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分类十篇

时间:2023-06-16 17:38:28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篇1

容……类比法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类比法的准确灵活应用会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要比想象的简单许多。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对类比法的应用范围认识不全面,所以导致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未能切实发挥明显的作用。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简略论述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类比理解物理概念

理解并牢?物理概念是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牢记物理概念的前提是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这些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结合已经学过的概念或已经熟悉的事物等来理解物理概念,会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些物理概念。因此,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类比法来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热和能”这一章的时候,部分学生对热量传递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采用类比法,把热传递的过程比作了水流动的过程。学生对水流动的过程是非常熟悉的,水总会从高处向低处流。教师把高温物体比作了高水位的容器,把低温物体比作了低水位的容器。学生已经知道如果用一根水管把一个高水位容器和一个低水位容器连接起来,高水位容器的水就会流到低水位的容器中。同样,如果用一根热导体把一个高温物体和一个低温物体连接起来,高温物体的温度就会传递到低温物体中。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下,巧妙地利用类比法透彻地理解了物理概念。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为学好初中物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类比操作物理实验

熟练并精确地操作物理实验是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途径。熟练精确地操作物理实验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完整地记住物理实验的过程。教师指引学生利用类比法,立足已经熟悉的各种原理或类似的物理实验等,清晰而又完整地记住物理实验的整个操作过程。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紧紧围绕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指引学生恰当地利用类比法来熟练地操作物理实验。例如在教学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引领学生运用类比法操作了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不同的实验。学生已经知道了水管的长短、粗细、材料不同,对水流产生的阻力也不同。通过类比学生也就会知道在做电阻实验的过程中,电阻的长短、粗细、材料不同,产生的电阻大小也会不同。学生在教师的层层点拨下,恰当地利用类比法熟练地操作了物理实验。熟练地操作物理实验为学好初中物理开辟了通畅的渠道。

三、类比梳理物理知识

分门别类准确地梳理物理知识是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手段。准确梳理知识的前提是对相关知识进行恰当的分门别类。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对已经学过的各种各样的物理知识进行分门别类,会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梳理物理知识。因此,在初中物理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全面回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类比法来分门别类准确地梳理知识。例如在九年级物理复习阶段,教师利用类比法把热传递和电流电路这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对比复习。学生通过对比,清晰而又准确地找出了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非常清晰牢固地记住这两部分内容中各种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有效地利用类比法分门别类准确清晰地梳理了相关物理知识。分门别类地梳理物理知识为学好物理铺就了平坦的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篇2

关键词:类比法 ;高中物理; 应用

一、类比法的简介

所谓类比法,就是通过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对,研究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依据所熟悉的某类对象推导另一个研究对象的有关知识点。当然,所推导的结论需要实验检验其正确性,两者相同、相似的属性越多,推导结论准确性越高。类比法属于同层次对象间的分析方法,是一种平行式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对于两个研究对象A和B,把A对象看做是已知条件,推导B对象的相关理论知识,其实类比法就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它的特点就是比较两者相同处,推导出其结论。

二、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技术科学的基础,物理学的发展对于人们认识、了解、探究自然现象有些重要意义。类比思维是物理学重要思维方式,对于物理教学的发展有些积极的促进作用,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条理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能力,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都大有益处。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类比法降低初、高中物理衔接梯度

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认识物理学的入门课程,因此比较简单,涉及到的物理现象比较直观,学生可以容易地通过形象思维获取课本知识,简单来说就是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所熟知的现象,不难理解。但是进入高中,相对初中物理课程难度增加了许多,并没有平滑过渡,梯度较大。思维方式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学生一时很难适应,教师应及时加以指引、辅导,帮助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类比法此时可充分发挥其优势,教师应花费时间、精力研究初中、高中物理学的知识的联系点,做好新旧知识的通话,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利用类比法探索初中、高中物理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相似处,设计教学活动中的言语、思维引导方式等,通过类比法,让学生通过初中所学知识,逐渐向高中新知识迈进。

(二)类比法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高中物理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遵循着共同或者及其相似的物理定律。比如在电磁学,因为它看不到、摸不着,是学生们不熟悉的研究对象,比较抽象,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类比法,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力学,对比电磁学与力学的相同、相似处,让学生由熟知的力学推导电磁学的理论知识,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对于教师讲解的物理知识表示能听懂、看懂,但是真正解决问题时却有诸多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就是学生对于所学的物理知识缺乏系统化,没有将其融汇贯通,不能结合在一起,比较零散,理解并不到位,所以才会造成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比较低。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善用类比法将自身所学系统化,深刻理解所学,将物理知识融汇贯通,结合在一起,提高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三)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在初、高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利用类比方式教学的基本素材,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仔细钻研教材内容,合理利用类比法,通过比较以前所学知识与新知识的共同点,将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线,通过类比,学生们在学习新的物理知识时便不会太难理解,接收、理解新知识会比较容易,另一方面,类比法通过教学的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利用现有的、已知的知识或是类似的事物,创造出新的事物来,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在培养学生利用类比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时,应让他们对类比法有所了解,让学生们认识到类比法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许多物理伟人就是通过类比法发现了新规律、新理论。比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在讲解有关磁单极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类比法,磁场和电场相比较,电体周围有电场,相应的磁体周围有磁场的存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是它们相似的地方。由此可以推导,电现象有电荷的存在,那么磁场现象有没有磁荷呢?磁单极子是否如正负电子一样存在呢?很多物理学知识都是通过这样的对比,先推导其结论,后经试验验证,发现其新知识、新规律。类比法通过对比知识间的相似性和差异,将知识条理化,从而发展知识的“空白区域”,为研究指引了方向。不仅物理,其他学科也照样适用类比法,如我们熟知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通过类比法发现的。物理学中我们学习了基本粒子,现在的基本粒子已达几百种,但是这些粒子并不是同一层次,什么是它们排列的主线,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规律,可以建立什么样的模型和理论,这正是当代科学家进攻的前沿阵地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类比法自然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

