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8 10:56:04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理论;实验;操作;总结;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学习既要遵循既定的教育目标与要求,又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强化理论学习,重视实验操作观察与分析,注重所学知识点得考核、总结与实际应用等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对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这三个环节的有序结合,逐步形成“理论―实验―总结”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一、重视基础,强化理论学习

高中化学偏重于实验探究,即针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相应的实验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进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对此,教师应密切把握教学目标,将各个学习阶段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结合起来,并根据教材内容、实验要求与课堂研究外部因素对教学的要求等,从系统目标的高度制订切实可行的理论强化计划,从而为后期实验与总结环节的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三章“金属极其化合物”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将后期实验中频繁用到的各类金属的特性等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不仅掌握金属自身的特点(包括化学符号的书写,与氧气、氮气等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以及所产生的物质等),而且也应熟练把握其化合物(如铁锈、铜锈等化合物的化学式、特征等)的特色,从而在后期实验与总结中提高熟练度,再一次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实验

实验是调动学生参与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现象的多变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出乎意料等都是吸引学生的有力武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学习时,应充分对其运用。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首先教师应对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其次,教师应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物质先后加入的顺序等,对于实验结果,教师应号召学生自行总结,以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现象、总结实验本质的能力;最后,强化引导总结性学习,基于学生的总结内容,对其进行科学定论,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探究一体化教学模式。例如,在探究金属纳的性质时,教师应先复习“钠”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钠的初始颜色,用一定量的滤纸将金属钠表层的油性物质吸干,然后用小刀将其表层物质去掉,进一步探究其颜色;实验二,将一定量的酚酞试剂倒入烧杯中,然后将切好的金属钠放入其中,仔细观察“钠”与酚酞试剂的变化等;待探究实验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所观察的内容,从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到化学方程式的推理等,从而整体把握“金属钠”的特性,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考核与总结并重,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过程

经过前期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中期相关实验的操作,使得学生对既定的化学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实践证明,最后环节的考核与总结将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发现学生在前两个环节的不足之处,对于同一类型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全方位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口头考核与笔试的方式,在课堂上可提问学生前两个环节所学的内容,也可将已经学过的内容以试卷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通过批阅试卷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从而制订有效的纠正与弥补性措施,利用一体化教育推进高中化学整体教学质量。例如,在总结“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总结,即将“钾、钙、钠、镁、铝”等化学符号、特性进行对比总结,对其与气体发生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观察性总结,即成立“金属专题”,从而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更加系统化与条理化,方便后期的复习、做题的参考。

实现“理论―实验―总结”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重点探究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将这三者分离,应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综合考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优化教学计划,做到理论、实验、总结的完美结合,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调动其参与课堂知识的探究过程,进而在实验操作中提升动手能力,并能够跟随教师的总结步伐,发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逐步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做题效率与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苏立强,陈国良,等.分析化学“四位一体”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化工时刊,2013(01).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探究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44-0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化学课程标准》理论与实践已随着新课程的推广深入全国各大中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目标,这给新时代的高中化学教学赋予了新的教育内涵。高中化学教学已经不单单只是传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探索精神探究精神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以实验教学的发展愈发注重探究与实践,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程开展探究式教学展开讨论。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准备阶段

高中新课标对化学实验课程做了相关要求阐述,倡导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强化其探究意识,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开展成功的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创设引入实验的情境,提出与实验课程相关的实验问题,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探究式化学实验的兴趣。

1、巧妙创设实验情境,合理提出实验问题

实验情境的创设本质是设置实验背景,目的是通过一个日常可见的案例或者提出一个浅显却能切入实验主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学习积极性,以此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实验的课程中来,而后对化学现象后的本质的探索研究,最终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比如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学生对燃烧的铁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很多学生在实验材料面前跃跃欲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是什么气体能让铁丝都能燃烧,并且燃烧的如此剧烈呢?此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就是探究式实验课程开展的第一步。

