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行业前景十篇

时间:2023-06-29 17:27:16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篇1

关键词:农村金融;供需失衡;景德镇

一、农村金融需求的特征

从“三农”角度,把农村金融需求分为农村发展金融需求、农业生产金融需求和农民生活金融需求三个层次。在这三个层次中,农村发展金融需求侧重于农村社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和社会文明的提高,是一种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农村生产金融需求主要针对农户经营以及小规模农业生产组织在农业生产上的货币需求;农民生活金融需求则属于农民家庭生活对货币的需求。

以景德镇周边农村为例,当前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农副产品流通、改善农村面貌、发展农村文教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2006年对景德镇周边农村进行调查显示,资金需求总量达16.8亿元,其中农民自筹3.9亿元,财政投入5.1亿元,集体投入0.2亿元,金融投人5.8亿元,其他投入2亿元。“十一五”期间农村文教卫生资金需求量1.1亿元,每年约需2200万元,社会保障方面资金需求量为2.4亿元,每年约需4800万元。

二、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构成

我国经过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基本上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机构、农村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业保险、民间金融组织多层次、多渠道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以景德镇周边农村为例,农村消费信贷主体仅农村商业银行和农业银行两家机构,且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的形式对助学、建房和购买小型农机具等给予支持。农户普遍存在贷款抵押物不足、有效担保难而造成无法满足农村弱势消费群体的贷款需求。2009年,景德镇农商银行累计发放“三农”贷款65亿元,其中农民住房贷款380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0.585%;林权抵押贷款210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0.323%。

三、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一)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出农村市场,导致功能缺位

1997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地撤离农村,基本取消了县一级分支机构的放贷权限,只保留其吸储功能,由此导致融资功能逐步弱化。2003年以后,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国内外上市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已经转变为国有控股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经营效益的考虑,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农村金融市场。景德镇共有农行网点32个,其中市区内16个,鱼山镇1个,浮梁县城1个,浮梁鹅湖镇、湘湖镇、洪源镇各1个,乐平市区5个,乐平镇桥镇、众埠镇、涌山镇、接渡镇、双田镇、浯口镇各1个。

(二)农村邮政储蓄只存不贷,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

长期以来,农村邮政储蓄只存不贷,资金逐级上存,严重造成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如今,虽然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改变了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历史,但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地市级机构尚在成立之中,还谈不上向农村提供信贷支持。景德镇共有邮政网点26个,其中市区11个,浮梁矿、蛟潭镇、经公桥镇等镇各1个。

(三)农村商业银行一家独大,职能错位

在商业化改革导向的影响下,农商银行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贷款结构也出现了日趋严重的“非农化”和“城市化”倾向,使资金大量流向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城镇或非农部门,而真正需要农信社贷款的农户却难以得到贷款。以江西省农商银行为例,开办的“一般贷款业务”中“短期贷款”业务有10项,其中只有2项是针对“三农”开办的,分别是“农村经济组织贷款”和“农村工商业贷款”;“中长期贷款”业务有7项,没有一项是针对“三农”开办的。“个人贷款业务”有6项,只有1项“农户小额贷款”是面向农民的。

同时,农商银行受到体制和政策因素的制约,存在产权制度不明晰、不良资产比例高、历史包袱重、资金实力弱、亏损严重等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削弱了其有效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截至到2010年8月,景德镇农商银行共有75个营业网点,农业贷款余额为27.21亿元,占全市农业贷款总额的44.87%。

(四)农业发展银行业务狭窄,政策性金融功能萎缩

农业发展银行目前主要承办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其业务领域本身就被限定在了一个过窄的范围内,专司粮棉油收购、调销、储备贷款等业务。因此农业发展银行实际上成为了专门的粮食“收购银行”;加上后来粮棉油市场的逐步放开,其政策性金融功能渐渐萎缩,支持“三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农业保险的保障功能甚微

高额的保费抑制了农业保险的推广,加上农村普遍缺乏保险意识,最后单纯依靠商业运作农业保险很难推广。

(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规模过小,作用尚未显现

2006年12月20日确立了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新政,拉开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帷幕。但从现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情况看,发起人主要是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弥补了小商业银行低成本扩张的需要,但发起人实力过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同时在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布局看,大部分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嫌贫爱富现象依然严重。因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用显现尚需一段时间的观察。

四、解决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对策

(一)多样化的农村金融需求决定了农村金融体系组成的多样化

农村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单一的金融市场,而是由多个局部金融市场组成。任何一家金融机构、任何一项金融工具均不能完全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组织多样性和工具多样化因其各自不同的功能而成为必需。

(二)适度竞争是解决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重要前提

竞争能够带来效率,扩大金融服务供给,促进金融机构按照服务产品接近或者等于成本定价。与此相应,应该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农村市场的金融服务需求。就景德镇周边农村地区来看,各类金融机构往往只拥有相同的、最基本的贷款金融工具,缺乏金融创新。其涵盖面也不足。构建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甚至包括非正式金融),能促进竞争,增进福利。

(三)农村政策性金融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在金融体系中发挥主体作用,尤其是对于景德镇周边农村(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应加大政策扶持,实行积极的支持和保护政策,进一步完善农业银行的扶持和指导功能。对农村信用社给予财政补偿和金融政策扶持,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免税政策,适当减免农村信用社接受抵债资产收回不良贷款征收的相关税费。

(四)加快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

首先,完善财政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配合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开展信贷业务,多渠道筹集农村信用担保基金,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保险部门的合作,大力开办农业贷款保险,分散农业贷款风险。并逐步建立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其次,政府部门出资组建农业风险投资基金,用于对高科技农业项目的投资,并引导社会资金融入。再次,保险公司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保险产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率,提高农业抗灾和补偿能力。

(五)利率市场化是活跃农村金融市场的催化剂

推行农村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只有利率自由化,银行才有可能根据每一笔贷款的预期风险进行定价,或者根据整个贷款资产组合的综合风险进行定价。推行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或组织之间就能充分展开竞争。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产品的供求关系,只有让利率真实反映金融产品价格时,产品供给才能真实释放,对于解决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起到正面作用。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篇2

关键词:村镇银行 发展 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140-02

近年来,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县域支农支企支民的主力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目前,朔州辖区共设立村镇银行2家,分别为:朔城区蒙银村镇银行和山阴县太行村镇银行。2014年12月末,村镇银行资产总计21.91亿元,贷款余额9.77亿元,占总资产的44.6%,个人贷款6.1亿元,单位贷款3.67亿元。存款余额17.59亿元,个人存款6.86亿元,单位存款10.73万元,存贷比为55.54%。村镇银行已设立网点4个,共为县域近100家中小企业和企业主个人累计投放流动资金贷款2亿元;促进企业增加设备投资、升级改造达50家,累计投放中长期贷款1.8亿元。先后对全县个体工商户与农户450多户,累计发放贷款6.5亿元,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1.营业格局逐步扩展。从调查来看,朔州村镇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部分部门负责人都是从金融监管部门或其他金融机构聘请的资深人员,有一定金融工作管理经验且熟悉县域经济环境特点,同时采用发起行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在立足区域的基础上,服务领域逐步向下扩展,服务领域向乡镇延伸。从2013年起,朔州村镇银行在乡镇开设了2家支行,“行+支行”经营格局正基本形成。

