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患者的护理计划十篇

时间:2023-05-04 13:21:52

化疗患者的护理计划

化疗患者的护理计划篇1

[关键词] 临床路径;计划性剖宫产;医疗费用;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b)-0037-02

临床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医疗护理的工作模式,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专业人员对特定病种的诊断和手术做最恰当的有序性和时间性的诊疗计划,将常见的治疗、检查与护理等医疗活动细化和标准化,根据住院天数设计表格,使患者由入院到出院都依靠此模式来接受诊疗[1]。目前在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逐步推广。我院于2010年5月开始对单病种执行临床路径管理,通过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2月的89例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计划性剖宫产孕妇,与同期住院的76例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剖宫产孕妇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对计划性剖宫产孕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随机选取89例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计划性剖宫产孕妇作为路径组,同期住院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剖宫产孕妇7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产妇的孕周、孕产次、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两组孕产妇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路径管理方法 ①构建组织管理体系:在院领导的指导下,由科室医生、护士、手术室及辅助检查科室等多学科相关人员组成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并集中进行知识培训,熟练地掌握临床路径实施办法及要求。②制作标准临床路径表:以卫生部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和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表单为基础,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作标准的临床路径管理表。③路径组,在患者入院后,经主管医师询问病史及体检,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后,将符合要求的孕妇,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由主管医师与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临床路径告知单,按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表单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的诊疗服务计划。④护理组为孕妇进行入院介绍和护理评估时,向其详细介绍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并做好相关的剖宫产术前准备工作。护理组执行当天的医嘱内容及完成其他护理内容,当天的服务项目完成后,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签名。⑤对照组,则按传统的诊疗程序实施诊疗和用药。

1.2.2 评价指标 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①母儿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剖宫产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等。②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我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出院前问卷调查,统计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平均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的比较

实施临床路径的产妇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满意率比较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产妇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3.1 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所带动的医疗需求也在迅猛增长,不仅使临床医学快速发展,同时,也使临床医疗实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涨,成为人们“看病难、看病贵、行医难”等问题。如何让临床医疗实践健康发展,临床路径的推出,有效地缓解这种矛盾。临床路径是一种事先写好的文件,用以描述对特定类型的患者提供多学科临床医疗服务的方法,并作持续评价和不断完善。临床路径是用工作流程图的方式表示,强调时间性,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按路径表操作,患者一旦进入医院,医护人员均按路径进行处理,规定在哪天、什么时候,在什么状况下怎样处理患者,减少医师在诊治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2],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在执行临床路径中,患者的参与,使患者知道要对他进行哪些处理,进而让患者监督医师行为,帮助了医院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本文对我院计划性剖宫产进行临床路径管理的探讨,得出的结论与卫生部制定临床路径的目的相符,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

3.2 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满意度

临床路径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新模式,通过以最低廉的费用让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在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时,而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患者少花钱,看好病。同时,患者的参与,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我院临床路径的满意度与常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3.3 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住院时间

临床路径是一种相对规范的标准化流程,有严格的顺序和时间要求的相关标准检查、治疗、护理项目,是按病种或手术设计的最佳医疗护理方案,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检查,达到诊疗程序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3],避免了诊疗过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了各种原因造成的时间浪费,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再次,患者的参与,患者自己预先知道住院时间、诊疗内容、费用和出院等详细情况,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调动了患者积极性和与主动性,提高治愈率。

3.4 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多专业合作

实施临床路径后,即使是低年资医护人员,也便于与患者沟通预期住院天数、预期的检查和治疗、预期医疗费用等,在充分保障患者知情权和就医选择的同时,有效预防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临床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医疗护理的工作模式,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专业人员对特定病种的诊断和手术进行有序性和时间性的诊疗计划,增加了多专业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凝聚力[4]。同时,通过变异分析可不断完善临床路径,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引入计划性剖宫产术的管理,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费用、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医患之间的团结合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川,石志成,王立,等.临床路径在医疗改革新形势下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1):1-3.

[2] 黄雪霞,孔欣,张娟辉,等.临床路径在剖宫产术规范诊疗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7):571-572.

[3] 李丹,朱义保,赵菲,等.临床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8):627-630.

