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管理方法十篇

时间:2023-06-02 15:02:42

高效管理方法

高效管理方法篇1

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系统地、严格地学习档案知识,并且在理论基础上培养全面的实践技能。档案管理的实践技能需要在不断的实际工作中逐渐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又不免穿插着档案学理论知识,如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研究、保存的过程需要档案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因此,档案专业人员只有在深厚的理论知识作前提的条件下,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所发现,并能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于文史知识,档案工作要做记录,因此对于档案工作者的文学知识有一定要求,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档案内容的清晰与否,只有了解历史,对于历史知识有相关见解,才能对档案的历史背景、内容有理解;对于学科知识,科技的进步直接影响着文化的发展,现代化管理学理念渗入各行各业,作为档案管理者,对于管理学、图书管理学也应该有所涉猎;对现代化管理技术,现代化技术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如电子计算机以及声音音像存储设备的应用,档案管理者一定要能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对于外语知识,随着全球化与国际化的潮流,档案专业人员具备一些外语知识对保证外语文献资料的管理保存与应用能够便利进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档案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必然要与网络化时代的高科技相结合,这要求着档案工作者必须孜孜不倦地学习相关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进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质决定着当前以及未来档案管理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因此,只有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为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打下基础。

二、对自己的工作投入热情

档案管理工作是比较枯燥的。档案管理工作者整天面对的是大量的档案文字,更多地是将时间用在档案的分类、整理、存储上,难免有时候会感到枯燥。如何克服这种枯燥感呢?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在工作中进行自我鼓励,自发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时刻提醒自己:每个人的档案都至关重要,保管好大家的档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大家将档案交予我们来进行管理,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规定的要求,同时也包含着信任的成分在里面。大家信任我们,将档案交付我们进行管理,我们不应该辜负大家的信任,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将大家的档案管理好。领导也应该尽可能地采取积极措施来激发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因为档案管理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传统的工作方式更是如此,倘若领导者不能够及时调动其积极性,就会使工作效率难有保证。一些档案管理工作者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这就是一种纯粹为了工作而工作的状态,针对这一现象,领导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对于工作有积极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重新定位。领导应该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以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对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政策,对于表现较差的人员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工作潜力,从而进一步为提升工作效率提供保障。

三、档案管理手段应该更新

高效管理方法篇2

(一)重私利,轻发展

从当前高校管理者自我评价目的看,基本不是在激励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或者说即使形式上有此目的,但评价方式把评价初衷改道了。多数是直接把绩效考评结果与晋升、奖酬挂钩。当然,不是说不能把考核结果运用到个人晋升和奖酬中,作为个人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而是说在把考评结果运用到个人外在激励的同时,切记不可脱离评价的根本宗旨。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绩效评价,进而改善管理者自身工作过程,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外在激励手段只是实现这个根本宗旨的辅助手段。可惜的是,大多高校的管理者绩效评价都是本末倒置,在当前单一的自我评价方法指引下,难以鉴别孰优孰劣,于是通常索性把“优秀”的考核结果分给需要的人,或轮流坐庄,而不是应该得到的人。至于管理者个人未来业务发展,几乎全国统一模式,都写上堂而皇之而又无可挑剔的自我改进方向,诸如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之类的话语,至于如何去改进,终究自我工作绩效是否得到改善,谁也说不清楚。轻发展的另一个表现是,尽管大多高校考核标准都要求从“德”、“能”、“勤”、“绩”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但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德”属个人修养,无错即可,难以相较高下,“勤”属工作基本职责,基本都能做到,更是不需比较,所以重点在“能”和“绩”。对于“能”本该是对自己顺利完成岗位工作能力的一种评估和预期,以及对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设想。遗憾的是,实际工作中,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业绩是自己能力最好的证明,往往把两者混为一谈,没有谁会深入分析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一旦有谁有此格格不入的举动,很少有人认为他是在对提升自己业务能力进行反思,可能会轻下结论认为此人工作无能。于是就不难理解自我评价中鲜有人对自己业务能力和能力发展有更多的言辞,通篇在炫自己的“绩”。

(二)重“绩”,轻“效”

因评价目的导向理解的偏差,管理者为了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必须展示自己的业绩,所以长篇累牍地介绍自己工作取得的成绩。而“效”即使谈,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绩”,没有人愿意去核算自己取得“绩”的效率如何,效益又是如何。至于可否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升效益,没谁会主动把这当成需要改进的事情来讲。

(三)重结果,轻过程

当前高校管理岗位考核,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年终绩效考评,这种阶段性评价,重在评定管理者这一阶段工作效果如何,而不是工作的过程。即使有执行偏差,最多只能是在事后调整,全无过程控制,这种现象带来负面效应,绩效考核方法不当难辞其咎。绩效考评的结果直接和晋升、薪酬挂钩,导致几家欢喜多家盼,过程如何没人管。评优的人满心欢喜,踌躇满志,考核合格的管理者盼望着风水轮流转,来年能转个优秀,至于谁的工作绩效如何优秀,自己工作绩效如何,工作方法哪些有待提高之处,没有谁愿意花心思理会,这种只重追求结果,不顾过程的现象相当普遍地存在着。过程评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管理者所做具体项目工作的筹划方案、执行和反馈全过程的评价和控制;二是在此期间搜集保存管理服务对象,即师生员工,对管理者具体的评价。

针对上述管理者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更多是制度设计不完善所导致的。如何改善评价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引导广大管理者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理念,通过绩效评价激励管理者改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率,是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二、自我效能感评价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管理者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评价方法激发管理者的积极能动性,提升管理者水平与管理效率。在整个评价系统中,管理者对自我效能的评价是上级评价、同事评价的基础,提升管理者自我效能也是开展绩效评价的落脚点,而管理者对自己完成岗位工作的预期和自我评价就是管理岗自我效能感评价。针对管理岗位来说,管理者的自我效能感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一)把握政策的能力

高校管理活动,是整个社会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对国家和地方相关行政部门法律法规,特别是涉及自身管理岗位工作政策的熟悉程度,直接决定其日后工作效能,唯有读懂看透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才能信心十足地制定切合办校实际的管理政策,执行政策过程中才能有法可依。避免事随人变、因人制事的落后管理,也减少因工作和国家法律政策相抵触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组织执行能力组织

