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值班要求范文

时间:2023-04-28 08:4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值班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值班要求

篇1

【关键词】班级管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风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通过全面、细致地对班级进行管理,能拨动学生心底那根最容易感动的弦,使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班主任,共同谱写出班级管理和谐的新篇章。教师要积极地学习,不断地用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班级管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班级管理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l展,争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栋梁之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二十四字方针,但是教师要充分地理解这二十四字方针,并把其中包含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去,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奋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通过类比手法,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提升为班级建设的终极价值目标,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定位为管理班级过程中的集体价值取向,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对每一位学生的基本要求,通过借助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教师通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管理班级,能使学生对“真善美”的形成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会变得更乐观向上、积极上进,从而形成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利于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学生自觉投身到一个融洽的氛围中,这样有利于其良好品格的形成。俗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品格是成功和成长的关键,它会使学生更热情更主动地关心班级,热爱班集体,进而有助于形成自由、平等、和谐的班集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环境保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民主选拔班干部,共同参与

班主任在选择班干部和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都要注重民主原则的运用,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自己有责任为班级服务,同时也有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的义务。在选举班干部的时候,学生可以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有利于做到民主选举,选出来的班干部都是学生心目中的佼佼者,能使大部分学生比较信服,进而方便班主任去管理班级。班主任对班级的民主管理不仅要选择得力的班干部,而且要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呈现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教师还可以增设班级管理岗位,角色动态分配,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有事可做,同时实行岗位责任制,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认真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理念。

2.团结完成集体活动,凝聚力量

班主任要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为班级管理而献计献策。班主任要善于借助主题班会或者其他集体活动来进行团结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熏陶和教育。班主任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怎样围绕着这个目标而不懈奋斗,进而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合力。只有学生团结了,才能使班级更快地进步。成吉思汗的母亲曾经因为几个兄弟不和睦而采用“折断筷子”的方式来教育他们。一根筷子用手很容易就会被折断,但是一捆筷子无论使多大的力气都不会被折断。教师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团结的重要性,会拓宽学生视野,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进而为营造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学生会在活动中“以外促内”,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团结的班级环境,从而遵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3.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偏不倚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及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学生身上应该表现出满满的爱。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尊重、信任、热爱每个学生,适当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要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肯定,使学生在班主任的管理下感受到爱的呼唤,进而带着热情来学习,带着愉悦来接受老师的管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尽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学生们同样会对老师充满爱,从而呈现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将生活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班级中。这样学生将会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师对待学生平等、公正,充满爱心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这种爱正是教师责任心的源泉。有了爱,才会使班级管理更加和谐,呈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下的新面貌。

4.友善地与人交流沟通,氛围融洽

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过程中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沟通是多方面的,包括师生沟通和生生沟通,通过交流可以使教师更亲切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在沟通中要真正做到关心、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在沟通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珍惜、学会尊重,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在沟通中教师对学生要友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要友善,不能使用不文明的语言和出现不礼貌的行为。教师在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中,可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爱国等内容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道德高尚的好学生。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面对如此多的学生,教师不仅要有爱心,同时还要有独特的方法艺术,用先进的理念和思想来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个班就如一个小社会,学生个性各不相同,教师用科学的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有助于建设蓬勃向上的班集体。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是至关重要的,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会更好地帮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记,苏琼,马娜.明确教师角色 合理对待学生需要[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年04期

[2]李朝霞.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年02期

篇2

富有教育理想的教师。在理想的教室中,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理想、有人生信仰、有教育情怀的人。这样,他才能用自己的生命与激情,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营造充满灵性、诗意、智慧的课堂。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的人,他需要根据时代以及学生的变化不断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教育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他需要激发自身的发展欲望,对教育充满热情,提高职业幸福感。

别具特色的课程。理想的教室要拥有符合本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以及课程实施途径。理想教室的课程根植于班级文化的沃土,同时又成为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沃土。一个教室独特课程文化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境界,形成于教师与学生对课程文化的理解。课程的目的是解放人而非约束人,是发展人而非制约人。只有对课程的价值取向理解到位才能真正科学有效地研发和实施课程。对于一个班级的教师团队来说,实施班本课程比较好的两条途径是:第一,在实施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时根据本班学生特点进行二次开发和新的整合创造,进行班本化实施;第二,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活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的主要载体,活动始终贯穿于班级管理和建设中。班主任可以把活动进行整体设计,使班级活动课程化。比如:有的班级实施爱心教育,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学生或教师关爱亲人的故事,教师关爱学生的故事,学生关爱他人的故事,用身边的真实案例对学生开展教育,同时与语文、历史等相关课程结合起来,使爱心教育课程化,爱心教育不知不觉中成为本班教育的特色。有的班级实施阅读工程,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读书分享会、读书沙龙等活动构建班级特色课程。有的班主任通过每年举办“蒜苗节”形成自己班级的特色课程,学生们通过播种蒜苗、观察蒜苗、研究蒜苗、画蒜苗、说蒜苗来培养全面发展的素养,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级课程。