化疗患者的护理计划篇2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产科;剖宫产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医疗供求关系的复杂化,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看病贵、看病难”成为影响百姓生活的焦点问题,让病人“早日康复、降低医疗费用”也是护理学者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住院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保证诊疗效果的基础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是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之一。国外研究表明,临床路径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为特征,具有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卫生资源、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品质的重要作用[1]。临床护理路径是为具有特定诊断和治疗(手术)的患者群体制定的一种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模式,是一种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的整体服务计划,包含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多种专业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让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进行治疗和护理[2],属于临床路径范畴。

我科在总结归纳以往护理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剖宫产的临床路径研究。通过设定路径表实施护理,使孕产妇得到全面相同的护理,达到护理优质化的目标,并且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增加了其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标准性。通过临床应用的效果比较,表明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是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可行途径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0 年1 月~2010 年9 月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64 例计划性剖宫产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内的504例剖宫产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孕产次、职业、经济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研究组根据临床路径表(见附表1),由医护人员按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流程合作完成治疗和护理,并接受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采用随机教育方法。

1.3 研究步骤

1.3.1 临床护理路径准备

在推行临床护理路径前对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特点、应用价值等进行宣传教育,对科室内的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分层次开展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和护理骨干的重点培训,系统学习临床路径的相关知识、实施要点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1.3.2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

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研究组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按制订的路径表实施临床路径。由责任护士按照临床路径流程,向产妇详细讲解临床路径的目的、经过、服务和目标,取得理解和合作,征得产妇和家属的同意后,按标准确定产妇进入路径后按照临床路径表来完成各项治疗、护理、观察、健康教育等任务并详细记录,实施过程中不断了解产妇和家属的感受和意见,并定时讨论、修改。

1.3.3 评估指标

①平均住院日即从住院当日到出院当日;②平均住院费用即住院的所有医疗费用;③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自制健康教育知识评估表,内容包括是否认真阅读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文本,是否理解及产前产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④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在产妇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

1.3.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

2 结果

统计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两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与费用的比较

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越来越高。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化,对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质量,节省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作用。

3.1 提升患者满意度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可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及目标,并且可以就诊治计划提出自己的问题,增进了医患、护患之间多层面的交流沟通,有效地改善了医患关系,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在医疗护理工作面临挑战、竞争、机遇的今天,临床护理路径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我科今年开始开展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由于病例数有限,尚未得出满意结论,有必要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实施临床路径的优越性已经有所体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各基层医院得以普及。

3.2 提高医疗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基本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制定,护理工作者根据临床路径表,对患者实施自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化和动态化、连续性而又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改变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和被动地服务,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化健康教育,充分显现健康教育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 [3]。

3.3 改善医疗品质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促进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能有效加强初产妇母乳喂养基本知识、新生儿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及母婴保健基本技能,提高医疗品质,增进母婴健康。

3.4 缩短平均住院日

临床护理路径制定了合理的标准住院天数,并明确规定了每天的医疗计划,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合理高效的利用医疗资源,有效缩短不必要的住院天数。

3.5 降低住院费用

临床护理路径引入了成本医疗的原理,对医疗费用实行限额控制,规范医师行为,减少浪费,降低医疗成本,以达到降低住院费用的目的。

本研究今年刚刚开始,病例数有限,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优越性已经有所体现。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6.88%,与对照组相比,满意度大大提升,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研究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也有所降低,但因病例数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随着临床路径的开展,护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护理计划的完善,实施临床路径的优越性和科学性将得到进一步验证。

4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主要通过路径表的使用,可以提高护理效率,促进整体护理的深化,增加护理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标准性、规范性,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Levin RJ, Ferraro RE, Kodosky SR,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a“clinical Pathway”in the management of laryngectomy Patients [J].Head Neck, 2000, 22(7):694-699.