2.不断创新信贷产品。随着对县域和农村市场的不断发展,朔州村镇银行深入调研,逐步推出了一系列适合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发展的信贷产品,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多元化”的需求。近几年,蒙银村镇银行适时推出“工商通”信贷产品,通过工商企业联保的形式发放贷款。截至2014年12月,蒙银村镇银行共为山西华美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朔州市荷斯坦农牧有限公司、朔州市玉收农牧有限公司、朔州市义成绿化种苗有限公司等36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6609万元。太行村镇银行结合山阴县白色乳业和养殖园区的特点,开发了“园区贷”信贷产品,推出“龙头企业+园区+农户”三位一体、“龙头企业+园区”两位一体的批量担保模式,有效地支持了畜牧业养殖的发展。

3.贷审流程优势明显。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较,村镇银行在贷款审批流程及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从审批时间来看,只要手续齐全符合条件的单笔贷款申请,从前期调查到放款基本不超过1周时间。同时,对贷款到期的客户,经风险部门评定为经营情况良好,其贷款可直接续贷,无需归还,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成本。

三、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村镇银行落实服务政策难度大。一是村镇银行呈现“支大拒小”现象。村镇银行因其特殊的背景和条件便决定了其服务县域经济的定位,同时作为商业银行,其逐利的本性也与生俱来。调查中,我们发现,村镇银行得到的各种优惠及扶持政策非常有限,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发展不能有效统一。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大型企业资源有限,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村镇银行只好倾向于资产规模较大的优质客户。目前村镇银行,“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很难做到贯彻执行,具体表现为贷款额度高、贷款投向过分集中。二是村镇银行支农支小与风险难控制相矛盾。村镇银行既要进行商业化运作,又要开展涉农支小政策相关业务。但在当前县域经济环境下,涉农支小信贷业务风险较高,村镇银行如何在保证自身盈利发展的同时,又要能有效开展相关政策业务的运作成为了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难题。

2.资金来源问题制约着村镇银行持续发展。开业时间较短,客户资源有限,这是当前村镇银行面临的现实。在县域中民众对其缺乏信任,加之其知名度不高,开展的信贷业务、支付结算业务等金融服务功能比较滞后,企业及民众基本不将资金存入村镇银行。因此,村镇银行吸储能力有限,吸收各种存款的难度相当大,这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2014年12月末,朔州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余额为6.9亿元,仅占全县域储蓄存款余额的6.5%;解决存款规模限制成为了村镇银行发展首要难题。

3.网络设备滞后阻碍了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按人民银行规定:具备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申请加入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征信管理系统。但是庞大的网络设备的研发费用及大量维护成本的投入,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村镇银行,实在难以独立承担。具体来说,当前村镇银行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网络问题:一是支付结算系统方面。村镇银行由于无法直接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卡业务无法开展,相关业务也只能通过发起行间接结算,在当前网络发达的背景下,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处于非常劣势,严重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二是征信系统方面。目前村镇银行还无法直接接入征信系统,企业和个人信用情况只能通过当地的人民银行进行核查,这样就降低了村镇银行贷款发放的效率,无形中增加了村镇银行的人力成本。三是反洗钱系统方面。由于村镇银行规模还较小、结算及账户管理等方面水平较低,缺乏在大额现金审批报备、大额交易报告、可疑交易报告等方面的网络监测能力,仍需加大改进力度。

4.经营风险阻碍和制约村镇银行业务的发展。灵活快速的信贷机制促进了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受资金、网络方面等客观因素制约,村镇业务快速扩张所带来的一系列金融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一是业务经营单一,经营稳定性差。村镇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完全依靠存贷款利差产生,中间业务单一。二是村镇银行客户结构单一,信贷风险较大。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均在县域辖区,贷款对象行业特征明显,行业的集中度较高,造成行业风险不能有效转移,严重影响村镇银行持续经营的稳定性。2014年12月末,朔州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余额6.1亿元,占总贷款的62.4%,个体工商户贷款为主体;企业贷款余额3.67亿元,其投向主要集中为批发零售业,占比为52.32%。同时,朔州村镇银行不良贷款余额0.12亿元,不良率为1.23%,不良贷款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

四、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建议

1.建立市场定位机制,规范服务方向。首先,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市场定位机制。通过完善支农支小服务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对村镇银行“三农”和支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及投向进行明确规定,定位村镇银行把握服务县域经济,按照支农支小这个服务方向,促进服务“三农”与商业之间的可持续的发展平衡关系,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现实,加大支农支小力度。其次,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在贷款的审批、流程操作、利率机制等几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为本区域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农户提供多样便捷的金融服务。第三,利用发起银行现有成熟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技术与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村镇银行在县域地区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各项金融业务在县域经济迅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扩大资金来源,改善资金压力。一是对村镇银行实行优惠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人民银行参照县域法人考核办法及当地信贷投放情况,给予村镇银行特别的支农支小再贷款的多种扶持政策,增加其资金来源,增强其信贷资金投放能力。二是放宽村镇银行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资格,扩展其资金补充渠道。三是推动村镇银行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扩大村镇银行的存款利率浮动范围,提高村镇银行市场竞争力。四是鼓励村镇银行探索可行的金融相关债券,建议村镇银行会同发起银行或发起人发行区域性债券,如集合债券或次级债券,拓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扩充村镇银行资本金。

3.加强网络设备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一是多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展村镇银行服务方式。以村镇银行总行为依托,探索在农村建立自助服务站、社区服务网点和金融服务流动站等特色服务渠道,有效解决村镇银行网点不足带来的弊端,尽最大能力为农村区域客户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二是强化村镇银行与发起银行或同业之间相互合作,弥补村镇银行因网络技术落后产生的劣势,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三是推进行内核心业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与支付结算部门进行合作,加强村镇银行网络渠道建设,提高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电子化水平,争取尽早具备和达到加入支付系统、征信管理系统和反洗钱监测系统的条件,早日享受接入网络先进系统的便捷服务。

4.加强政策扶持体系建设,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提高村镇银行服务县域的积极性。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设定涉农支小贷款考核办法,作为确定奖惩的依据。对于完成目标较好的村镇银行,由地方财政出资建立奖励基金,给予税收等优惠,人民银行给予支农再贷款优惠,以此鼓励村镇银行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二是在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应加大对村镇银行支持。如在计提坏账准备,营业税、所得税等方面制定不同的优惠措施,增加村镇银行资本积累;对面向农户的贷款政府给予村镇银行财政贴息支持,从而使农户自身不能承担过高利率以及村镇银行贷款分散、单笔贷款成本较高的问题能进一步缓解。三是放宽新设立村镇银行的存贷款比例限制,对其运用资本金发放贷款实行定量控制,同时不列入存贷款比例进行监管控制,支持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多发放支农贷款。四是人民银行积极引导村镇银行完善支付结算、现金管理、反洗钱监测、征信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加大技术和业务支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忠民.村镇银行发展与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7)