班级文化营造。理想的教室应该成为师生生命对话的场所,能给每个学生安全感、信任感,激发每个学生的发展欲望和探索积极性,大家彼此尊重、相互合作,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理想的教室有一个极大的“气场”能把大家吸引,在这个“场”中的人举手投足、行为举止体现了一个班级所倡导的做人做事的价值理念。课程建设与文化营造是天然一体的。在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育人理念、教师与学生的日常互动、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与学生的心灵对话都是文化建设的过程,班级文化在师生生活中自然而然生成。除此之外,班级环境建设、制度文化、行为文化都有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班级价值体系,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精髓即健全班级价值系统的过程。在不同的教室,师生喜欢用不用的班级命名来表达自身的价值追求。比如:有的班级命名“兰花班”来表达师生的成长追求――行为举止像兰花一样雅致,学习生活像兰花一样激扬,与人交往像兰花一样温婉,与同伴相处像兰花一样谦和。当教室里的师生能以这样的价值标准要求自身、完善自身时,班级自然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而这些氛围反过来会裹挟着学生不断向前发展。

篇3

关键词:民族高校;班主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039-03

自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以来,在今年的五四讲话中要求不仅广大青年,并且全社会都应该培养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对每个人来说,公民层面的要求“爱国、敬业、诚心、友善”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该牢记职业的要求,不仅要胜任“学问之师”,更要严于律己,做学生的“品行之师”。

高校教师的学识人品,以及言行举止关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教师的自我发展甚至有关祖国教育工作的损益,这是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长期以来对班主任、尤其是诸如笔者之类青年班主任的提醒和警示。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工作不仅重视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1],并一直强调青年教师坚持核心价值观。

笔者从2009年走上高校教师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就担任本科班主任,迎接了第一届“90后”新生,并于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季”中以经济与管理学院名列前茅的就业率将他们送上祖国的各条战线。2013年9月开始笔者迎来第2届新生,继续担任班主任。基于5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并结合教学等多方面的经验心得,笔者认为民族高校的班主任应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德智兼修,身教言传并重,努力践行公民层面“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要求。

一、爱岗

首先,应该对班主任的职业定位有着全面而精准的认识。高校班主任是集教育、教学、管理为一体的特殊群体,不仅“能教学,会教书”,对自己的专业也有相当的要求。尤其是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上,对民族高校的班主任来说更是挑战和考验。民族高校的生源结构更多元、更复杂,基于各民族的差异,学生管理工作将呈现更多维的特点,可以预见工作的难度、强度更高。因此,热爱班主任的岗位,将有助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珍惜高校教师这份职业。

其次,班主任工作意义非凡,应该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各民族和谐繁荣的角度来认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各族儿女的艰苦奋斗。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参与少数民族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区域发展战略整体推进的重要生力军。热爱岗位,热爱为班上各族有志青年服务的民族高校班主任这项工作,热爱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不虚度四年宝贵的青春年华,帮助他们实现进入大学的梦想,成为德才兼备的祖国建设者。

生活在科学技术快速更新升级这样一个空前的时期,班主任应该身教言传并举,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尤其对于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新生而言,班主任是他们最早接触的“大学老师”,班主任的形象集中了对大学所有美好的希冀和期许。“爱岗”就要珍视学生对我们的这份理想和情感的寄托,严以律己,全心全意付出,教化育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班主任应该抓住这个可宝贵的开头机会,坚持给学生展现更多正面的言行典范,给学生树立最亲近、最信服的榜样,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处在新媒体时代,班主任还应注重选择喜闻乐见的方式,报纸、书刊、教育视频、讲座、报告会……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向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二、敬业

做班主任就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班主任的工作绝不是“甩手掌柜”可以胜任的,不走进学生就不能把握全班到个别同学的最新情况,班干部的汇报再详细也替代不了班主任采集的“一手资料”,此后更谈不上对班级的精细管理和治理有方。学生的安全是班主任的重中之重,“事前预防总是好过事后补救”,事前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当的。从另一个角度也必须承认,因为还承担教学等任务,“时间”这资源对班主任而言更显稀缺。笔者赞成“润物细无声”,除了查寝、班会、谈话等例行程序,生活的不同方面都可以与班主任工作产生交集。在授课的过程中,从经济学专业的视角分析“安全”的重要性;在食堂吃饭时和学生同桌就餐,家长里短间将一些小问题化于无形……非正式交流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早就在经济学中被认为对企业和产业发展举足轻重,借鉴到班主任工作中同样可行。将“专业”融合到班主任工作中,何尝不是敬业?

班主任应该保持自身专业的发展和素养。“打铁还要自身硬”,我们要求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创新,那么对自身的专业技术就应该保持相当的要求。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拥有更大的自获取资讯,一味说教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培养品行难度更大,“身教”更胜于“言传”。在全社会提倡终身学习的趋势下,高校教师更不应该放松懈怠。班主任的学习习惯和治学态度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学风,我们应勇敢地向懒惰和空虚“亮剑”,做学生的表率。班主任保持勤勉上进的学习状态,具备渊博深厚的专业学养,学生更容易接受班主任传递过来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正能量,比日复一日地枯燥唠叨更有说服力。