化疗患者的护理计划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支气管哮喘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32-1

为了探讨哮喘患者健康教育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我们采用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规律性随诊和随访,实现治疗护理方案个体化管理,对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64例,哮喘的诊断和分期均符合2004年哮喘防治常规修订的标准,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8-64岁,病程1~11年;病情分级:轻度持续20例,中度持续12例。对照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7-64岁,病程1~8年;病情分级:轻度持续20例,中度持续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受教育情况及家长的文化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上两组患者均给予吸入辅舒酮气雾剂,未给予其它静脉、口服用药,哮喘发作时加用支气管扩张剂,每日3次-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有发热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从一般知识的“灌输”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科学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从哮喘患者的心理、药物、饮食、环境及适宜的体育锻炼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规律性随诊和随访,实现治疗护理方案个体化管理。

1.3临床疗效依据全国哮喘防治协作组1998年修订的疗效判断标准,将治疗前后病情变化评定为临床控制、显效、好转和无效。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观察的1年中哮喘发作次数和急诊次数。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疗效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哮喘患者自我病情监测与控制、自我预防的护理能力,从而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2.2哮喘发作次数与急诊次数两组观察前后哮喘发作次数与急诊次数见表2。观察前两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后两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比较差异有显着性。由此表明,护理人员从哮喘患者的心理、药物、饮食、环境及适宜的体育锻炼等方面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帮助患者避免各种致敏原,从而控制哮喘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急诊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化疗患者的护理计划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51.6±1.8)岁;患病时间1-19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1±0.6)个月;肾炎继发尿毒症患者2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51.4±1.9)岁;患病时间1-17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2±0.5)个月;肾炎继发尿毒症患者21例,高血压肾病患者1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9例。上述四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

① 病情经临床诊断后确定需要接受血液净化治疗;② 患者自愿选择接受透析治疗;③ 患者年龄在20-85岁之间;④ 患病时间在两年以内;⑤ 排除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⑥ 患者病情表现稳定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⑦ 患者沟通和理解能力表现正常;⑧ 患者自愿加入到本次研究中。

1.3 排除标准

① 病情经临床诊断后没有确定需要接受血液净化治疗;② 患者不愿选择接受透析治疗;③ 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下,或在85岁以上;④ 患病时间在两年以上;⑤ 合并患有其他疾病;⑥ 患者病情表现不稳定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⑦ 患者沟通和理解能力表现异常;⑧ 患者不愿加入到本次研究中。

1.4 方法

采用常规层级全责一体化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责任护士1名、辅助护士2名、助理1名,责任护士负责实施透析治疗、健康教育、内瘘管理、收费、工作质量监督等管理工作;辅助护士协助其完成透析工作;助理负责透析管路的预冲、生命体征指标的测量等工作。责任护士的工作班次与透析时间安排相同,辅助护士相对固定,共同护理患者,每班次工作7h。采用责任个体化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 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各一名,成员固定,每班工作6小时,负责患者4小时的透析治疗,治疗开始后,每个成员按工作资历及患者的实际病情,派家派护的负责患者,称为管床护士,主要护理工作内容包括对病情进行观察、透析医嘱的执行、健康宣教、生活护理,小组成员交叉核对机器参数,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由责任组成协助处理完成工作[3]。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效果、对血液净化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疾病症状表现消失时间、血液净化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

1.6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疾病症状表现经透析治疗后彻底或基本消失,生命体征和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疾病症状表现经透析治疗后明显减轻,生命体征和肾功能有显著改善;无效:疾病症状表现经透析治疗后没有减轻,生命体征和肾功能没有任何改善[4]。

1.7 满意度评价方法

采用不记名打分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满分为100分,设置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得到在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得分在60分以上没有达到80分为满意,得分没有达到60分为不满意[5]。

1.8 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

2 结果

2.1 对血液净化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对血液净化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

满意度比较[n/(%)]

2.2 疾病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和血液净化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血液净化治疗(18.95±4.16)d肾病症状表现彻底消失,血液净化治疗计划共计实施(29.08±5.42)d;观察组患者经血液净化治疗(14.48±3.11)d肾病症状表现彻底消失,血液净化治疗计划共计实施(22.08±3.19)d。两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2.3 血液净化治疗效果

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比较[n/(%)]

化疗患者的护理计划篇5

【关键词】 宫颈癌;年轻妇女;护理干预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年轻宫颈癌患者的比例却逐年上升。北京市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年龄构成比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6.9%增加到21世纪初的16.2%[1]。我院作为本地区唯一的肿瘤医院,从2008年1月至2011年1院,3年来年轻宫颈癌占同期收治的宫颈癌的20%,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而手术切除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式之一。术后大多患者因病情及愈后等诸多因素,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损害。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以解除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积极配合治疗,在患者的治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现将笔者所在医院40例年轻宫颈癌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宫颈癌患者210例,均病理诊断证实。按标准进行临床分期35岁42例(占20%),全部年轻宫颈癌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宫颈切除术7例,全子宫切除6例,广泛性切子宫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21例,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双、单侧卵巢移位术8例,在有复发高危因素的12例患者中,8例追加放疗,6例行放化疗联合治疗,药量根据体重、体表面积给予21 d为1个疗程,一般4~6个疗程。

