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十篇

时间:2023-06-04 10:03:04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篇1

关键词:智慧仓储、3D仿真、库存管理策略

许多生产制造企业其产品具备一定的质量存储期限。例如:橡胶制品具备一定的老化期限,超过设定年限后,其性能参数将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安全性能指标。因此如何加强对产品库存的可视化管理,保证产品销售出库遵守先进先出原则,避免产品存放过期,造成资源浪费,是目前各企业面对的难题之一。

本文提出将信息技术、3D仿真模拟技术和物流管理技术相结合,搭建wos智慧仓储优化管理系统方案;通过该系统的构建,提高WMs系统运行的透明度,实现仓库空间使用情况分析及仓库运行和业务流程的可视性,从而预测出实际有效的决策分析和操作并指导执行,达到最合理利用仓库空间、降低成本的目标,从而实现最为有效的管理仓库。其总体构建目标如图1所示。

以下从构建背景、系统策略、采用的优化模型、系统架构、功能架构、系统上线后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构建背景

智慧仓储优化管理系统建设是为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实现产品智慧制造而提出的。制造企业一般根据市场预测大批量,多品种生产,尽量减少更换工装、物料等产生的资源浪费。所以合理的仓库管理尤为重要。如何利用社会化、信息化的物流手段,优化企业内部管理,避免库存积压,是制造企业迫切解决的问题。目前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依靠人工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库存的实时、准确盘点。没有有效措施对库存进行压缩,进而优化库存管理。

2.目前很多制造企业往往仓库中产成品占压资金过多,产销存在脱节,生产计划和库存数据不准确。

3.采购和生产、销售不能够有效的协调,存在采购物资存放周期过长、产品针对库龄的分析数据不佳、周转率不高、资金大量积压现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仓库进行优化管理,其中库存管理策略尤为关键。

二、策略分析

基于对众多企业的研究.并融合物流管理的相关策略原则和算法,提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损耗的管理策略原则,总结如下:

1.基于库存周转率原则:定期对库存产品周转率进行分析,依据产品的属性、销售策略、数量等条件,建立存储的模型。并且将仓库中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位和分类存储,遵循周转率越高的产品离出入口越近的原则,提高出入库效率,降低人员消耗。

2.基于产品相关性原则:根据历史订单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产品属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依据相关性进行排序,库存管理时予以考虑。通过该规则,可有效降低出入库行程,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简化盘点等工作。

3.基于产品同一性原则:将同类产品摆放到同一区域时,便于仓管人员盘点,能够花费最少搬运时间实现产品的存取,提高作业效率。

4.基于产品互补性原则:根据历史数据和产品属性分析产品间的互补性,将互补的产品存放的位置尽量接近,缺货或者并发出库时,能够快速出货。

5.基于产品相容性原则:根据历史数据和产品属性分析产品问的相容性,将相容性低的产品进行合理分割,降低产品品质或产品损坏。

6.基于产品尺寸原则:仓库进行库位划分及布置时,考虑产品单位大小及同批次共同存储的数量及整批形状,确认产品和存储库位特性是否相符,所以在存储库位的位置和产品的存储策略建立对应的模型。模型参数灵活,适应不同产品存储的需要,通过该模型.减少空间浪费,提高发货效率;避免由于空间和产品尺寸不匹配导致的物流资源损失。

7.基于重量特性原则:建立货架高度和产品的对应模型,使得重心处于货架下方,避免产品存取的危险。一般原则重量重的存放在下层,重量轻的放置在上层,同时考虑目前存储产品的重量分布情况,合理对产品进行存储。

8.基于产品特性原则:存储时考虑产品的特性,是否具备危险性、腐蚀性等,建立各类物品的存储策略和物流布局。

物流必须符合上述规则,同时规则可根据存储物品特性进行灵活设定,仓库也应符合相关产品的标准:规则间的优先级也要明确,并考虑物流布局,以及分拣的装置和效率,提高工效、空间利用率。

基于上述策略,再采用相应的优化模型算法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持续优化改进。

三、优化模型算法

基于策略原则和历史数据进行模型自主优化,本文采用基于策略和知识库的自主管理模型,模型图如图2所示:

图中,S1,S2,…Sn,是使用问题求解算法As对状态记录集R进行分析,得到多种配置调整方案。C为动作策略Pa转化得到的约束条件,u是有效函数计算得到的效用值,S为配置方案的最优解。

一次系统配置优化的决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采集、分析和规划。在采集阶段,通过对历史物流数据的采集、归纳、分析:分析容积率E、库存周期I、出入库效率A、出入库频度K等参数,将得到的各种数据经过算法知识Am的状态映射处理,转换成系统状态知识,并存储到知识库中的状态记录集R中。

分析阶段主要对系统的未来库存存储情况及出入库负荷情况进行预测,并寻找可以满足预测从而得到系统需求的配置方案。在此阶段需要使用采集阶段得到的样本记录集R,根据不同系统参数和不同目的的需要,在算法库AS中选择适合的算法进行分析。得出系统需求预测结果,并根据预测结果计算可以满足系统需求的资源配置调整方案S1,S2,…Sn。

分析阶段得到预测系统工作量和其他状态参数,并得到不同的配置方案对应的系统性能参数,在规划阶段中要根据策略确定最终的配置方案。可以运用策略管理算法Ap将动作策略转化为对应的一组限制条件C,同时使用效用函数计算各个性能参数的效用值u。这个阶段可以用规划的方法执行,如下规划函数:

Max S=U1(p1)+u2(p2)+…+un(Pn)

Subject to:

Restrictions=(c1 c2…,cn)

式中,P为系统性能参数值,n为性能参数个数。上述规划函数目的就是在满足由动作策略转化而得的约束条件C1,C2…,Cn的前提下,根据各个系统性能参数对应的效用函数求取系统总效用的最大值,获得最优的配置调整方案。

这样,就将配置方案选取的过程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来求解,最终在配置方案集中选取一个满足限制条件而且效用最大化的配置方案。最终将配置方案应用和系统配置调整中,完成一次自优化过程。然后将算法应用到系统中进行管理,一段时间后,将数据进行整理。重新进行学习和优化.通过此模型不断改进各级管理策略和模型参数。