2、结合教材实际,制定实验方案

结合教材实际就是进行知识准备,知识准备的主体包括学生同样包括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教师。理论基础是探究式实验得以开展的保障。新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式实验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就是为了能够在日常实验课程教学中,将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发挥到极致。在高中化学理论课程中,涉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反应规律与原理等重要实验教学。教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启发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思路,对实验的原理、步骤形成系统性、结构性的认识。教师也要关注本阶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以阶段性知识为主,设计相关探究实验,强化本阶段的理论知识。

3、优化实验环境,仪器用品得当

探究式实验讲究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中国人口基数大,学生人数众多,师资与教学资源短缺,实验教学更是很难惠及到每一个学生,仪器用品等硬件设备的优良与数量的齐全是一堂实验课程成功开展的保证。在开展探究式实验之前,教师务必要通过理论教学将仪器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化学实验主要以药品实验为主,学生的安全正规的实验操作是对其人生安全的保证。

二、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进行阶段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有效组成成分。为了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化学实验课程的开展是保证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实验课程的进行阶段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

1、认清实验理论本质,先观察,后动手

化学探究实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其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进行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讲明此次实验的基本步骤,实验要点,注意事项等,先让学生以观察为主,弄清实验本质后,再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实验操作。

2、深入浅出进行实验,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高中化学实验的组成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制备与合成、物质的分离提纯等。实验的基础性教学较强,教师进行深入浅出式的实验课程可以让学生更能领悟实验课程所要表达的能力教学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规范化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化学实验是学生巩固化学理论知识的主要形式,理论与实验教学结合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3、实验合作进行,提高效率

强调分组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与组员进行交流合作,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试验任务,让因人为因素产生的实验误差降到最低。合作交流不仅仅是将实验任务分摊到团队来完成那么简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的同时进行的知识交流、思维交流能够最大范围的将学生个体之间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更是有效的一种资源整合。探究式实验中,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团队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总结交流阶段

一个成功的探究实验的完成,不仅只是引导学生完成一堂实验课那么简单。课堂实验只是探究实验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进行课后的总结与交流。总结与交流可以使分散的探究知识变得条理化、系统化。

1、把握探究实验内容总结,将知识化零为整

知识的获取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过程。探究性实验的实质,就是将零碎的知识整合后上升为理论高度。学生更深度的理解化学概念、化学解析式、化学方法等教材内容,并将实验总结的知识内化为一种能力。这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

2、多种交流总结形式相结合,深度挖掘实验知识

就开展的实验总结形式而言,同样是可以多种角度、多主体进行交流。比如在探究式实验后,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向学生提出实验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自主讨论后得出结果,也可以让学生与第三方教学设备互动,比如在课堂上播放多媒体、在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丰富课后知识。

四、高中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开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综合以上笔者的观点与理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关键点在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学习,并且学生运用化学理论知识才能进行探究式实验。探究式实验教学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教学思路,此教育模式可大力发展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学科创新能力。在探究式实验的设计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与学生实际进行实验课程的设计,真正做到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掌握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建,车延平.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方法的案例分析[J].现代阅读,2011(12):105

2.丁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61~62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篇3

【关键词】线性代数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090-01

一 线性代数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知识的细化,数学领域有了许多分支,线性代数就是其中之一。线性代数是大学必修的一门数学基础课,它以其理论上的严谨性、方法上的灵活多样性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性,使得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且线性代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事物认知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另外,线性代数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重要方法,因为在现代研究中我们不仅要研究单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还要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各种实际问题可以线性化,由于计算机的发展,线性化了的问题又可以计算出来,线性代数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同时线性代数也是学习其他许多课程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

二 线性代数的“难”

线性代数具有高度抽象、逻辑严密、符号独特、方法灵活等特点,概念多、定理多、结论也多。学生普遍反映线性代数学起来难度较大,较吃力。理论性过强,感觉没有实际用处,普遍印象空洞枯燥,教材实例太少。部分学生反映听课状况良好,但前后知识联系不起来,形不成知识体系,面对题目束手无策。

三 变线性代数“难”为“不难”