工作效能是指具体管理活动过程中组织、执行的效能,包括具体管理活动方案设计的周全性和可操作性,对方案执行和坚持的能力,方案按期执行的效率,完成工作项目的效益评价等方面。特别是管理工作效率和效益,是当前高校管理过程中经常被忽略的评价标准,正因如此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过度浪费现象较为普遍。作为管理岗位,其收益是外溢性的,难以衡量,但可以对方案执行成本进行纵向自我比较。若能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增加对每项工作“业绩”方案的效率、整个方案施行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和收益予以评价,把管理的组织执行效能添加到自我效能评价标准中去,将对提高绩效评价的实效性,提高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组织执行效能的另一点,也是常被忽略的一点就是效果反馈的效能,对执行管理项目结果反馈的效率。众所周知,每项工作都有其时效性,如果延时或者没有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参与者,其管理政策执行效果势必大打折扣。因此,及时准确进行效果反馈,对提高管理行为响力,增加受众对管理者的信任起到重要作用。

(三)公平施政原则

公平施政是每位管理者应该秉承的一个基本理念,然而,在中国这个社会关系成“差序格局”的民族,虽不至于如明恩溥所言,中国这个民族如此缺乏公平正义,但是有时“人情”“、关系”等因素也或多或少地影响施政的公平性。首先要澄清一下,这里把公平施政专门讨论,不是说当前高校管理有多么显失公允的糟糕,而是说公平施政应该成为一种信念内化到各位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中。对高校管理者来说,公平施政是管理方案的设计和执行要体现机会公平和程序公平,具体表现如,对不同学校来说其学科发展历史各异,每所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管理活动各位受众都有公平参与的机会,不能因某个学院和专业是传统强势,管理政策执行过程中就故意厚此薄彼;另一层意思就是,管理部门作为很多选拔、评审活动的组织者或审批者,具有一定的优先知情权,正确合理的程序设计,或对整个管理活动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程序设计和执行信息把握上要秉公办事。从程序和教育着手,虽然不能杜绝“人情”“、关系”带来的施政不公问题,但可以通过程序公正、过程和结果公开等方式来尽量减少社会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自我学习能力

高校管理者面对的是高级知识分子,其管理手段也理应更科学更专业化,并非毫无知识含量地乱“管”,不懂“理”地随意乱行。管理者应不断深入理解高校管理工作的规律,不断学习增强自身业务素质。此处所论自我学习,远不止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班、在职进修等形式上的学习,其重点不在学习形式,而是实质和效果,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能达到实际效果即可。这里所论管理者自我学习效能,指管理者通过自我效能感评价,找到自己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其不足,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改正不足,提高个人工作效能。若能如此,势必将一改千人一面、放之四海皆准的自我不足评价模式,每个人的未来努力方向也会因岗位职责不同,其学习改进的内容和方式相应各异。

三、小结

高效管理方法篇3

一、影响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因素

1.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理念对人事管理工作积极性的打击。

随着医院日常工作内容及难度的增加,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变得越来越困难,然而受到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理念的影响,人事管理者依旧沿用以人员管理为主的陈旧办法,面对日益增多且难度加大的工作内容,导致该岗位的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问题逐渐变多并且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仅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重的话更会致使他们对工作产生消极、害怕的心理!假如这样的情况在医院人事管理中发生,不仅会极大的降低了医院人事科的工作效率,更对医院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破坏。

2.医院各科室与人事科间配合度较低,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由于医院人事科工作所面对的人员大多都是本单位一线的医护人员,而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使得他们工作十分繁忙,无法及时处理医院人事科网上发出的通告,致使医院人事科的工作或者相关数据收集不能及时的完成。人事科工作或数据收集的滞后,不仅会造成人事科工作人员整体工作进度的延误,同时导致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准确性降低,从而使得人事科相关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受到影响。无论是工作进度的延误或是数据收集的滞后,都会导致人事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无法高效准确的完成,继而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3.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无序,致使人事基础数据准确度、完整度不高。

医院人事科所掌握的人事基础信息是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医院工作内容的增多,相关的人事基础信息总是在不断变化和积累的,然而医院人事科对人事基础信息的管理无序,不仅会导致人事基础信息的准确度、延续性降低,致使医院工作人员信息更新的时效性、完整度无法保障,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医院人员信息核查的难度,使得人事科的工作效率降低;同时,准确度和完整度较低人事基础信息不但无法给予领导或别的部门做决策提供支持,同时使得医院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会得出错误的结果,致使医院的正常运行出现严重的错误。

4.医院人事科计算机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致使人事科处理数据效率低下。

由于医院人事科的日常工作内容要接触到大量的数据,因此对于相关数据处理效率的高低也是影响医院人事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前,医院人事科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大多采用人员的手工统计与计算机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正是导致医院人事工作效率降低的一大原因。数据的人工统计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而且由于统计数据的重复性、枯燥性容易致使统计的数据错误,对于数据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都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当需要有大量的数据需要第一时间处理时,这样的数据处理方式往往无法及时完成,只能通过加派人手、加班加点的处理。医院人事科计算机信息化应用程度的不高,对于医院人事科的工作效率而言影响很大,无法使得相关工作高效的完成,从而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

二、提高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1.转变传统医院人事管理观念,以新观念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医院人事管理者应当清楚的意识到,要想提高医院人事管理效率,必然要对陈旧的医院人事管理理念进行变革,从过去的人员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理念转变为对医院人事科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上,通过建立符合医院人事管理特点、岗位职责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仅对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予以明确,同时更重要的是保障工作人员的权利。在工作人员疲于应对日渐繁重的日常工作时,积极保障他们应享有的权利,如此一来,能够使得他们更好的立足于自身的工作岗位,积极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医院的人事管理者应当认识到,要想更好的实现单位的工作目标,必然要确保工作人员的个人权利得到保障,这样他们才能够发挥高效率,从而实现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提高。

