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8 04:31:39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学科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皮亚杰所倡导的构建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新课程下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个好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那么如何在具体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实验教学呢?

一、创设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创设课堂情境,构造“悬疑”,引导学生急切寻找问题答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进行探究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其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例如: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探究。

学生甲的方案是:向盛有1mL 0.1mol・L-1 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向试管中加入3滴KSCN溶液。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加入KSCN后出现血红色,一段时间后红色褪去。

学生乙的方案是:向盛有2ml新制的氯水的试管中加入3滴KSCN溶液,振荡,再向试管中加入1mL0.1mol・L-1FeSO4溶液。结果只看到溶液变成棕黄色,并没有出现血红色。

此时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这两个不同方案的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①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的现象? ②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这样使学生探究奥妙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师也自然地从单调的方程式教学中解放出怼=淌νü创设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氛围,不仅让学生体验了探究的乐趣,更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实验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探究。

例如:在探究新制氯水的酸性时出现不同的方案。

方案1:向Na2CO3固体粉末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

问题a:没有产生的大量气泡,现象不明显。是不是新制氯水加少了?

学生活动:增加氯水量仍然现象不是太明显,只有少量的气泡。

设计对比实验:分别用稀盐酸、蒸馏水、新制氯水与Na2CO3固体反应。

[结论]氯水能与Na2CO3固体反应生成气泡必定是氯水中含有盐酸的结果,但是氯水中盐酸含量少,说明了氯气与水反应程度较小。

问题b:实验时在看到有少量的气泡同时,也看到了新制氯水褪色,是不是Cl2和Na2CO3反应呢?

设计对比实验:分别用干燥的氯气和新制氯水与Na2CO3固体反应

[结论]只有后者才看到气泡说明氯气是和水反应,而氯水的颜色褪去要学习化学平衡的理论才能解决。

方案2:向新制氯水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

问题:紫色石蕊试液遇氯水为什么变红后很快又褪色呢?

[结论]氯水除具有酸性外,还含有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方案3:在一张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氯水

学生活动:试纸中间红色迅速变白,周围有一点红色。

[结论]Cl2和水反应除了生成盐酸外还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此时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自然的突现出来,这时教师抓住这点作引导:氯气、盐酸不具有漂白性,那么生成的新物质具有漂白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该漂白性的物质是什么,并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推测。教师可运用讲授法讲解该物质是HClO和它的性质。这样由学生自己选择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法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提高探究性实验的能力。

三、创造课堂师生互动的背景,引导激发学生的互动情绪

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师生合作探究活动,教师要做周密的教学设计,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中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实验演示,学生经历了观察现象、提出假设、拟订方案、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再实验验证、归纳结论的过程。这样处理避免了生硬地出示结论和学生机械地接受结论,突出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探究,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和科学方法,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优化实验练习,改善实验习题效果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

《课程标准》把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目标,这给新时代的高中化学教学赋予了新的教育内涵。高中化学教学已经不单单只是传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以实验教学的发展愈发注重探究与实践。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准备阶段

高中新课标对化学实验课程做了相关要求阐述,倡导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强化其探究意识,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开展成功的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创设引入实验的情境,提出与实验课程相关的实验问题,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探究式化学实验的兴趣。

(一)巧妙创设实验情境,合理提出实验问题

实验情境的创设本质是设置实验背景,目的是通过一个日常可见的案例或者提出一个浅显却能切入实验主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学习积极性,以此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实验的课程中来,而后对化学现象后的本质的探索研究,最终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比如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学生对燃烧的铁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很多学生在实验材料面前跃跃欲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是什么气体能让铁丝都能燃烧,并且燃烧的如此剧烈呢?此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就是探究式实验课程开展的第一步。

(二)结合教材实际,制定实验方案

结合教材实际就是进行知识准备,知识准备的主体包括学生同样包括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教师。理论基础是探究式实验得以开展的保障。新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式实验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就是为了能够在日常实验n程教学中,将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发挥到极致。在高中化学理论课程中,涉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反应规律与原理等重要实验教学。教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启发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思路,对实验的原理、步骤形成系统性、结构性的认识。教师也要关注本阶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以阶段性知识为主,设计相关探究实验,强化本阶段的理论知识。

(三)优化实验环境,仪器用品得当

探究式实验讲究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中国人口基数大,学生人数众多,师资与教学资源短缺,实验教学更是很难惠及到每一个学生,仪器用品等硬件设备的优良与数量的齐全是一堂实验课程成功开展的保证。在开展探究式实验之前,教师务必要通过理论教学将仪器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化学实验主要以药品实验为主,学生的安全正规的实验操作是对其人生安全的保证。

二、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进行阶段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有效组成成分。为了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化学实验课程的开展是保证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实验课程的进行阶段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

