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教育十篇

时间:2023-04-10 16:01:53

初中学生教育

初中学生教育篇1

1授课时偏向高、深、难

教师讲课,讲一些理论性强、答案随意性较大的内容;只注重了部分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多数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的发展。其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痕迹太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误区。采取的措施是教师应该讲授的重点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要求不是高、深、难,而是要引起学生对课本的高度重视,课本是知识的载体,而能力的培养,又是从基础抓起的。没有全面准确的基础知识,无法谈能力的培养。对于课本一要读懂,二要读精,三要读深。读懂,就是对课本中段与段、节浅议初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几个问题谭建军(重庆市石柱县民族中学校)与节、章与章、图与文之中一些内在联系要让学生读明白,要挖掘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寻找事件的起因即根本原因与具体原因、外因与内因、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对一些注释内容也要领会。读精,就是要善于归纳总结。读深,就是要深读课本,这实际上是要挖掘课本里的一些隐性知识、实现知识迁移。兴趣是唤起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才能积极思维,没有兴趣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苦役。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己,以自己的才华、热情及治学的严谨态度去吸引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以此促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上课就上课,只教书不育人

其原因在于,没有认识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采取的措施是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矛盾。教书育人是“教”与“学”的双向结合,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教师既要认真传授科学知识,又要注重思想教育,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历史教材中就有大量思想教育的范例,历史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历史中的优秀人物事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间隙和学生多交流谈心,多交流思想观点,增进师生感情,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教师要爱护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爱护学生是实现教书育人目的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爱护,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应有的科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严格要求学生,通过严格要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要言传更要身教,须知学生具有天然“向师性”的特点。作为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严格自律,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其标准就是坚持原则、作风正派;思维敏捷、品德高尚;治学严谨,谦虚好学;待人和气、文明礼貌;仪表端庄、朴素大方;严于律已,有错必纠。在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需要克服,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需要每一个教师沉心静气,既坐下来研究,又走上讲台实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新的佳绩,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

作者:谭建军 单位:重庆市石柱县民族中学校

初中学生教育篇2

【关键词】中学生;生涯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13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大学阶段的生涯教育如火如荼,但是中学生生涯教育刚刚起步,存在领导重视不够、专业的师资配备严重不足、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情况。然而,当前中学生对生涯教育的需求却非常的迫切,从高考志愿的填写、对自我的认知、对职业的认知到生涯发展方向的确定等方面,需要生涯教育给予普及和引导。

一、生涯教育的意义

生涯教育本应伴随人的一生,从幼儿期对世界的探索到少年期的自我定位,从中学时代的做好准备到大学时期的自我修通乃至职业生涯的过程中,都需要有很好的规划与管理。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握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这两句话说明了生涯规划的本质与精髓,“立足现在,胸怀未来”。“生涯之学,即应变之学”(Maanen & Schein)。“生涯”(career)是一个与我们“如影随形”,但又“视而不见”的名词。但是生涯是以人橹行模只有在个人寻找它的时候,它才存在。“生涯”的界限并未大到与“生命”或“生活”画上等号,也未小到与“工作”“职业”等义,其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与范围。每个人的生涯发展是独一无二的,是以事业的角色为主轴,也包括了其他与工作有关的角色。那么,中学作为一个人生涯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生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帮助中学生认识生涯、探索生涯、生涯定向及生涯准备。

二、生涯教育的现状

1. 生涯教育理念缺失

过去,我国传统的“统包统配”分配制度制约了生涯教育的发展。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生涯教育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促进了生涯教育在高校全面开展,这对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科学规划人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中学的教育目标是升学和就业,由于大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导致中学教育不得不将办学重心放在升学率上。再加上当前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依据则是中考和高考的成绩,中学生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教学上,学校、家长和办学机构都致力于提高考试成绩,不得不将重点放在中考或高考的考试科目上,造成中学阶段的人生目标定位过于简单,以学校的等次作为奋斗目标不利于自我探索定位。