1.及时对难点进行总结概括

对于学生认为不易掌握的方法、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总结。如行列式的计算是初学者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对行列式部分在简单介绍行列式的定义及性质后,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计算,由于行列式的类型多种多样,使得行列式的计算有很大的难度,通过总结行列式的解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总结几种求解行列式的方法。(1)定义法:利用行列式按某行(列)展开公式,将高阶行列式降成低阶行列式。(2)化三角形行列式法:利用行列式性质将行列式化为上三角或下三角形行列式,从而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3)逆推法:这种方法的一般步骤是从原行列式出发,找到高阶行列式和一个或几个同型低阶行列式间的关系式后,再归纳运算结果。(4)拆开法:当行列式中某行元素有两数相加时,将行列式拆成几个简单的行列式加以计算。(5)范德蒙行列式法:这种方法是将行列式利用性质化为范德蒙行列式,再利用其结果计算出原行列式的值。

在教学过程中,应告诉学生各种方法并不局限于某种行列式,而且一个行列式也不只局限于某种方法,鼓励学生利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

2.帮助学生消除抽象感

抽象性是困扰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最大障碍。现行的线性代数教材普遍有一个缺点,就是缺少知识背景,编写上完全采用逻辑演绎的形式,从定义到定理,从概念到结论,不是按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展开知识内容,而且,定理往往是成堆地集中出现,让学生应接不暇,这是抽象的主要根源。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迷惘状态。因为任何的抽象都是来自具体的,每一种抽象又是可分层次的,由低向高逐级而来的,所以,要找到每一个问题的源头,使所讲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第一,类比法。虽然线性代数的内容很难找到生活实例,但和中学的代数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在讲解某些概念时,可以与初等代数中的概念进行类比。

第二,引导法。先给出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将其逐渐复杂化,当复杂到一定程度用以往知道的概念已经很难描述时,再给出新的概念。如讲矩阵的秩的概念时,先让学

生观察一个方程组,如 ,问学生这3

个方程之间是否有联系,是否可相互推出,有的同学就会发现第三个方程可以由前两个方程推出,即3个方程中“有效方程只有2个”。然后再举稍复杂的方程组,让学生继续观察,说明有效方程的个数即是阶梯形矩阵中非零行的个数的重要性。需要下个定义,最后再抛出矩阵的秩的概念。

3.帮助学生总结一些结论

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注意多帮助学生总结短小、简练、朗朗上口的结论。如讲行列式的性质时可以总结为:特殊性质――换行、转置,一般性质――数乘、代数和、数乘+代数和。

四 结束语

教好线性代数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项任务,既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支持,也需要任课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新教学理念,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变线性代数“难”为“不难”。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篇4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效率;学习方法

一、有针对性地研究提高复习效率

1.针对高考的考点有备而战

高考是高三化学复习的终极目标,要想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就有必要对高考的考点进行深入仔细地研究。对于高三化学复习来说,对历年的真题进行研究和试做是认知高考试题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历年高考化学真题的试做与研究,才能通过试题了解高考化学考试的考点和出题难度以及透过试题把握出题者的意图,进而纠正自己的复习思路,避免复习知识深度过深或过浅,同时寻找自己的知识盲点。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高考试题的特征比较明显,考题不偏不倚,不超纲不片面,总体命题风格稳定,考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同时又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高考试题与教材和大纲的联系紧密,却又不照搬教材,因此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全盘掌握,牢牢抓住大纲中的核心知识点,并将知识的发散,同时要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要体现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2.钻研教学和考试大纲,提高化学复习效率

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三化学复习的根本依据,高考命题也紧紧围绕考试大纲,要想把握高考化学考试的脉搏,就要钻研考试大纲及教学大纲,体会高考命题的趋势和命题要求,明确复习要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化学复习备考的效率和考试成绩。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结合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寻找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体现,教材是化学学习的根基,通过根基深挖相关内容,以教材为依托,把握全面知识,把握各个知识考点。教材作为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即承担着传递基本知识的功能,又承担着知识考查的载体和联系的功能。高考作为综合性的知识考查体系,要求比较全面,对知识体系的考查也比较全面,因而在复习过程中,依托两纲与教材的结合,不沉溺于题海战术,结合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融会贯通,对教材中的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相关例题、实验和实验方法、现象等深入研究、理解,了解高考考题的出题思路,结合考题与大纲的测试方式,才能从容应对高考考题中的测试,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丰富课堂结构,提高复习效率

