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发展前景十篇

时间:2023-07-03 17:55:41

村镇银行发展前景

村镇银行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村镇银行;“三农”;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8-0024-04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

(一)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2005年以来,根据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状况,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开始调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部分省市的县及县以下地区试点设立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四类机构。

2006年12月21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人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人政策。2007年1月。银监会陆续《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等规章。2007年初,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首先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6省(自治区)开始试点。2007年3月挂牌开业的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是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2007年5月,银监会《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村镇银行的监管,2007年10月,银监会决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人政策试点范围,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由先期6省(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截至2010年6月末共设立村镇银行214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后,建立了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增强了农村金融机构活力,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二)村镇银行的特点

1 村镇银行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是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唯一具有股份制性质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与其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注册资本数额相对较大,服务功能比较齐全,信贷支持力度较大,风险分散能力较强,社会的认知度相对较高,商业特性比较明显。

按照《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制度安排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村镇银行可在县、乡两级设立,在县(市)级以下开展存款、贷款等银行业务。二是村镇银行坚持“主银行制度”以及股权适度分散原则,即发起人和最大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其持股比例不低于20%,同时其他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高于10%。三是放宽注册资本要求,在县(市)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

我们可以将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做一个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两者有着一定差异(见表1)。首先,两者目标类似,均立足于解决农户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其次,两者实际上选择不同的农村金融市场“开放道路”。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都大幅度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不过小额贷款公司不限制股东资格,而采取限制负债来源(不能吸收公众存款)的方式来控制制度风险;与此相反,村镇银行不限制负债来源(可以吸收存款)。而采取限制股东资格(银行是绝对控股的最大股东)的形式来控制制度风险。

2 村镇银行主要从事小额信贷等业务。小额信贷组织是从第三世界国家产生的。它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比较早地发展起来。在亚洲。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的小额信贷最发达,其次是菲律宾、印度、尼泊尔、柬埔寨等国。在拉丁美洲,小额信贷在玻利维亚、墨西哥、秘鲁发展得最为成熟,其次是巴西、智利、萨尔瓦多等。非洲国家中包括南非、乌干达、坦桑尼亚等。但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同样存在小额信贷而且实现了可持续性发展。

从世界各国小额信贷组织不同经营模式的分析(见表2)可以看出,小额信贷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经营主体具有自生能力。小额信贷组织主要通过团体担保连带责任等模式,共担风险和分散风险,以及实行灵活多样的信贷方式和采用高科技手段对客户信用评估等,以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它们都带有非营利性组织的特点。许多小额信贷组织享受政府各项优惠政策,并且为中低收入阶层服务,因此注重社会效益。

我国的现实情况与孟加拉、印尼、印度这些国家有所不同,也与日本、德国、美国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异。这就要求中国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必须走自已的道路。我国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农村地区的小型和微型企业、中低收入和贫困居民开展储蓄、贷款、结算、贴现、银行卡、以及同业拆借等业务。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村镇银行作为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本金较为充裕,资金来源广泛,依托发起行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在小额信贷投放方面作用较为突出,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村镇银行在自身建设和业务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一)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

总体来看,2007年以来,村镇银行试点进展比较缓慢。如果与小额贷款公司做一个比较的话。差异就更加明显。截至2010年4月末,全国各地在试点中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700多家,资金来源约1300多亿元,其中所有者权益1100多亿元,贷款余额超过1000亿元。无论从已设立机构数量,还是业--务发展规模上看,后者发展速度都快于前者。

(二)资金来源受到一定限制

大多数村镇银行作为新设机构,社会知名度较低,公众认可程度不高,存款增长较为缓慢,在贷款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导致资金来源和需求很不匹配,小额信贷投放规模受到很大局限。

(三)信贷投放力度不足

村镇银行作为股份制银行机构,投资人和管理者往往注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服务“三农”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村镇银行人员少,对农村地区情况不熟悉,导致服务覆盖面低,贷款难以真正发放到种养殖业的农民;授信、担保网络建设滞后,业务处理手段落后,限制了村镇银行扎根农村地区、支持“三农”的服务水平。

(四)盈利能力有限

由于村镇银行发展刚刚起步,业务品种单一,很难吸收到来源于企业、政府对公客户的低成本存款:同时,同于其规模较小,为应对储户提现和其他日常运营资金需求。需留存超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存放同业),高流动性资产占比高,盈利能力往往低于其他商业银行。

三、我国村镇银行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一)加快发展步伐

按照银监会的规划,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总体解决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问题。根据银监会2009年7月23日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再在全国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1294家,其中村镇银行设立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和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银监会2009年6月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改制为村镇银行。

国务院2010年5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民间资本兴办中小金融机构,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投资限制。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近期我国在已出台支持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部于2009年3月发出《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又于4月《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对达到监管要求并实现上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存贷比还需大于50%),自2009年至2011年,由中央财政按照上年末贷款余额的2%给予补贴,纳人机构当年收入核算,以增强机构经营发展和风险拨备能力。财税部门2010年5月出台《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决定在2009-2013年间,对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实施优惠政策:其发放的5万元以下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并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额。

二是中国人民银行为支持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和发展,促进其在“支农支小”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 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于2008年5月联合印发《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了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在存款准备金、利率、结算、现金和征信管理等方面的政策。

2 村镇银行可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享受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11%,比大型商业银行低6-7个百分点。

3 村镇银行可申请支农再贷款。人民银行2009年将支农再贷款对象由农村信用社扩大到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村镇银行。

4 村镇银行的利率政策。村镇银行利率政策与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基本相同,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则不得高于中央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基准利率的2,3倍。

(三)加快金融创新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鼓励国家控股的大型银行和各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开办农村金融业务,以及投资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注意培育和发展符合农村需求特点的“低成本、广覆盖、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村金融产品。

1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广泛性。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引进推广微贷技术,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全面加快建立覆盖各类农村经济主体的多层次信贷体系。突出创新重点,着力满足符合“三农”实际特点的金融服务需求。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零售、批发等多种方式着力扩大农村小额贷款投放,积极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鼓励开发多样化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努力满足农民多样化信贷需求。积极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农村商品配送体系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等配套金融服务工作,为农民扩大消费提供融资便利。

2 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结合地方实际,改进金融服务流程,完善贷款营销模式。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多元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信贷员包村服务、金融辅导员制度、“贷款十技术”等方式,大力推动信贷服务方式创新。加快打造现代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通过设立自助银行、自动服务终端等服务设施和提供流动来扩大服务辐射范围。积极推广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逐步实现农村金融产品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发展各类中间业务,开展保险、证券等金融产品交叉销售。努力提升服务“三农”的效率和水平。

3 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积极开展农户贷款流程再造,缩短流程环节,促进农户贷款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切实提高审批效率、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制定标准化农村金融服务合同,创新并推广标准化的涉农存贷款和理财产品。全面披露金融产品尤其是复杂金融产品的必要信息,准确揭示金融产品的风险特征。健全客户评估机制,对客户的金融服务适应性开展有效评估。建立和健全客户投诉处理机制。

4 健全农村抵押担保体系。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涉农担保资金或成立涉农担保公司。完善涉农担保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健全涉农贷款担保财产的评估、管理、处置制度,不断创新基于多种信息获取方式上的贷款技术,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散转移机制,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加强涉农信贷风险管理。

(四)加强金融监管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和财务可持续性较弱,机构质量良莠不齐;存在监管不足和缺失、风险处置和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监管。防止系统性风险。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犯罪和逃废债力度,建立和健全农村支付网络体系和征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展和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大力推广非现金工具支付,减少农村地区现金使用。继续加强城乡支付结算服务的互补发展。加大农村信用法制与信用知识宣传力度。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积极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工作。加快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的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机制。

村镇银行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村镇银行 发展 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140-02