三、运用类比法应注意

类比法虽然在物理学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运用时应注意,由类比推导出的结论并不是百分百肯定正确的,它不是必然性的结论,有时结论会出现错误,两个研究对象就算是很多地方相同、相似,但是他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对象,并不一定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另外,教师在运用类比法时,应尽可能利用学生们所熟知的事物进行类比,但也应考虑中国的国情、风俗等,如在国外,以里赌徒们的输赢类比机械能守衡,但是在中国,这显然是不太适合时宜的。

总之,类比法就是利用研究对象间的相似性、相关性,通过比较研究对象将已经认知的对象属性推导到新的研究对象上的学习方法。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就是学生们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已经掌握的知识,推导出新的物理知识,这种模式下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夏艳红.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

[2]刘庆贺.类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2005(7).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篇3

一、类比的作用

教师通过类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物理基础知识,这需要以教师多年的从教经验为基础,并要求教师非常娴熟的掌握教材内容以及各部分的知识点,进而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解释这些物理知识的例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认清物理知识,开拓他们的思路,同时加深他们的记忆,更有利于他们熟练的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点.

初中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他们所见识到的事物不很广泛,因此他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形象事物相比更差一点,同时物理学科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抽象化的,进而相对来说不利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根据这一情况,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会在课上举出很多与物理知识相近的类比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物理知识,拓展他们的思维和眼界,促进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力,增强他们对物理学科学习的自信心.

在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的存在都会应用到基础的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只需要根据所要讲授的物理知识进行选择,就可以发现类比的例子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类比中的例子只需要在主要的特征上符合所要讲解的知识点,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物理知识点的真正含义.

二、类比应用于物理知识的教学

通常情况下,当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观察同一个事物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在选择类比对象时,教师需要根据自身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选择那些有利于教学的类比对象.

当教师讲授电磁场方向的物理知识时,磁感线是虚拟的,并不会实际存在,这样的抽象事物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他们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磁感线,进而会产生很多错误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举出一些相关的类比实例来帮着学生理解磁感线.教师可以选择的类比对象有很多,只要它们的主要特征保持一致就满足类比的要求.比如,可以用面条来作为磁感线的类比对象,而导体就是切割面条的工具,导体在磁感线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就可以类比成工具不断的切割面条,只有当工具切断了面条时,导体才能够切割磁感线.通过这样的类比教学,学生可以充分的理解磁感线和导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可以牢固的掌握磁感线相关的物理知识.

三、类比应用于物理方法的教学

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教授学生和物理知识点相应的物理解题技巧和方法.物理学习方法是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的,通常具有一定的普及性.这种物理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物理方法的形成也是以事物间的共同主要特征为基础,进而可以根据类比的方法来解释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也是一种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点的技巧,在解释很多基础物理知识点的时候会应用到这些方法.比如:物体密度、压强等.因此,类比也可以应用到这种物理方法中.教师可以根据基础物理知识点的主要特征来选择类比对象,同时保证他们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然后选择另一个两进行相应的改变,然后观察其中的变化.

四、类比应用于解物理题

初中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掌握程度主要是通过做相关的物理题来考察的,这也是一种将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充分应用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目标,同时这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整体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物理题的设定,通过对物理题的解答过程,学生会更加深入的理解物理基础知识点.同时,学生掌握一种解答物理题的技巧,进而根据类比就可以实现举一反三的目标,使得他们对于这一类型的问题都可以完美的进行解答,减小了学生身上巨大的学习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应用类比的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篇4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心理W研究方式,注重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研究人类内心积极倾向的重要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实践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差异,注重学生的心身健康发展,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打造成高素质、高能力的实践型、创新型人才。自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深受教育实践者的重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积极心理学,作为教学实践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理念,是以积极主观的事物作为研究内容,以研究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作为主要对象,注重人的心理在过去、现代、将来的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联系和区别[1]。初中生物,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课程,是研究地球生物的一门课程,带有强烈的探索性和实践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若是不能积极摆正心态,很难将初中生物知识学好。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通过游戏教学、探索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从实践体验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学生敢于面对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还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知识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为学生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的教学氛围,减少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规范的行为,例如传纸条、睡觉、搞小动作等,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紧密,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现状