班主任“敬业”还应将“育人”这个大目标分解,从大一到大四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例如将“子目标”细化到每个学期,构建一整套详细又切实可行的目标体系。大学四年不是“遥遥无期”,转瞬即逝“毕业各奔东西”。班主任熟稔各个阶段的分解目标时,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短、中和较长期的奋斗目标,学习管理时间,学会自律自控,德智兼修、知行合一,成功实现“育人”。

三、诚信

真诚无私地付出,对学生言必行、行必果。秉承公心,说到一定做到,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班主任的工作有一项内容是“情感管理”,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体会到,如果学生在情感上与班主任发生抵触,班主任再有道理学生也不会接受或者接受得很少。而师生情感融洽的情况下,“响鼓不用重锤”,“少说”甚至不用开口责备都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获得学生信任的办法无他,只有真诚而无私地付出。诚实守信、办事公道,“以心换心”,学生才会在情感上接纳,从而与之建立牢固而融洽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是班主任接下来开展“精细管理”、提供有效心理干预的现实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心理测试、问卷调查、单个谈话等多种渠道可以获得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并通过网络班级群、微信微博、心理信箱、心理疏导室、心理健康讲座、单个辅导等多种方式方法、“因材施教”进行合意的心理干预,达到预期目的。

对班主任而言,真诚地付出,诚实守信将助推“教学相长”,教学和管理相得益彰。经济学认为,教育是具有强大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当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答疑解惑、帮困解难、提供有效指导时,也在进一步净化自己精神和提升自身品德,又一次的洗涤灵魂,始终保持高校教师在全社会中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品行高洁的教师培育出的青年群体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和发展。

四、友善

班主任对学生友善,工作“以学生为本”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高校教育的管理水平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比班主任“想当然”、专断的制度供给有效得多。“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学生的认可和接受是衡量班主任业绩更可靠的指标。

“友善”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互相尊重,班主任应该契合需求地提供相应的人文关怀。民族高校的班主任很多都是少数民族,学生民族结构更复杂,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有特色,却无高下之分,都要平等对待、互相尊重。班主任可以恰当合适地给予人文关怀,如藏历新年、土家族的女儿会,班主任对特定民族学生的问候和祝福将很快增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并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像新疆维吾尔族学生,他们的母语是维吾尔语,汉语是第一外语,英语成为第二外语。他们中有一部分来自偏远农村,汉语基础不够坚实,进入大学后再加上英语的学习困难更大。班主任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一起动脑筋、想办法,组织学习小组或联系学习委员组织志愿者“一对一”课外辅导等,帮助他们更好融入并享受大学生活,同时避免他们因自卑或别的原因把自己封闭起来。

友善要求班主任公正公道,“一碗水端平”。公正公道是美德,秉承公正的心,办事公道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加广泛也多元化,可能加上性格等原因,学生在学习成绩、文体活动、课外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参差不齐,需要班主任全面正确地看待并区分,因材施教。在保证正常的学习生活前提下,有机会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是值得鼓励并支持的。如果偏离了人才培养的主方向,班主任应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方式方法却可以灵活选取,所谓“教无定法”。一旦出现严重的违纪行为,按照规定进行处罚,但处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纸处分不能代替最终的教育,以理服人,动之以情,受罚学生心悦诚服才能杜绝类似错误的再犯。友善的班主任保持热爱学生的一颗赤诚之心、“爱生如子”的坦荡奉献,无需太多的炫技,“无招胜有招”。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持久而细致的工作,尤其对于民族高校的班主任更是如此。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在全社会中更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高校的班主任亦应“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同时反观自己和青年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赢得学生的真心信赖和真情实感是何其有幸,大慰平生!因此,民族高校的青年教师班主任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每天工作的点点滴滴,身教言传,用心育人,无愧高校教师这份职业的神圣。

参考文献:

[1]谭志喜.新媒体时代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分析[J].学理论,2010,(05).

[2]柳卓娅,胡建军.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J].淄博师专学报,2012,(2).

[3]邹日强.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探析[N].光明日报,2014-02-10.

篇4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教育;重要性;实施策略

1班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1班级德育教育内容:班级德育教育主要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教师在上述管理过程中要从自身出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德育规范及标准,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完善德育素质,提升德育水平。上述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道德、生活常识和常规习俗等,教师要善于将道德内容穿插到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理念,从本质上改善班级管理效益。1.2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过程中,还可以改善班级氛围,提升各项教育工作的落实效益,对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传统管理片面进行了纠正: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没有过多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只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没有真正服众,上述班级管理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形成团结的班集体。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学习和生活,内化学生行为,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2)顺应了时代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德育形式的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德育教育效率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德育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许多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行一刀切,没有形成个性化管理方案,这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大的限制作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效益,以可塑性的班级管理内容为学生插上“翅膀”,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和学习质量。

