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十篇

时间:2023-06-14 17:35:22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篇1

大多数学者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作为一种学术组织的高等教育系统,它包含着诸多构成因素,又包含着许多子系统。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就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而我们不妨把制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能产生其质量误差的诸因素之和称为一个系统,并简称为质量体系及相应的质量误差体系。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只有构建一闭环系统才有可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因而高等教育误差体系应是一个闭环系统,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教育教学输入体系

应该说,教育教学输入体系是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综合,它应包括高校的办学硬件设施以及办学软件,如教学思想、教学资金投入、仪器设备教材及参考书、教师队伍、学生素质、专业结构等,它直接和高校的办学既有条件有关,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2.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这一体系是整个误差体系的关键,此体系的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质量误差的大小。依据ISO9000观念,此体系可根据质量体系要素来构建,包括组织结构、过程、程序和资源。这里我们已经把资源要素划入到输入体系,因而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指组织结构、过程和程序。组织结构是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包括机构设置、岗位设置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建立符合ISO9000标准要求的质量体系,高校在其组织机构中必须设置管理者代表和质量管理部门。过程应分为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鉴定、后继服务等,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而所谓程序是指程序文件,是依据质量标准要素的要求制订的,是质量体系文件中的一种。程序文件是各个部分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重要依据和管理基础文件。

3.教学质量输出体系

质量输出体系是一个动态概念。广义的教学质量输出体系为在既有的教学资源供给下,通过一定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产生的教学实践绩效,外观表现为各课程的教学完成情况、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学事故的发生频率等,这里我们特指高等学校根据自己的管理目标而设立的各项质量目标。这种质量目标依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等不同而不同。又可分为误差修正以前的输出体系和误差修正以后的输出体系。输出体系质量的好坏可由高校既定的教学质量期望值相比较来衡量。又可由学生培育后的素质高低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来衡量。

4.教学质量反馈体系

教育质量反馈体系,也称评价体系。它包括系、部教学工作考核情况、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情况等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体系。又包括实施日常检查与阶段检查相综合的常规教学质量检查,以及学生评教、听课、社会反映等。根据反馈信息的来源又可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所谓内部反馈是指高校从自身内部所获得的反馈,而所谓外部反馈则是指从高校外部,主要是指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所获得的反馈。教学质量反馈体系是使整个教学质量体系形成闭环系统的关键,是减小教学质量误差的中心环节。反馈环节的输出值是整个质量体系的实际质量值。

5.教学质量期望

教学质量期望,也称教学质量理想状态。是指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在实施相应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因素的条件下希望达到的理想教学质量,它可分解为一系列教学质量指标,在这里我们把它理解为修正教学质量误差的参考系。

6.误差综合环节

也称比较环节,是把从反馈环节得到的实际质量值与教学质量期望值相比较而得出实际教学质量误差的环节,这一功能主要由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部门来完成。要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求这一环节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较快的反映速度,以实现对教学质量误差的实时控制。

7.外部扰动因素

也称质量外部干扰因素,是指高校外部的能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干扰因素。如停电、社会动乱等。这是不以高校意志而改变的因素。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高校教学质量误差系统分析图,如图1所示。

1.误差表达方式

如果我们把图1中的教学质量期望记为Xiz把质量保证体系的输出量记为X’iz并把教学质量误差记为X,则有,这是一种绝对误差,也可采用相对误差形式,即

2.误差分类

产生教学质量误差的原因有很多种,因此根据引起误差的原因,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误差细分:①由于质量期望值给定不准而引起的误差,可称为教学质量固有误差。所谓质量期望值给定不准,就是指高校不能恰当地根据自己的现有教学资源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而准确地给出自己的教学质量期望值,表现为教学思想不当,人才培养规格不适应时代需要,教学思想与教学硬件不相配匹等。②随机误差,是指由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达不到既定要求时产生实际教学质量输出与教学质量期望值之间的偏差值。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极力消除这一误差。③教学质量预警误差,也称最大超调误差,是指随机误差的最大值与教学质量期望值之比即预警误差以上每一项误差可根据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思想细分为一些具体条款和技术指标,从而可相应确定每一条款或技术指标的各种误差大小。

三、教学质量误差的修正

本文仅根据系统工程的有关理论和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定性地对前面所构建的教学质量误差体系要素进行误差修正。

1.教学质量误差修正的目的

由于引起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对教学质量的修正也涉及诸多因素。误差修正的目的,就是要求最终的高校教学质量输出值尽可能地接近教学质量期望值,以求达到一种最理想的实际教学质量。

2.教学质量误差修正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要减少误差,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质量体系中各环节的功能和精度,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教学质量误差的修正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体系的指导,而且要有不惧艰难、精益求精的实践态度。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制定和建立正确的教学质量期望。正确的教学质量期望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减少教学质量固有误差的关键。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要坚持两条主要的质量标准,即基本的学术标准和多样化的适应性标准。高校作为一个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不但要坚持基本的学术标准,而且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条件制订和自己办学特色相适应的质量标准,从而建立正确的教学质量期望。并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质量期望,力求使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期望处于最优化状态。

第二,改善和优化教育教学输入体系的品质。由于教育教学输入体系是高校教学硬件和办学软件之和,因此,教育教学输入体系也可称为教育教学的供给体系。由于现阶段高校不断扩张,普遍存在高校办学条件和学生人数不相称的问题,所以高校一方面要想办法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不断科学地优化组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使之处于最大功能状态。良好的教育教学输入体系是减少教学质量误差的物质保证。

第三,强化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功能,建立强有力的快速

的质量反馈体系,尽可能地提高质量监控人员的基本素质,制定正确的质量事故应急措施。这是减少随机误差的关键,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志。特别是大众化阶段,教学质量反馈体系的建立必须以正确的教育服务观为指导,体现求学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建立以学生和社会等的外部评价体系为主的高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为基本途径。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篇2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一、高等教育质量面临的现实问题

