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十篇

时间:2023-05-30 16:11:24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1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能岗匹配岗位胜任力库存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包含了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以及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等内容。实现能岗匹配的两个前提是工作分析和人才测评。工作分析是指对组织中各项工作的性质、责任、任务以及员工所具备的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然后加以系统科学地描述。工作分析可以把每个职务的性质、任务、责任、权力和工作内容等记录下来形成职务说明书,为寻找合适的员工提供能岗匹配的依据。运用人才素质测评工具可以较全面地了解人才的素质,使人才的配置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做到因事择人,能岗匹配,实现人事决策科学化。

本文结合传统供应链管理中有关库存管理方面的理论,提出在能岗匹配过程中,以员工为载体的岗位胜任力是动态的,如果能够将传统产品库存的概念和管理手段嫁接到岗位胜任力上,合理使用,将会提高企业人才运作的效率,降低用人成本。因此,基于能岗匹配的岗位胜任力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扩大业内对岗位胜任力模型运用范围,提升量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一、岗位胜任力匹配

狭义的岗位胜任力匹配是以岗位为主,先确定岗位所需要的胜任力,进行以岗位为主的匹配。它包括素质与岗位的匹配、报酬与岗位的匹配、岗位与管理的匹配、岗位与效价的匹配。

广义的岗位胜任力匹配包括能岗匹配、能酬匹配、能级匹配、能力整合。

能岗匹配是指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包括总量和结构的要求,要使能力与岗位之间保持良好的匹配关系。

能酬匹配是指具有不同的能力总量和结构特点的组织成员,应该给予不同的报酬。能力总量越高,薪酬越具有优势;能力总量相同,能力结构越能适应组织发展需要,薪酬越具有优势。能力与薪酬的匹配度越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将会提高。

能级匹配是指一个组织具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和岗位,需要组织成员具有不同的能力等量级,高难度的工作岗位需要高能级的组织成员,低难度的工作岗位需要低能级的组织成员,高低能级的成员应保持一个合理的配比关系。

能力整合是指为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和岗位的要求,组织成员应该具有不同的能力结构特点。将具有互补性的能力结构特点的组织成员组合在一起,组织内会形成一个能力场,能够达到所有成员的能力算数加总所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作用,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能级对应的原则。企业的岗位有层次和种类之分,并处于不同的能级水平。每个员工也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在纵向上处于不同的能级位置。岗位人员的配置应做到能级对应,就是说每一个人所具有的能级水平与所处的层次和岗位的能级要求相对应。

优势定位原则。一是指员工自身应根据自己的优势的岗位的要求,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岗位;二是是指管理者也应据此将员工安置到最有利于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

动态调节原则。动态调节原则是指当员工或岗位要求发生变化的时候,要适时地对人员配置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始终使合适的人工作在合适的位置上。

内部为主的原则。企业从内部培养人才,给有意愿和能力的人提供机会,营造竞争氛围,促成公司发展。

二、能岗匹配的动态模型

组织绩效的提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组织管理水平、组织的效益和效率;二是员工岗位胜任力和满意度。两者有效结合,组织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岗位对胜任力的需求和员工胜任力的供给构成了动态匹配的两个基本核心变量。

1.基于业绩的能岗匹配动态模型

从满足生产率和提高员工满意度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岗位设计,并按照岗位的要求挑选相应的和适合的员工。并且随着工作经验的提升,员工的能力与原岗位不再适应,因此需要重新设计岗位,如岗位类别和岗位层次的重新设计,使新岗位与员工能力达到有效的匹配。图1为基于业绩的能岗匹配动态模型。

图1基于业绩的能岗匹配动态模型

2.基于组织战略调整的能岗匹配动态模型

组织战略的调整必然会引起产品组合、工艺流程、组织结构等的调整,岗位也要重新设计,根据新岗位对员工能力的要求,重新选拔、分配员工,使得岗位与员工达到有效匹配。图2为基于组织战略调整的能岗匹配动态模型。

图2基于组织战略调整的能岗匹配动态模型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知,员工的能力变化是渐进的过程,岗位相对较稳定。在管理实践中,能岗动态匹配往往是能力与岗位同时兼顾、渐进的变化过程,以岗选才,以才配岗本身就是动态的过程。

三、岗位胜任力库存

企业为了使特定岗位达成近期和长期的绩效目标而招聘和发展员工,其实质就是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能力库存,获取和发展能够完成岗位绩效目标的岗位胜任力。同时企业为了获取这些岗位胜任力而支付相应的胜任力使用成本和存储成本。

1.岗位胜任力库存

岗位胜任力库存是指员工实际所具有的岗位胜任力与该岗位对员工胜任力要求之间的量化差距。对岗位胜任力库存的定义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和基准。

对岗位胜任力可以分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理解:

①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对岗位的要求是完成既定的绩效目标,而这种绩效目标是需要通过相匹配的岗位胜任力来完成。从员工的角度,就是本身所具有的岗位胜任力是否满足该岗位对胜任力的匹配要求。企业和员工是岗位胜任力的供需双方,可以运用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思想来进行研究。

②如果员工的岗位胜任力超出该岗位匹配的胜任力,则超出部分的胜任力定义为“岗位胜任力库存”。如果员工的岗位胜任力未能达到该岗位需匹配的胜任力,则不足的胜任力则定义为“岗位胜任力库存”处于缺货状态。如果员工的岗位胜任力完全匹配该岗位的胜任力,则定义为“岗位胜任力库存”零库存状态。

由于岗位胜任力库存的特殊性,本文对岗位胜任力库存做一个明确的定义,它包括以下两层含义:一是由于企业发展导致企业对岗位绩效目标要经常做出调整,特定岗位绩效目标的提升导致对应的岗位胜任力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原本超出特定岗位需匹配的岗位胜任力的量化部分会出现“零”库存的情况甚至出现岗位胜任力缺货的情况,这是岗位胜任力消耗的第一层含义。二是由于员工职业发展的需要,不同职位对同一岗位胜任力库存的要求是不同的,高层职位对岗位胜任力的匹配需求比低层职位对岗位胜任力库存的匹配需求会有所不同。当员工从低层职位发展到高层职位时,某些岗位胜任力库存会存在上升的需求。

③岗位胜任力库存也会消耗企业的现金,具体表现是在人力资源的竞争环境下,由于特定员工岗位胜任力高于岗位所需匹配的岗位胜任力,那么这样的员工向公司索取的薪酬福利会和普通员工存在不同,这样就消耗了企业的现金。

④最大库存在岗位胜任力库存模型中专指该岗位所设定的需完成的最高业绩目标所对应的岗位胜任力库存量。

⑤安全库存在岗位胜任力库存模型中专指在该岗位所设定的需完成的最基本的业绩目标所对应的岗位胜任力库存量。

2.岗位胜任力库存管理与传统供应链库存管理对比

供应链库存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①供应链意义上的库存有两重含义:一是静态的,指存储的物质。对学术研究来说,库存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任何物品的停滞和储藏,对于管理者来说,库存是“企业用于今后销售或使用的储备物料”;二是动态的,指库存系统运作过程,主要分成两个过程,即库存补充过程和库存需求过程。

②库存是经济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既有得益,也有代价。得益是满足预期用户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避免供应延误或设备故障等所导致的缺货状态。代价是库存的采购费用;库存的维护费用;库存所占用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库存损耗。

③库存控制是企业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决策,使其处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目的就是以合理库存成本达到满意的客户服务水平。

由于岗位胜任力是以具体的员工为载体、以预期需求为依据而存在着的,具有无形性、不可直接观察性等诸多特殊的性质,它必定与传统意义上的库存同时具有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所以有必要对岗位胜任力库存的管理特征和供应链库存的管理特征做一对比。表1为岗位胜任力库存和实物库存的不同特征比较,表2为两者成本组成比较。

另一方面,岗位胜任力库存和传统意义实物库存存在相似性特征:

①都是为了满足预期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因缺货(员工具备的岗位胜任力不能达到岗位所需匹配的胜任力也称为“缺货”)造成的机会损失;

②都是作为生产或工作过程的缓冲;

③都是可以量化的;

④都占用了一定的资金,丧失了一定的机会成本。

基于岗位胜任力库存的动态化管理,以及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等考虑,为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最大效用,必须在企业文化大背景下,即我们要办成什么样企业的前提下,对于企业的岗位进行设计,形成岗位胜任力模型库,并对现有的人力资源存量进行科学测评,以及通过招聘、培训以及必要的裁员,建立起满足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需要的、且匹配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人才队伍和合理的岗位胜任力储备。

四、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基于能岗匹配的岗位胜任力库存的界定,并对其做了明确的表述和定义,同时将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与岗位胜任力库存做了详细的比较,这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量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勇、马士华.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中国机械工程[J],1998,9(10):24-26

