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十篇

时间:2023-05-29 15:09:05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新课改;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有关,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课堂教学质量也决定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质量。由此看来,课堂教学质量在整个教育教学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工作的诸多环节中,上课是中心环节,教师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是抓住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对于每一个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师,都应该集中精力上好每一堂课,向每一堂课要质量、求效益。而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忽视了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上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课后,又通过采取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做法,来弥补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缺陷。一旦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做到消化吸收、听懂、学会,那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这种影响是靠以后其他的环节都无法弥补的。

我国教育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如今,这种教育理念早已不适应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更加重视教育的作用,这从我国实施教育改革就可以看出来。新课改实施以后,我国的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教材的改革,教材内容的增多,而课时偏紧的情况仍然存在,着就需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下面本论文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提前备好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教学活动是由一系列的环节组成的,而备课是教师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教师只有经过备课这个环节,才能更好地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只有经过备课,才能了解自己所要教的内容,明确知识的重难点在哪里,常考点在哪里,疑点又在哪里等,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能明确讲课的顺序,步骤,更好地运用知识的迁移来授课。教师要想备好课,就必须要做到两点:

第一,认真地分析研究学生。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差异,尤其是成绩差异,才能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要想准确的了解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精心准备有质量的问题,准备能测试出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为此,教师要分析研究学生的基础知识性结构,这主要是看学生的基础水平怎么样;还要分析研究学生的能力型结构,这主要是指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最后要分析研究学生的兴趣、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型因素。

第二,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备课主要是备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教师连教材都不熟悉,又怎么能备好课呢?钻研教材主要是全方位地掌握教材的布局、结构、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才能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比如,调整教学顺序、改变呈现方式,甚至是重组教材内容等等,使教材内容更易于课堂教学。

二、教师要注重探究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更易于完成教学任务

实践证明,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传统的课堂上,教师运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来对全班同学授课,这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和要求,也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再加上21世纪的今天,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如此之快,教材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师势必是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更好地为新的教材内容服务,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我国教育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教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等等。

那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呢?教师需要根据一定的条件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教学方法需要能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符合学生的特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一定的教学时间、设备等相匹配;符合教材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性质;符合教师的性格特点、实际教学水平等。只要是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能符合以上几点条件,就可以大胆地拿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教师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就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学会分析、观察学生。沟通是一种交流,沟通的本质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一种和谐、相互信任的情感。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争取全方面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则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因材施教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分析学生的差异。首先要因成绩差异来施教。由于受遗传因素、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教育的作用不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必定不同,这就会在成绩上显现出来,教师要抓住每个学生的长处,对成绩不同的学生,要适时提出不同的要求。其次,注意男女生的差异。男女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身心发展的成熟度也不同,一般男孩都比较晚熟,平时多调皮捣蛋,但这并不是导致个别男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而如果老师看不到性别差异这一点,就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施教,因此,教师应注重性别差异。

四、教师要及时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互动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篇2

徐德余

(凤阳中学,安徽  滁州  233100)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方面事宜进行了相关探析,以期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概念;数学素养;解题规律

一、重视概念,夯实“双基”教学

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核心,数学概念教学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老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也要舍得投入,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尽力让学生准确掌握概念。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平面角与空间角、方程与不等式、映射与函数等等,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如函数概念有两种定义:一种是以前曾在初中学的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自变量的每一个取值与唯一确定的函数值对应起来;另一种是我们高中阶段给出的定义,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原象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与象集合中唯一确定的元素对应起来。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可用图象、表格、公式等表示,所以高中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抓住了函数的本质属性,更具一般性。认真分析两种函数定义,其定义域与值域的含义完全相同,对应关系本质也一样,只不过叙述的出发点不同,所以两种函数的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许多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接触的概念多了对某些近似的概念时容易混淆,我们可进行对比,也可有针对性地编出对比题上课时指导学生行区分。

 二、精选例题,讲解具有“启发性”

数学例题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的具体应用,数学例题繁多,但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例题作范题,做到“少”而“精”,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在具体讲解时,要讲得精炼,要把精粹的东西讲出来,抓住中心,抓住教材的重点和关键,言简意深,由浅入深,步步深入。讲解过程还应具有“启发性”,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揭露矛盾,引导学生主动,认真地思考,从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揭示矛盾,总结规律,掌握数学问题的中心和本质,把基本点放在学生的收效上。

三、注重过程,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是让学生懂得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价值,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和信心,有一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能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具有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而这些数学基本素养的获得,需要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参与到数学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去。

