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观后感十篇

时间:2023-03-23 18:39:47

思政课观后感

思政课观后感篇1

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开讲啦,对于观看了《同上一堂思政大课》之后你会有怎样的观后感悟感想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个人感想2021_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个人感想1作为党的后代,革命烈士的后代,我们不能忘记党为我们这一代而付出的努力!不能忘记党为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打下的坚定基础!为什么有烈士牺牲?为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为什么会有党?为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虽然那些英雄烈士们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当人们问谁是人民的勤务员?是否有人一点也不记得雷锋?现在还有多少人还记得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还有多少人记得黄继光、蔡永祥、孔祥意,雷锋等英雄烈士?他们为了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了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生命。这些还有谁记得?

那么先来说说雷锋吧!我自己也做过些捡垃圾、公交车上让座……之类的好事。帮人家做事情或干点活也是蛮开心的,所以说“助人为乐”这句活说的是事实,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快乐。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有些人也是经常帮助别人,只是要些报酬,却不算”活雷锋“呢?雷锋帮助别人是不要钱的,而他却向人家索取报酬。我想区别就在这里吧。雷锋曾经说过:”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我是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我承认,我以前也不认识蔡永祥,直到我读了这本书……蔡永祥是个受张思德和雷锋精神感染的人,(我们小学生也应该向他学习)蔡永祥是和雷锋差不多的人,他也很乐于助人。有一个星期天雷锋去看病,回来时看见一个建筑工地,一下子就被热火朝天的场面吸引了。立刻到加入到其中……(也是星期天)蔡永祥请假外出购物。当他看到有一些工人在挑煤,他便和工人们一起干了起来。结果竟忘了归队的时间。班长批评了他,蔡永祥没有说原因,承认了错误。后来班长知道了原因,对蔡永祥进行了表扬,对自己说过的话表示抱歉。但蔡永祥诚恳的说:”班长,你不是批评我做好事,而是批评我误假,革命战士要有组织纪律性,你批评得对啊!“1966年10月10日凌晨,蔡永祥像往常一样守卫在钱塘江大桥上。2点40分(凌晨)一车旅客要经过这里前往北京。蔡永祥借着列车灯光看到远处的铁轨上横放着一根圆木,他知道一旦火车从圆木上碾过就会发生车毁人亡的灾难。蔡永祥不顾一切的跑向那辆列车跑去。100米、5米、1米……就在列车即将碾上圆木的那一刹那,蔡永祥抱起圆木扑向轨道外侧。列车呼啸而过……旅客、列车和大桥都脱险了,但蔡永祥却在那闪闪发亮的铁轨上献出了自己年仅18岁的生命……那一刹那定格成永恒,让我们永恒的铭记在心。

这只是两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千千万万个优秀党员的代表。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这些英雄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个人感想2在我眼中,党就像一位母亲,时刻关怀、体贴着我们;党就像一位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党就像亲人、朋友,在我们为难的时刻,会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应该感谢党,因为没有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党是中华民族的英勇缔造者和守护神。如果没有党,我们中华民族也许到今天依旧是一个黑暗的旧中国。回眸历史,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多重压迫之下,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英勇地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号召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陕北,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大无谓的革命精神;还有那浴血奋战的台儿庄大捷、气壮山河的百团大战等赫赫战功,也无一不是我们党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辱,中华民族不可欺。

党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祖国日益强大,全国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生活。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让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聚焦“鸟巢”,为中国的发展而欢呼雀跃;和谐社会的建设,让华夏大地一片祥和,美不胜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党再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在日渐强大,“中国”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脱去了“落后”的旧装。

党是和平的使者,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二位母亲。当利比亚的孩子正在饱受战火的侵袭,我们正在惬意地享受着党为我们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当伊拉克的上空还弥漫着弹药的味道,我们的人民正在夕阳中享受天伦;当国外此起彼伏的战乱让人民苦不堪言,我们---只有我们中国人是那样的惬意与安详的生活着并快乐着。这一切,都源于您----倡导和平的我们的党,我们的母亲。这就是我眼中的党,一个小学生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同学们,当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中学习,你是否会想到我们的学习是在为党而学习呢?党给了我们一切,我们理当为党奉献毕生。作为意气风发的新一代,我们必须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要使命,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中华民族拥有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明天!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个人感想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每次踏进林爷爷的家中总能听到他老人家嘴中哼唱这首歌。

林爷爷是一位退休老干部,当年参加过解放战争。小时候,林爷爷经常给我讲他年轻时的故事,那时我只认为是在听故事,可长大后,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我知道了党是怎样在艰苦的`条件下,领导全国人民走向富强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到,林爷爷给我讲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人民的发展史。

林爷爷出生在贫农家庭,全家人一年四季辛苦劳作仍免不了挨饿受冻,因为当时的中国是黑暗的,没有人为劳苦大众作主,百姓是倍受剥削和压迫的,林爷爷曾眼含热泪地告诉我,他的小妹妹就是因为没钱看病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正当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她克服了重重困难解放了全中国,终于带领人民走向了光明,走向了繁荣,走向了富强!

自从有了伟大的党,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林爷爷以前住的是茅草屋,最怕有雨雪天,一下雨屋里就漏水,常常是披着雨衣入睡。每逢这时,年轻的林爷爷就会感到无比悲伤和无望,这种日子难道要过一辈子吗?不,决不!我们伟大的党来解救我们了,她为劳苦大众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光明。在党的号召下林爷爷参了军,他亲身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我问过林爷爷,:“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您没有怕过吗?”林爷爷对我说:“战争是可怕的,也是残酷的。但是,一想到我们打仗是为了脱离那当牛做马的旧社会,是为了过上幸福的好日子,我就感到浑身充满了斗志!我不怕,即便是牺牲了,我也没有遗憾。我坚信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只要跟党走、听党的话,我们就一定会成为国家的主人。到那时,人民一定会过上比蜜还要甜的日子。”

我反思着林爷爷的话……是啊,林爷爷说的没错,听党的话,跟党走,我们就一定会过上比蜜还要甜的日子。

现在,林爷爷的茅草房早已变成了高档的住宅小区,里面有好多栋漂亮的楼房,高低错落排列的十分漂亮。小区里还有一条小河,河边伫立着造型各异的假山石,随风摇曳的垂柳和各色的鲜花,小鸟不时地落在枝头欢唱,好一派鸟语花香……茶余饭后,居民就在小区的广场上纳凉、散步,有时还有居民自己的 文艺演出呢!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到处都是和谐的景象。

林爷爷的家住在一楼,和我们家是邻居。他家的前面是一个小院子,林爷爷在院子里开垦了一小片地,种了好多花草,他老人家晚年的生活是其乐无穷啊。每当我从林爷爷的院子前经过,常会听到他开心的哼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时内心会非常感慨:我一出生就过着安逸幸福的生活,家人都很疼爱我,我有什么要求爸爸妈妈都会尽量的满足我。试想一下,要是没有党,没有新中国,我的童年也许比林爷爷还不及。

因此,我在内心深处常常会这样想:党真伟大,我也要不断的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党合格的接班人,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切为了国家和人民,让我们的祖国不断前进,为我们的祖国创造辉煌,使我们的祖国屹立于世界之巅!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个人感想4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我们伟大的祖国也已经点燃了她的第57枝生日蜡烛。这100年的风雨中走过的路,淌过的河,已不计其数。这100年里,我们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落,10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可以完成好多事情,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是短暂的。虽说成长之路是曲折、漫长的。面对100年的风雨沧桑,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现在,我们可以挺直腰板,拍着胸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

