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微课堂十篇

时间:2023-05-15 15:47:03

高中数学微课堂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1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短小精悍,图文并茂,用视频的方式呈现要学习的内容,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它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那微课是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呢?

微课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

课堂听讲是大多数高中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有的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有的已经学会了教师讲的内容。由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封闭且不可逆的,一切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掌握中,教师一旦上完课,学生就不可能再重新听一遍,因此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有跟不上的感觉,今天缺一点,明天少一点,长此以往,学生再也没有了学习的欲望。然而,微课时代的来临,给了学生再来一次的机会。

较之传统课堂上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学习内容,微课教学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等)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中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在微课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动机,自由地选择怎样学(方法)、什么时候学(时间)、学什么(行为)、在什么地方学(物理环境)、同什么人学(社会)。它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更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他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实例一:在教学“数系扩充与复数”一节内容前,我建议学生先去看看微课《基于“发明”观点下数学概念教学――以“数系扩充与复数”为例》。

发现是理性地揭示数学规律,发明是创造出新的数学模式。

发明、创造的历程:展现需求―回溯历史―比较验证―发掘完善―分享经验。

……

“发明”类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凸显发明、创造的“历程”,这种“历程”应该与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发明所呈现出来的是历程一致的。

教师让学生在课外观看制作好的微课,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答疑,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将原本在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放在课下,课上的时间则用来解决小组和个人的问题或开展合作探究。这样的课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流程,由“课堂讲解+课后巩固练习”教学模式转向“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深度互动”的新模式,有效利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微课的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除了观看视频学习,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录成视频上传,以便交流。

虽然教师要敢于尝试课堂教学改革,敢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一味地宣扬微课教学,将微课作为主要教学模式却是大错特错。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时间用计算机来学习,有时候教师的一个提示也许就能让学生豁然开朗,而且要掌握计算能力与技巧更需要动手实践,而不是通过看视频。如果在教学中时时处处都用微课,会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微课为补充的原则,两者要并肩同行。

微课开辟了个性化学习的空间

古语云,“学,然后知不足”。急需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学校能够及时寻求教师的帮助。然而,他们离开了课堂教学,离开了学校教学,回到家里,又该如何自学呢?

高中生的数学假期作业的完成效率往往极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课程难度大,主要知识点被遗忘,不会做的无人辅导,做了的不知对错,从而没有成就感是主要原因。因此,家庭作业的完成和批阅已成为困扰学校教师的一大教学问题。

实例二:本周布置家庭作业,为了让学生都能过一个充实的假期,我采取新的作业形式――规定一个时间让所有学生将作业拍照提交到QQ邮箱,可以备注哪几题不会做。教师通过适当整理后给出文字版作业答案,并将其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观看全部或部分微课。上页图为其中一道例题。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成绩,而且能避免教师因课堂时间或效率限制纠结作业是全部讲评还是部分讲评,以及讲评深度与广度的问题,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可能借着微课而沉迷于计算机,且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网络,也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计算机,所以微课不应成为学生家庭的负担,它只是辅助学习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教育的内涵之一。莫以教育之名,行经济绑架之实。只有在教学中坚持以纸质作业为主阵地,以微课作为传统家庭作业的辅助,才能收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微课勾勒了未来教育的蓝图

最近,一则“芬兰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课程式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的新闻非常火爆,大意为:从现在开始,赫尔辛基的孩子们就不用再上单独的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地理课等;他们的课程将会是类似“多角度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在咖啡馆进行日常工作”等这样贴近现实、有助于理解这个世界运作规律的主题式教学。是的,全球都在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式,我们当然也不容落后。但是学习发展的方向到底在哪儿?未来学习到底是什么模样?新技术及前瞻性的学习模式如何帮助我们开发新的、有效的、灵活的学习方式,来补充传统的教室课程?

