell,Beach和Chinsky(1966)通过唇动次数观察

幼儿园和小学二~五年级学生的复述语言策略。Rub in(1975)研究了优秀语言

学习者的五个学习策略和三种认知策略:交际策略、社交策略和认知策略。随后

各 种外语学习策略的概念、分类和方法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二、学策略的界定

    1.学习者策略和学习和策略

    什么是学习策略,至今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再加上国内外学术

界常常使用"学习者策略”和 "学习策略"两个不同的概念,更给研究学习策

略增加了一层困难。为减一少研究学习策略的困惑,我们首先 必须明确它们的

概念和使用的范畴。Wenden和Rubin在Learner Strategies of Language一书

中使用了学习者策 略(Learner Strategies)和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

两个不同概念。他们对语言学习者策略定义为 :学习者为了有效地获取、贮存、

提取和使用信息所采用的一整套系统的行动、步骤、计划和日常活动等方法 ,

即学习者学习和调节学习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他们把学习策略归结为学习者策略

的三个策略之一,即学习策 略、交际策略和社交策略。把学习策略定义为有助

于学习者建构语言系统的策略。我们认为,不论是学习策略 ,还是学习者策略,

都是指学生(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总的对策、措施和方法,即为达到掌

握外语为 目的的学习思维活动的程序。(参阅章兼中主编《小学英语教育学》P

86,1996年)因此,我们可以把 两者合起来统称学习策略。原因之一是

学习策略的本质就是学习者(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其二,学习策略 的目的

就在于促进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包括了交际策

略和社交策略等各种因 素,其实社交策略也属于交际策略,是交际策略的一种

策略,没有并列的必要。

    2.学习策略的界定

    国外一些心理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法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依

据给学习策略作出了不同的界 定。我们试将学者们对学习策略的界定列表如表

(1)。

    从表(1)可知,心理学家、教学法家以学习语言的过程(包括模拟信息处

理过程)、活动、途径、方法 、技巧等为依据,阐明学习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有

效地学习(规则系统)的途径、程序、方法和技巧的内隐思 路和外显行为。但

学习策略主要是一种内隐的思维活动,它有时以一种外显的行为(程序、步骤)

显示出来, 但往往并不表现出来,仅是一种在大脑中的内隐思维活动而难以被

人观察和感知。由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 掌握一定量的语言知识、技能和为

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我们根据学习英语的目的、内容、过程和 方

法,可以界定学习策略是引起语言知识、技能、交际的能力、智力和情感因素持

久变化的、有效的活动、途 径、措施和方法(思路和行为)的综合体。

    表(1) 人 物 依 据 界 定 Rigney,1978 方法和技巧 学习的程序和步骤

Bailystok,1978 方法 利用信息提高语言可选择性的方法 Duffy,1982 方法 内

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Stern,1983 途径 服务于一般发展的途径 O'Malley and

Brown,1983 过程和方法 有效地获取、贮存、检索和使用信息

    所采用的一套系统的行动、步骤和计划 Bailystok,1983 活动 提高使用语

言能力的各项活动 Danseran,1985 Nisbert,1986 过程 学习过程 Weinstein

and Mayer,1986 过程 影响学习者编码过程的行为和思路 Chamot,1987 方法、

教学策略的界定篇2

关键词: 高校教学 学习策略 培养方法

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核心,高校的教学改革方兴未艾逐步深入。但我们注意到,目前多数教师把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如何教”上,而对有效地引导学生“如何学”这方面不够关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学习,学生才会真正成为能应对未来任何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学习策略培养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学习策略的培养比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

学习策略是当前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前提下,为取得最佳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主动性调控行为。它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也可以是内在的心理活动。学习策略有别于学习方法,它是根据主客观条件对学习过程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而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处理具体问题的技术和技巧。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必要的,但必须知道这些方法在何时使用、如何使用,即所谓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策略的培养比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

首先,处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信息呈几何级数骤增的今天,任何一个领域,即使是一个很窄的专业领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在学校传授给学生,学校教学是很难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的。学生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如不继续学习,必然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淘汰。因此,学习将是一个人终身面临的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尽早摆脱教师这根“拐杖”。一旦如此,新知识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享用终身。其次,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习策略是一种对内调控的智慧技能,人一旦掌握了它,就会对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为何学、学习受何种因素影响及各因素间的关系产生明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就能保持注意的稳定集中,感知观察的细致清晰,识记过目不忘,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多彩,使学习达到定时、低耗、高效的最优化境界。再次,良好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智慧水平。只有会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能力,生成智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二、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

学习策略经过必要的指导和训练是可以掌握的,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学生的动机水平、知识背景、认知活动经验及教师的学习策略素养和教学方法等。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烈、知识及认知活动经验越丰富、教师学习策略的理论素养越高、教学方法越灵活,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越有利。大学生随着学习阅历和知识的增长,基本上形成了一些学习策略的雏形,但他们在运用这些学习策略时常常是不经意、不自觉的,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加以适当指导和训练,那么他们的学习策略会更加科学和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自觉性、主动性、目的性会大大增强。所以在大学阶段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求知欲即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倾向。教学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其中“要学”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重视学习的价值,主动选择目标和内容,支配和计划学习时间,调控学习策略和方法,选择甚至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为达到学习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大学生专业方向已基本明确,应该具有学习的内部动机。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本学科发展的历史、目前已取得的新成就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介绍本学科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方面的具体应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

