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堂教学要求十篇

时间:2023-05-18 17:05:05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审美

引言:

现代教学扩展了课堂的容量,拓展了课堂的空间,创新了教师的思维,因此,当然对美也有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要求现代课堂教学的个性与共性、特长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和谐美

人的发展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相比之间南于更多强调“统一”和“标准”,造成的课堂教学刻板和统一的情况:课堂压抑沉闷,学生不敢不能教师也不愿意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训早已压制了那些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学生,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到了信息化社会,多样的接收信息的方式,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为个别学生提供了可能,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多媒体打开的是一扇扇窗,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手段,更是一种开放的姿态很观念,随着社会海量信息的传播,学生如同吸收了充足营养的大树,茁壮成长,花开满枝。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随着诗歌音节而歌,擅长绘画的可以描绘江山多妖,惊涛拍案;辩论的学生可以学习马丁?路德口若悬河,现在这些都将迎来赞许的目光,教师也将不吝赞美之词鼓励之语,学生收获的是自信和张扬的青春,而这样的人长大之后也将充满非凡的活力甚至创造力。当然,课堂的集中教学的特性也强调个性必须符合社会要求,并与环境和谐相处,身处集体的他们也会在现代课堂的教学中,比如研究型自我学习方式、小组讨论型等新课堂教学形式下,懂得自我表现与适度尊重,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体验,懂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别人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汲取精华以弥补自己从而促进自身的更全面发展。这样学生发展修改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不但不矛盾,而且能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现代课堂在个性彰显、青春飞扬的同时,学生在智力、体力和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形成个性与共性、特长与全面发展的现代课堂的和谐美。

二、要求现代课堂教学中有民主的气氛,创造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美的环境

在信息化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师生之间由于信息获取的多少或者专注方向的不同,更可以形成一个平等交流、共同切磋,甚至互相取长补短的宽松环境,而这样,会进一步促进教学相长。教师的适时引导甚至不耻下问,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并发展健全的身心。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师道尊严”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平等带来的尊重与温暖,使课堂处在一种探究之路合作之路上,师长的宽厚包容尊重,是一种大气之美;学生的发问展示,是一种青春的彰显之美。课堂如此,怎不温暖宜人?学生如沐浴春风,教师陶醉与活力与青春之中,真是美不胜收!

三、要求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信息

古往今来人们对美的追求始终如一。美不只是一种外在体现,也是人们身心的一种愉悦体验,当人们在劳动成果上看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看到人本质的力量时,精神上感到愉快内心充满了美感,因此,客观事物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而现代课堂为此提供了充分的条件,除了传统的文字哲思之美,文字表现感染之美抽象地有赖于相像的美,多媒体可以直观展示许多形象的美。从此,可以不再对忧伤和欢快觉得抽象,不再对磅礴和苍凉感到迷茫,可以知道“江山如画”是什么模样,可以知道“长亭送别”是多么感伤,“大漠孤烟直”可以清晰在眼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竞可纤毫毕现!可以知道琵琶曲多么悠扬,可以知道对酒当歌多么酣畅!

四、要求现代课堂教学中体现一种开放的美

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国际性,它就是一种国际现象,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变得便捷,信息传播快捷,教育的开放性成了必然,同时也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并且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开放的教学形式,开放的教学思路,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得一种全新的、愉悦的美的心理感受。

五、要求现代课堂教学体现出一种创造的美

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变革,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力是决胜的关键,而信息时代又不可能让一个人在已掌握了全部知识再培训创造力,必须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经过感受体验,想象思考,议论争辩假设试验,探究发明等学习活动,去获取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解,这样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也就成为培养创造力的过程。多渠道的信息来源,良好的实验设备,开放的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了舞台。创造性劳动和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激励效应将使师生更深地体会到一种创造的美。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篇2

关键词:教学;问题;开放性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新课程重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参与意识,倡导民主平等、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索中发展,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逐步形成了“问题促使法”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反映了教学结构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揭示了教学结构中各阶段、环节、步骤之间纵向关系以及构成现实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因素之间的横向关系;它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为人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问题促使法”教学模式,是以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模式为依据,即在课堂中按照“探索―研究―运用”的因果关系去安排教学内容,实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目的。在课堂这块阵地上,通过问题的设置、促使、诱导、分析、研究、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提高能力,从而达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实施“问题促使法”教学模式的目的

