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2:21:15

化疗

化疗范文篇1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护理

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同时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国内报道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0%[1]。国外报道为5%[2]。但实际工作中发生率远远高于此水平,如果外渗处理不当,能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溃烂,严重者需清创,植皮;易引起医疗纠纷,(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定为四级医疗事故)[3]。目前有关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报道较多,但哪种方法治疗效果好费用低,目前尚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对我院2005年9月~2008年2月期间收治的1800名4000多例化疗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化疗外渗的210例分别采用了传统封闭冰敷、西瓜霜等药混合涂敷及溃疡贴贴敷3种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9月1日~2008年2月28日患者入住江苏省肿瘤医院行外周静脉化疗后发生外渗的210例。其中男14例,年龄平均(58.71±11.89)岁;女196例,年龄平均(47.06±12.10)岁。卵巢癌96例,宫颈癌25例,乳腺癌17例,绒癌11例,恶性葡萄胎9例,肺癌9例,子宫肉瘤7例,大肠癌6例,输卵管癌6例,恶性淋巴瘤6例,食道癌4例,阴道恶黑3例,胃癌3例,子宫内膜癌2例,以及鼻咽癌、膀胱癌、贲门癌、子宫内胚窦瘤、生殖细胞肿瘤、子宫中胚叶混合瘤各1例。入组标准:在本院行外周静脉化疗期间发生的外渗,局部无破溃坏死,患者对疼痛等能有语言表达能力。排除标准: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者,药物外渗已造成局部破溃或已使用过其它治疗方法均不属于本研究范围。

1.2研究方法:按化疗时间先后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10例分为3组,分别为传统组、西瓜霜组、溃疡贴组。

1.2.1传统组:取2%利多卡因5ml加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10ml(根据外渗范围适当增加),消毒皮肤后,在距离外渗范围外缘2.5~3.0cm处用7号麻醉针头行环行封闭,然后调整角度分别向外渗中心封闭,再后覆盖无菌纱布;局部冰敷12~24h,做到冰袋及时更换;第2天行氦氖激光照射,1次/d,10min/次,5~10d为1疗程[4]。

1.2.2西瓜霜组:西瓜霜喷剂2.5g加无极膏10g加金霉素软膏2g混合调匀,均匀涂敷外渗局部,面积必须超过外渗范围外缘3.0~5.0cm,待药物自然吸干后清洗局部,观察外渗局部情况,必要时局部同法重复涂敷。如局部红肿严重,局部涂敷后用大鱼际按摩局部15min,以促进药物吸收,并抬高患肢。

1.2.3溃疡贴组:穿刺部位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干棉签去除皮肤表面消毒剂,待局部皮肤完全干燥后再用比外渗范围>2cm的溃疡贴敷盖,保持2~3d,观察局部情况,如有汗液和渗液溃疡贴吸收后变为乳白色或者不平整甚至自然脱落提示需要更换。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局部红肿范围、皮肤颜色、疼痛及肢体活动情况【5】。

1.4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红肿范围明显缩小>1cm,皮肤颜色由红转为肤色,疼痛明显减轻,对肢体活动无影响;有效:红肿范围缩小<1cm,皮肤颜色由红转为淡红色,疼痛减轻,对肢体活动有轻度影响;无效:红肿未消退,皮肤颜色无变化,局部有疼痛,明显影响肢体活动,加重:红肿范围扩大,皮肤颜色由红转为紫黑色,疼痛明显,严重影响肢体活动【5】。

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盲法双人同步录入计算机(EXCEL格式),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方式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使用SPSS15.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注射部位分别为:左侧手背或掌侧前臂、右侧手背或掌侧前臂等四个部位。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注射部位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评估分与疗效的影响:在先前的研究[6]中发现,通过对患者血管充盈情况、所使用的化疗药物、注射针具、化疗次数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分(>17为高危分,即容易发生外渗)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中起一定作用,而一旦发生外渗后该评分对治疗则无明显指导意义。

2.3组治疗效果的比较见表1。

表13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加重

传统组7076300

西瓜霜组7065500

溃疡贴组7061900

注:同一患者可以发生多次外渗,此例数为化疗外渗次数。P<0.01

2.4种治疗方法的治愈天数和治疗费用的比较(见表2)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平均治愈天数短于传统组,经两两比较(LSD法)发现,其中溃疡贴组治愈天数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虽有差异,但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费用方面,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费用更加经济,与传统组费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传统局部封闭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局限。应用传统封闭治疗外渗,在预防局部组织损害及化疗性静脉炎发生有一定疗效,但因其需要一定量(>10ml)的药液进行局部环行封闭,增加局部组织肿胀和环行针刺带来的刺痛,延长了消肿和疼痛时间[7],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懑,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化疗药物品种越来越多,一旦外渗不能完全采用传统法进行处理。如艾恒等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就需忌冷一周,因此该类药物一旦发生外渗则不能使用冰敷处理。所以在积极预防化疗药外渗的同时,寻求治疗外渗的最佳方法化疗科护士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西瓜霜组对局部组织的作用。西瓜霜主要成份为:西瓜霜、硼砂、黄岑、黄连、黄柏、山豆根、冰片、薄荷脑等14味,主要有活血化淤、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无极膏为复方制剂,含有成分丙酸倍氯米松等,丙酸倍氯米松是一种强效局部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性反应的反应。金霉素眼膏本身具有消炎抗菌作用,并且是油性,能保护混合药物的水分不致过早蒸发,减少换药次数和节省药液,又能保持皮肤潮湿,延长药物的浸润与吸收。