解读新课程理念后,你会发现其中的一个核心词语就是“以人为本”。一切教学观的宗旨就是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目标,培养自主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我们站在文化价值观上思考,那么课堂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方式就是试图让大家获取一种生活和生命的方式,促使每个人都赢得积极、自主、健康的发展能力,从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在重新定义未来学习的发展方向时,希望能涵盖可移动学习、可合作学习、可终身学习等方面,而微课恰好能满足所有要求。

实例三:我们近期正在制作浙江省普通高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寓言背后的数学》系列微课。该课程力图把寓言的文理、事理、哲理和数理集为一体,让学生读完这些寓言后,除了获得相关的文学知识、处世哲理外,还能透过寓言感悟数学思想原理,提升数学素养。

例如,《“草原买地”与“等周定理”》一文通过“原文”“译文”“隐喻”“数学视角”“思考与提升”“实践活动”6个环节揭示寓言背后的数学现象,体现了“阅读―分析―发现―应用”的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并最终得出了等周定理,即在所有等周的平面封闭图形中,以圆的面积为最大。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2

一、微课的产生背景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在,手机和电脑等通讯工具也越来越智能化了,这就要求信息的简洁精练,微时代也就应运而生了.微信、微博以及微电影等的广泛应用体现了微时代带来了巨大影响.而高中课堂的教学随之也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 它和我们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微课”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内容也更加简洁精练.例如,在学习到高中数学知识的重难点的时候,按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讲解这些重难点学生才会理解,而“微课”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直观单一的讲解.

二、微课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微课”指的是微小的课程,一般只持续十分钟左右,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却是不容小觑的.它是将高中数学中的某知识点通过视频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授,它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明确且单一的,但是,它在资源方面却是很多元化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了高中数学各方面的知识点,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微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微课”的出现,不仅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而且可以因材施教,教师把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制作成“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复地观看“微课”,直到自己掌握该知识点.“微课”不仅可以反复观看,而且还可以永久保持.因此,“微课”极大地提高了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

三、如何利用“微课”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1.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本来就比较抽象,学生消化这些知识点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日常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注意力也不够集中,课堂效率不够理想.“微课”的出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收到了广泛的欢迎,“微课”运用视频直观形象地强调了所讲授的知识点,教学目的明确,因此,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内容多,知识点不够集中等原因,学生很难掌握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全部知识点,“微课”的出现对这种情况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由于“微课”的时间较短,知识点也比较单一,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轻松,因此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好地被激发,学生有了学习兴趣,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也自然地就提高了.

例如,在讲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如果仅仅是课堂的讲授,学生靠想象可能很难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但是如果利用“微课”将圆的位置关系直观地表达出来,在两个圆的半径满足什么条件的时候,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切的或者是相离的,并且用立体图片把这些知识点表示出来,学生就可能会一目了然,这样就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从而提高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利用“微课”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的知识点

高中数学的重难点很多,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时之间肯定不能掌握全部的知识点,而教师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随时对每个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微课”的出现恰巧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把高中数学的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观看“微课”.

例如,在讲到高中数学的重难点立体几何和数列的递推关系等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这方面重难点制作专题“微课”,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巩固已学内容

“微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因为需要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而慌乱得不知该从何处复习,教师对这样的状况也无计可施,很多教师会建议学生通过做大量的数学题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但是这样没有目的性的盲目复习的效果微乎其微,不仅没有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且还有可能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课”恰如其分地弥补了这一缺憾,“微课”的目的性明确、内容单一、时间短,学生在遇到没有掌握的知识时,有针对性地利用“微课”巩固这些知识,既能印象深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3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入应用,使得作为教学“第一现场”的传统课堂也面临着考验,必须积极改革传统课堂以迎接挑战,“翻转课堂”正是变革传统课堂一个有效途径。传统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外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它的核心思想不是推翻和取代传统课堂,而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革新。

目前,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例如,有学者结合课程开展“翻转课堂”的实验研究,利用问卷、访谈、学习成绩对比等方法验证具体应用的有效性;有学者构建了信息化环境下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有学者分析了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策略、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可行性问题等,总体而言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理念性、探索性、策略性方面,而对于“翻转课堂”如何进行课前、课内、课后活动的设计,各环节之间如何衔接等问题则鲜有研究,不具有操作性。笔者结合自己的课程教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两步四阶段十环节”实现了知识传递、知识建构和内化、知识巩固和拓展的三位一体化。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科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2011年春季,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再造教育”使“翻转课堂”风靡全球,但他并非“翻转课堂”的首创者。2007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乔纳森?伯格(T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采用录制视频并上传网络的形式,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创造出了“翻转课堂”的雏形。之后,“翻转课堂”被称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它并非凭空走入教学实践的,它有着坚实的前期理论探索。

