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1:02:39

画廊业范文篇1

艺术市场在中国还不成熟,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市场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还没有做到相应配套、协调动作。画廊作为一级市场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画廊首先要去发现及培养艺术家,为他们办演出及出画册,把艺术家的作品介绍及销售给收藏家和美术馆,收藏家买了艺术品若干年后假若不想再保存,可以捐给美术馆或者通过拍卖行进行拍卖,所以发现及推广艺术家的责任主要是落在画廊身上,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中国目前画廊业发展不成熟的现实也确实制约了整个艺术市场的健康稳定地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我国画廊发展的历史,研究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途径,以发掘出促使其进入良性经营轨道的操作方式和为其营造良好的政策、经济、人文环境。

一、发展我国画廊业的重要意义

国外画廊业十分发达,是支撑现代艺术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教化作用。所以,我国发展画廊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起书画市场供应链体系

画廊行为规范了、作用健全了,才能使书画家潜心于创作,才能培养起稳定的购藏群体。画廊是一个签约机构,“艺术经济人”,既要完成艺术家作品的后期工作又要承担投资顾问的角色,同时又与批评家、经纪人、拍卖行、博物馆等书画市场内在元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书画市场。

(二)有助于在世界树立真正的中国审美标准

它的发展有助于在世界树立真正的中国审美标准,更为有效地传播书画艺术中的中国元素。1993年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由该展策展人奥利瓦主持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引起了西方收藏家、艺术批评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此后,欧洲的一些画廊开始尝试经营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性画廊来中国开亚洲分部,他们不仅发掘中国艺术家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霸占中国书画市场、争夺中国书画评判标准的话语权,让中国当代艺术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附庸。所以只有发展了我们自己的画廊,才能真正在世界上特别是西方成熟美学世界中建立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美学。

(三)有利于自发地发掘和培养艺术大家

在香港的一次艺术博览会上,美国玛勃洛(Marlborough)的负责人看中了陈逸飞,把他签入旗下。在签约的同年,画廊就为他在伦敦举行了个展,并让他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而随后的两年期间,玛勃洛又把陈逸飞的作品带回了中国,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为他做了回顾展。玛勃洛成功地把陈逸飞推介成了世界级的著名艺术家。国际艺术投资的介入,还捧红了方力钧、王光义、张晓刚等一批当代艺术家。目前活跃在世界画廊的著名中国书画家都是由国外捧红的。中国有一流的美术教育,正是因为我们缺乏有实力、有眼光、有胆魄、规范操作、为世界所认可的一流画廊,而导致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推介我国优秀书画家的机会;要想改变这种被别人虏掠果实的现象就必须发展国内画廊业,将其真正作为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来发展和操作。

二、中国画廊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一)中国画廊业发展的历程

早在东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书画市场和书画中介。王献之在其《自论书》中记述了他自己曾写字给一老母卖,得千金的事迹。唐代又有张怀瓘作《书估》,对书法作品作价格评估;宋代出现书画鉴定与销售的中介人“牙侩”;明代出现了书画经营的商店。

中国古代书画市场的发展来源于经济因素的推动,这种推动来源于皇家、私家、民间三方面对于艺术的赞助和消费。

而后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及“”后,进入了极度萎缩的冷寂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与文房用品一起混营的荣宝斋、朵云轩等数量稀少的国营画店铺,以及负责征集文物和文物外销的国营文物商店。文物和艺术品定点买卖,自古沿袭的收藏习尚以微弱气息延存。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和旅游城市,出现了经营商品画和装饰画的中小型画廊。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了全面复苏期。1991年,澳大利亚布朗?华莱士开设了北京第一家现代意义的画廊——红门画廊。目前,画廊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艺术品市场中的“一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公共收藏体系、私人收藏体系的有效互动,建构起共享机制,促进了社会各利益群体的互动均衡。

中国画廊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规模化的发展阶段: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次是2005-2006年。并且于2007年上半年,中国画廊数量达到一个新的峰值。据不完全统计,大约为13800余家,至2008年6月,大约为12200余家,2008年下半年,画廊数量下滑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到2008年年底,大约为9350余家。[9]

(二)中国画廊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中国画廊的规模及分布

据中国画廊联盟市场研究中心统计分析,截至2008年6月,我国有各类画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画廊未统计在内,后同)约12000余家。从统计数据来看,画廊的区域分布非常不平衡,并且大多集中于北京、河南、山东、浙江、广东、甘肃等6个省市,6省市的画廊保有量约占到画廊总数的近53%,且大部分分布在地市级以上城市中,但也有例外,像山东青州、甘肃通渭等县级城域,也集中了一百余家大大小小的画廊,而在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城,画廊的数量还很稀少。[2]但是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中国画廊市场已经步入规模化快速增长的市场,尤其是2006年以后,画廊数量增长的幅度更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而这一增长也意味着以画廊为主导的一级艺术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

2.中国画廊的基本构成

通过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经营主体画廊为例,主要的业态形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主营性画廊,即以艺术品的经营展览、展示等活动为其业务形式的画廊;二是非主营性画廊,即以为艺术品交易及活动提供支撑服务为主,以艺术品交易及相关活动为辅的业态形式;三是网上画廊,即利用互联网而建立的网上经营空间,是艺术品网上营销的一种形式。主营性画廊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运作模式;第二种是画廊+画家模式;第三种是画廓+作品的模式;第四种是画廊+活动的模式。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进程中,不同的画廊形态都在复杂的市场生态之中。由于市场尚在发展之中,非主营性画廊还是画廊业的一种量大、复杂而又水准不整齐的存在状态,主营性画廊虽然是画廊业态的主流性的发展形态,但运作与经营的专业性与中长期回报的业态规律使其发展面临更高的门槛及更多的不确定性。随着金融信息化发展步伐加速,网上画廊的出现及不断发展,为画廊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通道,也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了新的看点及增长点。专业化方向与中国画廊业中大量存在的混业经营在很长的时间段内还会长期地存在,特别是深受全球经济大势影响,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混业化经营的趋势。

当然中国画廊业的规模结构在不同的区域分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在艺术品市场比较发达的区域,画廊的专业化程度会高一些,而在艺术品市场欠发达的区域,混业经营的状况会更常见一些。在很多时候,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艺术品的发展状况并不同步,这也是我们在研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进程中应特别要注意和关注的。据中国画廊联盟市场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6月,中国画廊大约共有12297家,其中,主营性画廊约3549家,只占到画廊总数的28.9%。[2]另有一点应引起关注,即国外知名画廊的进入也在不断地推动中国画廊业的理念与管理规范化的进程,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可供研究与借鉴的窗口。同时国内画廊及艺术家与国际艺术市场的交流及沟通也会进一步拓展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视野,为国内艺术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打下基础。

3.中国画廊业的运营情况

据统计分析,截止到2008年12月底,中国画廓数量减少了大约29%,亏损并勉强处在维持及半歇业状态的约占35%,而处于盈利状态的大约只占到7%,考虑到自然增长等因素,2008年一年关闭的画廊已占到年初画廊的30%以上。

4.中国画廊业的成交规模

据统计测算,2008年中国画廊业的成交总规模大约在70.13亿元人民币,其中,主营性画廊22.4亿元人民币。非主营性画廊大约45.27亿元人民币,网上画廊的成交额大约2,46亿元,分别比2007年的103.68、34.45、66.73、2.50亿元人民币分别下降了32.4%、35.0%、32.2%与-1.6%,特别是主营性画廊受到的影响最为巨大。

三、中国画廊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画廊现状是“散、乱、小”,不容乐观。国内画廊虽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急功近利,经营能力弱,市场掌握差,社会信誉度不够高,主要问题集中在一下几点。

(一)资金的匮乏

国内画廊不像国外画廊那样大多有大型财团在后支撑,营运成本十分有限,起步水平低。画廊对于买断书画家的创作、形成关系需要大量资金周转,画廊若想向银行贷款只能以房产等作为抵押,国内银行目前对于以艺术品抵押贷款尚不予认可。于是。本来国内画廊与书画家的关系就松散,画廊只是书画家作品的临时出售点,画廊不得不依靠其他副业来支撑,如通过给作品进行装裱、装画框的等行为后再转手将画卖出,从中赚取差价;或是在经营高档总部的同时再开设一些分店,总部高唱阳春白雪、销售名家原作,分店则卖复制品、印刷品等,以此来补贴总部。

(二)货源的紧张

目前,国内画廊与书画家关系松散,没有形成规范的制;有的书画家甚至认为画廊在中间赚取劳务费还不如自己直接进行交易,所以书画家越过一级市场的画廊直接进入二级市场的拍卖行,或者与购买者私下交易。书画家的拍卖公司的各种不规范市场行为严重挤压了画廊的销售空间,更影响了画廊的书画来源,造成画廊无精品,进而影响画廊的生存问题。

(三)税收政策的不合理

现阶段,国家对于艺术品经营的高税收正影响着画廊产业的发展,它已成为诸多画廊不能承受之重;而对境外艺术品征收30%的进口税也导致了很多画廊为了生存和追求利益采取境外交易的方式或是逃税,它直接导致了国税的流失、书画市场的混乱,影响我国与国际艺术市场的接轨。另外,国家也没有制定企业赞助文化艺术的优惠税收政策,使得企业对文化艺术也没有任何兴趣。

(四)从业人员的素质低

很多经营画廊的人本身对于书画就一知半解,更不要说什么鉴赏知识、经营知识了。对于销售问题,他们遵信的似乎是经济学家马尔基尔关于艺术品销售的“更大笨蛋理论”(TheoryofGreaterFool):只要找一个比你愿意出高价的买主把它卖出去就是成功,而买主则成了比你更大的笨蛋。这种对于买家不诚信、对于书画作者不负责的态度对于造成书画市场混乱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四、推动我国画廊业发展的措施

(一)法规建设与市场监督

虽然文化部市场司在规范文化市场的会议及座谈会中始终把画廊业作为艺术品市场的基础,围绕如何启动画廊业、发展画廊业也作了许多研究和探讨,但是据了解,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对于这个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目前,除了工商局、税务局主管其是否按时按标准缴纳税款外,对于其他出售赝品假画等违背文化市场交易行为竟然没有主管部门,如果是消费者提出异议的则是去找消费者协会讨说法,然而消协对于这样的违规行为也无法可依,所以处罚不严;至于画家私下交易等道德问题更是没有部门管理。政府应该制定专门的画廊管理规定作为对美术品经营管理的补充,其中对于画廊违规或画廊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都有明确的惩罚与保护条款,树立画廊合同的权威性,规定对于违背合同的私自交易的画家或拍卖行要予以严惩,对于不按规定履行画廊职责的个体严重情况下可以吊销其营业资格;同时,指定由监管网吧、音像、娱乐等文化市场的各级文化管理部门的稽查队伍执行该条例,坚决和严厉打击赝品和制假行为,对画廊及书画市场进行监管。只有对于画廊从管到不管,才能有效地引导画廊向健康方向发展。

(二)政府扶植措施

迄今,国内除了对美术品经营进行约束的《美术品管理条例》,政府对于画廊的利益并没有到位的保护。画廊业作为一个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的行业,应该是政府促进、鼓励的行业之一。政府应该把画廊纳入视线,指定专门扶植部门,制定扶植措施与设立扶植资金、对本土画廊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支持,规定受资助的画廊定期赴学校和农村举办画展和专题讲座,让更多的人享受艺术;鼓励社会和民营企业成立基金会、投资画廊业;降低画廊的市场准入标准,培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画廊;制定美术品交易低税政策和相关建设工程要将预算的1%用于建筑设施中配置书画等艺术品的扶持政策;对于诚信画廊进行资格认证和保护,出台艺术经纪人制度,协助培养专业画廊经纪人才;在城市规划中划拨专门的画廊街区或设立集体展示的区域,保护其商业发展下的艺术特性。展现城市的独特气质。

(三)画廊业的自身建设

画廊的作为书画市场发展链中的一个重要中介环节,作用不容忽视。匈牙利著名艺术社会学家阿诺德?豪泽尔:“艺术商人不仅在买卖这一点上对艺术家是有用的,而且还可以为艺术家带来声誉。一个有名的艺术商人可以担保产品的质量,他比艺术家的名字更能使顾客放心。”国内画廊目前良莠不齐、鱼目混珠,要想规范画廊业整体的行为就必须自上而下成立画廊协会,建议其可作为行业性社会团体挂靠在各地文化管理部门下。画廊协会不仅要吸纳以出售原创作品、实行制的画廊,也要吸纳中低档价位、具装饰性、普及性的画廊,促进画廊间的互相监督、相互交流、互相合作,为各画廊提供组织和服务工作;画廊协会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与策划人、鉴定家、评论界的联系,与他们一同对画廊的展览加强宣传、培养对书画爱好的购藏群体。同时,也要求画廊自律,不做违反画廊协会规定的不当行为,为净化画廊业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做出自己的贡献。

画廊业范文篇2

关键词:画廊;经营;研究;发展

GalleryindustriesoperatinginChinaStudies

Abstract:Withtheadventofconsumerera,artistsandworksofarttothewayintothecommercialmarkethasbecomethisera''''smostimportantartactivities,Chinesecalligraphyandpaintingartmarketinrecentyearshasbecomeanewinvestmenthotspot.Thevolumeoftransactionsinrecentyearsto100million,ofwhichindustryaccountedforhalfofthegallery.Accordingtothestatisticsoftheartshops,gallerieshavemorethan3000,theconsiderableeconomicbenefits.However,becausethemarketsystemisnotperfect,regulations,theimperfectsystemandotherfactors,theartbehindthestar,somepeopleblindedbygreed,opportunistic,calligraphyandpaintingafalseZuowei,black-boxoperations,thepracticeofblindlyspeculationYueyanyuelie.ItcanbesaidthatChina''''smarketsnumerousgalleries,acauseforconcern.ByinvestigatingthedevelopmentofChina''''sartgalleries,therealproblem,andChina''''smarketenvironmentforthegallerytothespecialcircumstancesofindividualproposalsandviews.Withmorethanbelievethatthesettlementoftheissue,theChineseartgalleryindustryinthenextChinaandtheinternationalartmarketortheroleoftheBukexiaoqu.

