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4 15:56:30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篇1

关键词:合作性学习;英语大班教学;项目模拟;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94-02

一、合作性学习组织教学

现代大学因扩招而使得教学班型普通偏大,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学习目的多种多样,对于英语的学习状态鱼目混杂,学习热情高低起伏,很难一言以蔽之。因此,我们主要采取合作性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开展教学,并进一步通过项目任务划分的方式,来尝试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大班化不利因素。合作性学习开展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项目任务教学形式确保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以亲身经历和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参与学习实践,互相配合,相互协作,完成任务。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注重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划分项目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就是让学生组建英语学习团队,突出目的性,分类型。这样,就十分有必要将有英语需求的学生单独分组,集中强化训练,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二、合作性学习对象分析

论文为方便论述,将参与教学实践研究的会展策划与管理1班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2班做个案实践研究,并进行同级同教材共时比较。首先针对各个班级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根据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大一第一、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可以将各班学生根据学生成绩划分成优、中、一般三组,然后各组内由学生自由组建“项目小组”,突出“项目小组”学习的带动和辐射功能。以学生王甲、魏乙、孟丙、朱丁这一组作个案分析:

1.小组成员分析。①王甲优势:英语口语基础好,性格开朗活泼,善于交际,平时课堂敢于发言,英语语音语调标准,中学阶段受到过专业的外教训练;不足:英语词汇量掌握不够均衡,口语交际词汇量高,书面语词汇量偏弱,业余课外活动较多,时间安排总是满满的。②魏乙优势:性格外向,思维敏捷,创新能力比较突出,课堂参与积极;不足:英语发音带有地方口音,词汇量欠缺。③孟丙优势:书面语词汇量相对比较高,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性格不张扬;不足:口语交际相对较弱,语音语调有待加强。④朱丁优势: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较好,语音语调标准,发言流利,词汇量比较丰富;不足:思维滞后,上课爱走神。

2.小组整体评价。该小组属于典型的互补型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口语交际能力与书面读写能力互相补充,基础较好学生可以对基础相对较弱学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成员性格互补性明显,共同完成项目作业的创新性和合作性强。

3.小组自我组建诱因。小组成员都是课堂积极参与的典范,或在每次上课时都于前排就坐,彼此形成默契,学习听课过程中相互关注,争抢回答问题已经成为这个小组成员的一组习惯。因为都比较积极活跃,容易相处,在教师引导下极易于组成有竞争力的学习小组,并与其它小组形成对照,个性突出,比较有典型。

三、合作性学习项目模拟实践

合作性学习项目可以采取开展多种教学模拟项目活动的方式。首先是进行项目设置。该项目涉及到的项目模拟活动包括产品宣传、展销接待、洽谈等。在项目设计环节,为发挥合作性学习小组的整体优势,特选择突出PK环节的项目模拟设计,有效实施项目小组合作培养模式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1.指导原则。“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原则。

2.步骤。编辑策划、脚本、任务分工策略、岗位分析、基本语言归纳、实施、拍摄、修订完善提高、总结反思。

3.手段。现代流媒体技术手段,手机摄像或笔记本电脑摄像。

4.角色定位。①教师角色定位:教师承担学习情境设计任务,根据典型的模拟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模拟活动,在学生完成项目作业过程中,教师同时还是指导者,负责学生作业进程的监控、督促、修订、掌舵等工作。②学生角色定位:学生模拟职场工作的真实情境、完成任务,通过具体的任务编辑、策划、分工协作、语境分析、语言选词造句、语句修改等语言活动,进行实践体验、分析评价、反思改进,通过具体行动将学习的内容掌握牢固、扎实,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

5.活动。①会展产品促销宣传项目模拟,以公司内部会议的形式进行应用语言的图表说明,产品宣传介绍和产品图片的描述。②产品展销接待项目模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一整套商务接待及相互简介的任务。语言范围为应用交际。③项目洽谈模拟,即模拟谈判,语言交际涉及洽谈,甚至是辩论。

6.所有活动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料收集和信息处理、互联网资源检索、图书馆资料查阅,同时涉及大量的写作和修订任务。

四、问卷调查与教学总结

我们在两个学期的教学结束之后,对两个班级的学生做了专门的项目教学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做了对比分析。

1.合作学习初步构建。根据问卷情况,100%的学生都与同学分组完成相应的项目作业,合作性学习在两个班级推广很成功。参与项目小组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都能够在领到项目作业后,把完成作业和教材所学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通过互联网查找信息,并进行很好的归纳。

2.团队协作,促进与压力共存。1班85%的同学在完成项目作业时,得到了来自团队同学的支持和鼓励,2班为84%。1班60%的同学感受到了来自其他同学优秀表现所造成的莫名压力,2班学生对此的反应为62%。学习小组确实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上作用不小。

3.注意学习方法,反复审核每个步骤的任务完成情况。在不断重复修订、共同审核作业、协调作业进度、采用流媒体拍摄手段等问题的回答上,1班为100%,2班为96%。这说明学生合作学习开展的非常好,且有条不紊。

4.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明显。89%的学生认为自身英语有了很大提高,其中1班为95%,2班为85%。70%的学生认为自身对英语更加有兴趣,继续学好英语的信心更大了。合作性学习在改善目前大学大班化授课造成的不利因素方面,的确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补充作用。合作性学习是对现有课堂教学的合理补充,它是以项目作业任务的方式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够取代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在解决大班化授课的不利因素上,只有改变现有的授课班型,化大为小,才是最可取的语言学习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

[2]张刚.基于谈判过程的英语案例教学设计[J].考试与评价,2012,(1).

[3]张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英语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3).

[4]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篇2

(中国计量学院 计算机系,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的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模式得到国内外高校的高度重视。文章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介绍该教学模式的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和试点实践效果。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

1 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是以“学习活动”的形式呈现,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主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在学校教学领域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为先进的模式。日本、新加坡等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教育改革方案中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凸现出来,先后在学校里开设类似我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代表当今计算机学术界和教学界世界水准的IEEE CS/ACM联合任务组于2000年3月6日发表的计算机学科示范教学计划CC2001报告草案(又称CC2001稻草人报告)及其计划在2001年10月完成的最终报告中,将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14个方面,其中程序设计基础(PF)被作为CC2001教学计划中新增加的或是得到加强的6个领域中的1个。可见,即使是在现今高度发达的计算机专业中,程序设计技能依然极其重要。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以计算机语言为基础,运用程序设计逻辑及特定算法进行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现阶段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过于注重书本文字知识的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等。研究性学习着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能力[1]。程序设计类课程是目前中国计量学院全校性的公共平台课程,是在校所有学生的程序设计入门课程,涉及面大,影响范围广,具有程序设计教学的一般特点,而且实践性比较突出,因而较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程序设计教学强调学用结合,以学为手段,以用为目标。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研究性学习强调为用而学,让学生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和主动获取知识,重视实践,力求创新。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贴近生活和深入实际的机会,使学生在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习和研究中学会关注社会和人生,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由此可见,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更有实用价值。

