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十篇

时间:2023-05-29 15:09:05

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高效课堂的必要性篇1

高中英语知识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构建一个可供交流和锻炼英语的空间至关重要,可以很好帮助学生获得充分的进步,对老师来说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法。着重把握英语课堂的有效性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前提,帮助英语学科寻找到可行且高效的教学方式。

那么,如何构建英语有效性课堂?以下联系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英语构建有效性课堂的必要性进行浅析。

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这就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要不断增加配合力度,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不断增加对英语技能的学习,英语教学要紧紧把握住课堂空间的有限时间,将构建英语有效性课堂作为重点。

一、加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课程的衔接

学生经历了初中时期简单的英语学习阶段,所以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要侧重对体系结构的填补,不能沿用以前记忆学习的方式,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展利用,不断提高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度。英语教师要把握住和初中课程的衔接度,不断深入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真实水平,这对于教学的开展和调整都是有利的。培养学生对不同阶段英语学习的适应能力至关重要,可以很好地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工作。

二、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既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增加师生感情的主要空间,只有真诚、互信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有效性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而言刚从初中转换到高中的阶段,无论是从生活环境还是学习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英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增加和学生互动量的基础上进行英语教学效果更佳。课堂气氛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务必要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问答的形式中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努力调整课堂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有效的学习空间,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掌握排解课堂不良情绪的方法,构建和谐有效的英语课堂。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心智正在经历较为快速的成熟阶段,教师要把握住学生该时期的性格特点,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或者课堂教学都有重要影响,所以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指出改进,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必须要先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学科的具体内容,以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为激发点,不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中。

四、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国家对于教育工程的重视使得课堂教学数字化过程日益加快,传统的课堂黑板教学方式已经开始被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所代替。英语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现代设备来创造教学课堂,多媒体和计算机设备是进行高效、有趣教学的重要条件,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设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来制作英语课件,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利用网络来播放和教学相关的英语视频或音乐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让学生更加了解使用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的风俗习惯,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运用的场所和技巧。

高效课堂的必要性篇2

关键词: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的推进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相关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本文就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一、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与初中教学相比,高中教学具有时间短、任务重等特点,高中生直接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文科班语文教学相比,理科班在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将会更多,由于理科班的学生绝大部分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都远不如学习数学、物理等学科,这就使其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不高,也是导致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理科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能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普通高中理科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高效性将会直接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效率以及质量进行提升,从而为理科班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实现创造条件。

二、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1.语文教师要对自身语文素养进行提升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要想使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能够顺利推进,语文教师必须对自我语文素养进行提升,只有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能够满足甚至高于教学要求,才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而不是只扮演呆板知识的搬运工的角色,这对于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是极其有利的。为了使自身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自我生活的一部分,用丰富的学识来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普通高中理科班的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外,也要对语言学、美学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尽可能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授的过程中提出自我独特的理解和看法,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学识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踊跃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说具有渊博的学识是普通高中理科班语文教师保证课堂高效性的必要因素之一。

2.加强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提升

教学设计是一个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于流程掌握的基本依据,是语文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载体,是高效语文课堂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之一。传统的语文教学设计绝大部分都大同小异,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调动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语文教学的高效性,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设计创新性的提升,尽可能让语文教学课堂能够以打破常规的形式存在,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极其重要的。好的教学设计应该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收获,教学设计时既要充分吸取传统教学设计的精华部分,又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与突破,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体现,这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保证是极其有利的,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

3.加强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确保课堂高效性的必要因素,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对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进行提升,就必须加强对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尽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语文的学习。在对语文课堂氛围进行营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尤其要注意对学生“注意点”的迎合,对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要善于呈现,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活跃状态,这对于语文课堂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外,语文教师也需要注重自我教学态度的调整,多给予学生鼓励,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维护,这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普通高中理科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是相关学生语文成绩能够得以提升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相关的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对现有的语文教学课堂进行改革,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普通高中理科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贵仓.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J].青海教育,2014(12).

[2]张金凯.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5(2).

[3]叶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2015(7).

