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托管建议和意见十篇

时间:2023-05-04 09:18:04

小学生托管建议和意见

小学生托管建议和意见篇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次全市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推进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建立我市对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管理体系。刚才,XX同志传达了省厅关于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相关会议精神,下面我就做好暑期托管服务,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负担提几点要求:

一、要提高对做好“双减”工作意义的认识

5 月21 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新时代学生减负工作定下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双减”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省教育厅也作出了相应部署,从6月下旬开始,建立了“双减”工作进展周报制度,实时掌握各地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和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进展情况。7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部署要求各地各校积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假期生活,严格执行假期管理规定,引导义务教育学生暑期不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各地要深刻认识做好“两减”工作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要合理安排暑期托管服务内容和在形式上下功夫

各地要切实落实有关要求,指导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托管服务应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休息。(一)要丰富暑期托管服务内容。提供托管服务的学校应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各类资源设施,在做好看护的同时,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服务,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二)要探索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在托管服务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各类校外文化场所和各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中小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活动,让全市广大中小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要积极吸纳有特长、有余力的家长志愿者和社会人士等参与学校托管服务,如社区干部、大学生志愿者、退休教师等都可参与。(三)要规范对校外教育场所的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的青少年校外教育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等活动场所要在全面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家长需求,延长开放时间,禁止对外实行承包经营或营利性运营,已经承包出去的,要及时纠正,7月底前予以收回。

三、要明确暑期托管服务坚持自愿原则

小学生托管建议和意见篇2

2002年3月17日,深圳市布吉东方半岛花园小区因物业管理费上调一事引起部分业主不满,接连引发原业主委员会被全部调整,新业主委员会强行招标,中标的深圳市北方物业管理公司与原恒兆基物业管理公司在小区对峙,恒兆基物业管理公司诉新业主委员会违反合同等事件发生。整个事件所折射出的关于物业管理合同的性质、物业管理权属的移交程序及业主委员会的赔偿方式和制度建设等问题,引起深圳业界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目前该事件正由深圳仲裁委员会主持仲裁解决当中。

2003 年3月21日,深圳仲裁委员会作出了终局裁决。由曹叠云担任首席仲裁员的仲裁庭作出[2003]深仲裁字第151号深圳仲裁委员会裁决书的裁决如下:

(一)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自2003年4月1日起继续履行双方2001年2月18日所签

《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二) 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自2002年8月1日至被申请人采取措施恢复申请人的管

理状态之月的物业管理酬金损失,每月以1.7万元计算。

(三) 和(四) 本文略。

本裁决为终局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深圳市恒兆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随后向法院申请执行。时至今日,作为终局裁决的该仲裁裁决并没有执行,东方半岛花园仍由深圳市北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新旧物业公司也没有移交整个小区的物业管理资料,小区物业管理费拖欠情况比较严重。物业管理业界和法律人士都非常关注该案的执行,对业主委员会能否全面履行义务、如何履行义务表示关切。

6月19日,新华社受权国务院令第379号《物业管理条例》,将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将是物业管理行业规范发展的新起点。 5月,由梁慧星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提交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已经正式出版,这是从1998年初开始恢复的民法典草案编篡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虽然法律不具有溯及既往效力,笔者还是愿意结合新条例和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对物业服务合同的法律性质发表一些初浅的看法,如果能够为法律界和物业管理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则幸甚。

《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随着现代市场经

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种新的合同类型。物业服务合同就是其中的一种。物业管理是为维持或者增加不动产及其附属设施的使用价值、维护不动产及其附属设施的使用安全和使用秩序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物业管理的权利来源归属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业服务合同是物业管理人依据《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或《物业服务合同》的规定,为业主持续进行物业管理服务,业主或使用人按照约定按时支付物业服务费用的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的内容应当包含物业管理事项、服务质量、服务费用、双方权利义务、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物业管理用房、合同期限和违约责任等。物业服务合同的本质是反映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具物权关系的民事合同,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合同。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它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合同类型,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对委托合同有专门规定。物业服务合同与委托合同有一些“近似”,但与纯粹的委托合同有差别。并且这种差别是明显的、实质的差别,这种差别足以使物业服务合同构成一种新的合同类型。

委托合同是委托发生的基础,民事主体通过委托扩大了活动空间和范围,适用范围相当广泛。委托合同的订立以双方当事人相互信任为基础。委托人之所以选定受托人为其处理事务,是以其对受托人能力和信誉的了解,相信受托人能够处理好委托的事务为基础的;受托人接受委托也是基于对委托人的了解和信任。没有当事人双方相互信任和自愿,委托合同关系不可能建立。从而,当事人双方均享有任意终止权,可任意终止合同。《合同法》第410条明确规定:“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这一点使委托合同具有了区别于其它任何合同的本质特征。而在实践中,如果允许物业服务合同的任何一方随时任意地单方解除合同,对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影响将是致命的,甚至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一种灾难。试想,只要双方的“信任”有所动摇,不问客观上是否有理由,可以随时、任意地行使解除权,将是什么后果?势必造成物业管理企业短期行为,小区管理极度不稳定,从根本上造成对全体业主利益的损害,并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激化各种社会矛盾。《物业管理条例》规定选聘、解聘物业管理企业的权利由业主大会行使,且必须经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2/3以上通过。

委托合同以处理委托人事务为目的。委托合同的标的是处理事务的行为,是

典型的提供劳务合同。现代建筑新技术、楼宇科技、设备设施的智能化、网络化、专业化的发展,使物业管理向“服务集成商”转变,物业管理的管理服务将发展成为一种系统化、专业化、技术化的综合性有偿服务,并不是简单的事务。国家鼓励物业管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技术的创新领先是物业管理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物业管理的服务必须与现代建筑产品保持同步领先。物业管理的核心还在于满足和超越顾客不断增长的需要。专业电梯工程、专业清洗、环境园林工程等专营公司的大量涌现,使得“业主大会+物业公司+专业公司”的未来物业管理模式必将成为主流。

委托合同中受托人应对委托人尽忠实义务,必须亲自处理和报告,受托人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指示处理委托事务。需要变更委托人指示的,应当经委托人同意。受托人以委托人名义开展活动,受托人行为的法律后果、所得收益和支出的费用在委托范围内由委托人承担和享受。物业服务合同中,物业管理公司是以自己名义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并且,由于物管企业对自己品牌的“树立”可以形成商誉,成为无形资产,享有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知名品牌公司对小区的管理可以提升小区知名度和公众形象。物业服务合同中双方的权利义务、管理者酬金、违约责任、侵权责任都应明确规定,双方当事人各自分别承担和享有,物管企业必须获得利润才能获得生存。

但《物业管理条例》是行政法规,物业服务合同的法律性质应由上位法来明确。中国历史上实行专制体制,历代法典均属刑法,并无现代意义上的民法。编篡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进行民法典编篡,均告中断。改革开放后,1998年初,起草民法典的条件已经成就。《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于2002年8月全部完成,分总则、物权、债权总则、合同、侵权行为、亲属和继承共七编,八十一章,一千九百二十四条。其将“物业管理合同”单列为第五十二章,共十四条。但是笔者认为,该草案对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性质归位于委托合同是值得商榷的,对委托人和物业管理人的合同解除权的规定尤其值得物业管理界注意,引起重视。第1318条物业管理合同的定义为“物业管理合同是物业管理人受业主或者业主团体委托,为委托人持续处理物业管理事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第1331条“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委托合同的有关规定。”第1327条“委托人可以随时解除物业管理合同。”第1328条:“物业管理人不得解除物业管理合同,但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的除外。”①

原《合同法》直接规定了十五种有名合同,《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增加到三十种。经笔者考查,除原十五种外,新增存款合同、借用合同、雇用合同、项目建设运营合同、物业管理合同、教学培训合同、医疗合同、餐饮合同、住宿合同、旅游合同、演出合同、出版合同、合伙合同、保证合同和独立保证合同共十五种。虽然没有出现“服务合同”的归类,但“服务”的概念已经明确。如第1349条“医疗合同是医方受患者的委托或者基于职责,为患者施行治疗、防疫、保健或者医学检查等服务的合同。”第1372条“餐饮合同是就餐人交付费用,餐饮业经营人提供餐饮服务的合同。”第1381条“住宿合同是住宿人交付费用,旅店业经营人提供住宿服务的合同。”第1396条“旅游合同是游客交付费用,旅行社提供旅游服务的合同。”②

不同类型的合同所涉及的合同内容、合同方式、合同目的都应该有着本质的差别。“任何法律上的分类均涉及两个问题:一为区别标准,一为区别实益。”③合同的不同类型划分不光要反映社会现实,准确界定交易的性质,还要通过民商法律的规定保障交易的安全、推动交易的便捷,充分保护主体的权利,符合主体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要求,从而构建法治社会。因此,笔者建议,将物业管理合同、医疗合同、餐饮合同、住宿合同和旅游合同归位于“服务合同”,将服务合同作为单独一章单列,按一般规定和各小类合同分节。

200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室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草案)》向社会大众征求意见稿,收到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共计近4000条,条例吸收社会各界意见与建议近50%,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出发展为重、平衡利益、保护弱者的观念,此次征求意见是进一步增强政府立法工作透明度的一次尝试和探索,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是成功的、有益的。④笔者衷心希望这些成功的、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成果能够在民法典起草和编篡中得到体现,那么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才会迎来更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①②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法律出版社,2003.3

小学生托管建议和意见篇3

关键词:完善;;机制;对策

村级会计委托,是新形势下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提高村级财务公开水平的有效载体,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的合法权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对巩固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一些地区在实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情况上看,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乡镇核算中心的运行机制进行探讨。

一、实施村级会计委托情况

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以来,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特别是长期以来缺乏专业会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债权、债务不清,缺乏可靠会计信息等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以笔者所在的乡镇为例,2009年开始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工作。实施工作中,镇成立了村级会计委托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以镇农经部门为主的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设置总会计、会计、出纳、审核等多个独立工作岗位,明确核算中心工作职责及各个岗位职责,同时,配备相关的财务电算化设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等。wWw.133229.coM到2010年末,全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委会中,有16个村(社区)签订村级会计委托代管协议书,经清理完成委托代管资产873.27万元的移交工作,并以各村(社区)为单位分设账务、独立会计核算进行代管。在会计核算与处理上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及有关财经制度,使用省统一印制的收据票据;规范了开支票据,杜绝了“白条”抵库的不良行径;明晰产权,健立资产产权台账,进行登记管理;规范债权债务管理,有效地管理债权债务不清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不良债务的发生;编制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彻底解决了以往无会计信息或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村级会计委托代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机构不健全,队伍涣散

目前,各乡镇都已建立起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可有的只是一种摆设,缺财会人员或财会人员极为不稳定,甚至,存在着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只有一个人的现象,工作难于开展好。财会人员绝大多数属兼职的,而且没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不足。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现金管理中,规定村委会备用金控制在500元以内,村民小组备用金控制在200元以内的,难于运作;二是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管理中,缺乏统一完善的操作程序,清产核资工作滞后;三是欠缺村级“一事一议”筹料管理制度,筹料管理工作难于规范。