1.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

好的质量必定耗费较高的成本,因此投入的资金、人力等都需要与目标质量成比例,早在21世纪初世界银行统计发现,高收入国家其所投入的教学经费占国内总GDP均值的4.8%,但是低收入国家投入的教学经费占国内总GDP均值的5.6%。近些年来,我国投入的教育经费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些差距,投入的不足还会导致人才的流逝和质量的下降,师资力量是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中坚力量,国际评估体系认为效益最好的师生比为14:1,但就目前观察师资队伍的人员远不及学生的成员数增长迅速,那么教学质量就难以保障了。

2.高校生源质量的下降

课堂质量除却教师的影响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高等教育的普及导致招生人数直线上升,其规模不再只是招少部分的优秀学生,而是对大多数普通学子来设定的,因此生源质量在逐步下滑,导致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其结果也未必满足目标的需求,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应该是兼顾生源质量与教学质量为统一的教育,不应该为了数量而降低质量,不顾学生质量而盲目办学的教育,只会让高等学校的特色逐渐抹去,存在教育质量下滑问题。

3.高校培养模式的矛盾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主要是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以金字塔形态构成,位于顶尖的为研究型,为培养一流的精英而存在,中层是为社会需要而培养的大部分人才,而最下层是对专门的、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所设置的学校,但许多高校忽略自身学校的特性,盲目向精英教育靠拢,制定的教育方案不适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符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此时就需要对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构建一套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高校培养模式,以期更好的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路径

1.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人才培养是始终如一的任务,但是也需要兼顾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教育的重点不单是对知识的传授,主要是对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借助多种渠道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实践操作基础,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使其更好的满足时展需求。因此注重科研的发展,要明白科研是学习的生命线,在科研的过程中锻炼了教师对新知识的创造量和实用性,也提高了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对待科研的意识,范海斯指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因此在履行科研的教学上还要兼顾对社会服务职能与文化传承职能的发展,利用社会推动大学的变革和发展。

2.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通常情况下,对人才进行高质量的培养一定要基于一定的经费支撑,小到教材大到实验室器材购买、实验室的建立都需要财力的支撑,对于教师的有效奖励以及让优秀的科研人员驻足的利益政策都涉及到经费的投入,有了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发展多元化的教育,提供给学生更优质、完善的教育服务,例如各个针对各个学科配备的基本设施,满足学科研究需要的实验环境等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来保证,尽最大可能从全方位考虑,以此来确保高等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树立正确高等教育质量观

在不同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观具有不同的特性,之前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入学率,现在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高等教学的扩大,其教育质量需要面临更多挑战和问题,此时就需要各个高校和师生树立与现代化建设和时展相匹配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并从可持续发展、改革创新的视角,树立发展的、全面化的、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多样化体现在不再一味追求“精英教育”和整齐划一,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权;发展性体现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高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在追求量的同时也要制动质的规定;而全面化指不再去单一的、片面的看待高等教育的质量,不单一的从某一个方面去确立其质量的高低,因材施教,认清楚学校本身的定位,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篇3

高等教育大众化应该是一个质量与数量相统一的概念,量的扩张简单,而质的变化则较为复杂。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种种问题,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高校教育质量问题的成因。

1.办学条件限制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通常而言,高校办学条件并不是影响高校办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特殊背景下,办学条件则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高等院校原本在教育设施方面就基础薄弱,扩招使得普通高校物质资源条件短缺的状况更加恶化,尽管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但无论是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学生宿舍面积,还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馆数,我国高等学校无一不在下降。高校扩招使得对高等教育的供给远远不及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情况,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大超过高校教学仪器、图书、教学用具,学生宿舍等基本办学条件的建设速度,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自然会受到影响。

2.招生数量增加,一些院校生源质量下滑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大众化”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数量的扩张,这种数量的扩张当然体现在招生的名额上。若想找来更多的学生,自然会降低原有的生源的质量。对于某些知名院校来说,扩招对其生源的质量影响不大,但是对于一般院校来说,扩招就意味着要降低身价了。特别是对办学层次相对较低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的高校来说,生源的参差不齐为提高教学质量设置了障碍。高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上,扩招使得原来一部分本来没有资格进入大学的学生也挤上了独木桥,进入了象牙塔,而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科学,自控能力相对不强,这些都无形中给高等学校的教育活动增加了难度。这必然要求学校加大对教学的投入,确保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使得本来就不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更加紧张。

3.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单一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采用的是苏联的专业教育模式,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职业性、功利性很强的专才教育上。这种培养模式有助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养成,但是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对人文教育重视不够。在日益扩招的高等学校竞争中,许多学校盲目追求规模与效益而忽视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学校这种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培养学生的模式,尽管整齐划一,提出统一的培养要求,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确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套用统一的教学模式,但这种单一化的培养模式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窄、综合素质差,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个性和特色,造成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从而减弱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降低了教育质量。

4.教学管理总体水平一般,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还有许多缺陷,具体体现在:缺乏现代管理意识,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措施不到位。有的学校还存在着随意更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课堂秩序混乱、实践教学环节不落实、考试成绩评定不规范等情况。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缺乏标准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虽然在2003至2008年我们刚刚结束了本科阶段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内质量监控和保障体制的建立,但是由于收集信息的方式较为原始,也不能够很好的起到对学校的监管。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仍然有许多因素导致在大众化背景下教育质量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的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师资队伍的问题等方面。