2.传授学生学习策略的知识。学习策略本身属于知识的范畴是可以传授的。它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情绪的调节、学习过程的监控、时间的合理安排、图书网络资料的利用及科学用脑、对知识的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等内容。在大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特点,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渗透学习策略知识并穿插一些训练,是学习策略培养的最基本、最适宜的模式。为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构建起学科教学和学习策略训练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各种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必须作用于学生本身才能内化为他们自我学习、自我训练的能力。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策略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策略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策略的训练,激发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学习策略,提供足够的练习并及时反馈训练的成效,对学生策略学习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使策略学习达到熟练和自觉。

教学策略的界定篇3

关键词:文化策略;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考

为了能够很好的引导音乐教育,促进文化传播,首先应该从理论层面抓起,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未来音乐和文化,在灿烂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慢慢在各个地区和区域孕育出各自独特的音乐文化,然后,在国际交流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过程中,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带动了音乐教育和音乐元素的交流。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进入到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之中,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由于先进的交通方式和网络传播模式的带动不断的缩减。在这个基础之上,各地区和各国的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音乐艺术也有了多元结合之势。

一、文化策略的内涵

(一)文化策略的定义

文化是传统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共同产物,是指导人们行为的一种精神层面的力量,不同的文化策略是基于不同地域人们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特点,在文化发展方向和社会方向上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文化策略内容非常宽泛,一般涵盖了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从全球文化发展的未来角度来看,发展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民族之间文化的融合和差距,可以增强民族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得文化保持多样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政治交流打下文化层面的基础。

(二)探究多元化文化教育的意义

所谓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就是只在不同层面、不同模块的文化,放在同一个水平位置上,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体验,加强不同地域和国家之间的文化融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国由于国力的强弱,对于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其他音乐形式的传播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而在现代,由于世界和平的总体发展背景,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音乐教育事业上也走出了自己的独特之路,因此,通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融合与文化底蕴,从文化和音乐发展策略的角度寻求教育平衡,探求多元化文化交融,不仅对于各国文化和音乐交流事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加深了全世界人民的友谊,促进了延伸行业和产业的繁荣。

二、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新需求

由于各国的教育体制不同,音乐特色和音色特点也呈现出非常不一样的特点,有的民族非常注重对于音乐的教育,歌舞升平,音乐和舞蹈成为一些独特民族所不可缺失的文化。同时,多元化的文化音乐教育,还面临传统音乐文化和现代音乐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传统管弦音乐和现代电子音乐的教育可能会给,音乐老师带来一定的困惑。因此,现代多元化音乐文化交流,往往要求教师能够比较熟悉多元化的文化底蕴,应该从音乐交流和艺术交流的角度,加强国际交往,不仅应该给音乐教师提供相应交流的机会,而且还应该反复强调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加深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从音乐教育形式和教材的内容上,加大对于文化复杂性和音乐文化传递的关注比例。同时由于多元文化在音乐教育实施时,需要以不同的教学模式为优化教育的基础,因此,加强文化和音乐结合时的不同形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介绍机会,利用微课教学和视频教学等,将本民族的文化与世界民族文化相融合,提倡音乐教育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对于其他种族文化的理解。

三、结合文化策略提升多元化音乐教育创新水平

(一)打破阻碍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的瓶颈

在世界和平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之下,打破原有阻碍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的局限,突破种族主义,突破教育方式的僵化,以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法,改进对于音乐文化传承和音乐教育手法的传统教育模式。首先应该建立起在学校音乐教育管理者和音乐教育老师之间的宽容音乐文化氛围,加大对于音乐师资力量建设的力度,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在职培训工作格外重视,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良和创新。

(二)以文化教育为基础,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

目前,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音乐技能的培养,但是却忽略了对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文化范畴的提升,因此,在现代多元化文化教育的要求之下,需要音乐教师加强对于国际优秀文化和音乐理论知识的综合素质培养。在进行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过程中,为了能够让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能够达到更高的高度,必须改变以往重记忆轻理论的教学理念。由于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入学时的文化课成绩并不高,因此,在学习理论知识是可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音乐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用新型的教育方法,比如说:加强音乐教育的表演实训性与理论课程的结合,利用微课教学和小视频,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邀请著名的音乐人到校演讲,以名人经历引发学生们对于文化课和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理解文化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文化的不确定性,增强学生对于文化知识和文化彻底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三)注重本土文化特点和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关联

