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企业税务管理十篇

时间:2023-03-27 17:18:27

集团企业税务管理

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篇1

【关键词】集团企业 税务管理 对策 体制 构建

一、集团企业税务管理概况

(一)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集团企业是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通常是以一个或多个强大的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若干在资产、资本、技术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单位为层,通过产权安排、人事控制、商务协作等方式形成稳定的多层次经济组织。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集团企业税务管理应符合税法规定,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在日常经营中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及资料管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纳税筹划结合企业实际及集团特点进行。

(二)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特点

由于集团企业是由若干个独立的个体组成的大型多层次的经济组织,其运营背景差异化、经营范围多元化、内部治理结构复杂化、财务核算规范化,这些特点使其在税务管理上有别于单独个体。通常,集团企业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更强,制度化更高,分工更细化,管理上强调计划性、一致性,有较高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这些特点要求其对税务管理更系统、细致,同时要关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纳税人个体的差异性问题,提高纳税遵从度,做好纳税筹划,节约税收成本,降低纳税风险。

(三)加强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税法观念及财务管理水平。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税收筹划和管理工作,集团企业必须加强经营管理人员的税务培训,并对资金及经济业务活动有全面的认识和评估,从而推动管理人员的税法观念及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其次,有助于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国家的税收法规往往和政策导向挂钩,在一些新兴产业,扶持产业有较大的税收优势,企业根据不同的税收政策可以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尤其是面临转型的集团企业,能够根据产业政策,合理配置资源,依靠税收政策导向做好产品结构调整,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大有益处。

再次,有助于降低集团企业的税收成本。集团企业税务管理归根到底就是降低税赋,为企业提高经营效益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筹划与管理,合理避税不等于偷税漏税,这就需要企业做好税务管理工作。

二、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现状

(一)税务风险意识不足

首先,集团领导对税务风险的整体认识程度不高,在机构设置上,通常设一税务主管管理全部税务事务,无高级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税务问题,相对于资金、预算等,对其重视程度不够,重大涉税事项很少在领导决策层讨论;其次,由于集团总部的税务意识淡薄,下属公司更加不注重控制税务风险,对中介机构依赖程度高,不易构建集团自己的税务风险管理团队;再次,目前大部分集团企业缺乏系统化和制度化应对、控制税务风险的机制,面对税务风险基本上是被动的、应急的,经营筹划中很少主动的去规避税务风险,只是被动的跟着税务机关的评估检查而疲于应付。

(二)信息化税务管理不健全

随着集团企业规模的扩大,为提高效率,以ERP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广泛地应用于集团,但由于税务管理的行业性和地域性,以及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目前的ERP系统设计中很少有与财务核算直接相关的税务信息,更无法依靠其进行税务管理。故在信息化管理日趋广泛的现代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税务管理系统成为制约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的瓶颈。

(三)税务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集团企业通常安排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俗话说的“老会计”)进行税务管理,这些财务人员通常年纪较大,由于精力所限,可能只熟悉某些常用税种,其他所学已经忘记,也无暇钻研。另一方面近年来不断的税制改革,税收相关政策法规变化很大,需要所有财务人员不断学习、研究新政,制定相应对策,做好新旧政策衔接,这就要求税务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当专业的知识水平,能够将税务与财务管理融会贯通,做好纳税筹划。

三、集团企业税务管理对策

(一)防范控制税务风险

科学的设置税务管理组织架构、完善税务管理制度,将税务风险的控制纳入到集团企业全面风险控制中。建立健全涵盖集团企业设立、采购付款、生产运行、销售收款、并购重组、公司注销等全业务流程的税务风险内控制度,建立集团内部税务检查和审计机制,制定激励约束机制及奖惩办法,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挂钩。决策层应重视税务筹划,在投融资决策、生产经营过程中就重大事件征求税务人员意见。建立集团内的及时沟通机制,下属公司对于重大的涉税事项,及时上报集团,必要时征询税务部门意见。

(二)建立税务管理信息化平台

充分利用ERP、网络通信等技术将集团企业的涉税事项进行整合,建立一体化综合性税务管理平台。平台的主要功能有:整合集团企业的税务资源,实现财务与税务信息互联;建立税收核算系统,根据最新的税务法规实时更新系统设置,对新政策、新问题有统一的标准化解读,建立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点、实现日常税务业务可以标准化处理;风险自动预警控制;实现与税务网站的信息对接,及时获得外部信息,提高管理效率。

(三)税务管理人才培养及储备

集团企业应重视税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招收会计人员时要注重考察其税务能力,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业务培训,税务管理培训应涉及全体财会人员,不能仅仅针对税务专管人员开展,因为公司几乎所有业务都涉及税务事项。在进行税务管理人才培养时要注重专业性和全面性,对于某一公司来说,处于特定行业、地域,其税务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深钻专业性,但对于多元化发展的集团企业来说,要求税务人员全面了解不同行业、地域、税种,能够综合考虑,进行纳税筹划,对税务人员有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日常工作的不断积累,组织适当的专业培训,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

四、集团企业税务管理体制构建

针对上文对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体会,笔者认为,构建完善的集团企业税务管理体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明确税务管理原则

税务管理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事前筹划原则、成本效益原则、风险防范原则等。集团企业应严格遵循税务管理原则,将控制税务风险、注重纳税筹划、合法合规纳税、提高税管效益纳入到集团企业税务管理体制中。

(二)设立税管专门机构

集团企业应在集团内部设立专门的税管机构,税管机构应有专业水平高,具备职业素养的人员负责。税管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及时为集团提供最优的税务筹划方案,同时,指导下属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在企业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税务主管、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中都应涉及税务内容,而不能仅仅依靠税务管理部门。

(三)加强日常经营税务管理

税务日常经营管理内容应涵盖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纳税评估、税务档案保管等内容,这些内容应在税务管理制度中明确处事原则及方法程序,特殊事项及时上报集团税管部门。

(四)重要及重大涉税事项处理

企业发生的重要及重大经营事件,包括重要的购买、销售货物;购买处置资产、投资与被投资;融资;债权债务重组;担保事项;可能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等,都将会对企业的税务产生重大影响,属于重要及重大的涉税事项。集团企业对于重要的涉税事项应订立预警、汇报、筹划、管理体制,建立沟通渠道,重大涉税事项应报领导班子集体决策。

(五)税务人才培养

建立税务人才培养机制,不仅要培养熟知税务法规,合法合规纳税的普通人才,还要注重引进与培养精通税收政策、掌握企业财务、金融、资本运作、生产经营等知识、掌握国际税收知识、熟悉税收领域国际惯例、能够进行纳税筹划,合理节税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六)税务管理考核

将税务管理纳入公司考核管理体系。首先:集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将税务工作进行划分,按不同内容设定考核指标,比如可以将税务管理内容划分为基础税务工作,重点税务工作,重大涉税事项处理,税务检查及评估,其他涉税事项等,不同内容设定不同的基础分及比例分,将考核成绩纳入集团企业绩效考核中。其次,对于考核指标无法涵盖的内容,应定期进行定性分析,比如税务风险控制及税收筹划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吴娜.浅谈新形势下的集团税务管理工作,财务审计,2016年4月上.

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篇2

关键词 :企业集团税务管理;税收筹划;税务管理信息系统

与跨国企业集团相比,我国企业集团在税务管理上起步较晚。2008 年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的成立以及2009年税务总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对我国大中型企业集团的税务管理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企业集团税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系统的税务风险管控体系

我国大中型企业集团缺乏系统的税务风险管控体系,表现在:部分企业集团仅集团总部层面制定了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并未将相关制度细化和贯彻至基层成员企业;部分企业集团下大力气在不同层级制定了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但因业务部门未参与,造成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与其他内控制度脱节;税务风险管控体系中缺乏税务管理激励制度,导致税务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税务风险管控工作流于形式等。

缺乏系统的税务风险管控体系造成企业集团成员企业间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集团总部税务风险管理功能弱化,不能及时识别和控制集团重大税务风险。

2.集团税收筹划功能较弱

所谓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守国家税法、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筹划,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式,实现少交税款或缓缴税款。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的区别在于税收筹划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偷税漏税则因违背法律可能受到制裁。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税务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税收筹划功能较弱,主要原因是领导不重视税收筹划、税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税收筹划功能较弱带来两方面不利影响,一是企业集团在投资、融资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进行税收筹划,影响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二是所做税收筹划存在税务风险,未来可能给企业集团带来损失。

3.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间税务管理工作界面不清

企业集团税务管理包括集团税务管理制度的制定、相关国家税收法规研究及税收优惠政策的争取、税务筹划和税务咨询服务、重大涉税业务管理、内部税务检查和税务审计的组织管理、外部税务稽查的协调和应对、对成员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等。其中,在重大涉税业务管理、外部税务稽查的协调和应对上不少企业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间存在工作界面划分不清问题。

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间税务管理工作界面不清的根源是企业集团自身在采用集权式税务管理还是分权式税务管理上定位不清,导致了集团总部与基层企业间在税务管理上的职责不清。

4.集团化税务管理缺乏信息化手段支撑

我国多数企业集团的erp 系统仅能完成涉税会计科目核算;纳税申报、所得税管理、集团纳税数据统计、重大涉税业务的管理等工作多在系统外手工完成。手工操作以及税务人员变动较快,不仅导致税务工作效率较低,更令企业集团面临较多税务风险。