高效课堂的必要性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 主体性 相对性 发展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112-02

高效课堂是教师不懈追求、学生热切企盼、社会发展需要、家长强烈要求、学校高度认可的教育境界,是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实现形式。

为了构建高效课堂,许多教育界同仁分别从特征、方法、形式、结果等多个角度对“高效课堂”的内涵做了积极探索,对指导课堂实践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起到积极作用。结合本人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把握这个概念的本质,主要应突出高效课堂的主体性、相对性和发展性。

一、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因为实现学生的发展才是教育的初衷。在师生共同体中,学生始终应是学习活动的主角,老师当且仅当为学生学习做好导引和服务工作,而不应是老师一味地灌输,因为教学不是传递东西,知识要靠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后自己独立完成建构起来。所以,高效课堂必是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的过程,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课堂不可能是高效课堂。传统课堂的学生学习、思考、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往往被老师挤占,学生主动参与少,积极性往往被老师的尽情表演所扼杀,学生甚至成为课堂的旁观者,以至于学习效率低,甚至厌学。

对构建高效课堂而言,突出主体性,根本在于解放学生的学习力。这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变通课堂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创设认知背景或问题情境,以利于学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疑难、实现发展的有效启迪;主导学生情智及活动进程,以利于学生感受目标达成、健康向上、轻松愉悦的和谐氛围。所有的课堂预设都应紧贴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整个的课堂进程都应围绕学生的思维活动展开,全部教学活动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规律,而非教师讲课的规律。老师要激趣启智,促使学生主动表达与沟通,积极调动和鼓励他们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能力,不断为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创造条件。

对课堂评价而言,突出主体性,主要不在于老师讲解了多少知识、提供了多少能力,也不在于过程是否轰轰烈烈、方法是否新颖独特,更不在于老师的情态价值是否彰显,而应主要看三维目标在学生身上的达成情况,甚至要看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能力等;从付出与收获比的角度说,高效课堂主要不是看老师付出与收获比,而应该看学生付出与收获比,因为老师只是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的条件,让学生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取最大限度的收获,才能说课堂高效;此外,突出主体性还应关注学生的受益面,即课堂不是对个别同学或少数同学高效,而应是对大多数同学或所有同学高效,即全体性等等。

突出课堂的主体性,标志着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崭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是践行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必然选择;突出课堂的主体性,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极大解放学生的学习力,并把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力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点;突出课堂的主体性,让课堂回归教育的本质,让教育回归“人的发展”这个原点,宣示“教育首先要尊重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让课堂呈现出生命课堂、生活课堂和生态课堂的特征。

二、相对性

所谓相对性,是指课堂高效都是比较而言的,而且可以是一段时间若干课堂的总体情况,实质是要尊重课堂情境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这种比较首先在于付出与收获的对比,具体到一堂课,就是学生一堂课的努力与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之间的对比关系。显然,在确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堂课)较好地达成三维目标,即是高效课堂。然而,由于课堂实际过程难以量化,使这种定义极具抽象性,这就造成目前教育界缺少界定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科学、具体、量化的衡量标准,对构建高效课堂也产生制约。所以,在研究高效课堂的抽象意义的同时,还要对课堂的具体情节给予格外关注,从而增强高效课堂的可操作性。

由于课堂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及动变性,使课堂情境极具差异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而脱离这种差异性和个性化又是不可能构建出高效课堂的,所以,从这种差异性和个性化的对比中认识课堂是否高效会更有意义。这就是说,课堂是否高效主要要关注课堂目标及其实现手段和方式与课堂情境差异性和个性化的切合程度,切合度越高,越是高效课堂。很明显,这个意义上谈高效课堂,不在于三维目标是否在一堂课内全部达成、或在一堂课中是否全部具备,而在于课堂目标及其实现手段和方式是否符合课堂的动态情境,以及由此是否实现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实现课堂目标。

当然,谈课堂目标及其实现手段和方式与课堂情境差异性和个性化的切合度,同付出与收获比的说法,二者并不矛盾,前者侧重于过程,后者侧重于结果;前者强调特殊性,后者强调普遍性;前者优于可操作,后者优于目标化。总体来讲,课堂目标及其实现手段和方式与课堂情境差异性和个性化的切合度越高,课堂资源越能得到充分利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必然越高。所以,把二者结合起来构建高效课堂或用于课堂评价,是可行的。