积极心理学,是属于教育心理学的一部分,是教学实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然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过于注重生物知识的传授和课堂纪律的维持,对学生是否喜欢单一的初中生物教学方式,是以怎么样的心态学习初中生物知识等相关问题往往不加以深究,导致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运用成为空口白话,不能灵活运用和实施。另外,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根深蒂固,直接制约了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发展和推广,教师和学生对于积极心理学教学理念认识不清,错误地认为积极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运用,显得过于做作,不清楚积极心理学教学理念的是在适当的时期、适当的环境中应用的一种教学理念,导致学生仍是固守在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中,严重影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初中生物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方式方法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贯彻积极心理学教学理念,必须摒弃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积极主动性[3]。要在初中生物的教育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应该注重问题教学的运用,将初中生物课本知识装化成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能够引导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逐步探索,培养学生自我思考问题、自我分析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这种教学方式摆脱理论教学的枷锁,使学生不再过于依赖教师,能够自主地学习和掌握初中生物的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章节的内容,为了让学生认识和区别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师可以最先设定“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三者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的问题,再设定“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三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有哪些”的问题,最后设定“造成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不同特点的成因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从表面上升到本质,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二)巧用合作学习的积极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兴趣。合作学习教学是教学实践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以往的固有的教学模式,是个体学习到团体学习的发展状态,使得教学环境不再枯燥无味,教学氛围在团体的学习中更加积极向上,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兴趣和爱好。合作学习,讲究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影响,避免沉闷的教学氛围的产生,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在学习《花的结构》这方面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组建相应的合作学习小组,对室外的不同种类的花进行采集,制定相应的解剖实验计划,对小组内的成员做好分工和记录,逐步认识花的结构组成。由于这种合作学习容易产生思想的碰撞,面对生物知识的相关问题,团体能够积极地加以研讨。

(三)注重生物实验的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教学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血液的分层实验》实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物、人体等不同生物进行采集,并把不同生物的血样带进实验室研究,这就需要学生对此次实验做好相应的规划,从而达到相应的实验效果。

四、结语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力量是一个人的固有的心态。运用好这种心态,能够很好地消除或意志消极思想的产生。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形式、合作小组形式、生物实验形式等方法,有效地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学习初中生知识,从而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莹.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4.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篇5

关键词 课改 衔接 对策 高效

一、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探究

(一)中考改革影响

从 1998 年开始,福州市实行达标学校初高中分设。后来中考又出台了新规定:物理、化学科的成绩按等级制划分,达标普高录取的主要依据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由此物理、 化学的初中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高中教师普遍反映高一新生的化学素质大幅度下 降。由于等级制中只要B级(百分制的70 分以上)就可以上达标普高。而同样是B 等级,也 许70和7l、72 区别不大,但与90分的学生区别就已经很大了。因此也造成了高一新生语 数英三科总分差不多,实际上理、化学科基础的差距已经是相当大。再者由此造成初三学生 的课余时间基本都在语数英三科上打转,化学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只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学生只要能考到70分以上,师生就都像解脱了一样。本来学生的弹性是很大的,要求高就会 学好一点。要求低自然就点到为止。受到中考这根指挥棒的终极影响,使初中化学教学受到 了极大的冲击。

(二)教材改革的影响

在课改后的新大纲要求: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的 课程目标。初中化学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的化 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现行高一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的化学知识和以适应社 会发展而提升能力的教学,高二、高三的化学选修课则是根据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 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教学。也就是说,高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 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 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 量方面的重要影响,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 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两者目标的不同,自然导致了教学手段,教学走向的差 异。

(三)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

初高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由此对化学的学习产生了影响。例如从概念的学 习上来说,概念的分类能力不同。初、高中生的相应能力可以分为四级水平:一级水平―― 不能正确分类,也不能说明分类的根据;二级水平――能够正确分类,但不能确切地说清分 类的根据;三级水平――能够正确分类,但不能从本质上说明分类的根据,仅能从事物的某 些外部特征或功用特点来说明分类的根据: 四级水平――能够正确分类, 并能从本质上说明 分类的根据。

二、初高中衔接的对策探究

从初中到高中,无论是在化学概念、规律及研究方法等各方面的学习都存在一个飞跃。为了让学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身为高中的化学教师,如果不了解初中化学教材和教学要求,对高一化学教学的把握上 肯定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现在的初中化学教学围绕着中考转,初中化学教学很少考虑到 为高中的教学做好衔接。课改后,教材的更替,要求的变更,跟原来高中化学教师心目中的 初中学生应该要掌握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差别。因此就有必要了解初中化学的知识结构,特别 是教学要求达到的程度。有的知识点教材上有,但因为中考不涉及,就出现了初中不教或者 降低教学要求。