二、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中国相对集权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特定的时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已经显现出不利于高校教育继续向前发展的一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政府过度依赖公立高校实现大众化。而在这种公立学校扩招能力已经达到饱和的状态下,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发动社会力量兴办高等教育,增大私立高校在整个高等学校内的份额才是可行之路。政府要不断谋求私立大学发展的条件,完善私立大学的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再来谈一谈大学这一方面,学校处于一种被政府高度监管的地位,这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高校的教育经费来源于政府,第二点原因是高等教育评价的主体是教育行政部门而不是社会。以上两点就导致高校对政府的绝对服从,这种服从完全泯灭了大学本应该拥有的自主性,这种高校的自恰恰是促进高校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应该给自己合理的定位,不应该过宽过细的干预高校工作,把这种直接的干预转变为宏观调控,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优质服务上来。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众所周知,教师是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为了保证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高校一方面要继续增加投入,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为其解决后顾之忧,使得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有满足感,以此达到留住人才和稳定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要在评估体系和教师聘任等方面大力强化教学工作,把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主要精力吸引到教学上来,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3.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动摇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信念。当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在精英型教育阶段的时候,大学毕业生就是国家干部,考上大学被认为是改变命运的必经之路。然而,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有的毕业生走向农村基层,有的毕业生进入了私企,甚至有的毕业生面临着“啃老”的尴尬境地。人们开始思考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性,计算相对于收获付出是否值得。这时候,就业至上论浮出水面,这就使得人们上大学的目的自然转变为成了找到好工作。因此,追求名牌大学进入了白热化,大众化并没有减轻高考的压力。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社会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不仅仅只是国家干部,要有高科技人才,也有专门技术人才,还要有生产在第一线的技师。这就需要学校的思想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篇4

论文摘要: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重中之重的任务。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对山东农业大学在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及教学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教学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生存和发展之本。在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必须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重要的位置,这是实现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二采取各种激励和竞争措施,不断开展有效的、形式多样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活动,对教学质量进行宏又络咬制、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建立建全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实现教学质,动态管理

高等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高等院校已形成共识,目前,各校都在通过全方位的管理来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监督、指导、控制对改进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主体。在新形势下应更好地发挥领导听课、教学质量督导、学生信息员等制度的作用,实现教学质量动态管理。

1.加强领导听课制度

各级领导深人基层、深入课堂了解教学状况,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并营造一个全校各级领导都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尊重教师一、严格教学管理的良好氛围。这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但是由于领导干部特别是校级领导以及业务繁重的院级领导太忙,很容易将这一任务流于形式。因此领导听课制度应切实落到实处,并且不应仅限于课堂,还应深入到教学单位解决教学中反映的问题。

2.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普导组的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促进教学信息反馈,保证教学正常运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实行校、院(部)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健全了教学督导工作体.系,完善了督导制度,扩大了校督导的队伍,形成了全方位的教学督导新局面。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校赋予了督导组不同以往的职责:第一,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配合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做好有关工作:交流、研讨学校教学工作状况,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二,通过听课和课后指导,密一切与青年教师的联系,帮助其站稳讲台,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对于教学效果差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连续听课,找出症结,指导改进。第三,对拟晋升聘任职称的教师和申请教学质量优秀奖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院(部)教学督导组负责对本单位教学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并参加每学期对本单位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

3.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吸收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为加强对教学工作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状况,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我校研究决定在学生中聘任教学信息员,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并规定教学信息员的职责:及时了解有关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状况;对学校或院(部)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及教学条件、教学评价、教师队伍等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学生的听课、实验实习,作业、考试等学习状况;协助教务处和各院(部)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研。学校教学信息中心在网上建立了网页,还不定期出版《教学信息简报》,通过实施教学信息员制度,对于交流教与学信息,吸引学生参加学校的教学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建立系列教学评估制度,以评促建

教学质量的评估是指教学管理机构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范标准,通过对教和学进行全过程的系统检测与考核、评定其教学效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及其改进的过程。积极地、有效地、不间断的进行评估是防止、遏制教学滑坡,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育部多年来一直坚持进行多层次的教学评估,为高校办学质量提供了保证。对于高校内部的评估,包括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师评估和教学管理评估等,通过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评估对专业、课程、教学和管血等的水平进行衡量和评价,给予科学的定位,指示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实现教学目标和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目的。

1.健全三级教学工作评估体系

学校主要负责迎接教育部和省厅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随机性水平一评价。学校对院(部)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合格评估或随机评估,对近年新建学院、新办专业以及本科课程等进行水平评价。院(部)对下属系(教研室、实验室)进行评估考核,侮年一次。我校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把评估工作与日常工作、教改工作和学校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了评建工作与“教学质量年”活动相结合,与学校综合体制改革相结合。.与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教高4号”文件精神相结合,及时调整评估标准,补充自评内容,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学校扶持的政策以及经费投人的数量,有重点地加大建设力度。打造一批“品牌课程”,鼓励教师集中精力投入教学,并且使“品牌课程”真正成为课程中的“精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应对中国加入WTO形势发展,调整专业内涵和拓宽专业服务而向,加强既有稳定的社会需求又符合学校办学发展方向的专业建设。从而提高了评建工作的水平与效益。

2.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教学质量是一个由多因素组成、多层次的系统,若对它施行有效的控制,应从多方面、多层次人手。按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对系统进行控制,必须有“有效”的反馈信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的来源是一多渠道的:学生的、教师的、领导的、教学管理人员的、督导人员的、社会的等等。保证教学质量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地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是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通过科学、严谨的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水平给一下合理的阶段性评价结论,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反馈信息以及时改进教学。评估结果做为教师晋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等提供基本的依据,产生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劝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学生评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他们的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最有发言权,且学生人数众多具有广泛性、成熟性和公正性等特点,应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来源。学生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期末考试前1—2周进行。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评议的积极性,配合教学质影平沽,每年开展一次学生评选“学生心目中的十佳教师”活动。学生评教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是,完善评估指标增加“以学生为主体意识”的内容;调动学生参加评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评估结果的透明度,为新一届学生选课提供参考信息;随着开出课程数量的大大增加,传统的涂卡评价方式已不能更好地完成学校所有学生对所有教师进行的教学评价,因此开展网上评估势在必行:

(2)院(部)领导、督导组、同行评教。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我们加强了院(部)对本单位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各院(系)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组织院党政负责人、院教学督导组成员以及学科专业负责人对本单位每一位任课教师进行经常性呢果检查,各教研室(学科)也要根据要求组织对本室教师进行观摩教学和听课。院(部)应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操作性强、科学、公正的评价指标与办法。评仃瞬吉果包括院(部)领导和督导组评价,同行评价:每学期末按日材反教务处,与学生评价结果汇总。教务处及时将汇总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三、以教研促教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学校多年来一直很注重教育教学研究,积极争取部级和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以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实践为重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2000年我校争取到国家教育部的“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6项,2001年我校又拨专款设立了59项校内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在立项申报时对一些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的焦点问题进行立项招标,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研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成效。在进行教育教学立项申报和审批时我们规定了以下几点:

1.立项的基本原则

要在原来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优化,注重实践和应用,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要求课题实施方案有继承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立项的主要内容

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专业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传统专业改造、新上专业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校内外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二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要从系.列课程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考试方法改革、教材研究、实验教学等方面立项。二是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学分制管理和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素质教育与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等。四是自选项目,主要指在前三类内容未列人的方面自由申报,为教师根据教学实践进行创造性教学改革提供机会。

3.立项的具体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一批原有的教学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使一部分专.业的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果;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课程及教材;使我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内容和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改革取得新的成果;使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教育教学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以及阶段性成果的推广应用,我校初步形成全员质量意识,教育品牌意识,力求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篇5

[关键词]中职教育 教学质量 提高

引言: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制定,更极大的促进了中职教育的发展。但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导致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理念,为了我国中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和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1科学合理的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中、专科院校毕业或从企业半路出家改行而来,文化课老师多,专业课老师缺乏,而且好多教师身兼数值,成为“全能”型教师。其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远远达不到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针对现状中职学校应优先扩大师范本科、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通过实行培训、进修、继续教育、优化骨干教师努力提高学历低和转型的青年教师理论素质和专业素质。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职教师还必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形成基础文化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相关知识的知识性人才。

1.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具有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要的基础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更重要是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即“双师型”教师。中职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以下途径:①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比例:②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引导教师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④向社会聘用一线技术工人、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老师。

1.3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进一步完善“名师工程”,重视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的培养,要加大扶持力度,激励机制,为中、青年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老教师带动新教师,选拔评比活动,学术交流,层层评价来提高他们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承担起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教学研究的主力军,并成为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中起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

2.优化课程设置,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作为教育计划的核心,它具体勾画出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是把教育目标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课程设置应根据各地区、各学校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灵活作出安排,不能强求一律。在达到国家要求的前提下,开设有利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课程。

2.1根据职业教育特征,遵循“两个规律”

根据职业教育特征,遵循“两个规律”,即: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一方面职业教育实际就是就业教育,主要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另一方面应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基础比较差,学生学习及自主性差,自制力低等特点,应开设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全面素质的课程,特别是德育课程的开设尤为重要。

2.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现代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不断推进,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并且企业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工艺,以往的课程体系已不尽合理,课程内容相对陈旧,那么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也必须随之改进,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应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按社会企业需求为原则,针对性适应性原则来设置专业,按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专业课程设计要与其企业需求相适应,实践教学比例应不断增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比较差,知识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低,为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学习兴趣为前提。

3.1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以事物演示法、分角色表演法、实践体验、多媒体运用等方法展开教学,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以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可重复性、涵盖大量信息等优点在学校教学中广受青睐。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各种形象化、动感的画面来调动学生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2改革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诸如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这些中职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无从考核。为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要使考核方式多样化。如文科类课程可以采用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的方式:工科类课程采用编写课程设计、进行答辩的方式;实操课程可以采用现场操作、编写实验报告的方式。这些考核的方式,可以极大限度的给学生提出思考、设计和创新的空间,从而大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篇6

(一)教师业务水平、思想作风的建设

在加强教育管理的过程当中,教师是非常关键的所在,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效率的核心人物。[1]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强化对教师业务水平和思想作风的全面性建设,为教育管理的开展起到一个保障的作用。在这一过程当中,高等院校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通过多种路径和方式来促使教师本身敬业精神和思想素质的提升,使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在这一过程当中,学校也应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真正的将质量作为教学的核心,将质量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校在发展中更加持续和长久,在教育改革的大潮当中屹立不倒。另外,在这一过程当中,对于一些骨干教师也应进行不断的建设,拓展教学资源、充分地调动这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使其在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的同时,也能对其他教师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使得质量教学得到真正的实现。

(二)干部队伍工作水平、业务能力的提升

在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当中,干部队伍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此,在教育工作当中,干部队伍一定要认真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落实好分内的工作,并展现自己的超高工作素质,来对教育团体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在这一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对于一些工作原则一定要严格的进行服从,使得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在这其中,干部也应加强认知,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等,使得自身得到不断地提升、发展。

(三)教学管理和学生态度的完善

要想保障教学的质量,良好的管理体制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3]因此,学校应加强在此方面的作用,不断地进行体制的优化和完善,真正的落实好各个环节,并要注重日常中的检查、监督、总结、评比,使学生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发挥好引导作用,使得教学的最终成果得到真正的保障。

二、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策略探究

(一)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教学模式

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与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优势相契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管理,使得管理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例如,在这过程当中,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应该根据学校当前的优势、特色和自身的发展特征、当地经济以及人才的实际发展需求,秉持着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制定好发展策略以及发展的最终目标。另外,在人才的培育上也应放远目标,真正的注重人才的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的建设性人才,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增强教育的务实性和创新性。

(二)遵循学生本位,优化专业设置

高等教育在实际的开展当中,在开展教育管理这项工作时,一定要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这一思想和机制,将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所在,真正的展现出教育管理的核心价值。例如,在这一过程当中,应该真正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进行一些延长学习和提前毕业,不断地增强教学方式的弹性,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使学生能更好地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得培养方式更加具有人性化。另外,也应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对选修课和专业课的比例进行调整,使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都能得到拓展,使学生本身的自主创业的能力得到发展,使其在未来的众多人才当中脱颖而出,将教学的本质和价值得到真正的展现。