近年来,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县域支农支企支民的主力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目前,朔州辖区共设立村镇银行2家,分别为:朔城区蒙银村镇银行和山阴县太行村镇银行。2014年12月末,村镇银行资产总计21.91亿元,贷款余额9.77亿元,占总资产的44.6%,个人贷款6.1亿元,单位贷款3.67亿元。存款余额17.59亿元,个人存款6.86亿元,单位存款10.73万元,存贷比为55.54%。村镇银行已设立网点4个,共为县域近100家中小企业和企业主个人累计投放流动资金贷款2亿元;促进企业增加设备投资、升级改造达50家,累计投放中长期贷款1.8亿元。先后对全县个体工商户与农户450多户,累计发放贷款6.5亿元,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1.营业格局逐步扩展。从调查来看,朔州村镇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部分部门负责人都是从金融监管部门或其他金融机构聘请的资深人员,有一定金融工作管理经验且熟悉县域经济环境特点,同时采用发起行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在立足区域的基础上,服务领域逐步向下扩展,服务领域向乡镇延伸。从2013年起,朔州村镇银行在乡镇开设了2家支行,“行+支行”经营格局正基本形成。

2.不断创新信贷产品。随着对县域和农村市场的不断发展,朔州村镇银行深入调研,逐步推出了一系列适合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发展的信贷产品,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多元化”的需求。近几年,蒙银村镇银行适时推出“工商通”信贷产品,通过工商企业联保的形式发放贷款。截至2014年12月,蒙银村镇银行共为山西华美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朔州市荷斯坦农牧有限公司、朔州市玉收农牧有限公司、朔州市义成绿化种苗有限公司等36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6609万元。太行村镇银行结合山阴县白色乳业和养殖园区的特点,开发了“园区贷”信贷产品,推出“龙头企业+园区+农户”三位一体、“龙头企业+园区”两位一体的批量担保模式,有效地支持了畜牧业养殖的发展。

3.贷审流程优势明显。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较,村镇银行在贷款审批流程及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从审批时间来看,只要手续齐全符合条件的单笔贷款申请,从前期调查到放款基本不超过1周时间。同时,对贷款到期的客户,经风险部门评定为经营情况良好,其贷款可直接续贷,无需归还,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成本。

三、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村镇银行落实服务政策难度大。一是村镇银行呈现“支大拒小”现象。村镇银行因其特殊的背景和条件便决定了其服务县域经济的定位,同时作为商业银行,其逐利的本性也与生俱来。调查中,我们发现,村镇银行得到的各种优惠及扶持政策非常有限,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发展不能有效统一。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大型企业资源有限,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村镇银行只好倾向于资产规模较大的优质客户。目前村镇银行,“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很难做到贯彻执行,具体表现为贷款额度高、贷款投向过分集中。二是村镇银行支农支小与风险难控制相矛盾。村镇银行既要进行商业化运作,又要开展涉农支小政策相关业务。但在当前县域经济环境下,涉农支小信贷业务风险较高,村镇银行如何在保证自身盈利发展的同时,又要能有效开展相关政策业务的运作成为了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难题。

2.资金来源问题制约着村镇银行持续发展。开业时间较短,客户资源有限,这是当前村镇银行面临的现实。在县域中民众对其缺乏信任,加之其知名度不高,开展的信贷业务、支付结算业务等金融服务功能比较滞后,企业及民众基本不将资金存入村镇银行。因此,村镇银行吸储能力有限,吸收各种存款的难度相当大,这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2014年12月末,朔州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余额为6.9亿元,仅占全县域储蓄存款余额的6.5%;解决存款规模限制成为了村镇银行发展首要难题。

3.网络设备滞后阻碍了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按人民银行规定:具备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申请加入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征信管理系统。但是庞大的网络设备的研发费用及大量维护成本的投入,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村镇银行,实在难以独立承担。具体来说,当前村镇银行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网络问题:一是支付结算系统方面。村镇银行由于无法直接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卡业务无法开展,相关业务也只能通过发起行间接结算,在当前网络发达的背景下,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处于非常劣势,严重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二是征信系统方面。目前村镇银行还无法直接接入征信系统,企业和个人信用情况只能通过当地的人民银行进行核查,这样就降低了村镇银行贷款发放的效率,无形中增加了村镇银行的人力成本。三是反洗钱系统方面。由于村镇银行规模还较小、结算及账户管理等方面水平较低,缺乏在大额现金审批报备、大额交易报告、可疑交易报告等方面的网络监测能力,仍需加大改进力度。

4.经营风险阻碍和制约村镇银行业务的发展。灵活快速的信贷机制促进了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受资金、网络方面等客观因素制约,村镇业务快速扩张所带来的一系列金融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一是业务经营单一,经营稳定性差。村镇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完全依靠存贷款利差产生,中间业务单一。二是村镇银行客户结构单一,信贷风险较大。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均在县域辖区,贷款对象行业特征明显,行业的集中度较高,造成行业风险不能有效转移,严重影响村镇银行持续经营的稳定性。2014年12月末,朔州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余额6.1亿元,占总贷款的62.4%,个体工商户贷款为主体;企业贷款余额3.67亿元,其投向主要集中为批发零售业,占比为52.32%。同时,朔州村镇银行不良贷款余额0.12亿元,不良率为1.23%,不良贷款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

四、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建议

1.建立市场定位机制,规范服务方向。首先,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市场定位机制。通过完善支农支小服务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对村镇银行“三农”和支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及投向进行明确规定,定位村镇银行把握服务县域经济,按照支农支小这个服务方向,促进服务“三农”与商业之间的可持续的发展平衡关系,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现实,加大支农支小力度。其次,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在贷款的审批、流程操作、利率机制等几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为本区域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农户提供多样便捷的金融服务。第三,利用发起银行现有成熟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技术与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村镇银行在县域地区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各项金融业务在县域经济迅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扩大资金来源,改善资金压力。一是对村镇银行实行优惠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人民银行参照县域法人考核办法及当地信贷投放情况,给予村镇银行特别的支农支小再贷款的多种扶持政策,增加其资金来源,增强其信贷资金投放能力。二是放宽村镇银行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资格,扩展其资金补充渠道。三是推动村镇银行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扩大村镇银行的存款利率浮动范围,提高村镇银行市场竞争力。四是鼓励村镇银行探索可行的金融相关债券,建议村镇银行会同发起银行或发起人发行区域性债券,如集合债券或次级债券,拓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扩充村镇银行资本金。

3.加强网络设备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一是多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展村镇银行服务方式。以村镇银行总行为依托,探索在农村建立自助服务站、社区服务网点和金融服务流动站等特色服务渠道,有效解决村镇银行网点不足带来的弊端,尽最大能力为农村区域客户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二是强化村镇银行与发起银行或同业之间相互合作,弥补村镇银行因网络技术落后产生的劣势,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三是推进行内核心业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与支付结算部门进行合作,加强村镇银行网络渠道建设,提高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电子化水平,争取尽早具备和达到加入支付系统、征信管理系统和反洗钱监测系统的条件,早日享受接入网络先进系统的便捷服务。

4.加强政策扶持体系建设,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提高村镇银行服务县域的积极性。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设定涉农支小贷款考核办法,作为确定奖惩的依据。对于完成目标较好的村镇银行,由地方财政出资建立奖励基金,给予税收等优惠,人民银行给予支农再贷款优惠,以此鼓励村镇银行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二是在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应加大对村镇银行支持。如在计提坏账准备,营业税、所得税等方面制定不同的优惠措施,增加村镇银行资本积累;对面向农户的贷款政府给予村镇银行财政贴息支持,从而使农户自身不能承担过高利率以及村镇银行贷款分散、单笔贷款成本较高的问题能进一步缓解。三是放宽新设立村镇银行的存贷款比例限制,对其运用资本金发放贷款实行定量控制,同时不列入存贷款比例进行监管控制,支持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多发放支农贷款。四是人民银行积极引导村镇银行完善支付结算、现金管理、反洗钱监测、征信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加大技术和业务支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忠民.村镇银行发展与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7)