本方案采用服务器集中存储数据,采用多层架构设计,实现软硬件架构的灵活性部署。

四、系统架构

智慧仓储物流管理系统设计考虑多种库存模式,引入信息化技术、RFID等多种物流管理技术。总体系统架构图,如图3所示。对于平面库采用叉车部署车载电脑,实现智能化引导存储。同时也对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进行了集成设计,综合各种仓储方式的存储策略,该系统可灵活设置部署,能够建立多样化的建模模型,模型参数针对不同的产品及存储策略原则采用优化算法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库存的最优化管理。

引入条形码技术将仓库、货架、库位,增加可视化的标签,通过条码扫描技术进行快速的入库出库业务操作。在叉车等物流装备上,按照系统指示进行智能化引导,最大化提高物流的效率。引入RFID技术,可实现货物的自动盘点,减轻人员工作量,提升自动化程度。通过自动化立体仓库,也可以实现产品的自动存储。入库时,存储货位的选择由系统根据各种优化的策略模型进行动态指定。满足最大化存储量的同时,达到最快的出入库效率。并且定期根据历史数据给出存储优化的建议措施。通过空余时间的库位调整,优化整体出入库的效率,满足市场和客户的要求。

所有数据集中存储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冗余备份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可靠性。数据库服务器实现系统所有数据存储、挖掘、分析:WEB服务器实现对外展示的窗口,保证数据展示的实时性。通过WCS系统,实现对现场AGV、自动调度系统、自动扫描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的智能化调度和集成。

五、系统功能架构

智能仓储优化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图,如图4。该系统分为用户管理、菜单管理、配置管理、数据模拟、数据分析、信息管理、参数管理等几大模块。系统采用模块式架构,实现可配置的灵活策略,可以实现业务逻辑与不同客户的快速搭建和实施。以下对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做简要描述:

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实现用户数据的管理,对用户对应岗位、名称、部门进行设定。实现用户状态的实时更新,用户编码规范化管理;

权限管理: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设置,按角色、岗位分配权限。权限变更、审批流程化、规范化,避免无授权用户访问系统,保证信息安全性;

操作日志:实时记录登录用户的操作行为,对登录、退出及在线期间的功能操作,关键数据项操作进行记录,防止关键数据的安全。并且可通过系统及时追溯相关的操作行为,对正确的行为进行纠正,避免恶意用户的非授权操作行为。

2.菜单管理

菜单配置:菜单模块化,可根据系统的功能进行配置。支持不同地区、不同操作系统菜单的个性化设置;

菜单分组管理:针对不同的角色对菜单进行分组,实现菜单分组的个性化管理

功能管理:对功能进行个性化的配置,对名称、功能项、是否权限管理等进行配置

仓库综合现状:规划仓库的总体布局,对库区、库位划分、库位填充料、库位占有率等进行配置;

仓库出入库频率:对于数据分析展示参数的设置,数据展示格式的设置;对于出入库频率等参数进行设置。

3.配置管理

因素管理:配置仓库管理的因素、要素,针对各要素及其属性进行规范化管理,确定其优先级,因素进行分类、分组管理;出库频度、产品别保管日数、装载率、材料类出库量、材料类出库频度、在库日数等进行管理;

因素范围管理:定义各因素的约束条件,针对各约束条件设置针对性的警示方式(设置不同的颜色等);

仓库配置:仓库进行规划,合理配置仓库的范围、存储产品属性等.不同仓库之间的调度策略等信息;

库位配置:针对每个仓库进行合理规划,针对存储产品的属性、出入库频率等进行规划,合理规划库区、库位的大小,物流的路径等;

调度策略:针对产品在不同仓库库位间的物流调度策略进行配置;

存储策略:针对产品在不同仓库、库区、库位进行存储的策略进行配置;

编码规范:设定产品、库位、库区、仓库等的统一编码规范,并且与其他系统进行接口保证基础数据的一致性;

分析策略:对数据采集、存储、数据分析周期、数据挖掘的策略进行配置,实现数据分析成果的灵活性。

4.数据模拟

3D查询:通过3D图形的可视化方式对库位信息进行直观的展示,可根据不同的分析参数进行转换,根据不同因素展示不同的效果。管理人员能够对库存现状及异常情况进行分析;

3D模拟:查询所有仓库、区域、库位信息,通过3D立体图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不同颜色对库位信息按照不同因素进行形象展示。根据预期的目标,制定不同的移库策略(例如:相同商品可以合并,不同品级库位不能移动等),根据策略模拟执行后的效果展示,对比前后3D展示图形,查看是否符合目标效果。确认后下达指令给WMS系统。

预测模型: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管理模式,内置不同的预测模型,实施时可以进行灵活设置,并与之配置不同的参数。

5.数据分析

产品等级库存配置:根据产品出库频度划分等级,采用各种报表展示,显示不同产品等级的产品库存配置情况;

库位填充率:图表和报表的形式展示各仓库的库位填充率情况,超过标准的异常情况进行不同的颜色提示;

平均移动距离:不同的时间周期统计各设备或操作工的平均移动距离,为仓库优化存储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工作时间查询:统计各设备或操作工的工作时间,通过不同的报表格式进行展示;

出库效率分析:分析整体以及各区域各设备的出入库效率,优化存储模型,改进存储策略,提升出入库效率;

产品库龄分析:根据销售数据、出入库数据,分析估算产品的库龄,统计分析产品的库存周转率,方便控制生产和补充库存,同时为销售提供数据支持。

6.信息管理

库位利用率:分析统计库位的使用情况,图表或者报表的格式进行展示。对于库位容量不足或者存储不合理的现象进行预警提示。

库存分析:分析统计2D库位的绘制数据,分析统计实时库存,并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分析。

7.参数管理

库区规划:对于厂区、仓库、库区、库位进行合理的划分,制定标准的编码规范体系,以及各库位的管理策略;

指标管理:制定各数据统计分析的策略,出入库的流量控制策略,产品存储策略,展示模型策略等指标;

参数设定:设定配置因素参数、因素关系参数、模型参数,日志记录周期等参数;

