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8:13:23

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范文篇1

由商业银行全资成立的村镇银行,其主办银行一般来说会对其按照类似于下属分支机构的模式进行管理,即主办银行对村镇银行的IT系统全部包办,提供全部的银行业务应用系统,有的主办银行甚至直接将村镇银行的IT接入主办银行的应用系统中,对其投资的村镇银行进行直接管理。

而非主办银行全资成立的村镇银行,其IT系统建设模式则呈百花齐放、多种多样的形态。

第一种方式是:村镇银行各自建立自己的IT系统平台,各个村镇银行间没有直接联系。

第二种方式是:由主办银行提供统一的IT系统,其投资的村镇银行全部在统一的业务系统下运行。

第三种方式是:村镇银行将其IT系统托管给运行服务商,一个运行服务商一般为数家不同主办银行投资的村镇银行提供外包服务。

另外,个别村镇银行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的IT系统,以半手工的方式进行业务处理。由于目前村镇银行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或初期阶段,不同村镇银行所处的地域,经济环境等条件差别很大,业务量高低差别悬殊,银行的IT系统又以成本中心的形式存在,所以村镇银行的多种IT建设的模式也就不足为奇了。

村镇银行作为面向基层、面向民众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一方面应该为目前金融业还不够发达的地区提供最基本的金融服务,一方面也要将服务的内容和品质与现代化的经济环境密切结合,逐步提高服务品质。而服务品质的提高、业务处理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的IT系统建设水平。

就目前村镇银行的业务状态来看,大多数还仅限于本地域内和最基本的业务品种;而接入到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或本地同城清算系统的村镇银行数量不多,发行银行卡的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状况既无法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又制约了村镇银行自身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和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这里不多叙述。

但是如果村镇银行的IT系统建设得合理,将会对接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或本地同城清算系统有很大的帮助。按照上面提到的各种系统建设模式中,以全资成立的村镇银行IT由主办银行全部包办的方式和部分出资的主办银行统一提供系统的(前述第二种)方式最为有利。因为接入各种跨行的交易平台系统,都会对接入端有各种技术的、业务的标准要求,依附于主办银行的系统,在技术支持、业务管理上均有先天的优势,具有熟悉接入规范,应用经验丰富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在成本上IT系统由主办银行全部包管的已不对村镇银行系统单独核算,因而成本问题不突出。

其他非包管方式的IT系统,如共建方式更为经济高效,包括主办银行将其投资的村镇银行的系统集中共建,或多家村镇银行共同托管一家公司进行共建,在系统建设和系统运行方面的成本均大大优于各自为政的方式。

村镇银行范文篇2

一、基本情况

吴忠市位于宁夏中部腹地,下辖一市、二县、三区(青铜峡市,同心县、盐池县,利通区、红寺堡开发区、太阳山开发区),辖区共有村镇银行5家,分别为吴忠市滨河村镇银行、青铜峡贺兰山村镇银行、盐池汇发村镇银行、同心津汇村镇银行和红寺堡汇发村镇银行。除吴忠市滨河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早,获批发行本行金融IC卡外,其他各行均于2015年以后成立,由于成立时间短、技术力量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均未获批发行金融IC卡。为了更快、更好地拓展业务,提高客户结算效率,盐池汇发村镇银行和红寺堡汇发村镇银行采用发行发起行金融IC卡的方式开展银行卡业务。这两家机构均是由陕西定边农村商业银行发起并控股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截至2018年3月底,两家机构已累计发行发起行金融IC卡1.8万余张(见表1)。

二、发行银行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规制度缺乏,政策约束性小。目前,村镇银行发行银行卡尚缺乏相关法规制度的约束,在制度依据上仍存空白。比如,盐池汇发村镇银行和红寺堡汇发村镇银行发行发起行的银行卡,是发起行陕西定边农村商业银行经过向陕西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申请核准后发行的,由于缺乏发行银行卡的法规和制度,在办理银行卡业务方面,村镇银行暂且作为发起行的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政策约束性小。2.权责界定不清,管理难度大。村镇银行发行银行卡,目前仅从银行卡卡号进行号段划定,并无其他界定标示,权责界定不清,管理难度较大。比如,盐池汇发村镇银行和红寺堡汇发村镇银行在银行卡管理方面,由陕西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定边农村商业银行(发起行)和村镇银行签署三方协议。其中村镇银行作为第一责任人,发起行定边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担保方,承担相关连带责任。3.标示和名称不符,解释工作多。村镇银行发行发起行的银行卡,由于银行名称、标示和卡片名称、标示明显不符,在对外形象上易对公众造成误解,有损银行的权威性,不利于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业务。盐池汇发村镇银行和红寺堡汇发村镇银行发行发起行的银行卡为陕西信合富秦卡,除背面贴有汇发村镇银行的二维码标示外,在卡片设计和外观上与发起行银行卡无异。在对外形象上,会让储户误认为该村镇银行是发起行的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需要柜面人员或大堂经理用大量时间做详细解释,客观上也会影响村镇银行其他业务的开展。

三、制约村镇银行发行银行卡的主要因素

1.战略规划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大多没有成熟的发展规划,有的仅对传统存款贷款业务、网点、人员招聘等进行布局,对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支付工具没有更好、更长远的发展规划。同时,大多村镇银行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对银行卡发卡流程和技术审核细节了解不足,没有将此项工作提上重要议程,只是简单地交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协调处理,往往在初次报送申请材料后,需要审核部门多次提示、修改后才能通过材料初审,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村镇银行申请发行银行卡的进程。2.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科技力量薄弱。银行卡作为重要的电子支付工具,其发行需要具备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从机房物理环境、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和应急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技术审核,但村镇银行由于注册资本较低、科技基础薄弱、科技投入不足、过度依赖科技外包商等原因,使得村镇银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欠缺,机房环境差、制度不健全、缺少网络备份设备、没有专用空调、网络安全防护脆弱、应急管理流于形式等问题成为村镇银行发展的短板。同时,村镇银行没有专职科技人员,大多数职员身兼数职,并且欠缺必要的专业科技知识,在科技服务和设备运维方面存在安全隐患。村镇银行在银行卡管理制度方面一般以借鉴发起行相关制度为主,没有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对制度予以完善和修订,特别是在应急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和实践,应急演练制度不够完善,应急演练往往流于形式。3.发卡环节复杂,技术审核力量欠缺。发行银行卡的技术审核流程,一般需要经过计划发卡-完成各种检测-提出申请-技术审核-材料初审-审核申请材料-现场技术评估-完成批复等多个环节。银行卡通过检测最终入网,还需要进行严格的技术标准审核和检测。如果进展顺利,一般都需要1年多的时间。加之,近年来,各地村镇银行进入集中申请发行金融IC卡的高峰期,大大增加了技术审核人员的工作量,客观上也延长了村镇银行发行银行卡的工作进度。