2. 师资配备严重不足

由于我国生涯教育起步较晚,目前高校的师资配备严重不足,中学的师资配备更为缺乏,而其他学科教师普遍缺乏生涯教育的专业知识。中学生面临的是高考志愿的填写、专业的选择、生涯方向的确立,这些都需要生涯辅导工作深入下去。在一年一次的中考、高考填报志愿时,教师也只是根据自己的认识,而非基于系统的关于人生发展的知识来指导中学生的生涯规划。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需要专业教师具备专业的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并且通过各种方式给中学生提供恰当的引导。这也对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中学生对生涯教育的需求强烈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使得他们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对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社会就业形势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大学的专业与未来的就业关系如何等方面都缺乏必要的了解。以至于在中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比较盲目,很多人到了大学以后才发现对自己所选的专业并不了解,有的甚至相差很远。他们很希望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较为强烈。而中学开设生涯规划教育的比例较低,绝大多数中学生对生涯规划教育不甚了解,而且对生涯规划指导的满意度不高,他们最感兴趣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内容,特别是对生涯辅导技能很感兴趣,他们很乐意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去了解自己,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希望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生涯倾向。此外,大多数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有一定的规划的。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自身素质的高低、人际关系和努力,还有机遇、运气及对未来的规划。而一个人幸福与否,则取决于家庭是否幸福、经济收入和人际关系,以及称心如意的工作和社会地位。大多数中学生愿意主动与家长探讨未来的职业和发展问题,更希望能在中学阶段接受生涯规划教育,并在中、高考填报志愿时得到有效的指导。

三、中学生的生涯教育改革建议

1. 加强政策支持

教育行政部门享有重要的教育干预权,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学生及家长生涯教育意识和需求越来越强烈,需要政府部门深刻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颁布相关的文件或条例,规定生涯教育的地位、作用、性质、目标和任务,以及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管理办法、考核评估措施等,或者帮助学校制订指导学生生涯教育的实施细则或方案。比如,将生涯教育纳入中学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或者将职业规划教育内容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教育行政部门还可以根据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定,对中学生生涯教育的方向进行引导,对其实施过程进行督导和进行评估,使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2. 建立必要的师资队伍

生涯教育课程是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以及较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推动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逐步完善。目前我国的生涯教育才刚刚起步,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中学阶段生涯教育的师资配备更是不容乐观,师资队伍建设将成为制约中学生涯教育的瓶颈。特别是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唯高分论的情况下,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重视和支持,学校也要有意识地去培养一批懂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指导的兼职教师,如选派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学校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等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生涯教育培训,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指导方法,引导中学生积极认识自我,探寻自己的生涯倾向,为自己的生涯做准备。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社会资源,邀请本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为中学生生开展生涯规划的相关讲座,来充实中学生涯教育的师资队伍。

3. 探索生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互促式发展

我国的生涯教育处于起步阶段,课程体系还不完善,中学生涯教育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教材,一线教师没有现成的知识可学,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能靠自身不断摸索。学校应该开设一些基于学生兴趣的课程,以便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还可以邀请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知名的校友或者是家长给中学开设一些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系列讲座,弥补中学生在这方面信息的欠缺,帮助学生发掘兴趣,并在尊重兴趣的前提下确定生涯发展方向,理性合理地填报中考和高考的志愿。学校可利用中学生社会参与意识较强的特点,合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学生实地参加一些具体的职业生涯体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需要;组织学生到本地发展较好的企业去实地参观,近距离体验企业运作过程,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带领学生去参观本地的高校,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通过职业体验和参观考察,触动学生并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良好教育效果。

4. 发挥生涯教育主体的能动作用

学生是生涯教育的主体,生涯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探索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性格及价值观,学会利用有效资源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认知职业、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多与同伴交往,通过他人评价等方法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做到知己知彼,结合个人背景初步确定人生目标,并明确阶段性目标,设定学业路线(包括目标学校和专业)让学习事半功倍,获得实现目标所需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章志图.加强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J].出国与就业,2015(1).

初中学生教育篇3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物蕴含的知识丰富多彩,传统的“读书”教育模式早已不适用了,利用多媒体进行实例讲解也已经普遍了,但是面对生命教育这一问题算是遇到难题了。向学生讲解生命的意义自然是直接切入“生命”一词。 

从哲学方面来讲,生命教育指的就是培养人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从自己引申到其他个体,所涉及的都是人生与哲学这类大方面的知识。另一种解释就是浅显易懂的意思,所指的就是人生观念的教育,教育大家认识生命并且尊重生命、珍爱自身、爱护他人。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更应该加强有关生命这一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认真、严肃地对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了解生命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有利而无害的,所谓“知我、知物、知人、知天”体现的就是关爱生命的问题。 

二、有关生命教育的实例 

(一)案例举证 

1.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一直是学生接触生物的首要议题,教师讲述一个婴儿的孕育到诞生,一个婴儿从孕育开始要经过38到40周的时间,母亲会为腹中的婴儿提供营养,分娩时母亲经过撕心裂肺般的疼痛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放幻灯片直观地让学生感受,让学生明白一个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 

可贵。 

2.植物的生命 

许多人认为只有会跑会跳的动物才有生命,殊不知一颗随风摇摆的植物也蕴含着生命,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各种稀有物种,利用PPT或者相关的生动电影来生动展示,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深度认识,倡导学生保护植物,热爱大自然。 