事实上,根据一堂课就评价三维目标达成是很容易导致牵强或脱离实际的。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一堂课中往往能够看到的是体现程度,而实现程度大多要看实践场景中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立场观点及现实情态;尤其在任务较多、容量较大的高中课堂,仅靠一堂课,就说学生把知识、能力、方法等既学会了,又会学了,还会用了,甚至会创新了,三维目标完全达成了,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就一堂课,主要要看课堂目标及其实现手段和方式与课堂情境差异性和个性化的切合度,从而主要看三维目标的体现程度,其次看实现程度。一堂课的目标应该有主有次,任务应该有重有轻,情节应该有详有略,有些目标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或几堂课的努力,才有可能真正全面达成,至少此时再评价三维目标是否达成才具有说服力。也就是说,脱离课堂情境差异性和个性化,无视课堂的相对性,不仅不能构建高效课堂,也不可能对课堂形成正确评价。

突出高效课堂的相对性,尤其把过程上的切合度和结果上的付出与收获比二者结合起来,有重要意义:在课堂实践上,教师由此能够把三维目标与过程方法、把抽象意图与具体操作、把整体布局与局部设计结合起来;在课堂评价上,既把三维目标的体现程度和实现程度区别开来,又可以把对一堂课的评价与对段时间课堂效果评价结合起来。例如,对一堂课,主要从切合度和目标体现程度的角度评价,次之从付出与收获比角度评价;而对一段时间的课堂效果或对文本某个单元的内容,则主要从付出与收获比角度和目标达成程度角度评价,其次从切合度的角度评价。这样既符合了文本课程的结构设置,又有利于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可信度。

突出高效课堂的相对性,就是要尊重每堂课的特殊性及多堂课的整体性,就是要增强每堂课的针对性和多堂课的协调性,提高每堂课的灵活性和多堂课的稳定性。突出高效课堂的相对性,是课堂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不如此不宜侈谈构建高效课堂。“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国国土面积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均衡恰恰是我国教育长期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公平而有差异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三、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指高效课堂始终是充满生机、无限发展的,高效课堂无止境。这是由于课堂实践的构成要素具有发展性。作为课堂实践手段的教材文本和教学工具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其中,电化教学是当代课堂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多媒体的使用,既把“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更把抽象过程变得具体直观,极大地促进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成为一切具备这一条件的学校和老师构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物质技术手段;在课堂实践中,学生明显具有发展性,老师必须具有发展性。只有不断学习钻研,紧跟时代步伐,贴近学生生命世界的老师才可能在课堂上较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才可能构建出高效课堂。而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实践主体,其构成一个密不可分、联动共生的“师生共同体”,呈现出“一体两面”的主体形态,在师生两面互动中,出现生成和发展在所难免。也就是说,作为课堂实践主体的师生共同体也必然具有发展性,这既因为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也是师生的能动性和联动性使然。从这个意义上看,构建高效课堂依赖于师生的能动性和联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实现高度结合;学生不是课堂实践客体,但学生的素质结构和发展水平却是师生共同体的改变对象,是课堂实践客体。正如社会历史的进步不可阻挡一样,学生的素质结构和发展水平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处于发展变化中,而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就在于实现学生的素质结构和发展水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程度的启发、引导、改善和提高,所以,学生的素质结构和发展水平作为课堂实践客体,也具有发展性。这样,由具有发展性的课堂实践主体、课堂实践手段、课堂实践客体构成的课堂实践活动也具有了发展性。

高效课堂必须是这种发展性的彰显和充分发挥。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代课堂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从教室设施到教学设计,从学生视野到教师观念,从学生认知到老师授课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信息化时代,老师在学生面前的“先生”地位将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有越来越多的领域,老师可能还不知,而学生已“先知”了。这在客观上要求老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学习关系,同时老师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有“百战归来再读书”的精神,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如此,课堂的发展性将倍受限制,难以构建高效课堂。

突出高效课堂的发展性,有助于打掉个别教师具有的一本教案用多年的习惯,促使课堂实践形成与时俱进、因材施教的教风;有助于清除不同程度存在的守旧抱残、不思进取的思想,真正树立教师先是学者、名师必能研究的标杆;有助于克服拒绝课改的“僵化”、应付课改的“虚化”或“俗化”等错误倾向,切实服从学生的发展利益。突出高效课堂的发展性,是课堂对教育价值的彰显,构建高效课堂和评价课堂实效,都不能不在发展性上大做文章。