2.增强与各科室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科室间配合度的提高。

针对医院人事科与各科室间配合度低的问题,医院人事科的管理者应当组织本科室的工作人员与其他科室的员工定期开展座谈会,增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使得人事科的工作人员能够很好的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及性质。人事科工作人员也应虚心听取他们对人事工作反馈的意见以及提出的建议,同时,在会上人事科工作人员也需要向其他科室说明人事工作的工作内容及相关流程,对需要他们配合的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及如何配合完成的建议。通过双方坦诚布公交流,促进人事科与各科室间工作的相互理解,有助于人事工作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医院人事科在严格依照医院工作程序的前提下,从自身做起对自己的办事流程予以简化,进一步提高医院人事工作的效率。

3.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保障人事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度。

基于医院人事基础信息对于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性,身为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途径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首先,我们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人事基础信息库,通过严格的规范医院人事招聘、培训等操作流程,落实好人事科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职责,实现人事基础信息的及时、准确的录入信息库中。其次,对于医院人员流动所造成的人事基础信息变化,譬如医护人员的岗位调动、学历职称的变化,我们应建立健全人事基础信息变更制度并落实好信息录入工作岗位的职责,确保人事基础信息变更的及时准确。最后,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我们要严格遵循部门档案管理的规则制度,做好每一份人事档案的编号,并在档案柜中按照编号予以整齐归入,有助于医院人事基础信息的查询,保障人事基础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完整度,对医院人事工作的效率提高十分有利,同时也是医院正确决策和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4.加强学习,提高医院人事科计算机信息化程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逐渐成为了现代办公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信息水平直接决定了他们利用计算机处理人事数据的效率高低。计算机知识以及软件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然而大多数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在毕业工作后,就很少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导致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跟不上。鉴于计算机在处理数据的高效性,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加强自身的学习以及医院人事科组织相关培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以及工作相关软件的运用。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可以使得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得以面对庞大的人事数据处理得心应手,减轻工作量;同时,得益于计算机的高效率、正确性确保了医院人事科相关人事数据的时效性以及准确度,从而极大的提升了医院人事科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提高。

三、结语

高效管理方法篇4

【关键词】办公室;档案管理;效率;方法

一、办公室档案管理原则及要求

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遵循服从、严谨、高效以及合作的相关原则,才能够准确客观和及时地完成相关工作,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工作职能,为办公室的其他业务及管理打好基础。

(一)准确,客观地记录办公室相关内容。档案管理工作是办公室经营管理作业链中的纽带,档案管理如果不能够准确地收集、整理办公室关键信息,也就无法为单位领导等提供决策帮助,则档案管理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纽带作用。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则档案管理必须具备全局观念,具备责任心并正确地理解办公室的经营战略与发展策略,不偏不倚地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会议内容等进行记录,确保信息真实有效,才能够合理地协调下级部门及人员工作,进而促进办公室管理的更好实现。

(二)严谨,一丝不苟精准服务。现代办公室管理强调效率,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对多元化的信息进行记录、传达,并协调相关部门及人员完成相关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严谨认真,遵循严谨性原则,一丝不苟地完成相关工作,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办公室管理。要想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原则,就必须关注细节。办公室管理关注精细化或精准化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合格的档案管理,必须关注细节,并且及时准确地根据管理层要求对相关工作进行辅助、协调,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职能得到合理发挥。现代办公室档案管理在工作中必须保持警惕,对工作中的细节进行充分地记录与分析,见微知著,并在动态环境中寻找规律,才能够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胜任力。此外,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严谨的原则,对办公室的内部信息及资料等进行妥善保管,对文件进行保密管理,不对任何人泄露文件信息,并在本职工作范围内严格地按照档案管理工作原则与办公室要求从事相关工作,不可以越权行事,也不可以利用职务便利谋求不正当利益。

(三)利用信息手段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在办公室档案管理追求信息化与高效率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做到高效率,才能够满足办公室档案管理者与其他业务的需求。由此可见,高效原则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要想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原则,档案管理需要较好地掌握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巧,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其他管理工具,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好地促进其职能的发挥。这就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持续保持学习意识,对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不断地积累与运用。全面了解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性与具体要求,并正确恰当地运用相关技术,更高效的完成档案管理岗位工作。

(四)合作,正确传递合理协调。档案管理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档并保存,而是需要与其它科室进行沟通、文件收集并最终完成归档。在这个过程中,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与其它科室的人员进行沟通与合作,确保档案管理能够了解内外部信息,并协调相关工作顺利地进行。要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合作原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保持合作意识,并加强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以客观的立场和态度,对档案管理相关工作进行处理。

二、 办公室档案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归档不及时。办公室档案归档不及时,与办公室及其他科室的相关业务进度等脱节比较严重。甚至在部分业务完全结束后,办公室(档案室)才会收录全部的医疗服务信息,而没有在进行中不断地更新档案。特别是一些急救档案存在信息缺损或不完全等情况,后续也很难补齐,则出现医疗纠纷等很难提供完整、准确的有效文档。在这个阶段已经无法找到完整的文档资料,这不仅影响档案管理的效率,还会影响信息的完整性。建立在档案管理基础上的一些办公室研究、分析等也就会因此出现一定问题。

(二)档案管理不规范。办公室档案管理质量不高,包括资料不全、资料内容混乱。甚至,非常多的办公室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由办公室人员兼任,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对文档进行整理、编号后保存,而不具备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档案管理能力。例如,在某办公室的档案管理中,档案室并不上锁,单位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都可以自由进入。这就使得档案混乱不堪,并且经常出现编号错乱、丢失等情况,严重影响档案管理效果。

(三)权责不明。办公室档案管理中,权责不明确。办公室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科室人员都可以随意借调办公室相关文档,其后的归还等也并不及时,这就影响了办公室档案完整性,同时也可能造成文档信息外泄,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甚至出现档案中机密信息泄露的情况,然而部分医疗机构内部并不具备调用档案的医护人员,患者等可以拍摄或者影印档案,这是严重违反档案管理保密性原则的。而由于档案管理责任不明确,责任的追究与处罚就会出现新的问题。

