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22:47:34

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范文篇1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9月1日~2008年2月28日患者入住江苏省肿瘤医院行外周静脉化疗后发生外渗的210例。其中男14例,年龄平均(58.71±11.89)岁;女196例,年龄平均(47.06±12.10)岁。卵巢癌96例,宫颈癌25例,乳腺癌17例,绒癌11例,恶性葡萄胎9例,肺癌9例,子宫肉瘤7例,大肠癌6例,输卵管癌6例,恶性淋巴瘤6例,食道癌4例,阴道恶黑3例,胃癌3例,子宫内膜癌2例,以及鼻咽癌、膀胱癌、贲门癌、子宫内胚窦瘤、生殖细胞肿瘤、子宫中胚叶混合瘤各1例。入组标准:在本院行外周静脉化疗期间发生的外渗,局部无破溃坏死,患者对疼痛等能有语言表达能力。排除标准: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者,药物外渗已造成局部破溃或已使用过其它治疗方法均不属于本研究范围。

1.2研究方法:按化疗时间先后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10例分为3组,分别为传统组、西瓜霜组、溃疡贴组。

1.2.1传统组:取2%利多卡因5ml加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10ml(根据外渗范围适当增加),消毒皮肤后,在距离外渗范围外缘2.5~3.0cm处用7号麻醉针头行环行封闭,然后调整角度分别向外渗中心封闭,再后覆盖无菌纱布;局部冰敷12~24h,做到冰袋及时更换;第2天行氦氖激光照射,1次/d,10min/次,5~10d为1疗程[4]。

1.2.2西瓜霜组:西瓜霜喷剂2.5g加无极膏10g加金霉素软膏2g混合调匀,均匀涂敷外渗局部,面积必须超过外渗范围外缘3.0~5.0cm,待药物自然吸干后清洗局部,观察外渗局部情况,必要时局部同法重复涂敷。如局部红肿严重,局部涂敷后用大鱼际按摩局部15min,以促进药物吸收,并抬高患肢。

1.2.3溃疡贴组:穿刺部位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干棉签去除皮肤表面消毒剂,待局部皮肤完全干燥后再用比外渗范围>2cm的溃疡贴敷盖,保持2~3d,观察局部情况,如有汗液和渗液溃疡贴吸收后变为乳白色或者不平整甚至自然脱落提示需要更换。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局部红肿范围、皮肤颜色、疼痛及肢体活动情况【5】。

1.4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红肿范围明显缩小>1cm,皮肤颜色由红转为肤色,疼痛明显减轻,对肢体活动无影响;有效:红肿范围缩小<1cm,皮肤颜色由红转为淡红色,疼痛减轻,对肢体活动有轻度影响;无效:红肿未消退,皮肤颜色无变化,局部有疼痛,明显影响肢体活动,加重:红肿范围扩大,皮肤颜色由红转为紫黑色,疼痛明显,严重影响肢体活动【5】。

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盲法双人同步录入计算机(EXCEL格式),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方式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使用SPSS15.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注射部位分别为:左侧手背或掌侧前臂、右侧手背或掌侧前臂等四个部位。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注射部位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评估分与疗效的影响:在先前的研究[6]中发现,通过对患者血管充盈情况、所使用的化疗药物、注射针具、化疗次数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分(>17为高危分,即容易发生外渗)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中起一定作用,而一旦发生外渗后该评分对治疗则无明显指导意义。

2.3组治疗效果的比较见表1。

表13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加重

传统组7076300

西瓜霜组7065500

溃疡贴组7061900

注:同一患者可以发生多次外渗,此例数为化疗外渗次数。P<0.01

2.4种治疗方法的治愈天数和治疗费用的比较(见表2)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平均治愈天数短于传统组,经两两比较(LSD法)发现,其中溃疡贴组治愈天数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虽有差异,但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费用方面,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费用更加经济,与传统组费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3种治疗方法的治愈天数和治疗费用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平均治愈天数(d)

平均治疗费用(元)

传统组

70

4.04

272.78

西瓜霜组

70

3.03

16.83②

溃疡贴组

70

2.60①

47.91②

注:与传统方法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①P<0.05,②P<0.01

3讨论

传统局部封闭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局限。应用传统封闭治疗外渗,在预防局部组织损害及化疗性静脉炎发生有一定疗效,但因其需要一定量(>10ml)的药液进行局部环行封闭,增加局部组织肿胀和环行针刺带来的刺痛,延长了消肿和疼痛时间[7],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懑,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化疗药物品种越来越多,一旦外渗不能完全采用传统法进行处理。如艾恒等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就需忌冷一周,因此该类药物一旦发生外渗则不能使用冰敷处理。所以在积极预防化疗药外渗的同时,寻求治疗外渗的最佳方法化疗科护士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西瓜霜组对局部组织的作用。西瓜霜主要成份为:西瓜霜、硼砂、黄岑、黄连、黄柏、山豆根、冰片、薄荷脑等14味,主要有活血化淤、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无极膏为复方制剂,含有成分丙酸倍氯米松等,丙酸倍氯米松是一种强效局部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性反应的反应。金霉素眼膏本身具有消炎抗菌作用,并且是油性,能保护混合药物的水分不致过早蒸发,减少换药次数和节省药液,又能保持皮肤潮湿,延长药物的浸润与吸收。

溃疡贴组对局部组织的作用。康惠尔溃疡贴为自粘性水胶体敷料,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反应消退;且外观透明,方格设计无须去除即可观察局部红肿消退情况,局部皮肤有无异常等,此敷料为特殊高分子材料,很少皮肤过敏反应;敷料表面为半透明膜,既透气又防水,不影响局部清洗和沐浴。