四、相关政策建议

村镇银行范文篇3

廊坊市自2009年设立第1家村镇银行以来,目前已发展到5家,且均已开设了分支机构。另外还有5家新设村镇银行已进入筹备阶段。从科技方面看,不但没有专职科技部门,而且所谓的专职科技人员仅10人,占比不到4%。目前村镇银行的业务系统基本都是依托发起行和行来运行,各项规章制度都是照抄照搬发起行,缺乏具有自己行针对性的内控制度,有些村镇银行新设立的分支机构由于在农村条件有限,不具备双运营商线路备份的条件。

二、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建设薄弱,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村镇银行由于成立时间短,急于开展存贷款业务,因而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如部分村镇银行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制度,仅将发起行的信息安全规章制度改头换面,难以对信息安全管理进行有效约束,个别村镇银行连最基本的机房出入登记、应急演练记录都没有。即使制度制订较为完善的村镇银行也未能严格按照《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建设与管理指引》的要求进行规范,反映出村镇银行普遍存在注重追求业务拓展而忽视制度建设与执行,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

(二)未设立专职科技部门,兼职科技人员自身水平不高。村镇银行都没有设置专职的科技部门,从最初机房建设到后来发展分支机构,科技工作均是由发起行派科技人员实施和管理。从人员素质看,10名科技专管员中,计算机专业人员仅占5%,大部分专管员难以胜任科技工作。此外,各家村镇银行所谓的专职科技专管员实际上都是身兼数职,而且流动性大,更换频繁,不利于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

(三)网络线路繁多,资源浪费严重。目前每个村镇银行需要硬性接入的网络线路为7到10条不等,比如人民银行省会中心支行城市金融网、地市中心支行城市金融网、发起行网络、行网络等,此外还要与银监局、下属支行互通,按照网络双线路备份的要求,一个村镇银行总行机房的网络线路达到近20条,不但给本来就不大的机房增添了不少负担,而且繁多的网络线路不便于日常管理,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一个村镇银行每年在网络线路上的花费均在30万元以上,高额的支出也给本来规模就不大的村镇银行增加了财务负担。

(四)过度依赖业务外包,不利于内部风险控制。廊坊辖内村镇银行业务系统升级改造由发起行来实施,发起行能否长期提供免费系统升级支持且升级是否及时,值得引起重视。日常设备维护、巡检基本由第三方IT外包服务公司来做。由于廊坊本地没有外包服务公司,出现问题不但不能第一时间进行维护,更为重要的是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无法保障,存在泄漏重要信息的可能。

(五)机房环境普遍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按照《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建设与管理指引》,村镇银行要达到B级机房标准,而廊坊市的村镇银行机房环境设施过于简单,与指引相差甚远。主要表现:一是面积过小不能实现机房分区操作;二是装修没有达到国际有关要求;三是空调设备和供电未达到冗余要求。这不但对今后机房设备的拓展存在影响,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科技制度建设和落实。人民银行应严格按照《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建设与管理指引》,要求村镇银行针对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管理制度。科技部门要加强对村镇银行的执法检查,评估科技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强化村镇银行科技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切实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二)加强科技人员管理。每个村镇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都必须设立至少一名科技专管员专司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科技专管员要具有计算机专业学历,严禁非专业人员为应付监管部门检查而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现没有专业人员的要通过公开招聘尽快解决。要减少科技专管员兼职,有条件的机构应设立科技部门。

(三)建议全省村镇银行参照农村信用社的方式统一管理。由于村镇银行科技力量薄弱,没有能力自行开展信息化建设,而搭建独立的核心业务系统,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财力,短期来说困难重重。农村信用社也为独立法人,与村镇银行类似,由省联社统一开发业务系统后各独立法人机构接入。建议村镇银行也采取此方式,在省一级成立公司,全省村镇银行业务系统以及人民银行相关系统的接入,系统升级和改造也由公司完成。采用此方式可以规范村镇银行的接入标准,减少对发起行或行的技术依赖,最重要的是通过整合可以节省人民银行网络资源,减少村镇银行的网络线路,节约经费。

(四)以人民银行地市中支为节点一点接入。目前,村镇银行接入需直接由所在地连到省里,建议以人民银行地市中支为节点,村镇银行通过地市中心支行接入。随着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通过接入征信系统逐渐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需要接入,省网络资源会越来越紧张,以地市中支为节点接入可以有效分担省里压力。与此同时,以从廊坊到石家庄单条线路月租费5000元计算,仅网络租用费每年就可以为村镇银行节约10多万元。

(五)规范外包服务公司资质。由于村镇银行涉及资金往来,对外部人员的管理需要更加严格,而IT行业是人员流动很快的行业,建议确定外包服务公司资质标准,对现实用外包服务公司进行评定,指定统一符合条件的外包服务公司进行服务,此举可以有效避免泄密及失窃风险。

村镇银行范文篇4

关键词:村镇银行建设问题对策建议

在2006年年末,国家银监会同意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批准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和湖北6个省(区)初始试点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之后,各地发起设立农村村镇银行之风盛行,按照银监会的申请,经国务院同意,决定扩大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范围,将试点省份扩大到全国范围。即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黑龙江省农村村镇银行的建立也将提上议事日程,截止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只有杜尔伯特润生村镇银行通过初审,上报黑龙江省银监局审批。在黑龙江省农村村镇银行建立的初始阶段,如何总结、归纳试点省(区)和其他已建立农村村镇银行的先进省(区)的经验,在建设过程中规避各种系统性风险,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对其他省市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农村村镇银行建立的具体环境,提出黑龙江省农村村镇银行建设的具体办法,力求减少黑龙江省农村村镇银行建设方面存在的各种阻碍,进一步强化黑龙江省农村村镇银行建设的试验性成果,开辟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的良好局面。

村镇银行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发起人商业性质浓厚

按照银监会的规定,农村村镇银行主要发起人都是银行机构,在截止到目前已成立的36家村镇银行中,除6家银行机构持股比例不详之外,30家村镇银行中银行机构持股比例超过50%的有22家,34家村镇银行中不存在自然人持股的有16家,可比较的自然人持股比例超过企业法人持股比例的只有6家,可见在村镇银行设立的注册资本金中,自然人持股目前只占很少的份额,银行机构的持股比例过大,可以近似的将现在的村镇银行看作是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以中国农业银行为首的商业银行在县级及县级以下撤并网点、采取收缩经营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农村经营的利润率比较低,经营风险又偏大,不如在城市中经营效果好,因此才采取撤出农村金融领域的做法,依照银监会的规定发起组建农村村镇银行可以被视作“重走旧路”,虽然规定了在今后情况允许的时候银行机构要撤出,但银行机构持股比例过大,在撤出时势必会影响农村村镇银行的正常经营,对于存、贷款客户的维持稳定都可能产生影响,这些在发起设立农村村镇银行的时候都未加以考虑,但需要在今后的农村村镇银行的建设过程中加以预防。