2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2.1确定目标,选取正确的班级管理方向: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指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方向,以合理的管理目标带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效益。因此,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设定。教师要依照德育教育环境及今后职业需求设定班级管理期望值,该期望包括德育水平要求及知识能力水平要求两方面。确定期望值后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生讨论,对该期望值进行调整并确定分解目标,提升目标实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2处理关系,形成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师生关系是提升班级管理效益的关键,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从德育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把握,依照德育内容明确班级中的师生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德育教育要求以德为主,以情化人,以学生为管理核心,通过教师行为、言语感化形成积极、高效的管理体系,为班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握好细节处理:(1)关爱学生,以学生为班级管理主体: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落实过程要求教师学会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体会学生情感,从而避免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该工作要求教师体谅学生,以德育内容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从情感上自觉尊重老师,尊重班级管理工作。(2)平等对待,充分尊重学生:德育工作下的班级管理明确指出学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工作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转换角度看待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被认同。形成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3)鼓励激励,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多对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工作进行肯定,让学生价值能够被认同,形成和谐、积极的管理氛围。2.3选取队伍,凝聚积极班级管理力量: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选取高素质的管理成员,由上述人员带动班级氛围,发挥德育班级管理的示范性作用。教师要严格考核班级管理成员,确保上述人员达到德育教育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建设。教师要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教育,确保该人员能够充分宣传班级文化,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3结语

班级管理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工作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班级管理工作优化过程中,教师要严格依照德育教育规范约束自己,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班级管理体系。教师要学会通过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内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强制管理转变为自觉遵守,让班级管理内容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班级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静文,易连云.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4-7.

[2]许小娟.浅谈德育学分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1:28-32.

[3]刘雁春.德育工作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04:62-64.

篇5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教育内容,结合我校办住宿实验班的特色继续把"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以争创优秀班集体活动为导向"科研课题作为科研内容更加深入的开展下去。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的《精神文明班级评比标准》为检查的准绳,全方位对我校青少年的文明行为、卫生习惯、良好的环保意识进行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工作措施:

一、明确教育目标,加大力度,确保落实到位。

二、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形成校长全面负责,其它领导教师齐抓共管。

三、强化养成教育队伍建设

四、做好三个目标的评比检查,确保公平公开。

五、以少先队基础阵地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巩固养成教育成果。

六、切实实施目标管理与岗位责任制挂色,定期评比兑现奖罚。

具体工作途径:

1、主管领导及教师召开养成教育研讨会,逐步完善《养成教育要求与评比标准》的各项内容。

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召开养成教育扩大会,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结合班级实际及所教学科内容,制定出工作计划,并邀请学生代表参加,强提参考意见。

3、利用班队会形式,对《守则》、《规范》、《养成教育要求及评比标准》学习,逐条落实,使学生能背诵在口,实践在行。

4、各班教师都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动向,明确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思想的输导工作,训练学生养成自觉的习惯。

5、各班设立养成教育评比园地及好人好事记录,《规范》、《守则》、《养成教育要求及评比标准》上墙。

6、切实做好三个目标评比及检查情况。建立领导、教师、学生三级督查小组。每小组由一位值班领导,一名教师及一名学生代表组成,检查措施:

(1)值周领导全面负责随时抽查。

(2)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定时检查,每日由一名科任教师,一名值周学生定时检查,一同进行扣分,由值周同学执笔记录,记录册由教师负责保管。

(3)其它值周学生定点上岗检查,在校门、大厅、二、三楼值勤处配合领导、教师检查。

7、领导随时抽查《守则》《规范》《养成教育要求及评比标准》的掌握情况,熟知率至少达到95%。

8、对值周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增强他们的思想意识,提高工作质量,使检查工作有条不紊,公平公正地开展。

9、负责的领导教师必须严格进行检查,做好成绩累计工作排出名次与本周检查的总结、记录一起于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前上交到少先队。少先队将检查记录累加,评选出本周的纪律、卫生、好人好事流动红旗获得者。每月由纪律、卫生流动红旗次数评选出精神文明班级。

10、对检查中的问题及时反馈。

每周五定为例会日,安排养成教育工作阶段性总结,各班主任应明确扣分原因,确定今后努力的重点特别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

11、少先队是小学生的先进组织,充分利用少先队这块阵地,开展“三个一”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学雷锋树新风,尊老爱幼等教育,巩固与完善养成教育成果。

12、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活动将它延伸成为学生的宣誓活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使他们更明确自己的现今任务。

篇6

【关键词】新世纪 高中班主任工作 新挑战 新思路

班主任担任着多重角色,是学校工作的实施者,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班级中的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工作联系着学校和学生,直接影响学校工作运转的效率,直接决定学校的精神面貌,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在新世纪,高中的班主任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应具备新的工作思路。

一、新世纪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新挑战

1.价值观变化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世俗化,体现为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注重现世的生活,以追求现世具体功利为目的,以感官的愉悦为满足,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物欲主义得到催化。另外,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的确立及实施,人的主体意识增强,权利意识、自主意识、个人奋斗意识浓厚,价值取向表现为功利实用,显示强烈的“自我”意识。

总体上,当代高中生价值的观念是健康的、积极的。他们张扬个性,要求做社会生活的主人,追求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但由于各种原因,高中生价值观念是多元的,是不完善的,甚至出现畸形发展的现象。例如价值信仰迷失,思想失去支柱;或者价值观念错位,行为偏离正轨。

2.高中生思想特点

近年来,高中生基本上是“90后”学生。这些学生现代意识强,崇尚自我,发展个性;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多元化。他们思想活跃、青春激情、求知欲强烈,但由于他们心理、思想的不成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和社会实践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念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另一方面又随着自身的成长而不断地加以调整,因而他们的价值观念具有较明显的表面性、矛盾性和不稳定性。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有的高中生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但有的高中生却走向了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因此,当前高中班主任工作更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构建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理论体系。