溃疡贴组对局部组织的作用。康惠尔溃疡贴为自粘性水胶体敷料,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反应消退;且外观透明,方格设计无须去除即可观察局部红肿消退情况,局部皮肤有无异常等,此敷料为特殊高分子材料,很少皮肤过敏反应;敷料表面为半透明膜,既透气又防水,不影响局部清洗和沐浴。

研究显示,3种方法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均能达到治愈。从治疗早期(48h内)的效果观察,西瓜霜组(92.86%)和溃疡贴组(87.14%)显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10%),3周后3组均无后遗症状,局部症状消失,皮肤颜色正常,肢体活动自如,无疼痛。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的治愈天数和费用也均优于传统组,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平均治愈天数在3d内,与文献报道[8-9]相近,其中溃疡贴组治愈时间最短,平均2.6d(P<0.05);西瓜霜组费用最低,平均治疗费用16.83元,与传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本研究不适用于药物外渗所致局部组织糜烂溃疡坏死或开放性伤口的患者,以避免加重感染。

化疗范文篇2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PICC堵管患者中,男18例,女31例,年龄32~75岁,平均57.5岁。乳腺癌16例,肺癌19例,胃癌14例,直肠癌7例,淋巴癌4例。置管时间为30~105d,平均置管时间为49d。

2护理

2.1置管前准备

着装整齐,按洗手规范洗手,戴口罩。熟悉所用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患者要理解操作目的,缓解紧张情绪,排空大小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准备用物:治疗盘内盛药液、皮肤消毒剂、棉签、压脉带、小枕、无菌手套、输液器、敷贴、剪刀、弯盘、输液卡、笔、静脉导管针1套、肝素帽1个、输液架。仔细检查各种用物是否在灭菌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整,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检查导管质量。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导管针,按静脉输液法准备液体与配药。

2.2PICC并发症及护理

2.2.1机械性静脉炎护理选择是否合适、导管尖端的位置放置,机械性静脉炎表现为穿刺侧手臂红肿、温度升高、疼痛和功能障碍。PICC置管要求护士有良好的静脉穿刺技术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最好有PICC置管的专责护士。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接触PICC套件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置管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送管匀速。如有超声引导穿刺,可选择在上臂留置PICC导管以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护士要向患者说明置管后三天应限制上肢用力和肘关节伸屈活动,嘱患者可行前臂的内旋和外旋活动及手部活动。置管12h后,在透明贴膜以上至肩部给予局部湿热敷,3~4次/d。20min/次,一般持续5d。湿热敷时要按压穿刺点,以免穿刺点出血。

2.2.2渗血与血肿渗血与血肿的原因为穿刺不当、选择静脉不当、反复穿刺、穿刺点按压时间太短或活动过度以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处理方法为避免过度活动、加压包扎等,穿刺时在皮下潜行一段再进静脉会减少局部渗血。

2.2.3导管异位导管异位与患者体位不当、血管畸形、中心静脉压增高、在头静脉穿刺有关。置管后必须常规做影像学检查,如发现导管异位可在X线透视下调整,且注意无菌操作。

2.2.4感染置管要求护士有良好的静脉穿刺技术和执行无菌操作能力。穿刺包和敷贴更换包要统一化,进行换药、换贴膜等维护操作时要经专科护理技术人员完成。穿刺点局部感染,可在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每天换药。怀疑有导管相关性感染时,从导管中抽血培养,必要时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2.2.5导管脱出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呈“S”形或弧形固定,贴膜翘起、脱落及时更换,在更换敷料时应注意由下而上揭开敷料[2]。导管脱出3cm以上,则需在X线下重新定位导管位置后,方可使用导管。

2.2.6皮肤过敏样反应敏感性皮肤常对消毒剂、固定材料出现过敏样反应,选择适合患者皮肤的消毒剂、皮肤固定材料,如手术敷贴、脱敏胶布,必要时针眼处可用无菌纱布,绷带外固定,每天更换敷料。

化疗范文篇3

1护理要点

1.1心理护理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介入治疗的必要性、介入手术的程序,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注意事项及缓解方法,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1.2术前准备

遵医嘱术前给予备皮,做好过敏试验,并记录。术前4h禁食,排空大小便,必要时灌肠清洁肠道,以减轻胀气及粪便对图像的影响,同时预防术后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训练床上大小便。做好物品及药物准备。

1.3术后护理

1.3.1一般护理

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尤其老年患者合并内科疾病的较多,生命体征易受各种因素影响。鼓励患者多饮水,或每天静脉补液3000ml左右,以利于注入体内的化疗药物通过肾脏排泄。入睡时嘱患者头偏向一侧,呕吐反应较严重者可予药物治疗。术后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高热量,维持机体的正氮平衡。

1.3.2体位护理

术后穿刺处用压迫带压迫伤口12~24h,用1kg沙袋加压3~4h,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6h,平卧24h,避免过早活动。长期同一体位患者易出现腰酸背痛等不适,应指导和协助其按压穿刺处,适当变换体位,防止尾骶部皮肤压疮。患者平卧期间非穿刺侧下肢活动不受限,穿刺侧下肢6h内足趾关节可活动,6h后保持穿刺处关节伸直,下肢能平移活动时膝关节以下可自如活动,72h内避免剧烈活动及下蹲动作。对体质差又特别消瘦者,可考虑使用气垫床等。