3.生命的珍贵 

通过一些战争片让学生切实感到一个人对于生命的渴望与珍视,通过纪录片还原自然灾害的发生,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斗争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引起学生的人文 

关怀。 

(二)生命的思考 

1.生命的本质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生命是由物质组成的且无一例外,区别只是物质的含量有所差异。生命结束,所有的物质便回归尘土,生命于此便永远终结,各类元素也都四散开来,最终殆尽。 

谈生命的本质也是对生命教育的思考,如果能够懂得这个道理,想必学生才能真正成长,而不是因为一时冲动自残,甚至以跳楼自杀来终止宝贵的生命。 

2.生命的健康 

有一个好的身体,生命才有了本钱,初中生身体正在发育,心理正在成长,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身体健康指的就是身体各个机能的好坏,学生应该学会照顾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自律,不抽烟、不喝酒,不学习不良的习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 

心理健康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注,老师遇到问题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通常一个家庭环境的好坏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生命的安全 

教授学生遇到紧急情况的救助措施,比如遇到着火情况的应急措施、遇到煤气泄漏时的补救措施等。对于传染病的知识普及也要做到全方位的教育。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要提醒学生注意,三无产品不安全,垃圾食品不可吃。 

4.生命的尽头 

死亡教育是极其有必要说明的,出生即面临着死亡的问题, 

一个生命能够活到理想的终结点所面临的困难也是很大的,生命从有限到无限靠的不是时间,而是体现在活出生命的价值,在享受生命的每一瞬间,创造出无悔的人生才有意义,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珍惜自己的青春,使他们积极乐观地看待生命,珍惜生命的每一瞬間。 

通过本文的论述分析,探得生命的意义,寻求生命教育的思考,初中生拥有似水的年华、花漾般的青春,让他们给予生命互信和尊重,让他们从自己身上便感到生命的价值。在初中生物教育中谈到“生命教育”这一主题便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教育来说是有其重大价值的,本文希望能够传达出一样的教育意义,将生命的含义融入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傅紫薇.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马利娟.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的探究[D].河南大学,2014. 

初中学生教育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生命教育 青少年

近年来,青少年中漠视、虐待生命的现象屡见报端。如临海一名初中生因假期长时间看电视被妈妈批评而服药自杀;渝西一小县城,一名年仅13岁的初中生男孩,在自家正在装修的7楼纵身跳下自杀身亡。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在给生活各方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不良思想和道德观,青少年思想不成熟,容易养成拜金享乐、极端个人主义等负面思想。导致部分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漠视,面对困境、挫折,轻则怨天尤人;重则采取报复、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据统计,青少年侵犯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例数已占犯罪总数的30%[1]。青少年死亡率显著升高,充分说明青少年漠视生命,自暴自弃现象非常严重,使得生命教育显得迫在眉睫。

1.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通过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体验生命和感恩生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生命价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在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生命质量,有助于炼成学生坚定强大的内心,使其在今后面对困难时保持自信,心态积极良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对社会满怀感恩之心[2]。生物教师要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利用生物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

2.课堂中渗透的生命教育

2.1 教育学生认识生命

认识生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基础。只有认识生命的美丽,认识生命的奇妙,认识生命的伟大,才会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如生物教材的开篇就直面“形形的生物”,向学生们介绍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花草树木和飞禽走兽,通过图片和视频,使学生能零距离地接触各类生命现象,真正融入自然界。让学生感受生物及生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认识生命之美。在讲授“土壤中的微生物”时,让学生知道它们虽然微小,却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分解者的重要角色,没有这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地球上动植物的尸体将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使学生认识生命无论大小,都有其相应的生命价值。让学生感悟到复杂多样的生命世界具有统一的结构基础,从而揭示生命之间的平等。

2.2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

生命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出现的,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微小的自然条件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讲授“动物资源”这一节时,学生认识到生物圈中生物物种的灭绝本来是一个漫长的自然过程,但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却使动物物种的灭绝速度加快。有人估计鸟类和兽类在1600-1700年期间,大约每100年灭绝一种,20世纪后期以来,每3年就有两种鸟灭绝。大自然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教育学生动起来,不攀折花木,不践踏小草,不掏鸟窝,不杀害小动物,不食稀有的动植物,不浪费作为实验材料的动植物,不浪费资源,不过度消费,使他们养成珍爱生命的习惯。