Keywords:Gallery;Management;Research;Development

艺术家和艺术品以商业化的方式进行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艺术活动的最基本方式。著名的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Naisbitt)曾经预言:“二十世纪艺术投资将取代股票、房地产投资,成为人类主要投资方式和内容”[1]7-9。画家要通过画廊进入市场,美术馆要通过画廊寻求作品,收藏家更是要通过画廊来完成收藏行为。那么画廊是如何出现、如何分类、如何营运、它是由哪些重要环节组成、今天我们身边的画廊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我国画廊业经营现状

随着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中国的艺术市场发展有了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全新平台。近两年来连续几届的艺博会和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召开,也说明艺术品市场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画博会参加画廊数量也由第一次的79家增加到第二届的92家,成交总额达到5000万元,购买者年龄集中在30-40岁之间的文艺和金融界人士[2]5-6。不仅吸引了国内大城市的知名画廊纷纷云集,还吸引了日、韩、欧美不少知名画廊来国内抢占市场,如美国高古轩画廊带来了波谱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十余件重量级作品。

从我国目前的画廊业来看,首先,由于资金需求与书画市场相比投入较少,书画市场面临的真伪等种种问题在油画领域几乎还没出现,所以油画市场近两年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画廊经营现、当代前卫艺术的比重较大。其次,现在许多国内画廊已经发展成集艺术、娱乐、社交、文化、消费于一体的艺术沙龙。如:上海的沪申画廊经营项目还包括:艺术品、艺术品租赁、艺术礼品及图书、机构活动、收藏家会;东海堂画廊,于1996年在上海的茂名南路上开设了酒吧,把休闲与艺术欣赏置于同一空间。因此,它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画廊了。还有北京的现在画廊和四合苑画廊都在画廊旁开了餐厅,餐厅是画廊的下属单位,分开结算。可见中国都市的一些大型画廊正在从专业型向时尚型转变。再次,通过这次调查也发现了只要稍有知名度的画廊都会建立自己的艺术网站,通过网络吸引和加强与其画廊品位接近的收藏家群体和中产阶级的联系,从而跨区域、跨国界地推销其经营的艺术品,在艺博会、美术展览中印发宣传小册子、录像或光盘介绍等立体营销手段推出画廊及画家的定位,有的画廊经营者也会买下美术报刊的版面,专门刊登自己炒作的作品为自己的画廊做宣传。此外,国内也出版了相应的艺术市场的杂志如:《艺术财经》和《艺术市场》等[3]4-6,应该说这些都是我国画廊业在发展自身过程中的进步以及特点和总结的经验。但总的来说我国画廊的发展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其中的问题也很多,如果不及时处理解决将无法跨入更高的层面。

据政府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共计有画廊3000多家,这其中规范性经营的画廊仅50余家。还有相当数量的画廊是名不符实的。国内的画廊除了北京的红门画廊已经有十五年的历史外,其他的画廊经营时间还没有超过十年的[3]4-6。所以中国现在画廊业的现状是画廊越来越多,但将来的发展情况尚不明朗。具体要看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看老百姓有没有能力接受,因为如果本土不接受,全靠外国人来购买的话,也是不够的、更不能做到与国际接轨。当然除了人们的实际购买能力对画廊的发展至关重要外,支配艺术购藏行为的投资欲望、投资者本身的文化素养、艺术趣味和市场判断能力也影响着画廊的发展,也就是说,艺术市场的正常发展除了必备的经济环境外,良好的文化环境也是必需的条件!

虽然我国画廊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画廊业起步晚、起点低等,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下面将对暴露的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二级市场不科学发展导致一级市场疲软。画廊属于艺术品的第一市场。拍卖行、艺术博览会属于艺术品的第二市场。画廊业在西方是最早存在的艺术市场形式之一,在艺术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市场的关系最为紧密。它形式灵活,背靠市场可以买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最为贴近。但在我国艺术品市场长期以来呈现出二级市场(拍卖会、博览会)异常火暴,而一级市场—画廊却相对疲软的畸形状态,特别是由于拍卖行的专场和细化,中小型拍卖会的频繁举行,更给画廊业的市场份额带来很大冲击。事实上,一级市场是基石,二级市场需要有一级市场的支撑,对于货源的开发以及基础客户的培育与开发并不是二级市场的长项,没有一级市场的积极配合,二级市场终将成为空中楼阁。只有这两个市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拥有真正健康的艺术市场!

作为一级市场主体的画廊业如果长期处于发育不全及混乱状态,势必影响到二级市场的稳健发展,影响到书画艺术的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优先整合作为中国书画基础一级市场的画廊,也为拍卖业、艺术博览会等二级市场的正常运作和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推行画院影响我国画廊发展。画廊是艺术市场的前沿阵地,只有全面推行画廊制,才能使艺术市场真正热起来。一般来说,国外除了政府文化部门资助艺术家的资金,不设立专门的画院供养艺术家,而我国除了画廊自身的完善和建设外,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双轨制:一方面出于艺术市场的要求出台了画廊政策,使画廊在短短几年间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国家又延续了老方法设立了包括油雕院、版画院、群艺馆、文化馆等的画院[4]11-13。对许多艺术家而言,他们有着国家给的铁饭碗,又有市场给的金饭碗占有着绝对的主动权。使得大量作品无法进入市场,进入市场又不愿意遵守市场规律。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双轨制,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画廊业的生存。因此,对画院的改造是十分必要的,应把他们逐渐推向市场进行转轨。

第三,艺术市场缺乏职业化人才制约我国画廊发展。艺术市场的人才(鉴定人、人、经济人、艺评家、策划人、拍卖师等)都是特殊人才。西方画廊业由于起步早,有着比较成熟的经济人、人制度,但在我国这些人才还是非常缺乏的,我们很多画廊知名的经济人、策划人都不是大陆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是外籍的[5]3-5。由于这方面人才的缺乏,很多艺术家被“外商”包养,相当一部分艺术家仰仗海外市场,也是大批艺术品外流的原因之一。

这个问题主要还是由于我国画廊业起步晚所造成的,我们可以考虑培养属于自己的艺术市场人才,可以在艺术院校设立专业的培训班,逐步完善这一整套体制。

第四,国内收藏家队伍急需扩充。我国的当代大批艺术品外流现象严重,这是由于我们缺乏强大的而专业的收藏家队伍。一个国家的艺术不能总在国外寻求市场,它首先要得到本国人民的支持,而我国一部分画廊界的领头羊不仅是外籍人士开办的,而且之前很多作品也是销售给国外客户,美国前波画廊主管茅为清认为中国的收藏家队伍大概还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形成自己的规模[6]。事实上,现在国内的收藏家越来越多,他们也开始变的专业,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国内艺术市场更多是由收藏家催生的,是一种先有市场再有画廊的模式,而不像国外先有画廊再有市场,缺少一种有意识培养市场的观念。

因此我们只有培养起自己的收藏家队伍,才能真正发展本国的画廊产业,当然培养这样一支有判断力及实力的队伍,可能需要很多年的努力,因为我国的艺术教育的普及程度还很低,国外有比较完善的美术馆制度,在国外去画廊和美术馆、博物馆对市民来说就像去电影院看电影一样是很平常的事,在纽约、巴黎、伦敦这些文化高度发达的地方,还有类似《画廊指南》这样的刊物定期出版[6],这样在无形中就带动了整个社会的艺术欣赏水平。成熟的运转模式、宽松的环境、好趣味,具备这些条件的画廊和空间的存在对于博物馆和美术馆搭建起城市文化生活来说无疑是种补充和拓展。

二、中国画廊业经营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中国书画艺术市场已成为投资的一个新热点。年交易额近上百亿元,其中画廊业占到一半。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主要由画廊业、拍卖业与艺术博览会三部分组成。其中画廊是一级市场也是最主要的形式,全国画店、画廊有3000余家[7]8-9。经营名人字画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市场体制不健全,法规、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在艺术品走红的背后,某些人利欲熏心、投机取巧,书画造假作伪、暗箱操作、盲目炒作之风越演越烈。可以说我国画廊市场问题重重,令人担忧。

(一)假画泛滥

画廊市场中的主角一般有三个:艺术品经营者、艺术创作者和艺术品消费者。在全国各地画廊、画店、拍卖会及艺术市场中,大量的假画充斥其中。可以说当前大部分画廊、拍卖行都有假画。虽然多数画廊都号称有专家把关,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般画廊明知作品有问题,仍弄虚作假,包装炒作,堂而皇之地推向市场,使一些眼力不高的买家大上其当[8]。为此,艺术市场上出现了打假呼声。但是,赝品并没有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仍然我行我素,尤以假冒的名人书画为甚,并随处可见。

还有一些画廊经营者,不遵循正确的经营规则,不是制定长期计划,与有实力、有潜力的画家签合同、办展览、出画册,扶持新秀,走良性循环的经营之道,而是投机取巧,低价进、高价出,坐收渔利,不留后路,“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名为画廊,实是画店,艺术市场被理解成了投机性的艺术买卖[9]。长远来看,这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买卖”行为不仅导致艺术市场的混乱,也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4年,全国共有画店画廊5000余家,而现在锐减到3000余家。现在除了几家老字号画廊凭借金字招牌保证货源与吸引顾客外,其他众多画店画廊也沿用如此等客上门的办法[9]。肯定地说画廊、画店数量的锐减,是其自欺欺人的方式经营的一种必然结果。

以上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真品市场的走势,有利于假画流通。由于书画家经营渠道的不公开性,没有成交作品的记录档案,致使造假者有恃无恐,书画作品真伪混杂,扰乱了艺术品市场,打击收藏书画人士购画热情,严重影响了金融家、企业家的艺术投资趋向[10]。更影响中国画廊的国际地位和走进国际市场。国际上著名拍卖公司有的已不再敢拍卖中国书画,中国书画没有应有的信誉和相对稳定的画价。

(二)盲目炒作哄抬物价

一些画家本身的急功近利的心理,极大地扰乱了艺术市场的规范性。现在号称大师者比比皆是。上千万、百万的画价,出自名不见经传的书画家,在中国书画市场中似乎没有了标准。当代书画家的作品价格高得离谱,这种奇怪的现象与当前有些画家的惟利是图、恶意包装炒作不无关系。这与当今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也是相悖的。试想,在城市中一个月收入在两三千元的中等家庭能将一年的工资还不及画价的十分之一去问津这样一幅画吗[11]?书画价格脱离了社会中层的普通百姓,也就脱离了最有潜力的艺术市场。

一些画家不是潜心钻研,在笔墨上下功夫,而是走旁门左道,花钱买版面、搞效果、作宣传吹捧,或自费出画册、办展览。更有甚者,花血本投资开“研讨会”,高价请“名人”论谈一番,只等炒出名气之后,便可以坐收“名”利了。而受骗上当最大的还是普通的艺术消费者。另外,还有一些书画家故弄玄虚,迷惑大众,动辄以“艺术家”形象唬人[12]。曾有一位书法家因别人嫌他一幅字太贵,他就辩说,你懂什么,你知道能写出这一笔需要有多少年的磨练!云云……然而,这位书家却真把买者给唬住了。畸形的艺术市场使一大批“南郭先生”经过包装大发其财。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长此下去将直接影响书画家正常创作。书画家整天忙于“走穴”、“笔会”卖画创收或在家接待各路求画者,因而很难再出精品。由于“低级行画”数量的膨胀,从而严重影响了艺术市场的良性发展,一些著名书画家的“走画”方法,成为年轻书画家进入书画市场的榜样。这种误导将使中国书画艺术市场走向畸形。

(三)暗箱操作

当代知名书画家的作品虽然走向市场,但大部分系私下交易。其实,暗箱操作的成分很多。由于中国大多数画家生活有工资保障,卖画与否并不影响生计,画家也不靠画廊成名,为此画廊与画家之间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实际上大多数老式经营的画店也不负责宣传画家)。许多人购买字画,一般是亲自到画家家中,根本不用经过画廊画店[12]。如今,全国各地到处举办笔会,为书画家又开辟出新的生财之道,甚至有的画家在一日之内要“赶场”、“走穴”二、三次,虽然难得在画室潜心静气钻研创作出书画精品,但是由于每日往来于笔会之间,腰包日益鼓胀起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一些收藏家、画廊利用艺术品进口条例的宽松,利用中外工资收入的巨大差异,利用国家税收征管的漏洞与困难,特别是利用艺术家的求富心切,以宴请招待、赠送家电、支付现金、邀请出国、出版画册等方式,成了书画家的朋友,换取了难以数计的当代书画作品。国家因此流失的税收资金数目惊人。与此同时,大量的留学生、成批公务员携带书画作品出国,或以备在紧要关头保证生计,或以赠送海外有关机构与人士;某些地区组织书画作品出口,以极低的价格换取外汇。当国人以艺术品赠送西方发达国家人士时,他们无不惊讶,甚至受宠若惊。在许多西方国家,艺术品的进关是大道畅通,而艺术品的出关则难于上青天[13]4-7。

近年来,国内大兴收藏风。因为财务制度的限制,提取现金比较困难,一些部门企业便采取变通的手法,换取了大量的书画作品。由于管理不严格,这些书画作品不久便成为某些人士的个人收藏[14]。这是否可视为一种变相的侵吞公款呢。如果让那些党政干部和国有、集体所有的企业家提供他们收藏品的票据,并同时交代收入来源时,他们将如何自圆其说呢。

因此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国家文化管理部门的权威性,社会上普遍对有关法规不予重视。艺术品的地下交易既不受市场机制的约束,又没有市场上的稳定价位,更得不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因此,受到损害的不仅仅是国家税款与艺术品市场,也包括艺术家本身。人们久而久之对画店、画廊及文化艺术市场不信任、不光顾,致使一级市场萎缩。

三、我国画廊业的经营发展对策

从以上对我国画廊业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市场弊病所造成的种种危害,触目惊心。它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画廊市场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课题,我们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画廊市场才能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一)针对市场假画泛滥问题的对策

1、要成立中国书画责任鉴定的咨询单位和部门

由国家有关部门或民间权威机构成立中国字画责任鉴定咨询部门和单位,在艺术院校中应聘请或邀请一批熟悉艺术市场规律、熟悉有关法律、愿意为维护艺术的纯洁和神圣而献身的法律工作者,为院校内的老师和学生举办艺术法规方面的讲座,包括:艺术家的知识产权保护、艺术家参与艺术市场活动应注意的法律问题、合同法的基本理论等。艺术家们要增强依法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法律武器,增加同侵权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勇气。