[2] 赵冬青,王树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0(7)

[3] 辛本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金融,2011(5)

[4] 高晓燕,孙晓靓.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6)

[5] 李蓉,许可.当前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江西省为例[J].金融教育研究,2013(2)

村镇银行发展前景篇3

《财经》记者 张宇哲

在近年来一系列监管、财税政策引导下,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据银监会最新统计,至2009年1月底,中国已有10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所谓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即为银监会批准成立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

在前不久召开的农村金融研讨会上,一位专家推算,如果按管理层的要求和计划,基本实现县(市)及以下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三年内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至少要增加至千家以上。

在为农村金融打开新局面欢欣的同时,亦应看到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瓶颈。

“对监管者来说,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监管资源不足,监管力量太少了。”一位负责监管农村金融机构的基层银监局人士对《财经》记者坦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任务十分艰巨。

农村金融体系的开拓,肩负着拉动农村需求、平衡二元经济的任务,向来被国务院高层视为与国有银行改革并重的改革攻坚战。上个世纪90年代风行一时的农村金融基金会因缺乏监管损失惨重,恰恰是新一轮农村金融机构的前车之鉴。如何在发展与监管之间取得平衡,仍然任重而道远。

风生水起

2006年底,银监会调整放宽了准入门槛,开放农村金融市场。业内公认,这是农村金融领域最具突破意义的改革。从那时起,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的冒升如雨后春笋。

据银监会最新统计,至2009年1月底,10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吸纳股金42亿元,存款62亿元,贷款余额42亿元,累计发放贷款55亿元,95%的贷款投向农村小企业和农户,已盈利的机构实现账面利润1003万元;不良贷款率约为0.4%,其中0.2%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因素造成。

上述108家机构中,有村镇银行92家、贷款公司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0家。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的主要发起人均为商业银行。

截至目前,国开行已设立七家村镇银行,是设立村镇银行数目最多的中资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也已相继设立村镇银行。据悉,工行、中行正积极申请设立村镇银行。

3月底,广东恩平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这是汇丰银行在中国开设的第五家村镇银行。外资银行中,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也分别设立一家村镇银行和一家贷款公司。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曾在公开场合表示,2009年,北京将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力度,本年度将成立2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及8家村镇银行;重庆金融办主任罗广告诉《财经》记者,今年计划成立15家村镇银行;湖南银监局有关人士亦向《财经》记者透露,初步计划设立十几家村镇银行,力求每个地级市有一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为了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低、竞争不充分的局面,来自银监会的消息显示,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银监会正在研究制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统一汇总后拟于近期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这一规划的主要思路,就是继续扩大开放面。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臧景范介绍,银监会争取通过三年努力,与现有金融机构一起,基本实现县(市)及以下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这并不意味着机构全覆盖,关注焦点在于金融服务空白处。”臧景范强调。

据银监会官方网站的2008年度《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显示,金融机构空白点有2000多个,投资人可以据此选点。“金融服务空白点远远小于这个数目,设立新型农村金融同时要兼顾商业可持续性。那些属于金融空白点又无法兼顾商业可持续的地方,比如四川、等地广人稀的地方,开一家机构成本很高,需要政策提供支持。”臧景范称。

政策杠杆

准入的放开、门槛的降低及财税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是改变农村金融原来应者寥寥局面的制度支点。

2006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首批试点选择四川等六省区先行试点。过去开一家银行至少需要1亿元资本金,村镇银行的资本金只需要300万元,市场门槛的大幅降低带来的是地方投资者申请踊跃。有关试点省区还给予前三年返还营业税的优惠条件。

2007年10月,试点迅速星火燎原,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

今年以来,财政部又了一系列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新政策,包括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费用补贴等,希望将财政政策与信贷资金有机结合,探索发挥财政杠杆的作用。

3月2日,财政部文件对涉农贷款增量进行财政奖励试点,暂定试行三年。从2009年起,对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幅超过15%的金融机构,按2%给予奖励,但对上半年末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的,不予奖励。试点包括了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南、云南和新疆六个产粮大省(区)。

当日,财政部还了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对达到监管要求并实现上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的(其中村镇银行贷存比要大于50%),自2009年至2011年,由中央财政按照上年末贷款余额的2%给予补贴。

由于目前的村镇银行贷存比大部分都已超过50%,也就是说几乎均可享受到此次补贴。

此外,《财经》记者还了解到,财政部还将出台一项颇为重大的政策,即对所有金融机构发放的5万元以下的农户贷款,给予税收减免优惠。这一政策可能暂定试行两年。

对此,银监会有关人士认为,此次财政部的一系列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重大政策,是近年来前所未有的,其中这项税收减免政策更是激励力度最大的,“希望这些政策可以常态化,对农村金融领域有一个长效激励机制。”

在多重政策鼓励下,外资银行的选择也有所不同。花旗银行因农村金融业务较难盈利没有申请村镇银行,汇丰银行则在以一年成立四家以上村镇银行的速度,布局其在中国县域的版图。

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同一家主办行下属的多家村镇银行,能否后台共享以解决管理成本高的问题实现规模效应?这直接对村镇银行当前不能跨区经营的限制提出了挑战。

银监会有关官员告诉《财经》记者,将允许主发起行参照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模式,组成专司村镇银行管理事业部性质的专业化机构。

“单独的事业部制不会使城市业务和农村业务混淆,这样的设置可以确保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集中实施不同的策略和经营方式。但这种管理形式只是权宜之计,毕竟管理村镇银行需要一个载体,未来也会有整合村镇银行网点网络的需要。”汇丰中国村镇银行业务部常务总监李惠乾认为。

汇丰村镇银行和汇丰在上海的子公司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汇丰中国)完全分开运营,有各自的董事会。汇丰中国在架构上与这些村镇银行是平行关系,但在汇丰中国内部设立的村镇银行业务部,对其所有村镇银行负有管理职能,包括业务指导、产品开发、风险控制、资源调配等,相当于村镇银行的总部。

“但这是否相当于汇丰银行另辟蹊径,突破了对外资银行网点布局的诸多限制?”一位银行业专家表示。事实上,目前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大多为在网点布局有政策约束的金融机构,比如没有基层分支机构的国开行,或者不可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商行、农商行。

目前外资银行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均为独资形式,“独资可以有效决策,如果采用股权分散的方式,会变成很多决策在董事会、股东大会层面协调。”李惠乾认为。

监管瓶颈

“很多迹象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全可以在服务农村、服务县域的过程中,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臧景范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强调。

虽然如此,业内人士推算,如果基本实现县(市)及以下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三年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至少要增加至千家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主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银监会合作部,原先已负责现有5000多家农信社的监管,迄今该部门在人员编制、机构设置上并无任何变化,同样的监管资源现在要管数量更多的基层金融机构,如何坚持“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

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展试点之后,基层监管力量已捉襟见肘。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彼时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亦强调,如何改进监管体系,利用有限的监管力量应对更为艰巨的监管任务,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也将是银监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挑战。

目前,按照银监会的职责分工,地方银监分局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属地监管机构,而绝大多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都设在县(市)以及乡(镇)和行政村,这些地方只设有监管办事处,目前每个办事处一般只有三到五个人,监管任务(包括对农信社和邮储银行的监管)很繁重。随着大型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银行的参与,如何科学建立大型机构与小型机构的股权管理关系,更是一个需要慎重研究的课题。

对此,臧景范表示,一方面要落实大股东的主监管制度,即借力于对大股东商业银行的法人监管,来实现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另一方面,银监会已要求基层监管力量尽可能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农信社倾斜,在资本充足率、信贷风险、法人治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实施持续、动态和盯住式的审慎监管。