三、改善办公室档案管理效率的方法建议

(一)改善档案管理组织设置。办公室档案管理应该设置专门的办公室档案管理部门与岗位,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归档、录入、核对、更新、修改等工作,提升档案管理的及时性。同时,还需要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于借调档案资料等具体情况,进行授权约束,避免档案管理中的机密信息外流等。

督促建立一个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档案收集工作网络体系,明确主管领导、档案人员的职责范围,保证档案收集工作层层有人管。明确将档案收集工作纳人办公室责任人岗位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程序中,让负责人支持和理解工程档案的收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保证档案齐全、完整、准时地移交档案部门。

(二)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者业务素养。档案管理者可以通过职业培训班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对档案管理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认知的同时,为更好地做到两者统一创造内在条件。档案管理者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职业胜任力,更灵活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真正做到正确认识岗位工作及职业要求,针对自身素质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改进,确保档案管理者能够在较好的胜任力基础上从事本职工作。同时,档案管理者需要因时而动,灵活应变,在动态环境下,更好地尊重职业道德,运用工作技巧,恰当地处理相关工作,发挥岗位职能。档案管理者工作胜任力的培养,还应该兼顾档案管理职业道德与档案管理业务处理、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建设。

(三)增加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针对当前办公室建设的档案管理效率差并且有效性不突出的问题,本文认为符合办公室立体化、动态化的特点,办公室档案管理中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改进。在一般单位的档案管理中,可以在原始档案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数字档案编号制度,将档案关键信息或者关键词录入其中,方便后续管理。在档案归档中,如果发现手工记录的档案信息不完整、字迹不清等,则需要及时核查,在档案库中对信息进行补充登记,确保信息完整。

【参考文献】

[1]刘淑仙.关于如何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思考[J].人力资源开发,2015(12).

高效管理方法篇5

关键词:输变电;可靠性;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作为保障电力供应重任的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施可靠性是输变电设施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管理严格按照设施状态的划分,以数理统计的方法定量地反映设施的健康水平、运行状况和各有关方面工作质量。供电企业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输变电设备供电可靠性,将单纯保证安全供电的发展方式转向保证安全和可靠性供电并重的发展方式,设备运行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一、输变电可靠性基础管理的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工商业,居民用电等需求明显增加,我国的电网建设也正在迅速发展,电网结构趋向合理,安全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目前电网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客观原因导致电网建设迟滞,负荷的迅猛增长使路线和变压器因超负荷,出现了拉闸有序限电乃至电荒现象造成局部停电,无功电源配置和调节手段不能满足电能质量要求,造成因电气设备损坏导致的停电事故等等,特别是在夏季用电高峰,人们因停电而投诉连连。近年来,国内也曾发生过大规模停电事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以及对社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事例也不断提醒我们始终要把保障电力系统输边电可靠性运行当作一项重要而严肃的任务,逐步的提高电能质量,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提高用户用电持续稳定性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二、提高输变电可靠性管理的有效方法

1、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网络体系

可靠性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由于其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不仅其工作量较大,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要想保证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实现,则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网络。在目前的电力企业中,其管理网络通常由局、车间及班组三级组成,同时设立专门的负责人及生产职能部分,来具体负责可靠性管理的具体工作,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择要求也较高,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对生产的各环节熟悉,还要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另外在管理工作中不能碌碌无为,需要提出具有一些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措施来提高可靠性管理的水平。

2、完善责任目标责任管理

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里程碑管理目标,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需要制订科学、切实可行的进度目标,制订完善的管理办法。责任制管理的目标值还应分解到各生产基层单位,落实责任制管理责任到每个生产基层班组,并结合绩效手段,培养每个生产岗位员工的责任意识,促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养成每一次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指挥若定。

3、提高生产人员的工作职责

要抓好“责任制”管理工作,对相关领导及生产人员普及个人工作职责划分很重要。可以通过考核指标,阐述个人职责考核划分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目的,传授“责任制”的主要方法和相关知识等,来提高生产人员的个人完成本职工作意识和知识水平。如可靠性管理中主要考核的是任务完成时间,即工作开工和终结时间,那么适当的工作人员、紧凑地工作,尽量节约设备检修时间可以提高相应的生产指标。

4、控制设备非计划停电事件

根据季节特点认真进行安全大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消除设备运行中的隐患。可以通过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工作,加强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提高巡视标准,加强巡视管理,做到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隐患;通过精心维护设备,降低设备缺陷发生概率。对重载、满载设备应采取加强运行监测、调整运行方式,制定负荷转供方案,完善电网构架等措施确保设备安全可靠供电。

5、加强设备检修计划管理

编制年度检修计划时,应根据可靠性管理目标和指标,对照状态检修评价结果和大修技改项目等,通过人员广泛参与,协调各种停电计划,来加强检修统筹管理,确保年度检修计划的科学。月度计划中,应通过认真编制和会审检修方案,加强对设备停电检修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预控。要严格执行先算后停,无计划不停,按月控制检修项目,确保计划的刚性执行。生产周例会中应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应充分考虑环境、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确保列入周计划的工作都能严格执行。周生产计划下达后,调度部门应主动给生产班组提供优质服务,紧盯计划的执行。基层单位、生产班组要严格执行调度下达的生产计划,确保按计划、按时间、按要求完成。

6、规范设备的消缺流程

发现设备缺陷后,不能随意对设备缺陷定性,更不能随意停电消缺。设备缺陷定性宜由缺陷发现人汇报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设备缺陷定性,确保缺陷定性准确,并由技术人员将“危急”和“严重”或较大的缺陷及时报生产部门。由生产部门评估设备缺陷对安全的影响后,根据情况协调和组织处理。这样做一是减少了临检发生次数,二是避免了运行、检修、调度三者之间的配合矛盾,三是能利用更多资源,更加精确地进行管控。对于设备存在的缺陷,应积极推行带电作业消缺,能采用带电作业消缺的尽量采取带电作业消缺的方法,避免影响可靠性指标。不能用带电作业消缺的,应根据设备的轻重缓急,在生产周例会上进行安排布置。