二、加强我国企业集团税务管理的对策

1.健全税务风险管控体系,控制集团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因未能全面履行纳税义务或未能有效把握税收政策及其变化而遭受的利益损失及负面影响(包括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等)的可能性。实际上企业发生的大部分涉税问题都是因为非财务人员在投资、销售、采购、生产、人事等经营决策中没有考虑税务事项所导致的。

健全税务风险管控体系,控制集团税务风险,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理应由集团董事会和管理层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应组建和培养一支能够识别、评估、控制税务风险的高水平专业税务管理队伍;应分管理层级完善一套涵盖公司设立、采购付款、生产运行、销售收款、并购重组、公司注销等全业务流程的税务风险内控制度;要建立集团内部税务检查和审计制度;要应建立有效的税务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挂钩。

2.提升企业集团税收筹划能力,降低集团税负水平

(1)企业集团总部应设置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从事税收政策研究及税收筹划工作;重大项目的税收筹划工作可请外部咨询顾问提供专业支持;就重大税收筹划加强与税务部门的事先沟通,做好税务优惠手续的办理。

(2)企业集团尤其是管理层应有税收筹划意识,在投资、融资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就重大事项征求税务部门意见。由于成员企业众多,企业间存在较多关联交易,企业集团在投资于不同地区、行业、产品时因税收优惠政策或税负不同存在税收筹划空间;在融资过程中企业集团可通过合理选用债务性融资或权益性融资来降低税收成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集团可通过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费用分摊和坏账处理中的会计处理来延缓纳税。

(3)企业集团税收筹划要遵循正确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即税收筹划应在符合税收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成本效益原则,即税收筹划不应仅看某一税种税款是否降低,而应看企业集团的整体效益如何;风险防范原则,新企业所得税法关于转让定价、预约定价安排、成本分摊协议、受控外国企业、资本弱化以及一般反避税等特别纳税调整事项的规定要求税收筹划必须符合相关税收法规,防范被税务机关处以特别纳税调整的风险。

3.明确集团总部和成员企业税务管理职责,提高集团税务管理效率

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间税务管理工作界面不清问题反映了我国企业集团正在由分权式集团税务管理模式向集权式集团税务管理模式转变。笔者认为解决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间税务管理工作界面不清的途径是合理设置税务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岗位管理职责。

具体而言,企业集团应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置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责任制;集团总部应设置税务总负责人和集团总部税务管理部门,并向集团管理层负责;基层成员企业应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明确其不仅要向基层企业管理层负责,还应对集团总部税务总负责人或集团总部税务管理部门负责;通过具体制度将集团税务管理部门和成员企业在重大涉税业务上职责明确,提升集团税务管理工作效率。

4.加强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设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集团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将集团税务管理的理念、制度、方法、流程加以提升和固化,搭建集团税务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集团税务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应包括:将企业集团所属成员企业基础税务信息纳入同一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通过权限设置实现不同层级的公司只能看到本级及其下级单位基础税务信息;实现按企业名称、税费种类、税款属期、行政区划等多维度统计和分析税费情况;建立纳税指标评估体系,能快速计算、评估各成员企业的实际税负率等纳税评估指标;将已有税务内控制度固化到系统之中,建立重大涉税事项税务风险控制工作流程;为集团总部向成员企业提供税收政策咨询提供单向或互动平台;实现通过系统向基层成员企业及时最新税收法规、内部税务刊物等功能。

参考文献:

[1]李金良.试述企业集团税务筹划及管理[J].财会通讯,2009,(08):54~55.

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篇3

一、引言

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支柱,是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在经济大变革的环境下,它已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多元化经济的综合体。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企业集团兼并重组时有发生,化解产能调结构有序进行,供给侧改革推动新的增长点,国企改革及财税体制改革成为重点,这些因素导致其投融资需求加大,融资渠道多样化,所属纳税主体增减变动频繁,涉税事项日益增多和复杂,在税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风险,因此企业集团建立从上到下的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安排和控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国内许多集团型企业对于税务管理的理念长期停留在“企业是否能正确计算并及时缴纳税款”上,也就是所谓的“以纳税申报为中心”的管理。这种事后的、被动的管理,显然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不少国内企业因税务问题而给其经济业绩和社会信誉带来影响,甚至有的企业由于税务管理的缺陷而遭受重罚,举步维艰。加强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尤其对于集团型企业,更为迫切。

近年来,各省市地方税务局逐步贯彻《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及一系列的政策指导文件,深入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已逐步建立分行业、分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和风险评估模型。因此大型企业集团应高度重视自上而下的税务风险管控,并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达到税企双方和谐共赢[ 1 ]。本文就如何构建税务风险管控模式,并以此制定税务管控的基本流程作出探讨,使企业集团税务管理更加理性和务实,以服务和支撑企业集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企业集团税务风险分析

(一)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的内涵

企业集团税务风险是指集团母公司和集团成员企业的某项或某些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从税法规定而导致该企业集团未来经济利益的可能损失[ 2 ]。企业在解决纳税问题时,最基本的目标即防范税务风险和节约税收成本。如果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或少纳税,则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如果设置假账偷漏税或购买虚假发票虚列成本费用等,重则要受到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如果企业使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则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因此,防范和控制各项税务风险,才能有效节约税收成本,对企业日常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的特点

1.经济业务极其复杂,税务风险管理的难度大

随着各企业集团由区域型的传统行业向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跨越转型,企业集团业务多元化、组织结构庞大繁杂、人员众多,税务风险很难及时发现,更难有效控制。特别是近几年来,企业重组、并购方式的频繁和多样化,采用不同的税务处理方式,税务风险和涉税利益差异很大,需要对相关税收文件有精准的把握。同时,由于我国出台的关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涉税文件相当多,以全国范围内开始营改增为节点,企业经营涉及的税种共15个,包括的相关税收文件有:增值税466个,消费税384个,企业所得税412个,个人所得税265个,印花税133个,关税311个,其他税种文件635个,合计2 606个,加上地方性文件,多达12 230个,大大增加了税务人员的理解和掌握难度。

2.税收监管力度大,逃避处罚机会小

集团型企业是地区的行业龙头企业,是地方乃至国家重点税源企业或者社会公众企业。对于上述企业,税务机关将重点监管,并受到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证监会、行业主管部门、媒体或舆论的关注,一旦发生税收风险,规避机会很小。从2012年起,国家税务总局陆续对45户定点企业进行税收全流程风险管理;2013年,31个省国税局选定了776户定点联系企业,12个省地税局选定了295户定点联系企业[ 3 ];2015年国税局又对中海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神华集团、中国联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人寿集团六家企业进行税收全流程风险管理。这些表明大型企业集团的税收风险已逐步受到严格的监管,促使其提高税法遵从度。

3.税收违规成本大

企业集团的经济交易?稻荽蟛糠忠砸诩扑悖?涉税金额为天文数字,需要对税务处理进行谨慎把控。一旦发生税务问题,补缴税款、罚款、滞纳金数额巨大,严重时还需承担刑事责任,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声誉损失。以国外为例,“毕马威”长达三年的税务案件使其失去大量市场份额;以国内为例,国美、苏宁两巨头双陷“逃税门”事件给企业经营业绩、社会信誉带来影响,不少原本拟上市的企业由于花费大量时间与成本解决税务问题而错过了最佳时机,甚至有的企业由于税务管理的缺陷而遭受重罚,举步维艰。

4.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一

大型企业集团规模急剧扩大,成员企业数量众多,财税人员数量庞大,导致税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母公司和核心企业税务专业水平较高,三、四级或末级公司的专业水平往往较差。但是具体办理税务事项、直接与税务机关打交道的往往还是末级公司的财税人员,集团总部很难对集团最末级的税务风险进行监督,特别是全方位的监管,即很难做到上下一盘棋。

(三)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的根源

1.内部根源

企业内部引发税务风险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1)企业管理层的纳税态度影响企业集团的风险。由于企业的生产经济决策均是由管理层或股东作出的,他们的目标在于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集团管理层的纳税态度直接影响企业集团的风险。不重视纳税的企业管理层,必然不会重视税收法规的学习,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也不健全,集团及下属子分公司对依法纳税存在侥幸心理,就会导致较大的税务风险。(2)企业人员对税务工作缺乏全面的认识。认为税务工作就是简单地报报税,买买发票,没有意识到可能产生的税务风险;集团层面的人员只负责集团本公司的税务,不去关注下属单位的涉税业务,对下属单位咨询和反映的问题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当然也不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3)缺乏健全可行的税务管理制度和流程。要控制税务风险,需要一套科学完整的税务管理制度和流程,但是许多企业税务制度几乎是空白,即使有制度,也过于形式,难以实施,无法真正控制风险。