另外,不在银监会监管范围内的“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近期发展势头亦颇为凶猛。

继去年5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有关文件,把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权和监管权移交给省级政府之后,短短数月间,已经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就达390多家,筹备成立的有400多家,仅内蒙古一个区就计划成立150多家,重庆市已成立52家贷款公司。比较冲动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资金紧缺的中西部。

村镇银行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村镇银行 制约因素 改善 对策

当前,农村金融体系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构建新型的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势在必行。近年来,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试点到推进的发展历程。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10年6月末,已经开业的村镇银行有214家,正在筹建的村镇银行有52家,但这与银监会的规划目标仍相差甚远,村镇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既有内部因素的制约,也有外部因素的制约。其中,外部因素制约是阻碍村镇银行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

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是与内部因素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发展环境的制约。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相关配套政策还没有完全到位。尽管银监会已陆续了村镇银行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对村镇银行的财政支持力度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完全出台,很多配套政策还没有完全到位。表现在:一是大多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执行的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农村信用社的标准要高;二是村镇银行没有享受到税收政策的优惠待遇。根据我国银行业营业税率的征收情况,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率基本都是3.3%,而村镇银行和商业银行一样都是按照5%征收;三是再贷款利率没有享受优惠待遇。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再贷款利率一直以来都低于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表现了国家在政策方面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而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服务于农村、农民、农业的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和农村信用社同等的政策待遇,把村镇银行同商业银行同等对待,这对村镇银行的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利。

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过度和不足。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模式采取的是“低门槛、严监管”,其中“低门槛”指的是国家对村镇银行的设立和业务的市场准入条件要求较低,这对于快速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覆盖面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严监管”指的是监管机构实行比较刚性的监管措施,这有利于村镇银行设立初期的规范化操作,避免出现失控现象,造成金融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又很难实现政府的政策意图,如村镇银行设立时的持股比例要求就不尽合理。这些问题充分表明,我国银行监管机构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同时监管的力量还略显不足,监管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社会公信度比较欠缺,村镇银行的信用认可度较低。村镇银行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相比,在社会认可度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它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短期之内很难建立起来,直接结果就是刚刚成立的村镇银行很难吸纳到农民的个人存款,而想要贷款的农民却很多。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原因:一是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开始建立的网点较少,农民不敢将钱存入;二是村镇银行没有国家背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都具有国有和集体背景,这些金融机构经营多年,深受农民信赖,让农民感到放心,而村镇银行却没有这样的背景。

地方政府定位不清,经常存在不当干预。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应该体现在: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发展生产,积极促成和协调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不断提高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农民存贷款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区域内农民的资金需求和还款能力,这样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促进村镇银行在广大农村地区的迅速发展。但是,实际操作中,一些设有村镇银行的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府对村镇银行的组建、管理和监管干预过多的问题,尤其是对村镇银行的放贷业务干预过深。

新型社会信用制度、信用体系的建设滞后。当前,我国农村信用制度、信用体系还是传统占据主要地位,很多农村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农村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观念,很多农民认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都是国家开办的银行,小额贷款就相当于国家发放的扶贫款、赈灾款和救济款,这些贷款不贷白不贷、贷了也不用还了,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傻子才还。这样的信用观念直接导致了农民借贷不还,没有信用约束,因此,尽快建设新型农村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势在必行。

改善村镇银行发展外部环境的对策

为了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快速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改善村镇银行外部发展环境。

加大政策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要加快村镇银行的发展,不断拓展其生产空间,给予其足够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其健康快速发展。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一是适当地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实际发展状况、资金供求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地确立贷款利率;二是在一定年限内对村镇银行实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支持其发展初期不断壮大;三是央行要像支持农村信用社一样,支持村镇银行,给予其同等支农再贷款的优惠政策,以帮助村镇银行解决资金难题,扩充其资金实力;四是监管部门应出台促进村镇银行与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竞争和发展的有关政策,帮助村镇银行增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此外,还要建立一定的政策协商机制,针对村镇银行面临的发展难题和实际困难,协商统一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待遇,帮助村镇银行尽快发展起来。

加强监管,完善政策,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加强村镇银行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政府应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或商业银行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银行监管部门加强对村镇银行的检查考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突出村镇银行的支农指标的考核。监管部门要对村镇银行的贷款对象和资金用途严格控制,保证村镇银行对农民的适当的贷款比例。要适度控制村镇银行的担保额度和担保行为,尤其要控制村镇银行与控股银行、重要关联人的相互关联授信。要适度控制流动性风险,要求村镇银行建立与控股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相互支持机制,保证控股银行在流动性方面对村镇银行的支持。要积极引导村镇银行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和风险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村镇银行应对风险的抵御能力。

加强宣传,提高自身公信度。创建初期,村镇银行应加强宣传工作,不断地利用各种广告和公关媒体,广泛进行宣传,将村镇银行的性质、服务宗旨和自身特点,以及开展的主要业务介绍给广大农民。村镇银行还要充分利用接近农村腹地的地域优势,坚持深入农村经常拜访客户,不断提高影响力和美誉度,对农村的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文体活动比如庙会提供赞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不断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提高自身公信度,随着自身公信度的提高,广大农民逐步熟悉其性质和业务后,就会打消顾虑。这势必会有利于提高村镇银行的储蓄能力,不断地增加存款。

村镇银行发展前景篇5

1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负债业务进展缓慢,存贷比超标问题普遍

资金筹集困难,是目前大多数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村镇银行通过负债手段获取现金的能力不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①社会认同度不高,作为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在发展初期社会认知度低,公众普遍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有钱也不愿存。②目前,村镇银行结算渠道不畅,无法通存通兑,也无法发行银联卡,大多数村镇银行的异地汇划必须通过行,因而汇划款项难以实时到账,这样的弊端使得企业缺少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意愿。基于以上原因,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536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为1006.7亿元,仅占全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0.107%。同时由于存款的增长率和贷款的增长率不匹配,很多村镇银行的存贷比超标。

1.2金融专业人才缺乏

村镇银行业务主要面向农村地区及中小企业,而农村地区明显大量缺乏金融人才。造成村镇银行专业人才奇缺状况的原因:①在于其是新兴事物,并且主要业务面向“三农”,这样的机构发展对于国家政策的依赖度很高,前景难以预料,因此有经验的金融专业人员为自己的发展前途考虑通常不愿进入村镇银行;②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一般缺少金融行业的从业经验和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知识,而员工的业务经验及管理经验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经营和发展。

1.3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不足

村镇银行作为服务农村经济的商业银行,其发展受到农村经济一些固有特征,比如高风险、低收益等的影响,应当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目前,村镇银行的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分别为25%和5%,都明显高于与其服务目标相同的信用社。村镇银行在现阶段的起步发展阶段,只有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得到适当的补贴和优惠,才可能化解风险,求得长远发展。

2村镇银行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

2.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而村镇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更是高于其他商业银行。①村镇银行的服务目标在“三农”,农业生产周期比较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农业保险机制还未形成,更加剧了农业贷款的信用风险;②相比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由于成本和技术问题等等原因难以进入征信系统,其贷款对象往往在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贷款记录,这样无疑更加增大了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

2.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村镇银行正在业务拓展阶段,业务相对单一,主要是存贷款业务,其面临的状况是吸收存款难度大而贷款需求旺盛,同时贷款回收也存在一定问题。村镇银行目前还没有被广泛的认可,设立地区和服务目标又与农信社和邮储银行这些已成规模的金融机构相重合,争取存款业务的道路艰巨而漫长,但同时由于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全国联网的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程序严格复杂,这一目标客户群的贷款需求又极其旺盛。这样的业务现状带来存款和贷款数量及期限的严重不匹配,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