[2]王圣广,马士华.供应链拓扑模型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J],1999,4 (4):33-36

[3]陈剑,蔡连侨.供应链建模与优化.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J],2001,(6):26-3

[4]Tayur, S.,R. Ganeshan and M. Magazine.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 Kluwer, Boston, 1999

[5]霍普.供应链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科学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辛奇-利维.供应链设计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2

摘 要 零库存是当今企业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实现零库存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优异管理能力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零库存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探讨了企业零库存的实现方法,并指出了企业在实施零库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零库存 意义 实施方法 注意问题

一、零库存的现实意义

零库存的实施可以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通过实现零库存管理,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免去仓库存货的一系列问题。企业通过实现零库存管理,优化应收和应付账款,加快资金周转,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量、优化企业的资源结构、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零库存策略还缩短了原辅材料的供应时间,并减少了重大事故的发生,零库存管理可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规避市场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而产生的降价、滞销的风险等。

二、零库存的实施方法

(一)JIT(Just in Time)适时适量生产

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一个企业中所有活动只有当需要进行的时候才开始进行。只在需要的时候,按照客户需要的品质和数量,生产客户所需的产品或者提供客户所需的服务。JIT的关键在于搞好市场预测,重点是分析研究和预测市场商品供需发展趋势。要想准确预测,就必须重视市场调查研究,重视资料收集和分析,掌握充分的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拥有资料越充分, 分析就越详细、越深刻,预测准确度就愈高。

(二)分散库存

分散库存即将产品“即进半售”或“超期即送”。“即进半售”指当产品入库后, 除即进即售情况外, 可采取接受定金或分期付款办法, 将产品半卖半“送”。“超期即送”对超过正常库龄的产品,采取不付款“送”给用户先用,即赊销的办法。这种连卖带“送”的方法,可使企业产品立刻转移出去,从而实现零库存。无论库存产品是卖出去还是“送”出去,理论上它都将保持原值,不会发生库存折损。

(三)委托营业仓库存储和保管货物

营业仓库是一种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仓库。委托此种仓库或物流组织储存货物就是把所有权属于用户的货物存放在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仓库中,由后者用户保管和发送货物,用户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向受托方支付服务费。采用这种方式存放和储备货物,在一般情况下,用户自己不必再过多地储备物资,甚至不必再单独设立仓库从事货物的维护、保管等活动,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可实现零库存和进行无库存式生产。

(四)协作分包方式

协作分包方式主要是制造企业的一种产业结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以若干企业的柔性生产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

(五)按订单生产方式

在拉动生产方式下,企业只有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配送的,仓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储存物资的仓库,而是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一个“枢纽”,是物流作业中的一个中转站。企业物资是按订单信息要求而流动的,从而消除了呆滞物资,从而也就“消灭”了企业的库存。

三、实施零库存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企业自身科技创新水平

产品的更新换代很快,如果库存量大就会造成因材料淘汰而报废,而价值量大的材料一旦报废,对企业的成本而言,无疑会是一笔不小的损失,自然也不利于产品的市场竞争。而要降低这种风险,实现零库存的管理方式,企业自身的创新水平很重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紧跟行业的革新步伐,保证产品的市场需求,能够有效保障即产即售的模式,从而推进零库存管理的实施,避免因产品被淘汰而造成库存的积压。

(二)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灵敏、可靠的采购渠道网络

零库存管理要求原材料能够及时到达仓库,因而选择仓库、供应商的距离远近及运输方式就至关重要。可以通过电子商务采购平台与供应商和销售终端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实现从“为库存采购”到“为订单采购”的转化。

(三)建立一套完善、切实可行的零库存管理制度

建立物料管理人员责任制,明确库存负责人,定期进行物料盘点,及早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及时提出整改计划,还可以通过目视管理建立库存警戒线,便于信息情报传递,以提醒相关人员做好物料库存控制,通过多样的管理方法,使零库存管理工作得以正确、有效的实施。

(四)积极培养员工的零库存意识

企业上下各个部门都要学习零库存的管理思想,深刻理解其涵义。虽然在实际中,由于企业存货的使用量、消耗速度以及销售数量的不稳定,使得企业存货不可能时刻为零。但是企业的每个部门都应该深刻理解零库存的重要意义,尽可能压缩物资在各部门的滞留时间,降低库存量。

(五)以市场为导向,销售定生产

销售部门要致力于拓展销售市场,并保证销售渠道的稳定,而生产部门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以弹性的生产方式全力配合销售部门的工作,缩短生产线与顾客家门口的时空距离,降低甚至消除物料业务链上的“滞留”。

(六)加快企业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

企业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把信息技术革命与物流管理进步融为一体。同时,最大限度的将销售信息、库存信息、生产信息、客户信息、成本信息等与合作伙伴通过信息技术系统进行交流与分享,做到信息共享,增大信息透明度,同时,在此基础上,各方通过完善的信息技术系统在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合作共赢,从而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妮.JIT管理方式在我国应用的研究.东北大学.2003.

[2]顾喜云.现代物流概念下的仓储理论研究.上海:上海海运学院.2000.

[3]李俊清.我们能否做到零库存.企业管理.2006(8):83-86.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3

【关键词】敏捷供应链;成本控制;多级库存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面对飞速变化的技术市场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随着制造技术日新月异,经营管理模式的推陈出新,信息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使得市场竞争与合作日益呈现出动态性和虚拟化的趋势和特点,这直接导致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及原有的库存管理和控制受到严重的挑战和冲击。

长期以来,对传统库存控制研究一直致力于进行库存成本优化,并且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成就,但在关于库存控制目标的理解上始终存在着片面性。企业中采购人员、库存人员、销售人员甚至决策者一直认为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两者是对立的。一方面。若以降低成本为目标来减少库存量,将可能出现生产和销售不连续的风险,从而使客户满意度大大下降;另一方面,要保持和提高客户满意度,将正确的产品和服务在正确的时间送达正确的客户手中,就必须以大量的原材料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以大量的产成品来维持销售的连续性,而库存的大幅度增加将必然带来库存成本的增加。其实这种观点恰恰是库存控制的最大误区。事实上,若为提高客户满意度而造成库存激增将直接导致供应链中库存持有成本、订货成本及运输成本的陡升,而最终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将分摊在客户和企业头上,这反而会造成满意度下降,使客户和企业双方的利益都受损。为此,思考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去适应新的生产技术和客户需求,对供应链成员企业降低成本,利润获取,提高客户满意度及供应链整体效益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具有非凡的意义。

二、敏捷供应链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环境的日新月异,深陷全球化浪潮中的企业处于剧烈变革之中,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数量飞速膨胀,客户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短,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个性化。经济全球化也使得资金、技术、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自由流动,世界各国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敏捷供应链及与之相适应的库存控制理论应运而生。

任何一种战略运用是否成功,取决于能否获得超过对手的竞争优势。按照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波特的观点,竞争优势的获得源于企业能够向顾客提供超过竞争对手的价值,或者是以低于对手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同等的效用,或者是以同等价格提供更多的效用。基于波特的定义,我们可以把竞争优势描述为,在公司的任何维度或特征中所存在的不对称性或差异性,正是这些维度或特征使公司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并因此创造出更好的顾客价值。波特的理论经过实践的验证被证明是有效的,网络经济时代,尽管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但是企业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竞争原则却没有改变,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取得差异性竞争优势。敏捷供应链的特点正是区别与传统供应链的优势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三、敏捷供应链中库存控制方法的研究

在谈到所谓“库存控制”的时候,很多人将其理解为“仓储管理”,这实际上是个很大的曲解。传统的狭义观点认为,库存控制主要是针对仓库的物料进行盘点、数据处理、保管、发放等,通过执行防腐、温湿度控制等手段,达到使保管的实物库存保持最佳状态的目的。这只是库存控制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可以定义为实物库存控制。

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是企业生产和运营最基本最熟悉的问题之一。它一般是基于某个特定的企业而言的,即以内部供应链为基础,较少涉及外部供应链上的其它企业。由于传统库存控制研究中经常以库存控制策略的经济性作为库存管理的目标,所以,费用分析是库存控制研究的基本方法。传统库存控制策略基于简单的数理公式,将现实中复杂的库存情况做了较为精准的归纳,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不高。

到目前为止,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已发展的比较成熟,并且为单个企业实体经营广为使用,但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的深入人心,传统库存控制方法也明显出现不适应的状况,而这种不适应正是单个企业实体利益最大化与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之间矛盾的体现。处于供应链个节点上的企业为了应付需求的突发性变化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往往扩大库存水平以备不虞之需,这本无可厚非,但却由此增加了供应链的总体库存成本,从而增加了供应链的运作成本,降低了其整体竞争优势。这在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转变为供应链间竞争的情况下,无疑不利于供应链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主导优势地位。