系统变量:设置系统菜单变量,设置系统公共code编码,语言设置,系统变量名称及属性设置。

六、效益分析

该系统平台实施后,通过3D的形式实时展示库位情况,对于库龄不同颜色进行预警提示:物流管理人员对异常现象及时进行感知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图5为某库位的3D模拟展示图。

分区域出库频度进行库位管理,通过优化措施进行处理后,该库管理出库口较近的A区域出库频率大幅提高,存放长期库存离平台最远的c区域出库频度大幅降低。统计如图6。

根据监测及不断的强化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库位的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表现在空闲库位数量增加,库位堆放堆积率提高,统计如图7。

使得配车平均时间大幅减少,平均移动距离大幅降低,优化存储策略,减少移动距离,缩短出货时间。统计数据如图8。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篇2

【 关键词 】 商品库存管理;调拨方案制定;调拨运费结转;软件算法

【 中图分类号 】 TP311 【 文献标识码 】 A

1 引言

大型制造企业一般会有多层销售网点,为实现灵活销售并准确掌握商品成本与销售成本信息,需进行分销网点的商品库存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目前商品库存管理的首要手段,系统设计需满足业务管理需求。建设分销网点商品库存信息管理系统,则要面对分层分点销售业务的几个核心问题,包括调拨方案制定与调拨运费结转等。

2 系统设计总体方案

2.1 商品生命周期分析

商品的生命周期全程包括商品准发入库、商品调拨方案确定、商品调拨、调拨运费入库、商品销售结算、调拨运费转销售费用。

2.2 库存管理系统功能结构

商品库存管理系统的两个核心功能是调拨方案优化与库存分项管理,并与ERP/MES系统中的其余模块构建外部接口,实现集成。系统功能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商品库存管理系统从生产模块获取商品库存准发数据;从仓库模块获取商品出入库数据,从出厂模块获取商品调拨实绩,并与财务模块共享价格信息。系统支持调拨业务管理全程,并将调拨运费按商品库存变化进行计算,最终向财务总账进行会计凭证抛账。

3 核心功能模块设计

3.1 调拨方案优化

3.1.1 问题分析

调拨方案的筛选存在两个先决条件:某一分销网点的仓库一般只跟其他某些仓库发生调拨关系,不存在全网络的任意两个网点之间互相调拨;调拨运输方式及单价、时间信息准确,(两网点间)不同的运输方式代表不同的单位运费和运输时间。

调拨事件分析如下:

①以A->B表明A仓库向B仓库进行调拨;以A->B(p/s/c/t)表示调拨总费用,涵括运输方式s、运输货物p、所需的单位运输成本c和运输时间t。运输时间t一般以天为单位。

②多网点调拨申请队列Q={(p/s/c/t)k|k=1,2,...n},时间t由要货最后期限te与提出申请的时间ts决定,另外还存在申请的优先级pri。完整的Q为:Q={(p/s/c/te/ts/pri)k|k=1,2,...n }。

③调拨响应存在优先级原则,即为处理调拨申请的调度策略,记为Str={Str1, Str2},Str1表示先来先处理策略,Str2表示按预定优先权策略。

④系统需对处于Q中的每一调拨申请制定调拨方案,并保证根据制定的调拨运输方案,运输方式满足要货总量,运输耗时满足要货时间。

设一调拨方案的明确解Scheme为:

Scheme={trans-scheme(调拨路径),trans-type(运输方式),time(调拨时间)}

3.1.2 系统设计

为求得明确解Scheme,引入调拨次数阈值K,该阈值为(为减少调拨次数)预定的单次调拨中转次数上限。软件算法步骤说明:

(1)基础资料准备(含网点调拨关系Net,网点资源情况Mm,运输方式s/单价c/时间t,调拨响应原则Str,调拨次数阈值K等);

(2)收集调拨申请,形成调拨申请队列Q;

(3)按优先级处理调拨申请排序处理,取得队列Q中某一调拨申请q;

(4)计算申请q的调拨总量Total_n,结合最终发货时间计算调拨最长在途时间T_m;

(5)结合K及Net,遍历该最终点库的所有调拨路径,将路径上点库资源数量合计值满足Total_n的路径保留,作为中间结果BackupA;

(6)结合s、c、t,从BackupA出发,按s计算总成本C及总运输时间T,保留时间符合T_m要求的结果,否则从BackupA中删除该路径,将满足条件的路径+运输方式记为中间结果BackupB;

(7)从BackupB出发,按C最优排序,获得最优调拨方案Result。

3.2 调拨运费库存管理

3.2.1问题分析

调拨运费随着商品运输在各网点的库存成本间流转,只有在实际销售时才转为销售费用。为合理计算销售费用,需明确区分调拨运费与销售运费,将调拨运费计入商品库存成本,各库区的库存p(X)结构以表格方式记录,如图4所示。

调拨运费库存管理分析如下:

①设产品总库为Z(制造单元库存),Z向分销网点A、B、C…等进行调拨,而点库不再向总库Z进行产品调拨业务。接收点库列表记为X1~Xn、发出点库列表记为Y1~Yn。

②以(p, Y->X)记录p产品经由Y仓库向X仓库进行调拨的事件。调拨数量、成本、库存运费、实际运费分别记为N(p, Y->X)、C(p, Y->X)、F1(p, Y->X)、F2(p, Y->X)。

③库存运费转销售费用的费用单价记为K:

K=(F1(Xn)+F1(Yn->Xn)+F2(Yn->Xn)-F1(Xn->Yn))/(N(Xn)+N(Yn->Xn)-N(Xn->Yn))。

事件概括为:已知N(Yn->Xn)、F2(Yn->Xn),需求解C(Yn->Xn)、F1(Yn->Xn)。计算结果需满足:∑C(Yn->Xn) =∑C(Xn->Yn),∑F1(Yn-> Xn) =∑F1(Xn->Yn)。

3.2.2 系统设计

以ATI代表库存账务。数据结构体Z(p1,ATI|N,C,F){ATI=(ATI1、ATI2…)}表示Z库区,产品p1的ATI账务库存数量N,成本C,库存运费F。调拨运费库存计算流程图见图5。设总库为Z,点库列表X,Y,X=Y。暂不考虑在途物资。软件算法步骤说明。