我们在星光灿烂下倾听时代的钟声,我们在漫漫长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们心潮澎湃;多少次,我们辗转反侧;那都是为了等待这不同寻常的一天——祖国母亲的诞生!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就让我们沿着时间的隧道逆向而行,重新感受那段平凡而又伟大的历史吧。

曾几何时,贪婪的侵略者纷纷来到中国,从此,这里的文明消失了,强盛衰败了,留下的只是浓雾蔽日,民不聊生;曾几何时,无数的革命烈士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抱出了地狱,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的富强又有多少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封建主义的绞杀下,在那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中国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梁柱挺起了中华古老的长城。把祖国母亲送上了幸福大道,用拳拳赤子之心,抹去了祖国母亲凄苦的眼泪,换来了她幸福的微笑……五十七年前的今天,我们的祖国振翅一飞,再度冲上云霄,向全世界发出了最为雄健豪迈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巨人的呐喊,震荡环宇,让群山响应,大海回波!

每当五星红旗在蓝天飘扬,国歌声在晴空回荡时,民族自尊的血液就会在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血管中沸腾。回望历史的长河,无数先辈名垂青史,他们用自己的赤胆忠诚誓死捍卫自己不屈的民族,从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岳飞,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每个名字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是啊,正是这样一个向来不屈不挠的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又是这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唤醒沉睡于心底的自豪。

这一切的一切都无不证明了我国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在增强着,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用双手弹奏为我们伟大祖国谱写的新乐章。

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成熟,她的男性般坚实的臂膀,她的母性般温柔的胸怀,我们深情地向她致一个敬,奉上我们一片爱国赤子的深情。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个人感想5“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下我的身,党是光辉照我心”—这耳熟能详是天籁般的歌声,这发自肺腑的新时代的最强音,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她让我铭记这这样一个雄辩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00年前的今天,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一面代表中国人民火红岁月的旗帜;这是一面代表着真理与光明的旗帜;这更是一面浄透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追求真理和民族希望而倾注着青春与鲜血的旗帜!

历史的烟尘掩盖不住岁月的风雨。是中国共产党以傲然正气担当天下之大义,在血与火的考验下,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前仆后继,英勇战斗!带领中国人民从民不聊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走向一个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是党领导人民在苦难中撑起一方蓝天,使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以挺拔昂扬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翻开新中国辉煌的史册,一部波澜壮阔的画卷跃然纸上。党一直带领人民在振兴中华民族的道路上坚忍求索。从穷二白到改革开放,从基本小康到全明迈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其中,涌现了多少优秀的共产党员,又涌现了多少一心为民的人民公仆:焦裕禄、雷锋、王进喜、任红霞……他们想蜡烛点燃了自己明亮了别人,他们为党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以自己切实的行动阐述了党的光辉,感动着你我的内心,点燃了我们心中对党和祖国的无限挚爱!

思政课观后感篇2

1、中国在2020年经历了一次大的考验——新型冠状病毒。在疫情防控之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的站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哪里任务重,哪里任务险,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他们打头阵做先锋,全面的落实防控的措施,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在疫情发生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各地各部门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真正印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面前的应对能力,也彰显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强大力量,更加彰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

2、总之,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会轻轻松松,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过去,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铸就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辉煌。今天,中国人民也一定能够战胜、可以遇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艰难险阻,铸就更大的辉煌,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文章屋网 )

思政课观后感篇3

 

关于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观后感1

 

一场喧嚣、欢乐,又不失温情,以及历史厚重感的奥运会开幕式就这样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能让每个人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的大聚会,充满了激情与欢愉。

 

百年奥运历首次移师南美洲,面对外界的质疑与吐槽,东京人用一场充满南美、桑巴风情的盛会让全世界为之陶醉,“欢乐”应是现场最直观的感受。

 

当地时间7月23日晚8时,2021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在东京体育场举行。整场文艺演出将巴西的历史、现在与未来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而热带雨林等元素的出场,体现出这个南美国家与自然、环保的密切联系。

 

事实上,东京人不光拥有匠心独运的文艺表演,他们还有无比细致的一面,从而让世界看到他们办好一届世界性运动盛会的决心和信心,这似乎与人们对巴西人自由,又略带散漫的印象大相径庭。

 

作为开幕式亮点,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引导员脚踏用植物点缀的三轮车引导各国运动员入场,让人犹如置身在狂欢节的氛围之中,同时也感受到这个多种族国家独有的热情。

 

环保奥运,没有奢华的排场,没有炫目的特效,五环是全绿色的,火焰也是这么些年来最小的,但是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真的超过了想象,低调却美丽,祝福所有运动员,期待奥运顺利举行。

 

“我对东京奥运会有充足信心,”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所说,多一分对东京人的理解,奥运会在人们眼中就会多一分美好,多一分和谐,有理由相信,东京奥运会,将是一届成功,又充满南美风情和欢乐元素的体育盛会,对此我深信不疑。

 

关于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观后感2

 

奥林匹克宗旨就是更快更高更强,这不仅是指运动员之间的竞技,也是指对自身的突破和提高。今天的李莎说奥运,就让李莎带咱们一起去听听东京奥运会上最励志的两个故事,虽然故事的主人公都没能拿到奖牌。

 

在东京奥运会迎来了帆船女子激光雷迪尔级奖牌轮的比赛,很可惜,我最喜欢的运动员徐莉佳并没有出现这一轮的比赛中。徐莉佳的故事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她是当下中国最优秀的帆船选手,也是身体素质最不适合做帆船运动员的顶级选手,她的运动生涯要克服先天的视力、听力障碍,曾经遇到极端天气差点命丧大海、项目被移出奥运被迫改项,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挡她成为一名顶级选手。本届奥运会上,徐莉佳遭遇了成绩被取消,然而却不抱怨不气馁,成功逆袭,从末位回到首位。

 

随后,伤病困扰加上又一次的成绩取消,徐莉佳的本届奥运征程还是在奖牌轮前止步了。然而,没有得到奖牌的徐莉佳,在本届奥运会上赢得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她在伦敦奥运会上拿到金牌的时刻。为什么,因为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色运动员高超的竞技水平、遭遇挫折而不言败的竞技状态,同时,也让帆船这项中国人还不是特别熟悉的运动走入大众视野。

 

同样结束奥运征程,但留下了无数感动的还有一个人,她叫丘索维金娜。丘索维金娜是奥运会的七朝元老,上世纪90年代,这位乌兹别克斯坦的体操名将就在国际舞台声名鹊起,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她第一次参加奥运就夺得了女团冠军。2002年是丘索维金娜人生的分水岭,儿子身患白血病。为了治病,丘索维金娜花光了所有积蓄。为了给儿子治病,也为了筹集足够的治疗费用,她前往德国并参加参赛。

 

从“妈妈级”选手到“奶奶级”选手,她的那句“你未痊愈我不敢老”的誓言,让无数人动容。如今儿子的病情已经好转,就在多数人认为她会就此退役陪伴家人的时候,丘索维金娜却做出决定,重新回到祖国,站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代表乌兹别克斯坦参赛。在20岁就被称作老将的体操赛场上,如今的丘索维金娜已经41岁了。这一次,她不再是为了奖金,为了儿子,而是为了热爱,为自己而战!结束了里约的征程,丘索维金娜又表示,东京奥运会,我们再见!