为了满足企业对使用供应链管理方式的需求,同时缓解单个企业实体利益最大化与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更为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目前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四种: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JMI)、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CPFR)和多级库存管理。

现代库存控制方法层出不穷,尽管在提出的时间上有一定的先后性,且后者地诞生多少都借鉴了之前方法的优势,但我们决不能将其片面地认定是一种前者被后者取代的关系。事实上,每一种现代库存控制方式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也就是说,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

四、敏捷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库存成本控制模型

由于敏捷供应链结构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将所有状态说明,故仍以核心企业所在的典型供应链结构为例,围绕核心企业进行分析。

敏捷供应链核心企业库存控制系统实质上就是以核心企业作为中心统一协调整个供应链运行的中心化多级库存问题,采用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行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能够对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的库存活动进行协调。这种方法的目标是使供应链上总的库存成本最小,也是建立成本模型的最终目标。

假设各零售商的需求为独立需求,各零售商将订货汇总到各自的分销商处,分销商将订货汇总后制定出一个订货单,交给上游的制造商。制造商根据分销商的订货单来制定生产计划,同时对上游供应商产生物料需求。这样一个三级产品控制系统是一个串行与并行相结合的混合供应链模型,只有在明确了节点库存和级库存的基础上,才能考虑整个供应链的总库存成本。

由于制造商作为核心企业的唯一性,则制造商级库存成本:

其中,是制造商级库存成本,是制造商维持库存成本,是制造商订货成本,是制造商生产成本,是缺货损失成本。

分销商节点库存成本为:。

其中,为任一分销商库存成本,为分销商维持库存成本,为分销商订货成本,为分销商缺货损失成本。

零售商节点库存成本为:。其中,为任一零售商库存成本,为零售商维持库存成本,为零售商订货成本,为零售商缺货损失成本。

由此可知该三级供应链库存控制系统的总成本为:

任一一条三级供应链库存总成本为:

最后将所得的所有一一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值最小的,就应该采用该条供应链。

五、总结

本论文力求从扎实的理论研究入手,在对相关理论的归纳和梳理基础上,结合系统工程的角度和方法,来对敏捷供应链核心企业库存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明确了库存控制系统的研究边界和基本问题,为敏捷供应链核心企业库存控制的模型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将成本优化作为建模的切入口,在建立了成本模型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成本模型。

目前,敏捷供应链环境下多级库存控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上仍不够成熟,现实中成功运用的案例也还不多,但笔者也试图在理论研究和模型构建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鉴于笔者学识有限,笔者将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正成,田景红等.敏捷供应链中合作伙伴的选择研究[J].机械制造,2003,41(2):43-45.

[2]吴成锋,张庆普.敏捷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研究[J].情报杂志,2007(6):35-37.

[3]韩庆兰,黎昱.敏捷供应链的信息集成模型[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3):13-15.

[4]王夏阳.基于敏捷供应链的物流运作模式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7(5):59-61.

[5]陈淮莉,张洁,马登哲.基于成本和时间平衡优化的供应链协同计划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2-25.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4

关键词药品 库存 管理体制 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10-0498-02

药品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其供给和需求具有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医院必须保持适度的药品库存,同时,因各项因素的制约,药库需要实施高效及准确的库存控制及管理体制,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确保药品供应链的正常流通,最大程度地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1]。

1药品零库存的理解

药品零库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库存,而是指对于常用且用量大的药品,在避免缺货的前提下,药库无库存,药品配送公司在接到药品采购计划后即送货,药库验收药品合格后立即办理入库、出库手续,运送至各药房使用,而其它药品,药库需要根据使用情况控制合适的库存。

2药品零库存的必要性

第一,药品是特殊商品,其仓储管理要求较高,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同时,药品有一定的有效期,而且要确保药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第二,药品的仓储需要一定的成本并存在损耗的风险,还影响到资金的周转,而药品采购管理及其成本控制是医院总体运营成本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库存管理作为医院药品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保证临床用药需要及药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准确的库存控制和采购管理,在确保药品正常流通的同时提高库存管理工作水平,能有效提高医院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减少药品报耗率,降低运营成本[2]。

3药品零库存的优点

3.1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药房管理的科学化

国务院体改办等8部委在2000年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要“在逐步规范补助方式和调整医疗价格的基础上,把医院的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照章纳税”。作为发展方向,门诊药房也可能社会化,零库存将起促进推动作用。对医院来说,将药库转移到药品流通企业是医院由自办服务向购买服务过渡的有益尝试,能够促进医院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竞争力。实行药品零库存可以与医院其它相关的管理系统同步,规范药品信息,并逐步过渡到数量管理、实耗实消、逐日平帐的管理模式。

3.2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药品的耗损

实施药品零库存可以有效地控制药品进、出、购、销、存和用等环节,用量大的及常用的药品直接配送到药房,降低药库的药品库存,优化药品供应链,提高运行效率,保证临床用药需要。传统的药品储存受库存条件、药品效期、药品调价、新药应用、老药淘汰、药品不良反应及用药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药品损耗率增加。实施药品零库存,存量少、周转快,以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大减少,药品的损耗也会降低。

3.3有助于推进药学服务的发展

实施药品零库存有助于药剂科的工作重点从药品流通转向临床药学,转向如何开展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上来,从而真正体现药师的职责。

3.4降低成本,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率

传统的药品仓储会占用大量资金,增加医院运营成本。实施药品零库存可使医院减少大量的库房投入和支出,为医院减少大量运营成本,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率,同时节约药品供应环节中的人力资源成本。

4实施药品零库存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门诊药房及住院药房临床用药需求信息传送不及时会使药品采购及供应滞后,配送公司也会出现供货时间、品种不合规定和个别药品缺货等情况[3]。药库采购及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接受及提交少量多次的药品采购及库存计划,需要先进和系统的程序及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信息传送的准确与及时。

针对以上问题,药房与药库、药库与配送公司可以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实现连贯的网络操作管理,对医院全部药品有关信息实现在线监控,快速制订药品采购计划,快速传输并完成药品采购和入、出库操作,配送公司也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实行“准时制配送”,同时需要建立应急配送机制、退药情况处理和财务核算方法等[4]。

总之,在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环境下,医院应该实施药库管理的科学化与信息化,实施药品零库存,促进药品进、出、购、销、存和用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让药品零库存成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举措[5]。

参考文献

[1] 蔡晓波,丰嘉驹,姚永康.关于医院药库管理目标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5,16(10):744-745.

[2] 付云云.关于医院药品库存控制的探讨[J].海峡药学,2006,18(6):200-201.

[3] 徐云梅.零库存管理的双刃剑[J].当代医学,2004,(2):22-23.

[4] 曹玉,丁海燕,纪丽娜.医院药品物流配送的探讨[J].齐鲁药事,2006,25(10) :607-608.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5

关键词 生鲜食品;多目标优化;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71;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7)01-0024-06

一、问题提出

我国是生鲜食品生产与消费集一体的大国,由于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的快速提高,人们的经济实力增强,消费水平大增,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随着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生鲜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关注点集中在品质、安全方面,与此同时,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做出多目标决策,因此,从供应商到消费者这一流通过程中必须要有先进的管理体制,使产品从企业到消费者这个过程中成本最少,因而,联合库存应运而生。因为生鲜食品和其他食品有着较大的不同,在生鲜食品目标上的要求比较高,它的目标多于其他食品类,对它的联合库存研究比较难,国内外对生鲜食品的联合库存研究也较少。因此,对研究生鲜食品的联合库存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生鲜食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由于生鲜食品的时效性较短,因而它对运输方面的要求就比较高,而且生鲜食品易腐烂变质,不容易储存。生鲜食品的新鲜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生鲜食品的保鲜成为一个热点,各种保鲜技术纷纷出现,冷链物流也迅速发展起来。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单纯依靠产品本身已经不能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提高服务水平、提供高品质服务成为关注点。联合库存管理能够使成本明显降低,在信息共享下,使库存实现联合管理,库存不会出现异常,为供应链的同步化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并且具有利润共享、风险共分的功能。目前国内外对生鲜食品的研究都不多,因此对生鲜食品的联合库存多目标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关于联合库存的研究