2、画家与画廊应加强自律

中国加人WTO后,外资进人中国画廊业的准人条例将会放宽。这要求画廊业加快行业规范的步伐,要求画廊业与艺术家严肃自律,使艺术品市场具备健全的体制

3、画廊业应建立信誉和权威

画廊地位的确立,除了创造经营特色,更讲究服务水平。首先是信誉,一个正规画廊绝不能卖假画或以次充好,要信守合同。第二是交流,画廊是画家和收藏家之间的桥梁,要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及艺术取向,更要让收藏家了解画家的创作历史、地位及发展前景。第三是推荐,画廊除了要有发掘优秀艺术家的慧眼,还必须有一整套的策划思路和推荐手段第四是权威,艺术商人不但要在买卖上为艺术家带来利益,更应该为艺术家带来声誉。

4、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打假力度

优先整合作为中国一级书画基础市场的画廊,也为拍卖业、艺术博览会等二级市场的正常运作和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是艺术品的最基本形式,它的经营直接影响艺术市场。艺术品是一种精神商品,是进入市场、进入流通领域的时代文明标志之一[15]。当市场中的一些问题得到解决后,我国画廊便会以怡情益智、愉悦身心的功效进一步显示出增值快的巨大的商业潜能。

(二)针对市场盲目炒作哄抬物价问题的对策

1、建立公开、透明、的文化市场机制和公平、公正、竞争的文化产业环境

进一步放开市场,健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和法律系统。二级市场的拍卖行业也必须加强行业自律,保持一份清醒,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对买家负责的态度来进行拍卖,对于在世的书画名家拍品,尽可能请他们本人过目,甄别真伪,才能稳定发展并维护一级市场的正当利益[16]。专业画廊要尽快调整经营策略,改善经营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按照国际惯例运作,使经营制形成气候。同时为提高经营者和书画收藏者、爱好者的素质和鉴别能力,开办书画营销方面培训班、收藏班和讲座等。这样既是对艺术品市场呵护,也是对书画家本人艺术成果的尊重。

2、正确客观引导艺术市场

中国书画评论家和有关知名人士对书画家的评论和题词、作序等,要客观公正。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本着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在专业新闻方面,多听取行业专家学者的意见,正确引导艺术市场。

3、画廊要定位明确,形成鲜明的品牌效应

画廊明确自身的经营范围经营目标,并以此为指导推出不同层次的作品,打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名家,形成富于个性的经营面目,这是画廊走向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

4、画廊要走大众化道路,激发大众对艺术品购藏的兴趣

国人的艺术消费能力与日俱增,画廊从业者应把握机遇,毅然从外向型转变为内外结合型,为丰富国内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这不仅是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心愿也符合画廊和书画家的利益。

(三)针对市场中的暗箱操作问题对策

1、正视问题的存在,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国家有关部门要充分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特别是海关、工商、税务、文化等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稽查,逐步消除并转化艺术品的地下交易,制定符合国情和比较完善的行业管理法规。监管是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要加强日常管理和执法,明确对违反行业法规行为的处罚标准。对于违反法规的情况进行纠察整顿,从严处理,达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艺术品成交应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并要出事发票收据的具体数据。对拍卖公司,严格按照成交总额及公司利润计收营业税和所得税,对委托方,严格按照成交价计收个人所得税。这样可以使那些以艺术品洗黑钱和倾吐国家公款的人有所顾忌。

2、制定行业律法公约明确部门责任

中国书画家协会与著名书画家,急需制定行业律法公约,倡导作品公开经营。确保书画家的合法权益和长远利益,文物局和工商局负有管理、监督艺术品市场的责任,应加强责任管理力度。另外,应通过立法明确艺术品市场的主管部门,理顺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管理职能,避免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给不法行为有乘之机。这样我国的画廊业才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当前,国内的艺术市场行情不断上涨,新的艺术空间不断涌现,艺术空间的增加无疑是对中国艺术博物馆系统的补充。作为画廊在这样的形式下,更需要冷静的梳理,并确定自己的长远目标[17]。要搞好我国画廊业的经营和发展--清晰的定位、专业的眼光、系统而丰厚的积累,这三者缺一不可,一个好的艺术空间在良好的外在条件之外更富有它沉淀下来的内在价值,好的艺术空间凭借其专业选择,在传播艺术的同时,实际上已经成为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引导和精神源头,能够在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激发创造力。

结语

随着我国艺术市场和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画廊业所面临的假画泛滥,盲目炒作,暗箱操作等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我国画廊业的明天将是辉煌的,它在艺术市场中的作用也将越发明晰。放宽历史的视界,确立画廊的正确艺术史观,才是有抱负的画廊的所为。中国画廊业才走出了第一步,任重道远,但在未来中国乃至国际美术市场上它的作用还是不可小觑的!时间会为那些真正的艺术品增添价值,一个理想的艺术空间也只有在对艺术的坚持中才能诞生,我国画廊业已经走出了第一步,相信它会走的更好。

参考文献:

[1]JaneTurner.TheDictionaryOfArt[M].NewYork:MacmillanPublishingUSA,2001:7-9.

[2]张来民.作为商品的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6.

[3]张利国.艺术市场学[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4-6.

[4]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一艺术的商业之道[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1-13.

[5]张延风.法国现代美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5.

[6]Act.Leinai.ZhanBernLiJiaxi,Peilintranslation.ZhanBernartdealersdiary[N].ChinaBusinessnewspaper,2003-05-22..

[7]Ghor.JohnsShenLiutranslation.Theworldofart[M].Beijing:Worldpublishedtheeditorialdepartmentoffinearts,1995:8-9.

[8]杭海.宁许健.鲁虹.京沪深画廊观察[J].美术观察,2003(5):12-14.

[9]钱建群.众说纷纭话“画廊”[J].上海艺术家,2003(Z1):3-8.

[10]张雪.艺术品接受过程中画廊的公用[J].艺术市场,2005(5):13-15.

[11]胡建强.消费时代的中国大陆画廊一模式与演化[J].美术观察,2004(1):8-10.

[12]陈少明.我国画廊业的现状与未来[J].美术观察,2003(7):7-9.

[13]张宝全.艺术财经[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4-7.

[14]潘绍棠.艺术家与经济人[J].美术观察,1996(3).5-8.

[15]蒋多.韩国琴山画廊廊主黄达性:中国画廊业跨越性发展将借力奥运[J].文化周刊,2004(7):15-17.

画廊业范文篇3

关键词:艺术市场;艺术家;经营运作;画廊业

艺术品市场是靠商业中介联系艺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艺术商业中介形式多样,理论上将其划分为一级艺术品市场和二级艺术品市场。一级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是画廊,二级市场的形式较多,在我国主要有艺术品拍卖和艺术博览会两种。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能够促进整个艺术市场的发展。但在我国这两级市场是错位的,甚至相互挤压,并没有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对正常的艺术品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效益。今天的中国画廊业正步入了一个向健康方向迈进的过渡时期。[1]

一、国外画廊业的经营运作方式

国外的画廊业始于19世纪印象派时期流行于欧洲的沙龙制。随着旧的艺术赞助机制的逐渐削弱,艺术家们仓促之间被推向他们极为隔膜和陌生的市场,这种艺术的机构就应运而生了。

(一)国外画廊业现状

在国外画廊发展的百年间,画廊业有过举步维艰的艰辛,也有过名流、金钱追捧下的辉煌,有过在泡沫经济中的起起伏伏,也有过在社会变迁中的悲喜巨变。上百年的磨炼和发展,成就了今天成熟的国外画廊业,健康的环境以及合理的运营机制,有效地维护着国外艺术市场的形象,并保证了他们的艺术市场建设向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现在的国外艺术市场中,投资者必须保持必要的清醒,很难再见到早些时候那样狂热的投资行为,这减少了画商暴富的机遇,但对于那些真正成熟稳健运营有方的画廊来说,却反而能够被艺术投资者所倚重。[2]

(二)国外画廊业的经营方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外画廊经营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

1.通过签约、包装、推出艺术家,经营原作

就此类画廊而言,一般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良好的信誉。其中的佼佼者如巴黎的法兰西画廊、伦敦的玛勃洛画廊、纽约的佩斯画廊等,在长期的经营中,他们的经营理念、操作过程,都有自成一格的模式。比如法兰西画廊选画家不限知名度、学历、职务,坚持人品好(并能长期配合),画品好,具有突出的艺术个性和创作潜力的现代画家。七十多年来,才选定二十八位画家。亚洲画家中仅赵无极先生一人。[3]

这些画廊在运作中一般不采取现买现卖的短期经营,而是投入大量资金,包装宣传画家,作长期投资和开发。画家的发展,全凭画廊的投资和运作。法兰西画廊每年在自己的画廊举办八至十次画展,一般每次画展,重点推出一名画家。为了扩大影响和效益,还在各地设有经营机构,每年与世界各国的一流画廊合作,或在重大的国际大展上安排个人画展或联展。

这样的画廊往往具有较高层次的客户圈子,信誉至上是他们的经营原则,画廊从不卖赝品,或将廉价泊来品加价出售。对签约画家也同样恪守信誉,因此,画廊与画家之间均能默契配合,长期合作。对熟悉这些画廊信誉和经营规则的客户来说,画家是否出名并不重要,他们只认画廊,画廊保证了他们购买作品的潜在升值空间。画家的职责只是向画廊不断提供作品,其作品价格由画廊独家控制。比如法兰西画廊对每位画家的作品价格,严格遵守“年年递增”,“每年必增”的价格规则。因此,作为艺术投资人,如果不买其作品,便意味着每年失去一次赚钱的机会。

也有画廊以实力雄厚的企业公司为依托。比如位于日本东京银座的日动画廊、中央画廊等。银座街素有贵族富人街之称,在这里执掌画廊业的老板几乎都有一定的经济实体支持。日动画廊是靠日本一家日动火灾保险公司为经济后援。其经营策略与销售对象主要针对贵族上流阶层或大企业大财团,价位也远高出其它画廊。[4]当然,这样的画廊,对于作者、作品的挑选都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标准。正因为站在相当的高度,他们才拥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由于依托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为基础,他们才可以放心大胆地根据自己的原则运作,不受来自外界的影响或市场左右。这是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画廊业的另一个缩影。

如今这一类世界顶尖画廊还有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比如,纽约佩斯画廊,它着世界上目前最重要的艺术家;威尔顿斯坦因画廊,它以聚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印象派与欧洲古典大师作品而知名。1994年,两家画廊联合,成立了佩斯-威尔顿斯坦因画廊,计划在洛杉矶和东京拓展业务,他们的操作方法更像是大型的跨国公司,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廊。

2.除经营原作外,还经营工艺品、家具、古玩生意等业务

此类画廊资本相对有限,规模较小,但具有类型多样、经营灵活的优势。对这些画廊来说,明确自己的定位,细分目标市场,找准消费群,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他们把目标市场购买美术作品的行为化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把购买艺术品作为投资行为,目的不在作品本身,而在艺术品的增值潜力上,以便在较高价位时抛出,或在经济拮据时把画卖掉;第二类是为了装饰门面,以显示企业的实力或家庭的档次;第三类是确实有文化、修养的人,喜爱欣赏艺术,为了美化和装饰工作生活环境而买画。

针对不同的消费定位,画廊在确定销售类型、艺术品价格,投资力度、和宣传包装营销策略上,就必然有不同的做法。比如,同样在东京银座,部分画廊设立于大型百货商店内,这种画廊就不同于前面提到的日动画廊,这些画廊针对的是百货公司的稳定客流,因此挑选的画家一般是具有“明星效应”级的画家,对商业效益的注重多于艺术角度的考虑。在高岛屋、伊势丹、东武、西武百货公司的美术画廊,也常可看到来自世界各国画家的优秀作品,在展场,一些限量印刷的复制品、画册、光盘也随原作一同出售,其经营手段,几乎与其它商品的销售一致。

(三)国外画廊业的运作方式

由于这些画廊多云集于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比如纽约、伦敦、巴黎、柏林、东京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生存,各个画廊除了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还需要各出奇招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独到的,适合自身定位的经营理念尤为重要。

1.举办画展

办画展是画廊竞争中最重要,最常见的手段之一。资金较雄厚的画廊在推出画展时都会加大宣传力度。比如在巴黎,从地铁中的广告到酒吧、超市中精致的招贴,画展信息比比皆是。

2.风格化经营

画廊要建立自己的独立风格藏品和展出方向。如有的画廊只经营传统类型艺术品,就决不沾现代的边;有的正相反,专门经销前卫艺术品;有的则专门陈列文物古迹。不少画商在经营画作上还别出心裁,比如,一位叫卡丽的纽约画廊经营者,她一方面制作了一份艺术品类完整的目录单,和她的艺术家达成销售利润上的协议(一般来说,画廊在销售画家的作品中提成20%,最高不超过25%);同时她和一家直邮公司达成协议,交付一定的资金后,这家公司向她提供年收入超过100000美元的家庭名单。她按照名单向所有这些家庭邮寄了她制作的艺术品目录单,告诉他们可以从大有前途的艺术家那里买到原作;结果这一招非常的成功。在纽约、巴黎、伦敦这些文化高度发达之地,还有类似《画廊指南》这样的刊物定期出版,密密麻麻印满画廊的名字、地址、展览预告以及街区地图。当然对于这些城市的市民来说,去画廊参观展览,早已同去电影院一样平常。[5]

3.成立画廊协会

国外画廊很早就拥有了自己的画廊协会。比如美国画廊协会(ADAA-ArtDealersAssociationofAmerica)在其网站上详细地介绍了艺术品经纪人的职能,以及如何通过经纪人购买和出售艺术品,为潜在的投资者提供了可靠而又完备的服务。美国画廊协会成立于1962年,拥有150多个画廊会员,它对画廊资历的考察非常严格,其会员必须具有至少5年的从业经历,诚信是最重要的要素,此外还应在其经营的艺术领域具备专家般的素质以及对社会文化做出过实质性的贡献。[6]这样的画廊协会对整个画廊业甚至艺术市场,都可以起到监督和规范作用。

了解了这些国外画廊优秀的经营管理方式,可以发现,虽然不同类型的画廊有着不同的自身定位和经营管理方式,但其中有很多共性之处是做好画廊业所必须做到的,它包括:信誉至上的原则和诚信的经营方式;准确的自身定位和目标市场的细分;统一行业规范和经营准则的监督;长远的眼光和强烈的自我包装宣传意识;高素质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周到人性的服务等。这些都是做好画廊业的准则。