研究显示,3种方法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均能达到治愈。从治疗早期(48h内)的效果观察,西瓜霜组(92.86%)和溃疡贴组(87.14%)显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10%),3周后3组均无后遗症状,局部症状消失,皮肤颜色正常,肢体活动自如,无疼痛。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的治愈天数和费用也均优于传统组,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平均治愈天数在3d内,与文献报道[8-9]相近,其中溃疡贴组治愈时间最短,平均2.6d(P<0.05);西瓜霜组费用最低,平均治疗费用16.83元,与传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本研究不适用于药物外渗所致局部组织糜烂溃疡坏死或开放性伤口的患者,以避免加重感染。

化疗药物范文篇2

1临床资料

化疗药物外渗病例来源于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7~68岁,平均(49•51±6•24)岁。疾病类型:乳腺癌15例、食管癌12例、肺癌8例和其它肿瘤5例。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9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16例。

2原因分析

2•1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刺激性较大,可以造成血管损伤,输液血管出现瘪陷、硬化,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等。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根据对血管损伤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坏死,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柔红霉素、长春酰胺和长春新碱等;第二类是刺激性药物,指化疗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路径疼痛,可有局部炎症反应、静脉炎、局部变态反应,如环磷酰胺、羟喜树碱等;第三类是非刺激性药物,外渗后不对组织产生不良反应〔2〕。同时,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导致化疗药物外渗,与输注药物的浓度、酸碱性和渗透性也存在相关性。

2•2患者因素

①频繁活动。患者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甚至烦躁,活动频繁,容易造成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药物外渗。②血管因素。肿瘤患者常需要多次化疗,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可导致血管壁变薄和弹性下降,容易造成药物从穿刺部位渗出。尤其是老年患者,生理机能退化,皮肤松弛,血管脆性增加,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增加。

2•3技术因素

①血管选择不当。血管穿刺部位选择在关节或骨隆起部位,导致穿刺针固定不牢。选择肘关节、腕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这些部位感觉迟钝,早期渗漏不易及时发现,容易导致血管神经损伤出现肌腱挛缩〔3〕。选择血管较细,药物刺激后血管收缩,血管内壁压力增加,导致药物外渗〔4〕。②静脉穿刺技术不够熟练。护理操作穿刺技术不熟练,不能一次性穿刺成功,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穿刺时针尖刺破对侧血管壁或针尖斜面未能完全进入血管腔,导致药液渗漏皮下组织。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多次输液选择同一部位,认为造成血管损伤。

3护理干预

3•1加强化疗宣教

化疗前,责任护士要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态和对化疗知识的需求。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讲解化疗的目的、化疗药物作用的机理和毒副反应,尤其是药物外渗导致的严重后果。其次,教育患者化疗药物输注期间,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如输液时尽量减少活动的机会,化疗前准备好方便袋或痰盂,便于呕吐时使用,减少去卫生间的机会,切勿压迫输液肢体,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物外渗。最后,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如注射部位不适等,尽早发现,及时报告。

3•2加强病房巡视

教育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并正确认识到化疗药物外渗造成的严重后果,加强化疗期间的病房巡视。我们每15~20min巡视一次,主要观察患者穿刺是否疼痛、水肿和药物外渗,以及输液血管有无苍白、发红等。其次,做好交接班,详细交接化疗药物名称、注射部位、输液时间、输液通畅和患者有无不适症状等情况。

3•3提高专业技能

①合理选择血管。静脉化疗宜选择皮下组织丰富,血管固定,管腔大,中心静脉血流快的血管,可迅速降低液体的渗透压,保护血管的完整性〔5〕。长期化疗的患者建立静脉使用计划,让静脉有修复时间,降低血管损伤程度,从而保护血管。②提高穿刺技术。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如果穿刺失败,要更换血管,从而有效避免药物从前一次穿刺部位渗出;患者血管脆性如果较大,使用力度要小,针与皮肤成15~25°夹角,缓慢平行进针。③减少血管壁机械损伤。对于呕吐频繁的患者,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防止针头脱出造成药物外渗;拔针时应先拔出针头,再用干棉签按压,可以避免针头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按医嘱正确配药,等药物完全溶解后再使用,可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

化疗药物范文篇3

【关键词】静脉化疗药物配置;环节质量管理;不良事件;配置效率

静脉化疗药物是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由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操作程序配置,需将各种药物转移至洁净区进行无菌配置,以降低药物配制时被污染的风险[1-2],确保其可直接用于静脉输入。抗肿瘤化疗药物具有选择性差、毒副反应强等特点,可导致人体多器官损害,对药物配置条件和配制效率要求较高[3]。因此,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需不断完善静脉化疗药物的配置流程,提高配置质量,减少差错的发生,确保操作人员安全及患者用药安全。为消除静脉化疗药物配置缺陷,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本院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我院1000张肿瘤科静脉化疗药物处方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7月至12月环节质量管理实施前的500张处方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6月环节质量管理实施后的500张处方作为观察组。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共49名,其中男16名,女33名;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4.58±3.27)岁;学历:高中以下7名,中专3名,大专13名,本科26名。两组药方均由同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配置,配置人员工作年限>1年,无家庭变动,无情绪波动,积极配合本研究。