(三)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素质低监督不力

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文化低、为群众维权意识不强,难于履行好其职能。民主监督发挥不了作用,特别是对开支的合理性、非生产性支出过大等的问题没能把好关。

(四)法律意识淡薄,私设小金库的现象严重

在实施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中,有的村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无视规章制度,总是抓住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经济收入和不经财政的捐赠、扶持等的收入不放,私设小金库。对小金库的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五)经费短缺,运转难

由于种种原因,中心的工作经费不到位,经费短缺成了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费短缺业务人员培训工作难于启动,村、组报账员报酬也就难于落实。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新形势下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村级财务公开水平的有效载体。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提到关系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组织实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中,要统一安排部署,强化管理部门职能,组建好机构,提供组织保障,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规范对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认识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处理不好这问题会直接影响干群关系。然而,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能有效地解决农村财务问题,为此,要给予大力宣传。在推动委托工作中,要召开村干部参加的动员会议,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确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强调坚持“四权”不变的原则,依法,进行独立核算,机构的财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干部对村级会计委托是广大农民群众共同愿望、维护农村稳定需要的认识;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干部群众对村级会计委托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的认识。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

制度建设是规范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能有效地约束受托和委托双方的行为,促进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的顺利运行。

1、强化管理监督体系建设。村级会计委托是实现村级资金、资产、资源规范管理,促进农村稳定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纪检组织部门的组织领导,需要各级农经工作部门的积极努力,需要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配合,广大群众的监督认可,形成思想认识统一、机构人员到位、工作措施具体、责任明确的村级财务监控网络体系,为村级财务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机制保证。

2、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理财小组,规范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来落实农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以此保证农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建立“一事一议”筹料制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通过一事一议”筹集沙石料,兴起公益性事业较为常见,而且比起筹资方便了大多数群众,是广大农民较为乐意接受的方式。但目前尚未建立或完善这项管理制度,来规范筹集沙石料等的活动。目前,在一事一议”筹集料管理中,只有参照“一事一议”筹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然而,所筹到的材料其计价标准问题,限度标准问题却没有统一的口径,给资产核算管理及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此,建议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并制定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以规范管理。

4、完善现金管理制度。双江县现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管理制度》的现金管理制度中规定:村委会库存现金控制在500元以内,村民小组备用金控制在200元以内的,已不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要结合实际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不违规又便利受托和委托双方的运作。

5、完善产权登记管理制度。长期以来,村级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集体资产产权管理滞后,因此,要以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为契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进行资产产权登记规范管理。鉴于,资产产权登记缺乏统一完善的操作程序,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此项管理制度。

(四)加强票据管理,治理“白条”问题

加强票据管理,对票据实行领用、回收的登记制度,领用时按编号登记,回收时注销登记。非税收入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收入票据的稽查工作力度,治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捐赠性的划拨业务中不规范的问题。在发生扶持、捐赠、兑付奖金等业务时,会计主体双方要落实相关票据管理办法,尤其是拨出方要严格以统一印制的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票据作为核销入账原始凭证,不能绕过统一印制的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票据,经办此类业务,这样,可从源头上杜绝集体经济组织收受捐赠等收入不入账的行为,有效地遏制农村财务中的“白条”问题。

(五)实行财务公开

会计委托服务机构要以村为单位,按财务公开制度要求,将编制的各村财务收支情况公开表交村委会审议通过后,及时在村财务公开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六)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地提高业务素质

财会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质量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决定因素。各级党委、政府要为其充实人员队伍,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并保持委托服务机构会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不得随意撤换。同时,各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委托服务机构财会人员、村级报账员和民主理财小组长的业务培训,特别是人员上岗培训,要采取定期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民主监督及财务公开制度、村级“一事一议”制度、计算机操作及网络化管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切实提高委托服务机构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七)提供经费保障

经费问题是关系到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工作运转的问题。财政部门要将会计委托服务机构正常运转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提供工作经费保障。省、州(市)财政部门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县乡开展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人员培训、报账员报酬、设备购置等项费用补助,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省、州(市)农业、财政部门每年要联合对开展农村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县进行检查考核,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县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对村级会计服务机构及其会计人员进行评比考核。

(九)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工作效力

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重,要按照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手段电算化的目标,加大投入,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不断地提高代管质量和工作效力。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县、乡、村三级网络化管理,推进农村财务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z].农经发[2008]4号.

2、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z].财会[2008]8号.

3、云南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z].

4、云南省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暂行办法[z].

小学生托管建议和意见篇4

关键词: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权利义务

一、问题的提出2003年12月,全国第一起业主状告业主委员会的案件在四川省成都市审结,其大致案情如下:四川省成都市某花园的业主委员会于1999年成立,按规定到2002年4月任期届满。但任期届满后,业主大会并未进行业主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在新的业主委员会没有选举出来的情况下,原来的业主委员会于2003年1月30日同成都文石物业管理公司签约,双方约定将物业管理费由原来的每月每平方米0.24元调整为每月每平方米0.30元,并于1月1日起执行。2003年3月,该花园119名业主或住户将业主委员会及其成员、物管公司一并告到了武侯区法院,请求法院确认该物业管理议无效。法院在经过了漫长的调查审理之后,于2003年12月8日作出一审判决:该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的《物业管理补充协议》无效。法院作出以上判决的理由是:该业主委员会的主任及委员的任期已于2002年4月届满,因此其行使的代表权已于届满时终止;同时,由于该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在向法庭提交证据的法定期间内,未能提交相关证据证明两者签订的补充协议是由业主大会决定或经业主大会特别授权的,因此该补充协议属无效协议(参见常江:《全国首例业主状告业委会案一审判决》,《中国房地产报》,2004-02-02.)。

随着全国第一起业主状告业主委员会案件最终以业主的胜诉而告终,案件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便浮现出来:业主委员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处于什么样的法律地位?具有什么样的权利义务?应该由谁来监督业主委员会行使其权力?

二、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业主委员会,简称“业委会”,又称“物业管理委员会”(颜真、杨吟:《物业管理危机处理及案例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早期著作中也称其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管理委员会”或简称其为“管理委员会”(陈华彬:《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65页。)。2003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一次将“业主委员会”在行政法规这样高层次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予以规定,从而在立法层面上正式创立我国的业主委员会制度。《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履行下列职责:(一)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二)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三)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管理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四)监督业主公约的实施;(五)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对于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理论上有不同的表述。《物业管理条例》中的表述是: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有的学者认为:业主委员会为管理业务的具体执行机关,如同管弦乐队的指挥,于管理制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陈华彬:《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65页。)也有人认为:业主委员会是新建物业或物业群中常设的最高权力机构。(颜真、杨吟:《物业管理危机处理及案例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34页。)以上各种表述都只是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对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的局部把握,没有从整体上真正揭示出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的实质。依据《物业管理条例》有关条文的规定,结合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我认为可以将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划分为内部法律地位和外部法律地位两个部分。

(一)业主委员会的内部法律地位所谓业主委员会的内部法律地位,是指业主委员会相对于产生其的全体业主(通常是通过第一次业主大会选举产生的形式)所具有的法律地位。

新出台的《物业管理条例》对于业主委员会内部法律地位的直接规定虽然只有第十五条一个条款,即“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但是在其他一些条文中也间接地体现出了业主委员会在内部法律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例如,《物业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二款规定: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和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的权利。第十一条规定:业主大会履行选举、更换业主委员会委员,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的职责。第十五条规定:业主委员会履行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的职责。通过对于上述条文的综合分析和整体把握,参考其他学者的观点,我认为:业主委员会与全体业主之间存在着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所谓,是指人在权范围内,以被人的名义或自己的名义独立与第三人为民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或间接归属于被人的法律制度(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7页。)。在业主委员会与全体业主的法律关系中,全体业主基于对居住小区进行物业管理的目的,由于其自身无法完成物业管理活动,故需要聘用物业管理企业。而业主又由于缺乏专业法律知识或其他方面的原因,需要由他人代自己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作出适当的意思表示。所以全体业主在第一次业主大会上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使其在自己的授权范围内,代自己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作出一定的意思表示;而一旦业主委员会被选举产生,且当选成员没有表示异议,即可视为其接受了该民事法律行为的,愿意为全体业主为一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作出一定的意思表示。虽然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规定:人在权限内,以被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人未明示本人(即被人)名义而为意思表示者,应视为该人所自为;惟相对人明知其权,或可得而知者,不在此限,称此为“隐名”(郑玉波:《民法总则》,三民书局,中华民国四十八年版,第288页。)。业主委员会在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时,虽然使用的自己的名义,但是却是在全体业主的授权之下,是在其权范围之内;并且物业管理企业对此也显然是明知的。所以尽管业主委员会在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时使用的是自己名义,但其行为符合“隐名”的构成要件,仍然属于行为。在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企业所签订的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中,除了明确写明由业主委员会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之外,其他一切法律效果均归属于全体业主。上述这些内容,完全符合的特征(参见前引⑶,王利明书,第117-118页。),故业主委员会与全体业主的上述法律关系,可以认定为是民事法律关系,其中业主委员会系人,全体业主系被人,业主委员会所的民事法律行为系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但是,民事法律关系并不足以完全揭示或概括业主委员会与全体业主之间的法律关系。因为《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经20%以上的业主提议,业主委员会应当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第十五条规定:业主委员会履行监督业主公约的实施的职责。第五十一条规定:因维修物业或者公共利益,业主确需临时占用、挖掘道路、场地的,应当征得业主委员会的同意。第六十七条规定: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业主逾期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其限期交纳。基于以上条款的规定,业主委员会与全体业主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管理关系。其中,业主委员会扮演着一种类似于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的群众自治组织的角色,在管理关系中处于管理者的地位;而全体业主则处于被管理者的地位。

(二)业主委员会的外部法律地位所谓业主委员会的外部法律地位,是指业主委员会相对于除了全体业主和业主大会以外的其他特定主体(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主要包括物业管理企业、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和居民委员会)所具有的法律地位。对于业主委员会的外部法律地位,理论上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比较明确的表述。但是仔细分析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我们可以将业主委员会的外部法律地位划分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和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

《物业管理体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业主委员会履行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以及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管理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职责。第三十五条规定:业主委员会应当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订立书面的物业服务合同。第五十一条规定:物业管理企业确需临时占用、挖掘道路、场地的,应当征得业主委员会的同意。依据以上条文的规定,我认为: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合同法上委托合同的民事法律关系。所谓委托合同,1999年颁布并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其定义如下: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也有学者将委托合同称为“委任”,谓当事人约定一方委任他方处理事务,他方允为处理之契约(史尚宽:《债法各论》,荣泰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民国四十九年版,第359页。)。在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的法律关系中,由于业主委员会其自身没有能力进行物业管理,故只能委托具有管理能力的物业管理企业代为自己进行管理。一旦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企业协商一致,在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上签字,便意味着物业管理委托合同的成立。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管理委托合同规定的范围内为业主委员会实施物业管理的事务,而业主委员会则在全体业主及业主大会的授权下向物业管理企业支付报酬,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劳务给付关系。上述内容,完全符合委托合同的法律性质,(参见上引,史尚宽书,第359-365页。)故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的法律关系,可以定性为合同法中委托合同的民事法律关系,其中业主委员会是委托人,物业管理企业是受托人,委托的内容是业主委员会所在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事务。