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发展策略,要求进行多国和多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忽略本土的音乐文化特点,恰恰相反的是,由于我国历史传承悠久、音乐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在进行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不能忽略本国音乐特色的精粹,而且在世界文化传承过程中,中国的音乐文化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事实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艺术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之下,要求音乐专业的学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刻的了解和掌握,是学习世界性多元艺术文化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掌握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才能够在此基础之上举一反三,对于世界音乐发展有所创新,并且能够在未来更快地适应多元化的音乐发展环境,为世界带来更加具有欣赏价值的作品。同时也可以让本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让民族文化精髓发扬光大,促进世界范围内的音乐艺术和文化交流,共襄盛举,共创盛世。

四、结语

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交流和教育,是在保持本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之上,加强对于外来文化和音乐传统的传承和学习,是有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拓宽音乐理论范围,保留世界范围内的经典文化遗产的必然举措。更加宽容的音乐文化教育,为世界范围内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创新和探索的基础,从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发展底蕴来看,融通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从师资力量和文化策略领域重视音乐文化领域和策略的研究,是通往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成功之路的钥匙。

[参考文献]

[1]李景玉.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音乐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4.

[2]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张小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管建华.文化策略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A].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2005,19.

教学策略的界定篇4

关键词:语言学习;大学英语教学;学习策略

1、语言学习策略的概述

语言学习策略(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在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英语中策略(strategy)一词来自古希腊语strategia,本意是作战的艺术,指在战争中对战局的部署和安排。策略运用在语言学习中指对语言学习过程的理想调控。到目前为止,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由于不同的视觉,语言学家给出的定义也不一样。Weinstein and Mayer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促进其信息处理过程而采取的行为或形成的思想。Chamot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优化学习过程、加强语言知识和信息知识的记忆而采用的旨在促进学习者语言系统发展的技巧、路子或其它有意识的行为。Chamot和O’Malley还依据Anderson发展的信息处理模式把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认知策略用于学习语言的各种活动之中;社交/情感策略是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而Rubin所持的观点是,学习者策略可分为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社交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Ox-ford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有目的、更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Oxford先将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两大类,每大类分为三组,每组又包括二至四个小类,每小类又含若干具体的学习策略。国内学者也对学习策略进行了界定。文秋芳(2003)认为学习策略就是为了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策略的实质是学习者的行动而不是想法,行为可以是外部活动,也可以是内部活动。需要指出的是,在以上的定义和分类中,相对而言Chamot和O’Maney的分类是比较有影响的。总之,综合各家观点,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根据以上这些理论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学习的主体——人的认知特征、获取信息的过程特点结合大学英语学科特点找到适合的教学策略。

2、语言学习策略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当作为一门非母语语言时,英语的学习成为了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和心理过程,语言材料的选择、组织和输入都要涉及到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成学习这门外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也有研究表明策略运用有助于语言学习,提倡对语言学习者进行策略训练。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学习策略训练实验研究,确定了学习策略运用的有效性。Oxford(1990)和Wenden(1991)分别出版了学习策略训练专著,书中阐述了学习策略训练的可行性。O’Malley和Clmmot(1990)发现被教师认为高效的学生比被教师认为低效的学生更经常使用策略,策略也更多样化。O’Malley和Chamot(1990)在实验中对以英语为外语的学生训练了3种听讲座的策略,结果表明,用元认知策略的那组口语提高最大,用认知策略的那组比什么策略也没教的控制组好。在实验中证明了学习策略训练的可行性,并出版了描述外语学习者策略的著作。因此,毫无疑问学习策略是可以训练并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大学英语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认知策略意识,教学互动,提高策略水平。教师应了解学习策略的理论,了解各种学习策略的含义、理论依据、使用范围及其对语言学习的作用、意义等。

近年来,从教育部对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中不难看出我国教育界越来越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大学英语教育将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可是,要实现学生英语使用能力的全面提高,仅靠有限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和运用学习策略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善学者由于选择了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其学习效果往往高于他人。英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语言基本技能,还要培训学生学习策略,使之更有成效地学习。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特点,帮助学生自我诊断语言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了解提高学习效率的不同途径,并指导学习者尝试、检验直至熟练使用对自己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在传统英语教学领域里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的研究。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也应是策略的培训者。因此英语学习策略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从而达到终身自主学习的目的的一个重要途径,对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虽然英语学习策略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系统,有很多制约影响策略使用的因素,但英语学习策略对大学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可以肯定的。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运用恰当的认知策略可以更有效的汲取知识。准确有效地掌握知识很重要,领悟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样重要。有意识的运用元认知策略去计划、监控、评估及管理学习过程,可以“学会”如何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运用语言学习策略是顺应了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本科教学的改革方向,也是推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这一教育改革目标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

教学策略的界定篇5

一、构建理念体系

近年来,“生活世界”这一概念被引进教育理论以及德育理论中,而事实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思想家胡塞尔就提出了这一概念。面对当时社会由于科学的滥用而引起的文化危机,胡塞尔在其名著《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其后,关于这一理念展开了诸多争论,有人认为回归是一种倒退;有人认为回归是为了摆脱现存教育困境的无奈之举;也有人认为回归是一种超越。笔者认为,回归生活世界并非是全盘抛弃科学世界的一种简单回归,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提出是人类追求真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它深刻体现了教育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明确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真谛,即教育以人为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能够更好地生活。