1.2质量管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管理:登记各种静脉药物使用流程,记录输液相关问题,科室内制定静脉药物配置及使用制度,每日对药物进行归类、盘点、记录等,标记好各类药物名称、用药方法等,便于使用。观察组实施环节质量管理,具体如下:(A)制订化疗药物配置流程。通过对2019年7月至12月静脉化疗药物配置质量的调查以及对肿瘤科相关医护人员的访谈,确定化疗药物配置流程中的主要环节,确定影响化疗药物配置质量的因素,根据具体验收标准制定化疗药物配置流程:医生开具处方→审方→打印标签→药物汇总、贴瓶签、排药→药师核对→配药→药师审核、打包→送药员送药→病房验收,减少差错发生。(B)确定改进环节。在上述化疗药物配置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结合配置人员能力,科学安排药物配置的主要流程,对配置前、配置过程至配置完成后三个环节进行改进。(C)制订质量改进方案。①配置前双重审核:系统审核与人工审核相结合,审核医生开具的处方,首先采用审核系统审核药物剂量、配伍、给药途径等,确定配药安全性、相容性后,再由药剂师复审,对药物配伍禁忌、用药顺序等进行审核,对存在配伍禁忌、浓度不适等问题的药方,联系医生修改。②人员安排:制定弹性工作制度,每日下午预计次日工作量,相应调整配药人员数量;常规排药时间为上午7:00开始,根据药量合理调整排药和核对人员班次及人数,提高排药速度,避免排药差错和时间延迟。③配置药品管理:对易混淆的药品、溶剂,用图片、文字制成防范差错本,便于人员携带、学习;颜色、包装相似药物分区摆放,标记清晰划分固定摆放位置。④配置环境管理:静脉化疗药物配置前1h开启洁净区,提前30min开启操作台,并消毒、抹拭。⑤个人防护:划分2个更衣室,第一更衣室可更换着装,第二更衣室穿戴无菌防护衣、无菌双层乳胶手套、护目镜。⑥配药程序简化:配药区配置药品小货架,工作人员在洁净区排好药物后传送到配药区,按科室放置,排药时分类放置不同药物,减少排药人员走动距离。⑦配置完成后审核:再次核对药物信息、药物性质、有无渗漏、输液工具选择,以及使用后药品处置。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处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配置效率。①不良事件包括不合格医嘱、药品不符、药物破损、液体渗漏、外送差错、输液工具选择错误等。②配置效率:统计并计算两组的审方时间、排药时间、配置时间及送至科室时间。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的不合格医嘱、药品不符、药物破损、液体渗漏、外送差错、输液工具选择错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配置效率观察组的审方时间、排药时间、配置时间及送至科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肿瘤发病人数不断上升,化疗药物需求量亦随之增加,大大增加了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导致肿瘤药物配置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良事件,对药物配置质量产生不良影响[4]。引起药物配置失误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配置人员不能熟练掌握药物相关知识,忽视药物药效学与药动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给药错误时有发生[5-6]。因此,加强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环节质量管理十分必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合格医嘱、药品不符、药物破损、液体渗漏、外送差错、输液工具选择错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审方时间、排药时间、配置时间及送至科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实施环节质量管理能有效降低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药物配置效率。本研究采用环节质量管理,通过制订化疗药物配置流程、改进药物配置环节、完善相关制度,降低不合格医嘱、药品不符、药物破损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通过对既往数据的分析,从药物配置前、配置过程至配置后进行优化、改进,定期检查配置人员手卫生、配置服装、配置环境和操作台,降低感染发生率,确保药物配置质量。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是用药不当的重要原因,因此环节质量管理中进行药物配置前双重审核,及时发现不合理医嘱,一定程度上提高抗肿瘤用药的合理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7]。人员合理安排能够提高药物配置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排药时间。配置药品管理通过改变摆药方式,加强药物配伍审核,提高配药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保证配置操作准确性,减少药品不符、药物破损等情况的发生[8]。化疗药物大多为细胞毒性药物,对药物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高,通过配置环境管理、配药程序简化等措施,保证药物配置环境的稳定,保障配药人员的安全,同时提高药物配置效率,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保障。综上所述,实施环节质量管理能够减少处方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静脉化疗药物的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娜,王铁战,胡义亭,等.精细化管理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对化疗药物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9,41(20):3189-3191.

[2]沈妤,陈艳,徐晓梅,等.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安全防护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5):3089-3091.

[3]赵向阳,朱凤,沈毅,等.基于JCI标准某院门急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质量控制的实践和探索[J].世界临床药物,2019,40(5):370-374.

[4]马创,周文琴,林桢,等.流程管理在化疗药物给药安全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8,18(6):70-72.

[5]赵建群,靳会欣,崔丽贤,等.风险管理在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抗菌药物中的应用[J].中南药学,2019,17(6):973-976.

[6]董友明,王蕾.流程重组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退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394-397.

[7]陈红霞,郭炎荣,危华玲.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广西医学,2020,42(1):103-106.

化疗药物范文篇4

[关键词]ATP-TCA法;乳腺癌;化疗药物

ApplicationofATPbioluminescenceassayforscreeningchemotherapeuticagentsofbreasttumor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pplicationoftheexvivoATPbioluminescenceassay(ATP-TCA)inthechemotherapyofbreasttumor.MethodsThesurgicalspecimensof37patientsweretestedbytheATP-TCA.ResultsEvaluabletestresultswereachievedin34of37patients,theevaluabilityratewas91.89%.Thesensitiveratesofetoposid(Vp-16),paclitaxel(TXL),mitomycin(MMC),5-fluoruracil(5-FU),oxaliplati(OXA),epirubicin(EPI)was14.71%,20.59%,32.35%,47.06%,58.82%,67.65%,respectively.ConclusionATPbioluminescenceassayisagoodoptioninthechemotherapeuticagentsscreeningofbreasttumors.