业主委员会除了在与物业管理企业的法律关系中处于委托人的地位以外,《物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还规定: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九条规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决定。第二十条规定:业主委员会应当配合公安机关,与居民委员会相互协作,共同做好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社会治安等相关工作;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委员会应当积极配合相关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自治管理职责,支持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并接受其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应当告知相关的居民委员会,并认真听取居民委员会的建议。上述条款表明:业主委员会与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和居民委员会之间还存在着一种行政管理法律关系。所谓行政管理法律关系,是指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行使行政职能而与行政相对人的个人、组织所发生的关系(姜明安:《行政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18页。)。当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时,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无须与业主委员会协商或是征得其同意,而可以直接在《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自由裁量,单方面地选择责令业主委员会限期改正、撤销其决定抑或给予其一定程度的行政处罚。相反,当业主委员会选举产生后,则必须无条件地强制性地向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且,业主委员会协助、配合公安机关和居民委员会维护社会治安工作并接受其建议、指导和监督也是强制性的。如果其不为上述行为,就会受到有关部门的行政处罚。以上内容符合行政法上行政管理行为的特征(参见罗豪才:《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7-110页。),故可得出以下结论:业主委员会与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和居民委员会之间存在着行政法上的行政管理法律关系,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和居民委员会作为行政管理主体,业主委员会则处于行政相对人的地位。

三、业主委员会的权利和义务在明确了业主委员会在各种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以后,其权利和义务便显得十分明晰了。基于业主委员会内部法律地位和外部法律地位的划分,其权利义务也可以划分为内部权利义务和外部权利义务。

(一)业主委员会的内部权利义务所谓业主委员会的内部权利义务,是指业主委员会基于其内部法律地位而产生的、在与全体业主和业主大会之间的法律关系中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由于业主委员会在内部法律关系中处于行为的人和管理行为的管理人两种不同的法律地位,其内部权利义务也可以划分为行为中的权利义务和管理行为中的权利义务。

1.行为中的权利义务业主委员会在与全体业主(包括业主大会)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处于人的地位。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人必须亲自实施行为。除非经被人同意或有不得已的事由发生,不得将事务转委托他人处理。(2)人应谨慎、勤勉地行使权。人不履行勤勉义务,疏于处理事务,使被人设定的目的落空并遭受损失的,由人予以赔偿。(3)人应向被人忠实报告处理事务的一切重要情况,以使被人知道事务的进展以及自己利益的损益情况。在事务处理完毕后,人还应向被人报告执行任务的经过和结果,并提交必要的文件材料。(4)人不得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人的利益。如使被人遭受损失的,由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赔偿责任(参见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7页。)。基于以上内容,业主委员会在与全体业主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具有的权利义务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全体业主和业主大会的授权下,以自己的名义同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业主委员会是由全体业主在业主大会中选举产生的,其代表全体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必须在权的行使范围之内。只有业主委员会在权行使范围之内代全体业主签订的物业管理委托合同,才对全体业主具有法律效力。如业主委员会没有得到全体业主或业主大会的授权或超越其权的行使范围同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则该合同对于全体业主没有法律效力。此外,业主委员会在同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时,必须以自己的名义。非经全体业主或业主大会追认,业主委员会以其他任何名义签订的一切合同,对全体业主都没有法律效力。(2)在业主大会上向全体业主报告物业管理实施情况,并接受其监督。作为全体业主的人,业主委员会在每年召开业主大会时,应当进行年度总结,向大会作出工作报告,将一年中其所进行的各项物业管理活动向全体业主进行详细的说明,并对财务状况作出年终结算和新一年的预算。此外,在业主大会上,业主委员会还应当接受全体业主对于其各项物业管理工作的监督。当业主大会发现业主委员会超越权的行使范围从事行为,或者和物业管理企业串通、损害全体业主利益的,可以拒绝承认业主委员会所为民事法律行为对全体业主的法律效力,其法律效力仅及于业主委员会自身;如果全体业主的利益受到损害,还可以要求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企业承担连带责任。(3)充分考虑业主的利益,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业主委员会与全体业主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全体业主由于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而利用业主委员会为自己服务,希望其最大程度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业主委员会在行使权时,必须从全体业主的利益出发,维护其权益,增进其福利。《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委员会成员必须从业主中选举产生,所以业主委员会成员也是业主之一,其维护全体业主的权益实际上也是在维护自己权益,故其在为任何民事法律行为时,都应该更谨慎、勤勉、忠实地行使自己的权,为全体业主的利益服务。

2.管理行为中的权利义务业主委员会与全体业主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管理关系,处于管理者的地位。管理者在管理关系中所具有的权利义务主要包括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移交处理权、奖惩权以及依法管理、公开管理、对于非法管理给被管理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义务(参见应松年:《行政行为法-中国行政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8-650页。)。落实到业主委员会与全体业主之间具体的管理关系中,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义务有:(1)监督全体业主对于业主公约的实施。所谓业主公约,依照《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是指由业主大会制定的、对有关物业的使用维护管理、业主的共同利益、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违反公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依法作出约定的、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业主委员会有权对全体业主在日常生活中实施、遵守业主公约的情况进行检查;对于业主违反业主公约的行为,业主委员会可以建议其改正,并可以在法律、法规和业主公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处罚;对于严重违反业主公约且拒不改正的业主,业主委员会还可以移送上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强制或行政处罚。(2)收取、使用和管理专项维修资金。所谓专项维修资金,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四条的规定,是指属业主所有的、专项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在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关于专项维修资金收取、使用和管理的办法还未正式出台之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物业管理条例中,都将这部分资金划归业主委员会管理。但是,业主委员会在收取、使用和管理专项维修资金时,只能用于符合全体业主共同利益的、物业保修期满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3)接受全体业主对于其管理活动的监督。业主委员会在业主大会召开期间,应就其管理活动及专项维修资金的收取、使用和管理情况向全体业主作出详细的说明,并接受其质询。业主一旦发现业主委员会的管理行为超越了法律、法规和业主公约规定的职权范围,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变更或撤销其行为;如发现其上述管理行为给业主造成了损失,则可以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如果业主发现业主委员会有非法挪用专项维修资金的情况,则可以要求其退还;也可以直接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由他们负责追回。

(二)业主委员会的外部权利义务所谓业主委员会的外部权利义务,是指业主委员会基于其外部法律地位而产生的、在与物业管理企业、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和居民委员会之间的法律关系中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由于业主委员会在外部法律关系中具有委托合同的委托人和行政管理行为的行政相对人两种不同的法律地位,其外部权利义务也可以划分为委托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和行政管理行为中的权利义务。

1.委托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业主委员会在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存在的委托合同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处于委托人的地位。委托人在委托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主要包括:(1)指示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不将处理该事务之请求权让与第三人。(2)监督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的情况。(3)预付费用及费用偿还。(4)支付报酬(参见史尚宽:《债法各论》,荣泰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民国四十九年版,第369-384页。)。结合以上内容,业主委员会在与物业管理企业的委托合同中所具有的权利义务包括:(1)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委托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在全体业主和业主大会的授权下,以自己的名义同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将自己所在小区的物业管理事务交由物业管理企业进行处理。依据1997年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印发的《物业管理委托合同示范文本》及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中只要应该包括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的名称、物业的基本情况、物业管理事项、服务质量、服务费用、双方的权利义务、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物业管理用房、合同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在委托管理的期限内,若物业管理企业没有违反《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业主委员会不得单方面提前终止合同,将物业管理事务让与其他物业管理企业实施;否则就将按照合同中规定的违约责任向原物业管理企业赔偿损失。(2)监督物业管理企业履行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业主委员会须定期检查监督物业管理企业履行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实施物业管理事务的情况,检查监督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物业管理企业对于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中的全部管理事项是否都进行了管理、管理是否达到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中规定的服务质量以及物业管理费用的具体收支状况。对于物业管理企业违反物业管理委托合同的行为,业主委员会应明确指出、限期整改,如物业管理公司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或拒不整改的,业主委员会有权按照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单方面终止合同,并按照委托合同中的违约责任条款要求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赔偿。此外,业主委员会还应当收集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对于物业管理事务的意见和建议,转告物业管理企业。(3)向物业管理企业支付其用于物业管理事务的费用。对于物业管理企业在日常物业管理事务中支出的,用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正常费用,业主委员会应当事先预付或事后偿还,资金从专项维修资金中支出。但为了维护全体业主的利益,业主委员会有审查物业管理企业提出的财务预算和决算的义务,只有在充分论证物业管理企业支出费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的前提下,经业主大会同意,才能向其支付该费用。若未经业主大会同意或业主大会不同意支付,则业主委员会不得私自从专项维修资金中向物业管理企业支付任何费用,否则支出的资金由业主委员会自行偿还。(4)协助物业管理企业收取物业管理费。虽然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的是业主委员会,但由于其与全体业主之间存在着“隐名”的民事法律关系(前文已有论述),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中规定的物业管理费应由业主支付。如有业主拖欠或拒付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企业不能直接以业主委员会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但业主委员会仍然负有协助物业管理企业督促业主支付物业管理费的义务;若物业管理企业以拖欠、拒付物业管理费的业主为被告提起给付之诉,则业主委员会负有配合其诉讼的义务。