1.3.3预防血栓

年龄大于40岁、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列为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对象[1]。本组3例患有高血压,1例有糖尿病,5例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升高。每15~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延长,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异常障碍。若趾端苍白,小腿疼痛剧烈,皮温下降,感觉迟钝,则提示有股动脉栓塞,告诉患者如穿刺部位有湿热感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2]。强调饮水及补液的重要性,预防血液浓缩。

1.3.4疼痛护理

介入治疗后患者出现下肢胀痛或疼痛,持续3~5d。护理人员应评估疼痛程度,轻度疼痛一般不处理,指导患者自我放松或改变体位等,中度以上疼痛要及时止痛。虽然老年患者对疼痛不敏感,但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约80%患者至少有一种慢性疾病,较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更易诱发疼痛,所以要更加重视其各种疼痛,及时发现评估和处理。

1.3.5发热护理

早期发热多为坏死组织吸收所致,体温多在38.5℃以下,一般5~7d可自行消退,体温达38.5℃以上或高烧不退者,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并加强口腔护理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1.3.6阴道排液护理

动脉化疗使病灶组织坏死、脱落,有大量恶臭物从阴道排出,并伴有血性分泌物,甚至有大出血的可能。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阴道流液情况,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外阴清洁。

1.3.7便秘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便秘的发生率较青壮年明显高,加之受体位限制、疼痛不适影响,尤其是水肿增大的子宫压迫直肠引起肠蠕动减慢,更易引起便秘。老年人过分用力排便时,可导致冠状动脉和脑血流的改变,可能会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因此,对于老年患者预防和解除便秘尤为重要,指导并协助患者床上翻身活动,进食易消化食物,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灌肠解除便秘。

化疗范文篇4

【摘要】目的通过对癌症化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指导临床护士如何进行护理干预,来满足化疗患者的健康需求,以期达到最佳的化疗效果。方法采用问卷形式随机询问外科癌症化疗患者127例,对入院时、化疗期、出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以及化疗患者家属的需求,进行等级评定。结果不管是化疗患者在入院时、化疗期,还是出院时,不仅他们对疾病的健康需求很高,而且他们的家属对健康的需求同样很高。结论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调整好化疗患者的心态,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其多样化、个体化,强调教育的持久性与延续性,重视教育范围的延伸,这样,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充分发挥化疗的药理作用,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化疗患者;健康需求;护理

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化疗患者的健康宣教在医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重新认识了健康教育在癌症化疗患者的地位。对癌症化疗患者进行适宜的健康宣教,可使患者了解化疗的必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整与稳定各自的情绪,提高饮食质量,全面提高生活质量[1],以预防或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充分发挥化疗的药理作用。我们从2003年7月~2005年5月对我院外科收治住院的127例癌症化疗患者或家属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的随机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组调查对象127例,男68例,女59例,年龄42~82岁。

1.2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表结合本科临床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分特别需要、需要、不需要、无所谓4个等级,做出评定,内容包括:(1)入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需要了解环境、住院规章制度、认识病区医护人员、了解病情、注重接受健康教育的形式(口头、书面、图片等);(2)住院期患者的健康需求(特别是化疗期):需要了解化疗的作用、化疗不良反应、保护血管方法、静脉输液注意事项、营养、休息、心理状况对化疗的影响;(3)出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了解用药指导、下一次化疗的时间、保健指导;(4)化疗患者家属的需求:需要了解化疗患者所需要的健康需求、如何调配饮食、如何帮助患者渡过化疗期等。

2结果

各时期患者及家属的健康需求等级评定,见表1~4。表1入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等级评定(略)表2住院期(化疗期)患者健康需求等级评定(略)表3出院患者的健康需求等级评定(略)表4化疗患者家属的需求等级评定(略)

从表1~4可以看出:不管是化疗患者在入院时、化疗期,还是出院时,不仅他们对疾病的健康需求很高,而且他们的家属对健康的需求同样很高(特别需要与需要两者相加绝大部分>90%,只有需要了解住院规章制度的<80%)。

3讨论

3.1热情接待患者,满足健康需求护士应积极热情地接待患者,耐心介绍病区环境,使化疗患者尽快适应病区环境。针对患者入院需求的特点,应适时适度地做好住院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和护士等的介绍,如对医院规章制度的介绍,应采取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地介绍;而喋喋不休地介绍,不但效果不佳,而且还可引起患者的反感。只有选择适当的时机或待患者稳定后再做详细介绍,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从而满足化疗患者的健康需求。

3.2调整好化疗患者的心态心理状态的好坏在治疗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护士应充分了解化疗患者的心理、疾病因素,耐心地解释化疗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多与患者沟通,去了解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迎接化疗。

3.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对首次接受化疗的患者,护士应与之建立指导合作型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详细解释化疗或术后化疗的目的与意义,使他们明确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特别应强调化疗必须足量、按期、有规律地进行[2],不能半途而废;应提高患者的自身防护意识,告诉患者应用化疗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作用如恶心、呕吐、胃口不佳等胃肠道反应,告知相关的护理知识,从而减轻对毒副作用的担心和恐惧。对多次接受化疗的患者,在治疗中护患之间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护士应与之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由于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有一定的认识,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治疗效果。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等不宜过分强调,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应强调饮食、卫生、休息的重要性,部分患者或家属对饮食休息作用等不够重视,应耐心解释它们在化疗中的作用,帮助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卫生和休息习惯,提高免疫力,减少并发症[2]。

