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十篇

时间:2023-06-02 15:01:36

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篇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向;心理特征;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创业意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的创业行为,甚至成为一个先决条件。因此,只有先对其创业主体意向分析,才能更好的综合分析创业心理。

(一)大学生创业意向分析

1. 许多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它所带来的金钱效益和成功是媒体上争相宣传的重点,使其一直不断引起社会各层间的关注。而研究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表示对创业这一块有着极大的兴趣,并一定程度上表示创业成功是职业发展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2. 创业意向不强。尽管大学生创业的热潮越来越汹涌,但仍有半数大学生对创业的意向并不强烈。通过调研资料显示,可将创业意向不强烈的的原因归结如下:第一、认为自身素质不足,而且社会经验过于薄弱,不能很好的适应创业所带来的困难;第二、关键原因在家庭情况还有个人人脉不足的原因而打消创业意向,已经意识到创业过程中需要资金驱动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要求;第三、有着其他的就业想法,对创业并没有兴趣和意愿;第四、对选择创业后的发展并不自信。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特征分析

从以上大学生创业意向情况看,可分成两类情况:第一、“良好的创业心理”,大学生在选择创业这条道路时基本所有的心理基础在于足够的自信,认为自身具备成功的希望,这表现了其具备果断的判断力,能自主进行选择。竞争意识强烈也是开创事业的基础,还有通力协作共同进步的心理建设,在面对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保证积极良好的心态;第二、“不良好的创业心理”。这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经验的不成熟,有的大学生在获得一些成就后便狂我自大,缺乏理性分析就做出错误判断,遭遇挫折后易出现一蹶不振的状况。而有的大学生则本身心理素质不过硬,怯懦或者是缺乏追求,萎靡不振。而这类情况不仅影响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创业心理中的大敌。

二、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

创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具备的风险极大而且负担也重,这要求创业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支持。对于如何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有以下要求:

(一)正确认识创业

目前的大学生社会经验薄弱,将创业理想化、简单化缺乏理性的认识,并大多自恃学历高,专业知识丰富并且认为自己的商业头脑可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所向披靡。因此,尽管有着强烈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有着冲劲和果断判断能力和积极的心态,但大部分学生在需要长期抗战的创业过程中往往却步了,特别是遭遇了挫折和失败时,更是溃不成军。因此,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是首要之急。大学生应知道创业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创造性活动,涉及到管理、税务、法律等知识方面。意味着创业并不是凭借一个创意就能成功。大学生创业要懂得审时度势,基于市场前景和社会环境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用理性的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对待问题,脱离盲目自信,培养务实的创业心态。

(二)明确创业目标

创业是一种精神,一种用于进取和拼搏的精神。大学生创业主要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成功的追求或是财富的满足等。明确创业目标就是明确自我的创业追求。很多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就止步在“多赚一点钱”,表明了自身所处的盲目地位,而对于自我追求的不明确也就限制了行动的步伐,许多大学生为了“多赚一点钱”往往一遇到风吹草动,便进行理想化的决定,这是导致创业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明确了解到正确的行动是由目标所的导向,应量化自己的目标,摆脱人云亦云的“随大流”心理和缺乏目标度日的心理,养成调研市场情况再做决断的创业习惯。

(三)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创业心理素质是基于认清创业现状和创业目标后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心理素质是调试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在面临问题时,如何消减心理压力和消极心理保证积极健康的迎接创业生活的不断挑战。因此,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和心理健康的问题,积极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研。尽管许多大学开展了创业心理之类的课程,但往往收效不大。有关于如何综合提高校园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有以下要求:第一、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创业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开展的创业心理辅导需要集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对症下药。开课目的在于应重视创新潜能的培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以便养成学生具有乐观积极进取的性格。

三、结语

大学生创业心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为促使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要进行健康积极的引导,灌输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念,帮助大学生创业人格和创业心理的健康养成,避免学生走入误区。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创业心理特征分析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2] 李开复.大学生创业应避免“五大误区”[J].IT时代周刊,2011(15).

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篇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建议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剧增,2013年毕业生人数在700万左右,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而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应对突如其来的创业形式,从素质理论和大学生主题角度来看,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影响大学生能否由潜在创业者顺利转化为实际创业者的主观前提因素,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所谓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在人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本研究通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进行了探讨,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纬度: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特质及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这一主题,运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影响因素—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对策”这一分析框架,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现状特点,找出这些特点的成因,并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出建议。

(二)问卷编制

参照相关问卷设计文献,从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特质、创业相关知识等五个维度编制《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共52道题目。

(三)样本选择

此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的问卷发放范围涵盖了重庆的不同层次的5所高校的650名大学生, 学科包括文、 理、工、 艺, 对不同的学历阶段、学科和年级进行了控制性的问卷发放,力争使调查具有代表性, 并客观的反映当前大学生的创业心理。问卷发放 7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650 份,回收有效率为 86.67%。

(四)数据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通过五点计分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

1、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比较分析

大学生创业动机指大学生创业者由于个体内在或外在的需要在创业之前所表现出来的目标或愿景,它驱动着个体的创业行为,并影响着创业行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动机中成就导向的均值为7.47,远远高于生活导向的均值11.32,他们创业以成就导向为主,与一般创业者持有一些相似特点。这与张美凤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他认为两者在创业动机上普遍持积极态度,并且创业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创业绩效。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能够客观的认识自主创业,并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其中以“创业是为了挑战自我,锻炼能力”、“创业是为了赚很多钱”作为自身创业动机的人数较多。同时,较少人赞同“创业是为了使自己当老板”,这可能与我国的“官本位”、“重工轻商”的传统有关,也说明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亟待提升。

2、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比较分析

美国学者Jimnons. J.A.认为,创业企业家创业时首先遭遇失败,之后他们在“做中学”,经历错误的学习方式的尝试,从而具备创业企业家的能力。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人际能力等。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较强的创业能力是学习能力(A=15.72)、应变能力(A=12.86)、合作能力(A=11.67),其次是创新能力(A=11.43)、领导能力(A=11.21),人际能力最差(A=10.74)。在各因素的频数分析中,大学生“利用书籍、网络获取创业信息”、“与创业者交流”的学习能力较高;同时大学生创业能力中“团队创业”、“别人认为我值得信赖”的得分较高;另外大学生“洞察市场变化”、“危机意识和应变能力”以及“灵活应对政府政策”的得分也非常高。