主体性侧重回答“课堂到底是谁的课堂、高效到底是谁的高效”的问题;相对性侧重回答“课堂该是什么样的课堂,高效该是什么样的高效”的问题;发展性侧重回答“课堂为什么能够高效,课堂高效的出路在哪里”的问题。主体性、相对性和发展性,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统一于高效课堂。课堂是主体的课堂,发展是主体的发展,主体在相对中不断发展,相对是在发展中的相对。离开发展性谈相对性,会导致课堂无所作为,失去了相对性的意义;离开相对性谈发展性,会脱离课堂实际,使发展性受到制约;而相对性和发展性都要以主体性为基础和依托,离开主体性谈相对性和发展性,脱离了课堂实践的根本,将把教育教学引向歧途。

高效课堂的必要性篇4

一、对高效课堂及其特征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1.学习的内涵。学习就是主体对象因心理需求(内需)或社会需要(外需)而产生的与之相一致的欲念及其为实现这种欲念而付出的行为实践。内需建立在兴趣爱好之上,是学习的内在动因。外需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是学习的外在动因。只有当学习成为一种需要时,学习的行为才有可能主动发出。而亲历实践和亲身体验则是学习得以建立和落实的必备的前提条件。2.学习的有效性及高效性。(1)学习的有效性,即指学习的动机和行为因需要而发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符合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使其得以落实。有效性学习中,学习主体的状态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有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为:有学习的动机和行为发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必须建立在认知规律之上,并使其落实。(2)学习的高效性,即指在单位时间内,在展开有效性学习的过程中,对认知规律能够准确把握和科学运用,并使有效性学使习的过程与方法得以最大化落实时,能够产生的理想学习状态及效果。高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为:在单位时间内,在展开有效性学习的过程中,对认知规律能够准确把握和科学运用;在单位时间内,在展开有效性学习的过程中,使有效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得以最大化落实;学习主体必须是主动的。3.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及高效性。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是指建立在学习的有效性及高效性基础上的已具备了有效性及高效性学习特征并在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得以充分体现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良好的学习状态及效果。4.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即指在课堂单位时间内,能够突出体现高效性学习特征并生成良好的学习效果的课堂。高效课堂之下,学习是从需要开启并建立的。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在高效性学习基础之上,并使高效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得以最大化落实。高效课堂的“高效”是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下师生共同参与并展开群体性学习的高效,即高效课堂必受制于课堂环境尤其是教师的基本素养表现和课堂角色功能发挥情况。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课堂高效的关键。实施和推进高效课堂,关键仍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批基本素养良好、颇具导师形象功能的教师。

(二)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高效课堂应具备的基本特征:1.具备在课堂单位时间内的高效性学习特征;2.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学习欲望及兴趣得以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学习行为得到最大化落实,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得到应有的指导和养成。即学有所获,学有所愉,学有所养。3.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组织发动、参与互动、引导点拨、延伸拓展、检测反馈、激励评估、强化训练、即时调控等角色功能得以适当发挥。4.最新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得到适当运用。即教师课堂上尽职显艺,要恰到好处。

二、对高效课堂评价的探索

(一)高效课堂评价的内涵。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因此,课堂评价的对象就直接指向教师和学生。即课堂教学评价就评价教师和学生。而高效课堂评价则要揭示和反映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

(二)高效课堂评价的基本内容及标准。标准一:课堂单位时间内,在展开有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相关教育、心理学知识尤其是认知规律能够准确把握和科学运用。

标准二:课堂单位时间内,在展开有效性学习的过程中,使有效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得以最大化落实。

标准三:能够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开启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标准四:课堂教学过程能够见证学生“爱学习――在学习――已经学会(即课标所规定的)并学有所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及兴趣得以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学习行为得到最大化落实,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得到应有的指导和养成。即学有所获、学有所愉、学有所养。

高效课堂的必要性篇5

【关键词】和谐课堂 教学效益 教师公正性 学生主体性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具体实施的阶段,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课程改革者来说,教学效益的提高则是重中之重。

“向课堂要效益”是在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全新理念。提高教学效益,关键在课堂。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果呢?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课堂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什么是和谐课堂呢?和谐课堂就是指在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互动、合作,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营造一种公正、合理、宽松的课堂氛围,最终完成整个教学的各项任务和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六个坚持”。

一、坚持教师的公正性

教师的公正、公平是和谐课堂的基本要求。没有公正、公平就不可能确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的和谐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公正、公平就无和谐可言。