[2] 赵冬青,王树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0(7)

[3] 辛本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金融,2011(5)

[4] 高晓燕,孙晓靓.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6)

[5] 李蓉,许可.当前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江西省为例[J].金融教育研究,2013(2)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篇3

关键词 城镇化 金融机构 “三农”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其标志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城镇不断的发展扩张。“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业人口不断转移,农业经济结构不断的调整,“三农”问题的侧重点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城镇化背景下,面对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对于金融的需求更大,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更多新的要求。

1城镇化背景下金融服务对于“三农”的作用

1.1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以家庭为主的农业生产活动逐渐转变为土地集约模式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驱使下,农业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对于资金的需求不断的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不断地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和服务方式,提高对于农业经济的支持力度,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求。

1.2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城镇化的发展正推动者农村的各项建设。仅2015年中央财政就投入资金2万多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农村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生活水平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仅仅依靠有限的财政投入无法满足众多的建设发展需要,60%以上的农村发展项目由于缺少资金投入无法启动实施,加强金融服务迫在眉睫。

1.3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解决农业、农村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农民问题。城镇化背景下,农业经济结构不断的调整,新的农业技术、农业项目层出不穷。但是,由于农民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有限,抗风险能力差,持续性投入不足,必须依靠金融机构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是解决农民资金困境。

2城镇化背景下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获得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渠道不畅通。与各种企业、大型项目相比,农业生产项目要想从银行获得贷款渠道依然不畅通。办理程序复杂、时间长、所需条件严格,很多农民不愿意到银行贷款。(2)金融服务方式落后。在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趋势下,银行现有的金融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3)信用评估制度不完善。由于针对农民的信用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银行无法通过信用档案对进行快速的评估,导致涉农金融服务手续冗杂。

3城镇化背景下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策略

3.1加强对涉农服务产品研发全面深化金融服务

城镇化背景下,全面深化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是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方面。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信贷产品的研发,根据农村对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找准信贷管理制度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切合点,研发针对农村贷款精品业务,并以此为引擎,不断延伸营销链条,强化农村信贷市场,培埴潜在优质客户。

3.2借助国家倾斜政策扩大农村金融服务领域

十以来,中央对此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随着鼓励农业经济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政策的出台,农村对于金融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要主动抓住这些政策机遇,多渠道抢占农村市场份额。(1)要根据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政策,减少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体制障碍。(2)根据国家涉农政策加强重点领域投入。要明确市场重点,优中选优,重点投放产业政策导向明确、发展前景好、贷款收益高的农业项目,尽可能的降低市场风险。(3)要借助政策支持降低农业产业的融资成本。在农业经济集约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国家各种财政补贴、优惠政策,进一步减免农业产业融资费用,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将国家的政策优势,转化为银行的发展优势。

3.3完善内控制度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提高风险防控水平,是确保银行健康运营,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保证。(1)进一步优化内控环境。加强外部和内部的稽核、监督组织,完善银行稽核负责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2)充分利用政府部门作为第三方担保机构,建立农村、农民、涉农企业信用档案,严格按信贷新规则要求进行评级授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强化贷后管理。(3)进一步完善基层经营权监督机制。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对于金融需求增加,但资金投入领域比较复杂,容易出现混乱。这就要在不断扩大银行授权的同时,也要坚持授权有限的原则,严格执行法人授权制度,根据各农业项目的资金需求状况,采用差别授权、转授权等制度,将经营行为放置在制度监管之内。

3.4通过互联网金融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在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是降低涉农金融服务成本的重要措施。(1)要简化农村金融服务流程。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通过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普遍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管理中心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为专业、便捷化的金融服务。(2)抓重点客户的维护。农业的集约化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要科学评估,建立潜力户档案,建立农业金融服务项目库,抢占优良客户市场。(3)推动主动服务。要通过通过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服务模式,助推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搭建农业、电子商务、银行之间联系的桥梁,以此,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提高服务“三农”能力。

参考文献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篇4

“目前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中,唯一没有成为红海的领域就是农村金融。”著名经济学家左小蕾说。因此越来越多的银行、企业甚至是个人都对这一“蓝海”表达了“爱慕之意”。

即将开业的武汉首家农村村镇银行,正是看准了这一空白市场。

后来者居上?

9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江夏区纸坊北华街的江夏民生村镇银行(筹)采访。这个即将开业的农村村镇银行并没开在“村委会”旁边,而是开在与江夏区政府毗邻的繁华的大道上。标牌虽然被红绸遮住但依然很显眼,400多平方米的营业大厅装修基本完成,在保安的指引下来到8楼的办公区,装修留下的气味还未完全消散。

采访该行的负责人颇费周折,先不谈约访的时间,整个采访都在其空余时间见缝插针进行的。“马上要开业了,所以特别忙。”江夏民生村镇银行(筹)行长邹融歉意地说。

“我没有在农村金融机构工作过,这个工作对我来说也是全新的。”邹融说。先后在建行和民生银行工作过的他,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倒是信心十足。

这与记者6月份在一个论坛上遇到的湖北另一地区的村镇银行的负责人完全不一样。从其它地区村镇银行的发展规律来看,村镇银行成立初都会面临“吸储难、成本高、风险大”的三道坎。面对记者的疑惑,邹融却显得很轻松。

“据我们了解,目前湖北境内村镇银行在刚开办的时候,注册资金都很小。”邹融说。他还介绍,江夏民生村镇银行是由中国民生银行牵头,武汉市农业投资公司,东创投资担保公司,武汉市梁子湖水产集团公司等9家单位,出资8000万共同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区别于一般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

“我们的主要出资人,也就是我们的母行民生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方面,走的比较超前。而村镇银行的服务定位是中小企业,‘三农’这块,刚好来讲,三农肯定是民营占多数,这与我们村镇银行的定位基本是契合的,所以我们回头来做这个,具有先天的优势。”邹融表示。

从2008年开始,民生银行先后在上海松江、成都彭州和宁波慈溪开办了三家村镇银行,均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据邹融介绍,《银行家》杂志2010年第8期最新推出了《201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民生银行已设的三家村镇银行在全国村镇银行中名列前茅。其中按资产排名,上海松江民生村镇银行荣登榜首,慈溪民生村镇银行位列第九位,彭州民生村镇银行位列第三十二位。而排名主要是参照资产来完成的。

“他们都是把母行的产品和营销技术直接复制过去,做中小企业,做小微企业,做农户。经营的非常好。从民生银行的先天优势和实践优势上我们都是不用怎么担心的。”邹融说。

也许是受其它地区成功经验的影响,江夏民生村镇银行并没有针对农村金融市场开发相对应的产品。“我们也是直接将母行的产品和营销技术直接移植过来,我们预计明年开始盈利,后年的资本回报率要达到25%。”