微课是指时间在7~12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内容的小视频。它有以下特点:(1)服务于自主学习,兼顾移动学习需求;(2)针对某一知识点,主题突出、设计合理;(3)以教学视频为主,包含辅助学习素材。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应用视频播放器的快进、暂停及回放功能,及时做笔记和进行思考,自主控制学习的进度,并方便一段时间的巩固复习。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微课的比较分析,探索微课的开发思路和方法,提出符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的微课设计方法。

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不应该只是一个视频,而是服务于课堂的一个环节或者几个教学活动的集合,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展示。它以教师讲解、演示的“微视频”为主,辅以课件、案例、素材等资源的学习资源;以“微作业练习”为主,辅以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反馈。其中微视频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完成整个微课学习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依据

要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使得教学模式有操作依据、有理论支持,我们必须理清课堂翻转的过程,把握翻转课堂的特征,遵循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1)理清课堂翻转的过程。本人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后,认为课堂教学结构翻转的过程如图1所示。

(2)把握“翻转课堂”的特征。翻转课堂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结构的翻转,而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翻转后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课程内容的传授者,更多的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与促进者,学生则由原来讲台下被动接受的“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从“主演”变成了“导演”,学生从“群演”变成了“主演”。有效的“翻转课堂”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学生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翻转;课堂内安排各种活动实现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内化;课堂内有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更具挑战性的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遵循“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时,应该遵循相关理论,依据以下设计原则:

原则一: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内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翻转课堂”将传统的知识传递放在课前完成,课内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协作等活动。老师要把课堂的舞台让位于学生,成为协调者和指导者,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原则二:要有利于实现分层教学。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传统的课堂选取相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统一的教学组织,使得基础好的学生认知负荷过低,造成教学时间浪费,而基础差的学生认知负荷过高,阻碍了学习。因此在翻转课堂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微视频和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灵活选择学习资源、安排学习时间,不用担心是否影响其他同学的进程;可以反复多次观看视频,不必担心知识点的遗漏;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用担心答疑是否及时有效,从而实现真正的分层教育、个性化学习。

原则三: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在“翻转课堂”过程中,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舒适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紧绷神经,摆脱了群体教学模式中教学进度的困扰,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使得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学习,直至掌握所安排的内容。根据课堂教学结构的翻转不难发现其关键是课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传递?课堂内如何设计活动实现知识内化?而“翻转课堂”的特征和设计原则是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依据。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本人根据“翻转课堂”的特征和设计原则,在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的应用案例后,提出了“两步四阶段十环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课下借助微课完成知识的自学,通过自测和同学间的在线交流、合作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并通过网络在线调查学生存在的问题,使老师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

第二步:课上,教师首先根据学生自学后暴露出的问题,精心设计并讲解,然后组织针对性训练,紧接着是一对一的讨论,面对面的交流,完成知识的内化。课上,随着问题的不断生成课堂张弛有度,呈现螺旋式前进,直到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两步”的划分最能体现“翻转”的思想。

一节完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根据课时进行学习内容的整合,适当控制每一课时的“量”,保持合理的教学进度。在控制“量”的前提下还要把握“质”,就是教师要精选微课讲解的难点,因为我们仅仅是把知识的初步学习放在了课下,教师没有过多的“讲”的时间。由于讲解的时间短,所以对“讲”的适切性、科学性要求更高,从片头到片尾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在微视频设计的基础上,再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的学案和在线测试题等。同时,“微课的录制”是一个全新的环节,它不单单是一项技术活,应该根据内容特点,选择相应的录制方式。例如,铁架台+手机、录屏软件+PPT、摄像头+扫描仪软件、录屏软件+写字板+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等方式。为了提高微课的录制质量,学校还专门投资建设了录播教室。

第二阶段:记忆领会阶段。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观看微视频,参与在线答疑、讨论等环节,完成教师所设置的过关任务,实现知识(技能)的传递,顺利完成记忆领会的过程。微视频具有可快进、暂停、重复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不懂的过程可以反复看,一看就懂的问题可以快速看,这对于接受能力较弱、接受较慢的学生,提供了强大的帮助,更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学生通过在线自测,在线答疑,向同学、老师求助,在线探讨一些在知识领会阶段的细节问题,帮助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过关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在线答疑和讨论情况,及时获取微课教学效果并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