1.通过情境学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传统的化学复习课程中,老师总结教材内容,学生忙于做笔记、做课堂练习、做考试卷或做题,不仅复习过程枯燥无味,复习效率也不高,学生往往兴趣不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低,甚至对化学复习课堂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导致课堂复习效率很低。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中,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通常只能集中8分钟,8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效率也会降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将学生的精神集中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问题中。教师通过预留独立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获得了知识的巩固和记忆的加深,教师在情境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因此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讲授,同时学生在情境课堂中减轻了化学复习的压力,化枯燥为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笔者根据自身实际经验,在复习课程中通常会结合考点、教材、大纲及日常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提问。例如:在讲授化学平衡课程中向学生抛出如果你作为化工厂的负责人,面对合成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你如何解决,如何提高工厂的综合经济效益?学生通过思考、辩论加深了对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移动的理解与复习。

2.引导学生养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高三化学课程中,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等需要记忆和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如果学生死记硬背,不仅记忆不牢固,而且在实际应用和高考考试中,因为时间、压力等因素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点。因此,教师在高三学生的化学复习中,应当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化学课程中的规律,归纳知识分类,总结解题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的总结、归纳和思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连贯起来,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而不是一盘散沙似的知识点。当学生能够将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时,在考试和实际应用中就能予取予求,才能充分发挥化学知识点,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得心应手。总结和归纳的学习方法需要在长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才能形成系统、形成体系。如:在复习金属铝、铁化合物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铁三角、铝三角引导学生对化合物方程式的书写总结相互之间的规律、联系,比较相互之间的不同,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而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其他如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记忆上,学生可以自行总结,总结常见化学性质,比较不同物质间化学性质的区别,在日常学习和做题、考试中不断完善和补充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总之,在高三的化学复习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复习方法,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应用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有针对性地加以思维训练和解题训练,必然能在高考和知识的掌握上取得主动。当然,本文介绍的一些提升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的对策只是抛砖引玉,更好、更多的方法需要教师、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田明顺.高三化学课堂问题的生成[J].现代交际,2010(12).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应用分析

依据翻转课堂及构建主义教学模式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一套“两阶段、五步骤”新的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旨在改善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出会计电算化专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基于翻转课堂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两阶段、五步骤”教学模式主要是:“两阶段”是指将学生学习分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翻转教学阶段。“五步骤”是指将课堂翻转教学阶段分为组内讨论、个性指导、交流总结、拓展提升和反馈评价等五个步骤。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6级会计电算化专业春季班和普通班进行《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总账和报表系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实验。实验过程中对于春季班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普通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比较和问卷调查的数据整理,对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比较结果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两个模块进行对比试验,经过学习,采用完成账套的方式进行检验。春季班平均成绩为91.93;普通班平均成绩为86.13。春季班100-90分比重为58.65%,90-80分为22.90%,80-70分为18.45%;普通班100-90分比重为38.1%;90-80分为44.05%,80-70分为16.67%,70-60分为1.19%。90分以上的比重春季班高于普通班20%。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本次共向1班学生发放73份问卷,共收回68份有效问卷。本次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对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实务》教学模式的态度和意见。调查结果表明:62%的学生翻转课堂学习效果较好。31%学生认为课前自主观看视频和查阅资料效果较好;3%的学生对课堂时间分配非常满意,39%的学生对课堂时间分配满意;45%的学生更喜欢小组讨论的方式;12%的学生喜欢互动教学的方式。通过调研,还发现学生在课下遇到问题时,更愿意和同学进行交流、其次是咨询教师;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自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下学习难点主要集中于自控能力较差、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方面;课堂学习的问题主要是不善于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进行小组交流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组间评价不合理等方面。

通过分析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学生整体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是较为认可,同时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可以接受课下学习、课上交流讨论的方式。但也存在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交流沟通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参与度较低等问题。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取得成果