7、充分认识事前组织的重要性

生产活动的事前组织、事前查勘、工作准备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可靠性管理事件进行分析,因为查勘没有到位,组织、准备工作不充分,未带齐所需的工器具或元器件,造成迟迟不能开工,或开工后临时去接,影响可靠性指标的事件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应充分认识生产活动事前组织的重要性,通过抓设备查勘、生产活动前的组织、准备工作,规范生产活动组织的相关要求,确保不发生因准备不充分而影响设备停电时间、检修时间和送电时间的事件。

8、用绩效管理手段促进可靠性管理

绩效管理是促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手段,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能力要与绩效管理紧密联系。生产过程中,设备转入“检修状态”后要做到快速许可、快速开工,开工后就要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快速的完成。明确责任主体,用绩效管理体现多做事,多得分,少做事,少得分,做不好事,倒扣分的原则。

9、遵循“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

设备检修要遵循“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抓标准化作业,来提升员工技能素质,确保检修工作人员做到“修必修好”。运行人员应全过程参与监督,对照项目严格验收。确保检修后的设备合格,监督“修必修好”。对发生设备返修或消缺不彻底的情况,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考核修试质量、验收质量,确保设备不发生重复检修。

10、构建推进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是我国电网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进步是保证输变电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要打造坚强电网,必须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创新,加大投入,在若干先进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才能使之更加安全、更加可靠。

结束语

输变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只有不断地加强对电力系统输变电可靠性的管理,才能够确保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也是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高效管理方法篇6

【关键词】 高危妊娠;产前检查;管理;方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0.217

近年来,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医院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产前检查中, 高危妊娠管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按照相关要求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 可以为妊娠和分娩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临床研究资料表明, 高危妊娠是导致围生儿死亡和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 如何尽早发现高危因素, 并及时做好重点监护工作, 使出现高危妊娠的几率降低, 是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的关键[1]。同时, 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与围生儿发病率、死亡率的降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提高高危妊娠管理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高危妊娠孕妇1000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30~42岁, 平均年龄(33.24± 4.19)岁, 建立高危卡的孕周34~38周, 平均孕周(33.12±3.23)周, 平均分娩孕周(37.66±1.42)周。

1. 2 方法 本院在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管理时, 将“高危妊娠管理手册”的相关要求作为基本前提, 与个案追踪卡相结合, 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的管理模式, 即在统一填写卫生局发放的“高危妊娠管理手册”的基础上, 再将孕妇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 建立个性化的表格式个案追踪卡, 对孕妇的基本资料, 包括高危因素、孕周、就诊时间、诊断结果、联系电话、病情变化以及复诊时间等进行记录, 通常情况下, 资料填写由出诊医师负责, 填写完成后, 交给专职人员进行针对性管理, 病历要与就诊个案追踪卡的复诊日期保持一致, 个案负责人应该将复诊日期作为基本依据, 及时通知孕妇到医院就诊, 并对个案卡进行归档管理, 更直观的了解孕妇资料, 有助于查询。通过核实其围生卡, 了解孕妇的分娩记录以及产前检查情况, 比较建卡前后就诊间隔时间与就诊次数。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建卡前后就诊间隔时间与就诊次数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1000例高危妊娠孕妇建立高危妊娠个案追踪卡前后

产前就诊情况对比( x-±s)

时间 就诊间隔时间(d) 就诊次数(次)

建卡前 1.86±1.42 0.76±0.47

建卡后 1.33±1.03 1.11±0.78

P

注:建卡前后比较, P

3 讨论

3. 1 两组管理方法互补 高危妊娠主要指的是存在诸多危险因素的妊娠, 会影响新生儿、孕妇胎儿, 使围生期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增加, 对妊娠结局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而高危管理则是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对高危妊娠进行筛查, 并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当前临床上在进行高危妊娠管理时, 主要采用“高危妊娠管理手册”的管理模式, 即在一张表格内填写记录孕妇的相关情况[2]。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多位出诊医师无法同时填写一张表格, 容易出现漏填或者填写滞后等问题, 使相关负责人无法及时了解高危妊娠孕妇的相关情况, 对高危负责人与就诊医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造成了影响, 并且高危负责人也不能第一时间通知高危孕妇到医院就诊, 流失少数高危妊娠孕妇, 对追踪效果造成影响, 不能为高危妊娠孕妇的健康提供保障, 从而不利于高危妊娠管理实效性的实现。

针对当前高危妊娠管理存在的问题, 运用高危妊娠管理手册与个案追踪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高危妊娠管理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的管理中, 除了填写统一的表格外, 再为每一例高危孕妇建立单独的个案追踪卡, 对孕妇的基本资料, 包括高危因素、孕周、就诊时间、诊断结果、联系电话、病情变化以及复诊时间等进行记录, 填写完成后, 由个案负责人进行统一管理, 并将复诊日期作为基本依据, 及时通知孕妇到医院就诊, 并归档整体个案卡[3]。建立个案追踪卡可以进一步加强高危管理者、高危妊娠孕妇以及医生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方都能及时了解入院时间和复诊时间, 并及时记录病情的相关变化。此外, 建立个案追踪卡还能实现个案负责人追踪的明确性, 使高位负责人可以第一时间了解高危孕妇的相关情况, 一旦发现高危孕妇未按时到医院就医, 则可立即与高危孕妇取得联系, 并通知其到医院就医, 尽早发现问题, 尽早解决,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围生儿和孕产妇的安全、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3. 2 建立个案追踪卡可降低高危妊娠孕妇流失率 在本次研究中, 对不同的两种高危妊娠管理方法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 高危妊娠管理手册与个案追踪卡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了高危妊娠孕妇到医院的就诊率, 有助于降低围生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孕妇到医院进行门诊初检, 确定为高危妊娠后, 由专家进行高危评分, 并建立相应的个案追踪卡, 由个案负责人进行归档管理, 负责人将预约日期作为基本依据, 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追踪统计, 并与各部门相协调, 直到孕妇顺利分娩。建立个案追踪卡, 不仅提高了高危妊娠孕妇的就诊依从性, 确保追踪管理的顺利进行, 从而提高了高危管理的实效性[4]。此外, 对于需要入院治疗的高危孕妇, 个案负责人可以提前告知病房, 认真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 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 制订针对性治疗方案, 从而提高高危妊娠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3 尽早发现高危因素以确保母婴健康 临床上在对高危孕妇进行管理时, 及时发现高危因素, 并进一步加强监护, 使不良妊娠结果风险降低, 是围生期保健质量得以提高的一个关键[5]。尽早做好高危妊娠的孕期保健和系统管理是确保安全分娩和母婴健康的一个有效措施。通过建立个案追踪卡的管理模式, 加强对高危孕妇的健康教育, 使高危孕妇的就诊意识得到增强, 尽早发现高危因素, 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 对高危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有效控制, 从而确保母婴健康。