(二)损有余,补不足

高中老师在充分了解了初中化学教材和教学要求后,应该有针对性“损”有余,补不足。例如:初中早期的人教版教材还是按照前苏联的课程理论来编排教材。后来的科教版教 材受 STS 等教育理念的影响,变成了主要是按照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常识来介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由此,在高中教学中要有计划地补足初中教学中涉及不深的知识而在高中化学中常常出 现的知识点和方法等。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针对初高中衔接问题,集备组成员要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决不能搞单打独斗。比如经过集备组老师一起讨论确定一部分初中化学知识内容需要集中一 段时间进行梳理、巩固并加以提高,还有部分知识内容需要顺着章节的教学,遇到什么问题 就顺带解决什么问题, 把需补充或提高的各知识点分散到教学内容有关联的相应章节中去处 理。

1.在高一课程实施之前,安排6课时左右对初高中教材衔接的空白点且不宜穿插到各章分散衔接的知识做专门补充和归纳。如:对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需补充以下内容:①电 离的概念和常见物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②酸碱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③物 质的分类特别是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④常见的酸、碱、盐、氧化物。还要归纳总结以下内容并要求学生熟记:①酸、碱、盐的通性:②常用的碱、盐的溶解性;③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④常见物质和离子的颜色;⑤常见物质和离 子的检验方法等。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 情境教学 要点 分析 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如何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始终是不可规避的话题之一,因为课堂是进行知识传递的主要阵地,与此同时,也是有效生成学习思维、锻炼学生优秀品质的物质终端,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任务履行,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组织上务必下足功夫,适时引入情境教学模式,让枯燥乏味的物理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只有如此,才能激励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学会积极思考和善于探究。

一、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方案实施的基本原则

1.与认知结构相契合

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务必达到与学生认知结构体系的高度切契合,之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正确物理知识点,方便后续重难点物理知识教授。所有的教学方案实施均是为了服务于基本教学目标,物理情境教学也是如此,创设阶段需要选择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要方便学生们进行物理知识掌握和物理学习思想揣摩。

2.与学生发展实情相契合

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应该符合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和物理思维,只有掌握了此类信息和发展特点等才能做到对学生的“了如指掌”,方便“对症下药”。除此之外,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还应该与学生物理认知特点和内在发展水平之间达成相互适应,将最近发展区作为延展基准点。

3.保证情境创设真实性,助力学生理解物理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在最大限度上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切忌不能够脱离教学现状,若与学生们实际生活现状达成背离,那么就会使得学生失去亲切感,物理情境知识内容讲解耗费时间过多并不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要点

1.师生关系融洽

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十分重要,一方是教育者,而另一方则是受教育者,教学者以构建主体形式产生,其在师生关系融洽上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良好师生关系就是先相互熟悉与了解,然后能够在课前课后和睦相处,随之可以相互理解和信任,最后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提升学习效果。建立优质师生关系可以促进优质教学气氛形成,教师所教内容要点,在学生一方便较为容易理解和接受。初中物理知识枯燥无味,与语文和英语学科不同,概念类知识和图表类知识较多,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枯燥感和厌烦情绪,所以首先应该进行师生关系融洽,为后续教学情境创建铺平道路。

2.教学情境创设多样化

在进行物理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读教材真谛,旨在向学生传递核心知识内容,并使其完全理解,可开动脑筋,借助周围生活中的物品或者事件等进行教学举例,融入生活化要素来进行教学情境创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变得真实有效。除此之外,教师可借助幻灯机设备和放像机设备以及多媒体电脑设备等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建,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本体潜在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在此基础上加深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对物理技能的应用。

因为录像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录像画面大而广且无所不含,天体运动和分子原子运动均显而易见,教师此时也可借助特技模式将原来高速运转瞬间即变短暂过程予以大幅度拉长,这样学生们观察起来就较为便捷,不仅如此,还可将任何时间的变化过程在短时间内予以屏幕呈现。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教学时,传统模式为教师统领课堂且一讲到底,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化学能内能转换、内能机械能转换、机械能电能转换等知识凭空理解较为困难,此时运用录像画面形式将火力发电生产流程予以呈现,那么此类能量转化过程便可一目了然,加深了这类物理知识的印象。

3.以实验教学为依托,开展高效物理情境教学

初中生群体认知能力相对较差,一般情况下实为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基本流程,从实际角度加以分析可看出,应立足于物理事实,之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正规概念,此类过程是一种抽象化概括过程,大多数物理学概念形成均是此种模式。实践情境教学中,利用物理实验形式将物理知识直观的在学生面前展现,学生会被吸引与刺激,此类刺激点涵盖了新异特质与变化特质,学生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此类事物也会成为重点关注对象,所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应充分考虑到实验新颖性,最大限度上使得学生获取新鲜感受,以此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物理学习素养。

4.生活化教学做引,情境教学深入

上已对部分生活化教学内容有所描述,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们认识到,物理知识其实源自生活,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也可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物理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进行合理化物理信息筛选,以精选模式和精简模式为主,学生要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收集不同类型物理信息,与此同时,可联系自身周围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实地考察,验证物理真知。

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是课堂教学取得更好效果的有效方法和重要基础,合理的情境教学可培养初中生群体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意识,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给予学生充裕发展空间,发展物理思维,使其爱上物理知识学习。

参考文献

[1]田春翠.利用“导学、助讲”,打造高效初中物理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09)

[2]朱坚.趣味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以两节优秀课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16(07)

[3]李龚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的能力的培养[J]. 数理化学习.2016(07)

[4]王洪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新课程(中学).2016(07)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篇7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衔接;策略

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不仅是知识的跨越,更是思维方式的跨越,学习方式的跨越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跨越.在高一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发现一部分中考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在高一的学习中却表现得不尽人意,甚至逐步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成绩越来越差,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顺利衔接,导致学生没有轻松跨过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

1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现象,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像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等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总结起来现行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如表1所示.