2.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进行扶持,但村镇银行目前的发展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前景还不明朗,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专业金融人才以及金融管理人才都持观望状态,不愿加入村镇银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村镇银行的业务操作人员往往是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社会招募人员,其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的欠缺使得村镇银行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增大。另外,村镇银行也大量缺乏具有金融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管理层的不专业,也很难在业务部门出现违规操作时及时发现风险。

3村镇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3.1健全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加快进入征信系统进程在学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比较成熟的信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信用管理机制。①必须实施标准化的信贷管理流程,完善贷前、贷中、贷后三阶段检查,全面对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②在还款监督机制中可借鉴国外成功案例,成立贷款人相互监督小组,充分运用群众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以达到最小的监督成本,最大的还款效率。③必须加强内部工作人员培训,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信贷人员责任心及工作方法的指导。加快村镇银行进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进程,是降低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途径。村镇银行应加强农户以及相关中小企业信用数据信息的收集,对服务客户的基本信息、信用交易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用资料做到全方位记录。在进入征信系统的技术、管理、资金方面的不足可以寻求人民银行和政府的帮助与支持。

3.2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加强品牌宣传,拓宽融资渠道为保证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抓紧制定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存贷款比例等一些流动性指标加强监测,高度重视自身的流动性风险程度。增加负债业务能力,吸收存款是解决流动性风险的根本途径。村镇银行存款不足的首要原因是公众信任度低,可以通过扩大宣传的方式树立形象,加大在平面媒体及电视、电台的宣传投入,强调村镇银行不是私人性质的金融机构,而是由大型商业银行作为控股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消除潜在客户对于资金安全性的顾虑,同时引导中小企业入股,通过这种方式赢得对公客户。除此之外,增加村镇银行的金融业务,扩大其融资渠道也是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的方法,比如开展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业务等。

村镇银行发展前景篇6

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难度大。由于村镇银行数量众多,有很多地处偏远农村,监管成本较高。村镇银行银行资产规模小,网络化建设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一些监管无法通过网络迅速完成,监管时效性差。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村镇银行有较大的存贷款定价自主权,容易造成一些村镇银行违规高利率吸储,有效监管这种违规高利率吸储所需的监管技术难度较大。所有上述因素使得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难度较大。

二、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发生的成因分析

目前,村镇银行还处在试点探索阶段,在资产规模、内外部管理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成因与普通商业银行之间有类似点,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归纳起来,村镇银行利率风险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利率市场化风险。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政府放宽对利率定价的计划控制,将利率定价权交给市场,由市场去发现均衡利率水平,利率将随市场对资金的供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目前,贷款利率控制已基本放开,存款利率放开正在推行试点,积累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村镇银行作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业务以存贷款为主。其存款成本面临更大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其资金筹集能力,增大了其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其贷款发放利率也同样面临不确定性,在村镇银行资产定价能力不足与风险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其贷款收回能力将大大削弱,这也将导致村镇银行流动性头寸不足,加大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2.资本杠杆比率风险。适度的资本杠杆比率是村镇银行以自有资金抵御流动性风险的重要保障,是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控制资本金与存款保持一个较好的比率同步增长。现实中,一方面,由于村镇银行流动性资产变现能力较差,只好以主动负债的方式满足流动性需求,即以限制信贷投放、加大存款组织等方式应付流动性需求,造成存款刚性和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村镇银行负债过高,进一步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了村镇银行的机会成本,减少了村镇银行的赢利能力,导致村镇银行资本金增长变慢。两方面同时作用,导致村镇银行的资本杠杆比率进入恶性循环,不断增大,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不断积聚。如果内部或外部条件发生巨大变化,造成人们对村镇银行前途的疑虑,引发大规模的资金抽离,将会造成资金的流动性风险迅猛转为现实的支付风险,对村镇银行乃至整个农村金融系统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3.信贷资产质量风险。目前信贷资产质量低已成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索,不良贷款形成的风险成为流动性风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贷款业务的发展,村镇银行必然要面对不良贷款的问题,不良贷款的增加必然会增大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我国是典型的二元制经济,国有大型企业和地方支柱产业资金需求一般会得到银行的有效供给,而县域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保证,特别是县域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外延式扩张的发展阶段,资金需求较大。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资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供给,一旦受到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中小企业将难以及时偿还到期贷款,造成村镇银行无法及时收回现金,只能以换约和延期的形式收回贷款。甚至部分县域中小企业因为周转不灵面临倒闭,此时为防止形成坏账,村镇银行会被倒逼继续向中小企业贷款,进一步加大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可见,信贷质量控制是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4.资金分流风险。近几年,在基金、股市、房市不断趋热等因素的影响下,城乡居民保守的理财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满足于存款吃息的单一理财方式,而是朝着投资分红的多元化理财方式转化。在大牛市期间,不少商业银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存款搬家的现象。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城乡理财观念的进步,村镇银行的存款将被分流到资本市场,由于村镇银行吸收存款是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不能象商业银行一样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进行融资,这就造成村镇银行对于存款短时间大幅减少的抵抗能力差,容易引发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5.期限结构不匹配风险。目前,在高息收入的诱导下,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存在较大的到期日缺口,即一方面存款期限以短期为主,流动性高,并且受到股票投资等影响,存款流动性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另一方面,贷款期限以中长期为主,遇到不良的宏观经济环境,贷款流动性呈现减弱的趋势。村镇银行的储户主要是农户,存款期限相对于城市居民更短;贷款客户主要是县域中小企业,相对于城市大中型企业,贷款回收成本更高,坏账比率更高,贷款流动性更弱。因此存贷款之间的流动性缺口更大,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更高。考虑到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上对吸收存款依赖度更高,在现金流入方面则对贷款本息现金流入依赖度更高,相对于商业银行缺乏担保业务、外汇业务等现金流入。因此,一旦发生储户挤兑提现的情况,存款现金流入被切断,贷款现金流入不足,其他现金流入匮乏,村镇银行更难以化解流动性不足造成的危机,大量村镇银行的生存将受到威胁。

 

6.管理缺位风险。从经营管理来看,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新成员,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认识刚刚开始,对流动性风险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儿乎没有,一切还要借助于其他银行的理论和经验。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往往只注重流动性负债管理,忽视了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资产负债平衡管理。习惯于被动地进行日常管理,缺乏积极主动的压力测试,没有形成村镇银行自己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体系和危机应对预案。

三、村镇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对策

1.做好流动性需求预测,防患于未然。村镇银行应在日常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的调查、统计和预测,做到未雨绸缪,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预见性,不断强化村镇银行科学决策,统一协调能力。首先,重视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村镇银行流动性需求的影响。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增加农村中小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从而增加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同时,由于存款利率降低,可能导致存款搬家,大量存款流向股票市场、基金市场。两个方面同时作用,将导致村镇银行流动性压力加大,有效的流动性需求管理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村镇银行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分析和研究,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测,提前储备头寸,化解流动性风险。其次,村镇银行要做好季节性、周期性等常规状态下的预测分析,如学校开学支取存款、养殖大户收储饲料资金需求增加、粮食加工企业收储粮食资金需求增加,这些资金需求有一定规律可循,搞好这些常规管理,可以以较小的资金成本获取利润。再次,村镇银行要搞好流动性危机管理。一方面,村镇银行应加强存款账户管理和借入资金管理,不但要确保存款规模增长,更要注重存款结构的变化,及时发现存款规模和结构的异常变动,分析其原因并做好应对预案。另一方面,要有村镇银行系统内的资金调动和危机处理机制,加强村镇银行的危机上报机制,一旦出现挤兑,村镇银行应及时上报监管机构,防止挤兑蔓延,将损失降到最低。