(一)必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即数学,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

在他们生活的每一天,在他们遇到的所有问题中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里都蕴涵着数学。因为如果你让孩子知道数学是生活中很自然并且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就会感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对数学的态度就会积极起来。

(二)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美

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具有一种和谐、精至的美。严密的逻辑,辨证的思维,高度的概括,简捷的形式,准确的语言,灵巧的解法,广泛的应用等构成了数学本身深刻丰富的内在美。数学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的本质、感受数学的内在美。学生如果被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吸引,兴趣就可能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志趣,逐步养成学好数学的内在要求。

(三)给学生以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

成功是推动学生进步的无形而有效的动力,学生学习中获得的成功将激励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熟悉了解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在评价时,尽可能用肯定、鼓励的导向,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勇气与信心。

四、抓住要领,总结习题规律

数学上所有的性质、定律、公式和运算法则等都是前人已掌握的规律,只要我们不断地去寻求和探索,就一定能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内容,总结一些习题解题方面的规律。

我曾经让一个理科的学生算过,假设高考常考的知识点有200个,一共22道题,每道题都考五个知识点,那么可以出多少种不同的题呢?算的结果以亿计。所以,通过题海战术来学好数学,通过背题来学好数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通过在熟练掌握这有限的知识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解题规律来学好。做一道题,不能满足于会做这一道题,一定要以点带面,抓住一类题目的关键点,学会一类题怎么做。例如,函数图像问题,我对我的学生说,如果高考出图像题,等同于送分,这五分无论如何要拿下。解函数图像题的关键点,对中学学的基本初等函数图像要熟练,应用排除法,依据函数的性质,对称性,周期性和单调性,再辅之以一些特殊点的函数值,解函数图像题百发百中。这里面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就是判断对称中心或对称轴,如何找到这些特殊点,这个就要观察每个图像的不同点,是要在解题当中自己去体会的。抓住了规律去做题,思考的方向不会错,基本上不会做不出来,只是花多少时间能解出来的问题。

综上所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不同,教师不同,学校不同,所。教学中积极钻研、兼容并蓄、提高自己“教”的水平,研究学生“学”的方法,才能比较好的进行高中数学“教”与“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达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课堂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洁.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张宗莲.浅谈高中数学的层次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篇3

一、我对改革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在学校领导下,在探索适合学情的有效课堂教学实践进程中,我感受深切:

其一,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有有效的准备策略――即有效的备课;有效的指导策略――即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启发、有效倾听;有效的课堂管理――即有效的学法指导、有效的学生参与和体验、有效的层次性引领和激励,等等。实现这些策略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自身。

其二,对于农村小学的学情,要实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单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学习,单单凭着对学生尽职尽责,单单花气力下功夫,很难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更难以言及对学生的有效培养。

其三,走教学改革之路,才会摆脱陈旧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是最好的教学改革”。

所以,我认为,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应该定位于确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学生双向发展的课题实验研究上。

二、我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中的行动策略

在进修学校教育学会专家的指导下,学校紧紧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标准、基本问题,确立了“双向五段教学模式的构建”这一科研实验课题,力求通过课题牵引,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建设步伐。在校领导的引领和悉心指导下,我也投入了“双向五段教学模式的构建”这一科研实验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努力做到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双向五段式”的核心思想。

“双向五段”教学模式遵循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也遵循于课程改革理念,遵循于学生发展的规律。“双向五段”中,双向是指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五段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个交互过程中的五个环节。双向五段教学模式从环节到内容,均是由课内向课前、课后延伸的。双向五段的切入点在师生的课前准备,落脚点在师生的课堂展示。比如在讲《乘法交换律》一课时,这课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我打算一课时完成。因此课前我认真备课,编写出自悟学习提纲,并把检测题也备好,打印出来,课前先把自悟提纲发给学生,让生按要求自学。一上课,学生就准备展示交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经历交流、评价、讨论、再交流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检测效果较好。双向五段教学模式旨在通过五段式教与学,通过教师自身的教学感悟、团队交流、实践研培、改进完善、交互评价和对学生的指导、启发、引领,检测、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内交流、深入探讨、训练巩固、总结评价,达到师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双向共同提高。因之,双向五段教学模式是着眼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做好“双向五段式”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紧密结合,通过五个教学环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自悟学习。