3.4突出教育的多样化、个体化根据患者对化疗知识的知晓程度,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通过讲座、宣教手册等形式,来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强调个体化教育,做到教育内容因人而异,因化疗方案而异。如同一种化疗方案,一方面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化疗反应会有所不同,有的剧烈恶心、呕吐;有的反应轻甚至无反应。另一方面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应对化疗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害怕化疗的不良反应产生心理拒绝,而出现意想不到的严重反应;有的甚至因害怕恶心、呕吐而拒绝进食等。因此,化疗知识的宣教应贯穿于整个化疗过程,依照教育的个体,注重方式,体现个性,加大力度,积极引导,针对性、指导性地解决问题,满足个体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3.5强调教育的持久性与延续性,保证化疗的疗效癌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体现出化疗患者教育的持久性与延续性。不仅在入院与化疗期患者有教育需求,而且在出院期同样有教育需求。出院指导应切实可行,做到详细、具体,做好用药、下一次化疗的时间、保健等指导,让患者在康复期间能充分调整好身心,积极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应对疾病,增加信心,完成整个化疗过程,保证疗效。

3.6重视教育范围的延伸,提供支持化疗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帮助,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会影响到患者。假如有一个细微的动作,患者与家属、家属与家属的交谈若表现出不耐烦、不关心等,都会影响到患者,使之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随之带来配合不积极,甚至拒绝治疗等后果。因此,家庭成员的教育应列入重点对象,帮助他们提高对疾病及化疗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患者与家属的每一位成员都抱有积极的态度配合化疗,共同去应对问题,使之发挥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化疗范文篇5

【摘要】目的通过对癌症化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指导临床护士如何进行护理干预,来满足化疗患者的健康需求,以期达到最佳的化疗效果。方法采用问卷形式随机询问外科癌症化疗患者127例,对入院时、化疗期、出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以及化疗患者家属的需求,进行等级评定。结果不管是化疗患者在入院时、化疗期,还是出院时,不仅他们对疾病的健康需求很高,而且他们的家属对健康的需求同样很高。结论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调整好化疗患者的心态,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其多样化、个体化,强调教育的持久性与延续性,重视教育范围的延伸,这样,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充分发挥化疗的药理作用,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化疗患者;健康需求;护理

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化疗患者的健康宣教在医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重新认识了健康教育在癌症化疗患者的地位。对癌症化疗患者进行适宜的健康宣教,可使患者了解化疗的必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整与稳定各自的情绪,提高饮食质量,全面提高生活质量[1],以预防或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充分发挥化疗的药理作用。我们从2003年7月~2005年5月对我院外科收治住院的127例癌症化疗患者或家属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的随机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组调查对象127例,男68例,女59例,年龄42~82岁。

1.2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表结合本科临床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分特别需要、需要、不需要、无所谓4个等级,做出评定,内容包括:(1)入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需要了解环境、住院规章制度、认识病区医护人员、了解病情、注重接受健康教育的形式(口头、书面、图片等);(2)住院期患者的健康需求(特别是化疗期):需要了解化疗的作用、化疗不良反应、保护血管方法、静脉输液注意事项、营养、休息、心理状况对化疗的影响;(3)出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了解用药指导、下一次化疗的时间、保健指导;(4)化疗患者家属的需求:需要了解化疗患者所需要的健康需求、如何调配饮食、如何帮助患者渡过化疗期等。

2结果

各时期患者及家属的健康需求等级评定,见表1~4。表1入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等级评定(略)表2住院期(化疗期)患者健康需求等级评定(略)表3出院患者的健康需求等级评定(略)表4化疗患者家属的需求等级评定(略)

从表1~4可以看出:不管是化疗患者在入院时、化疗期,还是出院时,不仅他们对疾病的健康需求很高,而且他们的家属对健康的需求同样很高(特别需要与需要两者相加绝大部分>90%,只有需要了解住院规章制度的<80%)。

3讨论

3.1热情接待患者,满足健康需求护士应积极热情地接待患者,耐心介绍病区环境,使化疗患者尽快适应病区环境。针对患者入院需求的特点,应适时适度地做好住院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和护士等的介绍,如对医院规章制度的介绍,应采取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地介绍;而喋喋不休地介绍,不但效果不佳,而且还可引起患者的反感。只有选择适当的时机或待患者稳定后再做详细介绍,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从而满足化疗患者的健康需求。

3.2调整好化疗患者的心态心理状态的好坏在治疗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护士应充分了解化疗患者的心理、疾病因素,耐心地解释化疗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多与患者沟通,去了解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迎接化疗。

3.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对首次接受化疗的患者,护士应与之建立指导合作型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详细解释化疗或术后化疗的目的与意义,使他们明确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特别应强调化疗必须足量、按期、有规律地进行[2],不能半途而废;应提高患者的自身防护意识,告诉患者应用化疗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作用如恶心、呕吐、胃口不佳等胃肠道反应,告知相关的护理知识,从而减轻对毒副作用的担心和恐惧。对多次接受化疗的患者,在治疗中护患之间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护士应与之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由于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有一定的认识,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治疗效果。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等不宜过分强调,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应强调饮食、卫生、休息的重要性,部分患者或家属对饮食休息作用等不够重视,应耐心解释它们在化疗中的作用,帮助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卫生和休息习惯,提高免疫力,减少并发症[2]。

