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十篇

时间:2023-05-04 09:18:04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篇1

关键词:核心素养;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品德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更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之一。教学应以教材主题为载体,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将教学内容落实到位。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品德课程

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责任担当、社会参与三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乐学善学等18个基本要点。品德课程作为德育的显性课程,是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中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对核心素养培育的表述明确。教师可围绕核心素养,以教材的学习主题为入口,拓展学习内容,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1.合作探究,培育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在小学品德课程里,有不少主题有关人文和科学基础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搜集、阅读、整理资料,汇报学习结果,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西方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科技领域的前沿、伟大人物的生命轨迹等。或者围绕主题进行科技小制作,开展创意小发明竞赛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人文知识、挖掘创新潜力、培育科学精神。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寻根问祖”“可爱的祖国”“我们同有一个家”等主题时,我让学生自组学习小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阅读教材的内容,然后围绕最感兴趣的知识点,开展探究学习,小组制作学习主题画报,再在班级展示。有小组选择“黄河”作为探究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四个小组员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搜集有P黄河地理和生态方面的资料,一人整理描写黄河的诗词乐曲,一人整理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还有一人负责搜集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关系的资料。探究活动历时一周,这个小组汇报的学习结果非常全面,极大地拓展了全班学生的视野。组员自身的收获更大。组员们还讲述了如何整理出这些资料,从探究的方法、内容的筛选、成果的展示等方面进行综合总结,效果非常好。

如上所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相关主题,不但能够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而且可以培育科学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技巧等核心素养,这是品德课程有效的教学策略。

2.创设情境,引导自主学习和健康生活

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生活情趣和健康生活的习惯。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收获中的学习与发现”主题下有“植物生长的秘密”一课时,教师先自己种植一些豆子和花生,并拍下不同阶段的照片。上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豆子、花生和一个小花盆,上课的当天带回学校。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接着教师展示自己种植的豆子、花生,让学生看它们生长时的照片。然后,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豆子或花生种在小花盆中,摆放在班级的环保角上,要求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全体孩子兴致很高。他们按组别把花盆有序地摆放好,还商量哪些同学哪些时间段负责浇水等。接下来的日子,环保角总会聚集不少的孩子,他们经常边观察边讨论,及时记录观察所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但见证并记录下植物生长的过程,还探究植物不发芽或发芽慢,长得快或长得慢的原因。整个过程中,学生全都自主写观察日记,及时分享种植感受,孩子们还受到了语文老师的高度赞扬。当种植观察这个主题学习结束后,不少学生要求在花盆种上其他植物,慢慢地,班级环保角绿意盎然,教室增添了几分的优雅。另外,不少家长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开始关注阳台上的那些花草,有些孩子开始种植自己喜欢的花。这一切表明,由于教学策略得当,种植主题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已延伸到课外,渗透在生活中。久而久之,它会内化为学生的生活、生命情怀,成为核心素养。

三年级上册的《友爱残疾人》《我们遵守规则》《我心中的老师》等课文, 也可采用创设情境、模拟角色策略,通过模拟残疾人、不守规则者、小老师等,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角色、了解学习内容、内化优良品格、培育核心素养。

在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结合主题,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可逐渐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开展实践活动,发展责任感和问题解决能力

优良品格的培育,要回归生活。实践活动是最彻底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品德课程进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责任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四年级上册教材围绕着“家乡”这个主题,展示了不同地方的地理风貌、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围绕“美丽的家乡”主题,教师发倡议书,倡议家长周末带学生回家乡看看,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物产风俗、历史掌故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培养热爱故土的情怀,确立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

二年级上册“怎样做好事”,也适合采用实践教学。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读教材,围绕“善良”“助人”“自助”等话题展开讨论,明确价值观。接着,开展“日行一善”的实践活动,发放“‘日行一善’行为记录表”,记录每天哪怕一个微小的善举,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力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快乐。学生通过实践,体会精神成长的自我责任,慢慢确立起朴素的观念:做好事不是为了得到表扬,而是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快乐。

三年级的“生活中的你、我、他”这个主题,渗透着义工服务、注意从小事中关顾身边人的感受等品格的培育,采用实践教学,也是必然与应然之选。实践表明,实践教学把品格的培育放回到生活本身,更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和处理问题的创新能力。

小学品德课程是培育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生活化教学策略围绕源于生活的学习主题,模拟现实或直接参与实践,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体验情感,内化价值观。合作探究、创设情境、实践活动三种形式,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不同表现,使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丁世平.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5(12).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篇2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现实需求,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学习能力是指21世纪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用学习能力取代学习策略,进一步突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为此,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培养路径,为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能力找寻应对措施。

二、基于课堂教学的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培养

基于课堂教学的小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将口语学习策略培养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仍以正常的教学任务为主线,在完成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渗透相关的口语学习策略,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各个环节的学习任务。以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无论是会话课还是词汇课,教师都可以进行相关策略知识的培养。如对口语社交策略的培养,教师可在Presentation阶段向学生呈现新句型时,鼓励学生对于未听懂或未听清的句子请求教师重复,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社交能力,养成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又如,对口语认知策略和口语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师可在Practice阶段练习课本中对话时,积极引导学生尽可能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进行操练,鼓励学生积极抓住课堂上练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带领学生独立找出自己在英语表达中的不足,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认知能力和口语元认知能力,养成恰当模仿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而对口语补偿策略的培养,教师可在Production阶段对教材中的对话进行改编或默背对话时,多鼓励学生借助肢体语言来辅助自己的表达,也可教给学生一些对话改编的方法,如利用以前学过的词汇、句子,或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式,采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改编,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补偿策略,养成化繁为简的能力,对口语记忆策略的培养,教师可在讲授单词时教给学生一些单词拼读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根据不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尝试独立拼读单词,保证学生每个单词发音清楚,这样,句子和对话的表达才能够准确无误;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单词编成口诀或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记忆能力,养成独立拼读的能力。通过以上各个教学环节对学生口语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间接提高学生相应的学习技巧,促使学生在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基础上,学会口语学习的方法,掌握口语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渐达到核心素养中学习能力的基本要求。