2.外部根源

大企业税务风险爆发的外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法自身的缺陷。例如:税收条款中经常采用比较模糊的语言,如“有关的”、“合理的”等词语;税收政策变化快,补丁文件多,一时难以找到,很容易使税务人员产生歧义,导致税务风险的发生。(2)税收任务影响税收政策的宽严度。税务机关如果完不成税收任务,会影响相关人员的年终奖、晋级;超额完成税收任务则会使下年的税收任务加大。因此,税收任务压力大时把握政策偏紧,税收任务压力小时则把握政策偏松。由于全国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税务机关对税收政策的把握松紧不同,而企业集团成员企业遍布全国各地,这就使企业集团在税收筹划和遵从上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3)税务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由于税收政策规定不清晰,税务机关的解释权较大,主要体现在税收征管法中对企业的处罚,大企业的遵从程度相对较高,一旦税务局拿出过硬的税法依据,大企业一般会相对痛快地接受税务局意见并缴纳税款,因此,与小企业相比较,其往往会承担更高的税收成本。

三、大型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控模式的构建

如同引言中所说,税务风险管控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应当与中国的大企业专业化管理探索同步:第一,要构建互信合作的新型税企关系;第二,要实施防范和应对并重的全过程税收风险管理模式。

(一)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控框架

对企业集团而言,降低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业务操作水平,首先应根据集团与基层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自下而上反馈、自上而下决策的沟通渠道,并构建一套管控目标、管控主体、风险控制点和管控措施四维一体的税务风险管控框架,如图1所示。

1.以管控目标为要素的第一维度

管控目标是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控框架的指引,引导企业有目的地进行经济活动。笔者把管控目标划分为战略目标、审核目标、执行目标及个人目标。(1)企业集团的税务管控目标应符合国家的发展规划和产业要求,满足企业整体的战略规划,根据下属单位所在地区的税收环境不同,在风险和收益产生偏差的最大弹性区间内,选取可行、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2)在经济项目的审批过程中严格把关,从基层税务部门到集团决策层,都要对自己的管辖范围负责,保证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3)在执行过程中注重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应用,所属单位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集团公司进行有力监督,保证经济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4)在纳税义务发生时及时、准确地进行会计处理和纳税,集团公司定期进行税务审计。

2.以管控主体为要素的第二维度

从集团总部到下属基层单位,其中的每一个层次均为不同的管控主体,需要不同层级的主体沟通协作。从根本上讲,管控主体就是以人为主体,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团队,进一步明确集团及下属单位税务岗位的职责及资格要求,从人才配置的角度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水平,这是当代“以人为本”企业制度的体现。大型企业集团更应当发挥人的主动性,实施人才管理。在实施税务风险管控时,应注重职能的相互牵制和人才匹配,分层次、分主体地进行各单位税务部门的设立、岗位职责的确立、权限的设置和员工匹配[ 4 ],构建合理的激励、约束和保障机制,充分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同时避免舍近求远,即支付高昂的费用聘请咨询机构而造成内部人才的极大浪费。

3.以风险控制点为要素的第三维度

结合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的特点和根源,以及相关指标的运用,在风险管控中应把握好以下关键控制点:

(1)经济决策控制。包括筹资、投资、经营决策,经济决策是企业经济活动最关键的环节,在此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税收成本、税后利润等因素。具体工作中,可以根据预计发生的资金成本、债资比例、投资回报率、销项进项比例、税负率、销售利润率、税款利润率等指标来测算和控制。

(2)决策执行控制。为保证经济活动全过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高效实施,在决策执行阶段必须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少缴税或者多缴税现象的发生。具体工作中,要注意企业所涉及的经济活动,如投资、筹资、经济项目的计算是否真实、准确,是否满足各税种相关规定并对税费正确计算,发票的开具是否符合条件,是否满足所得税前扣除的标准等各风险点。

(3)审批、监督机制控制。严格的审批、监督机制是决策执行控制的关键点,存在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始末。企业应对税务筹划的合法性、合理性、财务核算等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税务风险管控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以往经验,在容易发生风险的环节加以重视。根据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来分析是最好的办法,通过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利润类、资产类分析指标进行配比,分析其变动幅度是否同比例变动,否则就有可能存在收入或成本费用的入账错误问题,从而导致税款的漏缴或多缴。

4.以管控措施为要素的第四维度

管控措施贯穿于税务风险管控的全过程,是实现企业高效风险管控的保障,因此,需要领导层的纳税态度和完善的组织机构一起?l挥作用,还需要有制度和人力资源的共同配合。主要有以下措施:

(1)将税务风险管控提高至集团最高层。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且大部分是当地的龙头企业,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因此更应注重税务风险的控制。这就需要集团领导层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有所关注。只有集团高管层依法纳税和重视税务风险,才有可能建立风险管控团队,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控制好税务风险。

(2)实施税务经理委派制。在建立组织机构时,做到层次分明,可以实施纵向管理,如采用税务经理委派制,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为保证委派经理税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委派税务经理的工资、福利要由集团总部发放和管理,同时集团公司还应加强对被委派人员的定期述职、考核和轮岗,达到委派经理对子公司税务风险控制敢于管、管得住的目的[ 5 ]。当然,完善培训制度和税务人才引入制度也是提高机构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

(3)建立有效的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制度。根据《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要求[ 6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税务风险是否有人抓,即保证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岗位和职责;二是税务风险能否识别,即利用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和方法,分析业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和管理层进行沟通,将税务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三是税务风险怎么管,即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的机制和措施,保证税务操作的合法合规;四是税务风险是否有好的沟通,即建立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五是税务风险有无评价,即企业的整体控制目标,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企业也可以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中介机构,根据本指引和相关职业准则的要求,对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向集团出具评估报告,为更有效地完善制度提供指导。同时,为保证机制运行有效,还需要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度和考核激励制度作保障。

(4)建立税务信息沟通平台。在企业集团全级次范围内构建信息沟通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和完善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收集和更新系统,并对具有重复性、规律性的涉税事项进行自动控制,做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如图2)。

(二)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控的基本流程

通过四维一体税务风险管控框架的分析,本文认为企业集团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应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的变化及集团或下属单位所属地经济税收环境,进行风险识别,判断税务风险对企业或下属单位的影响;根据企业税务管控制度是否执行,集团领导层的纳税态度,财务数据是否合理等评估各项经济活动的各项指标,分析指标含义,撰写税务分析报告并逐层上报集团税务机构;如果在税务分析过程中,发现有内控缺失或科目运用错误、税法理解不当、节税方法错误等现象,要及时完善、更正,加强学习并重新开展筹划。若在事后发现纳税金额错误,要及时退补。在经济活动执行过程中,要利用更有效的方式,及时做好信息沟通;对已完成的事项做好事后备案和评价,并作为借鉴资料,在企业集团税务信息系统中共享,为集团或其他所属单位提供参考。同时要对相关税务人员的考评做备案,作为月奖或季度奖励的参考。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篇4

关键词:集团公司 税务筹划 方案 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现代企业作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法人实体,均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活动。任何企业缴纳税金就意味着企业资金的流出,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我国税收的基本原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直接获得国家税收分配的收益补偿。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控制税收风险、合理纳税、合法避税逐渐发展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大众在认识到依法纳税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认识到,在税收政策的不断完善,税收征管越来越严密的当今社会,企业税负的减少已经不能再通过“关系税、人情税”,甚至偷税、漏税、骗税、欠税等违法方式来实现。因此,税收筹划作为一种合理的减少税负的方式逐渐被众多企业所推崇。

一、集团企业税收筹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纵观我国集团企业的纳税现状,大部分集团企业都能够规范纳税,很多集团企业被当地税务部门评选为纳税大户或者纳税先进企业。但是,我们对集团企业的涉税事宜进行分析后发现,很多集团企业仍存在税收筹划意识不强、税收筹划目标单一、税收筹划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合法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集团企业面临诸多潜在的税务风险。

(一)集团企业重税务缴纳而忽视了税务筹划

实务工作中,集团企业对于税收管理普遍存在重税务缴纳合规性,轻税收筹划的特点。作为一项计划性和综合性工作,税收筹划工作应着眼于合理控制税务风险和合理节约税务。筹划的目的就是企业通过对税收法规的研究与企业内部经营目标的综合分析,提出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企业目标,在兼顾税务合规缴纳的基础上,合理谋划企业税务支出,帮助企业优选综合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方案,提升企业价值。

任何集团企业都是一个谋求利益的团体,对税务筹划工具运用上的一轻一重,导致了集团经济利益的损失。从各集团企业已经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来看,由于国家对于税收的重视和对偷漏税的大力打击,税收缴纳方面的风险已经引起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的高度重视。对风险的厌恶使得各集团在税务管理方面都重视税务缴纳处理的规范性,强调按时缴纳各项税收,这绝对有利于企业控制税务风险。但是,集团企业往往对于税收筹划合理节约税负的作用比较轻视,对于可免可不免的税款选择直接缴纳,以避免产生税收风险。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国有企业,因为在企业管理、绩效激励机制方面的制约,对于税收筹划没有积极性。从企业领导到具体办事人员对于税收筹划没有积极性,从企业业务流程、资料准备、具体申报备案等各个层面存在各种缺陷,也使得税务筹划工作难以开展。

(二)集团企业税收筹划目的不明确

当前,许多企业对税收筹划的目标不明确,具体认识还停留在某项税种少交税上,认为节税越多越好。筹划的核心是实现企业的目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筹划的具体目标可以是增加会计收益、可以是节约现金流、也可以是盘活资产增加企业价值。税务筹划的任务就是围绕这一目标,通过有计划的事前安排,以最小的代价、可控的风险程度,合理的实现这一目标。