(三)完善统一标准,优化管理体系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保障,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例如,在这一方面,应该在科研发展、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等各种各样的方面上进行体现。如,在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当中,可以放置在用人单位、毕业、考核、招生等各个重点环节上,对于这些环节都要进行监测和存档,便于在教学质量管理当中的运用,真正的实现动态和在线管理,使得管理成效得到增强,达到理想中的最终管理成效。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篇7

论文摘要: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实验、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本文针对提高实验、实习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实习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人。如何适应在新形势下教学的改革,如何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方法,以重视素质教育为指导原则,以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为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能够帮助学生转变由于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固化学习思维模式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如何实现“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把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相结合,确立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标下,因材施教,加强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等一系列问题,是摆在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实验、实习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一、实验、实习教学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取决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践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采用演示性实验、论证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模拟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等。首先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在课堂教学时,能加强对理论知识掌握和理解,再进行实验、实习,便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实验、实习教学对工科来讲,尤为重要。如果工科类的教学缺少或消弱了实践这一环节,就如人走路缺条腿一样,是不健全的,对于教学来讲就是不完整的。它会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减弱,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加大实验、实习教学力度,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实验、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一个素质全面的人才的智力因素是由动手、观测、查阅、思维和表达等多种能力组合而成的。而这些能力,可以在实验、实习教学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培养。实验、实习教学有利于对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在实践中重视对理论的理解和深人,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实验、实习教学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实践教学与高等教育改革不相适应的地方

1.对实验室师资队伍的设置与培养不足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才能建设出高水平的实验室,研究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当前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人员技术结构设置不合理:对于一个高水平的实验室,应该设置有高级、中级技术人员和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但目前明显不合理。(2)实验室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低,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仪器、设备管理能力,教学、科研水平和人员自身素质等方面,有待尽快提高。(3)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培养力度不够,缺乏对技术信息、先进设备的了解及理论知识肤浅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对实验技术人员要有计划、有目地进行业务培训、进修等。虽然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但它是稳定实验队伍,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实验室建设的有效途径。

2.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数量不足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但目前实验室普遍存在缺乏新设备,缺乏引进先进设备等问题。大多数实验室还停留在六、七年代的落后设备上,特别是随着括招人数的增多,目前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要求,这样就不能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3.实验室设备经费投入不足设备费、实验费短缺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实验室建设要求,也影响实验课质量的提高。目前,一方面存在实验室建设经费投人严重不足,同时也存在实验室建设、规划不科学,投资落后、经费使用不集中、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所以如何科学管理、合理投资、合理分配、计划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以最少的投资达到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合理使用资金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实验、实习教学学时少对于工科类学科,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由于理论时数在压缩,也出现了实验学时减少,实验内容少,实验项目压缩,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如何提高实验质皿,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人才

1.提高实验、实习教师综合素质实验、实习教师是实验室工作的主体。应当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使实验室工作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为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实验室教师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工作的关键。

以优良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素质为关键,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实施整体素质的提高,必须做到注重实验、实习教师在岗培训,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科学管理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的提高。提高实验、实习教师的整体素质,强化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团结协作,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培训与提高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参加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和培养理论与业务能力。(2)通过进修、上学、听课等在职教育,从而来提高业务水平。(3)针对有关仪器、设备,在管理与维修等方面专门进修、学习。

2.实验设备的利用、完善、改进与更新目前在高校普遍存在开课时数有限,设备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为了加强和提高学生们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要考虑对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们带着问题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场所。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协调好教学、科研、生产的设备使用条件下,合理安排教学与对外服务的关系。充分利用和发挥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潜力,实行对外开放,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利用效果,充分运用专业优势为社会服务,而且能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与生产实际的联系,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同时在教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要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做到在学校少花钱或不花钱的情况下,也能更新改善实验条件和实验设备。要充分挖掘教师和设备的潜力,充分利用旧设备,对它们进行改善、重组、重装、设计、改进,使人才和设备发挥出最大作用。

3.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实验、实习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了解新内容、新标准和新技术,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们的理论和实验、实习紧密结合。在实验、实习的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要转变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专题式的教学。教师也应该多进人实验室,了解实验设备,特别是我校实行聘任制以来,许多教师岗位都有实验室建设的职责,这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队伍的提高均有重要作用。授课时结合实验设备,采取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以提高实验技能,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4.实验、实习课的组织方法实验课有演示性、论证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际操作性的多种形式。实验课的讲授形式是一般先讲后做或一边讲一边做,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动手为主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加强实际动手能力。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篇8

关键词: 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039-01

一、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

对于何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国高等教育家潘懋元先生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有两个层次: 一是要符合我国教育目的的一般基本质量要求,二是要符合各级各类高校的具体培养目标要求。前者是基本目标,是衡量所有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共同准则,就当前中国来说,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后者是具体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培养目标和要求,它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细分出不同的质量标准。

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质量和数量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3.3%以上,这种规模的迅速扩张虽然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但却直接导致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不高的严重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培养出的本科生、研究生在国外是不被认可的,在国内,大学生偷窃、考试作弊等负面新闻也屡见报端。

(二)软硬件资源不配套

许多高校的图书馆、高素质教师、实验设备和学生宿舍都不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明显具有行政规划色彩,“211工程”、“985工程”大学基本都是靠近几年的合并和扩招才使规模迅速扩大,许多高职院校则由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升格而成。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这种办学条件的欠缺难以在短时间内改观。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有两组数字可以直观地说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一组是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另一组是与之相对的连年下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数字:2002年就业率为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这种严峻形势今后将会持续若干年。

三、高校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

(一)扩招带来的问题

1.生源质量问题

高校的扩招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上大学。然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父母和社会影响下被动地进入大学的,他们上大学只是混文凭。有的学生成绩优良,但多年的应试教育已磨灭了他们的求知渴望,在课程学习上并不积极。