[Keywords]ATPbioluminescence;breasttumor;chemotherapydrug

选择针对个体有效的药物进行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同一化疗方案对不同个体的类同肿瘤的疗效存在差异,化疗前对药物进行体外敏感试验,预测出有效的单药或有效(或敏感)联合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是提高化疗药物疗效的潜在方法之一。ATP-TCA法(三磷酸腺苷-肿瘤细胞药敏试验)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敏感而稳定的药敏检测方法[1]。本文应用ATP-TCA法对37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细胞进行6种化疗药物的药敏试验,以探讨ATP-TCA法用于乳腺癌患者体外化疗药物检测在方法学方面的可靠性。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3年3月~2005年5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经病理确诊)患者37例标

本。37例患者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65岁。

1.2材料ATP-TCA试剂盒(包括改良PRMI-1640培养基)由北京金紫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MPL-1型自发光分析仪为德国Berthold公司产品。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南通制药总厂),表阿霉素(EPI,浙江海政制药),足叶乙甙(VP-16,江苏恒瑞),紫杉醇(TXL,澳大利亚FH科贸有限公司),丝裂霉素(MMC,日本明治药厂),草酸铂(OXA,法国SanofiWinthrop公司)。

1.3方法ATP-TCA操作步骤(按试剂盒使用说明操作):取肿瘤组织标本,在无菌条件下,剥离肿瘤组织的纤维、脂肪及结缔组织,然后用剪刀将肿瘤组织尽可能剪成小碎块,过200目钢网后放入肿瘤组织解离酶液中,置37℃、5%CO2、95%湿度下孵育1.5~3h。在室温下,以1500r/mim条件下离心20min,弃上清液,用Hanks洗2次,以PRMI-1640制成癌细胞悬液,取35μl用台盼蓝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并观察细胞活性。调整细胞浓度至20~40万/ml,以每孔0.1ml接种至96孔培养板内。按400%、200%、100%、50%、25%和12.5%的血浆峰值浓度,将药物加入培养孔每孔0.1ml,每个浓度3个平行孔,并设最大抑制(MI)和无药物(MO)对照孔,于5%CO2、37℃、95%湿度下孵育6~7天。加入肿瘤细胞ATP提取液0.1ml,混匀后室温下15min,取0.05ml混合液置微板荧光分析仪检测。

1.4ATP-TCA结果评估

1.4.1应用ATP-TCA的条件(1)检测的标本必须经细胞学和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肿瘤,且混悬液中肿瘤细胞数>20%。(2)培养板MO对照行必须可观察。(3)药物活性的剂量反应曲线须可观察。(4)平行孔间CV值<20%。

1.4.2ATP-TCA药物敏感和耐药的解读(1)药物敏感定义:高AUC(抑制曲线下面积)值,低IC90(抑制90%癌细胞生长时的药物浓度)、IC50(抑制半数癌细胞生长时的药物浓度)和SI(敏感指数)值,和高TGI(癌细胞生长抑制)值(表示癌细胞生存100%抑制)。(2)药物耐受定义:低AUC值,高IC90、IC50和SI值和低TGI值(特别是在高测试浓度和弱剂量反应时)。(3)敏感度分级,定义为:强敏感:IC90≤100%TDC(测试肿瘤药物浓度)和IC50≤25%TDC。部分敏感:IC90>100%TDC和IC50≤25%TDC。弱敏感:IC90≤100%TDC和IC50>25%TDC。耐药:IC90>100%TDC和IC50≤25%TDC。

2结果

在收集的37例患者中,34例具有评估性,总可评估率为91.89%,乳腺癌ATP-TCA试验药物剂量效应曲线图(见图1)。

ATP-TCA试验结果显示不同个体的乳腺癌细胞对6种化疗药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在所测试的化疗药物中,它们的敏感率排序如下:表阿霉素(EPI)67.65%,草酸铂(OXA)58.82%,5-氟尿嘧啶(5-FU)47.05%,丝裂霉素(MMC)32.35%,紫杉醇(TXL)20.59%,足叶乙甙(VP-16)14.71%。其中表阿霉素的敏感率最高,足叶乙甙的敏感率最低(见表1)。

3讨论

在本研究中,应用对乳腺癌有较高评估率的ATP-TCA法[2],对37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细胞进行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学的再研究。ATP是活细胞的基本能量单位,当细胞的代谢受损时,ATP合成水平下降,其与活细胞数量呈正相关,故通过测定ATP水平可反映生物体的增殖活性。ATP体外药敏试验的原理是细胞内ATP与荧光素-荧光素酶复合物作用产生可测定荧光(波长562nm),检测荧光值计算出ATP量可反映活细胞数。Sevin等研究认为乳腺癌手术后组织的可评估率为97%,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6%,其临床符合率为70%~80%[2]。本组实验结果较之为低,这可能与我们的操作不够熟练、培养过程真菌污染及试验用药有关。乳腺癌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化疗中度敏感,Rein等[3]用ATP-TCA法测试晚期乳腺癌体外对蒽环类抗生素、肽素类和铂类的敏感性,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cl-2的表达,发现体外反应率最高为66.7%,提示化疗反应和凋亡无关及P53、bcl-2的表达与体外药敏结果无关。我们应用北京金紫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ATP-TCA试剂盒,体会到ATP-TCA法有如下优点:(1)成功率及重复性高,达97%;(2)细胞用量少(1.5~2.5)×1011/L;(3)采用荧光检测范围较大,且可定量;(4)药物浓度呈线性范围,有6个细胞级数,判断趋势明显;(5)干扰因素少;(6)改良的RMPI-1640培养基可选择性地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并抑制纤维细胞和血细胞的生长[4]。研究表明,ATP-TCA法用于体外乳腺癌患者的癌细胞化疗药物检测在方法学上是可靠的[5]。因本研究样本有限,涉及临床因素不多,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一致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NgTY,NganHY,ChengDK,etal.ClinicalapplicabilityoftheATPcellviabilityassayasapredictorofchemoresponseinplatinum-resistantepithelialovariancancerusingnonsurgicaltumorcellsamples.GenecolOncol,2000,76:405-408.