同时,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提出也为德育模式的建立指出了一条道路,即建立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模式,而这种德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即在德育的全过程中体现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体现出德育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尊重。“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决定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模式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主动性。生活世界是属于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必须得到体现。现有的很多德育实践忽略德育能动性的特征,极大地影响了德育效果。

二是情感性。生活世界是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充满感情的人的世界。生活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各自丰富的情感需求,情感性是回归生活世界德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事实上,德育本身就是一项关注人的灵魂的事业,道德的内容只有进入道德情感世界才具有真正的意义。我们构建的德育模式要充分体现出对个体的关爱。这里的个体既包括教育者,也包括受教育者。

三是开放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就是要克服现有德育的抽象性、封闭性,开放性是回归生活世界德育模式的又一重要特征,具体体现为理论研究的开放性和实践操作的开放性。

二、构建策略体系

回归生活世界德育模式的开放性决定了德育不可能单一、孤立地进行,而单一的教育途径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道德教育应该是立体的、多面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构建德育模式的策略体系,就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家庭德育策略

家庭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生活环境,家庭德育也是人生中最为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在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模式中,关于家庭德育策略的思考是其策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1)建立有效沟通

发挥家庭的育人功能,沟通十分重要。家庭成员间特殊的血缘因素、情感因素以及其沟通在时空上的自由、随意、生活化,都使得这种沟通更为直接、有效。而近年来人们普遍讨论的代沟问题、各种各样问题家庭的出现却又在提醒我们:家庭中的沟通也是困难重重。笔者认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必须要体现出爱心、耐心和智慧。

(2)创建优良家风

任何一个集体都会形成一种风气,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集体也有它的风气,我们把它称为家风。它是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兴趣爱好、追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优良的家风应具有乐观、进取、正义、负责的特征,它是家庭中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子女会产生感染力、促进力和约束力;而不良家风无疑对个体的道德成长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从回归生活世界的角度考虑,创建优良家风应注意家长树立风气的自觉以及子女接受影响的自觉。

2.学校德育策略

作为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场所,学校仍然是德育的主阵地。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环境布置到制度建设,德育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笔者从回归生活世界德育模式的特征出发,侧重从两个方面阐述学校的德育策略。

(1)课程德育策略

所谓课程德育,即将德育融入各类课程当中,通过各类课程开展德育活动,这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德育的主要特色。从德育的角度对各门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也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策略。一方面要完善德育课程。所谓德育课程是指专门介绍道德的理论知识与修养方法等内容,并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从回归生活世界角度完善德育课程,要求德育课程具有主动性、情感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科渗透。将德育内容渗透于学校的各门课程当中,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这本身就是一种观念的突破,体现了回归生活世界德育模式开放性的特征。

(2)交往德育策略

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模式主张通过广泛的人际交往实现德育目的。学校中的人际交往相对于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更健康、更单纯、更真诚,具体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具有很高的德育价值,这种交往可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可以从教学过程延伸到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学生间的交往是学校中最主要的人际交往,从德育的角度讲,这种交往既具有情感价值,也可能对德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发挥学生交往的德育功能应注意对这一交往的鼓励和引导。

3.社会德育策略

除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更深地融入社会生活。横向来讲,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接触社会,都有一定的社会生活,德育当然会走入个体的社会生活;纵向而言,德育会贯穿个体一生的社会生活。因此,构建德育策略体系,社会德育必不可少。

(1)公共生活德育策略

公共生活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它“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生活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4]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展为我们思考德育策略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路:第一,要善于利用公共生活领域的人际交往。公共生活领域中的人际交往具有复杂、主动、广泛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这种交往颇具德育价值:首先,复杂的人际交往会增加交往个体的挫折体验,锤炼其意志品质;其次,自由、主动的人际交往会增加交往个体包容异见、沟通思想的自觉性;最后,广泛、丰富的人际交往会为交往个体积累丰富的交往阅历、经验,使交往个体获得广泛而真实的情感体验。当然,公共生活领域人际交往的复杂性、丰富性也可能对德育产生负面影响,这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给予一定的干预,要做到积极鼓励、有效引导、适当监控。第二,要善于利用公共生活领域的德育资源。不断扩展的公共生活领域为现代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德育资源。各种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场所本身就具有德育功能,具有深刻文化底蕴的各种人文景观、建筑物也极具德育价值,只要认真挖掘,我们就能在公共生活领域中找到更多珍贵的德育资源,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就能为现代德育开辟更多、更为有效的道路。

(2)职业生活德育策略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于成年人来讲,社会德育的作用可能更大,职业生活是成年人最为重要的生活领域之一。赋予职业生活丰富的德育内容,对于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意义非凡,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计理念。“组织理念特指带有个性的组织经营活动的思想或观念,其作用如同空气对于生命,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足以影响组织的兴衰成败。”[5]组织理念的设计既要符合社会的价值导向,又要体现主体个性,还要能够引起组织成员的共鸣。第二,制定制度。组织理念、组织推崇的价值观应体现在组织的规章制度当中,用制度在组织的成员中传播组织理念,用制度的严格执行保证传播效果,使组织制度在运行中更好地发挥其惩恶扬善、树立正气的德育作用。第三,开展活动。工作之余,组织应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德育内涵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对组织成员施加德育影响。从德育回归生活世界考虑,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应承担放松身心和沟通情感的任务。