(二)农村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性质远未体现

农村村镇银行应该是立足于农村社区,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的,也只有这样,农村村镇银行才能够加强与农民之间的联系,才能做到真正的扎根农村。

但进一步仔细分析目前的36家农村村镇银行,重庆大足汇丰村镇银行、湖北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大足汇丰村镇银行设立在重庆经济圈,曾都汇丰村镇银行设立于随州市区,其贷款的对象目前还只限于小企业,并没有起到任何服务“三农”的作用;在其他试点村镇银行中,很多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也更倾向于将资金贷给农村经商人员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而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需求资金却很少能顾及。

另外,注册资本金偏少也严重影响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成果,在36家试点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金少于1000万的有甘肃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四川富民村镇银行、内蒙古包商惠农村镇银行、甘肃汇通村镇银行、四川惠民村镇银行等五家,注册资本金的偏少严重影响了村镇银行为“三农”服务的能力,目前的农村金融领域,资金缺口很大,急需大量资金,农民贷款的热情很高,但同时农民的存款能力有限,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很多村镇银行都是在靠着股东的持续注入资本金来维持经营,即使是这样也存在着贷款占存款比例远超75%限额的情况,以上种种情况的存在导致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性质远未体现。

(三)外资银行的潜在威胁

农村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势必会对原来的农村金融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外资村镇银行,根据汇丰银行的计划,准备在3年内开设30家外资村镇银行,假如随着计划的逐步推进,汇丰银行在全国每个省(市、区)都建立几家村镇银行,特别是在其他银行业机构无法提供服务的老、少、边、穷地区及粮食主产区建立了大量的村镇银行,在适当的时候连成网络,势必会造成外资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的“独大”局面,考虑到其他农村金融服务组织的较低竞争力,会对其他农村金融服务组织的生存、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最终有可能掌握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绝对控制力,甚至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局面。而在粮食主产区,根据贷款质押条款和农户联保协议,如果存在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向外资村镇银行抵押贷款,在存在巨大经营风险的前提下,不排除土地经营权被外资村镇银行收回的可能性,假如这种情况大量存在,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对外资村镇银行的试点工作加以足够的审查,注意肃清各种潜在的威胁。

(四)没有理顺与其他农村金融组织的关系

众所周知,以前的农村金融服务由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和民间金融共同提供,在银监会同意开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之后,这三股新势力必将打破原有的势力划分格局,从目前试点的成果看,村镇银行由于其可以开展更加广泛的业务,在试点工作中居于领先地位,各界对村镇银行建设的热情也比较高,在此先不考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只考虑村镇银行与其它农村金融组织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目前的村镇银行处于试点阶段,从各地已成立的36家村镇银行来看,除两家是外资全资之外,34家村镇银行发起人中有3家是信用合作社、作为信用合作社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如何处理与农村信用社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目前农村金融还没有发展壮大之前,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和民间金融之间呈竞争关系,在发起设立之初没有明确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势必会影响村镇银行的发展,但由于各地村镇银行都是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存在一些偏差在所难免,但应该在今后加以杜绝。

(五)激励性与约束性相融的薪酬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根据中国银监会2007年制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村镇银行高管以其持有的股份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和承担债务责任,因违反法律、法规或或村镇银行章程,超出董事会或执行董事授权范围作出决策,致使村镇银行遭受严重损失的,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第三十七条同时指出,“村镇银行要建立适合自身业务特点和规模的薪酬分配制度、正向激励约束机制,培育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可见,虽然监管部门意识到了对银行经营者和职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同等重要,但具体可操作模式尚未有经验可循,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促进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严格限制银行机构持股比例

黑龙江省在实施农村村镇银行试点工作中,要注重严格限制银行业机构持股比例,最低要求是将银行业机构持股控制在50%以下,最好是能将其进一步限定在30%-40%之间,并且在村镇银行设立之初,应该明确进一步增资扩股的相关规定和银行业机构持股撤出的大致时间及条件,当然这个时间和条件可以设置地相对宽松一点,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在按照银监会规定的银行业机构持股撤出时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保障村镇银行日常业务的正常开展。

同时考虑到36家试点村镇银行的日常经营状况,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注册资本金较少的村镇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即吸收存款较难,黑龙江省在建立村镇银行过程中,要注重鼓励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对村镇银行增资,起到逐步稀释银行业机构持股比例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加村镇银行的营运资金,在这方面要加强对于村镇银行建设方面的宣传,要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到村镇银行和其他银行业机构一样,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商业性银行,并不是所谓的“私人银行”,消除农户储蓄的恐惧心理,增加农户储蓄的积极性,保障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建设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二)坚定服务“三农”的创办宗旨

针对试点的36家村镇银行在行使服务“三农”职能时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时更应该考虑由国家开发银行或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来牵头,改变其他省(区)以商业银行为主的格局,因为政策性银行的办行宗旨更贴近于村镇银行的创办宗旨,更能保证在黑龙江省这种农村金融发育不完全的省份顺利地开展村镇银行建设试点工作。

同时,黑龙江省在发起设立农村村镇银行之初,应该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尽量安排在具有特色产业或其他农村金融组织无法有效提供服务的地区进行试点工作,保证村镇银行在设立之初就能有良好开展业务的可能,严格限制村镇银行的资金投向,保障尽可能多的资金都投入到“三农”领域,还要求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雄厚一些,黑龙江省财政和省银监局要向村镇银行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来促进其发展、壮大,具体应包括:优惠的税收政策、财政贴息的周转贷款、初始设立时的人员抽调与培训、存款保险制度等。有些配套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可能目前还不具备,例如,存款保险制度在美国等社区银行发展较好的国家存在,但在我国还是个空白,因此要抓紧时间尽快出台地方性保障措施,来降低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保障其服务“三农”的宗旨顺利实施。

(三)摒除外资村镇银行的潜在威胁

黑龙江省这种粮食主产区省份,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工作是压倒一切的,所以应该尽可能地限制外资村镇银行在黑龙江的设立,这种观点不是单纯的排外思想,而是根据黑龙江省的客观实际状况提出的,由于黑龙江省土地经营规模比较大,特别是黑龙江垦区生产经营规模更大,农业生产中面临的自然风险比较大,如果外资村镇银行进入黑龙江省农村金融领域,在接受农户存、贷款业务的同时,也势必会涉足农业保险领域,相比于国内的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在相关领域更有实践经验,将会填补黑龙江省农业保险领域的空白,这是其有利的一面,但同时要注意到,连成网络的外资村镇银行在提供优质的农业保险之后,将会获得更多黑龙江农户的认可,外资村镇银行将会压缩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和其他民间金融组织的生存空间,黑龙江农村金融领域有可能会出现外资村镇银行“一枝独秀”的局面,没有了竞争也就形成了垄断,因此有必要在一开始就加以杜绝,彻底摒除外资村镇银行的潜在威胁。