1.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要积极推广,起到“以点带面、辐射全校、引领运用、检验完善、再度提高”的作用,引导广大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变学生过去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下,通过问题的提出、解决、再提出、再解决,最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转变。

二、“问题促使法”的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

逐步规范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的解题策略,充分体现思维训练的开放性、思维品质培养的层次性、表达分析的逻辑性、思维发展的连续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求实务真的科学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再创造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和网状知识结构。

2.精心准备问题情境

以每节课的重、难点为突破口,教师精心、巧妙、合理地设置问题,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协力合作,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从而达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主体思想意识。

3.注重教学探究活动

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变学生过去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还课堂于学生,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参与的位置。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提出自己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这样通过问题的提出、解决、再提出、再解决,最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整合和再生

通过“展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诱导学生对已储备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纳、推理、概括等思维方法,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的网络化和系统化,形成“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集体一家”的学习新局面。教师适时点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检测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知识整合和再生运用,加强学生对知识模块的有效传递和相互焊接。

5.反馈学习效果,组织引导质疑

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结论与过程、教材与教学方式、学科与学生及新型师生关系,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大胆、积极地思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不论采取何种启发方式,教师都应当逐步规范教学基本环节,充分体现思维训练的开放性、思维品质培养的层次性、表达分析的逻辑性、思维发展的连续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求实务真的科学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再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篇3

一、防止课堂伤害事故发生

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的体育活动展开的,学生在教师给予相应指导的前提下,借助有关体育器材进行身体训练。学生在课程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不断的身体练习和思维的相关活动进行有关体育内容、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完成身体锻炼。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可能因为理论知识不完备、经验储备不足或是对自身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而造成身体伤害等意外事故,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甚至是造成身体残疾。严格的体育课程课堂常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此类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在课堂常规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的硬性规定与安全教育及相关的意外预防措施,使学生牢记并严格遵守体育课堂的课堂常规。严格的体育课课堂常规能够从根本上有效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降低安全隐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河北某所初中学校的建校地址与某繁华地段距离较近,该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时,将严禁私出校门列入课堂常规管理条例中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这就有效防止了学生因好奇偷出校门而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保证了课程的正常进行,对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有着积极影响。

二、熟练掌握体育技能与理论

体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技能,明确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掌握有关体育知识,以提高身体素质。严格实施课堂常规,能够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并且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能够迅速并且深刻掌握和理解教师课上传授的技能等。若教师没有按照体育课堂常规安排课程,例如在教学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时,教师没有事先按照课程与课堂常规的要求做好上课场地和体育器材的安排,并对课上将要讲授的内容提前准备,就会导致体育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在课堂讲解时经常出现停顿或是现场处理课堂常规问题,耗费了大量时间,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而课堂常规的设置与实施,对于提高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有重大的影响。

三、维护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活动能力,一切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必须有正常并且稳定的课堂教学秩序。尤其是对于体育课这一类较为开放和自由的学科,就更加需要设置合理并且严格的课堂常规保证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当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课堂常规的认知模块后,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教学过程就得以顺利实施与开展,教学过程将趋向稳固。例如有的体育教师课上制定了严格的课堂常规,如上课不许窃窃私语,有问题要向老师提问等要求学生遵守,学生在课上根据课堂常规井然有序地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不喧杂、不吵闹,使课堂教学秩序得到维护,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质量随之提高。课堂常规对于维护与维持体育课堂的教学秩序有极大作用,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不可估量且无法替代的积极影响。

四、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 提高 实效性

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课堂实效性是指课堂的教学效率的高低,受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的影响。高中化学是理论结合实验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不仅要保证课堂的理论知识能被学生理解吸收,随堂实验也要做好从而辅助学生理解记忆。为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高中化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意义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必然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授课模式,追求创新,运用新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改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传统角色,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占有主导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用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通过这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要求教师以课本理论知识为基础,联系实际进行教学,通过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从而保证课堂授课的效率。这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这样的高效率课堂,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刺激自己的求知欲,形成学习化学的良性循环。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的学生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因为,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通过改变自己传统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学士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分析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当注意到这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地采取措施,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师生间紧密互动,充分地利用课堂有效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另外,教师应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改进,给学生展示更多的实验等课外信息,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提高教师备课的实效性