2 护理

2.1 心理支持,树立信心

当患者入院时,最重要的是建立患者的信任感,本组患者都为年轻女性。根据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在确诊为此病时,该病患者表现为愤怒、恐惧,对预后的焦虑[2]。心理特征往往表现突出,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尊重患者,在各种细微的环节上对患者给予关心、体贴,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在心理和行为上按受护士的帮助,为术后治疗和护理奠定基础。

2.2 用药的护理

近年来随着抗癌化疗药物的迅猛发展,过去认为对宫颈癌无效的化疗现已成为辅助治疗的常用方法,可在手术或放疗前先用化疗,待病灶萎缩或部分萎缩后再进行手术或放疗,也可在手术后放疗的同时加用化疗,以提高疗效,防止复发。患者术后,可以化疗时,应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化疗相关知识的教育,化疗前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和身体的不适。同时,做好各种副作用的对症护理,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确保完成化疗的计划,保证护理质量与治疗方法相适应,取得最佳效果。

2.3 化疗后及时健康教育宣传的作用

针对患者文化层次及承受能力的不同,有的放矢地向患者讲述本病情特点和治疗情况,使其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一个正确了解。在健康的心理条件下,保持情绪的稳定有利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益于药物发挥最大疗效。

2.4 康复指导

患者住院化疗间隙期在家休养时,告知家属应注意环境清洁,保持空气新鲜,湿度温度适宜,多饮水,减少感染机会。家属的照料能使患者体会到满足感、从属感和安全感,而医护人员出院后的随访和支持依然是决定患者顺利由医院转入家庭。同时在宣教过程中,告知患者定期出院检查和自我检查相结合,有异常情况随时来院复检,避免增加复发的因素,并指导患者根据体力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机体的耐力和抵抗力,减少各种并发症的机会。

3 讨论

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近几年有明显上升趋势,由于患病群体的特殊性,其治疗原则与老年宫颈癌患者有所不同,对于该病发生率的年轻化,提示妇女病的普查必须与防癌普查相结合。凡已婚妇女不论年龄大小,都应参加普查,同时对于年轻妇女,以往半年复查的时段应适当缩短。加强监测力度,以便及时防治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对来医院妇科检查的妇女,健康宣教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对年纪较轻的未婚女性,应告知性生活过早及多个,早婚、早育、多孕、多产与宫颈癌的发生率是有相关性的。本组研究证实,对于确诊为宫颈癌的术后患者,在接受化疗前后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使焦虑程度普遍降低,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而且配合治疗程度明显提高。为使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预期化疗计划顺利完成,心理支持是成功完成化疗计划的基础和前提。从化疗前全面评估,化疗时正确给药,化疗后及时宣教为主要的护理措施,康复指导为重要的综合护理,而达到治疗护理的最终目的,使患者重返社会,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化疗患者的护理计划篇6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由护理学结合临床医学、营养学、药学、检验医学及心理医学在内的多个医学学科组成的多学科护理服务及管理模式, 其宗旨在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1], 因此对护理对象服务的人员除了临床护理专家还包括临床专家、营养师、药学专家、检验人员、心理学专家及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或减少护理对象康复时间的延迟及医疗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使护理对象获得最佳的临床护理服务。本文作者旨在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实施效果, 现汇报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在本院的50例子宫肌瘤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5例,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37~59岁, 平均年龄(41.5±3.7)岁,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38~56岁, 平均年龄(40.5±3.2)岁。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大小均在孕4个月以下, 麻醉方式均选择硬膜外麻醉, 手术采取子宫切除术的方法。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大小、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临床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1. 2. 1 对照组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对本组患者进行护理。