 

这是两个人的奥运故事,他们虽然都没有带走奖牌,但是都带走了我们的尊敬和祝福。他们是我们心里的冠军!

 

关于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观后感3

 

今天早上,我和家人一块儿看了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询问过爸爸我知道这是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20年东京奥运会,而东京是奥运首个主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城市!这次奥运会参赛国家及地区207个,它的口号是“一个新世界”,口号寓意东京奥运会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以影响和改变下一代人!

 

看开幕式的过程中几何图形和音乐是最多的表现形式,让我知道音乐在东京这个城市的重要性,而几何图形我也是通过解说员的解说知道了这和他们国家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在本届奥运会上,我国代表团共有777名运动员参赛,我国女排运动员朱婷、跆拳道运动员赵帅担任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看着中国代表团入场时我的心里也是觉得很高兴,也觉得很自豪呢!还有各国代表团入场时看着都很兴奋和快乐!连我们观众都被感染了!虽然开幕式的时间很长,我还是坚持看完了,直到圣火被点燃!

 

看完开幕式,妈妈还让我查了一下有关这次奥运会的很多小知识,所以我也收获满满的!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呢?开学后我们一块儿探讨一下吧?

 

关于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观后感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被迫推迟的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今年的7月23日至8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办至今,这项世界性体育盛会已走过了125年的历程。125年来,奥林匹克精神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传播,目前,参加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206个,几乎遍布全球。作为一种体育现象,奥运会是人类探索体能极限的最引人入胜的赛场,奥运纪录、奥运奖牌成为运动员追求的崇高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全球性活动。为什么一项普通的体育赛事能在短短的百年间风靡世界,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一项普通的体育赛事又为什么能具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呢?我想除了人类具有展示自身体能和形象的潜在需要之外,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奥运会自举办以来始终坚持的公平和公开竞争机制。的确,人类渴望展示自身的完美,但是人类更需要公平,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管对什么样的人,公平永远是让世界心悦诚服美德。奥林匹克也正是由于体现了这一点因而有了无限蓬勃的生机。

 

一项体育赛事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当一个国家和民族充满了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的时候,这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社会各项事业就会兴旺发达,而一旦当它失去了这一点的时候,这个国家和民族也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

 

人类需要公平,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更是离不开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国家和谐稳定之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所依,这是奥运会蓬勃发展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观后感5

 

东京奥运会的脚步已经渐渐走近,对于中国体育人来说,每届奥运会都是一场大考,2021年能够交出怎样的答卷,是对中国体育的一次考验。

 

新时代,中国体育人肩上也承担了更新的使命和更重的责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体育将扮演更为多样的角色。面对东京奥运,我们要争金夺银,但需要做的,又远不止争金夺银。

 

党的报告已经为我们描绘出建设体育强国的宏伟蓝图。新时期体育呈现的新形态,新时代人们对体育的新诉求,都要求中国体育人要带着新思想、新理念、新目标,踏上新征程。我们要让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异彩纷呈、体育产业突飞猛进、体育文化日新月异,“四驾马车”齐头并进,为“奥林匹克”给出多维的中国式阐释。

 

奥运会早已不再单纯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简单集合,而是综合精神激励、文化传承、国家展示、合作交流等等要素的大平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京奥运会对中国代表团的考验将不仅仅在赛场内,更在赛场外。

 

运动员们需要全力争取优异的成绩,践行更快、更高、更强,为国争光,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正能量。但这些成绩的“含金量”需要更高,要求运动员们严格遵守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不断突破自我超越极限,展现民族精神,成为青年一代的楷模。

 

评价代表团表现的标准也将不再仅限于金牌、奖牌数量,还要看我们是否在友好竞争、对外交流、沟通合作等方面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大国情怀,以体育为纽带搭建各国、各地区之间互利互信的桥梁。

 

奥运会是竞技场,也是大舞台,在互联网科技日益发展、世界各民族之间沟通越来越顺畅的今天,奥运会的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也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开发,这种价值并不仅仅属于东道主,而是属于每一个参赛代表团。在2021年的东京,如何发现和拥抱这些价值,也是留给中国代表团的一大任务。

 

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个伟大征程中,体育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关于“奥运”的考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仅有一堆奖牌,已经远远凑不成人们心目中的完美答卷。人们需要看到能够真正代表中国积极向上活力的健儿,展示中华民族的卓绝风采,在世界舞台上全方位展现中国形象,为人类的和谐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观后感6

 

我国跳水天才众多,中国跳水队也被称为梦之队。其中诞生不少跳水皇后,比如郭晶晶,在跳水运动中绝对的强者。早早退役的她如今又复出了,将以国际泳联代表的身份担任跳水评委。在孩子和工作面前,她选择了工作。另外一位跳水皇后陈若琳,中国最多的奥运金牌获得者,5枚奥运金牌。此次将担任东京奥运会跳水比赛裁判。

 

东京奥运会增加了冲浪、滑板、攀岩、空手道四个项目,增添这些项目无疑是为了自己多拿几块金牌,作为东道主,肯定会变着法子为自己谋金牌的福利。还增添了一些隐藏项目,比如,比如柔道的混合团体。这个单项等于是直接送给日本一块金牌。反正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来,不过也能理解,也只有东道主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多拿几块金牌。

 

与上届奥运会比,东京奥运会男女混合项目从里约的9个增加到18个,女性选手比例在历届奥运会中达到最高。增加的男女混合项目包括射箭混合团体赛、田径4x400米混合接力、柔道混合团体赛、铁人三项混合团体接力以及射击三个男子项目变为男女混合项目等。

 

得益于“促进男女平等”这项大原则,乒乓球混双成为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颇受中国国球爱好者关注。目前,奥运会上乒乓球有男、女团体,男、女单打4个单项,这次增加混双后,乒乓球奥运金牌总数将达到5枚。

 

总之,我们现在是强国,已经不需要用体育成绩来说话,已经不需要体育成绩来提高全民的自信。我们现在只想着中国代表团能一切顺利,成绩很重要,尤其对于运动员来说,但今年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安全!