2.3 引导学生体验生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生命的青春,体验生命的意志,体验生命的竞争,体验生命在于运动。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如在青春期教育部分,由于初中生即将面对人生的躁动时期,教师要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生长发育特点,正确认知自身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掌握正常男女交往方式,正确处理学习和感情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讲授“激素调节”时, 可以适时地指出人的情绪受激素影响。如甲状腺激素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当人发怒时肾上腺素会增高;女性在月经期间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导致情绪变化等。引导学生在体验青春期身体各种变化的同时,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形成良好、稳定、健康的情绪。在讲授“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强调成长的经历是需要磨练的,由于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其成长,所以昆虫发育过程要蜕皮。昆虫一生要蜕5次皮,每蜕皮1次,增加1龄,直到变成能飞的成虫。成长有痛苦也有欢乐。当蜕皮时的那种痛苦过后,就是蜕皮后的美丽重生。不仅昆虫如此,人也一样。成长道路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砺,增强战胜自我、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才能使自己华丽蜕变。还通过生物界中激烈的竞争现象如同一片森林里的各种树木,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彼此争夺着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食性相同的动物,彼此争夺着食物等等。让学生体验生物竞争的同时,引导学生平时要认真学习,增强自己的在社会的竞争能力。

2.4 教育学生感恩生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育学生知道我们的生命包含了父母的心酸,是父母身上的精华造就了我们,我们要时刻持有感恩之心。在讲授“人体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展示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和生命来之不易。如女性一生排出几百颗卵细胞,只有极少数能与结合,进入子宫,最终发育成生命。如果这期间受到各种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孕育出不健康的生命。正常情况下,女性需要怀孕约40周280天的时间,在此期间,母体将供给胎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排泄胎儿所生成的各种废物。受精卵只有约千万分之五克,婴儿约3-4千克,怀孕期间女性体重会陡增十几至几十千克,身体各器官的负担加重,给日常的工作、生活、出行等带来极大的不便。女性在分娩时,由于肌肉收缩牵拉,发生连续的阵痛。在婴儿出生后,还要精心呵护,病了要及时看病,长大后还要选择良好的教育等。引导学生理解孕育生命的艰辛过程,使学生知道体会到生命的得来不易,教育学生爱惜生命是爱惜自己同时也是爱惜父母家人的表现。引导孩子树立“立志成才,回报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3]。

3.总结

生命是世间最宝贵的,不管对于他人还是自己都同等重要。在初中生物课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类生命教育的实践,能使青少年认识到生命价值,正视自己、尊重他人,爱护和珍惜所有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态,从而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文莲:《论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成功》, 2010年第4期。

初中学生教育篇5

[关键词]初中学生 教育方式 方式分析

初中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关系着他们能否顺利的走进高中。家长们往往都有这样的疑惑:我的孩子在小学时成绩一直都挺好的,没下过八、九十分,怎么一到初中就这么差了,连考及格都这么困难?其实,初中的学习也不是那么难,只要掌握好了孩子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有出色的成绩。

初中正是人的一生的“过渡时期”,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时期”,“青春叛逆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不再像小学时那么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话,也不同高中学生那样有独立的思维,他们正处于独立思维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生理上一系列的变化,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太轻易表露思想,不再喜欢和家长或老师沟通,不愿家长、老师知道自己的内心想法,更多地是和同龄人或比自己大一点的孩子交流。初中学生处理问题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愿家长、老师干预,有些事情甚至不愿让同学知道,表现出一种“小大人”的特点。对于家长或老师的指责,他们往往反应激烈,有的是“不让我做,我偏要做”,有的则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这时的他们硬的不吃,软的不听,很让家长和老师头痛。与此同时,他们在人格尊严上有了一定的需求,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这对教育他们来说,是件好事,可以此为楔点让他们接受教育,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我是在初中任教,所教学科又是学生比较头痛的数学,所以经常需要找学生聊天与谈心,下面,我就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问题一: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一般反映在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喜欢做小动作,作业不能独立或按时完成,这在各个学科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从初一到初三课程内容逐渐增加,学习负担逐渐加重,有的学生能巧妙地安排时间应付自如,显得较轻松自如。有的学生忙于应付,感到越来越吃力,就会放弃,干脆不学。还有部分学生需要老师随时随地的督促,老师抓得紧,成绩就上去了,老师放松,成绩就直线下降。虽然初中学生的思维已经有独立性,但他们同时还保留有孩童的部分特征,使得他们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虽然思想上想做,但意志力不够,不能坚持。比如:当看到考试不及格时,伤心难过,下定决心好好学,三天过后,一切就又恢复原状。

问题二:过度“自尊”。

在数学课上,有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同学都在做老师出的习题,有几个学生抄了题目后就无所事事。于是问了其中一个同学,为什么不做题,他说不会。单独给他又示范了做题的方法和步骤,可这位同学做题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他的同桌是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我问他:你怎么不问一下你的同桌,他会给你讲的。这位学生低头不语,我猜测性的又问了一句:你不好意思问?他点点头。其实这样的学生很多,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中有很多人也想学,就是因为基础太差,听不懂,又害怕别的同学笑话他们“什么也不会、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所以就把问题积压下来。更有甚者,见到别的同学问题,就会在旁边冷嘲热讽。他们害怕问题,因为这样可以暴露出他们不懂、不会的一面,他们一时的“自尊”,成为他们学习中最大的障碍,阻碍了他们攀登的步伐。