3.4突出教育的多样化、个体化根据患者对化疗知识的知晓程度,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通过讲座、宣教手册等形式,来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强调个体化教育,做到教育内容因人而异,因化疗方案而异。如同一种化疗方案,一方面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化疗反应会有所不同,有的剧烈恶心、呕吐;有的反应轻甚至无反应。另一方面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应对化疗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害怕化疗的不良反应产生心理拒绝,而出现意想不到的严重反应;有的甚至因害怕恶心、呕吐而拒绝进食等。因此,化疗知识的宣教应贯穿于整个化疗过程,依照教育的个体,注重方式,体现个性,加大力度,积极引导,针对性、指导性地解决问题,满足个体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3.5强调教育的持久性与延续性,保证化疗的疗效癌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体现出化疗患者教育的持久性与延续性。不仅在入院与化疗期患者有教育需求,而且在出院期同样有教育需求。出院指导应切实可行,做到详细、具体,做好用药、下一次化疗的时间、保健等指导,让患者在康复期间能充分调整好身心,积极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应对疾病,增加信心,完成整个化疗过程,保证疗效。

3.6重视教育范围的延伸,提供支持化疗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帮助,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会影响到患者。假如有一个细微的动作,患者与家属、家属与家属的交谈若表现出不耐烦、不关心等,都会影响到患者,使之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随之带来配合不积极,甚至拒绝治疗等后果。因此,家庭成员的教育应列入重点对象,帮助他们提高对疾病及化疗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患者与家属的每一位成员都抱有积极的态度配合化疗,共同去应对问题,使之发挥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化疗范文篇6

一输液护理

根据医嘱正确配制药物,如阿毒素必须用5%葡萄糖溶解,而用生理盐水则易结块不能完全溶解;环磷酰胺必须用生理盐水并延长溶解时间至溶液中透明结晶完全溶解。根据给药途径正确给药,如环磷酰胺、表阿霉素为静脉注射,氟脲嘧啶为静脉滴注须持续3-4小时。化疗前后和输入不同化疗药物时,都要用生理盐水50-100ml冲洗血管,可稀释残留于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减少对局部组织刺激,有效预防静脉炎。静脉化疗前应检查回血确保通畅方可给予化疗药物,如有红肿、疼痛等不适应予及时处理。乳腺癌病人因淋巴回流受阻致患肢肿胀,6个月内患肢禁止输液,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慢,化疗后易出现多处水泡、溃烂及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因此病人从第一次化疗起就应注意静脉计划有序的应用。一旦化疗药物外渗,停止输液,保留针头尽可能回抽药物,用注射器抽取地塞米松5mg+0.25%利多卡因5ml在外渗部位处进行封闭注射,然后用冰袋或硫酸镁局部冷敷12-24小时,严防化疗药物渗漏致皮下组织坏死。

二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之一,为预防和减轻化疗反应,我们遵医嘱常规在化疗前0.5h静脉滴注格拉司琼3mg(或昂丹司琼8mg)及地塞米松10mg,此外还采取如下措施:指导患者化疗前2h避免进食,治疗后以少食多餐方式提供温和无刺激的食物,避免过甜、过冷及油腻食物,进食2h内不要卧床,可与朋友聊天、看电视、散步等,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促进食物消化。发生呕吐时,我们在旁扶持,协助患者漱口,及时撤离呕吐物,观察呕吐物量、性质、次数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情况,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本组有12例因频繁呕吐经静脉补液后,症状逐渐消失。

三骨髓抑制的护理

骨髓抑制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化疗期间要注意患者血象变化,防止感染。

化疗期间血白细胞<3×109/L,血小板<50×109/L,血红蛋白<80g/L,应提醒医生停药。化疗药物对增殖旺盛的白细胞影响最大,一般发生在用药后1-3w,多数患者于10-14d隆至最低。若血白细胞<1×109/L,应实行保护性隔离,住单间或隔离病房,卧床休息、制动;病房经常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2次/d,限制探视;做好口腔护理,用朵贝尔氏漱口液漱口,3次/d;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T)及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并及时处理;按医嘱使用升白细胞的生物制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如惠而血(瑞白)50ug/m2皮下注射,或生白能5-10ug/kg皮下注射,每天一次;口服地榆生白片、利血生、鲨肝醇等治疗,一般白细胞在2-3d后升至正常,停药48h后可继续接受下一疗程化疗。

四脱发的护理

化疗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往往对头内的毛囊有损害作用,药物剂量越大,脱发越严重,通常发生在用药后1-2w,2个月内最显著。对这类病人我们在化疗前已向她们讲述脱发是暂时的,待化疗结束2-3月头发会自动长出来,因健康教育到位,病人有所心理准备。其次为预防脱发,在化疗前10min我们指导病人头部怎样放置冰帽,其目的使头皮冷却局部血管痉挛,减少药物到达毛囊而减轻脱发。发生脱发时要注意保护头部,避免日晒,外出时要带帽,告知病人不要使用对头发有刺激性的洗发液,同时建认议患者戴假发或帽子,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刺激。

五心理护理

大多数乳腺癌术后患者情绪低落,表现为烦燥、恐惧、自卑等,甚至缺乏治疗信心,我们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抓住时机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心理压力,列举成功病例,激发患者以成功、自信的心理正确对待疾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大,常使患者出现恶习、呕吐、食欲不振、口腔溃疡等不适,加之术后乳房缺如和脱发,使患者身心两方面受到巨大的创伤,因此,在化疗前我们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并说明这种反应只是暂时的,停药后症状会迅速消失,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安心接受并完成化疗。综合心理治疗能减轻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