2SevinBU,PerrasJP.Tumorheterogeneityandinvitrochemosensitivitytestinginovariancancer.AmJObstetGynecol,1997,176(4):759.

3IkawaH,KamedaH,KamitaniH,etal.EffectofPPARactivatorsoncytokinestimulatedcyclooxygenase-2expressioninhumancolorectalcarcinomacells.ExpCellRes,2001,267(1):73.

化疗药物范文篇5

【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据报道,任何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2年内复发率高达60%~90%。故患者手术后均常规进行膀胱内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我院于2003年4月~2006年10月对3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取得了预期的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为男性,年龄45~87岁,平均62.5岁。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移行上皮细胞癌。

1.2治疗方法

1.2.1灌注药物的选用

①吡柔比星30mg加注射用水30ml;②丝裂霉素40mg加注射用水40ml充分溶解后避光待用。

1.2.2灌注方法

嘱患者灌注前排空膀胱,行无菌导尿术,必要时导出残余尿液,将已准备好的药液缓慢灌注入膀胱,再注入无菌注射用水10ml,使导尿管内药液全部进入膀胱并抬高尿管末端夹住尿管。嘱病人俯卧15min,然后左右侧卧、仰卧各15min,60min后从尿管排空尿液后拔除尿管。开始每周灌注1次,灌注6次后每月1次,连续8次共8个月后每2个月灌注1次,连续8次共16个月。

二、结果

32例病人中25例完成了全部疗程(共2年多的时间),7例继续治疗观察,其中有1例发生了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后仍继续行膀胱灌注治疗,5例出现轻微的膀胱刺激症状,经大量饮水后3天症状自行消失。3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无膀胱肿瘤复发。

三、护理

3.1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为了使患者处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应详细向患者介绍治疗的目的、程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后短期内出现的不适感、药物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此外满足个别病人指定护士治疗的要求,使其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膀胱癌术后局部药物治疗时间长,整个疗程长达2年多,膀胱灌注次数多达20多次,每次灌注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等,加上对疾病预后的关注和矛盾,心理负担比较重。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应热情并以关怀的语气安慰病人,解释局部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与治疗效果,以解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配合治疗。

3.2膀胱灌注并发症的护理

3.2.1尿路刺激征

膀胱癌术后局部药物治疗浓度越高、保留时间越长,抗肿瘤效果越好,但膀胱刺激症状等不良反应也越强烈。膀胱灌注术后1周内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为8.3%[2]。本组病例发生率为15.63%。在护理上应严格遵医嘱选择适当的药物、溶媒和合理的灌注方法,操作中严格无菌操作,选择较细的导尿管,充分润滑,必要时从尿道外口灌入适量的消毒石蜡油,动作要轻柔,防止侵入性损伤引起的刺激症状。药物灌注后再从导尿管灌入10ml注射用水冲尽导尿管中的药液,然后夹住尿管暂时留置,待药液充分作用膀胱粘膜共40~60min后,放开导尿管放尽膀胱内的药液和尿液后,拔除导尿管。

3.2.2血尿

膀胱灌注术后1周内血尿发生率为19.4%。本组病人无明显肉眼血尿出现。护理上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2500ml,以增加尿量,达到自身冲洗尿道的作用,减少药物对尿道粘膜的刺激。

3.2.3骨髓抑制

定期监测血象。

3.2.4尿道狭窄

本组1例患者发生尿道狭窄,经行尿道扩张术后恢复,完成了整个灌注化疗疗程。

3.3饮食指导公务员之家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以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必要时服用一些补血药物以减轻化疗反应。

3.4定期复查

交待患者下次的治疗时间以及定期门诊复查B超,膀胱镜,肝、肾功能,血白细胞计数等。

四、讨论

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容易出现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和难以越合的膀胱溃疡。这些不良反应与药物的浓度和在膀胱内保留时间长短有关,药物浓度越高,在膀胱内保留时间越长,膀胱局部刺激症状越严重。因此,为了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一般以保留40~60min为宜,且为了减轻膀胱的受压,先俯卧15min,然后根据病人的舒适度自行选择左右侧卧及仰卧位各15min,最后从导尿管排出灌注液及尿液,尽量减少药液对尿道的刺激以免引起尿道狭窄等。同时,为了保证有效的局部药物浓度,以利于局部药物的吸收,灌注前嘱病人适当限水,排空膀胱;灌注后则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自身冲洗尿道的作用以及使尿液内的药物浓度降低,减少药物对尿道粘膜的刺激。此外,采用低渗溶液注射用水溶解药物,有利于药物在局部细胞之间的渗透交换之外,同时减轻膀胱刺激症状。

【参考文献】

[1]李玉杰.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护理[J].华北国防医药,2005,17(2):119-120.

[2]姚剑.表阿霉素粘膜下浸润注射加单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10):679-680.