 

关于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观后感7

 

近日,中国奥运军团在东京赛场的表现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不断攀升的奖牌榜背后,是运动员们日复一日苦行僧式的修炼,是对战术、技术动作一遍遍地精准计算研习,只为升起国旗、奏响国歌的那一刻。在干事创业的“赛场”上,党员干部也要起而行之、奋勇争先,悟出属于自己的摘“金”之道,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干部。

 

做跟党走的“排头兵”,摘碧血丹心之“金”。怀中一寸心,千载永不易。从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上的合法席位到许海峰一声枪响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再到今天中国在国际奥运会上地位的举足轻重,这些伟大历史成就的取得是与奥运健儿的碧血丹心分不开的。回首百年,我们党在惊涛骇浪中启航,在摸爬滚打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历经沧桑依旧风华正茂,饱受风雨依然保持年轻,其坚韧力量来自于无数共产党人对党忠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足新阶段,放眼新征程,党员干部对党忠诚要保持“满格”状态,始终做到在党忧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任何时候都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可动摇。将对党忠诚转化为疫情防控、防汛救灾、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工作的积极作为,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关系,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添砖加瓦。

思政课观后感篇4

[关键词]情感渗透法;思政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2 — 0170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11

[作者简介]张国锋(1969—),男,河南罗山人。思政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所谓情感渗透法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和有设计的运用自己的情感变化和相关素材及问题引起学生对具体理论观点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最根本的含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使教育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在大学生思想政课理论课中运用情感渗透法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一、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运用情感渗透法的必要性

1.适应大学生思政课课程性质的必然要求

中央16号文件开宗明义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一门专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道德信仰、政治信念和政治认同等主观观念进行培养塑造,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大学生的主观世界,引导其树立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道德、哲学等理念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达到武装头脑、内化信仰的目标,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既定目标,教育实施的前提就是受教育者在情感上认同教育者传授的理论观点和政治观念等内容,这就需要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情感渗透法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做人的思想工作和塑造人主观世界,首先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情感上亲近、信任,否则任何教育都不会成功。

2.符合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

、教育部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是提升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其中运用情感渗透法教学符合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在过去的威权时代的那种教育者居高临下、灌输性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方法已经完全不适应当前的时代氛围,也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起民主、平等、自由的关系,而不是过去学生依附于教师的从属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志无条件地灌输给学生,学生也不会盲从地接受老师的观点和理念,而是在情感上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所选择、有所判断,只有在情感上亲近和认同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会自觉地接受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才会在实践中践行。所以。从这个现实需求来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情感渗透法是必然的选择。

二、 大学生思政课情感渗透法教学实施的原则和要求

1.情感渗透法实施的原则

情感渗透法是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中一种教学方法,它的运用必须遵循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必须遵循一定原则,才能达到其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不至于成为哗众取宠、偏离教学目标的自娱自乐或者表演。一是要遵循真实性原则。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是生成情感教学资源的肥沃土壤,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施情感渗透法教学时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系,应善于发掘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所蕴含的有价值的情感因素,将其生成为情感教学资源,不能从虚假的“高大全”的实例中构建情感渗透法教学的情感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对生活、对人生保持一种热忱的态度,而不是呆板和冷漠,对事实保持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而不是为了需要随心所欲的杜撰情感教学资源。所以,大学生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智商(IQ),能辨别真伪,还必须有较高的情商(EQ),能建立和谐的人际沟通环境和氛围。二是情感性原则。情感性原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情感渗透教学法运用最为重要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进行培养和塑造,最终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得以提升,教育既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三是民主合作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不同,对课堂教学会有千差万别的想法和需求,如果这些想法和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较大的焦急感和失落感。乔姆斯基指出,在学习过程中,焦急感越大,教学的成功率越小。大学生思政课运用情感渗透法教学,就是要建立一种民主合作的互动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允许有学生的质疑和不同意见的碰撞,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见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在平等的交流中达到意见的大致统一,认同是自觉自愿的情感抒发,而不是心不情愿的符合。

2. 情感渗透法实施的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广泛运用情感渗透法既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大胆探索,也需要一个现实的宏观环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被当做考试拿分的工具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不可能有更多心思去关注研究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有效实施情感渗透法教学就必须要求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观念和考评机制的改革。一是转变教学观。过去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是一种应对的教学观,在课堂上搞“大满贯”,学生成了被动学习的客体,造成很大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心里抵触情绪,只是为了学分在考试前突击几天,达不到将观念内化为学生素质和思想政治观念的目的。情感渗透法教学观要求授课是知情并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因子,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唱独角戏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情感渗透式教学,使得学生的知识、观念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这是实施情感渗透法教学的前提条件。二是转变评价观。教学评价体系是影响和决定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指挥棒,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中,还是以分数和学分评价为主体,一门课程学的好与不好,就看最后考试的成绩,这样的教学评价决定了老师只是按照考试获得分数的模式来组织教学,学生按照获得分数的模式来学习,达不到思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异化为一门单纯获得知识的课程,背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和育人功能。情感渗透法教学的评价功能在于改善学生学习动机和情感体验,采取激励性评价,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和体验,这是实施情感渗透法教学的必要条件。

三、大学生思政课情感渗透法的具体运用

情感渗透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既要遵循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又要结合具体课程和不同类型的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本人在一所高职院校讲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现以本人讲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绪论》的教学过程为例,阐述情感渗透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绪论》(以下简称绪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篇部分,这一课的讲授效果决定和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讲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课至关重要,在深入学习领会中央16号文件和教材的基础上,本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积极运用情感渗透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以情导入新课

经过中学时期以考试和分数为指挥棒的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磨难,大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和无所谓的心态,在导入新课时必须打破学生这种心理魔咒,以一种亲近的情感开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我在导入新课时,充分运用情感渗透法。在开始讲课时,抛开课程本身,先后在多媒体上播放了席慕容的《青春》配以舒缓轻音乐,强调“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的主题,引起学生对青春话题的思考,触动学生内心情愫。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经历了不理想的高考,自尊和自信的弱化的现实,顺势播放了食指的《相信未来》诗朗诵,激发学生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人生的信心,鼓动了学生内心渴望被尊重、渴望成功的情愫,打破思想政治课在学生心中固有的说教、呆板的印象,在情感上尝试听听这门课的意愿,为开始课程讲授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 以互动问题牵引课堂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就是认同平等的互动交流,较为抵制居高临下的说教和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适应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平等的问题互动来构建情感渗透的教学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授《绪论》时,我在知识的关节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互动讨论,如在讲授适应大学生活部分,我设置了“你梦想中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大家开始了热烈的议论,然后让部分同学站在课堂中央讲述他的大学梦,既加深了新同学的认识,又在讨论和阐述中对怎样开始大学生生活有了深入的认识,气氛热烈,情意融融。在整个课堂中,总是用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达到教学目标。

3.以解决问题吸引学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生活,更要满腔热情的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中的思想问题及方法论的问题,只有这样,这门课程才可亲可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讲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构建情感渗透法实施的支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如在讲授《绪论》时,重点围绕解决学生的大学学习方法问题深入讲解,收集很多素材,提供可资借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愿意听、想思考、想尝试。我以“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刻苦,但效果不好?”和“为什么有的学生大学学习成绩很好,但事业发展不好?”等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再展开讲授,为学生开出大学学习的参考意见,这样的课堂,学生动起来,学了能受用,自然高兴学,用心学、学得有效果。

4.以活动让学生感触

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是实施情感渗透法的升华。在讲授《绪论》部分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新入校的大学生珍惜大学时光,勤奋学习,增强本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在授课时设置一个“大学生学习投资效益分析活动”,就是让学生算一笔账,三年大学生活的总开支、平均到每月的总开支、每天和每节课的成本,在算一算家庭的经济收入总量及来源,个人算好账以后,让部分同学发表感想。通过这个活动深深地触动了大学生的内心情感,明白原来每一天、每一节课是可以折算成成本的,是有价值的,不能随心所欲的浪费时间,要勤奋学习,也明白了家庭收入来自不易,有的学生在发表感想时泪流满面,似乎一时之间就成熟很多,达到了“要珍惜大学时光,树立人生目标”的教学目标。2013年该教学活动被河南省教育厅被授予“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