1. 2. 2 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以患者的手术天数为横轴, 以术前指导、术前检查、治疗、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计划护理手段作为纵轴制订成两份标准化护理路径表格, 临床护理路径表格的标准化流程配合完成临床治疗与护理。临床医师在门诊部选择应用临床路径的患者, 门诊护士对这批患者进行详细的入院前宣教, 指导其做好术前的各项检查;患者住院后由其主管护士发放每日护理计划单, 并讲述临床护理路径中的相关内容及护理目标。以后的临床护理路径表由夜班护士发放, 次日再由主管护士负责解释并实施当日计划。每班次护理人员按照当日临床护理路径表格的内容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病情有无按护理路径方向发展, 护理人员要在相应的表格上做标记[2], 科室护士长要不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及评价。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耗材及术后抗菌素均相同)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用资料数据由Excel软件进行统计并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对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减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子宫肌瘤作为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肿瘤疾病, 属于良性肿瘤, 临床上往往采取手术方式治疗[3]。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较为多样化, 主要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经阴道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等[4]。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 由于其预先制定了日程计划表, 便于对实施标准化的临床治疗与护理, 并目的性的限制住院时间, 缩短不必要的住院天数, 从而有效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在减少患者临床花费的同时提高了医院的床位周转率。同时, 护理人员通过根据护理路径计划表, 对患者的治疗费、检查化验费、药费、床位费及护理费进行规范, 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应用于对新上岗医护人员的培训, 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诊疗常规及医护规范, 从而改变某些传统的工作习惯, 避免在临床工作中处置失当而发生错误[5]。此项研究证明临床护理路径具有科学性, 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美荆, 黄媛彦, 李海英, 等.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18):1689-1691.

[2] 贡晓明, 张自忠, 李绍仁, 等.舒适护理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中的效果观察.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27): 4206-4208.

[3] 张景美.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10):69-70.

[4] 宿传荣, 刘淑香.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8):138-139.

化疗患者的护理计划篇7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腹股沟疝;护理;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是临床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纵轴,以入院指导、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横轴而制定的以时间为顺序的诊治护理标准流程,是一种包含循证医学、整体护理、质量保证以及持续改进的标准化护理方法[1]。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地工作,使临床治疗、护理有序进行,从而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本院从2011年开始将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纳入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210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61例,年龄24~78岁,平均(53.6±12.4)岁。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将2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10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感觉及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

1.2.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小组 采取医护协作模式,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组成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收集相关资料、运用护理程序评估设计、计划并分析,制定出适合护理对象特点的临床护理路径。

1.2.2设计临床路径表 结合护理计划和患者的需求,应用循证护理理论,参照1997年美国东南外科协会制订的临床路径表的10项内容[2]综合设计而成。CNP内容主要包括护士临床路径执行表和患者临床路径告知单,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见表1。

1.3路径实施 责任护士严格按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已完成的项目签署姓名和时间。护士长随时将疗程进度与设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对照,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记录偏差,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对于路径实施中发生的变异,责任护士要及时、详细地记录在变异记录单上并写入交班本中。

1.4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当天将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该表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4个等级,由患者或其家属亲自填写,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患者满意度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经两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两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Z=-2.6693,P=0.0087,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指由医院内一组相关临床工作人员对某种疾病进行监测、治疗、护理、康复而制定的一个准确时间要求及严格工作秩序的护理程序,能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并使患者获取较好的医疗护理[3]。

3.1尊重了患者的知情权 护士将事先制定好的临床路径表自入院当天以健康教育处方的形式发放患者,同时详细介绍其中内容,让患者明确自己接受医疗服务的内容及治疗的各个阶段[4]。这不仅充分尊重了患者的知情权,更为患者主动参与临床诊疗制造了前提条件[5]。

3.2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临床护理路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治疗和护理,规定了标准住院天数、检查诊疗项目、用药范围,使医、护、辅助科室相互合作,让患者入院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从而有效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3.3规范了诊疗行为,保证护理质量 临床路径是护理工作的时间表,以工作流程的形式细化到患者住院的每一天。在护理工作中,不同护士在专科知识掌握、语言表达、沟通技巧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随意性大。实施临床路径可使护士有计划、有预见性地从事护理工作,避免因护士个人工作习惯、工作年限、工作能力的不同而造成护理质量的差异,从而规范了护理行为,减少了护患纠纷,保证了护理安全[6]。

3.4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改变了以往被动护理的模式,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杜绝了传统护理工作的随机性和盲从性,提高了工作效率。CNP在应用过程中使护理过程公开化、具体化,患者能及时获知病情、治疗、恢复等相关的信息,从而有效减少了患者的不满,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见表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4 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流程的管理工具[7]。应用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患者中,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使护理活动标准化、规范化,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了护理质量。

因此,实施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迎春.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与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2]张淑敏,马晓燕,韩晓莉.临床路径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2,40(4):273-274.