2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内容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主要是面向全校计算机程序设计类公共课程,目前已经在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组织开展,在2013级财管专业2个行政班2013—2014学年第2学期的校平台必修课VB程序设计课程中进行教学试点。

课题研究的途径是“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是以教师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班讨论和课堂交流为主的教学过程。以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为标准,是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课题组对该课程做了新的划分,即将课程内容分为4部分:精讲部分、略讲部分、自学部分以及研讨部分,并对讨论课的组织形式提出实施方案。课程计划从总课程学时中抽出12学时,对部分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学习,讨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第3章多分支选择结构selectcase、if嵌套部分,循环结构for以及do的适用范围;

(2) 第4章对用户自定义函数与过程的功能;

(3)第5章将借助拨号盘实例设计引发控件数组的需求性讨论;

(4)第6章以弹力球案例为引子,引起对容器控件坐标的讨论学习;

(5)第8章对文件读语句和逐行读语句的适用范围进行讨论学习。

3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实践方案

3.1 大班授课实施方案

1)教学对象。

一个专业,即2个行政班,约85人。

2)课堂时间。

从总课程学时中抽出12学时,对部分内容进行讨论学习,这些讨论内容分布在VB程序设计各章节的关键知识点中。

3)教学重点。

任课教师重点讲授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首先用1/3学时讲授VB语言的基本知识(如变量、表达式、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函数、数组等)和一些常用控件;然后用6个课时讲授软件设计方法的相关软件工程知识,再用4个课时对1个开发实例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利用语言开发应用程序上。

3.2 小班讨论实施方案

小班讨论课主要是促进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自学及研究能力。小班讨论采用学生设计和教师主持研讨的方式展开,由2位教师各带领1个小班分组讨论,教师提前1周布置讨论主题,学生以 5人为1组选择讨论主题,每个学生查阅资料,完成分工讨论内容;小组学生集体讨论,各组分别负责一种实现算法,每组汇集和整理该专题的需求算法、程序框图、伪代码及其相关的改进算法并阐述专题的重点、难点和专题实验调试过程的思路[2-3];最后每个学生完成该主题各自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主题报告或PPT并在充分准备后上台讲解,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实验实现设计方案,同时还要进行设计说明、讲解和答辩。

4 结 语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改革了单一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更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考核评价方式中加大了讨论环节比例,通过平时成绩10%、实验40%(常规实验15% +讨论考核25%)、期末考试50%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2013级财管专业2个行政班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授课以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得到提升,学生之间形成相互讨论的良好局面,和其他同类课程的班级相比,学习成绩也大为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3172)。

第一作者简介:周杭霞,女,教授,研究方向为传感器网络、嵌入式检测技术、高精度测量校验和智能算法优化技术等,zhx@cjlu.edu.cn。

参考文献:

[1] 徐成芳, 张琦, 赵颖. 关于“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大班交流”模式的思考[J]. 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2011(10): 132-134.

[2] 朱艳敏, 陈超.“大班授课, 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23): 62-63.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

1 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是以“学习活动”的形式呈现,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主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在学校教学领域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为先进的模式。日本、新加坡等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教育改革方案中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凸现出来,先后在学校里开设类似我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代表当今计算机学术界和教学界世界水准的IEEE CS/ACM联合任务组于2000年3月6日发表的计算机学科示范教学计划CC2001报告草案(又称CC2001稻草人报告)及其计划在2001年10月完成的最终报告中,将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14个方面,其中程序设计基础(PF)被作为CC2001教学计划中新增加的或是得到加强的6个领域中的1个。可见,即使是在现今高度发达的计算机专业中,程序设计技能依然极其重要。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以计算机语言为基础,运用程序设计逻辑及特定算法进行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现阶段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过于注重书本文字知识的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等。研究性学习着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能力。程序设计类课程是目前中国计量学院全校性的公共平台课程,是在校所有学生的程序设计入门课程,涉及面大,影响范围广,具有程序设计教学的一般特点,而且实践性比较突出,因而较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程序设计教学强调学用结合,以学为手段,以用为目标。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研究性学习强调为用而学,让学生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和主动获取知识,重视实践,力求创新。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贴近生活和深入实际的机会,使学生在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习和研究中学会关注社会和人生,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由此可见,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更有实用价值。

2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内容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主要是面向全校计算机程序设计类公共课程,目前已经在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组织开展,在2013级财管专业2个行政班2013―2014学年第2学期的校平台必修课VB程序设计课程中进行教学试点。

课题研究的途径是“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是以教师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班讨论和课堂交流为主的教学过程。以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为标准,是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课题组对该课程做了新的划分,即将课程内容分为4部分:精讲部分、略讲部分、自学部分以及研讨部分,并对讨论课的组织形式提出实施方案。课程计划从总课程学时中抽出12学时,对部分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学习,讨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第3章多分支选择结构selectcase、if嵌套部分,循环结构for以及d0的适用范围;

(2)第4章对用户自定义函数与过程的功能;

(3)第5章将借助拨号盘实例设计引发控件数组的需求性讨论;

(4)第6章以弹力球案例为引子,引起对容器控件坐标的讨论学习;

(5)第8章对文件读语句和逐行读语句的适用范围进行讨论学习。

3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实践方案

3.1大班授课实施方案

1)教学对象。

一个专业,即2个行政班,约85人。

2)课堂时间。

从总课程学时中抽出12学时,对部分内容进行讨论学习,这些讨论内容分布在VB程序设计各章节的关键知识点中。

3)教学重点。

任课教师重点讲授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首先用1/3学时讲授VB语言的基本知识(如变量、表达式、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函数、数组等)和一些常用控件;然后用6个课时讲授软件设计方法的相关软件工程知识,再用4个课时对1个开发实例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利用语言开发应用程序上。

3.2 小班讨论实施方案

小班讨论课主要是促进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自学及研究能力。小班讨论采用学生设计和教师主持研讨的方式展开,由2位教师各带领1个小班分组讨论,教师提前1周布置讨论主题,学生以5人为1组选择讨论主题,每个学生查阅资料,完成分工讨论内容;小组学生集体讨论,各组分别负责一种实现算法,每组汇集和整理该专题的需求算法、程序框图、伪代码及其相关的改进算法并阐述专题的重点、难点和专题实验调试过程的思路;最后每个学生完成该主题各自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主题报告或PPT并在充分准备后上台讲解,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实验实现设计方案,同时还要进行设计说明、讲解和答辩。