(3)大众传播德育策略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对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其所具有的德育功能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从“回归生活世界”的角度考虑,大众传播在发挥其德育作用时应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传播内容应健康、新颖,具有时代感。大众传播机构应当有社会责任感,其所传播的内容必须积极健康;另外,大众媒介传播的内容应具有时代感,多从现实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这样的内容更容易打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第二,传播方式应体现互动。“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模式”倡导对人的主动性的关注和激发,因此大众传播应开发互动的传播方式。例如,利用网络、电话等手段组织人们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道德问题进行讨论,鼓励人们参与一些爱心活动等等,通过“互动”达到使受教育者主体主动接受德育的目的。

以上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回归生活世界德育模式的构建策略。需要强调的是:这三方面策略并非是孤立的、毫无联系的,而是内在统一、互为影响的。因此我们在构建回归生活世界德育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研究这三方面策略的内在联系,找到其契合点,使家庭、学校、社会更好地完成其德育使命。

参考文献:

[1][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教学策略的界定篇6

关键词:医学生 尊重 患者权利 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64-01

在现在医学界发展中,人们对于医学界的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加强了关注。尤其,我们要加大对于医学生的教育力度,其中,还要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等。在医学生关注患者的权利意识中像是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所谓患者权利也就是病人权利,同时它也是公民权利的一部分。所以,就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研究来说,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个人经验就如何分析和解决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研究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和分析,并相对应的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解决方案。

1 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医学生对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淡薄

在医学中,一般医学生对于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是非常淡薄的。首先,由于国家本身对于这方面并没有相对于的政策和规定来约束医学生。再者,医院方面以及在医学界方面大多数都忽视了对于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研究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则是本身医学生对于这这方面的意识比较的淡薄,尤其在尊重患者权利方面,所以就目前来说最严重的则是医患纠纷发生的案例发生是很频繁的。

在对于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研究的方面,高校对于医学生在这方面的教育是很忽视的。尤其,在高校对于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在医学生对于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方面以及在医学生平时如何提高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研究方面等都不是很重视。尤其,高校本身对于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以及策略研究在方面不宣传,不积极对待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研究。

1.3国家对其发展不重视

在现在对于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研究方面,国家对其是否重视,对它们的能否发展的长久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国家对于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研究没有具体的政策和文献来约束,然后就是国家对于这方面不重视,以至于病患对于这方面不了解等。

2 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医学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研究的具体解决方案

2.1医学生要加强患者权利意识

随着现在医学界的飞速发展,对于如何加强医学生对于患者的权利意识教育已经迫在眉睫。第一,本身要加强医学生对于自己本身的素质培养,尤其在与患者交流方面。在高校学习时候要多加强这方面的了解,所以医学生本身要从最早开始就要培养自己对于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研究的了解。第二,医学生要多看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和杂志,了解和研究到目前为止发现医患纠纷的原因和如何解决的以及患者对于在方面的看法。

2.2高校要加强对医学生的教育

在高校中首先要加强对于这方面的教育。在医学生平时学习时候,老师要多和他们讲解一些关于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以及如果不好好的处理这个问题,会造成的后果,老师要讲清利与弊。然后,医学生要和患者搞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在高校毕业前期加强医学生对于如何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实际应用,可以去一些医院实习,可以与患者换位思考等。最后一定要培养学生自己要认识和了解如何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要避免发生一些医患纠纷事件等。

2.3国家要重视其发展

在对于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方面,国家要加强宣传力度,重视医学界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的发展作用。首先要加强力度宣传这方面的知识,让患者以及医学生加强对于这方面的关注。然后,要对比国外一些相关类似的事件对其分析,找出原因,重视其发展。最后,国家要制定相对应合理的法律和制度来约束它。

3 结语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个人经验,笔者就如何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展开了探讨和分析就对当前存在的三大问题来讲述,分别是:医学生对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淡薄,高校对于医学生教育产生忽视以及国家对其发展不重视。分别相对应的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医学生要加强患者权利意识,高校要加强对医学生的教育以及国家要重视其发展等等。然而,笔者所学的知识有限,就医学界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策略做了简单的分析,希望可以引起大家对于这方面的重视。

参考文献:

教学策略的界定篇7

【关键词】 前概念 初中英语 作用

前概念这一新名词在我国研究尚少,在国外的研究较国内则稍微多点。在当前研究前概念的研究中,不难看出当前前概念的研究大多是局限在数学和科学这两个学科之上,在我国便有学者从物理教学方面对前概念的应用。只有很少数的学者在其他学科,例如历史、政治及英语等方面运用前概念教学,并对其进行研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渐成熟,以及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英语学习成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地位的转变以及我国大力进行的教育改革都使得教师不得不采取新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英语的学习。本文是针对当前教育界中比较火热的前概念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的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前概念的产生途径以及前概念教学的策略;接着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最后则提出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前概念教学策略。