2.加强流动性管理,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目前村镇银行资产的大部分被贷款所占据,贷款以中长期为主,流动性较差,资金沉淀现象严重,属于固态资产,其在资产结构中的占比过高,成为影响整个资产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村镇银行应保持合理的贷款增速,防止贷款的盲目扩张,确保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避免为应付考核放贷稀释不良贷款的行为发生。村镇银行应积极优化贷款结构,增加贷款种类,提高贷款的变现能力。在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业绩优良、产业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客户。加强对个人贷款的信用调查力度,开拓完善农户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搞好期限结构优化,切实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降低变现能力较低的中长期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开展低风险的中、短期投资业务,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水平。

村镇银行应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引进,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在提高村镇银行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增加村镇银行现金流入,提高村镇银行流动性。

3.积极参与货币市场的运作,增强外部融资的能力。银行流动性管理要求银行资产和负债保持一种流动性状态,当流动性需求增加时,通过出售短期债券或从市场上借入短期资金增加流动性供给;当流动性需求减少、出现多余头寸时,又可以投资于短期金融工具,获取赢利。村镇银行应大力拓展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优化存款结构。积极进入证券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增加国债经营品种和数量。同时也要努力开拓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有效参与上述货币市场对于提高村镇银行外部融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搞好风险预警,建立多层次流动性风险防范屏障。村镇银行应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流动性监测指标体系,对不同的财务指标在赋予适当权重的情况下,得到一个简明综合的流动性风险指数。一旦该指数达到警戒线就及时发出预警,向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流动性警情报告,便于管理人员作出及时决策,启动相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预案。目前,主要的可用于监测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财务指标主要有:贷存比率、贷款和有价证券及投资与总资产比、存贷款期限结构、持续期缺口等,这些指标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应用较广,村镇银行应借鉴商业银行的风险参考值,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相应的流动性风险警戒值。

村镇银行应建立定期的流动性风险分析制度,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变动趋势分析、流动性需求分析、流动性财务指标分析、流动性储备设计,除了要建立现金及超额准备金等流动性常规准备外,还要建立以应急备付金、同业拆借、系统内资金调拨等应急准备,并通过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压力测试等加强演练,提高村镇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5.加强外部监管,强化内部控制。银行监管部门应该根据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流动性监控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整个村镇银行上报后汇总的数据分析为基础,既能够从整个村镇银行系统的宏观角度又能够从某个村镇银行的微观角度及时对村镇银行存在的流动性不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在必要时给村镇银行发出警报。

银行监管部门应要求村镇银行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如存款来源稳定性、贷款回收状况等内容作为月、季度报告的必备内容,同时加强这些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审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村镇银行进行沟通。

银行监管部门要督促村镇银行建立其内部的流动性风险日常操作机构和内部控制机构。加强日常的风险监测和账户头寸清算,建立起系统内资金预测、统计和分析的管理体制,保障足够的资金及时支付清算,实现流动性风险的有效防范。

参考文献:

1.郑也夫.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现代经济,2008(8)

2.谢春根.邮储流动性风险不得不防.中国邮政,2008(3)

3.周卫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防范流动性风险的措施.金融纵横,2008(9)

村镇银行发展前景篇7

大家好!春来千枝秀财源通四海,国安民有福冬去万木苏。值此2015年元旦、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贺***村镇银行举行揭牌开业仪式。在此,我谨代表银监部门,对***村镇银行开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对设立工作给予支持、帮助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歙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县辖28个乡镇,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人口50万。这里历史悠久,文风昌盛,地灵人杰。秦始置县,古称新安,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近年来,歙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带领下,围绕建设“安徽工业重县、华东旅游强县、全国文化大县,成为现代经济强县”目标,上下同欲,砺励奋进,捷报频传,沧桑巨变。优越的区位,秀丽的景色,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国内外客商纷纷前来投资经商办企业的一个“风水宝地”,成为一片投资的沃土、创业的热土、发展的乐土!

***村镇银行,作为第一家省外银行来歙县投资的金融企业,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的重视和关心,也得到人民银行、银监局等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和指导,得到当地镇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坚信,纯朴、善良而好客的歙县,一定能够以优良的环境,至上的服务,为所有来投资办企业的朋友提供客至入归的条件和平台。

四年多前,国家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市场准入政策,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四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银监会全力推进,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踊跃参与,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丰富完善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二是探索了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资设立农村金融机构的新渠道;三是推动了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度和市场活力建设。四是引导创新了农村金融的商业模式和特色产品;五是科学构建了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模式。

***村镇银行是由**银行主发起,由**银行及部分法人、自然人共同组建的,是全县第一家村镇银行,是我们歙县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我相信**村镇银行的成立,必将发挥机制灵活、决策高效、地域专一的优势,有力破解我县新农村建设融资难题、改善金融环境,支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村镇银行发展前景篇8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农业经济

一、引言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问题都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展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配套发展,而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破解了这一系统难题。

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正在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止2011年6月底,黑龙江省已开业14家村镇银行,这14家村镇银行在增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减少借贷壁垒,促使农村融资规范化,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进行介绍,重点选择桦川融兴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指导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8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首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目前黑龙江省已组建成立了14家村镇银行(如表1),这14家村镇银行为当地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

表1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一览表

三、制约桦川融兴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可认知度底

“三农”发展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三农”问题复杂多变,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解决起来困难重重,由于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所以国家和政府要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而做好宣传是第一步。但是目前国家整体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却不够。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广告很少,政府没有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给予广告支持,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和服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外,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本应该充分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打广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不清晰,村镇银行贯彻支农宗旨难

一是在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二是在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但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目前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三)不得发放异地贷款,限制了村镇银行规模的扩大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 中国农村范围广,各地差异大,跨区域经营的信贷风险难度也将加大,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对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一些村镇银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某些有良好信誉的银行机构创办的村镇银行,应该将标准适度放宽,如此在统一法人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四)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目前,村镇银行名义上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加入过程繁琐、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基本上没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对账、账户管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银行卡跨行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等系统,不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带来的便捷服务,办理业务困难重重。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法人客户很少,大多只是个人储蓄客户。除此之外,银联对各大金融机构办理银联卡“一视同仁”,对于村镇银行这样业务量较少,银联卡发放较少的金融机构要与业务量大、银联卡发放量大的各类大型商业银行上交同样的费用,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成本,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五)贷款业务受限大

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而且村镇银行的资本金不能用于发放贷款,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这样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例如,某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为1000万元,上交存款准本金400万元,购置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100万元,剩余资金500万元按规定只能存储,不得用于发放贷款。而由于该村镇银行建立之初,知名度不高,得到当地村民的存款很少,所以按规定该行可以用于发放的贷款就很少,这严重制约了该行的贷款业务,使当地农民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一)加强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

公众形象是银行信誉的外在表现,村镇银行应当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做好自身的形象宣传工作,让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了解在农村地区设立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意义、目的与经营特色,正面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村镇银行。除此之外,政府及村镇银行的母行及金融监管机构都应在在宣传舆论方面大力支持。应当在电视台、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将村镇银行的相关政策、组建背景、经营原则、服务对象、效果与作用大力宣传,扩大村镇银行影响。

(二)坚守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

面对成立之初的困难,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不能变,应坚守“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同时,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在战略上可以实行“三先三后”分步进行,即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先基础、后提高”、“先集镇、后辐射”的步骤制订发展计划,在追求自身利益与服务农村经济之间找到切入点和平衡点。

(三)优化村镇银行的经营环境

一是要大力改善当地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科学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和打造一批忠诚于村镇银行、愿与村镇银行打交道的优质客户群。二是要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三是要对村镇银行实施分类监管。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做到分类定位、注重实效、提高监管效率。

(四)调整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

一是股本设置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对当地农村龙头企业与大中型养殖户的实际资金进行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注册资本金,减少资本金比例对单户企业或个人的贷款额度限制,做到既能留住优质客户,又能切实支持“三农”的发展。二是在调整股本总额时要调整股本结构,尽量增加企业的股份比例,增强企业参与的热情,促进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与管理改进,从而推动村镇银行健康稳定发展。三是鼓励地方政府的资本股权介入村镇银行。一方面,政府参股有利于村镇银行迅速融入当地政商环境;另一方面,尽管政府只是参股,但是对村镇银行信誉度的提高将起很大作用;再者,政府若将一部分财政资金存入村镇银行,更可以极大地缓解村镇银行的吸存难问题。