我设计并给出具有指导性的数学自悟学习提纲(把握资源、设计问题、体现层次)。例如:我设计《小数的性质》的自悟提纲是 ①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变了吗?②填单位名称1( )=10( )=100( ),③观察:0.1=0.10=0.100你发现了什么?④总结小数的性质。⑤自主探究例2、例3。

学生根据我给出的自悟学习提纲完成预习任务,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深入地提出疑难问题。如:整数怎样变成小数?效果还真不错。

2.互动交流。

我在备好课的基础上,在我校数学教研组内,根据学习提纲,针对教材章节重难点、学法指导和训练检测等所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与组内教师们开展讨论交流,进而完善我的教学预案,促使有针对性、有实效性预案的形成。

学生则在我的指导下,在学习小组内有层次性地进行交流,通过完成预习提纲,交流自学收获,提出疑难,互帮互助解决问题;之后,在班级内有层次性展示,展示收获,巩固学会的知识,提出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我采取和学生动口动笔结合等形式交流,通过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解决共性的问题。

3.启发点拨。

我经常在教研组内的合作研讨、集体备课中受到启发,根据数学教研组内的研讨意见,适当调整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解决共性问题,注意使问题有梯度、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

学生们根据我的教学设计,通过我和他们之间的互动,通过我的演示、学生们的实验等多种手段方法,进行感知、体验,深入理解知识。

4.检测训练。

我在备课中,设计出内容体现层次性、形式具有多样性、形式内容既体现梯度性的,又知识与应用结合的,针对本节课、本单元基础知识、重难点的数学训练检测题,在知识学习结束后布置给学生。

根据我的要求,学生认真完成练习和检测任务。在这之中,我通常采取的是三种形式:一是课堂上训练,在全班范围展示检测情况;二是课后小组合作开展训练检测活动;三是通过家庭作业或能力测试个人自主完成训练检测任务。

5.评价总结。

就自身而言,我每节课都进行自我反思评价,以达对教学工作的总结、完善、改进和创新;我也通过对学生一节课、一个月、一个学期的评价,在评价学生过程中自悟学习、互动交流,拓展创新,评价中,我十分注重评价方法的纵横比较、激励赏识。

在评价总结这一环节上,我一是注重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学会反思;二是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着重评价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注重学生对我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我的师德形象,我对学生的关爱、学习指导、组织教学、面向全体、寓教于乐等,我所采取的是口头形式与书面问卷式相结合的形式。

三、“双向五段式”使我对有效课堂教学形成的新认识

在有效教学课堂里,教师从教学设计到课堂讲课,要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要使学生思维和情感高度投入,要让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知识的生成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应该使学生内心充满着明理的喜悦、践行的冲动,分析解决问题的尝试,从内心深处发出“我懂了”、“我能解释给你听”、 “让我来试试”等情感。

有效课堂教学还应该着力突出以下几点:

1.学生参与度高。

1)全员参与。(不是少数几个尖子学生参与)

2)全程参与。(不是短短几分钟的训练)

3)有效参与。(不是简单提问,一呼百应;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应该是一个从内心需求到理解的过程)

4)心灵、情感、思维的参与。(让学生处于思考、表达、尝试、质疑的状态)

2.实现学生“三动”。

动脑――即我听讲我思考,别人发言我思考,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体验,而不是容易走神或心不在焉。

动口――即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别人的观点敢于质疑或纠正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或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进行补充。不是一呼百应,不是简单地照书回答。

动手――即上课动笔的习惯。不是干坐无所事事或动笔乱涂乱画。

3.坚持“三化”教学方法(即问题化、要点化、情景材料化)

(1)一堂课,要解决哪几个问题,要在教案中有明确的反映;在课堂讲课时、板书中要有明确和清晰的反映。问题来源于课标,来源于教材、教参,来源于生活实际。(2)课堂上,属于识记的内容,通过师生分别举例,帮助学生掌握记忆方法等强化记忆。属于理解的内容,教师要恰当举例,分析清楚,也可采取师生共同举例的方法。(3)课内属于运用的内容,教师要备好情景材料、数据、图表,引导学生分条缕析。教师要努力地落实课标要求。

4.创设好学习情境。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气氛是愉悦、欢乐和合作的,课堂上应该多几分幽默,多一些欢声笑语、多一些神采飞扬。

5.给学生以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展示自己,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篇4

【关键词】化学课堂;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一、对教材内容分层次教学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由于初中教材难度不大,侧重于记忆,学生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教大的变化,许多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而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特别是刚升入高中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极为必要。