3、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的比较分析

人格被认为是每个人从自身中选出来的愿意公诸于众的一面。而后,人格又被引申出了包括气质、兴趣等的含义。特质指持久的品质或特征,这些品质或特征使个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具有一致性。

本文认为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是指大学生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并影响其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总和,同时借鉴西方研究中的“大五”人格结构,设置出包括责任性、相容性、开放性、外向性、情绪性在内的五大因子。

由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中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责任性(A=11.34)、相容性(A=10.39)、开放性(A=10.08)、外向性(A=8.92)、情绪性(A=6.08)。在各因素的频数分析中,大学生在选择“比较赞同”的选项上人数较多的是“勇于承受失败与挫折”、“做事情前有所准备”、“能体会别人的感受”、“有丰富的想象力”等。

4、大学生创业相关知识的比较分析

大学生创业的“理论知识”均值为6.34,得分较高,之后依次是实际操作3.25分,法律知识3.06分。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特点分析

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通过“不同性别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t检验”得出,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各因素中,男生的领导能力(t=1.77)、责任性(t=1.91)、人际能力(t=2.13)、相容性(t=1.16)远远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情绪性(t=-0.40)、合作能力(t=-3.62)、应变能力(t=-2.82)、学习能力(t=-1.56)远远高于男生,而在创业动机、外向性、开放性等方面,两者的差异均不明显。

同时,大学创业者中男性有过创业经历的百分比为16.5%,高于女生中的13.3%的创业者人数;而且,通过进一步追问“未来是否有创业打算”时,数据显示男生有创业打算的人(76.7%)远远多于女生(58.7%)。

2、不同籍贯的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由“不同籍贯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F检验”得出,不同籍贯的大学生在创业能力(p=0.02)、创业人格特质(p=0.02)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创业动机与创业相关知识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同时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不同籍贯的大学生与创业能力各因子的差异性也有所不同,他们在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三者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性,而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这三面得分都比较高。另外,在创业人格特质的各因子中,他们在开放性和相容性表现出显著差异,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这两方面得分也是最高的。

同时,通过对“大学生将来有无创业打算”的调查,表明60.7%的村镇学生未来有创业打算,远远高出39.3%的城市学生。

3、不同学历的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表13显示,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在创业心理素质中的创业动机(p=0.004)、创业能力(p=0.002)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他们的创业人格特质以及创业相关知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性。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在学历程度上,专科生有创业打算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相对于本科生来说较高;在年级差异上,二、三年级未来打算创业的人数占到61.9%,远远高于一年级和四年级的人数。这与 phan 在创业心理倾向模型中提到的正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创业倾向的观点是相契合的。

三、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产生性别差异的原因

男女生在创业能力及创业人格特质中体现出的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与男女生所特有的性格差异有关,男生固有稳重、宽容等的特点。女性在交际方面也比男性戒备心理更强,而男性则比女性更加理智处世;第二,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有关,男生成人以后要慢慢担负起成家立业的责任,因此责任心远远高于女生;第三,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更倾向于喜欢稳定安逸的生活,因此,有创业打算的人数远低于男生。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产生籍贯差别的原因

不同籍贯的大学生,在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两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可能源于他们的生活环境的不同。环境影响他们人格的形成,城市的大学生生活的环境相对比较开放,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的机会较多,接受先进文化的途径较多,从而在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开放性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优势。

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大学生会选择创业的人数远远高于城市的大学生人数。这可能是因为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他们选择创业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想改变家庭经济状况,获得自我价值的提升。

(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在学历上产生差异的原因

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在创业动机和创业能力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与大专院校学生的学历在就业中面临的巨大压力有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他们希望自己能通过自主创业脱颖而出。

大学生创业集中在二、三年级的大学生之中,原因是大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大学,处于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期,在探索自我理想的定位中充实自己;而大四的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对创业为自身职业生涯带来的风险性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更多的选择稳定的工作。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创业教育,激发创业动机

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教育应渗透在下列环节中:首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创业意识;其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创业动机;再次,营造鼓励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各种能力都是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形成的。高校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创业模拟赛或者实质性的创业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比如组织户外拓展和校内企业沙盘模拟大赛、建立创业基地等。

(三)构建良好氛围,塑造创业人格

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对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生活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以及健康的心态;其次学校要塑造大学生完美的人格,家庭和学校都要注意不同性别的学生的人格培养方式。

(四)改善教育模式,形成创业知识体系

通过改善大学教育的模式,为大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而服务:第一,以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开展创业教育;第二,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独立空间各种市场信息,同时向校外学生的创业创意,帮助学生吸引投资商;第三,设置相关课程加入创业教育环节。

参考文献

[1] 李时椿,常建坤.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06.

[2] 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6):88-911.

[3] 李娟.贵阳市大学生创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8.

[4] 张美凤.关于大学生创业特征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53-54.

[5] Jimnons.J.A.Entrepreneurial Behavior[J].Glenview IL:Scott Forsman,1999:25-27.

[6] 理查德·格里格著.心理学与生活[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88.

[7] 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的编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154.

[8] 李军红,蔡丹,王美艳.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5(9):13.

[9] 姚德明,彭晶.关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11(9):77-80.

[10] 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239-243.

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篇3

>> 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社会环境问卷调查分析 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创业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美、中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创业环境关系比较研究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环境实证分析 环境制约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分析 校园经济下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分析 大学生创业环境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宁波市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大学生创业分析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比较研究 浅析大学生创业的环境 浅析大学生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综述 大学生创业环境优化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 大学生创业环境影响要素 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环境调查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05-24.

[4]Gartner w.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rit Review,1985:695-705.

[5]Gnyawali,D.R.,Fogel,D.S.,Environm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4):43-62.