2.师资力量不足

有数据表明,学校正常的师生比例应当是14:1,但2006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教育部直属71所大学的师生比例已达到了18:1。随着扩招的推进,如此高的师生比例使得多数教师都在超负荷运转,无暇顾及知识的储备与更新。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并没有引起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实践教学环节未引起足够重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极为严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四、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高校可通过下述途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其一,稳步扩大全职教师队伍,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其二,积极主动与校外的专家、教授联系,请他们参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其三,送教师到外校深造学习,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请名师进校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其四,确保高水平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授、副教授每年必须有一定的教学工作量。

(二)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吸引力。教师要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近年来,大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学习,将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督导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篇9

关键词: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学生满意度

高等教育在今天不仅仅是一项教育产业,更是一项服务产业。高等教育最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教育质量。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在物质基础满足后,对知识的追求也成为一个热点,高等教育从过去少数人能够享受的权利逐渐成为一个普遍大众的词语。从过去高等院校单方面地选择学生转变成今天成为学生与高等院校以及社会的多向选择,高等院校在获取学生信息的同时学生也会通过不同院校之间的对比进行判断,甚至在早期,一些竞争力水平较低的学校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院校在转变过去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学生满意度和高等教育服质量。

1高等教育服务教育与满意度研究现状

1.1服务质量研究

对于服务质量概念的提出,最早是由国外学者提出。Levitt(1972)认为服务质量是指服务所造成的结果符合顾客的提出的标准[1];Churchill等人(1982)随后将其细化为对服务进行买单的人对于服务的满意程度[2];Lewis等学者(1983)认为服务质量是一种标杆,用以衡量企业服务水平与顾客期望之间的差距[3];Cronin等人(1992)认为服务质量应该是由服务执行绩效衡量,并非与消费者的心理期待值进行比较[4];Bateson等(2002)则定义服务质量为一种结果,是顾客对服务提供者的表现进行的反馈,是一种消费者长期以来评估后形成的态度[5]。通过对国外学者对服务质量定义的综合研究,可以认为都是通过服务结果以及服务期望对比定义服务质量。对于高等教育服务的研究,Aatin(1982)提出高等教育质量测度的五种模型:虚无主义者,声誉,基于资源的测量,基于结果的测量,基于价值增值的测量[5]。Shank等(1995)分析高等教育环境质量里的服务质量,他们设计一项横跨三所大学的调查问卷,从教授与学生两种不同角度来考察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通过研究他们发现,学生对学校的期待指数以及对高等教育服务的期待往往取决于他们所在的学校[6];Leblanc等(1997)通过对近400所大学学生进行调研,影响高校服务质量的因素包括:名声、行政人员、教师、课程设置、响应性、设备易用性以及设施,其中学校名声是最重要的[7]。我国国内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应用SERVQUAL模型进行研究。马万民(2009)通过构建评价模型,认为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教育消费的过程[8];胡子祥(2006)在研究中发现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9];彭拥军等(2014)提出当高等教育不再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词时,就意味着高等教育已经在人民群众中普及,结合当今市场经济,要逐渐用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这个名词代替人们心中以往权威性的高等教育,利用市场经济学中的顾客差异性利益诉求这一个概念,来作为评判当今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重要标杆[10]。

1.2满意度研究

Cardozo(1965)首次提出顾客满意度概念,他认为提高顾客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顾客再次消费的冲动,是一种预期结果,也就是从经验中获得该结果[11];Oliver(1997)正式提出顾客满意度概念的定义,认为顾客满意度是顾客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反应,顾客要判断自己需要的满足程度,就必须对产品和服务的实际呈现效果与顾客内心预先的预想结果心境比较[12];Tax等人(1998)在对顾客调查过程中发现,如果顾客满意程度较低会直接导致顾客流失[13]。从大市场上来看,学生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也属于顾客满意度,国外对于学生满意度的研究开始较早,美国从1994年开始进行全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采用五个不同版本的度量表,针对不同教育机构进行调查。国内学者在研究学生满意度也采用实证调查法,李振祥等(2012)发现性别和年纪变量对总体满意度构成影响,性别与年级变量对满意度体验有显著性差异,而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总体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14];郑雅君等(2016)综合以往国内外文献,重新对高校学生满意度进行定义,包含院校层面、机构部处层面、课程教学层面、教职员工层面[15]。对于学生满意度的界定,陈家良等等(2017)通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南昌市3所高职院校的400名学生进行了教学质量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院校、年级、专业类别、专业选择的自主性、上课的积极性对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影响显著,性别、生源地则影响不显著;教学设施、教学管理、自我发展对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影响显著,而专业及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影响不显著[16];林卉(2007)在文章中指出,学生满意度这个概念的前提就是将学校放置在市场经济中的环境,学生作为购买高等教育服务的顾客,有权利将在享受权利中的过程以及最后收获的结果中得出自己的判断,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状态,都会影响到学校的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评分[17];田喜洲等(2007)认为学生满意度很大程度只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对各方面产生的主观看法[18];杨兰芳等(2011)通过对选取南京市八所高校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学生总体满意度的因素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专业课程、校园文化、师资队伍、实践创新、后期服务、教辅设施[19]。

1.3服务质量与满意度关系研究

国外学者在研究服务质量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时,通常得出的结论都是认为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就是服务质量,虽然在市场中对于二者的研究较多,但是在教育领域,很少有学者专门提出二者之间的关系。AdeeAthiyaman(1997)在研究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的关系过程中,认为学生对于高等教育的期待程度与他们实际感受到的程度之间的差值,最终决定学生对高等教育服务的评分[20];CarrieLeugeniaHam(2003)将市场经济学中的顾客行为倾向引入教育中,认为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满意度,从而会间接地影响顾客行为倾向[21]。总体而言,国外学者大部分认为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应该满足顾客的愿望与需求,而学生作为基本顾客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总体感知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起到重要作用。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李敏(2016)认为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施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才是教育服务评价的核心因素[22];吕明等(2016)结合当今时代,打破传统理念中评价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局限性,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感知度之间的评价模型,将主体由学校、社会、政府等权威性概念变成享受高等教育服务中的主体———学生。在研究中发现,当高等院校认证学生作为高等服务质量评价系统中的关键,更有利于高等院校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作者也提出,并不是一味满足来自于学生的所有意愿才是对的,而是要将基础建立在高等院校自身的地位以及教学特色上来进行服务质量,在此之上,更好地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高等院校服务质量[23];邓宏亮(2012)通过对江西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服务投入质量对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以及过程质量对结果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对学生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4];同样的结果在张倩等(2009)的研究中采用定序因变量回归模型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也得到体现[25]。