2.行政管理行为中的权利义务业主委员会在与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居民委员会的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处于行政相对人的地位。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有:(1)服从行政主体的行政管理。(2)依法履行各种法定义务。(3)对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行为予以配合、协助。(4)接受行政主体监督。(5)在行政主体对自己作出不利的行为时,有权陈述、申辩。(6)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检举。(7)依法提起行政诉讼。(8)依法请求国家赔偿或补偿(参见姜明安:《行政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3页。)。在业主委员会与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和居民委员会具体的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义务包括:(1)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为了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更好地了解和管理业主委员会所在物业小区的物业管理事务,这次《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了业主委员会备案制度。当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后30日内,业主委员会须向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在备案时一般还需提交业主大会成立简要过程、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主公约、业主大会决议和业主委员会委员名单等材料。在通常情况下,只要业主委员会选举产生的过程符合《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并提交了所需的全部材料,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一般都会让其顺利备案的。此外,当业主委员会成员变更、业主公约内容修改或其他业主委员会备案的事项发生变化时,须重新备案。(2)配合、协助公安机关和居民委员会做好物业小区内的社会治安工作。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业主委员会负有配合公安机关,与居民委员会相互协作,共同做好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社会治安等相关工作的义务。当公安机关、居民委员会出于维护物业小区社会治安的目的,需要查阅业主公约、业主大会纪录、全体业主名单、物业小区建筑物的施工设计图纸等文件资料时,业主委员会应当主动予以提供。当公安机关、居民委员会出于维护治安的目的,需要使用物业小区内共用部门或公用设施时,业主委员会应当准予其使用;若情况紧急,可不必事先征得业主大会的同意,仅需事后告知即可。此外,业主委员会若发现物业小区内的社会治安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公安机关和居民委员会。(3)接受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依据《物业管理条例》有关条款的规定,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作出与物业管理无关的决定,不得从事与物业管理无关的活动。若其作出了违反法律、法规的决定,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决定。业主委员会挪用专项维修资金的,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追回挪用的专项维修资金,并对业主委员会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还可并处挪用数额2倍以下的罚款。业主委员会擅自改变物业管理区域内按照规划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用途的、擅自占用、挖掘物业管理区域内道路、场地,损害业主共同利益的、擅自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对业主委员会处以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4)依法获得行政救济。当业主委员会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备案,若其选举产生的程序符合法律规定且提交了所需的全部材料,而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其备案要求不予答复或决定不予备案的,业主委员会可向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若业主委员会不服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的行政处罚的,也可以向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讼,要求其撤销处罚决定,并可以要求其对于行政处罚行为给业主委员会及全体业主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和赔偿。

四、立法缺陷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了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和应该具有的权利义务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国务院的《物业管理条例》,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不少立法缺陷,从而导致了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业主委员会成立数量少《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一条明确规定业主大会履行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的职责,第十六条规定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但由于《物业管理条例》中对于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及备案没有做强制性的规定,也没有规定业主委员会不成立或不备案的法律后果,从而造成了在某些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业主委员会数量极少的现状。据有关数据统计,现实中由于业主这方面意识的欠缺,向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业主委员会相对于物业小区而言,数量相当少。例如乌鲁木齐市的物业管理公司大大小小已达242家,物业管理行业已初具规模。然而与之极不协调的是,全市830多个住宅小区(包括高层大厦),仅有50多个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公司的数量相差悬殊(参见孟瑶:《乌鲁木齐业委会数量少制约物管发展》,2004-02-19.)。再比如,2001年山东省济南市的房产管理局下发了《济南市住宅区业主委员会产生办法和议事规则》,济南市民可以据此组织成立业主委员会。但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真正依法成立、在房管部门登记备案业主委员会的小区却只有区区15家(参见郑重:《业主委员会泉城遇冷》,,2003-05-21.)。

(二)业主委员会缺乏经费,不能有效地开展管理活动《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了业主委员会的六项职责,但是却没有规定业主委员会办公经费的来源,从而造成了现实中很多业主委员会由于缺乏经费,不能有效地开展物业管理活动;另外,还出现了业主委员会成员借口缺乏办公经费而拒绝履行其职责的情况。例如安徽省合肥市科苑新村(一期)小区的业主委员会,是从物管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办公经费。但成立近四年了,一共只报销了1000多元钱,平时交通费、电话费,一般都是自己出。由于没有经费,如果出现房屋维修、公共设施维修以及一些法律问题,就请不到专业人士咨询。而且,很多业主委员会成员都很忙,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工作。在业主业委员会中,还有几位成员经常以缺乏办公经费委由拒绝参加业主委员会会议(参见马祥平:《业主委员会:无尽“尴尬”在其中》,2003-06-23.)。

(三)业主委员会诉讼地位不明确《物业管理条例》对于业主委员会的法律性质未予确认,从而导致了在现实中业主委员会的诉讼地位极不明确。例如,安徽省合肥市的金湖新村1993年由合肥市某房地产公司开发,1995年开始投入使用,1996年9月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因营业违规被吊销营业执照。该房地产公司在撤离金湖新村时,擅自卷走了原本属于用作小区房屋维修和公共设施维修的55万元维修基金。当金湖新村小区业主委员会把当时开发该小区的房地产公司的合作方推上被告席的时候,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认为该业主委员会不具备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对其不予受理。业主委员会不服裁定,向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同时还致信给最高人民法院。不久,最高人民法院给予回复,省高院据此下达民事裁定书:裁定市中院立案受理该案,业主委员会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讼(参见刘传勋:《业委会致信高法讨说法》,2003-12-15.)。

(四)业主委员会超越权范围、《物业管理条例》虽然作出了业主委员会权利义务的规定,但条款过于抽象,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条例中也没有规定业主委员会超越业主大会授权范围所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力以及业主委员会对此应承担的责任。上述问题导致了现实中很多业主委员会超越权的范围或者在根本没有得到业主大会的授权下,以自己或者全体业主的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甚至还出现了、挪用专项维修资金、损害全体业主利益的情况。例如,上海市浦东新区德州高层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在没有得到全体业主和业主大会的同意且没有任何审查的情况下,便同意了物业管理企业使用专项维修资金。一年之中,小区内的675家住户少则分摊到2000多元维修费用,多则近4000元。在业主们的强烈要求下,业主委员会才召开了部分业主会议,要求物业在5天内公布明细账目、支出总额及每平方米分摊的费用,但事后又杳无音信(参见马美菱:《维修费狮子开口业主利益受侵害、业委会就像围城》,,2004-03-05.)。更有甚者,上海都市庭院业主委员会在业主大会上要求颁发“重大贡献奖”,受奖者是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以及其他“索赔有功人员”,奖金总额为16万余元。后因业主非议未能全部兑现。此后,业主们陆续发现业主委员会存在诸多问题:业主委员会未经业主同意,私自和开发商签订赔偿协议;藏匿开发商补偿给全体业主的架空层、底层车库;将部分房屋私自出租给个别业主65年;私自向外发包13个小区物业工程;用维修基金购买超市水票作为奖励发放等等。当业主们要求业主委员会公布维修基金明细账、活动经费预算及使用情况、会议纪要和开发商移交的架空层、底层车库及部分房屋的位置及数量清单,并解决已发的超市水票、重大贡献奖、出租收入纳入维修基金等一系列问题时,业主委员会拒不处理(参见包蹇:《业主缘何状告业主委员会》,2003-08-20.)。

五、制度完善纵观世界各国的民事、物权、房地产管理或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很多国家都有着与我国业主委员会制度相接近或相类似的制度设计,其中有些规定对我国业主委员会制度的完善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德国法民法规定:业主委员会(凡外国法律中某具体概念与我国《物业管理条例》中的某一概念相近的,为便于理解,统一使用我国《物业管理条例》中的提法。下同)成员由业主中的一人或其他具有专门特长的个人或法人担任。业主委员会成员的任命及解任由业主大会之多数决议予以决定,任期为5年。5年期满之后,即使没有特别解任之必要,但依法律规定,该业主委员会成员的职务即已终结。对于任期届满、职务终了的业主委员会成员,可以由业主重新任命,但这一任命必须考量该成员在任期内的业绩。另外,即使在任期之内,业主委员会成员如有重大事由,业主大会仍然可以将其解任。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义务主要包括:(1)执行业主大会的决议,监督业主公约的执行。(2)保存及修缮小区物业中的共用部分。(3)在紧急情况下,对共用部分的维护保存采取必要措施。(4)物业管理费用的管理。(5)以全体业主的名义为一定的行为。(6)将业主的款项同自己的财产分别保存。(7)请求业主出具载明权范围的授权书。(8)预算及年终结算。

法国民法典规定:业主委员会的选任,以业主大会单纯多数的决议予以认定。在实践中,将专家选任为业主委员会成员的情况居多;否则,则当选者必须为业主之一。当选为业主委员会成员的具体对象,既有管理公司,也有自然人(包括专家和业主)。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义务主要包括:(1)承担执行业主大会决议的任务。(2)遵守业主公约。(3)管理并保全小区物业,在紧急场合可凭借自己的判断,决定紧急施工事宜。(4)制作业主大会会议报告书和预算案。(5)代表全体业主为民事及诉讼上的一切行为。(6)雇佣一般管理员,并有权将其解雇。

日本民法典规定:业主依照业主公约或业主大会的决议选任和解任业主委员会成员。业主委员会成员有不正当行为或其他不适于执行职务的情况时,业主可以请求法院将其解任。被选任的具体对象,既可以是业主中的一人,也可以是其他人,包括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义务主要包括:(1)小区物业共用部分的管理、维护和改良。(2)执行业主大会的决议和业主公约所规定的内容。(3)管理事务的报告义务。(4)保管业主公约,并在有利害关系人请求阅览时将其提供阅览。(5)召集业主大会。(6)适用委任合同中的相关规定。

意大利民法典规定:业主大会可以指派一个业主委员会,或由业主申请法院指定。业主委员会成员的任期为1年。业主大会可以随时将其解任,也可由业主申请法院解任。被选任和以任何理由终止业主委员会成员的职务时,必须向有关部门进行登记。业主委员会在其权限范围内所作的行为对全体业主均有拘束力;对于其超越职权范围所作的行为,业主可于30日内向法院提起控诉。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义务主要包括:(1)执行业主大会的决议,遵守业主公约。(2)小区物业共用部分使用的管理及共同利益事项的执行,以使全体业主获得最大的利益。(3)收取物业管理费用和专项维修资金,支付小区物业共用部分所需通常维护的经营管理费用。(4)在年终提出管理的账目。(5)在依职权或业主公约或业主大会赋予的权利范围内,代表全体业主对某一业主或第三人进行诉讼。

瑞士民法典规定:业主委员会成员由业主大会选任,或由业主请求法院指派。业主大会可以随时依照其决议解任业主委员会成员,并保留可能发生的损害赔偿权。当业主大会忽视重大事由的存在而拒绝解任业主委员会成员时,各业主可于1个月内向法院请求解任。对于法院指派的业主委员会成员,未经法院同意,不得于任期届满前将其解任。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义务主要包括:(1)依法律法规、业主公约及业主大会的决议实施有关小区物业共同管理的一切行为,以及为防止或除去损害,而自行采取一切紧急措施。(2)将物业管理费用分派给各业主,并收取物业管理费和专项维修资金。(3)注意业主是否依法律、规章及业主公约的规定,使用小区物业的共同部分和共同设施。(4)在获得业主大会的授权下,对外代表全体业主(参见陈华彬:《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44-273页。)。

我国台湾地区《公寓大厦管理条例》规定:业主为执行小区物业管理工作,选举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成员由业主互选产生,任期为1年,连选得连任。业主委员会成员互推一人为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对外代表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具有当事人能力,当其作为原告或被告参加诉讼时,应将诉讼事件要旨迅速告知全体业主。业主委员会应对业主大会负责,并向其报告会务。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义务主要包括:(1)小区物业共有及共用部分的清洁、维护、修缮和一般改良。(2)对于业主违反法律法规和业主公约的行为进行处理。(3)建设业主共同事务中应兴革的事项。(4)保管业主公约、业主大会纪录、物业使用执照誉本、建筑物竣工图说等有关文件资料,并提供利害关系人阅览。(5)维护物业小区的安全及环境。(6)收缴、保管和使用物业管理费及专项维修资金。(7)执行业主大会的决议。(8)委任、雇佣及监督物业管理服务人。(9)提出并公告会计报告、结算报告及其他管理事项。(10)其他业主公约规定的事项(参见中国民商法律网:《台湾公寓大厦管理条例》,2002-03-20.)。