(二)采用主题活动式的英语口语学习策略

这种方法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不同的话题为导向,向学生渗透相关口语学习策略的技巧。话题的选取可以来自于教材中每一单元相关的主题,也可由教师自行创设话题,从而引导学生围绕某个特定话题进行口语学习方法的训练。可供教师选择的话题有个人情况、学校与日常生活、节假日、饮食、服装、季节与天气、动物等。如对口语认知策略的培养,在对话的拟定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拟草稿、列提纲的形式,先用中文意思表达自己的想法,再用最简单的、自己学过的英文词语进行转换。引导学生在口语表达时不过度关注单词、句子的用法是否恰当,只要其他人能够领会说话人表达的含义即可,从而提高小学生口语认知策略的使用水平,养成与他人交谈时提前想好所要表达内容的能力。又如,对口语情感策略的培养,在对话的表演阶段,教师要鼓励小组的各个成员明确分工,给予每个人用英语表达的机会,克服学生的紧张感,从而提高小学生口语情感策略的使用水平,养成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而对口语元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的培养,在对话的评价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将两个小组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对比,找出其相似与异同之处,也可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鼓励学生在对话表达时借助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的变化,从而提高小学生口语元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的使用水平,养成反思和运用非言语行为的能力。需要关注的是,教师在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纠错的方式,不要中途打断学生之间的对话,不要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要采用直接纠错的方式,可以在学生的对话表演之后采用间接纠错或重复错误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在表达时的一些不当之处。通过以上主题活动式的口语学习策略训练,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主题的口语表达方式,也可以促使学生在主题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逐渐养成相应的口语学习能力。

(三)充分利用英语课前5分钟时间

为了使学生在六年级毕业时能够学唱英语儿童歌曲和歌谣30首左右,教师可将该环节移至英语课前5分钟进行,为学生播放精心挑选的、简单的英语歌曲、歌谣,带领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跟唱。歌曲、歌谣的主题选择可以和教材中每单元所讨论的话题相关,从而更好地辅助课堂内容的学习。如对口语情感策略和口语补偿策略的培养,在进行天气单元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Rain,Rain,GoAway的歌曲,在教学生学唱时一定要充分借助身体动作的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所要表达的含义。一首英文儿歌的时间在1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在5分钟的时间内先让学生对歌曲有大致的印象后,再利用每天英语课前的时间教学生逐句练习。该歌曲的第一句歌词为Rainraingoaway,教师可以借助手势,模仿下雨的动作,最后一个推开的动作模仿雨走了;第二句为Comeagainanotherday,教师可以通过双手往身体收回的方式,模仿改天雨又来了;第三句为LittleSallywantstoplay,教师可以借助双脚奔跑的方式,模仿小萨利想要去玩;后三句重复的歌词可以通过相同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口语情感策略和口语补偿策略,养成多种身体部位协调配合的能力。通过课前3~5分钟的歌曲演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英语学习的兴奋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通过做中学、玩中学的方式,充分感受语言学习的乐趣,体会语言学习的快乐。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能够养成一定的英语语感,逐步形成学会口语学习的能力,进而间接提高学生的口语学习策略使用水平。

三、基于专题讲座的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培养

基于专题讲座的小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开展口语学习策略相关知识的讲座

首先,要向学生开展口语学习策略的知识讲座,向学生传授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口语学习方法,并对学生尚未使用过且十分重要的学习策略进行相关介绍,给学生一个大体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策略的存在,并知道采用恰当的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自己口语学习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在讲座中进行简短的策略训练示范,利用较短的时间向学生介绍2~3种简单的口语学习策略,并在学生尝试后即刻进行验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运用学习策略给自己的口语学习带来的变化。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总结每次讲座的重点内容,给予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激发学生想要深入了解口语学习策略的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策略使用意识,为后续相关知识的讲座打下良好的基础。口语学习策略的知识讲座,能够提高小学生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意识,逐渐养成口语学习的能力,达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二)针对不同口语学习策略进行针对性训练

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分别进行训练,主要从口语认知策略、口语元认知策略、口语情感策略、口语补偿策略、口语社交策略、口语记忆策略六个方面,逐一向学生介绍在口语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地运用这些策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训练,全面提高学生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最终达到学会口语学习的目的。首先,在进行口语记忆策略训练的专题讲座时,教师可向学生出示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问候语、告别语、致谢语、道歉语等,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日常用语,这时就需要教师向学生渗透一些快速记忆口语的方法。可以采用情境模拟法,组织学生在真实的对话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常用的日常用语,通过多次操练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从而提高小学生口语记忆策略的使用水平,养成主动练习的能力。其次,在进行口语情感策略训练的专题讲座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克服焦虑的方法,如系统脱敏法。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系统脱敏训练,依据学生对口语表达的焦虑水平从低到高排序,依次进行重复模拟口语训练,最终实现至真实口语情境的转换,通过现实口语对话的表达,促使学生摆脱口语焦虑的情绪;又如转移注意力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口语表达前适当听一听舒缓放松的音乐,到走廊里、操场上走动走动,从而摆脱口语表达的焦虑,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效果,间接提高小学生口语情感策略的使用水平,养成自我放松调节的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口语学习策略的训练,学生能够有效提高相应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最终养成学会学习的能力。