有调查显示,目前湖北已开业的村镇银行大部分都在1年之后实现盈利。“江夏在整个湖北的综合实力排名都是靠前的,我们之所以选择这里,也是武汉市政府为我们推荐的。”对银行所在地江夏的软硬环境邹融表示出很大的信心。

闻风而动

“有钱就去开银行!”这是最近武汉市企业界的一句流行语。《鄂商》记者从湖北省银监局了解到,这一流行语的背后现实是,农村金融市场前景日趋明朗,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想加入其中分享最后一杯羹。

“全球最赚钱的银行不是花旗也不是JP摩根,而是孟加拉国的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乡村银行。立足农村金融的金融机构,可以大力发展小额信贷。虽然小额信贷规模有限,但可以收取比较高的利率,坏账率还比较小。”左小蕾表示。她认为,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向纵深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县域新型工业化蓬勃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今后外部环境对发展“三农”和县域金融市场有利。

此前,湖北省圈定了大冶市、仙桃市、恩施市咸丰县、襄樊市谷城县、十堰市竹溪县、钟祥市、公安县斗湖堤镇、嘉鱼县、随州市曾都区和宜昌市五丰县采花乡共10个试点。据湖北省银监局相关人士介绍,所有试点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当地的金融需求量较大、金融服务相对薄弱、信用基础好、当地政府态度积极。

“现在每天来谈投资的企业都挤破了门,我们完全没休息时间。”湖北省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银行外,很多原本与金融业务不搭边的企业都纷纷表达投资农村银行的意愿。

“但我们首先还是考虑银行。”该人士表示,除了政策上有明确规定村镇银行必须由银行控股外,从地方金融安全和农民利益出发,优先考虑银行也是现实的必须。

据介绍,目前有意在湖北投资开办村镇银行的,以江浙地区的资本为多,“其中有很多相当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许多银行也在竞争发起人资格,目前已有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湖北省本地企业中,武汉市农村商业银行和湖北农村信用联社都已经提交相应方案。

渴望“鳗鱼效应”

之前,湖北当地农村的主要金融服务机构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处于垄断地位,但同时好好的一个市场,也没有充分开发好,因为没有竞争。”湖北省银监局相关人士对农村信用社的表现并不满意。

这基于一个现实,即大多农民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记者在接触一位有过农村贷款经历的农民时,他谈到自己曾向当地信用社贷款,不仅授信额度“根本就像是做样子(意思是太少,无法满足需求)”,而且办理的手续繁琐,最主要的是,“他们好像根本就不想贷款给农民,怕还不起。”他甚至认为,信用社发放贷款的对象是“农民中的有钱人,而很多有贷款需求的农民很难贷到款。

农民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贷到款,就只能另求它法。于是,在一些地区就催生了民间借贷,这种借贷方式对农民来讲也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据湖北省银监局人士介绍,在湖北一些地区,当地农村的民间借贷利率至少在9~10个点以上,有些私人借贷甚至达到20%,这明显高出了城市的利差,一方面说明农村是个不错的市场,另一方面,反映出农村金融市场的饥渴症状。

《鄂商》记者致电湖北省钟祥市一名原信用社负责人,他表示,尽管目前对村镇银行试点情况还不了解,但一旦真的村镇银行落地,“肯定是信用社最大的竞争对手。”他还介绍,实际上,近年来信用社也在进行各种调整和尝试,加强服务的贴近性和有效性,但受到本身机制所累,很难收到预期效果。他甚至表示出担忧,现在农村信用社中将会有大批人才流向未来的村镇银行,这些人才本身对农村金融市场很熟悉,对当地的情况也比较了解,一旦给予体制上的释放,这将对信用社形成致命的冲击。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篇5

关键词: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随着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对资金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需要金融部门在信贷、结算、委托、信息咨询等各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而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明显存在组织机构单调、服务功能不全、支持面狭窄等问题。设立村镇银行,无疑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搭建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6月末,全国已有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从机构类型看,村镇银行100家,贷款公司7家,农村资金互助设11家;从地域分布看,中西部地区84家,东部地区34家;从经营情况看,已开业机构实收资本47.33亿元,存款余额131亿元,贷款余额98亿元,累计发放农户贷款55亿元,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82亿元。多数机构已实现盈利,其中2009年累计盈利4074万元。

从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100家村镇银行多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低、金融服务不充分的村镇。由于村镇银行目前受到严格的地域限制,不能跨地区进行存贷业务。这种小区域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模式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受到农村信合、邮储等的竞争,不仅网点、品牌等存在弱势,而且不能开办对公存款业务等,致使资金并不十分充裕。同时各地基层人行对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规定不一,很多按照一般商业银行标准进行,也降低了对农信社等的竞争力。

由于农村对村镇银行的放贷需求强烈,这样便产生了资金需求和供给的不对称性,从而很容易导致风险的产生。在自身规模小和盈利的压力下,村镇银行存在着不断扩大贷款规模的冲动。一些村镇银行的贷存比已经超过了监管红线75%,个别银行甚至超过了100%,有的甚至开始动用资本金发放贷款。据统计至2007年5月31日,农村新金融机构(主要是村镇银行)吸收存款5523万,发放贷款13843万,正是这一问题的佐证。

二、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类型

我国是农业大国,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农村经济,面向“三农”、城乡联动、综合经营,即面向农村、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我国的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由于其所在区域经济环境内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导致其信贷风险类别必须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加以考虑。按照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我国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可划分为政策风险、环境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6个类型。

(一)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是指政府的经济金融政策和政府的行政行为对金融机构导致的风险。在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领域,这是首要的和最大的风险。首先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政府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不连续性,有可能导致村镇银行不能连续、持续和健康经营,从而有可能因此形成不良贷款。

另外,由于地方政府对当地金融机构不合理、不科学甚至随意性的行政强力干预,都有可能造成村镇银行信贷资产的非正常运营。而企业破产倒闭和农户不守信用的现象如果层出不穷,就有可能使该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金融活动的参与者面临的自然的、政治的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环境变化给金融活动参与者带来的损失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这种信贷风险具有不可抗拒性,无法回避。

农村资金运动的季节性、周转的缓慢性、占用的分散性,决定了村镇银行贷款更容易出现不能按时足值收回的可能性。

(三)信用风险

涉及到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与一般金融的信用风险有一定的区别。要根据所在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和金融的发展状况,来确定广义和狭义信用风险的运行或程度。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由于存在东、中、西部的地域差别,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决定了信用风险的范围大小。发达地区农村随着银行业务的多样化,存在着贴现、透支、信用证、担保、证券投资等比较宽泛的信用风险。

而在广大欠发达农村地区,仍然以借款人违约导致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为主,也就是以狭义的信用风险,即贷款的信用风险为主。在我国农村,由于经济的薄弱性和信用客户的复杂多样性,以及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客户的信用意识普遍较差,信用风险相当严重,我国农村普遍缺乏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体系。

(四)操作风险

从内部因素来看,在农村地区金融领域,由于基础设施、管理素质、技术含量、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操作风险表现得更加复杂和严重。村镇银行信贷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决策风险、运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三个因素。