3. 4 积极治疗和定期评分 临床上在对高危孕妇进行管理时, 可以将“高危妊娠评分标准”作为基本依据, 对就诊孕妇的病情进行评分, 并在个案追踪卡和病历上记录高危因素的变化情况, 并由专业负责人和医生进行管理, 及时了解高危孕妇的实际情况, 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把握好预防和治疗时机, 落实“母亲安全、儿童优生”的精神, 认真做好高危妊娠管理工作, 降低围生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确保围产儿和孕妇的安全与健康, 一方面可以确保高危妊娠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还能提高高危妊娠管理的实效性[6]。

综上所述, 临床上在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管理时,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 采取建立高危妊娠个案追踪卡的有效措施, 不仅提高了对高危妊娠的管理质量, 为母婴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产前就诊率, 从而实现了高危妊娠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葛琳, 刘伟力. 提高高危妊娠管理实效性的方法与探讨. 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12):5-7.

[2] 周书进. 农村高危妊娠管理干预措施探讨. 实用预防医学, 2005, 12(3):657-658.

[3] 程琳, 秦茂华, 杨海云, 等. 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 19(3):40-41.

[4] 黄海燕, 徐旭娟, 张凤, 等. 影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相关因素. 江苏医药, 2012, 38(4):474-475.

[5] 晏辉, 郭朝阳. 社区高危妊娠因素分析及管理探讨.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 18(4):309-310.

高效管理方法篇7

[关键词]新时期 中学财务管理 效率

在我国新的经济体制下,每个学校都应对财务进行管理,进而顺应我国的经济体制。提高中学财务管理的效率,学校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对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不断探索提高中学财务管理效率的方法,是目前非常急迫的事。对于学校来说,进行财务管理,有利于合理利用财务进行教育投资,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加快经济增长。所以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提高中学财务管理的效率,是我们一直研究的问题。

1、提高中学财务管理效率的必要性

为了顺应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学财务进行合理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如今,国家对教育大力支持,不断加大对中学进行教育资金的投入,但是学校还是会感觉教育资金不够,资金紧张,这就需要对中学财务进行有效管理,将有限的教育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让教育效益最大化。中学财务管理和学校内部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将学校内部管理好,上下调整好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关系,使其成为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为内部更好的发展提供动力。中学财务管理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中学财务进行管理,以及提高中学财务管理的效率对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是我国各大学校遇到的难题,各个学校正在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制定符合新时期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中学财务管理效率,才能更好地为学校提供服务,高效解决财政问题,更好的发展教育经济。

2、提高中学财务管理效率的方法策略

2.1加强对中学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目前,我国中学财务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在校老师,对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大多数是通过自学来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知识,这是造成我国中学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很低的主要原因。中学财务管理人员自学专业知识,使他们知识面窄,缺乏财务管理的专业能力。为解决这一现状,学校应加强对中学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多组织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讲座,不断提高中学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对中学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经验丰富的老师讨教实践经验,从而提高中学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在财务管理中能自我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能够高效率地进行中学财务管理工作。

2.2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软件的培训,提高工作效率

生活在一个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具备简单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对于中学财务管理人员来说,这种能力非常重要。但有些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极具缺乏这种能力。所以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软件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利用财务软件可以让工作人员将繁琐的记账过程简洁化,提高了财务计算的准确率,使财务管理更加规范,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更高。通过财务软件,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学校财务管理更加精密化。

2.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将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落到实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财务管理有效进行的前提。在我国中学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细节问题,所以学校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一个科学、规范、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在学校内部管理中建立一个财务监督平台,定期对学校财务状况核查并对外公开,让学校财务透明化、公开化。利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方法,使我们有效的对财务管理进行监督,从而使中学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迅速提高。

2.4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

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对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爱岗、敬业、遵法守纪的工作理念,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做一个诚实守信、遵守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做假账的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倘若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弄虚作假,那么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将停滞不前,不仅影响学校的教育发展,而且大大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高效管理方法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工作;院校;强化措施

在对中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当中,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变成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其基本准则:全面贯彻和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及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既规范又安全可靠的资金保障,为各项财务工作的有效运作提供准确的资金数据参考。这就需要中职学校的财务人员认真研究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完善学校资源优化配置。

一、院校财务管理缺陷解析

1.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在许多中职院校中,管理制度非常混乱,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管理制度大都是流于形式,内部制度名存实亡。没有会计进行监督,学校的监督权和决策权都集中在学校管理层或者少数领导的手里,因此,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使学校无法获取真实财务信息,不能准确的反应资源,影响资源的配置,也必将会影响到整个中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2.财务管理的观念较为落后

目前,国家正在开展财政体制改革,这在无形中推进了学校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然而许多财务管理的陈旧观念与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财政改革和财务工作的要求。在实际工作当中,项目资金预算相当粗放,不够详细,执行起来比较随意;只重视预算内资金管理,而轻视预算外资金管理;经费并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评估分析,使得经费的使用效率很低。

3.人员素质无法与业务技能所需水平相适应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中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扩大其内涵和外延,财务方面的工作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就需要财务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然而,中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水平很低,不仅不能很好的为学校“当家理财”,也不能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有些财会人员甚至学历和业务水平很低,对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全面,这不仅会减慢学校的会计信息化进程,也日益凸显了财会人员自身素质与所需要的业务技能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提高中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效率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维护学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它主要包括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人员的选用以及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等。

(1)必须建立健全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专门性的监督管理部门,对财务部门进行工作考核和监督管理,并不断的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提高中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效率。