(一)重构了课堂教学环节

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将学生知识传授过程放在课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视频及相关资料的学习,通过线上答疑及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上,则转变为师生、生生互动,通过组内讨论、个性指导、总结交流、拓展提升和反馈评价完成知识内化和拓展的过程。改变了传统课堂较为沉闷的局面,提高了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体会到学习重要性,自主、自愿完成学习内容。

(二)构建了双重交流平台

及时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是基于翻转课堂新的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课下,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收集和整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之间亦可以同样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课上,教师将原来课上教授时间用来引导和推动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和拓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交流和评价等方式进行学习过程及成果的交流,教师通过参与到小组讨论的一对多、个性指导的一对一、小组总结的评价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不再是带着任务去学习,而是形成一种学习文化,将学习看做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

(三)形成了多元评价方式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改变了传统的以平日成绩加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形成了以过程性考核和结果考核并存的多元考核方式。翻转课堂模式下,增加了以学生参与度为主的过程性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包括教师对于学生课下课上相关情况的考核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考核,还包括组长评价、组间评价等敦促学生之间互相激励学习的考核方面。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

1.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翻转课堂的起点就是需要教师去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计视频内容。在制作视频时,如何选取视频内容,如何设计视频中相关元素,怎么让视频所呈现出的效果达到最佳,如何通过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要求。

2.掌控课堂能力。课堂组织环节如何安排学生互动、如何开展小组交流合作,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进程,如何掌控课堂秩序从而达到在课堂上开展丰富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课程组织和管理能力。

3.沟通交流能力。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课上课下的交流互动。课下利用网络进行答疑、了解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课堂上要求教师不再是只站在讲台上,而是要走到学生中间,在小组讨论、指导、提升和评价环节与学生进行互动,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于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用不懂的语言、动作和交流方式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学生管控能力的挑战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的重点就是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能够将其付诸于行动。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课下视频观看、资料查阅、总结问题、课堂上交流互动、组间讨论、总结交流。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管控能力,能够合理安排课下时间,能够自主学习,可以和教师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苏小红,赵玲玲,叶麟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

[2]王朋娇,段婷婷,蔡宇南等.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在开放大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79-86.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篇6

为提高初中生对方程式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我们首先向学生讲清学习方程式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全球通用的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最简明语言;要学好初中化学,必须掌握化学方程式,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另外,在课堂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可以从问题入手,组织探究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通过“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等环节创设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积极性。

二、遵循原则,规范书写在初中生了解化学方程式重要性的基础上

介绍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的基本原则:一要坚持客观事实。强调不能虚假臆造一些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更不能虚假编造化学方程式。这对刚刚学习化学的学生非常重要。二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首要问题,要引导学生明确认识到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守恒等。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方程式时,常常丢三落四,前后矛盾。所以,课堂上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典型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在训练中要求学生严格按步骤书写,指导他们按步骤仔细核对,及时查漏补缺,改正错误,并及时归纳总结书写方法和要领。同时,我们还要结合例子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的反应条件、气标符号和沉淀符号等都要书写正确。同时还要进一步组织判断正误题的有效训练。总之,只有通过有效训练和正确书写让学生明白化学式写错、没有配平、反应的条件没有注明、气体沉淀符号使用不正确等,都是错误的化学方程式。通过有效而规范的训练,能有效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

三、抓住关键,重点强化配平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

怎样配平,有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奇偶法、最小公倍数法。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贪大求全,不要操之过急,在刚学配平时要重点放在最小公倍数法上。通过有效练习,指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准确运用观察法和最小公倍数法,并逐步探索其他方法的应用,以有效达到配平时快、准、好的学习效果。

四、理解涵义,掌握读法化学方程式能够提供给我们很多相关化学信息

初中生获得化学信息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得的,而很多实验是为论证化学方程式设计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实验优先”的教学理念,认真做好化学演示实验,组织并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使他们尽量多地获得化学反应直观感受,把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模式,这样既使初中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内涵,又能培养初中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化学方程式的读,让学生学会读。通过规范的读,加深对化学方程式涵义的理解和掌握。