(一)认清实验理论本质,先观察,后动手

化学探究实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其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进行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讲明此次实验的基本步骤,实验要点,注意事项等,先让学生以观察为主,弄清实验本质后,再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实验操作。

(二)深入浅出进行实验,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高中化学实验的组成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制备与合成、物质的分离提纯等。实验的基础性教学较强,教师进行深入浅出式的实验课程可以让学生更能领悟实验课程所要表达的能力教学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规范化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化学实验是学生巩固化学理论知识的主要形式,理论与实验教学结合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三)实验合作进行,提高效率

强调分组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与组员进行交流合作,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试验任务,让因人为因素产生的实验误差降到最低。合作交流不仅仅是将实验任务分摊到团队来完成那么简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的同时进行的知识交流、思维交流能够最大范围的将学生个体之间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更是有效的一种资源整合。探究式实验中,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团队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总结交流阶段

一个成功的探究实验的完成,不仅只是引导学生完成一堂实验课那么简单。课堂实验只是探究实验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进行课后的总结与交流。总结与交流可以使分散的探究知识变得条理化、系统化。

(一)把握探究实验内容总结,将知识化零为整

知识的获取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过程。探究性实验的实质,就是将零碎的知识整合后上升为理论高度。学生更深度的理解化学概念、化学解析式、化学方法等教材内容,并将实验总结的知识内化为一种能力。这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

(二)多种交流总结形式相结合,深度挖掘实验知识

就开展的实验总结形式而言,同样是可以多种角度、多主体进行交流。比如在探究式实验后,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向学生提出实验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自主讨论后得出结果,也可以让学生与第三方教学设备互动,比如在课堂上播放多媒体、在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丰富课后知识。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实验探究式教学构建的必要性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作为辅助,帮助学生建立顺畅地交流、讨论和沟通的环境,其教学实验过程需要确立学习目标,组织学生主动观察化学现象,记录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结果,比较各自统计的数值和得出的结论,最后对化学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再次思考,使探究式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袁生祯.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探究例析[J].江西教育,2011(18).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篇3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梁宁建、倪文锦、许庆豫、杨季文、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林小苹

(排名不分先后) 执笔:林小苹

总课题特邀语文等专家组

苏立康、崔峦、陈金明、伊道恩、张定远、钱梦龙、顾之川、孟素琴、吴立岗、许汉、周励群(排名不分先后)

立项背景

1984年,香港爱国实业家周忠继先生开始潜心研究纵横汉字输入编码(简称纵横码)。十几年来,他一直与技术研发专家们共同商议软件更新换代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探讨项目持续发展的每一个步骤,并秉承“益民利众”的理念,使纵横码服务于多元化的应用群体(如幼儿、少数民族、聋哑残障人士等),积累了许多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成功经验。

2004年下半年,广东省潮州市昌黎路小学、绵德幼儿园率先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开始称纵横输入法教学实验),并取得可喜的成效。2006年7月28日,来自广东、广西、河南、贵州的百余名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或校长参加了教学实验师资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前,接受了来自四个省、市、自治区共63所学校的课题申报。2007年5月起,第二期《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潜能发展教学实验课题》接受了来自广东、广西、河南、江苏、福建等十几个省的共58项子课题的申报… …一项凝聚着学术专家们研究理念和千百位教学实验教师探索热情的公益协助研究项目,正在神州大地百余所中小学开展。

项目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将纵横码的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汉语言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人的快乐学习,主动探索,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学习技能,促进人的潜能发展,提高学习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实验,研究具体可感的实验过程,比较典型的案例,分析详实的数据,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整体研究在理论层面进行了探索,归纳了十项特点,特别是结合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理性的分析,以150多个项目学校的实验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作为实践支持,初步得出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对儿童认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能在较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智力发展和创造潜能”的结论。

2008年3月,在总课题组广州活动现场,中央电教馆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领导,亲临实验现场调研,一个新的机遇使实验迈上了新的台阶,实验被列入国家课题BCA060016重点研究项目。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牵头,总课题组与九个省市电教馆合作,在约180所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教学校中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此期国家课题与总课题实验研究同步进行,成果共享。

总课题组成立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组建于2005年。总课题组现有专家十五位,其中既有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又有认知心理学专家梁宁建教授,有计算机信息编码专家钱培德、杨季文教授,还有信息技术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学前教育、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专家。富有时代责任感和热情的专家研究团队,共同的理念和相互之间的默契,使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课题实验研究这项公益性协作研究事业持续发展。

课题立项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是由中国教育学会、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香港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排名不分先后)专家组成总课题组的一项利国利民利教的公益性协作研究事业。

第一期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纵横汉字输入法教学实验(4省63校);第二期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潜能发展教学实验课题研究(13省158校);第三期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17省303校);第四期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北京实验点学校延申、天津特别方案、特教特别方案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时代优秀素养形成的研究、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