(四)正确定位与其他金融服务组织的关系

根据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和民间金融发展状况,特制定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服务组织的关系示意图(见图1),可以认为过去在黑龙江省农村金融领域,由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无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为民间金融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可能,但同时要认识到对于民间金融,法律监管和权益保障是一个难题,即使通过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来开展民间金融,所覆盖的范围还很有限,特别是从试点工作的成果来看,农村资金互助社并没有在全国大规模的建立起来,特别是在黑龙江省这种农村金融发育不完全的省份,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难度更大,所以相对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民间金融组织,村镇银行无疑更具优势,对于民间金融组织更应该引导其投身于村镇银行,吸收民间资本作为村镇银行的股金,壮大其力量。

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关系。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状况,农村信用合作开展的并不好,可以考虑在村镇银行设立的初期采取既联合又竞争的原则,在一些地区可以考虑以发展良好的村镇银行来取代经营效益差的农村信用合作社,通过更广泛的竞争促进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制,对于二者可以采取“适者生存”的原则,以最终胜利者作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的主要服务提供者。

村镇银行与邮政储蓄的关系。由于长期以来邮政储蓄少放贷或根本不放贷,将大量农村资金投入到城市发展中,造成了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所以,笔者认为对于邮政储蓄应该严格限制其资金投向,甚至取消邮政储蓄在农村的吸收存款资格,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的堵上农村资金外流的缺口,这也是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村资金必须全部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提法的具体实施,所以村镇银行与邮政储蓄是绝对竞争关系,只有邮政储蓄彻底退出农村金融领域,才能有效地保障村镇银行为农村金融提供优质的服务。

(五)建立激励性与约束性相融的薪酬管理体系

考虑到村镇银行的多元化出资来源及不同持股份额的股东表决权力大小不一,且法定股份持有人享有的收益权、财产权和决策权依法不可剥夺,因而在建立内部激励和约束性薪酬体系上可按切块分配及权责统一的思路进行。

对不持股普通员工从净利润切出一定比例按各自岗位价值和个人业绩的贡献比例综合实施模拟股份制分配,即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没有业绩或业绩为负也代入下式进行计算。员工收入分配率的计算公式是:Rn?Rn×(1-r)+(Pn/∑Pn)×r.Rn挶硎灸吃惫な杖敕峙渎剩琑n表示与地位、级别相关的固定分配率(如固定工资率、岗股比例或法定股份比例),Pn/∑Pn表示员工业绩率,r为贡献分配率(0≤r≤1)。r加权计算公式为:r=∑(tn×rn)=∑(α•k+β•Rn)×rn.α+β=1。一般来说,r值越接近1越公正。但由于r值并不是预先确定每年不变,而是由利益相关者反复博弈来形成,最后达到一个较稳定结果时,各方利益就实现了均衡。所以,通过对r值的调节实际上就能很方便地调节各方利益。

另外,对高管层用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也可改进完全按法定股份比例分配导致的激励约束上双重不足,即个人业绩好不能实现同比利益,业绩差也不能使收益同比降低。这样,分红只与总体业绩相关而与个人业绩无关,作为经济人本性流露搭合作者便车也将成高管们理想选择。按照亚当斯公平理论,这也是赏罚不公。而用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以所有股东的法定股份为基础,在内部再按各自决策效益和其他贡献率重新分配是完全可行的,从而建立起激励和约束相融的机制,使银监会对村镇银行应完善相关分配管理机制的规定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徐佼,杨烨.村镇社区银行:城市金融反哺农村金融的选择[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

2.郑艳丽.构建农村社区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

3.陈秀花.社区银行—解决农村金融困境的一种可行途径[J].山东经济,2007

村镇银行范文篇5

1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

2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2、1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97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5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2、2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上升,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本总量、内控制度等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实力,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从而实现跨区域经营。

3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97家,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但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吸储困难、业务品种单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困扰着正在发展的村镇银行。现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的发育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可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

3、2村镇银行应明确服务对象,坚持走“尤努斯”模式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微型金融,起源于尤努斯乡村银行模式,类似于国外的社区银行。尤努斯模式在孟加拉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的主要业务是为穷人发放小额信贷,帮助穷人脱贫。我国的村镇银行是由金融机构做为主发起人,人员构成也多由发起人指派,这种诞生的模式必定会将发起银行的经营模式带人村镇银行。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90多家村镇银行中,大多数存在着“放大不放小、放富不放贫”的问题,偏离了办行初衷。这种经营模式还易造成单户贷款比例过大,一旦发生风险,将对村镇银行产生巨大的威胁甚至破产。因此,我国的村镇银行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必须是“三农”、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巩固村镇银行的客户群体,千万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可以将村镇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区别开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3、3村镇银行应放眼未来,积极提高自身实力

部分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即面临着吸储困难、放贷无门的境地,当年甚至第2年将面临亏损。尽管如此,我国村镇银行应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成立初期,董事会应制定三年的发展规划,将工作重点放在拓展客户上,宣传自身的服务,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体。其次,应积极为农户和小企业量体裁农,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种,不能简单延续以前大银行的传统做法,而是要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在客户信息的搜集、贷款风险的甄别、抵押担保品的设计、客户沟通方式等细节方面,要进行切实的“转型”。最后,必须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贷款流程和日常管理中严格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村镇银行才不会陷入坏账泥沼,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4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村镇银行范文篇6

关键词:村镇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创新

1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7年,按照银监会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村镇银行开始试点,吸引各方资金进入农村市场,从根本上填补农村金融市场缺失,缓解农村金融的供给不足问题。十年来,村镇银行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有村镇银行1601家,总资产1.4万亿(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2457784亿元),不足银行业总资产的1%。从区域上看,村镇银行主要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共有1046家,占全部机构的65%。村镇银行坚持“扎根县域、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积极开展业务和服务创新,以较小的资金规模,撬动了普惠金融大发展,“小银行”实现了“大作为”,有力弥补了以国有银行、农商行及邮储银行为主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不足,逐步成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中的生力军。