综上,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最为关键的是立足课程性质和功能,广泛运用情感渗透法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学生在上课时获得深刻而真挚的情感体验,在这种体验的基础上提升情感认同和理论观念的认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 考 文 献〕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思政课观后感篇5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情境;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301-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高职类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使大学生明是非、辨善恶、知美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从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来看,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状态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效果,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现状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也不结合时事热点,片面追求课本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只重视教学进度,忽视了教学效果。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尽管我国的教育部门一直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课堂活动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是中心地位,但是许多老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只是片面采用讲授法和案例法,并没有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第三,在考核方式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也采用平时考核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但是考试成绩仍然占有很大部分,因此学生只注意知识的识记,而并未注意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2.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第一,从近年来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调查结果看,90%的同学都认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必要的,但只有75%的同学对现在的“概论”课比较满意,没有一个非常满意的,真正认真听讲没有做其他事情的只有5%。有一半同学觉得自己去上课是被逼的,或者是为了考试成绩而去的。有35%的同学认为课程太乏味而不喜欢这门课,有55%的同学认为不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有75%的同学认为对自己未来有作用,但只不过一点点而已。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不容乐观,积极性都不太高,去上课但很少认真听课,基本都是在应付老师,为了考试成绩而去的,从而也就不可能学习到课本的真正内涵,很难达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目标。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们对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内容、效果等方面有不少错误的认识,以致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素质及转变成学生的观念、情感、意志和自觉的行动的效果不佳。

第三,高职学生大部分是“90后”,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巨变成长的一代年轻人,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独生子女”身份、应试教育、就业压力等使他们有着不等同于“80后”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群体特征。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大学生活、就业和人生有许多困惑。“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以学生的人生发展或者说以其健康的人格发展为基本任务。而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之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却一味“务虚”。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从宏观着眼,与学生实际联系不紧密,这些困惑在课堂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教材内容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之间并没有实现良好的平衡。

针对以上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转变思维方式,树立新的人才观念,紧紧抓住“育人”这个核心,紧密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大学生思想和生活,才能让课程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加强针对性。因此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理论有针对性地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符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理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理论基础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价值观,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

2.情境教学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改首先应重视课堂上的学生,让其成为课堂中的主角。为了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意愿,教师应和学生成为朋友,常常和他们接触、交谈,听听他们喜欢教材上的哪方面的内容,如是某个人物,还是某项政治制度,哪种思想对他们影响最大等等。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情况,教师设计出相应的情景教学方案。这个方案是根据学生的要求设计的,所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会增加,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群体思维的体现,真正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3.情境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价值

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

三、情景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方式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诸如多媒体创设情境、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和音乐渲染情境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1.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丰富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例如:在讲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第1章时,选择《走近》、《百年小平》等纪录片加强大学生对伟人的了解。使本来较为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影音文件等多媒体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看到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音像兼具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2.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通过学生观察,并以教师的语言描绘,让学生认识社会。我们在讲授《概论》第14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第三节“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时,我们组织学生到部队参观,通过自身观察、体会,让学生了解新时代部队的建设和我们国防事业的发展,理解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亲身生活体验,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军队和国防事业的良好机会,使之多方面了解军队,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

3.实物演示情境

将具体的实物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设置情境。在讲授《概论》第7章“改革开放”为了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找来了深圳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图片和现在的的图片,实物一展示,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议论,现在的生活水平和过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改革开放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在讲授《概论》第7章“改革开放”的内容时,我们以歌曲《春天的故事》来导入教学,通过优美的旋律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分析歌曲中的主人公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由这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动听的乐曲一改传统课堂讲述的枯燥气氛,一上课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5.语言描述情境

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景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近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如在讲授《概论》第10章第二节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对钱学森回国实际的描述,要学习从他身上体现出的爱国精神。在课堂上,我们让学生推荐代表朗诵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字,学生跃跃欲试,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这样的语言描绘教学,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在理解抽象理论知识的同时不失快乐和兴趣。

总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理念,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达成教学目标,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任何尝试都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应考虑学科特点,注重实效。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浮躁。由此,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树立与时俱进的新教学发展观,形成“以人为本”的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

[2]万玉凤,柯进.让思政课真正地“动”起来[N].中国教育报,2012-11-12.

思政课观后感篇6

关键词: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2014年9月课题组对学校970名大二学生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和评价、学习态度和受益程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现实依据。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70份,回收问卷965份,其中有效问卷952份。通过调查与分析可知,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教学效果不错,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知识灌输有余,价值观引导不够;短期教学效果明显,但持续影响力欠缺;学生过分注重教师的个人魅力而忽视其专业素养等等。

(一)调查结果分析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评价较高,但也存在一定偏见与误解。有58.9%的学生认为课程理论性强,能有所收获;26.8%的学生认为课程是说教灌输,被动学习。在是否感兴趣方面,有55.1%的学生选择了感兴趣,37.5%的学生选择了不太感兴趣。其他选项比例较小在此不加论述。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明显,但持续影响力有所欠缺。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有所收获,对自己的政治价值观、生活有所影响,但只有极少数学生会持续关注相关内容。通过调查发现,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多是片段式的故事和碎片化的信息,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理论,这也导致了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持续的影响力。

3.大学生喜欢“生动有趣”的教学热莺徒萄形式。95后大学生深受视觉文化的影响,易沉迷于感官刺激,习惯于用直观的方式而不是文本的方式认识事物,不适应纯粹的理论灌输和解析。调查显示,学生普遍排斥理论和说教,青睐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和轻松有趣的教学内容。

4.教师个人魅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偏爱幽默风趣型老师。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从而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师特色的偏爱方面,有59.5%的学生把票投给了“幽默风趣,能调动课堂气氛”的教师,其次才是“知识渊博,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占到27.1%。可见,学生首先关注的是“是否有趣”,而不是“是否有益”。

5.课程缺乏吸引力是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原因,教育形式主义严重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育过程过于形式主义;同时,超过50%的学生认为应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有充分的参与空间,以突显其主体性。详见表1。

(二)发现的新问题

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除了一些学界达成共识的原因如社会各种思潮、网络负面信息及教材与中学重复率过高等因素影响外,还有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教师缺乏价值自觉,重传道授业轻解惑。所谓价值自觉是指价值主体在一定的价值认同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和有计划的价值实践活动。价值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和灵魂所在,用理论解答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困惑、用理论解释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矛盾,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之义。目前思政理论课的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价值观的引导。因此,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发挥持久的影响力。

2.部分教师难以把握知识性、理论性和趣味性之间的关系。受读图时代与视觉文化的影响,学生的认知方式越来越趋于扁平化:重感性轻理性、重过程轻效果、重感受轻行动。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确保课程知识性和理论性的同时,如何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在铺天盖地的碎片化的信息中,如何确保课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日益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如何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与分析;在越来越突出教师人格魅力的今天,如何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做学生最好的表率。

3.学生强烈的主体性意识与传统授课方式之间的矛盾日趋凸显。首先,大班上课无法满足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也无法实施个性化教学。其次,基本上仍以传统授课模式为主,网络平台利用不足,网络资源开发不够,网络课堂缺乏影响力。第三,部分教师固步自封,不求上进,对新事物缺乏相应的敏感度,教学方法的创新力度不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95后的学生个性彰显,标新立异,对未知世界和新事物充满好奇。最后,社会实践活动因师资力量、经费等问题难以满足全体学生需求,往往停留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层面,无法真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个转变”