提高教师备课的实效性要求教师透彻分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从整体知识框架审视自己的备课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另外,高中学生的基本化学素质的培养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因此一定要打好基础。新课改下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备课方式,寻求新的方法备好授课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化学课程的设计。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备课外,还要根据学生上课的实际反映,在新的课堂设计中做好巩固知识的内容,从而在进行新的授课内容前,帮助学生温习掌握不好的基础知识,这对教师进行新内容的传授也有所帮助。如果学生对旧有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对新知识的接受起来也比较费劲。教师备课内容除了基本的知识外,还要积极吸取课外信息资源,作为教学辅助内容,从而丰富课堂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有利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发挥化学实验功能,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对更好地理解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有利。因此,作为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设计一些小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力,从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三)增设情境教学和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仅仅是单方向讲授知识的角色,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角色,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另外,教师也应该多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方式,鼓励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得每一位学生都真正的融入到这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里,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教学实效性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融合也是现在教师们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一些本身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多媒体的辅助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网络的普及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网络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已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化学教师的教学质量。

(五)重视课后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授完每一次课程后,都应该进行课后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作出正确的评价,总结经验吸取教学,在反思过程中,积极寻求改进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进行反思可以从备课是否充分,教授是否合理,学生接受的程度,是否合理地运用课外知识或信息技术辅佐自己教学等方面进行反思。总之,只有教师不断反思才能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改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至关重要,可采取的措施也有很多,教师应该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策略上的不断创新,从而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霞.高中化学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6) .

[2]胡嘉谋.渗透学科思想教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篇5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实施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要求我们要在构建高效课堂上下工夫。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我认为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即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复习检测的有效实施和教师备课的有效行为。下面谈谈我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果评价的前提是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学生的发展”。

二、高效课堂对预习的要求

学生的预习是一种对知识的探索和积累过程,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学生预习时,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让学生完成的预习作业,提出的预习题目必须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要有层次感和导向性,要让每一个学生知道预习什么,预习要达到怎样的程度。预习能让学生有收获感,有成就感。哪怕只解决了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有价值的事。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或标注。课堂上老师的第一任务就是了解学生的预习任务完成情况,解决大多数学生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而对于少数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可通过课后辅导来完成。

三、高效课堂对教学方式的要求

简化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上老师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课堂75%的时间都应留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思考、探究,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才能真正成为高效课堂。当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完全可以在学生小组内解决时,课堂教学可以采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以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独具创新的答案,最后教师归纳评价。课堂上的竞赛性学习也是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有效方式,根据课堂内容和小学生的行为特点,在课堂上进行各种比赛,根据比赛结果产生日冠军、周冠军、月冠军和学期冠军,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习语文。如果每次都能给予优胜者以小小的奖励,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高效课堂对课堂练习的要求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巩固过程,为了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备课时要预知大多数学生在预习中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编制出能够让学生对方法加以巩固的训练习题,练习要紧扣课堂目标主题,并且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练习形式应多样化,杜绝孤立、重复、繁琐的字词句的练习。通过这种巩固练习,学生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就变成了知识。

五、高效课堂对复习检测的要求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成果定期复习检测。再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是激发了学生的瞬间记忆,要想让学生掌握知识,就要定期回顾复习,及时检测,这样才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检测形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后。检测题要尽量浓缩,留取精华,不搞题海战术,避免让学生一看就头痛、厌烦。

六、高效课堂对老师备课的要求

教师要非常熟悉教材,高效驾驭教材。课堂教学要有对教学任务的整体观念,不仅要知道本堂课学生应该学会什么,更应该充分了解本单元、本册书、本年度乃至整个小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语文学科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本学年的教学有几个难点,几个重点,这些难点应该分成几块,学生才容易接受。课堂上教师最多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容太多,肯定是完不成合理有效的分散重点、分解难点的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深钻教材,找到教材的根本和内在联系。课堂上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把教材所要求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即可,教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整合,只要能顺利完成教材所规定的任务就是教与学的最大成功。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认识误区;质量标准