4 结语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篇4

>>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究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中职德育课教学策略改革初探 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 中职生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索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大语文教育观引导下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信息化微时代下的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信息化微时代下的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高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呈现高速发展和全面普及的趋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微博”“微视频”的风靡已经将人们带入了信息化微时代。如今,教育领域也刮起了一场“微”风,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如何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巧用信息化微时代的“微”技术对语文学科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新的研究主题。本文以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应聘”一课为例,巧妙选取信息化微时代技术手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信息化微时代下的微信和微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信息化微时代 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27-03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呈现高速发展和全面普及的趋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微博”“微视频”的风靡已经将人们带入了信息化微时代。如今,教育领域也刮起了一场“微”风,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微型学习”“微型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使情境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使教学评价手段更加有效,使师生交流平台更加宽阔。英国语言学家柯里福(Ray Cliford)曾说过:“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会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处于信息化微时代的教师,如果仍然只是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在三尺讲台上进行传统教学,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

一 信息化教育的含义

南国农先生曾经精辟地将信息化教育概括为这样的公式: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可见,信息化教育不只是信息技术,它需要在先进、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有效的教学,它的本质是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许多一线教师只是把目光放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上,把原来的课堂板书变成了精美的课件。虽然课堂容量增大了,但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却不明显。

二 设计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是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是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职生适应职场的必备能力。本次口语交际教学以“应聘”的教学设计为例,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机、网络等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中职生在口语交际训练课堂上“我会说、我敢说、我能说”的三大目标。

三 设计依据

在设计这一课例时,笔者希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创设学生毕业后参加社会招聘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合作探究中掌握应聘时的口头语言表达技巧,并能灵活运用,充分展现自己的优点。

本课例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根据教学需要,针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喜欢表演、喜欢玩微信等特征,立足中职口语交际教学要求,以增强学生在将来应聘中面试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将竞争、合作、趣味的“两课三说”(微课激趣―我会说―我敢说―我能说―微课共悟)口语训练贯穿教学始终。“两课三说”既独立,又相连,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每节课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口语训练形式,渗透不同的教法与学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由被动说变为主动说。尝试翻转课堂中课前学习任务单的新颖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微”时代中的微信,运用点赞集赞的新方式,既符合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创新了学习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制作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微课,探索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整个课程选择了多媒体课件、相机或有拍摄功能的手机、网络这三项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信息化语文教学。具体教学流程如下表所示。

四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在微信平台学习任务单。(1)通过微信平台三个常见应聘问题(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你对我们公司了解有多少?你是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如何才能胜任这项工作?)(2)搜集我校校企合作的德星奔驰分公司的基本资料。(3)将问题三的答案在班级微信朋友圈中,发动点赞集赞大行动。

学生活动:搜集用人公司的资料,在微信上问题三的答案,点赞集赞。

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探讨尝试翻转课堂中课前学习任务单的新颖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微”时代中的微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微课激趣,导入新知

导入新知过程:(1)教师播放微课《如何自我介绍》复习上节“自我介绍”的知识点。(2)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思考:在应聘中是不是做好了自我介绍就可以了?(3)播放网络视频《面试风波》,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识点:应聘时回答问题的口语训练。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用微课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应聘,引发思考。(4)小结讨论,导入主体。(5)朗读教材,了解概念。学习教材中关于参加应聘的理论知识,初步感知应聘。

3.情境学习,我会说

准备阶段:学生分A、B、C三个小组,课前将教室布置成南宁奔驰德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面试现场。

学生展示课前到德星分公司调研的结果。该公司对毕业生有如下应聘要求:(1)热爱汽车维修专业,熟知维修基本操作,男165cm以上。(2)工作责任心强,积极主动,吃苦耐劳,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能与同事和睦相处。全班同学分成三组,选出组长,各组推荐一名学生扮演面试官。

活动阶段:由学生扮演面试官,提出应聘的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先由每个同学在小组内依次进行回答,而其他组员则注意听并完成口语表达评价表,在评价的基础上推选出代表在全班同学展示。

交流阶段: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学生面试官的问题。评委由班级其他同学担任,填写口语评价表。

小结阶段:教师点评活动,播放网络视频《如何回答来公司的理由》,并小结应聘面试中回答该问题的语言技巧,用课件中的图表辅助讲解。

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情境学习活动,再配合微课视频,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学会把握应聘面试中此类开放式问题的语言表达技巧,增强求职自信心,保持积极的求职态度。

4.抢答游戏,我敢说

游戏前:根据课前教师在微信平台及班级QQ群的任务单,小组成员分享课前收集到的关于该公司的性质、规模、前景等资料。学生面试官继续提出应聘的第二个问题。

游戏中:学生面试官继续提出应聘的第二个问题,“你对我们公司了解有多少?”小组采用举小红旗的方式,抢答该问题。学生参加抢答游戏,气氛热烈,纷纷发言。

游戏后:教师小结(用多媒体展示)。

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设计抢答游戏的环节,问题难度系数低,学生兴致高,主动发言。该环节既检查了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训练了口语技能。

5.微信点赞,我能说

课前已经通过微信平台学习任务单,其中第三个任务是:思考回答“你是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如何才能胜任这项工作”。要求学生将思考的答案到班级朋友圈中,发动点赞集赞大行动。

点赞规则:(1)在公正公平原则下,为自己认为说得好的回答点赞;(2)只能对除自己以外的同学的回答点赞。

教师展示点赞的结果,将班级朋友圈中赞数最多的三个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并逐一邀请在班级朋友圈中赞数最多的学生上台口头表述答案。

开展课堂讨论,讨论赞数多的答案好在哪里。

教师小结,用课件中的图表说明。

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微信点赞形式既创新了教学评价方式,又符合信息化“微”时代的特色,推动学生大范围地由被动说变为主动说,突破教学重难点。

6.微课共悟,师生总结

播放实拍微课《如何顺利应聘》。

微课中,(1)背景:奔驰公司招聘现场,由三个学生扮演奔驰公司的面试官及工作人员,由学生A、B、C三人扮演某中职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2)主要内容:学生面试官向应聘者提出三个问题(本课教学中的三个开放式问题)。学生A、B、C三人依次回答应聘问题,表现分别为优、良、中。(3)展示《求职应聘十大步骤》,小结本课知识点。

交流阶段:学生们在欣赏微课之后,在讨论和填写《模拟面试考核表》时再次感受面试,加深理解口语交际中应聘口语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学生情境演练、欣赏微课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微课可以使得整个教学内容得到一个完整的、可视化的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一个整体认识,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通过“亲自表演”,才能更好地理解应聘中的口语技巧。

7.课后能力拓展

阅读《应聘故事》,教师将热门职场节目《职来职往》的视频节选上传到班级QQ群的群共享,学生可以下载观看。组织学生到人才交流会现场,体验和感受求职的气氛和过程,增强感性认识,进而理解教材中所讲的内容,为将来的求职应聘做准备。