通过分析比较上述各国关于业主委员会制度的立法设计,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我国的业主委员会制度应该做如下设计:

1.实现业主委员会职业化,确立业主委员会聘任制业主委员会成员由业主大会聘任,并由业主大会向业主委员会颁发写明权范围的授权书。业主委员会的成员可以是业主,也可以是其他人;若成员不是业主,则必须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家。业主委员会成员的聘任期限如果过长,则极易招致其惰性,不利于积极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还容易滋生贪污挪用的情况的发生。过短则又由于业主委员会成员变动频繁,致使业主委员会的工作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也不利于管理。故我认为取2年或3年为宜。

2.加强全体业主和业主大会对于业主委员会的监督权业主委员会应定期向业主大会报告其工作,接受全体业主的监督。若业主大会发现业主委员会超越权的行使范围从事行为,或者为任何损害全体业主利益的行为时,可以随时依照其决议解任业主委员会成员,拒绝承认其行为对全体业主的法律效力,并保留损害赔偿的请求权。

3.确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赋予其诉讼当事人资格应当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属于事业法人,自成立之日起就具有法人资格。其在与全体业主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处于人的地位,在与全体业主的管理关系中处于管理者的地位;在与物业管理企业的委托合同中处于委托人的地位,在与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和居民委员会的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处于行政相对人的地位。当业主委员会在全体业主或业主大会的授权下与物业管理企业为民事法律行为时,物业管理企业不得以业主委员会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其他情况下,业主委员会都可以以自己独立的名义参加诉讼活动。

4.明确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义务,规范其权力的行使业主委员会在与全体业主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包括:(1)在全体业主和业主大会的授权下,以自己的名义同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2)在业主大会上向全体业主报告物业管理实施情况,并接受其监督;(3)充分考虑业主的利益,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在与全体业主之间的管理关系中,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义务包括:(1)监督全体业主对于业主公约的实施;(2)收取、使用和管理专项维修资金;(3)接受全体业主对于其管理活动的监督。业主委员会在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委托合同中,权利义务包括:(1)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委托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物业管理;(2)监督物业管理企业履行物业管理委托合同;(3)向物业管理企业支付其用于物业管理事务的费用;(4)协助物业管理企业收取物业管理费。在与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和居民委员会的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义务包括:(1)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2)配合、协助公安机关和居民委员会做好物业小区内的社会治安工作;(3)接受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4)依法获得行政救济。对于以上未列出的权利义务,在实践中可以参照民事法律关系、委托合同法律关系和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相关规定。

主要参考书目:

1.陈华彬:《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2.姜明安:《行政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罗豪才:《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史尚宽:《债法各论》,荣泰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民国四十九版。

5.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颜真、杨吟:《物业管理危机处理及案例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小学生托管建议和意见篇5

委托管理协议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委托管理协议最新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范文1

(以下简称甲方)

(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_市政府和_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和相关要求,在遵守《城市照明管理规定》的前提下,以提高_市照明质量为己任,特拟定以下委托管理协议。

一.管理原则

统一巡查、分级管理、统一标准、分摊费用

二.管理范围

三.管理期限与形式

委托管理期限为 年,从20_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管理形式同国有企业管理性质,有法人单位管理。如果管理期间发生体制变更等有关事宜,应按规定的申报、审批顺序办理。

四.协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甲方:

乙方:

1.甲方

权利:

⑴.甲方有权对乙方的管理行为进行监控。

⑵.甲方有权对乙方管理所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

⑶.管理期间,甲方可因为路灯照明的实际需要,向乙方提出改革及改造要求。

义务:

⑴.管理期间,甲方根据_市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保持对路灯设施管理经费的投入,保障基本的管理需要。

⑵.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管理空间,依法维护和保障乙方的合法权益。

⑶.甲方同意每年支付乙方委托管理费用 元,具体支付方式另待商定。对额外提出的改革、改造要求,再根据协商另行支付。

2.乙方:

权利:

⑴.乙方依照本协议享有充分的管理权,在委托管理期间,乙方应对甲方提出的改革、改造意见进行评估,进行可行性研究,保障甲方的利益不受损失。

⑵.乙方在符合国家和_市相关规定和政策的前提下,应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及时向甲方提出管理上面的新举措,并以书面形式提出具体的需要由甲方帮助协调、支持。

⑶.管理期间,乙方享有对路灯等设置的管理权,但不享有处置权。乙方享有合理的获得委托管理费的权利。

义务:

⑴.管理期间,乙方应自觉地将各项管理工作置于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的监督之下,接受甲方对管理工作的监控和评估。

⑵.乙方应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力求达到管理目标,并积极地维护乙方的合法权益。

五.协议的解除与违约责任

若出现以下事由之一,双方签订的协议可提前解除:

1. 签约双方均同意终止的,经双方签署协议后停办,善后事项按协议办。

2. 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不履行协议义务或违约的,经双方协商,签订终止协议,各方违约责任按协议承担。如双方协议不成,按合同法原则处理。

六.协议的生效与变更

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至委托管理期满后自然失效。乙方如意向继续管理,须在协议终止前1个内向甲方提出书面申请,并另签协议。在协议执行中,甲乙双方法人代表如发生变更,不得变更本协议。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共同协商,及时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本协议正本一式4份,甲方2份,乙方2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范文2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规范处理拆并校点空臵校产,确保校产合理利用,防止资产的流失,经铁厂村“三委”、铁厂完小研究,决定将校点的空臵校产委托给乙方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之规定,双方就甲方所属的校产委托管理事项达成一致意见。经双方友好协商,订立本协议,以资共同信守:

一、甲方将铁厂完小校点所有资产委托给乙方管理。

(一)、学校校址四至:东:西:

南:北:

(二)、林权四至范围:东:西:

南:北:

三、管理期限与形式

委托管理从年,年月起至村组长换届同步进行,如果管理期间发生变更等有关事宜,应按规定办理。

四、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1、甲方依法对乙方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

2、管理期间,学校的全部校舍、土地、山林、花草树木等集体资产性质不变,甲方依法拥有对学校的全部资产的所有权、处臵权和处分权。

(二)乙方权利和义务:

1、在委托管理期间,乙方依照本协议,可利用空臵校园校舍办农村成人技术文化学校,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同时请示汇报党委政府后也可作为村组活动场所,用于发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

2、管理期间,乙方享有对学校的全部校舍、土地、树木等集体资产的使用权,但不享有处臵、变更权。

3.乙方在对学校进行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学校资产的保护管理,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随意出租、改建学校的房屋和改变学校土地的使用范围,严禁使集体资产造成损失。

五、合同的解除与违约责任

若出现以下事由之一时,双方签订的协议可随时提前解除:

1、签约双方均同意终止的,经双方签署协议后终止此协议,善后事项按协议办。

2、对于因乙方严重违纪、违规行为造成集体资产和其他经济损失的,乙方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引起社会矛盾和影响较大的,甲方有权及时终止委托管理。

3、甲乙双方任何一方不履行协议义务或违约的,经双方协商,签订终止协议,各方违约责任按协议承担。如双方协议不成,按合同法原则处理。

六、协议的生效与变更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至委托管理期满后自然失效。在协议执行中,甲乙双方法人代表如发生变更,不得变更本协议。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平等、公正的原则共同协商,及时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本协议正本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

法人代表或委托人:年月日

乙方:法人代表或受托人:年月日

范文3

甲方:

乙方:

第一条 主体资格

甲方有权就本次会议之事项委托乙方代其办理相关事宜。

乙方具有国家认可经营资格和专业人员,有能力完成甲方委托其办理的会议事务、组织事宜。

第二条 会议概况 会议名称:北京市楼市考察与展望

会议日期:20_年8月15日—20_年8月19日 会议地点:北京国际酒店

会议人数:预计10人(以最后双方确认人数为准)

第三条 委托事宜

甲方委托乙方,根据“会议”议程,甲方办理以下相关会议事宜,并提供全程的会议服务:

1. 参会人员食宿安排;

2. 会场的确定及布置;

3. 参会人员会后的考察安排;

4. 会议其他相关的事宜,具体内容及预算见附件。

第四条 具体费用及结算方式

1. 此次活动的委托承办费用总金额为:820_元。(大写:捌万贰仟元整)。 其中住宿费:27000元;场租费:13000元;伙食费:220_元;交通费:17000元;其他杂费:3000元。结算时按实际消费明细单据结算,多退少补。

2. 超出此次活动的保价费用外开支需经甲方同意,费用另行计算。

3. 甲方需在会前将人民币20_0元订金打入乙方账户,会议中甲方须支付乙方20_0元运作资金,会议结束后离开本地前结清全部款项。

4. 如双方对提供的服务标准无异议,则会议尾款在会议结束后根据实际发生额付清。

第五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 甲方享有知悉乙方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行程时间表,提供乙方服务价格、住宿标准、餐饮标准、交通标准等服务标准的有关情况。

2. 甲方享有要求乙方提供约定服务的权利。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和行程时间表安排会议和考察。

第六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 乙方所提供和安排的会议服务及其他服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2. 乙方应当在会议开始之前7日,向甲方书面通告会议及考察安排的准备情况,并就可能发生的我变动及时通知甲方。

第七条 责任的减轻和免除

1. 甲、乙方双方因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2. 甲、乙一方违约后,对方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甲、乙一方因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

第八条 合同的效力

本合同一式二份,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合同未及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小学生托管建议和意见篇6

由复旦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举办的“排放权交易问题”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12月9日—12月10日在复旦大学成功召开。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等境外15位专家、学者和来自国内国家环境保护部、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等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国际研讨会。会议就排放权交易中绿色金融机制创新、碳排放权交易以及中国排污权交易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现就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排放权交易与绿色金融机制创新的法律问题

排放权交易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环境保护管理手段,而这一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运用不仅仅涉及环境自身,更因其是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所以,既要从环境容量的使用这一环境科学的角度进行考量,还必须从制度设计角度进行规制,同时也应该有适时的金融机制创新与其衔接。