1. 前概念教学定义

前概念是一种比较抽象的问题,它指的是没有被下概念的一种特性。例如“我们首先是在风景里知道什么是一座森林、一所牧场、一条河流的,我们所存在于其间的生活世界是具体地、直接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强调的是未被规定性与直观性。”这句话就是说我们先认识什么事风景,像森林、河流及山川等都是在我们认识了风景之后产生的直观的认识。

“前概念”的产生途径很多的学者都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总的来说形成前概念的心理途径为:“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知识的负迁移和旧有概念的局限;由语词带来的曲解;进行不当的类比”。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前概念教学策略一般的方法有“通过师生对话显示出学生的前概念;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实验验证、概念重释和比较鉴别等方式纠正前概念中的错误成分;深刻讲授,特别是对于科学概念的教学要给学生以全面的理解”。

2.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作为一个母语为汉语的国家,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更多的问题和困难。英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门语言学更是一门对于外国文化理解的学科,中国人喜好形象思维,而英美国家对于分析性思维能力情有独钟。面对不同文化的碰撞,要学会、学好英语就得以充分了解英语的特点,调动一切资源来进行英语学习。在当前初中英语学习中,初中生仍旧处在死记硬背的学习阶段。尤其在学习英语阅读理解的时候,大多数的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还是固定局限于对于文章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的理解之下。

3. 前概念教学方法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

3.1前概念教学链接语言和教材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之上,教师对于教材并不看重,反而是鼓励学生去买一堆的辅导资料,在课堂上将辅导资料作为了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且让学生不断的做题练题,最终把学生变成了一个学习和考试的工具。面对这种情况,前概念教学便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前概念教学指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是由概念或是抽象所组成的一个世界。生活世界是前科学的、直观的人之存在领域,是真正的“活”的一个“世界”。基于前概念教学的这一观点,我们在实际的初衷英语教学中,要将语言和教材联合在一起,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正的英语世界。

3.2前概念教学让学生学习完整的知识

英语知识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知识,它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上的知识要远远高于对社会知识的重视,“学习知识须在课堂上”是教师们的固有想法。但是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前概念教学也强调课本知识和社会知识是统一存在的。前概念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解放教师的思想,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课本以外的知识。

4. 结束语

作为一个新的事物,前概念英语教学并没有被多数人所认识和理解,但是随着其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前概念教学策略所展现出的正面作用,必将在以后的社会里对我们的学科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1] 刘冬岩. 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Ml.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 李秋菊. “前概念”英语教学理论――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智慧[D]. 首都师范大学, 2012.

教学策略的界定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 学习策略

0 前言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的能力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个重要方面,业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主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①由此可见,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中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有利于优化学生英语学习方式,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坚持“learner-centered”、“learning-centered”、“self-directed teaching”的原则,发挥自身的优势,构建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渐进的学习系统。②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研究出多种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比如国外齐默曼的自主学习循环模式、国内卢仲横的自学辅导教学法等等,都发展得相当成熟。③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主要探讨高中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希冀能吸引学界更多研究者关注此课题,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提出更多有益的思考。 

1 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其核心在于“自主”,强调独立、主动。自觉地学习。作为一种能力,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受益匪浅,而且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④ 

2 开展自主学习的策略 

2.1 为学而教,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是促进学生主动学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为教”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以“学”为中心,从而达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授给学生学习方法为中心,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使得学生明白如何开展学习,如何开拓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发展潜力。 

2.2 源于生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因,因此,教师要积极寻求各种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实际生活中发掘教学素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因此,选择贴近日常生活的教学素材,形象生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循循善诱,指导学生探索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 

教学策略的界定篇9

关键词:现代外语教育;词汇教学;教育境界;后现代主义

作者简介:刘坛孝(1977-),男,湖南桂阳人,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西非文化研究中心,讲师。(湖南 长沙 41001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24-02

传统词汇教学以3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为基本模式,即讲授、练习、输出。[1]该模式以词汇习得为出发点及终极目标,以文章教学文本为载体,注重词汇形式与词汇意义。这种模式把词汇教学的主体理解成“授受者(即师生)”,承认教师的绝对权威与控制,忽略了学生的语言学能,其课堂教学虽为“人—人”构架,在体验教学时地位却不平等,衍生出“我—他”境界师生层级。现代外语教育(MFLE)理念下的词汇教学与3P模式是一组相对的教学理念,是基于教学材料文本,以词汇教学为内容,以多元线索为手段,构建词汇网络记忆链为目标的师生共同体验教育场域的过程。该理念以后现代主义(PM)为哲学基础,把词汇教学理解成动态的创生性过程,“我—你”境界师生层级由此诞生。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词汇学习策略的建构促成学习者的语言学能,最终提高师生在教育场域的幸福指数。

词汇教学的现代性理念体现在现代外语教学的五大过程: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开发、课堂教学、课程评估。[1]词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学思维由线性向生成性转变。