(1)第一次计算:获得期初库存Z(p1,期初|N,C,F),结合调拨实绩,计算C(p1, Z->X)、C(p1, Z->Y),得到计算结果BACKUP1;

(2)第二次计算:从X出发,从BACKUP1中取出入库成本C(p1, Z->X),从调拨实绩获得F2(p2, Z->X),获得期初库存X(p1,期初|N,C,F),计算调拨出库成本为C(p1, X->Y)与调拨库存运费F1(p1, X->Y),得到计算结果BACKUP2;

(3)第三次计算:从Y出发,从BACKUP1、BACKUP2中取出C(p1, Z->Y)、C(p1, X->Y)、F1(p1, X->Y)、F2(p2, Z->Y),从调拨实绩获得F2(p1, X->Y),获得期初库存Y(p1,期初|N,C,F),计算其他出库成本,计算结果记做BACKUP3;

(4)从BACKUP1、BACKUP2、BACKUP3中取出调拨计算结果,验证计算过程;

(5)验证成功,结束算法,否则返回步骤(2)处理计算尾差。

4 实际案例

调拨网络关系见图2,设调拨次数阈值K=2,设网点运输方式如图6表格描述。计算调拨路径及最终调拨库存成本与运费结果见图7表格。

假设调配网络关系表中调拨点的个数为N,则调拨方案确定算法在完全遍历的情况下时间复杂性为O(N*N*N),空间复杂性为O(N*N);调拨运费库存结转算法不受调配网络关系复杂性影响,仅与调拨次数、运输方式明细相关,其计算步骤为3,计算次数为N*2+1。

5 系统性能分析

本文论述之信息管理系统采用Oracle10g为数据库。为保证信息安全,采用C/S 体系架构。由于C/S系统搭建的纵向层次较少,网络通信主要是Client与Server之间的通信量,因此更利于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可有效支持多网点的并发业务需求。

根据实际的系统使用场景制定测试计划,对分销网点商品库存管理系统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用户系统登录,然后选择对应用进行压力测试,最终退出系统。测试过程中,系统全部的业务应用的响应时间均小于3秒,且服务器CPU与内存使用率不超过75%。系统运行各项指标均符合软件运行标准。

6 结束语

本文论述的分销网点商品库存信息管理系统已在某大型制造业国企上线,并正常运行一年。本系统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实现了销售费用的准确入账,降低了经营渠道成本分析的随意性,为物流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良好的管理基础。

物流运输业务灵活多变,物流成本是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一大因素,通过构筑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有效支持企业物流运输业务。除此之外,本文论述之信息管理,其管理思想也可引入至销售、采购、配送等多个供应链物流管理的业务环节中,为企业优化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供切实可靠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袁志平.远程物流管理在太钢矿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冶金自动化,2012年第3期.

[2] 吴敏洁 李琰.供应链环境下我国钢铁分销物流模式研究.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6期.

[3] 李爱红.ERP环境下业务流程再造与分销方案设计.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第5期.

[4] 曾丽明,韩瑞珠.分布式库存管理系统仿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年第5期.

[5] 刘承水.分销网络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S1期.

[6] 郭亚军,曲道钢,赵礼强.基于电子市场的混合分销渠道定价策略研究.系统工程学报,2008年第5期.

[7] 王希忠,曲家兴,黄俊强等.网络数据库安全检测与管理程序设计实现[J].信息网络安全,2012年第2期14-18.

[8] 刘威,李冬,孙波.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2年第8期41-43.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篇3

一、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息的发展,使得“无纸化”管理进入办公室档案管理的阶段。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不能完全符合电子档案的特点。所以,对电子档案的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电子档案的归档问题

电子档案的归档主要的第一手资料来源于纸质文件,每一份的纸质文件都来自于各个办公部门。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设计时,并没有档案工作者的参与,而是有各个部门人员录入,这就造成了电子文件的归档不完整,问题的考虑并不全面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纸质文档跟电子文档分离

很多企业在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中,认为电子档案可以完全替代纸质档案,所以忽略了纸质档案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电子档案由各个部门录入管理系统,纸质档案就不再保留,这给以后信息的核对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如果管理系统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备份,那么,信息将会永久流失。

(三)电子档案存储载体不安全[6]

现在的企业很多的电子档案直接存储在硬盘上,存取的方式十分简单,没有备份,没有加密,对硬盘的保存也没有十分的重视。这就使得电子档案的存储面临很大的威胁。这种方式虽然存储成本低,方式简便,但是如果系统一旦崩溃,电子档案的损失也将不可挽回。

二、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针对上面对现在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结合数据库存储的强大优势,提出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各部门将纸质文件一一归档,录入各部门的分数据库中。各分数据库及时对数据库中的文档进行备份,并适时的更新,这些备份和更新也会同步到中心数据库中,从而保证了电子文档备份和更新,使存储更加安全可靠。

三、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流程

根据第二小节提出的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框架,结合企业文档管理的实际,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流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文档录入

文档的录入工作主要来自于各部门的第一手资料。这里,各部门需要将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有效的合理利用,从而保证电子文档的质量、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权限设置

权限的设置并没有的流程图中展示出来。对于文档的管理,权限是很重要的模块之一。其中,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更新,这些操作都需要权限的约束,来防止不同部门对数据的更改,导致数据失去其原有的真实性。

(三)信息提取

信息提取主要对文档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提取对不同部门有效的信息。例如对于销售部门的数据,相关的销售明细等文档就十分重要,这些数据的提取能够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比较直观,正确。

(四)信息规范和备份

信息规范主要是在文档的录入等操作时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规范标准,从而对不同的电子文档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减少电子文档因为格式等问题在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损失。备份是在数据库存储的时时刻刻都存在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及时定期的备份,能够在突发事件的发生时,进行及时的反应,降低电子文档的损失。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篇4

对于大多数的电网企业,传统的仓储运作模式仍然是现目前最常见的库存管理模式,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先进的管理观念,加重库存压力和库存成本。我国电力事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的改革也正在进行着,电网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怎么有效降低库存管理成本,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然后实现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高。与其他行业不同,供电公司在进行物资存储管理的时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二、电力物资的关键需求特性分析