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本阶段课题研究双轨并进同步发展。第一,由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再次合作,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新一轮课题实验。凡经2010年6月30日结题评估后获良好、优秀,并经过再次申报而获准的子课题,可继续成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新一轮课题实验单位。第二,由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向中国教育学会申报而立项的公益群体协作研究重点课题,项目名称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时代优秀素养形成”。凡经2010年6月30日结题评估后获良好、优秀,并经过再次申报而获准的子课题单位,也可申报。

从未开展实验而有兴趣的单位和个人,都可提出申请,递交申报表。申报表将公布于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资源库,申报截止时间2010年9月30日。

第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特别合作项目,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快乐纵横数字体验”。

多轨并进,滚动发展,成果共享,奉献时代,造福未来。

研究宗旨

优秀语言能力与语文信息素养,是新型人才素养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将汉语言学科与纵横码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原理有机融合的创新学习方式。

潜心探索研究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更加有效地将纵横码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和语文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快乐学习、主动探索精神,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促进其潜能的发展,培育“高素质、高品格、高智慧”的信息时代数字化创新人才是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课题实验的研究宗旨。

研究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逐步总结并形成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的基本理论、普遍规律和实践模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过程,培养学习者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快乐学习与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意志和品质。探索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知识的“学得─习得─建构”的新的课程结构与规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并揭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纵横汉字输入法在幼儿认知活动中的应用),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促进其他学习群体潜能全面发展的特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与开发基于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教与学的工具平台,协作开发具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特色、可共享互通的软件资源。为实验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样例。

本码特点

民族性特点;创新性特点;承传性特点;简易性特点;通用性特点;快捷性特点;高效性的特点;自主性特点;人文性特点;发展性特点。

操作定义

参加实验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培训与学习,能够改变对这一实验课题的表面认识,以科学的信息化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教与学优化设计理论等指导整个系统的学习过程。

教师和学生能够领会和表述课题项目的定位、发展、宗旨、目标;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述纵横码本码的特点。

教师和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纵横码的基本原理、规则,进行计算机上的汉字输入,并运用这种高效的信息化学习方式,进行不同类型的创新性学习。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子课题的选题假设,课题研究的设计进行某一领域的学习与研究,能够根据选题设计的实验目标,选用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开展能够体现在愉快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特点的学习活动。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总课题制订的评估方案,根据子课题设计的评估策略开展实验研究的评估与反馈。

分段目标

1.实验起步阶段――学习强化技能阶段

完成对基本原理、常用规则及常用功能(笔形、单字、词组、简码)的掌握,实行计算机上机操作。

看打――文本输入。

选打――词语游戏。

想打――看图写话、看图作文、读后随笔。

2.研究初步阶段――促进能力发展阶段

课题实验研究与课程结合,进入常态教与学,根据总课题目标、子目标进入研究过程,探索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观察与调查相结合、定向与机遇相结合”等研究,探索纵横数字化学习如何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各子题可进行结合实验目标的微观研究,例如:

看打──眼、脑、手协同并用的快速阅读。

选打──寓学于乐的游戏式词汇快速积累。

想打──看图作文读写结合促进思维流畅。

3.研究发展阶段――探索研究学习模式阶段

进一步探索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知识的“学得─习得─建构”的新的课程结构与规律。

通过“个案与整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科学实验方法,结合本单位实验的过程,研究具有本单位特点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模式和可供借鉴参考的范例。

4.研究反馈阶段――评估反馈总结阶段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总课题制订的评估方案,根据子课题设计的评估策略开展实验研究的评估与反馈。

通过抽取与组织实验样本、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根据国家课题和总课题组的结题评审方案自行评审,并配合结题总结工作。

管理原则

课题实验科学性原则。

课题实验真实性原则。

课题实验实效性原则。

成果归属全体所有原则。

成果应用既独立又共享原则。

课题评估择优奖励原则。

选题指南

1.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教学实验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学习者潜能发展的理论与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和潜力开发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不同学习群体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实验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学习主体地位的研究。

… …

2.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学习者信息素养语文技能的提升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幼儿汉语字词积累发展语言能力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学习者内隐学习能力开发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优化小学生识字过程及提高效率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优化促进小(中)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或扩大阅读量的研究。

… …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法、调研法为辅)。实验法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要进行实验设计(要有实验假设,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和数据、案例。要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以验证假设。行动研究法要注意五个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馈与调整)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选用什么研究方法,以什么方法为主,什么方法为辅,可结合学校的实际和所选选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本阶段要求进入常态教学、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形式。实验班应与常规班级一致,欢迎全校性开展。