学生课后下载观看视频,思考、讨论并到人才交流会现场参观学习。

让学生把所学到的应聘技巧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主动投身社会实践,积累经历和经验,树立正确的应聘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学生反馈

教学设计实施后,学生反映“这跟以前的口语训练课很不一样。”“希望多上这样的课。”“我的手机第一次真正意义地运用在了学习上,这种感觉真好。”“得到课前学习任务单后,我们既要自己思考又能运用最时髦的微信,感觉很前卫,很有趣。”“第一次在多媒体中看到自己训练的场景,让我明白了我做得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过程中,笔者也欣喜地发现,游离在讨论活动外的学生少了,偷偷拿手机出来玩游戏的学生没有了,小组成员根据具体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实践证明,巧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我会说、我敢说、我能说”的目标,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职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特色如下。

1.教学设计合理化

设计了分组讨论、情境学习、抢答游戏、模拟应聘、微信集赞等可参与环节,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由被动说变为主动说。

2.教学手段信息化

恰当使用微课、网络视频、职场节目、微信、QQ等教学资源辅助课堂教学。课前学习任务单中的微信点赞环节新颖,体现了现代信息化“微”时代的特点,既符合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创新了学习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地实现了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效果。

3.教学理念创新化

将竞争、合作、趣味的“两课三说”(微课激趣―我会说―我敢说―我能说―微课共悟)口语训练贯穿教学始终,“两课三说”既独立,又相连,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每节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口语训练形式,渗透不同的教法与学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由被动说变为主动说。探讨尝试翻转课堂中课前学习任务单的新颖形式,在口语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本课教学效果明显创新:(1)探讨尝试翻转课堂中课前学习任务单的新颖形式。(2)课前微信点赞环节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创新评价方式。训练:“两课三说”口语训练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口语训练。微课: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微课,探索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主体: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今后努力方向:设计新颖的信息化“微”时代的口语交际活动,贴近学生、贴近职业,给予学生更多的语言展示空间。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篇5

一、新手型教师在语言活动中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弊端:

(一)新手型教师往往忽视幼儿主体地位,提问难度把握不准。

案例一:笔者在准备一节语言公开课时,选择了大班的《山坡哪儿去了》。前期,笔者准备了一些图片,动物手偶等多种教具,反复推敲了教案,觉得流程和问题都很清楚了。开始,活动进行地很顺利,可是在接近尾声,让幼儿自己得出山坡不见的真正原因时,幼儿的回答令人哭笑不得。有的说被大老虎弄没了,有的说龙卷风刮走了等等。可想而知,这个活动是不成功的。

活动后,评委老师帮助分析:幼儿对于环保方面的知识经验几乎没有,特别是泥石流等,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陌生的。这样忽视幼儿主体地位的提问,是得不到任何正确的回应的。

(二)新手型教师往往急于宣布答案,提问后等待时间太短。

这样的问题我们也经常可以发现:往往有一个幼儿回答出令老师满意的答案,老师就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样,其实很多能力弱的幼儿还没有从上个问题中走出来,却又茫然地进入了下个问题。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集体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以大部分的幼儿的水平为标准进行教学。不是个别反应快的孩子领悟了就可以了。有的时候,老师应该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多听听不同的声音,也许你也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新手型教师往往照搬教材,提问不能随机应变。

案例二:笔者试用期时,参加单位新教师教学比赛时,尝试了一节小班语言活动《小老鼠的旅行》。这个活动是其她老师参加市教学活动比赛的成功教案。所以我认为这么优秀的教案是不用做任何改动,就完全照着教材开张了活动。活动中环节很紧密,流程很清晰,让人感觉还不错,但是在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时,一个问题“老鼠妈妈累了,小老鼠你们累不累啊”把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原计划时,小朋友会回答累了,然后坐到老师身边一边休息一边听老师念儿歌。可没有想到,当时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在大教室内爬得很兴奋,根本没有停下的意思,所以异口同声地说“不累”,还要继续爬。

很多听课老师在下面偷偷地笑了起来,作为新教师没有公开课经验的笔者,当时愣住了,成为这节课最大的败笔。如果拿到教案后,笔者能认真推敲各个问题,或者在活动开展中能考虑到幼儿兴奋的情绪,及时转变问题,那么也不会让教师自己那么尴尬与措手不及了。

二、新手型教师在幼儿语言活动中有效提问的方式:

(一)提问要从教材出发——注重问题准确性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教师教学实践与备课本上的完全不同。有些新手型教师觉得语言课堂教学很简单,课前没有仔细推敲教材,上课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常出现偏题或教师无法解答孩子问题或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一个孩子会回答的情况。所以课前老师要好好研究教材,并查询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从而精心设计每个问题,且问题的提出要简洁、清楚,指向性明确,便于幼儿理解。同时教师在实践时要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与幼儿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问题。

(二)提问从幼儿角度出发——注重幼儿主体性

案例三:在一次工作室活动时,笔者发现了一节大班语言活动《彩虹的尽头》非常不错。教师的提问很精彩,她的精彩体现在幼儿的回答很出色,整个活动幼儿的精神一直很饱满,课堂氛围好。当时笔者认为可能是这个活动“彩排”了很多次,所以才有这么好的效果。一段时间后,有幸再一次观摩这个老师上同一节课,但是是用别的幼儿园的孩子。笔者发现很多环节该教师做了细微的调整,例如:开始出示幻灯片彩虹时,她直接问自己班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她们班的孩子在她三年的培养下,面对这样的提问,会直接回答是什么样的彩虹,能运用比喻的手法完整优美的回答。然后她放录音,一起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面对她不熟悉的孩子,她选择了另一种策略。她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回答彩虹。老师接着说那么我们一起听听故事里怎么说的。“彩虹像宝石项链一样挂在天空”。你们觉得它还像什么呢?幼儿受了启发,踊跃地回答。

不难看出,案例三中,该教师能事先考虑到不同孩子的不同经验、认知、语言表达等能力的不同,及时调整自己的提问,一步步引导幼儿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如果面对所有的孩子都是用同一个模式去套,忽视幼儿主体地位,那么结果肯定不如人意。

(三)提问要从多维度切入——注重问题开放性

案例四:中班语言活动《小熊长高了》,讲完故事后,老师第一个问题就是故事好听吗,幼儿齐声回答“好听”。这样问题的回答幼儿根本不需要进行思考,往往变成揣摩教师的心里,教师希望我回答什么,我就回答什么。后来老师又问小熊长高了吗?你们想不想长高之类的问题。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篇6

关键词:Java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和创新;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3-0093-04