在电力公司,物资主要消耗在大规模的维修项目、日常维护工作、内部订单和各类抢修项目。在进行电力企业物资库存管理方案的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其需求的特殊性,主要有表现为:重要性、不确定性、流动性和紧急性。

首先是物资重要性。根据ABC分类的原则对物质的重要程度进行一定的区分。A类主要是指经济价值高或者是具有广泛需求的物资,一般来说此类物资的品种和数量都比较少。B类物资在各方面都保持比较均衡的状态。C类主要价低而量多、种类多的物资。

其次是物资具有不确定性。物资的需求本身不具有规律性,进而在推测需求的时候就不好把握,这就表现出物资的不确定性。比如说抢修物资,依据历史数据来判断需求是不现实,还需要更多影响需求的线索。所以,就用途的角度来说,抢修物资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因为具备一定的计划性,因此相对于抢修物资,大修物资的不确定性相对较低。

然后是物资的流动性。流动性主要是根据一定需求,对物资进行流转,在速率方面具有一定特性。在对物资的流动性进行评估的时候,对出库数量进行直接的累加并不客观,因为单位不一致,对单位从重量、长度和数量单方面进行分类。

最后是电力物资的紧急性和替代性。部分物资必须与客户是时间需求相对应,这就表现出物资的紧急性,其判断依据一般建立在抢修中物资的重要程度。通过对不同的用途需求的满足程度,展现物资的替代性。

三、供电公司库存管理优化方案

1.库存管理优化目标

在进行库存管理的时候,存在这样的矛盾:增加库存量对应资金成本的加大,同事是企业也会承担更大的风险,减少库存量虽然降低了风险,但是同时也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所以供电公司在进行库存管理改革优化的时候,应该明确目标:始终保持库存量的合理性,避免过剩或者是不足的情况,既能够满足正常的运营需求,又能够实现物资的灵活周转,实现企业运营效益的稳定增长。

2.库存物资分类方法改进

供电公司物资库存存在种类多样化、规格多样化和价格多样化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库存量和客户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在供电公司的电力物资中,各类库存物资存在各方面的差异,有的量少而价高,有的量多而价低。因为资源有限,所以相对于其他种类的物资库存,企业可能会有针对性的对部分物资库存予以高度的重视和管理。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按照库存物资的重要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管理,对重要库存物资进行重点管理,实现对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本文采用的方式是ABC库存分类管理,通过分析库存物资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效益,进行物资分类,对不同种类的库存物资进行不同的管理。通过对供电公司库存物资进行ABC分类分析,得到72类物资的具体分类情况。所以,对于A类物资,应该强化其库存管理,具体的:对A类所有物资种类进行编号;在进行物资需求量的预测的时候,慎重;增加进货次数,减少每次的进货量,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加深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流,尽可能的简化订货流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个库存量安全点,一旦库存量低于安全点,企业运营既有可能出现异常,应该及时调整改进;强化采购的审核制度。

3.库存需求预测方法改进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篇5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仓储管理;优化措施

目前我国电力建设行业存在仓储管理设施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仓储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大了成本支出,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仓储管理工作水平。

1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仓储管理概述

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仓储管理是指电力工程企业针对自身的生产规划对生产过程中所要使用的各类物资进行运输和储藏的工作。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对2015年电网建设规模进行统计得到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我国电网建设规模较去年的800000MW保持了小幅度的增长。随着电力企业发上马工程电量的增加以及在建电网项目的持续增长,对各类电力建设物资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对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仓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电力建设工程物资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各类物资的利用率,也能进一步降低企业在仓储管理方面的人力支出,有利于电建企业做好成本控制工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仓储管理现状

2.1物资标准化建设滞后,管理粗放

做好物资标准化建设工作是加强仓储管理的关键所在,但是在目前的仓储管理工作中,物资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众所周知,物资规范是电力物资管理的先导和首要条件,而做好物资规范的最有效措施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对储存的电力建设工程物资进行编码。但是实际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仓储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很多企业还是依据传统的管理经验建立比较初级的编码方案,这些编码方案往往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对物资种类、特征和属性的描述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虽然目前物资编码方案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经常一套方案尚未被投入使用就被新的方案所取代,但是这些方案通常都具有一个普遍的共同点,即仍未跳出纯人工管理的工作模式,人工管理的不足之处很多,这样既不利于物资编码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无法保证编码方案的推广及其对物资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2.2库存管理分散,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很多电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设立项目物资仓储基地和区域物流中心等,从而实现物资采购、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成本最小化,虽然对物资进行分散化管理缺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资的管理成本,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项目部之间距离过大不利于物资的调配,这给电建企业的资源调度带来了极大不便,使得资源共享的程度大大降低,当库存管理过于分散时,企业甚至不得不重复购买物资,这样反而增加了其生产成本,不利于物资仓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仓储设施不合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仓储设施作为物流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先进物流设施设备的支持,也需要一个科学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储存货物进行编码、出入库统计等工作进行控制,从而避免人工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差,提高管理效率。但是目前我国仓储管理领域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计算机应用尚未十分普及,且很多仓储设施设备依然是十几年前出厂的设备,不仅其工作性能得不到可靠保证,效率也无法满足当前仓储管理的需要。

3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仓储管理的优化分析

3.1加强物资标准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近年来,现代仓储物资管理理论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仓储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库存管理理论,包括ABC库存管理理论,该理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强调仓储管理单位为了保证仓储工作的正常运行都要预留出一定数量的库存,但是库存的数量应选择适当,库存过多会增加储存成本,造成资源的无谓浪费,过少则不足以应对突况,库存数量的确定需要电力物资仓储管理工作者根据日常的生产需要来确定。ABC管理理论则强调对不同类别的物资按照其重要程度进行分级分类,对A类重要物资进行重点关注和处理,B类和C类物资则可以通过固定库存量来进行灵活控制,通过ABC理论可以优化各类物资的储存量,降低仓库的运行成本。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对仓储物资进行编码以加强物资标准化建设,目前常用的编码方法分为三类,即现存编码、顺序编码和赋义编码。其中现存编码的应用背景是仓储物资中同一种物料可能有多种编码,因此可以利用现存编码对不同种类物料的编码进行统一分析以确定分段选取策略。顺序编码又被称为流水号编码,赋义编码方法中利用率最高的是层次码和属性码,层次码可以表达物料统计上的卷叠要求,而属性码则可以表达物料的配置要求。