第三阶段:应用分析阶段。课上,师生共同努力首先解决记忆领会阶段教师搜集到的问题,根据问题的类型,编写成问题链的形式,逐步将课时内容的难点分化,重心前移,同时选取恰当的方式组织探究式课堂或者讨论式课堂;在完成问题解答后,教师设置典型任务,根据任务难易程度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学习,教师或在旁边观察学生操作情况或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进行适宜的个别辅导或集体讲解;最后完成任务形成学习作品,实现知识深层次分析与初步灵活应用。学生通过疑难探究,合作突破,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解决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再产生新的问题。每一节课上,学生始终处于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思维活跃,认识深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教师的讲解也更有针对性,预设性的问题逐渐被生成性的问题取代,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课堂效率也大幅提高。

第四阶段:综合评价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后,把优秀的学习作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展示;教师还可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设置拓展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拓展任务,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教师对于学生课下、课上的表现给予多元化评价,充分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反思能力。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过去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巩固作业,现在都在课上完成了,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教师也能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课后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选拓展任务,彻底清除了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

课下,学生之间进行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课上,师生之间进行疑难探究、合作突破、评价点拨、成果展示、反思总结五个环节,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即“十环节”。

教学要素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只能是因材施教,因时而教。因此,本人提出“翻转课堂”只是一个模式,让初入课堂的老师能有规可循,同时引起同行的关注与研究。

四、对“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

1.“翻转课堂”实施需要的条件

(1)首先必备的硬件设施是人手一台电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的不同反复观看视频内容,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对于大多数寄宿制普通高中教室里最多配备一套多媒体设备,如果是集体播放,则不符合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发展,所以要创造这样的环境只有开放计算机房。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刻性。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学生要主动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并针对具体情况展开调查和讨论。对于一般的普通高中的学生,是否都有这样的自觉性呢?正像与会的一位上海教师说的,他积极地投入“翻转课堂”的研究,但学生迫于完成各门课的作业,对看视频预习只是敷衍了事,那么必然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也就不可能提高课堂效率,这显然违背了翻转课堂的初衷。所以,在高中实施“翻转课堂”,必须建立在学生有足够的自觉性的基础上。

(3)教师要有制作微视频的技能。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实践表明,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不仅要注意在声音的录制上声情并茂,同时还要考虑形式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丰富性、趣味性等。另外,教师要设置网络平台以供学生交流经验、共享资源,也要为学生答疑解惑。总之,普通高中要实行“翻转课堂”,必须在设备和技术上得到保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也有较高的要求。

2.对“翻转课堂”的展望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网络技术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例如:笔者在上“立体几何”导言课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都动起来”课件。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另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3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

一位留学生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4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4.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4.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4.3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方法。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情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5

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值得思考的难题.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应做出相应的改革.在全新的理念指导下,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探讨,从而研究出一套全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必须要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和研究,并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学会创新.

二、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1.运用语言的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中,知识的传递、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都必须要依赖语言活动来完成;而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与课堂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同样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首先,教学语言必须要准确规范,特别是对于数学的定理和概念,必须要准确有效.具体来讲,在关于概念的阐述过程中,必须要透彻,必须要用科学的语言来授课,不能生造语言,也不能用方言授课;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要凝练严谨,吐字必须要清晰,而语句必须要分明,干净利落,简约但又不胡乱省略.数学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最好不要采用过多的口头禅,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影响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除了凝练准确,数学教师的授课语言还必须做到形象有趣、风趣幽默.众所周知,教学语言不是书面语言,当然也不是口头语言,必须要在通俗易懂的前提下讲究一定的深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听得进去.特别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必须要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而对于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就需要精心的锤炼,如果在授课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能使用一些诗情画意的话来解释数学问题,学生的兴趣肯定会很浓厚,而最终的效果也肯定会有很大的不同.在幽默的问题上,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用形象的比喻,真正的幽默是一种非常高的语言境界,是一种情趣的表现,如果数学教师能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授课,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首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其次还可以利用幽默的语言教育学生,使学生在不至于太伤自尊的情况下,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除此之外,幽默的语言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

2.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有很大用处的学科.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一直在教室里上课,要给学生充分的数学活动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要认识到,活动课和课外活动并不一样,存在很大的本质区别,活动可讲究的是多种形式和多种内容来做好活动教学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也必须认识到,数学的发展规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数学学习最终也是为了生活服务.例如,数学中经常涉及的黄金分割点,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理解黄金分割点,即0.618 不仅来源实践,又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举例说明,如当室外的温度是人体温度的0.618 倍时,人才会觉得最舒服;在绘画的过程中,人腿长与身高的比例是0.618 时,人体是最美的,等等.