(一)绿色金融机制创新的原则

在绿色金融机制创新的原则方面,有日本学者从面向可持续社会形成的金融行动原则出发进行了研究。其指出,2010年2月,日本政府的中央环境审议会有关环境与金融的专门委员会就“关于环境与金融应有的模式——面向低碳社会的金融的新作用”提出了“日本版环境金融行动原则”。其认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社会形成的金融行动原则应当包括以下7个方面:第一,认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与作用,结合预防性原则,通过各自的事业推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形成的最优举措;第二,通过对以环境产业为代表的“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成的产业”的发展与竞争力向上有所贡献的金融商品、服务的开发提供,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社会的形成作贡献;第三,站在地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为中小企业的环境顾虑或市民环境意识的提升,对灾害的预防或沟通活动提供援助;第四,就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形成,认识到诸多利益关系人间协作的重要性,各关系人对于相关联对策自主参加并努力承担主体作用;第五,不仅仅停留于环境关联法规的遵守上,对于节省能源、节省能量等环境负担的减轻也要积极应对,对于环境资源的供应者也努力使他们有所作为;第六,在认识到提高社会要可持续发展活动是一项经营性课题的同时,努力公开各项相关信息和情报;第七,为了积极遵照上述对应原则在日常业务上的实践,应努力提高本公司职员对环境及社会问题的意识。 同时,其研究还认为,为了实现“面向可持续发展社会形成的金融行动原则”,主要的金融创新领域应当包括三个方面:证券与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存款、贷款、租赁业务。

(二)排放权交易中的信托机制

有日本学者从超大型系统的角度提出了金融构造中的金融托管问题,主要是从宏观的层面探讨了超大型系统与金融托管的方法问题。其认为,超大型自然系统应当有三个维度:全球性方向(例如水系统、大气系统)、全球性普及(例如全球性商务模式)、多元结构(环境、社会和治理)。超大型系统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全球化的共同问题,并以水系统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超大型水系统是基于水体的自然整体属性提出的,但对于水体的管理和利用,则又涉及到人为宏观系统。人为宏观系统的建立应当遵循予益逻辑和开放逻辑,表现为系统化予益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人为宏观系统达到构造化予益的目的。(1)予益是超大型水系统金融机制创新的核心概念,正是予益的存在使得上游、中游、下游不同的予益主体之间可以在超大型水系统中选择不同交易,因此其金融机制创新的最好方式是将金融信托合同制度化,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应当有超越国内法系统的一些调和过程,并进行相互同意宣言,以保证其实施。

在碳排放交易与信托机制方面,有日本学者指出,当前日本在承担《京都议定书》的减排任务过程中,在国内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引入了信托机制。信托机制在对已经登记的“排放权”的管理、结算及转让、小额购买、受益权的质押设定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同时其以实现小额购买的排放权为例进行了分析。在实现小额购买的排放权信托方面可以分为以排放权为信托财产而设定的信托和以金钱为信托财产而设定的信托。以排放权为信托财产而设定的小额购买的排放权信托情形是:排放权持有企业(委托人兼最初受益人、卖方)通过与信托公司(受托人)达成排放权管理信托协议,将信托受益权转让于买方(新受益人),而由买方(新受益人)交付信托受益权交易费用,对于信托终止时,没有转让的排放权由委托人取得信托受益权。以金钱为信托财产而设定的小额购买的排放权信托中,首先由信托公司与排放权提供者签订排放权现物交易合同,其次信托公司与不同的企业之间签订用于排放权交易的金钱信托合同,接下来将排放权购入金额交付排放权提供者,排放权提供者交付排放权,信托公司向政府(2)和企业移转排放权。

小学生托管建议和意见篇7

一、两说的基本观点及相应的制度形式

自代议制度形成以来,国家权力所有权与国家权力行使权的关系问题便应运而生了,这种关系在国家制度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处于国家权力所有者地位的选民与处于国家权力行使者地位的代表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涉及两个具体问题:第一,代表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应当受本选区选民的特殊指令的约束还是有权自由决断?第二,代表在所在代议机关中是应当代表所有选区的整体利益还是代表自己所由选出的选区的利益?这两个问题成为委托说和独立说争论的焦点,不同的回答构成双方理论以及实践模式上的根本差异。

委托说的基本主张,是在代表与选民之间建立严格的“私权委托”关系。按这种主张,代表通过选举获得选民的合法授权与委托,并因此在法律上负有执行选民意志的义务,代表只能根据委托或准许行事,而其本人不享有未明确授予的权利;同时,这种授权是“每一个人都以个人的身分对共同的代表授权”,所以代表无须也无权代表原选区以外的意志和利益。从实际情况看,依委托说形成的强制委托制;通常具有或必然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命令委托特征。代表是选民派驻议会的“传声筒”,对于选民以训令方式所授的指令必须无条件地遵照执行,在选民的经常监督下行使职权。(2)地域责任特征。代表必须完全忠实于原选区的利益,其任务是促使原选区的意志和利益得以实现。(3)直接罢免特征。为保证代表对选民的义务得以忠实履行,选民享有直接罢免本选区代表的权利。

与委托说不同,独立说基于社会分工原则,主张在代表与选民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代表在政治原则上忠实于选民,在具体政治事务方面则有权自由决断。按照此说,由于不具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条件,“人民必须通过他们的代表来做一切他们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情”。所以代表与选民的信任关系应当“是对一种事物,对一个人的原则,或一般地对他的行谊、具体智能的信任,[基于这种原则上的信任,人民应推选]能比选举者更好的理解普遍事务的个人”,使人民的普遍利益得以实现。按独立说建立的代表制度(独立代表制),其基本特征是:(1)自由决断。按代表“应该坚持按照他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是最好的那样去行动的充分自由,而不应该同意按照任何其他条件服务”的原则,代表有权凭个人的学识、经验、才能代表选民作出决断。(2)集中代表所有选区选民。在此制下,选区仅仅只是选举单位而非主权单位,代表不是特定选区选民的受托人,而是超越原选区局部利益,集中代表全体选民整体意志和利益的人。(3)集体负责。代表一旦当选就成为代议机关的组成部分,个人行为不直接对选民负责,而是由全体代表共同对选民负责。

二、两说优劣之比较

在代表和选民之间建立适当的权利义务关系,通常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使选民的意志得以忠实表达。由此必须强调选民参与,提高代表的民意基础和代表性,将代议机关当作听取和反映民意的机构;二是使选民的意志得到反映,由此就必须将选民参与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强调代议机关和代表的独立性、完整性、统一性,以充分发挥集中民意、实现民意的国家机关的职能。上述两个目标具有此消彼长的性质,但实践中却不应有任何偏废,因此是否能在提高选民参与程度和加强代议机关职能之间寻得最佳平衡,是衡量委托说、独立说及其制度形态之优劣短长的重要尺度。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可对两说及其实践模式作如下评价。

从理论的层面上着,委托说侧重选民参与程度,体现了较高的民主发展要求。第一,委托说的思想基础,是直接民主观念最合理的观念。尽管代表与选民的关系问题是间接民主制度下国家权力所有权与行使权分离的产物,但是委托说在提供解决方案时,却建立在由人民亲自、直接地参与和决定国家事务最理想的直接民主观念的基础之上。这在主张直接民主制的卢梭那里,从两方面得到了表述:其一是强调选民享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普遍权利,认为“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代表只能作为“传声筒”传达人民的意志,“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其二则是由于不信任间接民主制,从而产生出对代表僭越人民委托的权利的担忧,认为“不管怎样,只要一个民族举出了自己的代表,他们就不再是自由的了;他们就不复存在了”,因而强调通过直接罢免制度保证代表忠实于选民。由此可见,委托说实际上是直接民主观念在代表制理论方面的反映。第二,委托说是争取民主的政治斗争的产物。历史上,委托说是资产阶级进行民主斗争的一种理论武器,它关于代表须受选民指令约束的主张,是新兴资产阶级在争取民主的斗争中,为约束其代表忠实于本阶级意志,保证其已获得的权利不至流于形式或根本丧失而提出来的。代表须代表原选区的要求,既是上述主张在理论上的必然结果,又是当年的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宗主国在未经他们及其代表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征税的斗争实践的产物,“无代议士不纳税”的口号表达的是对自身政治权利的要求,但也暗含着对某种代表与选民关系类型的选择。正是基于委托说形式上的民主性和革命性,使它得以被直接运用于巴黎公社的斗争实践中,成为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专政,争取实质民主的手段,并得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高度褒扬,此后在东欧、苏联等前社会主义国家中广泛采用。第三,委托说的价值指向,是实现纯粹的民主代表制。委托说形式上体现的较高民主性必须通过相应的制度形态才能成为现实。

强制委托制作为委托说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机制,希望造就具备这样一些特点的民主代表制。首先,每个选民的意志均能得以平等表达。各个选区下达给代表的指令建立在每个选民意志的基础上,是通过民主程序剔除了不符合“公意”的成份,因而可称作是各个选区选民的共同意志。其次,每个选区的意志均能得以平等表达。各个选区在代议机关拥有平等数量的代表,每个代表均忠实于各自的选区,因而代议机关形成的决议可称作是该机关所代表的全体选民的共同意志。第三,选区选民对违背其意志的代表享有直接的罢免权,因而公众意志均得以忠实体现,不可能被歪曲、篡改或僭越。由于民主最本原的涵义是实现多数人的统治,而且这种统治并非仅仅根据某种程序的规则进行决策,而是要在决策中必须执行多数人的意见,因而强制委托制试图实现的由选民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干预国家权力行使情况的代表制体现了较高的民主发展水平。