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近年来PBL教学法、翻转式课堂、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不断涌现,教学设计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运用愈加丰富,教学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参加近年来的各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发现了一些为片面追求课堂效果,过分强调突出视听冲击等外在表现的课堂授课现象。如何追求教育的本真,认识理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避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认识误区,是教学与评价双方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1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是现代院校教学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方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质量是整个教学质量的基础和核心,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质量评估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就是通过观察、分析教师授课的现场教学活动,来分析评判授课质量的高低[1]。如何定义和评价一堂课的教学质量,要有严谨科学的标准,这就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正是依据这一标准进行评判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从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对教学进行了规范要求,明确提出了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它就像课堂教学指南一样为每一名教师指明了方向,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于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一是规范引领作用。一堂课怎样上,如何安排内容取舍、突出重点、分配时间、引入小结等都需要符合一定的教学规律。评价标准正是从符合教育认知规律原则出发,从基本要素到主要环节和流程对教学进行规范,教师通过学习评价标准就可以基本把握一堂课的基本要素。二是诊断发现作用。通过对照评价标准,教师可以从不同环节上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更准确地发现自己的短板,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引导示范作用。标准既是对教员课堂授课要求的具体化,也是教员课堂授课质量的目标,它可以帮助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对标看齐,提高起点,优化教学。四是激励效仿作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通过点对点的横向比较,使教师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可以达到尽快“补短”的目的,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综观国内外各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无论文字如何表述,分数权重如何设置,都是试图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反映信息,对课堂教学质量做出价值分析、估测。它既是教师在准备一堂课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也是一名教师上好一堂课的根本,因此对课堂质量评估标准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2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认识误区及分析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许多教师认为比照着课堂评价标准来对应自己的课程,只要标准中列出的要素都体现了,在授课过程中都突出表现了,达到了课堂标准的要求,就是一堂好课。所以在准备课程时,照“纲”施教,这个“纲”不是教学内容的“纲”而是教学评价标准的“纲”,使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理解评价标准的导向和意义,违背教学规律,刻意追求评价标准的达标,使课堂呈现出一些偏差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2.1教学设计片面追求新奇特效果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容,使用了一些新奇特的教学手段。比如我们现在常用的案例式教学设计,教师在引入教学内容时,为了达到吸引注意力的效果,选用一些经典大片的片段,虽然增强了课堂效果,但与课堂内容的关联性并不强,无法起到启发和思维引导作用。又比如过多地进行事例的讲述和描绘,虽然突出了科学精神、情感价值观等的教育,但是同时也过多占用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反而喧宾夺主。其实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刻意地追求新奇特,教师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诱导、严谨科学的治学要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才是高层次的教育本真,才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对比刻意使用新奇特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渗透的理念、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远,授课效果才更好。

2.2教学内容取舍过于偏重趣味性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有些教师为增强教学效果,在内容选取上片面追求迎合学生兴趣,这样做虽然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课堂的单调枯燥,但如果不考虑知识的逻辑性,以丧失基本教学内容和重点为代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学习本身就是艰苦的劳动,通过艰苦努力获取了知识才能体会到真正的乐趣。教师大可不必只是为了让学生感兴趣而舍本逐末。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内容是否“讨喜”,而是教学目标能否达到。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固然是活跃课堂的有效手段,但教师严谨的逻辑思维、科学的推理演绎、一丝不苟的求证推导同样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

2.3教学方法过于追求表面效果

教学方法自始至终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目标不同,方法可能也就大相径庭[2]。教学目标是一堂课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没有达成教学目标的课是不成功的。教学方法是为达成这一目标服务的有效途径,教学方法选用得合理会使教学内容得到更好的呈现和表达。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更多教学方法,忽视了教学内容本身的需求与特点,没有使教学方法成为教学的有效手段和载体。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应该相辅相成,过于追求所谓的现代化、流行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导致导致形式大于内容,不仅无助于课堂效果的提升,甚至会画蛇添足。