[3]Yan Y H,Chen Y,Kung C M,et a1.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f nursing care:case study of a clinical pathway revision for cardiac catheterization[J].J Nurs Res,2011,19(3):181-189.

[4]李菲.临床路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6):118-119.

[5]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61.

化疗患者的护理计划篇8

JCI《国际医院认证标准》(第2版)由第一部分标准内容“以患者为中心的相关标准”与第二部分标准内容“以医疗机构管理相关的标准”组成。其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标准包括:

1、可及与连续的医疗护理服务(AccesstoCareandCon-tinuityofCare,ACC)医院应认识到自己所提供给病人的服务仅是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一部分,医院的目标是为病人提供满足其健康需求的服务,协调各项服务流程,并为病人制定出院与随访计划。

2、病人与家属的权利(PatientandFamilyRights,PFR)病人都有其独特的健康需要、价值观与信仰。医院应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和开放的交流,理解并保护病人的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价值观,让病人与家属参与到医疗决策中来。为保证病人在医院中的权力,医院必须首先定义出病人权利的内容,然后把这些权力向病人和员工宣教,告知病人这些权利及如何使用这些权利,教育员工理解和尊重病人的信仰和价值观,并提供维护病人尊严的周到的医疗服务。

3、病人评估(AssessmentofPatients,AOP)病人评估是一个涉及许多部门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医院要收集分析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和既往健康状况及现状、年龄、健康需求和爱好等信息和资料,明确病人治疗需要,制定最佳治疗计划,以满足病人的治疗需求。

4、病人的医疗护理(CareofPatients,COP)根据病人不同的需要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护理,这是医疗机构的主要目的。其中包括:为每位病人制定和实施治疗计划;观察病人以了解医疗服务的结果;根据需要修改计划;完善医疗服务;制定随访计划。

5、病人与家属的教育(PatientandFamilyEducation,PFE)对病人及其家庭的教育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治疗过程和作出医疗决策。教育内容包括治疗过程和出、转院后的知识需求,同时也包括社区医疗资源、随访及如何获得紧急治疗的有关知识。有效的教育基于对病人及其家属学习需求的评估以及良好的语言技巧和最佳时机的选择。此外,第二部分标准还包含6个与护理管理相关的章节,分别是:(1)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qualityimprovementandpatientsafety,QPS);(2)感染控制与预防(preventionandcontrolofinfec-tion,PCI);(3)主管、领导与指导(gov-ernanceleadershipanddi-rection,GLD);(4)设备管理与安全(facilitymanagementandsafety,FMS);(5)人力资源管理(staffqualificationsandEduca-tion,SQE);(6)信息管理(managementofinformation,MQI)。每条标准包括3个部分,准、测量要素、解释共368条,中核心标准198条,测量要素1033条。

二、JCI标准在我院护理管理中具体应用

我院护理管理在医院总体框架下,认真学习JCI标准,并根据部门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制订了以下服务内容。

1、树立服务观念医院护理人员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根据患者需求确定服务方向、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由单一护理模式转向预防、护理、保健、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护理型模式。强调尊重病人的权利,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规范医院管理。

(1)实施个性化护理入院时必须对患者需求进行详细评估,收集分析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和既往健康状况及现状、年龄、健康需求和爱好等信息和资料,了解患者的护理需要,并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实施个性化护理。强调护理安全管理,如对老年患者、儿童患者、有跌倒、坠床等存在不安全隐患的患者,都必须根据已制订的护理规范,实施安全护理。患者在院实施医疗服务时,必须详细做好相关记录,注意观察病人以了解医疗服务的结果,并根据需要修改计划,完善医疗服务,对有需要的病人施行随访计划。重视患者疼痛的管理,对患者康复功能、营养状况进行筛查,保护患者隐私,对终末期患者做好关怀。