[6]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中国创业活动评述――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要点[J].中国人才,2003(8):4-6.

[7]张玉利,陈立新.中小企业创业的核心要素与创业环境分析[J].经济界,2004(3):29-34.

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创业心理 心理素质 学生

心理素质是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的综合产物。作为心理、身体与社会素质之一的心理素质,在实际生活当中,以生理素质为根基,通过客体与主体相互作用的形式,逐渐形成的品质、能力等综合行为。在社会求职当中,高职院校学生面对种种困难,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易怒、暴躁、焦虑、冲动等情绪。还有一些是对自己的情绪无法把控,会莫名其妙的伤感,对生活充满了悲观的心理状态。更为严重的是使自己走向了极端,最终与社会背道而驰。因此创业心理的培养需要引起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关注。高职院校需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心理健康培训。使学生能够从容面对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氛围。增设心理教育课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学生的创业压力。

1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心理现状分析

1.1 调查方式

专业课日趋纷繁复杂的高职院校,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与形势。所以,我们对高职在校学生采取了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根据湖南地区的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专业为单位,在每个专业当中抽取一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在收回的800份问卷当中进行结果分析,其中有效问卷高达95%。

1.2 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对高职院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整理出来在学生就业创业当中,以择业方式与就业创业心理动机两个方面为研究对象,其结果显示:

1.2.1 择业方式

从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对于学校推荐与家庭帮助的方式选择就业的占58.94%,自己择业的占21%,想自己创业的仅占4%。这样的结果能够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的依赖心理较强。根据性别的不同进行分析发现,男生的依赖性要少于女生,选择学校推荐与家庭帮助的男生比女生要少百分之二十。根据年纪的不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明显比低年级学生独立。

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对创业教育的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让学生能够了解就业趋势以及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学生在就业的选择上明显多于创业,这说明当代年轻人不想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究其原因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即便有创业想法,也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创业想法。

1.2.2 就业创业动机

动机作为衡量学生价值的一个标准,是就业创业的动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结果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目标较为狭隘,其中主要是四点:追求专业知识的学习,希望获得一技之长,文凭,就业创业本领。结果显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在校生比较缺乏的意识,就业关键看待遇与个人兴趣,对选择职业是否具有很好的潜力并没有多做关注。还有部分学生是随遇而安,动机与内驱力不足。

2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需要具有的心理素质

2.1 独立并不代表凡事都是自己行动,指的是能够独立思考与遇见事情的担当能力,不过分依赖他人的能力。职场当中独立性是员工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职场人必须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听从别人,在工作中创作新的处理途径,独立性对就业创业意义深远。独立性在工作当中的发挥,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塑造,员工合作精神的增强,为企业发展增砖添瓦。光是有独立性对于职场是完全不够的,建立团结合作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独立性需要在做事方面积极果断,做人方面乐观,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现如今的社会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使一个企业长久的生存下去。合作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2.2 敢闯与自制

敢闯精神作为职场中必须具备的。指的并不是做事鲁莽行为无知,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格。敢闯指的是在困难面前毫无畏惧,顽强的品格,不屈服于困难,坚持与命运做斗争的精神。与此同时,不仅需要敢闯也需要自制。指的是克服冲动,在困难面前有效的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积极果断的对待事情。

2.3 坚韧与适应能力

在创业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会经历很多坎坷与失败,面对社会的各种就业创业压力,能够顽强的坚持下去,经过长久的坚持才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所以,坚韧对于就业与创业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如此才能够在社会纷繁的竞争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快速适应对于职场而言,是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谷歌”总裁曾经说,快速适应环境才能够成为成功的职场人,取得最后的胜利。她认为自己能够在这个突飞猛进发展的社会当中取得成功,其主要原因归结于她超强的适应力。

3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心理素质养成策略

3.1 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

在职场当中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合理定位是对自身的认知。定位决定了在职业生涯中扮演的角色。然而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相对封闭,所以就需要教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对自己的性格、爱好与职业倾向全面了解清楚的学生才能够在职业生涯中找到适合自己职位,做好规划,合理避开自己的劣势,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避免了就业创业的盲目性。

3.2 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

高职院校应该开设一些心理培训与就业指导等课程,为学生面对就业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让学生能够在遇到困难时从容面对,自行调节,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就业创业做贡献。

3.3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训练

经过专家研究发现经过训练的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后,心理素质会比较好。学校可以通过举行面试模拟等方式来实现训练目的。并在模拟面试中给学生进行打分,综合分析,给出建议。让学生在实际当中亲身感受的就业创业的氛围,达到培养心理素质的效果。

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往往通过假期实习来完成,在校学生通过对自身性格、喜好以及专业的确定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向职场过渡做准备。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让企业为学校提供一个实习的平台,组织学生到实践当中去锻炼与学习。学校则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互利互惠,达到共赢。经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去感受实践给我们带来的,总结经验与教训,在后续的在校时间里,增强学习,取长补短,为将来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06:88-91.

[2]苏益南.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模型构建及培育[J].企业经济,2010,01:63-65.

[3]唐海波,王瑜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1:56-58.

[4]刘欣.创业心理资本、创业机会能力及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3.

[5]车丽萍,李守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93-96.

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篇5

关键词:药物分析;理论课程;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

药物分析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1],药物分析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相关药物分析学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药物在生产、检验、流通、使用中的鉴定分析、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相关的药物分析应用实践能力,同时还应擅长药物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为了提高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质量,培养药物分析专业复合型人才,有必要探讨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1 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

药物分析类专业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应树立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管理的观念,具备药品开发、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必要的分析检验、创新能力和和解决药物分析实际问题的相应的能力[2]。针对这一要求,药物分析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彰显专业特色, 通过以现行课程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从药物分析学科领域或现实中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创新实验实践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切实的紧抓 "分析应用型"这个涵义[3]。其核心也体现了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对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进行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2 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方法途径

(一)药物分析创新课程群的设置

在分析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学科间互补性、依赖性日渐增强,药物分析学科已经不完全仅仅是个方法学科。因此,理顺药物分析专业课程,对相关和同类专业、学科、课程进行有机融合,通过精选、优化、整合的药学和化学专业通识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医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学术动态引入到整合的相关课程中,从而设置药物分析基础通识创新课程群[6~8]。