联合管理库存的研究日益火热,国内外对此都进行了大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国内,张鑫(2014)等研究了同时考虑延期支付与订单成本,改变零售付款方式,建立EOQ模型,得出联合库存的相关数据[1]。李群霞(2015)等根据单一的生产商和单一的客户构成的供应链库存模型,考虑提前期,建立库存成本模型,求解最小的联合库存成本,进行决策优化[2]。姜华(2014)等在供应链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践研究,以产销联合库存为例,建立模型,使用定量分析库存成本最小化[3]。刘峥(2014)等在随机需求下,运用仿真方法,对两种库存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联合库存模型[4]。董琪(2015)等在建立两级联合库存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横向调拨策略,建立库存配置优化模型,并应用线性规划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5]。钟德强(2014)等讨论在不允许缺货的情况下,构建库存成本模型,探讨建筑材料供应链联合库存问题,为企业管理提供新思路,从整体上达到最优[6]。莫降涛(2014)等研究通过投资改变缺陷品率,产品经过零售商检查后降价,建立联合库存模型,得出最优解[7]。盖丽轩(2015)等以兴和县马铃薯供应链为例,研究使供需双方责任与权力平衡,避免风险单方面放大现象的货存供方联合库存管理模式[8]。Lo等研究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缺陷品率服从Weibull分布的联合库存订购策略[9]。Soni等研究需求依赖于价格的联合库存问题[10]。

2.关于联合库存多目标优化的研究

文永丽在社科论坛上发表的文章主要研究在城市,家电在绿色物流概念下的联合库存管理配送模式,这种模式有效的降低了成本[11]。吕君(2013)等研究联合库存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分别从3个方面分析,即成本、提前期和客服水平[12]。李芝梅(2008)研究一个周期内的多物品供销联合库存问题,建立多物品供销联合库存模型[13]。宋雪莲(2013)研究了以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为目标,以标准正态分布和导数为方法,以服务水平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联合库存管理,并与传统的库存模式相比较证明模型有效性[14]。谢华忠(2007)等研究了一定周期内,需求量确定且是在不允许缺货的情况下,多目标、单一水平、多产品的联合库存补货策略,以求解成本最小[15]。邵举平(2015)等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引入生鲜度损耗系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总成本与客户满意度,建立生鲜多目标优化模型[16]。黄进红(2012)等研究在一定服务水平条件下,求解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最小的多目标模型[17]。

3.关于生鲜食品联合库存多目标优化的研究

(1)生鲜食品特性研究。国内,申风平(2015)等在根据生鲜食品的特性分析影响物流服务商的原因,构建模型分析结果[18]。于舒婷(2010)研究生鲜食品的特点,分析直采模式的意义并给出建议[19]。蔡路昀(2014)等在关注生鲜食品的特性时,专注于研究生鲜食品的保鲜[20]。陈红丽(2015)等以生鲜肉类企业为对象,研究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模型[21]。由于生鲜食品的特性需要冷链运输,曾美花(2015)等在考虑存储成本和运输成本时,在确定性需求条件下,根据不同的碳交易机制,调整订货量,降低总成本[22]。

(2)生鲜食品联合库存意义研究。在国内,刘玲(2015)等研究了在两个销售渠道下生鲜商品的定价与库存问题,并假设在缺货时优先满足线下消费者的联合库存策略[23]。赵艳丰(2013)在文章里讨论了连锁超市生鲜的联合库存,讨论了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信息平台的搭建,并进一步对联合库存管理提出建议,加强管理研究[24]。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联合库存多目标优化的研究有不少(见表1),从上文中可以看出,但是对生鲜食品联合库存多目标优化的研究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本文就是在综合各专家学者的观点意见的基础上,对生鲜食品的多目标进行建模,最后分析结果给出建议。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

评价目标是评价的起点和归宿。评价目的主要由体系目标、分析评价、规定评价条件和定义评价体系等确定。本文的构建的体系目标层是生鲜食品联合库存优化。

2.体系构建的准则

(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是将决策目标看作一个系统,完成整体优化。生鲜食品联合库存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相关要素分析,协调优化各因素。

(2)合理性原则。合理原则的适用范围比较宽广,它要综合考虑个体与整体的发展规律,从总体出发考虑可行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合理,它的各指标的选择亦要合理,个体的合理与总体的合理要统一起来。

(3)代表性原则。系统目标里包含了不同的指标项目,而不同的项目所包含的要素很多,所以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重点分析评价。

3.评价指标的选择(见表2)

四、基于AHP评价建模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本文是对生鲜食品联合库存进行评价,所以评价体系为生鲜食品联合库存评价体系A,随后确定的4个一级指标是:经济性B1,保鲜度B2,服务水平B3,多样性B4;其次,一级指标成本按功能不同可分为5个二级指标,而多样性根据加工程度和保存方式的不同可分成3个二级指标,因而生鲜食品联合库存评价体系共有13个指标,这1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仓储成本B11,运输成本B12,流通加工成本B13,包装成本B14,装卸搬运成本B15,时间B21,保鲜技术B22,服务质量B31,服务效率B32,信息B33,初级生鲜商品B41,冷冻冷藏生鲜商品B42,加工生鲜商品B43(见图1)。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1)赋值。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它是层次分析法最关键的步骤。将每个层次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判断矩阵,计算因素权重,分析下一层因素对上一层因素的重要程度,权重值得计算,需要相对重要度的标度,判断矩阵的标度如表3所示。

假设目标层为A,准则层为B,子准则层为C,则,各因素的判断矩阵可列为:

A=1 2 3 41/2 1 3 31/3 1/3 1 21/4 1/3 1/2 1,B1=1 2 3 4 51/2 1 2 3 41/3 1/2 1 2 31/4 1/3 1/2 1 21/5 1/4 1/3 1/2 1

B2=1 21/2 1,B3=1 2 5 1/2 1 3 1/5 1/3 1, B4 =1 1/5 1/35 1 33 1/3 1

(2)求解各因素的权重。

①列向量归一化,即求出各判断矩阵每一列的总和,再把判断矩阵的每一个元素除以其相应列的总和,得出标准判断矩阵:

A=0.480 0.522 0.462 0.4000.240 0.261 0.308 0.3000.160 0.131 0.154 0.2000.120 0.087 0.077 0.100,

B1=0.438 0.490 0.439 0.381 0.3330.219 0.245 0.293 0.286 0.2670.146 0.123 0.146 0.191 0.2000.110 0.082 0.073 0.095 0.1330.088 0.061 0.049 0.048 0.067,

B2=0.667 0.6670.333 0.333,B3=0.588 0.600 0.5660.294 0.300 0.3330.118 0.100 0.111,

B4=0.111 0.131 0.0770.556 0.652 0.6920.333 0.217 0.231。

②行和归一化,即求出列归一化后的矩阵每一行的总和,再将矩阵每一行的总和相加,使两者相除(总和除以总和相加),所得的值等于W。

A(W)=0.4460.2770.1610.096,B1(W)=0.4150.2610.1630.0980.062,

B2(W)=0.6670.333,B3(W)=0.5810.3090.110,

B4(W)=0.1060.6330.261。

③根据上面已知的条件,可得到:

A(W)=1.8871.1200.6470.385,B1(W)=2.1281.3370.8140.4940.314,B2(W)=1.3330.667

B3(W)=1.7490.9300.329,B4(W)=0.3191.9430.789。

单位特征向量:

A(W)=(0.466,0.277,0.161,0.096)T

B1(W)=(0.415,0.261,0.163,0.098,0.062)T

B2(W)=(0.667,0.333)T

B3(W)=(0.581,0.309,0.110)T

B4(W)=(0.106,0.633,0.261)T

3.权重结果分析及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一般由5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是被检验的判断矩阵乘以其特征向量,得到赋权和向量;

第二步是每个赋权和向量的值分别除以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值;

第三步是计算第二步结果的平均值,记为λ;

第四步是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

第五步是计算一致性CR(CR=■),RI指的是自由度指标,修正值RI如表4:

由于最大特征值,λmax=■(■),CI=■,CR=■,根据表4和所知数据可得:当n=2时,RI=0;当n=3时,RI=0.58;当n=4时,RI=0.96;当n=5时,RI=1.12;所以得表5。

当CR=0时,判断矩阵有完全一致性;当CR≤0.1时,判断矩阵有基本一致性,CR越接近于0,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高。因为CR的值与矩阵的一致性具有直接关系,所以根据表5可知,各矩阵的CR均小于0.1,因此各矩阵具有一致性。

利用层次分析法,我们可以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根据层次总排序,画出柱状图,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4.结果分析

从上文得到的各级指标的权重值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一级指标中经济性B1所占的比重最大,这表明经济性在生鲜食品联合库存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次,一级指标中权重由大到小的排序分别是:保鲜度B2、服务水平B3、多样性B4。同时,在二级指标中,经济性包含的五项中仓储成本B11的权重最大,运输成本B12,流通加工成本B13,包装成本B14,装卸搬运成本B15呈依次递减;保鲜度中的两项时间B21的比重大于保鲜技术B22的比重;而服务水平中的三项,权重值属服务质量B31为最,其后依次是服务效率B32和信息B33;最后一个一级指标多样性的权重排序为:一是冷冻冷藏生鲜商品B42,二是加工生鲜商品B43,三是初级生鲜商品B41。