3.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新课标下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掌握合作学习的主要方法及步骤.除此之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人为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引导他们适当地开展合作学习,并不断地总结经验.在讲授扇形图的过程中,涉及统计的部分,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位同学负责读取数据,一位同学负责数据的判断,一位同学划写数据,最后一位同学进行数据的检查.四位同学通过通力合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统计的正确率,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思考;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208-01

教学活动总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意过程,以激励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过程。 "问题"是解决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的表现形式。在数学教学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 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和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 题"开始,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就是"问题"的教学,教学"问题"。

那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呢?仅从教者角度提出以下八个方面的思考,供大家教学中参考。

1.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教师根据学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成由浅入深的问题链,进行诱导式提问,不断启发学生,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启发性提问的关键点在于选准问题提问的角度。课堂提问,贵精不在多。特别是启发性的提问,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认真探讨提问的艺术。

例如在椭圆概念的形成的教学中,当学生用细绳和图钉画出椭圆后,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纸板上的作图说明了什么?②在绳长不变的前提下,改变两个图钉间的距离,画出的椭圆有何变化?当两个图钉合在一起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当两个图钉间的距离等于绳长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当两个图钉固定,能使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③根据以上作图实验回答: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

通过上述问题,学生对椭圆的概念就会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全面深刻的理解,不仅使他们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切实体现新课程的要求。

2.设计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在"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习题课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已知直线y=ax+1,椭圆, 若,求a的值(或取值范围)。这个问题有较大的思维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层次的施展,由于是"自己提问、自己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地调动。通过这个问题多种方案的解决,一方面可以复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概括题型、总结解题规律等各方面的能力,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习跃。

3.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才能引导学生在拟人化的世界或者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知识、实践操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教材给出这样的引入: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个传说。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粒麦子,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粒麦子,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粒麦子,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粒麦子,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子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子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上述要求吗。

4.提出的问题要有延伸性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14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92

以往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学生无法掌握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也感受不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最终失去学习乐趣。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将影像、声音、图形等集合起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化、形象化,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最终完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一、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教学在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够拓展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是因为微课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开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上的知识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以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使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其次,它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微课虽然短小,但是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需要教师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并将更多数学知识录制到微课视频之中,在保障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短小精悍,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最后它有利于增强数学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是因为微课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它更加注重交互性,教师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保障微课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二、高中数学微课设计方法

(一)做好选题

微课制作要依照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严格筛选,对其选题方向进行设定,这样才能够形成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如在“幂函数”微视频制作中就需要对幂函数进行分析,依照该内容设置好各部分的选题,将其设定为定义、图像、特征、计算方法及应用四部分内容,从而全面完善课堂教学体系,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和框架。

(二)录制视频

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过程中受到环境和资源的限制,往往需要教师依照教学状况动手录制视频,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拓展。如在“等比数列”微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录像工具,在电子白板中基础上对课堂知识进行讲解,将等比数列的各项教学内容全面展示出来,录制成微视频。这种微课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是提升微课教学的关键。

在录制完视频后教师要依照学生个性化需求及高效教学原则对高中数学微课课件进行最终编辑,结合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剪切、插入和调整,从而形成高浓缩、针对性强、趣味性强的微视频内容。如在“等比数列”微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在录制的视频中插众所周知的“棋盘上依照等比数列放小麦”的故事,由该内容引入到本次等比数列。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微视频中插入探究式问题,让学生思考等。

三、微课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实现翻转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知识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如果教师不能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将会增加他们的学习难度,降低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状况做好翻转课堂的设置,积极为学生构建翻转课堂,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如在“指数函数”微视频学习后笔者发现学生对指数函数性质的了解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指数函数特殊点、函数的走向等把握不到位。为此,笔者在翻转课堂中结合上述问题进行二次讲解和学习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指数函数的本质,给学生答疑解惑,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

(二)做好数学集中复习

教师要利用微课做好集中复习工作,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并通过微课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相关内容,以降低他们的数学学习难度。高中数学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微视频进行整理,做好微视频之间的关联,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依照微视频内容进行复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高中数学知识。如在“三角函数”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课堂教学中三角函数的微视频运用到复习中,通过删减课堂引入环节、探究环节等保留三角函数定义、概念、特性等核心知识要点,并运用编辑工具对其进行强调,让学生能够在微视频复习的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把握核心要点,这对学生数学知识点复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实现学生课外辅导