(2)在财务人员的选用方面,必须确保聘用的人员具备财务管理的专业证书以及优秀的敬业精神。

2.转变财务管理的陈旧理念

国家推行财务管理政策,是为了更好的使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而进行的,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财务人员必须转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中职院校的财政体制。因此,财务人员必须积极地学习国家财政体制的相关政策,转变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增强节约意识、风险意识、成本意识以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落后的财务规章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加强财务预算的管理,规范预算的工作流程,完善工作制度;妥善处理好财权和事权之间的关系,杜绝有财权而不做事的现象。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和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是中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操作人,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中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只有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和综合素质,才能确保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够适应学校财务管理的要求。应该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学习国家的财务政策,讨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同时还应该建立一个健全的内部约束体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财务人员对业务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努力完善和提高学校资源配置效益。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新形势下中职院校的发展需求,中职院校必须对财务管理这一重要环节重视起来,并在改革其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方式。也就是说,通过依法的筹集资金,合理的编制预算,并清理资金的运转程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来节约资金,通过严格的国家法律法规来维持学校的经济秩序,并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与真实性。总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是提高中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有效办法,因此必须重视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中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推动中职院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 娟:浅议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07).

高效管理方法篇9

关键词:企业设备管理;设备高效运行;现代化管理方法;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2-0067-02

设备管理是保证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化生产的基础,标志着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企业设备高效运行对保证企业增加生产、发展品种、产品更新换代和降低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和管理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设备管理的地位愈来愈突出,作用愈来愈显著。

一、以人为本是提高企业设备有效运行的根本前提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因此,人的管理必然成为设备管理的根本前提。加强设备管理,就是要求设备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人人参与,人人都有工作目标和经济责任考核”。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认识管理的价值,建立对设备全系统、全过程、全员的综合管理思想,树立经营决策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为企业经营目标服务。重视人才开发,民主管理和自主活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全员管理是保证企业设备管理效率的核心

设备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层对设备的综合管理,更重要的是发动员工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全员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由于广大的操作员工天天与设备交流接触,他们不仅了解设备的各种正常性能,也最先感知设备的各种异常现象。因此,能否充分调动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能否真正实现设备管理的全员化、全过程、全天候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有效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核心方法。随着设备高速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将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二)自主创新是推动设备高效运行的强大动力

自主创新是推动企业不断兴旺发达的源动力,自主创新在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中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和技术变革两方面。设备管理制度的创新是管理层不断与时俱进。引领企业不断参与市场竞争的强大力量。技术变革是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的历史必然,自主创新能够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改进设备加工工艺,提高设备生产效率。紧紧依靠自主创新,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流程,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问题的规划和研究,以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企业步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发展轨道;以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企业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确保企业的发展始终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之上,实现企业从速度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

(三)动态管理是维持设备管理系统健康发展的杠杆

设备动态管理是从设备终生健康运行的角度考虑,从其生命之初的选择到安全隐患排查和故障排除,一直到设备的报废更新的全部生命动态过程。其中,安全隐患排查和故障排除是动态管理过程的核心环节,应采取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设备监测与经验判断相结合的设备管理新模式,提前预测各类设备事故的预兆,提前处理各类设备故障隐患,最大限度地预防各类设备事故的发生与扩大。同时注重日常故障处理工作。充分利用每周的生产和设备调度会,调度、协调、决定重大设备事项的处理。设备故障的处理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技术规范、验收标准,以确保故障处理质量。动态管理能够保证企业设备在健康、稳定的状态下不断发展,从而支撑整个企业的动态、循环发展。

二、企业设备高效运行的现代化管理方法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以较少的成本(人力和资金)投入,得到最优或较优的技术装备和对其的有效使用。基于此目的,在现代化管理理念引导下,本文秉承上述企业设备的现代化管理理念,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设备管理的方法:

(一)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运行的制度性保障

依据现代化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构,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继续保持并加强设备管理意识是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比如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细则、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等形成制度,是对基层设备管理工作的督促,也是保证设备外观和技术状况的一种有效手段。有了这些行之有效的、精细化的设备管理制度,人才能有章可循,通过制度、标准来约束和规范其行为,从而使设备管理由被动管理转化成主动管理。另外,领导重视是管好、用好设备的关键。设备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需要各层领导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工作,集思广益,开拓创新,不断为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理论依据。

(二)加强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明细设备使用流程

设备档案资料是设备制造、使用、管理、维修的重要依据,为保证设备维修工作质量、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使用、维修水平,有必要做好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设备的档案资料需统一存放于档案室。凡是需用资料的部门均应到档案室借用,并应签字登记。有关设备资料是指从设备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等全过程中形成并经整理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说明、计算资料、照片、录像、录音带等科技文件资料,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将全公司生产设备逐台建立设备资料袋及设备资料的管理工作。

设备档案资料管理的范围包括公司内机械、电气、动力设备及土建设施的有关图纸说明书、技术文件、设备制造图、备件图册、设备档案袋、设备改装图纸、修理工具图册及设备使用、维修原始记录等。设备档案资料应包括如下内容:制造厂的技术检验文件、合格证、技术说明书、装箱单;设备安装验收移交书;设备附件及工具清单;设备大、中修理施工记录;竣工验收单;修理检测记录;精度校验及检验记录;设备改装、更新技术;设备缺陷记录及事故报告单(原因分析处理结果);设备技术状况鉴定表;安装基础图及土建图;设备结构及易损件、主要配件图纸;设备操作规程(包括:岗位职责、主要技术条件、操作程序、维护保养项目等);设备检修规程(包括:检修周期、工期、项目、质量标准及验收规范等)和其他相关资料。

(三)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过程。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来管理设备信息,是提高设备管 理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根据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笔者认为从设备管理作业的角度,设备管理信息化应能实现购置、资产建帐、资产变动、运行记录、点检检查检验作业、故障事故处理、保养作业,作业、维修作业、备件采购、库存管理、设备报废等的信息化。可将设备的点检、故障、保养、、技术分析、维修和备件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的量化管理,为管理工作提供量化的决策分析支持。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系统,从备件成本控制、故障维修管理、费用分析、设备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是一种具有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设备管理体系,融合了计划维修、预防维修、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寿命周期三类设备管理与维修理念。因此,建立和实施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是否实现信息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具有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设备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减少管理生产的费用和增强综合竞争力、通过高透明度的工作组织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行与维护费用等。