(二)一体化综合实验课开设和实践训练

在药物分析创新课程群设置的同时,应重视开设一体化开放实验和实践训练的教学活动,通过将一体化综合实验和实践教学协调渗透, 开设从药物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到药物的制剂分析,鉴别和测定方法,以及体内药物分析等基础实验和科研问题实验,此外也到工厂企业进一步调研和实践应用作为特色的分析应用型实综合大实验体系, 以次一体化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 更深入的理解药物分析在医药行业及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在科研实验和实践训练中强化基础理论知识,从而真正提高专业技能和分析应用能力。

(三)"主动型"创新教学方法的采用

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过程还应注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与科研实验和实践训练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力求做到针对药物分析领域中各种环节的实际问题,不断更新问题体系、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创新分析手段、注重科研实验、结合实践训练、促进独立自学能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药物分析基础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的主动性和能动创新性。以此思路构建药物分析专业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药物分析专业的培养要求及目标。

3 总结

本文提出了构建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和途径。药物分析专业教学方式应该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地对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药物分析理论课程与创新实验实践综合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有望实现培养药物分析专业复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甄汉深,贡济宇.药物分析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2]刘文英.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药学育,2005, 21(1):39-41.

[3]苏梦翔,狄斌,李博等.药物分析探究式教学法探索[J].药学教育, 2014, 30(3): 35-38.

[4]柳文媛,狄斌,杭太俊,张尊建.药物分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J].药学教育,2009,25( 5) :26-28

[5] 付春梅,钱广生,晁若冰.探究式教学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2,28( 4) :35-37.

[6]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7]王敏,陈恒武.适合大类培养的分析化学课程设置改革[J].大学化学,2010, 25(6): 6-8.

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篇6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创业;影响因素;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215-03

引言

虽说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小型模拟社会,而我们就像蜜蜂一样每天奔波着,或为着满腔热血的理想,或屈服于弱肉强食的现实。但我们心中总有那么一点曙光和憧憬,让我们奋不顾身、劈荆斩刺。那么,与其他的创业者,在校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业又存在着怎样的优势与劣势?对于在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应用怎样的心理去创业?在校大学生将面对怎样的政治经济创业环境?目前大学生创业又都存在哪些风险?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了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业的影响因素并对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业提出合理建议。

一、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analysis)

1.知识储备足够,有活力。在校大学生较其他工作者,我们拥有更饱满的知识环境,教授导师,图书馆皆近在咫尺。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我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希望向世界证明自己。我们这些初涉世的牛犊有信心有动力。

2.网络创业门槛低,运营便捷。网络创业与传统创业相比,不需要繁杂的手续及费用。仅需要按照网站要求提供相应身份证明即可。可以说一台电脑即可经营一家网络商店。不需要门店及货仓,仅需要联系厂家及物流即可。这对于在校大学生更是一大便利之处。

3.技术要求较低,交易成本较低。对于网络创业,不需要经过层层面试选拔,基础的大学计算机知识便可轻巧的掌握操作技术。同时,比较传统商铺,我们可以免去高额租金及水电费,以及大量员工的雇佣金,交易成本明显降低。另一方面,流通成本也降低,互联网交易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流通周期,亦降低了各方面的时间成本,加速交易。

4.创业环境自由,投入风险较低。对于网络创业,我们可以选择淘宝、亚马逊这类面向社会大众的大流量交易平台,亦可选择微博、朋友圈这类面向亲朋的小型交易平台。整体创业环境自由。相对于实体创业,网络创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少,资金流通快,投入风险也降低不少。

综上所述,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业的优势有很多,这也是吸引大多数同学加入网络创业队伍的主要原因。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analysis)

然而凡事不能一帆风顺,有优势则有劣势。目前影响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点:

1.专业不对口,耽误学业。进行网络创业的大学生,可能来自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也可能来自物理专业;网络创业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然而经营一家网店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对于莘莘学子可能导致得不偿失。专业不对口和精力匮乏是影响大学生是否选择网络创业的因素之一。

2.缺乏系统创业教育及经验。近年来,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越来越重视,也专门增设了相关课程。例如“大学生就业指导”或“大学生职业规划”等课程。但此类课程较为单一,不能够提供系统的专业性创业教育。而大学生在选择网络创业时亦偏向个体经营或合伙经营,但因为经验缺乏,或分工不明确,或执行度不够高等原因,不能有效进行分工合作,导致成本增加,效率低下等问题,丧失在电子商务中的优势。最终以失败告终。

3.缺乏理性,风险意识及警觉性差。现如今,很多大学生盲目跟风,没有深思熟虑的准备便踏入网络创业行业。没有详细的市场调查,没有充分的市场前景评估,也没有新颖的作为,最后只能沦陷在一轮轮金融风暴当中。除了自身对市场分析不够全面,还可能由于风险意识不够或者警觉性太低等因素导致。企业预警家表示,只有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才是创业途中的明灯。而风险意识与警觉性不仅需要个人的天赋,还需要大量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对于初谙世事的大学生,能否完成这场对能力,知识及综合素质的挑战,能否看清市场潜力与危机乃影响大学生网络创业成功的因素之一。

4.网络创业规则不够慎密,信用环境低。由于国内的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而网络政策及规则未能及时跟上其步伐。虽然电子合同、在线支付、产品交付、物流管理皆已初步成行,但网络交易平台中仍遗留了一系列问题等待解决。导致网民们仍被个人隐私,财产安全及网络欺诈问题困扰,不能放心购物。进而增加了网络创业的难度。

5.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现阶段,中国网络经营法制并未健全。如何在网络环境中保护消费者以及商家的权益仍处于探讨阶段,需要日以渐进地完善。

所以说,创业之路难。要逃脱大学生“创业即失业”的魔咒,就应学会扬长避短,适者生存的道理。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analysis)

虽说创业之路艰辛,但只要你懂得抓住机遇,把握先机,亦能赢得胜利。就中国现状,网络创业的整体环境良好,主要表现在:

1.市场巨大。网络市场作为一个全球市场,任何信息都能快速准确的到达每一位网民眼前。就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而言,互联网普及率高达46.9%。数据显示,网络市场以每年20%的速率增长。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网民中,30岁以下占网民总数57.3%;月收入2 000元以上的占网民总数50.7%;而学生占网民总数的25.1%。这些数据都表面,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而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方便性、高效性、经济性逐渐体现出与传统创业不可比拟的优势。

2.金融支持。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GDP总量为74 840.70万亿美元,2013年中国GDP总量为90 386.6万亿美元;而2013年GDP实际增长率为7.6%。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新兴的网络市场。因此,在市场膨胀作用下,小型盈利团体更容易从中套利。

3.政府政策支持。发展电子商务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加速电子商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政策支持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结果。作为大学生,除了顺应国情,更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就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亦是为了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强化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培养适应中国当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由国家创业教育部开展的训练项目。

4.创业前景明媚。有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全球高速发展的经济做背景,网络创业之路可谓是一艘顺水而流的船只。但我们也应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网络创业这条路上,一定得握准舵。

(四)威胁分析(threat analysis)

1.隐性风险。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面临各种不确定地却客观存在的风险。可能是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是来自创业者的威胁。这些风险有些可测,有些则不可测量。经济学家奈特表示,不确定性是市场的固有属性,企业的本职就是解决这些隐形风险。

2.竞争激烈。由于网络创业进入的资金技术门槛低,除了大量的初涉创业的创业者,例如大学生创业者。还有另一大批具有传统企业经验的创业者也开掘起这条网络创业之路,将其实体市场扩张到网络中,增加了学生网络创业的竞争。

3.压力。在网络创业这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中,大学生除了需要面对行业中的排挤竞争等压力,更多的还有来自自身的或者家庭的压力。不少家长不支持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活动,担心孩子缺乏经验,受到伤害;或害怕孩子不能把握好学习和创业之间的平衡。亦有许多学生,心理不够成熟,给自己施加过多的压力,不懂得排解,继而选择对网络创业望而却步。

二、对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业可采取的战略

经过对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业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劣势与挑战,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要趋利避害,把握机遇,勇敢理智的接受挑战。

1.SO战略。大学生在网络创业过程中要明确目标,落实调研再行动,应以学习为主要目标,充分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低成本等优势,认真分析市场需求,不要盲目跟风。要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创业项目再开始网络创业。

2.ST战略。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业需要对自己所处的不利环境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团队成员的集体努力,把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要像优秀的网络创业团队学习,进行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也可以通过网络,期刊等进行学习,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取相关资料,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变得更强大,走得更远。

3.WO战略。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业在过程中要用过自身的努力去降低劣势带来的影响,克服困难。首先要提高对网络创业及相关知识的认知,不断地学习创业方面的知识,参加创业培训,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并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利用大学生的优势。同时要增加自身的风险意识,做理性投资者,不盲目,不跟风,经过仔细的市场调研,再开始从事网络创业。其次在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业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学习成绩为代价,一味地追求创业,从而使学习成绩降低。最后,大学生应该清楚地了解网络创业法律法规,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许多法律法规并未完善。我们在从事网络创业前必须清楚了解有关的法律知识。尊从政府指导,维护良好创业环境。同时,也要小心防范掉入不良人士设置的法律漏洞的陷阱。

4.WT战略。大学生应该用于挑战外部环境的威胁因素,提高心理素质,摆正自己地心态,敢于面对挫折与困难,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意之时常有,我们应该摆正心态。尽可能提高自己知识技能,提(下转295页)(上接216页)高团队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也可以去比较成功的电商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亲身去体验网络创业,熟悉整体的运作过程,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这样也能有效地提高成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胡桂兰,毛翠云,王军霞.高校应对大学生网络创业问题的一些理性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67-68.

[2] 张亮,欧高林.大学生网上创业教育探讨与SWOT分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6):119-120.

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篇7

心理教育高校创业教育

2014年1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这些优惠政策,导致创业大学生出现了忽略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想法。实际上,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学业乃至于文凭还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后路”。在高等教育扩招再扩招的今天,一份高质量的文凭是一个大学生创业者的强大后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应以“调整创业者的学业观念”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及时地巩固学业在大学生创业者心目中的地位,增加对初期创业者的心理危机干预课程,糅合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心理知识,增强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危机调控能力,对大学生创业者林林总总的片面观念加以矫正与引导。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在这种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大背景下,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实际的创业操作是再多沙盘模拟也无法复制和重现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负债的压力。不是每一个创业公司都可以在经营的前期就盈利,所以对于创业企业“负债”的管理以及对于负债引发的一系列的负面心理活动的管理在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开展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长期的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创业者往往对自己的项目有充分的热情,但大部分人总是后劲不足,比如无法接受创业时出现的亏损和创业失败的事实,在团队建设发展中容易出现矛盾和问题。高校应构建“负债观”成为经济学、管理学与心理学糅合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积极地面对负债,形成富有商业气质的财商。

一、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中强化心理教育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的含义。创业具有它深层次的含义,创立企业还是创立事业?学生应该从更广义的层面上来了解创业,它不仅包含局部创业实践,整体创业实践,在更高层次上,是希望达到企业家精神的锻炼和培养。

(二)引导学生具备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企业家精神包含很多方面,如创新,冒险,宽容等等。而对于创业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大部分创业学生在创业初期,雄心万丈,但往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困境,而最终灰心败北。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形成脚踏实地的务实心理。青年是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群人,又适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时代,学生们很容易追风逐潮,陷入盲目创业的漩涡。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冷静观察的习惯,遇到那些诱人的规划、宏伟的蓝图、美好的事情都要设身处地的分析,分析可行性,分析实现的基本条件,分析自身具备的能力,这样就会得出一些务实的结论,减少或避免一些无谓的损失与失败。