问题三:缺少关爱。

现在是大班级教学,一个班人数较多,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随时随刻注意到每一位同学。学生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对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如果他们感受到了漠视或者是压抑,就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不听讲、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等。现在很多家长由于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只是训斥孩子,不能坐下来和孩子平等的、朋友般的谈心和聊天。而初中的学生对父母还是有着依赖性的,他们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尤其当他们在各种新的生活和学习任务面前感到惶惑的时候,特别希望得到父母或老师的关照。相比小学和高中阶段,初中学生内心体验到的孤独感在这个时期比较多。

针对初中生的这些特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身教重于言传

这一点我感触颇深:课堂上,为了节省时间,在书写解答题时,最后一步没有写完,只写了“答……”。然后对学生说: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写了省略号,你们在作业本上可不能这样写,必须写完整。结果交上来的作业,很多学生照着学,最后一步写的是“答……”。哭笑不得的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要想让孩子做到,老师和家长必须先做到。不仅在教授知识时如此,就是在课下的一言一行,学生都有模仿的可能。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就更大了。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班主任的风格就是一个班的风格”,这话就是对身教重于言传的最好诠注。

2.重过程大于重结果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样,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数学是一门较难的学科,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虽然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不能取得好的成绩。这时,就不能再指责学生了,应该尽可能多的帮助、鼓励他。在别的学科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家长和老师不能只看重学习的结果,更要看重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3.降低要求,逐步实施

不要给孩子制定他们一时无法做到的计划或要求,可以将要求分解,先从简单的、基础的做起,一步步实施。曾经看过一个世界马拉松比赛冠军的采访,在介绍经验时他说:他没有把马拉松看成是一项长跑,而把它分成了很多段,每一个目标都是很容易到达的,这样就不会感觉到累了,跑起来当然也就轻松了。学习如同长跑,要让孩子感觉到目标就在前面,只要再跑几步,就可以到达。这对孩子学习信心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先让学生将作业的字迹写工整,再要求每次弄懂、做对几道题,下来是错题的订正。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人生最大的欢乐与最大的满足,最强烈的进取心与内心最深处的宁静感,莫不来自充满爱的家庭和集体。”关于初中学生的问题还有很多,只要抱有一颗爱心,站在他们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初中生心理素质训练教学指导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学生教育篇6

初中学生正处在认识世界、学校知识以及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上都在发生着许多变化。心理压力大,有的变得比较内向,有的则性格暴躁、脾气很大。两性话题成了青春期发展的中心内容,使青少年的意识、心境、行为染上了一层神秘、难以捉摸的色彩。加之进入初中后,又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以及突然增加的许多科目,更加艰深的学科知识,还有老师较高的要求,就会很茫然,会不知所措,会无所适从,会产生一种紧张、焦躁、恐慌不安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位初中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动态,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及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系统的班级管理教育策略,使同学们积极融入班级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之中,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其掌握丰富的知识,在充满关爱的班级中不断成长。

1.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发展,与学生谈心是师生实施心理交流的途径 (1)不居高临下。在以选择为标志的当今社会,在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中,师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导航者,与学生的谈心应是交心。教师要谈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去除自身的师道尊严,与学生换位思考,以为学生设身处地的着想来学生的亲和动机,弱化自我意识对外界教育的 过滤 功能,学生就会敞开心灵,如饥似渴地教师的教诲。教师也才能真正其内心世界,地适合于教育的良方秘诀。

(2)不空洞说教 。学生是活生生的情感的人,与学生谈心动真情、讲真话。真情是无价的,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教师应用真情,感染学生,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束关注的目光,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走出既定的生活圈子,摆脱因烦躁带来的不良情绪。空洞的说教只能学生反感。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小事去理解、学生,学生感情涌动,就会从内心勃发出强劲的驱动力,真心实意地自身的努力教师期待,,教师的教育要求,学生不但易于、而且乐于行动。

(3)不一锤定音 。中学生正心理自我时期,往往总是按自我意识去理解、认识客观世界,,与学生谈心时,一锤定音会使学生萌生逆反心理,耐心地教育、和风细雨地开导,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促成其产生道德的动机,并能使其动机转化为的目的。