二、国内画廊业现状

国外画廊业发展到今天已有百年以上,而中国画廊业却才起步不久。由于这种发展时间上的差异,造成了今天国内外画廊业迥然不同的现状。

如果说国外画廊业好比一个成熟稳重的长者,那么现在的中国画廊业只能算是一个懵懂幼稚的孩童。中国的画廊业起步很晚,画廊与收藏机制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的,所以中国的画廊业和艺术市场还处于一个自然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一个规范化、有实力的产业群体。当我们在谈到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新闻出版,音像制品,商业演出甚至旅游开发等,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也多关注于拍卖行业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上,画廊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这与画廊在艺术市场中应有的地位以及艺术市场的正常发展显然是不和谐的。[7]

目前中国大部分画廊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出现这些问题,外因有中国这个大环境的因素,也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问题,比如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艺术市场体制,没有画廊协会,没有完善的经纪人法,就连画廊最基本的制度都有不少缺陷,而内因则包括画廓经营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市场意识淡薄,急功近利的心态等等。这些都是制约中国画廊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人说,一个发展中的新兴行业出现这些问题是很正常的,是行业走向规范和成熟前的阵痛。我们可以同意这样的说法,国外画廊业也是经历了百年的波折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中国画廊业正处于发展初期,优势就在于可以去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少走弯路,加快前进的步伐。可以相信国外画廊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一定能够给中国画廊业的发展带来启示。

三、对发展中国画廊业的启示

对比国外优秀画廊的生存准则,中国画廊业似乎没有一项是做得完备的。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中国的艺术家,画廊,收藏者三方以及政府部门都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之处。

(一)对画廊经营管理的启示

1.明确经营理念与市场定位

目前国内画廊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个人投资,而不像国外有的是大企业财团,有的或者是基金会等。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多数国内画廊的资本很难说是雄厚。所以这些画廊的经营模式更应该去借鉴国外第二和第三类画廊的生存经验。面对有限的资金投入,如何做好资本原始规划和市场定位是画廊能否生存下去的首要问题。其次,再根据自身市场定位细分目标市场,找准消费群体,制定相应的经营理念。

2.坚持信誉至上,诚信为本的原则

任何行业想要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不被市场淘汰,就必须遵守信誉至上,诚信为本的原则。画廊业自然不能例外,国外画廊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们从不卖赝品,劣品,对艺术家和收藏者都坦诚相待。而我们的画廊能够做到这些得没有几家,更多的是趁机混水摸鱼,这样短视的心态和做法,导致艺术家,画廊,收藏者相互不信任,这就是造成目前中国画廊业混乱的根本原因。

3.需要专业管理人才

完善的体制与科学的管理才能带来健康的市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所缺乏的正是一种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自己的体制。曾有人谈到中国目前的艺术品经纪人大多是学艺术出身,而西方的经纪人是学经济或法律出身,所以中国需要更多的经济管理人才来做艺术市场。[8]市场是有其规律性的,有通性也有特性,如何把握住艺术市场的规律是画廊和经纪人的职责,而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培育建构中国的艺术市场则需要有组织的专业团对的力量。

4.宣传的重要性

对于画廊来说,必须要学会宣传自己和自己的艺术家。办画展是宣传自己的最基本方式,画展规模受资金的约束可大可小,考虑到中国目前的艺术普及度,画展宣传对象应主要针对自己的目标市场,根据他们对艺术品用途的不同,制定对应的宣传策略。还可以采取会员制,对会员免费给予艺术专业指导服务,培养自己的客户群,让他们懂得艺术,对艺术产生兴趣。这需要我们的画廊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对艺术家的启示

1.个人品牌意识的建立

中国美术馆评论部主任、史论家刘曦林曾说过:“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艺术家也要讲品牌。但品牌不是户口,是艺术符号,是格调,是味道。现在许多艺术家徒有虚名,收藏家也大多不懂艺术,有名就行。名声越大,认知度越高,其作品增值就快,这是不正常的。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要有内涵才行。”[9]这就是要求我们的艺术家需要有大文化品牌意识。艺术家应该向企业创造品牌一样,创造和维护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认真地钻研自身专业,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坚决地抵制假画,劣画以及私下交易。这样既维护了个人品牌,同时也维护了整个中国艺术市场这个大品牌。

2.经纪人意识的建立

所谓经纪人意识,就是艺术家要懂得让艺术品中介机构(如画廊)来包装经营自己和艺术品。国外知名艺术家都拥有自己的经纪人和合作的画廊。而中国的艺术家现在还没有形成这样一种意识。很多艺术家认为把画给了画廊或雇佣艺术品经纪人对自己是一种损失,有钱为什么不自己赚。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这是一种落后和短浅的观念。艺术家都应该明白,心静是创作出好作品的基础,一颗浮躁的心创作出的画也一定是浮躁的。过多的参与到艺术品的经营中,必然会牵扯艺术家的精力,影响艺术作品的质量。由画廊这样的专业机构为艺术家做,艺术家就可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作当中,既享受了创作的乐趣,更可以提升自己作品的价值。优秀的艺术作品使得艺术家,画廊,收藏者都可以从中受益,重要的是维护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质量。

(三)对收藏者的启示

在国外,收藏者不会直接去找艺术家买画,他们在买画前会先去了解艺术家所在的画廊,通过画廊买画,在他们看来,在画廊买画,既可以保证艺术品的品质,得到法律保障,还能得到艺术市场专家专业的建议。但在国内,更多收藏者是直接去找艺术家买画,不通过画廊这个程序,看似从中获利,其实破坏了市场秩序,使得假画,劣画有机可趁,最终的受害者的还是收藏者本人。所以,我们的收藏者要明确画廊在艺术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尊重画廊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到正规画廊去买画,既保障了自己的权益,也保护了市场。

(四)对政府的启示

目前,中国政府对于艺术产业发展的态度正在从扶持、引导的幕后走到了台前。政府的介入不仅可以在人力和物力上给予中画廊业强大的支持,更能在号召力和凝聚力上吸引全球关注的目光。因为只有政府的操作才能解决构建艺术市场新秩序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比如,确立正确的艺术产业观;协调好艺术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关系;税收政策、艺术文化法律政策的出台;确立艺术产业市场营销机制;如何处理好艺术产业的国际化规范和本土民族化特色等问题。[10]

在2005年五月,中国文化部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上,由文化部严格评审的30多家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中国画廊与国外知名画廊共同参展。此次论坛以“艺术与诚信”为主题,思考如何建立中国艺术市场信用体系。并在参展的中国画廊中推荐部分有代表性的守信画廊,推广其经营模式,建立重艺术、重诚信的“中国诚信画廊”品牌;形成与国际著名艺术博览会和画廊的定期合作,逐步增强中国画廊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推广中国当代艺术。[11]论坛上就艺术经纪人、中国画廊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扶持和繁荣发展画廊业的政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这30多家画廊中还包括了来自南京的红色经典和长风堂两家画廊。虽然南京的画廊整体实力较为落后,但这两家画廊坚决诚信的态度,展现出了画廊主们做好画廊业的决心。

尽管现在中国的画廊主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但中国艺术市场广阔的前景使一些稍有实力的画廊仍愿意支持下去,并积极的努力着,因为他们相信中国画廊业一定会有腾飞的一天。现在,北京的云峰画廊、四合画廊,上海的东海堂画廊、龙人画廊、巴比松画廊,都在向艺术经济的道路上发展。[12]

对中国画廊业未来的走向,我们应该充满信心。首先,中国有很好的画家资源;其次,中国的画家在国际上越来越受重视;第三,随着奥运商机的临近,许多国际大企业、金融机构逐渐把眼光转向中国,市场资源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这无疑为中国画廊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国画廊市场的潜力无可置疑。在政府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以及画廊成熟规范的运营下,中国会像国外一样拥有一个越来越专业,干净的市场。而中国已经有7000万年收入超过1万美元的富人阶层,只要先培养起这批人的艺术消费习惯,中国画廊业就一定会迎来自己的第一次高峰。

参考文献:

[1]李兴建.世纪翰墨画廊负责人林松访谈[J].画廊,2004,(3)

[2]陈莉莉.国外画廊管窥[J].worldart,2005,(1)

[3]Zhangmen.Historyofforeigngallery[J].Orientalart,2004,(6)

[4]尤勇.日本画廊的十种活法[J].艺术世界,2001,(7)

[5]Lorenz.Visiongallery[J].Vision,2004,(5)

[6]许迪.中国艺术市场需要自己的画廊协会[J].画廊,2005,(2)

[7]吴山.中国画廊业经营管理现状[J].艺术与投资,2005,(8)

[8]李松.中国艺术品市场中介机构的现状[J].艺术与投资,2005,(6)

[9]董梦阳.对话当代艺术市场[J].中国美术,2006,(4)

[10]陆路.艺术品投资的现状与未来[J].画廊,2004,(9)

画廊业范文篇4

[关键词]艺术市场;品牌营销;互联网营销;定价策略

1商业画廊和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现状

1.1买方市场长期存在,新晋艺术家作品无人问津

目前,艺术市场处于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买方市场在中小型画廊内长期存在。一方面,海内外的顶级当代艺术品有价无市,顶级艺术品的创作者拥有选择买家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大量艺术品囤积难以售出,是中小型画廊的经营现状。在营销过程中,中小型画廊常采取“广撒网”模式,同时大量新人艺术家,囤积其艺术品。然而,受限于艺术品质量和营销成本,此类中小型画廊难以吸引稳定客源和知名藏家,也使得大量艺术品处于滞销状态。即使中小型画廊难以从新晋艺术家的作品中谋取巨额利润,新晋艺术家仍然是中小型画廊的主要组成。2019年,Artsy了关于全球60个国家的700间商业画廊的研究数据,指出在中小型画廊的艺术家中的72%为新晋艺术家[1]。目前,商业画廊与艺术家之间普遍以签署五年合约的形式合作。新晋艺术家若不能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将很快被“后浪”替代。

1.2画廊影响力差异大,中小型画廊面临关闭危机

强大的品牌效应是商业画廊在艺术市场中的生存和竞争基础,也是画廊吸引顶级艺术家的关键。顶级商业画廊往往能够凭借在行业地位,签约上升期艺术家。这造成了中小型画廊中艺术家“成名即解约”的现象。对于中小型画廊来说,上升期艺术家的“跳槽”离开,会为画廊带来巨大的经济伤害,而高端画廊也不会付出“转会费”形式的补偿。因此形成了顶尖画廊顶尖优势不断累积,中小型画廊市场认可度低的局面。此外,画廊间的影响力差异在艺术博览会上也有所体现。对于顶尖画廊而言,艺术博览会上的销售收入也可以轻松覆盖展位费以及运输等成本。中小型画廊即使参加艺术博览会能够提高画廊的曝光度,但真金白银的成本投入并不一定能转换为交易数量和成交价格。因此,中小型画廊的五年存活率仅为10%,80%的画廊在经营的第一年内就会关闭[2]。

2中小型商业画廊的营销困境

2.1画廊间利润差异大,中小型画廊营销成本有限

画廊间的影响力差异除了体现在客户阶层和艺术家声誉外,更直接地体现在可用营销成本上。对于顶级画廊而言,营销投入不值一提。传奇画廊主大卫·卓纳曾直言,“我现在并不关心一个艺术博览会的展位需要多少钱”[3]。这间位于纽约曼哈顿切尔西区,每年参加20个顶级艺博会的画廊能轻松支付所有营销成本。目前,顶级画廊已经可以引导藏家的审美和收藏,不必为吸引顶级艺术家和提高成交率而担忧。然而,众多中小型商业画廊的营销际遇和这样的顶级画廊大相径庭,捉襟见肘的营销成本常常使画廊的营销举步维艰。一方面,中小型画廊的艺术品单价低,即使收取50%的费,画廊的利润仍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曝光度高,高用户转化率的营销资源十分有限,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中小型商业画廊而言,有限的营销成本带来的是低成本、低曝光率、低转换率、低成交量的恶性循环。

2.2线下营销渠道单一,常规艺术展用户转化率低

除了高昂的营销成本,线下营销渠道的单一性中小型画廊的一大营销困境。相较于顶级画廊拥有的多渠道的营销机会,如联合博物馆策展,持续推出独家艺术品周边,合作顶级拍卖行等,境内中小型画廊的线下营销渠道局限于策划常规展览和参加艺术博览会。中小型画廊通过这两种线下渠道能够获得一定的曝光度和市场关注,但常规展览有着用户转化率低的特点。日常策展作为商业画廊的常规营销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使商业画廊直接接触潜在藏家的B2C营销模式。在我国的中小型画廊,尤其是非一线城市的商业画廊中,客流量基数小,且观众多以拍照打卡为目的,对艺术品的了解和购买意愿较低。参加艺术博览会是当前我国中小型画廊进行线下营销的主要方式,也是最能为商业画廊带来新客源的有效渠道。与画廊的常规展览相比,艺术博览会能够在短期内聚集大量爱好者,使画廊能够针对潜在藏家直接开展针对性营销。以2019年上海艺术博览会为例,4天的展会成功吸引了逾6万观众参展,成交额突破一亿元人民币。得益于可观的客流基数,即使是题材小众、风格独特的小型画廊,也能有机会在艺术博览会上获得关注,吸引客流并形成交易。因此,艺术博览会也成为中小型画廊进行线下营销的主要甚至唯一有效渠道。

2.3缺乏品牌营销基础,缺少重要藏家和机构藏家

随着艺术投资的流行,现代艺术在创作和销售环节逐渐精品化、产业化,这也使消费者对艺术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消费艺术品时,藏家往往会提出满足审美和保值的双重诉刘佳欣:中小型商业画廊的营销困境及策略研究市场营销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消费者更愿意来自知名画廊,由知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以获得更多的升值可能。因此,画廊和其经营者的声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然而,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型画廊很难在短时间之内与业界知名画廊在品牌影响力上形成竞争。一方面,顶级画廊通过常年经营,已经聚集了丰富的营销资源和多元的客户群体,中小型画廊很难在朝夕间接触到在行业内有类似话语权的顶级藏家和艺术机构;另一方面,中小型画廊主要的新晋艺术家市场影响力较弱,其作品销售带来的利润也难以为画廊开展品牌营销所需要的媒体覆盖提供经济支撑。