(四)引导学生了解创业困难的现状,调整大学生创业者对学业的片面观念。据华东师范大学的调查,35.9%的学生认为“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困难”;28.9%的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社会关系不够宽广,不利于开展工作”;19.1%的学生认为最难的是“还要兼顾学业,时间、精力有限”。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学生创业的盲目性大大减少,已经开始意识到创业需要资金、环境、时间的保证,而不仅仅是凭热情,更需要坚实可靠的后盾。

二、高校强化心理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对大学生创业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总结与归纳,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在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为以后相关创新创业方面的研究项目提供可靠地数据支持。

(二)矫正创业成功案例的过分影响,虽然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介绍他们的创业经历、经验与教训,能让学生从中感悟成功创业者应备的良好心理素质,但是,夸大渲染的成功案例会使学生认为创业简单,从而盲目开始。

(三)举办创业失败经验分享会,理性看待挫折。现今高校往往重视成功创业者经验分享,对于失败的经历很少在公开场合提起。事实上,创业失败经验对于创业者自身以及其他创业者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大部分成功的创业者最终都会感谢创业之路上的挫折,没有不断地战胜挫折,就没有他们坚定的信念和超人的毅力。

(四)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的作用,及时介入和引导。在大学生意志薄弱的时候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分析原因,制定解决对策,帮助其顺利度过低潮期,战胜挫折后的成就感可以使其倍增信心,更加坚定信念。通过定期的了解及心理讲座等活动,教育大学生如何进行心理的自我分析和内省,从而在创业过程中做到自我指导和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形成是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后天的教育影响至关重要。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从心理层面为学生提高辅导与帮助,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为创业的成功提高前提与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海波.创业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江苏科技信息,2014(9):23-24.

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篇8

关键词:验证 案例 创业

课 题:本文是“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项目编号YETP1775)的阶段性成果,获得“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提升项目”(PXM2014-014209-07-000058)的资助。

一、创业研究案例分析法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创业研究的不断升温,已有学者开始采用案例分析方法来研究创业。案例研究更适用于深层次考察对象的实际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并且针对的是研究者很难控制的充满变化的实际情境。

21世纪以来,我国创业研究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已经产生了一系列成果。何建华等人统计了学界案例分析法在创业研究中的成果,其中,关于创业过程及其影响的论文有27篇,占论文总数的31%;关于创业行为及其影响的论文有19篇,占论文总数的22%。这与近年来学者们从关注创业者的心理状态逐渐转变为更加关注创业过程、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现象相契合。近期的研究又开始关注创业者个体对创业活动的重要影响,个体的个性、风险倾向、创业效能、成就感、专业技能、毅力和创业激情等特质和能力上的差异,是创业者区别于非创业者的重要特征,对于企业家的创业也具有一定的预测力。但是,在案例研究的方法上,苏敬勤等人认为一些研究者忽视了对案例研究方法规范性的重视,影响了创业研究成果的品质。

二、验证性案例分析法在创业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创业研究定量与定性研究综合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在案例实证中采用验证性的研究模式对定量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定性层面的验证十分重要。验证性案例分析法可用“先理论构建、后案例论证”来表示。其构建过程是: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成果,运用特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分析材料进行研究和推演,基于逻辑分析提出创新性的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等定量的方法构建出新的数学模型,然后再选取单个或多个与理论或模型相匹配的案例对其进行验证,目的在于证明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具有有效性。

从方法论角度看,在评定案例研究作为实证性社会研究方法的质量时,通常要用到四种检验,分别是:概念构建效度,针对所要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准确的操作性限定;内部效度,即建立因果关系,旨在说明某些条件或因素会引发其他条件或因素的发生,且不会受到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信度,表明案例研究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具有可重复性,且如果重复同类的研究,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外部效度,指明研究结果可以类推的范围。验证性运用模式先在整理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理论框架,然后再使用单个或多个案例进行验证,且通常选取的案例都是与理论框架存相匹配的案例。验证性模式在概念构建效度方面,基于现有文献和理论,可以采用多维证据源,形成证据链来保证效度。内部效度方面,可运用模式匹配、理论解释、时间序列分析等保证其效度。信度方面则可通过周详的研究计划书、案例研究资料库来保证信度。外部效度方面,由于案例分析的特殊性,案例的选择本身即表明了研究者的意图:不在于在大样本的情势下得到归纳性的证实,而在于遵循复制法则(Replication-logic)所要求的典型性,以说明验证理论。

因此,统计分析的、旨在类推总体的外部效度不适用于验证性案例分析研究。当案例在非单个的情况下出现了可复制的情况,就可以证明其外部效度是存在的。

三、验证性案例研究设计思路

大学生验证性案例研究,旨在解决如下问题:大学生创业者真实体验和表现出的创业过程能否以及在多大范围内重现创业研究理论框架?其表现出的特征和问题与定量实证得出的结果契合度有多大?从而验证总体研究所提出的评价体系及模型。在设计上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案例选择的原则和数量、案例研究主要采用的资料、资料获得的方式。

1.案例选择的原则和数量

案例选择的首要原则是典型性,这也和选择案例的数量有关系。Eisenhardt认为,从案例研究中构建理论至少需要四个案例,或1个案例中嵌套几个小案例,否则结论难以令人信服。但是,Yin认为单个案例研究在特定条件下有其独到的价值,而且许多适用于单个案例研究的情况并不适合进行多个案例研究。本文采用Yin的观点,认为案例数量对评判案例研究方法品质的判定影响是很小的。通过对单个或者少数典型案例进行细致的研究,发现新的理论关系,改进旧的理论体系,应更加聚焦于重点案例的深度研究,而非泛泛地对众多案例进行表面研究,案例研究的品质在于它的效用而非数量。

因此,可根据收集资料的难度和研究问题的具体需要来确定案例数目。在验证性研究中可以采用双案例(Two-cases)分析法,选择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为保证案例的典型性,首先,案例的对象必须是大学生;其次,创业时间在三年以内,符合企业生长周期理论对创业期的规定;再次,创业内容和研究目的要一致;最后,案例在地域分布上要具有代表性,例如,采集案例地属于区域性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且在高校创业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较好的典型性,以加深和验证之前定量分析的结论。