(2)强调患者及家属的权力与医疗护理的参与性特别是针对院内涉及多科合作的患者,对其进行关护,对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医疗知识教育,要获得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让家属参与到相关的护理工作中来,帮助病人恢复。综合评估家属的风险,做好家属支持的计划,满足患者家属或其他照料者休息方面的需求,使其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

2、实施资格认证与继续教育

(1)职位要求各科室护士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而带教护士除具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外,还需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历、大专以上学历、有效的ACLS资格并完成特定地专业培训教育;护士长除满足带教护士的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护师或以上职称,并实施竞聘上岗,上岗后每年进行部门和医院的考核评定,合格者方能继续任职。总之,每一职位,都有其相应的要求与资格。

(2)鼓励员工参加在职教育/继续教育通过提供在职教育/继续教育以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改进护理质量。进修护士要制定培训目标,新护士必须进行岗前培训。科室内部也需进行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培训内容为与护士相关的全院性制度、部门制度、部门服务计划等。

3、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和交流部门之间采用电子邮件、电话、会议、面谈等方式进行交流合作,并建立医院供应保障服务中心,做好护理设备、卫生材料等护理服务用品的供应和保障,使临床护士的时间真正用于病人,并可开展区域服务,减少机构重复,保证卫生资源的充分利用。

4、做好资料管理与质量改进工作对药品、抢救设施、医疗设备、护理文书记录、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等资料要做好存档工作,建立监控资料,每年进行趋势分析和质量评估,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改进。

化疗患者的护理计划篇9

[关键词] 乳腺癌;手术;程序化;健康教育;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4—0117—02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已占女性肿瘤的第一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术后功能锻炼创口疼痛、持续时间长等原因,患者往往对功能锻炼康复指导的依从性不高,容易造成淋巴水肿等并发症和患侧肢体功能障碍,影响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探索和改进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对功能康复锻炼指导的依从性,作者对所在科室2007年1月~2011年12月的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试验组)与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同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程序化健康教育效果好于常规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均为女性;行乳腺癌根治术35例、改良根治术45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9岁,平均年龄46.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5例,高中10例,初中26例,初中以下39例。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8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的奇偶数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之间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治疗方式、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2 教育方法 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由责任护土负责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试验组按整体护理程序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方法如下:①评估 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全面收集患者资料,认真进行护理体检。②诊断 由责任护士、主管医师根据评估,确立教育目标及措施。③计划 由责任护士、主管医师、科主任、护士长根据患者个体评估和诊断,共同制定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功能锻炼计划)。④实施 责任护士按照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及其家属按时开展教育、演示,并在患者出院前1天,对患者功能锻炼等康复内容进行提问和动作演示,对未掌握的内容再进行教育,对出院后的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作详细交代,再通过化疗复查、电话随访等时机进行督查落实,确保健康教育计划付诸实施。⑤评价 结合护理质量控制,由护士长组织计划的实施情况分阶段进行总结评价。

1.2.3 教育内容 对照组按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常规的内容随机开展教育。试验组按照经过评估、诊断后制订的乳腺癌手术患者个体健康教育计划程序进行教育,主要内容为心理干预、康复指导、功能锻炼三个方面,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尤其是心理状况评估,有的放矢、有所侧重,个体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入院后至手术前:介绍医院环境、住院须知、各种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治疗手术方案介绍、心理护理、术后康复锻炼要点及重要性;术后24 h内介绍预防患侧上肢水肿注意事项,告知睡眠时取半卧位或健侧卧位、指导活动手指及腕部,进行伸指、握拳、屈腕等锻炼;术后第1~3天:进行屈肘、伸臂等活动,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前屈

1.2.4 效果评定方法[2] ①功能锻炼达标的评定。术后第3周进行功能锻炼达标评定;评定标准:肩关节能前屈>90°、后伸>30°、外展达90°,即评定为功能锻炼达标;②患侧上肢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术后半个月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ADL对穿衣、梳头、洗脸、刷牙、进食等进行评定;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的评定。并发症发生情况评定,术后20 d进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定,即主要评估患者术后有无发生上肢水肿的并发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掌握相关知识率、功能锻炼达标率及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3.1 程序化健康教育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系统掌握术后功能锻炼等康复知识