五、分散训练

强化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有效学习其实是从感知化学反应现象开始到掌握化学反应规律结束,因此化学方程式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应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化学方程式的学习要坚持以实际训练为主,刚学化学反应时要重点抓好“文字式”学习,积极采用“互现法”加强表达式学习;学习化学式后要加强化学式的书写训练;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强化练习和加强督导,及时纠正孩子们在书写化学方程式中犯的错误,还要指导学生分散训练,强化记忆,及时归纳总结。

六、加强联系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篇7

一、目前高中化学应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现状

1.对合作认识不充分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很难结合学生的情况展开科学有效的分组。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结合具体的情况展开,并充分地了解学习的基本情况。如果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仅仅将合作学习模式停留在表面上,就会导致教学过程中难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着教学的高效开展,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有灌输式教学的嫌疑。

2.缺乏对合作主体的了解

随着课程标准的改革,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效果,还要结合教学的要求进行角色转变。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想方设法的增加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的活动也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一带而过。这种教学的方式严重的影响着教学的高效开展。

3.难以合理的分配时间

课堂教学的实践是有限的,如果老师想要将化学知识全面的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就需要老师能够合理的安排课上的时间。但是在实践中,化学老师为了能够跟得上教学的进度,常常在教学的过程中减少与学生沟通的时间。短时间内很难保证学生自主充分的思考一项问题。这种象征式的教学方法会严重的影响着教学有效性的发展,进一步影响着学生与老师的深入交流。此外,教学中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也会给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导致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极大的限制,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运用研究

1.科学合理的规划教学小组

为了保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综合考虑组内成员的化学基础,还要关注学生的可行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在分析之后,以4-6个人为一个小组,结合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教学。此外,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还要关注学生的具体表现,适当的调整分组,保证小组内的成员能够具备差异性。

2.确定好小组讨论的时机

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化学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能够把握好小组合作的时机,并结合教学的基本情况分析,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在长时间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想要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结合高中化学的重难点、实验、知识小结等内容渗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学习的知识,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在高中教学的时候,电解原理这一模块是学生们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仅仅依靠老师在教学中的口述,很难保证教学开展的效率。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化学基础,还要深刻的认识水溶液中不同物质的情况。为了保证学生充分的理解这一部分的知识,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模式就可以使这部分的内容得到简化,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3.确定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

在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在教学时得到体现。但是单纯的让学生主导课堂又会导致时间的浪费,这时老师的主导地位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因此,要保证教学开展的有效性,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将自身的主导地位逐渐突显,从而做到时刻指导小组间的活动,促进学生小组探究学习的高效开展。

4.强化讨论后的问题总结步骤

只有在学习之后不断地反思才有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化学知识。在学习中,学生们在总结中能够得到提升与发展。在进行小组总结提升的过程中,不仅仅有助于发现组内学生学习中的误区,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化为己用。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独立完成知识的总结,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的教学课堂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科学有效的进行分组,然后再结合教学的内容,确定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时机,在学生本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思想引导之下教学,并引导学生做好组内课后总结,以确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作者:袁军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五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孙兴勇.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浅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篇8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 小学数学 策略 弊端

虽然教学改革已经实施很长时间,并且逐渐趋于完善。但是,从目前小学教学的效果来看,尚不理想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此,本论文为了全面性的提升小学教学效果,将导学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希望从总体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特点

导学式教学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导学式教学方法中,强调了学生的主置,从总体上为了提升学生的教学水平而不断的将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和多元化,进一步的巩固教学效果。在实施导学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了以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了解学生为根本,在符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而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特点和优势,这对于教学的实施有积极影响。

二、将导学式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中的意义

导学式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它是所有教学方法中最强调学生自主性以及主体意识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学生的想法。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方法,从而将教与学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导学式教学效果的意义。

第一,导学式教学方法强调的不是知识的灌输和教学,强调的是如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以及自由权利,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它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意义,充分彰显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置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第二,导学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广泛的接触知识,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教师采取导学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主动权和主动意识,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第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进行导学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综合性知识的训练和学习。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达到从总体上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的目的。