实务中,许多进行税收筹划的企业往往局限于简单的降低企业税务支出,以少缴税作为衡量企业筹划的唯一标准。这种以偏概全的衡量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脱离了企业实际需要,离开了企业的根本目标,也就很难做出正确选择,起不到服务企业根本目标的作用。税收筹划本身也是企业一项经济行为,也有成本发生,其中不仅有机会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如运行不当,可能出现通过税收筹划节约的税金不能抵偿因税收筹划增加成本的现象。

(三)集团企业的税收筹划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集团企业的税收筹划仅追求短期利益,没有关注集团企业的长远利益。有的集团企业税收筹划基础工作不扎实,没有对本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基础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仅以企业短期节约某项税负位目标编制税收筹划方案,仅仅为了满足当前节约某项税负的需要,最终导致企业长期利益遭受损失。这与集团企业的有计划、有步骤、长远的长期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长远战略发展目标的制定。对于集团企业而言,税收筹划不仅要考虑集团企业的当期利益,也必须服务和服从于集团企业的长期利益。税收筹划的超前性、目标性、全局性的特点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必然会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带来长期而深远的影响。集团企业的经营业务涉税范围较广、内容比较复杂,为集团税收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税收筹划需要对集团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对外投资方式、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实现筹划目的,也要求企业尽量避免以偏概全,过分的强调短期利益,忽略了集团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所要实现的长期目标。

二、集团企业有效税收筹划方案实施的措施

(一)集团企业税收筹划应从整体利益出发

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必须先以集团利益最大化作为税收筹划的最终目标,在企业的管理层中树立新的观念,提高税收筹划的意识。集团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目光短浅,而是应该站在整个集团企业的长期性、全局性的高度进行整体的规划;在进行集团企业经营战略的部署时不仅要考虑到市场的影响因素,还必须将各种税收的因素考虑在内。比如企业对外投资方案选择时,有现金投资和土地投资两种方案备选,通过税收筹划发现,以土地投资除可以实现与现金投资一样的投资和现金流目标外,还可能实现对企业盈余的管理,为企业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的有力的支持。

(二)集团企业税收筹划应有明确的目标

集团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首先确定明确的、合理的目标,进而根据目标,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税收筹划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税收筹划不会偏离企业最终目的。当前实际工作中,尤其是集团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对于税收筹划的要求早已不局限于节税,往往会根据自身经营和战略发展需要,形成包含企业资产管理、净资产管理、盈余管理、现金流管理的综合目标,良好的税收筹划可以帮助企业优化方案,或者在多项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实现集团企业上述管理目标和要求。

(三)集团企业税收筹划应以业务为基础

集团企业税收筹划应以业务为基础,开展和落实税务筹划工作。集团企业是一个系统庞大、成员众多、涉税事项众多,存在很大的税收筹划空间。同时,任何的税收筹划都不能离开业务流程以及业务部门独立存在。税收筹划涉及的各类税务处理,也需要企业按照主管机关要求,由各个业务模块之间配合提供税务资料、安排业务活动,才能最终实现节税和控制风险的作用。就集团企业而言,税收筹划必须依靠各级子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配合,从业务源头逐项落实税收筹划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中的优惠政策,遵循税法和政策要求,节约税负、控制风险,进而帮助集团企业实行经营和战略目标。因此,税收筹划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管理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满足税收筹划的需要。没有业务的支撑,税收筹划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活跃在各个行业的集团企业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中坚力量。作为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主体的集团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长远目标和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在控制税务风险的同时,合理降低税务成本,从而为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价值的增值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篇5

关键词:企业集团;所得税纳税;纳税筹划

一、企业所得税及税收筹划的含

所谓的企业所得税,其实就是指国家对于在其境内开展经营业务的各类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进行征税的一个税种。它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也就是税务缴纳者当期收入总额扣除各项成本以及损失和费用等的净所得,其不同于企业会计利润额,更不是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企业纳税支出比值高低对于企业领导来说属于附加成本,具有强制性,但是国家对于这部分强制税收又有着各类优惠政策,所以通过合理的利用税务优惠政策来进行旨在降低纳税额的纳税筹划显得尤为必要。就税收筹划工作本身而言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不过基本可以理解为是在税法规定范围下提前进行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安排,尽量获得节税收益,比如选择低税负或者进行延期纳税。总之,进行企业集团所得税纳税筹划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二、企业集团实行所得税纳税筹划的重要性分析

(一)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所得税纳税风险

企业纳税成本具有完全的现金性和收益变现的非对称性特点,现金调度对企业集团来说具有约束效果,在纳税支出上缺少弹性。一个大的企业集团往往是由若干个下属子公司单位共同组成的,在纳税现金流量的安排筹划方面,税务筹划的弹性远远高于单个子公司,除了可以降低企业集团自身的纳税成本之外,也可最大程度上实现纳税风险的规避。

(二)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可优化集团财务管理体系

所得税纳税筹划工作有利于企业集团全面发挥其资源整合工作的优势,保证企业集团的各项资源能够得到充分配置,而这也是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管理目标。企业集团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实行,可充分体现企业集团经营管理的协同作用,能够全面发挥出企业集团经营管理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发挥出规模效应,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基于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旗下所有的经营那是活动都会影响财务管理的总目标,因此实行所得税纳税筹划工作必须要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眼光,要从企业集团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实现最大限度降低纳税成本的目标。

三、企业集团企业所得税筹划策略

(一)重视高素质税务专业人才引进

企业集团发展对人才有依赖性。人才掌握着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知识,所以人才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远、竞争力有多强。在所得税筹划方面,企业集团若想提升自身税务筹划管理水平,就要加强对非生产人员的重视,对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招聘体制进行更新升级,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积极和社会上的第三方人才招聘机构或者猎头顾问建立合作联系,吸引更多精通税务筹划的人才加入企业当中,让企业能够牢牢抓住税改机遇,在克服对本行业所产生的共同不利影响的同时实现“超车”,让企业在税务筹划方面彰显一定的优势。

(二)打牢基础,完善税务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规模较大,业务较多,涉及的税务项目通常比较多,覆盖范围较广,如果在不了解自身涉税项目的情况下贸然开展税务活动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税务成本增高。由此可见做好税务筹划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还能够为企业管理者的相关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降低决策成本。

(三)实施全过程税务筹划战略

企业集团进行投资活动对其税务筹划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所以企业进行投资的时候尽量选择税收优惠地区进行投资,比如我国对某些偏远地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最低达到10%,企业应利用这一点进行税收筹划;筹资环节,一是股本筹资,二是负债筹资。企业可随意选择筹资方式,前者不需要计算红利和股息,但是具体使用哪种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企业经营环节,一要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二要购置合理的设备,三药做好收入时间的确认工作,这些都是提升税收筹划空间的重要事项。

(四)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过程中进行纳税筹划

(1)选择存货计价方式。企业集团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在对存货进行发货时候通过加权法和个别计价法来计算出企业的实际运营成本,减轻税负。不同存货计价法产生的利润和存货估价不一样,在选择存货计价法的时候,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形势与财务状况,比如价格下跌时候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若是价格极不稳定则使用加权法来计算成本。(2)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从生产出来到最终投入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发生无形转移,比如使用寿命缩短等。企业集团进行应缴税额的计算时候要提前将固定资产折旧排除,在税率不变情况下选择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现延期纳税目的。(3)确认经营收入实践。经营收入是企业集团的主要盈利因素,更是企业对其他税额进行确认的主要参考依据,对此企业要根据产品的实际销售额制定销售方案,选择合适经营收入确认法,以实现延期纳税。(4)选择费用列支方式。选择企业费用列支方式时候第一要保证企业支出的费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补偿,其次要尽量提前预估企业损失和成本费用情况。

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篇6

关键词:集团公司 纳税管理 防范对策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是日常管理的重点内容,而集团公司的纳税管理又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集团公司纳税管理是公司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纳税管理理念的不断完善,纳税管理在公司中的不断贯彻落实,作为一种柔性生产力的纳税管理,逐渐彰显出其帮助公司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司效益的作用,所以公司合理有效的纳税管理,是构建公司发展前景的有效途径,是公司创造管理利润来源之一。

1.企业纳税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生存,离不开对利益持续不断的追求,所以尽量避免利益的损失是每一个企业都在不断探索的一个方向。纳税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发展时所必须尽的义务,但是作为企业一种利益的消耗,现金的流出,企业都在想方设法的降低这种消耗,纳税管理的出现,无疑实现了企业降低纳税产生利益消耗的目的。纳税管理虽然可以实现企业降低纳税产生的利益消耗,但是纳税管理本身却是合法的,因为纳税管理强调的是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管理、安排、规划企业架构、经营行为、合同、票证等方式,实现节税或避免税收损失的目的,进而达到企业降低纳税所造成经济损失的目标。

2.我国集团公司纳税管理的现状

经过大量实践证明,纳税管理的实践价值已经被完全证实了,但是在我国多数集团公司中的纳税管理,却远远没有发挥出纳税管理本身的潜在价值。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我国集团公司纳税管理的现状。