2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现状分析

在笔者的教学中发现,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完成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21高一新生在数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先天不足

比如,在讲到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时,要理解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则必然涉及斜率的概念及求法,但在初中的数学中并没有斜率的相关知识.再比如,讲到瞬时速度的公式v=ΔxΔt(Δt0)时要提到数学上极限的方法,但初中数学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另外,初中物理在解}中主要涉及的是数字的简单运算,而学习高中物理更多的涉及到字母的运算和推导,高一新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是先天不足.由此可见,学生在初中储备的数学知识与能力不足,是学科知识体系安排的宏观问题,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能力问题.

22高一新生的思维方式不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初中物理学习相对简单,这些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常把注意力停留在对显性知识的简单获得上,忽视了对物理本质的理解.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习惯于套用公式,忽视了对过程的分析和物理思维的运用, 因此许多学生初中毕业时并没有真正具备应有的物理学习能力和方法[1].与此相反,许多高中物理过程的变化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形成的,需要学生抽象地假设一些物理图景或状态,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由于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抽象概括、归纳演绎、推理判断、比较鉴别、分析综合、空间想象和灵活应用等能力都还一时没能很好地形成,因此,思维要求的突然提高,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2].例如初中物理中的研究对象是物体,而高中一开始就把初中讲的“物体”抽象为一个新的物理模型――“质点”.这对学生的思维跨越和建模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教师没有很好地给学生一个过渡的“台阶”,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困难.

23高一新生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由于初中物理知识容量不大,多是定性的了解,定量的公式运算和变式较少,不少初中教师往往采用知识的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然后采取对知识点“狂轰滥炸”式的题海战术训练,最后通过复习阶段的重复性练习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到了高中,知识容量突然增大,教学时间相对有限,大部分知识内容需要学生多分析、多思考才能真正掌握,习题的类型更是复杂多变,光靠死记硬背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学生必然会感觉不适应.

3应对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策略探讨

针对以上初高中物理衔接中存在的困难,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一谈解决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应对策略.

31物理教师要适时客串一下数学教师,补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先天不足

解决学生数学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既不能幻想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改变来完全服务高中的物理教学,也不能完全等待高中的数学进度来补齐知识的欠缺,只能是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涉及到相关的数学知识时,提前讲解明白,便于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到位移――时间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时,要先给学生说一说斜率是什么.当然,对于数学知识的讲解,要尽量降低台阶,让学生理解就行,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对于斜率这个概念往往会感到比较陌生和抽象,但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坡度”却有着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两个概念类比一下,如图1(a)和(b)所示.告诉学生,斜率是表示图线倾斜程度的物理量,好比坡度表示斜坡的陡峭程度一样,斜率的含义与坡度相当,从而顺理成章引出k=tana=ΔxΔt,即图线斜率表示速度.

通过这样深入浅出的对比分析,既能解决数学知识的缺失,又能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真正达到了“低台阶,巧衔接”的效果.

32架好思维过渡的桥梁,助力思维方式的转变

首先,从初中物理习惯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物理常用的“抽象思维”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思维的训练和形成是长期作用的结果,要改变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过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 ,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去引导、培养高中物理需要的“抽象思维”,搭好这两种思维方式转变衔接的“台阶”.比如在必修一的内容中,加速度是比较抽象难懂的一个概念,在上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前面几节的复习类比,层层递进来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位置的变化我们引入了位移,位置变化的快慢我们引入了速度,那么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怎么来描述呢?”教师马上举出一些生活中关于速度变化的例子,轮船启航和火箭发射,在10s的时间内速度分别增加到02m/s和100m/s,谁的速度增加得快呢?以8m/s行驶的汽车能在23s内停下来,以8 m/s飞行的蜻蜓能在07s内停下来,谁的速度减小得快呢?更进一步,如果两个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都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来比较他们速度变化的快慢呢?引导学生联想前面速度的定义,还有初中对功率的定义方式,可以得出通过他们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多少来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从而引出α=ΔvΔt.其思维衔接图2所示.

通过对已知知识的引导和类比,再联系生活中一些形象的例子,可以有效地降低思维衔接的“台阶”,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促进抽象思维的形成.

33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注意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注意改变初中生学物理那种依赖性强,靠模仿去吸收信息的习惯,引导学生掌握透过现象寻找本质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注意研究各部分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归根结底就是应注意能力的培养.[3]

例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时,不是让学生仅仅记住公式x=v0t+12at2就行,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白这个公式是怎么得来的?物理思想是什么? 如何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来解决物理问题的?