第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开发学生的潜力,这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凸显出学生的主置。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着重性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汲取知识的意识,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第五,提高教学效果并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将导学式教学策略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从总体上提高教学效果。无论从课堂教学效率还是从教师以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讲,都在一定程度上给教育带来量的改变,质的提升。因此,将导学式教学策略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必然会给以后的教学带来长远影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导学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教学是最为主要的内容,并且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所以说,一定要强化对数学教学的重视,要不断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从以下内容针对本论文所提出的导学式教学方法进行论述。

第一,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设置好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真正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并且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景当中,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相对应的教学情景模式,通过对抽象概念的具体表述和内容的概括。进行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通过自主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体验真正的教学过程。这必然能够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独立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一个人的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性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从整体上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第四,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性的练习。在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内容进行反复的复习,通过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提高自身掌握知识的能力,对其进行简单性的应用,不断的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五,通过课堂总结,巩固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课堂总结的实施,对学生掌握整节课的内容和对知识的分类总结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教师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和分析,能够梳理好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的整体思路和流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通过引发思考,引导探究,深化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的素养,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整体上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形式具体的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知识的掌握能力。在进行课堂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类别和类别的规律,难易程度的区分,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加深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认知能力,从总体上把握教学内容。

结语:

本论文着重针对导学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针对其教学方法和在教学中所彰显出来的具体含义和策略进行了分析,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描述,彰显出了导学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学习,创新意识的培养,主置的提升有积极影响。因此,将导学式教学策略和小学数学教学融合为一体,必然能够从总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选择;体系

今天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兴趣激励为基准,与过去的教学方式相比,高中化学的课程选择更加注重学生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之于学生个人的兴趣和能力更看重学生期中和最终期末考核的成绩,在这种观念下学习化学的高中生对化学本身的兴趣自然不高,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会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化学人才。伴随新课改实行,一些不被学生“看好”的教学课程逐渐被在学生中很受欢迎的课程所替代。笔者将会在本文中穿插讲述传统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不足,并详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新建及其构建标准。

1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新建

教师在原先传统的化学教程中一般围绕化学元素与化学周期展开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对物质结构的记忆与掌握,而新课改对高中化学课程的要求偏重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深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知,突出化学物质、结构的重要性,通过进行不同类型的课堂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参与感。除此之外新课改对原先的高中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条件、有意识地删减,增加了一些与社会热点相呼应的部分。这将利于增强学生对时代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人翁”意识。

1.1更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识:人们对“化学基本概念”没有一个具体的权威的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这里所指的“化学基本概念”非具体、一般的化学知识的排列也不是几个知识点的集中组合,而是学生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后对化学知识的总结性认知。调查发现,高中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认识具有步骤性、递进性的特征。而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知意味着教师在化学教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概括,这是一个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老师所讲的东西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才可以做出优秀的概括,这个过程无疑磨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总结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化学课程素养。

1.2更具生活化、时代化: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项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重要技术。今天人们所面临的许多问题诸如资源、环境、战争等无一例外都与化学分不开。因此,如果高中教程能够帮助广大学子对化学形成一种正确的认知,并对化学知识有总体的把握,毫无疑问对社会对人类的发展会有长远的意义。新课改在化学教材中增添了许多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部分,化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学生研究分析化学与人类与社会的关系。这将会拉近化学这一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学生积极的融入到我们的教程中而非单单的接受化学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知识。研究与社会热点相关联的化学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时代对社会的责任感。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对与化学相关联的社会热点进行分析,并非教师机械的教授,学生被动的记忆。高中化学新课程时代化、社会化的特点为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提供了多样性,也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了个更大的空间。对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的分析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辩证分析的能力。事实上只有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化学这门学科才更加有意义,他的贡献才更大。学生只有学到与社会与生活相关联的化学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我们的社会,对我们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3更注重探索、发现:我们现在所了解到的化学知识都是前人在实验中探索发现的结果,通过这个过程得出的认识是深入的、多方面的。然而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过分看重书本中已有的结论而忽略了探索的过程,学生未能对化学知识、化学原理形成具体、抽象的认识,只停留在僵硬记忆的阶段。然而“结论得出的过程与方法”同样重要。新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则更重视“发现结论的过程与方法”。这种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有利于学生个人学科素养的提升。新课程中“发现结论的过程”不再是过去教师居首位,学生只配合的方式,而是一种颠覆教师与学生地位,“学生为主体,教师配合”的方式。从问题的提出、策划到方案的执行、总结都需要学生全程投入、积极地参与,教师只负责引导。这种改变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探究、总结、合作能力。