由于常规健康教育不像其他护理操作具有可视性,护理人员存在可做可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一个样的思想,使健康教育的落实得不到保证[3]。而程序化健康教育将护理程序应用其中,通过对患者个体的评估、诊断、制订教育计划,并对实施情况开展监测评价,不仅使教育计划不断得到补充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更加全面具体,而且使护士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去做,逐项落实,促进信息交流传递,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4]。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程序化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患者对功能锻炼等康复知识的系统掌握。

3.2 程序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乳腺癌手术患者对康复锻炼指导的依从性

乳腺癌术后及时而正确的功能锻炼不仅使术后上肢的功能得到康复,并能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5]。但由于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功能锻炼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以上,加上康复锻炼繁杂、艰苦,因而使许多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或全体掌握卫生知识,树立健康观念,采纳有利于健康的健康活动与过程[6]。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功能锻炼达标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上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程序化健康教育通过责任护士与患者一对一地进行沟通教育、检查督促,比常规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患者增强对医务人员康复指导的信赖感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对治疗和康复指导的依从性。

3.3 程序化健康教育是优质护理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工作需求日益增加,不仅希望疾病获得满意的诊治效果,而且追求精神上、心理上的舒适和治疗上的参与性、选择性[7]。程序化健康教育将传统的健康知识笼统灌输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程序化教育规划设计,并通过对患者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环节实现护患沟通交流,使护患双方对健康教育的工作标准、规范与职责任务更加明确,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达到“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优质护理宗旨要求。

[参考文献]

[1] 田富国. 乳腺癌现代非手术治疗[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3—24.

[2] 叶和珍. 全程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2005,4(5):387—389.

[3] 曾淑贤. 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现代护理,2005,11(21):1844—1845.

[4] 夏颖,王瑞红,朱欢欢. 应用临床路径开展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 现代护理,2006,12(25):2431—2432.

[5] 李伟汉,张浩,赵玉亭,等.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障碍析因[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721.

[6] 杨迎春. 骨质疏松症患者合理饮食的健康教育[J]. 护理与康复,2010,9(6):537—538.

化疗患者的护理计划篇10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本次研究中选择了我院在2014年1月

-2014年6月接收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入院之后均进行了头颅MRI或CT检查,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1)已形成深度昏迷或脑疝患者;(2)并发严重心、肝、肾、肺功能患者;(3)出血量超多了50mL;(4)入院时发病时间已经超过3d。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55-85岁,平均68.5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54-86岁,平均68.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存在可比性。

(二)方法。(1)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给予了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按国内外疾病护理、治疗标准和规范制定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方案,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活动指导、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出院计划、复查等[1]。(2)实施步骤。在脑出血患者的整个医护过程中,应根据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来实施相关护理工作。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来完成健康宣教、临床检查、功能康复、医护等工作,护理人员还要详细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除了详细记录这些内容外,每天还要对病房进行检查和护理,对患者护理路径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以便过早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临床护理路径中存在的问题,要尽可能采取系统性、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强化。责任护士每天都要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计划和病情发展进行评估,主要的评价内容有专科体征及阳性资料两个方面。专科体征及阳性资料又包括尿便失禁、失语、饮水呛咳、既往史、皮肤状况、呼吸、体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意识状态、脉搏、血压、并发症、肢体肌力、瞳孔等。同时还要对护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记录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出院前还要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记录偏差情况。

(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成本进行评价和记录。

(四)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

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成本进行评估,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成本等均低于对照组,并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对比

三、讨论

目前,我国的医疗水平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各界人士对公共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备受关注,并逐渐引入到临床护理之中。临床护理路径对护理工作的各个流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临床上最好从入院开始就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来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方案,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患者完成检查、治疗和护理工作,这样既节省了医疗资源,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针对特定患者群体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护理工作,并对患者的病程、检查和治疗结果、护理方案以及出院日期等进行详细的规划,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护理环节,避免护理工作的随意性,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0.5±2.5d)、并发症发生率(5.0%)以及治疗成本(4895±564元)等均低于对照组(16.5±1.8d)、(20.0%)、(6054±543元),并且患者护理满意度(95.4±3.3)高于对照组(82.5±1.4),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脑出血患者,首先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身体特征来制定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能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因此,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护理中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