3.2合理布置仓库距离,完善信息化系统

仓储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低容易造成物资的平铺化堆积,导致仓储空间的极大浪费,增加企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支出。物资的空间分布不均会给物资的存放和提取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企业应当对仓库进行合理布置,同时对仓库进行信息化改造。此外,很多电建企业通常会建设若干仓库,以降低物资的采购成本,但是当仓库距离增加时,物资运输成本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对仓库的距离应当合理布置,在选址建设时,要对采购、运输等成本进行统筹考虑,确定最优化的方案,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引进先进的仓库管理系统,比如WMS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等,提高仓库的配货、预警、运输、集成存储和数据分析等工作。完善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对仓库的可视化和精确化管理,极大减少人力成本支出,减少电力建设工程物资在物流环节中的浪费。3.3引进先进的仓储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落后的仓储设施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仓储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电力建设工程企业应当引进先进仓储设施设备,建立起一个全自动化的电力物资存储仓库,比如自动分拣机、自动搬运车和自动存取货架等,通过引进这些先进设备,提高仓库的信息化水平,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库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4结论

做好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仓储管理工作是实现电力工程施工的重要保证,因此电力企业应当提高对仓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引进先进的仓储管理设施设备,提高信息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支出,提高仓储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世欣.电力建设企业物流成本计算及其管理[J].消费导刊,2009,76(15):112.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篇6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篇7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数据库;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和办公自动化的迅速发展,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电子档案的出现,让档案的管理迈向了另一个阶段。企业电子档案是指对大量的电子文件进行归档整理,从而形成系统的文件、图片和影像的资料集合[1]。电子档案跟传统的纸质档案一样,是文件的一种存在形式。但是,由于很多企业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体系并不完善,使得在进行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管理措施不完善,电子档案不能及时备份等。针对于这些问题,很多专家做了相应的研究。吴玮[2]提出了对电子档案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来减少电子档案录入不完整的问题。刘冰[3]和申红[4]从民营企业出发,对电子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究。张承宇[5]将新技术QR码应用于电子档案的管理中,提出了基于QR码的水印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这些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方法都在传统的管理上进了一步,但是并没有运用数据库的优势。所以,本文在对电子档案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针对问题实际的数据库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一、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息的发展,使得“无纸化”管理进入办公室档案管理的阶段。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不能完全符合电子档案的特点。所以,对电子档案的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电子档案的归档问题

电子档案的归档主要的第一手资料来源于纸质文件,每一份的纸质文件都来自于各个办公部门。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设计时,并没有档案工作者的参与,而是有各个部门人员录入,这就造成了电子文件的归档不完整,问题的考虑并不全面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纸质文档跟电子文档分离

很多企业在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中,认为电子档案可以完全替代纸质档案,所以忽略了纸质档案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电子档案由各个部门录入管理系统,纸质档案就不再保留,这给以后信息的核对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如果管理系统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备份,那么,信息将会永久流失。

(三)电子档案存储载体不安全[6]

现在的企业很多的电子档案直接存储在硬盘上,存取的方式十分简单,没有备份,没有加密,对硬盘的保存也没有十分的重视。这就使得电子档案的存储面临很大的威胁。这种方式虽然存储成本低,方式简便,但是如果系统一旦崩溃,电子档案的损失也将不可挽回。

二、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针对上面对现在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结合数据库存储的强大优势,提出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各部门将纸质文件一一归档,录入各部门的分数据库中。各分数据库及时对数据库中的文档进行备份,并适时的更新,这些备份和更新也会同步到中心数据库中,从而保证了电子文档备份和更新,使存储更加安全可靠。

三、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流程

根据第二小节提出的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框架,结合企业文档管理的实际,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流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文档录入

文档的录入工作主要来自于各部门的第一手资料。这里,各部门需要将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有效的合理利用,从而保证电子文档的质量、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权限设置

权限的设置并没有的流程图中展示出来。对于文档的管理,权限是很重要的模块之一。其中,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更新,这些操作都需要权限的约束,来防止不同部门对数据的更改,导致数据失去其原有的真实性。

(三)信息提取

信息提取主要对文档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提取对不同部门有效的信息。例如对于销售部门的数据,相关的销售明细等文档就十分重要,这些数据的提取能够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比较直观,正确。

(四)信息规范和备份

信息规范主要是在文档的录入等操作时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规范标准,从而对不同的电子文档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减少电子文档因为格式等问题在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损失。备份是在数据库存储的时时刻刻都存在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及时定期的备份,能够在突发事件的发生时,进行及时的反应,降低电子文档的损失。

四、小结

办公自动化和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文档的管理已经是十分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文档管理模式,并对其流程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权限设置、信息提取、信息规范以及信息备份的重要性。从文档的准确性、完善性和处理突况的反应能力来进行电子文档的管理。利用数据库的优势,解决了电子文档存储不安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数据存储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帅,马玉滨. 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初探[J]. 民营科技,2013,12: 154-155.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篇8

1 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现状

1.1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仍然存在

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采取传统管理模式,档案管理工作中依然主要以纸质档案为主,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的严重影响查阅的效率,给工作人员增加无效工作量。并且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对查阅工作的限制非常大,并没有充分发挥档案的根本价值,不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2 档案数字化管理中软硬件投入不足

软件和硬件是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因素,二者相互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当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设备不完善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因为领导干部对数字化管理人数认识不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投入不足,并且对于过时和老化的设备没有及时进行更换和优化,导致数字化管理系统存在滞后性,影响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进步。除此之外软件中的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比如说储存档案资料的数据库建设并不完善,数据库中包含数据库目录以及部门全文数据库,完善的数据库是对档案信息录入和查询的保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中的数据库建立并不完善,很容易出现资料丢失问题,对国家的人民造成严重影响。