3商业画廊的可行性营销策略研究

3.1短期聚焦国内市场,推广本土艺术家

在经济周期下行和疫情的双重背景下,调整营销方向,聚焦国内市场和本土艺术家是中小型画廊的一个可行营销策略。一方面,海外贸易保护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抬头,为我国商业画廊进军海外市场设置了重重障碍。以美国为例,2019年9月起,美国开始向入境中国的文物古玩及艺术品征收10%的关税。首间进驻中国的美国画廊,在2018年结束运营的佩斯画廊创办人也曾表示:“在中美贸易战下,跨国画廊根本无法在中国经营”[4]。另一方面,近十年来,我国艺术市场对古玩和书画的关注度逐渐下降,而现当代艺术板块正逆势吸引着更多的购买力。据雅昌艺术检测中心的《2019年上半年中国艺术》显示,现当代艺术作品的市场份额呈稳定提高趋势,在2014年上半年,仅有11.62%的艺术品交易份额由当代艺术产生,而这一数据在五年内达到了19.79%,涨幅70%[5]。随着当代艺术市场规模的稳定扩大,以国内藏家为目标开展营销,扶植本土艺术家,是中小型画廊可采用的短期营销策略。

3.2采用价格适众策略,对标年轻化藏家

在高端艺术市场竞争激烈,顶级画廊与拍卖行逐渐形成垄断的情况下,中小型画廊可以通过精准的市场细分,聚焦中端艺术品市场,吸引年轻的购买者。相比于顶级藏家对藏品升值空间的要求,预算较低的年轻购买者往往更关注作品的美感和装饰性。因此,中小型画廊采用价格适众策略进行定价,也符合中小新画廊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但升值空间不明朗的特点。因此,画廊可以与艺术家进行协商,确定较易被市场接受的定价。在中小型画廊中,新晋艺术家和画廊的经营者通常拥有艺术品的共同定价权。通常,有经验的商业画廊也不会把新晋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定得太高,这能保障艺术家的成交量,在获利的同时为艺术家的持续性创作提供资金保障。中小型画廊可以为艺术品制定适众的价格,来吸引同样刚进入艺术市场的年轻买家。

3.3拓宽线上营销渠道,善用网络新语境

在互联网科技和线上支付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线上消费已经成为年轻消费者的主要消费方式。目前,艺术品在线作为以互联网为载体且高覆盖率营销模式,已经被包括商业画廊在内的艺术机构广泛采纳。然而,在97%拍卖行和商业画廊拥有官方网站的今天,建立网站、定期更新展览等基础营销行为已不能使一家画廊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6]。因此,应用多渠道线上营销,深入了解网络语境就尤为重要。根据我国互联网营销和商业画廊的市场现状,通过新媒体营销进行线上引流和通过直播平台推广艺术内容是中小型画廊可以负担的两个营销渠道。关于新媒体营销,中小型画廊可以在微信公众号、豆瓣艺术圈、哔哩哔哩等访问量大、营销成本低的渠道画廊和艺术品的相关信息,并针对平台用户的特性进行差异化的营销内容设计,为画廊引流。另外,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分享性等特点的线上直播推广也是可行的线上营销手段。一方面,画廊经营者可以同时在一场直播中展出多件艺术品,与大量潜在购买者实时互动。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直播,中小型画廊可以向藏家展示更完整的经营流程。举例来说,画廊可以拍摄艺术展览的装置过程,通过营造仪式感来增加受众对艺术作品的认同。也可以邀请新晋艺术家与作品同框,使观众更加了解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及理念,产生理解和共鸣。

4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日益规范化、活跃化的背景下,中小型商业画廊也迎来了宝贵的发展契机。即使其营销受到有限的营销成本、薄弱品牌效应和单一的线下营销渠道的限制,中小型画廊仍然有机会转变营销方式,谋求稳定的市场份额。文章提出,聚焦国内市场,并拓宽线上营销渠道,是中小型画廊取得长期发展的可行营销渠道。

参考文献:

[1]ARTSY.2019画廊业数字营销调查报告[EB/OL].

[2]ARTNET.中小型画廊如何走出窘境[N].ARTNET,2018-06-06.

[3].叶慧珏.当代艺术“点金手”大卫·卓纳[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01-21.

[4]李一鸣.佩斯离京是悲剧离场,还是战略转移[J].中国美术,2015,5(1):7.

[5]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2019上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报告[EB/OL].

画廊业范文篇5

关键词:画廊业发展;艺术市场;发展策略

画廊作为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对艺术市场的正常发展起着重要的稳定作用。画廊业经营规范,艺术市场就能良性发展繁荣;画廊业经营不规范,艺术市场就混乱。[10]由于中国画廊普遍缺乏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总体实力薄弱,而且在一级城市和二级城市画廊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发展情况,这些都影响了当代中国整个艺术市场也无法迈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艺术市场在中国还不成熟,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市场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还没有做到相应配套、协调动作。[12]画廊作为一级市场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画廊首先要去发现及培养艺术家,为他们办演出及出画册,把艺术家的作品介绍及销售给收藏家和美术馆,收藏家买了艺术品若干年后假若不想再保存,可以捐给美术馆或者通过拍卖行进行拍卖,所以发现及推广艺术家的责任主要是落在画廊身上,自然是非常重要的。[14]但中国目前画廊业发展不成熟的现实也确实制约了整个艺术市场的健康稳定地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我国画廊发展的历史,研究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途径,以发掘出促使其进入良性经营轨道的操作方式和为其营造良好的政策、经济、人文环境。

一、发展我国画廊业的重要意义

国外画廊业十分发达,是支撑现代艺术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教化作用。所以,我国发展画廊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起书画市场供应链体系

画廊行为规范了、作用健全了,才能使书画家潜心于创作,才能培养起稳定的购藏群体。画廊是一个签约机构,“艺术经济人”,既要完成艺术家作品的后期工作又要承担投资顾问的角色,同时又与批评家、经纪人、拍卖行、博物馆等书画市场内在元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书画市场。

(二)有助于在世界树立真正的中国审美标准

它的发展有助于在世界树立真正的中国审美标准,更为有效地传播书画艺术中的中国元素。1993年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由该展策展人奥利瓦主持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引起了西方收藏家、艺术批评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此后,欧洲的一些画廊开始尝试经营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性画廊来中国开亚洲分部,他们不仅发掘中国艺术家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霸占中国书画市场、争夺中国书画评判标准的话语权,让中国当代艺术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附庸。所以只有发展了我们自己的画廊,才能真正在世界上特别是西方成熟美学世界中建立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美学。

(三)有利于自发地发掘和培养艺术大家

在香港的一次艺术博览会上,美国玛勃洛(Marlborough)的负责人看中了陈逸飞,把他签入旗下。在签约的同年,画廊就为他在伦敦举行了个展,并让他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而随后的两年期间,玛勃洛又把陈逸飞的作品带回了中国,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为他做了回顾展。玛勃洛成功地把陈逸飞推介成了世界级的著名艺术家。国际艺术投资的介入,还捧红了方力钧、王光义、张晓刚等一批当代艺术家。目前活跃在世界画廊的著名中国书画家都是由国外捧红的。中国有一流的美术教育,正是因为我们缺乏有实力、有眼光、有胆魄、规范操作、为世界所认可的一流画廊,而导致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推介我国优秀书画家的机会;要想改变这种被别人虏掠果实的现象就必须发展国内画廊业,将其真正作为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来发展和操作。[10]

二、中国画廊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一)中国画廊业发展的历程

早在东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书画市场和书画中介。王献之在其《自论书》中记述了他自己曾写字给一老母卖,得千金的事迹。唐代又有张怀瓘作《书估》,对书法作品作价格评估;宋代出现书画鉴定与销售的中介人“牙侩”;明代出现了书画经营的商店。[2]

中国古代书画市场的发展来源于经济因素的推动,这种推动来源于皇家、私家、民间三方面对于艺术的赞助和消费。[7]

而后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及“”后,进入了极度萎缩的冷寂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与文房用品一起混营的荣宝斋、朵云轩等数量稀少的国营画店铺,以及负责征集文物和文物外销的国营文物商店。文物和艺术品定点买卖,自古沿袭的收藏习尚以微弱气息延存。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和旅游城市,出现了经营商品画和装饰画的中小型画廊。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了全面复苏期。1991年,澳大利亚布朗?华莱士开设了北京第一家现代意义的画廊——红门画廊。目前,画廊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艺术品市场中的“一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公共收藏体系、私人收藏体系的有效互动,建构起共享机制,促进了社会各利益群体的互动均衡。

中国画廊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规模化的发展阶段: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次是2005-2006年。并且于2007年上半年,中国画廊数量达到一个新的峰值。据不完全统计,大约为13800余家,至2008年6月,大约为12200余家,2008年下半年,画廊数量下滑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到2008年年底,大约为9350余家。[9]

(二)中国画廊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中国画廊的规模及分布

据中国画廊联盟市场研究中心统计分析,截至2008年6月,我国有各类画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画廊未统计在内,后同)约12000余家。从统计数据来看,画廊的区域分布非常不平衡,并且大多集中于北京、河南、山东、浙江、广东、甘肃等6个省市,6省市的画廊保有量约占到画廊总数的近53%,且大部分分布在地市级以上城市中,但也有例外,像山东青州、甘肃通渭等县级城域,也集中了一百余家大大小小的画廊,而在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城,画廊的数量还很稀少。[2]但是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中国画廊市场已经步入规模化快速增长的市场,尤其是2006年以后,画廊数量增长的幅度更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而这一增长也意味着以画廊为主导的一级艺术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9]

2.中国画廊的基本构成

通过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经营主体画廊为例,主要的业态形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主营性画廊,即以艺术品的经营展览、展示等活动为其业务形式的画廊;二是非主营性画廊,即以为艺术品交易及活动提供支撑服务为主,以艺术品交易及相关活动为辅的业态形式;三是网上画廊,即利用互联网而建立的网上经营空间,是艺术品网上营销的一种形式。主营性画廊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运作模式;第二种是画廊+画家模式;第三种是画廓+作品的模式;第四种是画廊+活动的模式。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进程中,不同的画廊形态都在复杂的市场生态之中。由于市场尚在发展之中,非主营性画廊还是画廊业的一种量大、复杂而又水准不整齐的存在状态,主营性画廊虽然是画廊业态的主流性的发展形态,但运作与经营的专业性与中长期回报的业态规律使其发展面临更高的门槛及更多的不确定性。随着金融信息化发展步伐加速,网上画廊的出现及不断发展,为画廊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通道,也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了新的看点及增长点。专业化方向与中国画廊业中大量存在的混业经营在很长的时间段内还会长期地存在,特别是深受全球经济大势影响,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混业化经营的趋势。

当然中国画廊业的规模结构在不同的区域分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在艺术品市场比较发达的区域,画廊的专业化程度会高一些,而在艺术品市场欠发达的区域,混业经营的状况会更常见一些。在很多时候,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艺术品的发展状况并不同步,这也是我们在研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进程中应特别要注意和关注的。据中国画廊联盟市场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6月,中国画廊大约共有12297家,其中,主营性画廊约3549家,只占到画廊总数的28.9%。[2]另有一点应引起关注,即国外知名画廊的进入也在不断地推动中国画廊业的理念与管理规范化的进程,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可供研究与借鉴的窗口。同时国内画廊及艺术家与国际艺术市场的交流及沟通也会进一步拓展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视野,为国内艺术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打下基础。

3.中国画廊业的运营情况

据统计分析,截止到2008年12月底,中国画廓数量减少了大约29%,亏损并勉强处在维持及半歇业状态的约占35%,而处于盈利状态的大约只占到7%,考虑到自然增长等因素,2008年一年关闭的画廊已占到年初画廊的30%以上。[2]

4.中国画廊业的成交规模

据统计测算,2008年中国画廊业的成交总规模大约在70.13亿元人民币,其中,主营性画廊22.4亿元人民币。非主营性画廊大约45.27亿元人民币,网上画廊的成交额大约2,46亿元,分别比2007年的103.68、34.45、66.73、2.50亿元人民币分别下降了32.4%、35.0%、32.2%与-1.6%,特别是主营性画廊受到的影响最为巨大。[2]

三、中国画廊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画廊现状是“散、乱、小”,不容乐观。国内画廊虽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急功近利,经营能力弱,市场掌握差,社会信誉度不够高,主要问题集中在一下几点。

(一)资金的匮乏

国内画廊不像国外画廊那样大多有大型财团在后支撑,营运成本十分有限,起步水平低。画廊对于买断书画家的创作、形成关系需要大量资金周转,画廊若想向银行贷款只能以房产等作为抵押,国内银行目前对于以艺术品抵押贷款尚不予认可。于是。本来国内画廊与书画家的关系就松散,画廊只是书画家作品的临时出售点,画廊不得不依靠其他副业来支撑,如通过给作品进行装裱、装画框的等行为后再转手将画卖出,从中赚取差价;或是在经营高档总部的同时再开设一些分店,总部高唱阳春白雪、销售名家原作,分店则卖复制品、印刷品等,以此来补贴总部。

(二)货源的紧张

目前,国内画廊与书画家关系松散,没有形成规范的制;有的书画家甚至认为画廊在中间赚取劳务费还不如自己直接进行交易,所以书画家越过一级市场的画廊直接进入二级市场的拍卖行,或者与购买者私下交易。书画家的拍卖公司的各种不规范市场行为严重挤压了画廊的销售空间,更影响了画廊的书画来源,造成画廊无精品,进而影响画廊的生存问题。

(三)税收政策的不合理

现阶段,国家对于艺术品经营的高税收正影响着画廊产业的发展,它已成为诸多画廊不能承受之重;而对境外艺术品征收30%的进口税也导致了很多画廊为了生存和追求利益采取境外交易的方式或是逃税,它直接导致了国税的流失、书画市场的混乱,影响我国与国际艺术市场的接轨。另外,国家也没有制定企业赞助文化艺术的优惠税收政策,使得企业对文化艺术也没有任何兴趣。

(四)从业人员的素质低

很多经营画廊的人本身对于书画就一知半解,更不要说什么鉴赏知识、经营知识了。对于销售问题,他们遵信的似乎是经济学家马尔基尔关于艺术品销售的“更大笨蛋理论”(TheoryofGreaterFool):只要找一个比你愿意出高价的买主把它卖出去就是成功,而买主则成了比你更大的笨蛋。[17]这种对于买家不诚信、对于书画作者不负责的态度对于造成书画市场混乱有推卸不掉的责任。[10]