二、新世纪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新思路

1.转变教育理念

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决定着其工作方向,更是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特别是高中生,渴望了解世界,正处于价值观的寻找、辨别、选择、实践的时期,需要有人对其进行确立价值观的指导。此时,与高中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老师就有责任来充当引路人这一角色,对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解惑、授业、传道。所以,高中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不应该是只抓学生学习成绩的老路子,绝不能忽视从价值观上引导高中生,帮助学校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和责任感、能自立、意志坚强和环境适应能力强、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才。

2.做学者型教师

教育系统中,更多的是事务型苦干型教师,缺乏学者型教师。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的传统教育理念,而应升华为教师拥有的知识是源源不绝的江河,是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海洋。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要时刻“充电”,时刻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除了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更是创造教育奇迹的根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特别是讲究科学、艺术高超的班主任应该具备丰厚的学识素养;要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能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领导科学、管理科学、文学、美学等知识,加强自身修养;要有一种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望,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探险家,对未知充满渴望,要不断汲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班主任知识面宽广,博学多才,开展起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念引导工作内容才能丰富多彩,形式才能灵活多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工作卓有成效。所以,现代班主任不是苦干型的,而应做研究型的、学者型的,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3.做心理保健医生

中国自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存在的深层矛盾一下暴露出来,特别是人们的心态,价值取向等发生了很大变化。成年人都会发生许多心理问题,更不用说中学生了。近年来,我国有关调查表明,心理疾患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我国青少年中约有35%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少年,生活中荡漾着欢歌笑语,也夹杂着烦恼忧愁,一些学生,受挫折力差,易迁怒于人,报复心强,有的自暴自弃,意志脆弱。因此,心理保健非常重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十分必要。

怎样进行心理保健呢?班主任必须进入心理医生的角色,自己学好心理学,要根据学生气质挖掘适当的教育方法,努力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发挥熏陶作用。班主任不仅要正确认识学生外在体貌特征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既要做决策的参谋者,又要做苦恼的倾听者。还要促使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掌握身心发展规律,克服弱点;促使学生主动解决心理上出现的问题。

4.创新教育模式

现在的中学生注重个性,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导不会有效;对学生纯理论式的告诫又显空洞,学生不易理解吸收。所以,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德育教育手段要生动、多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走向正途。把纯理论性思想工作变为开放式德育工作,把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素质拓展活动启迪学生的思想意识。如有益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学雷锋活动、其他公益活动等,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还可创新课堂教育,分角色扮演人性丑恶的小品、鄙视落后消极思想的故事会、弘扬正义美德的学生晚会、演讲比赛、歌唱会等等。让学生明辨是非,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美德。

另外,需要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环境。这是指创建和谐向上的、凝聚力强的、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环境。在班级教育环境建设中,班主任是主导,一定要身正德美、正直博爱,为人师表,表里如一,关爱学生,一视同仁,以良好的个人品德赢得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心中学习的楷模。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表扬班级中美好的人和事,于一点一滴中鼓励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良好的环境氛围一旦形成,就会发挥巨大作用,引导整个班级的学生思想走向健康积极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梁兴斌.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的工作艺术[J]. 教育革新,2008,(1).

篇7

一、深入细致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

这一学期,我班有54名学生,其中女生32人,男生22人。其中在校外住宿的学生有17人。和学生、家长、房东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建立了详细的学生基本情况,做到“人人能通知,人人能联络”,及时与家长形成信息的反馈。对于父母在外打工的同学,我尽可能的去鼓励他们,让他们去体验父母在外的艰辛与不易,以及父母为他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从而转亲情为学习上进的动力。此项工作,效果非常明显。对于同学们之间,我通过多种方式深入调查小集体、小活动群,从而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资料,有记录、有计划的进行谈话,及时转变不良关系、不良念头,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班集体。

二、建立班集体领导组织,形成班集体凝聚力的核心和中坚力量。

本学期,我继续推行和使用了班干部值周制、组长值日制度。首先在本期开始的第三周的班会上,根据班级同学自己对其他同学的了解情况,让他们民主选举产生了三位值周班长、六位值日组长,建立班集体领导核心。其次,对所选出的班长和值日组长实行周负责制和日负责制,建立详细的值周、值日制度,向全班同学公布,以形成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气势和氛围。如值周班长每周值两天,实行纪律、学习、卫生全面负责,值日班长可对在值日当天内,在卫生、纪律、学习上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适当的信用分奖励;反之,也可扣除表现较差的同学适当的操行分。而同时,全班学生也可监督值周班长和值日组长的工作。再次,建立严格的个人信用分奖惩制度(注:为了响应党中央和教育部在2004年提出的在中小学进行“诚信教育”的号召,本人特地在本班率先推行个人信用分制度。),张贴于教室,以做到“有法可依”,按班级制度严格执行。而信用积分每月一小结,对于个人信用分高的同学,则说明个人信用较高,则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时,每月的个人信用积分均计入期末总结,从而作为期末评“三好”“优秀学生干部”的条件。而对于一周内扣分超过一定范围的个别纪律上较为松懈的同学,则采用谈话、找人担保监督、与父母共同教育的方法促其改正效果甚好。