提倡比较分析实验研究方法,可通过前测、中测与后测,进行纵向的前后比较;通过以下几种实验研究方法,进行实效性比较分析。

观察与调查相结合。

定向与机遇相结合。

个案与整体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子课题组织

建议每申报单位以单位行政领导、信息技术教师、语文教师组成子课题管理小组开展实验研究。子课题每半年(6月30日前)递交一次中期实验研究报告,每一年(12月30日前)递交一次年度实验研究报告。中期实验研究报告主要由各省组织初步评审,总课题组秘书处抽查。年度实验研究报告由总课题组秘书处组织专家评审,两年为一期总结评估以综合评估方案进行评审。

对积极有效组织子题进行课题实验各省市组织机构,总课题组按原来模式给予奖励和支持。

申报方案

基本信息准确完整。

实验对象清晰明确。

实验比较同质均等。

条件基础扬长避短。

提出假设研究问题。

变量关系基本确立。

方法灵活内容充实。

预期效果突出有效。

奖励机制

经过申报并获批准的实验学校的实验情况、参加总课题组征集组织的活动成绩和实验报告评估成绩,均可作为申报奖励的资格与材料。

奖励项目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组织管理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实验校长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先行探索研究示范点校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学习能手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研究成果奖。

评奖以两年为一个周期。

预期成果

组织举办“优秀实验设计与课例”和“优秀课件学习软件”、 “创新学习”大奖赛或活动测试。

出版发表科研论文。

出版科研学术论著。

总结优秀成功案例。

发展纵横信息教学化学习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在线写作及评阅作文系统。

成果应用原则

子课题相对独立。

著作权限自主。

成果资源共享。

协作关系友好。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篇4

关键词:探究实验;高中化学教学;应用分析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实验概述

1.探究实验的含义

高中化学中应用的探究实验,需要把学生当成教学主体,把教师当成教学的主导力量,让学生独立进行某个化学未知问题的假设和猜想,也可以选择学生共同进行,然后进行化学实验设计,验证化学实验,得出最后的结论,对最后的结果进行评价反思.

2.探究实验的程序

探究实验就是对科学的一种探究过程,它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实验、得出结论、反思评价这几个程序步骤.首先,让学生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出发,探究性的问题可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从化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二是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难题.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那些具有操作性的、典型的问题进行探究解决.在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后,使学生产生好奇、困惑、怀疑和矛盾,激发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愿望,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化学知识资料的讨论、阅读化学实验设计和构思,然后,提出对化学结果的假设.在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时,需要由学生自己先进行方案设计,再组成小组进行方案讨论,通过讨论结果的整合,得出比较合理、科学的化学实验设计方案,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出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思考自己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素养.在验证实验阶段,通过化学既定的设计方案,得到相应的证据和事实,使化学实验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最后需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在这个程序中,需要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在得出结论、反思评价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化学实验进行理性的解释分析,达到化学实验的目标.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注重积极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总结,化学结果的报告内容有化学实验目的、实验方式、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结论分析、讨论.让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分析、讨论处理,得出正确的化学实验结果,和之前的化学实验假设比照,分析、讨论化学实验结论.

二、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实验探究问题分析

化学实验探究的问题可以分成理论性问题、事实性问题、策略性问题等.策略性问题指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引导.例如,为了让二氧化氮最大化的被水吸收,设计一些化学实验.理论性问题指化学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学习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方法,教师进行合理的讲述,让学生可以深入的掌握理解这些方面,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三价铁离子的氧化实验.事实性的问题指教师通过学生生活中和化学教学知识有密切关系的现象,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化学萃取”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借助鸡尾酒分层的化学例子来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生学习皂化反应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制作肥皂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来进行实验操作制.让学生研究生活中用的染发剂,了解染发剂种类、特点及对人体的伤害,带动起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为以后的化学实验、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

以往化学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实验的主体,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学生在一边观摩,没有了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时间以及空间.长期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身为高中生,自主学习意识快速发展,开始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转变传统、落后实验教学思想,把学生当成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化学探究实验,让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化学教师需要处在指导者地位.教师在讲课时注意在化学实验中处处设疑点,在关键的实验环节设疑点,在化学实验易错的部分设疑点,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化学问题,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结果的好奇心和内在求知欲,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通过这种化学教学思想的改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

3.因材施教,营造探究氛围

针对不同的学生对化学知识不同的掌握程度,采取因材施教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受到适合自己的化学探究实验教育.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以及训练模块要设计的有梯度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加入到化学探究实验活动中来,化学实验探究性的问题,在教师进行设计时要从浅到深,从易到难,让学生一步步进行探究实验.先诱发学生参与,后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对反馈的问题和信息进行针对性辅导,最后做小结.化学教师还要营造出自由的、民主的实验气氛,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大大增加.学生要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获得思想成果,反思自己假设实验结果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得心应手的处理化学问题.让学生利用大脑已有的化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化学问题.尽信书则无书,提倡学生不能迷信课本上理论知识,要敢于提出怀疑,要敢于提出疑问,要敢于提出假设.通过探究实验来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4. 通过实例来表现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探究干燥的氯气和氯水哪个具有漂白性时,可以设计一种探究实验:用一半被蒸馏水湿润的红色布条放在充满干燥氯气的瓶子里,然后观察实验现象.当红色布条的湿润部分褪色时,氯水有漂白性,当红色布条的干燥部分不褪色时,干燥氯气不具漂泊性。经过实验证明,红色布条的湿润部分褪色了,而干燥部分没有褪色,可以得出结论:氯水具有漂白性,干燥氯气不具漂白性.