(四)细化设备现场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成效

设备现场管理涉及设备使用寿命、使用周期等问题,做到对现场设备管理的细化量化,监督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检查与整改等,实现设备的“无泄漏”管理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管理的成效。现场管理中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是关键,做好设备的、清洁、防腐、紧固和调整等。设备维护保养中设备是工作重点,因此要严格落实设备“五定”,每班操作工及时检查设备的情况,对液压油及油油质变色、乳化的进行彻底更换,对油位不到2/3处进行加油。保证设备的良好。

我公司一直在进行“无泄漏”管理,目前,热轧厂已经做到了“不漏一滴油、不流一滴水”。“无泄漏”是减少跑、冒、滴、漏,节能降耗、消除污染,保证职工健康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我们也要加强对“无泄漏”的管理,实行设备管理落实到人的负责制。每个员工对当班所承包设备的密封点的泄漏检查、处理等全面负责。作业区对积极主动检查、发现、处理密封泄漏点的职工,在月度奖金考核中给予奖励,实现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目标。

正确使用设备是保持设备良好性能,充分发挥设备效率的重要因素。操作者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严禁带故障、超压、超负荷使用设备。设备技术员和班组长要坚守岗位,定时巡回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准确填写设备运行记录,确保设备正常、高效运行。

现代化设备管理理念是保证设备高效运行的理论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现代化水平需要通过设备的技术革新和新兴技术的不断渗透来体现,同时由于设备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益,因此,搞好企业设备管理,提高综合设备管理水平依然是企业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以人为本,加强全员设备管理[J],甘肃科技,2008,(11)

[2]杨世伟,加强设备管理制度建设促进井下作业市场的开拓[J],维修与管理,2008,(11)

[3]李业强,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J],上海煤气,2008,(6)

高效管理方法篇10

【关键词】 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有效性;皇家壳牌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032-02

一、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概念

关于绩效的涵义,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林新奇教授综合考虑各派观点后认为:绩效是产出和行为的综合,即组织、部门或员工控制下的,与工作目标密切相关的行为及其产出。行为旨在促进产出的合理实现,产出旨在形成目标导向,二者不可偏废。

绩效考核是企业通过对部门、员工或所属单位与个体的投入产出状况进行考察、衡量或比较,从而确定其行为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过程。绩效管理是对组织和员工的行为与结果进行管理的一个系统,是一系列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力、提高其绩效,并通过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以提高组织绩效的一个过程。

由此可见,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二、提高绩效管理实施过程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与促进、绩效考核与评估、绩效反馈与绩效改进四个基本过程。从绩效管理的流程上看,绩效管理本质上是一个不断的循环系统。只有当绩效管理循环是一个封闭的环时,它才是可靠和可控的,同时也是不断提升和改善的保证。

(一)目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的起点,也是保证绩效管理有效性的关键。首先要根据公司战略,确定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要根据公司KPI确定各部门、各岗位、各位员工的KPI,使公司战略层层分解并得到落地。可见绩效目标并不是单层次、抽象的目标,而是根据KPI生成的企业、部门和员工的目标体系。

要做到目标体系的有效性,就应当做到:一是员工参与。使各层次员工都参与到设立自己的目标体系中来,绩效始于计划,计划始于责任,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员工都愿意制定与公司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目标,并为之做出承诺。二是有效激励。根据员工的需求,为员工达成目标提供有效的激励,就能使员工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二)绩效辅导和监控

绩效辅导和监控是指考核者通过对被考核者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到问题,同时给予辅导,保证被考核者绩效目标和计划的完成。管理者通过反馈的方式让员工了解自身的工作进展与不足,是基于反馈基础之上的一种双向式讨论,它着重培养员工能力与提高绩效水平。

另外,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动性和不可控性,制定好的计划往往需要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管理者提供信息及资源支持,并进行指导和纠偏。这就使得绩效过程控制成为必须。

(三)绩效考核与评估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本质是价值评估,可以评估出一个团队、个人对组织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应不应该继续保留,是需要一个组织做出取舍的。绩效考核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绩效考核究竟应该考核什么?总体而言,公司战略倡导什么,就应当重点考核什么;目标是什么,就应重点考核什么。具体来说,绩效考核中应以事先确定的业绩目标为主,同时还要查看公司战略与计划、部门职责本身应给公司的贡献,再综合评判团队和个人对公司的贡献。

2.用什么方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法有很多种,很多方法与制定绩效计划所采用的工具是相一致的,主要的方法有德能勤绩考核法、目标管理考核法、 KPI 考核法、360度考核法、平衡计分卡等。在实际运用的基本原则是以一种为主,同时吸收其他方法的精髓。

3.考核的结果如何体现?可以采用评分与考核等级相结合的方式。

(四)绩效反馈与激励

考核者应及时反馈员工的绩效考评结果,并对优秀员工进行激励。需要说明的是,绩效激励绝不完全等同于发奖金。它是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而实施激励政策,包含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

主要的激励方式:薪酬激励、晋升激励、认可激励。

三、高绩效的六个来源

确保了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的有效性,并不能保证企业一定获得高绩效。必须在对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和管理的前提下,明确高绩效的来源,来保证企业的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真正获得良好的效果。

高绩效主要有以下六个来源:

(一)良好的管理体系

高绩效是靠管理因素驱动的,高绩效来自好的管理。高绩效工作系统理论认为,绩效不是考出来的,绩效是管出来的。良好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流程会保证信息的顺畅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说管理系统的完善会导致高绩效。

(二)良好的工作环境

环境与高绩效也密切相关。这里的环境主要指公司的软环境,即企业文化。要注意两点:一是文化是一个体系,而不是单个要素,各种要素整体配合才能起作用;二是文化决定利益,所以每一个企业应该把文化当成一个约束和激励员工提高绩效的工具,文化可以决定绩效。基于文化提高绩效有三个关键:第一个,基于文化建立规则系统。第二个,基于规则形成利益。第三个,基于利益形成约束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