(三)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进行策略培训

课堂上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培养是基于群体性的培养,无法完全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别培养,而专题讲座的形式则可以弥补群体培养的不足。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进行策略培训,从而达到有针对性的、更高效的策略培养成效。如针对听觉型的学生,教师可通过口述的形式创设更多戏剧化、新鲜化、生活化的情境,组织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相关策略的训练,增加听觉型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联想与记忆能力;而对于视觉型学生,教师则可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利用图像、文字对小学生进行相关策略训练,将培训的不同环节、不同要点、不同内容用图像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不同颜色、不同符号、不同图画所表述的内容,理解掌握得更加清晰准确;对于动觉型学生,教师可采用游戏、活动的动态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在做笔记、动手操作、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掌握相应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要点。总之,只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口语学习策略的培养,才能够显著提高策略培训的效果,最终促使不同类型的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养成学会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多种途径,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策略培养,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养成英语口语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3]王佳英.论英语口语学习策略[J].英语知识,2006(5).

[4]蔡明玉.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培养[J].海外英语,2010(10).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篇3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视角,应当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展有效的课堂评价?笔者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案例,尝试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1核心物理知识结构评价策略

核心物理知识结构是指由核心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组成的具有一定逻辑和层次性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构起合理的、较为完整的核心物理知识结构,避免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以碎片化的形式零散存储,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如何评价学生的核心物理知识结构是否合理?

笔者建议,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和课堂结束两个环节,以复习提问的方式,探查和评价学生能否清晰表述出相关知识体系及其建构思路.

例如,《楞次定律》一课的新课导入,便可以采用复习提问的策略,抛出两个问题.问题1:在上节课关于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内容学习中,探究得出的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有哪些?问题2:这些产生条件,分别是采用什么实验方案探究得出的?若学生代表在不翻看教材和笔记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条理清晰地做出正确回答,显然,对于上节课的核心知识结构掌握得较好;如若发现学生支支吾吾、逻辑混乱,并且发现并非班里的个案,则可能需要暂停进入新课,而帮助学生将相关知识体系再次回忆、整理.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对于第一个问题,往往多数教师都会复习提问到,而对于“分别采用什么实验方案探究得出的”,则较少有教师有意识地提出,导致学生对具体知识点可能记忆深刻,而对其建构过程则模棱两可.笔者认为,对核心物理知识结构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是否知其然,还要评价其是否知其所以然,由此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建构牢固的核心物理知识结构.

再如,《楞次定律》一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回顾提问的方式,抛出两个问题.问题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核心物理概念、规律?问题2:楞次定律这个核心物理规律,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通过上述两个问题,评价学生通过本节课是否建构了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也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及时总结、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2核心物理思维评价策略

核心物理思维是指在物理学习和研究中所需要的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思维模式,它既与一般性的科学思维有共通之处,又体现出物理学特有的学科特点.笔者认为,核心物理思维可进一步细分为两大部分:物理学思想和物理问题解决方法.物理学思想具有更高层面的理念指引价值,如统一的思想、守恒的思想、对称的思想等;物理问题解决方法,包括一般性物理问题解决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还包括特殊物理问题解决方法如正交分解法、伏安法等.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如何评价学生对核心物理思维的领悟情况?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

策略一,要求学生尝试思考该物理思维方法在其他知识领域是否有所应用,以此评价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例如,阐释了牛顿力学体系呈现出的统一的思想后,可以抛出问题:通过牛顿建立力学体系的过程,了解了物理学统一的思想,如果你是科学家,你还会应用这种思想去开展怎样的研究?又如,通过类比速度得出加速度大小的定义,并揭示了其中类比的思维方法后,可以马上要求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继续探究加速度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再如,守恒的思想对于高二学生而言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电磁感应内容中探讨能量问题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我们要研究导线在水平导轨上切割匀强磁场的能量问题,应当采取什么物理学思想来指导?借助这一物理学思想,我们又可以如何入手进行分析?若学生只能说出“能量守恒与转化思想”,但仍无从下手,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应用这种物理学思想,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该方面的教学,由此显现出评价的指导价值.

策略二,设置适量的变式练习,并要求学生总结一般性的问题解决思路,以此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灵活应用相应的物理思维.例如,在教师讲解了正交分解法例题后,教师将例题的条件或情景进行适当的改变,要求学生尝试解决,并在解决后要求学生说出这一类习题一般性的问题解决思路.这种评价方式看似当前常见的行为模式,但其本质特征在于强调的不是题本身,而是其中渗透的物理思维.当发现学生只会机械地以背题的方式得出答案,却不能说出此类题一般性的解答思路,则表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问题解决对应的物理思维,评价效果不佳,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对评价结果展开深刻反思.

3核心物理实验技能评价

核心物理实验技能是指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动作技能,笔者认为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实验现象观察技能、实验装置组装技能、实验装置操作技能、实验数据记录技能等.不可否认,核心物理实验技能的外显过程,离不开内隐的物理思维的指引,但其相对偏向动作技能范畴,将物理实验技能单独列出,也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视.