如图3(a)为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要计算全程的位移,我们可以把运动的时间等分成5份,每一小段内我们都用这一段的初速度乘以这一小段时间(实际是把每一小段等效为匀速运动了),这样全程的位移就是@五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如图3(b)所示.引导学生分析会发现,这样计算的结果实际是比真实值偏小的,原因就在于每一小段的位移应该是用这一段的平均速度乘以这一小段时间,而我们用的是这一小段的初速度(它比每一小段的平均速度都偏小)乘以这一段的时间,因此总的结果肯定比实际值偏小.那么能否减小误差呢?

根据上面的分析让学生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把时间等分成10份,那么每一小段的初速度和这一小段的平均速度就会更加接近,这样10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就会和真实值更接近了,你会发现上面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越来越小了,如图3(c)所示.

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我们无限划分,这时候无限多个小矩形的面积几乎就是全程的位移,此时上面的小三角形的面积几乎不存在了,也就是说整个梯形的面积就是无限多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它就代表了物体运动的位移,如图3(d)所示.

运用类似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出,上述结论不仅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而且对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也是适用的.把过程先微分后再进行累加(积分)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想方法――“微元法”.比如在以后我们求变力做功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思想和方法来做.这样一来,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个冷冰冰的公式,更多的是这个公式背后所蕴含的物理思想及解决此类问题所需要建立的物理模型,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公式的内涵与外延,逐步改变学习初中物理时形成的机械、死板的学习方式.

总之,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付出汗水和智慧.教师要充分认识初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在教学中尽量巧设台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建立物理模型,体会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适时补充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顺利衔接.

参考文献:

[1]吴炳光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民族教育,2012(5):30-32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篇8

【关键词】进化 教育 心理学 教学 启示

进化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综合了生物学的现论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理论取向。其理论根植于达尔文的进化思想,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观点解释人类的发展,对人类的心理机制提供宏观的解释。人类生来就具有某些不学而能的心理机制,这种机制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的竞争中获胜的遗赠,它促使我们适应某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使我们的生存更有竞争力,这些心理机制仍在我们意识层面下发挥着作用,通过回溯性的研究,可以揭示这些特定心理机制的来源,探明人类的心理本质。

从这一视角切入,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无所不包,几乎囊括了心理学的所有领域。进化论的观点都可以解释一些人类行为,人类的大量认知偏差无疑也都能用“进化”的理论逻辑给予理由充分的解释。作为解释领域的研究,不得不承认进化心理学还是相当成功的,且也提出了相当多独特且吸引人的论点。

进化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始于美国心理学家David C.Geary的研究。他认为进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现代社会中朴素知识(Folk knowledge)及由此产生的在认知系统中推理和归隐偏差与理论学习和技术学习之间关系的心理学(Geary・D.C,2002)。

Geary区分了个体在信息建构中的初级能力和次级能力。所谓初级能力(primary ability)就指的是人类的朴素知识,这类知识可以促使个体控制社会、生物和物理资源,因为这类资源在物种发展中和个体的生存繁殖密切相关。这类知识是从祖先生存环境中继承而来,人类祖先需要解决一些反复出现的生存问题,一些适应性的解决方案被自然选择保存下来,并发展为人类的某些生物特性。而次级能力(secondary ability)就是科学和学术能力。由此概念的区分就引申出了初级学习和次级学习。

教育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教育就是要缩小初级能力和次级能力之间的差距,教育可以促进次级知识的学习,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也会形成不同的次级能力。

我们在个体日常学习中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每个个体在生命初期能够接受大量的信息,但是并不是每个信息都是由老师给予明确讲授的。一个典型的事例是我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是通过听来完成的,没有明确的指导,这样的学习是无意识的、毫不费力且快速的。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孩子在学习某些知识时十分容易,而对另一些知识会相当费力。这些现象归结起来,是人类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朴素知识激活了学习动机,引发了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这些朴素知识是与人类进化历程中所遇到的繁殖生存问题相联系的,它们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比如婴儿能区分生物的自发动作和非生物动作,生物能够自发做出动作,而非生物则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运动,这说明儿童能够通过运动的本质来区分生物,而这样的区分能力又是生存所必需的。

进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给予实际的教学以诸多启示,尤其在教育的重新定义,儿童学习性别差异的解释,以及利用初级知识促进次级学习的实施上。

1. 教育行为的重新定义

教育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儿童并没有天生的对次级学习的学习动机。人类进化了的基本动机用于控制个体生活中的重要资源,如食物、人际关系。次级学习的动机不是来自于进化而是对外界社会需求的反应。人类群居的特性导致了儿童的成绩、自尊与父母教养、亲友评价有很大关系。大部分儿童没有足够的学习动机,认知上也没有做好学习次级知识的准备,教育就是教师依据教材引导管理学生学习次级知识。