5.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实验结果进行总结

总结评价作为高中化学教学探究实验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对整个探究实验活动进行分析检查.当学生对化学探究实验中产生的想法和最终的结果不同时,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教师总结评价也是学生化学探究实验取得有效成果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猜测分析,教师应做出激励性,客观性的评价,对学生的探究实验过程进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解决化学探究实验中有难度的和有争议的环节,使学生对最终的化学实验探究结果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也要促使学生对原有化学知识的重新构建.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还需要注重探究实验过程和方法、师生间交流与合作,评价分析方法也要进行实时的变动.总结评价的总目标就是检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化学探究实验产生的最后结果进行描述、确定.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的总结评价过程还要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对于探究实验课题空间的管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根据化学课程内容需要调控,让教师关注到全部的学生.二是对实验探究中心的转变,化学教学探究实验要把教学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来调整策略.三是对课堂探究实验行为的管理,培养学生有个良好的课堂行为以及思想品德.

学生具有化学探究实验的能力对化学实践成绩的提高和以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高中化学教师要重视起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实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为学生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秀敏.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实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9).

[2]王铁枫.探究性实验在构建化学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2008.

[3]王影.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及尝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

[4]张云学.从实际出发 走自己的路 积极进行探究实验[J].现代教育,2011(2).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篇5

关键词:物理实验 分析能力 总结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75-02

学生参与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学概念、现象和规律,而且通过实践动手锻炼获得亲身感受,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能力、撰写实验报告以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研究能力、开拓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科学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较好途径。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获得了一致认同,作为工科院校的必修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实验课程。为了更好的提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国内几乎所有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高校都进行了实验的教学改革,改革内容涉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1],增加仿真实验[2],优化教学体系[3],建立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教学设备的更新[5],管理制度和方法[6]等众多方面,在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等培养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物理实验课通常分成三个教学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实践、课后总结。其中,课后总结通常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写总结。笔者在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不重视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实验结果,不懂得如何概括和归纳,从而书写出实验的总结。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惠及研究生培养或后续的工作中,不能只培养会做实验而不会分析实验结果和撰写总结的学生。针对结果分析和报告总结,笔者提出个人的见解。

1 问题的挖掘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批改学生的总结报告时,常常遇到学生不重视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实验结果,不懂得如何概括和归纳,从而书写出实验的总结。极端情况是根本不分析,问其原因是不懂如何分析。或者有分析时,只谈误差,将所有可能的误差及其根源全部列出,把普适性的理论用于具体的实验,没有针对具体的实验进行误差的分析。更为重要的是没有挖掘出实验结果所反映的规律、问题等,严重违背了分析问题能力培养的要求。在书写总结时,有将教材中每项实验后的注意事项抄入,或者书写“通过某某实验,认识了某某实验,使自己的动手能力获得了提高”之类的空话。

2 问题的讨论与改进措施

实验中的分析与讨论就是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逐步推导出结论,不可离开实验结果去空谈理论,实验中如果得不到预期结果或与别组实验结果不一致,则应仔细分析其原因。分析能力就是把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经过理性思维的梳理,变得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顺畅地解答出来。著名哲学家路德维格・维特根斯坦感慨地说:“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事情是值得奇怪的。”通常看似复杂的问题,经过理性思维的梳理后,会变得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顺畅地被解答出来,这就是分析能力的魅力,也是现在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特别强调分析能力的原因。

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提出以下建议。

(1)向学生传授分析与讨论的意义与重要性。笔者所在单位的第一次物理实验课为绪论课,除了讲授实验的基本知识外,在课堂上还向学生讲授分析与讨论的意义,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其实就是洞察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表、图和照片等信息,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善于从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的信息中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和价值,善于将实验的信息、现象与物理常识、规律和理论等迅速联系起来,并善于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做物理实验与以后做专业课实验,或者研究生阶段从事科学研究实验,甚至工作中或者生活中的问题,这种对问题分析与讨论的能力其本质是一样的,其实就是一种洞察力。这种洞察能力是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创意能力、创作能力等的基础。而这种分析与讨论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基础物理实验一个学年的学习中是可以获得初步认识和提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重视和把握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