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公正性能否坚持对于和谐课堂的构建关系重大。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公正呢?首先,教师应树立一种“执教为公”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每一个教师都不应该有一点私心杂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在处理师生之间关系、学生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不带有任何偏见,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得到学生的信任与认可,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确立。其次,教师要能够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能客观公正地解决学生间存在的矛盾,在教好书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再次,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履行师德规范,“正人先正己”,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总之,公正就是要求教师以无私的胸怀去教书、去育人。

二、坚持学生的主体性

要提高教学效益,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生为本”是和谐课堂的核心要求。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就是要求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怎么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呢?首先,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好的教师必须要有非常高的业务素质,有足够的统驭课堂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一能力,教师才敢让学生充分自主的活动。其次,教师要不断地改变自己,更新自己,而不是改变学生。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改,课堂上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改革要改。如何改呢?这就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要由主角变为配角,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改变,是让学生动起来的基础。再次,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传统教育下的教师就像一个保姆,事事不放心,事事都去做。学生根本就没有发挥的空间。这样的教学非常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笔者觉得: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懒”一些,学生能做的就应放手让他们去做。管得过死过宽,只会限制学生能力的发展、潜力的发挥。相信学生、给学生机会,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成为一种自觉性。

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中之重。

三、坚持教学流程的合理性

合理的教学流程是和谐课堂的载体和外现。什么样的教学流程是合理的呢?要求有四:一是教学时间安排合理。即教与学的时间要分布合理,加大学生学的时间。二是教师的知识讲授要合理。即教师应该把握好讲授的尺度,该讲的讲,且要讲清讲透;不该讲的要留给学生自己去研究解决。三是学生活动要安排合理。即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活动空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不能每堂课总是让几个学生参与活动。四是课堂秩序要合理。即教师要提高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让课堂保持“活而不乱,宽松而不懈怠”的状态。

四、坚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手段。当代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在选择教法上,必须坚持“因材(教材)而异,因人(学生)而异”的原则,并且在教学中,

要适当运用辅电教手段。另外,微笑是和谐课堂构建的催化剂,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把微笑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到亲切,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五、坚持教学过程的合作性

合作的教学过程是和谐课堂的保证。没有纪律的军队,迟早要打败仗;没有合作的课堂就是失败的课堂。课堂合作包括师生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的任务就是学。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另外,学生之间也是各自为战,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孤军奋战。这种教与学、学与学的分离对于课堂效果和整个教学效益的提高是不利的。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合作者的关系。只有合作,师生才能相互促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只有合作,学生之间才能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这样,对于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学效益的提高来说,则必然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合作的实现,才能使和谐课堂的构建成为现实。

六、坚持教学效果的可持续性

取得可持续性的教学效果,是和谐课堂构建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应该只着眼于一节课的得失,而应该放开手脚,立足于长远利益。如提问环节,在设问上,不要只停留在本节课的知识上,还应该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知识的延伸,使学生能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强化知识的系统化;在学生回答问题上,对于有些问题学生可能不能及时回答,教师要学会等待,更应该学会鼓励。这样就可以给学生重新树立信心,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中要树立全局观念,抓好局部,促进整体发展。

高效课堂的必要性篇6

关键词:思维 提高 高中语文课堂 有效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40-01

目前,语文课堂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而课堂有效性则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所谓课堂有效性,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运用恰当的方法,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大的课堂效果,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收获[1]。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改的主要阵地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可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大量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非常疲惫的状态。

1.1学生不能独立进行思考

新课改倡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参与课堂教学,于是很多语文教师就布置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可是教师往往只是把这个作为一种必要的形式,对学生思考的结果不闻不问,时间一到立刻说出答案。时间长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被扼杀了。

1.2满堂问,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

传统教学中,学生就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新课改后,很多教师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教法,而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问代教。可是,这样的教法又导致了新的问题的出现:整个课堂教学都在进行浅显无聊的讨论,学生们大谈自己的观点主张,却缺乏一条主线,热烈的讨论过后,学生却是几无所得。

1.3片面追求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走入课堂,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兴奋了,课堂热闹了,可是教学效果却越来越差了。这样的教学片面追求形式,缺乏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如有一个教师在讲《鸿门宴》一文时,先播放了一个相关的FLSH动画,接着又播放京剧《霸王别姬》一节,然后又播放影片《鸿门宴》,这一堂课学生是看得津津有味,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却几乎毫无所得,也不知道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 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2.1课前要做精心的准备