课堂上评价学生的核心物理实验技能,主要可以采用观察法和工作单两种评价方式.观察法是指教师通过巡视观察学生实验操作过程,及时发现并指出其实验操作上的问题.在具体评价时,建议教师采用启发式提问的策略,引导学生尝试发现实验操作中的问题.例如,电学实验时发现学生仪器摆放凌乱,连线没有按照一定的步骤,教师可以对其提问:你觉得你的实验仪器摆放、连线顺序是否有问题?有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课堂上评价的目的在于诊断和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实验操作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是提升学生核心物理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工作单评价是指教师通过查阅学生撰写在实验单上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结论分析等内容,推断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水平高低.在实际课堂实验教学中,由于人数众多,教师无法通过观察法评价所有学生的实验操作细节,因此,课堂上可以通过巡视查阅学生的实验单,发现问题后及时予以指点.同时建议教师仍优先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实验单中的错误,延伸发现自己操作上的问题.例如,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规律分组实验中,发现某个组学生打出的纸带上第一和第二点的间隔过小,教师可以将其与其他组的纸带进行比较,启发该组学生思考:为什么跟其他组打出的纸带会不同?操作时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4科学态度评价

科学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科学、对他人、对社会等展现出的心理价值倾向.笔者认为,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态度,至少包括五大方面:好奇心和质疑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应用与创新的意识、合作与交流的意识、社会责任感.尽管科学态度较为抽象,但在实际物理课堂教学中,同样需要重视对科学态度的评价.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

策略一,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展现出积极的、正向的科学态度时,及时予以口头表扬,而展现出消极的、负面的科学态度时,及时针对事件本身进行适当的批评.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举手说出自己认为教师在表述或解题上所犯的错误时,无论其说法是否正确,教师都应当及时对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作出肯定和表扬,并号召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再如,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依据已知结论拼凑实验数据的行为,需要及时严厉批评这一做法.科学态度的培养,往往正是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口头表扬或批评,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策略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与科学态度相关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对情境中的事件作出价值判断,以此来评价学生科学态度的发展水平.例如,在讲完万有引力定律之后,询问学生: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否就是永远正确、不需修正的?你的理由是什么?以该问题探查学生对科学真理相对性的认识水平.再如,讲到链式反应时,询问学生:如果你是当时发现链式反应的科学家,面临两种选择:选择一是马上发表自己的伟大发现,获得学术界的认可,选择之二是暂时隐藏成果,以防止当时德国了解这一成果后加快其原子弹的研制危害人类,上述两种选择你会如何取舍?以该问题探查学生对科学研究社会性的认识.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篇4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6-00-03

2016年秋季,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与此同时,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这一系列变化都可视为教育对时展的积极回应。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知识核心时代”将真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不再是一味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能力。[1]作为德育主渠道的品德课堂应该如何回应?在此,笔者以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为例,作一探讨。

一、厘清单元核心素养图谱,明确教学定位和导向

核心素养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自当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定位和导向。我们要将教材内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内容和学生核心素养三者有机融合,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包括:《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强调法治而非法制。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围。法治则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来说,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法律去规范,法律管不了的地方,需要道德去弥补。对个人来说,既有高雅的道德情操,又有敬畏法律的法治精神,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2]

据此,我们立足单元主题,对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关要求和学生核心素养内容进行了梳理(见下表)。

二、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旨归,探索与创新教学策略

单元核心素养图谱为品德课堂提供了明确的教学定位和导向。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旨归,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品德课堂之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明确核心素养定位,深度开发儿童生活

小学品德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自不例外。教师须明确教学的核心素养定位,分析教材和学情,深度开发儿童生活的价值,以涵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第一单元第一课《可爱的同学》第一个话题“我的同学真棒”为例,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孩子们举着灯笼在快乐地交流,灯笼上写着各自想要展示的不同才艺;三个特写图分别是学生分享与家人一起学做汤圆,学唱新歌,学拍照。这启示我们,本节课可以“分享”为形式,挖掘孩子们感兴趣的生活现场。

回顾前述表格,《可爱的同学》一课围绕集体生活展开,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适应集体生活,喜欢和同学交往,乐于学习和分享;通过交流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向同学学习,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由此,我们认为这一主题对应的核心素养是“自主发展”,指向“健康生活,乐学善学”两大素养。

再分析本班学情,开学初,学生迟到现象较多,据家长反映,许多孩子在家里非常懒散,且不爱运动。于是,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在“你有什么才艺”的问题上浪费太多时间,而是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寒假里自己值得骄傲的事”,让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有趣的寒假生活。课前,教师提前与家长沟通,请其帮助孩子准备学习材料。课上,学生展示了“与爸爸妈妈爬山”“早上起床诵读英语”“给花草浇水,跟妈妈学拖地”等照片和视频。通过如此特别的“才艺”展示与分享,让学生认识到:除了唱歌,绘画,弹钢琴,会运动,爱做家务,早睡早起等健康生活习惯也是优秀可爱、值得欣赏和学习的“才艺”,健康生活、乐学善学,才能走向自主发展。

2.关注“每一个”主体参与,深入演绎儿童立场

新课程改革以来,“从儿童出发”逐渐成为品德课教师所坚守的教学立场。指向核心素养的品德课教学必须将每一个儿童都视为课堂主体,唤醒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实现其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人类的好朋友”是第三单元《绿色生活真好》第八课,从探访身边的小动物入手,让学生了解动物是我们的伙伴,进而引导学生树立人与动物平等的观念,要保护小动物,为动物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材第一板块“你好,动物朋友”,先让孩子们“找动物”――认识身边的小动物;之后讨论话题:说说你和小动物的故事。教师往往通过让孩子们表演不同动物的叫声,或者让学生表演人与动物的故事,实现教学目标。故事对儿童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这种教学设计并无不可。但是,这种形式容易导致多数孩子成为“看客”,他们“看看,笑笑,过后什么也不知道”。