(一)从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

思想政治理论课归根结底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教育,理应充满无限生命力和吸引力。但是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学生经常对为什么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质疑,处在一种相对被动的学习状态。所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首先要充分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与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消除这种“被胁迫”感与无奈感。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系统的课程,但其更是向学生传递爱和感受爱、传递价值观和培育价值观的实践过程。关于人的教育即道德修养与思想素质的培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核心的部分,从理论出发,从思想出发,从叙事出发,最终落脚点在人的成长。

首先,每一堂课必须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关爱与理论魅力。为什么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为与我们的成长息息相关。教师要学会从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宏大叙事的内容中寻找与学生成长最为直接的契合点,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被动感”。其次,每一堂课必须是善的教育,爱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待遇。教师不是高谈阔论何谓道德的说教者,而是以身作则做出榜样的行动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感受,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心以让其懂得何为关心,才能让其学会如何关心别人。

(二)从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

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理论,同学们对此早已经熟稔于心。因此,在大学阶段知识性解读与记忆不再是首要任务,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将熟稔于心的知识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

所谓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就是要从结论性的知识理论出发梳理出其背后人们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教师不应该沉醉于对知识的传授和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滚瓜烂熟,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价值观去影响学生的行为。以人生价值为例,定义的解读和传授相对比较简单,甚至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共鸣也相对比较容易,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后去思索相关问题,去践行人生价值观。持久深远的影响力,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正实效性所在。梳理与剖析案例背后蕴藏的价值理解、判断与选择,是课堂教学不可忽的重要环节。

(三)从教材体系走向生活世界

说,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与其他课程一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但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不仅仅是“说教价值观”的课程,更是“践行价值观”的课程。将教材中的理论转变为学生自觉践行的价值观,这两者之间非常重要的中介就是日常生活世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高实效性,必须实现从教材体系走向生活世界。因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生活既是思想理论的源泉,也是思想理论的落脚点。只有让学生觉得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与他们的生活、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让学生用课堂所学的理论去解答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争议与怀疑,才能将理论深深扎根于其心中,成为自觉践行的价值观。

走向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将知识与概念赋予生活的内涵,使课堂溢满生活的气息。在教学内容上,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充分联系学生的专业及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在教学语言上,将教材中的文本语言传换成生活语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说专业术语的概念、范畴、规则和原理等。在教学形式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深入企业、社区和农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教育情景,实现“从生活中学,到生活中去”。

思政课观后感篇7

一、“师出有名”――高中政治课堂情境创设中德育渗透的背景

“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给我们指出了经济转型的紧迫性,指明了经济转型的正确道路。在这样一个经济转型期,思想领域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交汇冲击。种种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刻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现象,不只是拷问路人的良心,甚至拷问倒地老人的良心,更是对社会的一种拷问。近来网络曝光颇多的“广场舞”问题,把对公德心的解读摆在每一名中国人的面前。中日争端,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类似的国际事件,把一个大国应该如何对他国负责这个问题摆上台面,这是对国际道德的考量。这些问题,是现在的中学生无法回避的,只有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方法,形成正确思路,才能让现在的高中生,明天的大学生,今后顺利踏进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只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政治教师应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坚持德育统一、以德为先的原则,发挥政治学科的优势,强化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每一位政治教师甚至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都要改变唯成绩论、唯分数论的观念,切实贯彻新课程的评价机制,综合考查每位学生,将成人与成才教育相结合。

二、“功能无限”――高中政治课堂情境创设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这种方法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投入政治课堂中,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例如我在讲述《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框前,播放了中共从成立到夺取政权的影像资料,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出示了一系列问题:历史和人民为何会选择中国共产党?201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作为当代青年,你应该如何向先辈学习?有学生发言虽然我们没有亲身经历战争年代的炮火和危难,但是我们不应该忘却历史,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在缅怀先辈的同时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坚持不懈、坚贞不屈、有勇有谋的精神,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岁月,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学生的精彩发言让我为之动容,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德育的力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育工作者要投入更多时间精心备课。要充分备学情,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弄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好问题,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指导”和“参谋”作用,不断探索、实践,使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不断实现。更要精心备各种时政热点、生活化的情境材料,精心筛选,精细化利用,让情境材料充分为课堂德育教育服务,使德育功能进一步强化。

三、“重拳出击”――高中政治课堂情景设置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以人为本,构建德育平等课堂。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那么要使学生对德育内容真正“心服”,教师可以试着从“前台”退到“后台”,将被教育者摆在教育者的地位。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较多地采取讨论课、辩论课、演讲课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自我体验,自由地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与观点。比如我在讲述《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将课堂变成讨论课,在播放流行于网络的恶搞歌曲《等咱有钱了》后提出问题:“假如我富裕起来,我该如何消费?”学生顿感兴趣大增,纷纷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和自身的实际发言,课堂互动积极性大大提高。我简单地引导,让学生开展生生互评,最后师生互评,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刻理解正确的消费观,更明白金钱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学生在一系列的思考、讨论、反驳和师生交流后,在对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对照、比较后,反省自己不正确的金钱观,重新选择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这样“无招胜有招”的德育渗透工作就起到教师“无声胜有声”的功效。

(二)情感交流,散发德育独特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因此,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德育渗透要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寻找与学生感情共鸣点,努力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把握学生容易出现思想偏差的细节,及时拨乱反正。

例如在讲述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一框《人的价值》时,我在黑板上写下“我的理想”这个标题,和学生谈自己从小的理想,谈到自己上高中考大学的三年,谈找工作的不易,谈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辛苦等,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更是与我感同身受,并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通过和学生的一番交流,我在讲述人的价值这个抽象而难以理解的知识时游刃有余,同时让学生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更增进师生感情。“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情达理通”。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真心、诚心地和学生交心交流,真正树立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观,实现教育氛围的和谐性,才能在课堂中顺利开展德育工作。

思政课观后感篇8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理念;情感;合作探究;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21-0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程走进课堂,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身边,给我们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机遇,新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方位落实科学素养教育”。时下的高中政治教学也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笔者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改的感悟颇深,因此在教学中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政治老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

新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该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我们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政治课堂还给学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把学来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能提升他们社会主义的道德水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要让学生学到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又要引导他们用自己所学来认识和分析种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鼓励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解决问题。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政治课堂教学

以人为本,是普通高中政治课改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要求高中政治新课程尊重高中生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个性发展,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为每一个学生的有个性的成长发展服务。政治新课程重视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等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以育人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位学生的整体发展,把握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共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以满足学生发展不同需要。