从实践的层面上看,委托说转化为强制委托制后产生了许多弊端。委托说逻辑上的合理性并不等同于制度实践的适宜性,委托说一旦转化为强制委托制,从理论观念进入到政治实践的领域,就显现出了较严重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过度的选民参与造成社会生活的结构失衡。例如,在历史上某些国家的某些地区为了实现委托说所刻意追求的纯粹民主状态,规定选区给代表下达的指令只能由全体选民协商表决形成,而如果每个选民均须全心全意、不间断地致力于政治事务,又势必造成萨托利所称的“政治肥大症”。于是,民主的完美带来的是政治的无孔不入和经济生活的萎缩贫困,高度情感化的集体政治行为往往会占据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大范围的民主政治中,对具体公共事务广泛、直接的参与迄今为止还不可能具有制度的持续性,甚至连卢梭当年也认识到“不能想象人民无休止地开大会来讨论公共事务”,这一事实至今尚无法改变。因此,各选区选民全体议决事务然后给代表下指令的方式,其结果必然是流于形式而最终为个别人或个别集团所操纵。其次,过高的决策成本削弱了代议机关的权力和地位。所谓决策成本,是指在进行决策的协商过程中,为获得必需的赞成票数而耗费的包括时间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强制委托制的地域责任制和直接罢免制特征往往造成代议机关呈现出“被分割的状态”,“每个代表只能消极地反映本选区、本等级的个别意志,而不能积极地为全民族的整体利益说话”。[10]由于代表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各自偏执于本选区的特定利益,难免使代议机关在利益抉择过程中不得不面对过于分散且难以调和的利益关系。为形成一项决议,需要不断地来回协商,以求满足各方面的利益需求。不断增大的决策成本,往往阻碍代议机关职能的正常发挥。第三,国家政治生活缺乏整体意识和共同目标,必定滋长地方主义,危及国家统一。由于代议机关陷于各种地方利益的纠葛之中,从而造成国家的共同意志根本无法形成,直接影响中央其他国家机关职能的正常行使,久而久之将如法国大革命初期西耶土所言,造成整个国家被“切割、肢解、撕碎使之变成无限多个小民主国家”[11]的事实分裂的局面。北美邦联时期各州(state)议会与它们在邦联国会中的代表的强制委托关系,给国会的议事进程和利益抉择带来莫大困难,很难形成统一决策,就是一个实例。当年政治上各自为政,经济上互设壁垒的分裂局面严重阻碍了美利坚民族的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正如历史学家事后总结的那样:“[邦联国会]这个新的中央政府甚至比大英帝国当初还在和谐地发挥作用时的伦敦政府还要虚弱。”[12]在这一以州权为中心的分裂局面中,强制委托制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继委托说之后兴起的独立说反映了经济政治生活对代议机关的客观要求,是对委托说的修正。独立说基于社会分工原理理解代表制度,认为社会分工加深是生产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和专门化的必然产物,而代表与选民的不同政治身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就被看作是运用分工原则的结果。独立说有两个基本思想基础:其一是坚持主权在民,认为“主权或作为最高手段的支配权力属于社会整个集体”,“每个公民不仅对该最终的主权的行使有发言权,至少是有时,被要求实际上参加政府,亲自担任某种地方的或一般的公共职务”;[13]其二是主张代表与选民之间形成分工合作关系,认为为了在履行政府职能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上获得高超智力的好处,必须使那些经过长期的深思熟虑和对该特殊业务有实际锻炼和训练的人,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而选民的职责则着重于代议机关的创造和监督。独立说将社会分工原则贯彻于对代表与选民关系的理解,希望形成国家权力在社会中的合理配置,在以下几个方面保证代议机关的职能正常发挥:将具有较高学识、能力和参政经验的公民选人代议机关,有利于作出更加合理的判断,形成高质量的决策;促使代表独立履行职权,保证代议机关正常、有序地进行工作,避免法国大革命期间那种“透明议会”造成部分公民直接监控议会,干扰和压制议会正常工作,甚至部分有组织的民众凌驾于议会之上的混乱局面;地位独立、人员干练、组织完整、职权统一的代议机关,有利于就各种利益进行协商和调整,易于实现各项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和高效化;代表与选民之间的分工有助于国家权力各部分间的制约与平衡,形成代表提炼、筛选选民意见,代议机关的决议既源于选民同时又对选民有约束力的制衡关系。

与委托说不同,独立说产生于资产阶级已经建立了政权,统治相对稳固的和平建设时期。此时的代议机关已不再是敌对阶级政治斗争的角斗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要求统治阶级从以夺取政权为中心展开活动改变为利用国家政权实现自己的社会经济利益,由片面强调特殊历史时期单一的“根本利益”转变为要求对正常时期多元的利益关系加以协调。因而,如何使选民、代表、代议机关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符合代议制度的要求,以加强代议机关职能,实现国家统治的稳定、持久和社会发展的协调进步,就成为这一时期代表制度建设的目标。正是历史时期的转换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要求选民与代表的关系作相应调整,即由片面强调人民参与的程度调整为在民主参与和代议机关有效发挥职能之间寻得平衡。所以,许多原本奉行委托说并在夺取政权后一段时期内实行强制委托制的国家,先后在宪法中明文禁止强制委托制,如《意大利宪法》第67条规定:“议会的每个议员均代表国家,并在履行其职务时不受强制性命令之拘束”。冰岛、德国、比利时等国也作了类似规定。其中法国基于对三级会议强制委托制弊端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早在1791年宪法中就规定,不应给代表指示,因为代表不应是任何特殊地区而应是全国的代表。

在当代,独立代表制看来是代表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委托说、独立说及其相应的制度形态分别适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国情的国家。在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实行强制委托制不仅恰当而且必要,而政局稳定,处于正常时期的国家,则适宜于实行独立代表制。由于前一类时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往往是短暂的、过渡性的,因此强制委托制不具有历史的普遍适用性。尽管作为其理论根据的委托说在理论上反映了较强的民主性,但由于它无法在人民民主参与和代议机关正常地履行职责之间寻得制度上的平衡,其理论的优势难以转化为制度实践的优势,流弊甚多。此外,尽管独立代表制在诸如代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选举制度的公正性和竞争性以及代议机关议事规则的完善程度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但由于它贯彻了社会分工原则,因而具有比强制委托制更多的现实可行性。

三、两说对比对我国代表与选民关系的启示

代表制理论的逻辑演进和代表制实践的历史发展表明,独立说和独立代表制更加具有现实合理性,能够顺应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总体要求,因而代表了间接民主制度下代表制发展的一般趋势。我国代表制度的内容方面与资本主义国家格格不久,但在形式方面却具有世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代议制的共性。独立代表制作为实现民主的一种合理手段,理论上也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代表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制度目标。

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对于人民代表与选民之间的关系的规定明显具有一些强制委托制的特征,如地域责任特征和直接罢免特征,而尤以后者突出。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7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宪法第102条对监督和罢免地方人大代表也作了规定。选举法第43、44、45、47条,代表法第5条,全国人大组织法第45条以及地方组织法第38条均有这方面的详细规定。法律上,罢免权由选民直接行使,选民只能监督和罢免由他们选出的代表,对其他选区的代表则不享有监督、罢免权。然而,在我国的代表制实践中,人民代表与选民的实际关系与法律规定不相吻合,突出表现为选区选民的意志对代表并不构成实际约束力。迄今为止,我国尚无任何具体措施保证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与原选举单位形成责任关系,法律上代表没有义务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工作,原选区选民或选举单位也没有制度化的渠道直接、全面、详实地了解代表履行职责的实际状况,因而强制委托制所要求的罢免权也就变得无的放矢,在人大工作实践中,对代表的罢免极少,罢免的原因也大多与代表的政治责任无关。

在人民代表与选民关系问题上,我国那些具有强制委托制特征的法律规定,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并未真正实施,而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这些法律规定将来终归能够逐步实施,但若真正实施,其后果却不容乐观,除具有前文所述的强制委托制的一般弊病外,还特别不利于我国特定国情下的市场经济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强制委托制有助于地方主义的滋长和蔓延,不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而“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是价值规律和市场法则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因而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14]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至今仍未能很好地建立起统~的国内市场。这种不统一表现在经济上,也表现在政策执行上和法律实施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是各种形式的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屡禁不绝。而强制委托制将代表的能否继续任职,与他或她是否坚定维护和代表本选区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如真正付诸实行,无疑将加剧地方保护主义,损害国家法制的统一,同时在思想层面和物质层面上造成对国家全局利益的忽视,不利于各地区共同发展。第二,强制委托制因其过高的决策成本而无法有效调节市场经济社会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不利于政治民主和国家稳定。市场经济社会是主体平等和主体行为自主自由的社会,其社会利益格局必然呈现多样化,我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利益差别具体表现为人民内部利益结构中的差异,诸如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具体利益差异,而不同的利益群体必然寻求政治上的表达。由于强制委托制存在的种种缺陷,它很可能会促使阶层间、民族间、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乃至中央与地方之间利益格局过度分散,影响国家的安定团结。这是我国在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必须严加防范的。

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面临重大调整,而新时期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也必然伴随着对法律权威性、法制统一性的更高要求,因而有必要在法律上适当调整我国人民代表与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关系,建立以独立代表制为主导特征的新型关系。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考虑到市场经济社会的发育、宪政秩序的调整以及制度的建立完善需要一个孕育成长的过程,故此我国人民代表与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关系也需经历向独立代表制逐渐过渡的过程,逐步取消选民或原选举单位对由其选出的人民代表的罢免权,人民代表有重大过失可由其所在的代表机关表决除名。

注释:

[1]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39页。

参见童之伟:《论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宪政秩序调整》,《法商研究》1997年第1期。

(英)霍布斯着:《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22~126页。

(法)孟德斯鸠着:《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8页。

(德)黑格尔着:《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27页。

(英)密尔着:《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73页。

(法)卢梭着:《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O年版,第125、128页。

参见(美)乔·萨托利着:《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285页。

参见(法)卢梭着:《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8页。

[10]高毅着:《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页。

[11]此为大革命初期西耶土在关于议会是否应实行强制委托制所展开的辩论中的发言,言中所指为直接民主原则和强制委托制的弊端。参见高毅着:《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第70页。

[12](美)布尔斯廷着:《美国人(建国历程)》,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499页。

小学生托管建议和意见篇8

其中无证校车39辆,校车超载严重。查出公路边无交通标志、标识学校56所。查出非法无证学校(幼儿园)65所。协调组织教育局、民政局、公安局对全市65所无证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取缔,对51辆合格

校车进行了审验。消除安全隐患144条,拆除危房30间,39辆无证车辆已停止使用。

市体育局对全市58所武术馆校的安全领导组、安全制度、教学楼、住宿楼、厨房、锅炉、消防设施、消防通道,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教学训练设施、生活服务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校内校外

集体活动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全方位的安全检查。发现各类大小安全隐患50处,提出整改意见、建议31条,现场整改消防安全隐患17处,消防安全自查整改承诺书签订率100%

市卫生局对全市医疗机构的消防设施、基础设施、医疗安全、危险品存放等方面做了全面排查,排查出安全隐患169条,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责令限期整改,目前已基本整改到位。查处“黑诊所”83

家,其中市区17家,乡镇66家,对这些“黑诊所”已经全部下发停业通知。

市防疫站对全市餐饮单位、中型以上娱乐场所、学校、武校、幼儿园、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检查305户(其中餐饮单位168户,公共场所64户,学校33所,武校14所,幼儿园26所)

办理有效许可证230户,办证率75%。共没收销毁过期、“三无”、变质食品80多公斤。责令停业42户,限期整改33户。

市工商局对市区学校周边环境做了拉网式排查。对查出的过期食品、三无食品没收销毁,对证照不全的经营户责令限期整改,达标后办证营业。重点对市区的34家午托部进行安全排查,34家午托部

大都是家庭经营方式,只有5家有手续,其余全部为无证经营。午托部属于旅馆式特种经营行业,但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存在安全隐患较大。

根据排查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是校车管理,虽然教育局尽力协助公安部门治理,但效果巩固时间不长,治理紧时好,松时坏,长效机制和根治措施建立困难。

二是无证非法民办学校、校园周边午托部有市场需求,牵涉几个部门管理,彻底取缔难度大。

三是交通主干道旁边的56所学校的交通标志标识应尽快彻底解决。

四是小武校和部分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大。从业人员许可证办证率低,大环境卫生差,案板发霉,有出售凉菜、“三无”和过期食品现象,学校食堂和幼儿园有养狗、养猫现象。餐饮单

位、公共场所三防设施不齐全,消毒设施不能正常运转,健康证办理不及时。

对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一、近几年,我市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应该肯定民办幼儿园已成为我市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组织形式。但是大部分民办幼儿园都是无证开办,存在办园条件差,教师专业素质低,食品卫生