2当前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反映的问题

2.1课程设置问题

高校课程设置在内容和结构体系上大多套用过去的教材,过于老旧,课程设置照搬其他院校,有些甚至跟不上当前社会实际生产、操作需要,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导致学生学到的东西无用武之地,甚至难就业。因此高等院校应在课程设施方面及时了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动向,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发展本校职业教育以及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学校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路和目标,紧密围绕市场需求,结合本校地位和发展,设置专业和课程。

2.2师资力量问题

高等教育在迎合现在社会需求的宗旨就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富有实践经验的高知识型,技能性人才,教师作为直接参与学生的授课者,身负引导和教授他们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理论方法转换为实践经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大学生也希望授课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实践指导和操作示范。虽然学校在大四的时候安排过就业创业指导,但是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是万万不够的,并且内容并不能完全迎合需求。许多大四学生在面临毕业寻找工作时,在万千信息中难以获得较为准确的信息,往往只能求助于网络论坛或者曾经认识的学长学姐,然而网络信息复杂化,以及学长学姐也只是刚刚步入社会,许多信息不仅不能够帮助应届生,甚至会误导他们,而多次在求职失败后,不利于学生的自信心。学校如何在就业创业方面提升,是一个关键问题。

2.3硬件设施及教学环境问题

虽然近年来国家、政府对高等院校的投资不断加大,学校也通过各种方式解决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资金短缺问题,使包括硬件设施、教学环境在内的教学资源得以改观,但是目前难以满足高等院校学生的需求,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是一种收费教育,是一种需要操作实践技能教育,所以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显得尤为重要。

3提升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的建议

3.1灵活设置课程

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因此对于课程设置应该更加优化,除了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更应该注重知识的应用性与前沿性,要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特点,制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比例适当,选课机制与课程评价机制健全,系统性、应用型和前沿性兼备的动态的课程体系。高等教育院校应在课程设施方面及时了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动向,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发展本校职业教育以及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学校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路和目标,紧密围绕市场需求,结合本校地位和发展,设置专业和课程。不仅要注重课程设置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结合不同专业,了解行业需求,与市场交接,才能更好地确保不被淘汰。同时在学校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在假期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习机会,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这样可以提高学校就业率,而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增强实践能力,对自己的专业更为熟悉,也可以辨别自己的优点以及劣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更为重视。课程是专业的落脚点,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岗位所需知识和教学目标计划是通过课程表现和实现的,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自身发展。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需要更多地投入力量去深入研究,有效地提高课程设置的质量和数量。

3.2重视师资力量

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服务中甚为关键的一环,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师考核时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并且,除了注重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要加强教师对于本专业在社会中的实践水平,只有教师对行业需求了若指掌,在教学中才能更有侧重点,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重点。适时有效地安排更多的专业老师培训,身体力行于生产一线。目前德国的培训双师型教师培养值得中国职业教育界反思和借鉴,德国的职业教师在授课之前接受过专业培训,而且有一部分是拥有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或者专家,因此,他们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能轻松自如,得心应手,所以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单方面的传道授业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课堂,除了在课上将专业知识教给学生,还要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发散思维,并且要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交流。教师在当今高等院校角色要从过去单独的权威者变成组织者、合作者以及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在高等教育中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也能调动学生在此段关系中的积极性。

3.3改善教学环境

在硬件环境方面,学校要着重重视校园的网络。在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提出学校网络的各方面问题。时代日益变迁,网络对于当今高等院校的学生十分重要,不仅是获取学习资料的渠道,也是开阔视野的平台。运用网络这种便利工具,一方面,可以保障学生信息交流与获取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便于高校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因此,学校要注重网络建设。同时要加强图书馆以及考研教室的分配,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本科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升学,然而考研教室稀少,并且大多教室在炎炎夏日没有空调,图书馆关门在假期过早的问题都应受到学校重视。最后,对于实验室也要得到同样的重视。对于一些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为了让学生能够较早满足社会需求,要开设实验室并及时更新实验室设备,定期维护,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也能够提前熟悉一些工作的运作流程,有助于今后更深层次的教学。

参考文献:

[8]马万民.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及其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09(1):62-64.

[9]胡子祥.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6(2):61-67.

[10]彭拥军,贾佳.差异性利益诉求的满足:顾客需求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J].大学教育科学,2014(3):110-117.

[14]李振祥,文静.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及吸引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2(8):71-76.

[15]郑雅君,熊庆年.“高校学生满意度”再认识[J].江苏高教,2016,188(4):56-60.

[16]陈军良,柳军,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昌市3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高职教学,2017(8):5-9.

[17]林卉.我国高校学生满意度指数测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124-126.

[18]田喜洲,王晓漫.在校大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高教探索,2007(5):126-128.

[19]杨兰芳,陈万明,吴庆宪.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学生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子研究———基于江苏省八所高校本科生的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1,30(34):1-4.

[22]李敏,LIMin.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28(4):69-72.

[23]吕明,刘学智,王馨若.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等教育学生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6(2):8-13.