化疗药物范文篇6

【关键词】肺肿瘤;化学疗法,辅助;格拉司琼;预防和防护用药;恶心;呕吐;护理

化疗是治疗肿瘤病人的主要手段之一,肿瘤化疗的广泛合理应用,使肿瘤治疗的效果有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多数抗癌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细胞也受到损害。其中给病人造成最大痛苦的是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这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5月,采用格拉司琼预防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肺癌接受化疗的病人104例,其中男68例,女36例,年龄25~68岁,化疗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且无恶心、呕吐症状。根据病情,选用2~3种药物联合化疗,均采用静脉给药。

1.2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观察组男35例,女17例,年龄25~68岁,对照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28~62岁。观察组于化疗前后静脉点滴格拉司琼葡萄糖注射液100ml,疗程结束后继续用1~2天。对照组于化疗前后静脉点滴5%葡萄糖加甲氧氯普胺10~20mg,疗程结束后继续用1~2天。

1.3疗效观察按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反应标准,分为0~Ⅳ级,0级无恶心,Ⅰ级有恶心,Ⅱ级有呕吐,Ⅲ级呕吐需治疗,Ⅳ级难控制的呕吐,于给药5天内观察。显效:无恶心、呕吐;有效:恶心、呕吐,每天1~2次;无效:恶心、呕吐,每天3次以上。

二、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三、护理

3.1护理支持许多实用性、非药物性措施可减轻恶心、呕吐。化疗前患者都有恐惧、紧张情绪,我们多与患者交谈,鼓励采取应对方式,给予关心安慰,理解与支持,并利用家庭、亲属、朋友等比较亲密的关系给病人精神方面的支持,有助于减轻或缓解患者情绪和精神上的压力,教会患者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和想象治疗,并辅以深呼吸疗法,达到分散注意力,减轻恶心、呕吐症状的目的。

3.2行为干预为病人提供舒适、整洁、安静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如污物、药物、气味等。化疗期间指导正确的饮食方法,鼓励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四、讨论

4.1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发生机理温善禄等认为,位于第4脑室底的化学诱发感受区(CTZ)与化疗引起的呕吐有关。化疗药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刺激CTZ产生呕吐。化疗对胃肠粘膜的损害可诱发嗜铬细胞分泌5-羟色胺3(5-HT3),一旦释放就与迷走神经传入神经5-HT3受体结合,产生呕吐。

4.2格拉司琼及甲氧氯普胺的药理作用格拉司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化疗可引起肠嗜铬细胞释放5-HT3,5-HT3可激活中枢或迷走神经5-HT3受体引起呕吐反射,该药控制恶心、呕吐的机理,是通过拮抗中枢化学感受区及外周迷走神经末梢的5-HT3受体,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该药无锥体外系反应、过度镇静等副作用。甲氧氯普胺为多巴胺受体阻断剂,作用于催吐化学感受区,具有较强的中枢性镇吐作用,不良反应导致锥体外系反应。公务员之家

4.3疗效分析由表1可见,观察组的止吐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使用格拉司琼对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温善禄,李斌和,王丽辉,等.化疗诱发恶心、呕吐的机制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4):165-167.

[2]陈振东,孙燕,王肇炎.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21-456.

化疗药物范文篇7

【关键词】肺癌;静脉损伤;护理

前言

静脉化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由于化疗药物属细胞毒性药物,有较强的刺激性,轻者局部红肿灼痛引起静脉炎或血管闭塞,重者药物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因此,做好化疗期间的血管护理十分必要,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7年9月-2010年9月,对326例肺癌病人给予静脉护理,其中:鳞癌186例,腺癌119例,小细胞癌21例,男203例,女123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19岁,平均每个患者疗程6-8个疗程。常用化疗药物为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长春新碱、阿霉素、顺铂、足叶乙甙,5-氟尿嘧啶等。结果发生静脉炎1例,无药物渗漏发生。

二、护理

2.1化疗前静脉护理

2.1.1健康宣教: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出现药物外渗所导致的后果。嘱患者化疗期间用药的肢体避免活动,喝水、入厕时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指导患者自我监察,出现穿刺部位疼痛或异常,及时告诉护士,护士重视患者的主诉,可及时发现病情,避免静脉损伤。

2.1.2合理有计划使用静脉:化疗前选择血管是化疗成功的关键。选择弹性好、粗直易固定的静脉,例如应用阿霉素、丝裂霉素等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应选用把握性大、成功率高的较粗大的浅表静脉,使药液进入粗大的血管后迅速被流量大的血液稀释,从而相对地降低了药物在局部的浓度,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尽可能不使用与神经、动脉并行的静脉,并避开肌腱、关节部位,先远端后近端、先浅后深、先粗后细、先易后难,尽量从末梢静脉处开始,有计划更换,交替使用,以延长血管使用寿命,使每条血管发挥最大效用。

2.1.3化疗护士的选择:由有经验的、责任心强的护士按照化疗的要求慎重选择血管。化疗护士相对固定,有利于熟悉病人血管特点,积极保护病人血管达到长期使用的目的。

2.2化疗中静脉护理

2.2.1熟悉药物的性能、给药浓度、方法、给药顺序:高浓度药物对血管损伤大,大剂量冲击给药时导致静脉炎,如长春新碱,静脉反复注射可致血栓性静脉炎,配制时使用最大稀释浓度,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和损伤。同时使用几种化疗药物时,应先输入刺激性小的,待药物完全滴入后再输入刺激性大的药物,推注速度易缓慢。

2.2.2加强巡视:对化疗患者床旁挂有醒目标志并进行全面监护,应每15分钟巡视1次,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和渗出,针头是否在血管内,输液是否通畅,穿刺部位表面有无红、肿、痛等,一经发现立即停止注射积极查找原因,给于对症处理。

2.2.3化疗时注意事项:应用化疗药物前,先用氯化钠穿刺,待穿刺成功后,再输入化疗药物,不同化疗药物顺次静滴之间,均用氯化钠冲洗静脉,化疗完毕后再用氯化钠冲洗静脉,以防药液滞留皮下引起组织受损。化疗中定时检查回血情况,以确定针头是否仍在血管内。穿刺过程中尽量做到一次成功,避免用针头在组织中来回探找静脉,这样会损伤静脉的完整性并导至破损,避免在24h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穿刺点的下方重新穿刺,以免抗癌药物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