2.案例研究资料的来源及处理

案例研究通常采用的资料有六个来源,分别是文件、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实物证据。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往往受到调研的时间和经费限制,参与性观察和档案记录可操作性较差,而大学生创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能获得的实物证据较少。因此,可以通过访谈的形式获得资料,辅以文件和直接观察。

资料获得的方式及流程,首先参考Yin提出的案例访谈要素及伦理要求,设计《案例访谈知情同意书》。然后联系、确定受访者,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访谈。访谈开始前,向受访者宣读《案例访谈知情同意书》,获得其同意后再进行访谈并记录,访谈结束后通过查阅文件和直接观察的方式收集辅助信息。最后,整理案例材料并形成文字,发给受访者,请其对内容进行确认,修正有异议的地方,最终形成案例研究分析资料。

案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的原则是:对访谈资料进行表格化处理,按照研究目的提取特征,计算其数量与理论框架或数学模型相重合的程度,相符程度的具体比例应由专家评议得出。若提取的特征数量相符比例低于专家评议的基本线,则该案例访谈不合格,重新开始收集分析新的案例。可接受的案例进入描述分析阶段,并结合时间序列、大事记等对创业特征进行描述,最后得出验证性结论。

参考文献:

[1]何建华,丁栋虹.中国创业研究中案例方法应用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

[2]苏敬勤,李召敏.案例研究方法的运用模式及其关键指标[J].管理学报,2011(3).

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篇9

SWOT(斯沃特)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H.Weihric)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分清利弊的方法。SWOT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威胁)的缩写。其中S和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的自身条件,O和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条件。SWOT分析要求正确识别出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因素,发挥优势,抓住机会明确发展方向,并找出主体实际情况的差距和不足针对威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实现自身的目标。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创业实践中既存在一定优势和机会,也同样存在着特有的不足和威胁,并且大学生创业本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都比较明显。试图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生创业的策略。

二、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

1.知识层次较高。大学生知识层次较高,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是一个知识和智力都相对密集的群体。此外,大学生普遍还有如下优点如:对事物较有领悟力,接受新鲜事物快,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易接受新鲜事物;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思维普遍活跃,不管是敢不敢干、至少是敢想;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等等。

2.有创新精神,勇于拼搏。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3.具有专业优势。创业需要具备较完善的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等方面知识。而经济管理类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系统的学习了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也相对完备,为他们创办公司以及管理公司提供良好条件。(二)劣势分析(W)1.缺乏实践经验。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缺少社会经验以及应对社会各类问题的能力。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大部分还只限于知识层面上,缺乏全真环境下的生存技能教育。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创业者在实际创业过程中思想较为简单,这会使创业者的公司面临更多的生存风险。

2.缺乏市场意识。对市场预测过于乐观,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专注于产品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较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同时也缺少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以及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

3.缺少创业资金。创业需要资金,某些领域的创业甚至需要大量资金。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因为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不愿意投资到学生创业的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

(三)机会分析(O)

1.面临着良好的环境。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到各个高校都热情鼓励、支持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各级政府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各高校为大学生创业也积极提供各方面的条件,对有条件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已经具备了难得的机遇。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制定了具体的优惠政策,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相关创业培训补贴、免费创业咨询及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出台,还有税收及管理费收取等优惠。而积极响应创业号召,各大高校的创业大赛也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社会舆论及媒体对此给予了全面支持。在总体环境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2.催生新兴产业新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每年都会催生诸多新职业。在新兴的市场中,大学生反而因为没有传统经验主义的束缚,往往能够出奇制胜。像IT、电脑、管理咨询、医药科技等这些新兴产业,早已被创业者们列入名单之中。事实上,在任何一个行业初兴之时,都需要有充满雄心的年轻人们给它以活力,而这种行业需求,才是创业的真正契机。

(四)威胁分析(T)

1.担忧风险,谋求稳定。很多家庭担心大学生缺乏经验积累,容易受到挫折,不赞成他们一毕业就选择创业而去承担相应的风险,期望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得到稳定的薪资。而许多大学生因为担心创业失败后,既损失了数年的薪水,又要重新适应新的行业和新的工作,对自主创业望而却步。另外,社会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吸纳能力也相对较大,因此,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往往毕业后将就业视为首选。

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虽然已经引起了大部分高校的关注,但是多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忽视了专业之间差异,创业教育未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可行性较差。目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存在设计性较多、可行性较差的倾向,缺少对市场、风险、资金、产品、竞争等问题的细致考虑,使许多选题根本无法实施。

3.缺乏专业的培养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由于创业教育还不是一门独立学科,其发展也面临了师资这个瓶颈,缺乏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高校教师普遍重理论学习研究轻实践操作,大多数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的经历,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很难真正把握创业的精髓,加之有的教师教学方式简单、填鸭式教学、缺乏教学互动,忽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使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只停留在空洞的理论上。这就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激情,直接导致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不高。

4.缺乏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教育课程。近些年,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开展多种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就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来说,创业教育特别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与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许多高校未能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的需求,缩短和减少实践课时,限制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使不少创业尝试者落入了空有创业激情和梦想却苦于“实践无平台”的尴尬境地。三、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强化专业课优势

高校教师在讲授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时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气氛应该是非常活跃的,多采取学生讨论交流式的授课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结合实践来理解专业课理论知识。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多涉及一些经济管理类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动态,以及经济管理类有教育意义的视频短片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敏感度。

(二)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设了创业教育的本科专业,而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相应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即使在少数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多数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创业教育的途径也比较单一,内容亦较为陈旧。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新创业教育理念,逐步建立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从创业内涵、创业素质、创业心理和创业实例等多个方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纳入课程教学当中,逐步开设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围绕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要求,就大学生创业的方向、创业的条件、创业的方法、创业的准备等方面来进行。