参考文献:

村镇银行发展前景篇9

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 建议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进行农村金融改革。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的实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做后盾。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基本都撤销了其在农村的营业网点,农村地区可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

银监会自2006年以来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到2009年6月末,全国已有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按照“定位‘三农’、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监管有效”的原则,2009年7月银监会制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重点面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不足的中西部地区,争取通过三年努力,与现有机构一起基本实现县(市)及以下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计划在未来三年再设立1300家左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截止2009年底,银监会共核准17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148家,贷款公司8家和农村资金互助社16家。已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吸收股金70亿元,存款余额269亿元,贷款余额181亿元,其中农户贷款5.1万户、66亿元,小企业贷款0.5万户、91亿元,分别占贷款余额的36.5%和50.3%。

河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现状及作用

河北省属于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多数,有一些县域农村还比较贫困。在当今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代背景下,要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做后盾,这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立足于服务“三农”,可有效缓解农村地区金融需求不足问题。在上世纪亚洲金融危机后,国有商业银行出于风险角度和盈利性角度考虑,纷纷从农村撤离其营业网点。虽然,目前农村中还有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机构,但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对资金需求越来越多,如生产经营需要资金,子女受教育需要资金,购置一些耐用消费品需要资金。在金融需求增多的同时,金融供给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银监会放宽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面临国家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机遇,河北省将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河北省于2008年6月26日成立了张北信达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晋州周家庄资金互助社(由周家庄城市信用社改组而来),这两家机构自成立以来,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开展各项支农服务。提高了当地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信达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截止今年5月31日,该行贷款余额6541万元,张北县一万五千多亩的承包种植土地、两千头以上奶牛、四千多头生猪、一万两千多只蛋鸡养殖都直接从信达村镇银行获益。

为把村镇银行建设推向深入,河北省在2009年启动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三年计划工程,三农内河北省村镇银行将实现大幅增加,到2011年年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基本覆盖全省。2010年6月29日,河北省第二家村镇银行,邢台清河金村镇银行正式开业,主发起人是邢台市商业银行,民间股东十个,总股本2000万元。近期,廊坊香河益民村镇银行、承德丰宁建信村镇银行也将开业,这标志着河北省农村金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河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可发挥以下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支农”作用,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状况。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把支持“三农”摆在突出位置,三农贷款占其各项贷款的大部分,如截止到2009年4月末,三农贷款余额占其各项贷款余额的89.65%。

二是有利于改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状况。目前,农民可存储的金融机构众多,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但是农民可获得贷款的机构,只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农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改变了农村信用社在河北省农村地区“独霸天下”的局面,给农村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三是积极支持微小企业发展,不断活跃县(市)域经济。农村地区微小企业众多,这些企业所需资金量少,借贷时间长,风险大,从而很难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可向微小企业提供经营所需资金,微小企业可获得良好发展,最终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试点时间短,数量少,范围小,问题仍然比较多。

(一) 盈利能力差,影响机构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想存续下去,首先要盈利。信达村镇银行注册资本1000万元,2008年4月末各项存款3750万元,在存贷指标为75%的情况下,则可用于授信的额度为2813万元。在2008年前四个月,信达村镇银行和周家庄资金互助社实现的税前盈利仅为53.48万元,按照商业银行的纳税标准,扣除相关税费后,所剩无几,无利可分,不能依靠盈利来增加资本,规模难以扩大,实力差,可持续存续成为问题,前途堪忧。

(二) 从业人员素质低,制约机构健康发展

当今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如果缺少了高科技人才,很难取得快速发展。在信达村镇银行和周家庄资金互助社两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中具有金融专业知识的人员少,而具有金融从业经验的几乎没有。虽然员工整体学历较高,为大专以上学历,但是缺乏工作经验,不了解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状况,不利于其信贷业务的顺利展开,进而影响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 社会认知程度低,影响了机构快速发展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人们不了解,认同度低。当今,人们认可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这些商业银行规模比较大,资金雄厚,有国家做后盾,可长期存续下去,不存在破产倒闭的风险,把钱存入这样的机构安全,人们都比较放心。

根据调查结果,很多农户都不愿意把钱存入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主要是怕重蹈上世纪农村基金会的覆辙。还有一些人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不信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更愿意把钱存入其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这导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比较困难,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进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于2008年调查结果显示有一些农户认为村镇银行的贷款就是以前的“公家钱”,能赖就赖,不懂这是关于信用的问题,这也说明人们对村镇银行了解太少,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不利。

(四) 业务品种少,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两家新型金融机构业务主要有存款、贷款、结算等,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业务品种少,不能满足客户实际需要。如父母想给在外上学的孩子汇一笔钱,村镇银行办理不了,需要委托给其他银行办理,这无疑会增加汇兑的时间,,同时也加大了资金成本。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产品品种

在河北省一些农村地区,有一些农户手中有闲置资金,这些钱可以存入银行。目前,我国存款利率比较低,物价上涨比较高,储蓄存款基本上没什么收益可言。农民由于知识水平不高,信息了解少,导致其不会合理利用闲置资金,不知怎样去合理理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增加帮客户理财业务,配备专门的理财人员,帮助有闲置资金的农户理财,让农户获得一定的收益,增强他们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信任,从心底感觉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确实是为咱农民服务的。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可以让5~10户农民组成贷款小组,小组成员捆绑在一起,成员内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只要有一户不还钱,小组中其他农户都会受到影响。吉林省东风的村镇银行专门购置了一台运钞车,开到村里去办理贷款。河北省的村镇银行也可以实行现场办公,把贷款送到农民手中,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

(二)增大支持农村新型金融发展的政策

为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出台了多项奖励政策。村镇银行在营业税、所得税征收时可给予税收优惠待遇,对于涉农贷款余额增长满足要求的县域金融机构,由财政出资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按贷款余额给予补贴。2010年,张北信达村镇银行、晋州周家庄资金互助社今年再获中央财政128万元定向补贴,以鼓励他们为农村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户提供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在这些优惠政策下,可以增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三)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

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河北省去年冬季遇到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雪,冬小麦受灾严重。近几年,一直是暖冬,冬小麦抗严寒能力差,有些农户的小麦在大雪的洗礼下,麦苗死亡率达到80%~90%。于是有的农户就开始毁苗种菜,像甘蓝、西葫芦等蔬菜供过于求,价格便宜(一角一斤),半年的辛苦劳作不算,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导致菜贱伤农。目前,农业政策性保险品种少,农户对投保也缺乏积极性,这就需要在增加农业保险品种的同时,增加宣传的力度。河北省将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进一步扩大农业政策型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要给予保费补贴。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积极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

(四)优化从业人员素质

从长远经济利益角度考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招聘一些懂专业知识的人才,尤其是一些比较熟悉农村,了解农村金融,经验丰富,懂经营管理的人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大对现有人员涉农知识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还可以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做顾问,确保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优化金融环境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与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做支撑。河北省政府于2006年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了营造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针对农民信用意识淡薄,需要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让农民意识到讲信用是做人之本。为了保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回收,需要有详细的客户信用记录,对于守信用的客户可以继续获得贷款,并且可增加贷款额度;对不守信用的客户不再对其授信;对于欠债不还,恶意逃债的,要对其严惩。

参考文献:

1.马丽华,宋雅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J].特区经济,2010.5

2.张海林.关于村镇银行发展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2010.4

3.李双锁,王建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研究[J].华北金融,2008.8

4.赵小晶,杨海芬,王建中.村镇银行的商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制度层面的分析[J].南方金融,2008.11