(4)不急于求成 。捕捉与学生谈心的时机,既是教师的策略,教师的智慧。有自控能力的学生一旦犯错,常常会引起内心的自责,谈心点破,使其失去自信;性情孤独的学生一旦犯错,总希望他人谅解,教师的严肃批评,往往会伤害其自尊;性格倔强的学生一旦犯错,教师找其谈心,往往总是情绪偏激,强词夺理,或避重求轻,反而会敌对心理。与学生谈心,看其火候 ,不必操之过急,冷或的暗示,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转化。

2. 注重双差生的转化 他们在一个班级中人数不多,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他们的影响往往不可忽视。能否有效地使这一群体受到良好的教育,促其积极向上,不仅对于一个团结、友爱、文明的班集体的形成,对于班级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的建立关系极大,而且对于他们本人的健康成长,整个社会的安定都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正确对待双差生,帮助他们进步,促使他们转化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老师要真心与双差生交朋友,建立一种亲密的友谊,而不要总是居高临下,处处把自已摆在训导者的位置上。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平时多主动接触学生,变守住讲坛授课为深入到学生座位中间讲课,缩短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得到学生的尊重,使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加倍的努力对待学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

(2)要理解、信任、尊重学生。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任。对于这些学生,必须点燃他们自尊的火种,并从多方面关心,帮助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赞许、表扬、鼓励,给们们以信任和委托。发现他们有了错误,不要轻易去揭短,不是当众批评,而是要耐心倾听他的看法和想法,这样可以使他们认识到错误,激起他们争取和保持荣誉的意志和行为,促进其对过错行为的矫正。

(3)要有耐心,要逐步创设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确立不同的阶段目标,循序渐进,而不能要求学生一夜之间彻底觉悟,任何急于求成的想法,都是有害的。我们在实施转化工作的过程中,就要依据每一个特殊生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制定阶段目标。最初的目标可以制定得很简单,使得他们稍加努力便可完成。

3. 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时时处处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一点都不错。我班有位优等生,开学初,学习努力,各方面表现都很积极,过了一段时间,不知什么原因,学习退步了,上课也没有精神,瞌睡多了。于是,我将这一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看家中是否对孩子有什么压力。在我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该生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和他一块住校的事几个不守纪律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常不按时休息,还有偷盗行为,曾叫他参与,但他没有去,他怕这几个学生打他,时间一长,他便发生了上述现象。于是,家长在我的建议下立即帮他更换了住处,他又和以前一样优秀了。优等生需要表扬,后进生更需要鼓励。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我班有位同学的父母离异,尽管学习不好,可劳动积极,每次学校大扫除他扫地、擦门窗排桌椅,忙的满头大汗,还不停的问:“老师,还有什么事要干?”我趁机对她说:“老师特别喜欢你现在的表现,如果你在学习上再下点功夫,就会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到那时,同学们都会对你刮目相看的,老师也就更加开心了。”他听了我的话也比较高兴,接下来他时常到办公室来问问题,尽管他的理解能力不强,但是学习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

初中学生教育篇7

初中学生接触到的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内容应该是在生物学科中,有关植物、动物、人体结构和生理等方面的知识都大量展现在教材中,而这些知识中既包含了生命的多样性,又包含了生命的独特性,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可以使他们懂得要爱护生命和珍惜生命。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讲授生物学知识,渗透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渗透法,是目前学校教育中最常用的办法,它可以很好地通过学科教学向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生态系统的最大要素是人类活动,人与自然要实现和谐发展,人人有责。学习这一个单元,教师要让学生认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生命是美丽而珍贵的,自然是美好与和谐的,人作为生态系统的一员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可以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如此来让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对生命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感悟。这里,对比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对某一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前后的资料对比,就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态环境之美,而且对于破坏生命平衡所带来的后果也会有深切体验。如此,可以提高学生珍惜生命和爱护其他生命的意识,诠释了爱他人就是爱自己的深刻道理。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这就是采用这种教育方法的目的,即让他们爱生命,由只珍惜自己的生命提升到爱他人、爱自然、爱社会,既能保证自己健康地生活,还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运用专题讲座法