(2)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模仿是人类一切学习的开端,然后才是创新,最后是你的自主。学生在分析与讨论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应该遵循这个过程。除了在绪论课中讲授分析与讨论的意义和重要性外,还需在后续的几个实验中给出参考,进行引导和指导,一步步进行能力的训练与强化。笔者在所教授的“螺线管内磁场的测量”与“半导体磁阻效应”实验中,经常与学生交流和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向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分析,然后用图1和图2询问学生,从图中的结果来看,反映什么问题,与物理理论是否吻合?图1是长直螺线管内轴线上的磁场分布,它反映了其内部接近匀强磁场,端口处磁场快速降低,而且冲击法测量结果与理论值非常一致,误差较小。图2是InSb半导体元件的磁阻变化曲线,它反映了弱磁场时是非线性变化,与B2接近正比关系,强磁场时呈线性变化,与磁场B成正比,其实验结果与理论一致。通过简单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对分析与讨论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后续其他实验的分析与讨论奠定了基础。

实验的总结是从实验结果归纳整理而得的概括性判断,应与实验目的相对应。要结合学过的理论联系实验的结果。要求文字简练明确、严谨,不可超出本实验结果去说明问题,不得臆想和武断。同时,个人认为总结的写法还可以扩展,包括实验的难点、重点,仪器调节技巧,对实验的体会,团队合作的认识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1)给出参考实例,让学生模仿。笔者所在实验室会将往届学生的优秀保证粘贴在墙上,供学生参考该项实验的总结应该如何去写。同时,也开始将其他大学的本科生发表的关于物理实验的学术论文进行展示及供学生模仿,如复旦大学何益鑫关于“Franck-Hertz实验的物理过程”的论文[7],无论是分析与讨论,还是使用的总结上,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因此,在今年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将此论文作为结论写法的案例向学生进行介绍。

(2)总结能力的继续强化和深化。为了达到给学生做示范,又不能给予学生过多的示范。在开始进行的两项实验中,第一次会比较详细的介绍,第二次就会弱化,其后不在给予提示。在后续的实验中,主要是根据学生书写报告的情况,给予指导。通过逐步提高的方式,将书写总结的能力慢慢在学生的思维中内化,不在是模仿,而是开始能够独立的进行进行概括和总结。

3 结语

随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物理实验从实验内容、实验技术、教学手段、开放程度都在不断更新变化。不仅要在硬件条件上给予大力支持,而且也要在软件条件上挖掘可能,只有不断地向其深度和广度进军,才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掌握知识宝库的钥匙,获得索取新知识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后总结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旨在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分析和总结能力,使物理实验更好的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打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殿清.普通物理实验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J].物理实验,2005,25(1):31-33.

[2] 蔡青.仿真实验的应用与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21(1):113-115.

[3] 郑军,樊艳,周国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20-221.

[4] 韩忠,李田,彭华.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示范性教学实验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89-91+109.

[5] 汤跃明,谢紫娟,张文杰.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6(238):53-55.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篇6

  化学老师工作总结1

  在忙碌中一年过去了,这一年中,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运用学案式教学

  在本学年,我认真学习“学案式”教学理论,并在教学中运用,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是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每节课后认真写出教学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发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考虑,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实质和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实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九年级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协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和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方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针对近几年来化学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

  四、缺乏和努力方向

  (1)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和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果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推荐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溢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笞。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3)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老师工作总结2

  今年,我担任294班和295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现对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如下。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多思善想。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化学老师工作总结3   

  今年我担任初三1班和4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另外,由于没有晚修等辅导时间,面对每周2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如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篇7

1.创建教学情景

在以课本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前提下,教师首先需要创建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在做化学实验之前,教师应使学生大胆假设实验结果,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假设的实验结果基础上,讨论实验步骤,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实验结果,与假设相对比.在课堂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发现学生的脑力发展空间无限大,思维创新能力也较强.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激起教师的教学兴致,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2.增加实验课堂

教师尽量将化学课本的结论,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总结化学知识,并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学生的团结协作关系.在化学实验中,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提供比赛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在课下利用日常实验器具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小实验.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厨房,利用小苏打与食醋的反应,观察酸碱中和反应,并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学会利用醋酸去除水垢的日常小常识.与此同时,促使学生喜爱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学会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化学实验,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3.教师教学注意事项

(1)引课的重要性引课作为一堂课的开端,教师应特别注意.在课堂开始,教师可利用生活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将知识由浅入深引入课堂.在备课时,要求教师查阅足够的相关资料,尤其注意新发现的科技成果,紧密结合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在教学方式上,大胆引用新型方案,对教材进行整合,设计实验,带领学生探究化学问题.