2青岛西海岸新区村镇银行发展

2.1基本情况。青岛西海岸新区村镇银行2家,占整个青岛村镇银行总量的四分之一;均为发起行绝对控股;营业网点达到17个,资产达到39亿元;注册资本2.14亿元,资本规模在全市范围内居于中等水平,均为发起行绝对控股;营业网点达到17个,覆盖辖内11个街镇;员工近300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占80%。截至201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4.5亿元,增长30.52%,高于全区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各项存款23亿元,增长24.7%,高于全区各项存款平均增速;存贷比达到106%,不良率0.38%,低于全市各村镇银行平均水平。其中,青岛胶南海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突出,各项业务位居青岛市8家村镇银行前列,先后荣获全国十佳村镇银行、全国十佳创新服务“三农”银行,连续多次荣获全国百强村镇银行等荣誉称号。2.2主要突出作用。一是税收贡献较为明显。近年来,两家银行累计上交各类税款近2亿元,其中胶南海汇村镇银行上交各类税款历年排名前列,年均税收贡献量相当于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2018年全年两家银行机构实现税收3611万元,增长24.94%,以不足1.5%的银行业资产份额贡献了6.7%的税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服务“三农”和“小微”成效显著。近年来,村镇银行扎根于新区,通过深入了解新区三农和小微企业客户经营发展情况,不断下沉服务网点,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截至12月末,两家村镇银行累计发放贷款7093户,累计贷款79.1亿元,贷款余额16.95亿元,其中涉农及中小企业贷款达到16.6亿元,占贷款余额的97%,占全区涉农贷款余额的7.4%,全面完成了“三个不低于”目标,为新区“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成为新区“三农”和小微企业自己的“专属银行”。三是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亮点频出。村镇银行充分发挥地方法人治理优势,在加大支农支小信贷投放的同时,紧紧围绕新区地方发展实际对传统“三农”金融经营模式、贷款技术进行创新,在有效缓解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称问题的前提下,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胶南海汇村镇银行在全区率先开办了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渔船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的等创新业务品种,累计发放贷款近2亿元,其中海域使用权业务被中国银监会评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特色银行产品”;青岛黄岛舜丰村镇银行推出了“舜”系列产品,针对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西海岸挂牌企业推出了“舜丰•蓝海挂牌贷”,及时满足新区各类企业的贷款需求;针对大众创业,推出“舜丰创业贷”,近1亿元,促进了创新创业发展。四是助力金融扶贫切实有力。村镇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利用决策灵活、审批效率快等优势,实施精准扶贫,将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三农”领域的贫困、薄弱环节。胶南海汇村镇银行创新推出了“红果果成长计划”富民扶贫贷和“家庭发电厂”养老扶贫贷等扶贫产品,惠及贫困人口500余人。舜丰村镇银行推出“长生果计划”,为专业合作社及社员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帮助了贫困户脱贫。

3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村镇银行已初具规模,在积极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农村经济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在县域和农村市场特殊的经营环境下,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社会公信度低。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成立时间短、网点少,企业和居民尚存有不放心、不踏实的感觉,村镇银行品牌和声誉还相对较弱,客户在接受与认可上尚需时日。二是创新能力不足。村镇银行主要是办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款的利差,对主发起行的依赖性较强,产品和服务多数沿用发起行的资源,在支付结算、营销手段、业务种类等方面创新能力弱,业务品种单一,金融产品同质化倾向较为明显。三是经营风险压力较大。村镇银行资本金小、体量小,内在竞争力短时间内无法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抗争,吸收存款成本较高;贷款投放以信用为主,信用贷款在70%以上,有效抵押物作担保少,第二还款来源不足,加之自身建设的风险管控手段方法少,经营风险面临较大压力。四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自2006年国家对村镇银行一直大力扶持,如财政部2010年出台的《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促进了村镇银行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支农再贷款与村镇银行支农贷款期限不匹配,村镇银行开设财政专户准入方面的问题以及地方政策配套支持等方面,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强化。

4加快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广泛宣传,大力提高社会认知度。支持银行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员工素质,积极开展党建、服务品牌创建活动,通过营业网点设计、企业标志等方面进行形象设计,提高公众对其的认可度。政府部门通过各类工作会、座谈会、银企对接平台等多种形式正面宣传,借助官方权威,树立公众信心。政府应对村镇银行与其他国有银行、股份银行同等看待,支持村镇银行积极参与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包括政府主导的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模式试点等相关政策,通过“乡村振兴结对帮扶专项活动”“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形式,大力宣传村镇银行服务宗旨、特色,提升村镇银行的社会及品牌形象。(2)完善功能,提升支农支小新境界。村镇银行要坚持市场定位,做实、做细农村金融市场。合理布局物理网点,进一步向乡镇街社区下沉延伸服务路径,增设网点、自主银行、服务设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需求,争做小而美的本地银行。找准自身效益和三农金融需求的切入点,做实“三农”和小微服务,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为农户和小企业量体裁衣,构建与“三农”和“小微”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的服务模式,从信贷政策、授信审批、风险评估、产品创新等方面打造“支农支小”服务体系。(3)积极创新,拓宽盈利新渠道。支持银行积极创新大力发展各项中间业务,不断拓宽资金渠道。一是依托发起行的优势,将发起行的理财产品引进来,条件达不到的,可先代办理财产品,留住一部分客户,增加中间收入。二是探索开展保险、证券等金融产品交叉销售,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三是加大科技网络建设。探索建立自身科技系统,发展网络银行,设计软件系统,大力发展网络金融,让客户通过网络、手机银行等途径进行业务操作,突破业务地域限制,从而提升盈利水平。(4)突出重点,打通融资新渠道。针对当前“三农”和小微企业因缺乏有效抵质押物导致融资难问题,开展各类金融创新。突破常规抵押贷款思路,聚焦企业在缺少抵押担保的情况下,将贷款放出去,还要收回来。拓宽担保方式,加强同政策性担保机构合作、保险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合作,风险共担合作共赢。根据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抓住家庭农场、养殖(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主体快速发展的机遇,创新匹配各类经营主体优势产品,利用利率灵活、手续简单、审批快捷等比较优势,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抵质押范围,开展农村“四权”抵押、海域使用权、林权等抵押担保方式创新,为经营主体提供针对性的服务。(5)强化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要高度重视村镇银行的发展,大力扶持本土法人银行,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国家省市三级政策扶持体系,扶持村镇银行发展。一是建议国家层面适当放宽金融监管政策。监管部门进一步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在拨备覆盖率、风险管控及经营范围等指标放款要求,适当延长支农再贷款期限,合理满足小企业和“三农”因生产周期融资需求。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国家层面放开村镇银行财政专户设立限制。地方政府结合村镇银行的税收贡献,适时将财政资金尤其是涉农、扶贫等专款存放适当向村镇银行银行倾斜。落实各级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及时给予兑付集聚奖励资金、投融资考核奖励等市区两级补贴资金。在制定银行机构考核办法时提高“三农”考核比重,激发银行资金对当地涉农信贷需求的积极性,提高资金运用比例,以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加快建立农村担保体系。运用财政资金设立好过桥资金和风险补偿基金,鼓励支持资金向“三农”倾斜。加快建立农村市场体系,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范围,健全农村土地、林地、房屋等确权、登记、流转、评估和抵押制度。四是拓宽村镇银行发展路径。鼓励和支持区内实力雄厚企业参股村镇银行,支持做大做强;加大对小微金融机构进入资本市场的扶持力度,鼓励村镇银行进入创业板、新三板等股票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村镇银行行业发展报告(2018)[R].[2]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

[3]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R].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2016.