2.1集团公司事前纳税管理认识不够,错失纳税管理良机

各级管理人员普遍认为企业架构的设立、经营行为选择、合同条款的签订与财务无关,基本不要求财务人员参与上述工作,一旦上述工作完成,进入实施阶段,反映到财务纳税环节,即使财务人员发现上述经济业务面临着一个以上的纳税方案的选择,并且不同的纳税方案,税负的轻重程度往往不同,甚至相差甚远。但已无法选择,因为经济业务无法逆转,经济行为的发生已经伴随纳税义务的产生。

2.2集团公司纳税管理组织机构缺失,纳税管理职能难以发挥

随着集团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税收政策范围也越不越广,并且国家税收政策散落于各个单行文中,纳税人员掌握并且能应用难度非常大。现部分集团公司对纳税环节只设立纳税申报岗位,势单力薄,人力无法满足纳税管理需要,纳税管理的作用、职能难以发挥。往往会出现,税收政策掌握不到位,要么多缴税款,要么少缴税款。多缴税款,增加公司费用负担;少缴税款,违反国家税法,面临处罚,损坏公司的形象。

2.3部分财务人员缺乏纳税管理风险意识,忽视纳税风险管理

由于集团公司规模较大,业务种类多,决定财务人员分工细,工作量大,部分财务人员对对岗位的涉税风险意识不强,对业务变化涉税事项不关注,仅仅关注会计核算事项,导致涉税会计处理不当,并不能及时更正,直至被税务机关查处,问题才得已暴露纠正,但为时已晚,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

2.4纳税管理队伍建设薄弱,缺乏纳税管理的专业人才

集团公司纳税管理,是财务、税务专业知识集于一身的管理工作,所以往往对从事纳税管理的工作人员有较高要求,因为一旦财务人员综合把握处理核算与税收的能力有限,就会造成纳税管理工作失误情况出现,导致集团公司出现税收损失,影响公司发展。所以一支强大有力的集团纳税管理团队,是现实企业纳税管理工作的关键。

2.5纳税管理体系不健全,难以建立全方位的纳税风险防火墙

纳税管理贯穿公司各个环节,仅凭会计准则处理会核算业务 ,按期申报税收等日常工作,难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纳税管理;业务与财务,财务内部难以形成信息有效沟通,错失有效控制纳税风险。

2.6对子公司的纳税管理指导不够,资源和经验难以共享

集团母、子公司之间主体业务相近较多,涉税业务大部分相同,母公司资源优势较子公司强,由于集团财务管控深度有限,母公司纳税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未能及时传递到子公司,造成同一涉税风险在集团范围内未得到及时的纠正。

3.强化集团公司纳税管理防范税收损失的对策

集团没有对纳税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就会导致集团公司日常运行中出现税收损失的情况,集团是靠经济利益维持其正常运行和发展的,所以税收损失的出现就可能对集团公司的未来发展造成威胁,基于税收管理对集团公司的发展的重要性,笔者针对目前我国集团公司税收管理表现出来的弊端,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给出了强化集团公司纳税管理防范税收损失的对策。

3.1公司高层高度重视纳税事前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纳税管理先行理念

公司都是以营利为目的,任何经济行为都涉及税收,如何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先对涉税事项进行判断,主要判断经济业务涉及的税目,主要看是否有可选择的纳税方案,做到每项经济业务税负低且合法,确保公司合法纳税的前提下,税负最低。公司大到企业架构,小到经济合同条款的约定,都与税收息息相关,因此,财务人员全程参与经济业务前期工作,便于提前分析税收政策,选择最优方案。一方面防范税收风险,另一方面合理减少税负

3.2集团公司财务部门设立纳税管理机构,从组织上提供有效保障

集团公司业务规模大,业务类型多,税收政策复杂,单行文多,新政策层出不尽,因此,需设立专门机构,配置适当的人员,统筹管理集团公司事前、事中、事后的纳税管理工作。构建纳税风险管理系统,对涉税事项通过“识别”“评估”、“应对”流程加强纳税管理,发挥纳税管理作用,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来源。

3.3加强纳税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队伍建设,防范税收损失的情况滋生

强化集团公司纳税管理队伍建设除了设立专职的税务管理人员之外,还要针对“部分财务人员涉税风险识别能力不强”,对财务人员进行税收业务培训,并且建立台账对重要涉税风险点进行跟踪管理。然后针对“部分财务人员缺乏纳税管理意识”, 定期、不定期的给财务人员进行纳税案例分析。最后集团还要对已经录用的纳税管理人员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根据平价结果对业务能力高,自身素质好的会计从业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在纳税管理从业人员内部建立竞争的机制,以达到同进、一起发展的目的。通过强化集团公司纳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纳税风险意识,防范税收损失的情况滋生。

3.4健全纳税管理体系,设置全方位的纳税风险防火墙

强化集团公司纳税管理防范税收损失,必须建立体系完善、职能齐全的纳税管理监督机构,保证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良好有序开展。只有纳税管理机制建设落实到位,集团公司才能实现更好发展的目的。强化集团内部纳税管理机制,可以先针对“缺乏识别票据合规性的规范性标准” 制订《票据报销管理办法》,针对“缺乏财务岗位重点涉税事项的操作指导手册” 制订《财务岗位涉税业务操作手册》, 针对“新业务涉税事项信息传递滞后” 制订《新经济业务涉税事项报告制度》,针对“涉税风险点”建立台账定期跟踪。通过上述管理,形成事前、事中、事后风险防范。

3.5纳税管理渗透子公司,提升集团公司财务管控能力

发挥集团公司资源优势,定期分析子公司纳税情况;不定期与子公司交流涉税事项;指导子公司纳税业务,组织子公司学习税收新政策,从而提升集团公司财务管控能力,实现集团公司效益最大化。

4.结语

加强集团公司纳税管理,是防范税收损失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集团企业架构、经营行为、合同、票证管理效率的有效方式。科学、合理、有效的公司纳税管理,是奠定集团公司未来稳定发展的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翠翠.纳税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07,(11).

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篇7

(一)避免法律处罚以及由此带来的财产损失和声誉风险

集团企业往往具有资产规模大、品牌价值高的特点,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历经风雨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如果发生税务违规并被政府部门或者外部媒体知晓披露,不仅会受到相应的财产处罚,还会丧失原有的税收优惠资格,面临更加严厉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对品牌声誉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税务合规就是为企业间接创造价值,从严管理税务就是创造生产力。

(二)在项目决策中通过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实现企业价值增加

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对于集团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集团企业往往有很多需要决策的项目,比如是否应该兼并收购某一亏损企业、在某一市场设立一个子公司还是分公司等等。有很多看似可行的项目在充分考虑税收因素后结果可能会导致企业价值减少,同样的也有很多看似不可行的项目在充分考虑税收因素后是会带来企业价值增加的。所以,税务筹划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集团企业的价值,甚至会影响集团企业的市场地位。

(三)营造合规经营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众所周知,基业长青的企业必定是合规经营的企业,而税务合规是企业经营管理合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税务的规范管理会在客观上营造合规经营的企业文化,督促全员上下养成合规经营的责任意识,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所以集团企业的税务合规不仅关系着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评价,也关系着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二、集团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的实施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

(1)企业税务管理组织架构设置不当,各单位涉税职责分工不明确。集团企业往往规模较大,有很多的运营部门和分子公司,内部架构流程错综复杂,税务管理有一定难度。有些集团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只是挂靠在财务管理部门,由财务会计人员兼职担任。各部门的涉税职责未清楚界定,比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法律部门、人力资源部、资金部门等各部门不明确各自业务的涉税事项,出了问题难以追责。

(2)企业税务管理制度缺失,内控流于形式。有些集团企业没有把税务管理放到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甚至没有制定专门的税务管理制度。也有一些集团企业在具体操作执行层面不规范,例如由一人兼任两个或多个不相容职位开展税务管理工作,导致相关内控制度仅仅流于纸面,形同虚设。

(3)国家税务政策更新快,员工税务风险意识和税务知识跟不上发展的要求。由于国家税收政策更新快,负责税务工作的员工缺乏培训,没有及时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或者由于工作经验不足,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对税收政策没有透彻地了解,容易造成企业多缴、少缴税款。

(4)盲目的税务筹划给企业带来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税务筹划的重要性,但是税务筹划在给企业带来可能收益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企业税务人员对税收、会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系统不透彻可能造成税务筹划失败;另外由于我们在和国家税务机关沟通中能很深地体会到的,不同的税务局可能对同一个税收政策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企业的税务筹划最终无法得到当地税务机关的确认而失败。

(5)关联交易或者重大交易的税务处理不恰当。关联交易或者重大交易的会计处理往往比较复杂,而且通常也有一定的灵活性。集团企业如果没有充分考虑交易的税务影响,容易导致税务风险或者利益损失。比如企业重大的关联交易很容易成为税务机关的稽查目标,如果企业能向税务机关成功申请预约定价安排,企业则减少了经常“被关注”的风险。再如企业集团的子公司业务要并入公司总部,是采取直接注销子公司的方式还是采取吸收合并的方式,税务方面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6)与税收主管部门的沟通不充分不能有效化解税务争议。集团企业与税收主管部门在关键涉税问题或者存疑涉税问题上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没有利用公司内部的各种有效资源,同时在沟通时缺乏技巧,容易导致沟通交流不顺畅甚至沟通失败,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应对