(2)开放性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及时与全班同学分享,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于不正确的看法,尽快对其进行评判,并解释清楚,不允许学生走进误区.多举生活实例,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亲切感,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掌握学习方法,为今后更深层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通过分析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对生活更加热爱,提升价值观.

二、生活化化学教学的意义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它与人们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化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意义重大,化学的学习一定深受教育者的重视.所以高中化学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遵守新课标教学目标,对其进行有效改革.第一,将高中化学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不仅注重知识内容的学习,更加强调将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喜爱化学,积极参加化学实验,使学生走进实际生活,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化学现象,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第二,开展生活化高中化学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实验操作,教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材料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第三,联系生活实际,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会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学习方法,使其能够独立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日常遇见的生活情景中,自己联系化学知识,拓展知识的学习,这是生活中处处皆学问.

三、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操作程序;应用实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交流与互动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在高中化学中,探究式教学并结合化学实验的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与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有积极意义,然而具体该怎么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结合教学实例做出了分析。

一、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操作程序

1.提出问题

所谓“探究”,就是对课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因此问题的提出是探究实验的实施基础。在化学课程的学习中,化学问题通常来自两个方面:(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难题;(2)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虑。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反映的具体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对其进行探究并解决相应问题。

2.猜想假设

在学生提出问题,经教师总结后,探究主体应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与好奇,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相关问题的资料收集、讨论与实验设计,提出实验假设,并预测某种可能的实验结果。

3.方案设计

设计方案时可以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整合讨论结果,进一步完善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并将实验所需仪器与实验材料列明。这样既给学生自我想象的空间,又能发挥群体思维的优势,找出实验设计的缺陷与不足,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

4.实验验证

通过前期讨论总结实验方案,并准备好实验器材与实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记录好实验结果及相应数据。

5.结论分析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科学的结论,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采取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实验体会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分组讨论、实验结果等内容,并与实验前的假设形成对比,总结实验体会。

二、化学实验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列举高中化学实验中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化学实践操作。

1.教学设计

针对高二一个班级56名学生进行化学探究式教学工作,将全班学生分成14个探究小组,每小组4名学生,学生分组方式采取学习能力高低搭配的方式,确保各小组综合能力水平一致,组内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2.问题设置

教学过程由教师提出问题:二价铁容易被氧气氧化,实验中制备合格的硫酸亚铁铵需要注意哪些操作,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具体到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为防止二价铁氧化或者水解,制备中的防范措施,怎么确定硫酸铵用量等。

3.方案设计

要求学生经合理讨论设计实验有效方案,确定实验装置与反应材料,实验主器材为100 ml锥形瓶、胶头滴管,反应材料为水、H2SO4、硫酸亚铁、硫酸铵。

4.实验探究

根据实验方案设计,将实验所需装置与材料准备好,即可进行实验操作,经学生统一分析,硫酸亚铁铵统一规定制备操作为:首先,取97%的还原铁粉2.0 g放入锥形瓶中,用胶头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加3 mol /LH2SO413 ml,并对锥形瓶进行水浴加热,在反应过程中,根据反应情况适当加水或者H2SO4溶液;然后将硫酸亚铁与硫酸铵采取质量比分别为1:0,0.75:1,0.80:1,0.88:1这4种不同的质量比进行探究性实验,4种不同质量比的反应可以分到全班14个小组中进行探究实验。实验过程中为了防止二价铁氧化或者水解,使用的硫酸量应比计算量更多,反应时的pH指区间范围为1~2;而硫酸铵的用量则根据其溶解度大小与质量比进行确定。

5.归纳与总结

实验中记录好实验结果,最终使学生形成硫酸亚铁铵的最佳反应条件:硫酸过量,反应时pH控制在1~2,硫酸亚铁与硫酸铵的摩尔比为1:1。经过上述探究过程,能够使学生理解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不但可以节省实验材料,还能得出合格产品。

在完成实验后,各组学生独立分析实验操作与实验总结,并由各组推举一名代表分享其小组实验的结果与结论,学生理论分析应结合实际,抓住实验本质特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成熟,教学效果也将逐渐提升,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步骤,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理论水平与时间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岩,赵桦萍,陈世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9):85-86.