中图分类号:G642

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特点之一。工程能力亦称生产技术能力,是人们将科学知识或技术发展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的能力。创新能力则是探索未知领域和对已知领域破旧立新的研发能力。因此,“卓越型人才”必须兼具应用与研发能力。当前基于“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往往过于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也过于案例化、项目化和实践化,导致学生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而,创新的过程是基于客观规律和科学理论的,扎实的理论基础才是学生进行创新研究的原动力。如何令实践应用充分围绕理论知识并权衡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尺度,是笔者针对Java课程改革所要讨论的问题。

1 理论型与实践型教学的对比

为了实际了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授课效果,笔者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个班级的8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对Java课程同一章节的2种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此章节为Java程序语言中具有代表性的面向对象编程技术。教学方法是教师对其中一个班级(理论班)进行传统的课堂理论授课,详尽讲述继承和多态的概念并布置相关内容的课后作业;对另外一个班级(实践班)则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以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为项目案例,讲述继承和多态的概念并让学生完成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教学效果的对比采用在不提前告知学生的情况下布置小型项目以测试学生掌握情况的形式。测试项目为继承和多态的典型应用案例,如编写形状父类并派生出矩形、圆及三角形子类,然后使用多态的方法计算各形状的面积,规定完成的时间为1课时。测试采取闭卷的形式。

根据测试结果,学生掌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完全掌握(完整可运行程序)、部分掌握(能写出父类、子类或多态的方法,但程序无法正确运行)和没有掌握(无法正确写出任何程序)。教学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完全掌握的学生中,实践班的人数多于理论班。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些学生的答案后发现,实践班15名学生基本以课堂案例为模板进行程序功能的修改,因此程序相似度很高;而理论班的5名学生运用继承和多态的概念,从项目要求出发编写具有个人特色的程序,因此程序相似度很低。显然,从教学效果上来说,理论教学相较实践教学更适合培养具有应用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从对比的数据结果来看,理论教学只适合少部分拔尖学生,实践教学则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部分掌握的学生中,理论班的人数多于实践班。从这部分学生的答案中发现,理论班中的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定义父类、子类或多态,却无法根据项目要求写出完整的程序;而实践班学生的错误大多是由于死板或错误地套用课堂上的案例所造成的,学生对于案例背后的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完全没有掌握的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与部分掌握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类似,即实践应用缺乏理论支撑,理论运用缺乏实践指引。

由上述对比结果可见,2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均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是否结合2种教学模式就能取长补短并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如下探索。

2 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的探索

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Java课程的教学。使用较广泛的模式有以下2种。1)非项目模式。教学以理论授课作为主要内容,结合幻灯片等多种手段分析小型案例,进行代码的演示与讲解,并在理论课之间穿插实践上机课程,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并进行实际应用。2)项目模式。教学以实际项目作为驱动,从开始授课就为学生布置项目任务并根据Java课程的各部分理论将项目划分为模块,结合教学进度让学生分阶段进行各模块的开发,逐步完成整个项目。

2.1非项目模式教学

非项目模式教学是理论型教学模式结合实践教学的一种改进,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是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辅以实践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Java语言课程理论知识众多,在非项目模式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一般为2:1或3:1。充足的理论课时使任课教师能够详尽地讲解Java的各类基础理论,可以为学生应用Java程序语言完成各类Java软件开发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然而Java程序语言中必然存在枯燥且抽象的语法、定义和概念等,一些自制能力较差和对困难准备不足的学生在面对不断出现的抽象知识时会产生厌烦和畏缩心理。

此外,由于实践课时的限制,在实践项目的安排上,非项目模式教学一般以课本例题或具有理论针对性的案例为主。虽然此类实践项目具有理论针对性强以及答案可控性高的优点,但由于案例的片面针对性,使实践项目缺乏实用性。学生学会的只是简单应用某特定知识点,对于相对复杂且综合性知识要求高的系统开发依然无从人手,从而产生“学习这门课程做不出任何有用软件”的挫败心理,打击了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应付考试的不良学习态度。

2.2项目模式教学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试点班的38名学生采用项目模式的试点教学,期望通过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小型项目让学生了解Java程序语言的实际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改善非项目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学模式。

在试点教学开始前,笔者首先需要确定实践项目的内容。考虑到试点班学生将在最后1学年进入合作企业(塔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接受培训,因此实践项目小规模地模拟了该企业的主要开发产品——ERP系统,名为企业货物进销存管理系统。该项目涵盖Java程序语言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程序流程控制、数组、类和对象、系统类、输入输出系统、GUI图形界面设计、数据库操作等。同时,该项目各模块关联教材各章节的知识点,也为学生明确了各阶段学习的目标。

在课时安排上,为了保障项目开发所需的时间,笔者将理论与实践课时调整为各占50%;同时,考虑到学生已具备C++、数据库等先修课程的基础,因此在理论课中尽量减少纯理论知识的讲解,着重以项目和程序案例代码讲解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对案例化的理论知识产生直观的应用感受,进而逐步将代码中具有特例性的知识内容泛化,归纳为教材中的抽象理论,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转化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而并非单纯地记住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在试点过程中,笔者发现项目模式的授课计划不能依照教材中的目录顺序制订。以试点项目为例,完整的管理系统开发一般从数据库操作出发创建项目,进而设计系统的模块类和GUI图形界面,并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流程控制和数组等一系列Java程序语言内容。因此,项目模式的教学必须根据项目开发的流程,安排教材中各章节内容的先后授课次序。实践证明,这样的授课计划有利于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减少学生由于学习枯燥理论而产生的厌烦情绪。根据试点班学生的反馈得知,在实际开发项目的过程中,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是无法通过套用案例实现的。此时,他们会回顾理论课的授课内容并通过教材或互联网探索适用的理论知识,每当成功运用理论知识实现想法时,都会产生豁然开朗的感受,从而对融会贯通并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项目开发需要团队,更需要积极向上的团队,不合理的团队组合会造成学生的依赖性,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动手实践。在试点中,考虑到同寝室学生交流机会多和生活规律类似的特点,笔者将团队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划分,同时根据个别学生的要求进行微调。为了调动团队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笔者采用根据项目模块轮换组长的机制。每次轮班的组长负责安排各组员的职责和工作,组织讨论模块需求和设计方案,统筹书面的工作计划、设计方案和模块代码。学生在组长和组员角色的轮换中,纷纷感受到作为组长的压力和责任、作为组员协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努力对于整个团队的影响。在每一次的模块开发中,组员间相互激励并相互约束,分享成功的喜悦,增进了集体荣誉感以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当然,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以及团队的协作外,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也至关重要。笔者在试点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一些知识点涵盖量大和逻辑性强的模块,教师需要启发学生思路,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准备相关的资料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时刻掌握项目开发的进度,避免学生犯不必要的错误。此外,在理论授课中,教师应根据项目开发进度对内容作针对性的调整,着重纠正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理论层面分析错误的原因,配以相关案例启发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项目的考核采用教师模拟客户的形式,从程序的强壮性、功能性以及友好性等方面对软件的质量进行评判。从项目的整体质量评判团体分,并参照各模块中分工和职责的难易度评判个人分,进而得出综合分。在总评分方面,将项目分纳入考核成绩中,并将其所占分数比例提高到50%,真正在成绩上反映出实践和理论的并重。