(1)科学设置税务管理组织架构。集团企业往往规模比较大、涉税业务或者交易比较多,所以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部门负责人可由集团负责人或者财务总监或者其他有管理决策权的高层领导担任,全面负责整个集团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并对下属的分子公司提供税务指导和监督。重要的分子公司中根据需要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科室,其他较小的分子公司可以设立专职或者兼职的税务人员,而且必须明确第一责任人。

(2)完善税务管理制度建设。集团企业应当突出税务风险管理的战略意义,将税务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等规范,全面审视企业在机构设置、业务流程、信息交流和监督检查等环节存在的风险,制定企业整体应对风险的策略。在业务流程上,要特别关注采购、生产、销售、资产管理、投融资等环节的涉税风险。企业除了按照税种编制税务管理制度外,也要按照税务工作流程编制税务操作手册,并明确税务风险点。此外,集团企业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安排专人或者聘请第三方独立机构检查税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保证企业制度不折不扣地严格落实。

(3)重视企业纳税筹划和管理。合理的纳税筹划能降低企业的税务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是纳税筹划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企业要加强纳税筹划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学习跟进最新的税收法律制度,对于重大项目的纳税筹划要成立专门的税务筹划小组,选定业务水平高,富有经验的人员。如果有需要,可以和税务机关进行沟通交流,获得他们的支持;或者聘请独立第三方税务专业研究机构,获取他们丰富的专业经验,保证税务筹划的成功实施。

(4)关联交易风险控制。关联交易一直是税务机关特别纳税调整的重点关注内容,企业要引起足够重视。第一,要注意企业规范性的基础工作,比如合同的签订,发票的开具等;第二,要注意关联交易定价的公允性,在税务机关检查时能提出充分合理的理由;第三,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要利用好企业预约定价安排,主动和税务机关沟通,提供关联交易事项的计算依据,争取通过税务机关的审核形成正式的预约定价安排,从而避免被税务机关对关联交易进行纳税调整;第四,要关注关联公司之间资金往来的税务风险,关联企业一方将资金无偿提供给另一方使用,从表面上看,关联企业一方没有取得任何经济利益,但是由于关联关系的存在,从而使得此项交易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税务机关就有权对关联企业一方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

(5)掌握应对税务稽查的技巧。税务机关定期到企业调账查账是大中型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所以正确应对税务稽查,避免企业出现不必要的税务处罚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了解税务稽查的范围和重点,在收到税务机关的《税务检查通知书》之后,抓紧时间对企业的纳税事项进行全面彻底的自查工作,如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因为自查自纠检查出的问题与被税务机关查出来的问题,性质有很大区别。企业要按照要求提供各项凭证账本报表及税务申报资料。对于重大的税务事项,公司税务人员要谨慎对待,经过集团公司讨论,如有必要,咨询专业的第三方机构确定方案后,再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企业在和税务机关人员沟通交流中也要注意做到热情周到不卑不亢,争取和税务人员成为朋友,以便于以后税务工作顺利开展。

三、集团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的目标

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篇8

税务风险的含义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所以企业有必要在日常运行中进行税务风险管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必要性。

1.1企业经济业务、结构复杂,必须管控税务风险

随着企业的业务区域从传统型向跨区域、跨行业的转变,企业的多元化以及其复杂而庞大的组织结构发展,就会使企业内部出现越来越多的难以发现的税收风险点。特别是近几年以来,企业不断地进行改制、并购,其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也在企业自身多个业务方面都采用不同的税收处理方式。企业的税务风险和税收相关的福利差别很大,因此有必要准确掌握相关的税务文件,进行必要的税务风险管控。

1.2国家的税务部门监管及审查力度越来越强

目前,在如此复杂及多元化的税收环境中,国家对税收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强。作为企业,特别是当地行业的龙头企业,必定会成为地方乃至国家所日常关注的重点税源企业或公共企业。国家的税务相关部门必将列为重点监管、重点审查的对象。如上述企业一旦发生税务风险,就避免不了税务部门的审查。因此做好本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也是重中之重。

1.3企业违反税收规定的费用十分昂贵

目前,我国对违反税收规定的费用是十分昂贵的。特别是大的企业,其日常的经济业务交易量多、数据大,动不动就以亿万计算,税收涉及金额通常都达到天文数字,就得需要谨慎控制其税务风险。一旦发生税务问题,其还款的金额、罚款、滞纳金都是巨大的。如行为严重的,企业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将会带来重大的声誉损失。

1.4专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税务专业人员的水平也是企业税务风险的一个必需管控点。企业在规模扩大时,就会产生数量庞大的企业人员,同时财税人员也会随之增加,导致税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企业的核心部门,如母公司税务或主要业务的部门的专业水平比较高。其他子公司或非主要业务的财税人员的专业水平相对较高,专业技能往往较差,就更加容易出现税务风险。

2企业自身的税务风险点

在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中,要抓住日常业务的税务风险点,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1)企业管理层是否重视税务风险管控意识。企业管理层是企业运作的核心。企业管理层必须重视税务风险意识,有不少企业高管认为,纳税筹划不如日常业务重要。这就会使企业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造成企业的浪费。所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的其中一个关键风险点在于管理层的税务风险管控意识,要控制和降低税收成本,必须重视税务风险管控意识。(2)企业是否有科学的管控机构。一个没有合理、科学的税务风险管控机构的企业,就会在日常运行中出现多种税务风险点。一个科学的管控机构,是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的保证。因此,企业从建立到成熟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一个适合自身的税务管控机构。(3)企业是否有税务风险的内控制度及业务流程。基于企业税务风险的管控,若没有相对完善和适用的内控制度及业务流程,则会使相应的日常税务风险管控工作开展缺乏有效性,无法满足应对税务风险方面的要求,这些就会制约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水平的提高,也会随之出现越来越多的税务风险点。(4)企业是否有科学的税务风险内控运行机制。有不少企业虽然有了合理适用的机构、制度和业务流程,但其在日常运行中不能有效的运行,同样会出现税务风险点。因此,企业要在日常的运行中,形成科学的税务风险内控运行机制。从税务风险的识别、纳税筹划、会计核算、业务部门配合等多个方面来进行。

3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的措施

3.1管理层树立正确税务意识

首先,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企业的义务。作为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大的集团公司,作为明星企业和行业龙头,就应该依法纳税。要重视税务风险,同时,企业在已经完成了自身的资本原始积累后,更加应该重视税务风险。对于企业来讲,税务丑闻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少缴的税款。因此,只有企业的高管层有依法纳税的意识和重视税务风险,才有可能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团队,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制度,从根本上管好企业的税务风险。

3.2建立科学的管控机构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控组织机构,是对做好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的有力保障。主要以集团到下属公司为例作组织机构设想。

3.2.1组织机构层次一定要分明可设集团决策层、母公司层、子公司层和控股公司层。主要为集团决策层的税务总监领导和考核母公司的税务部经理,母公司的税务部经理领导和考核子公司的税务经理,子公司的税务经理领导和考核控股公司的税务专员。进行层层管理、层层考核。

3.2.2组织机构的职责要清晰各层次人员的职责要用制度来确定。如税务总监主要为审核批准集团公司税务规划或税务计划;对集团重大决策提出税务建议;参与集团日常经营模式的税务管理,协助集团董事会建立整体节税模式,提出改进建议,以不断降低管理成本;组建领导和集团税务团队成员共同发展;参与集团并购等重大经营业务,提出税务意见与建议。审核集团所有项目的纳税筹划方案,代办集团与国家税务机关和外部事物保持良好沟通;负责集团纳税筹划,规避集团税务风险;进行商业模式税务调研并落实执行。母公司的税务部经理主要是站在全集团的角度来跟踪研究行业税收政策,尽可能对国家的行业税收政策变化做出预计,为决策层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内要与集团下属子公司的总经理和税务经理沟通,了解公司业务品类对税收的影响。对外要与税务机关主管领导沟通,争取集团行业税收优惠政策等。子公司税务经理主要为在母公司税务部门指导下,开展本公司的各项税收管理工作。并结合本公司的业务情况,协调本公司与主管税务机关的关系。控股公司税务专员就是税务工作的执行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办理好各业务的纳税工作。

3.2.3完善税务风险内控制度及业务流程企业建立和完善税务风险内控制度、做好税务合规,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事项。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高度重视税务管理,他们在企业初创期顶层设计方案中便把税务风险内控制度纳入考量,认为完善税务风险内控制度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同时,在企业日常的业务流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国家税收因素的影响,与税务风险内控相结合。合理测算企业近期的税收因素并建立模型,保证纳税遵从。企业内各业务往来部门之间的各项交易要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目的是避免因业务流动时带来的各项税务风险。还要保证日常纳税申报、税务登记、税款缴纳、税务资料报备、发票管理等各工作必须要符合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还要针对日常的业务流程成立专门的税务复核与风险管控小组,进行有效的税务风险复核流程,平稳地应对后续年度税审或当地税务机关的各项税务核查,避免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税务风险情况。