从外部因素来看,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借款人由于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危机而导致的客观信用风险,另一种是借款人或其他相关人出于自身利益的不良目的,采用骗取银行信任、拉拢或腐蚀内部人员等手段,诈骗贷款资产的主观行为而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在农村金融领域主要表现为管理问题。

(五)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影响我国金融业的重要风险。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划分,市场风险的度量和管理将是未来国际活跃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指标。

目前,金融机构已越来越多地通过开发机动灵活的浮动利率贷款新产品来规避利率风险。但我国村镇银行在贷款定价的运用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提高贷款定价的策略和方法,在支持多元化的农村客户中达到双赢,在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利率价格的波动中防范信贷风险,是村镇银行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六)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被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明确地纳入操作风险并加以说明,在国际活跃银行风险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律风险在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立法风险, 即由于法律条文改变对银行经营产生的风险。

在我国,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法制环境不健全,与银行经营直接或间接有关的法律不完整、不细化、不配套,有些法律法规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互相矛盾,甚至背道而驰。我国商业银行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受到法律环境的种种制约,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等现象大量存在。

三、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

在防范信用风险方面,首先在借款人资信等级评定程序上,应成立资信评定小组。村镇银行要成立资信评定机构,在村庄信用站成立资信评定小组。资信评定小组可以由村党政组织、农户代表、村镇银行员工组成,也可以排除村党政组织,由村镇银行通过信用站自主建立,但必须符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信贷员要仔细调查借款人生产资金需求和家庭经济收入情况,按照借款人的信用程度,填制农户资信等级评审表,提出初步调查意见,并对资信评定小组提供的农户基本情况真实性负责。

村镇银行必须研究并建立一种科学高效的、简单的农村信用评估方法,使得相关人员易于掌握并高效决策。具有参考意义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做法是增强农产之间的互相合作与联保,减少信用风险。另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通过政策激励当地的信用环境建设,并引进或建立农村信用评级机制。如辽宁省为391万户农产建立了信用档案,对288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价,这些经验都值得推广。

同时,可以根据优秀较好一般普通的等级评定情况,分别颁发不同级别的农村小额贷款证或农户信用证。由村镇银行对评定的农户信用等级要每年审查一次,对农户信誉程度发生变化的,应重新评定信用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贷款限额。

为防止法律风险,政府应该进一步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房产不能抵押担保。目前,担保抵押是农民获取贷款的基本条件。按照最近银监会出台的“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工作方案,其中提出“原则上,凡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可用于贷款担保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试点用于贷款担保。”沈阳市农村信用社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农机具抵押贷款等贷款方式。创新担保机制和担保方式,扩大农户和农村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

在防范环境风险管理方面,首先要加强存款吸收能力。从民间资金来说,村镇银行在网点数量、结算便捷程度、品牌等方面都存在弱势,提高吸收存款能力有一定难度。但是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立足本地、服务三农、又有大银行股东背景的特点,将农产、农村企业吸引到自己的旗下。防范化解的关键是通过改进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国家与社会的补贴和构建抵御自然与意外事故的保险机制等多种途径和办法来实现。在增加存款方面还可以争取专项支农资金,目前这些专项都存放于农信社。随着村镇银行的经营进入正轨,信用等级提高后,应积极争取这部分资金,并争取对公存款及其它负债业务。

要加强市场风险防范,从根本来讲应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特别是加强农业相关的保险业的发展。这是不仅对村镇银行,而且对农民都非常有益的事情。但也是一项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努力的艰巨任务。如2007年国家财政开始对农业保险予以补贴,中国人保、中华联合财保、安华农业保险等公司与中国再保险集团签订了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框架协议。所以,农村保险已经开始不断完善,但仍需继续加强。此外,村镇银行还应当挖掘农产资源。由于目前农村小额贷款的额度一般在3万元以内,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地方的支农再贷款额度都被农信社完全闲置。而村镇银行正好以农村相对较大资金需求的村镇企业为主要客户,正好符合市场的需要,可以抓住这一市场。而农产和农村企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加强政策风险防范,最可行的就是村镇银行要加强农村产业发展的研究。既包括研究某一行业的发展前景,比如曾都的香菇的市场发展状况,近几年的市场前景如/!/何等。也包括某些行业对于国家发展政策和方向的合规性研究。比如地方小企业,如小炼油厂等和国家政策的关系、可能的存活空间和时间等。这种风险特别突出,因为一旦国家政策严格实施,他们可能瞬间倒闭,风险难以把握。村镇银行必须保持高度的政策敏感性,严格把关,远离这类风险产业。

此外,村镇银行只有不断加强内部信贷风险管理,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不断创新,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村镇银行良性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遏制风险特别是操作风险的关键环节。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化解应始终坚持法人治理、用人理念、内控体系和金融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 1] 唐双宁.寄望村镇银行“汤水效应”[ 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3月2日,第A01版

[ 2] 张吉光,梁晓。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篇6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农业经济

一、引言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问题都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展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配套发展,而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破解了这一系统难题。

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正在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止2011年6月底,黑龙江省已开业14家村镇银行,这14家村镇银行在增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减少借贷壁垒,促使农村融资规范化,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进行介绍,重点选择桦川融兴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指导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8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首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目前黑龙江省已组建成立了14家村镇银行(如表1),这14家村镇银行为当地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

表1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一览表

三、制约桦川融兴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可认知度底

“三农”发展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三农”问题复杂多变,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解决起来困难重重,由于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所以国家和政府要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而做好宣传是第一步。但是目前国家整体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却不够。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广告很少,政府没有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给予广告支持,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和服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外,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本应该充分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打广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不清晰,村镇银行贯彻支农宗旨难

一是在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二是在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但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目前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三)不得发放异地贷款,限制了村镇银行规模的扩大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 中国农村范围广,各地差异大,跨区域经营的信贷风险难度也将加大,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对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一些村镇银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某些有良好信誉的银行机构创办的村镇银行,应该将标准适度放宽,如此在统一法人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四)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目前,村镇银行名义上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加入过程繁琐、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基本上没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对账、账户管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银行卡跨行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等系统,不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带来的便捷服务,办理业务困难重重。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法人客户很少,大多只是个人储蓄客户。除此之外,银联对各大金融机构办理银联卡“一视同仁”,对于村镇银行这样业务量较少,银联卡发放较少的金融机构要与业务量大、银联卡发放量大的各类大型商业银行上交同样的费用,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成本,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篇7

一、农村金融机构的分类

自2006年底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鼓励农村金融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将农村金融确定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口径,农村金融机构分为两大类,一是农村合作机构,二是农村新型机构。农村合作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新型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其中,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均是指由原农村信用社通过改制达标以后形成的农村金融机构。而农村新型机构则是利用现行新的农村金融政策组建的新设农村金融机构。

注:以上数据摘自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编写的《2010年云南省金融运行报告》。

二、农村金融机构现状

截至2010年末,全国村镇银行数量达到了349家,距中国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工作安排》要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的目标仍相距甚远。