2.3化疗后静脉护理

2.3.1化疗后血管观察:化疗完毕先拔出针头,再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因而减轻甚至去除了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并嘱患者抬高肢体,可避免直接拔针时针头所残余的药液对局部血管处皮下组织的刺激,使静脉回流增快。认真观察输注部位,由于在滴注化疗药物时,针眼处可能有肉眼看不到的渗出,易发生迟发性效应性坏死,所以责任护士在化疗后要连续3-5天跟踪观察病人注射部位颜色、肿胀大小、疼痛反应,避免迟发性反应所造成的严重损伤。

2.3.2化疗后静脉炎的处理:穿刺部位如果沿静脉走向皮肤红肿或疼痛,则是静脉炎的表现,此时用50%硫酸镁湿敷,将患肢抬高超过心脏水平,本组1例静脉炎经用50%硫酸镁湿敷局部,每日3次,2日后疼痛缓解。

2.3.3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由于化疗药物的性质不同,所以对血管以及外渗后对皮肤、皮下组织的损伤度不同。当化疗药物外渗于血管及组织间,常引起组织坏死、发黑、溃烂、甚至造成功能障碍,所以对刺激性强的药物外渗一定要及时处理。化疗过程中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或有不适及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的迹象,也应立即停止药物注入,按化疗外渗处理。保留针头,在严密无菌操作下,接一注射器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并用地塞米松5mg加0.9%氯化钠5ml进行向心性环形封闭,抬高患肢,不可即刻热敷,避免加快组织对化疗药物的吸收,早期24h内局部首选冰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24h后给予湿热敷,以促进液体吸收。本组经精心护理,无1例药物渗漏发生。

三、小结

随着肺癌患者的逐年增多,化疗已成为治疗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联合化疗药物虽然防止了肺癌的远处转移和复发,延长了病人的生命,但同时药物对血管损伤破坏也是难免的。因此,有针对性地做好化疗前、中、后的血管护理,从根本上保护了病人的静脉,使化疗过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蓓.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护理.咸宁学院学报,2004,18(5):370

化疗药物范文篇8

一输液护理

根据医嘱正确配制药物,如阿毒素必须用5%葡萄糖溶解,而用生理盐水则易结块不能完全溶解;环磷酰胺必须用生理盐水并延长溶解时间至溶液中透明结晶完全溶解。根据给药途径正确给药,如环磷酰胺、表阿霉素为静脉注射,氟脲嘧啶为静脉滴注须持续3-4小时。化疗前后和输入不同化疗药物时,都要用生理盐水50-100ml冲洗血管,可稀释残留于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减少对局部组织刺激,有效预防静脉炎。静脉化疗前应检查回血确保通畅方可给予化疗药物,如有红肿、疼痛等不适应予及时处理。乳腺癌病人因淋巴回流受阻致患肢肿胀,6个月内患肢禁止输液,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慢,化疗后易出现多处水泡、溃烂及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因此病人从第一次化疗起就应注意静脉计划有序的应用。一旦化疗药物外渗,停止输液,保留针头尽可能回抽药物,用注射器抽取地塞米松5mg+0.25%利多卡因5ml在外渗部位处进行封闭注射,然后用冰袋或硫酸镁局部冷敷12-24小时,严防化疗药物渗漏致皮下组织坏死。

二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之一,为预防和减轻化疗反应,我们遵医嘱常规在化疗前0.5h静脉滴注格拉司琼3mg(或昂丹司琼8mg)及地塞米松10mg,此外还采取如下措施:指导患者化疗前2h避免进食,治疗后以少食多餐方式提供温和无刺激的食物,避免过甜、过冷及油腻食物,进食2h内不要卧床,可与朋友聊天、看电视、散步等,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促进食物消化。发生呕吐时,我们在旁扶持,协助患者漱口,及时撤离呕吐物,观察呕吐物量、性质、次数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情况,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本组有12例因频繁呕吐经静脉补液后,症状逐渐消失。

三骨髓抑制的护理

骨髓抑制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化疗期间要注意患者血象变化,防止感染。

化疗期间血白细胞<3×109/L,血小板<50×109/L,血红蛋白<80g/L,应提醒医生停药。化疗药物对增殖旺盛的白细胞影响最大,一般发生在用药后1-3w,多数患者于10-14d隆至最低。若血白细胞<1×109/L,应实行保护性隔离,住单间或隔离病房,卧床休息、制动;病房经常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2次/d,限制探视;做好口腔护理,用朵贝尔氏漱口液漱口,3次/d;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T)及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并及时处理;按医嘱使用升白细胞的生物制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如惠而血(瑞白)50ug/m2皮下注射,或生白能5-10ug/kg皮下注射,每天一次;口服地榆生白片、利血生、鲨肝醇等治疗,一般白细胞在2-3d后升至正常,停药48h后可继续接受下一疗程化疗。

四脱发的护理

化疗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往往对头内的毛囊有损害作用,药物剂量越大,脱发越严重,通常发生在用药后1-2w,2个月内最显著。对这类病人我们在化疗前已向她们讲述脱发是暂时的,待化疗结束2-3月头发会自动长出来,因健康教育到位,病人有所心理准备。其次为预防脱发,在化疗前10min我们指导病人头部怎样放置冰帽,其目的使头皮冷却局部血管痉挛,减少药物到达毛囊而减轻脱发。发生脱发时要注意保护头部,避免日晒,外出时要带帽,告知病人不要使用对头发有刺激性的洗发液,同时建认议患者戴假发或帽子,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刺激。