2.4多媒体效果过分追求视觉感受

相较于过去单一的一张文字投影幻灯、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时代,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无限发挥的空间,可以利用多样的工具软件制作更加动态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新颖的动态展示、视觉冲击为课堂增强了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产生了由于过度使用多媒体使教学产生偏差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过度依赖多媒体,凡是课堂上的东西都要想尽一切办法用媒体呈现;过度注重演示幻灯文稿的美观、切换形式的多样化、动画设计的新奇,大量精力用在多媒体制作上,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对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的练习与实践。同时,有些教师忽略了课堂上与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上的交流,没有认识到知识的吸收不仅需要色彩、声音的冲击,更需要学生对知识的仔细品味和琢磨,能力素质的提高更需要对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教师要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不断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在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授课艺术、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的改进和提高,片面追求媒体手段的美观刺激,不仅无益于提高课堂效果,甚至会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加剧“填鸭式教学”的推手[3]。

2.5语言肢体表现过于表演化

语言表达能力的强与弱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既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学修养、敏锐的哲学思辨能力,又要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与相应得体的表情[4]。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和途径,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为课堂增光添彩,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有效途径,丰富的肢体语言能够极大地增强课堂的感染力,成为一堂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度夸张的语言表达方式,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过于分散,对学生知识的学习起到了相反作用。在实际督导过程中发现,对于教师带有过多情感修饰的语言表达方式,许多学生并不认同,反而觉得教师在“演”课,不是在讲课。用“演”取代了与学生之间平等的语言交流,忽视了以学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不仅不会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反而弱化了课堂功能与效果。在这方面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既不能刻板僵化,又不能过度渲染情感色彩,使互动交流的课堂变成教师独立表演的舞台。

3正确把握课堂评价标准内涵及对策

如何克服对课堂教学认识的偏差,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地使用教学手段,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打造有特色的课堂,正确地理解和认识课堂评价标准的内涵和要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3.1正确理解课堂评价标准内涵

一堂课就是一个整体,评价一堂课的优劣,不是对标评价标准的逐一对照打分和汇总,而是对一堂课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是全方位的整体评价,是对评价标准所列项目和指标要素的综合评判。教师对标标准进行教学设计,要充分理解评价标准的要素,而不是像列表一样,逐一体现评价标准所列的项目和内容。教师要深刻理解评价标准的内涵,科学、合理地把握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所有评价点并不是刚性指标,它是对整体课程的一种观点性分解,它是在整体课堂活动中呈现的,而不是单一罗列考查得出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要把握好学科特点,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选用教学方法,而绝不能拘泥于标准的条条框框中。

3.2正确把握课堂评价标准要求

评价标准是客观的,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乏灵活合理运用,教条执行客观标准,甚至对照评价要点进行准备和教学设计,担心和考量的是评价的得分点,而不是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要充分理解和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整体,不是评价标准的展示与罗列。评价标准是融于整体教学过程之中的,要紧密依靠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而不是机械地套用和使用。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既要避免矫枉过正,更要避免机械刻板的照搬硬套。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来源于对教学规律的深入思考、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与尝试。

3.3正确理解和认识课堂评价标准

督导的目标更多地定位在为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和专业发展服务上[5],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无论哪一种(类)的课堂评价标准的要求和评价点,都是对一堂优质课的凝练和总结,是每一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可靠依据。但教师同时要认识到评价者都不会僵化地去运用评价指标,完全用条条框框衡量课堂教学。评价都会针对不同教师的年龄、资历、职称、教学特点等,把目光聚焦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果上,而绝不会是对评价标准的逐条对照。教师要正确理解评价标准的导向意义、每一条标准的指向作用是什么,而不是片面地为达要求去贴和靠,甚至“无中生有”地去找。加强对自己任教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从知识传授角度思考教学过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达到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谢刚,杨醒民,秦炳歧.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1998(4):28-32.

[2]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邓淑凤,宋辉.应该警惕和纠正的课堂教学现象———花哨[J].教育教学论坛,2012(43):127-128.