云南省近几年加大了农村金融建设力度,大力增加农村地区银行业网点,并加强监管,提高管理水平,使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明显改善,存贷款规模已经跃居全省各银行业机构之首,整体实力有所增强。2010年,云南新设村镇银行4家,批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达到228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覆盖面和水平稳步提升。全年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全省近两成,其中,农村新型机构资产总额达27亿元,发挥作用日益增强。

三、投资农村金融机构的初步可行性分析

(一)投资对象选择分析

1.法律政策规定。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银监会令[2008]年第3号)有关规定,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求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基础上以新设合并方式发起设立;贷款公司由单个境内外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全额出资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由乡(镇)、行政村的农民和农村小企业按相关条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由有符合条件的发起人或出资人发起设立,发起人或出资人包括:自然人、境内非金融机构、境内金融机构、境外金融机构和银监会认可的其他发起人或出资人。

2.初步结论。根据上述规定,民间资本具有投资资格的农村金融机构仅包括两种,一是在农信社重组成立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时择机进入;二是在村镇银行组建时,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而对其他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则不具备投资主体资格。

(二)投资股比选择

1.法律政策规定。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中,单个境内非金融机构及其关联方合计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银行股本总额的10%。

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其持股比例不得低于银行股本总额的20%,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银行股本总额的10%。

2.初步结论。根据上述规定,民间资本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投资比例只能限定在10%以内。

(三)其他限制性规定

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持有的股份自银行成立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或质押。

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已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

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5%。

(四)基本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在农信社重组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民间资本投资农村金融机构的选择范围基本可以确定在村镇银行单一目标上,投资股比为10%以内。此外,因村镇银行的贷款范围主要限定在当地,如果民间资本和商业资本、工业资本在投资地没有很好结合的涉农项目,则会缺乏金融链、产业链的连环支撑,导致综合效益下降、投资风险上升。因此,民间资本投资村镇银行的行为应定性为财务投资,即以获得投资分红为目标。

四、投资村镇银行的初步可行性分析

(一)云南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截止2011年4月,云南省已设立8家村镇银行,分别是玉溪红塔区兴和村镇银行、文山民丰村镇银行、曲靖惠民村镇银行、昭通昭阳富滇村镇银行、禄丰龙城富滇村镇银行、楚雄兴彝村镇银行、丽江古城富滇村镇银行、大理海东村镇银行;而按照银监会计划,到2011年末,云南省内村镇银行将达到125家,覆盖云南省全境129个县(区、市)。

(二)村镇银行优惠政策分析

2009年财政及税务部门积极扶持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了《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对农户、农村企业及中小企业贷款实行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颁布了《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其中规定:凡达到监管要求并实现上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机构,自2009年至2011年,由中央财政按照上年末贷款余额的2%给予补贴。

(三)村镇银行发展机遇分析

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在不断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城市化进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广大的农村和县域地区金融体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大型银行管理的垂直化和机构职能的扁平化使得其大量机构和业务,尤其是资产业务在范围上迅速脱离农村和县域,在经营对象上迅速脱离中小企业和非强势行业。这些行为的结果是,一方面在农村和县域形成了较大的金融供给真空;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机构的负债业务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和县域地区并未同步收缩,造成农村和县域金融资源不断向发达地区和行业转移,因而扮演着“抽水机”的角色。

二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在理顺治理结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业务创新能力、提高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存在诸多短期无法突破的问题,虽然具有先发优势,但村镇银行凭借其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简洁高效的运行机制,在农村和县域地区仍然存在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四)各类银行发展村镇银行的动机分析

1.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业务转型的重要手段。由于传统银行业务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对优质客户、优质项目,银行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弱,收益空间正被逐步压缩。各银行逐渐意识到应进行战略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需求,是商业银行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和实现业务转型的有力依托,村镇银行又正是实施这一战略的最重要的载体,所以各银行在设立村镇银行方面表现积极。

2.突破区域限制,间接布局扩张的有效途径。由于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开设分支机构受到资产规模、监管评级、盈利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而外资银行在华的分支机构设置和营业规模受到监管当局限制,因此,设立村镇银行就成为上述银行规避政策限制,实现跨区经营,间接布局扩张的重要途径。

3.填补金融空白,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考量。目前中国农村金融薄弱,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重心转向城市,农村甚至出现大量市场空白,大多数乡镇只有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而邮政储蓄基本上“只存不贷”,成为农村金融资源向“城市化”转移的渠道,致使农业项目得不到信贷资金支持,这正是吸引银行进入的主要原因。

(四)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分析

作为新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在开办初期可能会遇到一系列困难导致亏损,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村镇银行作为法人机构决策高效,在资产业务定价上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且作为服务特定地域的社区型银行,其地缘优势突出,能够充分地发挥“小银行”优势,从全国已经设立的村镇银行来看,其在设立后短时期内基本可以实现盈利。如2010年末,光大银行发起设立的韶山光大村镇银行当年实现利润总额210万元,拨备后及税后净利润103万元;2010年2月,国开行出资的7家村镇银行实现整体盈利;由于采用了基于企业的现金流和还款能力发放贷款的创新方式,汇丰村镇银行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实现盈利。

现以富滇银行设立的村镇银行为例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截至目前,富滇银行已成立3家村镇银行(如下表所示),已获云南银监局批准筹建2家村镇银行(昆明滇池富滇村镇银行、曲靖富源富滇村镇银行),获董事会同意出资设立村镇银行1家(昆明金殿富滇村镇银行)。根据《富滇村镇银行发展规划纲要》,富滇银行将在此基础上继续筹建北京门头沟、盘龙区、怒江等村镇银行,即2011年底村镇银行总数将达到10家。

富滇银行已成立村镇银行情况表

单位:万元

截至2010年底,3家已成立村镇银行财务状况如下表所示:

富滇村镇银行财务状况表(2010年12月31日)

注:[1]丽江古城富滇村镇银行在设立运行4个月后即实现账面盈利,至2011年3月末已实现盈利120万元。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各家银行在经营范围、盈利模式、经营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富滇村镇银行基本上可以实现当年投资当年盈利,甚至在运营满两年后,净资产收益率可达到10%左右。

为判断富滇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我们与银行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了对比,以2010年12月31日为基准,A股16家银行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如下表所示:

A股16家银行类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列表(2010年12月31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成立的富滇村镇银行当前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基本为全体上市银行的一半左右,但是,若排除全国范围经营的银行,仅与区域性经营的上市银行(如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相比,则收益率水平相差就没有那么悬殊了。若加之村镇银行尚属新鲜事物,成立时间短,客户资源未全部打开,成长潜力尚未完全释放等因素,则可基本判定村镇银行前景看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五、投资选择

1.金融业作为资源稀缺、门槛较高、垄断性强的行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其盈利能力始终处于上游水平,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民间资本应抓住机遇,加大对金融板块的投资力度,增强在金融领域的话语权,为真正实现产融结合、商融结合做好准备。