村镇银行范文篇7

关键词:村镇银行;科技信贷产品;创新模式

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农民家庭慢慢脱离贫困,致力于发展金融业,要全面提高农民的投资意识,则需要先解决融资的问题,中央在几年前了有关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将农民、农村、农业结构创新的文件。发展村镇银行,可以使农村的金融业更具优势,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给予农村地区足够的信贷资金支持,在推进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优势将它与实际市场环境融合在一起,以农村金融业为中心,加以管理,选择最合适的科技信贷方式,使这些信贷产品可以满足农村不同地区的需求,从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金融工作得以正常推进。

一、现阶段村镇银行信贷产品存在的缺陷

1.信贷产品的创新力度不够。现在,村镇银行贷款投放的方式与传统方式并没有什么明显差异,自身的特点以及竞争力不突出,使贷款产品与实际的农民需求有出入,村镇银行中信贷产品的种类较少,无法满足新形势的要求。2.对创新农村信贷产品的认识度不高。村镇银行服务的对象大多为农村地区的居民和小型企业,一部分的村镇银行并没有关注支农小额贷款,与创建的初衷相背离,造成信贷产品重心偏移,无以支撑农信贷产品。

二、我国村镇银行科技信贷产品创新的方式

在农村地区,要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可以通过信贷实现,但目前市场上的信贷产品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村镇银行需要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创新信贷产品的方式,重点放在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上,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银行整体的竞争力。1.联保贷款的方式。农民联保贷款指的是在自愿的情况下,由没有直系亲属关系的三家或者五家农户组成可以相互担保对方的小组,银行向这一小组发放的贷款数,农户联保贷款采取自由组合、多户互保、按时还款、共担风险的模式,这种贷款模式在农村的中小企业中也能加以推广,农村的中小企业存在抵押品不全、财务制度不完善、贷款信息不完整等问题,使用联保贷款模式可以解决这一类问题,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的模式,保证了信息的相对对称,同时把信贷的风险值以及投入成本降至最低,联保小组成员可以是处于同一区域、同一市场领域、统一组织的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需要这些企业相互之间没有关系,没有产权,自由组合形成担保小组,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需担负还款的责任,村镇银行将市场的资源合理地加以运用,熟悉各管辖区域的经营优势,然后审核贷款,并公布信息,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要使联保贷款得以正常推进,需保证所有的小组成员共同承担风险,自愿自主组合,为企业的经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相关的管理部门可以运用信息优势,对客户的信息情况进行筛查,降低事故风险。2.农业供应链融资的方式。农业供应链融资指的是重要的企业在交易产品的过程中,对现结现付、预结预付的商品核算账目时产生的一种融资方式,通过和上部的企业以及下部的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共享信息、物流以及资金等资源,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融资模式,使用农业供应链的方式时,运营较为困难的企业如果获得了资金方面的支持,一方面,化解了当前面临的危机,另一方面,支撑了核心产业,使它们良性发展。农业的生产资金链涉及作物的生产种植、成熟收割以及深度加工等一系列环节,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产业供应链,链上包含的东西越多,证明参与配合的人越多,对资金的需求量就越大,农业产业链提供资金支持,使整个供应链能以更和谐的方式发展,提高整体的竞争性能,推动农业朝更好的方向进步。整体上来说供应链和农业产业链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把上部分以及下部分的客户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作为把农业产业化的企业放在核心位置的产业链,这种模式称之为1+N模式,供应链融资中对应为核心企业加中小企业,农业产业链中同样也能使用这种模式,对应为龙头企业加农户,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类比,再与农村各区域的地形特点相结合,村镇银行可以在农业供应链融资的方式中对科技信贷产品进行创新。

三、对科技信贷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建议

1.加大管控风险的力度。村镇银行在创新科技信贷产品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防范风险,设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对贷款的整个过程监控管理,规范审批步骤,了解贷款客户的经营情况以及还款方式,避免发生还不上帐的情况。2.及时响应政策制度。目前投入到农村的资金过少,为保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应颁布免征所得税、减免营业税的政策制度,减轻村镇银行开办的压力,将一部分信贷资金用于贴息,提供给农户一定的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目前村镇银行科技信贷产品存在的缺陷,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手段,满足当地农户在资金方面的需求的同时优化农村资金借贷方式,使农村整体的金融服务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陆智强.基于机构观与功能观融合视角下的村镇银行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5(01)

[2]刘新华.村镇银行内生化服务“三农”的制度创新[J].思想战线,2013(03)

村镇银行范文篇8

(一)村镇银行的设立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银行的设立正赶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其建立是由于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以往农民主要是依靠农村信用合作社来解决融资问题,但审批时间长,容易使农民错过最佳发展时机,使许多农民无法实现投资需求。村镇银行向农民提供一定的无需担保的小额贷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底,三类新型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互助社)共筹集各类资本12726.65万元,其中,银行资本6480.21万元,占比50.9%,产业资本1953.89万元,占比15.4%,个人资本4292.55万元,占比33.7%。而其资产总额也达到了32446.16万元,累计发放贷款22008.43万元。

(二)村镇银行的设立有利于促进农村新金融竞争格局的形成,由此形成村镇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及各种非正规金融机构同时并存的局面。村镇银行的进入对我国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起到促进作用,增加一条支持“三农”的金融渠道,可以弥补商业银行撤离农村地区所形成的空白,还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因审批严格、手续繁琐、门槛高而对“三农”和中小企业支持不足的问题,有利于“三农”和地方经济的更好发展。中外资商业银行进驻农村金融市场,增大了农信社的竞争压力。由于涉农贷款机构的增多,农信社已经开始主动上门服务了。这对于农信社的发展、进步而言,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三)村镇银行的设立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了舞台。首先,为农产品企业或者个体业主提供金融服务。长期以来,这类企业或者个人融资需求较大,而且基本上是通过民间融资(非正规金融)完成的,村镇银行的出现无疑拓宽了融资渠道,从而为形成规模化农业经营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其次,村镇银行的出现可开拓我国农村消费信贷需求。农民生活支出中教育、医疗比例较大,村镇银行可在这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从而促进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再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些农民拥有一定的闲余资金,村镇银行的出现可以满足广大农民的理财需求。

(四)设立外资村镇银行——汇丰村镇银行是创新农村金融的有效举措。有利于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从“开放”的角度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战略,注重统筹利用国内国际资源,积极引导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二、村镇银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偏离服务“三农”的目标。银监会《村镇银行暂行管理规定》显示,村镇银行是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小额信贷需求一直未能被信用社很好的覆盖,这是农村金融的空白点,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难题,村镇银行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弱。部分村镇银行无意“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三农业务,而将目光放在贷款金额比较大的小企业主及出口企业上,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当时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