3 项目式Java程序语言教学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践探索,笔者可以对本文第1节最后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回答,即实践结合理论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但前提是必须把握如下几个重点环节。

1)实践项目内容的选取。Java程序语言的应用极为广泛,案例项目众多。在项目的选取上必须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知识的涵盖量以及开发的周期。选取合理的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创造空间。

2)授课计划和课时的安排。多数情况下,项目模式教学方法需要更长的实践课时,这就导致理论课时的缩减。因此,在授课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必须精炼理论课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于C++等类似于Java程序语言的课程掌握情况以及理论与实际项目的关联程度,针对性地筛选授课内容,并在理论课中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在实践课中培养学生从项目开发中归纳泛化理论知识的能力。

3)团队的组织。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差异,团队的组织应从学生的主观意向出发,让关系较亲近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这样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培养。此外,教师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创造客观条件,培养团队中每位组员的主观能动性,安排每位学生轮流扮演组长和组员的角色,让学生感受组长工作的难度,体会组员协同组长工作的重要性,在团队工作中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4)教师的作用。Java程序语言是一门应用性强和理论多样的课程。学生容易对日渐增多的理论产生厌烦情绪,更容易在屡次失败的实践中丧失学习信心。因此,教师需要把控课程的进度,突出每一次授课的重点,避免照本宣科。对于较难的抽象理论,教师需结合趣味性强且实用性高的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教师必须及时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可用相似例子或相关理论启发学生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此外,对于授课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对于实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尤其应针对学生对理论理解的偏差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分析和纠正。

5)考核的方式。除了传统的以试卷形式考核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同样应作为考核重点。实践项目的考核应合理评估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理解实际应用的重要性。教师在考核中需大幅增加实践成绩的比例,在实践评分中除了需要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给出团队成绩外,还需要根据每一位学生阶段性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团队贡献等,综合评判学生的个人成绩。

4 企业参与的合作人才培养

检验上述教学模式好坏的最好方式是让学生面向社会,接受企业对他们能力的检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也重点提出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的要求。利用企业资源,将企业培养纳入教学环节是提高Java程序语言课程质量的关键。

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合作企业(塔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以Java作为主要程序开发语言,具有众多的项目开发小组,是学生检验和发挥所学知识的理想平台。合作过程中,企业培养由专任的培训人员负责,根据企业项目的需求,对学生Java程序语言的应用能力进行强化培训,采用面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只有符合企业能力要求的学生才能直接进入项目小组进行程序开发,而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则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培训。这种“优胜劣汰”的模式能够让学生提前感受到社会的竞争压力,对于实现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具有很大益处。

此外,与学校的项目开发方式不同,企业化的项目管理涉及一系列的需求文档、规格说明、测试准则等,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小组中每一位项目组长均由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担任,对于组员的管理、工作职能安排、开发进度跟踪均有独到之处。学生通过比较自己在校内项目中的管理和开发方式,很容易就能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迅速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企业中的学生也是员工,需要对自己编写的程序和工作进度负责。对于无法完成工作安排的学生,企业除了进行培训指导以外,还必须根据企业的相关条例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严格的企业化管理会给学生造成压力,但同时也促进学生自学、自律、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笔者从企业的反馈中得知,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新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开发项目的需求,掌握相关知识的应用,明确自身在团队中的职责,完成项目开发的任务。更可喜的是,多名学生在完成培训后直接被合作企业聘用,这是对学生能力最有力的证明,更是对教学模式改进效果的肯定。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篇7

**中心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指导我校的教学工作。承蒙领导抬爱,要我在这里发言,我只能抛砖引玉,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我校上学年的教学工作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教学常规方面

我们**中心小学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96人,教职工26人,学校办学条件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帮助下,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教育教学有序进行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保障。一学年来,我们**小学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事业追求铺路;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奋进”为办学总目标,充分发扬“团结、务实、勤政、高效”的领导工作作风和“爱学生、爱学习、爱研究”教师工作作风,教书育人,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根本保障。我校坚持常规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课程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课时计划和教学内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确保各学科有教师任课,无任意增减或删改课程课时现象。新开了书法课、兴趣小组活动课以及阅读课。

2、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我校每期开学初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反复讨论拟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工作重难点和完成各项教学、教研任务的具体措施。然后各教研组、班主任围绕学校计划 ,拟订各类计划 。

二、教研组管理

1、建立健全教研组织

我校根据课程标准、课程计划以及教学内容要求,结合学校规模及特点,共设语文、数学、英语科三个教研组。各教研组长均由学校本学科学识水平高、科研意识强、具有学科带头作用的老师担任。他们是:语文组:陈娟娟;数学组:卢棱佳;英语组:胡萍。

2、教研创新有特色。

我校教研工作以校本教研为主。各教研组每期围绕“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开展小课题研究,例如: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中年级作文起步教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数学体验式教学;英语以唱助读等。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

三、教学过程管理

1、教学常规环节检查与督促

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导处带领各教研组每月检查教师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把检查教师教案落到实处。每次检查结果都认真作好小结,进行评比,并在教师会上公布。二是督促班主任每期终给学生写鼓励性评语,并根据评语的质量进行评比。三是校领导班子在各自兼课的同时,每期的均听课在20节以上;四是每学期抓好教案、作业、课件、评语的展评,评出优秀教案、作业批改优秀人员,并进行奖励。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每学期初,要求各个班级做好培优辅困活动计划,有针对性地开班辅导。制定了培优辅困措施,不放弃每一名学生。

3、加强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

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成立了田径队、舞蹈、太极拳、文学社、二胡、电脑、书法、美术、奥数、演讲与朗诵、英语口语、低年级趣味数学等兴趣小组。

4、教学观摩与经验交流

各教研组每期组织本组名师观摩课二次,此外,还抓实每学期召开一次任课教师经验交流会。抓好每期一次的学生“学法”经验交流。

四、校本培训

一是切实抓好在教学方面的“备、教、辅、批、考、研”等六个环节的“传、帮、带”工作,把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以及新增教师明确为学校骨干教师的“帮、带”对象;二是抓好集中学习,以转变全体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提高教育理论、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为重点,抓好这些方面学习和经验总结;三是提倡自学、边干边学;四是提升教学基本功,切实抓好教师基本功培训。