四、推动我国画廊业发展的措施

(一)法规建设与市场监督

虽然文化部市场司在规范文化市场的会议及座谈会中始终把画廊业作为艺术品市场的基础,围绕如何启动画廊业、发展画廊业也作了许多研究和探讨,但是据了解,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对于这个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目前,除了工商局、税务局主管其是否按时按标准缴纳税款外,对于其他出售赝品假画等违背文化市场交易行为竟然没有主管部门,如果是消费者提出异议的则是去找消费者协会讨说法,然而消协对于这样的违规行为也无法可依,所以处罚不严;至于画家私下交易等道德问题更是没有部门管理。政府应该制定专门的画廊管理规定作为对美术品经营管理的补充,其中对于画廊违规或画廊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都有明确的惩罚与保护条款,树立画廊合同的权威性,规定对于违背合同的私自交易的画家或拍卖行要予以严惩,对于不按规定履行画廊职责的个体严重情况下可以吊销其营业资格;同时,指定由监管网吧、音像、娱乐等文化市场的各级文化管理部门的稽查队伍执行该条例,坚决和严厉打击赝品和制假行为,对画廊及书画市场进行监管。只有对于画廊从管到不管,才能有效地引导画廊向健康方向发展。[13]

(二)政府扶植措施

迄今,国内除了对美术品经营进行约束的《美术品管理条例》,政府对于画廊的利益并没有到位的保护。画廊业作为一个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的行业,应该是政府促进、鼓励的行业之一。政府应该把画廊纳入视线,指定专门扶植部门,制定扶植措施与设立扶植资金、对本土画廊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支持,规定受资助的画廊定期赴学校和农村举办画展和专题讲座,让更多的人享受艺术;鼓励社会和民营企业成立基金会、投资画廊业;降低画廊的市场准入标准,培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画廊;制定美术品交易低税政策和相关建设工程要将预算的1%用于建筑设施中配置书画等艺术品的扶持政策;对于诚信画廊进行资格认证和保护,出台艺术经纪人制度,协助培养专业画廊经纪人才;在城市规划中划拨专门的画廊街区或设立集体展示的区域,保护其商业发展下的艺术特性。展现城市的独特气质。

(三)画廊业的自身建设

画廊的作为书画市场发展链中的一个重要中介环节,作用不容忽视。匈牙利著名艺术社会学家阿诺德?豪泽尔:“艺术商人不仅在买卖这一点上对艺术家是有用的,而且还可以为艺术家带来声誉。一个有名的艺术商人可以担保产品的质量,他比艺术家的名字更能使顾客放心。”[4]国内画廊目前良莠不齐、鱼目混珠,要想规范画廊业整体的行为就必须自上而下成立画廊协会,建议其可作为行业性社会团体挂靠在各地文化管理部门下。画廊协会不仅要吸纳以出售原创作品、实行制的画廊,也要吸纳中低档价位、具装饰性、普及性的画廊,促进画廊间的互相监督、相互交流、互相合作,为各画廊提供组织和服务工作;画廊协会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与策划人、鉴定家、评论界的联系,与他们一同对画廊的展览加强宣传、培养对书画爱好的购藏群体。同时,也要求画廊自律,不做违反画廊协会规定的不当行为,为净化画廊业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加强媒体宣传

就电视节目和报纸来看,从央视的《鉴宝》直到各地新闻专栏的《艺术品投资》或《拍卖》,大家的眼光大都集中在民间收藏、拍卖、古董等方向,很少有节目涉及现代画廊所出售的中国现代水墨画和油画等。媒体在介绍画廊展览动态的时候也只把其归类到美术展览节目中进行报道,对于画廊想大力推介画家的目的并未实现。画廊办个展也就在门口挂个横幅,或在圈内人中间发发帖子,自身宣传力度也不够。据统计,巴黎有400多个画廊,是个画廊云集的地方,各个画廊为了推介自己的画家及其画展,编制了许多画展指南,在机场、地铁口、公共汽车、学校、酒吧等地供人们取看,并通过电视、广播对展览进行滚动式宣传,可想其所能取得的良好效果。我们应该效仿此法将书画展览、购藏的信息通过经济、时尚、科技等各类电视频道和杂志传播到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人们中去,尽量扩大受众面,使画廊能拥有更多的拥护者和客户,不仅能在市场中得以生存,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壮大自己的实力。[10]

参考文献:

[1]伦纳德?D?杜博夫.[美]艺术法概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32.

[2]章国利.艺术市场学[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3]刘玉.文化市场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8.

[4]阿诺德?豪泽尔著.[匈]艺术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5]李万康.艺术市场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

[6]刘玉.文化市场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8.

[7]李向民.中国艺术经济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8]罗兵.国际艺术品贸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

[9]赵力.2006-2007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R].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8.

[10]朱琰.论当代中国画廊业的发展[J].艺术百家,2006(07).

[11]杨亮文.当代艺术市场:天价做局[J].国际广告,2008(11).

[12]王秀芹.当代艺术市场现状探析[J].中国外资,2008(09).

[13]王征.中国艺术品市场浅议[J].天府新论,2008(06).

[14]莫震宇.画廊里的“中国概念股”[J].锐产业,2008(43).

[15]郑志海.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营任重而道远[J].东方艺术,2004(7).

[16]朱倪.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法律思考[J].艺术市场,2007(2).

[17]马健.艺术品投资的“更大笨蛋理论”[J].环球工商,2005(2).

[18]LeonoraBatson.ContemporaryChineseArtMarket[J].Artworld,2006(21).

画廊业范文篇6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市场;线上交易

2011年以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整体一直都处于低潮态势,今年的疫情更使其雪上加霜。由于疫情影响,许多业内人士将目光转向线上,并在其中探索艺术品市场新的可能性。本文着重分析艺术品线上交易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方式、结果等,探究中国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领域线上交易的未来前景。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比对,自2011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低迷状态持续至今。究其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受众所具备的美学意识和审美水平良莠不齐,更多则是因为中国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固有化,即国内的大部分画廊基本遵循一个模式:看展—拍卖。但是由于疫情的到来,使得买家无法亲临其境、去品味画作的艺术魅力,因此画作的主人就需要联合画廊主办者共同推进线上宣传画作的能力,这意味着“电子画廊”的应运而生。尽管“电子画廊”只是一种手段,从实质上来说,实体画廊的地位依然稳固,而“线上”画廊模式却为艺术品市场整体带来了疫情时代的全新经济渠道。

一、疫情之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应对策略

2019年至2020年的疫情期间,国内外近六成的画廊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上海知名画廊——ARTMENGSPACE孟空间相关负责人孟祥俐就表示,疫情时期经营画廊绝非易事。孟祥俐指出:“人们的足不出户导致了一整年的辛苦筹备全部化为泡影,这是我个人的损失,也是许多同行的心痛所在。因为画廊负责人都知道,画廊的生意全在于受众的身临其境,去和这些不同画家、不同流派的画作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近一幅画,从而萌生成为其主人的想法。虽然线上画廊的成效不错,但其实我们整体的销售额度还是较之往年有所亏损。”全国的艺术博览会在疫情影响下的举办频次骤减;而艺博会是艺术市场中重要的信息集合、作品展示、交易流通的平台;因此,其数量的减少对艺术市场造成的冲击显而易见。但正如诸多其他行业所做的那样,中国的艺术市场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可能性。于是,人们不可避免地把目光转向线上,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运作体系,还期望长久地发展下去。其实在互联网时代,疫情的到来不过是对艺术品的线上交易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而线上画廊的构想早已出现,只是还未普及,只是在疫情的风口浪尖上,画廊的生存其实已和线上模式的推行息息相关。因为线上画廊可以有效地规避人流量大、画廊现场承载受众数量有限的客观局限,也能够站在画廊视角为受众普及画廊的展览主题,而受众则可以快速地从各个角度欣赏到平时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够得以欣赏的名画。正是在这种时代大潮下,绝大多数画廊主选择入驻已有的互联网大平台,而非再自建平台。因为大型平台的集合力量是垄断性的,它可以提供数量庞大的客户群体。据南京“逸空间”画廊负责人提供数据显示:“我们仅在线上的半年试运营期就已经达到了500万元的营业额,而且这只是在顺便兼顾的情况下,如果专注于线上运营,营业额可以达到3000万元到5000万元。”虽然上述营业额中还没有减去各种成本,也是不完全统计,只是一家画廊的数据,但从2020年的大量媒体报道和行业研究数据不难发现,艺术市场各级主体对于线上交易的前景是普遍看好的。另外,还有部分画廊主并没有直接表示对线上经营的积极态度,但是他们大多承认,互联网在未来是一个确定无疑的重要角色,艺术品的线上交易会成为艺术市场的另一条腿,与线下的艺术品经营保持互助、互补发展的、并行共强的关系。

二、画廊线下经营的成本分析

艺术品线上交易态势繁盛,线下经营成本的高昂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尽管线上艺术品交易模式日臻成熟,不断完善,但线下交易模式依旧为主体。又因传统的艺术品交易模式确实存在成本较大的问题,这便决定了疫情期间画廊艺术会受到重创。一般情况下,线下画廊最主要的成本花费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场地租金是首要的,一间画廊的实体店对所处地段的要求通常很高,处在距离城市中心较远的郊区没有顾客流量,而在城市中心或艺术产业集中区——如艺术区、文化产业园等,这又会极大地增加租金成本。第二,定期举办展览是每家画廊在宣传推广过程中的重心活动,通常它的耗资较大,但收效也非常显著。而在疫情影响下,许多画廊停止了展览计划,原因也非常简单——所消耗的财力没有太多的降低,而所获得的收益却大打折扣。在艺术市场这么一个需要公开性和流动性的领域内,停止展览、宣传和推广相当于自断生计,画廊由此失去的不只有金钱利益,还有更多在业内发声的机会,这些机会对于画廊的连续性运作来说至关重要。第三,画廊要为艺术家制作画册或进行线下沙龙以及其他宣传活动。基本上,一场完整的画廊交流艺术展需要具备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知名画家的出席、沙龙对话活动的举办以及买家与卖家的商讨与议价,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甚至有画廊相关负责人认为,一场成功的画廊交易活动,需要数十万元的艺术经费。当然,由于画廊与画廊之间的定位不同,这一指标仅为参考。总而言之,在少有交易达成的情况下,画廊的运作举步维艰。运营问题实质上就是费用问题,而线上的运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画廊业以上的几点困境。事实上,大多数画廊并不会在人气萧疏的时期直接撤走实体店内的作品以节省租金费用,因为租金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会相应降低,但是画廊会暂时关闭实体店,以节约水电费等的杂项支出。

三、当代艺术作品线上交易的可能性

许多画廊将重心转向线上,开办自己的线上店面,以及寻找各种可以入驻的线上平台,尽可能地增加画廊的曝光度和浏览量。许多画廊还对人员数量进行了裁减,以减少薪资成本。大部分画廊主认为,顾客在线下与艺术作品的面对面交流是很重要的,画廊内的装潢、灯光和色调和作品总是浑然一体,以加强观者的亲身体验,尤其是一些带有立体性的作品,单纯的平面图片无法完全体现它们的质感。但在疫情的重压下,许多画廊主还是无法拒绝线上低廉的宣传成本和巨大的客源量的诱惑。在线上举办展览也容易得多,画廊不仅可以免去雇佣策展人的佣金,同时将复杂的店内装饰工作转换为图片的排版与文案的构思,这省去了繁重的财力和劳力支出。相应地,顾客群体浏览起来也更加便捷。但是有些艺术品商人指出,线上艺术作品的被浏览次数很多,但真正能达成交易的数量相比之前线下要更少,这可能与画廊主所推崇的“线下体验感”有关,也与一级、二级市场原有的线上业务占比有关——已经比较成熟的拍卖公司可以很容易地建立线上交易系统,而一级市场中的画廊更多的仅是利用互联网的高速流动性进行展示和推广。价格较高的艺术品起初很少能顺利地在线上达成交易,因为大多数藏家还是深受“眼见为实”的传统影响,而且线上的图片确实不如线下展览那样容易触动人心。但是随着线上交易趋势不可阻挡的发展,这一上限已经逐渐升高——一般来说,5万元左右的艺术品在线上达成交易不成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目前国内当代艺术的画家均为青壮年,他们由于还处在艺术创作初期的探索阶段,其作品质量还不是很稳定,因此,画作的成交均价较低也是常理之中。

四、结语

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者、经营者和受众普遍较为年轻,更容易接受和融入线上交易这一潮流。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作品的线上交易未来可期。尤其在疫情的推动下,线上交易模式的推行能够很好地与线下艺术交易模式形成互补,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也将由此逐步发展完善,并形成一个成熟、开放、透明、国际化的新体系。

参考文献:

[1][荷兰]奥拉夫•维尔苏斯,何卿.艺术品如何定价:价格在当代艺术市场中的象征意义[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7:1-297.

[2]何建华,陈志强.艺术市场大趋势[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1-235.

画廊业范文篇7

实际上,从艺术作品(不同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展览——艺术的接受者(观众、收藏家)这个系统的艺术生态链上看,艺术展览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同时,我们也知道,只有通过众多的展览才能为当代艺术的多元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但是,事与愿违,今天泛滥成灾的展览不仅没有建起良好的平台,而且对当代艺术生态的良性循环还起到了破坏作用。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局面?