3.2.4设计科学的税务风险内控运行机制科学税务风险内控运行机制的设计,有助于做好企业税务风险管控。通常来讲,税务风险内控的日常运行就是在业务开展时做到以下四个部分:税务风险的识别、纳税筹划设计方案、规范会计核算、业务部门配合。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主要是搞清楚企业各事项的税务风险源在哪里。可以通过提高公司高管层的纳税意识,时刻保持良好的税收法规获取通道。在企业每项业务开展或主要业务开展时进行税务风险的识别。纳税筹划设计方案就是要合法地减轻企业税收的负担。纳税筹划必须是超前性的,最重要的是纳税筹划必须是合法性的。同时,筹划人员必须懂得各税种的筹划技巧,对纳税筹划时机有很好的把握性。并在日常工作中能实时与当地税务部门进行沟通。在各业务开展前设计并落实筹划方案。规范会计核算,也就是在进行业务的纳税筹划前、中、后的纳税资料要经得起检查。就要做到会计政策事前备案,日常业务的账务处理要做到合法合规。与日常的会计报表数据要相吻合,评估指标数要合理,原始单据要齐全规范等。同时企业还要定期审核会计资料。业务部门相互配合。一个有成熟税务风险内控运行机制的企业,其纳税不只取决财务部,而是取决所有的业务部门。良好的内控运行机制必须要得到决策层领导的支持,还要有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后勤部门的相互配合。

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篇9

关键词: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税务风险

一、引言

(一)资金集中管理的概念界定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在实际经营中,资金流比利润更重要,很多企业的破产倒闭不是因为没有利润,大多是因为资金链的断裂。高效的资金管理,可以提升企业整体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为企业自身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所谓资金集中管理,是指借助网络通讯技术、银行电子化管理功能和财务软件,在集团公司内部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资金。

(二)集团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结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根据自身资金内在管理需要,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开始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通过对集团内部资金实行集中调控和管理,已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一环。下面将着重阐述资金集中管理带给企业的四大好处:

1. 发挥资金规模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集团企业通过资金集中结算统一办理成员单位的资金收入与支出结算,最大限度地集中了集团整体的资金存量,形成内部资金汇集的大“资金池”,有效地整合了整个集团企业的资金。通过整合集团资金优势,实现了内部的资金资源互补,增强集团整体的对外议价能力,发挥规模优势。通过与合作银行的战略合作协议,运用集团公司的整体信用,得到最大的授信额度,获得最优惠的贷款利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营运成本和融资成本,撬动外部低成本资金,实现了集团资源的优化配置。

2. 加强资金管控力度,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集团企业对成员单位统一实行资金集中管理,通过对资金流入、流出进行总控制,掌握成员单位资金存量和流量,同时密切关注成员单位收支行为、尤其是支付行为的有效监督,实现对成员单位经营活动的动态控制,有效防范经营风险;通过定期对现金流入来源分析、测算下属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等方式,对未来获取现金能力做出预测,从现金角度对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做出评价,实现对经营性现金流缺口的事前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同时通过对重大、异常资金调动及资金流向的跟踪,为集团整体资金管理决策、控制整体财务风险发挥支撑作用。

3.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资金成本支出

集团企业的成员单位遍布全国各地,不同地域范围的成员单位发生交易,直接在结算中心实现资金划拨,没有中间环节和时间间隔,不产生在途资金,划转效率高,能有效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同时由于使用内部结算系统,不需要支付任何额外费用,能够节约大量财务费用。 另一方面,通过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可以盘活集团的资金存量,通过在资金短缺企业和结余企业进行资金的合理调配,解决“存贷双高”问题,避免了在外部银行存贷差支出的损失,大大降低财务费用,增强集团企业的融资和偿债能力。

二、当前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集团企业平均资金集中度总体不高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在全国企业集团2013年年会上谈及财务公司发展方向时指出,目前集团企业下属财务公司行业平均资金集中度仅为29%,总体上还不高,未来财务公司需要做大资金归集,下一步将资金集中率作为对财务公司进行监管的重要指标。

当前集团企业资金集中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随着集团企业迅猛发展,融资规模持续扩大,集团企业在高额融资成本筹措主业发展资金的同时,现有低息银行存款却没有被充分利用,虽然合并报表反映出的可动用资金余额较大,但因下属单位多,银行账户多,导致资金分散沉淀,难以调剂余缺,发挥合力;二是有些成员企业还是担心其资金在集团的监控之下或者对资金集中结算缺乏信心,仍然会保留一部分资金在自己的商业银行以维护自身利益,从而使得这部分资金在体外循环,造成资金集中度很低。在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存贷双高”问题,集团资金链可能会出现危机的状况。

(二)资金集中管理容易引发税务风险

在资金集中管理机制下,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经常会发生资金业务往来。如果境内成员企业将资金借给境外成员企业使用,未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计算利息,境内成员企业的利息收入就会减少,从而减少了整个集团企业在境内的纳税义务;如果境内成员企业将资金借与境内成员企业使用,且资金出借方的实际税负高于资金使用方的实际税负,则资金使用方少支付利息发生的纳税义务低于资金出借方少计利息收入发生的纳税义务,从而整个集团企业在境内的纳税义务就会减少,引发税务风险。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第一条规定,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不超过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金融企业5:1,其他企业2:1)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年度扣除。如果企业能够按照税法及其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并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或者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其实际支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不受上文所述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的限制。

另外,集团企业直接支付给成员企业的存款利息以及成员企业支付给集团企业的贷款利息,按照企业所得税扣除办法有关规定,企业能提供证明已经实际发生的适当凭证,才能进行税前申报扣除。对企业而言,如未取得合法凭证就进行税前抵扣,存在一定纳税风险。

(三)部分小股东对资金集中管理认可度较低

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因为所有资金要归集到大股东所在的集团企业,小股东就会产生一定的质疑,质疑资金归集后是否安全,资金支付是否顺畅等?在这些问题的干扰下,资金集中管理并不能得到小股东的支持,虽然大股东方面极力说服,作为利益方的小股东仍然给与了较大阻力。举例来说,A企业由两家股东组成,大股东占比60%,小股东占比40%,小股东因为对资金集中管理不认同,他不同意将自己的40%出资资金参加集中结算,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经营中并不少见。

三、完善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在我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为实现资金管控,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控制能力,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通过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等形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多数集团企业资金集中度已达到70%以上。但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集团企业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引起了集团企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资金集中管理水平,针对上述几点集团资金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一)加强对资金集中度的考核与监督,提高资金归集率

集团企业为迅速发展壮大,将下大力气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引导资金资源高效配置,减少沉淀,有效解决“存贷双高”问题,进而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压缩财务费用。一是要加大资金集中度的考核力度,要修订资金集中度计算方法,改进不合理的剔除因素,要严格以全口径资金集中度对成员企业进行考核,要求具备条件的必须集中,否则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将受到影响;要研究修订考核办法,要以考核为手段,促进资金归集,降低财务费用;二是要充分发挥财务公司金融牌照优势,创新管理和运作模式,推进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资金归集;三是要结合新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严格管理子公司开户事项,要开展对子公司的银行账户清理工作,减少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外的资金流转;四是要修订集团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制度,编制财务资金管理手册,逐步形成以财务公司为重要载体的一整套标准化资金管理方案和操作流程,要把财务公司作为集团的金融中心,统一协调集团企业和成员单位融资事宜,进一步提升集团整体资金管控能力;五是研究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的新体制、新办法,充分发挥财务公司的作用,要强化集团企业对成员单位资金平衡事项的管控,制定资金集中管理的整体实施方案和详细的分布实施方案,先对相对重要也相对容易的进行实施,然后逐步进行推广,根据企业的不同属性(例如分公司与子公司,控股公司与合资公司,本地公司与异地公司)开展渐进式的实施方案;六是建立内部评级授信机制,将使用集团公司资源的额度与子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挂钩,按照共建资源、共享资源的思路,将子公司资金集中情况与集团给予的资金、保函、担保支持挂钩;七是在实施内审项目过程中,将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作为一项重点检查事项,对资金归集率达不到要求的企业,提出整改要求,限期完成整改。

(二)统筹考虑企业税负,规避税务风险

为有效防范税务风险,在借款业务发生时,资金使用方和资金出借方之间应当签订书面借款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借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资金使用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资金占用利息,资金出借方则确认相应利息收入,借款金额要符合税法对关联企业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的有关要求;集团企业之间发生资金业务往来,要保证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才能进行税前扣除。

(三)加强与小股东的沟通与交流,提高认同度

加强对资金集中管理的宣传工作。通过不断进行沟通,积极地协助小股东对资金管理进行认识了解,使其充分认识到资金集中管理带给企业的好处,只有在集团大资金的管理模式下,每一家成员企业才能获得更优惠的资金援助,取得更快的发展。只有尽可能地消除小股东的质疑情绪,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促进资金集中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琨.浅谈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J].现代商业,2011(36).

[2]段玉峰.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讨[J].当代经济,2012(12).