[4]姜正林.论增强教师课堂语言表达能力[J].教书育人,2000(12):43-44.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篇7

一、认识“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二、学习“高效课堂”

为了更深一步了解和学习高效课堂,领导特地给每位教研员发了一本《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本书分五个专题进行剖析讲解:高效课堂的核心;高效课堂的根本;高效课堂的关键;高效课堂的保障;高效课堂的捷径。在每个专题中又分出十个主题,作者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价值,特别是最后一个专题当中列举的成功经典模式,凸显了实践者大胆的创新理念,在打造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上,迈出了成功的步伐,为大家铺垫了前进的基石,不失为实验者的效仿的楷模。

三、回顾“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已经不是新话题,舞钢在四年前的新教育实验过程中已经提出过,尝试过,督促过。在教研室的引领下,各学校先后组织学习,外派出去参观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一边学习,一边取经的实践过程中,学校撰写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教研计划,老师们写了关于打造高效课堂的论文,立项研究了高效课堂建设的策略,直到了今天,在计划实施中还是“高效课堂”,提倡课堂高效。但截至目前真正高效课堂什么样?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恐怕大家很难从理论上说出个一二三来。“高效课堂”是我们的追求,但却成为了课堂教学要求的一块“招牌”,在这块“招牌”下,大家在盲目的应和着,按部就班的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上着课,周而复始……

四、反思“高效课堂”

为什么我们竖起的这块“招牌”如此显赫?因为它符合新课改理念,符合教育的发展,符合教育部倡导的“减负”政策,凡是学校在尝试高效课堂教学,大家就会认为学校在改变教学现状,在督促教学创新,在跟着新课改的理念走,在为教学工作的创新改革注入新鲜血液,有“新意”,自然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可现实是: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是什么?谁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他(她)的模式是什么?回答无非就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小组合作探究式等等,这些都是取人家经验模式的一个边角,还是某一人某一课的尝试,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适合自己班级的,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真正独树一帜的“高效课堂”还不是那么容易。为什么?因为太多的因素制约着课堂教学。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

五、向往“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六、打造“高效课堂”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篇8

一、课改并非课堂的创新,而是一种回归,回到正常的教育规律上来。

二、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的民主平等,而平等是民主的前提,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对待学生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理念。

三、高效课堂不是一部分人的高效课堂,而应是所有学生的高效课堂。 对于本次培训,我有如下感受:

一、高效课堂的特征。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高效课堂中教师的作用。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这让少数教师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必须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虽然这和过去的教学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时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课堂气氛上的"热闹"、有所区别。可是常年在一线教学的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终归是学生,有些问题,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乱糟糟地无序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对新课改的扭曲呢?事实上,高效课堂更加注重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有明确的学法指导,要对自己的设计了然于胸,课堂上还要进行二次备课,并在学生疑惑处、知识重点处重锤敲打,精讲点拨,着力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学会思路、学会方法"(引号内为专家原话)。

三、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篇9

关键词 新课改 学业负担 学习效能 自主减负

作为一种理想的课堂模式,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总目标,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环境。我国的各种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对高效课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高效课堂改革的理论架构、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如何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关系以及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等。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是自己的阵地,只有充分利用好自己阵地所拥有的资源,才有可能使学生学习达到高效。有学者提出:“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课堂管理”[1]。而作为课堂的管理人员,教师要尽自己最大能力搞好课堂管理。因此,本文旨在从课堂管理和高效课堂的关系方面入手,分析高效课堂对课堂管理的要求,以及良好的课堂管理对未来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何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支撑下,构建起的以学生高效学习为特点的课堂模式。这里的教育思想可以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核心――合作能力、做事能力和做人能力”,也可以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为重点――学习技能和交流技能”。这里的教学理念可以是“以学为中心”,也可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这些思想和理念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学生构建高效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舒适、放松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会学、愿学、能学,并且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

二、课堂管理的范畴

什么是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包括哪些内容?课堂管理是不是对学生纪律方面的管理?事实上,“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发生,组织学生、利用空间、掌控时间和驾驭材料的一切事情”[2]。学生只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空间和时间的管理也非常重要,而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首先得管理好自己,从情绪到心态、从知识到技能都要做到最佳,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最佳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也才有可能发生。良好的课堂管理应体现在如下方面:(1)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尤其是在老师的学术指导下;(2)学生明白老师的要求,而且总体上能够做到;(3)几乎没有时间的浪费、混乱或者干扰;(4)教室的环境以学习为导向,但却轻松愉快[3]。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课堂管理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发生。那么如何实现此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课堂下功夫管理,尽量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服务。就此看来,搞好课堂管理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而只有学生参与学习了,高效课堂才成为可能。

三、高效课堂和课堂管理的关系

高效课堂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学生的参与又需要教师良好的课堂管理。那么高效课堂中,教师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课堂管理工作呢?