(二)村镇银行信誉度不强。商业银行法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一些村镇银行人士介绍,他们行在村民中的信誉度还比不上其他银行甚至农信社,吸存十分困难。在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的南充市仪陇县,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小额信贷的名义利率是8%,实际利率在13%以上,比村镇银行和信用社都高,但农户却更愿意到协会贷款,而不是村镇银行或者信用社。出现了协会资金不够贷,村行、信用社资金贷不出的情况。另外,该银行现在只有一个网点,没有加入银联,村民存款、取款都必须要到网点来,让客户感到不便。

(三)缺乏差别化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很多村镇银行目前开展的贷款业务与当地信用社业务基本重合,由于规模经济原因,其信贷能力远弱于信用社。因此,实际工作中常与信用社“撞车”,从而引发村镇银行存在必要性的质疑。

三、解决村镇银行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独特性,明确村镇银行的定位。组建村镇银行有一个最大的政策背景,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经富裕起来的群体扶持弱势群体的指导思想适时组建村镇银行,让具有优势的金融机构把信贷支持延伸到村镇,并通过股份制吸收和引导民间资本,从而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更便利、更充分、更有效的金融服务,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让弱质产业尽快升级换代,让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十七大精神、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决策。当前农民状况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农田不多,收成不好,没什么技术,也没有打工的经济来源,勉强维持着生计。二类是正在脱贫致富的农民,他们从事个体经营,成为种植、养殖大户,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成为农村经济活动中的有生力量。三类是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办企业,办商场,办学校,从事一切有利可图的规模化的经营活动,基本实现小康水平,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村镇银行的根本任务,是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首先应该为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最贫困、最需要扶助的人提供帮助,否则,它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村镇银行。

(二)加强监管。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与政策目标的差异应得到及时矫正,否则,试点效应一旦扩散,再来进行规范就比较被动。要从农村经济平衡发展的大局出发,站在国家的整体利益上,定位贷款的投向。金融监管部门应设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年度或阶段性考评,对不符合市场定位要求的村镇银行提出改进措施,直至责令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村镇银行的组建和运行虽然是经济现象,但要看到它关系到民生问题。

(三)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性发展。要建立健全村镇银行相关法律法规,对村镇银行实行适当的优惠政策,比如推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减免税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给予政策性贷款利差补贴、允许申请央行再贷款、提供征信服务、及时解决支付结算等方面的障碍问题,等等。对外资金融机构组建或参股我国村镇银行,要积极引导鼓励,并利用其成熟的管理技术和小额信贷经验,来增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

(四)产品及服务创新。要推出适合农村中低收入阶层的产品,没有好产品的推出,就没有生命力。村镇银行可以在寻求合作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主动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联系,了解当地重点发展农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同时与当地经济合作组织接洽,把握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和农户金融需求特点,针对不同需求的农户和农村小企业,探索并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另外,除有贷款的需求外,部分农民也有理财需要,村镇银行可借鉴城市银行的理财经验,设计适合农民的理财产品。在提供金融服务上,应把村镇银行建设成为“田野上的银行”,让农户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银行。在村级层面将金融与生产、流通、采购结合起来,更有利于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创新。在降低信用风险方面,对村镇银行来说,可以由三个途径来强化这方面的工作:提高信息的对称程度;创新担保方式;与专业合作社进行融资担保合作等。村镇银行要真正深入基层,了解收集大量客户资料,降低因对客户信息的不知情而导致的信贷风险;寻求和开发新的担保方式;对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贷款时可要求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等。

(五)放开农村信贷利率限制。放开利率限制是农村金融得以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为基准利率的0.9~2.3倍。对于信贷供给方,关心的是成本收益,考虑到农户居住偏远、分散,借款额小、借款频率低等因素,要想使农村金融商业化可行,2.3倍的贷款利率上限还是太低,应该实现利率市场化。对于信贷需求方,最迫切的问题是“贷款难”而不是“利率高”。

(六)建立农村存款保险体系,规范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我国目前没有存款保险制度,一直由国家承担隐性担保。在金融市场逐步开放、所有制和产权制度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再由国家承担隐性担保已不合时宜,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在鼓励发展各种农村金融机构的同时,为保护存款者的合法权益,可先在农村试点,探索建立农村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与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一起被认为是支撑金融安全网的三大基本要素,它可以提高存款人对农村金融体系的信心、抑制个别金融机构倒闭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通过该制度,运用存款保险机制对有问题的农村金融机构采取及时监测和早期纠正措施,有效防止农村金融机构只能存活、不能退出市场的情况发生,促进农村金融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总之,发展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广大农村地区不同需求的农村金融,需要打开思路,勇于创新和探索,走出新的路子,创造出可持续的多种新模式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这对于整个金融行业来说是一个挑战。

村镇银行范文篇9

关键词:新农村村镇银行发展对策

一、村镇银行概念和兴起原因

(一)村镇银行概念

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村镇银行概念作了界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兴起原因

现在国家正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计划。在此过程中,农村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转变,需要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将获得较大发展。

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流向农村的固定投资数额较少。2010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966亿元,同比增长18.2%,只占了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大部分固定投资都流向了城市。二是原有金融机构贷款审批要求高,一般农户很难借到款项。

在此情况下,国家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就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吸收农村区域存款,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二是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方案,支持正常的农业生产。自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不减,截至2010年底全国开设的村镇银行的数量达到了349家。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形势不错,根据银监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2011年底全国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但计划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缺乏政策扶持

现在各级地方政府没有系统地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村镇银行相较于农村信用社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上都缺乏优惠政策。目前,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团队建设和产品创新能力上都与农村信用社有较大差距,而且农村信用社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优于村镇银行,显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也将进一步削弱村镇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开办村镇银行的初衷。

(二)团队建设不足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一批在金融方面拥有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意见》中对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但村镇银行在人员的薪酬待遇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招聘不到相应的人才。现阶段村镇银行并不能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吸引这些从业人员,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那些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业务的村镇银行数量还不多,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在仍采用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导致农户在村镇银行贷款的意愿不高。虽然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村镇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但有些村镇银行在风险防范上呈现出过度敏感的情况。个别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在已有住房抵押的情况下,还需要担保人担保,既增加了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又引起借款人的反感,导致优质客户流失,不利于信贷业务的开展。并且,村镇银行在信贷管理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审批模式陈旧,仍沿用过去的运作模式,审批权集中于贷审会,使得审批流程繁琐而无效率。

(四)缺乏农户信任

村镇银行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户接受和认可村镇银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大部分农户比较信任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村镇银行始终抱有观望和不信任的态度,对于到村镇银行存贷款还持有排斥的心态,导致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缓慢。村镇银行要想改变农户的看法,提高自己的美誉度,就必须做好正面宣传工作。虽然,媒体对村镇银行有过正面宣传,村镇银行也使用各种渠道宣传自己,但是农村地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不是报刊,这些宣传工作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五)营业网点较少