1.3 缺乏专业数字化管理人才

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只有具备熟练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强大心理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才能做好这份工作。专业的操作人才在出现各种系统问题时能够及时作出判断,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所有的档案资料都关系着单位的发展和建设,甚至会影响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所以必须做好档案信息的整理、分类和储存。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操作知识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和完善,从而发挥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在部分事业单位中,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是其他部门分配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对工作认识不足,计算机操作水平有限,缺乏责任意识,直接影响档案数字化管理效果。

1.4 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存在安全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中的档案管理软件质量差异比较大,有些软件安全性不高,很容易出现黑客入侵的情况,造成信息的丢失和泄露。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软件缺乏独创性,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计软件,而在市场中购买的软件缺乏安全性不利于档案的管理。档案数字化管理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但是当前事业单位中管理质量不高,档案目录和细则之间存在不兼容问题,导致档案管理软件缺乏全面性,阻碍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

2 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2.1 积极转变档案管理形式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质量,应当积极转变档案管理理念和管理形式,管理者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时将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并利用计算机将资料存储于数据库中。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并严格控制档案的审查流程和时间,加强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2 加强对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的投入

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形成,必须依靠强有力技术做支撑,这要求国家应当加强对事业单位软件开发的支持力度,正确认识数字化管理模式和作用,加强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开发适合本单位的档案管理软件,提高档案管理的可靠性。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安全防护的设计,通过设置防火墙等技术防止黑客入侵,保障信息资料的安全。

2.3 对文书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文书工作是基础,文书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所以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当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升级和优化,转变传统模式中时间长、工作量大的限制因素。通过计算机将文件进行备注和登记,同时将文件上传至数据库,利用单位局域网进行传阅,同时限定查看时间。一旦被传阅的文件没有及时返回到数据库中,系统会自动进行提示,通过系统可以观看已经处理完文件的整理情况,大大降低工作量从而提升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文书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可以实现在线传输,通过网络实现对文件的审核、批改以及管理等内容,节省大量工作时间。

2.4 运用系统工程建设实现档案信息共享

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建设涉及到各个方面内容,包括总体设计、设备选择、软件开发以及档案资料的整理录入等工作。事业单位在长期发展中积累大量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必须实现清晰的分类和保管,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完善的软件系统为依托,科学的系统不仅实现对档案资料的管理和保存,而且还能实现信息共享。在开发系统过程中,进行方案设计时可以利用双服务器和磁盘陈列的形式对文件和资料进行储存,并设计高速扫描仪对资料进行扫描,形成备份。资源共享的实现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共享能力,因此将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进行细化,按照档案特点进行分类,提高信息的共享能力。

2.5 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档案管理队伍

数字化管理模式是通国软件完成的,但最终还是受人控制,因此数字化档案管理中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事业单位作为重要机构,档案资料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必须有专业人才进行操作和管理,同时管理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操作技术,还需具有责任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能够正确认识档案数字化管理。对于单位中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应当加强专业和计算机操作能力面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应当注重对优秀人才的引进,招聘既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又懂档案管理知识以及法律法规复合型人才,优化事业单位中的人才结构,促进事业单位中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推进。

2.6 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监督

事业单位本身具有特殊性,所以对于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加强重视,我国法律法规重对档案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规范,所以必须在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同时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工作特点制定适合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约束和管理。另外制定科学的监督机制,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同时促使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顺利开展。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篇9

关键词:仿真系统 供应链 WITNESS仿真软件

1 模型介绍

模型为简单的三节点供应链库存系统,模型如下:

供应链库存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模块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供应商、库存和客户、数据统计模块。

客户模块主要功能:按照随机分布函数产生的时间间隔产生随机数量客户需求订单。库存模块主要是针对客户的需求,对供应商提出送货订单,以及保证库存的适量。数据统计模块由相关的变量函数组成。统计核心生产工厂发货的记录、客户订单交付记录、成品库存、相关成本计算等。

假设成品需求时间为均值0.1个月的指数的随机变量。需求量也是随机变量,其概率质量函数为:

D=1, 概率为162, 概率为133, 概率为134, 概率为16

订货策略:

按月订货,每月月初检查库存水平,若库存水平I超过下限L不订货,若低于下限则订货,订货量Z为:

Z=S-I (I

Z=0 (I≥L)

若订货,从订货到货物入库为1个月。

①订货费(C1)

设每件订货费用为m=3,订货附加费为K=32,则每月订货费为:

②保管费(C2)

用h=l表示每件每月的保管费,显然,只有当库存水平I(t)>0时才需要计算保管费:

其中,n为仿真运行的月数,C2为平均每月的保管费。

③缺货损失费(C3)

目前有5种计划订货策略,如下表所示,通过以上的模型确定最优策略。L=20,S=40;L=20,S=60;L=40,S=60;

L=60,S=80。

2 模型定义和仿真(Define)

模型定义见表1:

模型仿真钟取系统默认的1的时间单位为1month,运行100仿真时间单位。在L=20,S=40;L=20,S=60; L=40,S=60;L=60,S=80不同情况下的系统仿真图如下:

对四种方案的的仿真结果比较见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方案(L=20,S=40)的总费用最少,该方案为最优的方案。虽然该模型为简单的库存模型,假设条件设定下做的仿真,但这种思想和方案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也是非常有用的。该实践表明,将这一方案和思想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管理当中去,企业库存运行的质量和水平均会有明显提高。

3 结论

本文基于witness仿真软件对三个节点的库存系统进行仿真,通过仿真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

参考文献:

[1]王爱华,刘明刚.供应链库存优化管理模型研究[J].价值工程,2006(08).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篇10

关键词:国有企业数字档案馆传统档案馆电子档案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把国有企业及所属各单位的文档、图纸、实物、照片、音视频等不同类别、不同载体的相互独立的档案信息整合成统一的资源库,并确定其相互关联关系,以畅通的网络为输送渠道,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采集、存储,以高度有序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管理,实现网络化利用,已成为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当务之急。