(三)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及培训学校可以通过邀请创业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成功的创业者到学校作报告,使大学生从不同角度接受创业教育。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创业培训指导机构,对学校的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指导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开展创业团队的培训,支持和鼓励有创业兴趣的同学参加培训,培养学生创业的实际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需要积极地参与创业实践。首先,利用假期到公司去打工或参与别人的创业活动。也可尝试营销、竞技类的实践活动。其次,高校可与一些知名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使企业入驻校园,将实习课、设计课、研讨课等实践课程开设到生产实践的现场,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增长大学生实践知识、强化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最后,可以举办创业大赛,如ERP企业沙盘模拟大赛、模拟营销策划大赛、模拟创业设计大赛、商务谈判大赛、广告策划大赛等活动,调动大学生了解创业、参与创业的积极性。

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篇10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潜力;创业能力;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是在创业教育初建时期,充分了解旅游行业创业的市场特征、市场现状及创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基础上建立的。通过该体系对大学生在旅游行业创业能力的形式、内容及效用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通过专家的参与,可以解析、规范创业内容,从而科学合理地预测学生的创业能力。构建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创业教育,为大学生进入创业型社会做好准备。文章基于《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旅游行业大学生创业实训模块构建研究》课题的创业能力问卷调查,分析旅游管理类、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类学生创业能力。

目前,云南旅游企业发展进入转型期,由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转化,创业大学生可借助二次创业契机进行创业。在大学生进行创业前,通过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客观、正确地评判学生创业能力,将学生的创新个性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创新能力;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旅游行业需要的实用型创业成果,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灵活运用创业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目的

云南旅游二次创业,智慧旅游呼之欲出。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的获取甚为便捷,这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在智慧旅游中的创业机会,同时也能加强大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旅游创业规划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不符合现代智慧旅游的需求。智慧旅游需要大学生在旅游行业创业的形式、内容、效用上进行创新,与之相应的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就显得甚为必要。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目的如下:

第一,明确创业教育的培养目的,有效利用各类资源,提高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

第二,将学生的个性潜能与培养目标相结合,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突破自我、不断创新的意识。

第三,通过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学生的创业能力,抽选出部分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客观评价及检验,选拔适合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做到合理配置资金,合理配置师资资源,节约成本,降低培育风险。

第四,将所有参加测评体系的学生分类,因材施教,进行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学生创业兴趣得到培养,也合理配置了资金、时间及教师资源。

综上所述,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建立学生创业战略体系,节约时间、资金、教学资源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多样化的管理类、市场营销类高层次创新、创业型管理人才。

二、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成

根据云南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客源市场消费需求、旅游资源配置需求,结合旅游行业创业内外环境的分析,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是由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基层评价和特殊能力评价四部分构成,创业素质、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旅游行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核心。其中,创业素质包括心理品质、专业知识掌握能力、法律意识等指标;创业能力包括决策判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指标;基层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参与创业项目综合评价、企业创业管理专业人士评价等指标;特殊能力评价包括创业潜能评价、创新思维评价等指标。

运用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指标分值,根据层次分析法分析大学生在旅游行业中的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基层测评和特殊能力。根据分析结果将参加测试的学生进行分类:通过测评的创业能力优秀的学生、通过测评的创业能力普通的学生、没有通过创业能力测评的学生。最后根据分类,分别培养三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内容和指标

(一)创业素质测评体系

如图1所示,创业素质测评体系包括心理素质、知识技能掌握水平及法律意识指标评价,在未进行层次分析法评价前,运用优秀(5分)、良好(4分)、中等(3分)、较差(2分)、差(1分)五个标准进行评价。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韧性。知识技能掌握水平包括知识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水平。法律意识包括法律认知水平(针对旅游行业法律认知水平)、创业企业法律认知水平、金融保险类法律认知水平。

(二)创业能力测评体系

如图2所示,创业能力测评体系是通过不同层次环境下的测评,客观分析创业学生创业能力的测评体系。测评体系包括决策判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

决策判断能力是创业学生根据旅游行业的行业信息制定战略计划进行客观决策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是根据创业企业所在地域和创业领域正确制定创业企业发展方向、目标、组织计划实施方案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创业学生在创业团队中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协调的能力,是组织团队、节约人力资本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分析判断组织团队合作的能力,是开拓团队潜能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指创业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是组织优化资源,核算、分配、使用资源的能力。诸多能力未来会转化成创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其合作精神。

创业能力测评完毕后,对学生的创业责任感和创业合作精神进行测评。

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是大学生在旅游行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重要部分。创业能力测评体系测评题目的制定者要求具有创业教育经验、创业能力测评经验和旅游行业企业创业经历。此体系也可以借鉴国外国内已经成功运行的创业能力测评体系进行测评。

(三)基层测评体系和特殊能力测评体系

如图3所示,基层评价指标包括教师评价、参与创业项目综合评价、企业创业管理专业人士评价。特殊能力评价包括创业潜能评价、创新思维评价。其中,创业潜能评价可以是心理测评、人格测评及创业抗挫折能力测评、创业管理能力测评。创新思维评价是智力结构中所学知识及创新能力的评价。

(四)根据测评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

把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基层测评体系和特殊能力测评体系的分值叠加,再按以下公式计算,就可以分析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总分=(创业素质得分÷100)+(创业能力得分÷100)+(基层评价、特殊能力评价得分÷100)。平均分在6.0以上为合格,高于8.0创业能力评价属于优秀,9.0以上创业能力评价是可参与创业比赛和实际创业项目的评价。当分数定量后,便进入创业能力培养中的运用环节——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在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大学生在旅游行业中创业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创业素质评价、创业能力评价、基层测评评价和特殊能力测评评价基础上。结合创业市场环境、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融合专家建议形成创业前的创业观念、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基层组织能力、特殊能力激发。从创业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特点、全球旅游行业需求,合理构建创业商业计划书,并在高校创业教育平台中利用有效时间进行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创新驱动创业的高素质管理类人才。

主要体现在:对通过创业能力教育课程培训过的所有学生进行创业能力评价。对通过测评的学生和没有通过测评的学生进行分类教育:

第一,通过测评的优秀学生,通过后期培训,提高和完善学生的能力,继续激发和挖掘其潜能。

第二,通过测评的普通学生,通过后期创业教育,挖掘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创业潜力。

第三,没有通过测评的学生,通过后期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