五、评价管理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瓮江学区教学工作常规管理要求》以及学校教师教学常规考评方案,对常规教学常抓不懈。对教师的 “备、讲、辅、批、考、评”严格要求,环环紧扣,项项落实,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讲求实效。学期末,检查教师各类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各科教案,并从课时数量、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做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力度。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要上等级,学校要兴旺,要有人气,教学质量是关键。教师备课认真钻研,潜心学习,力求创新,备课时不仅要准备教材上的知识和教师个人储备的知识,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增强了同他人合作意识。教案书写认真、清楚、环节齐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后的反思具有针对性,记录了每节课的得失、成败、内容详实,对以后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教导处对教师的备课情况采取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并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严禁教师不带教案进入课堂。学期末学校都要举行教案评优活动。由于我们严把备课质量关,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保证,我校的教学质量在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稳步提高。

2、完善、落实教师的评价机制。

为客观公正地反映每位教师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教师提高政治思想,理论业务水平,认真履行职责,打破平庸,创设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体系。教导处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认真检查落实情况。学期末由教师做工作总结,教务处根据听、评“推门课”、“公开课”的情况,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课堂教学、专业发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又结合教学常规检查、家长、学生的问卷调查及教师间的互评对教师的德、能、勤、绩 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做出最后的综合评价。对教师通过政策引导,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上,力争做到公正、公平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二)课堂改革方面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为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优质课堂,结合我校实际,由教导处负责,汇集各学科教研组长和教师代表的意见建议,形成了《**中心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我们课改的指导思想是: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

我们的课改理念是:

以小组学习为抓手,贯彻“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模式, 构建“一二三四五”基本框架:

一即一个中心:以学为中心。

二即突出“双主”作用:

1、突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篇8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在学会发音开始就对语言的表达有了需求,形成了对口语词汇的初步认识,逐渐渴望和人进行交流。可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交流的重要时期。对于幼儿时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讲故事、对话交流的课堂交流活动中,而且也体现在教师和幼儿的日常生活交流中。文章从课堂和实际生活两个方面分析探讨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通过早期阅读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早期阅读教学中,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学特点,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读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充满色彩和画面的读物很有兴趣,为此,教师应该选择色彩丰富的早期读物。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多读一些充满童真趣味的儿歌、诗歌等,通过多读、多接触,培养幼儿想要表达的欲望。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的时候,在幼儿会读儿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小手都能做什么?通过读儿歌全面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

2.通过对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通过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充分感受到阅读语言的优美,加强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小班幼儿多欣赏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小红帽》《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等。在幼儿听完故事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提出一些简单的人物关系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调动多种感官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在其他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同领域的幼儿课堂教学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为此,教师需要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幼儿的一切学习活动中。比如,在小班幼儿数学活动《诱人的早餐》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观察图片,通过交流清楚图片的表达意义。再比如,在小班幼儿社会活动《谁对谁错》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对图片进行描述。在幼儿描述图片之后,教师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分析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往

小班幼儿刚刚来到幼儿园,对新接触的环境充满了恐慌,往往会哭闹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在后来,幼儿开始尝试和陌生环境接触,接触的时候幼儿会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刻意地指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反而会导致幼儿不敢开口说话。为此,需要幼儿教师将语言表达指导贯穿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哭闹不止的孩子,老师可以一边哄孩子,一边尝试以猜谜的方式让孩子说明自己情绪的来源。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相对宽容、愉悦的环境下进行。第一,教师要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说话。在幼儿园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幼儿积极举手发言的时候,教师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从而忽视了幼儿想说的欲望。长此以往,导致幼儿说话欲言又止,不利于幼儿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为此,教师要在日常中观察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耐心聆听幼儿想要表达的想法。第二,教师为幼儿提供真实、丰富的语言环境。比如,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要求幼儿对别人的语言对话进行反应。在日常交往中,教师要为幼儿语言提供语言环境,让幼儿在和同伴的交流中拓展自己的语言经验。在每天吃完饭之后,教师要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引导幼儿观察墙上设计的图案,引导幼儿思考图案出自哪里。

3.让幼儿和家长进行交流

家长是幼儿学习成长的第一个老师,幼儿除了和幼儿园老师、幼儿园伙伴接触,接触最多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和家长进行交流,从而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回家和家长交流自己在幼儿园的见闻,家长也要以积极的态度响应幼儿的语言表达。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也是幼儿长大后语言沟通能力发展的基础。为此,幼儿教师需要注重细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幼儿的语言学习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篇9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高职英语应用

对于现代教育而言,已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重点转向以学生的参与和知识发展为重点。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在高等职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结果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和使用语言,有助于学生语言交际的提高,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关于“相互依赖”的概念涉及人们怎样影响他人和怎样受人影响。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在主观和客观的学习中成绩优异。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课堂小组的成功依赖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不但确保每名成员都掌握了全部信息,而且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密切,从而对个体产生正面影响。许多心理学家也从认知发展角度论证了社会环境中个体间的相互影响能够促进学习。

2.语言习得理论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把重点从结构能力(语法能力)转移到交际能力上来。因而在课堂上应该提高学习者在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中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而非简单参与或控制语言结构。合作学习的课堂就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参与到真正意义上交流的机会,从而能够提高学习者言语交际的能力。同时,合作学习状态下的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环境,比个体的、相互竞争的环境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学习者针对他人的正面情感,减少隔阂和孤独,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小组成员更好地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等职业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小组合作学习在预习新课中的运用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提前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成员根据要求查阅生词和预习对话、课文、语法要点。各小组要把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然后把记录结果交给教师,以便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在词汇、听写和背诵教学中的运用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学生要学好英语,必须记忆大量的词汇和背诵一定的句子、课文,教师要每天及时落实学生的记忆情况。由于现在班容量大和教师每天要批改大量书面作业,教师一般没有太多时间落实到每位学生。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师听写后,可以先给小组长批改,然后小组长交叉批改。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课后由组长重新听写,直到记熟为止。背诵先由小组长交叉检查,然后由组长检查组员。各组可以展开竞赛,检查情况最后由组长汇总。

3.小组合作学习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口语教学必须进行直接交流,因此更依赖集体行为。小组间可以合作准备课前的自由对话。教师先提出主题,合作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然后在课堂上推选代表演讲。课堂上常用的会话练习也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完一段对话或一个小话题后,要求模仿自编新的对话。这时,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配,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最后,教师和全体学生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对表演好的小组给予肯定,对表演有欠缺的小组予以帮助和鼓励,这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讲英语的积极性。

4.小组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预习课文,寻找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然后教师设计一些语言点问题、整体理解性问题、趣味思考性问题等,合作小组展开讨论,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记录员记录下答案。最后每组派一名发言人公布答案,由全班学生选出问题的最佳答案。教师鼓励合作小组多提一些开放性问题,供全班学生一起讨论,最后再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这样就会做到思路更清晰、观点更明确,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小组合作学习在写作中的运用