二、从思维的转变上来创新教学策略

当前的化学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突破,关键在于真正做到自主化,所谓自主化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是别人所无法替代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让你把所要学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也不是仅在教师的控制之下让学生被动地去做某事,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敢于让学生充分讨论,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讨论问题,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答案,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提出创新性见解,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能设计出让学生自由讨论的题目,能设计出多种答案并能澄清学生模糊、错误认识的题目,能设计出让学生可能产生创造性见解的题目,这就是化学创新教学的艺术。

在平时的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处于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变得更加活跃,更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勇于向教师提出问题,遇到不同的见解时,还善于与他人交流。

三、实施情境化授课

高中化学课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但在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尤其是分析实验题之类的题目。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把答案回答准确完整,从而提高考考试分数。这种纸上谈兵式的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对题目做得越多,越有一种“空对空”的感觉,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当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训练并非没有必要,但更应重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带着疑难和问题去,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真正体会到化学课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和学有所用。

四、开展个性化教学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为完成特定的功能目标而设计创立的,数学个性化教学更是如此。首先,在数学个性教学设计中,其功能目标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掌握适合自己个性的方法;形成个性学习机制和学会学习,如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保持适度的学习心态;树立个性学习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评价意识,懂得一些个体学习规律和原则与影响学习的因素有哪些;让个人认知能力、情感特征以及主体性都可得到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发展。然后,是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数学个性化教学基本观点和根本指导理念。以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为主,对教学的过程与行为所进行的系统规划,重心着力于怎样教;在学法指导中要根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不搞“唯智主义”,注重情感因素和数学个体心理品质特征方面的指导;在宏观上以理论为基础指导数学学习方法,微观上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能力。

另外,还可以发挥体验教学。体验教学主要通过直接参与、观摩等方式,实现教学活动目标,让学生亲自体会教学中描述的化学环境,通过感悟、体验等一系列感受,实现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学生提高了实践能力,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373-01

在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关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笔者就亲身教学经验结合本次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途径和措施,将在下文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1.采取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

要想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只需认真听讲即可,使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心理状态之中,难以真正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让师生关系处于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小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进而结合相应的课本知识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解如何进行圆周长的计算时,可以将一个足球绕上线圈,学生看见喜爱的足球立刻就激发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问学生"我们应当怎样进行对于这个足球的周长计算呀?"然后通过测量绕足球一周的线圈长度即可完成计算,随机继续提问"要是有一个很大足球,我们的线不够长怎么办?"从而自然的向学生讲解圆周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的理解计算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素质教育的落实都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例如在教授学生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教会学生首先确立正确的运算顺序,从整体上掌握好计算思路,找到最优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能够有效的激励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在后期学习中制定出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计划,促进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真正有效的实现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体现出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篇6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弄清知识的建构,分析教学的难点以及如何突破、解决外,更要善于创设愉快的教学坏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要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对课堂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对待边缘学生更是如此,不在课堂上大加批评有问题的学生,而是留在课后先指出他们的不对之处,再耐心给予讲解,用行动和情感去改变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数学知识. 所以,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要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语言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 例如,初一代数中应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有的学生忘了假设未知数,我戏称他们为“失前蹄(题)”,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较高的学习意境.

(二)要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例题:要把50克含盐15%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分析时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如: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什么量始终没变?如何抓住这没变的量来列方程呢?等一系列的小问题. 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因此,巧用提问,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要深入浅出,化难为简

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变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 例如,数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可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成数轴. 绝对值是学生很难理解的一个概念,他们大都只是机械地记忆当a < 0时,|a| = -a,但当a < 2时却不会化简|a - 2|. 因此教学时,我以具体的数来判断并加以引导,如当x = 1.9时,|x - 2| = |1.9 - 2| = |-0.1| = -(-0.1) = 0.1,当x = 1时,|x - 2| = |1 - 2| = |-1| = -(-1) = 1,由此推断出:当x < 2时,x - 2 < 0,因此,|x - 2| = -(x - 2) = 2 - x. 如此深入浅出地描述,学生更易接受知识.