就现阶段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村镇银行只有1-2家营业网点,因为营业网点较少,所以村镇银行不能形成区域优势,无法发展和壮大自身力量,更不利于客户办理金融业务,导致客户满意度低。网点少,还会降低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资金规模不大又会影响信贷业务的扩展,最后陷入无法扩张的怪圈。究其原因,也是由于村镇银行缺乏政策扶持、团队建设不足、产品缺乏创新和缺乏农户信任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

三、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对策

(一)寻求政府政策支持

村镇银行应积极向政府呼吁相关政策的支持,同样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机构,也应该享有同农村信用社相同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地方政府应重视村镇银行的建设工作,根据自身区域的发展现状,为村镇银行争取各类优惠措施,例如鼓励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到村镇银行开设账户,提高村镇银行的存款规模和影响力。

(二)加强团队建设工作

为扭转人才匮乏的局势,村镇银行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工作,努力做好人员的招聘和培养工作。一是提供相应的优厚条件,引进一批拥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二是推行人才储备计划,与相关大专院校建立良好的关系,定向招聘会计、金融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三是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力争建立一支业务优良、品德优秀的复合型团队。

(三)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村镇银行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一是对农户开展市场调研活动。为明确农户的真实需求,信贷人员必须到农户家中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工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双方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信贷人员既能切实掌握农户的真实需求,根据农户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信贷营销方案,又能避免因为信贷扩张而带来的风险。二是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开发各类信贷产品。村镇银行必须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开发各类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解决农户因农业生产周期问题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根据农村抵押品少的特点,建立农户联保贷款模式,进一步降低经营风险。三是村镇银行也须尽量简化贷款的审批流程,下放贷款的审批权,减少各个环节上的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提高农户存贷款积极性。

(四)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村镇银行要提高自身的公信力,打消农户的忧虑,必须做好形象宣传工作。一是引导各类新闻媒体,为村镇银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特别是引导当地媒体,因为现阶段村镇银行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只是局限于特定区域,客户群也集中于此。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报纸和电视台,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正面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了解和认可村镇银行。二是加强与各村委组织的联系,落实各村庄内部的宣传工作。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各村委组织学习村镇银行的相关材料,打消农户心中的焦虑;同时还可以运用村委的广播宣传村镇银行的各项业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村镇银行的社会公信力,增强公众的存贷款信心,通过扩大储蓄人群,壮大资金实力,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奠定资金基础。

村镇银行范文篇10

(一)村镇银行概念

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村镇银行概念作了界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兴起原因

现在国家正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计划。在此过程中,农村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转变,需要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将获得较大发展。

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流向农村的固定投资数额较少。2010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966亿元,同比增长18.2%,只占了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大部分固定投资都流向了城市。二是原有金融机构贷款审批要求高,一般农户很难借到款项。

在此情况下,国家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就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吸收农村区域存款,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二是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方案,支持正常的农业生产。自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不减,截至2010年底全国开设的村镇银行的数量达到了349家。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形势不错,根据银监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2011年底全国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但计划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缺乏政策扶持

现在各级地方政府没有系统地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村镇银行相较于农村信用社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上都缺乏优惠政策。目前,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团队建设和产品创新能力上都与农村信用社有较大差距,而且农村信用社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优于村镇银行,显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也将进一步削弱村镇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开办村镇银行的初衷。

(二)团队建设不足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一批在金融方面拥有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意见》中对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但村镇银行在人员的薪酬待遇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招聘不到相应的人才。现阶段村镇银行并不能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吸引这些从业人员,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那些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业务的村镇银行数量还不多,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在仍采用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导致农户在村镇银行贷款的意愿不高。虽然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村镇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但有些村镇银行在风险防范上呈现出过度敏感的情况。个别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在已有住房抵押的情况下,还需要担保人担保,既增加了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又引起借款人的反感,导致优质客户流失,不利于信贷业务的开展。并且,村镇银行在信贷管理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审批模式陈旧,仍沿用过去的运作模式,审批权集中于贷审会,使得审批流程繁琐而无效率。

(四)缺乏农户信任

村镇银行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户接受和认可村镇银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大部分农户比较信任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村镇银行始终抱有观望和不信任的态度,对于到村镇银行存贷款还持有排斥的心态,导致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缓慢。村镇银行要想改变农户的看法,提高自己的美誉度,就必须做好正面宣传工作。虽然,媒体对村镇银行有过正面宣传,村镇银行也使用各种渠道宣传自己,但是农村地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不是报刊,这些宣传工作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五)营业网点较少

就现阶段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村镇银行只有1-2家营业网点,因为营业网点较少,所以村镇银行不能形成区域优势,无法发展和壮大自身力量,更不利于客户办理金融业务,导致客户满意度低。网点少,还会降低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资金规模不大又会影响信贷业务的扩展,最后陷入无法扩张的怪圈。究其原因,也是由于村镇银行缺乏政策扶持、团队建设不足、产品缺乏创新和缺乏农户信任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

三、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对策

(一)寻求政府政策支持

村镇银行应积极向政府呼吁相关政策的支持,同样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机构,也应该享有同农村信用社相同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地方政府应重视村镇银行的建设工作,根据自身区域的发展现状,为村镇银行争取各类优惠措施,例如鼓励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到村镇银行开设账户,提高村镇银行的存款规模和影响力。

(二)加强团队建设工作

为扭转人才匮乏的局势,村镇银行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工作,努力做好人员的招聘和培养工作。一是提供相应的优厚条件,引进一批拥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二是推行人才储备计划,与相关大专院校建立良好的关系,定向招聘会计、金融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三是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力争建立一支业务优良、品德优秀的复合型团队。

(三)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村镇银行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一是对农户开展市场调研活动。为明确农户的真实需求,信贷人员必须到农户家中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工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双方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信贷人员既能切实掌握农户的真实需求,根据农户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信贷营销方案,又能避免因为信贷扩张而带来的风险。二是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开发各类信贷产品。村镇银行必须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开发各类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解决农户因农业生产周期问题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根据农村抵押品少的特点,建立农户联保贷款模式,进一步降低经营风险。三是村镇银行也须尽量简化贷款的审批流程,下放贷款的审批权,减少各个环节上的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提高农户存贷款积极性。

(四)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村镇银行要提高自身的公信力,打消农户的忧虑,必须做好形象宣传工作。一是引导各类新闻媒体,为村镇银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特别是引导当地媒体,因为现阶段村镇银行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只是局限于特定区域,客户群也集中于此。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报纸和电视台,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正面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了解和认可村镇银行。二是加强与各村委组织的联系,落实各村庄内部的宣传工作。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各村委组织学习村镇银行的相关材料,打消农户心中的焦虑;同时还可以运用村委的广播宣传村镇银行的各项业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村镇银行的社会公信力,增强公众的存贷款信心,通过扩大储蓄人群,壮大资金实力,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奠定资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