差、安全隐患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建议民办学校幼儿园实行属地管理办法,由教育、民政部门配合,督促完善办学条件,消除安全隐患,整改合格的予以办证开办,

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合并、取缔。

二、我市目前还没有关于午托部的相关规定,但午托部又与教育有关,而且涉及收费、安全、饮食、住宿等一系列问题,并非是一个政府职能部门能够解决的,需要各部门联合起来共同管理。建议

市政府出台午托部管理意见,由教育、卫生、工商、消防、公安、安监六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午托机构进行日常管理。

小学生托管建议和意见篇9

【关键词】村级会;计委托;“三资”管理

近年来,利通区立足实际,在加强村级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夯实基础、完善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从源头上堵住了滋生腐败的漏洞,保障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实现了“村级会计委托制”管理模式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覆盖,使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程。

一、基本情况

利通区现辖10个农村乡镇,9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0万人。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村集体积累不断增加,区委、政府十分重视对村级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工作,1998年在全区推行了“村账乡管”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2003年在“村账乡管”模式基础上推行村级会计电算化; 2009年推行”村级会计制委托”试点工作,2010年全区实现了“村级会计委托制”管理模式的全覆盖;2011年5月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村级会计委托中心”,推行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局面。截至2012年底,全区村级固定资产达3.7亿元,资源性资产77万亩,农业总产值实现35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3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400元。

一是健全机构,规范管理。通过努力,全区10个农村乡镇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模式,充分整合乡镇财政、农经及其他各部门财务管理人员,成立村级会计委托中心。每个乡镇专门配备了高规格的办公场所,在各乡镇会计委托中心将《会计核算中心核算流程图》、《财务管理员工作职责》、《记账会计工作职责》、《出纳工作职责》等相关制度统一上墙,明确了中心主任、稽核、会计、出纳的职责。各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实行“五权不变,依法委托制”:即在坚持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财务审批权和监督权五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村会计,村级只设一名报账员,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后,与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依法建立委托契约关系,签定委托协议,会计委托中心对各村的财务实行“统一开户、分村核算、电算化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单位和个人收取款项时,必须出具区财政厅监制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收款收据由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统一管理。发生收入时,由会计委托中心会计开票,出纳员收款,并及时缴入统一结算账户,发包收入必须依据合同进行收款,所有支出通过支票结算。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明确专人负责收款收据的领取、保管、使用等事项,设置专门台账,按使用单位如实记录收款收据的领取、保管、核销、结存情况,定期向区农经管理部门报送收款收据的领用、核销及结存情况。目前,各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已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加强了对村有资金、资产、资源的统一管理。

二是制度健全,运行规范。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利通区会计委托中心财务管理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货币资金、财务收支审批、集体资产管理、集体经济发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务审计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各项制度以及涉及农民负担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及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等减轻农民负担“五项制度”。统一制定农村财务“1234”管理模式。即一个中心:以镇为单位建立一个会计服务中心,定期与不定期发送“三资”信息。收支两条线:中心实行“收入全额上交、开支按实际支付”的资金运行办法,杜绝坐收坐支,从运作机制上解决了村出纳短款、挪用等问题。三方监审到位:理财小组审核并签字;中心稽核员履行审计职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财务公开,利用村民代表大会、电子屏、村情小报等形式对财务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四制流程运行:呈报制即大额资金开支、大项固定资产添置处置都要事先呈报镇经委办,经审批后才能予以支付;审核制即中心稽核员要对票据进行账前审核 ;民主决策制即符合政策的大额开支事项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回访报告制即对开支的大额事项形成的结果在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上进行报告公开,听取群众的意见或建议。据统计,目前区、乡、村三级共制定相关制度50多项,为保证农村集体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三是措施健全,程序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资金”使用事项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各项支出票据必须做到“三签”,即经办签字,说明事由;村主管财务领导审批,同意列支;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查、签章,同意报账。在资金使用审批和账务处理中,财务收支票据先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加盖审查印章,报村民委员会财务主管领导审签。在2011年全区村务监督委员会全覆盖后,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强了“三资”监督,凡财务收支需村监会审查盖章。财务开支实行限额审批。500元以下支出由村主管财务负责人审批,500元―1000元的由村委会集体讨论通过,1000元以上的由村委会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决定;1000元以上的非生产性开支,需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民委员会财务主管领导审签,乡镇人民政府备案。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要对符合规定的票据、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对手续不完善的票据、凭证,退回经办人重新完善;对违反财务制度的不予入账,并责成有关人员纠正。村集体经济组织购建、发包、租赁、处置固定资产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备案后,方可进行统一采购或处置。乡镇、村每年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理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统一认识,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推行村级会计制工作的顺利实施,区委、政府把推行村级会计制作为“勤廉为民”工程来抓,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的意见》、《利通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考核办法》,成立了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村级会计委托制工作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清账小组。农牧、财政、纪检监察、民政等相关部门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处置力度,促进集体资金的规范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全面清理,夯实三资基础。2010年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的原则,区委、政府成立了村级财务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分5个工作组进驻各乡镇,采取一村一报告、一乡一评价的方式实地对10个农村乡镇99个行政村的资产、村集体经济收入、财务收支、债权债务、资源性资产以及村级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了清理和核查。通过清理,核清了利通区村集体家底,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全区村级“三资”现状。2010年结合村民委员会换届,成立了第七届村民委员会任期财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区抽审三分之一村和各乡镇自审三分之二村的方式,以“六清六看四结合”的清理审计方法,“六清六看”是:清点库存现金,看账款是否相符;清理收入项目,看收入是否全部入账;清理支出项目,看财务支出是否合理合法;清理固定资产,看账物是否相符;清理债权债务,看有无死账呆账;清理集体各类资源,看是否纳入账内核算。“四结合”是:村自查与乡镇督查相结合、内查与外查相结合、清查与处理相结合、清理与公开相结合,对99个行政村的财务进行了就地审计。此次审计金额达26.7亿元,审计出坐收坐支等违规资金232.2万元,对审计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并对个别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延伸审计。通过对审计出的违纪违规问题的纠正和完善,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规范了资产登记处置、账务核算、经济发包等经济行为。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中心设施。2010年在认真总结试点和学习区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区委、政府投资100余万元,为各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统一配置了电脑、打复印、管理软件等专用设备,并为乡镇聘用了13名专业财会人员。帮助乡镇解决了专业会计少、软硬件设施缺和办公场所不足的突出问题,为村级会计委托制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在提升管理水平上,利用“科技+制度”手段,强化监督,搭建了涵盖账务管理、资产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电子报表管理、领导查询管理、综合信息管理的利通区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目前,全区10个乡镇99个村的资金、资产和集体经济项目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99个村全年的收支、固定资产及经济合同,全部甩开了手工账。财务软件的推行,不仅降低了对“三资”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成本,而且使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四是开展培训,强化队伍建设。围绕村级会计委托、“三资”管理和农民负担等内容,先后举办了8期乡镇民生服务中心、村级会计委托中心人员参加的培训班,组织召开了2场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和“三资”管理工作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以先进带动后进,强化村级会计委托中心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对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村报账员的资格进行审查,实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培训上岗制度。截止目前,全区99个村报账员有8名取得会计资格上岗证,65名新选任村报账员参加了区财政局和农经站举办的会计资格培训班。进一步完善了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内部工作制度、服务承诺、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推动“村级会计委托制”、推进村级“三资”管理规范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创新形式,强化监督机制。按照自治区有关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要求,通过强化“三个监督”来促进村级会计委托制和“三资”工作的制度化、日常化和透明化。首先强化组织监督。在全区99个行政村实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的全覆盖,出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章程(草案)》,将“三资”管理纳入村监会监督范围,实行村监会定期参与村级财务收支审核工作,逐步推行“两签两审两盖章”制度。“两签”即经办人和村支部书记共同签字,“两审”即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理财小组共同审签,“两盖章”即村民理财小组(五牙子章)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监会专用印章)共同盖章。其次强化群众监督。一方面在全区推行村级“四权治理”机制,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和推广“一事一公开”、“ 原始票据公开”、“村务新闻人公开” “民情小报”和“网络公开”等公开形式,严格了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和程序,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逐笔及时公开。目前,全区财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的村达到95%以上。第三是强化动态监督。每年要求各乡镇会计委托中心至少对所的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全面检查一次,防止“三资”变动隐瞒不报等情况发生。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村集体经济管理进一步得到规范。原来各村会计由于文化程度不一,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村多面广,导致村级财务规范管理相对不规范。自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以来,财会人员由乡镇财政和农经人员担任,文化、业务素质都比较好,保证了记账质量,票证的审核把关比过去严了。并在摸清全区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家底的基础上,按资产种类,分别建档造册,实行台账式管理,杜绝了原来换人不交账的“节节账”、账目不清的“包包账”和村干部直接插手管钱管物等现象,较好地解决了集体资产产权不清、账实不符、资产闲置浪费及被侵占流失等问题。通过建立资产管理台账,明晰了集体资产产权,明确资产主体和范围,对资产的分布、存量、结构和效益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增强了资产管理和处置的透明度。

二是村干部廉洁意识进一步得到提升。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后,财权和事权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变事后监管为事前、事中监督管理,使村集体的各项收支置于区农经局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和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的监督管理之中,有效的控制了一些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无视财经纪律和财务规定、管理不民主、不合理开支增多等现象,从而使村级会计委托中心既是村级财务业务处理中心,又是村务财务监督中心,从源头上遏制了农村一些腐败问题,促进了廉政建设,提高了村干部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的自觉性。

小学生托管建议和意见篇10

针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本文就各地、各校较为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简析。

如何让研学旅行更安全

如何让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更安全,是各地各校、社会与家长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对此,《意见》提出了系统的实施方案。

一是成立工作协调小组确保安全。各地要成立由教育部T牵头,发改、公安、财政、交通、文化、食品药品监管、旅游、保监和共青团等相关部门或组织共同参加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加大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将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

二是形成制度管理强化安全。备案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要提前拟定活动计划并按管理权限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委托制:学校可委托相关企业或机构开展研学旅行,要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或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培训考核制: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

三是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安全。各地要制订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1.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2.学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为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学校自行开展研学旅行,还要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也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3.旅游部门负责审核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4.交通部门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5.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强对研学旅行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依法查处运送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6.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相关项目。

如何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

《意见》提出,通过研学旅行,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避免研学旅行“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呢?

一是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和帮助。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学校可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二是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各地教育、文化、旅游、共青团等部门或组织密切合作,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结合域情、校情、生情,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探索建立基地的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要以基地为重要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各基地要将研学旅行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突出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

三是强化督查评价。各地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评价机制,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研学旅行经费从何来

充足的经费是确保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意见》就此提出了“多元筹资”的原则,要求各地健全经费筹措机制。

《意见》指出,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

在经费开支或保障方面,《意见》对各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交通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公路和水路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铁路部门可根据研学旅行需求,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积极安排好运力;文化、旅游等部门要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供优质旅游服务;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此外,《意见》还强调公益性原则,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小链接:什么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