2.鉴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明显改善,存贷款规模已经跃居全省各银行业机构之首,整体实力不可小视,有兴趣的民间公司应密切关注其重组事宜,争取择机进入,扩大自身的金融投资力度。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篇8

关键词:村镇银行;问题;对策

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当农村金融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时,将会对农村经济产生极大的制约作用和不利影响。2006年1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允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2007年1月银监会又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的三个暂行规定。由于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机构,运行时间较短,发展不够充分,深层次问题暴露的也不够充分,因而对于村镇银行的研究不能仅仅从表面进行探讨,还需要从根本上即制度层面对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问题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剖析。

一、制度设计欠缺完善

在村镇银行迅猛发展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它自身存在的问题,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防微杜渐,我们要将任何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隐患找出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众所周知,我国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是根据2007年1月22日银监会印发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而来的,笔者认为其在以下几点不妥之处:

第一,第一章总则的第五条明确指出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首先,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是解决农村短期小额借贷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解决三农问题。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看似有其合理性,但是它并没有准确地把握我国目前具体的国情。我国目前处于城乡二元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城市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在一些地方的农村中十户有八九户在外打工的现象比比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转变为新的产业大军,农村渐渐也开始变为人口流动频率较高的地区。大量务工人员的出现不仅给农村带来了丰厚的直接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解放了广大农村人口的思想,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走上了自己的创业道路。紧接着最直接的问题出现了,农村相比较城市最短缺的就是资金问题,很多人即使有了技术但苦于缺少相应的资金。村镇银行的创立看似给了他们初始的机会,但是实际提供的帮助并没有政策制定者想象的那么大。其主要问题就因为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的限制。相比较农村,城市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机遇都是大大具有优势,那么在选择创业的地点时,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城市作为其事业的开始。但是在办理贷款时,问题就尖锐地凸显了出来,首先农民工在暂住地即其打工的地点一般是没有房产等可以作为抵押贷款的有形资产的,那么农民工在暂住地办理贷款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其次,若是在原籍贯地申请办理贷款,就属于异地办理了,即使不属于异地办理,但两地间的贷款手续等要大大占用贷款人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农民办理小额贷款的积极性不高,村镇银行的最主要职能不能得到有效体现。这点是村镇银行不能不重视的地方。

第二,第二章机构设立的环节的第七条中指出了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在笔者看来,村镇银行设立的资金门槛似乎有点低。银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必须保证自己的稳定性,以一家银行注册资本100万元(虽然是最低,但是不能不考虑)算起,除去各项基本的运行费用外,它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应该在60万元以内,以一个乡镇5万人口计算,平均到每户可能发放贷款就12元,假设每百户中有一户需要贷款,那么此村镇银行能给每个贷款人所提供的金额也就在1200元左右。试想一下,即使在农村,一般人会不会因为1200元去银行贷款?那么注册资本的过低会直接导致放贷金额的不足,影响村镇银行职能的正常工作。其次,100万元的注册资本对于广泛存在于我国社会中的各种地下钱庄和集资组织实在太少,而这些国家法规不保护也不制止的组织的最大滋生地正是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那么过低的门槛可能会导致这些组织可能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成立村镇银行,而由于这种银行和出资人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能以及充裕的资金作为后盾,那么它出现经营问题和管理问题的可能性会大大高于正规的村镇银行。而由于现在相互担保的现象非常严重,一旦一家村镇银行出现资金链断链很可能会导致一个地区出现连带效应,形成企业绑架政府的状况。因此我觉得村镇银行的设立条件很有必要提高,以限制不符合资质的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二、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当然,只从制度规范的方面村镇银行的问题无疑是纸上谈兵,没有丝毫实际价值的。因此,笔者接下来将从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方面入手,对村镇银行进行一定的研究。根据相关资料的显示,村镇银行目前存在多种问题:

第一,经营环境相对弱势,担保体系尚不完善。由于村镇银行设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加之如今农村人口正是流动人口的主力军,这本身就决定了它经营环境的高风险性。同时作为一个农村地区的新型金融机构,其在担保体系方面又有其相对弱势性。

第二,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完善。国外农村金融的许多东西国内不能直接拿来借鉴使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目前国内担保体系尚不健全。由于我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相对落后,但就担保物而言,农民手中最大的财产就是土地,而目前由于土地属于国有,农民仅有使用权,即使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新的土地政策,依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也只能在农户之间流转,尚不能成为贷款抵押品。而农民手中其他可供抵押、担保的财产不多,且难以变现,加之我国农村征信系统尚在建设期,评估农户信用难度较大,使得农业贷款的经营困难重重。

第三,社会认知度较低,服务产品仍显单一。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金融机构,即使如长丰科源村镇银行等第一批成立的村镇银行至今也未达三年时间,相对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邮政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成立时间较短,形象宣传还尚有不足,加之目前除了几家村镇设立分支机构外,大多数均为单打独斗,社会认知度有限,而其自身资金实力虽较其他两类新型金融机构相对殷实,但是和农业银行等动辄千亿资产的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仍显单薄,这也必将增加社会对其风险的担忧。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首先,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作为一种舶来品,它既带有国外的原型特点,又受到本国各种因素的制约。它在初始阶段更多的是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案例的经验,比如美国的社区银行。而在模仿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村镇银行或多或少会受到国外村镇银行的影响。又因为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条件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国内外肯定有所不同,那么村镇银行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也就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村镇银行作为商业金融机构的一种,按照道理来说,村镇银行追求盈利是一定的,也是最终目的。但村镇银行要在短期内追求盈利是不现实的,只能说有的业务先追求盈利。如果单纯地要盈利,村镇银行根本不用进入农村地区,索性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在沿海地区、甚至上海就行了。但也正是这个原因,较低的盈利性影响了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对村镇银行的投资兴趣,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直接控股或是间接控股村镇银行。这点也是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

最后,因为中国广大人民的特有观念,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同样的产品品质下,中国的消费者一般都会选择知名度比较大的。而村镇银行作为新兴产业,它的知名度远远比不上老牌的商业银行,即使在已经开办村镇银行的很多地区,很多当地居民也不知道何谓村镇银行,更别说没有村镇银行的地区。如此低的企业知名度是不可能促进村镇银行的进一步发展的。

以上是村镇银行产生如此多问题的根本原因,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根本入手,在下文中我们将进一步提出建议。

四、结论与对策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村镇银行虽然存在着种种表现出来的或是隐藏起来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村镇银行的发展自其设立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尽管三类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即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均被寄予厚望,但却并未显示出齐头并进的势头,而是形成了村镇银行一枝独秀。包括了中国农业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内或是国外的千亿级的金融机构的加大投入,以及更为重要的中国农村这个广大的潜力市场,决定了村镇银行这个朝阳产业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但是光有前景还不够的,还应该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第一,当前农村地区金融失血,瓶颈就在于抵押和担保。因此,村镇银行放贷,不能拘泥于死的抵押物,而是立足于对项目,经验者和市场的考察,在做“钱生意”时候要动脑筋,简化手续,创新抵押,提高效率,丰富贷款品种。

第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村镇银行的公信度。对于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在影响力和实力方面实在无法与现有的国资或者外资银行相比,那么有关部门应该给予政策倾斜:首先,人民银行应该给予一定的支农再贷款优惠,扩大其资金实力。其次,银监会应该适当放松对其利率管制,以适应农村资金具体情况。最后,国家应给予政策优惠,如以前在招商引资中使用过的三免五减。

第三,存贷两方面开展农业保险,加强银保合作。目前村镇银行在存款方面已实施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贷款方面村镇银行应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利率和保险费率的杠杆作用,开展贷款担保机制,探索分散农业风险和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的新模式。同时积极开展农业政策型保险,在给予农民报费,保险公司运营费用财政补贴的同时,由地方政府主导构建农户,村镇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的联保,合理分散农业风险,确保村镇银行农业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国家想着力解决民生和民富问题,而关键就在于农村的发展如何,如何使广大农村人民致富更是重中之重,而农村金融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力途径,因此我们要加大在这方面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周辰.从贷款创新看村镇银行的发展[J].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11).