1.学生的管理

(1)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可以想象,“填鸭式”的教学不可能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相反,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如游戏、竞赛、报告、演讲等却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中。因此,老师要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教学中。

(2)要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不论做得好与坏,成功与失败。同时,只有老师所组织的活动真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才会主动参与。所以,老师需要不断地探讨和研究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优化。

(3)要让学生深度参与

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不只是表面现象的热闹,而是帮助学生快速、牢固、轻松、愉快地学习,容知识的积累、整合、应用和创新于一体的深度参与。

2.教材的管理

(1)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其中包括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课堂上对教材的管理来看,首先,教师要把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详细、明确而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进入教室的第一时间就明确今天要达到什么目标。其次,教学目标要具备可实现性,即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不宜过高或过低。再次,教学目标要具备可测量性,即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判断是否达到,而不应该用模糊的语言或难易衡量的语言来描述[4]。

(2)教学内容要充实

教师需要完全吃透教材,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了如指掌,所以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既有重点,又有难点;既有高强度的教学内容,又有让学生稍微接受的内容。难易结合,张弛有度,这样学生才能在教材内容的指引下实现高效学习。

(3)教学材料要齐全

从课本,到练习题,到相关材料;从纸质的,到电子的;从电脑上的,到网络上的,所有与教学相关的材料和路径都要完全准备好。当学生看见老师在课堂上忙作一团时,有的可能为老师着急,有的在看笑话,有的就已经开小差。因此,老师只有把所需的各种材料提前放到方便合适的地方,教学才能顺利进展,学生也才能有效、高效地学习。

3.教师的管理

(1)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教学是自己的工作,也是自己的事业,更是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如果带着不良情绪走入课堂,不仅自己无法按照提前准备的思路和方法开展教学,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学生无辜地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必然无法高效学习。

(2)让自己完全准备好

有学者指出,“工作的有效性一半在你出门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在你离开家和到学校的途中就需要把自己武装好,学术上和态度上都要做到”[2]。所以要想使自己的课堂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老师首先要让自己在课堂上高效起来。而老师的高效必然包括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兴致勃勃地迎接新的一天,为学生提供各种帮助,从知识的角度引领他们思考和探究。从授课内容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从教材到资源都要得心应手。

(3)让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

在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准备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老师还需要在这堂课中百分之百地投入。只有老师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学生学习,学生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极致。

(4)制定好测评机制

公平公正、始终如一的测评标准会使学生逐渐地朝着老师的要求前进。老师完全按照标准来执行,学生才能心服口服,在安全和有保证的环境中愉快高效地学习[5]。

4.时间的管理

从准点开始,到充分利用中间的有效时间,再到干脆利索地结尾都是一堂高效课堂必备的要素。学生到来之前,老师就应该守候在教室里,让学生知道,老师很遵守时间,因此学生也不应该迟到。日久天长,学生便养成了准时到达或提前进教室的良好习惯。在整个课堂过程中,老师要把握好每个教学环节,要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既不让学生无所事事,也不能让学生过于紧张。最后,老师一定要把总结压缩在下课之前,不拖堂。

5.空间的管理

高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课堂这一大空间,具体包括教师的空间、学生的空间和活动的空间。就教师的空间而言,重点指教师的课桌、讲台周围的空间。首先,教师要整理好自己课桌上的东西,与这堂课教学无关的东西尽量不要放到上面,而必需的东西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放在合适的位置,以便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拿到想要的教学材料或教具。其次,要整理好脚下的空间,以防自己在不小心中被绊倒或碰伤。只有保证自己的高效工作,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的高效。对于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供安全、舒适、自由的学习空间,包括他们单个学习时课桌周围的空间、小组讨论时他们公共的空间以及与老师交流和探讨时的空间。

四、课堂管理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随着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重点已逐步转移到课堂教学。而高效课堂既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的终极目标,也是我们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那么就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课堂管理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呢?