2新课程的知识体系

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新课程改变了原先的学科体系,突破固有的学科思维,集合不同的部分形成了阶段性、体系化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的各部分既有联系又相互统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化学这一学科,心中已经对化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教师可以把充分利用这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多样多方面的引导,在先前努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垒实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与化学概念、知识有关的小实验之类de活动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化学的“好感”。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把握好化学概念和化学知识的关系以及化学基础概念与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将他们系统化、具体化。重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把握是新课改创造性的一举,高中化学也应当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概念的认知并不断深化。这个过程需要的不是学生对核心以及基础概念的僵化记忆,而是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发现从而得出对概念以及化学原理吃的认知。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学教学新课程的选择与知识体系的新建,有利于学生对高中化学课程有进一步的认识,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这个过程需要师生的配合、社会的认可,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教师必须要大力支持新课改的进行,配合学校要求重视学生主体性,重视教学进程的阶段性、递进性。

作者:李翠华 单位:湖北省通城县二中

参考文献:

[1]周卓娜.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3.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探究;辅导模式;实践

高中化学是一门操作性与实验性相结合的科学学科,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各种化学知识点,还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等。正因化学学科具有如上的特点,化学教师更加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笔者通过多年化学教学与实践,总结了关于自主探究辅导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希望能为各位同仁们带来有意义的帮助。

一、自主探究辅导模式

何谓自主探究辅导模式?自主探究就是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这样的教学的模式就是自主探究辅导模式。

通过自主探究辅导,能够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自主探究辅导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通过笔者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践,以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为主要例子,将自主探究辅导模式分为六个步骤,以下一一对其进行阐述。

1.“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这是自主探究辅导模式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在引入化学元素周期表之前,教师可以问大家“我们身边的万物都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通过设问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2.“选择”――给学生自由调整化学知识点学习的选择

在这一阶段,不同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划,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学生选择自己适合先学习哪一部分知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自由。例如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可以从上到下地学,也可以从左到右地学,不同的学生可能选择不同的顺序,因此教师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给学生自由。

3.“交流探究”――分组交流化学知识,探究化学问题

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在小组内认真分析化学知识,寻找规律,探究化学问题,学生们通过交流,能够共同将一个知识点形成知识系统。例如,元素周期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探讨每行元素的性质,每列元素的性质,之后通过交流总结得出了实质的规律。

4.“辅导”――教师发挥充分的辅导作用

在自主探究辅导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辅导是非常关键的。教师直接辅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能够让探究有序而正常地发展,不会出现重点偏离、秩序混乱的情形。例如,元素周期表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不断地巡视学生们的讨论,并且依此加入每个小组,询问小组内探讨的进度和问题,适当地给予正确的意见。

5.“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给出中肯的实际评价

评价体系是鉴别和考查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最为有效的工具,那么在自主探究辅导模式中,评价可以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就是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过程做出客观而深刻地评价,教师评价是对整个小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做出适当的建议和定性判断。例如在元素周期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从元素规律、元素符号、元素性质等方面自我评断自己是否掌握,而教师则是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对整个小组甚至整个班级来做出此次课堂是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总结”――通过自主探究模式,总结学到的化学知识并且系统化

通过上述过程,一定要对此次学习做出总结。教师要针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反馈给出一定的总结,并且通过此次总结要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扬优点,避免不必要的问题。例如,在元素周期表学习后,教师总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成果,对于学生有所欠缺和不完善的地方也要总结,要求学生下次改正。

自主探究辅导模式下的化学教学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担当好辅导的角色,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探讨自学的过程,而学生作为化学学习的主体,更加要端正学习化学的态度,树立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团结互助,在探讨的过程中不断地构建良好的化学知识系统。由此可知,本学习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学习活动,与传统的化学习题教学模式(也就是所谓的题海战术)相比,它更能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张天若等.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