要让语文课堂做到有效高效,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如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了解学情等。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教学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以学情定教法,这样课堂效率才会提高。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预习,这样课堂上因为有了准备,就能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融洽的交流沟通,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在教材使用上,教师要有一定的创造性,不要认为凡是教材上有的就必须都深抠细挖,而要有一定的取舍,舍去那些学生不喜欢并且没有现实意义的文章,增加一些充满语文味道的文章,这样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2.2创设优美和谐的课堂意境

课堂氛围优美和谐,就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这种主动性则是语文课堂有效的前提。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和谐的互动平台,让学生满怀兴趣地参与学习。

首先,在导语设计上,教师要善于激趣煽情,从一开始就唤醒高中生的潜能,然后再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创设充满诗情的情境,从视听感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涉及一些有价值的、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究等方式进入课堂,展开有效的课堂活动。再次,教师还要善于把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语文离自己非常近,这样的课堂也会变得更加有效。

此外,教师还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我。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在课堂上有发言权。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或者中肯的意见。这样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才能更加有效。

2.3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性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也不可以置身课外,教师要对整个课堂进行必要的掌控,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加有效。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再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恰当地引导与点拨。比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中的《雷雨》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们先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然后通过推荐的形式,推荐出几名学生来扮演文中的人物,笔者则在一旁进行适当地指导,比如讲一下话剧的表演技巧等。课堂上,参与表演的同学特别认真,表演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观看的同学则兴致浓厚。这样的教法,学生们为了演好、看懂,必然会认真地研读课文,就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在本文中笔者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了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几点体会,仅供各位同仁参考。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能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认真地研究课堂教学,就一定可以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的必要性篇7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设计问题;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该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大纲》要求;二是年级要求;三是单元要求;四是课文要求。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大纲课,吃透大纲。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同时还备教学教法。我们知道,课文目标是几个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它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实施和落实,是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的。为此,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二、精心备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备两头,一备教材,二备学生。备教材,就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内容、性质和教材特点进行分析。备学生,就是备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此,备课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让每个教学环节连接的自然紧凑,让每种教学方法运用得有效,只有这样才能编写出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教案。从而为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的发挥提供必要的保证。

三、精心设计问题,增强教学问题的有效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将近一半的教学提问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仅停留在“是”或“错”的机械回答上,这样的教学提问是不能激活学生的思想、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为此,语文教师要努力设计出好问题,好问题必须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问题本身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二是问题要具有趣味性,三是问题具有较好的拓展性,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从教学的角度说,问题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学生想弄清楚或意欲说明的东西,这样的问题才叫有效问题。有效问题要新颖,要具有启发性和包容性。有效问题也可能是一个引发学生思维的出发点,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只有有效问题才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争论与共鸣,才利于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和自主学习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重点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相互听取合理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通过交流,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解决了疑难,同时培养了能力,还养成了合作精神,真可谓一举多得。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状况,让语文教学转变成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新型教学。

五、重视课堂作业,巩固课堂效果

高效课堂的必要性篇8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高效性语文教学目标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向,不仅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不能只是简单的概括,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全方位的解读教材,同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一个高效的语文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的,切忌目标过于追求个性化而脱离了学生的发展实际。

(二)语文课堂导入的高效性语文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的精华所在,良好的开端即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导入的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课堂的构建。因此,教师必须确保语文课堂导入的高效性,根据课文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例如在学习《羚羊木雕》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以采用温故知新法;在学习《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设疑法等等,通过不同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海洋。

(三)语文课堂提问的高效性语文课堂的高效提问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高效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点睛式提问,主要通过从课文的关键内容上设置问题,使问题能够围绕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课文中心内容,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其次是锁链式提问,主要是将课文中的最大难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使之形成锁链结构,环环相扣,有助于培养学生层层递进的思维分析思路。最后是混合式提问,主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使课堂提问变得丰富多样,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锁链式提问,先提问: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在明确了学生的思路后,进一步提问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故事?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解鲁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的内心情感。