教师在微课中还要做好学生的课外指导工作,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该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微视频资源平台进行构建,鼓励学生通过上述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并在该平台中设置交流环节,让学生能够及时与教师沟通和交流,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依照其学习现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课外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需要做好选择科学的教学内容,并按照微课制作要求进行相关设计,以活跃高中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要对翻转课堂、集中复习及课外指导过程中的微课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依照教学要求合理对微课内容进行合理调整,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从根本上加速高中数学教学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8

关键词:微课 高职院校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085-02

1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

1.1调查研究过程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了解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笔者于2014年5月在长沙某高职院校学生中进行调研。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研的主题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问卷为自制问卷。调查问卷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第二部分是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课时安排情况进行调查;第三部分是对高职学生对待数学课的态度展开调研;第四部分是对数学课的学生听课效果展开调研。在调研中随机选择了长沙某高职院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 300 份, 收回有效问卷298份,于2014年7月完成对问卷的分析和整理。

1.2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课时量有限,内容无法得到详细的讲解。充足的课时安排,是良好教学的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大多不好,更需要充足的课时,保证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在调研中,数学课的课时安排不充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具体的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到,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高职院校里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占用相当大一部分的课程安排。而数学这类理论课安排课时量相对较少。在调研中,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一周只安排一到两次的数学课,课时量相对较少。有限的课时,对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形成了挑战。

(2)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对数学有畏惧心理。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以高考落榜生为主,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调研中,当问到受访者对数学的兴趣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对数学没有兴趣。具体的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

这一调研结果,真实的反应了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难度。高职院校的数学工作者,只有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3)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要求。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以老师单向度的讲授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互动性低,学生的听课效果大打折扣。表3是关于学生数学课堂听课情况的调研: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数学课的听课效果非常不理想。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对数学课的兴趣小。在这一前提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会令学生更为反感。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的难度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迫切的需要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介入到高职院校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来。

2 微课及其对数学教学的促动

2.1微课简介

微课,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组成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有机整体。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以教学时间短(通常一节课5-10分钟)、教学内容精炼、针对性强、便于携带、学习和观摩而被老师和学生所喜爱。

2.2微课对数学教学的促动

将微课的优势运用于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1)微课的出现可以弥补课时不足的缺陷。在调研中普遍出现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课时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很

好的弥补。老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录制微课,并放到网上与学生共享。这样可以充分地弥补课时不足,所导致的学生无法全面的掌握课堂知识的缺陷。

(2)微课的出现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在之前的调研中,大多数学生表示对数学课不感兴趣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数学产生的畏惧心理。高职院校的数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提前的预习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新课,也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顺畅。学生听课前,有了微课视频做铺垫,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消除畏惧感。

(3)微课的出现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将其运用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是45分钟一节课,一般高职院校,是两节课或三节课连上。单次教学时间延长,会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老师可以利用微课,做穿插教学。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3 打造高职院校微课教学模式

3.1建立丰富的微课信息库

各高职院校应着力打造微课信息库,将各门课程的微课视频,放入信息库,供学生学习。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的利用微课教学的优势。利用课余时间,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集中录制一批教学视频,放入微课信息库中,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根据视频的点击率,进一步确定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

3.2用“互联网思维”建设微课

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介,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形式。现在高职就读的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成长在数字化学习时代。作为网络社交工具,微博、微信、QQ,已经成为学生主要的交流工具。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网络新媒介,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难点,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微课资源。将微课课堂与传统课堂紧密的结合起来,打造适应时展需求的高职院校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9

1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

1.1调查研究过程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了解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笔者于2014年5月在长沙某高职院校学生中进行调研。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研的主题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问卷为自制问卷。调查问卷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第二部分是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课时安排情况进行调查;第三部分是对高职学生对待数学课的态度展开调研;第四部分是对数学课的学生听课效果展开调研。在调研中随机选择了长沙某高职院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 300 份, 收回有效问卷298份,于2014年7月完成对问卷的分析和整理。

1.2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课时量有限,内容无法得到详细的讲解。充足的课时安排,是良好教学的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大多不好,更需要充足的课时,保证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在调研中,数学课的课时安排不充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具体的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到,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高职院校里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占用相当大一部分的课程安排。而数学这类理论课安排课时量相对较少。在调研中,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一周只安排一到两次的数学课,课时量相对较少。有限的课时,对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形成了挑战。