显然,展览模式的多样化是导致展览泛滥的根源所在。如果在八十年代,观众可以观看的展览大致有两类,一种是官方举行的各级美展或某种专题展,如全国美展、油画展、体育美展等。另一种是地方民间美术团体自发举行的或者由美术批评家组织的各种展览,如北京的“星星画展”、重庆的“野草画展”和北京“八九现代艺术大展”等。但是,对于九十年代的展览而言,粉墨登场的各种展览不仅有着多元化的展览模式,而且汇集了各方面的展览力量。具体说来,九十年代的展览其重心也从官方转移到民间或者是转移进艺术市场,它们包括各种画廊、美术馆、基金会,以及各种大型企业或机构所投资赞助的等多种展览形式。要知道,在八十年代,画廊、美术馆、基金会根本就是鲜为人知的新事物,但是,一旦它们形成艺术的生态链,艺术与市场、艺术与名利的结合迅速便集结着惊人的力量。而展览赞助模式的多样化无疑也成为九十年代艺术展览火爆的直接原因。

既然有多样化的展览,那么也就有不同的展览目的。对于官方举行的各种展览而言,艺术为政治服务、为人民服务要远远高于艺术展览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例如全国美展的目的便是弘扬主旋律,让艺术更好的成为继政治意识形态之后的另一种意识形态;而官方举办的像“北京双年展”这样的高规格展览,主要也是借艺术来代表文化的先进性,也是通过艺术来谋求与西方简单对话的手段之一。显然,官方的各种展览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而这个局限则来源于艺术与政治之间潜在的对抗关系。我们应看到,不仅是在西方还是在美国,政治、艺术、道德都处在独立的三个系统之中。而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艺术能对既定的政治和现实的社会生活提出问题,艺术家便通过捍卫艺术本体与自身的独立性来保持艺术批判时的精神性。显然,不管是西方的现代艺术还是中国在八五时期发展起来的“新潮美术”,它们一个共同的特征便是对政治和道德系统保持着一种疏离和批判的态度。所以,就现代艺术的本质来说,艺术与政治、道德的对抗注定了中国的当代艺术无法摆脱这种具有悲剧色彩的命运。尽管,一部分人可能反问,今天官方的美术馆不也接纳了中国当代艺术吗?威尼斯双年展不也有了我们自己的国家馆了吗?但我们应知道,官方对当代艺术的接纳仍是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展开的,真正具有先锋性和批判精神的作品仍然被排除在外。换句话说,在开放和宽容的姿态背后,官方实际上有着一种对当代艺术家进行收编的意味。这是一个悖论。因为,艺术对政治与道德系统的批判注定了与代表官方意识形态的美术馆和各种展览机构潜在的对抗与冲突。然而,艺术家又不得不与官方妥协才能争取到一张进入官方展览的入场券。

如果说官方的展览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那么由画廊、各种私营美术馆,以及各种大型企业或机构所投资赞助的展览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画廊和美术馆的经营性质上看,收藏和出售作品是其最重要的手段和目的。在从收藏到出售之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对作品进行展览。那么,就这些展览而言,其质量又会怎样呢?首先从收藏谈起。对于画廊来说,选择和签约哪些艺术家便是最棘手的问题,同时,画廊签约或的艺术家的名气大小客观上也决定了画廊在艺术市场上的学术定位和经营策略。目前,我们可以大致地将这个潜在的收藏群体划分为四类:

1、在八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确定了自己艺术地位的艺术家。因为这些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具有艺术史上的价值,所以深得国内众多美术馆和大型画廊的追捧。

2、以中国文化身份挪用中国文化符号的艺术家。因为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有着潜在的社会意识形态印迹,在满足海外买家的审美与投资的欲望的同时,还能满足他们在后殖民意义上所产生的文化优越感。所以,这类艺术家特别走红海外,同样也深受国内画廊的青睐。

3、身处专业美术学院或者是体制内,拥有既是掌权者又是专家还是艺术家的多重身份的人。因为他们的社会身份、艺术圈子和手中的权力,以及还有他们的作品,可谓一举四得,所以倍受各种中档次画廊的喜爱。

4、一些有着强烈个人图式和个人风格的年轻艺术家。因为他们的作品收购的成本低、升值的空间大、方便炒作,所以倍受各种画廊的宠爱。

尽管中国的画廊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艺术家,但是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艺术家的作品总是一个相对有限的资源,同时,如果一旦某个艺术家被画廊后,这就意味着其它画廊便失去了一个机会。而且,优秀的艺术家毕竟是少数,所以对于中国的画廊来说,如何通过签约艺术家来提高自己画廊的学术品味和抢得艺术市场上的先机便成为了关键。其次,有了艺术家只意味着画廊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则在于通过展览,以及对展览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和炒作来实现。于是,我们发现,对于大多数画廊的展览来说,它们已失去了展览本应有的学术性,相反,展览变成了展示,展览成为了艺术拼盘,展览成为了一次艺术品的集体出售,展览成为了一个小圈子的聚会………。同样,在学术价值和市场利益,艺术精神和大众审美趣味之间同样存在着一个悖论。一方面,如果画廊要追求艺术品的精英性,那么画廊的接受者或卖画的人必须也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才行,他们必须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同时还得要有很强的购买能力。另一方面,画廊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捍卫当代艺术作品的精神或艺术价值,而是为了盈利,所以,画廊必须得考虑接受者的购买力以及富裕中产阶级的艺术审美趣味。显然,画廊的展览是无法调和学术价值和市场利益,艺术精神和大众审美趣味之间的矛盾的。相反,我们习以为常的一种方式是,艺术家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画廊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批评家为了争取更为丰厚的回报,所以,艺术家、批评家、画廊在艺术市场上自觉地进入一种“合谋”状态。同时,画廊又必须在保持自己的学术品味和满足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之间进行痛苦的抉择,最终的后果是在金钱面前的相互妥协。

显然,不管是官方的还是画廊所举行的各种展览,由于其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所以大部分展览最终都成为了一次艺术的拼盘,一次隆重、盛大的艺术展销会。即使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各种双年展,无非也是试图将官方的力量与艺术市场进行有机的结合,但这种新的展览模式同样无法解决学术价值与市场利益,展览独立与公众趣味的矛盾问题。表面看,当前美术界的确是一片歌舞生平、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表面的狂欢和繁华并不能掩盖当代美术所存在的危机。所以,我们仍然要警醒,如此泛滥的展览到底会给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什么潜在的后果?例如就当代艺术的审美趣味来说,和八十年代相比,启蒙理性精神的消退与个性表现的增强,地域文化意识的淡薄与流行文化因素的增多,群体意识的淡化与个人生存经验的突出,油画语言研究的减弱与个人图式的强化……,这些都是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出现的新变化。但是,在这众多的变化中,有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媚俗”趣味正弥散在中国美术界。那就是,空间的表层化、色彩的艳俗化、造型的图式化、符号的中国化、审美趣味的庸俗化成为大部分艺术家追求的目标。这里边有着两个潜在的原因,一是中国当代美术在经历八五的启蒙理性运动后,一次自动的向艺术市场靠拢。在这里有必要提及的是,现代艺术品走向市场并不是由单纯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海外市场的成熟所引起的,其中包括80年代的现代主义的启蒙运动在官方的拒绝和某些政治意识形态的抵制下,在一种受挫和无奈的情况下被迫调整先前的精英主义路线,然后寻求与市场的妥协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反映在大众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中。像我们熟悉的电视、电影、网络、时尚杂志、各种流行节目、广告……,它们在满足人民的消费欲望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审美趣味。在一个文化变成消费的时代里,文化所带来的一次性、即时性、瞬间性的消费快感已经取代了过去文化在精神上的持久性和永恒性。艺术也不例外。然而,正是这两种必然的历史境遇共同营造了一个艺术“媚俗”的时代。因为艺术必须走向市场,而市场是由无形的大众构成的,而大众的趣味是表层化和享乐主义的,所以,当代艺术便自然倾向了“媚俗”。同时,由于展览是作品和观众之间的桥梁,由于展览最终受市场的利益所驱动,而且,如果就中国只有一千个画廊来计算,如果一个画廊一年只举行一次展览,可想而知,展览必然泛滥成灾。

画廊业范文篇8

1.1区县政府旅游业公共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1.1行政管理意识强,服务意识弱我国各级政府特别是区县政府大部分在旅游管理理念上还停留在行政管理模式上,存在管理方法较为单一、管理职能较为模糊等问题,在政府和市场行为的选择上也还不够科学,严重影响旅游公共管理在效能上的发挥。1.1.2旅游预算不足,筹资机制不完善政府旅游财政预算与旅游公共管理效能高低的体现有着紧密的关连,我国各级政府特别是区县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普遍都存在着预算不足问题。主管部门由于没有一套正常的经费筹措机制,在开展项目时往往体现出困难重重,筹资机制与预算问题都影响着旅游公共管理效能的发挥。1.1.3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相关者关系难以协调政府在对旅游行业进行管理与监督中,往往会存在政府、旅游投资者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博弈,政府愿意委托投资者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经营;旅游投资者则主要是追求合理的投入产出比;而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如不能在旅游业发展中受益,反而还可能面临物价上涨、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也无法持续。面对以上问题,政府行使管理与监督职能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是维护供需平衡,使当地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2增城市政府主导下的增江画廊案例分析

2.1增城市增江画廊现状

增江画廊在2011年获全国“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被称誉为是“亚运会史上最好的水上项目赛场”。增江画廊始于增城市增江河下游的初溪拦河坝水利枢纽工程,终点坐落于风景如画的湖心岛景区,全长40公里左右。

2.2增城市政府对增江画廊的公共管理情况

增城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与效益的相结合,通过整治增江两岸的环境与发展旅游事业高度结合。为打造增城市增江画廊水利风景区,增城市水务局在增城市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水利风景区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发展水经济等方面的重大作用。2.2.1注重环境效应,加强增江水域环境的治理与规划为做好增江小河流域治理工作,市政府认真科学规划经过整合农林水、建设、规划、文体等几个部门的资源,在初溪拦河建坝,充分发挥了发电、灌溉等多重综合效益。规划设计了景区不上易污染水质项目,建成河岸观光浏览无耗水项目。增江河两岸实现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相统一,多年环保监测显示水质都保持在Ⅱ、Ⅲ类水标准。[1]2.2.2注重经济效应,加强对增江画廊的宣传与推广增江画廊建成以后,旅游人数明显递增。增江画廊改善了增城市的投资环境,极大地拉动了当地建设用地的增值。通过官方网站、新闻会、手机网站、旅游推介会和微博专题大力宣传增江画廊的资源优势。对于一个区县来说,此项水利工程既实现了防洪灌溉,又实现了美化环境,还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2.2.3注重社会效应,重视增江画廊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协调增城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旅游投资者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博弈,政府修建增江画廊,改善增江水质及气候环境,吸引投资者对增城景区的投资,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增江画廊吸引投资者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经营时追求最大的经济效应,同时也给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江画廊投入使用以来,政府、投资者和当地居民达到三赢。2.2.4注重公共管理体制的改进增江画廊旅游公共管理体制模式:由表1可见,增城市在增江画廊建设上,高度重视公共管理体制对旅游项目的影响,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市长亲自挂帅,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避免了目前在管理体制上容易出现的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局面。增城市基于创新管理机制的改革需要,对当地旅游业在公共管理体制上进行了改革初探,体现出当地旅游业管理体制的多元化、多样化,管理效果显著。

3加强区县政府在旅游业中践行公共管理职能的思考

3.1政府科学规划

针对区县旅游产业目前经济效益存在普遍不佳的状态,区县政府可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对于待开发旅游项目进行深入调研,作出可行性预测,为开发旅游项目提供科学决策。

3.2建立合适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一个适合本区县的管理体制是加强旅游业公共管理的重大举措。旅游行业作为一项公共、文化、经济事业涉及几十个行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为了改变多头管理、多级管理、有利有人管及无利无人管的状态,可以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政府职能配置的基本原则,对相关部门的事权加以合理安排、明确职责。再者,在行政管理上,应真正做到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分离。在政府的主导下,各行业管理部门同相关部门形成合理高效的公共管理体制,如表2。

3.3政府、旅游投资者与当地居民利益的协调

政府、旅游投资者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博弈过程也是这三者利益沟通对话的过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保证投资者与居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要考虑到社会的利益,可通过改善区县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等手段争取公众利益的最大化;旅游投资者则可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培训当地居民以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当地居民应积极参与到景区的建设中去,通过学习、培训在景区管理及提供住宿、饮食、旅游商品售卖等经营活动中以获取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3.4县区景区的宣传与推广

为吸引众多游客,达到景区经济效益最大化,县区政府主导的宣传推广工作尤其重要。在政府的牵头下,各相关部门可通过官方网站、新闻会、大型的旅游活动等途径提高区县的知名度;通过网络和媒体对景区大力宣传;通过对景区员工、当地居民及游客的宣传教育以保护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环境吸引游客。

3.5创新区县旅游资金机制

画廊业范文篇9

艺术市场是一个庞大的资本市场,但由于艺术通常被人们认为具有某种神圣、非物质化与独立的价值,艺术品显然不同于一般商品,因此,尽管艺术市场规模庞大、利润空间巨大、操作手法层出不穷,但其交易方式却长期主要是非常传统的实物买卖形式。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才开始出现较为初级的艺术品金融运作模式———艺术银行与艺术基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与创建于1980年的澳大利亚“艺术银行”。随着国内艺术市场的发展,国内类似的艺术银行与艺术基金也开始出现。2006年底,上海出现国内首家艺术银行。2007年7月,民生银行发售国内首只艺术品理财产品“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1期。在艺术银行与艺术基金的形式出现之后,人们似乎对艺术品金融功能的进一步发掘疑虑重重,现实中相关法规的模糊与巨大的投资风险使人们不敢轻易尝试。2010年中国艺术市场的爆发给人们以巨大的信心。2011年艺术市场信息提供者Artprice信息称“中国现在在艺术品拍卖收入方面排名第一,这条空前的消息代表全球艺术市场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中国艺术市场的巨大前景使得在国外尚在摸索的“权益拆分”模式在中国粉墨登场。2010年7月3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了国内外第一个基于“权益拆分”模式的资产包———“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1号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并成功发售完毕。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则于2010年12月12日推出“艺术品产权1号———黄钢作品”,此外,上海文交所还提供选择面比较广的各种文化创意产品的产权买卖。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则于2011年1月26日直接推出了类似股票交易的艺术品投资模式,因其首批2件作品创下29个交易日疯涨1716%与1705%纪录而受到各界的强烈关注。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阐释其初衷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了文化艺术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为促进文化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共同发展,以投资带动文化,使更广泛的人群关注文化、参与文化,为开辟文化艺术发展新途径做出了有益尝试。”但在交易规则制定中却采取了鼓励投机行为的激进模式:“5万元即可进场、涨停板设定为15%、T+0交易模式、上市艺术品也未设定明确的退出机制。”这直接导致其发售的艺术品成为了与其真实价值无关的炒作概念。2011年1月26日,白庚延的两幅作品《黄河咆啸》和《燕塞秋》分别定价为600万和500万元,拆分为每份额一元的价格招募投资者认购。当天,“黄河咆啸”日涨幅达101%,“燕塞秋”涨幅为91%。3月16日,“黄河咆啸”与“燕塞秋”均以涨停价收盘,收盘分别报17.16元与17.07元,其市值已分别高达1.0296亿元与8535万元。此后,天津文交所不断修改其规则,2011年7月1日其发售第三批艺术品,开户门槛已经提升到100万元,交易模式为“T+1”,日涨跌幅5%,并规定20个交易日内累计出现6次涨停或跌停,其日涨跌幅就将由5%下调至1%。而此时市场气氛已然转变,新推的“生命百合”和“翡翠珠链”挂牌首日就跌破发行价。此前的明星也大幅跳水,2011年11月3日的收盘价为“黄河咆啸”2.10元、“燕塞秋”1.83元,高位进入的投资者亏损严重。