由此综上可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方面,在保证服务水平一定的基础上,提高时间效率,丰富生鲜食品的多样性,利用联合库存管理,实现多目标优化,最终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同时,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提高生鲜食品的保鲜度,提高服务质量。

五、对策建议

1.优化管理模式,综合降低各项成本

(1)转变观念,推进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与旧的库存管理模式相比具有很多优势。联合库存管理使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运作程序变得简单,物流环节得到优化,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工作效率,使成本下降。由于供应链由不同的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相互独立,因而产生了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不对称,导致库存出现不平稳,增加库存成本,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能使供需双方实现信息共享,从而稳定库存。从供应链整体看,联合库存管理减少了库存点和和相应的库存设立费及仓储作业费,从而降低了供应链系统总的库存费用。除此之外,这种库存控制模式也为其他科学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如连续补充货物、快速反应、准时化供货等创造了条件。

(2)建立协同发展互利机制。生鲜电商与物流配送企业是提升生鲜电商物流配送服务质量的两大主体,两者的配合度和融洽关系影响到生鲜电商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提升。生鲜电商的发展离不开物流配送企业,物流配送企业也依托于生鲜电商的发展,两者的生存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协调两大主体的发展,建立联合发展机制,提高两大主体的配合度,共建一个良好的互利平台,对双方的长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提高生鲜电商物流配送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实现团结互助、互利共赢是提升生鲜电商物流配送服务质量的重要发展方向。

(3)培育协同发展文化理念。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套独特的并为企业量身打造的文化和理念,基于文化理念的不同,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也不一致。从哲学角度考虑,文化具有创新性、包容性,表现为海纳百川。协调生鲜电商与物流配送企业的发展则必须要考虑到两大企业的文化理念不同,实现两者的文化理念的交融,减少在发展过程的分歧,实现理念一致,朝着同一个大方向发展。提升生鲜电商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是生鲜电商与物流配送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缺一不可。

(4)合理规划网络节点,节省全产业链运输成本。运输成本在总成本里拥有的份额很多,占据了总成本的50%,所以降低运输成本是一个重点。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减少运输环节,尽量避免二次运输,同时要消除迂回运输、相向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运输距离短、顾客集中,有利于集中运输,可以节省运输成本,使利润放大化。而且联合库存能够使运输路线得到优化,使运输距离和运输车辆减少,从而使得运输成本比传统的库存管路模式低。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运输方案,以减少成本。

2.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发展创新

(1)发展生鲜食品线上线下销售模式。2015年我国GDP达到67.67万亿元,同比增长6.9%;网购市场规模达到3.8万亿,同比增长35.7%[17],网购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网上购物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因此发展线上超市生鲜销售的时机是成熟的。超市可以加入电商平台,消费者可以在网上下单,由超市进行配送上门;同时,超市现场销售的商品即可起到展示作用,也满足其他人群的需要。这样线上、线下销售同步展开,增加了销售量,减少了库存,从而使生鲜食品的新鲜度得到保证,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2)进行技术创新,发展冷链物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生鲜食品的选择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适应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新鲜、安全的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配送发展起来。冷链物流最早开始研究是在国外,发展也相对成熟,而我国的冷链物流和国外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可以借鉴外国的技术经验,同时也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完善,有益于生鲜食品的保鲜销售,同时也能减少损耗,降低成本,还能够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客户满意度。

3.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客户满意度

(1)提高服务质量,打造高品质服务。服务质量在此篇论文的这个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提升服务质量,让顾客享受高品质的服务,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增强顾客对企业的信认感,从而留下一个高大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做免费宣传,节省了广告宣传成本。企业要贯彻服务标准,加强员工服务意识;政府要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完善服务标准体系,规范服务行为。食品安全也是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保证生鲜食品的食品安全非常重要,服务质量得到保障,食品安全才有保障。

(2)提高服务效率,深化服务水平。质量与效率是相互的,两者的统一才能达到好的标准;有质量没效率的服务,会让人失去耐心,有效率没质量的服务,会使人愤怒。服务效率是服务质量的价值体现,因此,公司的进步,质量与效率两者必须统一。与此同时,使用高级的硬件设备也是改进服务效率的一种方法。提升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效率,深化服务水平,创造高标准的服务,是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3)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信息平台的搭建创造了基础,为实现信息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信息平台的搭建,使得信息传递更方便快捷,能够有效解决企业间及企业内部的缺乏协作和沟通的问题,使双方都能够看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及时掌握需要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平台是信息中转的一个点,信息搜集整理完成后,在平台上加以存储,共需要者查询。

[参考文献]

[1] 张鑫,俞婷婷,杨爱峰,杜丽燕.基于延期支付的联合库存策略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3):295-375.

[2] 李群霞,马风才,张群.供应链库存成模型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5):107-109.

[3] 姜华,张云超,杨静.基于供应链的联合库存成本控制研究[J].物流科技,2014(12):33-35.

[4] 刘峥,徐琪,汤兵勇,周敏.随机需求下的双渠道供应链联合库存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48(2):290-299.

[5] 董琪,徐延学,杨继坤,赵建忠.基于两级联合库存的低消耗备件优化配置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15,43(2):165-190.

[6] 钟德强,郭薇.基于建筑供应链的不允许缺货联合库存模型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4,28(6):48-52.

[7] 莫降涛,梁丽,李霞.缺陷品率可控的非完美质量产品联合库存模型[J].广西科学,2014,21(2):187-191.

[8]盖丽轩,刘俊华.农产品供应链货存供方联合库存管理模式探析――以兴和县马铃薯供应链为例[J].物流科技,2015(6):41-43.

[9] Lo S,Wee H,Huang W.An integrated production-inventory model with imperfect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Weibull distribution deterioration under infl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7,106(1):248-260.

[10] Soni H N,Patel K A.Optimal strategy for an integrated inventory system involving variable production ang defective items under retailer partial trade credit policy[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2,54(1):235-247.

[11] 文永丽.绿色物流理念下城市配送模式选择研究――以宁夏家电连锁企业为例[J].社科论坛.

[12] 吕君,丁已然.面向闭环供应链柔性的联合库存管理研究[J].企业管理,2013(3):57-59.

[13] 李芝梅.一对多情况下多物品联合库存问题的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探讨,2008:300-301.

[14] 宋雪莲.基于多目标规划的联合库存管理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3(2):185-187.

[15] 谢华忠,刘北林.多商品库存及辅助分配问题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9):4975-4979.

[16] 邵举平,曹倩,沈敏燕,孙延安.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带时窗的VRP模型与算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20(1):122-134.

[17] 黄进红,周根娇.基于服务水平约束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3):19-21.

[18] 申风平,师星,柳春岩.O2O模式下生鲜食品物流服务商的选择研究[J].现代物流,2015:22-24.

[19] 于舒婷.大型超市生鲜食品直采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233-234.

[20] 蔡路昀,吕艳芳,李学鹏,励建荣,李婷婷.复合生物保鲜技术及其在生鲜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10):380-384.

[21] 陈红丽,张利瑶,张欣.基于FAHP的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J].物流技术,2015,34:142-146.

[22] 曾美花,王应明.碳交易机制下的生鲜食品库存模型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59-63.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6

库存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随着ERP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和升级,物资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集团化采购成为物资采购的主要方式,库存管理更是成为失去采购权限的物资部门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工作。本文分析了ERP应用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降库存、减积压、加强管理的具体对策,强调了优化库存结构、强化库存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的观点。

关键词:

库存管理;常见问题;对策;库存结构

1引言

库存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ERP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和升级,物资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集团化采购成为物资采购的主要方式。由于采购权限集中在少数部门手中,库存管理成为失去采购权限的物资部门的最主要工作。因此,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库存余额大

库存余额较大,占用资金较多。包含必要的安全库存,普通库存,更有储存期长的物资、不再出库使用的物资。主要原因是没有科学合理地规划好采购方式、控制好采购进度和频次,存在盲目性,使高库存成为既定事实。

2.2超储积压问题较突出

超储积压物资处置压力大,每月都有新增积压产生。需求计划编报不及时、不准确,缺乏预见性,是造成库存积压的主要原因。

2.3系统库存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库存状况

ERP系统对主数据和业务流程操作有一定要求和限制,采购及收发业务没有及时录入ERP系统,导致库存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较差。