五心理护理

大多数乳腺癌术后患者情绪低落,表现为烦燥、恐惧、自卑等,甚至缺乏治疗信心,我们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抓住时机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心理压力,列举成功病例,激发患者以成功、自信的心理正确对待疾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大,常使患者出现恶习、呕吐、食欲不振、口腔溃疡等不适,加之术后乳房缺如和脱发,使患者身心两方面受到巨大的创伤,因此,在化疗前我们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并说明这种反应只是暂时的,停药后症状会迅速消失,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安心接受并完成化疗。综合心理治疗能减轻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

化疗药物范文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妇科肿瘤化疗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两组,各80例。药学服务组卵巢癌34例,宫颈癌20例,子宫内膜癌16例,其他10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47.11±2.34)岁。对照组卵巢癌34例,宫颈癌19例,子宫内膜癌16例,其他11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7.57±2.0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指导,药学服务组则给予药学服务。(1)化疗方案和药物评估。化疗前对化疗方案和药物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耐受情况等确定用药的合理性,并合理调整用药方案和剂量。(2)药物特性和相互作用的审查。明确化疗药物之间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调整用药时间间隔和顺序,以减轻药物毒性。如化疗中DDP和PTX静脉或腹腔用药时均应先使用DDP。(3)化疗给药指导。在化疗药物配置中,对特殊配药要求者需现配现用,使用非聚乙烯材料输液器和输液瓶,并在化疗前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保护血管[2-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药学指导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百分比之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药学指导满意度相比较

药学服务组药学指导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

药学服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化疗治疗是多数妇科肿瘤患者主要治疗方案,也是无法实施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或肿瘤术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治疗方案,但化疗药物应用可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轻者可在化疗停止后自动恢复,重者可降低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影响疗效,甚至危害其生命安全,因此,做好妇科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非常重要。药学服务方案的实施可从化疗方案评估和调整、化疗药物联用审查、化疗药物配制指导促进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合理用药,最大限度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4-5]。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指导,药学服务组则给予药学服务。结果显示,药学服务组药学指导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药学服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妇科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药学服务方案效果确切,可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继红 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肿瘤医院药学部

参考文献

[1]董洪亮.妇科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药学服务方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174-175.

[2]王任晓.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地榆升白片在妇科肿瘤化疗中的作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2):165-166,169.

[3]唐莲,丁选胜,王俐,等.妇科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药学服务方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9):1694-1696.

化疗药物范文篇10

【关键词】大肠癌体外肿瘤药敏试验TECIA法个体化化疗

资料与方法

47例大肠癌新鲜标本均取自本院手术标本,其中男32例,女15例。所有标本都经病理诊断为大肠腺癌。所有病例均为首次治疗,术前未化疗。标本于无菌条件下快速送到实验室。

药品与试剂:选用目前常用的五种大肠癌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奥沙利铂;卡铂;顺铂。MTT,配制浓度为5mg/ml,过滤灭菌,避光冷藏。培养液RPMT-1640含20%小牛血清,-20℃冻存。100级净化工作台,二氧化碳培养箱,计算机图像分析仪由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标本处理:无菌切取肿瘤组织1cm3大小,用D-hanks反复冲洗3次,加200U/ml的青、链霉素适量浸泡10分钟。剪除脂肪、纤维及坏死组织,选取边缘生长好、无坏死的癌组织块,在层流超净工作台上,细切成0.5~1mm3大小的组织块。将组织块堆放到有1640培养液的24孔板中,每组设4孔,37℃CO2孵箱培养24小时,以图像分析仪测定每孔组织块面积A,每孔加入相应的化疗药10μl,继续培养4天后,加入MTT染料再培养4小时。再次测定组织块的染色面积(BA),并按下式算出化疗药物的抑制率(IR)。IR%={1-[(BA处理/A处理)/(BA对照/A对照)]}×100%。评价指标和标准:评价指标为化疗药物的抑制率(IR):IR>50为高度敏感,30

结果

标本可评价率:本组共收集54例标本,7例由于细菌污染而放弃。整体标本可评价率为87.04%(47/54)。47例大肠癌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率、抑制率范围和平均抑制率见表1。表1大肠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率、抑制率范围和平均抑制率(略)

讨论

由于恶性肿瘤存在着较强的异质性,造成肿瘤对各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忽视个体差异仅凭经验用药,存在着盲目性,使得总体疗效不佳。建立可靠的体外肿瘤药敏检测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师了解不同患者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和耐受情况,设计合理治疗方案,避免无效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从而实现个体化化疗。目前的抗肿瘤药物的药敏试验可分为体内和体外检测法。体内肿瘤药敏试验有裸鼠模型法和肿瘤肾包膜下移植法,但因实验条件复杂、价格贵、实验周期长等限制,未能在临床推广应用;体外肿瘤药敏试验常用的有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ATP-CSA)、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四氮唑衍生物比色法(XTT法)、组织块培养-终点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法(TECIA)、胶原凝胶小滴植入法(CD-DST)。本组所采用的组织块培养-终点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法(TECIA)操作步骤少、简便易行、需标本量小、成功率高;本法能够保持实体瘤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细胞存活,同时能够模拟体内实体瘤细胞的环境,提高了药敏的准确性,是一种较实用的微量化体外药敏试验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能为临床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本组结果提示,不同个体的大肠癌患者对同一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可能与恶性肿瘤存在着先天性或获得性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有关。所以大肠癌的化疗应该通过药敏试验确定不同患者对每一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大肠癌患者建立“量体裁衣(tailor)”式的个体化化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