三、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

新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和追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要素的价值,由于任何一个学科都必须致力于培养情感丰富的人,尤其是思想政治学科,更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注重把学生培养成生活态度积极、感情丰富和具有正确人生观的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思想政治学科的字里行间,成为该学科课程教学过程的灵魂和教学内容的血和肉。加强情感教学是改革思想政治学科现状的需要,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前还处在说教型教学阶段,说教型教学的主要问题是“缺情”。因为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学科,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变说教型教学为情感型教学,增强真实情感,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从而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情感陶冶融为一体,寓教育于情感之中,使情感陶冶作为健全学生人格和完成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使学生善于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单薄刻板,所学的知识也不会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更不用说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创新。脱离了实际灵活运用,我们的教学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特定载体,并特别强调校内外、课内外学科间的交互作用,注意引导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去观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社会活动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五、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达尔文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最重要的特点是集影像、文字、动画、声效等为一体,能够把大量鲜活的正在发生的现象呈现给学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所学观点。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活课堂。例如:在讲《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时,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关于改革开放30年的视频片段,学生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静心观看。看完后,我让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从中概括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结果,学生的回答既准确又全面。但是,如果我们一节课自始至终都使用多媒体,势必会造成学生感官的麻木,到重点知识时,学生的大脑会浑浑然,使教学重、难点难以突破,造成学生课后问题较多。因而,多媒体的使用必须坚持适度、实用、经济、科学、高效的原则,突出核心知识,保证学生与教师有充分交流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政治教学体会对新课改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些思考。新课改的大船已启航,广大政治教师们,你能否在这一轮课改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这不仅关系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新课程改革下政治学科能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然面对新课程改革下政治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我们政治教师要善于思考,用新理念新办法来加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思政课观后感篇9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其教学效果不佳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局面的形成有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育著紊质不齐等多方面的原因,整肃教学环境、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式等是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提升教学效果的根本出路。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调查基本情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大事,它是整个大学教学过程的灵魂。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多次改革调整,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时代在发展,问题在不断出现,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究竟如何、现在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本课题组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课题组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某大学各院系不同年级学生随机抽取相同人数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37个问题,涉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表现、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看法、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的看法、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看法、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看法等六个方面。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本课题组希望在对调研资料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在对“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的调查中,21.5%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5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认为“不太必要”的占18.5%,只有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性”的调查中,有11.5%的学生认为“非常可行”,58.5%的学生认为“可行”,27%的学生认为“不太可行”,3%的学生“不可行”。对于“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义”,有1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是“教学环节的需要”,39.5%的学生认为是“必要的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31.5%的学生认为是“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的内在要求。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以后发展的是否有用”的调查中,9.5%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56.5%的学生认为“有帮助”,30%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4%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发挥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作用的占绝大多数,希望通过课堂教育锻造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这是广大学生们的热切要求。

既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此重要,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满意?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基础调查。在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有46%的学生认为是“必修课”,10%的学生认为是“受学校纪律约束”,不上的话没有学分,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有23%的认为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21%是“受老师讲课内容吸引”,可见,教师凭借自身的教学魅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的状况还不是特别理想,这在接下来的调查中得到证实:在“对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印象”的调查中,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各占4.5%和48.5%,共占调查学生总数的一半略强,而“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占40%和7%,比例接近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的程度”中,有7.5%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36.5%表示“感兴趣”,51%表示 “不太感兴趣”,5%明确表示“不感兴趣”。本课题组也提出了一些假设,“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成选修课,学生的选修情况”调查中,“会选绝大多数的思政课程”的占I1%>‘啥选一些思政课程”的占49%,“会选很少思政课程”的占28%,“基本不选思政课程”的占12%。从这些数据来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用性产生质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欠佳原因分析

1.教育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改革开放三卜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但在发展的背后也潜藏着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地区差距拉大,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剧,导致社会问题增多,用以往的观点很难对现实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科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第二,受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不同意识形态的思想和价值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少人在盲目照搬西方意识形态的同时,对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抵触情绪,加之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各种丑恶现象的滋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第三,互联网迅猛发展导致“网络社会”的产生,“网络社会”在带给大学生新时代的行为理念和高效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其夹带的大量反动言论和不良信息也在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容易使单纯的学生陷人迷茫,使偏激的学生仇视社会,使自制力不强的学生的思想受到污染。在本次调查中,21.5%的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的根本问题”归结到“教育环境”,进一步印证了环境的改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提出挑战的严峻性。

2.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性

调查结果显示,有56.5%的学生“对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表示不满,教材内容编排不理想也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1)教材内容重叠多,教材变革跟不上学生的需要。调查对象普遍表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在内容上存在着很多交叉重叠现象,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抛开教材的重叠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还存在着更新速度慢、缺乏时代感的缺点。有20.5%的调查对象把对教学内容的不满归结为“教材十年如一日”,16%的调查对象把对教学内容的不满归结为“内容编排死板,缺少新意”,直接揭示了教材内容是否充满时代气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远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对“人”的思想灵魂的触动,除了讲道理之外,还可以从关心学生实际生活、解决学生实际困惑中实现。只有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思想难题和困惑,以事融情,以情感人,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但是,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一些大而化之的普遍性内容,远离了学生的具体的实际生活,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很难科学解答学生思想中的各种困惑。有31.5%的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结为教材编排内容“教条主义严重,枯燥乏味”,28%的学生认为是“脱离了实际,纸上谈兵”,而高达45%的学生也将师生间缺乏沟通的原因归结为“思想政治理论很枯燥,没有欲望”。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陈旧

针对“是否喜欢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的调查,选择“喜欢”的学生仅占8%,“一般”占51.5%,“不喜欢”和“说不清楚”分别占33%和7.5 %。大学生对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表示不满,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采取很多人集中在一起的“大课堂”方式进行,限制了授课方式选择性而基本沿袭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即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客体,“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是高校理论课多年教学的一贯做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知识呈现模式过于单一,面对多元化的世界,面对日益活跃的大学生思想,难以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这种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也直接影响了师生间的互动,缺少学生的参与,是很乏味的。在“老师与您的交流情况”的调查中,有8%的学生肯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师生间能够“彼此经常坦诚交换意见”,33.5%的学生认为“老师偶尔与我们交换意见”,27%的学生认为师生间“很少交换看法”,31.5%的学生认为师生间“基本上没有进行沟通”。59%的学生把“老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2)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虽然绝大多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安排有实践教学环节,1999年高校扩招实现了大众教育对精英教育的代替,这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壮举,但扩招后高校学生人数过多以及活动经费无法保障等原因,导致无法全面实施有效的社会实践,能够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环节落实到实践中的高校少之又少。有30.5%的调查对象认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要改革的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很明显,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课堂、融人社会、融人生活成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内在要求。

4.教育者的素养参差不齐

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在教师,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政治理论素养与学生的期待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FIL点。

(1)专业理论素养不足。在对“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原因”调查中,学生认为“理论功底不足,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占20%,认为“老师的言谈、年龄、性别、个性等因素有影响的占调查总数的12.5%,认为“语言表达欠缺感染力”的占到调查总数的8.5%,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不足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构成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甚至许多高校的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比重过大,行政工作势必对教学产生严重干扰。规范教师队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成为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

(2)缺少职业自信心、荣誉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具有立竿见影的即时效用性,而是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锻造着学生的健康人格,但这种“软”结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难以达到一种高层次的成就满足感。加上教育对象对政治课普遍存有逆反心理,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政治的淡漠和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使得很多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育人灵魂的伟大工程缺少足够的信心和荣誉感。

(3)教育观念陈旧。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政治课教师习惯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去组织教学,仅仅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一味地灌输,却忽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忽视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将其简单等同于一般知识的传授,不重视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来引导教育,不注重研究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不注重把科学的理论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不注重把抽象的概念与鲜活的学生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不自觉地扼杀了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导向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老师以何种角色出现”的调查中,有33%的学生认为是“思想灌输者”,3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督导者”,这种调查结果不能不让人吃惊。