2.4过于依赖ERP系统数据,对实际库存的管理有放松

对实际物资的保管、保养,什么时候都应是库存管理的一项根本工作。在ERP系统能快速提供物资收发存报表且以此为准上报后,不必通过库存盘点、核对账本、计算数据、提供月结报表,保管员只需记数量帐,因此对实际库存的管理有了放松。

3强化库存管理的对策

因为库存情况一直是动态的,所以库存管理的工作也应是动态的。应该定期进行,根据实际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

3.1优化库存结构,调整储备策略

(1)利用ERP系统库存数据,进ABC分类,及时分析和优化库存结构,合理确定进货批次、批量,严格控制储备规模,调整储备策略,降低库存余额。

(2)按照物料(组)金额排序,进行ABC分类,处理占用资金排名较前的物资,对降低库存资金作用大,是库存监控和降低库存的重点;按照物料数量排序,进行ABC分类,库存数量排名较前的物资,是降低库存、限制再入库的重点;按照物料批次排序,可以对采购频次、批量提供依据,有助于提前处理可能形成的超储积压。

(3)对物资消耗进行ABC分类,对采购金额大和数量大、使用频繁的物资,制定科学的采购方式,确定合理的储备策略,适时调整,从采购前期就着手降低这部分物资库存。经对常见储备策略对比,可以看出,实物在工厂、积压风险在供应商的寄售库存方式,对企业是最有利的。因此,企业在保有必要的工厂库存的同时,应充分利用供应商寄售库存,合理利用供应商社会库存。原则上只对生产急需、易损的的极少数物资进行工厂储备,并对储备数量严格做出规定,以最少的库存、最低的资金占用确保生产需要;同时,大力开展框架协议采购,可以减少采购频次和采购周期,从而加速库存资金周转、降低库存量。把采购管理与库存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重视供应商绩效考评,可以提高供应商库存的保证程度。建立物资需求与企业库存、与供应商库存信息共享机制,既保证生产经营和工程建设需要,又能有效控制库存、降低储备资金占用。

3.2积极处理超储积压物资,严控新增超储积压的发生

(1)坚决执行物资先进先出原则,对已有超储积压的物资,限制再采购入库。合理制定安全库存、最高储备限额,利用批次动态信息,对一定时间内无动态的物资作出预警标识,限制和控制再采购入库。

(2)及时公布超储积压物资信息,积极鼓励超储积压物资的内部调剂、改代利用,减少超储积压,提高库存物资周转率。

(3)重视需求计划管理,加强线上需求计划提报的监控,特别是要重视对采购价值有重大影响的需求管理。提高需求计划的准确率和及时率,减少因需求不准确造成的积压风险。

(4)强化需求计划管理,严格追究库存资金占用责任。对入库后6个月未领用完的常规储备物资,需求计划提报单位必须书面向供应部门提交原因分析及后续使用意见,供应部门负责督办。供应部门对年度内形成的新增积压实行资金直接划转,由责任单位承担责任。

3.3制定工作标准,落实时效考核,严控系统补录操作

强化对工作质量的管理,倡导工作标准化。严格规范需求计划的物料描述,提高物料编码编制水平,推进需求计划标准化。推行ERP线下数据稽核和申报工作标准化,定期为领导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收发存信息,促进线上业务的开展。积极争取ERP系统业务信息和实际采购流程同步,减少采购业务线上补录、线下混乱的情况。加强时效考核,明确ERP系统各操作环节的时间要求,管控实物入库验收时间,减少未办入库就出库领用的情况。

3.4重视库存盘点工作,加强库房基础工作

设计规范的报表,把线上线下数据统一起来定期上报。使ERP系统库存信息基本能反映实际库存情况,而差异的部分,由经过领导签字同意的线下入库单和急料出库单对应。要定期、认真进行库存的盘点工作。应加强对ERP帐、实物帐、料卡、实物四对口的要求和考核。加强库房基础工作。严格执行物资的验收入库、保管保养、出库等制度,加强监督和考核。

4结束语

库存管理是物资部门的重要职能,对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益提高有重大的意义。优化库存结构、强化库存管理是物资部门的一项长期性工作。ERP等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支持和处理功能,是我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用的强大保障!

作者:蔺云莉 单位: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盐化工总厂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7

[关键词]精益化;物流成本;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033-02

1引言

我国物流成本在GDP中比例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按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2012年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8%,远高于发达国家的7%~8%的比例,物流成本有很大改善的空间。物流被公认为第三利润源泉,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利润率普遍不高,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物流成本占运营成本比例高,物流成本的削减可以带来利润成倍增长。随着国内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原因,国内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将物流成本降到最低,这样才有可能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

2精益化物流成本控制的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物流成本控制的对象主要有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几种形式,物流成本控制贯穿各个环节,只要发生物流成本费用,都可以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精益物流成本是精益思想和物流成本控制的有效融合。精益思想来源于丰田的生产实践,注重过程管理,特别是流程管理,讲究速度,引入精益思想后,流程改善明显,但是精益思想缺少结果管理的具体计量工具。物流成本控制理论有着丰富的定量分析手段,特别是对物流成本中的运输和库存环节方面,可以预测、测量、纠偏。物流成本控制是讲细节的,但是在改善流程速度方面比较慢。精益思想与物流成本控制结合,形成了优势互补,可以既满足客户的需求,又改善全局物流成本,对提升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

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消除浪费。按照精益中对浪费的定义:残次品,过量生产,等待处理的库存,不必要的工序,人员的不必要走动,商品的不必要搬运,等待的商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客户要求七种活动。物流价值链从原料到送到客户手中,经历了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众多环节,这些活动主要有三种,给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没有增值但是目前还需要存在,不能去掉;不增值可以去掉的活动。通过精益物流成本控制减少没有增值但不能去掉的流程,去掉那些不增值可以减掉的流程,就能节省支出,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

2.2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

精益化物流成本控制是以客户为中心,因此通过与客户进行对话,掌握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依据客户需求生产或提供服务,按照客户要求的时间提品或服务,不会生产多余的商品或服务,也不会将多余的成本增加到客户身上,客户满意度会大幅提高。

2.3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

精益化物流成本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全面介入。企业必须从原料采购、销售、物流、仓储等部门都参与,涉及公司的业务、风险管控等各个环节,实现物流系统优化。物流成本控制精益化的过程,就是整个供应链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发现问题,不断改善,不断调整,以至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消除各种浪费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3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物流部门在企业中更多是作为销售和采购的执行,由于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不足和定量分析方法的限制,企业普遍存在以下物流成本控制问题:

3.1流程管理不健全

很多企业对物流流程管理是事后管理,缺乏事前和事中管理。例如企业发货管理流程一般是客服中心(订单中心)收到客户订单后,确定物流流向需求,按照目的地、数量和收货人制定的运输委托单交给物流操作人员。物流操作人员确定运输方式(汽运、铁路、水运或者水铁联运),核定运费后,将运输委托单发给运输商,发运后,与运输商对账,凭发票与出库单据送管理部审批,审核通过后,送交财务付款。当管理部审批运费时,货物已经发运,发票已经开出,无法实现物流成本的管控。

3.2运输方式不合理

物流运输有多种方式选择: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集装箱、铁路和水路的联合运输等。其中公路适合短途运输,方便快捷但费用高;铁路运输价格次之,但受铁路运力限制;水路运输量大,运费最便宜,但时间最长。很多企业缺少对运输方式和路径的规划,经常发生仓库与仓库之间的调拨运输,反向物流等不合理运输方式。

3.3库存商品数量过高

企业普遍缺乏对库存需求的预测,缺乏对库存的统一理解和可视度,导致库存数量远远高于安全库存要求。库存持有成本不断走高,既浪费了资源,又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如遇到行情下跌,会给企业带来潜在损失。

4精益化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4.1流程优化

我们可以通过SIPOC系统模型(见下图)分析哪些环节是不必要和有改善的空间。SIPOC其中每个字母各代表:Supplier供方;Input输入;Process过程;Output输出;Customer顾客。

SIPOC流程图

4.2运输成本控制

对于各种发运方式,依据不同供应商在不同线路的价格优势进行调配,调整不同路线承运商使用比例,选择合理运输方式,做好产地,中心库,销区库之间和向客户运输的物流成本控制。优化配送网络,配送路径,准确,及时地按客户需求将货物安全送到,提高客户满意度。

物流成本控制中,运费占了很大的比重,通常一般性的运输问题可以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来解决,如m个起点,n个终点的运输问题用以下模型:

i――起点的下标,i=1,2,…,m;

j――终点的下标,j=1,2,…,n;

xij――起点i到终点j的运输量;

cij――起点i到终点j的单位运输成本;

si――起点i的供应量;

dj――终点j的需求量。

minm1i=1n1j=1cijxij(1)

s.t.