化疗范文篇7

[关键词]化疗;血压变化;护理对策

抗肿瘤药物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对胃肠道及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特别为人们所关注,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报道尚少。现将我院2006年42例化疗患者的血压变化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42例,年龄27岁~76岁,平均年龄49岁,年龄高峰为52岁~60岁,其中肺癌15例,食道癌21例,膀胱癌2例,乳腺癌4例。

1.2方法临床所用化疗药物有顺铂、铂尔定、卡铂、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氨甲蝶呤、足叶乙甙、阿霉素及更生霉等以不同组合进行联合化疗,化疗前后均用立式汞柱血压计测右臂肱动脉血压,其中于化疗药物给予后第15min、30min、45min、60min、2h、3h、4h时各测1次,以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

2结果

42例中除了3例在化疗前血压偏高属临界性外,其余病例均无高血压,其中有1例血压偏低11.3/8kPa(1mmHg=0.133kPa)。

2.1收缩压的变化42例中除3例外,其余39例均有不同程度收缩压的下降。化疗前收缩压平均值为(16.5±2.0)kPa,化疗过程中收缩压降至最低点的平均值为(14±2.0)kPa,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7.831,P<0.01)。以下降幅度最高值计算,下降幅度0.8kPa~7.76kPa,平均为2.53kPa,其中3例化疗前血压处于临界状态患者降压最为明显,平均为4kPa,在3例无收缩压下降的病例中,1例原为血压偏低的病例,另2例均为采用长春新碱、阿霉素及氮烯米胺联合治疗的病例。血压降至最低点一般出现于化疗药物注射后3h~5h,以后逐渐回升,数小时后恢复至原水平附近。

2.2舒张压的变化42例中除3例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化疗前舒张压平均值为(10.5±1.34)kPa,化疗过程中舒张压降至最低点的平均值为(8.8±1.15)kPa,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t=8.118,P<0.01)。其中下降幅度0.667kPa~3.6kPa,平均降幅为1.6kPa,比收缩压降低的幅度小,3例无明显舒张压变化的病例中,1例为原血压偏低的病例,另外2例也为长春新碱联合化疗的病例,舒张压下降至最低点一般出现在化疗药物给予后3h~5h

3讨论

3.1化疗药物可引起脑细胞释放5羟色胺这一神经递质既可直接作用于第四脑室化学感受区,并激活延髓呕吐中枢引起呕吐[1]又可作用于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增强迷走神经作用,使心脏功能抑制、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2,3]。

3.2化疗药物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抑制作用有人发现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浆皮质醇及醛固酮水平均显著降低[4]。因此,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也是化疗时血压下降的重要因素。

3.3长春新碱联合化疗本组有2例应用长春新碱联合化疗的病例,在给药后均未出现明显血压下降,这现象尚未见类似报道,值得今后进一步积累病例进行研究。

4护理对策

4.1心血管疾病化疗前应注意患者有否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病,因为这些患者化疗时血压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对这类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各种反应,特别是心跳、脉搏及血压的变化。

4.2预防血压下降血压下降通常出现于用药后3h~5h,在此段时间内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以免因血压过低发生意外。

4.3胃肠道反应对于化疗有严重胃肠道反应的患者,可适当选用枢复宁针及康泉等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以减轻呕吐及血压波动。此外,化疗时合并应用地塞米松等皮质激素药物也可以减轻化疗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4.4化疗时间有报道,夜间化疗的毒副作用明显轻于日间化疗。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病、高血压患者、年老体弱者以及对化疗反应特别强烈者,可考虑改为夜间化疗。

参考文献:

[1]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5.

[2]周绍慈,翁思琪,封茂滋.神经生理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70.

[3]北京药学院基础部针麻原理研究组生理组.中枢神经介质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398399.

化疗范文篇8

1临床资料

化疗药物外渗病例来源于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7~68岁,平均(49•51±6•24)岁。疾病类型:乳腺癌15例、食管癌12例、肺癌8例和其它肿瘤5例。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9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16例。

2原因分析

2•1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刺激性较大,可以造成血管损伤,输液血管出现瘪陷、硬化,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等。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根据对血管损伤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坏死,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柔红霉素、长春酰胺和长春新碱等;第二类是刺激性药物,指化疗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路径疼痛,可有局部炎症反应、静脉炎、局部变态反应,如环磷酰胺、羟喜树碱等;第三类是非刺激性药物,外渗后不对组织产生不良反应〔2〕。同时,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导致化疗药物外渗,与输注药物的浓度、酸碱性和渗透性也存在相关性。

2•2患者因素

①频繁活动。患者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甚至烦躁,活动频繁,容易造成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药物外渗。②血管因素。肿瘤患者常需要多次化疗,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可导致血管壁变薄和弹性下降,容易造成药物从穿刺部位渗出。尤其是老年患者,生理机能退化,皮肤松弛,血管脆性增加,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增加。

2•3技术因素

①血管选择不当。血管穿刺部位选择在关节或骨隆起部位,导致穿刺针固定不牢。选择肘关节、腕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这些部位感觉迟钝,早期渗漏不易及时发现,容易导致血管神经损伤出现肌腱挛缩〔3〕。选择血管较细,药物刺激后血管收缩,血管内壁压力增加,导致药物外渗〔4〕。②静脉穿刺技术不够熟练。护理操作穿刺技术不熟练,不能一次性穿刺成功,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穿刺时针尖刺破对侧血管壁或针尖斜面未能完全进入血管腔,导致药液渗漏皮下组织。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多次输液选择同一部位,认为造成血管损伤。