[24]邓宏亮.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2,34(9):119-124.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篇10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统计, 2011年江苏省共有22.08万名考生报名参加成人高考,2012年增长为23.47万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本文根据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多年的发展历程,结合自身从事成人教育工作的实际,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就影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的因素提出几点看法并提出具体的措施。

一、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学校只重视办学规模,而轻视了办学质量,盲目扩大招生,导致学校内部的教学设施不完善,无意中忽视了对教学质量的把关。

1. 培养模式“普教化”

成人高教与普通高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当前成人高教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普教化”现象,模仿普通高教的那一套,从而导致成人高教发展不健全,缺乏成人高教的特色,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成人高教最明显的特点是学生身处不同的工作岗位。由于成人高教的培养模式大多是模仿普通高教以专业为中心的模式,没能发挥成人高教岗位性的特点。由于成人高教一直在模仿普通高教的培养模式,这就导致成人高教逐渐走向了单一的学历教育,针对性不突出,特点不鲜明,人才质量不高。

2. 缺乏明确的认识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成人高等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由于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成人高等教育存在偏见,没有深刻认识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指导思想不明确,急功近利。许多学校把办学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置国家利益不顾,只看重眼前不顾长远,严重影响了成人高教的教学质量和信誉。

3. 缺乏规范化管理

目前,成人高教的招生竞争十分激烈,为了不影响毕业率,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教学意识相对薄弱,办学思想不明确,对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要求较低,过问较少,不能进行严格的教学管理。成人高教的学生大多数是在职人员,有的已经成家,家庭负担重,有的整天忙于工作,难以集中注意力静下心来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更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作业不按时交,加上出差或者周末加班有时不可避免,到课率比较低,这就直接导致课程学习效率大打折扣,造成学生混文凭的现象比较严重。

4.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受近几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影响,导致师生比例不协调,教师人数明显不足,工作量因此加大,上课随意性比较大。教师除了要承担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的教学,还要进行成人教学,任务相对繁重,严重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加上各学校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专职教师较少,他们大多是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师,利用其业余或者周末时间给学生上课,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上投入有限,不能很好地把握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性、社会性等特点,在教学方式以及内容上大多是对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的翻版。很显然,这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降低了教育教学质量。

5. 教材缺乏针对性

目前市场上针对成人高教的教材比较少,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数是借用与普通高教相类似的常规教材,或者教材版本早已过时,趋于老化,这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一定的盲目性,有些老师甚至照本宣科。成人高教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于工作岗位的人,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教材给学生使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尽管成人高教的规模日益壮大,但是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合成人高教特点的教材,而与之配套的指导书、习题集等等同样缺乏。

6. 课程考核过于简单

采取课程考核的方法往往是为了检查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为了让学生顺利毕业,考核方式往往都是死记硬背或者直接套用的模式,毫无创新可言,对学生的工作也毫无帮助,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培养。

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对策

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影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应当紧密结合社会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1. 提高人们对成人高等教育重要地位的认识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已经深入到我国社会的各个生活领域,取得了明确的地位。成人高等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自身的特点和明确的目标,光这一点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各个学校和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力度,转变观念,把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延伸,像对待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对待成人高等教育工作。同时,学校教师应当积极响应号召,端正思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把成人高等教育办好,更上一层台阶。

2.大胆改革教学手段

因材施教主要是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工作性质以及学习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教师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为此,我认为教学手段的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完善教学计划,做好教材配套建设。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专业性人才,应该从这一点来做好教学计划的修订,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工作需求以及专业技能,突出专业性。可以组织一些专家学者针对学生的社会技能、实用技能在符合专业性的基础上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同时,教学计划应该根据时间和社会需求及时修改,不断更新,删减陈旧过时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在修订教学计划的同时,选取一本好的适合学生的具有针对性的教材也十分关键,选取好的教材,组织教师编写相应的指导书和习题集,做好教材配套建设。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教材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2)构建交互式远程教学平台。成人高教的学生经常会因为工作繁忙、加班出差等因素抽不出时间,缺课在所难免。我们可以结合以网络和多媒体为基础,软件为支撑,建立交互式远程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随时可以学习的途径,学生可以随时浏览教学课件,下载老师上课的学习资料和上课视频,仔细斟酌相关内容。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从头开始慢慢学习,期间还可以在线提出疑问。可以使学生足不出户地参加网上学习、网上模拟考试、网上讨论以及网上答疑等。而交互作用的加强和交互手段的更新在远程教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交互性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远程教育中的教学效果。

(3)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教学效果、实现目标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监控,必须从以下四个环节来实现:第一,论文选题环节应结合成人特点、工作需求选题,经指导老师确认后进行,这样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学而致用的目的。第二,论文指导环节结合学生实际工作,特别是校企合作办学,可适当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协助指导学生论文,这样可减少学生返校时间,也能解决学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第三,论文撰写环节统一论文格式、字数要求,设计要求图纸齐全,注重总结。第四,论文答辩环节认真制定论文答辩工作方案,可安排本校老师和企业工程师一起参加答辩,要求学生进行多媒体演示,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

教学经费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可以在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还可以投入在教室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上面。多设立一些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以及计算机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相关课程内容。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是影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专业和兼职相结合的。对于一些师资缺乏的学校可以公开聘请一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高素质教师,还可以定期在校内外聘请一些兼职教师或者高等院校的优秀毕业生,组成一支高素能的师资队伍。并且加强对这些教师的培训工作,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于一些责任心不强,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要及时更换,实行优胜劣汰政策。同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到成人高等教育这支队伍中来。

5. 建立多元化考核制度,提高考试质量

课程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检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这门课程掌握程度和对相关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课程考核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层次不一,可以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出勤率、基本知识的掌握、相关实验的完成程度、最后的考试成绩综合打分,对那些基础比较好、课上能提出一些独立的见解或者创新点的学生可以相应的加分。多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少考查书本上机械记忆的内容。课程考核可以采用开卷、闭卷的传统化考试模式,也可以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考试过程中,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考试舞弊现象。总之,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课程考核方式应该采用多元化,加强考风建设,提高考试质量。

总之,成人高等教育目前尚未成熟,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要大胆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将虚与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改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摸索出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陈晓平,孙玉坤,李长杰,傅海军. 构建适合于成人教育的教学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98-99.

[2] 卢文海. 多管齐下 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J].成人教育,2012(5):77-78.

[3] 司新丽,刘雄.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 现代教育,2012 (5-6):61-62.

[4] 冷峻青.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与对策[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2(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