(四)要趣味教学,增强吸引力

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与“谈一谈”等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 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的思维能力. 如《关于圆周率π》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无限智慧,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又如《黄金分割法》一文不仅介绍了黄金分割问题的提出、作法和证明,为了更好地体现应用数学的意识,文中还列举了黄金分割在拍照、“优选法”中的普遍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

二、分层次教学,培“优”转“差”,和谐发展

数学课要真正在课堂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要在“因材施教”方面下工夫. 教师要尊重每名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无论是课上提问,还是巡堂辅导,都要在培“优”转“差”上下工夫,要充分引导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力求每名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三、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的特点,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课时间. 例如“平行线的判定”,其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可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然后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适应的练习,给予讲评,这样学生在集中注意力时接受了判定公理,在练习中精神得到放松,使已经产生的疲劳,通过练习的时间得到消除,为下面内容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再分析内错角在什么条件下满足判定公理,得出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配合与之相应的练习,最后小结. 学生在讲与练的过程中,显得精神饱满,不仅能很快掌握知识要点,还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题. 如此讲练结合,能抓住教材重点把知识讲明讲透,在此基础上加以练习,既能避开听觉疲劳,又能当堂消化新课,对新知识进一步消化、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渗透实践,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篇7

关键词:小学教学;音乐课堂;研究分析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要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众所周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启蒙阶段,同时也是打好音乐基础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活泼的节奏以及优美的旋律塑造个性、启发思维,为将来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而言,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引导工作,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新课标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这需要小学音乐教师能够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不断优化。老师应该摒弃传统音乐课中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将实际情境、动感画面和音乐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特定的意境来进行教学,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巨大魅力,使音乐课不再是单纯的教学,而是一幅幅美好画面的展示。

二、合理选择教学乐器

心理学家认为,教育必须要将学生作为中心,不断促进创造性的培养、潜能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发展,要能够让他充满自豪感和成功感。将乐器教学贯彻到小学音乐课堂当中,能够充分体现出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因为乐器具有较为鲜明的技巧性、情感性和艺术性,这些特性能够让学生对乐器充满兴趣。另外,学生本就对乐器充满好奇和憧憬,参与到乐器演奏当中,能够极大地满足和丰富他们的音乐生活。从生理方面进行分析,学生演奏乐器时,情绪会受到美妙音乐的影响,同时情绪又能够影响荷尔蒙的分泌,从而对记忆力和大脑分析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演奏音乐不仅能够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情绪,促进其智力开发,还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而这就是为什么要将乐器融入教学课堂的原因。乐器是一种表现音乐的工具,不仅能够将音乐的表现力很好地扩展,还能够使一部分音乐的教学面貌有所改变。在课堂中加入音乐教学,既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创造教学和乐器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又能够满足很多学生因为先天性的声带狭小而难以演唱,却能够通过演奏乐器而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的一种欲望,教师只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创造音乐和学习音乐的潜力。由于每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各不相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每个年龄段对于乐器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三、将音乐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也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目前国内外的一种教育新趋势,已经逐渐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像、声、图融会贯通,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教材的整合,不断将信息量扩大,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从而使美育和德育得到不断深化。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更能够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相贴近,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建立小学音乐教学的考核体系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绩效考核,既能够让教师对于学生所掌握的一部分乐理知识情况进行掌握和考察,同时也包括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估。这种考核机制必须具备非常重要的可操作性,其评估结果必须要准确、真实、无误,能够为学科教学的改革提供很多有用的参考和依据。所以,要想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依据,设计出乐理、练耳、试唱等等的考核单元,能够全方位地评估和掌握学生的综合声乐能力,然后再和年度教学计划相结合,最终找出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情况,然后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总结,制订出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的不断积累和音乐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就是小学阶段,同时也是进行各种音乐能力培养的最好时期,所以,必须对小学音乐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倡导素质教育基本精神,可以通过律动教学、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科整合、器乐教学等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途径丰富课堂形式,从而将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镪.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美[J].艺海,2013(1).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4—0090—0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宗旨。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成为英语教学的关键。

一、备课细致

备课前,教师首先要精研细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要理解教材, 不能只读一课书或一个单元,必须通读全册教材。其次,要熟悉教材,整体把握。备课时不要受教材顺序的限制,而要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英语的特殊规律考虑教法。最后,还要备学生。学生因智力、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只有精心准备,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如,英语课学生提出问题最多的是讲评卷子的课。在讲练习前,教师要问自己:这道题可能出错的原因在哪里?答对的学生可能有哪些?哪些问题是学困生可以解决的?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二、课堂教学有效