3护理干预

3•1加强化疗宣教

化疗前,责任护士要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态和对化疗知识的需求。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讲解化疗的目的、化疗药物作用的机理和毒副反应,尤其是药物外渗导致的严重后果。其次,教育患者化疗药物输注期间,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如输液时尽量减少活动的机会,化疗前准备好方便袋或痰盂,便于呕吐时使用,减少去卫生间的机会,切勿压迫输液肢体,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物外渗。最后,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如注射部位不适等,尽早发现,及时报告。

3•2加强病房巡视

教育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并正确认识到化疗药物外渗造成的严重后果,加强化疗期间的病房巡视。我们每15~20min巡视一次,主要观察患者穿刺是否疼痛、水肿和药物外渗,以及输液血管有无苍白、发红等。其次,做好交接班,详细交接化疗药物名称、注射部位、输液时间、输液通畅和患者有无不适症状等情况。

3•3提高专业技能

①合理选择血管。静脉化疗宜选择皮下组织丰富,血管固定,管腔大,中心静脉血流快的血管,可迅速降低液体的渗透压,保护血管的完整性〔5〕。长期化疗的患者建立静脉使用计划,让静脉有修复时间,降低血管损伤程度,从而保护血管。②提高穿刺技术。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如果穿刺失败,要更换血管,从而有效避免药物从前一次穿刺部位渗出;患者血管脆性如果较大,使用力度要小,针与皮肤成15~25°夹角,缓慢平行进针。③减少血管壁机械损伤。对于呕吐频繁的患者,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防止针头脱出造成药物外渗;拔针时应先拔出针头,再用干棉签按压,可以避免针头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按医嘱正确配药,等药物完全溶解后再使用,可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

化疗范文篇9

关键词:肿瘤;化疗;糖尿病;护理风险;风险管理;并发症

近几年糖尿病发病率有明显的递增趋势,糖尿病、恶性肿瘤合并情况也开始居多,糖尿病、肿瘤疾病的合并会在相互作用下加重病情发展,降低病人生活质量[1]。基于糖尿病合并肿瘤化疗病人的特殊性,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增多,影响护理工作的同时也增加了护患纠纷发生率[2]。护理风险管理是在发现并处理潜在护理风险的基础上通过护理干预降低风险发生几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以及病人的安全性[3]。现就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肿瘤化疗合并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总结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肿瘤化疗合并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经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肿瘤经病理检查确诊,且生存期>3个月,病人及家属知晓研究方案且同意。排除标准:病人合并意识、沟通、认知以及精神障碍。按照1∶1比例将90例肿瘤化疗合并糖尿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2~76(51.30±6.80)岁;糖尿病病程1~18(10.30±3.50)年;肿瘤类型:结直肠癌、食管癌病人各10例,鼻咽癌、乳腺癌病人各12例,脑部肿瘤病人1例。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42~75(51.60±6.50)岁;糖尿病病程1~19(10.50±3.60)年;肿瘤类型:结直肠癌病人8例,食管癌病人10例,鼻咽癌病人12例,乳腺癌病人13例,脑部肿瘤病人2例。两组肿瘤化疗合并糖尿病病人性别、年龄、肿瘤类型以及糖尿病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病人及家属普及糖尿病、肿瘤疾病、化疗方案相关知识,遵医嘱处理化疗并发症,并根据病人综合情况指导其运动、饮食、控制血糖,同时做好生命体征监测。1.2.2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①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对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定期安排专业知识、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的认知、化疗工作风险的识别以及应对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对症处理。②鼓励病人参与风险管理。护理人员向病人说明糖尿病并发症,并进行预防指导。另外,合理安排糖尿病、化疗知识讲座,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③强化高危病人风险管理。护理工作期间需要强化监督高龄、肝肾功能异常等高危病人,观察病人血糖指标变化以及化疗药物可能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并鼓励病人合理运动。④心理风险管理。此类合并症病人心理状态明显不佳,护理人员需要在与病人沟通中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鼓励病人建立化疗信心,维持化疗期间的平稳心态。⑤化疗风险管理。针对病人糖尿病情况进行治疗,以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通过控制血糖水平达到提高化疗治疗安全性的目的;观察病人化疗期间相关化疗药物对血糖的影响,了解病人的消化道反应和进食情况;化疗完成后需要进行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检测,对白细胞计数降低病人需要预防感染,有贫血表现的病人需要强化安全教育以预防跌倒,有血小板降低表现的病人需要维持情绪平稳、排便畅通以预防出血。

1.3观察指标记录肿瘤化疗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风险事件(如低血糖、静脉炎、呼吸道感染、静脉炎等)发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均以率的形式描述,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化疗范文篇10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9月1日~2008年2月28日患者入住江苏省肿瘤医院行外周静脉化疗后发生外渗的210例。其中男14例,年龄平均(58.71±11.89)岁;女196例,年龄平均(47.06±12.10)岁。卵巢癌96例,宫颈癌25例,乳腺癌17例,绒癌11例,恶性葡萄胎9例,肺癌9例,子宫肉瘤7例,大肠癌6例,输卵管癌6例,恶性淋巴瘤6例,食道癌4例,阴道恶黑3例,胃癌3例,子宫内膜癌2例,以及鼻咽癌、膀胱癌、贲门癌、子宫内胚窦瘤、生殖细胞肿瘤、子宫中胚叶混合瘤各1例。入组标准:在本院行外周静脉化疗期间发生的外渗,局部无破溃坏死,患者对疼痛等能有语言表达能力。排除标准: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者,药物外渗已造成局部破溃或已使用过其它治疗方法均不属于本研究范围。