2. 儿童学习的性别差异

进化心理学探讨了两性在进化历程中认知发展的差异性,如女性具有更好的空间方位记忆,男性方向辨别、心理旋转的能力更强。这种成人的性别差异也可追溯到儿童时期。有研究发现,男女儿童在解决次级数学问题上存在差异,男孩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和几何问题时优于女孩。这种次级学习能力的差异即来自于初级能力的进化差异。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男女性别差异对他们学习次级知识的影响,可以采用何种教学策略以平衡。

3. 如何利用初级知识促进次级知识的学习

次级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初级知识的基础上,初级知识对次级知识的接受可促进也可阻碍。进化教育心理学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初级知识促进次级知识学习。首先,教育者要了解初级知识与次级知识之间的差异。差异小,教学量的需求小;差异大,教学量需求大。其次,教育者要充分考虑教育策略的使用可以调动学生天性的好奇心,即原始的探索动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现代社会的高速化、复杂化,加大了儿童学习的负担。进化教育心理学从新兴的理论视角去看待学习与教学这一重要的实践问题,在解释不通教育方式不同教育内容下学生学习效率差异的同时,也希望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当前教学实践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Geary・D.C. Principles of evolution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2(12):317-345.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篇9

近年来,国家广泛重视教育事业。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一个班级的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学习风格也各式各样,想让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学好这门学科,物理学科的教师就必须改变循规蹈矩的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让学生学好课本里的知识。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所谓的分层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采用资源共享的网络形式和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次地提出不同的问题,采用分层的教学模式授课,让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题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从而就能够在各自层次中愉快地学习。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要根据教学对象、目标、内容进行选择,物理课堂教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个别辅导、集体授课等形式教学;实践教学采用操作指导,对学生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的加强。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做好教学的安排,如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设置更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进入“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果没有学习目标、任务、操作技能、学习兴趣,就不能实施分层模式的教学方法。所以,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情境,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计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信心,更好地学习。

三、初中物理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

1. 突出重点,明晰教学目标

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是物理教师要遵循的原则,教师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对学生能不能学好这门学科有很大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是影响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究的主要因素,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满足学生的目标需求,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关键的作用,这种需求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很大。例如在一个班级里,大家的目标取向各自不同,那对每一个学生实现目标有很大的压制,也不可能有所创新;如学生的目标取向相同的话,就使得每个学生完成目标的动力有所加强,也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在整个教学中要通过刻意引导、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逐步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 了解学生,分层教学开展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颖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所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和调查,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方法、实践操作、基础知识、校内外的行为情况等方面着手。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进一步详细地分析,按照分析结果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讨论小组,按要求把学生分为A类学习物理基础较好的学生,B类是掌握物理知识一般的学生,C类定为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也更好地为学生学习这门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ABC分类法要建立动态有所变动的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C类学生可能会进入A类或是B类的阶层,A类的学生也能降到B类或是C类的阶层,不能太过于僵化,动态变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物理教师应将分层教学运用到物理教学当中,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要严格保密,让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只有这样进行分层学习,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3. 分层实施,完善教学流程

按要求将学生分组后,为他们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对于A类学生要给足够的发挥空间,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自主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能力;B类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时多给一些启发和指导,以此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C类学生要对课本知识熟练掌握,在课题重点上进行指导。

例如,在初中物理“欧姆定律”一节的授课中,要求中上层学生必须明白欧姆定律的由来、公式I=U/R的本质意义、试用的范围等等,理解题型的解法与其相关的电路图,并且能够独自完成课后的习题。对于中下层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要求他们记住公式以及简单的运算方法,能读懂题的意思,按照习题能写出简单的解答与步骤。

在教师教课过程中,要及时处理不同层次学生反馈的信息,能够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能使学生接受教师新的反馈成果而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使中上层的学生稳步向前,中下层的学生不断进步。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篇10

一、以课程标准为突破口,认清课程标准内容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教学在培养目标的层次上有一定的差异性: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初中要求较低,初中仅要求学生了解或理解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学会或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高中则要求学生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化学知识,学习化学技能,体验化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化学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多为“认识”、“了解”、“感受”、“体验”、“初步学会”等层次;而高中要求较高且更具体化。例如,要求“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对过程方法的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以实验实践为例,初中只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高中更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化学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必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以知识衔接为突破口,加强教学要素的整体衔接

高中化学较之初中化学,在知识内容、结构、深广度诸方面具有更高的层次,追求逻辑的严密和系统的完整。初高中相联系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初中介绍,高中深化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高中阶段实施教学时,可以先复习初中知识作为新课的引人,做好铺垫,再深入探讨,以达到高中的教学要求。

①氧化还原反应:初中课标只要求从得氧失氧的观点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高中阶段的教学至少还要用两个循环才能达到要求。由于职高《化学》中降低了化学方程式配平的要求,对学生不了解的较复杂的反应(如变价元素超过两种)不要求判断产物及配平,故不宜做过深的拓展。

②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初中课标修订为“只要求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及结构示意图的涵义”,高中要求用结构示意图介绍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规律和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③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初中不要求判断、不写电子式,共价化合物基本没介绍。高中要求掌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在学习化学键时应有针对性地讲授。