每个学生的身体、心理和学习情况,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学生这种身心的变化与需求需要教师认真掌握,以便及时引导他们战胜困难,消除疑惑。专题教育有很大的教育优势,它可以集中解决和强化指导学生的某些突出问题,可以解决年级或班级的一些共性问题,也可以解决有相同需求的学生的共性问题。七年级下册《健康地生活》这一单元包括了许多内容,如传染病及其预防、免疫、安全用药等,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学习这一单元,其主题可以确定为“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开展生命教育专题讲座时结合教材内容,一些基本的预防疾病、安全用药的常识就让学生掌握了,特别是让他们对吸烟、酿酒的危害都有深刻的认识,从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得健康快乐。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开阔眼界,学会关注家人的健康,帮助父母安排合理的生活计划。还有第三单元《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学习时可开展主题讲座活动———“学会健康生活”,以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为重点,使他们在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时做到合理科学。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将自己的情绪调节好,保持愉悦的心情,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三、运用体验教学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300多年前就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大教学论》)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具有优化效果的客观情境,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情境之中,就能够做到身临其境,知识也会由抽象转化为具体、形象,而且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被激发起来,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增强。激发学生的情感是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所在,学生可以一方面学习知识,一方面亲身体验,其中的道理领悟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做人准则也得到了正确的选择,“自我教育”的目的也实现了。这种方式能够更直接地进行生命教育,而且效果也十分明显。如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依据教材的要求,让学生去从事种植和栽培植物这一类的劳动,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都展现在他们眼前,生命成长的过程不仅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并能通过这个过程中的亲身体验,激发他们管理植物、精心照顾植物、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最终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

四、运用实践教学法

初中学生教育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 情感教育 探讨

1 概述

物理学是初中基础科目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物理学教学也逐渐从传统的说教教学中升华。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物理学科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是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观念充斥在教师的头脑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及情感的教育。实际上,教师不仅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根据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经验,要想提升物理教学水平,必须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即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下面就针对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

2 情感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2.1 加强情感教育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活动,既需要教师的教,也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没有学生的努力,必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根据调查统计,学生对于教师的喜好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越喜欢某个老师,就会付出比平时更多的努力来学习这位老师教授的课程,反之亦然,学生不喜欢某位老师,不仅难以对该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甚至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有关的心理学家研究了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习成绩间的关系,证实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更大。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情感教学重视起来,走到学生中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用真情去感化学生,用爱心和沟通在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的桥梁,这样,学生也更加愿意与教师交流,视教师为学习上的导师,生活中的伙伴,也会不知不觉地爱上物理课程的学习。

2.2 加强情感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专业人士之所以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良好的成就,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们对于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是这种兴趣促使他们能够积极的工作,取得良好的成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情感的因素,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开展教学,就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继而促进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一些暂时的后进生,他们本身就缺乏学习兴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很容易对物理学科丧失了兴趣,如果这类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与鼓励,就更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积极地开展物理学习。

2.3 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态度 将情感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奥秘,体会到探索的成功和喜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勇于创新、敢于质疑、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心。

3 情感教育与物理教学融合的策略

3.1 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是一种人类特有的体验,是一种心理过程,反映着人自身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一种思维和情感方面的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情感投资,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释学生所疑、乐学生所乐,从而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此外,还要建立一种友好、平等、民主的和谐环境,热心地关心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教学的安排上要张弛有度,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教学,积极地将多媒体等新型教学形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营造出一种灵活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对物理学习中存在的一种压抑感和紧张情绪。

3.2 陶冶学生的性情 物理学体现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史,为了陶冶学生的性情,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展现出物理学家为了捍卫真理的艰辛,用其中的困惑、欢乐、哲理和惊奇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真理的要求。如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的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展浮力定律、奥斯特在无意中发现电磁效应等等。在这部浩瀚的物理史中,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科学家探索世界的科学品质、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精神,并学习这些科学家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以便形成一种科学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3.3 以适当的内容为载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物理教学涉及的板块较多,内容也较为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融入到不同的教学板块中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不同的意识,举例来说:

3.3.1 在牛顿运动定律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一些运动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所谓“惯性”就是保持原来状态的意思,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仅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世间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人也同样如此,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有一种惰性,想要取得进步,必须要突破重重困难,超越自己。

教师可以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思想观念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明白,要想取得进步,必须要努力,只有认真地学习、积极地对待生活,才能离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

3.3.2 在原子能级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 处于基态的原子,如果在吸收能量之后没有电离,被激发至某种高能级态,这种级态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在短时间内会向低能级态跃迁,发出光子,原子从高能级态向低能级态跃迁的方式不只一种,每种方式都会释放出对应频率的光子。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这种挫折和困难也常会导致学生的情绪处于激动或者不稳定的状态,在教授原子级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其中融入一种情感教育,每当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就可以借鉴原子能级的跃迁原理,使用科学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开朗、愉快、客观、积极的情绪,让自己的身心时时刻刻都能够处于一个乐观向上,充满希望的状态。

4 结语

情感教育作为教育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发挥好榜样的力量,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斓.让学生在初中物理教育中获得情感教育[J].教师,2009,

05(20).

[2]朱恩芳,邵明坤.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教师,2010(12).