1.2研究方法:按化疗时间先后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10例分为3组,分别为传统组、西瓜霜组、溃疡贴组。

1.2.1传统组:取2%利多卡因5ml加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10ml(根据外渗范围适当增加),消毒皮肤后,在距离外渗范围外缘2.5~3.0cm处用7号麻醉针头行环行封闭,然后调整角度分别向外渗中心封闭,再后覆盖无菌纱布;局部冰敷12~24h,做到冰袋及时更换;第2天行氦氖激光照射,1次/d,10min/次,5~10d为1疗程[4]。

1.2.2西瓜霜组:西瓜霜喷剂2.5g加无极膏10g加金霉素软膏2g混合调匀,均匀涂敷外渗局部,面积必须超过外渗范围外缘3.0~5.0cm,待药物自然吸干后清洗局部,观察外渗局部情况,必要时局部同法重复涂敷。如局部红肿严重,局部涂敷后用大鱼际按摩局部15min,以促进药物吸收,并抬高患肢。

1.2.3溃疡贴组:穿刺部位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干棉签去除皮肤表面消毒剂,待局部皮肤完全干燥后再用比外渗范围>2cm的溃疡贴敷盖,保持2~3d,观察局部情况,如有汗液和渗液溃疡贴吸收后变为乳白色或者不平整甚至自然脱落提示需要更换。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局部红肿范围、皮肤颜色、疼痛及肢体活动情况【5】。

1.4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红肿范围明显缩小>1cm,皮肤颜色由红转为肤色,疼痛明显减轻,对肢体活动无影响;有效:红肿范围缩小<1cm,皮肤颜色由红转为淡红色,疼痛减轻,对肢体活动有轻度影响;无效:红肿未消退,皮肤颜色无变化,局部有疼痛,明显影响肢体活动,加重:红肿范围扩大,皮肤颜色由红转为紫黑色,疼痛明显,严重影响肢体活动【5】。

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盲法双人同步录入计算机(EXCEL格式),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方式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使用SPSS15.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注射部位分别为:左侧手背或掌侧前臂、右侧手背或掌侧前臂等四个部位。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注射部位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评估分与疗效的影响:在先前的研究[6]中发现,通过对患者血管充盈情况、所使用的化疗药物、注射针具、化疗次数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分(>17为高危分,即容易发生外渗)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中起一定作用,而一旦发生外渗后该评分对治疗则无明显指导意义。

2.3组治疗效果的比较见表1。

表13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加重

传统组7076300

西瓜霜组7065500

溃疡贴组7061900

注:同一患者可以发生多次外渗,此例数为化疗外渗次数。P<0.01

2.4种治疗方法的治愈天数和治疗费用的比较(见表2)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平均治愈天数短于传统组,经两两比较(LSD法)发现,其中溃疡贴组治愈天数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虽有差异,但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费用方面,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费用更加经济,与传统组费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3种治疗方法的治愈天数和治疗费用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平均治愈天数(d)

平均治疗费用(元)

传统组

70

4.04

272.78

西瓜霜组

70

3.03

16.83②

溃疡贴组

70

2.60①

47.91②

注:与传统方法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①P<0.05,②P<0.01

3讨论

传统局部封闭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局限。应用传统封闭治疗外渗,在预防局部组织损害及化疗性静脉炎发生有一定疗效,但因其需要一定量(>10ml)的药液进行局部环行封闭,增加局部组织肿胀和环行针刺带来的刺痛,延长了消肿和疼痛时间[7],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懑,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化疗药物品种越来越多,一旦外渗不能完全采用传统法进行处理。如艾恒等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就需忌冷一周,因此该类药物一旦发生外渗则不能使用冰敷处理。所以在积极预防化疗药外渗的同时,寻求治疗外渗的最佳方法化疗科护士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西瓜霜组对局部组织的作用。西瓜霜主要成份为:西瓜霜、硼砂、黄岑、黄连、黄柏、山豆根、冰片、薄荷脑等14味,主要有活血化淤、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无极膏为复方制剂,含有成分丙酸倍氯米松等,丙酸倍氯米松是一种强效局部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性反应的反应。金霉素眼膏本身具有消炎抗菌作用,并且是油性,能保护混合药物的水分不致过早蒸发,减少换药次数和节省药液,又能保持皮肤潮湿,延长药物的浸润与吸收。

溃疡贴组对局部组织的作用。康惠尔溃疡贴为自粘性水胶体敷料,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反应消退;且外观透明,方格设计无须去除即可观察局部红肿消退情况,局部皮肤有无异常等,此敷料为特殊高分子材料,很少皮肤过敏反应;敷料表面为半透明膜,既透气又防水,不影响局部清洗和沐浴。

研究显示,3种方法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均能达到治愈。从治疗早期(48h内)的效果观察,西瓜霜组(92.86%)和溃疡贴组(87.14%)显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10%),3周后3组均无后遗症状,局部症状消失,皮肤颜色正常,肢体活动自如,无疼痛。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的治愈天数和费用也均优于传统组,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平均治愈天数在3d内,与文献报道[8-9]相近,其中溃疡贴组治愈时间最短,平均2.6d(P<0.05);西瓜霜组费用最低,平均治疗费用16.83元,与传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本研究不适用于药物外渗所致局部组织糜烂溃疡坏死或开放性伤口的患者,以避免加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