④电解质的电离:初中对电离过程虽有讲述但不作要求;高中在离子反应及强、弱电解质方面,实际上是初中教学内容的继续、深化和发展。

⑤酸:初中介绍酸的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和酸性,高中深化酸的强氧化性;盐酸在初中只是做了解其具有酸的通性和个性,高中将继续学习还原性及氯化氢的制法。

⑥复分解反应:是初中教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重点学习内容之一;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高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知识点内深化和拓展。

⑦氧化物:初中只要求了解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而在高中教学中要知道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及分别和碱或酸的反应,且增加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

⑧燃烧。初中教材中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在高中教材中,利用C12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的性质,介绍了Na、cu、H2、P在C12里燃烧的反应,得出燃烧新概念: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燃烧。这将大大地扩大了燃烧的范围和燃烧的条件,从而也给灭火原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初中教材狭隘的“燃烧”概念得到了升华,也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规律: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

2.初中不学,高中要用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初中多为选学,部分生源较差的学校一般将其列为不学内容或选学内容,需把这部分知识补上。例:①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变在初中化学中作了简单介绍,高中需掌握并理解Na2CO,和NaHCO,相互转变的知识。②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高中教材反应热的必备基础。在化学反应类型的复习中除按(a)基本类型(b)氧的得失(化合价的升降)划分外,还应重视从能最变化角度划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三、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

(1)联想思维方法。由联想出发,运用思维从相关、相似、相反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外推、内联、发散等的思维方法。联想的方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重要的、也是最具科学特点的思维方法。借助联想思维方法,能使纷繁无序的知识变得有序,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灵活,既可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内化,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联想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关系联想也称为纵向联想,是通过知识内在联系及相互依存关系,增加知识系统化的联想。如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通过它们的性质、用途和制法之间的逐一联想思维。类比联想:例如由NaCI+AgNO=AgCl+NaNO联想到KCl与AgNO,的反应;从CaCO受热分解类比到MgCO的受热分解等。对立联想:例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溶解与结晶等概念的学习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对立联想,使学生能看到事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特性,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立统一、辩证唯物的世界观。从属联想:例如纯净物、化合物和单质,电解质与酸、碱、盐。

(2)比较与归纳的思维方法。许多概念、原理相似或相关,许多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相似或相关,在学习中容易混淆,若能引导学生对这些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就能使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如

四大基本类型的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的比较与归纳。

(3)演绎与类推思维法。演绎法就是将一般规律应用到具体事例中的推理方法。这种表述的方式容易掌握,而且一经掌握,学习的思维就更具有逻辑性,同时所学规律性知识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例如,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氢化物越稳定,Si、P、S、C1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SiH、PH、H2S、HC的稳定性逐渐增强。类推法主要应用于同类或相关类的物质中,由一种物质的性质或制法等知识,推及相似或同类的物质之中。如,由CL的性质可推及Br、I的性质,由Na的性质可推测K、Rb的性质。除以上思维方法外,还有形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也应加强培养。

2.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

(1)学习化学知识的方法:即观察描述――个性概括――作用意义――联想归纳。例如,Cl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对Cl进行观察和描述后,对其物理性质进行个性概括,要求学生概括的字数越少越好。最后精炼为Cl黄绿、刺激性、有毒、微溶。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作用意义,并进行联想:利用黄绿色识别氯气,联想到气体的鉴别;从氯气的毒性联想到气体的收集和尾气处理的重要性,并联想到其它有毒气体等。

(2)学习化学性质的方法: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解释――作用意义――联想归纳。以钠与水反应为例。实验探索: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归纳性质:钠具有强还原性。作用意义:应用于金属钠的保存、鉴别。联想归纳:联想到其它活泼金属,如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钾、钙等。

(3)学习化学概念的方法:分析――内涵外延――作用意义――联想。如同位素的概念。分析:同一相同,位一位置,素元素,即指在周期表中处于相同位置的元素。内涵: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外延:原子。作用意义:主要在于应用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计算。联想: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从同位素的外延联想到原子的概念,从形式特征联想到同素异形体等。联想比较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4)学习化学实验的方法: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侧重,性质实验侧重于方法、现象、结论;而制备实验则侧重于原理、装置、操作等。在这些学习的环节中,都可以进行联想学习,由这个实验或实验的某个方面联想到相关、相似的实验或实验的某个方面。

四、以教学评价为突破口。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顺序过程,既不可跨越必要的阶段,更不能停滞不前。同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也是一个顺序过程,教师要根据课标对学生在化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达到的水平进行全面、正确的考核,更应该考虑到其阶段性、有效性以及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指导作用。

纸笔测验评价是一种常用的传统的评价方法,必须要注重题目难度及测试要求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感到一些学生虽“储备”了解决新问题的各种化学知识,但在需要时却难以及时准确地“提取”。学生的能力并不仅仅是解题能力,更不是将一些常见习题用若干遍重复的形式来熟练的能力。学生的能力应该包括阅读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