2、黄达.金融学精编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丁霞.农村保险市场创新发展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篇9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农业经济

    一、引言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问题都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展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配套发展,而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破解了这一系统难题。

    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正在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止2011年6月底,黑龙江省已开业14家村镇银行,这14家村镇银行在增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减少借贷壁垒,促使农村融资规范化,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进行介绍,重点选择桦川融兴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指导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8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首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目前黑龙江省已组建成立了14家村镇银行(如表1),这14家村镇银行为当地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

    表1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一览表

    三、制约桦川融兴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可认知度底

    “三农”发展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三农”问题复杂多变,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解决起来困难重重,由于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所以国家和政府要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而做好宣传是第一步。但是目前国家整体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却不够。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广告很少,政府没有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给予广告支持,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和服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外,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本应该充分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打广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不清晰,村镇银行贯彻支农宗旨难

    一是在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二是在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但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目前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三)不得发放异地贷款,限制了村镇银行规模的扩大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 中国农村范围广,各地差异大,跨区域经营的信贷风险难度也将加大,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对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一些村镇银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某些有良好信誉的银行机构创办的村镇银行,应该将标准适度放宽,如此在统一法人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四)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目前,村镇银行名义上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加入过程繁琐、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基本上没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对账、账户管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银行卡跨行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等系统,不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带来的便捷服务,办理业务困难重重。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法人客户很少,大多只是个人储蓄客户。除此之外,银联对各大金融机构办理银联卡“一视同仁”,对于村镇银行这样业务量较少,银联卡发放较少的金融机构要与业务量大、银联卡发放量大的各类大型商业银行上交同样的费用,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成本,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五)贷款业务受限大

    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而且村镇银行的资本金不能用于发放贷款,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这样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例如,某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为1000万元,上交存款准本金400万元,购置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100万元,剩余资金500万元按规定只能存储,不得用于发放贷款。而由于该村镇银行建立之初,知名度不高,得到当地村民的存款很少,所以按规定该行可以用于发放的贷款就很少,这严重制约了该行的贷款业务,使当地农民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一)加强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

    公众形象是银行信誉的外在表现,村镇银行应当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做好自身的形象宣传工作,让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了解在农村地区设立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意义、目的与经营特色,正面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村镇银行。除此之外,政府及村镇银行的母行及金融监管机构都应在在宣传舆论方面大力支持。应当在电视台、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将村镇银行的相关政策、组建背景、经营原则、服务对象、效果与作用大力宣传,扩大村镇银行影响。

    (二)坚守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

    面对成立之初的困难,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不能变,应坚守“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同时,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在战略上可以实行“三先三后”分步进行,即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先基础、后提高”、“先集镇、后辐射”的步骤制订发展计划,在追求自身利益与服务农村经济之间找到切入点和平衡点。

    (三)优化村镇银行的经营环境

    一是要大力改善当地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科学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和打造一批忠诚于村镇银行、愿与村镇银行打交道的优质客户群。二是要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三是要对村镇银行实施分类监管。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做到分类定位、注重实效、提高监管效率。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篇10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农业经济

一、引言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问题都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展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配套发展,而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破解了这一系统难题。

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正在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止2011年6月底,黑龙江省已开业14家村镇银行,这14家村镇银行在增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减少借贷壁垒,促使农村融资规范化,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进行介绍,重点选择桦川融兴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指导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8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首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目前黑龙江省已组建成立了14家村镇银行(如表1),这14家村镇银行为当地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

表1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一览表

三、制约桦川融兴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可认知度底

“三农”发展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三农”问题复杂多变,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解决起来困难重重,由于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所以国家和政府要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而做好宣传是第一步。但是目前国家整体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却不够。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广告很少,政府没有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给予广告支持,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和服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外,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本应该充分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打广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不清晰,村镇银行贯彻支农宗旨难

一是在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二是在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但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目前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三)不得发放异地贷款,限制了村镇银行规模的扩大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 中国农村范围广,各地差异大,跨区域经营的信贷风险难度也将加大,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对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一些村镇银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某些有良好信誉的银行机构创办的村镇银行,应该将标准适度放宽,如此在统一法人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四)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目前,村镇银行名义上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加入过程繁琐、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基本上没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对账、账户管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银行卡跨行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等系统,不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带来的便捷服务,办理业务困难重重。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法人客户很少,大多只是个人储蓄客户。除此之外,银联对各大金融机构办理银联卡“一视同仁”,对于村镇银行这样业务量较少,银联卡发放较少的金融机构要与业务量大、银联卡发放量大的各类大型商业银行上交同样的费用,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成本,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五)贷款业务受限大

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而且村镇银行的资本金不能用于发放贷款,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这样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例如,某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为1000万元,上交存款准本金400万元,购置办公用品等固

[1] [2] 

定资产万元,剩余资金万元按规定只能存储,不得用于发放贷款。而由于该村镇银行建立之初,知名度不高,得到当地村民的存款很少,所以按规定该行可以用于发放的贷款就很少,这严重制约了该行的贷款业务,使当地农民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一)加强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

公众形象是银行信誉的外在表现,村镇银行应当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做好自身的形象宣传工作,让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了解在农村地区设立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意义、目的与经营特色,正面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村镇银行。除此之外,政府及村镇银行的母行及金融监管机构都应在在宣传舆论方面大力支持。应当在电视台、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将村镇银行的相关政策、组建背景、经营原则、服务对象、效果与作用大力宣传,扩大村镇银行影响。

(二)坚守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

面对成立之初的困难,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不能变,应坚守“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同时,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在战略上可以实行“三先三后”分步进行,即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先基础、后提高”、“先集镇、后辐射”的步骤制订发展计划,在追求自身利益与服务农村经济之间找到切入点和平衡点。

(三)优化村镇银行的经营环境

一是要大力改善当地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科学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和打造一批忠诚于村镇银行、愿与村镇银行打交道的优质客户群。二是要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三是要对村镇银行实施分类监管。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做到分类定位、注重实效、提高监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