一、需求分析是现代词汇教学理念的出发点

Nunan认为,需求分析是课程计划的首要环节,是后面一系列活动的出发点。[2]通过问卷调查、自陈报告、策略观察、访谈记录、阶段测试等方式,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方法、态度、动因、心/生理状态、语言学能、语言编码能力、持久记忆力、管理能力等学习行为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表明,在八项语言能力中,学生最期望“扩大词汇量”(占被调查人数的61%),[3]这与笔者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最希望在词汇记忆策略方面得到教师的帮助;被调查者普遍通过语境和应用学习新词汇,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死记硬背;优生对机械记忆词汇持否定态度,而差生基本上依赖背诵学习、记忆词汇;词汇学习使用频率较高的认知策略是词形分析、音形义结合、死记硬背、查字典等。虽然优生比差生更善于运用多种学习策略,但宏观上也不善于规划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在元认知策略和管理策略方面,调查表明,只有15.2%的受试者设定明确的词汇记忆计划;学习词汇的时间安排有很大的随意性,只有38.1%的学习者选择自己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甚至有个别学生只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词汇;35.4%的受试者选择在生理和心理状态最佳时学习词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只有8.0%的受试者对记忆效果进行过评估;除了28.2%的受试者有自觉记忆词汇的习惯外,其他受试者都或多或少地依赖教师的监督与考核。需求分析表明,学生最期望的语言能力是“扩大词汇量”;优生比差生更善于运用多元词汇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学习策略及其元认知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与调控,在词汇评估方面严重欠缺。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制约着各项语言能力的提高。窘迫的现实已严重制约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实现,有效的教学引导与干预是提高学习效果,扩大词汇量,最终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必需手段。

二、课程设计是“一体两面”教育主体的建构路径

Nunan强调,课堂真实任务的设计与选择应该以需求分析为基础。[2]课程设计的成败取决于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和教学思维的变革。需求呈现出动态性,教学思维及课程设计由此表现为生成性。

传统3P模式下的词汇教学,要么主张“教师中心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权威而忽略学生的自主能力;要么主张“学生中心论”,过分强调学习者的语言学能而忽略教师的有效引导,此两种论调的结果是生成“授—受”教学过程,由此产生“我—他”境界师生层级。教师与学生成了教学的对立面,是认知与被认知的教学关系。

事实表明,学生主动参与度、积极投入程度和与多元教学资源的互动性才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根据学生需求,词汇教学课程设计需突破传统模式,坚持人本立场和创生立场,把学生定位为词汇学习的主体,把教师定位为词汇学习的促助者。

MFLE理念下的课程设计,把师生理解成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4]其哲学基础是后现代主义主张的交互、共生观。词汇教学的成败依赖于教师面和学生面的主动参与度的充分调动,词汇教学课程设计的本质是把持学生面的认知主体地位,把教师面理解为词汇学习者的引线,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驶往预设的轨道。通过教师的干预更有效地对学习策略、方法、效果等进行有效评估和监管;通过监管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纳入评估范畴,通过评估不断修正教学,此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课程设计的优化。需求分析表明了自主学习监管和评估及词汇学习策略元认知的缺乏,MFLE理念下的课程设计兼顾学习者普遍使用的多元学习策略。该理念下的课程设计以新词教学为核心,注重词汇本身的音形义多面体知识。同时,通过构词法知识、语境、思维联想等手段建构词汇记忆链。课程设计侧重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和管理,并通过诊断性评估反哺词汇学习,实现“以评促学、以评监学、以评带学”。

三、教材开发是多元教学文本的实现手段

后现代主义信奉多元化。学习需求、个性差异、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就需要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兼顾多维的多元化需求,多元化教学文本需要通过教学资源的开发来实现。3P模式下的词汇教学资源以词汇表为主要内容,该词汇表记录词汇或短语在文本语境中的含义,对同形异义词、同/近义异形词、形近异义词、上下位词等缺乏足够的多维链接,对构词法知识、音形义辨析、意义及词形联想等缺乏多维视角的显性建构,其用法也需要体验文本才能被理解。教学资源的不完善设计,对于显性词汇内容尚无大碍,面对隐性词汇内容,学习者就显得力不从心。单薄的教材文本不能满足多元化资源需求、多元化学习策略、多元化教学手段等。

教育网络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呈多元化态势”,[5]“资源的垄断性占有和使用状态彻底改变”,[6]MFLE理念下的教学资源开发,以多元资源需求和多元教学手段的实现为源动力,目的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充分的外语学习资源”。[1]教学资源呈现为教学设备、教学材料等“实体”资源和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虚体”资源。“虚实”双线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多元需求和多元教学手段,注重自主学习的优化与延伸,注重教育主体“一体两面”的个性化拓展。教学资源开发内容包括统一的文本教材(主要用于在运用中理解、记忆词汇)、教师自编单词记忆手册(主要用于与某一词汇相关的词汇记忆链的构建)、词汇记忆策略的收编(加强对词汇学习策略的管理与修正)、词汇测试表(用于诊断性评估)。其目标是促成随手可得的资料文本。开发教学资源时,教师及教学管理者应有效地融合“实虚”双线教学资源,并依据多元需求二次加工个性化“一体两面”,生成性设计教育场域。