写作课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师在教学中可先布置写作任务,然后提供一些思路,由合作小组进行讨论。各组根据提示,依次列出写作提纲,寻找可能用到的短语、句子,整理加工成文后,派代表在班上朗诵。最后,教师和学生评出较好的小组,把他们的文章贴到墙上的英语学习园地,供全班学生学习借鉴。

实践证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会了学习,提高了兴趣,也增强了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值得推而广之,成为主流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傅永曙.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鲁世明.合作学习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M].辽宁:辽宁教育研究出版社,2005.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篇10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不但对理论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而且在某些学科中日益占主导地位,成为教师采用的主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因其方法论上的独特性,研究问题的现实性,资料收集的广泛性,适用范围的针对性,因果解释的不可替代性,案例选取的典型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案例可以很好地理解和内化所学理论。商务英语教学是一个兼商务专业课程和英语语言教学课于一体的教学。如果学生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任务与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相关的话,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Donna,2000)。

二、案例型任务教学

Willis(1996)在她的《任务型学习概要》一书中介绍,任务型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直接相关,并重视真实交际的需要。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完成侧重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这也正是任务与练习的区别之所在。在练习中,语言的形式,而不是意义受到重视,同时要求学生完成由教师选取的词汇和语法练习(贺杰,2013)。任务型教学为语言学习者提供自然的语言接触机会,学生可以借此机会使用目标语言表达思想。在这一语言教学活动中,语言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任务环节,他们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并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想法。从教学的角度看,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基于需求选择内容,用目标语言互动交流,在语境中理解文本,语言学习者既重视语言本身,又关注语言学习过程;增加学习者的个人学习经历,关联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

(一)任务前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为学习者设定话题,确定任务中使用的词汇和短语,帮助学习者领会任务指令,并要求学习者为此做好准备。

(二)任务环节

这一环节包括:1.分配任务———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随时做好监督工作。2.计划———学习者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完成此项学习任务的结果,这一过程做出的决定和发现。3.汇报———要求一部分任务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资料,或彼此交换书面报告,进而比较讨论结果。

(三)语言要点

1.分析———学习者观察、讨论具体的语篇特征,或者录音记录。2.练习———在分析中或分析后,对出现在文本或语篇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式进行训练。Willis列举了七种能成功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口语和书面语任务类型。商务英语学生在学习中要面对真实的商务任务,并决定怎样用他们在商务英语课堂上学习的目标语言和在专业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商务问题。比如:列举———激励因素、管理角色和展示,排序和分类———薪水待遇和成功因素,比较———现实问题、案例研究、协商洽谈和处理投诉,分享个人经验———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和创设任务———创办公司、创建培训机构、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以及产品设计等。

三、案例教学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在商务英语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都颇具益处: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性学习能力;2.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案例教学有时会蕴含很丰富的信息,学生须将这些信息压缩成符合逻辑的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并清楚地理解问题;3.培养学生的管理、沟通技能,如举行会议、合同谈判、演讲等;4.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沟通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的非语言沟通技巧;5.鼓励语言学习者协作学习和进行团队合作;6.强调在自然的环境中使用英语开展商务活动;7.模拟真实工作情境,要求学生投入到管理、沟通之中;8.为英语学习者提供高动机,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商务情境中解决商务问题。

四、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

1.介绍案例:教师提前给学生阅读案例,并让学生讨论问题和要点,教师检查学生对案例要点的理解程度。

2.确定问题:学生讨论公司状况,分析大量数据,做SWOT分析,并提出公司目标。

3.解决问题:让学生分组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参加会议和洽谈旨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会议中,主持人要起草会议日程,并主导会议的开展。在会议期间,学生应该详细记录,公开确定公司项目、评估项目、选择最佳项目,制订公司行动计划。

4.展示解决方案: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他们的行动计划。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5.评估方案:学生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观点展示中的一些主要观点上要达成一致意见。

6.后续活动:要求学生撰写电子邮件、备忘录、信函、报告等。

7.反馈:理想的反馈要求学生自我评估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总之,小组完成的任务应得到评估、批判、赞赏、讨论甚或仅仅是倾听。

五、教学案例的介绍和实施步骤

(一)教学案例的引入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仅仅把案例交给学生,并希望他们领会如何使用这个案例是远远不够的。有许多方法可以向学生介绍案例:

1.和学生一起完整地阅读教学案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处理任何词汇或语法问题,可以要求学生用视觉的形式表现背景信息,也可以使用黑板或白板展示公司背景。

2.为学生提供一些分析案例的语言和信息。在分析案例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多阅读几次案例;(2)确定主要问题;(3)制订公司目标;(4)确定公司项目;(5)制定评估项目标准;(6)选择最佳项目;(7)决定如何实施该项目;(8)制订行动计划应用解决方案。

3.提前讲授案例讨论中所需的语言。教学中,教师选择自己想关注和讲授特定语言的技巧很重要。以组织会议为例,我们可以做如下工作:(1)为学生提供可以训练学生技能的网站,让学生从中搜索到有用的信息;(2)让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大量有关交际或组织会议的书籍;(3)头脑风暴———一些组织会议的重要概念,如会议类型,出席会议的人员和组织会议所用的动词等;(4)组织会议的语言———为主持和参与会议的学生提供有用的语言输入,比如不同意、打断、发言等;(5)让学生熟悉会议文件———议程的形式和内容,时间和备忘录;(6)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二)课堂案例教学的实施

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每组最多6个学生)讨论同一案例的不同层面。因此,找到一个拥有两个明显不同层面的案例是个不错选择。教师必须提醒学生,他们需要根据案例中的可用信息,提出建议,作出初步决策。在一个半小时的讨论中,课堂时间分为三个半小时时段:

1.会议(30分钟)———小组会面,讨论案例任务。把学生分为A、B两个小组,讨论案例中所分配的任务,并选一个学生主持会议和制定议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议程,确保每个人都有一份材料或让他们在白板上编写自己的议程。学生讨论并提出建议,然后用幻灯片展示。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他们提供的画面要清楚,内容要简洁,语义要连贯。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有均等的发言时间。

2.展示(15分钟/组)———A组学生将讨论发现展示给B组学生,反之亦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第三环节,要求学生做详细笔记。学生需要对本组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这一环节可视为信息交换环节。

3.讨论(30分钟)———所有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学生比较不同的结论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并达成共识。

(三)课堂汇报

所有课堂案例都需要汇报,包括语言、技能以及支撑文件和书面交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解决学生在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错误有针对性地编写习题,也可以简单地总结这些主要错误以达到解释正确语言形式的目的。至于会议和演讲技巧,教师应该在如何提高这些技巧上提供意见,包括亲和力、肢体语言、眼神接触等。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