1.教学改革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课堂管理

就如今的教学现状来看,绝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填鸭式”的方式,把知识一点一点地“喂”到学生的口中。而学生只是默默地听,静静地记,几乎没有互动,连眼神的交流都很少。这样的课堂,看起来似乎不需要管理。学生乖乖地听讲,老师兴致勃勃地讲课,看似一切正常,但是否做到了高效课堂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高效课堂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动作的发出者,是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质疑的发生者。而这些都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课堂管理,重新定义课堂管理,而且重新实施课堂管理。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改革才有出路,才能真正满足教学的需求。

2.教学改革亟待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由于对课堂管理的认识不够,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能力也令人担忧。首先,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教师形成了思维定势,认为教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其次,课堂管理一直以来不受重视,只要学生的分数高,什么样的课堂管理都无所谓。但高分的代价是剥夺了学生自由探索、自我求知、自我学习的权利。所以,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终身学习来看,现有的课堂管理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要想使教改实现真正的成功,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教学改革中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较知识能力更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你的课堂管理能力要比你拥有多少知识更为重要。老师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而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作为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上激励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帮助学生求知,让学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超越教材的禁锢,自由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相比之下,课堂管理的好坏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更能决定教学的成功与否。

总之,教改的重点已经渗透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重心又是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的实现需要教师良好的教学管理,尤其是课堂管理能力。因此,要想使我们的教改进一步深入,课堂管理就成为关键性因素。期盼着我们的教改能从课堂管理入手,以高效课堂为目标,最终满足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Wang,Margaret,Geneva Haertel,and Herbert Walberg.What Helps Students Learn?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74-79.

[2] Wong,H.K & Wong R.T.The First Days of School.California: Harry K.Wong Publications,Inc.,2009.

[3] Emmer,Edmundt.,Carolyn M.Evertson,and Murray E.Worsham.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Secondary Teachers. Boston: Allyn & Bacon,2003.

[4] 程晓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如何备课[J].教师教育论坛,2014(9).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 教师素质 要求

引言

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师的素质高低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研究课堂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面我就课堂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素质修养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获得和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也是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的基础[1]。教师的文化知识素质修养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的文化知识素质就是指教师所具有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地理知识等,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知识、新学科不断涌现,尤其是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单一学科知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元的知识结构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注重知识结构的构建,学习与之相关的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其它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已有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最前沿的知识。首先,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学生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知识广度。教师应用开放的、动态的观念面对新知识,根据实际情况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既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素质修养,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其次,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由于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不同,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和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再次,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课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师,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具有一定的知识面基础上,还应具有一定的知识深度,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修养

教师的能力素质修养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结合。” [2][3] 它主要包括:教学教育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组织沟通能力、表达交际能力等。教师的能力素质修养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主要条件。

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

1)教师有能力对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出合理的计划与安排

在课前,教师应认真备课,熟悉所教课程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兴趣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上,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的反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处置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2)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评价与反思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学生对课堂的反应情况要随时进行评价和反思,仔细分析自己的教学情况,哪些需要提高、哪些需要改进。并根据这些评价和反思来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3)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会存在个体性差异,而教学的教学成果是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来体现,因此,教师要通过奖惩制度来评价学生,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教师的能力素质对课堂教学工作影响很大,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修养,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捕捉学生认知情况和发现学生的情感变化,发掘学生学习潜能、开发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

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4]。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决定他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教师应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为人师表;其次,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具有一定的爱心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1)、教师要爱岗敬业、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教育事业的首位;2)要有爱心和责任心,爱护自己的学生;3)正确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4)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再次教师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它包括教师仪表、作风、言谈举止、良好习惯等外部形象。

4.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修养

“心理素质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的综合[5][6]。心理素质对于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的心理素质修养日益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工作态度,增强自信心,为学生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学生会从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无形之中习得教师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为人处世方式;另一方面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修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身心健全的人才。

结论

总之,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学习和更新业务知识,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注重身心健康,掌握现代课堂教学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丽华.论提高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J].科技风.2013.06:176

[2]范如永.试论课堂教学对教师素质和语言艺术的要求[J].教育管理.2013.1:160-162.

[3]钮伟国.教师知识素养新论[J].江南论坛.2002(6):39-40.

[4]胡勇.浅谈教师的道德素养与人才培养[J].成功(教育).2009(6):133-134.

[5]王丽君.关注教师心理品质在教育教学中的效能[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118-120.

[6]周建达.林崇德.教师素质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