对此,我们在“故事表演”环节,设计了如下活动:活动一“猜猜它是谁”。学生分小组自选不同的方式,如表演动物叫声,说谜语,表演动作等,介绍一种小动物,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活动二“说说小动物的秘密”。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的奇特本领和生活习性,或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小故事等。如此,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故事的讲述和表演,既关注了全体学生,又较好地落实了“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之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借此,让学生初步树立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真正重视并体现“培养完整的人”的核心理念。[3]

3.创设多元自主体验,尝试有效解决问题

指向核心素养的品德课教学必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让学生通过深度体验和探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为一种常见的品德课教学活动方式,游戏本质上是儿童发现与探究世界的一种体验性活动,亦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借助游戏,为儿童提供真切生动的体验情境,激发其探究世界的愿望,并尝试解决问题,闹谢竦煤诵乃匮的发展。

以“环保小创意”(第三单元第九课)一课为例,教材提供了一个话题――垃圾分类。教师在教学中,先领着学生认识垃圾的种类,并用PPT课件展示实物垃圾照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垃圾桶的作用。之后,开展垃圾分类游戏。教师请孩子们根据刚才的学习,在卡片上写上垃圾名称,回收后随机发放给每一个孩子;在教室四个角落贴上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象征四类垃圾桶;然后,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投放垃圾;投放结束后,请学生分组检查“垃圾桶”,发现错误则指出,并陈述理由,重新投放。如此游戏,指向“如何实现垃圾分类”这一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体验垃圾分类的知识和价值,践行“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而这必将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N].人民日报,2016-11-24(17).

[2]杜文艳.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J].中小学德育,2017(1):5.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掌控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这是一种技能、观念、品质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学习数学。尤其是在小学这一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所谓数学意识,就是一种良好的数学知觉,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去看待数学问题,这是一种数学学习层次的体现,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敏感性与适应性。并且,拥有数学意识的学生,会有意识地观察数学的表象,可以从客观的事物出发,去理解数学内部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十分重要。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通过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无所不在,慢慢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对数学的敏锐性。同时,现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知识灵活,这无疑为教师实施生活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程时,教学的难点就是学生对于人民币的价值理解以及人民币面值之间的换算,而人民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事物,利用学生对生活的敏锐性去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理解人民币面值之间的换算以及具体事物的价值,这有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

二、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数学直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是学生对数学宏观体现的一种把控能力,同时也是对数量最直接的一种判断能力,可以说估算能力就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简单、快捷、高效地学习。能够灵活掌握估算方法的学生,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也会超过其他同学,是学生思维敏捷性与创造性的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想尽办法去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并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直观目标。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教学中从精算入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从估算开始学习,先用竖式计算的方式在心中计算,从而慢慢形成对数学的知觉,最后提升学生计算的精准性。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教材以外的估算资源,如体育课上学生每分钟的跳绳次数,或者在春游活动中应该准备的用具用品数量,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际的数字提升自身的估算意识,这也是一种数感的形成,长此以往,学生必定会在估算中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最终形成一种科学的数学直觉。

三、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而这无疑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并且是核心素养中最核心与最本质的特征。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将学生局限于教材以及课堂之中,应该为学生开展更多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去认识数学,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去丰富自身的见闻,通过动手、动脑、动眼、动嘴,调动多种感官去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若想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米以及千米,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之中走一走、看一看,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50米、100米以及1000米的赛跑,让学生用自己的脚去丈量校园跑道,从而更加真实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与单位之间的换算,在这种开放的探究活动之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c实践能力,内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这可以从本质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终身学习,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姜宇,林崇德.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篇6

核心员工核心员工培养培养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核心员工是企业关键知识和技能的拥有者,也是企业价值的关键创造者,他们是企业里最重要的人力资本。企业对其进行有效的培养已成为事关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1核心员工的界定

核心员工是指那些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对部门或者企业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员工。他们一般具有以下特征:能创造、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技术;能建立和推动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升级;能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务实、忠诚、积极和有牺牲精神。但是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对核心员工的理解是不同的。对于高科技企业,优秀的软件、硬件工程师是毋庸置疑的核心员工;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其核心员工是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技术骨干。因此,在明确核心员工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再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界定出自己的核心员工范畴。

2核心员工培养的重要性

企业的存在是以创造价值为目的的,核心员工作为企业价值的创造者,他们的去留,素质高低,都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意大利学者柏拉图曾提出著名的“80/20”法则,其认为创造80%利润的20%的员工就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正是由于他们自身所拥有的潜在价值,在人才市场上他们成为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因此他们“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最大,而由于核心员工的不可替代,他们一旦“跳槽”,将对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企业为了解决在运转过程中这一潜在的威胁,可以加强对核心员工忠诚度的培养,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员,只有这样他才会忠诚于企业,与企业的发展共进退,为企业稳定可持续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崛起,更使科学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技术的创新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一环。而技术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核心员工的培养。在企业中核心员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变动的过程,如果其自身所掌握的技术已不再符合时展需要,不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话,那么原来的核心员工也将丧失竞争力,变成非核心员工。如果其仍然在企业中占据核心员工的位置,那么必定会使企业负能量积聚,造成企业低效率运营;即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核心员工这一变化,并采取撤换,调职等措施,但是重新培养一个核心员工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是巨大的,这必定会阻碍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鉴于此企业应加强对核心员工的培养,通过技术培训等,使核心员工能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技术、更新观念,走在新技术革命的前列,保持其核心竞争力,这样他才不会被激烈的竞争环境所淘汰,才可以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核心员工培养策略