初中学生教育篇9

一、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身体成长迅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充满朝气,骨胳和肌肉发育都很快,活泼好动,喜爱体育运动及竞赛以表现自己。神经兴奋过程占优势,反应快且易激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心脏发育稍滞后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运动持续能力差,易疲劳,干事情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且随着性机能的迅速发展,男女生体态上出现了新的变化,如男生声音变粗,喉结突出、出现胡须、体型纵向发展,女生月经出现,声音变高,乳腺发育,皮下脂肪增多,身体开始横向发展,这些生理方面的突变,使得他们开始注意异性,产生好奇心,并且爱表现自己来吸引异性。同时成人感产生,开始评价别人和进行自我评价,心理矛盾也更为明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矛盾,反抗性与屈从性的矛盾,理想与挫折的矛盾,这些矛盾使他们表现出偏激或逆反心理,根据这些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征,认为游戏教学法的使用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教学方式要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不可打击学生的自尊,更不可挫伤学生的人格。

二、游戏教学法的特点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他的特点首先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能够保证练习的密度与强度;其次是动作难度能够控制,第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作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作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的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最后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另外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激起学生运动热情,如枯燥的素质练习用游戏法,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等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游戏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游戏手段,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技术水平,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但在教学运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个: 根据游戏内容选择形式

根据教学计划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运用不同的游戏形式。比如在上篮球课时的基本姿势练习,可按两人一组,面对着成基本站立姿势,听教师口令去摸对方膝关节,同时又要保护自己的膝关节不被对方打着,摸对方以多者为胜。输者做兔跳式单脚、滑步等。在选择体育游戏类型时不能只听凭学生的要求、兴趣或热情,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生理、心理以及技能等方面的特点,合理选择体育游戏,使其与课程安排有机融合,发挥最大效果,切忌滥用。 一节课的不同阶段合理运用

在体育教学的开始与准备环节运用游戏教学法的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自身各系统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各器官生理惰性,使机体很快进入运动状态,做好充分的生理与心理准备,为下一步教学的开展和激烈紧张的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而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由于练习的时间长,注意力意志等都有较明显的下降,学生会产生枯燥、厌倦的情绪,甚至会出现排斥、消极应付的心理,此时可有意安排一些和所学技术动作相关的体育游戏,使学生在激烈活动之后渐渐恢复至平静状态,其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也回归正常。如短跑教学中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采用追逐跑、迎面接力跑、十字接力跑等比赛形式,不仅可以放松身体,而且又可以再次提高学习热情和掌握短跑的技术动作。这样,学生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有张有弛,能自始至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状态,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3)游戏设计要遵循安全性原则

初中学生教育篇10

【关键词】 生本教育 初中 物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54-01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本钱”。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新教材的改编更加凸显了这一点,结合新教材、新理念,教师工作的着重点要由“要学生学”向让“学生要学”转移,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移,教师的角色也要转移,要变成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指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服务者。

“生本教育”及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式探究学习活动,初中物理新编教材中对需要探究的问题只给出了实验方法而没有实验结论,需要学生去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更加重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章节都设置了交流和讨论。因此,科学组建高效的学习小组是关键。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是核心。

一、如何组建高效学习小组

高效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均衡性原则,男女生搭配要均衡;男同学一般胆子大、动手操作能力强;女同学一般细心、耐心。不同基础的学生搭配要均衡,这样便于全面开展交流、讨论和小组的公平竞争。二是互补性原则,就是让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情趣特长的学生在一组,以便于他们互帮互学。三是自愿性原则,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千万不要将学生强行编组,要努力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1.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不如好之,学之不如乐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自然科学,尽量选取生活中常用物品作器材,自制教具做一些演示实验、小杂技、小魔术,展示出一些新奇的、精彩的超出学生想象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去模仿且有条件去模仿,将学生带入课堂,引入知识的海洋。

2.确立自学目标、指导自学

及时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是“航标灯”。学生有了学习的激情和渴盼,但学什么、怎么学需要教师指导,教师要根据教材及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范围、内容、问题、时间、方法和手段等。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设置问题时要把物理语言通俗化、较难问题细小化,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并且要告知检测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巡回指导,要融入到学生当中去,有时甚至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是学生的合作者。同时,要留心观察,广泛答凝,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努力营造和谐、民主、愉快的高效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和规律的探寻,实现真正的“生本”。

3.组织展示、交流与质凝和点拨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一些实验结论,他们带着自己通过观察、推理而归纳出的结论进行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可以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要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做一名鼓励者和启发者,要学会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强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组达成共识后,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探究规律,进行小组间的交流,相互找出对方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获有待改进的不足。注意,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要坚决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能是帮助学生找出那些真正需

要点拨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在交流中未解决的问题,展示交流中出现的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加以强调、更正、补充。最后,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引导他们用规范的物理语言归纳出科学的物理规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反馈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