5.秦汉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变迁与演进[J].中国金融,2009.23

作者简介:

村镇银行发展前景篇10

关键词:镇规划;旅游乡镇;大别山;汤家汇;红色旅游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对生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村镇开始转变产业模式,逐步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三产业中,以旅游业最具活力,其无疑对村镇经济的发展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改变村镇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且可以促进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还可以使得当地农民投身乡村旅游事业中,实现了其身份的转变。本文以汤家汇镇总体规划为例,以旅游为导向,在分析区域现状与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构建旅游型乡镇规划编制总体框架,从区域旅游协调、旅游线路组织、景观系统、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旅游产品构建等方面对规划进行探讨。

1 区域现状与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1.1资源特色

汤家汇镇地处大别山区腹地,金寨县西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距商城、金寨两县城均不足70公里,距合武高速路口25公里。镇域面积269.3平方公里,至2013年全镇总人口4.98万,辖12个行政村,共计192个居民组。

汤家汇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汤家汇镇属典型的山区地形。山地面积占全镇的80.4%,森林覆盖率65.2%。镇域内主要山脉有:金刚台山、银佛山、笔架山、木山、红军岭等,其中金刚台山为大别山的第二高峰,奇伟高峻,景点密布,为汤家汇与河南省共有。镇域内主要河流为麻河。麻河发源于大伏山系的金刚台,源头命梅子河,中游命四道河,中心镇区段命汤汇河、下游命麻河,至两河口于双河相会,入史河,河道全长18公里。这些天然的山水资源是汤家汇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石。

汤家汇镇是是红色革命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拥有大量的革命遗址群:如红25军和红28军会师地豹迹岩胡氏祠、全国最早的红色邮政局徐家老屋、六区一乡列宁小学、豫东南苏维埃道区所在地、红军医院廖氏祠,均被确定为省、市重点保护文物;古祠堂群:易氏祠、钟氏祠、廖氏祠、姚氏祠等皖西古民居的风格特色建筑列布于街道,建于明清,保存完好。这些是汤家汇在全省所独有的红色资源,是汤家汇发展旅游之魂。

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等因素,汤家汇很多古村落保存,民俗民艺传承都较好。2014年,汤家汇镇政府初次申报的8个古村落全部列入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其中3个列入了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境内头灵寺、接善寺、笔架山大庙遗址,有悠久厚重的人文底蕴。这些都是汤家汇镇发展古色旅游的重要基石。

1.2旅游发展现状

目前汤家汇的旅游业还未形成,主要以自驾游为主,主要景点和文物已设置标识,正在建设一些旅游接待中心和修建旅游通道。旅游趋势蓬勃,虽然景点有梳理但空间上缺乏联动,旅游接待能力也较弱,全镇缺乏旅游吸金产品,更不谈旅游产业链条。

2、发展定位

决定城市定位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现状的基础;二是城镇的发展优势;三是宏观环境和未来城镇发展的要求。确定一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必须要有宏观的视角、前瞻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和动态的时空观念。汤家汇在这三个方面都是以生态山水、红色资源位主导,因此,规划确定汤家汇镇的城镇性质为:以生态、红色旅游及服务为主的部级历史文化名镇。规划以旅游为导向,将汤家汇打造成全国红色旅游小镇开发的典范、国家4A级景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地。集观光、休闲、度假、购物于一体的六安市红色旅游的核心增长极。

3、空间布局与旅游功能分区

通过镇域056县道、064县道以及汤银公路三条主要交通廊道引导城镇空间和产业空间的发展,形成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轴廊。通过对资源的梳理,将相近的旅游资源村庄整合在一个片区内,并确定发展方向,同时通过政策引导、设施配套等措施,培育中心村,形成以点带面的镇村协调和谐发展。

规划形成“多组团、集中式”空间布局模式,构筑“一主两副、三轴五区多点”的全镇域城乡空间发展格局。“一主”,即汤家汇中心镇区;“两副”,即银山畈和泗道河两个副中心;“三轴”,即以056县路为主线,以连接红色遗址为主的红色旅游轴、以064县道为主线,以连接山水资源为主的绿色发展轴线、以汤银路为主线,连接古村落与古寺庙为主的的古色发展轴;“五区”,即以金刚台山水资源为核心的“金刚台山地运动区”、以笔架山和胡氏祠为核心的“笔架山乡村休闲区”、以银佛山、杨家寨为依托的“银佛山山地度假区”、以头灵寺、河口水库、古村落为依托的“头灵寺乡村度假区”、以银山畈、历史名人文化为依托的“银山畈民俗文化区”;“多点”,即中心村和特色乡村(古村落)。

4、产业发展引导

(1)三大产业导向

根据汤家汇镇旅游服务型城镇的定位,提出积极优化一产、适度发展第二产业、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加大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力度,培育特色种植业,稳步提升第一产业,创造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经营模式。 对第二产业施行关闭有影响环境的小型乡镇企业如一些不规范的石材开采企业,做特第二产业发展,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围绕历史、人文、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生态有机农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

(2)旅游产业导向

通过对汤家汇自身资源与区域环境分析,针对汤家汇旅游业发展现状,得出汤家汇未来的游客市场以自驾游、教育游以及家庭游为主。在镇域旅游开发上提出:重视空间结构,合理布局项目、变浅层次的文物观光游为深度的文化体验游、围绕亮点托举汤家汇红色旅游品牌、优化成形要素,培植缺失要素,构建产业链。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提出重点打造依托核心景点的体验式教育产品,如军事拓训营、真人CS、划艇、微电影拍摄等;体现红色文化内涵的自驾游产品,如红色博览馆、红军餐、战斗遗址观光等;面向家庭的综合型红色主题休闲娱乐产品,如红色游乐园、快乐向前冲等;休闲度假生态有机的养生产品,如休闲农场,农家乐、红茶轩等。

5、镇域综合交通与旅游线路规划

(1)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交通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角色,在结合上位规划对064县道进行升级和延伸要求的基础上,对镇域内其他一些连接主要景点的道路进行升级和疏通,加强银山畈、头灵寺、汤家汇、笔架山等主要景区的联系,在镇域内形成旅游环线。

(2)镇域旅游线路规划

如上所述,规划形成了以交通为廊道的三色旅游发展轴线,集中的整合了不同特色的旅游资源。“红色旅游线路”:火岭战斗遗址――张氏祠――汤家汇红色革命小镇(豫东南道委革命旧址群)――胡氏祠――邓氏祠――泗道河――列宁小学――程氏祠;“绿色旅游线路”:银山顶――银山畈――银佛山――河口水库――泗道河――金刚台风景区;“古色旅游线路”:朱家湾――银山畈――头灵寺――李老湾――汤家汇――笔架山大庙。三条特色轴线在镇域内三角形交织,形成三个节点,三个节点即为一主两幅的三个中心,这样在旅游产品及线路的选择和组合上具有了较大的灵活性,又方便与区域的旅游线路对接。

6、旅游配套设施

基础设施方面,在主中心、两个副中心以及和各功能区的核心区配套建设游客集散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公共汽车站和厕所等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在服务设施方面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配套、主题化的餐饮配套、特色化的购物配套设施推动旅游产业链形成。

结语:汤家汇镇作为金寨县的旅游重点镇,其镇总体规划以旅游为导向,尊重自身文脉,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对镇村进行准确定位,在旅游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将旅游需求融入镇总体规划编制中,通过探寻合理的旅游型乡镇规划路径,以期能为其他地区的旅游型村镇规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丹:城乡统筹背景下旅游产业导向型村镇规划研究 [D].重庆大学,2012.

[2] 陈渝: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D].重庆大学,2013.

[3] 林宗定,区路基,梁善翔,颜朝芳:旅游特色型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广西三江口旅游名村村庄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4.

[4] 郭汝: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引领产业发展―以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总体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