n1j=1xij≤sii=1,2,…,m供给(2)m1i=1xij=dj j=1,2,…,n需求(3)

xij≥0,对所有的i和j(4)

第一项约束表示起点的运输小于等于供给量,第二项约束是完全满足客户需求量。建立函数后,用LINDO软件求最小值,就可以找出最优的运输方式和数量。

4.3仓储成本控制

仓储能平衡运输和生产采购成本,但是过高的库存会吞噬企业的利润,而且行情下跌会带来潜在经营风险。仓储成本的控制主要是遵从仓库布局合理、适度集中的原则。为了降低仓储成本,可以选择适当的订货方式,如通过经济订货量(EOQ)模型来确定订货时间和订货批量。由于传统的经济订货量的假设前提是不允许缺货,送货的时间为零,实际很难做到,需要对模型进行改进。

假定年需要量D一定,陆续供货,每天供货量p,每天耗用量为d,允许缺货,单位存货的年缺货成本为Kq,单位存货的年储存成本为KC,每次订货成本为K。

由传统的模型Q*=2DK1KC改进后的经济订货量为:

Q*=2DK1KC・KC+Kq1Kq・p1p-d

根据经济订货量来决定库存的数量,就可以降低仓储成本。

5结论

精益化物流成本控制就是不断发现企业在运输、仓储、包装等各个环节存在的浪费。解决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企业的管理就得到了提升。企业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改善,再找出不足,再改善,如此循环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

参考文献: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8

关键词:仓储物流新进展

一、仓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管理和技术的进步,物流企业面临外部环境竞争不断加剧,传统模式下的仓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已难以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对物流企业运行的要求。现代物流企业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实现收益率最大化及合作共贏,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信息平台,进行转型升级,以此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紧致化仓储系统研究进展过程

仓储管理领域对全周转率策略定论中,其可以实现比企业广泛应用的分类存储策略更短的存取货时间。事实上,全周转率策略下每个货物各为一类,给货物构想带来了阻碍,需要更大的空间进行存储。全周转率存储策略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处于随机存储策略。也就是说,分类存储策略下物品分类和成分越多,存取的时间也就越短。在存储策略和存储系统最优规格的研究上,要给定系统的出入口、订货策略,只需要求解出最优的产品分类边界即可。考虑实际存储空间需求影响的传统仓库中存储策略绩效评估中,面对存储空间受到其处于同一类别中的物品种类数量的影响,同一类别中的物品越多,空间相对就会越小。在物体分类的权衡中,随着物品存储空间减少,加快周转率存储状态下,只需要考虑提高存取效率,忽视空间转变,实现仓库物品的存储最优化。当仓库中不同物品的周转率存在不同的时候,管理人员应该选择较窄较长的仓库来实现效率的运作。生鲜产品这一类在过库系统中的存储策略中,需要针对于冷冻成本进行思考。存储新鲜农产品的过库中心一般会采用紧致化的存储系统。如果摆放的秩序不当,就会导致效率的低下,需要利用更大的空间来实现,同等数量的货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冷冻的成本和潜在时间。过库中心的货物都是已经被订购的货物这一特征中,可以利用信息进行实现共享存储策略。第一,可以减少装货过程产品暴露的非冷冻过程,防止产品变质现象发生。第二,时间的增长就会导致系统的货物吞吐量及其使用效率。冷库中心数据和专用存储策略相比,在系统的响应上,可以减少百分之十六左右的时间。三维紧致化仓储系统作为新一代自动化仓储系统,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货物出入口在货架下方中间位置的最优设计,可以实现系统存储性能的最优并满足系统容量的需求。三维紧致化仓储系统比传统的出入口存取货物的效率提高百分之二十左右。这表明,三维紧致化仓储系统具有更高的货物吞吐量。

三、集装箱码头中货物存取调度等方面路径优化问题的研究及其进展

每年都有数百万的集装箱从一个集装箱码头进出,近水端和近陆端通过集装箱码头相连,如果存取运作不够高效,就会影响整个流程的运作效率。

双进出口自动化存储系统存取顺序优化上,两个起重机无法相通情况下,就会无法保证正常的安全性距离,这样就需要利用集装箱的优势,实现等级限制,解决双起重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采用复杂CPLEX(CPLEX含义是提高效率、快速实现策略并提高收益率,利用WebSphereILOGCPLEX的数学优化技术方式,数学规划模型可描述极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实现模型构建。)方式可以发现最优解决方案,并且此种方式和其他方式相比,更有说服力,效率也更高。AS/RS(AS/RS的含义是的自动化仓储系统,通过高层立体货架、堆垛机、输送系统、信息识别系统等构建的自动化系统,在方式上实现AS/RS的总体布置,仿真可提供对系统可信的分析。)的出现显著提高了存取效率,但是基于给定存储策略下的存取指令顺序研究却是空白的。但集装箱装卸工业的发展迅速,研究集装箱码头最小化翻箱次数达到减小时间消耗,对集装箱装卸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堆叠决策树的启发式算法在已有的DP模型解法基础上,解决了规模的最优化问题。

四、VMI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展

VMI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共同作用实现的供应商管理库存,并在监督中实现修正和库存管理的改进中实现合作性策略。供应商——制造商VMI运作模式,因此起到了缓冲作用增加了深层次的服务。供应商——零售商VMI运作模式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模式及其核心企业——分销商模式。

从系统中零售商选择问题和钢材库存管理研究中,供应商面临着商业最大化的趋势。在保证自身利益前提下,促进VMI系统的良性运作,把产品定价、运输成本、产品库存管理等结合起来。在构建中需要在零售商互动决策下,实现帮助生产商实现零售或者批发等的选择权利,并对补货周期实现一个综合性的决策,完成利润最大化的提高。

其中VMI是最常见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式。例如:石油工业物流企业产品钢材等等路径问题的解决,可以利用生产商-零售商VMI系统生产研究进行实现有效的管理方式,消除“牛鞭效应”的影响。减少不定量的额风险性,实现上下游利益的合作和沟通。是一种用户和供应链之间的合作策略,在相互用意的情况下实现监督和修正,产生连续性的改进环境。针对采购,实现了价格折扣,降低库存货物,解决了存货管理的指标冲突;针对供应商,保证长期稳定销售渠道巩固了份额,满足了客户需求,提供了应用的服务水平。石油工业物流企业产品管理中的VMI模式实现了,第一,减少物资库存,提升存货周转率;第二,优化业务流程,减少成本;第三,延长付款周期,改善资金流;第四,降低采购订单、运输等交易成本;第五实现供应商密切合作关系,提升相应需求。与此同时为了改善不信任的关系,可以加强企业之间沟通关系,也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干预,作为结合供应商和石油企业的纽带,把分散的VMI转变为一个集中的VMI模式。

其中为了加强供应商和零售商广泛采纳的合作机制,实现多渠道协作延伸,一般情况下都是以经典合作博弈模型形式来进行优化算法的,也为VMI供应链的多方合作决策提供了高效的计算方法。

五、结束语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9

关键词:实时数据库;体系结构;内存管理;事务调度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3013002

0 引言

众所周知,面向数字化采矿的远程监控实时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数字化采矿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实时数据库主要有美国OSI公司的PI、美国HONEYWELL公司的PHD和美国AspenTech公司的IP21等,国内也有北京华恒信远科技有限公司的EI、北京和利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HiRIS、浙江中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ESP-iSYS、上海麦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OpenPlant等,但这些实时数据库都不是面向采矿行业的,也不适用于采矿行业恶劣环境下的远程监控需要。因此,开发面向数字化采矿的远程监控实时数据库系统十分必要。本文以863项目“面向数字矿山模拟控制的远程监控实时数据交换平台”为背景,对面向数字化采矿的远程监控实时数据库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给出解决方案。

1 相关技术介绍

1.1 实时系统

实时系统可以定义为专门以及时的方式运行的计算系统,它按指定的时间要求执行各种活动,在产生合适结果的同时又满足预先确定的定时限制。因此,实时系统的正确性概念包括所产生结果的逻辑正确性和结果产生的时间正确性两个方面。

实时系统实时地从外部现实世界获取数据,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再输出结果到显示装置或其它应用。所以,实时系统对于数据的获取、处理和输出都必须有快速、及时和可靠的操作。

1.2 内存数据库

定义:设有数据库DB,DBM(t)DB为在时刻tDB在内存的数据集,AT(t)为在时刻t处于活跃状态的事务集,Dt (T)DB为事务T在时刻t所操作的数据集。若在任一时刻t, TAT(t) (Dt (T)DBM(t))成立,则称DB为一个内存数据库,记为MMDB。

直观地说,MMDB是数据库的“工作版本”(当然也不排除整个数据库)在内存的数据库。

对于实时事务尤其是硬实时事务处理的高性能要求,传统的常驻磁盘数据库技术是很难适应的,以“内存数据库”(main memory database,MMDB)技术来实现实时数据库的底层数据存储管理,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实时事务。

1.3 实时数据库系统

实时数据库系统(RTDBS)是指其数据和事务都有定时特性或显式的定时限制的数据库系统,即系统的正确性不仅依赖于逻辑结果,而且还依赖于逻辑结果产生的时间。就一般的常驻磁盘数据库系统而言,事务在系统中的运行时间是无法预测的,因而促使人们采用内存数据库作底层支持来适应实时数据库的要求.