1 数字档案馆的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一种新型的档案馆形态,数字档案馆是依托网络、以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为管理对象,数字档案馆作为新时展的产物,它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管理手段、以自动化管理与检索利用智能化为特色,既继承了传统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又能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数字档案馆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包括对电子文件在内的各种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确保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准确和安全可靠;又有利于档案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现,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更好地适应档案用户需求的变化,为用户提供超越时间、地域限制的个性化、多样化、便捷化的信息服务,真正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2 国有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模式,而且数字档案馆作为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内容,已经是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在档案界已经形成共识,方向是非常明确的。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不论从技术开发上还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以及社会环境上,在建设初期都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完备的地方,需要有一个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在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问题主要有下几个方面:

2.1 对企业数字档案馆认识不够及缺乏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

目前在国有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几种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认为数字档案馆等同于档案馆的数字化:这种观点认为只要将档案馆的馆藏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然后搬到网上,就是数字档案馆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这种以偏概全的弊端严重影响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人们对数字档案馆的正确认识。这将导致的后果是档案馆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在扫描、转换、压缩等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中,却忽视了整个系统的整合。

2.2 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不够统一、规范

与传统档案馆比较,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库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涵盖原来的档案信息资源,其信息采集将进一步扩大到现行文件、资料、各行业专业数据库、社会公众服务信息、网上相关信息、数字图书馆信息等,其载体形式包括语音、视频、图形、图像等更为广阔的领域,是一个以档案信息为核心内容的社会综合信息资源库。在现阶段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传统档案馆的馆藏,各立档单位的档案文件材料,具有档案性质的行业的专题信息资源库。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没有具体标准遵循,而且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的结构不统一,数据不规范,给实现资源共享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档案馆内部档案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设计时,没有档案工作者参与,或者因档案工作者缺乏相关知识无法参与,使得电子文件从生成到归档存在着不少问题。

2.3 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数据不规范、质量不高

企业档案信息数据库是数字档案馆的物质基础,是向利用者提供服务的档案信息资源主体,也是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重要途径,而目前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数字档案馆的要求差距悬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信息数据库数量不少,但权威性、高质量、大容量的屈指可数,且存在诸如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低、标引与检索点选取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各自为政、分别基于不同的系统等问题,这些低水平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在本馆或小范围内或许能够使用,一旦上网联机在全球范围内调用,它们的缺陷立即会显露出来,仅异构计算机系统的互联和数据库的统一规范就会出现很多麻烦,甚至会严重到无法上网交换而成为废库。

(2)档案信息数据库在类型上比较单一,档案信息目录数据库属多,其他全文型、多媒体档案信息数据库偏少,而档案信息目录数据库只能给利用者检索提供帮助,不能满足利用者获取档案信息的要求。

2.4 数字档案馆网站建设不够成熟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及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逐步的在进行推广。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档案馆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专门的数字档案馆网站则很少,像深圳市数字档案馆站点也是借助于深圳档案窗口来信息的。所以这种情况的存在会给档案的利用者带来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即建立了档案网站就实现了数字档案馆,所以,有人就认为数字档案馆仅限于此,给档案馆作个基于WEB形式的页面,就对外称是数字档案馆。这是很多国内档案馆在“数字化”建设上的通病,既没有强大的后台数据库,又没有交互式使用功能。不管有没有馆藏的数字档案,不管具不具备把馆藏档案数字化的条件,先把“www”的帽子戴上再说。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数字档案馆的正常发展。

2.5 数字档案馆建设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数字档案馆的特点决定了要配备高素质的人才,人才是数字档案馆的关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外语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比较差,而且有些档案部门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这目前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面临的又一难题。

3 国有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优化措施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地去改进与完善。所以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程中进行合理的优化是非常必要,以此达到质量和效益的并进与共同提高。具体的优化措施如下:

3.1 树立企业现代化管理意识

国有企业建立数字化档案馆首先要破除“重设备购置、轻服务研究”等做法,树立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使档案工作从传统的馆藏模式向档案信息中心模式过渡。使档案工作有利于档案信息的利用,服务于国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拓宽服务渠道,改善服务功能,以前瞻性的眼光来研究利用者潜在的需求,积极主动地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3.2 做好企业人员培训工作

由于档案馆管理技术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对档案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实现档案馆现代化管理,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技术,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还要重视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的,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编目、著录、打印、工程图纸的扫描输入等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更有效地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

3.3 建立档案馆数字化技术标准

新型载体的应用和计算机智能化管理,必然要求其处理的信息规范、标准。档案信息的质量取决于数据的质量,因此要设立数据格式标准。

3.4 突出数据库建设

计算机对被加工的档案数据要求很严,必须做到正确、科学、规范。因此,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过程中,数据库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著录规则和细则;二是掌握标引工具并熟悉档案;三是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多次审校等。在搞好传统载体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重要、珍贵、易损、利用频率高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著录标引;另一方面要根据国有企业发展的要求,开发规范、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并加强对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环节的监督、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

3.5 开发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化是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按照安全、科学和适用的原则,分步骤建立完善的内部局域网,积极参与企业上网工程,积极稳妥地建立与国际互联网相连接的档案信息网站,通过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网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3.6 做好数字化档案馆的安全技术保障

数字化档案馆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如果处理不好,电子文件也会遭受损失。因此,在实施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安全保障环节。

(1)建设系统工程。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总体设计、设备选型、软件开发、档案整理、扫描录入、系统管理、光盘备份、查询管理、安全措施等。由于日常工作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文字档案,需要进行录入、保管,因此该系统应采用双服务器、磁盘阵列存储,高速扫描仪集中扫描,光盘和磁带双备份的解决方案。同时,为了提高利用率,还应设置适当的档案查询系统,通过触摸屏查询及文档网络传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构建信息技术支撑系统。首先,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升级能力;其次,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第三,系统应具有很好的性能。另外,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支持多种主机系统及集群系统。

4 结束语

国有企业数字化档案馆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企业档案管理者,应进行档案信息素质教育,增强获取档案信息的能力,提高社会各界运用现代化技术知识和设备获取档案信息的自觉性,并充分认识传统的纸质档案与现代化电子文件长期并存这一现实,从而建立档案信息网络数字化建筑的优化措施,提升国有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