3.1构建核心员工培训体系

培训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已成为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核心员工的培训相对于普通员工的培训,有针对性强、投入大、回报高等特点。针对核心员工培训的特点,核心员工培训体系构建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着眼于企业核心需求,并且要充分考虑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构建核心员工培训体系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员工培训要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与职位特点、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紧密结合。同时培训要重点突出,针对每个人员的实际技能、岗位和个人发展意愿等开展培训工作,培训方式和方法切合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培训体系要讲求实效,注重员工培训的效果和质量,为此必须制定全面而周密的培训计划和采用先进科学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最后要注意将人员培训与人员任职、晋升、奖励、工资福利等结合起来,让受训者受到某种程度的激励。

3.2培养核心员工忠诚度

核心员工对企业忠诚度是企业管理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大事。核心员工的忠诚度培养已成为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核心员工忠诚度培养应做到(1)企业要加强内部沟通,做到信息共享,创造出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的“家庭”氛围,使核心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2)扩大核心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范围和程度,核心员工对自己在企业中地位和重要性的评价越高,其归属感就越强烈(3)加强核心员工所在团队的合作,与核心员工接触最多的就是其所在的团队。员工在团队内重要性越明显,其团队意识也就更强烈。团队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远比个人明显,利用团队的中介作用,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3.3注重核心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物质利益已不再是核心员工所关注的焦点,他们更关注于企业能否为他们提供升迁和发展的机会。职业生涯规划是了解员工学习发展需要的工具,是激励和留住核心员工的关键要素之一。联想就很注重对核心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在每年的年末,联想都会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下一步”员工职业规划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企业为核心员工规划职业生涯时,要明确员工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人,而不是把员工的职业规划限制在本企业内。在帮助核心员工做职业规划之前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一方面可以借助心理测评工具,如MBTI测验和其他类似的测评手段,另一方面还需要了解员工深层次的心理需要。其次,要明确员工的优劣势,与员工共同探讨能力优劣势的深层次原因,并且还要了解核心员工的生活及对薪酬的看法。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员工明确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和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让核心员工可以随着企业的成长发展,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常仓.如何管理核心员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篇7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阅读就是读者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构建意义的心理过程。因此,阅读能力构成要素就应该包括阅读的语言文化甚至个体生活体验的认知能力,想象、联想、分析、判断、概括、推理等多种思维活动参与的理解能力,兴趣、意志、习惯等情感因素促成的阅读动力以及精读、略读、快读等阅读方法灵活应用的能力。在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采用不同的侧重面培养,促使全方位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一、阅读动力的培养策略

学生能否养成自觉的阅读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动力的培养攸息相关,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就重点抓起。

策略一:利用启发式教学,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1.可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预设目标,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阅读的美好。2以开放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3开展朗诵比赛、办读书简报、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等课外活动,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地荷叶》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一段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教师饱含深情的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

策略二:通过细节化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针对不同性质的阅读材料,可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在思考、体味、升华中深入理解文章的精读,学会通过对首尾句及关键词的掌握而了解文章大意的速读,以及同时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多种阅读方法来深刻理解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醒学生对重要的字词句进行圈点,对不认识的字词养成查字典的习惯。2.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使他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3.教师也可以布置学生写部分读后感,使他们养成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

二、阅读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阅读知识是阅读能力的基础结构,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先导。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侧重于3-4年级的学生。

策略一:训练新旧知识相结合的技巧

1.可以加强课前的预习,在预习时提供感性知识或相关背景材料。2.让学生学会精加工巧提问,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通过画线和作注释来区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或写提要对新课文进行精细加工和整合的阅读理解习惯。3.让学生熟悉好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图式结构,帮助其迅速理解各种体裁的文章。

策略二:概括中心思想,建立知识的整体结构与课文主旨的联系

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旨,学生在抓住了主题、理解了课文核心思想后,就可以形成知识的整体结构。

三、阅读理解力的培养策略

阅读智能是阅读能力的主干结构,由阅读感知力、理解力、鉴赏力、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组成,其中以理解力为核心内容。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侧重于5-6年级的高年级学生。

策略一:在容忍假设中提高阅读理解力

为了帮助阅读学习中领会能力差的学生,可使用下列策略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1.变化阅读速度,以适应对不同课文领会要求上的差异。2.容忍模糊,如果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某些陈述不大明白,要继续下去,不要终止,作者可能在文章的后面会加以补充说明。3.猜测,当不大理解阅读中的某些内容时,要养成猜测的习惯,猜测其含义并且能够继续阅读下去,看看自己的阅读猜测是否正确。例如,对于阅读领会能力差的学生,我一般采取下列方法指导:先读课题、讲课题,请学生说说从课题中能知道些什么;接着请学生听范读,自学生字、词,思考字、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最后练读课文。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让学生清楚如何去做,应该做什么,而不是盲目乱读。这样阅读领会能力差的学生可初步学会怎样阅读。