最后,为了加大对班干部工作的监督和对其能力的培养,在学期伊始,我就设立班主任信箱,及时得到班级同学的反馈信息,以加强班级管理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管理成效。

三、多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迎接中考的良好心理。

在本期中,每次在班会上,都对表现优秀的同学提出表扬。以倡导先进,鼓励进步,让学生明白“成功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必须有发现它的能力和耐心。”并提出本班的口号“相信自己,当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我就是最优秀的!”从而营造一种“人人自信”的氛围。通过看报纸,看电视,收听广播等传媒,了解有关中考的知识和常识。及时地向学生介绍,增长学生对中考的了解。

四、多渠道,积极学习,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本学期中,通过有关的学习材料、互联网等方式以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更接近地去学习成功教育的成功之处,并把成功学校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介绍给我们班的学生,让他们明白: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要我们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的。这样,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素质和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也会给学生以提示: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今后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迎接中招考试的良好心态,逐步消除中考的畏惧心理。

五、及时收集学生和任课教师对课堂的反映和意见,作好联系师生的纽带,从而促进班级的整体教学。

“学生尊敬、愿意接近教师且喜欢教师的讲课”一直是我任班主任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和愿望。这其中做好师生的良好沟通工作,及时进行学生与各科教师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由此班主任的纽带作用、桥梁传递地位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在学期伊始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任课教师真正做到教学上的有的放矢。讲要讲到学生的心中,讲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加强对教师的信任感,增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其次,通过班主任信箱得到的课堂反馈信息,及时地提供给任课教师。从而及时调节课任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和不断提高教学艺术。

篇8

一、学校“和”文化

和谐,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价值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和谐的原型即是“和”。“和”浓缩了中华文化五千年的精髓,集中概括了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对“和谐教育”内涵的诠释。学校把“和”确定为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力求通过实施“和谐教育”,构建学校“和”文化体系,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1.“和”的诠释

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理解,“和”是一种包容、宽容,一种和衷共济的状态,一种内和外顺的氛围。从实施和谐教育的角度理解,“和”包含学校物质环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课程设置与学生发展的和谐,课堂氛围的和谐,家庭、学校、社会合力育人的和谐。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理解,“和”指的是一所拥有“整洁和美的环境、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学生喜欢的课程体系、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学校,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家长乐育”的和谐校园,是能促进学生“有质量、有个性和谐发展”的学园。

2.和谐精神

“谐”多与“和”相连,二者同义。和谐,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态,是人与自身、他人、社会、自然关系的协调和平衡。人是社会的基础,一个有活力的社会,一定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是整个社会和谐的保障。

学校“和谐教育”,即创设一种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在“和谐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确立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家长乐育的和谐校园”的办学目标。在“日新于和,尽美于谐”校训的激励下,学校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二、教师“和”文化

1.“和”的诠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是当代教师正确的价值取向。随着教育逐步成为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战略体系的核心,其价值空前凸显,教育的作用日益彰显,教育的质量、教师的水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师之德乃教之魂,教师的师德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精神的培育、灵魂的唤醒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学校环境、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和”文化,对教师文化的形成起着独特的浸润作用,并形成了“共生、共荣、共发展”的五种校园精神,即: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肯于奉献精神”;宝剑从磨砺锋,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刻苦钻研精神”;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主动进取精神”;一枝花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成己达人精神”;新竹生于旧竹枝,全凭老干相扶持的“甘当人梯精神”。这五种精神是学校师生的行为准则,更为教师“和”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2.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校园精神是促进教师努力上进,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的精神支柱。为了让教师的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制订了《酒仙桥中心小学和馨教师发展目标体系》,将标准分解为“展现自身高雅的气质美、展现专业技能的艺术美、展现师德水平的高尚美”三要素。这不仅折射出学校教师人生价值的永恒追求,也折射出一种朴素、深刻、和谐的人生大美。

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对教师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上进行分层梯队培养。通过师徒结对互帮互学、班主任工作室引领、学校培训指导促进等方式,保证班主任队伍的快速、健康成长。这之中,班主任工作室,是以优秀班主任为龙头,六位优秀班主任组成的团队,旨在通过工作室,研究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召开带班特色展示会、组织年轻班主任沙龙等活动,为班主任解决工作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学校每学期都会利用寒暑假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指导,培训内容分为常规内容、家校沟通、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在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学校采取同帮互助、课题带动、专家引领、工作室指导、校本教研实践、个人反思改进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中,同伴互助,是对教学薄弱的教师采取的方法。通过主管主任帮、教研组长帮、师傅班的三对一形式对其进行帮助,充分体现了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学校还以区级学科骨干为龙头组建了学科名师工作室,在提高教师专业基本功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学生“和”文化

1.“和”文化内涵

基于对学生文化的认识,结合学校“促进每一名学生有质量、有个性地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学校制订了《酒仙桥中心小学和美少年质量标准》的学生发展目标体系。在此体系中,将小学阶段学生的和美发展解读为“健康、习惯、能力”三要素的和谐共进。把“健康、习惯、能力”解析为和美人生的“三原色”,使学生展现身心健康的内在之美、习惯良好的外在之美、能力提高的发展之美。