四、课堂教学是“人—人”构架的平等体验

课堂教学是实践教学活动即语言学习者接受语言输入的最主要场所,其实质是在课程设计的引导下,通过开发教学资源文本,实现多元词汇学习策略的融合。通过教学资源的开发,显性建构的多维视角的教学资源能为词汇学习提供充足的文本资源。教育主体不同侧面迥异的学习策略、情感体验点、关注敏感点等各方面的满足依赖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过程。3P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难以兼顾个性迥异的学生侧面,其教学过程是“人—物”构架体验鲜活的教学场域的事实世界,教师面是具有绝对控制的“人”,学生面被当做绝对接受地位的“物”,“人—物”体验构架表征为“我—他”境界师生层级,实质是认知与被认知的关系,词汇及其教学只是冰冷的认知手段或工具。

MFLE依据后现代主义的人本主义,把词汇教学过程理解成教育主体“一体两面”平等体验多元词汇策略的实践性过程。多元教学资源的开发兼顾了多元资源需求和多元教学手段,课程设计依据人本立场,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人—人”构架平等认知教育场域的生活体验,从事教育实践和认知的教师面和学生面都是自然人,表征为“我—你”师生层级,是平等的认知主体,词汇及其教学充当着“人—人”构架的桥梁。

现代词汇教学旨在通过多元词汇学习策略的融合,建构多维记忆链接,促成词汇记忆链的融合,把同形异义词、同/近义异形词、形近异义词、上下位词等,通过构词法知识、音形义辨析、意义及词形联想等手段,构建多元词汇学习标线,以此编织出词汇教学网络。

“一体两面”通过加工多元教学资源体验处于生活世界的课堂语境,“双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活动和作用体现了‘主体间性’或‘互主体性模式’”,[4]其本质是“人—人”构架平等体验课堂的实践。

五、课程评估是词汇教学的修正性策略

调查结果表明:词汇学习效果评估是词汇教学的薄弱环节。有效的评估手段能促使高效学习策略的形成与修正,并为指导词汇教学提供可行性修正反馈。

3P模式下课程评估的实质是终结性评估,注重把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认知策略等数字化、标准化,忽略了自主学习范畴及其元认知策略、忽略了评价对象的价值主体的情感因素等。以标准化的数字评估学习效果,难以为词汇教学提供修正性反馈,难以实现教师的管理功能,难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终结性评估,其本质是预成性的,其效度和信度都值得商榷。

MFLE理念下的词汇教学注重把教师岗位的管理功能延伸到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把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方法、策略、动机等纳入评估范畴,注重彰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和与教学资源的互动性等动态因子。

词汇教学评估旨在通过评估结果引导师生改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因与态度,改善其学习方法与管理策略,调整其语言学习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疏导其综合使用多项学习策略,帮助其管理元认知策略,区分学习者类型,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诸多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从而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超越时空限制的评估手段既能对过去教学进行批判性反思,又能对未来教学提出探索性反思,并由此动态地修正教、学过程。其主要内容是以诊断性评估、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为主而构建的评估体系,本质上是生成性地监控教、学的过程,并及时为教、学提供修正性反馈。

六、结束语

MFLE是一种教育理念,该理念指导下的词汇教学坚持人本立场,其过程是以需求分析为出发点,构建教育主体“一体两面”共生的师生关系,并通过教学资源开发整合多元教学文本,是“人—人”构架平等体验教育场域的实践性过程,课程评估为词汇教学提供修正性反馈。该词汇教学以学生的善学、乐学和思学为目标,旨在通过增强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促助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21-29.

[2]Nunan 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49.

[3]杨祚会.基于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任务类型探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3):111-116.

[4]胡弼成.教育主体评议[J].大学教育科学,2008,(2):66-71.

教学策略的界定篇10

学习是一个人终身面临的重要任务。然而,如何有效地学习呢?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阐述道:“今天教育内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因此,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及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学生学习策略的养成和调整列为重要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它立足于学生学习和发展,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这也正是英语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注重的重要的方面,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和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效果。

二、对“学习策略”的理解与认识

所谓的学习策略就是指学生在元认知的作用下,根据学习情景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调控自己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的学习方式或过程,《标准》把策略看成是学习者的行动,包括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并把学习策略概括地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中外教育界的研究表明:使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大面积地改进外语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

三、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的学习策略及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一)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对于其英语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具备自信心的孩子,往往思维活跃,记忆力强,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且大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培养学生坚信自己有坚强的毅力和学好外语的才能,学习上持之以恒,使学生在运用英语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运用中尝到乐趣与自信。如值日汇报,编写对话、英语游戏、戏剧表演和课文模拟等,对他们每一次语言的使用、每一次的开口及有意识的发音模仿,教师都应报以真诚的赞许及鼓励的表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属于合作学习策略。此策略重在培养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合作学习的能力。这其实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空间,就象健康需要空气一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这样才能记得住、学得好。这就要求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绝大多数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