策略二:充分调动感觉器官,培养阅读鉴赏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将阅读文本中反映的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提高到审美教育的高度,使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成为对学生素质与修养的陶冶。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阅读鉴赏能力。1.借助于语感,在语言信号的刺激下,经过想象,在阅读鉴赏者的头脑中再现作者构建的艺术形象,这是阅读鉴赏的第一个“环扣”。2.补充想象,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画面,从而获得更加完整丰富的形象美感。3.深入体验,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以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主动思索作品的意义与技巧,领会各种文学手法的艺术效果。

策略三:应用“发现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力与创造力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不组织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漠视学生的合理要求,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以窒息学生的天性为代价。因此,教师应当把阅读教学从传统教育的“传授式”转换为“发现式”,通过设计一种让学生感到无忧无虑的又可以探索、表达、分享思想的空间,来创造意义建构的领地。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利用教育资源探索知识,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更高阶段的阅读学习。确切地说,只有当阅读课堂能使每个参与者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时,阅读课堂才会变成一种真正的学习空间,阅读教学才能造就具有广泛迁移能力、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篇8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感培养

《课标》中提出了小学数学的10 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的教学过程不应该只停留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层面,更应该关注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处理事务的能力。数感作为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意在培养学生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能以数学的思维去研究。要学好、用好数学,培养学生数感极其重要。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学者们对此众说纷纭,但其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无可置疑。结合各位学者的理论基础,数学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的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形成的能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具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以数学知识技能为基础,但是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反映数学的本质与价值,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数学核心素养一般与一个或几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数的认识、数的计算、用字母表示数等内容时与建立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联系。在数的认识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数感,在学习图形的认识内容时应注意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为今后更深层次空间几何德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推理在几何中经常运用,特别是实践阶段的平面几何的证明。在数与数中也常常用到推理。例如:数学运算律的学习是用归纳推理的方式来实现的: 3+4=7,4+3=7,3+4=4+3; 15+6=21,6+15=21,15+6=6+15; 24+58=82,58+24=82,24+58=58+24; …… a+b=b+a 数学核心素养旨在不断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数学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小学数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数感是指人们对数和运算的意识倾向或者理解,而这种本领能促使人在处理与数相关的情境中灵活的作出科学判断与有效策略。简单说,数感是学生通过学习的积累对周围事物数与量的感觉和感知力。数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对数学教学和数学运算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小学数感的教育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教师对数感教育认识不全面

自新课改以来,教师们对数感一词耳濡目染。但是,真正明白其内涵的却寥寥无几。教师们对数感教育最大的误区莫过于认为数感教育仅限于教会学生数数、计算,实际上,这只是"最低层次的数感。"教师们没有真正理解数感的意义,内心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感概念,不能对其抱有一个足够重视的正确的态度,自然也没有意识去利用身边的`一些素材或者资源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数感培养方式机械化

培养数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数感同语感、乐感类似,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每个人对数感的理解不同,每个人的数感也不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时,所采用的情境导入过于单一,没有一丝的好奇感,使得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字,甚至厌烦数字。教师需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同的情境持续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数的兴趣,领会数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主动探索数字的奥秘,逐步形成数感。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感的培养建议

数感是学生经过多方努力逐步提高的一项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自身特点和规律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奠定基础。因此,小学生的数感培养是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以上小学数感教育存在的问题,下面就有效提升小学生数感提出相关策略。

(一)加强教师数感教育的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依据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实现。首先,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数感水平。利用课下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明确数感的内涵、意义,深入研究数感。其次,教师在深入了解数感后,要将数感知识融合于课程中,创造新型课堂。最后,教师在图书角摆放数感的相关书籍,学生课下阅读了解,逐步认同数感的培养。

(二)注重数感培养形式多样化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篇9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具体策略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由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挖掘以及较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现,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对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都作出了必要的要求。在此要求下,历史教学过程势必会变得更加有趣,而教学主体也变得更加明确。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领略历史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既然明确认识到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历史课程教学当中呢?

1.在教学中落实时空观念

众所周知,时空观念是历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课程的学习期间,学生只有将这些事件放到其特有的时代背景与空间背景下,才能准确、客观地分析,真正理解这些事件本身所蕴含的重要意义。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让学生就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的活动轨迹作出一系列的探究:孙中山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何特点?他一生中都参与了哪些大事?结果如何?经过思索,学生不仅能够根据孙中山早年、中年以及晚年的活动轨迹将与之相关的历史要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孙中山及其所在时代背景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还能在评判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有意识地将人或事放到其特定的思维环境中去考量,从而促进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与完善。

2.在教学中落实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历史学科对逻辑推理和史料论证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它不仅是研究史料的重要方法,还是历史史料和史料论证在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体现。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分析历史现象或历史问题,又要让学生在“求真求实”的学习目标指引下,根据客观、全面的历史资料对历史史实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可见,历史解释不仅包括叙述者对历史史实的整理与描述,还包括叙述者的观点和态度等。因此,想要在教学中落实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升,教师务必要在学生熟练掌握史实的基础上,使之对历史事件或历史问题等进行准确、客观的评判。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一些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史实,并就其搜集到的史料与他人在课堂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团队意识,在与他人合作中形成一种极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与此同时,通过对“鸦片战争”及其相关史实的了解与分享,教师不仅能够在课堂上有效落实“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使高中生在对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中去伪存真,对历史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之善于用历史发展观来看待现实问题,解决问题。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篇10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5.082