2.找准重点,扎实推进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对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了学校自身的特色,即: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首先,价值观教育目标化。小学是人生中重要的发展阶段。学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紧紧围绕“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太阳娃”星级少年评选,进一步推进“和美少年”培养工程。根据学校“健康、习惯、能力”和美人生的“三原色”特征,将其分解为“道德之星、健康之星、艺术之星、创新之星、习惯之星”等“太阳娃”。在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专家的专业引领下,学校对学生行为的塑造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分类。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学习、生活、交往三个维度,通过课堂渗透、行为训练、班级管理等途径,采用学生参与拍摄视频、展板、现场互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充分实践了学校“和”文化的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其次,价值观教育课程化。学校结合多年的德育研究,在继承和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梳理,将价值观教育课程化,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的不同时间段,通过晨会、班会、升旗、传统节日纪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成功开发出了《酒仙桥中心小学礼仪教育晨会》《酒仙桥中心小学道德讲堂读本》等德育教育校本教程。这些课程根植于学校本土,符合学校发展特色和学生发展需求,也是对和谐理念实践的成果。

篇9

关键词:重点分班教学;高中生;显著性变化;因材施教;异质需要;成就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227-02

一、调查目的

我国各地的中学一直存在着重点分班的现象,基本形式都是按照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虽然数学成绩的变化不足以完全代表学生学业水平的变化,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笔者通过对高中一年级学生重点分班前后的数学成绩进行差异对比,分析重点分班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业的影响。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样本为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分入重点班的学生,按照分班前数学成绩将其分四组进行抽样,第一组50~69抽15名;第二组70~89抽25名;第三组90~109抽20名;第四组110~129抽20名。

三、调查统计与结果

本调查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第一组的结果见表一与表二,第一组分班前的数学成绩在50~70分之间,表一得出这一组分班前的平均成绩为62.53分,标准差为3.314,分入重点班两个月后的数学测试中,这一组的平均成绩为86分,最低分为72分,最高分为108分,分班后的平均分和分班前的平均分相差23.47分,分班前有75%的学生数学成绩未达到66分以上,分班后只有25%的学生未达到78分以上,每个学生的成绩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上升,标准差为11.212,学生分班前后成绩的差异明显增大。

表二给出的是第一组配对变量差值的T检验结果,均值之差为23.47.,差值的标准差为12.575,差值的均值标准误为3.247,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下上限为16.50和30.43。t统计量的值为7.228,其相伴概率为p1=0.000

囿于篇幅,第二组到第四组的SPSS统计分析表略去。统计表明,第二组分班前的数学成绩在70~90分之间,这一组分班前平均成绩为80.8分,标准差为6.232,分入重点班后后平均成绩为97.92,最低分为75分,最高分为127分,分班后的平均分和分班前的平均分相差17.12分,分班前有75%的学生数学成绩未达到86分以上,分班后只有25%的学生未达到84分以上,每个学生的成绩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上升,标准差为15.397。第二组的均值之差为17.120,差值的标准差为13.899,差值的均值标准误为2.780,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下上限为11.38和22.86。统计量的值为6.159,其相伴概率为H0=μ1=μ2。因此p2=0.000

第三组分班前的数学成绩在90~110分之间,这一组分班前的平均成绩为98.60分,标准差为4.978,分班后的平均成绩为104.65,最低分为80分,最高分为121分,分班后的平均分和分班前的平均分相差6.05分,分班前有75%的学生数学成绩未达到102分以上,分班后只有25%的学生未达到100.25分以上,除两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上升,标准差为9.593。第二组均值之差为6.05,差值的标准差为11.427,差值的均值标准误为2.555,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下上限为0.70和11.40。t统计量的值为2.368,其相伴概率为p3=0.029

第四组分班前的数学成绩在110~130分之间,这一组分班前的平均成绩为117.60分,标准差为5.915,分班后平均成绩为101.9,最低分为80分,最高分为128,分班后的平均分和分班前的平均分相差-15.70分,分班前只有25%的学生数学成绩未达到113.00分以上,分班后有75%的学生未达到111.75以上,每个学生的成绩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标准差为13.795。该组的均值之差为-15.70,差值标准差为13.600,差值均值标准误为3.041,差值95%置信区间下上限为-22.06和-9.34。t统计量值为-5.163,其相伴概率p4=0.000

四、调查分析与思考

由前三组的统计表可以看出p1

由于条件限制,所选样本尚缺乏代表性,但是调查所反映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重点分班前数学成绩相对中等或较低的学生在分入重点班后的两个月后成绩普遍上升且变化显著,而且成绩越低的提高幅度越大。但相对较高的学生在进入重点班的两个月后,数学成绩普遍显著下降,反映出了重点分班对数学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调查结果告诉我们,看待重点分班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应持审慎态度。通过对学生、教师及家长的访谈发现,重点分班制度下的数学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因材分班”的效果,但是否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还有待商榷。

而笔者看来,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重点班后数学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学生的同质发展而忽略了学生的异质需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但并没有完全尊重和因应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