实时数据库并非是数据库和实时系统两者的简单拼凑,它需要对一系列的概念、理论、技术、方法和机制进行研究开发,如实时事务处理、实时数据库存储管理等。

2 面向数字化采矿的实时数据库系统功能

研发面向数字化采矿的实时数据库系统,首先需要定制出面向地下的远程监控实时数据交换规范,面向远程控制的实时数据交换接口,通过可靠的实时数据库,能够集成常用的数据采集、传输协议和设备控制协议,可以实现各种信号的实时采集和控制命令的远程的主动式触发,并保证对远程(井下)设备精准实时监控,而且要适用于HTTP协议和多命令的协同并发。

3 面向数字化采矿的实时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该系统可分为3个主要的层次:数据接口层、系统核心层和扩展应用层,如图1所示。

下面,对3个层次的功能进行简要的描述。

数据接口层:本层完成实时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工作,可以链接不同的数据设备,还可以定制统一开发的接口,满足数据集成的各种需要。

系统核心层:本层完成实时数据库系统的所有核心功能,例如数据管理、事务调度、并发控制、日志管理等。

应用接口层:本层可向其它应用系统提供服务接口,包括:数据视图定义、数据订阅、现场控制请求处理等;可将各种请求数据转换为实时核心层可以理解的格式。

图2对该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细化。

4 实时数据库系统关键技术

4.1 内存分配方法

有各种可用于实时数据库的不同内存分配方法,但归纳起来主要分为4种:静态分配、动态分配、便签式存储管理和池式分配。本系统采用动态分配方法。动态分配又可称为可变分配或需要时分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当需要时动态分配或释放内存,它能减少无用的空闲空间。

适合动态内存管理的方法有:内存池分配法、堆数组分配法、位图分配法。本系统采用内存池分配法。内存池分配法是指在程序真正使用内存之前首先申请一块内存备用(称为内存池),内存池可划分为若干内存块,内存块可以是固定大小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而变化。当有内存需求时,就从内存池分配相应大小的内存块;若内存不够,则再继续申请新的内存块。动态内存池分配法的优点是,有效降低内存碎片的产生, 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4.2 实时事务调度

“实时事务调度”可以定义为:针对一组给定的实时事务,给出一个使这些事务能分别满足其定时限制的执行顺序。实时事务调度是多事务并发存取实时数据库的支持机制,主要包括事务的优先级分配和并发控制两部分。

实时事务优先级分派方法很多,例如:最早截止期最优先,最早释放最优先,最早可达截止期最优先等。其中,最早截止期最优先法是实时数据库系统较普遍使用的方法,尤其对周期的硬实时事务调度是最佳的。

实时并发控制就是解决实时事务在并发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冲突,目前有很多方法实现并发控制,比较常用的有:锁式实时并发控制、时标排序法、乐观并发控制、多影子并发控制、多版本并发控制等。其中,多版本并发控制方法特别有利于实时事务的实时性。在多版本并发控制中,每个数据可以具有多个版本,读操作事务可以读取没有被覆盖的旧版本来保证调度的可串行性。该方法通过让数据有多个版本,大大减少了等待或夭折-重启,并提高系统的并发度。

5 结语

面向数字化采矿的远程监控实时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数字化采矿的关键技术。本文对实时数据库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简要介绍,确定了面向数字化采矿的实时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并给出了其体系结构的设计,最后对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该系统的实现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云生.实时数据库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刘云生,李国徽.实时内存数据库的装入\[J\].软件学报,2000(6).

\[3\] 李凯.实时数据库内存管理技术与并发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10

关键词:高校教育资源库 信息 管理 查询 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216-01

高校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学校向信息化迈进的重要体现。高校教育资源库是把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和一些实时信息集合在一起的系统,它能方便在校学生了解学校的教学信息和学习资源,也能够帮助教师及时的分享教学资源。同时,高校教育资源库方便了学校教学资源的管理,无论是老师还是在校学生都能够通过计算机了解到学校的最新教学动态和校内通知。但是我国的高校教育资源库建设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的,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改善[1]。

1 高校教育资源库的现状分析

我国是在90年代的时候计算机才开始进入大学校园,也是这个时期之后高效教育资源库系统才开始在大学校园中发展起来[2]。虽然我国的高校教育资源库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但是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1 普及程度不高

虽然计算机已经步入每一个大学校园里面,但是在很多高校还存在着高校教育资源库空白着个问题。或者只是有高校教育资源库这个项目,但是没有一些实际的内容。

1.2 资源管理模式落后

现在虽然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地步,但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于高校教育资源库的程度还比较低,所以导致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而且改革或者改善步伐缓慢。软件设施跟不上硬件设备更型换代的速度。

1.3 资源内容杂乱,没有形成系统

现在许多高校的教育资源库系统没有一个很好的管理系统,不能分门别类的管理好各部分资源,导致资源库中的内容很大程度的杂乱,难以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方便的校内服务。

1.4 资源库内容较少,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教育资源库系统

高校教育资源系统应该是能够满足全校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和学习的平台,应该有很多的信息和知识分享。但是现在的资源库内容比较少,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学生不能通过平台学习,跟不用说远程教育的实现。

2 优化高校教育资源库的实践

虽然高校教育资源库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对其优化的实践一直没有停顿过。

2.1 管理的加强和管理的系统化

在各大高校的管理方面,为了优化高校教育资源库也作出了相应的改变。部分学校目前已经单独成立了教育资源库管理部门,对本校的教育资源库进行单独管理。进行定期的资源和信息更新,对不同学科和专业的教学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且分时段进行系统的更新和维护,优化系统界面,更加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

2.2 设备的更新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更多的先进设备不断的出现,各大高校也在为优化教育资源库进行着硬件和软件的更新。硬件方面,加大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引用较为先进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和管理设备,使教育资源库的使用效率加快。软件方面,也在不断的运用最新的编程系统和维护系统,使教育资源库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简单快捷[3]。

2.3 使用方法的教学

高校教育资源库这一个电子平台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没有使用的习惯,甚至有的同学和教师不能够很好的使用。高校教育资源库的使用普及也是对其优化的一部分,因为被学生和教师使用,为其提供方便时这个平台的基本目的。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教育资源库使用的学科,或者在其他相关学科中加入这一部分的学习。

2.4 资源库的信息丰富

针对目前高校教育资源库普遍资源匮乏的现象,为了优化教育资源库的质量,许多学校也都在进行教育资源库资源和信息的丰富。不仅对学校各学科的学习资料进行丰富,还对各专业、学科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丰富,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共通需求,真正达到高质量资源共享的目的。

3 优化高校教育资源库的改进措施

对于高校教育资源库的优化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在现有的技术和资金力量承受能力之上进行进一步优化。对于高校教育资源库这个共享资源的平台[4],最需要的就是信息量、管理制度和使用情况的优化。在信息量上要做到优质资料的充实和丰富,不能一味的把凡是相关的资源都收集在资源库中,因为有的资源可能是重叠的,这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混淆或者浪费。在管理制度上,应该精确管理,系统管理,不能只是简单的按照专业或者学科分类,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有一定的进入通道,学生有学生通道,教师有教师通道,这样资源才不会重叠或者是浪费。在教育资源库使用上,要进一步精确普及,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能够习惯性的进入资源库进行学习,进行知识的共享,只有良好的使用状况才能真正的发挥教育资源库的价值,所有的优化实践工作也才有意义。

4 结语

高校教育资源库是一个让全校都能够资源共享的平台,也是让外界先进的资源和教学制度进入本校的通道之一。优化高校教育资源库的实践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每一个人对它的建设和优化进行思考。高校教育资源库的完善和建设,能够丰富教育的手段,能够使学校真正的进入信息管理时代[5]。高校教育资源库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使各个学校相同学科或者专业进行交流,这是我们对教育资源库的美好展望和憧憬,相信有一天随着科技和管理的进步,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德民.论教育资源的建设问题[J].管理信息系统,2002(2):29-31.

[2]周桂清.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4(4):38.

[3]林朋.谈网上教育资源库的建设[J].教育技术研究,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