1983年,中国第一家物业公司在深圳诞生,30多年来,中国物业行业发展迅速却也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缺少真正懂得并且能够从事物业服务管理的人员,中高层管理者的缺口尤其大。物业行业发展为高校设立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物业管理与服务人才提供了市场需求,因此,加强物业管理专业“人才供给侧改革与培养”既是行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未来只掌握一项技术、只能做一份工作的人在职场中都将处于被动发展的局面,只有具备从事多项工作能力的职员才具有选择的主动权。对未来的物业从业人员来说,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更多的是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懂得服务心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更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新观念,拥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些能力的培养就是本文将于探讨的职业核心能力。

教高[2007]2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大学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各高校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另外,现在处于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对人力资源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面向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加需要加强教学改革,设计符合社会与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在做各种努力,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本文以我院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为例,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剖析并阐述我们的课程体系是如何把职业核心能力纳入课堂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1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理解

1974年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D・梅腾斯(D・M ertens)提出“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该概念从一提出就受到了各国的关注。关于职业核心能力,国内外很多学者都给出了相关的定义,目前普遍接受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是“从事职业过程中除了本职业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是一种可转移的持久应用的能力,当人的职业发生改变时,这种能力能够帮助职业人快熟的适应新的环境,快速获取新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在国际上,职业核心能力也称为“新职业能力、关键能力或普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强调个人品质在职业中的作用,提出“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组织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掌握新技术与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职业可信能力的主要内容。英、德、没、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在致力于推行培养这些能力的教育模式,如澳大利亚政府大力推行“KC”教育。

我国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关注相对较晚,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8年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首次提出了“核心能力”的概念,并组织专家开发了“数字应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8项核心能力培训课程。2007年,基本完成《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相关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的师资培训。2010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向全国发文,推出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培训项目,开展“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自我管理、创新创业”六大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模块,并进行了教材开发、测评体系建立、考试题库建设与市场推广等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与国外不同,英、德、美等国家把职业核心能力纳入到了学校教育体系,而我国是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独立与教育体系,由社会专门的部门推动,学生要取得认证得再交钱去接受培训和考试。因此很多认证流于形式。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还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

2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

2.1我院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及教学活动

基于物业服务的特点,参照职业核心能力的标准,我院对物业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定为“沟通与协调能力、服务与合作能力、信息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目前,我院课程设置标准,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又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其中,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其余的课程可以说都是为培养核心职业能力服务的。职业核心能力指向比较明显的课程有服务心理学、人际沟通、服务礼仪、客户服务管理、职业与创业教育等。

我院从2006年开始,一直推行教学改革,实施了“2+1”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职业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先后实施“项目化教学”、“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学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2我院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效果

笔者从2012年开始担任我院物业管理专业负责人,从物业管理专业的申报工作到课程安排再到教师聘用和学生就业,都亲力亲为,从毕业生和企业的反馈情况来看,还是比较理想。2013级物业管理专业是第一届毕业生总共47人,毕业后选择继续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学生有35人,留在本行业的比例达75%。从数据看,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是不错。从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合作能力评价都较高,大都是好,这可能与我院一直强调学生的礼仪礼貌及服务意识有关。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评价大都在较好以下,说明我们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3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在“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研结果,笔者认为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学难把握。物业管理专业有10门课以上是学校统一安排的,专业教研室无法控制。虽然每门课程都有教学标准,但都各自为阵,有些课程的教学标准和内容重复出现,显得杂乱。

第二,教学指注重课堂,忽略了课堂以外的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并不是在课堂上就能学到的能力,他甚至要追溯到学生的家庭教育和成长背景,学校的课堂可以有目的性的培养,但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在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才能最终版完成。

第三,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仅仅是把相关课程当成是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能力的培养。

第四,我校是高职院校,学习的积极性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低,理解力和领悟力也比本科院校的学校差,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对我院物业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策略

新形势下,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上新的日程,加快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笔者对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出如下策略。

3.1把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一门课程放入课程体系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标准的课程体系,即分为职业素养课、职业核心能力课、职业技能课、公选课四大类。

职业素养课包括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公民权利与义务、时政学习、体育等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价值观的课程内容。职业素养课连续开设3学期,具体课程标准有教研室负责召集相关教师一起制定课程标准,确保课程内容不重复。

职业核心能力课教学内容整合社会心理学、沟通技能与谈判、活动组织、商务礼仪与服务礼仪、自动化办公、文案写作、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连续开设4学期,每个学期安排的教学内容既要有侧重点又要符合认知逻辑,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运用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职业技能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业实务、物业管理法规、社区管理等专业课程。职业技能课连续开设3学期,让学生了解物业行业特点及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

公选课学校规定,公选课开设2门课。连续开设2学期。

在周学时安排上遵照学校规定,由教研室统一调配。

3.2设立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组

训练由具有相关课程专业教师组成并分工合作,训练组成员一起制定详细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与步骤,详细的教学活动设计,发挥集体的力量,各自的特长对教学各个环节细化。每年进行一次教学标准的修改,保证教学程序的规范,也保证教学内容的灵活。

3.3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标准

制定评价表格与细则,建立学生职业能力测试库,分别对学生职业素养、核心职业能力、专业技能进行测试,测试成绩作为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平均成绩作为教师的教学成绩。如有多个班级就把班级平均成绩作为教师教学成绩。

3.4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标准

积极采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化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并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评价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直接影响课程成绩及奖学金的评选,既给学生压力也给学生动力。

此外,教师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是核心职业能力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雯,李淑珍,武红.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式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3).

[2]付永生.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1).

[3]刘韵凤.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与核心能力培养[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4]韩俊丽.高职院校基于职业标准的课程设计研究――以物业管理为例[J].品牌,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