(2)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对数学有畏惧心理。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以高考落榜生为主,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调研中,当问到受访者对数学的兴趣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对数学没有兴趣。具体的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

这一调研结果,真实的反应了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难度。高职院校的数学工作者,只有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3)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要求。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以老师单向度的讲授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互动性低,学生的听课效果大打折扣。表3是关于学生数学课堂听课情况的调研: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数学课的听课效果非常不理想。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对数学课的兴趣小。在这一前提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会令学生更为反感。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的难度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迫切的需要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介入到高职院校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来。

2 微课及其对数学教学的促动

2.1微课简介

微课,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组成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有机整体。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以教学时间短(通常一节课5-10分钟)、教学内容精炼、针对性强、便于携带、学习和观摩而被老师和学生所喜爱。

2.2微课对数学教学的促动

将微课的优势运用于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1)微课的出现可以弥补课时不足的缺陷。在调研中普遍出现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课时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很

好的弥补。老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录制微课,并放到网上与学生共享。这样可以充分地弥补课时不足,所导致的学生无法全面的掌握课堂知识的缺陷。

(2)微课的出现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在之前的调研中,大多数学生表示对数学课不感兴趣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数学产生的畏惧心理。高职院校的数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提前的预习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新课,也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顺畅。学生听课前,有了微课视频做铺垫,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消除畏惧感。

(3)微课的出现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将其运用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是45分钟一节课,一般高职院校,是两节课或三节课连上。单次教学时间延长,会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老师可以利用微课,做穿插教学。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3 打造高职院校微课教学模式

3.1建立丰富的微课信息库

各高职院校应着力打造微课信息库,将各门课程的微课视频,放入信息库,供学生学习。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的利用微课教学的优势。利用课余时间,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集中录制一批教学视频,放入微课信息库中,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根据视频的点击率,进一步确定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10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微课

1巧用微课视频导入新课,激发课堂活力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导入是否有效,是否精彩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我们教学者一直都在探索课堂导入策略,不断优化课堂导入内容,希望能够以课堂导入为载体,助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微课的引入正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课堂导入,让课堂导入变得更精彩,更吸引学生的眼球,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学“阅读与欣赏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这一知识时,我们就可以导入一段关于卡迪尔的视频资料,通过资料认识和了解卡迪尔,以名人效应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微课具有这样的价值,我们也不能随意设计课前导入内容,仍然需要注重微课素材的运用,其必须是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也必须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更应该是切合实际的,切记“漫天夜谈”,严格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探知,层层递进为目标。

2利用微课讲解抽象知识,有效突破数学重难点

微课的特点除了短小精悍之外,还有一个凸出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强,因为微课时间段,所以设计到微课中的教学内容往往都是具有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基本上都是教学的重难点,将学生课堂上不容易掌握的重难知识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进行精密分析,更容易突破教学难点,克服数学教学障碍。所以,我们在利用微课时也需要注重微课的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原则,保证每个微课的主题都非常明确,帮助学生顺利突破课堂教学知识难点。例如教学“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这一知识时,我们就可以将多幅图片制作成一个简短的微视频教学,视频呈现的主要内容是随着太阳的移动,旗杆与它的影子所成角度是多少?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随着时间的移动,影子位置发生变化,分析旗杆和影子所成角度是否会发生变化?旗杆与地面其他直线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对于此类图形变换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空间思维稍差的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概念知识,但如果运用视频动态呈现变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利用微课进行课外作业辅导,实现巩固复习

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便利学校教与学的有效教学工具,利用微课不仅可以趣味性导入新课,针对性教学,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实现课外作业辅导,拓宽课堂教学渠道,为师生提供一个便利的交流平台。教学每一单元内容后,我们只需要将课外辅导的习题讲解制作成微课,上传,就能使的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外时间自主上网学习。如此一来,既解决了课外作业辅导时间少、内容多之间的矛盾问题,同时又避免了大班制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教学难题。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制作有针对性的微课,实现课后一对一的教学辅导,学生可以自由下载微课视频,对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知识可以进行重复复习,将自主权交于学生,既解决了遗留问题,又夯实基础,一举两得。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微课,针对学生个性差异,我们也可以开展“微课专题教学”,比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可以开展拓展性专题学习;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我们则重点以课内知识夯实为主,加强课内知识训练。避免“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