(四)学生参与学习的高效性对于初中生而言,若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越高,则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越高,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有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在学生“三会”的基础上,即会提问、会思考、会学习的基础上,使其能够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的语文课堂。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随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归纳课文中所蕴含的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体会老舍的创作意图。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锻炼学生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五)语文教学评价的高效性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主要以卷面成绩为主,而在语文高效课堂中,成绩评价仅仅只是高效课堂评价中的一个部分。要实现语文教学评价的高效性,依靠的不只是成绩评价,关键还在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语文高效课堂中,不管语文教学评价的标准如何改变,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语文教学目的都不会发生改变。

二、结束语

高效课堂的必要性篇9

【关键词】 提高 课堂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1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基于三维目标的发展

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领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课堂教学中,发展的内含体现在“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三维目标是事物的三个方面,它意味着这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同时进行,同时实现的,并且这一切均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这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

2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做好与学生很好地沟通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教师上课时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晰,大小适度、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老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于工作“入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解决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语言是上好课的基本保证。

3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做到师生共同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知识和技能,获得学会学习所需的兴趣、方法、态度、意识和品质,还要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获得发展。在共同的发展层面上,教师与学生是统一的。教师倾心于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必然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同时,教师的发展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所要达到的171的。

4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有效地组织教学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我们常说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碰碰壁”,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来激发好奇心,为学习新知提供“心理需要”的准备。其次课堂结构的组织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最后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

5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更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6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效课堂的必要性篇10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结构都有了新的认识。然而我们也发现,尽管部分教师将新的方法和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当中,然而课堂教学的效率仍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而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弊端,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结构的高效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1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1.1 教学理念落后

一方面表现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在课堂上仍完全以自身讲解为主,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以被动式学习为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过于依赖教材,没有进行系统的备课和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中以照本宣科为主,语文教材虽然是重要的知识与文本的载体,但如果过于依赖教材,对课本知识不进行任何加工与处理,按部就班的照搬教材内容,这样不仅无法开拓学生的知识层面,而且教学过程也缺乏严密性,无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

1.2 教学方法单一

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活动水平是随着时间而逐步变化的,中学生一般在课堂前30分钟以内思维较为集中,而随后思维活动水平就会逐渐下降。为尽量延长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减少因大脑疲劳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此,要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导入阶段的趣味性、探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更好的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然而当前部分教师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缺点,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无法调动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1.3 教学节奏松散

中学语文高效的教学结构,应要求教学过程严密、结构严谨、节奏紧凑,并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当前,教学节奏松散也是影响中学语文教学结构高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对时间的安排与运用上的不合理,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不突出,并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

2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机制探索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其本质是教师利用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结构的优化,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使教师能通过较少的精力与时间就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效率的提升。要切实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积极改变教学观念

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不仅是语文教科书的更改,更是一场教学观念的更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应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成才、学习的共同体。

首先,教师应在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过去的课堂主导者向着引导者的方向转变,并积极在课堂上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其次,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法,应通过做好备课、课前预习等方面,以真正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观性与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1)有效的备课。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教师应注重备课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提供的话题与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增删教材内容,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讲授;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做好备课中的课堂设计,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观性与能动性。

(2)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出适合所有学生的预习提纲,使课堂教学更具备适用性与启发性;另一方面还应当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求教学过程应严密、细致,并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

2.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要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结构的高效性,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和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的特征及行为体现,并通过不断完善教师方法,科学的实施课堂教学行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当前,语文课堂中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主动性教学法、差异性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不应当单一化,而应当选择适宜、合理和有效的多种教学方法,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语文重要知识点的学习,它有利于知识的整理,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与组织,从而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利用“四层次”质疑教学法,即表层质疑、里层质疑、深层质疑和联想质疑,以引导学生精读深究课文来提高其阅读能力;利用讨论法帮助学生共享观念,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交际、探究与合作的能力;可利用五步法、交际法以解决学生难以开口的问题,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等等。通过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互补,不仅能极大的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能切实带动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实现高效性的课堂教学结构。

2.3 良好把握课堂节奏

为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高效性,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的组织各项课堂教学活动,并通过科学把握各项活动的高潮,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考虑到各种语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与适时性,使各项教学活动既能满足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课堂中所设置的各项活动能目标明确、形式多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应合理安排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时间的使用率,通过有效处理好教学节奏,并最大程度的减少课堂中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必要的说明解释,真正还课堂教学的主体于学生;第三,教师还应通过合理、正确的调控教学节奏的变化,并通过有效掌握教学中信息的传递密度,以实现用最少的教学时间与精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