5.受教育者缺乏学习认同感

从调查中可知,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的调查中,有18%和3%的学生认为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重要”和“没有必要”,高达51%和5%的学生明确表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感兴趣”或“不感兴趣”。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19.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认真做笔记”,53%的学生“只听不做笔记”,那些在课堂上“看其他书或是打磕睡”和“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占到了16.5%和11.5%。甚至很多大学普遍存在着学生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究其原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占到了46%之多。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途径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是,在对学生进行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看法”调查中,59%的学生认为“势在必行”,3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认为“没有必要”和“说不清楚”的各占5.5 %,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呼声的确是非常高的。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要改革的是哪些内容”,32.5%的学生认为是“枯燥的教学内容”,30.5%的学生认为是·“单一的教学模式”,22.5%的学生认为是“授课方式”,14.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实践手段”。可见,必须多管齐下,进行切实有效的对症施治的教学改革,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归结起来,主要从以下方面人手。 转贴于

1.打造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者,如果自身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挚爱,自然感动不了学生,更谈不上触动学生的灵魂,甚至会将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提高学生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正确认识和分析重大现实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人才,其言传身教示范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讲马克思主义、信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必须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以自己的信仰和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向着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大道上前行

2.更新教学理念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跳出“唯教师”、“唯书本”、“唯讲授”的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努力实现从冷冰冰的照本宣科式教育向促成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从强调完成教学任务向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目的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3锻造教研能力

在学生“认为思政老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多选)”中,教师的“教学能力”、‘火格魅力”、“学术造诣”、“责任感”分别占68%,62%, 58.5%和48.55 %,提升教师素质成为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而教师教学能力、人格魅力、学术造诣、责任感等等来源于对本专业的透彻研究,因为如果没有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前瞻性研究,即使对教材非常熟悉,知识讲授也会缺乏深度。所以,实现从单纯的教学型向研究教学型转变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保证讲授的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把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及时引人课堂,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充分保证自身的思想认识能够紧扣时展的脉搏,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4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体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人手:第一,在上课前就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避免与中学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适量扩充课堂讲授新知识的容量,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第二,授课内容要紧密结合现实,坚持与时俱进,及时补充具有时代特色的知识,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第只,把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和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当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在针对“除教师素质外,提高思政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是(多选)什么”的调查中,选择“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当前的热点、难点”的占69%,这就要求教师增加社会热点和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因势利导,并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人生规划教育内容,以契合学生实际需求和思想状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创新 性、感染力、吸引力。

5.变革教学方式,突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希望教师采取互动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采取互动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对‘希望老师采取的教学模式”问题的调查中,主张“教师学生平等参与的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学生竟达到40%,要求采用“教师主导、学生深度参与的教学模式”的学生占28%,要求“教师主导、学生简单参与的教学模式”的占26%,而坚持“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的仅占6%。在“对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的看法”的调查中,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占到了24%和60%,而认为“帮助不大”和“没有帮助”的只有巧%和1%。可见,学生比较认司参与型学习方式。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就必须改原来的单一讲授模式,充分利用课堂讨论、辩论、试讲、演讲等向学生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讨论、争辩和自我研究中达到对理论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利于思政课的学习。

“除教师素质外,提高思政教学实效巫待解决的是(多选)”中,56.5%的学生提出了“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要求。学生“喜欢的社会实践方式”中,“参观考察”所占比例并不高,只占18.5%,而选择“社会调查”的高达40.5%,“志愿者服务”占27%,“宣传和普及政治理论知识”占14%。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实现课堂教学的社会延伸,大力推进社会实践环节,每学期安排大学生到基地实践进行感性直观的教育,大大提高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等的认识,在深刻的触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从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6利用网络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利用网络条件积极开发网络课程资源,以保持课程的开放性,增强教学方法的交互性和启发性。建立QQ群,发挥BBS的作用,建立实施开发网络教学课件、建设网络平台、实施网络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教学”,让学生就所关注的问题畅所欲言,并实现资源共享。

7整肃教学环境,以良好的环境熏陶人

思政课观后感篇10

关键词: 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时事政治教育 教学有效性 开展形式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要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事政治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时事政治教育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的具体作用

1.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时事政治的一大功能是德育,现在学校的德育课程比较缺乏,思想政治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德育课程的角色,可是现在的学生已经慢慢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仅靠简单的说教很难引导学生一直在正确的人生发展轨道上前行。从课程角度来说,我认为时事政治相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来说,是一门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它具有潜在性、持久性等特点。时事政治教育中,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自己加以总结,再从辩证的角度提炼观点与看法,无形之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而且创造性地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在这方面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相比发挥着更有效的作用。

2.做好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就其学科特点而言,确实显得比较枯燥,很可能导致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低效。反过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思想政治学科产生了学习兴趣,那么必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事政治都是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具有及时性、新鲜性等特点,因此,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急切的求知欲望。2009年我在复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课题时,在导入时引用了网络上选举出来的2009年全国人大会议牛人牛语牛议案。其中的“牛人”钟南山在会场上号召代表们展开自我批评:“我们发言10分钟,8分钟在歌功颂德。”学生在看到这样的“牛人牛语”之后,一下子就兴奋了,课堂气氛一片活跃,我马上顺势提问:钟南山为什么敢做此发言?说明人大代表享有哪些权利,又要履行哪些义务?使学生回归到课本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这样的课堂就比较有效。

3.弥补教材的不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几名毕业多年的学生在回到学校与我交流的时候提到,以前所学习的知识都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唯独时事政治,都还记得上课前对时事政治的那种期待的心情,对课堂上同学们之间的观点碰撞而产生的知识火花都记忆犹新。爱因斯坦曾说:“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知识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只能是能力、素质。时事政治都是距离我们最近时间内所发生的事件,而教材的编写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时事政治对思想政治学科教材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对于近期的时事政治,各大媒体都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是多元化的,他们在获取信息之后,在对信息的理解、分析、判断等方面存在着偏差,于是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事件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同学,通过辩论、演讲等形式,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知识面的拓宽,更多的是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是符合的。

由此可见,时事政治教育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时事政治教育呢?

二、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两种形式

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我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以下两种形式比较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

1.课前五分钟时事政治评议。

课前五分钟时事政治评议,就是每堂政治课的前五分钟,教师就国内外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或身边大小事等进行客观的陈述,然后请台下同学发表对这一事件的观点,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点评,发表不同的见解,还可以辩驳,最后由教师对所有的发言者进行点评。整个过程还要注意两点:第一,应该由教师去寻找时事政治材料。我在初期的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曾经尝试让学生选取时事政治材料,但是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狭小,一天下来,基本上都待在学校,双休日也到处补课,难以静下心来去寻找材料,即使找到了时事政治材料,也往往缺乏针对性,可议性不强。第二,学生在发表观点或者点评同学观点时,应坚持结合思想政治课中的理论知识,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组织问题答案的能力。

2.围绕课本知识点结合时事政治进行分析、讨论。

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思想政治课本有了很大的变化,上面的材料能够做到紧密结合课本知识,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更好、更深的理解。但是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就具有时代性,而教材会因为修改时间和使用时间差而无法及时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难以反映、体现最新的现实内容,这会使思想政治课教材料出现滞后性。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课本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往往采用最近发生的时事政治事件,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使课本上的知识变得生动而易于接受,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刻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

时事政治教育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从长远来看,时事政治教学可能会呈现出课程化的趋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势必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邓浩.高中思想政治课时事政治的运用与思考.吉林教育,2008,(32).

[3]邱德稳.以时事政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