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篇10

关键词:企业集团;会计问题;管理会计;企业所得税

经济发展迅速,国际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跨国,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主要占据了经济市场。企业集团具有中小型企业不具有的资金和技术管理优势,但同时也给企业集团会计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我国企业集团会计概述

对于企业会计来说,原有的孤立僵化,单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法并不能适应企业集团,因而新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方式因运而生。

(一)我国企业集团会计基本特征

由于企业集团是由若干个法人企业组成的经济组织,具有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在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投资与被投资,利益分配,纳税等问题都需要专门的会计进行处理,这就形成了一门专门会计一一企业集团会计。对企业集团会计的基本特征侧重表现在会计主体和会计目的两个方面。

企业集团会计主体的特点可以概况为:

1.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在企业集团会计中可以不一致。

2.企业集团会计主体要依据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来确定。

3.报表合并遵循法律法规。

(二)我国企业集团会计制度设置特点

企业集团会计制度不同于单一行业的会计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企业集团会计科目设置不仅要有普通企业常用的通用科目设置,还要设置一定量反映企业集团特点的会计科目。

2.为了适应集团的多层及特点,集团的制度也呈现多元化。

3.企业集团会计报表特点,资产负债表要注意对集团内部及内部投资关系的填列,也可在收支中按行业划分,以体现企业集团整体性和个别性的特点。

4.在企业集团会计制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在新经济现状下的企业集团的经营规模、投资方式、股权结构、融资方法等方面。

二、我国企业集团会计处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企业集团会计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经营运行起着积极的预测推动作用,对于企业集团来说更是各个企业联系的重要依据,但现在企业集团会计信息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信息失真。我国企业集团诸如海尔,联想等同跨国企业集团相比仍存在着规模偏小,素质较差,会计工作不能很好的服务于企业集团战略管理目标的缺点。

2.会计信息含量不够。现有的企业集团会计通过利润总额、资产负债表等会计信息是不能充分评价责任人业绩,进而不能表明潜在的未来增长,导致追求短期利润。

3.会计信息时效性偏低。传统会计信息立足于历史交易的发生,不适应于当今瞬息万变的激烈竞争的经济环境,导致企业集团不能迅速地做出反应,错失良机。

4.会计信息的披露难以满足企业集团管理者决策的需要。我国有关财务报告的会计准则并不完善,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方面局限,使得会计信息披露简单,笼统,缺少重点分析,难以给予总部对于战略规划的信息支持。

(二)企业集团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在集中核算后,有些企业集团会出现上下级之间的管理监督断层,上下级不能明确责任,难以协调沟通实行的问题。上级审核不严格,下级变为单纯的接受记账。会计核算缺失整体性原则,工作单一,分散,导致工作不能协调统一。

(三)企业集团会计内部控制问题

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侧重于事后,对于财务管理研究缺少决策的具体化,导致了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控制比较薄弱。内部控制体系中,虽然设置了审计部门,但是监管力度不够,事中监督不够及时,出现问题的概率变大。

(四)企业集团会计监督系统问题

在企业集团内部监督体系中,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维护集团利益的意识薄弱,监督执行者对不合理违纪现象放任不理,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总体来说,这个问题间接或者直接导致了上述各种问题的发生。而对于企业集团会计监督弱化的产生是有着各种方面的原因,例如利益驱动,会计监督法律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的手段滞后力度较弱,都导致了会计监督弱化的问题产生。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集团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企业集团在应用管理会计上存在的问题

1.对于管理会计缺少完整,严谨,有效的理论保障体系。现今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上缺少完整的理论基础,对于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都处于众说纷纭的情况下,而且管理会计的处理方法冗杂,缺少特殊的处理方法。

2.重视眼前短期利益,缺少战略管理意识。大多数企业集团的管理会计注重对于内部环境及产品降低成本与扩大经营等方面,多关注于眼前短期利益,企业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缺少对于产品质量等企业生命线的关注,影响企业集团在经营中的后续发展。

3.对于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在职能与内容上划分不清。偏重于财务会计的企业记录与计算,对于管理会计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很多企业缺少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和专职人员,现有的管理会计工作上也缺少统筹,分散任务处理,降低了各个职能部门应有的效果。

4.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不能满足管理会计的要求。会计人员决定着管理会计的处理效果,现阶段我国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并不能较好的适应管理会计的要求,存在着会计专业知识低或者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二)管理会计对于企业集团的意义

管理会计要管理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并且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集团在多个组成企业的统筹经济运行中可以由管理会计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从会计工作提升企业集团未来能够达到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说管理会计首先会加强风险管理,企业集团的资金投资中通常会进行组合式投资以分担风险,在最高报酬的目标下管理会计能够提供企业集团更好的选择投资方式的分析;其次可以加强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企业集团经营活动的重要问题,也是管理会计的重点任务,通过管理会计的合理规划实现最小成本支出,避免不必要的生产投入和机会成本,还可以对于产品的调查剔除无用功能,实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最后管理会计可以加强人才管理,现代企业集团应该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会计亦能实现对企业集团不同人才的深入研究,给管理者与经营人以最准确的人才信息,让企业集团实现人力物力的优化配置,提升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效果。

(三)解决企业集团管理会计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企业集团管理会计所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这些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第一,要开展对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研究,逐步建立起来有我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对管理会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探讨其他会计理论的基础。应密切注意我国企业集团现状,对现有理论体系不断进行评价,与时俱进,抛弃生硬的理论,应该选择适宜的方法便于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操作运用。第二,运用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子系统,侧重于对于经营管理所需的预测决策信息的提出。加大力度开发专门的管理会计软件,通过对于企业集团的多年度数据分析比较等方法实现量化的科学预测与分析。第三,管理会计应逐步建立专业组织来实现其职业化,充分发挥各专业组织的作用,由专业组织来引领管理会计逐步发展,完善其管理制度,认证制度,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集团中的理论研究和实务的应用。第四,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集团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必须转换思想,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于我国企业集团的积极意义,以会计决策产业经营决策加强内部经营管理,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对会计从业人员要不断加强其专业教育,完善合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运用鼓励等方式加强其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

(四)企业集团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

1. 从传统管理会计转变为战略性管理会计

对传统管理会计进行发展,结合战略管理理论,强调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产生了战略性管理会计,弥补了传统管理会计注重短期效应的缺点,符合企业集团长远发展的需要。

企业集团战略规模要比单独的企业要大,在跨企业的过程中,企业战略的协调尤为重要,战略性管理会计具有全局性的特点,有助于实现企业集团的利益最大化。

企业集团管理会计的方法选择和标准必须以跨组织的协调为出发点,以适应企业集团多个成员企业,业务联系紧密的特点。对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成员,只能运用总体宏观利润来进行衡量。

企业集团具有大量的资源,对于成本管理上可以实行共享,各个部门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成本分析和目标成本管理,将成本分摊时实现成员企业间的合理转移分配。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集团战略管理的实施提供帮助的会计,不是对于传统管理会计的全盘取代,传统管理会计对企业集团的影响无可取代,但同时转向战略性管理会计更有助于企业集团取得长期的竞争力,持续实现企业集团的良性发展。

2. 从侧重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

对于企业集团的管理会计的事前管理应包括预测、决策和预算,这三者中尤为以预算为重心。为了实现决策目标,需要预算目标具体化,并且以量化的形式落实在企业集团各个企业各个环节,形成预算的层层控制,提供经验过程中的控制标准,进而才能实现合理的事后管理。

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影响着管理会计的事情管理的成功进行。结合管理会计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原则,必须确定责任主体,确定各个责任体的预算目标,进而编制预算。

以预算为主线,推进责任管理的管理会计,有助于企业集团会计管理流程的完善,实现管理机制的规范化,对企业集团进行长远的规划,具有发展的高度。

(1)企业集团合并纳税问题研究

对于企业集团合并纳税的认定,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母公司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公司,对于子公司持股100%时享受合并纳税。对母公司处于低税率地区,子公司处于较高税率地区的情况,均不可并入母公司实行统一纳税,以防止企业集团利用合并纳税政策逃避纳税。同时对于参与合并纳税的企业成员,在企业发生改组,资产重组的情况下,因为企业股权发生变化企业集团母公司必须及时将此情况向当地税务机关进行报备。另外在企业集团成员企业因经营范围变化,或者变更企业信息如名称地址和调整企业预交税款比例也应向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申请。

对于实行合并纳税的企业集团应该统一核算,分级管理。所以母公司在企业成员所得税纳税申报基础上合并计算年度应纳所得税,由母公司逐级上报汇总成员企业的纳税申报表,并统一报送当地税务机关。核算结束后,成员企业将反馈单报送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备案,由此作为税务机关监察的依据。

(2)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中所得税问题研究

企业合并会计报表是能够反映企业集团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在子母公司的分别会计报表的列示的基础上,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相互经济业务中抵消能够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的项目进而编制成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在我国现今对于所得税的处理方法下,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可以不考虑所得税处理的会计处理,但在子公司或者母公司内部交易时候,其所产生的内部收益或费用对于整个集团并未实现,但内部交易中双方已经将其作为应纳税额进行调整反映在各种的会计报表中。

企业集团在我国仍然有许多亟待发展的方面,使得企业集团会计在不断发展的新的经济社会中需要去不断去适应,才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推进作用,促进良性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颖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问题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08).

[2]李真.企业集团研究综述[J].企业技术开发,2009(10).

[3]杨平波.对企业集团合并纳税有关税务与会计处理问题的研究[J].商业会计,2007(09).

[4]彭守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初探[J].商业经济,2006(06).

[5]高娜.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业务往来的会计处理研究[J].时代金融,2009(05).

[6]杨丽红.企业集团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探析[J].财经界,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