1.语言精炼。新课程改革,不只是课程目标的转变、课程结构的革新,同时还要求课程实施方式的变革。教学课时减少了,但内容却没有删减。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更多的东西。备课时就要想好本节课的切入点,如何用最精炼、准确的语言,最有效的方法,解决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讲语法“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笔者的安排是这样的: 先解释什么是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接着它们之间的转变可以套用 “三连四变”的公式,然后再举例展开 “三连四变”的具体内容。讲到重点时,语速放慢,语调加重,整堂课的教学进行得很顺利,学生掌握得好,课堂专项训练也如期完成。课后作业反馈良好。

2.课堂活动有效。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明确: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活动能帮助学生完成哪个既定教学目标?活动的形式和过程是否能为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服务?只有明确了活动的目的,课堂活动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三、 练习到位

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精选例题。从例题的特点、难度、解题方法等各方面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题的数量,而是重视题的质量。笔者选择的练习题一般分三类:一是基础习题。每节课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标和较强的针对性。目的就是及时巩固本堂课的知识点。二是针对性习题。每个语法点结束后都有针对性的练习,所有习题都围绕这个重点展开。三是综合习题。每个单元结束后,都要做综合训练,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四、课后反思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篇9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性。

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实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师每节课都应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情满课堂,登上讲台则情溢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数学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

1.热爱学生,用心感化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热爱每位学生,用心感化他们。课堂上教师的一句简单的肯定话语、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简单的手势,都可以让学生得到激励和感化,让师生距离缩短,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只有学生喜欢这位老师,才会主动的去学习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有欣赏的眼光,那你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巧妙的提问既可突破教学难点,也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满堂灌”的教学、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容易成为学生的催眠曲,因此巧设提问,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可启迪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同时,在提问时要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

3.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教学中,教师如能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物作比较,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学生更易于理解。

4.趣味教学,增加吸引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增添了一些“想一想”与“谈一谈”的栏目,它们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这对求知欲较强的学生有诱惑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动脑、思考、观察、想象的思维能力。

二、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重视学生素养的培养。

1.作业的设计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程需要数学的作业设计及策略。只有与数学课程相匹配的行之有效的作业才能促进课程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1)选题要“精”。教师应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精心挑选和适当地设计有针对性的题目,使学生通过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这样的练习不仅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也解决了教师批阅量大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2)选题要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课外作业设计的根本是让学生能品尝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教师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课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3)选题要有“趣”。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2.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科学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将课堂教学内容艺术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爱听、爱看、爱学,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妙趣横生。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心智技能的教学活动,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努力营造出“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会学”、“善学”,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1)把握最优教学时间。教师要备课认真,准备充分。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就要想方设法制作一些精美的图片,如各种图案、头饰。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概念,改变图形的大小可以把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这样让学生在欣赏图案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避免学生空想,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体会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选择最优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优选是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主要方案之一。优选教学手段,要以能否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输入、加工、储存为依据。以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为例。教材提供的是冰箱、饼干盒、玩具盒等图片,教师可选择一个或几个实物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并进一步介绍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目前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方体的形状。此外,还应因地制宜选择教学手段。

三、教师需有“一桶水”

1.教师观念的转变

数学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贯彻素质教育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从而体现数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篇10

一、备课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上课时,老师安排学生运动就行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训练体能的课,它与其他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那么,怎样才算备好课呢?要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并能找到行之有效地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2.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3.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二、上课

教师认真上好体育课,能使学生感到技术动作容易学,身体锻炼乐无穷,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怎样上好每节体育课呢?

1.动作讲解言简意赅、具体形象。动作讲解言简意赅、具体形象,学生容易抓住动作要点,较快领会动作。因此,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突出重点和触类旁通,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准确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之具体、生动和形象。例如,教学前滚翻动作时,使用“低头、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蹬地、着垫(脑后)”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这样的讲解,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动作。

2.示范动作准确、轻松优美。教师准确、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会使学生留下正确的动作印象,并产生动作优美易学的感觉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动作,并在上课前演练几次,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为后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能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例如:教学弯道跑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我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我就把学生的回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和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

又如,教学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分析动作时,我分别请一个动作准、一个动作错误(带普遍性)的同学示范后,问:“刚才两位同学所做的动作,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在学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后,我用鼓励的语气教学,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例如耐力跑练习,我采用3分钟变换跑的方法:篮球场跑“区”型,每跑一圈变换一种跑姿,可左右侧向并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后退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由于跑姿和跑动路线的不断变化,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奋性,3分钟跑下来虽然个个都满头大汗、气喘呼呼,可没有一个人叫累。又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我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的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投完后看哪一组投中的多。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