二、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困境

天津文交所以其戏剧性的财富数字游戏成为了当前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缩影。从中可以发现,艺术品金融化的尝试,主要着眼于艺术品市场价格的升高,在艺术股票模式中,参与者名义上分得了艺术品的一部分份额,但在现实中艺术品不可能分割成很多部分供投资者收藏,也不太可能让所有股份占有者随时观赏、借阅原作,这就使投资者只是拥有理论上的部分所有权(艺术品未退出交易所之前,艺术品的所有权在交易所手中;艺术品退出交易所之后,艺术品的所有权在购买艺术品的个体或机构手中。交易所在艺术品上获得的全部收益由艺术股票的投资者按份额获得),几乎没有实际的所有权与使用权。这样的话,投资者投资艺术股票除了寄希望于艺术品交易价格不断升高之外,实在得不到任何其它的回报。《艺术品证券化:资产泡沫还是金融创新》一文详细分析了天津文交所艺术品证券的制度设计、产品设计、政策法律等问题之后,鲜明地指出:“如果艺术品证券的设计看中的是资本利得的收入,那本身就陷入了舍本逐末的逻辑错误。”艺术与金融是否可以结合在一起,成了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不少人是持否定态度的,《“艺术品股票”横空出世谁是最后的“傻瓜”?》一文的标题就很尖锐,其中写道:“谁也没有享受到被交易的艺术品的价值,这些艺术品在这里仅仅一个可以用来交易、炒作的符号而已。”当前艺术市场进行金融化创新的推动力主要来自资本的力量。经济的发展使大量资金进入艺术市场,抬高了艺术市场的参与门槛,同时也使艺术市场进入到社会大众的投资视野中。大资金与普通民众共同的投资需求促成了艺术品金融化的种种尝试,资本逐利的需求使艺术市场投机氛围浓厚,艺术市场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诸如艺术品的真伪、艺术交易的真假、艺术品价值评估的权威性等等问题在经济利益的干扰下更加扑朔迷离,在这种状况下,金融化手段被引入到艺术市场中所产生的新型的艺术品投资、交易模式则更多的是为资本的利益服务,参与进来的人,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关注的焦点都只是艺术品现在或将来的经济价值。艺术品金融化极易导致脱离艺术品真实价值的炒作、投机行为,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似乎难以协调,大多数持批评态度的研究者也是从这个角度认为艺术与金融难以有融合的地方,认为艺术品金融化是对艺术品艺术价值的损害。这正是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困境的根源所在:如何实现艺术品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

三、传统艺术市场的运行

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主要由艺术品的精神追求、审美追求、风格、技法以及其历史地位、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组成,艺术价值是艺术家追求的核心内容,经济价值、交易价格表现的是社会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程度。艺术品艺术价值的大小决定了其经济价值的大小。艺术品的价格大体上反映了其艺术价值,在短时期内其价格可能会大幅偏离其价值,但长期来看,价格是以价值为依据的。传统艺术市场就是依照这一基本规律发展起来的,资本不单单是追逐眼前的利润,它更期望可持续的长期回报。对艺术市场整体而言,如果只追求经济价值而忽略艺术价值,那么它就会因为缺乏艺术价值而得不到经济价值,它只有专注于艺术价值才有可能获得经济价值。传统的艺术市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艺术家、以画廊为代表的一级市场、以拍卖行为代表的二级市场(当然也包括收藏者、美术馆、博物馆、展览会等部分,但由于其交易行为的范围已被列举出来的几部分覆盖,故暂时省略不谈)。艺术家是艺术品的生产者,一级市场是艺术品的首次销售,二级市场是艺术品的再次销售,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互有交叉。艺术家是艺术品的创造者,他首要关注的是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这几乎是对他的成就的唯一评价标准,并且也是他所能得到的经济报酬的依据。不管艺术家是全身心的痴迷于艺术创造还是为了金钱从事艺术创作,他都要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技能与审美修养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艺术家以经济价值作为自己创作的中心,他将面临更大风险:“一切完全从客户出发,只敢生产那些有把握会受到消费者欢迎的艺术品,但最终结果是这些商品可能反而不是受众需要的。”在艺术家这里,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是正相关的,艺术价值是核心,经济价值是通过艺术价值来实现的。画廊可看作是艺术品的销售者,它与画家签订协议画家的作品,由于艺术品价格差距悬殊,画廊只有发现有价值的艺术家才能获得其经济利益,因此,画廊会努力去寻找能实现艺术价值的画家,“一位画商曾经说过,他一年会从大约一千多名的画家作品图片中选出50个人的作品,在走访完他们的画室之后,他只会展出5个人的作品,而能够长期建立合作关系的画家可能只有一人。”画廊确定了艺术家后会其艺术品的销售,为了获得理想的艺术品销售成绩,画廊会努力发掘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提高艺术家的社会影响。相应的,画廊会办画展、举行学术研讨会、有意识地推广某种风格或流派,这些行为都促成了艺术家和艺术品艺术价值的有效形成过程,艺术品艺术价值的确定使画廊最终获得与艺术价值对应的经济价值。但画廊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它对艺术作品的推广失败了,它在前期的投入也就得不到回报。因此,画廊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决不会放松对艺术价值的追求,“那些国际著名的画廊因为成功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而名载史册,获得利润的同时也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舞台。……很难说清它们究竟是为了利润而冒险,还是为了艺术的理想而义无反顾?但人们不能否认它们为推动艺术的发展做出过的贡献。”拍卖则是高端的艺术市场,只有那些已经确定了相当的艺术价值与一定的社会、历史影响力的艺术品才能进入艺术拍卖市场。同画廊相似,拍卖行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发现并保障艺术品艺术价值的基础之上,“拍卖公司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们有良好的市场信誉,并有较高的权威性。这些公司有能力收集到真正有收藏价值和升值可能的艺术精品,并有权威的鉴定结果作为保障。”拍卖是将艺术品的价格最大化,进入拍卖并拍出高价是对艺术品价值的再次确认,也是对艺术品拥有者发现艺术价值并进行投资这一艺术消费过程的回报。对艺术市场的整体运行而言,艺术拍卖是艺术市场的风向标,艺术品拍卖获得成功,反映着市场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进而,创造其艺术价值的艺术家与发现、推广其艺术价值的画廊也都相应获得经济利益。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推动、提高艺术价值的同时,也相应地获得了跟随艺术价值一并得到提高的经济价值带来的回报。在艺术市场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得到了较好的协调。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在不断的协调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合理的艺术市场结构。在艺术市场中,艺术价值是核心价值,即使有很多的炒作、投机行为,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艺术价值认同基础之上的。艺术市场的各组成部分在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共同完成了对艺术品的艺术价值确认过程,这是艺术市场对艺术发展的巨大贡献。

画廊业范文篇10

一、主要工作及措施

上半年,我们立足以下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围绕“大旅游”工作机制,推进发展格局一体化

我们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全县上下狠抓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合力。一是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生态文化旅游主导产业创建中国旅游强县的决定》,进一步细化了工作目标。二是高规格筹划召开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对旅游发展突出贡献企业、旅游发展先进单位、旅游企业先进单位、旅游发展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对“十二五”期间全县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先期部署,进一步增强了全县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及全县人民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倡导成立自治县旅游协会,并召开旅游协会首届会员大会,吸纳会员60余名,全县旅游行业有了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新平台。

(二)围绕打造百里清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推进规划编制科学化

我们通过持续的大手笔、大投入,建立和完善了全县旅游规划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并编制完成了《自治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二是聘请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专家团队来指导编制《自治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5)》。

(三)围绕承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推进项目建设高端化

我们采用内引外联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全县掀起旅游项目建设的高潮。一是旅游景点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核心景区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完成了武落钟离山及旅游码头绿化工程,土家风情街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完成了清江画廊游客中心建设招投标工作并顺利开工,完成了佷山度假村外部改造和巴土祭祀区基础建设;清江古城全面启动了酒店室内装修,完成了综合办公楼的装修装饰施工,核心子项目文化街、吊脚楼全线动工,管网、景观绿化、水电等市政配套建设相继启动,巴国剧场主体工程全部竣工;北纬30度岛、巴国故都、丹水等景区景点的建设也正在有序实施之中。二是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上半年,清江画廊公司共打造豪华仿古游船3艘,其中,“盐水女神号”已于4月28日投入营运,“清江画廊八号”已进入内部装潢阶段。三是项目策划、储备迈出新步伐。引进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旅游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方已表示出合作意向;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酒店业发展,隆重举行星级酒店产业集群暨企业总部基地签约仪式,6月29日,有10家知名企业与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总投资额达18.5亿元,未来几年,将引巨资打造星级酒店产业集群,新建10家星级酒店,包括2家五星级、7家四星级和1家3星级酒店,旅游要素将得到更大程度地丰富。

(四)围绕“清江水·土家源”主题,推进宣传营销市场化

我们围绕“清江水·土家源”主题,坚持文旅融合的理念,在宣传营销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制定印发了《2012年全县旅游宣传营销工作方案》,提出了针对全国十大城市开展针对性营销的新型战略。二是新闻宣传力度不断强化。组织召开了全县旅游新闻宣传信息工作座谈会,对年度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元至六月,共向国内各级媒体报送旅游新闻及各类信息150余篇(条)。三是积极参与大型宣传营销推广活动,先后组织专班赴粤港澳、西安、重庆等地参加主题宣传活动,赴武汉、石家庄、洛阳、岳阳等重要客源市场开展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四是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节庆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了巴国故都景区开园庆典、天柱山景区中武当旅游度假区揭牌暨创建国家4A景区启动仪式、丹水漂流重新启动仪式、“湖北名歌大家唱唱响”、第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百强旅行社宜昌行考察清江画廊等一系列活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完成了《清江画廊土家妹》等土家民歌MTV项目的摄制工作。

(五)围绕大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推进行业管理规范化

我们以服务为先导,创造性地开展了行业管理与质量监督工作。一是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起草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告》,提出了组建全县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执法大队的建议方案,协调公安、交运、海事等部门开展了常态化的综合执法,严厉打击了农用船只非法载客、无证导游非法组团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旅游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在旅游旺季到来之前与全县涉旅企业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在节假日期间派出工作专班到重要景区点和涉旅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查出隐患30余处,整改到位率达到100%;扎实开展全县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宣传车巡回宣传、电视宣传、开展旅游安全咨询日活动和悬挂横幅、制作站牌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旅游安全氛围;三是深入开展春季导游培训和景区导游从业资格证书考核发放工作,参训人数达到80人,并将《自治县旅游条例》纳入培训内容,组织导游赴天柱山景区进行了实地考试考核。四是认真组织农家乐星级评定,对11个乡镇120户农家乐申报户进行了现场检查验收和星级审定。

(六)围绕清江画廊创5A,推进景区创建标准化

我们高度重视清江画廊创5A这一“头号工程”,凝聚多方力量完成了资料申报工作。聘请三峡大学经管学院旅游系专家对申报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分阶段部署资料申报工作,对申报材料进行数次修改。目前,申报资料已上报省旅游局转报国家旅游局,天柱山风景区申报国家4A景区资料同时上报省旅游局。

上半年,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形势喜人,旅游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工作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景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景区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进度缓慢;二是旅游接待能力有限;三是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四是旅游宣传营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创优发展环境,努力形成旅游发展的整体合力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的力度。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形成政府主导发展、行业自律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社会力量参与的良性发展机制。二是抢抓利用各类历史发展机遇。把握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武广、汉宜高铁建成通车等机遇,加快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努力把清江画廊打造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支撑性项目;抓住宜昌构建“省域副中心城市”、“半小时经济圈”等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宜昌都市圈,全力推进宜昌一体化建设,提升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三是围绕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强化统筹协调,在组织领导、机制建设、政策支持、人才队伍和环境改善等方面切实采取有力举措,提供坚强保障。

(二)突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景区景点提档升级

一是加快清江画廊创5A景区步伐。着力推进武落钟离山二期、游船建造、游客中心建设等各个子项目的建设进度,大力拓展客源市场,大幅提高游客接待量,并积极向上做好申报验收工作。二是狠抓旅游项目建设。在突出清江画廊核心景区和龙头品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建设,打造一系列新的亮点景区;加强对天柱山、清江古城、巴国故都、丹水风景区、麻池古寨争创国家4A级景区的指导,加快北纬三十度岛、愚人岛等旅游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基础、投资多元化的旅游业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国资公司在旅游投融资中的“杠杆”、“种子”作用,鼓励国有旅游资源依法进入市场流转。推进旅游经营者完善公司化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优化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壮大企业实力。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清江奇石、根艺盆景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快推进旅游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激活旅游购物市场。引导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旅游商品的标准开发产品,鼓励旅游商品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营销,建立与旅游营销网络相适应的运作机制。

(三)加强宣传推介,奋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一是创新文化旅游营销方式。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旅游营销机制,构建政府营销形象、企业营销景区、旅行社营销线路的新格局。继续推进与知名媒体和大旅行社的合作,实现景区、旅行社、媒体三方联动,共同开发大市场。积极参加鄂西圈及海内外各种旅游宣传、推介、交易活动,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充分挖掘巴土文化,继续在知名城市举办“土家文化周”,让更多的朋友了解神秘,走进秀丽清江;继续加强与“世界横渡之王”张健的合作,通过举办国际赛事,让各国选手走进,畅游清江。加大媒体广告、道路广告和车站码头机场广告宣传力度,让“·中国摇篮”和“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尽人皆知。二是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策划、包装并推出系列两日游、三日游等旅游线路和产品,构建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扩大旅游消费。积极应对沪渝高速、宜万铁路、武广高铁、汉宜城际铁路开通带来的交通区位变化,着力开拓新兴旅游客源市场。重点开发以华中地区为重点的周边省市旅游市场,积极拓展北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旅游市场,逐步推进港澳台等入境旅游市场开发。加强与旅行社的交流合作,鼓励景区在主要客源地城市设立营销机构和商。加强与张家界、三峡大坝和清江沿线地区的旅游合作,推动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