[2]杨宏伟,侯千金.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150-153.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篇9

一、在实验中传达绿色化学的理念,引入绿色实验

实验的设计应以消除污染为基本原则。目前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设计时,很少人会考虑实验带来的一系列污染问题,不少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实验室规模小,没必要大惊小怪的,能有多大的环境污染?事实并非这类人所想,有机化学实验一旦设计不当,不仅会给实验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而且学生会想有机化学实验和传统的化工产业同样是高毒、高污染的。

其实一说到化学或化工,人们就会与“环境污染严重”等字眼自然地联系到一块。在我们学习化工专业的同学中也存在这种言论,如果不能引导化工或化学专业的学生正确认识化工行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社会对化工行业的抵触。近几年,人们对“PX”项目的争议就是因为对“对二甲苯”认识不足所引起的,而且不仅在二甲苯行业,在社会中也引起了不同反响。所以在今后的有机化学实验设置中,首先应考虑如何让学生对化学学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意识到不只是有机化学实验,乃至从化工行业源头减少或消除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目前化工行业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是化学技术发展落后造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绿色化学理念的深入,传统化工行业的前景必将焕然一新。

二、将常规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相结合

“六多”(多走动、多观察、多提问、多纠正、多记录、多总结),是指导老师在常规实践中应该做到的。课后,指导老师要通过课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撰写教学日志,总结实验情况和实验小结,便于在下次实验中及时提醒,发现问题,正确引导。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从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合理地开放设计性实验。

做设计性实验时,教师先布置实验内容,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交上设计的实验方案;然后教师进行审核,学生根据要求进一步调整方案;最后教师提供基础试剂和仪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老师进行相应指导,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整个设计性实验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查阅文献及设计方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理解力,此外,在教师审核学生实验方案的同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文献勘正误,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补充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设计性实验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不能只在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中尽量避免产生有机废液等副产物,还应在原料使用、反应溶剂的选择环境上,都采取无溶剂的化学反应。这样做既减少了学生接触有毒有机溶剂的机会,也杜绝了有毒有机溶剂的排放,以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严格控制实验总结报告的质量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实验总结报告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做实验的掌握,而且科学地评价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清晰度。实验总结报告的内容分别是:最终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讨论(与预期效果的比较、分析产率以及如何进一步改进等问题)、对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如何改进的建议。教师在认真批阅报告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下次实验时再与学生进一步地探讨。

四、改革实验考核体系,实现客观全面评价

1.实验室要在考前开放,以便给学生良好的复习环境。整个学期的实验仪器都摆放好,学生可按计划来实验室进行复习,并由老师进行指导。

2.拟定考核题目,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命题原则是以大纲为依据,既不偏离所学的基本内容,又要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既要反应基本要求,又要有综合试题,使考核真正能够起到对学生的全面检查,并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组为单位,现场观摩,单兵考核。每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7~8人,以小组为单位分批进入实验室现场考核。抽签决定考核内容,同时学生现场观摩。现场抽签,使学生无法猜题,这就促使学生必须对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现场观摩,受益面大、效果好,学生虽只抽一个考题,但实地观摩了7个学生的考试,可以进行自我对比考核。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篇10

关键词:化学教学;兴趣;培养;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320-01

一、抓好化学课与专业课的联结点,引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个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之知道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当学生对一门学科和某种知识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时,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专业,尽量找出化学与专业知识的联结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缓冲溶液时,可以补充动物体液中存在着一种主要缓冲对HZCOZ一NaHCO3的缓冲原理及其缓冲作用与维持动物体液的内环境平衡的关系来详细讲解,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缓冲溶液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启迪思维,培养兴趣

教师重要的教学艺术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达到智力发展的最佳水平。课堂上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以后,教师就要注意抓住时机,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耐心启发诱导,紧紧盯住每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最终达到总目标的实现。例如,讲授“盐类的水解”。首先让学生做实验,产生疑问,引出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盐溶液显出酸碱性原因;并为学生设计有层次的三个问题让他们思考;再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概括盐类水解反应的实质及规律。

三、加强实验,增添兴趣

实验是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创造条件,把大纲中规定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另一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兴趣实验,并尽可能让学生动手,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讲到“胺类的碱性” 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增做了“苯胺溶解在盐酸中加碱又游离出来”的实验,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记住了胺类的碱性,并从中总结出了分离和精制胺类的方法。同时提倡探索性实验,由学生根据化学知识和专业特点,自己设计并验证实验方案,最终得到正确结果。在设计实验前,教师可向学生做必要的辅导提示,把实验的题目、目的与原理、主要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讲清楚。然后由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方案,提出理论依据,选择实验方法,确立观察内容,设想实验结果。学生的设计性实验方案应交教师进行指导与审批。设计性实验是学生自行设计、组织实施的独立活动。

四、帮助学生透彻的理解,强化兴趣

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教学中,应改革教材的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归纳能力。有机化学中的核心理论一杂化轨道理论是教学中的难点,讲授完之后,引导学生把教材中分散的知识点加以归纳,构筑新的知识体系,总结了杂化轨道理论的内容、杂化的规律、杂化轨道理论的种类、发生杂化的原因等几个方面构成的新的知识体系。这样使既抽象又难以理解的理论变得既有逻辑性又便于理解。讲授阿佛加德罗定律时,为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总结出了四个相同,即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概括了整个定律。

经过高度概括总结,可使分散零乱的知识条理化,有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提高。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归纳能力,完成了学生对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强化了学习兴趣。