从教师的角度看,在因材施教过程中既要注重因人而教,也要注意因机而教。孔子这一教学原则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当其愤悱而启发’的思想,强调施教必须善于抓住学生积极求学的心理机制”[2]。重点分班下的数学教学更应抓住学生分入重点班的成就感所带来的积极学习的心理动机及数学学习特点,即“学生的数学学习只能是一个‘再发现’的过程”[3]。而学生不可能独立的完成“再发现”的过程,必须通过教师“当其愤悱”时启发引导,使学生在主动的状态下完成“再发现”的过程,进而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更高的成就动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其才,“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4]。

从学生的角度看,进入重点班对不同的学生的心理影响有所不同,其个人成就动机也有所差异,“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行为体现了趋向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倾向的冲突”[5]。对于调查的前三组学生,由于分入重点班前相对成绩较低,所以进入重点班后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会积极努力地去追求衡量数学水平的更高分数。根据阿特金森的“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功的成就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数学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所以这些学生一直能保持一种追求成功积极心态去学习数学。而对于调查的第一组学生,由于分入重点班前相对成绩较高,所以进入重点班后避免失败的动机强于追求成功的动机,相对于他们已有的成功,他们更害怕失败,遇到同样的失败后会产生更强烈的消极情绪,如羞愧、消沉和逃避等。

教师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要了解不同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成就动机,并帮助其合理地进行成功和失败的内外归因,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我们在关注重点分班教学合理性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怎样的数学教学实施适合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学生数学学习的异质需要,同时也要给予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循序渐进地开展的时间、耐心和信心。

参考文献:

[1]潘玉进.教育与心理统计――SPSS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52-63.

[2]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118.

[3]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5.

篇10

教师值班安全责任书范文一:

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必须坚强加强学校治安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加强每日值班巡查工作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必要条件。为加强值班管理,特制订本责任书

一、每日值班人员由学校领导一人和若干教师组成(值班实行签到制),负责当日安全保卫工作,24小时检查巡逻,查找安全隐患,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晚上查看宿舍和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情况,发现意外及时上报值班领导,及时处理,并填写当安全日志。

二、学校实行首遇负责制度,对首先遇到事故的教师要负起责任,及时处理。教师一旦遇到事故就要高度负责,妥善处理好事故。对当日发生的一切学生违纪事件和安全事故要及时处理,并向校长汇报,重大事故2小时内上报有关部门。

三、值班领导和成员必须尽职、尽力,做好值班工作,如因失职或渎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值班领导负主要责任,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未经学校领导许可,任何人不得携带公共财物离校。节假日加强巡逻,严防盗窃以有其它事故发生。否则,丢失财物责任人及值班教师照价赔偿。

五、每日早上8:00,进行值班交接,并填写值班日记,由校长签字存档。将有关情况通报下一组值班领导。

六、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向学校值班领导汇报,及时处理,否则,责任自负。

教师值班安全责任书范文二:

为加强教师值班的力度,增强教师值班的责任心,确保学校各类财产不受损失,力争为全体师生创造较安全的工作、休息环境,现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与值班教师签定安全值班责任书,具体内容如下:

一、值班时间:

当日8:10次日8:10

二、值班要求:

1、要按时到岗,值班时间内教师不得擅离职守,按时做好交接班,并作好交接记录。(如请假、学习等找人替换需要填写换班表,否则出现特殊情况追究值班表上人员责任)

2、值班教师要维护学校的财产不受损失。

3、应负责学生早、午、晚饭的打饭、吃饭、喝水;午、晚休等方面的秩序、纪律及安全。(午休必须保证至少一人在外巡视,晚上等学生睡着后方可回宿舍休息。)

4、值班教师按值班顺序到六、五、四年级晚上上晚自习。

5、自习后值班组长负责学生打水安全,组员分别负责楼上楼下安全。

6、如有特殊情况要及时与当晚的值班组长联系;遇到突发事件,及时报告校长并按学校紧急事故救援预案处置,积极展开救援工作。

三、处理措施:

1、不按时到岗按迟到一次论处;每旷岗一次按旷工一天论处。

2、在值班时间内上级电话调度或来校巡查时如果无人,值班教师视为旷岗一次(按旷工一天论处)。

3、不按时交接班的,在交接班的间隙时间出现问题,区分不清责任的,由双方交接人共同承担。

4、在值班期间因值班教师的原因出现的损害师生人身安全的事件,值班人员负全部责任。

上述内容,望值班教师严格遵守。如果因值班教师、责任心不强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则由值班教师承担所有的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若有其它意外事故发生,则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处理。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值班人调离本校后则失效。

教师值班安全责任书范文三:

为加强学校的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不受侵害,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确保学校安全。学校校长与学校保卫(值班)教师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

一、学校保卫(值日)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护校、爱校、以校为家。

二、采用24小时值班制,两人可采取短期轮换值班。

三、保证学校财产不受任何人为破坏和丢失,特殊情况(严重的自然灾害等)除外。

四、在值班期间,由于,学校财产受到人为破坏、丢损,值班教师应付主要责任。

五、实行外来人员来校签名制,严防坏人、神经病患者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